孤潭逸稿/卷四
附錄
編輯詩
編輯巖棲讀啓蒙示諸君先生時謁退陶於禮安。講啓蒙。退溪先生
編輯白首重尋易學書。幾多踈謬共修除。方知麗澤深滋益。覷到先天一太虛。
述懷排律回文。用李春卿韻。朴訥齋祥
編輯殘知老客倦羈棲。臭厭銅章解錦西。歡斷苦邊勞結課。餽疏嘲底拙封題。觀酣着屐詩人宋。說妄緘唇辯士齊。冠玉媿殷評菲德。俸錢憂腆責荒畦。丹枯貌瘁精飄蕩。步澀行危路側低。官做失方乖俗樣。看看好手重莫提。
次李伯生詠玉堂小桃黃芝川廷彧
編輯無數宮花倚粉墻。遊蜂戲蝶趁餘香。老翁未及春風看。空有葵心向太陽。
李伯生,趙公保,尹仲說箕,崔立之岦,崔嘉運慶昌及趙季獻大男。與余共泛舟於楊花渡傍仙遊島。余將有西行。故諸君出餞有詩。因次韻。栗谷
編輯載酒撐船水一隈。靑山隱向海門開。汀花岸草與煙遠。別後知君愁更來。
與諸友到季涵家。季涵他適。入夜而還。小酌。謹按峒隱集。諸友卽先生及峒隱李公,孤竹崔公雲。栗谷
編輯有約人何去。客來棲鳥稀。月緣寒樹沒。鍾到華山微。擊目凝淸思。回燈照夜霏。深盃敘離別。寂寞素心違。
昔日與栗谷,孤潭,孤竹。共訪松江不遇。留待客軒。栗谷題五言律。示諸君要和。余之所作。茫不能盡記。作此因寓感舊之情。李峒隱義健
編輯故舊泉中隔。歡娛世上稀。餘生雖獨在。萬死竟何歸。廢宅秋蕪沒。空山暮靄霏。回頭二十載。衰白寸心違。
次楓崖韻。奉寄孤潭。龜峯
編輯伊人阻歡會。秋風搖夕幃。隔水怨芙蓉。寒露添我衣。孤舟夜波深。負叩月中扉。不惜流光遷。但怨始願違。始願雖可違。擕君同有歸。
題鷲嶺僧軸。用李伯生韻。霽峯
編輯小院逢僧話。懸燈一室幽。露涼孤鶴夜。山靜候蟲秋。赤岸晨霞爛。剛泉翠黛愁。何當攜爾去。援桂共淹留。
戊寅仲秋。余南行宿東湖之夢賫亭。李佐郞伯生諸士友同宿。明日送於南岸。余作詩留別。柳西崖成龍
編輯又作臨流別。長懷去國愁。沙平人杳杳。天遠水悠悠。直以名爲累。其如跡似浮。江南有明月。何處獨登樓。
戊子秋。歸覲眞珠府。行到江陵地橫溪驛。逢月正僧圓規。自言久住三角中興寺。與婦翁孤潭先生詩伴崔嘉運有酬唱集。感而書贈。二首李溪隱廷立
編輯古驛深秋路。寒山落日時。相逢五臺釋。各誦十年詩。海外入新定。洛中無舊知。飜懷人世感。流淚自沾頤。吾舅吟詩友。空門只有師。石樓花落後。霞洞月明時。林下歸休約。山中雜擬詩。如今眞隔世。天外一相思。
孤潭先生礪山茅亭李溪隱廷立
編輯北路名都會。南藩第一州。人歸如舍舘。天與作襟喉。邑內稱佳境。壺中得勝流。茅亭開小築。竹老契羣謀。玉署含香日。金狨繫馬秋。未能投紱冕。時復臥松楸。裘屐眞吾土。林泉卽某丘。還從序齒會。每作聚眞遊。爭席寧無所。聯茵喜有由。戒奢無翠壁。昭儉不朱樓。伏臘過從數。池塘寄興幽。人如會稽集。士卽濟南儔。鄕會從玆盛。民風不可偸。無端遘盜賊。忽已値瘡疣。痛哭人何在。傷心跡自留。兵戈四載暗。鼙鼓一方愁。國有中興美。鄕宜故事修。江山幸不改。風月會全收。有客初投跡。憑軒要解憂。百年鄕社裏。終欲老耕耰。
題李伯生鷄山別業玉峯
編輯故人有幽居。一逕秋雲上。永夜明寒燈。林端踈雨響。
寄李伯生玉峯
編輯梨花寂寂掩西樓。回夢蓬山憶舊遊。今夜故人何處宿。滿江明月一孤舟。
李伯生第夜別玉峯
編輯蒼蒼夜色禁城秋。月到南墻影半樓。爲是故人千里別。笛聲梧響盡心愁。
訪李伯生玉峯
編輯槐柳蕭蕭九陌寒。夢中前夜見鄕關。騎驢獨出城南路。尋到君家雪滿山。
次李校理伯生玉峯
編輯仙郞初下午門朝。花暎重城柳拂橋。把酒忽驚寒食過。楚鄕歸思路迢迢。〈路。一作夢。〉
題北辰寺雪俊軸軸上有李伯生詩玉峯
編輯憐僧千里至。軸上故人詩。一別有如此。重逢杳未期。猶聞容鬢舊。不恨命途遅。詠罷無窮意。他年爾自知。
奉恩寺蓮亭。次李校理伯生見示之作。玉峯
編輯偶因休浣到雲門。把酒題詩勝事存。紅藕一池風滿院。晩蟬千樹雨歸村。深慚皓首從覊宦。猶喜靑山似故園。聞說錦湖煙景異。會容孤棹問眞源。〈晩。一作亂。〉
次玉峯寄李伯生韻孤竹
編輯龍池楊柳雨連朝。一片晴雲渡御橋。惆悵一年芳草色。江南無限碧迢迢。
送李伯生賀至李蓀谷達
編輯八月邊霜塞草黃。使車催發上遼陽。沙中飮馬長城窟。關外經秋古戰場。萬國衣冠同此會。衆人言語各殊方。行頒寶曆東還日。照海文星滿路光。
同李修撰宿吏隱庵晩全
編輯世故來無已。江流去不留。相逢各無語。白髮忽盈頭。
雜著○敎文
編輯扈聖錄券
編輯禮曹參議李純仁
萬曆三十三年四月初五日。行都承旨臣申欽敬奉傳旨。人臣效忠而戮力。本無大小之殊。王者賞功而酬勞。寧有貴賤之別。蓋率百王之舊。非循一人之私。顧眇末之寡躬。嗣艱大之洪業。綢繆迨未雨。念詎弛於侮予。憂懼若隕淵。戒恆存於臨汝。何圖賊虜之猖獗。未免神器之流離。幸賴皇威之遠揚。尙克寶命之無墜。斯不忘於修扞。用以紀夫旂常。惟玆卿士大夫。越爾吏胥下賤。或陪扈而奔走。或鞅掌而馳驅。凡繫前後協贊之徒。悉皆載錄原從之列。爰擧盛典。庸示寵章。順和君𤣰,仁城君珙,義昌君珖,達城尉徐景霌,海崇尉尹新之,東陽尉申翊聖,唐原尉洪友敬,錦陽尉朴瀰,全昌尉柳廷亮,吉城尉權大任,領中樞府事李德馨,判中樞府事沈喜壽,知中樞府事李希得,右承旨柳夢鼎,杞城府院君兪泓,前府尹李覮,前郡守趙公瑾,前經歷朴廷吉,淸平府院君韓應寅,牧使辛慶晉,僉知中樞府事吳億齡,戶曹判書李誠中,行判決事鄭光績,禮曹參議李純仁,知中樞府事閔夢龍,寧山副令禮胤,兵曹參議鄭士偉,參知黃廷式,副護軍李海龍,副護軍秦孝男,吏曺參議洪渾,前牧使許澂,前郡守朴承宗,前佐郞兪大建,前郡守李應寅,前郡守宋檥,前監察宋齊賢,茂城君尹泂,知中樞府事李薲,左贊成具思孟,三嘉縣監柳挺立,行參判尹又新,大司成李睟光,順川郡守金時獻,吏曹參議黃暹,錦山守誠胤,禮曹判書許筬,開城府留守許潛,及第黃愼,郡守李尙弘,廣林君李廷立,領議政尹承勳,左議政金命元,右議政奇自獻,及第鄭澈,全羅道觀察使洪世恭,大司憲朴應福,成川府使李尙毅,及第李尙吉,黃海道觀察使權憘,仁川府事尹健,前縣令韓濩,晉興君姜紳,副率朴東尹,行參議李瓘,參判丁胤福,雲川君愼,原川君徽,知敦寧府事柳自新,典翰柳希奮,前牧使邊良佑,刑曹參議柳祖訒,前正金玄成,前牧使崔岦,西興君鶴貞,咸安郡守邊以中,前郡守李貴,護軍尹昉,湖城君柱,右參贊黃璡,寧原君洪可臣,戶曺參判權悏,行護軍洪慶臣,左副承旨姜籖,宗簿寺正金權,軍資監正安大進,忠州牧使趙存性,前府使朴東善,司僕寺正李壽俊,弻善曺倬,前庶尹申黯,錦山郡守李翼賓,前正郞鄭宗溟,佐郞梁山璹等乙良。扈聖原從功臣一等。左贊成崔滉,商山君朴忠侃,益城君洪聖民,漢陰君俔,忠淸道觀察使李弘老,慶尙道觀察使李時彥,驪陽君閔仁伯,刑曺判書張雲翼,參判鄭彥智,參判柳永吉,淸川君韓準,知中樞府事鄭昌衍,文興君柳思瑗,及第李海壽,及第白惟咸,承旨柳拱辰,前府使黃沂,前正郞李春英,河山正璡,前府使金台佐,前郡守姜紞,及第南以恭,縣監李幼淸,正郞黃謹中,縣監宋廷琦,前洗馬李山斗,應敎柳澗,校理吳百齡,正郞崔起南,正言李民寏,獻納南晫,星州牧使洪瑞鳳,舍人李愖,司諫權縉,遂安郡守許筠,正郞閔汝任,修撰李光胤,掌令柳永謹,修撰蔡慶先,修撰閔慶基,安州牧使權盼,瑞山郡守金順命,注書吳靖,前縣監黃大義等乙良。扈聖原從功臣二等。河原君鋥,判中樞府事金睟,鵝川君李增,知中樞府事李戩,判書任國老,行咸鏡道觀察使徐渻,知中樞府事盧稷,參判閔汝慶,昌山君成壽益,參判金宇顒,左尹許晉,前府使洪履祥,吉州牧使安宗祿,副提學尹覃茂,行仁川府使姜綖,行驪州牧使禹俊民,行光州牧使李慶涵,左承旨柳夢寅,行丹陽郡守黃廷喆,司禦李啓,益城君享齡,寧堤君錫齡,興寧君秀荃,西陵君銛,西川君錦,參議任蒙正,行護軍趙振,前掌令崔有源,牧使成好善,前牧使李世溫,前牧使黃洛,韓山郡守金興國,郡守趙守翼,前府使李弘輔,華山都正楹,前郡守李培達,前正郞兪濯,博士金孝幹,行同知中樞府事李廷龜,典籍李德溫,文化縣令林懽,洗馬盧並俊,吏曹佐郞宋碩祚,縣令李雲福,監役官李星男,學生李井男,行副護軍鄭逑,縣令李元輔,承仕郞尹聃壽,贈吏曹參議尹春壽,府使尹暄,贈都承旨尹晛,贈直提學尹皥,前縣監尹履之,及第沈詻,參判李友閔,縣監李師閔,刑曹正郞申慄,前縣監尹晊,學生柳袽,學生柳袗,行牧使柳雲龍,及第鄭曄,全州判官金瑬,正言柳格,郡守洪汝栗,執義洪迪,持平李砬,前參奉成櫟,行黃州牧使朴東說,縣監沈大復,前縣監崔行,學生朴安吉,學生朴安義,直長宋興祚,縣監李春馨,縣監柳焞,行郡守沈仁謙,靑陽君沈義謙,行府使沈禮謙,司果沈智謙,行府使沈信謙,行郡守沈孝謙,水運判官沈悌謙,待敎沈忻,江華府使沈悅,前縣監沈悰,前翊贊趙玲,前縣監李劼,前縣監尹耆獻,持平姜秀峻,縣監魚夢龍,前郡守申景禧,監察申景祉,判尹申砬,監役官申礏,兵使申硈,府使申景禛,監察申景裕,學生李仁健,學生李義健,前縣監李應男,前縣令李文薲,左承旨姜緖,執義李德泂,應敎李善復,吏曺正郞丁好善,前佐郞成俊耉,佐郞李潔等乙良。扈聖原從功臣三等爲等如施行爲只爲。下吏曹爲良如敎。萬曆三十三年四月初五日。行都承旨臣申欽敬奉傳㫖。扈聖原從功臣一等乙良。各加一資。子孫承蔭。宥及後世。父母封爵。二等乙良。各加一資。子孫承蔭。宥及後世。子孫中。從自願加散官一資。其中無子孫者。兄弟壻姪中。從自願加散官一資。三等乙良。各加一資。子孫承蔭。宥及後世爲乎矣。各等通訓以上乙良。子孫兄弟甥姪女壻中一人乙。從自願加散官一資爲只爲。下吏曺爲良如敎。
扈聖功臣都監堂上臣李恆福,李好閔,朴東亮。
雜著○敎書
編輯敎贈竭忠盡誠衛聖功臣,資憲大夫吏曺判書兼知經筵義禁府,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世子左賓客,全陵君。行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藝文館直提學李純仁書。
編輯王若曰。人臣效殉國之誠。莫尙於臨危盡節。朝家有勸忠之典。所貴乎懋賞疇庸。當茅土之疏封。豈存沒之異式。惟卿賦性溫雅。植操端良。桂藉名騰。聞望夙著於昭代。雲程步濶。歷敭殆遍於淸途。盛之玉堂。克彰論思之效。佐於銓省。殊稱甄拔之宜。有謇謇匪懈之風。懷斷斷無他之意。傾緣海寇之侵逼。仍致王室之播遷。以弱不勝衣之孱軀。循國耳忘家之大義。跋涉山蹊之千里。暴露草莽之經時。忘寢廢食。寧辭櫛風沐雨。腁手裹足。不憚負絏執羈。文本卒於途中。唐皇爲之惻怛。延年畵於死後。漢帝念其股肱。肆策勳爲衛聖功臣三等。圖形垂後。超一階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一階。嫡長世襲。不失其祿。宥及永世。無子則甥姪女壻加階。仍賜奴婢三口田二十結,銀子五兩表裏一段,內廄馬一匹。至可領也。於戱。賞未官酬。雖闕生前之報。恩由勳錫。庶增身後之光。諒惟泉穸之間。服玆寵光之逮。故玆敎示。想宜知悉。
一等
編輯崔興源,尹斗壽,鄭琢,李恆福,海豊君耆,尹自新,沈忠謙順義君景溫,順寧君景儉,柳自新。
二等
編輯李憲國,柳希霖,李有中,任發英,節愼君壽崐,姜絪,李覮,兪泓,韓準,寧山君禮胤,錦山君誠胤,順昌君彥,趙公瑾,鄭昌衍,柳希奮,黃愼,金權。
三等
編輯李純仁,柳挺立,春溪都正黿,琅城君聖胤,宜城都正孝忠,許潛,柳祖訒,姜璿,尹健,金信元,李應寅,柳淇,崔岦,柳希聃,兪大建,張逈,閔思權,朴宗男,柳夢寅,朴晉,吳百齡,趙應祿,任禮臣,趙國弻,韓守謙,金琢,李尙毅,鄭希玄,張洌,申熟,李公沂,梁子儉,崔潤榮,鄭大吉,朴夢周,朴奉琳,金彥海,李應華,尹鳴殷,李彥慶,金漢傑,鄭禮男,韓應祿,金許龍,金元男,全有馨,金應龍,金忠男,許昕,許任,申應祿,曹興立,韓天斗。
萬曆四十一年三月日。
雜著
編輯經筵日記節略栗谷
編輯丙子十一月。以李純仁爲吏曺佐郞。時士流分兩邊。終不和協。純仁曾論金孝元爲貪權之士。故尹晛等引爲銓郞。
答宋雲長書節略○戊寅六月初五日○見玄繩編及牛溪績集牛溪
編輯叔獻無事生事。資糧已竭。坐滯津上。兼有暑疾。殊可念也。伯生遠致專問。此友相厚之義殊篤。無以爲報也。鄙人每仰渠踈淡。自與鄙夫患失氣象不類。而盡心王室。爲時淸流。補益不少。豈不可好耶。第於傾危交煽之言。未能不動。願兄力扶護之。至祝至祝。此在世道。差非小益。所以出位言之。願有以會我意也。
送李春卿原註。純一改字伯生。序栗谷
編輯所貴乎士者。志而已矣。未有有其志而不能有成者也。鵠不可緇而黑。烏不可洗而白者。其性然也。曲不可以繩墨爲直。愚不可以計較爲智者。其實然也。是故士之志乎彼者。終不可以移於此。志乎山林者。雖奔走乎紅塵。而終歸於遯世。志乎軒冕者。雖浪遊於靑山。而終沒於利祿。求士之道。在於求其志而已。吾友李春卿挾其能。戰其藝。以其得失。色其欣戚。人皆目之以科擧之徒。吾亦不敢以物外之人待之也。及與之同處。扣其言而求其志。則信非俗士也。夫子之言曰。察其所安。吾察春卿之所安。則不在於碌碌科擧也。其不能遂其志者。蓋亦不免於形跡之所拘而然耳。非其志然也。歲之孟春。將歸臥農墅於湖南。求贈於常所來往者。余爲之言曰。李春卿。子之所求者名。所望者科。而人見其外也。所慕者放達。所志者山林。而人不知其內也。雖自謂物外之人。而人孰有信者乎。君子信乎在己。曷嘗以他人之信我爲信哉。己果能之。人曰不能。不信也。此春卿之志也。春風動故園之興。漢水洗塵士之襟。尺千里之遙。帶江河之廣。瞻淵明之衡宇。訪少君之丘水。何遜之梅。已長新枝。王猷之竹。復生兒孫。此春卿之樂也。志乎此。樂乎此。而人不我知。吾惜春卿之不遇也。李春卿。知子者我也。罪子者亦我也。何以言之。他日聞有湖南逸人戴逍遙之冠。曳紫霞之衣。開三逕曉夕遨遊。掃一室圖書左右。採乎山則紫芝盈筐。釣乎水則銀鱗貫柳。入伴林逋之鶴。出騎潔然之驢。不軒冕爲志者若春卿也。則吾乃信吾之知子也。如或言與心違。終與始悖。憤悱乎文藝之戰。飢渴乎名利之場。不以山林爲志者若春卿也。則吾將罪子也。雖然。士生於太平之世。不汲汲於進取者。亦非計之得也。春卿後日雖使我罪子。亦何害哉。吾見春卿之志。在於高蹈遠引。恐其今日之行。爲永歸之計。故反以罪子爲幸也。
孤潭先生茅亭記溪隱
編輯亭何在。在礪良。亭何名。名曰茅。蓋以瓦而曰茅者。鄕稱之謬也。知其謬而仍之襲。鄕之舊也。鄕有舊。雖謬可襲乎。曰。否。凡事有實有名。名者實之賓。斯亭也名茅而實瓦。內實而外名。庸何傷。作之者誰。孤潭李先生。會鄕人而始搆。庚午歲也。繼之者誰。廣陵李廷立。倡鄕人而重修。乙未歲也。噫。國運丁否。大盜搆亂。三韓剪覆。廟社丘墟。凡三京之樓閣。六道之閭落。擧爲蒙草荊榛。顧玆南礪一小亭藐然獨存。斯非幸歟。歷堯日而久賁。經楚焚而不壞。重新於廿載。改觀於一方。而吾家舅甥。實始終之。私幸多矣。屬今亂極而治。生意漸還。俾鄕人無邑里愁歎之聲。有伏臘鷄酒之樂。朝焉暮焉。耕於斯。讀於斯。培敦厚之風。去浮薄之習。待一鄕以君子長者之道。是唯鄕先生作亭之意。若夫業廢於嬉。戎興於言。談鄕隣之惡。說守宰之過。爲一遊談浪會之所。則豈獨斯亭之辱。實爲吾鄕之羞。今年乃萬曆二十三年。是爲記。
芝峯類說文章部刪節芝峯李睟光
編輯退溪先生南歸日。一時名士出餞於漢江。別章甚多。而李孤潭詩最佳。其詩曰。江水悠悠日夜流。孤帆不爲客行留。家山漸近終南遠。也是無愁還有愁。鄭松江追餞不及。有詩曰。追至廣陵上。仙舟已杳冥。春風滿江思。斜日獨登亭。時以爲亦佳。
李孤潭送人詩曰。一尊今夕會。何處最相思。古驛逢明月。江南有子䂓。河應臨詩曰。草草西郊別。臨分把一盃。靑山人不見。斜日獨歸來。此二作俱佳。而李尤近唐。
李承旨孤潭最有詩名。與崔孤竹慶昌相友善。每言嘉運〈孤竹字〉之詩。千篇一律。所以不及古也。其所爲絶句曰。市郭人聲絶。蒼茫凍樹昏。還如去年雪。寂寞臥江村。
李孤潭於詩尙中晩唐。故詞氣頗有淸致。有砥平題詠曰。縣門春盡閉。官吏日高衙。〈文集無〉唯此一句。亦知其非宋矣。金南窓玄成詩。吏散閒庭初下鹿。客來空館欲棲烏。亦自蕭散。
本朝詩人。不脫宋,元習者無幾。如李胄,兪好仁,申從濩申光漢。號近唐。而似無深造之功。朴淳,李純仁,崔慶昌,白光勳,李達。皆學唐。其所爲詩。有可稱誦者矣。
東史八文章
編輯李山海。〈汝受。己亥〉韓山人。號鵝溪。文科,湖堂,主文,領相。策光國勳。封鵝城府院君。壽▣▣
崔岦。〈立之〉通川人。號簡易堂。文科刑判。壽七十四。
李純仁。〈伯生。癸巳〉全義人。號孤潭。文科。內翰,檢詳,藝文直提學,都承旨。策衛聖勳。封全陵君。壽六十。
宋翼弼。〈雲長。甲午〉礪山人。號龜峯。壽六十六。
崔慶昌。〈嘉運。壬寅〉海州人。號孤竹。文科。府使。有文武全才。年四十五。
尹卓然。〈尙仲。戊戌〉漆原人。號重湖。文科。內翰,檢詳,戶判。策光國勳。封漆溪君。諡憲敏公。壽五十七。
白光勳。〈彰卿。丁酉〉海美人。號玉峯。進士,參奉。年四十六。
河應臨。晉州人。號靑坡。文科。修撰。年▣▣
鳳谷書院春秋享祝文五峯李好閔
編輯推孝移忠。竭力盡命。至行兼備。永世致敬。
礪山邑誌人物篇
編輯忠臣李純仁。文科。官至都承旨。以病遞歸。當壬辰之亂。以單騎扈從大駕。仍侍中殿,東宮。暴露驅馳。昔疾轉劇。有一邑倅以新衣遺之。卻而不受曰。君父方在蒙塵。臣子何敢顧一身之寒燠乎。憂國如家。恨未殲賊。達夜不寐。因以成疾。卒於成川。上聞之。震悼。脫御衣以斂。東宮亦遣宮官致吊。上又追念。以封全陵君。
光國志御製詩軸跋節略鵝溪
編輯兪泓之還。書狀官尹暹進聞見事件一秩。其中有馬維銘贈送泓。泓所和詩。上覽之。命銀臺,玉堂,湖堂暨槐院提調。次韻以進。〈詩二首。見上〉仍下御製一首並小序於政院。承旨臣李純仁等相與謀曰。吾等遭遇聖明。忝侍近密。朝夕之所秪承。無非玉音。而若其奎章雲漢之燦爛昭回。則前此蓋罕覩也。此非但一時之榮。抑千萬世之光耀。盍粧一軸。揭諸院壁。使羣僚瞻仰乎。第詩若序。皆非御筆。用是歉然。屬臣山海。騰寫而跋其下。
孤潭李先生手墨跋任憲晦
編輯右孤潭先生李公手寫詩若干篇。爲其後孫鎭玉士藴甫所珍藏者。噫。公詩逼盛唐。筆參兩晉。只此二絶。固已可傳於百世。況以篤學高蹈。信非俗士。盡心王室。爲時淸流。見推於退,栗,牛三先生。卒乃臨亂執靮。以身殉國。則此所謂先立其大者。咳唾心畵之出於公者。其不泯沒也宜哉。然今去公之世。已四百年。又累經兵燹。而此紙能全於桑海貿遷之餘。鏘鏘若有聲。奕奕若有光。苟非公雲仍世守之勤。有如王,蘇兩家之保有靑氊畵佛。亦何能乃爾。尤可敬也已。士蘊淵源所漸。克紹先休。非直稱其家者也。一日。袖示斯帖。仍要跋語。余與士蘊有同門誼。誼不敢辭。且仰公風節有不能自已。摩挲感唏而書之。
崇禎四辛酉仲秋日。西河任憲晦書。
嘉靖甲子司馬榜目跋先生同榜李選
編輯右栗谷李文成公司馬榜目。累經兵燹。罕傳於世。偶得寫本。恐其泯沒。遂以校局鑄字印之。與榜中諸公之後孫共焉。我從曾祖峒隱先生諱義健。亦同榜也。
崇禎紀元後癸丑暮春。完山李選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