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魯迅雜文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

學習魯迅雜文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
河北省保定市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2年4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他的雜文,特別是他後期的雜文,概括了豐富的階級鬥爭經驗。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在魯迅後期雜文中閃射着耀眼的光輝。他的筆鋒所向,使公開的和隱蔽的敵人的假面紛紛剝落,現出了醜惡的本相;使他們的五花八門的戰法一一敗露,成為革命人民的反面教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魯迅的戰鬥的雜文,以其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光芒,給予無產階級革命者以新的啟示。

從變幻不定的形象中認清敵人的階級本質

編輯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只有分清了敵我,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奪取革命的勝利;否則,革命就會遭到挫折。

長期的豐富的階級鬥爭閱歷,使魯迅深知「將營壘分清」的重要。在階級鬥爭的特定環境中,階級敵人的面目不都是赤裸裸的。即使是公開的敵人,帝國主義和其他反動派,也常常扮演出各種各樣的偽裝面孔以欺騙人民。還有一些暗藏的敵人,那些叛徒、內奸、特務、野心家、陰謀家、政治騙子,他們化了裝,從革命陣營背後或內部,放冷槍,射暗箭,以種種反革命兩面派的鬼蜮行為,戕害革命。魯迅深有所感地說:「我以為,在了解革命和敵人上,倒是必須更多的去解剖當面的敵人的。」

魯迅所用以解剖敵人的方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不把敵人看作孤立的個人,而看作反動階級的代表;透過敵人閃閃爍爍的言行,看穿其不變的階級本性——這是魯迅「解剖」敵人的一個特點。魯迅總結他的方法是「砭錮弊常取類型」,「恰如病理學上的圖,假如是瘡疽,則這圖便是一切某瘡某疽的標本」。在魯迅筆下,那些在「公理」幌子下施行「強權」的帝國主義者,那些披着「王道」外衣大行法西斯「霸道」的國民黨反動派,以及口稱「自由」「人權」而禮拜清廷廢帝、投靠蔣介石、無恥地向日本帝國主義獻策「征服中國民族的心」的買辦文人胡適,提倡尊孔讀經的反動軍閥和封建餘孽,為侵略和賣國唱讚歌的「民族主義文學」小丑,標榜「文藝自由」和「第三種人」的特務文人,徙倚華洋之間、往來主奴之界的西崽林語堂,炮製色情小說的張資平,揭起「小資產階級革命文學之旗」的叛徒楊邨人,「自以為在革命的大人物」、其實是內奸、工賊的王明、周揚一夥,一一被魯迅勾出了他們的鬼臉,使他們成為臭名昭著的反派典型,而合起來則現出了反動階級的全貌。魯迅指出,這些反動階級的代表人物,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個體,而是與所屬的反動階級「同其運命」的。魯迅透視了一種十分重要的現象,即在階級對立的社會裡,在尖銳複雜的階級鬥爭中,地主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和走狗,雖然或為一個主子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地主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這些剝削階級的代理人和走狗,作賊心虛,總是想擺脫代理人和走狗的稱號,就象「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梁實秋那樣抵賴道:「說我是資本家的走狗,是那一個資本家,還是所有的資本家?我還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誰……」。但是這種無賴的狡辯是騙不過人的。魯迅一下子就揭露了它的本質:「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這是多麼精闢的階級觀點!這是多麼銳利的階級分析!魯迅一生與那麼多形形色色的階級敵人作戰,而從不為敵人變幻不定的形象所迷惑,原因就在於他純熟地運用着階級分析的解剖刀,從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分析出階級對抗的實質,從個人與階級、個性與階級性的本質聯繫中分析出敵人的階級本性,使敵人無所遁其形。

不把敵人的活動看作偶然的現象,而是在階級鬥爭的總的情勢中去認識階級鬥爭的新動向,找出敵人的活動與階級動向的內在聯繫——這是魯迅「解剖」敵人的另一個特點。魯迅強調要「知人論世」,「即使所講的只是個人的事,……卻也看見背景或環境」。在三十年代,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十分尖銳,王明、劉少奇以及周揚等「四條漢子」積極推行機會主義路線,配合着國民黨的反革命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把文化界弄得烏煙瘴氣。階級隊伍處於劇烈的動盪、分化、改組之中。王明、劉少奇、周揚一夥忽而極「左」,忽而極右,納款通敵,害人賣友者不乏其人。對於這種「翻着筋斗」的人物的出現,有人用「突變」之說來解釋。魯迅是不同意這種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解釋的。魯迅從分析階級根源入手,一眼就看穿了這些人的表現,是「由於境遇的改變」和「本身藏着病根」所造成。魯迅指出:這些人「其實是破落戶的漂零子弟」,是革命場中的「奸商」和「小販」。他們投機革命,是借革命以營其私。「革命高揚的時候,他正是獅子身中的害蟲,而革命一受難,就一定要發現以前的『良心』,……走出陣線之外,好則沉默,壞就成為叭兒的。」魯迅認為,這些懷着資產階級個人野心的人從投機革命到背叛革命,無所謂突變,「外面雖然好象突變,其實是並非突然的事」。這種現象合乎階級鬥爭的規律,「時代的巨輪,真是能夠這麼冷酷地將人們輾碎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使魯迅透過王明、劉少奇、周揚一夥披掛着的「共產黨員」、「革命文學家」的外衣,一直看到他們的醜惡靈魂的深處,並對這一小撮革命的假「戰友」真「蛀蟲」展開了英勇無畏的、短兵相接的鬥爭,堅定不移地捍衛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魯迅的一生,經歷過多次革命的高潮和低潮,曲折和反覆,階級敵人一批批登台下台,革命隊伍一次次聚合分化,但他始終認準了當面的和側面、後面的敵人。歷史證明了魯迅的銳利的眼光。被魯迅揭露和批判過的反動人物,到底也沒有改變其反動階級本性。魯迅一針見血地指出:「狗性總不大會改變的」。不論它們變化成什麼模樣,不論它們在岸上還是落在水中,革命的人們必須對之痛打。這是魯迅留給我們的極其寶貴的教訓。

從五花八門的戰法中識破階級敵人的策略

編輯

毛主席教導說:我們的敵人「有長期的階級鬥爭經驗,他們會做各種形式的鬥爭——合法的鬥爭和非法的鬥爭。我們革命黨人必須懂得他們這一套,必須研究他們的策略,以便戰勝他們。切不可書生氣十足,把複雜的階級鬥爭看得太簡單了。」

十分重視「解剖」敵人的魯迅,也十分重視解剖敵人的策略。他深知,為了識別敵人,戰勝敵人,就必須研究他們的活動規律和方式,研究「陰面的戰法的五花八門」。魯迅粉碎階級敵人五花八門戰法的武器是什麼?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他總結自己的經驗說:「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為指導,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在調查和掌握事實(包括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就使魯迅能識破敵人的一切鬼蜮伎倆。

魯迅生前,曾目睹帝國主義及其奴才們攻擊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種種手法。其中的一種,是裝出一副假慈悲的面孔,誣衊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工農還在怎樣吃苦,怎樣忍飢,說得滿紙淒悽慘慘」。魯迅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比較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階級利益根本對立的大量事實,指出敵人的謊言不可信,他們與我們利害相反,他們黑白顛倒,好壞倒置,正因為無產階級革命「對於窮人有了好處,那麼對於闊人就一定是壞的」。魯迅又比較了無產階級專政社會與資產階級專政社會一是人間一是地獄的大量事實,指出敵人說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壞」,正是為進攻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製造反革命輿論,從而看穿敵人假惺惺的哭喪臉上抹的是「惡鬼的眼淚」,識破敵人企圖用造謠、誣衊加偽善來騙人,以顛覆無產階級專政的陰謀。

隨着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深入發展,階級敵人、特別是混進無產階級革命隊伍的隱蔽的階級敵人,其戰法就更加五花八門。魯迅當年對王明、劉少奇、周揚一類騙子作戰時,曾經揭露、掃蕩過這伙政治騙子多少種反革命手法啊!

其中一種,魯迅叫做「拉大旗作為虎皮,包着自己,去嚇呼別人;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橫暴者」。王明、劉少奇、周揚一類騙子最慣於使用這種戰法,並且用以瘋狂圍攻魯迅。當他們鼓吹階級投降主義和民族投降主義的「國防文學」口號時,就是打着所謂「聯合戰線」的大旗,包着自己,壓制魯迅的。魯迅把他們的「大旗」和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高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作了比較,看穿了他們打的其實並非革命的紅旗。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紅旗,魯迅是完全擁護的,並在這面紅旗的指引下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革命口號。事實證明,王明、劉少奇一夥,不過是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騙子。

他們還有一種戰法,是「擺着一種極左傾的兇惡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對革命只抱着恐怖。」這種戰法,是用極「左」的詞句裝扮自己,自己本不革命,也不許別人革命,堵塞革命前進的道路,或者將革命引入歧途。魯迅用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路線、政策與之比較,就識破了他們的騙局,並且指出這些「貌似徹底的革命者」,「其實是極不革命或有害革命的個人主義的論客」。識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金,就能辨別假馬列主義的硫化銅的欺騙。

王明、劉少奇、周揚這一夥「伏在大纛蔭下的群魔」,還恣意搞陰謀,弄詭計,樹宗派,結私黨,造謠構陷,挑撥離間,進行暗箭冷槍的攻擊,「實際解決」的威脅……,這一切剝削階級野心家陰謀家的卑鄙手段,他們都無所不用其極,這也是他們一夥五花八門戰法的一大特色。但魯迅也由此看穿他們「大半不是正路人」,更不是什麼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光明正大,「他們敢於明言」。魯迅十分鄙視那些「人面狗心」的傢伙。他用階級分析的眼光指出,玩弄陰謀詭計者並不只是個人品質惡劣,正是沒落階級的特徵。他們「不過是將敗落家族的婦姑勃谿,叔嫂鬥法的手段,移到文壇上」,「也正是破落文學家最末的道路」。魯迅說:「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魯迅的正確判斷,走着最末的道路的沒落階級野心家陰謀家都是自取滅亡。

從學習和實踐中提高思想水平和鬥爭藝術

編輯

魯迅後期所以能純熟地運用階級分析方法進行所向披靡的戰鬥,是他在鬥爭實踐中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結果。毛主席說:「魯迅後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並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

魯迅在鬥爭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一個鮮明的特點是他操起馬克思主義槍法來,既批判敵人,同時也改造自己。「打着我所不佩服的批評家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一笑,打着我的傷處了的時候我就忍疼,卻決不肯有所增減」。他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戰鬥,在戰鬥中學習馬克思主義;在學習中改造世界觀,在戰鬥中改造世界觀,而在世界觀改造過程中達到學習和戰鬥的更高水平。

魯迅又善於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從歷史和現實階級鬥爭中總結和吸取經驗教訓,取得規律性的認識,這是他的思想水平和鬥爭藝術日臻圓熟精純的又一原因。他十分重視前人的經驗,他說:「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但魯迅對歷史經驗並不是簡單接受,而是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用現實階級鬥爭的材料,作出新的補充和新的概括。他同樣十分重視認真總結自己的經驗,但魯迅的總結自身經驗也並非局限於自身。他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聯繫歷史教訓,總結當前的經驗,使他的經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厚的歷史內容,因而獲得了規律性的認識。對階級鬥爭規律性的認識,使魯迅在階級鬥爭中更加堅定。他認準了敵人,毫不動搖,敢於反潮流,敢於痛打落水狗。對階級鬥爭規律性的認識,使魯迅在階級鬥爭中更有預見。「以過去和現在的鐵鑄一般的事實來測將來,洞若觀火!」他對階級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保持着高度警惕。每當階級鬥爭出現新動向,他從不驚詫,不迷惘,而是繼續革命,「不克厥敵,戰則不止」!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魯迅這句洋溢着繼續革命精神的誓言,應該是我們的座右銘。我們要象魯迅那樣學習,戰鬥,改造,前進不息。今天,我們所處的階級鬥爭的歷史條件已經不同於魯迅當年。但是,正如偉大列寧教導我們的:「鬥爭的形式可能變更」,「但是,鬥爭的本質、鬥爭的階級內容在階級存在的時候是始終不會改變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階級、階級鬥爭的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永遠是我們認識階級社會中一切現象的鑰匙。魯迅後期雜文中所體現的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進行戰鬥的範例,仍然給予我們活生生的啟示。在今後的征途上,我們一定還會遇到許多披戴着新的形形色色外衣、使用着新的五花八門戰法向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攻的階級敵人。我們也一定能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戰勝他們。每一回合的戰鬥,一定會使我們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和繼續革命的覺悟提高一步,使我們的鬥爭水平提高一步,使我們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前進一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最終勝利是歷史註定的。「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