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四庫全書本)/全覽3

全覽2 宋史 全覽3 全覽4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一
  元中書右丞相縂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水上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盈天地之間無非五行之妙用人得陰陽五行之氣以為形形生神知而五性動五性動而萬事出萬事出而休咎生和氣致祥乖氣致異莫不於五行見之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人之一身動作威儀猶見休咎人君以天地萬物為體禎祥妖孽之致豈無所本乎故由漢以來作史者皆志五行所以示人君之戒深矣自宋儒周惇頥太極圖説行世儒者之言五行原於理而䆒於誠其於洪範五行五事之學雖非所取然班固范曄志五行已推本之及歐陽修唐志亦采其説且於庶徴惟述災𤯝而休祥闕焉亦豈無所見歟舊史自太祖而嘉禾瑞麥甘露醴泉芝草之屬不絶於書意者諸福畢至在治世為宜祥符宣和之代人君方務以符瑞文餙一時而丁謂蔡京之姦相與傅㑹而為欺其應果安在哉髙宗渡南心知其非故宋史自建炎而後郡縣絶無以符瑞聞者而水旱札瘥一切咎徴前史所罕見皆屢書而無隱於是六主百五十年競競自保足以圖存易震之彖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人君致福之道有大於恐懼脩省者乎昔禹致羣臣於㑹稽黃龍負舟而執玉帛者萬國孔甲好鬼神二龍降自天而諸侯相繼畔商桑榖共生於朝雉升鼎耳而雊而大戊武丁復修成湯之政穆王得白狼白鹿而文武之業衰焉徐偃得朱弓矢宋湣有雀生鸇二國以霸亦以之亡大槩徴之休咎猶卦之吉凶占者有徳以勝之則凶可為吉無徳以當之則吉乃為凶故徳足勝妖則妖不足慮匪徳致瑞則物之反常者皆足為妖妖不自作人實興之哉今因先後史氏所紀休咎之徴彚而輯之作五行志
  潤下水之性也水失其性則為災沴舊説以恆寒皷妖魚孽豕禍雷電霜雪雨雹黑𤯝黑祥皆屬之水今從之醴泉河清雖為瑞應苟非其時未必不為異故雜附於編他如甘露嘉禾芝草一切祥瑞之物見於後者因其事而考其時則休咎自見故亦各以類相從雲
  建隆元年十月棣州河決壊厭次商河二縣居民廬舍田疇二年宋州汴河溢孟州壊堤襄州漢水漲溢數丈四年八月齊州河決九月徐州水損田乾徳二年四月廣陵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等縣潮水害民田七月㤗山水壊民廬舍數百區牛畜死者甚衆三年二月全州大雨水七月蘄州大雨水壊民廬舍開封府河決溢陽武河中府孟州並河水漲孟州壊中潬軍營民舍數百區河壊隄岸石又溢於鄆州壊民田㤗州潮水損鹽城縣民田淄州濟州並河溢害鄒平髙苑縣民田四年東阿縣河溢損民田觀城縣河決壞居民廬舍注大名又靈河縣隄壞水東注衛南縣境及南華縣城七月滎澤縣河南北隄壞八月宿州汴水溢壞堤淄州清河水溢壞髙苑縣城溺數百家及鄒平縣田舍泗州淮溢衡州大雨水月餘五年衛州河溢毀州城沒溺者甚衆開寳元年六月州府二十三大雨水江河汎溢壞民田廬舍七月泰州潮水害稼八月集州霖雨河漲壞民廬舍及城壁公署二年七月下邑縣河決是嵗青蔡宿州宋諸州水眞定澶滑博洺齊潁蔡陳亳宿許州水害秋苖三年鄭澶鄆淄濟虢蔡解徐岳州水災害民田四年六月汴水決宋州榖熟縣濟陽鎮又鄆州河及汶淸河皆溢注東阿縣及陳空鎭壞倉庫民舍鄭州河決原武縣蔡州淮及白露舒汝廬潁五水並漲壞廬舍民田七月青齊州水傷田五年河決澶州濮陽絳和廬夀諸州大水六月河又決開封府陽武縣之小劉村宋州鄭州並汴水決忠州江水漲二百尺六年鄆州河決楊劉口懷州河決獲嘉縣潁川淮渒水溢渰民舍田疇甚衆七月歴亭縣御河決單州濮州並大雨水壞州廨倉庫軍營民舍是秋大名府宋亳淄青汝澶⿰氵⿱口肎諸州並水傷田七年四月衛亳州水泗州淮水𭧂漲入城壞民舍五百家安陽縣河漲壊居民廬舍百區八年五月京師大雨水濮州河決郭龍村六月澶州河決頓丘縣沂州大雨水入城壞居舍田苖九年三月京師大雨水淄州水害田太平興國二年六月孟州河溢壞溫縣堤七十餘歩鄭州壞滎澤縣寕王村堤三十餘歩又漲於澶州壞英公村堤三十歩開封府汴水溢壞大寧堤浸害民田忠州江漲二十五丈興州江漲毀棧道四百餘間管城縣焦肇水𭧂漲踰京水濮州大水害民田凡五千七百四十三頃潁州潁水漲壞城門軍營民舍七月復州蜀漢江漲壞城及民田廬舍集州江漲汎嘉川縣三年五月懷州河決獲嘉縣北注又汴水決宋州寧陵縣境六月泗州淮漲入南城汴水又漲一丈塞州北門十月⿰氵⿱口肎州靈河巳塞復決四年三月河南府水漲七尺壞民舍㤗州雨水害稼宋州河決宋城縣衛州河決汲縣壞新塲堤八月梓州江漲壞閣道營舍九月澶州河漲鄆州清汶二水漲壞東陽縣民田復州沔陽縣湖皛漲壞民舍田稼五年五月潁州潁水溢壞堤及民舍徐州白溝河溢入州城七月復州江水漲毀民舍堤塘皆壞六年河中府河漲䧟連堤溢入城壞軍營七所民舍百餘區鄜延寧州並三河水漲溢入州城鄜州壞軍營建武指揮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壞倉庫軍民廬舍千六百區寧州壞州城五百餘歩諸軍營軍民舍五百二十區七年三月京兆府渭水漲壞浮梁溺死五十四人四月耀密愽衞常潤諸州水害稼六月均州溳水均水漢江並漲壞民舍人畜死者甚衆又河決臨邑縣漢陽軍江水漲五丈七月大名府御河漲壞濟口南劍州江水漲壞居民舍一百四十餘區京兆府咸陽渭水漲壞浮梁工人溺死五十四人九月梧州江水漲三丈入城壞倉庫及民舍十月河決懷州武陟縣害民田八年五月河大決⿰氵⿱口肎州房村徑澶濮曹濟諸州浸民田壊居民廬舍東南流入淮六月陝州河漲壞浮梁又永定澗水漲壞民舍軍營千餘區河南府㴻雨洛水漲五丈餘壞鞏縣官署軍營民舍殆盡榖洛伊瀍四水暴漲壞京城官署軍營寺觀祠廟民舍萬餘區溺死者以萬計又壞河清縣豐饒務倉庫軍營民舍百餘區雄州易水漲壞民廬舍鄜州河水漲溢入城壞官寺民舍四百餘區荊門軍長林縣山水暴漲壞民舍五十一區溺死五六十人八月徐州清河漲丈七尺溢出塞州三靣門以禦之九月宿州睢水漲汎民舍六十里是夏及秋開封浚儀酸𬃷陽武封邱長垣中牟尉氏襄邑雍邱等縣河水害民田九年七月嘉州江水𭧂漲壞官署民舍溺者千餘人八月延州南北兩河漲溢入東西兩城壞官寺民舍淄州霖雨孝婦河漲溢壊官寺民田孟州河漲壞浮梁損民田雅州江水漲九丈壞民廬舍新州江漲入南砦壞軍營雍熙二年七月朗江溢害稼八月瀛莫州大水損民田三年六月壽州大水端拱元年二月博州水害民田五月英州江水漲五丈壞民田及廬舍數百區七月磁州漳滏二水漲淳化元年六月吉州大雨江漲漂壞民田廬舍黃梅縣堀口湖水漲壞民田廬舍皆盡江水漲二丈八尺洪州漲壞州城三十堵民廬舍二千餘區漂二千餘戶孟州河漲二年四月京兆府河漲陝州河漲壞大堤及五龍祠六月乙酉溢於浚儀縣壞連堤浸民田上親臨視督衛士塞之辛卯又決於宋城縣博州大霖雨河漲壞民廬舍八百七十區亳州河溢東流汎民田廬舍七月齊州明水漲壞黎濟砦城百餘堵許州沙河溢雄州塘水溢害民田殆盡嘉州江漲溢入州城毀民舍復州蜀漢二江水漲壞民田廬舍泗州招信縣大雨山河漲漂浸民田廬舍死者二十一人八月藤州江水漲十餘丈入州城壞官署民田九月卬州蒲江等縣山水𭧂漲壊民舍七十區死者七十九人是秋荊湖北路江水注溢浸田畝甚衆三年七月河南府洛水漲壞七里鎭國二橋又山水𭧂漲壞豐饒務官舍民廬死者二百四十人十月上津縣大雨河水溢壞民舍溺者三十七人四年六月隴城縣大雨牛頭河漲二十丈沒溺居人廬舍九月澶州河漲衝䧟北城壞居人廬舍官署倉庫殆盡民溺死者甚衆梓州𤣥武縣涪河漲二丈五尺壅下流入州城壞官私廬舍萬餘區溺死者甚衆十月澶州河決水西北流入御河浸大名府城知府趙昌言壅城門禦之至道元年四月甲辰京師大雨雷電道上水數尺五月䖍州江水漲二丈九尺壞城流入深八尺毀城門二年六月河南瀍澗洛三水漲壞鎭國橋七月建州溪水漲溢入州城壞倉庫民舍萬餘區鄆州河漲壞連堤四處宋州汴河決榖熟縣閏七月陝州河漲是月廣南諸州並大雨水咸平元年七月侍禁閤門祗𠉀王夀永使彭州回至鳯翔府境山水𭧂漲家屬八人溺死齊州清黃河泛溢壞田廬二年十月漳州山水泛溢壊民舍千餘區民黃拏等十家溺死三年三月梓州江水漲壞民田五月河決鄆州王陵埽七月洋州漢水溢民有溺死者四年七月同州洿谷水溢夏陽縣溺死者數十人五年二月雄覇瀛莫深滄諸州乾寕軍水壊民田六月京師大雨漂壞廬舍民有壓死者積潦浸道路自朱雀門東抵宣化門尤甚皆注恵民河河復漲溢軍營景徳元年九月宋州汴水決浸民田壊廬舍河決澶州橫隴埽二年六月寧州山水泛溢壞民舍軍營多溺死者三年七月應天府汴水決南注亳州合浪宕渠東入於淮八月青州山水壊石橋四年六月鄭州索水漲髙四丈許漂榮陽縣居民四十二戶有溺死者鄧州江水𭧂漲南劍州山水泛溢漂溺居人七月河溢澶州壊王八埽八月橫州江漲壞營舍大中祥符元年六月開封府尉氏縣恵民河決二年七月徐濟青淄大水八月鳯州大水漂溺民居十月京畿恵民河決壊民田三年六月吉州臨江軍並江水泛溢害民田九月河決河中府白浮梁村四年七月洪江筠袁州江漲害民田壞州城八月河決通利軍大名府御河溢合流壞府城害田人多溺死九月河溢於孟州溫縣蘇州呉江汎溢壞廬舍十一月楚㤗州潮水害田人多溺者五年正月河決棣州聶家口七月慶州淮安鎭山㤗漲漂溺居民六年六月保安軍積雨河溢浸城壘壊廬舍判官趙震溺死又兵民溺死凡六百五十人七年六月泗州水害民田河南府洛水漲秦州定西砦有溺死者八月河決澶州十月濵州河溢於定鎭八年七月坊州大雨河溢民有溺死者九年六月秦州獨孤谷水壞長道縣鹽官鎭城橋及官廨民舍二百九十五區溺死六十七人七月延州洎定平安塞門栲栳四砦山水泛溢壞堤城九月雄覇州界河泛溢利州水漂棧閣萬二千八百間天禧三年六月河決滑州城西南漂沒公私廬舍死者甚衆歴澶州濮鄆濟單至徐州與清河合浸城壁不沒者四板明年既塞六月復決於西北隅乾興元年正月秀州水災民多艱食十月已酉夜滄州鹽山無棣二縣海潮溢壞公私廬舍溺死者甚衆是嵗京東淮南路水災天聖初徐州仍歳水災三年十一月辛卯襄州漢水壞民田四年六月丁亥劍州邵武軍大水壞官私廬舍七千九百餘區溺死者百五十餘人是月河南府鄭州大水十月乙酉京山縣山水𭧂漲漂死者衆縣令唐用之溺焉是嵗汴水溢決陳留堤又決京城西賈陂入護龍河以殺其勢五年三月襄潁許汝等州水七月辛丑㤗州鹽官鎭大水民多溺死六年七月壬子江寧府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眞潤三州江水溢壞官私廬舍是月雄覇州大水八月甲戌臨潼縣山水𭧂漲民溺死者甚衆是月河決楚王埽七年六月河北大水壞澶州浮梁明道元年四月壬子大名府冠氏等八縣水浸民田景祐元年閏六月甲子泗州淮汴溢七月澶州河決橫隴埽八月庚午洪州分寧縣山水𭧂發漂溺居民二百餘家死者三百七十餘口三年六月䖍吉諸州久雨江溢壞城廬人多溺死四年六月乙亥杭州大風雨江潮溢岸髙六尺壞堤千餘丈八月甲戌越州大水漂溺居民寳元元年建州自正月雨至四月不止谿水大漲入州城壞民廬舍溺死者甚衆康定元年九月甲寅⿰氵⿱口肎州大河泛溢壞民廬舍慶厯元年三月汴流不通八年六月乙亥河決澶州商胡埽是月恆雨七月癸丑衛州大雨水諸軍走避數日絶食是歳河北大水皇祐元年二月甲戌河北黃御二河決並注於乾寧軍河朔頻年水災二年鎭定復大水並邉尤被其害三年七月辛酉河決舘陶縣郭固口八月汴河絶流四年八月鄜州大水壞軍民廬舍嘉祐二年六月開封府界及京東西河北水潦害民田自五月大雨不止水冐安上門門關折壞官私廬舍數萬區城中繫栰渡人七月京東西荊湖北路水災淮水自夏秋𭧂漲環浸泗州城是嵗諸路江河溢決河北尤甚民多流亡三年七月京索廣濟河溢浸民田五年七月蘇湖二州水災六年七月乙酉泗州淮水溢七年六月代州大雨山水𭧂入城七月竇州山水壞城河決北京第五埽治平元年慶許蔡潁唐泗濠楚廬夀杭宣鄂洪施渝州光化軍水九月陳州水災二年八月庚寅大雨地上湧水壞官私廬舍漂人民畜産不可勝數是日御崇政殿宰相而下朝參者十數人而巳詔開西華門以洩宮中積水水奔激殿侍班屋皆推沒人畜多溺死官為𦵏祭其無主者千五百八十人熙寧元年秋覇州山水漲溢保定軍大水害稼壞官私廬舍城壁漂溺居民河決恩冀州漂溺居民二年八月河決滄州饒安漂溺居民移縣治於張為村泉州大風雨水與潮相衝泛溢損田稼漂官私廬舍四年八月金州大水毀城壞官私廬舍七年六月熈州大雨洮河泛溢八年四月潭衡邵道諸州江水溢壞官私廬舍九年七月太原府汾河夏秋霖雨水大漲十月海陽潮陽二縣海潮溢壞廬舍溺居民十年七月河決曹村下埽澶淵絶流河南徙又東匯於梁山張澤濼凡壞郡縣四十五官亭民舍數萬田三十萬頃洺州漳河決注城大雨水二丈河陽河水湍漲壞南倉溺居民滄衛霖雨不止河濼𭧂漲敗廬舍損田苖元豐元年章邱河水溢壞公私廬舍城壁漂溺民居舒州山水𭧂漲浸官私廬舍損田稼溺居民四年四月澶州臨河縣小呉河溢北流漂溺居民五月淮水泛漲五年秋陽武原武二縣河決壞田廬七年六月青田縣大水損田稼七月河北東西路水北京館陶水河溢入府城壞官私廬舍八月趙邢洺磁相諸州河水汎溢壞城郭軍營是年相州漳河決溺臨漳縣居民懷州黃沁河泛溢大雨水損稼壞廬舍城壁磁州諸縣鎭夏秋漳滏河水泛溢臨漳縣斛律口決壞官私廬舍傷田稼損居民元祐四年夏秋霖雨河流泛漲八年自四月雨至八月晝夜不息畿內京東西淮南河北諸路大水詔開京師宮觀五日所在州令長吏祈禱宰臣呂大防等待罪紹聖元年七月京畿久雨曹濮陳蔡諸州水害稼元符元年河北京東等路大水二年六月久雨陝西京西河北大水河溢漂人民壊廬舍是嵗兩浙蘇湖秀等州尤罹水患大觀元年夏京畿大水詔工部都水監䟽導至於八角鎭河北京西河溢漂溺民戶十月蘇湖水災二年秋黃河決䧟沒邢州鉅鹿縣三年七月階州久雨江溢四年夏鄧州大水漂沒順陽縣政和五年六月江寧州太平宣州水災八月蘇湖常秀諸郡水災七年瀛滄州河決滄州城不沒者三版民死者百餘萬重和元年夏江淮荊浙諸路大水民流移溺者衆分遣使者振濟𤼵運使任諒坐不奏泗州壞官私廬舍等勒停宣和元年五月大雨水驟高十餘丈犯都城自西北牟駞岡連萬勝門外馬監居民盡沒前數日城中井皆渾宣和殿後井水溢蓋水信也至是詔都水使者決西城索河堤殺其勢城南居民冡墓俱被浸遂壞藉田親耕之稼水至溢猛直冒安上南薰門城守凡半月巳而入汴汴渠將溢於是募人決下流由城北入五丈河下通梁山濼乃平十一月東南州縣水災四年十二月戊戌詔訪聞徳州有京東西來流民不少本州振濟有方令保奏推恩餘路遇有流移不即存恤按劾以聞六年秋京畿恆雨河北京東兩浙水災民多流移建炎二年春東南郡國水紹興二年閏月徽嚴州水害稼三年七月丙子泉州水三日壞城郭廬舍五年秋西川郡國水六年冬饒州雨水壞城四百餘丈十四年五月丙寅婺州水乙丑蘭溪縣水侵縣市丙寅中夜水𭧂至死者萬餘人十六年潼川府東南江溢水入城浸民廬十八年八月紹興府明婺州水二十二年淮甸水二十三年金堂縣大水潼川府江溢浸城內外民廬宣州大水其流泛溢至太平州七月光澤縣大雨溪流𭧂湧平地髙十餘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時即平二十七年鎭江建康紹興府眞太平池江洪鄂州漢陽軍大水二十八年六月丙申興利二州及大安軍大雨水流民廬壞橋棧死者甚衆九月江東淮南數郡水浙東西㳂江海郡縣大風雨平江紹興府湖常秀潤為甚二十九年七月戊戌福州水入城閩侯官懷安三縣壞田廬官吏不以聞憲臣樊光遠坐黜三十年五月辛卯夜於潛臨安安吉三縣山水𭧂出壞民廬田桑溺死者甚衆三十一年八月建始縣大水流民廬死者甚衆三十二年四月淮溢數百里漂民田廬死者尤衆六月浙西郡縣山涌𭧂水漂民舍壞田覆舟隆興元年八月浙東西州縣大風水紹興平江府湖州及崇徳縣為甚二年七月平江鎭江建康寧國府湖常秀池太平廬和光州江隂廣徳夀春無為軍淮東郡皆大水浸城郭壞廬舍圩田軍壘操舟行市者累日人溺死者衆越月積隂苦雨水患益甚淮東有流民乾道元年六月常湖州水壊圩田二年八月丁亥溫州大風海溢漂民廬鹽塲龍朔寺覆舟溺死二萬餘人江濵胔骼尚七千餘三年六月廬舒蘄州水壞苖稼漂人畜七月已酉臨安府天目山湧𭧂水決臨安縣五鄉民廬二百八十餘家人多溺死八月湖秀州上虞縣水壞民田廬時積潦至於九月禾稼皆腐江東山水溢江西諸郡水隆興府四縣為甚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大水敗城三百餘丈漂民廬孳牧壞禾稼諸暨縣大水害稼江寕建康府水是歳饒信亦水五年七月丁巳建寧府瑞應塲大漈山𬃷等山𭧂水湧出漂民廬溺死甚衆是歳夏秋溫台州凡三大風水漂民廬壞田稼人畜溺死者甚衆黃巖縣為甚郡守王之望陳巖省不以聞皆黜削六年五月平江建康寧國府溫湖秀太平州廣徳軍及江西郡大水江東城市有深丈餘者漂民廬湮田稼隤圩隄人多流徙八年五月贑州南安軍山水𭧂出及隆興府吉筠州臨江軍皆大雨水漂民廬壞城郭潰田害稼六月壬寅四川郡縣大雨水嘉眉卬蜀州永康軍及金堂縣尤甚漂民廬決田畝九年五月戊午建康隆興府嚴吉饒信池太平州廣徳軍水漂民居壞圩湮田分水縣沙塞四百餘畝採石流民多渡江六月湖北郡縣水淳熙元年七月壬寅癸卯錢塘大風濤決臨安府江隄一千六百六十餘丈漂居民六百三十餘家仁和縣瀕江二鄉壞田圃三年八月辛巳台州大風雨至於壬午海濤溪流合激為大水決江岸壞民廬溺死者甚衆癸未行都大雨水壞徳勝江漲北新三橋及錢塘餘杭仁和縣田流入湖秀州害稼浙東西江東郡縣多水婺州㑹稽嵊廣徳軍建平三縣尤甚四年五月庚子建寕府福南劍州大雨水至於壬寅漂民廬數千家已亥夜錢塘江濤大溢敗臨安府隄八十餘丈庚子又壞隄百餘丈明州瀕海大風海濤敗定海縣隄二千五百餘丈鄞縣隄五千一百餘丈漂沒民田九月丁酉戊戌大風雨駕海濤敗錢塘縣隄三百餘丈餘姚縣溺死四十餘人敗隄二千五百六十餘丈敗上虞縣隄及梁湖堰及運河岸定海縣敗隄二千五百餘丈鄞縣敗隄五千一百餘丈五年六月戊辰古田縣大水漂民廬圯縣治市橋閏月已亥階州水壞城郭乙巳興化軍及福清縣及海口鎭大水漂民廬官舍倉庫溺死者甚衆六年夏衢州水秋寧國府溫台湖秀太平州水壞圩田樂清縣溺死者百餘人七年五月戊戌分宜縣大水決田害稼八年五月壬辰嚴州大水漂浸民居萬九千五百四十餘家壘舍六百八十餘區紹興府大水五縣漂浸民居八萬三千餘家田稼盡腐漁浦敗隄五百餘丈新林敗隄通運河是歳徽江二州亦水十年五月辛巳信州大水入城沈廬舍市井襄陽府大水漂民廬蓋藏為空江東浙東數郡亦水八月辛酉雷州大風激海濤沒瀕海民舍死者甚衆九月乙丑福潭州大風雨水𭧂至長溪寧徳縣瀕溪聚落廬舍人舟皆漂入海漳城半沒浸八百九十餘家丁卯吉州龍泉縣大水漂民廬壊田畝溺死者衆十一年四月和州水湮民廬壞圩田五月丙申階州白江水溢決隄圯城浸民廬壘舍祠廟寺觀甚多建康府太平州水六月甲申處州龍泉縣大雨水浸民舍壞杠梁匯田害稼七月壬辰明州大風雨山水暴出侵民市圯民廬覆舟殺人十二年六月婺州及富陽縣皆水浸民廬害田稼八月戊寅安吉縣𭧂水發𬃷園村漂廬舍寺觀壞田稼殆盡溺死千餘人郡守劉藻不以聞坐黜是嵗鄂州自夏徂冬水浸民廬九月台州水十四年三月辛未汀州水漂百餘家軍壘六十餘區十五年五月淮甸大雨水淮水溢廬濠楚州無為安豐高郵盱眙軍皆漂廬舍田稼廬州城圯荊江溢鄂州大水漂軍民壘舍三千餘江陵常徳徳安府復岳澧州漢陽軍水戊午祈門縣羣山暴匯為大水漂田禾廬舍冡墓桑麻人畜什六七浮胔甚衆餘害及浮梁縣六月建寧隆興府袁撫州臨江軍水圯民廬七月黃巖縣水敗田瀦番昜湖溢番昜縣漂民舍田稼有流徙者十六年四月甲戌紹興府新昌縣山水𭧂作害稼湮田漂民廬五月丙辰沅靖州山水𭧂溢至辰州常徳府城沒一丈五尺漂民廬舍汀州大水浸民廬千五百餘家溺死三千人分宜縣水丁巳階州白江水溢浸城市民廬六月庚寅鎭江府大雨水五日浸軍民壘舍三千餘辛卯潼川府東南二江溢決隄毀橋浸民廬涪城中江射洪通泉郪縣沒田廬紹熙二年三月寧化縣連水溢廬舍田畝溺死二十餘人五月戊申建寧州水已酉福州水浸附郭民廬懷安侯官縣漂千三百餘家古田閩清縣亦壞田廬庚午利州東江溢壞隄田廬舍辛未潼川府東南江溢六月戊寅又溢再壞隄橋水入城沒廬舍七百四十餘家郪涪射洪通泉縣匯田為江者千餘畝七月癸亥嘉陵江𭧂溢興州圯城門郡獄官舍凡十七所漂民居三千四百九十餘潼川崇慶府緜果合金龍漢州懷安石泉大安軍魚關皆水時上流西蕃界古松州江水𭧂溢龍州敗橋閣五百餘區江油縣溺死者衆三年五月壬辰常徳府大雨水浸民田廬乙未潼川府東南江溢後六日又溢浸城外民廬人徙於山己亥池州大雨水連夕青陽縣山水𭧂湧漂田廬殺人蓋藏無遺貴池縣亦水庚子涇縣大雨水敗隄圯縣治廬舍六月辛丑建平縣水敗隄入城漂浸民廬甲戌祈門縣水七月壬申天台仙居縣大水連夕漂浸民居五百六十餘壞田傷稼襄陽江陵府大雨水漢江溢敗隄防圯民廬沒田稼者逾旬復州荊門軍水亦如之鎭江府三縣水損下地之稼四年四月上高縣水浸二百餘家五月壬申癸酉奉新縣大雷雨水漂浸八百二十餘家五月辛未丙子鎭江府大雨水浸營壘六千餘區戊寅安豐軍大水平地三丈餘漂田廬絲麥皆空是月諸暨蕭山宣城寧國縣大水壞田稼廣徳軍屬縣水害稼筠州水浸民廬戊寅進賢縣水圯百二十餘家六月丙申興國軍水池口鎭及大冶縣漂民廬有溺死者戊戌靖安縣水漂三百二十餘家是江夏贑州江陵府亦水七月乙酉豐城縣水壬午臨江軍水皆圯民廬丁亥新淦縣漂浸二千三百餘家八月辛丑隆興府水圯千二百七十餘家吉州水漂浸民廬及泰和縣官舍自夏及秋江西九州三十七縣皆水是嵗興化軍大風激海濤漂沒田廬尤多五年五月辛未石埭貴池涇縣皆水圯民廬溺死者衆是月泰州大水七月壬申慈谿縣水漂民廬決田害稼人多溺死乙亥㑹稽山隂蕭山餘姚上虞縣大風駕海濤壞隄傷田稼八月辛丑錢塘臨安新城富陽於潛縣大雨水餘杭縣尤甚漂沒田廬死者無筭安吉縣水平地丈餘平江鎭江寧國府明台溫嚴常州江隂軍皆水是秋武陵縣江溢圯田廬甚衆慶元元年六月壬申台州及屬縣大風雨山洪海濤並作漂沒田廬無筭死者蔽川沉沒旬日至千七月甲寅黃嚴縣水尤甚常平使者莫漳以緩於振恤坐免七月臨安府水二年秋浙東郡國大水三年九月紹興府屬縣二婺州屬縣二水害稼五年秋台溫衢婺水漂民廬人多溺死衢守張經以匿災恡振坐黜六年五月建寧府嚴衢婺饒信徽南劍州及江西郡縣皆大水自庚午至於甲戌漂民廬害稼嘉㤗二年七月丙午上杭縣水圯田廬害稼民多溺死建安縣漂軍民廬舍百二十餘山摧覆民廬七十七家溺壓死者六十餘丁未長溪縣漂民廬二百八十餘家古田縣漂官舍民廬甚衆溺死者二百七十劍浦縣圯二百五十餘家死者亦衆三年四月江南郡邑水害稼開禧元年九月丙戌漢淮水溢荊襄淮東郡國水楚州盱眙軍為甚圯民廬害稼三年五月庚寅東陽縣大水山千七百三十餘所同夕崩洪漂聚落五百四十餘所湮田二萬餘畝溺死者甚衆三年江浙淮郡邑水鄂州漢陽軍尤甚嘉定二年五月已亥連州大水敗城郭百餘丈沒官舍郡庠民廬壞田畝聚落甚多六月辛酉西和州水沒長道縣治倉庫丙子昭化縣水沒縣治漂民廬成州水入城圯壘舍同谷縣及遂寧府閬州皆水七月壬辰台州大風雨激海濤漂圯二千二百八十餘家溺死尤衆三年四月甲子新城縣大水五月嚴衢婺徽州冨陽餘杭鹽官新城諸暨淳安大雨水溺死者衆圯田廬市郭首種皆腐行都大水浸廬舍五千三百禁旅壘舍之在城外者半沒西湖溢四年七月辛酉慈谿縣大水圯田廬人多溺者八月山隂縣海敗堤漂民田數十里斥地十萬畝五年五月庚戌嚴州水六月丁丑台州及建徳諸暨㑹稽縣水壞田廬六年六月丁丑淳安縣山涌𭧂水䧟清泉寺漂五鄉田廬百八十里溺死者無筭巨木皆㧞丁亥於⿰氵⿱⿰天天日 -- 潛縣大水戊子諸暨縣風雷大雨山涌𭧂作漂十鄉田廬溺死者尤多錢塘縣臨安餘杭於潛安吉縣皆水九年五月行都及紹興府嚴衢婺台處信饒福漳泉州興化軍大水漂田廬害稼十年冬浙江濤溢圯廬舍覆舟溺死甚衆蜀漢二州江沒城郭十一年六月戊申武康安吉縣大水漂官舍民廬壞田稼人畜死者甚衆十二年鹽官縣海失故道潮汐衝平野二十餘里至是侵縣治廬舎港瀆及上下管黃灣岡等鹽塲皆圯蜀山淪入海中聚落田疇失其半壞四郡田後六年始平十四年建康府大水十五年七月蕭山縣大水時久雨衢婺徽嚴𭧂流與江濤合圯田廬害稼十六年五月江浙淮荊蜀郡縣水平江府湖常秀池鄂楚太平州廣徳軍為甚漂民廬害稼圯城郭隄防溺死者衆鄂州江湖合漲城市沉沒累月不泄是秋江溢圯民廬餘杭錢塘仁和縣大水福漳泉州興化軍水壞稼十五六十七年五月福建大水漂水口鎭民廬皆盡侯官縣甘蔗砦漂數百家人多溺死建寧府沒平政橋入城南劍州圯郡治城樓郡獄官舍城壞民避水樓上者皆死乙卯建昌軍大水城不沒者三板漂民廬圯官舍城郭橋梁害稼紹定二年天台仙居縣大水四年沿江水災端平三年三月辛酉蘄州大雨水漂民居是年英徳府昭州及襄漢江皆大水嘉熙元年饒信州水二年浙江溢淳祐二年紹興府處婺州水七年福建水十年嚴州水十一年八月甲辰汀州山水𭧂至漂人民九月江陵水是年江浙多水饒州亦水十二年六月建寧府嚴衢婺信台處南劍州邵武軍大水冐城郭漂室廬死者以萬數寳祐元年七月溫台處信饒州大水開慶元年五月已未婺州水漂民廬是嵗滁嚴州水景定二年浙東水咸淳六年五月大雨水七年五月甲申諸暨縣大水漂廬舍是月重慶府江水泛溢者三漂城壁壞樓櫓十年三月廬州水四月紹興府大雨水八月臨安府安吉武康縣水
  太平興國四年八月⿰氵⿱口肎州黎陽縣河清端拱元年二月澶濮二州河清二百餘里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丁酉陝西河清十二月乙巳河再清當汾水合流處清如汾水元豐四年十月環州河水變甘大觀元年八月乾寧軍河清二年十二月陝州河清同州韓城縣邰陽縣至清及百里渉春不變自是迄政和宣和諸路數奏河清輒遣郎官致祭宰臣等率百官拜表賀嵗以為常大中祥符元年二月醴泉出蔡州汝陽鳯原鄉有疾者飲之皆愈八年十一月通州軍言醴泉出汶山下有疾者飲之皆愈熙寧元年五月京師開化坊醴泉出政和五年正月河陽䑓觀醴泉出



  宋史巻六十一
  宋史卷六十一考證
  五行志一水上然班固范曄志五行巳推本之○臣召南按蔚宗未嘗志五行也但修紀傳而巳後志乃司馬彪所續而劉昭補之此史文未檢處
  泗洲淮溢○洲字係州字之訛即泗州也
  七月黃巖縣水敗田瀦番昜湖溢○臣召南按瀦字係廬字之訛番昜湖溢屬下句讀
  同州韓城縣邰陽縣至清及百里○臣召南按邰陽當作郃陽與韓城縣並在黃河西岸刋本因郃邰二字相近而訛也





  宋史卷六十一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二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水下
  建隆三年春延寜二州雪盈尺溝洫復氷草木不華丹州雪二尺太平興國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雍熙二年冬南康軍大雨雪江水氷勝重載端拱元年閏五月鄆州風雪傷麥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凍死咸平四年三月丁丑京師及近畿諸州雪損桑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師大雪苦寒人多凍死路有殭屍遣中使埋之四郊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畫夜方止江陵溪魚皆凍死慶歴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皇祐四年十二月已丑雪初帝以愆亢責躬減膳毎見輔臣憂形於色龎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爕理隂陽而上煩陛下責躬引咎願守散秩以避賢路帝曰是朕誠不䏻感天而惠不䏻及民非卿等之過也是夕乃得雪至和元年正月京師大雪貧弱之民凍死者甚衆嘉祐元年正月甲寅朔御大慶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設仗衛既具而大雨雪折宮架是日帝因感風眩促禮行而罷壬午大雨雪泥塗盡氷都民寒餓死者甚衆元祐二年冬京師大雪連月至春不止久陰恆寒罷上元節游幸降徳音諸道八年十一月京師大雪多流民元符二年正月甲辰朔御大慶殿受朝賀以雪罷政和三年十一月大雨雪連十餘日不止平地八尺餘氷滑人馬不能行詔百官乘轎入朝飛鳥多死七年十二月大雪詔收養內外乞丐老幼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時陰雲中有雪絲長數寸墮地二年正月丁酉大雪天寒甚地氷如鏡行者不能定立是月乙卯車駕在青城大雪數尺人多凍死建炎三年六月寒紹興元年二月寒食日雪五年二月乙巳雨雪六年二月癸卯雪十三年三月癸丑雨雪十七年二月丙申雪十八年二月癸卯雪二十八年三月丙寅雨雪二十九年二月戊戌大雪三十一年正月戊子大雨雪至於已亥禁旅壘舎有壓者寒甚乾道元年二月大雪三月暴寒損苗稼二年春大雨寒至於三月損蠶麥二月丙申雪四年二月癸丑大雪五年二月戊子雪六年五月大風雨寒傷稼七年二月丙辰雨雪淳熙十二年淮水氷斷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或雹或雨水氷沍尺餘連日不解台州雪深丈餘凍死者甚衆十六年四月戊子天水縣大雨雪傷麥紹熙元年三月留寒至立夏不退十二月建寜府大雪深數尺查源洞寇張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凍死二年正月行都大雪積沍河氷厚尺餘寒甚是春雷雪相繼凍雨彌月四年二月已未雪慶元五年二月庚午雪六年二月乙酉雪五月亡暑氣凜如秋開禧三年二月戊申雪嘉定元年二月甲寅雪四年二月丙子雪六年二月丁亥雪六月亡暑夜寒九年二月乙酉丙申雪十年二月庚申壬戌雪十七年三月癸丑雪寶慶元年四月辛卯雪紹定四年二月巳巳雨雪六年三月壬子雨雪端平元年二月癸酉雨雪二年三月乙未雨雪嘉熙二年二月乙未雨雪淳祐六年二月壬申雨雪寶祐元年二月壬子雨雪二年三月戊子雨雪六年二月雨雪開慶元年二月庚辰雨雪景定五年二月辛亥雨雪建隆三年春厭次縣隕霜殺桑民不蠶淳化三年三月商州霜花皆死景徳四年七月渭州瓦亭砦早霜傷稼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大名澶相州並霜害稼至和二年河東自春隕霜殺桑紹興七年二月庚申霜殺桑稼淳熙十六年七月階城鳯泗和州霜殺稼幾盡紹熙三年九月丁未和州隕霜連三日殺稼是月淮西郡國稼皆傷嘉熙元年三月霜
  建隆元年十月臨清縣雨雹傷稼二年七月義川雲岩二縣大雨雹四年七月海州風雹乾徳二年四月陽武縣雨雹宋州寜陵縣風雨雹傷民田六月潞州風雹七月同州邰陽縣雨雹害稼八月膚施縣風雹霜害民田三年四月尉氏扶溝二縣風雹害民田桑𬃷十損八九開寳二年風雹害夏苗太平興國二年六月景城縣雨雹七月永定縣大風雹害稼五年四月冠氏安豐二縣風雹七年五月蕪湖縣雨雹傷稼八月五月相州風雹害民田端拱元年三月霸州大雨雹殺麥苗閏五月潤州雨雹傷麥淳化元年六月許州大風雹壞軍營民舎千一百五十六區魚臺縣風雹害稼至道二年十一月代州風雹傷田稼咸平元年九月定州北平等縣風雹傷稼三年四月丁巳京師雨雹飛禽有隕者六年四月甲申京師暴雨雹如彈丸大中祥符三年丙申京師雨雹五年八月丙辰京師雨雹天禧元年九月鎮戎軍彭城砦風雹害民田八百餘畝天聖元年五月丙辰大雨雹二年七月壬午大雨雹六年京師雨雹嘉祐四年四月丙戌震雷雨雹熙寜元年秋鄜州雨雹三年七月七年四月五月京師雨雹八年夏鄜州涇州雨雹九年二月京師雨雹十年夏鄜州雨雹秦州大雨雹紹聖二年十月辛未西南方有雷聲次大雨雹四年閏二月癸卯京師雨雹自辰至申建中靖國元年二月丙申京師雨雹五年辛酉京師大雨雹崇寜三年十月辛丑京師雨雹大觀元年十月已已三年五月戊申京師大雨雹政和七年六月京師大雨雹皆如拳或如一升器㡬兩時而止宣和四年二月癸卯京師雨雹四年三月朔雨雹靖康元年十二月已卯庚辰京師雨雹建炎三年八月甲戌大雨雹紹興元年二月壬辰髙宗在越州雨雹震雷二年二月丙子臨安府大雨雹三年正月雨雹震雷四年三月已未大雨雹傷稼五年閏月乙巳朔雨雹而雪十月丁未夜秀州華亭縣大風電雨雹大如荔枝實壞舟覆屋十二月戊辰雨雹七年二月癸丑雨雹先一夕雷後一日雪癸丑又雹八年六月丙辰大雨雹九年二月甲戌雨雹傷麥十二月辛未雨雹十年二月辛亥大雨雹十二月庚辰雨雹十一年正月辛酉雨雹十三年二月甲子雨雹傷麥五月戊午夜雹七月庚午壬申雹害稼十一月巳未雨雹十七年正月庚辰雨雹五月丙寅又雹二十一年三月已卯雹傷禾麥二十八年四月辛亥雨雹二十九年二月戊戌雹損麥隆興元年三月丙申夜雨雹二年三月丁丑雹與霰俱四月庚午雹六月雨雹七月丁未雨雹十月辛卯雨雹十二月已亥雨雪而雹閏月雨雹乾道元年二月庚寅夜雹二年十月辛卯雨雹二年二月壬午雪癸未雹四年正月癸未夜雹有霰二月丁酉癸丑雨雹乙卯雹而雪五年二月丙午雹損麥六年二月壬午亦如之八年七月壬辰雨雹淳熙三年四月丁亥雨雹癸巳天台臨海二縣大風雹傷麥四年正月建康府雨雹五月丙寅雨雹五年建康府雨雹者再六年正月丁丑雹傷麥三月壬申夜大雨雹八年十二月甲寅雨雹十二年二月辛酉夜雨雹十三年閏月丙午雨雹十五年二月丁亥雨雪而雹六月丁卯雨雹十六年二月已卯雹而雨紹熙元年二月丙申雪丁酉雹二年正月戊寅大雨雹震雷電以雨至二月庚辰大雪連數日是月庚寅朔建寜府大風雨雹仆屋殺人三月癸酉大風雨雹大如桃李實平地盈尺壞廬舎五千餘家禾麻蔬果皆損瑞安縣亦如之壊屋殺人尤甚秋祐川縣大風雹壊粟麥慶元三年二月戊辰雪已巳雹四月乙丑雨雹大如桮破瓦殺燕爵嘉泰元年三月丙寅雨雹三日五月丁丑雨雹七月癸亥大雨而雹二年四月庚寅雨雹傷稼六月庚子大風雹而寒四年正月壬辰雪而雹開禧二年正月已酉雹而雷嘉定元年閏月壬申雨雹害稼二年三月乙未雨雹六年夏江浙郡縣多雨雹害稼十五年九月癸丑大震雨雹十六年秋雨雹紹定元年五月丁酉雨雹五年九月壬寅雨雹六年三月丙辰大雨雹端平二年五月乙未雹三年六月庚戌雨雹嘉熙元年二月壬辰雨雹淳祐二年四月壬申雨雹八年二月壬辰雨雹三月乙丑雨雹九年正月雨雹寳祐三年五月嘉定府大雨雹開慶元年五月辛亥雨雹景定元年二月庚申雨雹
  建隆四年四月癸巳宿州晝日無雨雷霆暴作軍校傅韜震死是夜夜半雷起於京師開封縣署役夫劉延嗣萬進震死頃之復蘇有煙熖自牗入室因駭仆徧體焦灼乾徳二年正月辛巳雷霆京師西南東行有電五月戊寅大名府大雨雷震焚藁聚四年七月海州雷震長吏㕔傷刺史梁彥超開寳七年六月易州雷震死耀武軍士八人八年八月卭州延貴鎮震死民費貴及其子四人太平興國二年七月景城縣震死牛商馮異端拱二年八月興化軍民劉政震死有文在胸曰大不孝淳化三年七月泗州大風雨震僧伽塔柱至道元年三月甲戌雷未發聲召司天監寺趙昭問之答雲按占書雷不發聲寛政之應也七月泗州大風雨雷震僧伽塔及壊鐘樓咸平元年正月戊寅京師西北有雷電十一月瀛州順安軍並東北有雷三年冬黃州西北雷震似盛夏時十二月真定府東南雷四年十月乙巳京師西南雷電閏十二月大名府雷六年十一月甲午京師暴雷震司天言國家發號布徳未及黎庻時議改元肆赦詔宰相增廣條目采民病悉除之景徳三年九月丙寅夕京師大震雷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癸未京師西北方雷五年十二月已巳京師西北雷電九年五月殿中張信奉南海祝版乘驛至唐州震死嘉祐四年四月丙戌大震雷雨雹慶歴六年五月雷雹地震紹聖三年十月十五日西南方有雷聲次雨雹大觀三年十月戊子大雷雹而雨建炎四年正月已未雷時御舟次溫州章安鎮髙宗謂宰臣曰雷聲甚厲前史以為君弱臣強四夷兵不制是夕金人破明州壬戌又雷紹興五年九月戊寅雷十月丁巳雷六年十月丙午雷九年九月甲午十月丁卯雷十一年十一月已酉雷十五年十月辛卯十二月甲寅雷十六年溫州大雷電震死六人於龍翔寺十八年閏月甲戌雷十九年十月甲寅雷三十一年二月辛未南安軍大雷電大庾縣震死四人十一月辛未夜震雷十二月癸酉雷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寅巳卯雷二十六年十二月甲子雷二十七年九月癸未雷三十一年正月丁丑雷乾道三年十一月丙寅雷雨不克郊戊辰日南至大震雷八年九月乙酉雷九年閏月癸卯雷淳熙九年九月壬午雷十二年十一月戊子雷十二月丁丑雷十三年正月已丑雷後三十五日雪十四年十一月乙卯雷十六年七月乙丑大雷震太室齋殿東鴟吻紹熈元年九月辛酉雷十一月壬午日南至郊祀風雨大至帝震恐因致疾四年十一月已卯日南至辛巳雷五年十月癸巳大雷電慶元二年正月戊子雷十一月雷三年十月癸亥雷六年九月已未雷嘉泰二年正月巳巳雷三年正月雷四年正月辛卯雷開禧二年正月雪雷九月雷三年十月辛未癸酉雷嘉定二年九月戊子雷三年正月雷十月壬申雷八月辛丑九月辛酉雷四年九月雷五年七月戊辰雷雨震太室之鴟吻十月丁酉雷六年閏月壬辰雷震電乙未昧爽洊雷七年九月癸亥雷八年九月丙寅雷十一年九月辛巳祀明堂肆赦震雷十四年十月庚午雷十五年九月癸丑雷十六年九月乙卯十二月壬辰雷十七年九月丁亥雷寳慶二年九月庚申十月辛丑雷紹定二年九月庚辰雷五年九月壬寅雷端平二年十二月辛亥雷三年九月庚午雷是月祀明堂大雨震電十月戊戌雷嘉熙元年九月丁巳雷二年九月已酉十月庚戌雷淳祐元年十二月丙寅雷二年九月已丑雷三年三月丙辰雷十年十一月壬午雷十二年十二月丁丑雷寳祐三年九月雷開慶元年十月乙酉雷景定二年十月戊戌雷電已亥雷電咸淳四年閏月丁已九月庚申雷九年十月癸亥十二月丙辰壬戌雷建炎七年五月汴京無雲而雷紹興三十年十月壬戌晝漏半無雲而雷癸亥日過中無雲而雷淳熙十四年六月甲申昧爽禱雨太乙宮乘輿未駕有大聲自內發及和寜門人馬辟易相踐有失巾屨者
  至道元年十二月廣州大魚擊海水而出魚死長六丈三尺髙丈餘政和七年雨中有二魚落殿中省㕔屋上宣和二年三月內出魚純赤色蔡京等乞付史舘拜表賀紹興十八年漳浦縣崇照鹽塲海岸連有巨魚髙數丈割其肉數百車剜目乃覺轉鬛而傍艦皆覆又漁人獲魚長二丈餘重數千斤剖之腹藏人骼膚髪如生二十四年四月海鹽縣海洋有巨鰍群鰕從之聲若謳歌抵岸偃沙上猶揚鬛撥剌其髙齊縣門乾道六年行都北闕有鮎魚色黒腹下出人手扵兩傍各具五指七年十一月丁亥洞庭湖巨黿走沙擁舟身廣長皆丈餘升舟以首足壓重艦沒水淳熙十三年二月庚申錢塘龍山江岸有大魚如象隨潮汐復逝十六年六月甲辰錢塘旁江居民得魚備五色鯽首鯉身民詭言夢得魚覺而在手猶躍事聞有司令縦之慶元三年二月饒州景徳鎮漁人得魚頳尾鯉鱗而首異常魚鎮之老人言其不祥紹興二年嘗出後為水災葢是歲五月鎮果大水皆魚孽也嘉定十七年海壊畿縣鹽官地數十里先是有巨魚橫海岸民臠食之海患共六年而平
  建隆元年七月澶州蝗二年五月范縣蝗三年七月深州蝻蟲生四年六月澶濮曹絳等州有蝗七月懐州蝗生乾徳二年四月相州蝻蟲食桑五月昭慶縣有蝗東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是時河北河南陜西諸州有蝗三年七月諸路有蝗開寳二年八月冀磁二州蝗太平興國二年閏七月衛州蝻蟲生六年七月河南府宋州蝗七年四月北陽縣蝻蟲生有飛鳥食之盡滑州蝻蟲生是月大名府陜州陳州蝗七月陽穀縣蝻蟲生雍熙三年七月鄄城縣有蛾蝗自死淳化元年七月淄澶濮州乾寜軍有蝗滄州蝗蝻蟲食苗棣州飛蝗自北來害稼三年六月甲申京師有蝗起東北趣至西南蔽空如雲翳日七月真許滄沂蔡汝商兗單等州淮陽軍平定彭城軍蝗蛾抱草自死至道二年六月亳州宿宻州蝗生食苗七月長葛陽翟二縣有蝻蟲食苗歴城長清等縣有蝗三年七月單州蝻蟲生景徳二年六月京東諸州蝻蟲生三年八月徳博蝝生四年九月宛邱東阿須城三縣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雄州蝻蟲食苗三年六月開封府尉氏縣蝻蟲生四年六月祥符縣蝗七月河南府及京東蝗生食苗葉八月開封府祥符咸平中牟陳留雍邱封邱六縣蝗九年六月京畿京東西河北路蝗蝻繼生彌覆郊野食民田殆盡入公私廬舎七月辛亥過京師群飛翳空延至江淮南趣河東及霜寒始斃天禧元年二月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河東陜西兩浙荊湖百三十州軍蝗蝻復生多去歲蟄者和州蝗生卵如稻粒而細六月江淮大風多吹蝗入江海或抱草木僵死二年四月江陰軍蝻蟲生天聖五年七月丙午邢洺州蝗甲寅趙州蝗十一月丁酉朔京兆府旱蝗六年五月乙卯河北京東蝗景祐元年六月開封府淄州蝗諸路募民掘蝗種萬餘石寳元二年六月癸酉曹濮單三州蝗四年淮南旱蝗是歲京師飛蝗蔽天皇祐五年建康府蝗熙寜元年秀州蝗五年河北大蝗六年四月河北諸路蝗是歲江寜府飛蝗自江北來七年夏開封府界及河北路蝗七月咸平縣鸜鵒食蝗八年八月淮西蝗陳頴州蔽野九年夏開封府畿京東河北陜西蝗元豐四年六月河北蝗秋開封府界蝗五年夏又蝗六年夏又蝗五月沂州蝗元符元年八月髙郵軍蝗抱草死崇寜元年夏開封府界京東河北淮南等路蝗二年諸路蝗令有司酺祭三年四年連歲大蝗其飛蔽日來自山東及府界河北尤甚宣和三年諸路蝗五年蝗建炎二年六月京師淮甸大蝗八月庚午令長吏脩酺祭紹興二十九年七月盱眙軍楚州軍界三十里蝗為風所墮風止復飛還淮北三十二年六月江東淮南北郡縣蝗飛入湖州境聲如風雨自癸已至扵七月丙申徧於畿縣餘杭仁和錢塘皆蝗丙午蝗入京城八月山東大蝗癸丑頒祭酺禮式隆興元年七月大蝗八月壬申癸酉飛蝗過都蔽天日徽宣湖三州及浙東郡縣害稼京東大蝗襄隨尤甚民為乏食二年夏餘杭縣蝗乾道元年六月淮西蝗憲臣姚岳貢死蝗為瑞以佞坐黜淳熙三年八月淮北飛蝗入楚州盱眙軍界如風雷者逾時遇大雨皆死稼用不害九年六月全椒歷陽烏江縣蝗乙卯飛蝗過都遇大雨墮仁和縣界七月淮甸大蝗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泰州窖撲蝗五千斛餘郡或日捕數十車群飛絶江墮鎮江府皆害稼十年六月蝗遺種於淮浙害稼十四年七月仁和縣蝗紹熙二年七月髙郵縣蝗至於泰州五年八月楚和州蝗嘉定二年浙西諸縣大蝗自丹陽入武進若煙霧蔽天其墮亘十餘里常之三縣捕八千餘石湖之長興捕數百石時浙東近郡亦蝗開禧三年夏秋久旱大蝗群飛蔽天浙西豆粟皆既於蝗嘉定元年五月浙江大蝗六月乙酉有事於圜丘方澤且祭酺七月又酺頒酺式於郡縣二年四月又蝗五月丁酉令諸郡修酺祀六月辛未飛蝗入畿縣三年臨安府蝗七年六月浙郡蝗八年四月飛蝗越淮而南江淮郡蝗食禾苗山林草木皆盡乙卯飛蝗入畿縣巳亥祭酺令郡有蝗者如式以祭自夏徂秋諸道捕蝗者以千百石計饑民競捕官出粟易之九年五月浙東蝗丁已令郡國酺祭是歲薦饑官以粟易蝗者千百斛十年四月楚州蝗紹定三年福建蝗端平元年五月當塗縣蝗嘉熙四年建康府蝗淳祐二年五月兩淮蝗景定三年八月兩浙蝗
  紹興十年春有野豕入海州市民刺殺之時州已䧟夏鎮江軍帥王勝攻取之明年以其郡屬金悉空其民乾道六年南雄州民家豕生數豚首各具他獸形有類人者慶元初樂平縣民家豕生豚與南雄同而更具他獸蹄三年四月餘干縣民家豕生八豚其二為鹿古田縣豕食嬰兒淳化三年六月黑風晝晦景祐四年七月黒氣長丈餘出畢宿下康定元年黒風晝晦元豐末嘗有物大如席夜見寢殿上而神宗崩元符末又數見而哲宗崩至大觀間漸晝見政和元年以後大作每得人語聲則出先若列屋推倒之聲其形厪丈餘髣髴如龜金眼行動硜硜有聲黑氣䝉之下人了了氣之所及腥血四灑兵刃皆不能施又或變人形亦或為驢自春歴夏晝夜出無時遇冬則罕見多在掖庭宮人所居之地亦嘗及內殿後習以為常人亦不大怖宣和末寢少而亂遂作政和三年夏至宰臣何執中奉祀北郊有黒氣長數丈出自齋宮行一里許入壇壝繞祭所皆近人穿燈燭而過俄又及於壇禮將畢不見宣和中洛陽府畿間忽有物如人或蹲踞如犬其色正黑不辨眉目始夜則掠小兒食之後雖白晝入人家為患所至喧然不安謂之黑漢有力者夜執槍棒自衛亦有託以作過者如此二歲乃息已而北征事起卒成金人之禍三年春日有眚忽青黑無光其中洶洶而動若鉟金而湧沸狀日旁有黑氣如水波周廻旋繞將暮而稍止建炎三年二月甲寅日初出兩黑氣如人形夾日旁至巳時乃散乾道四年春舒州雨黑米堅如鐡破之米心通黑淳熙十一年二月臨安府新城縣深浦天雨黑水終夕十六年六月行都錢塘門啓黑風入揚沙石慶元元年徽州黃山民家古井風雨夜出黑氣波浪噴湧
  咸平元年五月撫州王羲之墨池水色變黑如雲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丁丑泰山王母池水變紅紫色四年二月已未河中府寳鼎縣瀵泉有光如燭熖四五炬其聲如雷三年八月觧州鹽池紫泉場也次二年裡許不種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員外𭅺何敏中往祭池廟八月東池水自成鹽僅半池潔白成塊晶瑩異常祀汾隂經度制置使陳堯叟繼獻凡四千七百斤分錫近臣及諸列校紹興十四年樂平縣河衝里田隴數十百頃田中水類為物所吸聚為一直行髙平地數尺不假隄防而水自行里南程氏家井水溢亦髙數尺天矯如長虹聲如雷穿墻毀樓二水鬪於杉墩且前且卻約十刻乃解各復故
  天聖四年十月甲午昏霧四塞靖康元年正月丁未霧氣四塞對靣不見建炎二年十一月甲子北京大霧四塞是夕城䧟三年三月車駕發溫州航海乙丑次松門海中白霧晝晦六月久隂四年三月乙丑四方霧下如塵紹興三年自正月隂晦陽光不舒者四十餘日五年正月甲申霧氣昏塞七月劉豫毀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七年氛氣翳日八年三月甲寅晝晦日無光隂霧四塞乙卯晝夜雲氣昧濁四月積雨方止氛霧四塞晝日無光隆興元年五月丙午朔霧四塞二年六月積隂彌月乾道二年十一月久隂五年正月甲申晝䝉六年五月連隂六月日青無光淳熙六年十二月乙丑晝䝉十三年正月丁亥亦如之慶元二年二月已卯晝暝四方昏塞三年二月丁卯晝晦昏霧四塞六年十一月辛卯嘉定三年正月丙午十年正月乙未十三年三月壬辰皆晝䝉
  建炎四年三月辛亥白虹貫日紹興八年三月辛巳白虹亘天二十七年二月壬寅白虹貫日三十年十二月辛酉曲虹見日之西乾道三年十月丙申虹見淳熙元年十月戊寅白虹見日東二年十月庚辰虹見五年十月丁巳曲虹見日東慶元元年正月丙辰白虹貫日嘉泰三年七月壬午亦如之四年十一月虹見嘉定十一年二月丙辰白虹貫日嘉熙三年十月乙丑虹見四年二月辛丑白虹貫日淳祐十年十二月丁已虹見寶祐五年十月虹見
  太祖從周世宗征淮南戰於江亭有龍自水中向太祖奮躍乾徳五年夏京師雨有黑龍見尾於雲際自西北趨東南占主大水明年州府二十四水壊田廬開寶六年四月單父縣民王美家龍起井中暴雨飄廬舎失族屬及壊舊鎮廨舎三百五十餘區大木皆折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墮於城北門樓有物抱東柱龍形金色足三尺許其氣甚腥旦視之壁上有煙痕爪跡三十六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青蛇出無爲軍廨長數尺宣和元年夏雨晝夜凡數日及霽開封縣前茶肆中有異物如犬大蹲踞臥榻下細視之身僅六七尺色蒼黑其首類驢兩頰作魚頷而色正綠頂有角生極長於其際始分兩岐聲如牛鳴與世所繪龍無異茶肆近軍器作坊兵卒來觀共殺食之巳而京師大水訛言龍復讐雲紹興初朱勝非出守江州過梁山龍入其舟纔長數寸赤背綠腹白尾黒爪甲目有光近龍孽也行都柴垜橋旌忠廟三蛇出沒庭廡大者盈尺方鱗金色首脊有金錢遇霽或變化數百於蕉卉間廟徙而蛇孽亦絶十一年四月衡山縣淨居巖有蛇長二丈身圍數尺黑色而方文震死山水大至先是山氣遇夜輒昏昧蛇斃始明二十五年六月湖口縣赤龍橫水中如山寒風怒濤覆舟數十艘士卒溺者數十人三十年春宜黃縣大蛇見於丞治長二丈捕之縱數里外俄復至者數四乾道五年七月乙亥武寜縣龍鬪於復塘村大雷雨二龍奔逃珠墜大如車輪牧童得之自是連歲有水災
  大平興國三年靈州獻官馬駒足有二距雍熙二年䖍州吏李祚家馬生駒足有距四年鄜州直羅縣民高英家馬生前兩足如牛端拱二年夏州民程眞家馬生二駒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大名監馬生駒赤色肉尾無騣宣和五年馬生兩角長三寸四足皆生距時北方正用兵紹興八年廣西海壖有海獸如馬蹄鬛皆丹夜入民舎聚衆殺之明日海溢環村百餘家皆溺死近馬禍也五年廣西市馬全綱疫死淳熙六年十二月宕昌西馬金州馬皆大疫十二年黎雅州獻馬有角長二寸京房易傳曰臣易上政不順厥妖馬角茲謂賢士不足紹興元年二月丙申右丞相留正乘馬早朝入禁扉馬斃近馬禍也嘉定五年正月史彌逺入賀於東宮馬驚墮地衣幘皆敗其額㣲損事與上同
  建隆元年雄州歸義軍民劉進妻産三男二年孟州民孟福定州民孟公禮等妻各産三男三年齊州晉州大旱民家多生魃龍岡縣民林嗣妻京師龍㨗軍卒宜超妻産三男乾徳三年江陵府民劉暉妻産三男四年安州驍健軍卒趙逺妻産三男五年光州民高與徳州民趙嗣乾寜軍卒王進妻産三男開寶元年沂州民王政澶州民謝興妻産三男二年閬州民孫延廣開州民董逺妻産三男七年青城縣王宥妻産三男河南府民劉元妻産三男太平興國二年邢州招收軍卒李遇汝州歸化軍卒魚覇常州民謝祚妻産三男晉原縣民楊萬妻産三男七年澶州龍衞軍卒靳興晉州民鄭彥福妻産三男汾州民鄭訓妻産三女鴈門縣民劉習妻產四男滑州歸化軍卒安旺妻産二男一女八年楊州順化軍卒俞釗溫州民李遇榮州民李祚妻産三男九年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縣民妻生男毛被體半寸餘靣長頂高烏睂睂毛麤宻近𩬊際有毛兩道軟長睂紫唇紅耳厚鼻大類西域僧至三歲畫圖以獻雍熙二年奉新縣民何靖妻産三男三年魯山縣民張美相州林慮縣民張欽妻産三男四年晉原縣民周承暉固始縣民楊昇妻産三男端拱元年祁州民馮遇妻産三男二年齊州民徐美并州民侯逺常州卒徐流妻産三男淳化元年正月河陽縣民王斌新息縣民李珪妻産三男八月汾州悉達院僧智嚴頭生角三寸二年晉陵縣民黃釗南充縣民彭公霸龍陽縣民周信王屋縣民李清臨清縣民國忠鄰水縣吏謝元昇奉化縣卒朱旺妻産三男瀛州民胡立邢州民高徳妻産三男四年邯鄲縣民鄭安河間縣民王希輦安州民宋和妻産三男五年雍丘縣營卒盛泰妻産三男至道元年保州敵軍校李深宋城縣民王洽臨淮縣民賀用永清縣民董美鄄城縣民馬方妻産三男二年安豐縣民王構伊陽縣民張壽成都縣民彭操妻産三男三年汾州民趙演沂州民李嗣南劍州民劉相饒安縣民睦鸞衞州宣武軍卒李筠妻産三男咸平元年台州永安縣王旺澶州靜戎軍卒鄭穗妻産三男莘縣民懐梁獲嘉縣民王貴永康縣民羅彥瑫溫縣民楊榮毗陵縣民魏吉妻産三男三年睢縣民朱進鄆州武威軍卒徐遶深州民彭逺妻産三男四年望都縣民郭瑩邕州澄海軍卒梁濟妻産三男五年夏津縣民趙替妻産三男六年石城縣民劉詵堂邑縣民戴玉妻産三男平鄉縣民郭讓妻産四男景徳元年南昌縣民李總妻産三男二年奉新縣民魏勇妻産三男四年八作司匠趙榮南頓縣民任登老𬃷強縣民張緒妻各産三男大中祥符元年髙郵軍民王言妻産四男二年崞縣民張留清平軍民楊泉妻産三男三年獲嘉縣民馮可妻産三男宋城縣民李悔妻産二男一女四年河池縣民馮守欽妻産三男七年大名府宣勇軍卒徐璘贊皇縣民李釗妻産三男七年銅鞮縣民李謙宋城縣民白徳霍邱縣民朱璘平涼縣民焦思順妻産三男八年河南府民宋再興真陽縣民周元歴亭縣民田用侯言霍邱縣民王忠杜戩濛陽縣民衛志聰定州驍武軍卒張吉雍邱縣懐勇軍卒黃進妻産三男永嘉縣民張保妻産四男九年曹州雄勇軍卒聶徳瀛州民劉元灃州民張貴廣州民劉吉妻産三男天禧元年連江縣民陳霸妻産三男三年錢塘縣民謝文信遂安縣民李承遇妻產三男四年孝感縣民杜明平恩縣民劉順妻產三男七月耒陽縣民張中妻産三男其額有白誌方寸餘上生白髮自天聖迄治平婦人生四男者二生三男者四十四生二男一女者一熙寜元年距元豐七年郡邑民家生三男者八十四而四男者一三男一女者一元豐八年元符二年生三男者十八而四男者二三男一女者一元符三年至靖康生三男者十九而四男者一前志以為人民蕃息之驗宣和六年都城有賣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易七人始免而逃去豐樂樓酒保朱氏子之妻可四十餘楚州人忽生髭長僅六七寸疏秀而羙宛然一男子特詔度為女道士紹興三年建康府桐林灣婦產子肉角有齒是嵗人多產鱗毛二十年八月真符縣民家一產三男隆興元年建康民流寓行都而婦產子二首具羽毛之形乾道元年衡湘間人有化為虎者餘杭縣婦產子青而毛二肉角又有二家婦産子亦如之皆連體兩面相鄉三家才相距一二里潮州城西婦孕過期産子如指大五體皆具者百餘蠕蠕能動淳熈十年番易南鄉婦産子肘各有二臂及長鬪則六臂並運十三年行都有人死十有四日復生十一月辛未鄧家巷婦産肉塊三其一直目而橫口十四年六月臨安府浦頭婦産子生而能言四日暴長四尺紹熈元年三月癸酉行都市人夜以殺相驚奔迸者良久乃定是嵗崑山縣工採石而山壓三年六月它工採石鄰山聞其聲呼相應荅如平生其家鑿石出之見其妻喜曰久閉乍風肌膚如裂俄頃聲㣲噤不語化為石人貌如生慶元元年樂平縣民婦産子有尾永州民産子首有角腋有肉翅二年七月進賢縣婦産子亦如之而面有三目嘉定四年四月鎮江府後軍妻生子一身二首而四臂
  淳化五年六月京師疫遣太醫和藥救之至道二年江南頻年多疾疫大觀三年江東疫建炎元年三月金人圍汴京城中疫死者幾半紹興元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屍無算秋冬紹興府連年大疫官募人能服粥藥之勞者活及百人者度為僧三年二月永州疫六年四川疫十六年夏行都疫二十六年夏行都又疫髙宗出柴胡製藥活者甚衆隆興二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結草舎徧山谷暴露凍餒疫死者半僅有還者亦死是歲浙之饑民疫者尤衆乾道元年行都及紹興府饑民大疫浙東西亦如之六年春民以冬燠疫作八年夏行都民疫及秋未息江西饑民大疫隆興府民疫遭水患多死淳熈四年真州大疫八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寜國府民疫死者尤衆十四年春都民禁旅大疫浙西郡國亦疫十六年潭州疫紹興二年春涪州疫死數千人三年資榮二州大疫慶元元年行都疫二年五月行都疫三年三月行都及淮浙郡縣疫嘉泰三年五月行都疫嘉定元年夏淮甸大疫官募掩骼及二百人者度為僧是嵗浙民亦疫二年夏都民疫死甚衆淮民流江南者饑與暑並多疫死三年四月都民多疫死四年二月亦如之十五年贑州疫十六年永道二州疫徳祐元年六月庚子是日四城遷徙流民患疫而死者不可勝計天寜寺死者尤多二年閠三月數月間城中疫氣薫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數計
  熈寜元年七月戊子夜西南雲間有聲鳴如風水相激寖周四方主民勞兵革嵗動六年七月丙寅夜西北雲間有聲如磨物主百姓勞七年七月庚子夜西北天鳴主驚憂之事紹興二十一年八月乙亥天有聲如雷水響於東南四日乃止開禧元年六月壬寅天鳴有聲天禧三年正月晦沈邱縣民駱新田聞震頃之隕石入地七尺許淳熈十六年三月壬寅隕石於楚州寳應縣散如火甚臭腥慶元三年六月辛未黃巖縣大石自隕雷雨甚至山水瀵湧

  宋史巻六十二
  宋史巻六十二考證
  五行志一水下淳熙十六年七月階城鳳泗和州霜殺稼㡬盡○按城當作成
  七月同州邰陽縣雨雹害稼○邰陽當作郃陽
  建炎七年五月汴京無雲而雷○臣召南按此文應提行冩此序無雲而雷與前文敘震雷又異也
  淳化三年六月黑風晝晦○臣召南按此文應提行冩前文敘豕禍此文以下敘黑氣也
  黑氣䝉之下人了了○臣召南按下人二字無義當是不大二字之訛也言其形狀不甚分明
  三年八月解州鹽池場也次○也次二字疑誤




  宋史巻六十二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三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火上
  炎上火之性也火失其性則為災眚舊説以恆燠草妖羽蟲之孽羊禍赤眚赤祥之類皆屬之火今従之建隆元年宿州火燔民舎萬餘區二年三月內酒坊火燔舎百八十區酒工死者三千餘三年正月滑州甲仗庫火燔儀門及軍資庫一百九十區兵器錢帛並盡開封府通許鎮民家火燔廬舎三百四十餘區二月安州牙吏施延業家火燔民舎幷顯義軍營六百餘區五月京師相國寺火燔舎數百區海州火燔數百家死者十八人乾徳四年二月岳州衙署廩庫火燔市肆民舎殆盡官吏踰城僅免三月陳州火燔民舎數十區潭州火燔民舎五百餘區踰月民周澤家火又燔倉廩民舎數百區死者三十六人是春諸州言火者甚衆八月衡州火燔公署倉庫民舎一千餘區五年京師建隆觀火開寳三年八月辰州廨火燔軍資庫五年七月忠州火倉庫殆盡七年九月永城縣火燔民舎一千八百餘區八年四月洋州火燔州廨民舎千七百區永城縣火燔軍營民舎千九百八十區死者九人太平興國七年八月益州西倉災雍熙元年五月丁丑乾元文眀二殿災初夕陰雲雷震火起月華門翌日辰已方止二年九月庚寅夜楚王元佐宮火燔舎數百區王自是以疾廢於家三年光化軍民郤勲家火延燔軍廨舎庫端拱元年二月雲安軍威棹營火二年三月衡州火燔州縣官舎倉庫軍營三百餘區又崇賢坊有鳥燔數十處七日不滅淳化三年十月蔡州懐慶軍營火燔汝河橋民居官舎三千餘區死者數人十二月建安軍城西火燔民舎官廨等殆盡四年二月永州保安津舎火飛熖過江燒州門及民屋三百餘家咸平二年四月池州倉火燔米八萬七千斛景徳元年正月平虜軍營火焚民居廬舎甚衆四年十一月郢州火燔倉庫並盡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桂州甲仗庫災二年四月昇州火燔軍營民舎殆盡四年八月徐州草場火十月鎮州城樓戰棚火七月雄州甲仗庫火八年二月甲寅宗正寺火四月壬申夜榮王元儼宮火自三皷北風甚癸酉亭午乃止延燔左承天祥符門內藏庫朝天殿乾元門崇文院秘閣天書法物內香藏庫九年五月甲子左天廐坊草場火天禧二年二月戊寅北宅蔡州團練使徳雍火延燔數百區三年春京師多火六年永州軍營火延民舎數百餘區五年四月丁已爭材場火天聖三年二月丁卯蘄州𣙜貨務火五年四月壬辰夀寜觀火七年六月丁未玉清昭應宮災初大中祥符元年詔建宮以藏天書七年宮始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至是火發夜中大雷雨至曉而盡明道元年八月壬戌修文徳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徳長春滋福會慶崇徽天和承眀八殿景祐三年七月庚子太平興國寺火起閣中延燔開先殿及寺舎數百楹是夕大雨雹十月已酉澶州橫龍水口西岸料物場火焚薪蒭一百九十餘萬寳元二年六月丁丑益州火焚民廬舎二千餘區康定元年六月乙未南京鴻慶宮神御殿火慶歴元年五月癸亥慶州草場火延燔州城樓櫓三年十一月丙寅上清宮火四年三月丙戌夜代州五臺山寺火六月丁未開寳寺靈感塔災七月甲子燕王宮火六年七月辛丑洪福禪院火八年正月壬午江寜府火初李景江南大建宮室府寺其制多倣帝室至是一夕而焚唯燭殿獨存皇祐五年正月丁已會靈觀火至和元年四月辛丑祥元觀火二年幷州太宗神御殿火嘉祐三年正月溫州火燔屋萬四千間死者五十人治平四年十二月壬子夜睦親宮火焚九百餘間甲寅廣親宮又火熙寜六年二月丙申永昌陵上宮火燔東城門七年九月壬子三司火自已至戌焚屋千八百楹案牘殆盡十一月洞真宮火九年十月魯王濮王宮火十年正月仙韶院火撤屋二百五十楹三月丙子開封府火元豐元年八月邕州火焚官舎千三百四十六區諸軍衣萬餘襲穀帛軍器百五十萬四年六月衡州火燒官舎民居七千二百楹欽州大雷震火焚城屋五年二月洞真宮火八年二月辛巳開寳寺火時寓禮部貢院扵寺㸃校試巻官翟曼陳之方馬希孟焚死吏卒死者十四人元祐元年三月宗室宮院火六年十二月開封府火紹聖三年三月七日內尚書省火尋撲滅上諭執政禁中屢火方醮禳已罷看宴仍不御垂拱殿三日四年七月甲子禁中火元符元年四月宗室宮院火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壬寅集禧觀火大雨中久而後滅崇寜二年六月中太乙宮火三年三月辛丑大內火政和三年四月蘇州火延燒公私屋一百七十餘間五月封州火延燒公私屋六百八十二間五月辛丑京師大盈倉火是歲成都府大慈寺溫州綘州皆火重和元年九月掖庭大火自甲夜逹曉大雨如傾火益熾凡爇五千餘間後苑廣聖宮及宮人所居㡬盡焚死者甚衆靖康元年十二月丙子夜尚書省火延燒禮祠工刑吏部折尚書省牌擲火中禳之乃息二年三月戊戌天漢橋火焚百餘家頃之都亭驛又火巳酉康門火紹興元年十月乙酉臨安府越州大火民多露處十二月辛未越州火焚吏部文書乙酉移蹕錢塘二年正月丁已宣州火燔民居㡬半五月庚辰臨安府大火亘六七里燔萬數千家十二月甲午行都大火燔吏刑工部御史臺官府民居軍壘盡乙未旦乃熄三年九月庚申行都闕門外火多燔民居四年正月戊寅行都火燔數千家六年二月行都屢火燔千餘家十二月行都大火燔萬餘家人有死者時髙宗親征劉豫都民之暴露者多凍死七年正月辛未平江府火二月辛丑鎮江府楚真揚太平州火是歲臨安府火八年二月丁酉太平府大火宣撫司及官舎民居帑藏文書皆盡死者甚衆錄事參軍呂應中當塗縣丞李致虛死焉九年二月已卯行都火七月壬寅又火十年十月行都火燔民居延及省部十一月丁已溫州大火燔州學酤征舶等務永嘉縣治及民居千餘十一年七月癸亥婺州大火燔州獄倉場寺觀暨民居㡬半九月甲寅建康府火燔府治三十餘區民居三千餘家十二年二月辛巳鎮江府火燔倉米數萬石芻六萬束民居尤衆是月太平池州及蕪湖縣皆火三月丙申行都火四月行都又火十四年正月甲子行都火十五年大寜監火燔官舎帑藏文書九月丙子行都火經夕漸近太室而滅十七年八月建康府火十二月辛亥靜江府火燔民舎甚衆二十年正月壬午行都火燔吏部文書皆盡二十五年汴京宮室悉焚二十六年潭州南嶽廟火二十九年四月鎮江府火焚軍壘民居十二月丙子䕫州大火燔官舎民居寺觀人有死者乾道元年正月泰州火燔民舎㡬盡是年春徳安府應城縣廐驛火二年冬真州六合縣武鋒軍壘火十二月婺州火自是火患不息人火之也三年五月泉州火五年十二月壬申太室東北垣外民舎火七年十一月丁亥禁垣外閹人私舎火延及民居九年九月台州火經夕至於翌日晝漏半燔州獄縣治酒務及居民七千餘家淳熙元年十二月丁已泉州火燔城樓及五十餘家二年六月戊午潭州南嶽廟火八月嚴州火十一月癸亥麗正門內東廡災是歲瀘州火坐上焚民居不實守臣貶秩三年九月大內射殿災延及東宮門四年十一月辛酉鄂州南市火暴風通夕燔千餘家五年四月庚寅興州沙市火燔三百四十餘家有死者十一月和州牧營火燔一百六十區七年二月江陵府沙市大火燔數千家延及船艦死者甚衆八月溫州試士火作於貢闈八年正月揚州火九月乙亥行都火九年九月合州大火燔民居㡬盡官舎僅有存者十一年二月辛酉興元府義勝軍壘舎火十二年八月溫州火燔城樓及四百餘家十月鄂州大火燔萬餘家江風暴作結廬隄上泊舟岸下者焚溺無遺十四年五月大內武庫災戎器不害六月庚寅行都寳蓮山民居火延燒七百餘家救焚將校有死者五月成都府市火燔萬餘家十六年九月南劒州大火民居存者無㡬紹興元年八月壬寅處州火燔數百家十二月戊申建寜府浦城縣火時查洞宼張海作亂焚五百餘家二年四月行都傳法寺火延及民居言者以戚里土木為孽火數起之應是月徽州大火夜燔州治譙樓官舎獄宇錢帑庫務凡十有九所五百二十餘區延燒千五百家自庚子至於壬寅乃熄五月已已金州火燔州治官舎帑藏保勝軍器庫城內外民居甚衆三年正月巳已行都火通夕至於翌日闤闠焚者半十一月又火燔五百餘家十二月甲辰鄂州火至於翌日燔八百家慶元二年八月巳酉永州火燔三百家三年閏月甲申金州都統司中軍壘舎火焚千三百餘區閲六月乙酉又火燔二千餘區是冬紹興府僧寺火延燒數百家六年八月戊戌徽州火燔州獄官舎延及八百餘家嘉定元年三月戊寅行都大火至於四月辛已燔御史臺司農寺將作軍噐監進奏文思御輦院大史局軍頭皇城司法物軍御廚班直諸軍壘延燒五萬八千九十七家城內外亘十餘里死者五十有九人踐死者不可計城中廬舎九燬其七百官多僦舟以居火作於寳蓮山御史臺胥楊浩家諫譏大夫程松請戮浩以謝都民疏再上始黥配萬安軍猶免決自是民訛言相驚亡頼因縦火為姦利二年六月已卯臨安府火三年正月丁酉襄陽府火作而風暴選鋒軍校於友直死於救焚止延燒六十餘家帥漕臣上其功贈二秩官其子二十一月甲午福州火燔四百餘家四年三月丁卯行都大火燔尚書中書省樞宻院六部右丞相府制勑糧料院親兵營修內司延及學士院內酒庫內宮門廡夜召禁旅救撲太室撤廟廡遷神主並冊寳於夀慈宮翼日戊辰旦火及和寜門鴟吻禁卒張隆飛梯斧之門以不焚火作時分數道燔二千七十餘家又翌日已已神主還太室時省部皆寓治驛寺四月丙申臨安府梵天寺火六月盱眙軍天長縣禁軍營火鎧械為盡八月壬辰鄂州外南市火燔五百餘家開禧二年二月癸丑夀慈宮災四月壬子行都火燔數百家嘉定二年八月已巳信州火燔二百家九月丁酉吉州火燔五百餘家是歲瀘州火燔千餘家十一月丁亥建寜府政和縣火燔百餘家四年閏二月巳卯紹興府嵊縣浦橋火燔百餘家三月滁州火燔民居甚多十月撫州火辛卯福州一夕𠕂火燔城門僧寺延燒千餘家死者數人五年五月巳未和州火燔二千家八年八月辛丑湖州火燔寺觀延燒三百家九年七月甲戌南劒州沙縣火燔縣門官舎及千一百餘家民有死者十一年二月行都火燔數百家九月已巳禁垣外萬松嶺民舎火燔四百八十餘家十三年二月庚寅安豐軍故歩鎮火燔千餘家死者五十餘人八月庚午慶元府火燔官舎第宅寺觀民居甚衆十一月壬子行都火燔城內外數萬家禁壘百二十區十七年四月丁卯西和州焚軍壘及居民二千餘家人火之也守臣尚震午誤以為金人至而遁六月丁亥岳州火燔岳陽樓州獄帑庫延及八十家已丑又火燔百餘家紹定元年三月行都火燔六百餘家嘉熙元年六月臨安府火燔三萬家淳祐元年徽州火十二年十一月丙申行都火至丁酉夜始熄景定四年紹興火臨安府大火徳祐元年玉牒所災
  乾徳二年冬無雪五年冬無雪開寳元年冬京師無雪二年冬無雪淳化二年冬京師無氷至道元年冬無雪二年冬無雪大中祥符二年京師冬溫無氷天聖五年夏秋大暑毒氣中人嘉祐六年冬京師無氷治平四年冬無雪元豐八年冬無雪元祐元年冬無雪四年冬京師無雪五年冬無氷雪紹興五年五月大燠四十餘日草木焦槁山石灼人暍死者甚衆三十一年冬無雪乾道三年冬溫少雪無氷五年冬溫無雪六年冬溫無雪氷紹熙三年冬潼州路不雨氣燠如仲夏日月皆赤榮州尤甚慶元元年冬無雪二年冬無雪四年冬無雪越歲春燠而雷六年冬燠無雪桃李華蟲不蟄開禧三年冬少雪嘉定元年春燠如夏六年冬燠而雷無氷蟲不蟄八年夏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錢江淮杯水數十錢暍死者甚衆九年冬無雪十三年冬無氷雪越歲春暴燠土燥泉竭
  建隆二年九月亳州獻芝一株乾徳四年閏八月黃岡縣民叚賛屋柱生紫芝一本二莖知州鄧守忠以獻十二月登州獻芝五莖開寳四年成都府民羅逹家生芝六年正月知梓州趙延通獻芝一本河中府大明觀殿芝草生節度使陳思議以聞七年七月陳州節度黨進獻控鶴營卒孫洪家芝二本八月又獻芝一本四十九莖九月麻城縣廨芝生柱上刺史王明以獻十月梓州獻芝草太平興國二年八月青城縣民家竹一本上分雙莖三年六月項城縣令王元正獻芝草七月廣州獻芝草八月功臣堂柱生芝二本知州范旻畫圖以獻四年八月廣州獻芝草九月華山道士丁少㣲獻白芝黝芝各一噐五年五月睂山縣竹一莖十四節上分二枝長丈四尺九月真定府行宮殿梁生芝如荷花知府趙賢進以圖來上十月龍水縣華嚴寺舊截竹為筒引水忽生枝葉生二丈許知州姜宣以聞六年三月廣州獻黃芝一本九莖七月新津縣趙豐村竹一莖十二節上分兩岐知州崔憲以聞七年六月知黃州斐仁鳳獻芝草七月知羅江縣陳覃於羅璝山獲芝四本以獻湘隂縣萬夀寺松根生芝草二本轉運副使趙昌獻之八月再生四本昌又獻潭州民歐陽進夏侯敏園中芝三本宣興縣民長孫裕家生芝紫莖黃葢十月雄州實信院竹叢生芝草僧致仁采之復生悉以上獻八年二月知福州何允昭獻芝二本五月漢州獻芝十月乙酉蜀州獻瑞竹一本十六節上分兩枝知連州史昭文獻芝二莖十一月婺源縣民王化於王陵山石上得紫芝一本叢生五莖金州監軍廨生芝三本九年十月金州獻芝三本永康軍獻芝九莖同日至闕下十一月知梓州沈護獲芝三莖雍熙二年七月靈州芝草生知州侯贇刻木為其狀來獻三年三月殿前承㫖張思能使楚泗獻所得芝草五本四月眉山縣獻異竹圖八月刑部尚書宋琪家牡丹三華端拱元年五月知襄州郝正獻芝五本八月廣州鳳集合歡樹下得芝三本二年七月彭山縣民家生異竹舒州芝草生知州趙孚以獻十月宻州獻芝草淳化元年四月永州監軍廨芝草生知州克憲以聞八月黃州刺史魏丕獻芝草二年二月射洪縣安國寺竹二莖同本六月舒州竹連理知州樂史以聞十一月陵州民趙崇家慈竹二莖長六尺許其二別有根柢莖分十枝長丈餘又一本三莖並聳三年十月朗州異竹生京師太平興國寺牡丹生華占雲有䘮是月恭孝太子薨四年正月知興化軍馮亮獻芝草十月彭門芝草生十二月榮州獻異竹圖五年正月宻州獻芝草四本枝葉扶疎二月知溫州何士宗獻芝草五本十月又獻十本至道元年十一月潭州監軍廨生竹一本長二尺許枝葉萬餘尤為殊異二年六月䖍州龍泉縣合龍院一竿分兩枝河南縣民張知逺家芝草生判府呂䝉正表上之閏七月宻州獻芝二本三年二月廣東轉運使康戩獻紫芝咸平元年十二月宣化縣保聖山瑞竹生一本二枝二年閏二月宣池歙杭越睦衢婺諸州箭竹生米如稻時民饑采之充食九月劒州驛㕔梁上生芝草一枝三朶其色黃白知州李仁衡圖以獻四年正月濰州獻芝草一本如佛狀十二月知淮陽軍王礪獻芝草三本六年五月導江縣民潘矩田生芝三層黃紫色髙五寸許九月相州牧龍坊生芝一莖色紫黃長尺餘分七枝枝如手五指狀其最上枝類鳳者知州張鑑以獻景徳三年八月蔡州獻芝草四年十月知廣安軍王竒上芝草圖十二月蓬州上瑞竹圖大元祥符元年四月溫州獻瑞竹圖五月辛未以東封遣經度制置使王欽若祭文宣王廟扵孔林得芝五株色黃紫如雲色及人戴冠冕之狀詔內侍楊懷玉祭謝復得芝四本輕黃如雲氣之狀癸未內侍江徳明於白龍潭石上得紫黃芝一本以獻六月瑕丘縣民宋固於堯祠前得黃紫芝九本連理者四又縣民蔡珍得芝一本王欽若以獻欽若又於岱嶽及堯祠前再得芝二十二本連理者二及有貫草石者七月欽若親獲芝十一本又州長及民所得二十六本有重臺連理及外白內紫之狀且言泰山至日生芝草軍民競采請給緍帛從之兗州獄空司理參軍郭保讓掃除其間得芝四本八月湏城縣民家芝草生乾封縣民家屋柱生芝滋長連袤色鮮潔如繪畫欽若獻芝草八千一百三十九本有貫草木附石連理及飾為寳山者黃州獻異竹一本雙莖九月趙安仁來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十一本鞏縣柴務牡丹華十月泰山芝草再生者甚衆辛丑車駕次鄆州知州馬元方獻芝草五本甲辰欽若等又獻泰山芝草三萬八千五十本有並五連三連理者五色重暈如寳葢下相連帶凡草木五穀如寳山靈禽瑞獸之象者六百四十二詔令封禪日列天書輦前又送諸路名山勝景及賜宰相是月復州獻芝草類神仙佛像河中府酒廚梁上生芝一本十二葉其色如玉安陽縣叚賛家紫芝連理長尺餘又民李釗屋柱生芝三本霍邱縣河亭及聖惠坊並有紫芝生十二月福州懐安縣龍眼樹上紫芝連理溫州獻靈芝圖二年正月福州荔枝樹生連理芝二本二月饒州獻芝草四本七月遂州皇澤寺芝草生凡五十本九月榮州廨庭中生芝二本十月果州青居山獻金暈連理芝草十一月華山張超谷石上生紫芝二本嵩岳生芝草五十本石首縣文宣王廟殿柱芝草生又龍葢山萬福里民宗永昌園藤上芝草生一本雙莖十二月漢州芝草生黔州芝草一莖十二枝若山峰狀三年正月井研縣三恵寺生芝草十本二月昌州廨㕔柱芝生四本閠二月饒州芝草生三月西充縣青蓮塔院太平觀並生芝草四月京師竹有華占雲歲不豐六月緜邵鄂州並芝草生七月虢州聖女觀生芝草三本八月頴縣民得田芝十二本蜀州生芝草一莖九葉江陵縣民張仲家竹自根上分幹其一幹又分三莖九月江陵府永泰寺竹出地七節分為兩莖長丈餘知府陳堯咨以聞華州敷水民侯元則入華陽川石罅得芝一本知州顧端以獻十月內侍任文慶詣茅山設醮洞中獲芝草二十八本有如人手者十一月安卿縣謝山獲芝二十二本其七狀如珊瑚而色紫十二月神泉縣獲芝四本四年正月知華州崔端獻芝草狀如仙人掌湏城縣民李道安於黃仙公洞臺上得芝草一本以獻二月崔端又獻芝草十本知益州任中正獻芝草二十二本知遂州母賔古獻芝草四月古田縣僧舎竹一本上分三莖端昌縣民李讓家筀竹一本去地五尺許分為二莖知州范應辰以聞八月夔州芝草生廩舎中七月知亳州徐泌知江州王文震並獻芝草知彬州袁延慶獻芝草十本八月邕州雲封寺栢樹生芝五本知州劉知詰以獻西充縣廣川王廟生芝十本其三連理八月知信州李放獻瑞竹圖三本十一月河中府獻芝草真源縣民王順慈司徒捷家生芝各一本岳州道州並獻芝草南嶽奉冊使薛映副使錢惟演過荊門軍神林石上獲芝草以獻十二月鉛山縣仁夀僧舎生芝草一本雙枝長尺八寸五年六月潯州六祖院法堂紫芝雙秀知州髙志寜以聞八月亳州獻芝草十月澤州㕔事梁上生白莖紫葢芝二十四本閏十月常州芝草生又蕭山縣芝生李樹上十一本十一月廣州獻芝草二百三十七本晉原縣僧舎芝草一本十二月隨州芝草生亳州獻鹿邑縣民所獲芝草四本侯官縣山上生芝草五十四本閩縣望泉寺生芝草十本寜徳縣攴提山石上生芝草十五本六年二月江州廬山崇聖院生芝九本知州王文震以獻四月饒州承天院東山生芝四本連葉六月夀邱縣獲紫莖金芝一本景陵縣管陽山林中獲芝三十本七月內侍石延福登兗州夀邱獲芝一本貫草而生又旁得三十本亳州團練使髙漢英獻芝八本鼎州城門柱下生芝一本八月繼照堂生芝一本紫莖黃葢奉祀經度制置使丁謂至真源縣太清宮道士瀬陽鄉民繼獲芝八十本以獻乙丑又獲二百五十本有一本三莖一莖如雲氣佛像者九月又得宋城縣民所獲芝五十本獻之十月丁謂來朝獻芝草三萬七千一百八本飾以仙人寳禽異獸之狀十一月又獻九萬五千一百本明年車駕至真源民有詣行闕獻者又一萬八千本是冬兗州景靈宮芝草生慶成軍大寜廟聖製碑閣生金芝二本昭州龍嶽山資夀寺芝草生潯州㕔廨柱芝生一本上分為二其上又生二本凡三重無錫縣民曹詵家食案生芝赤黃有光長尺許又知南安軍章得一獻芝草七年正月明州獻茹侯山石上芝草一本四莖二月知信州歐陽陟獻芝草七本忠州獻芝五本四月福州獻芝草二本五月郪縣西上石崖生紫芝十五本七月華州民入華山得白石上芝草雙莖連葢八月均州獻州獻芝千二百二十七本十月慶成軍大寜廟石雙莖芝生其上合幹明英二州芝草生十一月蜀州芝草二本生竹根八年二月青州武成王廟柱生芝一本知州張知白以圖獻三月榮州應靈縣彌陀佛舎生紫芝三本其一雙幹上如葢四月昌州有芝生石上一本四莖其色黃白四月彰明縣民家竹一根上分二本十三節又開元寺桃竹一莖上分十八節皆相對五月道州舜祠旁生芝二十一本六月盩厔縣民家芝草三莖共成一葉又石芝一本十月晉原縣民栢扆家生芝三根合為一本九年七月知信州董溫獻芝十二本八月知廬州余獻卿獻芝二本九月涪城縣石壁生芝一本十一月武岡縣民何文化園竹生兩株同本上分四莖十一月晉原縣民李彥淊家竹一本雙莖對節知州王世昌圖以獻天禧元年三月新津縣平葢下玉皇案下芝草生鄂州天慶觀聖祖殿芝草生四月邵陽等縣竹生穂如米民饑食之又浮梁縣竹生穗如米七月漢陽軍太平興國寺異竹一本生二莖竹皆相對十二月庚午內出芝草如真武像二年五月庚子內出真遊崇徽二殿梁上芝草圖示宰相五月兗州景靈宮昭慶殿生金芝二本三年六月漢陽軍芝草生一百五十餘本七月嵩山崇福宮獲芝草一百本有重臺連理貫草者知河南府馮拯以獻四年四月梁山軍民王崇扆竹園生金暈紫芝五本十一月上饒縣民王夀園中生芝草三本皆金暈其二連理乾興元年六月蘇秀二州湖田生聖米居民取以食興州竹有實如大麥民取以食占曰大饑八月洋州民李永負土成母墳芝生墳上天聖元年五月興州竹有實如大麥民取以食之占曰竹有實大饑八月甲寅有芝生於天安殿柱召輔臣觀之九月戊午城西下木場芝草生三年七月梓州城門生芝二本四年正月梓州民家生芝四本九月榮州芝生明道元年七月榮州連州並芝生景祐二年九月嘉州芝草生四年五月丙寅有芝生於化成殿楹慶歴元年二月丙午京師雨藥二年八月梓州芝草生五年八月洪州章江禪院堂柱芝草生髙一尺三寸葉二十一層色白黃有紫暈旁生小芝葉九層上有氣如煙皇祐元年七月福州生芝一十二本十月湖州芝草生三年六月丁亥無為軍獻芝草凡三百五十本上曰朕以豐年為上瑞賢臣為寶至於草木魚蟲之異焉足尚哉五年閏七月榮州芝草生嘉祐三年十一月河南府芝草生六年正月清川縣漢光武祠生芝草一本三岐八月施州歌羅砦生芝四本十月汝州新砦廵檢廨舎生芝五本熙寜元年益陽縣雷震山裂出米可數十萬斛賫至京師信米也但色黒如炭八年七月鼎州產芝三本其一類珊瑚枝葉樛結鹽官縣自三月地產物如珠可食水產菜如菌可為葅饑民頼之九年五月流江縣產芝一十一本元豐二年四月眉山生瑞竹六月忠州雨豆七月甲午南賔縣雨豆十一月全州芝生十二本三年六月安州芝生二十九本其一連理臨江軍芝生四十三本四年十月郪縣天慶觀生瑞竹一本自第九節分莖雙起五年七月永康縣生紫芝九本十一月閬中縣生紫芝六金芝七永康縣生紫芝九六年八月吉州芝生三十三本十二月滕縣官舎生異草經月不腐七年四月景靈宮芝生六本於天元殿門五月開化縣芝生九本黃白紫色八月永安陵下宮芝生一本十月青州芝生二十一本元祐元年七月武安軍言前秘書省正字鄧忠臣母墳前生芝草一本紫莖黃葢三年六月臨江縣塗井鎮雨白黍七月又雨黒黍四年九月江津縣石上生芝草二本六莖五年二月晉原縣生芝草四十二本七年十一月滁州生芝二百餘本紹聖三年九月淄州縣生芝草有穀十科穿芝草生二枝十月河南府大內地生芝草元符二年正月處州民田生瑞竹二月瀘州生芝草一本同根駢幹至葢復合為一又衡州郡㕔生紫芝一根十六葉崇寜元年八月盤石縣芝草連理三年十月復州澤州芝草生四年正月戎州宿州芝草生七月瀘州芝草瑞竹生五年冬澶州安州芝草生大觀元年三月宣鄆湖潤州皆芝草生廬州雨大豆九月崇天臺及兗州孔林芝草生二年陳兗筠州廣徳軍芝草生三年秋西京湖海普渠州南安軍芝草生政和元年正月萊州芝草生十一月䖍州聖祖殿芝草生二年二月戊子河南府新安縣蟾蜍背生芝草自是而後祥瑞日聞玉芝產禁中殆無虗歲凡殿宇園苑及妃嬪位皆有之外則中書尚書二省太學醫學亦產紫芝四年八月建州境內竹生米數千萬石三年十一月癸酉越州承天寺瑞竹一竿七枝幹相似其葉圓細生花結實詔送秘書省仍拜表賀五年五月禁中芭蕉連理八月甲子蘄州進芝草一萬一千六百枝內一枝紫色九幹十二月巳未汝州進六萬本其間連理雙枝者一千八百八十有司不勝其紀初猶表賀後以為常不皆賀也時朱勝非為京東提舉學事行部至宻州界見縣令部數百夫入山採芝彌漫山谷皆芝菌也或附木石或出平地有一本數千葉層疊髙大衆色咸備郡守李文仲採及三十萬本每萬本作一綱入貢文仲尋進職授本道轉運使建炎二年九月癸卯權知宻州杜彥獻芝草五葉如人指掌色赤而澤宰相黃潛善奏色符火徳形像股肱之瑞髙宗不啟視卻之紹興元年七月乙未浙西安撫太使劉光丗以枯桔生穗奏瑞髙宗曰朕在潛邸梁間生芝草官僚皆欲上聞朕手碎之不欲寶此竒恠乃卻之十六年正月辛未瀘州天雨豆近草妖也十六年梅州孔子廟生芝二十一年紹興府學御書下生芝番陽縣石門民家籬竹生重蕚牡丹又民家竈鼎生金色蓮華房州治所綵山下生藼萬州䖍州放生池生蓮皆同蔕異蕚二十三年六月汀州生蓮同蔕異蕚者十有二三十五年五月太室楹生芝九莖秦檜帥百官觀之稱賀勾龍廉沈中立以獻頌遷擢周麟之請繪之鹵簿行旗檜孫禮部侍郎塤請以黎州甘露降草木道州連理木鎮江府瑞𤓰嚴安軍瑞蓮嚴信州瑞芝悉圖之旗是冬檜薨髙宗曰比年四方奏瑞文飾取悅若信州林機奏秦檜父祠堂生芝佞䛕尤甚明年四月甲午詔郡國無獻瑞乾道元年七月池州竹生穗實如米饑民采之以食守臣魯詧為野穀生竹圖以獻御史劾詧不以民食草木為病坐佞免官慶元五年八月太室西北夾室楹生白芝四葉前史以白芝為䘮祥明年八月國連有大䘮嘉泰二年十一月秘書省右文殿楹生芝二莖








  宋史巻六十三
  宋史巻六十三考證
  五行志二火上建隆元年宿州火○按應提行冩諌議大夫程松○按諫譏是諌議之訛
  二年六月䖍州龍泉縣合龍院一竿分兩枝○臣召南按一竿上脫竹生二字前後文可証也










  宋史巻六十三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四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火下
  乾徳二年十月眉州獻禾生九穗圖四年四月府州尉氏縣雲陽縣並有麥兩岐五月魚臺縣麥秀三岐六月南充縣民何約田禾二莖十三穗一莖十一穗七月又生一莖九穗開寳二年五月梓蜀二州六年四月東明縣八年五月鄭州梓州合州巴州縣並獻瑞麥太平興國元年九月隰州獻合穗禾長尺餘十月渝州獻九穗禾三年四月夏縣五月舒州六月閬州麥並秀兩岐四年七月洺州獻嘉禾卭資二州禾並九穗八月涇州民田並有嘉禾九月知溫州何士宗獻嘉禾九穗圖五年七月蓬萊縣民王明田穀隔隴合穗相去一尺許八月知慈州張愈獻合穗禾九月流溪縣六年五月汝隂縣九年五月施州麥並秀兩岐端拱元年五月陳州淳化元年四月魏城縣七月閬州二年四月蔡州五月陳州陵州仁夀縣四年五月逹州五年四月永城縣並獻瑞麥至道元年六月嘉禾生眉山縣蕭徳純田一本二十四穗七月金水縣胥羅翊田禾生九穗舒州監軍吳光謙廨粟畦兩本岐分十穗臨渙縣民侯正家二禾合成一穗八月綿竹縣禾生九穗夏州團練使趙光嗣獻嘉禾一函十月濠州獻瑞穀圖二年五月泗州獻瑞麥三年二月洋州嘉禾合穗知州施翊以聞四月唐州遂州盤石縣並獻瑞麥五月黃州建昌軍麥秀二三穟八月雅州禾一莖十四穗雄州嘉禾生九月知代州李允正獻嘉禾穗一匣咸平元年五月曲水縣麥秀二三穗七月嘉禾生後苑一莖二十四穗百丈縣民李文寶禾生一莖十七穗八月蘇州廨後園邠州民田並有生合穗平夷縣民王義田禾兩穗合為一化城縣民張美田禾九穗二年五月華州麥秀二三穗七月資官縣吏董昭羙禾一莖九穗者各一棣洺二州嘉禾合穗彭城縣民張福先田粟一莖分四穗八月郪縣趙範粟一莖九穗𤣥武縣民李知進田粟一莖上分五苗成二十一穗榆次縣民周貴田禾三莖共穗三年五月鄼縣海陵縣並麥秀二三穗七月真定府禾三莖一穗逹州民李國清田禾一苗九穗八月辰州公田禾生一莖三穗者四隰州嘉禾合穗圖以獻四年八月舒州嘉禾生九月知河中府郭堯卿獻嘉禾合穗圖五年八月臨汾縣民吉遇洪洞縣民范思安田並禾生隔二隴上合為一六年七月渉縣民連罕田隔四隴同穎銅梁縣民楊彥魯禾一莖九穗景徳元年正月寜晉縣民耿待問田禾合穗者三本知州王用和圖以獻二年七月獲鹿縣禾合穗八月滎陽縣及相州嘉禾異畝同穎九月并州貢嘉禾圖三年八月大名府滄州並嘉禾生真定府禾異畝同穎九月榮州禾一莖十八穗四年六月南雄州保昌民田禾一本九穗以圖來獻七月神泉縣民張篆田禾一苗九穗貝兗二州嘉禾合穗九月衛徳二州廣安軍並上嘉禾圖大中祥符元年曲水縣南鄭縣並麥秀二三穂七月乾封縣奉髙鄉民田禾異隴同穎判州王欽若以聞八月鄆州獻嘉禾淳化縣民賀行滿田禾隔四隴相去四尺許合為一穗新平縣民尹遇田禾合穗者二本真定府粟生二穗九月灃州嘉禾一莖十穗虢州團練使綦興獻合穂禾嘉州民潘徳麟田禾二莖各九穗麟州嘉禾生二年六月簡州民集若寜家禾九穂七月黔州嘉禾異畝合穂八月嘉州廨有一莖十四穂生庭中岐山縣禾異畝同穎知州施護以聞三年四月同州麥秀二三穗七月冀淄昭三州嘉禾多穗異畝同穎八月寜化軍嘉禾合穗寶鼎縣民張知友田禾隔四隴相去二尺許合穗判府陳堯叟以聞樓煩縣民田禾異本同穎劒州嘉禾生一莖九穗四年三月辛巳帝至西京福昌縣民朱懿文嘉禾一本七穗昌元縣民舒元晃田禾一莖九穗知州柴徳方以聞金水縣民田禾一莖三十六穗四月六安縣麥秀二三穗五月唐汝廬宿泗濠州麥自生八月蜀州禾一莖九穗長夀縣民常自天田禾合穗者二蒲縣禾異畝同穎九月知虢州李昭獻合穗禾五年四月遂州麥秀兩穗或三穗七月華州禾一莖兩穗真定府四縣嘉禾合穂八月京兆府嘉禾生九月巴州禾一莖二十四穂一莖十七穂六年三月邕州麥秀兩穂或三穂七月益州嘉禾九穂至十穂朝邑縣民田禾八莖同穎已未召近臣觀嘉禾扵後苑有七穂至四十八穂繪以示百官八月龍門縣永定軍博野縣民田並嘉禾生合穂瀛州嘉禾生知州馮守信以聞忻州秀容定襄二縣民田禾合穗保定軍公田大通監並嘉禾生九月京兆府獻長安縣嘉禾圖一枝雙穗七年通泉縣尉劉定辭官廨禾一本六穂邯鄲縣民馬文田禾隔隴合穗者二本滁州𣙜酒署內禾一莖三穂晉原平原二縣民田禾並一本十二穂三月郾城縣麥秀兩穂三穂八月知亳州李廸獻禾一莖三穂至十穂府谷縣民劉善田禾隔三隴合成一穗嵐州牙吏燕青田禾一莖八穗一莖五穗遼州平城民田禾隔二隴合穗有十三本或二十一本合為一者九月施州禾一莖九穗至十二穗真定貝州並嘉禾合穗八年湖陽縣麥秀兩穗三穗四月旭川縣民任慶和田禾一莖九穗閏六月眉山縣民楊文繼卭州李義田禾並一莖九穗七月永靜軍禾隔隴合穗者二監軍使仲甫以聞八月桂陽監民何文勝田粟一本二穂九年四月建初縣麥秀兩穂或三穂八月判大名府魏咸信獻合穂禾永靜軍阜城縣民田穀隔三隴合穂者二本廣州嘉禾生安化縣民呉景延田禾穂長尺五寸九月知鳳翔府趙湘知汾州王守斌並獻嘉禾圖天禧元年七月流江縣禾一莖九穂二年九月河北安撫副使張昭逺獻穀穂三各長尺餘資州禾一莖九穂三年七月饒陽縣民楊宣田禾二隴相去二尺許合為一穂益州嘉禾一莖九穂四年八月內出玉宸殿瑞穀圖示近臣每本有九穂十穂者九月郪縣民岑貫田禾一莖九穂知州蘇維甫以聞五年四月河南府民田嘉禾合穂知府王欽若以聞七月𨗳江縣民趙元賞青城縣民王偉田禾並一莖九穂乾興元年五月南劒州麥一本五穂緜州麥秀兩岐八月洋州嘉禾合穂十一月髙陵縣嘉禾合穂天聖二年八月乙酉寜化軍嘉禾異畝同穎四年九月榮州禾一本九穂五年資州禾一本九穂六年忻州禾異本同穎五月乙未陳州瑞麥一莖二十穂六月陳州獻瑞麥圖七年七月河南府嘉禾合穂八年八月壬午召近臣觀瑞榖扵元真殿九年膚施縣禾異畝同穎景祐元年七月磁州嘉禾合穂八月大名府嘉禾合穂九月涇州磁州保徳軍並嘉禾合穂十月孝感應城二縣稻再熟成徳軍禾一本九穂三年五月榮州禾一莖九穂四年七月已巳臨清縣穀異畝同穎者六十本康定元年六月蜀州懐安軍並禾九穂慶歴二年夀安縣嘉禾合穂六年五月昭化縣禾一莖兩岐八月趙州懐州並嘉禾異畝同穎九月定襄縣嘉禾隔二隴合穂長江縣禾一莖十穂十二月石照諸縣野穀穭生七年九月汾州榮州徳州並嘉禾合穂皇祐元年宻州禾合穂者五本永康軍禾一莖九穂二年九月延州石州並嘉禾異畝合穂永康軍嘉禾一莖九穂十二月宻州禾十莖合一穂石州四莖合一穂三年五月彭山縣上瑞麥圖凡一莖五穂者數本帝曰朕嘗禁四方獻瑞今得西川秀麥圖可謂真瑞矣其賜田夫束帛以勸之是月滁州麥一莖五穂四年八月嘉州蜀州並嘉禾一莖九穂九月南劒州有禾一本雙莖二十穂五年三月資州嘉禾一莖九穂閏六月資州麥秀兩岐七月鄆州祁州禾異畝同穎九月成徳軍嘉禾異畝同穎緜州禾一莖九穂至和元年十二月蜀州嘉禾一莖九穂二年五月亳州麥秀兩岐六月應天府貢大麥一本七十穂小麥一本二百穂八月卭州嘉禾一莖九穂嘉祐三年六月緜州麥一穂兩岐七月泰山上瑞麥圖凡五本五百一穂四年六月彰明縣有麥兩岐百餘本五年三月崇安縣嘉禾一本九十莖七年陵州禾一莖九穂九月平遙縣禾異畝合穂熙寜元年永興軍禾一莖四穂眉州禾一莖九穂四年乾寜軍禾二莖合穂成徳軍晉州汾州禾異壟同穂六年南溪縣禾一苗九穂八年懐安軍瀘州渠州各麥秀兩岐安喜縣禾二本間五隴合穂平山縣禾合穂者二保塞縣禾七本間一隴或兩隴合穂路城縣禾合穂者二九年火山軍禾間五隴束鹿秀容二縣間四隴渤海縣皆異隴同穎流江縣禾一苗九穂譙縣麥一本三穂尉氏縣湖陽縣彭城縣麥一本兩穂渠州大麥一穂兩岐或三岐四岐者陽翟縣麥秀兩岐天興寶雞二縣皆麥秀兩岐仍一本有三四穂或六穂者石州安州麥秀兩岐十年磁州禾合穂眉州禾生九穂亳州禾生二穂元豐元年武康軍禾一莖十一穂汝州禾合穂寜江軍禾一莖十穂邢州麥秀兩岐䕫州麥一本三穂二年簡州安徳軍麥秀兩岐曹州生瑞禾北京安武軍懐州鎮戎軍禾合穂鎮戎軍懷州禾皆異畝同穎袁州禾一莖八穂至十一穂皆層出長者尺餘安州禾異畝同穂三年眉州禾一本九穂齊州禾一莖五穂趙州禾二本合穂安州麥一本三穂至五穂凡十四莖深州麥秀兩岐或三四穂凡四十畝眉州麥秀兩岐四年徐州麥一本百七十二穂代州禾合穂襄邑縣禾一本九穂五年髙邑縣禾一莖五穂青州安肅軍憲州禾皆異畝同穎六年洪州七縣稻巳穫再生皆實威勝軍武鄉縣禾二本間五隴合穂歴城縣禾二本合穂趙州禾間三隴合穂唐州禾二穂者四瀘州禾九穂懐青濰三州禾皆異隴同穂府州陜州保平軍禾皆合穂七年蜀州禾生九穂青州禾異畝同穎者十一同州禾異畝同穎合州麥秀兩岐八年亳州麥一莖二穂一莖三穂一莖四穂鎮潼軍秫禾苗異隴同穂岷州禾皆四穂泰寜軍禾異本同穎者三是歲秋冬保澤趙鄂隰滄濰宻簡饒諸州威勝軍禾合穂或異畝同穎元祐元年簡州禾合穂石州禾異畝同穎二年忻隰磁濰懐州禾異畝同穎趙易州禾合穂三年祁保彭州禾異畝同穎瀛磁代豐州安國軍禾合穂劒州安國軍麥秀兩岐䕫州麥一本十二穂四年泰寜軍麥異畝同穎流江縣禾一本二穗榮徳縣禾一本九穂青鄭齊趙州禾合穂及有一本三穂峨嵋縣禾異畝同穎又禾登一百五十三穂五年冀州安武軍大名府威徳軍禾合穂永寜軍禾二本隔五隴合穂平定軍禾異畝同穂汀州禾生三十六穂劒州禾一本八穂普州麥一莖雙穂䕫州麥秀五岐六年汝陽縣羙原縣兗州鄒縣麥一莖數穂南劒州粟一本三十九穂瀛定懐汝晉昌州平定永康軍禾合穂七年均兗祁滄資華栁州禾合穗鄂州禾一本一枝兩穂三本三枝兩穂仙源縣禾異隴合穂耀州粟二莖隔兩隴合為一穂梁山軍禾一莖九穂固始縣麥有雙穗定陶縣丹陽縣麥秀兩岐紹聖元年博野縣麥一本五穂漢陽軍麥秀兩岐樂夀縣麥一本兩穂或三穂懐安軍禾一本九穂二年青濰果冀徳濱嵐濮逹州禾合穂三年安武軍禾合穂嵐州禾兩根合穂者二普相青齊嵐州永康軍禾異畝同穎合秀至九穂泉州粟二本五穂八穂瑕丘縣武陟縣陜城小溪四縣麥合穂良原縣沈丘縣長子縣麥秀兩岐四年河中府麥秀三穂虹縣雲安縣麥秀兩岐茂州一枝兩穂汶山縣一枝三穂至六穂西京鄆齊隰州禾合穂穎昌府禾一莖四穂至五穂元符元年慶州禾異本同穎青晉潞州荊南府永寜鎮戎軍等一十一處禾合穂邢州禾異隴合穂南劒州嘉州禾一莖九穂內鄉縣麥一莖兩穂符離靈壁臨渙蘄虹五縣麥秀兩穂兩當縣麥秀三穂安平縣生瑞麥二年連水軍麥合穂鄧岷州鎮戎軍禾合穂十一月岷州宕昌砦生瑞麥建中靖國元年沛縣晉州禾合穂崇寕元年淄州禾合穂二年晉寕軍忻州禾合穂五年河南府保徳軍慶蘭潭冀府州岢嵐軍禾合穂淮西路民田既割復生實大觀元年蜀州粟一莖九穂二年鞏州粟一莖六穂鎮潼軍隆徳府保徳軍慶蘭州禾合穂武信軍禾一莖九穂簡州麥秀兩岐三年武信軍瀘遂普州麥秀兩岐四年蔡州麥一莖兩岐至七八岐者九十畝九月尚書左僕射張商英表上袁州瑞禾圖及宋大雅獻修嘉禾十有三章賜詔褒答商英請並寫置中書省右僕射㕔壁許之仍許三省樞宻院同觀政和元年知河南府鄧洵武言秋禾大稔自雙穂至十穂以上嘉禾無雙榮州粟一莖九穂蔡州麥一莖兩岐或三五岐至八九畝近約十畝逺或連野二年知定州梁士野奏嘉禾合穂一科相隔五隴計六尺三寸生為一穂並中間隴內一科三莖上生粟三穂五年鄧州仙井監嘉禾合穂是冬台州進寜海縣早禾一粰二米者凡三石時方修明堂遂恊成典禮詔許拜表賀自是史官多記竒祥異瑞謂麥禾為常事不書惟宣和末郭藥師言嘉禾合穂以新收復書之建隆三年七月南唐李景獻鳳卵雍熙四年十月知潤州程文慶獻鶴頸毛如垂纓端拱元年八月清逺縣廨舎有鳳集栢樹髙六尺衆禽隨之東北去知州李昌齡圖以獻至道元年九月京師自旦至酉羣鳥百餘萬飛翔有聲識者雲突厥雀景徳元年五月庚寅午時白州有三鳳自東來入城中衆禽圍繞至萬歲寺樓百尺木上身長九尺髙五尺文五色冠如金杯申時北向而去畫圖以聞大中祥符元年春昇州見黃雀羣飛蔽日有従空墜者占主民有役事是歲火寳元二年長舉縣有白鵲嘴腳紅不類常鵲治平四年五月太子右賛善大夫陳世修獻白烏熙寜七年六月乙未增城縣鳳凰見元豐三年八月戊寅平棘縣獲白鵲九月丙午趙州獲白烏六年七月壬申丹州生白鵲至和三年九月大饗明堂有鶴迴翔堂上明日又翔於上清宮是時所在言瑞鶴宰臣等表賀不可勝紀宣和元年九月戊午蔡京等表賀赤烏又賀白鵲政和後禁苑多為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獸麀鹿駕鵝禽鳥數百實其中至宣和間毎秋風夜靜禽獸之音四徹宛若深山大澤陂野之間識者以為不祥宣和末南郊禮畢御郊宮端拱殿天未明百辟方稱賀忽有鴞止鳴於殿屋若與賛拜聲相應和聞者駭之時巳報女真背盟未踰月內禪明年有䧟城之難建炎三年髙宗在揚州二月辛亥早朝有禽翠羽飛鳴行殿三匝一再止於宰臣汪伯彥朝冠冠尊服飛鳥踐之不祥翠羽又青祥也劉向以為野鳥入宮宮室將空一曰敗亡之應是月金人入揚州有倉卒渡江之變未㡬伯彥罷相尋坐貶四年正月丁巳金人圍陜州有鳶鴉數萬飛噪城上與戰聲相亂金將婁宿曰城當䧟急攻之遂失守近羽孽也七年梟鳴於劉豫後苑又羣鳥鳴於內庭如曰休也豫惡之募人獲一梟者予錢五千是歲偽齊亡十七年二月有白鳥六集於髙禖壇上府尹沈該以瑞奏二十七年饒州番陽縣有妖鳥鳬身雞尾長喙方足赤目止於民屋數日彈矢不能中乾道六年卲武軍泰寜縣有雀飛鳴立死於瑞寜佛剎香爐先是紹興初是邑有雀立死於丹霞佛剎香爐皆羽孽也而浮屠氏因謂之雀化慶元三年春池州銅陵縣鴛鴦雄化為雌
  紹興五年江東西羊大疫十七年汀州羊無角嘉定九年信州玉山縣羊生駢首
  端拱元年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赤氣如日腳髙二丈咸平六年六月辛未赤氣出婁貫天廩占曰倉廩有火災景徳三年三月丙辰北方赤氣亘天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癸亥青赤氣貫紫㣲慶歴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天雄軍徳博州天降紅雪盡血雨熙寜二年十一月毎夕有赤氣見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元祐三年七月丁夘夜東北方明如晝俄成赤氣內有白氣經天建中靖國元年正月朔夕有赤氣起東北彌亘西方久之中出白氣二及赤氣將㪚復有黑氣在其傍宣和元年四月丙子夜西北赤氣數十道亘天犯紫宮北斗仰視星皆若隔絳紗拆裂有聲間以黑白二氣自西北俄入東北延及東南迨曉乃止靖康元年九月戊寅有赤氣隨日出建炎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氣占曰血祥四年五月洞庭湖夜赤光如火見東北亘天俄轉東南此血祥也壬子夜西北方有赤氣彌天貫以白氣如練者十數犯北鬥文昌紫㣲由東南而散紹興七年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氣逹旦辛卯鬥牛間赤氣如火十一月癸卯南方有赤氣東北皆赤雲自日入至於甲夜八年九月甲申赤氣出紫㣲垣十八年八月丁亥九月甲寅皆有赤氣如火二十年十一月建昌軍新城縣永安村大風雪夜半若數百千人行聲語笑歌哭雜擾忽遽而凝寒隂塞咫尺莫辨明旦雪中有人畜鳥獸蹄跡流血汙染十餘里入山乃絶二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氣出紫㣲垣七月壬申赤氣隨日入十月壬寅赤氣如火三十年二月壬申亦如之三十二年春淮水溢中有赤氣如凝血隆興二年十一月庚寅日入後赤雲隨之乾道元年八月壬午赤氣中天自日入至於甲夜六年十月庚午赤氣隨日出十一月丁丑赤雲隨日入至於甲夜七年七月壬寅十月乙巳丙午淳熙三年八月丁酉戊戌皆有赤氣隨日入出十三年行都民家有血自地中出濺染汙人衣十四年十一月癸丑甲寅有赤氣隨日入出紹興三年春潼州路久旱日月星皆有赤氣四年十一月甲戌赤雲夜見白氣間之慶元六年十月赤氣夜𤼵橫天嘉泰四年二月庚辰夜有赤雲間以白氣東北亘天後八日國有大火占者以為火祥嘉定六年十月乙卯赤氣隨日出十一月辛卯赤氣隨日出端平三年七月甲申天雨血寳祐二年蜀雨血
  開寳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墜於城北有物如龍端拱元年九月瀘州鹽井竭遣匠劉晩入視忽有聲如雷火熖突出晚被傷建炎元年正月辛卯夜西北隂雪中有如火光紹興三十二年建昌軍新城縣有巨室篋中時有火光燔衣帛過半而篋不焚近火孽也

  宋史巻六十四
  宋史巻六十四考證
  五行志二火下八月蘇州廨後園邠州民田並有生合穂○按生上脫禾字
  七月資官縣吏董昭羙禾一莖九穗者各一○臣召南按有各一之文則者字上當有五七穂二三穂數句刋夲脫耳
  金將婁宿曰城當䧟○臣召南按婁宿金史作婁室有白鳥六集於髙禖臺上○按白鳥當作白烏白烏瑞物也






  宋史巻六十四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五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十八
  五行三
  曲直木之性也木失其性則為妖祥舊説以狂咎木氷恆雨服妖龜孽雞禍青𤯝青祥之類皆屬之木今従之太平興國六年正月瑞安縣民張度觧木五片皆有天下太平字至道六年修昭應宮有木斷之文如㸃漆貫徹上下體若梵書十一月襄州民劉士家生木有文如魚龍鳳鶴之狀七年五月撫州修天慶觀觧木有文如墨畵雲氣峰巒人物衣冠之狀七月彰明縣崇仙觀柱有文為道士形及北斗七星象大中祥符八年晉州慶唐觀古栢中別生槐長丈餘天聖元年二月河楊柳二本連理六月河楊樝棗各連理五年正月綿谷縣松栢同本異榦九年十月公井縣冬青木連理明道元年八月黃州橘木及柿木連枝康定元年十月始興縣柑兩本連理慶厯三年十二月灃州獻瑞木有文曰太平之道六年九月甲辰登州有巨木浮海而出者三十餘治平四年六月汀州進桐木板二有文曰天下太平熙寜元年三月簡州木連理是歲英州因雷震一山梓樹盡枯而為龍腦價為之賤至京師一兩纔值錢一千四百二年建州民楊緯言元年三月大雷雨所居之西有黃龍見下獲一木如龍而形未具七月大雷雨復有龍飛其下及霽木龍尾翼足皆具歸合舊木宛然一體圖象以進十年八月乙巳惠州柚木有文曰王帝萬年天下太平元豐元年五月劒州木連理三年六月已未饒州長山雨木子數畝狀類山芋子味香而辛土人以為桂子又曰菩提子明道中嘗有之是歲大稔十二月泌陽縣甘棠木連理六年五月衛真縣洞霄宮枯槐生枝葉元祐元年八月已丑杭州民俞舉慶七世同居家園木連理五年四月徳州木連理元符元年八月施州李木連理二年九月眉山縣榿木二株異根同榦木枝相附崇寜四年正月襄城縣李棃木連理大觀元年三月湟州欄木生葉八月瑞州永興軍並木連理二年十二月岢嵐軍園池生瑞木政和三年七月玉華殿萬年枝木連理南雄州楓木連理十月武義縣木根有萬宋年歲四字四年建州木連理六月沅陵縣江漲流出楠木二十七可為明堂梁柱蔡京等拜表賀九月甲申彭城縣栢開華十二月辛丑元氏縣民王寘屋柱槐木再生枝葉髙四十餘尺是歲邵州海棠木連理澤州台州槐木連理荊開軍紫薇木連理六年坊兗洪明䕫徐新全隰太平州並木連理梅州枯木生枝宣和二年四月永州民劉思析薪有天下太平字紹興十四年四月䖍州民毀欹屋析柱木裏有文曰天下太平時守臣薛弼上之方大亂近木妖也二十年八月福州沖虛觀皂莢木翠葉再實一十一年建徳縣定林寺桑生李實粟生桃實占曰木生異實國主殃二十五年十月贑州獻太平木時秦檜擅朝喜飾太平郡國多上草木之妖以為瑞紹興間漢陽軍有挿榴枝於石罅秀茂成陰歲有花實者初郡獄有誣服孝婦殺姑婦不能自明屬行刑者揷䯻上華於石隙曰生則可以驗吾寃行刑者如其言後果生淳熙十六年三月揚州桑生𤓰櫻桃生茄此草木互為妖也七月晉陵縣民析薪中有木字曰紹熙五年如是者二是時紹熙猶未改元其後果止五年此近木妖也紹熙四年富陽縣栗生來禽實五年行都雨木與唐志貞元陳留雨木同占木生於下而自上隕者將有上下易位之象嘉定六年五月已已嚴州淳安遂安桐廬三縣大木自㧞占曰木自㧞國將亂景定四年五月成都太祖廟側大木仆忽起立生三芽徳祐二年正月戊辰寶應縣民析薪中有天太下趙四字獻之制置使李庭芝賞之以錢五千
  咸平六年十一月庚戌雨木氷大中祥符五年正月戊寅京師雨木氷天禧五年正月戊寅京師雨木氷慶歴三年十二月丁巳雪木氷占曰兵象也嘉祐元年正月雨木氷治平二年十月乙已雨木氷熙寜三年十月八年正月九年正月京師雨木氷元祐八年二月京師大寒霰雪雨木氷宣和五年十月乙酉雨木氷靖康元年十月乙卯雨木氷二年正月丁酉雨木氷紹興五年十一月辛亥雨木氷宣和六年御樓觀燈時開封尹設次以彈壓扵觀下帝従六宮扵其上以觀天府之斷決者簾幕深宻下無由知衆中忽有人躍出黒色布衣若寺僧童行狀以手畵簾出指斥語執扵觀下帝怒甚令中使傳㫖治之箠掠亂下又加炮烙詢其誰何畧不一語亦無痛楚之狀又斷其足筋俄施刀臠血肉狼籍帝大不悅為罷一夕之懽竟不得其何人付獄盡之七年八月都城東門外鬻菜夫至宣徳門下忽若迷罔釋荷檐向門㦸手出悖罵語且曰太祖皇帝神宗皇帝使我來道尚宜速改也邏卒捕之下開封獄一夕方省則不知向者所為者乃於獄中盡之建炎二年十一月髙宗在揚州郊祀後數日有狂人具衣冠執香爐攜綘囊拜於行宮門外自言天遣我為官家兒書扵囊紙刻扵右臂皆是語鞫之不得姓名髙宗以其狂釋不問明年二月金人犯維揚三月有明受之變紹興元年四月庚辰閬州有狂僧衰絰哭扵郡譙門曰今日佛下世且言且哭實隆祐太后上仙日雲閬距行都萬里踰月而遺詔至淳熙十四年正月紹興府有狂人突入恩平郡王第升堂踐王坐曰我太上皇孫來赴郡鞫訊終不語亦狂咎也是冬髙宗崩明年八月王薨紹興二年十二月庚辰昧爽成都府有人衰服入帳門大呼閫帥京鏜姓名亦狂咎也
  建隆元年十月蔡州太霖雨道路行舟開寳二年八月帝駐潞州積雨累日未止九月京師大雨霖五年京師雨連旬不止河南河北諸州皆大霖雨九年秋大霖雨太平興國二年道州春夏霖雨不止平地二丈餘五年五月京師連旬雨不止七年六月齊州逮捕臨邑尉王坦等六人繫獄未具一夕大風雨壊獄戸王坦等六人並壓死雍熙二年八月京師大霖雨淳化元年六月隴城縣大雨壊官私廬舎殆盡溺死者百三十七人三年九月京師霖雨四年七月京師大雨十晝夜不止朱雀崇明門外積水尤甚軍營廬舎多壊是秋陳穎宋亳許蔡徐濮澶博諸州霖雨秋稼多敗五年秋開封府宋亳陳穎泗夀鄧蔡潤諸州雨水害稼咸平元年五月昭州大霖雨害民田溺死者百五十七人景徳三年八月青州大雨壊皷角樓門壓死者四人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無為軍大風霖雨折木壊城門軍營民舎壓溺千餘人十月兗州霖雨害稼三年四月昇州霖雨五月辛丑京師大雨平地數尺壊軍營民舎多壓者近畿積潦五年九月建安軍大霖雨害農事天禧四年七月京師連雨彌月甲子夜大雨流潦汎溢民舎軍營圯壊大半多壓死者自是頻雨及冬方止乾興元年二月蘇湖秀州雨壊民田天聖四年六月戊寅莫州大雨壊城壁七年自春渉夏雨不止明道二年六月癸丑京師雨壊軍營府庫景祐三年七月庚子大雨震電慶歴六年七月丁亥河東大雨壊忻代等州城壁皇祐二年八月深州大雨壊民廬舎四年八月癸未京城大風雨民廬摧圯至有壓死者嘉祐二年八月河東沿邊久雨瀕河之民多流移五月丁未書夜大雨六月乙亥雨壊大社大稷壇三年八月霖雨害稼六年七月河北京西淮南兩浙江南東西滛雨為災閏八月京師久雨是歲頻雨及冬方止治平元年京師自夏歴秋久雨不止摧真宗及穆獻懿三後陵臺熙寕元年八月冀州大雨壊官私廬舎城壁七年六月陜州大雨漂溺陜平陸二縣元豐四年七月泰州海風駕大雨漂浸州城壊公私舎數千楹元祐二年七月丁卯以雨罷集英殿宴元符二年九月以久雨罷秋宴三年七月久雨哲宗大昇轝在道䧟泥中建中靖國元年二月久雨時欽聖憲肅皇后欽慈皇后二陵方用工詔京西祈晴崇寕元年七月久雨壊京城廬舎民多壓溺而死者三年六月久雨四年五月京師久雨又自七月至九月所在霖雨傷稼十月始霽靖康元年四月京師大雨天氣清寒又自五月甲申至六月暴雨傷麥夏行秋令建炎二年春滛雨三年二月癸亥髙宗初至杭州久霖雨占曰陰盛下有陰謀時苗傳劉正彥為亂五月霖雨夏寒紹興元年行都雨壊城三百八十丈是歲婺州雨壊城三年雨自正月朔至扵二月七月四川霖雨至於明年正月四年六月滛雨害稼蘇湖二州為甚九月久雨時劉豫連金人入寇十月髙宗親征而霽五年三月霖雨傷蠶麥行都雨甚九月雨至於明年正月六年五月久雨不止七年十月髙宗如建康久雨八年三月積雨至扵四月傷蠶麥害稼二十一年夏襄陽府大雨十餘日二十三年六月大雨壊軍壘民田三十年五月久雨傷蠶麥害稼八月施州大風雨三十二年六月浙西大霖雨隆興元年三月霖雨行都壊城三百三十餘丈二年六月陰雨七月浙西江東大雨害稼八月風雨踰月乾道元年二月行都及越湖常潤溫台明處九郡寒敗首種損蠶麥二年正月滛雨至扵四月夏寒江浙諸郡損稼蠶麥不登三年五月丙午泉州大雨晝夜不止者旬日八月滛雨江浙淮閩禾麻菽麥粟多腐四年四月隂雨彌月六年五月連雨六十餘日十一月連雨辛已郊祀雲開扵圜丘百歩外有㴻雨八年四月四川陰雨七十餘日六月壬寅大雨徹晝夜至扵已酉九年閏正月滛雨淳熙二年夏建康府霖雨壊城郭三年五月淮浙積雨損禾麥八月浙東西江東連雨癸未甲申行都大風雨九月久雨十月癸酉孝宗出手詔決獄援筆而風起開霽四年九月丁酉戊戌紹興府餘姚上虞二縣大風雨五年閏六月已亥階州暴雨至扵戊申乙已興化軍福州福清縣暴風雨夜作六年四月衢州霖雨九月連雨巳已將郊而霽八年四月雨腐禾麥五月久雨敗首種十年五月信州霖雨自甲戌至扵辛已八月福州大霖雨自乙未至扵九月乙丑吉州亦如之十一年四月滛雨戊寅建康府太平州大霖雨六月甲申處州龍泉縣暴雨十二年五月六月皆霖雨十三年秋利州路霖雨敗禾稼穜稑金洋階成岷鳯六州亦如之十五年五月荊淮郡國連雨戊午祁門縣霖雨十六年四月西和州霖雨害禾麥五月浙西湖北福建淮東利西諸道霖雨紹熙元年春久隂連雨至扵三月夏階成岷鳳四州霖雨傷麥二年二月贛州霖雨連春夏不止壊城四百九十丈圯城樓敵樓凢十五所四月福建路霖雨至於五月七月利州久雨傷種麥癸亥興州暴雨連日八月行都久雨三年五月江東河北路連雨常徳府大雨徹晝夜自壬辰至於庚子寜國府池州廣徳軍自已亥至於六月辛丑朔雨甚祁門縣至於庚戌七月王申天台仙居二縣大雨連旬淮西路鎮江襄陽府皆害禾麥八月普州雨害稼四年四月霖雨至扵五月浙東西江東湖北郡縣壊圩田害蠶麥蔬稑紹興寜國府尤甚鎮江府大雨自辛未至於丙子淮西郡縣自丙子至扵戊寅五年八月霖雨畿縣浙東西皆害稼九月雨至扵十月癸巳大雨三晝夜不止江東西福建郡縣皆苦雨慶元元年正月霖雨甲辰帝蔬食露禱丙午霽二月又雨至扵三月傷麥五月霖雨七月雨至扵八月二年六月壬申台州焱風暴雨連夕八月行都霖雨五十餘日三年七月雨連月四年八月久雨五年五月行都雨壊城夜壓附城民廬多死者六月浙東西霖雨至扵八月六年五月庚午嚴州霖雨連五晝夜不止嘉泰二年六月福建路連雨至於七月丁未大風雨為災三年八月久雨開禧元年七月利州郡縣霖雨害稼閏月盱眙軍隂雨至扵九月敗禾稑十月行都淫雨至扵明年春二年春淫雨至於三月嘉定二年五月戊戌連州大雨連晝夜六月利閬成西和四州霖雨七月壬辰台州大風雨夜作三年三月陰雨六十餘日五月滛雨至扵六月首種多敗蠶麥不登四年八月霖雨至扵九月五年春滛雨至扵三月傷蠶麥十一月雨雪積陰至扵明年春六年春滛雨至於二月丁亥雨雪集霰五月隂雨經日辛酉嚴州霖雨六月戊子紹興府大風雨浙東西雨至於七月七年九月隂雨至於十月害禾麥九年四月六月大霖雨浙東西郡縣尤甚十年三月連雨至於四月十月霖雨害稼十一年六月霖雨浙西郡縣尤甚十二年六月霖雨彌月十五年七月浙東西霖雨為災十六年五月霖雨浙西湖北江東淮東尤甚八月大風雨害稼十七年八月霖雨
  乾徳四年二月長春節甘露降江寜府報恩院五年二月甘露降江寕府玉泉寺松樹開寶元年十二月甘露降蔡州僧院栢樹太平興國三年正月甘露降夀州廨四年五月甘露降河東縣廨叢竹凢三日七年四月丙戌知漢州安守亮獻栢葉上甘露一器九年三月丙子甘露降西京南太一宮新城雍熙三年四月庚子甘露降後院草木四年十二月甘露降興化軍羅澤峰前五松端拱二年二月甘露降夀州㕔園栢及資聖寺檜淳化二年十二月資州廨及延夀觀徳純寺甘露降松栢凡六日三年正月舒州二月衢州四月舒州四年六月舒州並甘露降至道二年四月蘄州三年五月泉州六月蘇州甘露降咸平元年四月甘露降平戎軍廨果樹凡九十餘本十一月甘露降亳州真觀靈寳栢樹二年五月太平州潯州三年二月泉州十一月潯州四年二月龔州五年正月桂州十一月許州並甘露降景徳元年義寜縣二年正月鬱林州二月晉州及神山縣三年正月梓州四月遂州十二月榮州懐安軍甘露降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上饒縣信陽軍二年正月信陽軍陳鄂二州三月陵昇梓三州三年二月柳州懐安軍閏二月冨順監五月澤耀晉益四州四年正月梓州三月澤州四月常州五年四月遂州五月無為軍六月梓州七月真定府十一月榮州開元寺六年三月梓州六月鄜州八月遂州九月信州十月亳州太清宮十一月潯州十二月榮州南儀州七年二月鳳翔府天慶觀五月鄆州十月毫州太清宮十二月彭州天慶觀八年正月中江縣二月果州十月衢州九年十一月玉清昭應宮並甘露降天禧元年正月貴州天慶觀二月玉清昭應宮三月後苑四月會靈觀五月廬州通判㕔及后土祠十二月昭州天慶觀二年十二月榮州開元寺懐安軍天慶觀三年四月舒州五月益州四年三月邵武軍十二月平泉縣五年三月泉州十一月韶州並甘露降天聖元年正月桞州十一月河南府二年五月鳳州十月涇州四年榮州懐安軍六年太平州七年正月益州九年正月榮州並甘露降明道元年十一月韶州梓州甘露降景祐四年十一月成徳軍慶歴四年正月桂州皇祐三年十二月吉州嘉祐七年三月眉州蓬州九月陵州並甘露降熙寕元年距元豐八年甘露降凡二十餘處元祐元年元符三年亦如之大觀初甘露降於九成宮帝鼐室三年冬降於尚書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韻詩賜執政巳下其後內自禁中及宣和殿延福宮神霄宮下至三學開封府大理寺宰臣私第皆有之歲歲拜表稱賀
  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婦女競治髪為髙髻號朝天髻未㡬昶入朝京師江南李煜末年有衛士秦友登夀昌堂榻覆其鞵而坐訊之風狂不寤識者雲鞵履也李氏將覆於此地而為秦所有乎履與李友與有同音趙與秦同祖也又煜宮中盛雨水染淺碧為衣號天水碧未㡬為王師所克士女至京師猶有服之者天水國之姓望也淳化三年京師里巷婦人竸剪黑光紙團靨又裝縷魚腮中骨號魚媚子以飾靣黑北方色魚水族皆陰類也靣為六陽之首隂侵於陽將有水災明年京師秋冬積雨衢路水深數尺景徳四年春京城小兒裂裳為小兒旗繫竿首相對揮颭兵鬪之象也是歲宜州卒陳進為亂出師討平之紹興二十一年行都豪貴競為小青蓋飾赤油火硃於蓋之頂出都門外傳呼於道硃者乘輿服御飾升龍用焉臣庶以加於小蓋近服妖亦僣咎也二十三年士庶家競以胎鹿皮製婦人冠山民採捕胎鹿無遺時去宣和未逺婦人服飾猶集翠羽為之近服妖也二十七年交阯貢翠羽數百命焚之通衢立法以禁紹熙元年里巷婦人以琉璃為首飾唐志琉璃釵釧有流離之兆亦服妖也後連年有流徙之厄理宗朝宮妃繫前後掩裙而長窣地名趕上裙梳髙髻於頂曰不走落束足纎直名快上馬粉點眼角名涙妝剃削童髪必留大錢許於頂左名偏頂或留之頂前束以綵繒宛若博焦之狀或曰鵓角咸淳五年都人以碾玉為首飾有詩云京師禁珠翠天下盡琉璃
  太平興國三年三月鑿金明池既掘地有龜出殆踰萬數太中祥符二年四月有黑龜甚衆沿汴水而下至和元年二月信州貢綠毛龜大觀元年閏十月丙戌都水使者趙霆行河得兩首龜以為瑞蔡京信之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覇者也鄭居中曰首豈容有二而京主之意殆不可測帝命棄龜金明池政和四年瑞州進六目龜五年博州進白龜紹興八年五月汴京太康縣大雷雨下氷龜數十里隨大小皆龜形具手足卦文乾道五年舒州民獻龜駢生二首不能伸縮郡守張棟縦之潛山近龜孽也嘉定十四年春楚州境上龜大小死者蔽野
  咸平三年八月黃州羣雞夜鳴至冬不止紹興初陳州民家雞忽人言近鷄禍也松陽縣民家雞生三足縣治有鷄伏卵毛生殻外近鷄禍亦毛孽也乾道六年西安縣官塘有物雞首人身髙丈餘晝見於野慶元三年饒州軍營雞卵出蛇近雞孽亦蛇孽也婺源縣張村民家雌雞化為雄烹之形冠距而腹卵孕同里洪氏家雄雞伏子中一雛三足咸淳五年常州雞羽生距
  建隆元年夏相金均房商五州鼠食苗二年五月商州鼠食苗乾徳五年九月金州鼠食苗太平興國七年十月岳州鼠害稼紹興十六年清逺翁源真陽三縣鼠食稼千萬為羣時廣東久旱凡羽鱗皆化為鼠有獲鼠扵田者腹猶蛇文漁者夜設網旦視皆鼠自夏徂秋為患數月方息歲為饑近鼠妖也乾道九年隆興府鼠千萬為羣害稼淳熙五年八月淮東通泰楚髙郵黑鼠食禾既歲大饑時江陵府郭外羣鼠多至塞路其色黑白青黃各異為車馬踐死者不可勝計踰三月乃息紹熙四年饒州民家二小鼠食牛角三徙牛牢不免角穿肉瘠以斃近鼠妖也慶元元年六月鄱陽縣民家一貓帶數十鼠行止食息皆同如母子相哺者民殺貓而鼠䑛其血鼠象盜貓職捕而反相與同處司盜廢職之象也與唐龍朔洛州貓虎同占
  紹興三年八月辛亥尚書省後樓無故自壊慶元元年夏建昌軍民居木柱有聲如牛鳴者三日乃止咸淳九年丞相賈似道起復之日在越上私第方拜家廟忽聞內有裂帛聲衆賔愕然宻詢左右知家廟棟裂皆逡廵而退
  宋史巻六十五
  宋史巻六十五考證
  五行志三木天聖元年二月河楊栁二本連理六月河楊樝𬃷各連理○臣召南按河楊當作河陽史記事必先著地名單言河字無此理也
  荊開軍紫薇木連理○按荊開係荊門之訛
  宣和六年御樓觀燈○按此文應提行寫前文言雨木冰此以下言狂人闌入宮禁也








  宋史巻六十五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六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十九
  五行四
  從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則為變恠舊説以僭咎恆陽詩妖民訛毛蟲之孽白眚白祥之類皆屬之金今從之建隆二年七月晉州神山縣北谷中有鐡隨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太平興國四年九月夾江縣民王誼得黑石二皆丹文其一雲君王萬歲其二雲趙二十一帝緘其口來獻至道二年二月桂陽監鎔銀自湧成山峰狀咸平四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宮鍾自鳴乾興元年四月甲戌修奉山陵總管言皇堂隧道穿得銅鍋有兩耳又於寢宮三門下穿得銅盂一鐡甕一鐡甲葉三天聖元年三月庚辰涪陵縣相思寺夜有光出阿育王塔之舊址發之得金銅像三百二十七五年七月壬寅遼山縣舊河淩地摧塔獲古錢一百四十六千五百四十三文眀道元年五月壬午漢州江岸獲古鐘一慶歴四年五月乙亥金谿縣得生金山重三百二十四兩皇祐四年乾寜軍漁人得小鐘二於河濱五年二月已亥乾寜軍又進古鐘一至和二年四月甲午瀏陽縣得古鐘一熙寜元年至元豐元年橫州共獲古銅鼓一十七元豐三年八月岳州永慶寺獲銅鐘一銅磬二六年南溪縣穿土得銅錢五萬四千有竒七年三月筠州獲古銅鐘一十一月賓州獲古銅鼓一八年昌元縣通鹽井得銅鍋九銅盆一銅盤一崇寜五年十月荊南獲古銅鼎政和二年𤣥圭始出晉州上一石綠色方三尺餘當中有文曰堯天正其字如掌大而端楷類手畫者堯字居右天正字綴行於左都堂驗視礱石三分而字畫愈明又於堯字之下隱約出一瑞字位置始均葢曰天正堯瑞雲或謂晉陽堯都也方𤣥圭出乃有此瑞四年府畿汝蔡之間連山大小石皆變為瑪瑙尚方取為寳帶器玩甚冨五年正月湖南提舉常平劉欽言蘆荻衝出生金重九斤八兩狀類靈芝祥雲又淘得碎金四百七兩有竒十一月越州民拾生金湟州丁羊谷金坑僅千餘眼得鑛成金共四等計一百三十四兩有竒重和元年十二月孝感縣楚令尹子文廟獲周鼎六宣和四年後御府所藏往往復變為石而色類白骨此與周寳圭占略同五年榮陽縣賈谷山麒麟谷採石修明堂得一石有文曰明百官表賀五年四月又獲甗鼎三崇寜四年三月鑄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內鼎中既奉安於九成宮車駕臨幸徧禮焉至北方之寳鼎忽漏水溢於外劉炳謬曰正北在燕山今寶鼎但取水土於雄州境宜不可用其後竟以北方致亂建炎元年南京留守朱勝非夜防城見南門外火光燭地掘之得銅印有文曰朱勝私印火鑠金金所畏也後拜相有明受之變卒坐貶三年吉州修城役夫得髑髏棄水中俄浮一鐘有銘五十六字大略雲唐興元年吾子沒瘞廬陵西壘後當火徳五九之際世衰道敗浙梁相繼䘮亂章貢康昌之日吾亦復出是邦東平鳩工復使吾子同河伯聽命水官郡守命錄其辭錄畢而鐘自碎
  紹興十一年三月庚申長安兵刅皆生火光二十六年郫縣地出銅馬髙三尺製作精好風雨夜嘶紹興中耕者得金甕重二十四鈞於秦檜別業乾道二年三月丙午夜福清縣石竹山大石自移聲如雷石方可九丈所過成蹊才四尺而山之木石如故
  慶元二年十二月吳縣金鵝鄉銅錢百萬自飛
  建隆二年京師夏旱冬又旱三年京師春夏旱河北大旱覇州苗皆焦仆又河南河中府孟津濮鄆齊濟滑延隰宿等州並春夏不雨四年京師夏秋旱又懐州旱乾徳元年冬京師旱二年正月京師旱夏不雨是歲河南府陜虢麟博靈州旱河中府旱甚四年春夏京師不雨江陵府華州漣水軍旱五年正月京師旱秋復旱開寳二年夏至七月京師不雨三年春夏京師旱邠州夏旱五年春京師旱冬又旱六年冬京師旱七年京師春夏旱冬又旱河南府晉觧州夏旱滑州秋旱八年春京師旱是歲闗中饑旱甚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京師旱三年春夏京師旱四年冬京師旱五年夏京師旱秋又旱六年春夏京師旱七年春京師旱孟虢綘宻瀛衛曹淄州旱九年夏京師旱秋江南大旱雍熙二年冬京師旱三年冬京師旱四年冬京師旱端拱二年五月京師旱秋七月至十一月旱上憂形於色蔬食致禱是歲河南萊登深冀旱甚民多饑死詔發倉粟貸之淳化元年正月至四月不雨帝蔬食祈雨河南鳳翔大名京兆府許滄單汝乾鄭同等州旱二年春京師大旱三年春京師大旱冬復大旱是歲河南府京東西河北河東陜西及亳建淮陽等三十六州軍旱四年夏京師不雨河南府許汝亳滑商州旱五年六月京師大旱至道元年京師春旱二年春夏京師旱咸平元年春夏京畿旱又江浙淮南荊湖四十六軍州旱二年春京師旱甚又廣南西路江浙荊湖及曹單嵐州淮陽軍旱三年春京師旱江南頻年旱四年京畿正月至四月不雨景徳元年京師夏旱人多渴死三年夏京師旱大中祥符二年春夏京師旱河南府及陜西路潭邢州旱三年夏京師旱江南諸路宿州潤州旱八年京師旱九年秋京師旱大名府澶州相州旱天禧元年京師春旱秋又旱夏陜西旱四年春利州路旱夏京師旱五年冬京師旱天聖二年春不雨五年夏秋大旱六年四月不雨明道元年五月畿縣久旱傷苗二年南方大旱景祐三年六月河北久旱遣使詣北嶽祈雨慶歴元年九月丁未朔遣官祈雨二年六月戊寅祈雨三年遣使詣嶽瀆祈雨四年三月丙寅遣內侍兩浙淮南江南祠廟祈雨五年二月詔天久不雨令州縣決淹獄又幸大相國寺會靈觀天清寺祥源觀祈雨六年四月壬申遣使祈雨七年正月京師不雨二月丙寅遣官嶽瀆祈雨三月辛丑西太乙宮祈雨皇祐元年五月丁未遣官祈雨三年恩冀諸州旱三月分遣朝臣詣天下名山大川祠廟祈雨至和二年四月甲午遣官祈雨嘉祐五年梓州路夏秋不雨七年三月甲子罷春燕以久旱故也辛丑西太乙宮祈雨治平元年春京師踰時不雨鄭滑蔡汝潁曹濮洺磁晉耀登等州河中府慶成軍旱二年春不雨熙寜二年三月旱甚三年諸路旱六月畿內旱八月衛州旱五年五月北京自春至夏不雨七年自春及夏河北河東陜西京東西淮南諸路久旱九月諸路復旱時新復洮河亦旱𦍑戸多殍死八年四月真定府大旱八月淮南兩浙江南荊湖等路旱九年八月河北京東京西河東陜西旱十年春諸路旱元豐二年春河北陜西京東西諸郡旱三年春西北諸路旱五年亢旱六年夏畿內旱元祐元年春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車駕分日詣寺觀禱雨是冬復旱二年春旱三年秋諸路旱京西陜西尤甚四年春京師及東北旱罷春燕八年秋旱紹聖元年春旱踈決四京畿縣囚三年江東大旱溪河涸竭四年夏兩浙旱元符元年東南旱二年春京畿旱建中靖國元年衢信等州旱大觀二年淮南江東西諸路大旱自六月不雨至於十月政和元年淮南旱三年江東旱四年旱詔賑徳州流民宣和元年二月詔汝潁陳蔡州饑民流移常平官勒停秋淮南旱四年東平府旱五年夏秦鳳路旱是嵗燕山府路旱建炎二年夏旱紹興二年常州大旱帝問致旱之由中書舎人胡交修奏守臣周祀殘酷所致尋以屬吏坐贓及殺不辜竄嶺南三年四月旱至於七月帝蔬食露禱乃雨五年五月浙東西旱五十餘日六月江東湖南旱秋四川郡國旱甚六年䕫潼成都郡縣及湖南衡州皆旱七年春旱七十餘日時帝將如建業隨所在分遣従臣有事於名山大川六月又旱江南尤甚八年冬不雨九年六月旱六十餘日有事於山川十一年七月旱戊申有事於嶽瀆乙卯禱雨於圜丘方澤宗廟十二年三月旱六十餘日秋西京淮東旱十二月陜西旱十八年浙東西旱紹興府大旱十九年常州鎮江府旱二十四年浙東西旱二十九年二月旱七十餘日秋江浙郡國旱三十年春階成鳳西和州旱秋江浙郡國旱浙東尤甚隆興元年江浙郡國旱京西大旱二年台州春旱興化軍漳福州大旱首種不入自春至於八月乾道三年春四川郡縣旱至於秋七月綿劔漢州石泉軍尤甚四年夏六月旱帝將徹葢親禱於太乙宮而雨時襄陽隆興建寜亦旱八月詔頒皇祐祀龍法於郡縣五年夏秋淮東旱盱眙淮隂為甚六年夏浙東福建路旱溫台福漳建為甚七年春江西東湖南北淮南浙婺秀州皆旱夏秋江洪筠潭饒州南康興國臨江軍尤甚首種不入冬不雨九年婺處溫台吉贛州臨江南諸軍江陵府皆久旱無麥苗淳熙元年浙東湖南郡國旱台處郴桂為甚蜀闗外四州旱二年秋江淮浙皆旱紹興鎮江寜國建康府常和滁真揚州盱眙廣徳軍為甚三年夏常昭復隨郢金洋州江陵徳安興元府荊門漢陽軍皆旱四年春襄陽府旱首種不入五年常綿州鎮江府及淮南江東西郡國旱有事於山川羣望六年衡永楚州髙郵軍旱七年湖南春旱諸道自四月不雨行都自七月不雨皆至於九月紹興隆興建康江陵府台婺常潤江筠撫吉饒信徽池舒蘄黃和潯衡永州興國臨江南康無為軍皆大旱江筠徽婺州廣徳軍無鍚縣尤甚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山川羣望八年正月甲戌積旱始雨七月不雨至扵十一月臨安鎮江建康江陵徳安府越婺衢嚴湖常饒信徽楚鄂復昌州江隂南康廣徳興國漢陽信陽荊門長寜軍及京西淮郡皆旱九年夏五月不雨至於秋七月江陵徳安襄陽府潤婺溫處洪吉撫筠袁潭鄂復㳟合昌普資渠利閬忠涪萬州臨江建昌漢陽荊門信陽南平廣安梁山軍江山定海象山上虞嵊縣皆旱十年冬月旱至扵七月江淮建康府和州興國軍恭涪瀘合金州南平軍旱十一年四月不雨至於八月興元府吉贛福泉汀漳潮梅循邕賓象金洋西和州建昌軍皆旱興元吉尤甚冬不雨至於眀年二月十四年五月旱六月戊寅有事於山川羣望甲申帝親禱於太乙宮七月己酉大雩於圜丘望於北郊有事於嶽瀆海凡山川之神時臨安鎮江紹興隆興府嚴常湖秀衢婺處明台饒信江吉撫筠袁州臨江興國建昌軍皆旱越婺台處江州興國軍尤甚至於九月乃雨十五年舒州旱紹興元年重慶府蘄池州旱二年五月真揚通㤗楚滁和普隆涪渝遂髙郵盱眙軍冨順監皆旱簡資榮州大旱三年夏郢楊和州大旱秋簡資普榮敘隆冨順監亦大旱四年綿州大旱亡麥簡資普渠合州廣安軍旱江浙自六月不雨至於八月鎮江江陵府婺台信州江東淮西旱五年春浙東西自去冬不雨至於夏秋鎮江府常秀州江隂軍大旱廬和濠楚州為甚江西七郡亦旱慶元二年五月不雨三年潼利䕫路十五郡旱自四月至於九月金蓬普州大旱四月壬子禱於天地宗廟社稷六年四月旱五月辛未禱於郊丘宗社鎮江府常州大旱水竭淮郡自春無雨首種不入及京襄皆旱嘉泰元年五月旱丙辰禱於郊丘宗社戊辰大雩於圜丘浙西郡縣及蜀十五郡皆大旱二年春旱至於夏秋七月庚午大雩於圜丘祈於宗社浙西湖南江東旱鎮江建康府常秀潭永州為甚四年五月不雨至於七月浙東西江西郡國旱開禧元年夏浙東西不雨百餘日衢婺嚴越鼎澧忠涪州大旱二年南康軍江西湖南北郡縣旱三年二月不雨五月已丑禱於郊丘宗社嘉定元年夏旱閏月辛卯禱於郊丘宗社二年夏四月旱首種不入庚申禱於郊丘宗社六月乙酉又禱至於七月乃雨浙西大旱常潤為甚淮東西江東湖北皆旱四年資普昌合州旱六年五月不雨至於七月江陵徳安漢陽軍旱八年春旱首種不入四月乙未禱於太乙宮庚子命輔臣分禱郊丘宗社五月庚申大雩於圜丘有事於嶽瀆海至於八月乃雨淮浙淮閩皆旱建康寜國府衢婺溫台明徽池真太平州廣徳興國南康盱眙安豐軍為甚行都百泉皆竭淮甸亦然十年七月不雨帝日午曝立禱於宮中十一年秋不雨至於冬淮郡及鎮江建寜府常州江隂廣徳軍旱十四年浙閩廣江西旱明台衢婺溫福贛吉州建昌軍為甚十五年五月不雨岳州旱嘉熙元年夏建康府旱三年旱四年江浙福建旱淳祐七年旱十一年閩廣及饒州旱咸淳六年江南大旱十年廬州旱長樂福清二縣大旱建隆中京師士庶及樂工少年竸唱歌曰五來子自建隆開寳凡平荊湖川廣江西五國皆來朝時西川孟昶賦歛無度射利之家配卒尤甚既乏緡錢唯仰在質物乃竸書簡扎揭扵門曰今召主收贖又每嵗除日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寢門左右末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昶以其年正月降王師即命呂餘慶知成都府而長春乃太祖誕聖節名也召與趙贖與蜀同音開寳初廣南劉鋹令民家置貯水桶號防火大桶又鋹末年童謡曰羊頭二四白天雨至後王師以辛未年二月四日擒鋹識者以為國家以火徳王房為宋分羊未神也雨者王師如時雨之義也防與房桶與宋同音周廣順初江南伏龜山圯得石函長二尺廣八寸中有鐡銘雲維天監十四年秋八月塟寳公於是銘有引曰寳公嘗為偈大字書於版帛冪之人慾讀之者必施數錢乃得讀訖即冪之是時名士陸陲王鈞姚察而下皆莫知其㫖或問之雲在五百年後至卒乃歸其銘同葬焉銘曰莫問江南事江南自有馮乘雞登寳位跨犬出金陵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燈東隣家道闕隨虎遇明興其字皆小篆體勢完具徐鉉徐鍇韓熙載皆不能觧及煜歸朝好事者雲煜丁酉年襲位即乘雞也開寳八年甲戌江南國滅是跨犬也當王師圍其城而曹彬營其南是子建司南位潘羙營其北是安仁秉夜燈也其後太平興國三年淮海王錢俶舉國入覲即東隣也家道闕意無錢也隨虎遇戊寅年也皇祐五年正月戊午狄青敗儂智髙於歸仁舗初謡言農家種糴家收至是智髙果為青所破建炎三年四月鼎州桃源洞大水巨石隨流而下有文曰無為大道天知人情無為窈㝠神見人形心言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盈地收人魂金石同類類金為變恠者也紹興二年李綱帥長沙道過建寕僧宋本題邑治之壁曰東燒西燒日月七七後數日江西盜李仁入境焚其邑七月七日也淳熙中淮西竸歌汪秀才曲曰騎驢渡江過江不得又為⿰舞以和之後舒城狂生汪格謀不軌州兵入其家縳之其子拒殺聚惡少數千為亂聲言渡江事平格亦伏誅七年正月餘杭門外墻壁有詩其言頗渉恠後廉得主名杖遣之主管城北廂劉君暨以失察異言坐削秩其詩不錄十四年都城市井歌曰汝亦不來我家我亦不來汝家至紹熙二三年其事始應於兩宮紹定三年都城市井作歌詞末句皆曰東君去後花無主朝廷惡而禁之未㡬太子詢薨慶元四年三月甲辰有郵筩置詩逹御前者詔宰臣䆒其詩不錄嘉泰四年越人盛歌鐡彈子白塔湖曲俄有盜金十一者自號鐡彈子繆傳其鬪死於白塔湖中後獲於諸暨縣
  漢乾祐中荊南髙從誨鑿池於山亭下得石匣長尺餘扄鐍甚固從誨神之屏左右焚香以啓匣中得石有文雲此去遇龍即歇及建隆中從誨孫繼沖入朝改鎮徐州龍隆音相近太平興國中京師兒童以木雕合子中有竅藏掖下有聲號雲腋底閙後盧多遜投荒人以為䜟其在肘腋而司國典也天禧二年五月西京訛言有物如烏帽夜飛入人家又變為犬狼狀人民多恐駭每夕重閉深處至持兵器驅逐者六月乙已傳及京師雲能食人里巷聚族環坐呌譟逹曙軍營中尤甚而實無狀意其妖人所為有詔嚴捕得數軰詢之皆非政和七年詔修神保觀俗所謂二𭅺神者京師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傾城男女負土以獻揭榜通衢雲某人獻土又有飾形作鬼使廵門催納土者或以為不祥禁絶之後金人斡離不圍京師其國謂之二郎君雲紹興元年十二月越州連火民訛言相驚月㡬望當再火樞宻院以軍法禁之乃定嘉定二年六月故循王張俊家火後旬日市井訛言相驚絳衣婦人為火殃下墜都民徙避晝夜弗寜禁之後亦不火慶元六年十月瓊州訛言妖星流墮民郭七家聲如雷通判曾豐暨瓊山縣令移文驚擾後皆坐絀簽書樞宻院事林存為似道所擯道死於漳漳有富民蓄油煔木甚佳林氏子弟求之價髙不可得因撫其木曰收取收取待賈丞相用徳祐元年似道謫死郡守與之經營竟得此木以殮宋初陳摶有紙錢使不行之説時天下惟用銅錢莫喻此㫖其後用交子會子其後會價愈低故有使到十八九紙錢飛上天之謡似道惡十九界之名乃名闗子然終為十九界矣而闗子價益低是紙錢使不行也宋以周顯徳七年庚申得天下圖䜟謂過唐不及漢一汴二杭三閩四廣又有寒在五更頭之謡故宮滿有六更按漢四百二十餘年唐二百八十九年開慶元年宋祚過唐十一年滿五庚申之數至徳祐二年正月降附得三百一十七年而見六庚申如宮漏之數
  建隆三年有象至黃陂縣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復襄唐州踐民田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於南陽縣獲之獻其齒革乾徳二年五月有象至澧陽安鄉等縣又有象渉江入華容縣直過闤闠門又有象至澧州澧陽縣城北乾徳四年八月普州兔食禾五年有象自至京師雍熙四年有犀自黔南入萬州民捕殺之獲其皮角開寳八年四月平陸縣鷙獸傷人遣使捕之生獻十頭十月江陵府白晝虎入市傷二人太平興國三年果閬蓬集諸州虎為害遣殿直張延鈞捕之獲百獸俄而七盤縣虎傷人延鈞又殺虎七以為獻七年虎入蕭山縣民趙馴家害八口淳化元年十月桂州虎傷人詔遣使捕之至道元年六月梁泉縣虎傷人二年九月蘇州虎夜入福山砦食卒四人咸平二年十二月黃州長析村二虎夜鬪一死食之殆半占雲守臣災明年知州王禹偁卒咸平六年十月乙酉有狐出皇城東北角樓歴軍器庫至夾道獲之大中祥符九年三月杭州浙江側晝有虎入稅塲廵檢俞仁祜揮戈殺之天聖九年五月宿州獲白兔六月廬州獲白兔明道二年六月唐州獲白兔皇祐三年十二月泰州獲白兔嘉祐三年六月丁卯交阯貢異獸二初本國稱貢麒麟狀如牛身被肉甲鼻端有角食生芻果必先以杖擊其角然後食既至而樞宻使田況辨其非麟詔止稱異獸熙寜元年九月撫州獲白兔十二月嵐州獲白鹿四年九月廬州獲白兔政和五年十二月安化軍獲白兔六月泰州軍獲白兔七年二月逹州獲白兔宣和元年十月淄州獲黑兔宣和七年秋有狐由艮岳直入禁中據御榻而坐詔毀狐王廟紹興十一年海州屬金悉空其民安江後十二年有二虎入城人射殺之虎亦搏人明年魏勝舉州來歸亦空其民漢龔遂曰野獸入宮室宮室將空虎豕皆毛孽也十三年南康縣雷雨羣狐震死於巖穴中巖石皆為碎二十二年劉彭老家貓產數子皆三尺乾道七年潮州野象數百食稼農設穽田間象不得食率其羣圍行道車馬歛穀食之乃去淳熙二年江州馬當山羣狐掠人十年滁州有熊虎同入樵民舎夜自相搏死紹熙元年三月臨安府民家貓生子一有八足二尾四年鄂州武昌縣虎為人患五年八月揚州獻白兔侍御史章穎劾守臣錢之望以孽為瑞占曰國有憂白䘮祥也是歲光宗崩慶元三年徳興縣羣狐入民舎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卯黎明有虎出於揚州市毛色㣲黑都撥𤼵官曹安國率良家子數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千日之內殺一大將於是臠其肉於城外而厭之紹興六年四月中京大雪雷震犬數十爭赴土河而死可救者才二三淳熙元年六月饒州大雷震犬於市之旅舎慶元二年撫州有犬若人坐於郡守之坐未㡬郡守林廷彥卒於官徳祐元年五月壬申揚州禁軍民母得蓄犬城中殺犬數萬輸皮納官
  乾徳三年七月已卯夜西方起蒼白氣長五十尺貫天船五車亘井宿占曰主兵動六年十月已未旦西北起蒼白氣三道長二十尺趨東散占曰㳺兵之象太平興國四年四月已未夜西北有白氣壓北斗雍熙四年正月癸酉夜白氣起角亢經太㣲垣歴軒轅大星至月傍散至道二年二月丙子夜西方有蒼白氣長短八道如彗掃稍經天漢參錯如文蛇占曰所見之方主兵勝咸平四年三月丙申白氣二亘天五年正月白氣如虹貫日久而散七月戊戌白氣如陣貫東井六年四月已已白氣東西亘天丁丑白氣貫日五月辛亥白氣出昴至壁沒六月丙子白氣出河鼓左右旗分為數道沒七月癸卯白氣如彗起西南方占曰有兵䘮景徳元年五月白氣貫軒轅蒼白氣十餘如布亘天二年二月丁亥白氣五道貫北斗占為大風幸臣憂十月丙子白氣出閣道西孛孛有光占曰宮中憂三年三月白氣貫月四年三月已未白氣東西亘天庚申白氣出南方長二丈許久而不散四月庚午白氣貫北斗長十丈占為大風庚寅白氣如布龍月三丈許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丑白氣二東西亘天五年二月壬寅白氣長五丈出東井貫北斗魁及軒轅占為兵為雷雨明道元年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蒼白氣亘天慶歴元年八月庚辰夜東方有白氣長十尺許在星宿度中至十日長丈餘衝天九十餘日沒二年八月甲申白氣貫北斗三年正月戊戌中天有白氣長二十尺向西南行貫日占曰邉兵憂四月癸卯白氣二生西北隅上中天首尾至濁東南行良久散占曰其下有兵寇八月壬子夜白氣貫北斗魁九月辛已夜中有白氣長二丈許貫巻舌南河東北行少頃散占曰風雨之候皇祐四年十一月辛酉夜白氣起北方近濁長五丈許歴北斗久之散占曰多大風嘉祐元年三月彭城縣白鶴鄉地生麫占曰地生麫民將饑五月鍾離縣地生麫治平二年四月丙午夜西北方有白氣漸東南行首尾至濁貫角宿移西北久方㪚占曰有兵戰疾疫事熙寜九年四月庚寅夜白氣長丈起東北方天市垣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西北有白氣經天主兵宜防西北二鄙元符二年九月戊辰夜有白氣十道各長五尺主兵及大臣黜崇寕二年五月戊子夜蒼白氣起東南方長三丈貫尾箕斗主蠻夷入貢舊臣來歸宣和三年九月壬午夜蒼白氣長三丈貫月主其下有亂者靖康元年十二月丙辰白氣出太㣲垣二年二月壬午夜白氣如虹自南亘北須臾移西南至東北天明而沒三月戊子白氣貫斗建炎二年杜充為北京留守天雨紙錢千營中厚盈寸明日與金人戰城下敗績紙白祥也三年三月白氣貫日四年五月壬子夜北方有白氣十餘道如練二十六年七月辛酉夜天雨水銀紹興元年潭州得白玉於州城蓮花池中孔彥舟以獻詔卻之前史以為玉變近白祥後彥舟為劇盜二月已已夜東南有白氣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居長安油酒皆變白色二十年十一月甲午夜西南有白氣出危入昴十二月戊申白氣出尾入軫貫天市垣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丑白氣如帶東西亘天出斗歴牛隆興元年十二月壬午夜白氣見西南方出危入昴二年正月甲寅夜西南有白氣亘天如帶乾道元年正月庚午白氣見西北方出奎入參三月戊辰白氣如帶自參及角東西亘天四月丁酉夜白氣見西北方入天市垣辛丑夜白氣入北斗乙已夜白氣入紫㣲垣十月已丑夜蒼白氣見東南方入翼十一月丙寅白氣如帶出女入𭥦東西亘天三年十二月庚午夜白氣如帶東西亘天出女入昴淳熙十年正月戊子夜西南有白氣如天漢而明南北廣可六丈東西亘天厯壁至畢紹熙五年六月壬寅夜白氣亘天自紫㣲至亢角已酉日入後白氣亘天頃刻而散慶元四年八月庚辰白氣亘天五年二月癸酉夜東北方白氣如帶自角至參八月癸亥東北方有白氣如帶亘天嘉泰四年十一月辛未晝有白氣分數道亘天嘉熙四年二月丙辰白氣亘天淳祐二年二月甲寅白氣亘天景定三年七月甲申白氣如匹布亘天咸淳三年襄陽城中白氣自西而出
  紹興二年宣州有鐡佛像坐髙丈餘自動迭前迭卻若傴而就人者數日既而郡有火火氣盛金失其性而為變恠也七月天雨錢或従石甃中流出有輪郭肉好不分明穿之碎若沙土二月溫州戒福寺銅佛像頂珠自動光彩激射經日不少停數日火作寺焚淳熙九年春徳興縣民家鏡自飛舞與日光相射慶元二年正月泰寕縣耕夫得鏡厚三寸徑尺有二寸照見水底與日爭輝病熱者對之心骨生寒後為雷震而碎





  宋史巻六十六
  宋史巻六十六考證
  五行志四金舊說以僭咎恆陽○陽應作暘
  紹興十一年海州屬金悉空其民○臣召南按此條前文已見而複出者也但不追敘十年有野豕入海州市民刺殺之則下文無根
  乾徳三年七月巳卯夜西方起蒼白氣云云○按此叚往往與天文志相參錯








  宋史卷六十六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七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五行志第二十
  五行五
  稼穡作甘土之性也土失其性則為災凶舊說以恆風脂夜之妖華孽臝蟲之孽牛禍黃眚黃祥皆屬之土今従之
  建隆元年河南諸州乏食乾徳元年齊隰等州饑二年州府二十二饑開寳四年州府六水一旱諸州民乏食五年大饑六年水民饑九年州府十二饑太平興國四年太平州饑淳化元年開封河南等九州饑五年京東西淮南陜西水潦民饑咸平五年河北及鄭曹滑饑景徳元年江南東西路饑二年淮南兩浙荊湖北路饑三年京東西河北陜西饑大中祥符三年陜西饑四年河北陜西劔南饑五年河北淮南饑七年淮南江浙饑八年陜西州府五饑天禧元年饑三年江浙及利州路饑天聖三年晉綘陜解饑明道元年京東淮南江東饑二年淮南江東西川饑寳元二年益梓利䕫路饑嘉祐三年䕫州路旱饑熙寜三年河北陜西旱四年河北旱饑六年淮南江東劔南西川閏州饑七年京畿河北京東西淮西成都利州延常潤府州威勝保安軍饑八年兩河陜西江南淮浙饑九年雄州饑十年漳泉州興化軍饑元豐元年河北饑四年鳳翔府鳳階州饑七年河東饑元符二年饑崇寜元年江浙熙河饑大觀三年秦鳳階成饑重和元年京西饑五年河北京東淮南饑建炎元年汴京大饑米升錢三百一鼠直數百錢人食水藻椿槐葉道殣骼無餘胔三年山東郡國大饑人相食時金人䧟京東諸郡民聚為盜至車載乾屍為糧紹興元年行在越州及東南諸路郡國饑淮南京東西民流常州平江府者多殍死二年春兩浙福建饑米斗千錢時餫饟繁急民益囏食三年吉彬道州桂楊監饑五年湖南大饑殍死流亡者衆夏潼川路饑米斗二千人食糟糠興元饑民流於果閬秋溫處州饑六年春浙東福建饑湖南江西大饑殍死甚衆民多流徙郡邑盜起夏蜀亦大饑米斗二千利路倍之道殣枕藉是歲果州守臣宇文彬獻禾粟九穗圖吏部侍郎晏敦復言果遂饑民未蘇不冝𨗳䛕坐黜爵七年夏欽廉邕州饑九年江東西浙東饑米斗千錢饒信州尤甚十年浙東江南荐饑人食草木十一年京西淮南饑十八年冬浙東江淮郡國多饑紹興尤甚民之仰哺於官者二十八萬六千人不給乃食糟糠草木殍死殆半十九年春夏紹興府大饑明婺州亦如之二十四年衢州饑二十八年平江府饑二十九年紹興府荐饑隆興元年紹興府大饑四川尤甚平江襄陽府隨泗州棗陽盱眙軍大饑隨𬃷間米斗六七千二年平江府常秀州饑華亭縣人食粃糠行都及鎮江府興化軍台徽州亦艱食淮民流徙江南者數十萬乾道元年春行都平江鎮江紹興府湖常秀州大饑殍徙者不可勝計是嵗台明州江東諸郡皆饑夏亡麥二年夏亡麥三年九月不雨麥種不入四年春蜀卬綿劒漢州石泉軍大饑卭為甚盜延八郡漢饑民至九萬餘五年夏饒信州荐饑民多流徙徽州大饑人食蕨葛台楚州盱眙軍亦饑秋冬不雨淮郡麥種不入六年冬寜國府廣徳軍太平湖秀池徽和州皆饑七年秋江東西湖南十餘郡饑江筠州隆興府為甚人食草實流徙淮甸詔出內帑收育棄孩淮郡亦荐饑金人運麥扵淮北岸易南岸銅鏹斗錢八千江西饑流光濠安豐間皆效淮人私糴錢為之耗荊南亦饑八年江西亡麥隆興府荐饑南昌新建縣饑民仰給者二萬八千餘九年春成都永康卭三州饑秋台州饑溫婺州亦饑淳熙元年浙東湖南廣西江西蜀闗外皆饑台處郴桂昭賀尤甚二年淮東西江東饑滁真揚州盱眙軍建康府為甚是嵗鎮江寜國府常州廣徳軍亦艱食詔奨建康留守劉珙振濟有方三年淮甸饑夏台州亡麥冬復施隨郢州荊門軍襄陽江陵徳安府大饑四年春尤饑六年冬和州饑通泰楚州髙郵軍大饑人食草木七年鎮江府台州無為廣徳軍民大饑是嵗江浙荊湘淮郡皆饑八年春江州饑人采葛而食詔罷守臣章騂冬行都寜國建康府巖婺太平州廣徳軍饑徽饒州大饑流淮郡者萬餘人浙東常平使者朱熹進對論荒政請蠲田賦身丁錢詔江浙淮湖北三十八郡並免之九年春大亡麥行都饑於潛昌化縣人食草木紹興府衢婺嚴明台湖州饑徽州大饑穜稑亦絶湖北七郡荐饑蜀潼利䕫三州郡國十八皆饑流徙者數千人十年合昌州荐饑民就振相蹂死者三千餘人十一年泉汀漳州興化軍亡禾邕賔象州饑十二年福建饑亡麥江西廣東西饑金州饑有流徙者十四年金洋階成鳳西和州人乏食七月秀州饑有流徙者臨安府九縣饑十六年夏成州亡麥冬階成鳳西和州荐饑紹熙二年蘄州饑䕫路五郡饑渝涪為甚階成鳳西和州亡麥三年資榮州亡麥普敘簡隆州富順監皆大饑亡麥殍死者衆民流成都府至千餘人威逺縣棄兒且六百人揚州亦多饑四年簡資普州饑緜州亡麥夏紹興府亡麥安豐軍大亡麥五年冬亡麥苗行都淮浙西東江東郡國皆饑常明州寜國鎮江府廬滁和州為甚人食草木慶元元年春常州饑民之死徙者衆楚州饑人食糟粕淮浙民流行都三年浙東郡國亡麥台州大亡麥民饑多殍襄蜀亦饑四年秋浙東西荐饑多道殣六年冬常州大饑仰哺者六十萬人潤揚楚通泰州建康府江隂軍亦乏食嘉泰元年浙西郡國荐饑常州鎮江嘉興府為甚二年四川饑廣安淮安軍潼川府大亡麥衡郴州武岡桂陽軍乏食三年春邵永州大饑死徙者衆民多剽盜夏行都艱食四年春撫袁州隆興府臨江軍大饑殍死者不可勝瘞有舉家二十七人同赴水死者開禧二年紹興府衢婺州亡麥湖北京西淮東西郡國饑民聚為剽盜南康軍忠涪州皆饑嘉定元年淮民大饑食草木流扵江浙者百萬人先是淮郡罹兵農久失業米斗二千殍死者十三四炮人肉馬矢食之詔所至郡國振恤歸業時邦儲既匱郡計不支去者多死亦有俘掠而北者是嵗行都亦饑米斗千錢二年春兩淮荊襄建康府大饑米斗錢數千人食草木淮民刲道殣食盡𤼵瘞胔繼之人相搤噬流於揚州者數千家度江者聚建康殍死日八九十人是秋諸路復大歉常潤尤甚冬行都大饑殍者橫市道多棄兒三年春建康府大饑人相食五月衢州饑頗聚為剽盜七年台州大亡麥八年淮浙江東西饑都昌縣為盜者三十六黨九年行都饑閭巷有殍十年台衢婺饒信州饑剽盜起台為甚蜀石泉軍饑殍死殆萬餘人十一年淮浙江東饑饉亡麥苗十二年春潼川府饑而不害十三年春福州饑人食草根十六年春海州新附山東民饑京東河北路新附山西民亦饑湖南永道州大饑是歲行都江淮閩浙郡國皆亡麥禾十七年春餘杭錢塘仁和三縣饑鎮江府饑真鄂州亦乏食嘉熙四年紹興府荐饑臨安府大饑嚴州饑咸淳七年江南大饑八年冬襄陽饑人相食徳祐二年正月揚州饑三月揚州穀價騰踴民相食
  乾徳二年五月揚州暴風壊軍營舎僅百區三年六月揚州暴風壊軍營舎及城上敵棚開寳二年三月帝駐太原城下大風一夕而止八年十月廣州颶風起一晝夜雨水二丈餘海為之漲飄失舟檝九年四月宋州大風壊甲仗庫城樓軍營凡四千五百九十六區太平興國二年六月曹州大風壊濟隂縣𪠘及軍營四年八月泗州大風浮梁竹笮鐡索斷華表石柱折六年九月髙州大風雨壊廨宇及民舎五百區七年八月瓊州颶風壊城門州署民舎殆盡八年九月太平軍颶風㧞木壊𪠘宇民舎千八十七區十月雷州颶風壊廩庫民舎七百區九年八月白州颶風壊廨宇民舎端拱二年京師暴風起東北塵沙曀日人不相辨淳化二年五月通利軍大風害稼三年六月丁丑黑風自西北起天地晦暝雷震有頃乃止先是京師大熱疫死者衆及北風至疫疾乃止至道二年八月潮州颶風壊州𪠘營砦咸平元年八月涪州大風壊城舎四年八月丙子京師暴風景徳二年六月甲午大風吹沙折木八月福州海上有颶風壊廬舎三年七月丙寅京師大風四年三月甲寅夕京師大風黃塵蔽天自大名歴京畿害桑稼唐州尤甚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乙未大風起京師西北連日不止五年八月京師大風七年三月戊辰京師大風揚沙礫是日百官習儀恭謝壇有䧟仆者八年六月辛亥京師風起已位吹沙揚塵天禧二年正月永州大風發屋㧞木數日止三年五月徐州利國監大風起西南壊廬舎二百餘區壓死十二人四年四月丁亥大風起西北飛沙折木晝晦數刻五月乙卯暴風起西北有聲折木吹沙黃塵蔽天占竝主隂謀姦邪是秋內侍周懐政坐妖亂伏誅天聖九年十二月辛酉大風三日止景祐元年六月已巳無鍚縣大風𤼵屋民被壓死者衆九月甲寅夜漏上風自丑起有聲擺木鳴條二年六月戊寅平明風自未來占者以為百穀豐衍之𠉀皇祐四年七月丁已大風起西北方㧞木嘉祐二年正月元日平旦有風從東北來徧天有蒼黑雲占雲大熟多雨熙寕四年二月辛已京東自濮州至河北旁邉大風異常百姓驚恐六年四月館陶縣黑風九年十一月海陽潮陽二縣颶風潮害民居田稼十年六月武城縣大風壊縣𪠘知縣李愈妻主簿宼宗奭妻之母壓死七月溫州大風雨漂城樓官舎元豐四年六月邕州颶風壊城樓官私廬舎七月甲午夜泰州海風作繼以大雨浸州城壊公私廬舎數千間靜海縣大風雨毀官私廬舎二千七百六十三楹丹陽縣大風雨溺民居毀廬舎丹徒縣大風潮飄蕩沿江廬舎損田稼六月邕州颶風壊城樓官私廬舎五年六月朱崖軍颶風毀廬舎元祐八年福建兩浙海風駕潮害民田紹聖元年秋蘇湖秀等州有風害民田靖康元年正月望夜大風起西北有聲吹沙走石盡明日乃止二月戊申大風起東北揚塵翳空三月已已夜五更大風乍緩乍急聲如呌怒十一月丁亥大風𤼵屋折木閏十一月甲寅大風起北方雪作盈數尺連夜不止二年正月已亥天氣昏曀狂風迅發竟日夜西北隂雲中如有火光長二丈餘濶數尺民時時見之庚戌大風雨二月乙酉大風折木晚尤甚三月已亥大風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辛酉北風益甚苦寒建炎元年正月丁酉大風吹石折木十二月乙酉大風㧞木紹興二十八年七月壬戌平江府大風雨駕潮漂溺數百里壊田廬三十二年七月戊申大風㧞木溫州大風壊屋覆舟隆興元年浙東西郡國風水傷稼三年八月大風雨漂蕩田廬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溫州大風雨駕海潮殺人覆舟壊廬舎五年十月台州大風水壊田廬八年六月丙辰恵州颶風壊海艦三十餘時樞宻院調廣東經畧司水軍四艦覆其三死者百三十餘人淳熙三年六月大風連日四年九月明州大風駕海潮壊定海鄞縣海岸七千六百餘丈及田廬軍壘六月乙已夜福清縣興化軍大風雨壊官舎民居倉庫及海口鎮人多死者五年正月庚戌大風六年十一月鄂州大風覆舟溺人甚衆七年二月江陵府大風火及舟焚溺死者尤衆十年八月辛酉雷州颶風大作駕海潮傷人禾稼林木皆折紹熙二年三月癸酉瑞安縣大風壊屋㧞木殺人四年七月興化軍海風害稼五年六月丙子大風七月乙亥行都大風㧞木壊舟甚衆紹興府秀州大風駕潮害稼秋明州颶風駕海潮害稼十月戊戌行都大風㧞木慶元二年六月壬申台州暴風雨駕海潮壊田廬六年三月甲子大風㧞木嘉泰三年十月丁未暴風十一月癸未大風四年正月乙亥亦如之開禧元年四月乙卯九月庚戌大風嘉定元年九月乙丑大風二年二月戊子大風七月王辰台州大風雨駕海潮壊屋殺人三年八月癸酉大風振木折禾穗墮果實寜宗露禱至於丙子乃息後御史朝陵於紹興府歸奏風壊陵殿宮墻六十餘所陵木二千餘章四年閏月丁未大風六年十二月餘姚縣風潮壊海堤亘八鄉七年正月庚辰江州放燈黑雲暴風忽作遊人相踐死者二十餘十年正月乙未大風㧞木十一月丁丑大風十一年二月甲寅大風十月戊午大風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壬子大風十二月戊午大風十四年六月辛已大風十六年秋大風㧞木害稼十七年秋福州颶風大作壊田損稼冬鄂州暴風壊戰艦二百餘夀昌軍壊戰艦六十餘江州興國亦如之嘉熙二年風雹三年風雹淳祐十一年泰州風景定四年十一月福州颶風咸淳四年閏月丁已大風雷雨居民屋瓦皆動七年五月甲申紹興府大風十年四月紹興府大風㧞木
  端拱二年京師暴風起東北塵沙曀日人不相辨淳化三年六月丁丑黑風自西北起天地晦暝雷震有頃乃止大中祥符二年九月無為軍城北暴風晝晦不可辨㧞木壊城門營壘民舎天聖六年二月庚辰大風晝暝康定元年三月丙子大風晝暝經刻乃復嘉祐八年十一月丙午大風霾治平二年二月乙已大風晝晦四年正月庚辰朔大風霾是日上尊號廷中仗衛皆不能整時帝已不豫後七日崩熙寕四年四月癸亥京師大風霾元祐八年二月京師風霾靖康二年正月已亥天氣昏曀風迅𤼵竟日三月丁酉風霾建炎元年正月辛卯朔大風霾丁酉風霾日色薄而有暈二月丁酉汴京風霾日無光是日張邦昌僭位二年七月癸未風雨晝晦是日東京留守宗澤薨紹興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居長安晝晦乾道五年正月甲申晝霾四塞淳熙五年四月丁丑塵霾晝晦日無光慶元九年十二月乙未天雨霾開禧元年正月壬午雨霾嘉定十年正月乙未晝霾二月癸巳日無光徳祐元年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既天地晦冥咫尺不辨人雞鶩歸棲自已至申其明始復至道二年秋九月環慶州梨生花占有兵明年契丹擾北邉景徳元年二月保順軍城壕水䧟起文為桃李花雜樹人物之狀大中祥符九年正月壩州渠水有如華葩狀大觀二年十月乙已龔邱縣檜生花蕚如蓮實紹興七年十二月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張宗元出撫淮西軍寓建康槃氷有文如畵佳卉茂木華葉相敷日易以氷變態竒出春暄乃止二十七年四月徽州祁門縣圃桃已實復華淳熙初秀州呂氏家氷瓦有文樓觀車馬人物芙蓉牡丹萱草藤蘿之屬經日不釋淳熙中興化軍仙逰縣九巫山古木末生花臭如蘭
  建隆二年九月渭南縣虸蚄蟲傷稼三年七月兗州濟徳磁洺蝝生乾徳六年七月階州虸蚄蟲生太平興國二年六月磁州青黑蟲羣飛食桑夜出晝隱食葉殆盡七月邢州鉅鹿沙門二縣歩屈蟲食桑麥殆盡五年七月濰州虸蚄蟲生食稼殆盡七年九月邠州虸蚄蟲生食稼九年七月泗州蠓蟲食桑雍熙二年四月天長軍蠓蟲食苗端拱二年七月施州虸蚄蟲生害稼淳化二年四月中都縣蜴蟲生七月單州蜴蟲生遇雨死景徳元年八月陜賔棣州蟲螟害稼大中祥符四年八月兗州虸蚄蟲生有蟲青色隨齧之化為水六年九月陜西同華等州虸蚄蟲食苗天聖五年五月戊辰磁州蟲食桑景祐四年五月滑州靈河縣民黃慶家蠶自成被長二丈五尺濶四尺嘉祐五年深州野蠶成蠒被於原野熙寕九年五月荊湖南路地生黑蟲化蛾飛去金州生黑蟲食苗黃雀來食之皆盡元祐六年閏八月定州七縣野蠶成蠒七年五月北海縣蠶自織如絹成領帶元符元年七月藁城縣野蠶成蠒八月行唐縣野蠶成蠒九月深澤縣野蠶成蠒織絍成萬匹二年六月房陵縣野蠶成蠒政和元年九月河南府野蠶成蠒四年相州野蠶成蠒五年南京野蠶成蠒織紬五匹綿四十兩聖蠒十五兩紹興二十九年秋浙東江東西郡縣螟三十年十月江浙郡國螟蝝隆興元年秋浙東西郡國螟害穀紹興府湖州為甚三年台州螟乾道三年八月江東郡縣螟螣淮浙諸路多言青蟲食穀穂六年秋浙西江東螟為害九年秋吉贛州臨江南安軍螟淳熙二年秋浙江淮郡縣螟四年秋昭州螟五年昭州薦有螟螣七年秋永州螟八年秋江州螟十二年八月平江府有蟲聚於禾穂油灑之即墮一夕大雨盡滌之十四年秋江州興國軍螟十六年秋溫州螟慶元三年秋浙東蕭山山隂縣婺浙西富陽䀋官淳安與永興縣嘉興府皆螟四年秋鉛山縣蟲食穀無遺穂嘉定十四年明台溫婺衢蟊螣為災十五年秋贛州螟十六年永道州螟紹定三年福州螟端平元年五月當塗縣螟淳祐二年五月兩淮螟景定三年八月浙東西螟
  乾徳三年眉州民王進牛生二犢四年南𠑽縣民馬全信及相如縣民彭秀等家牛生二犢開寳二年九隴縣民王逹牛生二犢太平興國三年流溪縣民白延進牛生二犢五年溫江縣民趙進牛生二犢六年廣都縣趙全牛生二犢七年什邡縣民王信華陽縣民袁武等牛生二犢八年彭州民彭延閬州民陳則安樂縣民王公泰牛生二犢九年七月知乾州衛昇獻三角牛雍熙三年果州民李昭牛生二犢四年郪縣民鮮于志鮮于臯眉山縣海羅參仁夀縣民隂饒成都縣民李本成紀縣民王和敏牛生二犢端拱元年眉州民陳希簡晉原縣民張昭郁魏城縣民鮮于郜羅江縣民袁旅河陽縣民李羙曲水縣民曾處梓潼縣民文光懿永泰縣民羅徳綿竹縣民陳洪牛生二犢淳化元年綿竹縣民李昌逺薄逸閬州民和中恵州民王欽眉州民王圖九隴縣民楊臯𤣥武縣民羊邁逹牛生二犢二年永州縣民梁行良仁夀縣民梁仁超牛生二犢三年成都府民彭齊卿洪雅縣民程譲永昌縣民田昭巴州民杜文宥廬山縣民白閏牛生二犢四年成都府民任順曲水縣民張思方彭山縣民李承逺牛生二犢至道二年新都縣民蹇成羙牛生二犢潁陽縣民馮延宻牛生三犢其二額有白三年新津縣民文承冨赤水縣民蘇福廣安軍吏胥仁廸牛生二犢咸平元年眉山縣民向瓊玖陳元寳丹陵縣民劉承鶚通泉縣民王居中曲水縣民楊漢成楊景歡王思讓眉山縣民陳彥宥牛生二犢二年濛陽縣民杜摰九隴縣民楊太眉山縣民蘇仁義洪雅縣吏陸文賛牛生二犢三年敘浦縣民戴昌藴牛生二犢四年流溪縣民何承添晉原縣民頗全永昌縣民曾嗣犀浦縣民何福彰明縣民王玘牛生二犢六年渠江縣民王徳進魏城縣民蒲諫王信石照縣民仲漢宗大足縣民劉武牛生二犢景徳元年魏城縣民閻明彭州濛陽縣民郭琮牛生二犢二年三泉縣民李景順東海縣民時祐小溪縣民劉可赤水縣民羅永並牛生二犢三年長江縣民於承琛牛生二犢四年相如縣民楊漢暉卭州安仁縣民羅塋九隴縣民白彥成渠江縣民王繼豐家及順安軍屯田務牛生二犢大中祥符元年龔邱縣民李起牛生四犢判州王欽若圖以獻二年立山縣民盧仁依銅山縣民勾熈正什邡縣民杜族南康縣民陳邦並牛生二犢三年犍為縣民陳知進牛生二犢四年東闗縣民陳知進牛生二犢五年冨順監些井塲官楊守忠曲水縣民向平蓬溪縣民蹇知宻牛生二犢六年廣安軍依政縣民李福貴溪縣民徐志元牛生二犢七年雙流縣民姚彥信涪城縣民張禮嘉州龍㳺縣民張正夾江縣民郭昇天水縣民王吉牛生二犢八年仁夀縣民何志通泉縣民羅永泰成都縣民張進華陽縣民楊承珂牛生二犢九年平定軍平定縣民范訓臨卭縣民楊暉牛生二犢天禧元年開江縣民冉津及澧州石門縣層山縣牛生二犢二年臨卭縣民王道進臨溪縣民王勝西縣民韓光緒牛生二犢四年貴溪縣民葉政牛生二犢五年巴西縣民向知道牛生二犢自天聖迄治平牛生二犢者三十二生三犢者一自熙寜二年距元豐八年郡國言民家牛生二犢者三十有五生三角者一元祐元年元符三年郡國言民家牛生二犢者十有五大觀元年閬州逹州言牛生二犢四年三月帝謂起居舎人宇文粹中曰牛產二犢亦載之起居注中豈若野蠶成蠒之類民頼其利乃為瑞邪自是史官不復盡書政和五年七月安武軍言郡縣民范濟家牛生麒麟重和元年三月陜州言牛生麒麟宣和二年十月尚書省言歙州歙縣民鮑珙家牛生麒麟三年五月梁縣民邢喜家牛生麒麟紹興元年紹興府有牛戴刅突入城市觸馬裂腹出腸時衛卒多犯禁屠牛牛受刄而逸近牛禍也十六年靜江府城北二十里有奔犢以角觸人於壁腸胄出牛狂走兩日不可執卒以射死十八年五月依政縣牛生二犢二十一年七月遂寜府牛生二犢者三二十五年八月漢中牛生二犢淳熙十二年仁和縣良渚有牛生二首七日而死餘杭縣有犢二首十六年三月池州池口鎮軍屯牛狂走觸人死慶元三年樂平縣田家牛生犢如馬一角鱗身肉尾農以不祥殺之或惜其為麐同縣萬山牛生犢人首
  淳化三年正月乙卯京師雨土占曰小人叛自後李順盜㨿益州景徳元年七月辛亥黃氣出壁長五尺餘占曰兵出二年正月丙寅黃白氣環之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癸亥朔黃氣出扵艮占曰主五穀熟二年九月戊午黃氣如柱起東南方長五丈許天禧五年襄州鳳林鎮道側地湧起髙三尺濶八尺知州夏竦以聞明道元年十月庚子夜黃白氣五貫紫㣲垣景祐元年八月壬戌夜有黃白氣如彗長七尺餘出張翌之上凡三十有三日不見治平元年三月壬戌雨土十二月已亥雨黃土熙寜五年十二月癸未七年三月戊午並雨黃土八年五月丁丑雨黃土兼細毛元豐二年十一月丁亥五年三月乙已六年四月辛未雨土元祐七年正月戊午天雨塵土主民勞苦宣和元年三月庚午雨土著衣主不肖者食祿紹興十一年三月庚申涇州雨黃沙十八年十一月壬辰肆赦天有雲赤黃近黃祥也太史附秦檜㫖奏瑞乾道四年三月已丑雨土若塵淳熙四年二月戊戌雨土五年二月壬午甲申四月丁丑六年十一月乙丑十一年正月辛卯甲寅十三年正月壬寅亦如之十五年九月庚子南方有赤黃氣紹熙四年十月甲寅雨土五年四月癸卯亦如之十月乙未天有黃赤色占曰是為天變色先赤後黃近黃赤祥也十一月辛亥雨土慶元元年二月已卯十一月已丑天雨塵土三年正月丙子四月丙午十一月甲申天雨塵土六年正月巳已閠月丁未十月已丑雨土九月辛丑十一月辛卯天雨塵土嘉泰元年六月已卯九月已未十二月辛丑天雨塵土嘉定三年正月丙午天雨塵土八年二月已未五月辛未天雨塵土九年十二月癸巳天雨土十年二月癸已雨土十二年二月癸已天雨塵土十三年二月辛卯天雨塵土十六年二月戊子天雨塵土紹定三年三月丁酉雨土嘉熙二年四月甲申雨土三年三月辛卯天雨塵土淳祐五年二月丙寅朔天雨塵土十一年五月乙亥天雨塵寳祐三年三月已未雨土六年二月壬辰天雨塵土開塵元年三月辛酉雨土景定五年二月辛未雨土徳祐元年三月辛巳終日黃沙蔽天或曰䘮氛
  乾徳三年京師地震史失日月五年十一月許州開元觀老君像自動知州宋偓以聞六年正月簡州普通院毗盧佛像自動至道二年十月潼闗西至靈州夏州環慶等州地震城郭廬舎多壊占雲兵饑是時西夏寇靈州明年遣將率兵援糧以救之闗西民饑咸平二年九月常州地震壊皷角樓羅務軍民廬舎甚衆四年九月慶州地震者再六年正月益州地震景徳元年正月丙申夜京師地震癸卯夜復震丁未夜又震屋皆動有聲移時方止癸丑冀州地震占雲土工興有急令兵革興是時契丹犯塞二月益黎雅州地震三月邢州地震不止四月已卯夜瀛州地震五月邢州地復震不止十一月壬子日南至京師地震癸丑石州地震四年七月丙戌益州地震已丑渭州瓦亭砦地震者四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代州地震四年六月昌眉州並地震七月真定府地震壊城壘天聖五年三月泰州地震七年京師地震景祐四年十二月甲子京師地震甲申忻代並三州地震壊廬舎覆壓吏民忻州死者萬九千七百四十二人傷者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畜擾死者五萬餘代州死者七百五十九人并州千八百九十人寳元元年正月庚申幷忻代三州地震十二月甲子京師地震慶歴三年五月九日忻州地大震説者曰地道貴靜今數震揺兵興民勞之象也四年五月庚午忻州地震西北有聲如雷五年七月十四日廣州地震六年二月戊寅青州地震三月庚寅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巳每震則海底有聲如雷五月甲申京師地震七年十月乙丑河陽許州地震皇祐二年十一月丁酉夜秀州地震有聲自北起如雷嘉祐二年雄州北界幽州地大震大壊城郭覆壓者數萬人五年五月已丑京師地震治平四年秋漳泉建州邵武興化軍等處皆地震潮州尤甚折裂泉浦壓覆州郭及兩縣屋宇士民軍兵死者甚衆八月巳已京師地震熙寕元年七月甲申地震乙酉辛卯再震八月壬寅甲辰又震是月湏城東阿二縣地震終日滄州清池莫州亦震壊官私廬舎城壁是時河北復大震或數刻不止有聲如雷樓櫓民居多摧覆壓死者甚衆九月戊子莫州地震有聲如雷十一月乙未京師及莫州地震十二月癸卯瀛州地大震丁已冀州地震辛酉滄州地震湧出沙泥船板胡桃螺蚌之屬是月潮州地再震是歲數路地震有一日十數震有踰半年震不止者二年十月庚戌南郊東壝門內地陷有天寳十三年古墓元豐元年邕州佛像動揺初像動夏人入㓂又動而州大火其後儂智髙叛復動於是知州錢師孟投其像於江中八年二月甲戌賔州嶺方縣地䧟五月丙午京師地震元祐二年二月辛亥代州地震有聲四年春陜西河北地震七年九月已酉蘭州鎮戎軍永興軍地震十月庚戌朔環州地再震紹聖元年十一月丙戌太原府地震二年十月十一月河南府地震是歲蘇州自夏迄秋地震十三年三月戊戌夜劔南東川地震九月已酉滁州沂州地震四月六月已酉太原府地震有聲元符元年七月壬申夜雲䨧蔽天地震良久二年正月壬申恩州地震八月甲戌太原府地震三年五月已巳太原府又震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辛亥太原府潞晉縣代石嵐等州岢嵐威勝保化寕化軍地震彌旬晝夜不止壊城壁屋宇人畜多死自後有司方言祥瑞郡國地震多抑而不奏政和七年六月詔曰熙河環慶涇原路地震經旬城砦闗堡城壁樓櫓官私廬舎並皆摧塌居民覆壓死傷甚衆而有司不以聞其遣官按視之宣和四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𤣥武見扵州之正寢有龜大如錢蛇若硃漆筯相逐而行宣撫使焚香再拜以銀奩貯二物俄俱死六年正月京師連日地震宮殿門皆動有聲七年七月已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數十丈者蘭州尤甚䧟數百家倉庫俱沒河東諸郡或震裂建炎二年正月戊戌長安地大震金將婁宿圍城彌旬無外援乘地震而入城遂䧟紹興三年八月甲申地震平江府湖州尤甚是歲劉豫䧟鄧隨等州金人犯蜀四年四川地震五年五月行都地震六年六月乙已夜地震自西北有聲如雷餘杭縣為甚是冬劉麟猊犯順寇濠夀州七年地震二十四年正月戊寅地震二十五年三月壬申地震二十八年八月甲寅夜震三十一年三月壬辰地震三十二年七月戊申地震隆興元年十月丁丑地震六月甲寅又震乾道二年九月丙午地震自西北方四年十二月壬子石泉軍地震三日有聲如雷屋瓦皆落時綿竹有寃獄雲淳熙元年十二月戊辰地震自東北方九年十二月壬寅夜地震十年十二月丙寅地震十二年五月庚寅地震慶元六年九月東北地震十一月甲子地震東北方嘉定六年四月行都地震六月丙子淳安縣地震九年二月辛亥東西川地大震四日十年二月庚申地震自東南十二年五月地震六月西川地震十四年正月乙未夜地震大雷五月丙申西川地震寳慶元年八月已酉地震嘉熙四年十二月丙辰地震淳祐元年十二月庚辰夜地震寳祐三年蜀地震咸淳七年嘉定府城震者三
  雍熙三年階州福津縣常峽山圮壅白江水逆流髙十丈許壊民田數百里淳化二年五月名山縣大風雨登遼山圮壅江水逆流入民田害稼咸平元年七月庚午寕化軍汾水漲壊北水門山石摧圮軍士有壓死者二年七月庚寅靈寳縣暴雨崖圯壓居民死者二十二戶三年三月辛丑夜大澤縣三陽砦大雨崖摧壓死者六十二人四年正月成紀縣山摧壓死者六十餘人景徳四年七月成紀縣崖圯壓死居民天禧五年九月丙寅華州少華山前阜頭峰越八盤領及谷摧䧟扵石子坡東西五里南北十里潰散墳裂湧起堆阜各髙數丈長若隄岸至陷居民六社凡數百戶林木廬舎亦無存者並山之民言數年以來峯上常有雲毎遇風雨即隱隱有聲是夜初昏畧無風雨山上忽霧起有聲漸大地遂震動不及食頃而山摧元祐元年十二月鄭縣界小敷谷山摧傷居民紹興十二年十二月陜西不雨五穀焦枯涇渭㶚滻皆竭時秦民以饑離散壯者為北人所買郡邑遂空紹熙四年秋南嶽祝融峯山自摧劔門闗山摧五年十二月臨安府南髙峯山自摧慶元二年六月辛未台州黃嚴縣大雨水有山自徙五十餘里其聲如雷草木冡墓皆不動而故址潰為淵潭時臨海縣清渾山亦自移嘉泰二年七月丁未閩建安縣山摧民廬之壓者六十餘家嘉定六年六月丙子嚴州淳安縣長樂鄉山摧水湧九年黎州山崩咸淳十年天目山崩熙寕元年荊襄間天雨白氂如馬尾長者尺餘彌漫山谷三月丁酉潭州雨毛八年五月丁丑雨黃毛紹熙四年十一月癸酉地生毛咸淳九年江南平地產白毛臨安尤多


  宋史巻六十七
  宋史巻六十七考證
  五行志五土閏州饑○閏州應作潤州
  端拱二年京師暴風起東北云云○臣召南按此條及淳化三年六月丁丑二條已備見於前文恆風條下矣此又複出史文失於未加刋削者也
  二年正月丙寅黃白氣環之○按環之上當有脫文其氣出何方或在何星也








  宋史卷六十七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八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一
  律厯一應天乾元儀天厯
  古者帝王之治天下以律厯為先儒者之通天人至律厯而止厯以數始數自律生故律厯既正寒暑以節嵗功以成民事以序庶績以凝萬事根夲由茲立焉古人自入小學知樂知數已曉其原後世老師宿儒猶或弗習律厯而律厯之家未必知道各師其師岐而二之雖有巧思豈能究造化之統㑹以識天人之蘊奧㦲是以審律造厯更易不常卒無一定之説治效之不古若亦此之由而世豈察及是乎宋初承五代之季王朴制律厯作律凖以宣其聲太祖以雅樂聲髙詔有司考正和峴等以影表銅臬暨羊頭秬黍累尺制律而度量權衡因以取正然累代尺度與望臬殊黍有巨細縦橫容積諸儒異議卒無成説至崇寜中徽宗任蔡京信方士聲為律身為度之説始大盭乎古矣顯徳欽天厯亦朴所制也宋初用之建隆二年以推驗稍疎詔王處訥等別造新厯四年厯成賜名應天未㡬氣𠉀漸差太平興國四年行乾元厯未㡬氣𠉀又差繼作者曰儀天曰崇天曰眀天曰奉元曰觀天曰紀元迨靖康丙午百六十餘年而八改厯南渡之後曰統元曰乾道曰淳熙曰㑹元曰統天曰開禧曰㑹天曰成天至徳祐丙子又百五十年復八改厯使其初而立法脗合天道則千嵗日至可坐而致奚必數數更法以求幸合𤣥象㦲蓋必有任其責者矣雖然天歩惟艱古今通患天運日行左右既分不能無忒謂七十九年差一度雖視古差密亦僅得其槩耳又況黃赤道度有斜正闊狹之殊日月運行有盈縮胐朒表裏之異測北極者率以千里差三度有竒晷景稱是古今測驗止於岳臺而岳臺豈必天地之中餘杭則東南相距二千餘里華夏幅員東西萬里𤼵歛晷刻豈能盡諧又造厯者追求厯元踰越曠古抑不知二帝授時齊政之法畢殫扵是否乎是亦儒者所當討論之大者諉曰星翁厯生之責可㢤至扵儀象推測之具雖亦數改若熙寜沈括之議宣和璣衡之制其詳密精緻有出扵淳風令瓉之表者蓋亦未始乏人也今其遺法具在方冊惟奉元㑹天二法不存舊史以乾元儀天附應天今亦以乾道淳熙㑹元附統元開禧成天附統天大抵數異術同因仍增損以追合乾象俱無以大相過備載其法俾來者有考焉
  昔黃帝作律呂以調陰陽之聲以𠉀天地之氣堯則欽若厯象以授人時以成嵗功用䏻綜三才之道極萬物之情以成其政化者也至司馬遷班固敘其指要著之簡䇿自漢至隋厯代祖述益加詳悉暨唐貞觀迄周顯徳五代隆替踰三百年博達之士頗亦詳緝廢墜而律志皆𨷂宋初混一㝢內能士畢舉國經王制悉復古道漢志有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之目後代因之今亦用次序以志於萹曰備數周禮保氏教國子以六藝其六曰九數謂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𫎣朒旁要是為九章其後又有海島孫子五曹張邱建夏侯陽周髀綴術緝古等法相因而起厯代傳習謂之小學唐試右千牛衛胄曹㕘軍陳従運著得一算經其術以因折而成取損益之道且變而通之皆合扵數復有徐仁羙者作增成𤣥一法設九十三問以立新術大則測扵天地細則極扵微妙雖粗述其事亦適用扵時古者命官屬於太史漢魏之世皆在史官隋氏始置算學博士於國庠唐增其員宋因而不改曰和聲周禮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古之聖人推律以制器因器以宣聲和聲以成音比音而為樂然則律呂之用其樂之夲歟以其相生損益數極精微非聰眀博達則罕能詳究故厯代而下其法或存或闕前史言之備矣周顯徳中王朴始依周法以秬黍校正尺度長九寸虛SKchar三分為黃鐘之管作律凖以宣其聲宋乾徳中太祖以雅樂聲髙詔有司重加考正時判太常寺和峴上言曰古聖設法先立尺寸作為律呂三分損益上下相生取合真音謂之形器但以尺寸長短非書可傳故累秬黍求為凖的後代試之或不符㑹西京銅望臬可校古法即今司天臺影表銅臬下石尺是也及以朴所定尺比校短扵石尺四分則聲樂之髙蓋由於此況影表測於天地則管律可以凖繩上乃令依古法以造新尺並黃鐘九寸之管命工人校其聲果下扵朴所定管一律又內出上黨羊頭山秬黍累尺校律亦相符合遂下尚書省集官詳定衆議僉同由是重造十二律管自此雅音和暢曰審度者夲起扵黃鐘之律以秬黍中者度之九十黍為黃鐘之長而分寸尺丈引之制生焉宋既平定四方凡新邦悉頒度量扵其境其偽俗尺度踰於法制者去之乾徳中又禁民間造者由是尺度之制盡復古焉曰嘉量周禮𣓨氏為量漢志雲物有多少受以量夲起於黃鐘之管容秬黍千二百而龠合升斗斛五量之法備矣太祖受禪詔有司精考古式作為嘉量以頒天下其後定西蜀平嶺南復江表泉浙納土並汾歸命凡四方斗斛不中式者皆去之嘉量之器悉復昇平之制焉曰權衡之用所以平物一民知輕重也權有五曰銖兩斤鈞石前史言之詳矣建隆元年八月詔有司按前代舊式作新權衡以頒天下禁私造者及平荊湖即頒量衡扵其境淳化三年三月三日詔曰書雲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所以建國經而立民極也國家萬邦咸乂九賦是均顧出納扵有司繫權衡之定式如聞秬黍之制或差毫釐錘鈞為姦害及黎庶宜令詳定稱法著為通䂓事下有司監內蔵庫崇儀使劉承珪言太府寺舊銅式自一錢至十斤凡五十一輕重無凖外府嵗受黃金必自毫釐計之式自錢始則傷扵重遂尋究夲末別製法物至景徳中承珪重加㕘定而權衡之制益為精備其法蓋取漢志子榖秬黍為則廣十黍以為寸従其大樂之尺秬黍黑黍也樂尺自黃鐘之管而生也謂以秬黍中者為分寸輕重之制就成二術二術謂以尺黍而求氂絫因度尺而求氂度者丈尺之縂名焉因樂尺之源起扵黍而成於寸析寸為分析分為氂析氂為毫析毫為𢇁析絲為忽十忽為𢇁十𢇁為毫十毫為氂十氂為分自積黍而取絫従積黍而取絫則十黍為絫十絫為銖二十四銖為兩錘皆以銅為之以氂絫造一錢半及一兩等二稱各懸三毫以星凖之等一錢半者以取一稱之法其衡合樂尺一尺二寸重一錢錘重六分盤重五分初毫星凖半錢至稍縂一錢半析成十五分分列十氂第一毫下等半錢當五十氂若十五斤稱等五斤也中毫至稍一錢析成十分分列十氂末毫至稍半錢析成五分分列十氂等一兩者亦為一稱之則其衡合樂分尺一尺四寸重一錢半錘重六錢盤重四錢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別出一星等五絫毎銖之下復出一星等五絫則四十八星等二百四十絫計二千四百絫為十兩中毫至稍五錢布十二銖列五星星等二絫布十二銖為五錢之數則一銖等十絫都等一百二十絫為兩半末毫至稍六銖銖列十星星等絫毎星等一絫都等六十絫為二錢半以御書真草行三體淳化錢較定實重二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稱之則其法初以積黍為凖然後以分而推忽為定數之端故自忽絲毫氂黍絫銖各定一錢之則謂皆定一錢之則然後製取等稱也忽萬為分以一萬忽為一分之則以十萬忽定為一錢之則忽者吐絲為忽分者始微而著言可分別也絲則千一千絲為一分以一萬絲定為一錢之則毫則百一百毫為一分以一千毫定為一錢之則毫者毫毛也自忽絲毫三者皆斷驥尾為之氂則十一十氂為一分以一百𣯛定為一錢之則𣯛者𣯛牛尾毛也曵赤金成絲為之也轉以十倍倍之則為一錢轉以十倍謂自萬忽至十萬忽之類定為則也黍以二千四百枚為一兩一龠容千二百黍為十二銖則以二千四百黍定為一兩之則兩者以二龠為兩絫以二百四十謂以二百四十絫定為一兩之則銖以二十四轉相因成絫為銖則以二百四十絫定成二十四銖為一兩之則銖者言殊異遂成其稱稱合黍數則一錢半者計三百六十黍之重列為五分則毎分計二十四黍又每分析為一十𣯛則毎𣯛計二黍十分黍之四以十𣯛分二十四黍則毎𣯛先得二黍都分成四十分則一𣯛又得四分是毎𣯛得二黍十分黍之四毎四毫一絲六忽有差為一黍則𣯛絫之數極矣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每百黍為銖十黍為絫二銖四絫為錢二絫四黍為分一絫二黍重五𣯛六黍重二𣯛五毫三黍重一釐二毫五絲則黍絫之數成矣其則用銅而鏤文以識其輕重新法既成詔以新式留禁中取太府舊稱四十舊式六十以新式校之乃見舊式所謂一斤而輕者有十謂五斤而重者有一式既若是權衡可知矣又比用大稱如百斤者皆懸鈞於架植鐶於衡鐶或偃手或抑按則輕重之際殊為懸絶至是更鑄新式悉由黍絫而齊其斤石不可得而增損也又令毎用大稱必懸以絲繩既置其物則卻立以視不可得而抑按復鑄銅式以御書淳化三體錢二千四百暨新式三十有三銅牌二十授於太府又置新式於內府外府復頒於四方大都凡十有一副先是守蔵吏受天下嵗貢金帛而太府權衡舊式失凖得因之為姦故諸道主者坐逋負而破産者甚衆又守蔵更代校計爭訟動必數載至是新制既定奸弊無所指中外以為便度量權衡皆太府掌造以給內外官司及民間之用凡遇改元即差變法各以年號印而識之其印面有方印長印八角印眀制度而防偽濫也宋初用周顯徳欽天厯建隆二年五月以其厯推驗稍踈乃詔司天少監王處訥等別造厯法四年四月新法成賜號應天厯太平興國間有上言應天厯氣𠉀漸差詔處訥等重加詳定六年表上新厯詔付夲監集官詳定㑹冬官正吳昭素徐瑩董昭吉等各獻新厯處訥所上厯遂不行詔以昭素瑩昭吉所獻新厯遣內臣沈元應集夲監官屬學生㕘校測驗考其疎密秋官正史端等言昭吉厯差昭素瑩二厯以建隆癸亥以來二十四年氣朔驗之頗為切凖復對驗二厯唯昭素厯氣朔稍均可以行用又詔衛尉少卿元象宗與元應等再集眀厯術吳昭素劉內真苗守信徐瑩王熙元董昭吉魏序及在監官屬史端等精加詳定象宗等言昭素厯法考驗無差可以施之永久遂賜號為乾元厯應天乾元二厯皆御製序焉真宗嗣位命判官司天監史序等考驗前法研覈舊文取其樞要編為新厯至咸平四年三月厯成來上賜號儀天厯凡天道運行皆有常度厯象之術古今所同蓋變法以従天隨時而推數故法有疎宻數有繁簡雖條例稍殊而綱目一也今以三厯㕘相考校以應天為夲乾元儀天附而注之法同者不復重出法殊者備列於後
  建隆應天厯
  演紀上元木星甲子距建隆三年壬戌嵗積四百八十二萬五千五百五十八乾元上元甲子距太平興國六年辛巳積三千五十四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儀天自上元土星甲子至咸平四年辛丑積七十一萬六千四百九十七
  歩氣朔元法一萬二乾元元率九百四十儀天宗法一萬一百又總謂之日法嵗盈二十六萬九千三百六十五乾元嵗周二十一萬四千七百六十四儀天嵗周三十六萬八千八百九十七儀天有周天三百六十五餘二千四百七十約餘二千四百四十五嵗餘五萬二千九百七十餘二千四百七十應天乾元無此法後皆倣此
  月率五萬九千七十三乾元不置此法儀天合率二十九萬八千二百五十九又儀天有嵗閏一萬九千八百六十二月閏九千一百一十五秒六
  㑹日二十九小餘五千三百七乾元朔筞二十九小餘一千五百六十儀天㑹日二十九小餘五千三百五十七
  弦筞七小餘三千八百二十七秒六乾元小餘一千一百二十五儀天小餘三千八百六十四秒二十七筞並同
  望筞十四小餘七千六百五十四秒一十二乾元小餘二千二百五十七儀天小餘七千二百二十七秒一十八筞並同
  氣筞十五小餘二千一百八十五秒二十四乾元小餘六百四十二半儀天小餘三千二百七秒三筞並同又儀天有氣盈四千四百一十四秒六
  朔虛分四千六百九十五乾元一千三百八十儀天四千七百四十一沒限七千八百一十六秒九乾元二千二百九十七半儀天七千八百九十二又儀天有紀實六十萬六千
  秒法二十四乾元一百儀天秒母三十六
  紀法六十二厯同
  推元積乾元儀天皆謂之求嵗積分置所求年以嵗盈展之為元積求天正所盈之日及分並冬至大小餘以八十四萬一百六十八去元積不盡者半而進位以元法収為所盈日不滿為小餘日滿六十去之不滿者命従甲子算外即冬至日辰大小餘也乾元以嵗周乗積年為嵗積分以七萬五百六十去之不盡以五因滿元率収為日不滿為餘日儀天以嵗周乗積年進一位為嵗積分盈宗法而一為積日不滿為餘日去命並同應天
  求次氣以天正冬至大小餘徧加諸常數盈六十去之不盈者命如前即得諸氣日辰大小餘秒也乾元置中氣大小餘以氣筞加之命以前即次氣日辰也儀天置冬至大小餘加氣及餘秒秒盈秒母従小餘盈紀法去之皆命如前法各得次氣常日辰及餘秒
  求天正十一月朔中日乾元天謂謂之之經朔儀天正合朔以月率去元積不盡者為天正十一月通餘以通餘減七十三萬六百三十五餘半而進位以元法收為日不滿為分即得所求天正十一月朔中日及餘秒乾元以一萬七千三百六十四去嵗積分不盡為朔餘以嵗積分為朔積分又倍五萬二千九百二十除之餘以五因滿元率為日不滿為分儀天以合率去嵗積分不盡為閏餘滿宗法為閏日不滿為餘以閏日及餘減天正冬至大小餘為天正合朔大小餘去命如前即得合朔日辰大小餘
  求次朔望中日乾元謂之求弦經朔儀天謂之求次朔置朔中日累加弦筞餘秒即得弦望及次朔中日乾元以弦䇿加經朔大小餘即得次朔經日以弦筞及餘秒加經朔得上弦再加得望三之得下弦
  求望中月置朔中月加半交盈交正去之餘為望中月二厯不立此法
  求朔弦望入氣置朔望中日各以盈縮凖去不盡者為入氣日及分二歴不立此法
  推沒日置有沒之氣小餘其小餘七千八百一十六秒九以上者求之也返減元法餘以八因之一千九十二秒一十九半餘為沒日命起氣初即得沒日辰其秒不足者退一分加二十四秒然後除之四分之三以上者進乾元置有沒之氣小餘在二千五百九十六半以上者以十五乗之用減四萬四千七百四十二半餘以六百四十二半除為沒日儀天以秒母通常氣小餘及秒而従之以減嵗周餘滿五千一百九十七為沒日去命如前
  推滅日以冬至大小餘徧加朔日中為上位有分為下位在四千六百九十五以下者為有滅之分也置有滅之分進位以一千五百六十五除為滅日以滅日加上位命從甲子算外即得月內滅日乾元置有滅之經朔小餘在一千一百八十以下者以八因之滿三百六十八除為滅日儀天經朔小餘在朔虛法以下者二因進位以朔虛分除為滅日
  求𤼵歛
  𠉀筞五小餘七百二十八秒二母二十四乾元𠉀數五小餘一百一十四秒十二秒母七十二儀天𠉀率五小餘七百三十五秒二十五秒母三十六
  卦筞六小餘八百七十四秒六乾元卦位六小餘二百五十七秒母六十儀天卦率六小餘八百八十三秒二十
  土王筞十二小餘一千七百四十八秒一十二乾元筞三小餘一百八十八半秒母一百一十儀天土王率三小餘四百四十秒五秒母同上
  辰數八百二十二半乾元辰法二百四十五辰率千五百二十
  刻法一百乾元一百四十七儀天刻三百
  求七十二𠉀各因諸氣大小餘秒命之即初𠉀日也各以𠉀筞加之得次𠉀日又加之得末𠉀日二厯同法
  求六十四卦各置諸中氣大小餘秒命之即公卦用事日以卦筞加之得次卦用事日又加之得終卦用事日十有二節之初皆諸侯外卦用事日二厯同法
  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餘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筞加四季之節大小餘秒命從甲子算外即其月土王用事日乾元以土王筞減四季中氣大小餘儀天以土王率加四季大小餘
  求二十四氣加時辰刻乾元謂之長刻儀天謂之求時各置小餘以辰數除之為時數不滿百收為刻分命起子正算外即所在乾元時數同其不盡以五因之以刻法除為刻分儀天以三因小餘以辰率除之為時數不盡者滿刻率除為刻餘為分

























  求日躔
  天縂七十三萬六百五十八秒六十四乾元軌率二十一萬四千七十七秒七千五百一十小分七十儀天乾元數三百六十八萬九千八十八秒九十九
  天度三百六十五小餘二千五百六十三微八十八乾元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小餘二千五百六十三儀天乾則三百六十五度小餘二千五百八十八秒九十九應天諸法皆在天縂數中乾元儀天各立其法乾元周天筞一百七萬三千八百五十三秒七千五百五十三半㑹周一萬七千三百六十四㑹餘二十一萬四千七百六十四天中一百八十二六千二百八十一半儀天嵗差一百一十八秒九十九一象度九十一餘三千一百四十二秒五十盈初縮末限分八十九萬七千六百九十九秒五十限日八十八餘八千八百九十九秒五十縮初盈末限分九十四萬六千七百八十五秒十五限日九十三餘七千四百八十五秒五十盈縮積二萬四千五百四十三進退率一千八百三十六秒母一百常氣盈縮凖 常數 定日 損益凖 先後積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六十八>

  乾元二十四氣日躔隂陽度
  陰陽分    陰陽度 損益率 陰陽差
























  應天乾元二厯以常氣求其陰陽差故有二十四氣立成儀天以盈縮定分四限直求二十四氣陰陽差乃更不制二十四氣差法
  求日躔損益盈縮度乾元謂之求每日隂陽差儀天謂之求入盈縮分先後定數各置定日及分以冬至常數相減百収通為分自雨水後十六為法自霜降後十五為法除分為氣中率二相減為合差半之加減率為初末率後多者減為初加為末後少者加為初減為末又法以除合差為日差後少者日損初率後多者日益初率為毎日日躔損益率累積其數為盈縮度分乾元各置氣數以一百二十乗之以一千八百二十六除之所得為平行率相減為合差初末並如應天儀天以宗法乗盈縮積以其限分除之為限率分倍之為末限平率日分乗之亦以限分除之為日差半之加減初末限平率在初者減初加末在末者減末加初為末定率乃以日差累加減限初定率初限以減末限以加為毎日盈縮定分各隨其限盈加縮減其下先後數為毎日先後定數冬至後積盈為先在縮減之夏至後積縮為後在盈減之其進退率昇平積凖此求之即各得其限毎日進退率昇積也
  求日躔先後定數乾元謂之求入氣求弦望氣入求日躔陰陽差各以朔弦望入氣日及減夲氣定日及分秒通之下以損益率展以元法為分損減益加次氣下先後積為定數乾元以其月氣節減經朔大小餘即得入氣日及分又以弦筞累加天正朔日入氣大小餘滿氣筞去之即得弦經朔入氣日及分以其日損益率乗入氣日餘分所得用損益其日陰陽差為定數儀天法見上又儀天有求四正節定日去冬夏二至盈縮之中先後皆空以常為定其春秋二分盈縮之極以一百乗盈縮積滿宗法為日先減後加去命如前各得定日若求朔弦望盈縮限日以天正閏日及餘減縮末限日及分餘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限日及餘以弦筞累加之即得弦望及後朔初末限日各置入限日及餘以其日進退率乗之如宗法而所得以進退其日下昇平即各為定
  赤道宿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虛十及分危十七   室十六  壁九二厯同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虛分二千五百六十三秒一十九乾元七千五百三十五秒二十五儀天二千五百八十八秒九十九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𭥦十一畢十七   觜一   參十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二厯同
  井三十三  鬼三   栁十五  星七
  張十八   翌十八  軫十七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二厯同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二厯同
  又儀天雲前皆赤道度自古以來累依天儀測定用為常凖赤道者天中紘帶儀極攸慿以格黃道也
  求赤道變黃道度乾元謂之求黃道度儀天謂之推黃道度凖二至赤道日躔宿次前後五度為限初限十二每限減半終九限減盡距二立之宿減一度少強又從盡起限每限增半九限終扵十二距二分之宿皆乗限度身外除一餘滿百為度分命曰黃赤道差二至前後各九限以𦍑為減二分前後各九限以差為加各加減赤道度為黃道度有餘分就近收為太半少之數乾元初率九毎限減一末率一儀天初數一百七毎限減一十末率二十七其餘限數加減並同應天
  黃道宿度
  斗二十三度半 牛七度半二厯同 女十一度太二厯並十一度半虛十度小強二千五百六十三秒十九乾元無分儀天六十三分九十九秒危十七度少乾元同儀天十七度太室十六度太  壁十度乾元九度太儀天同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二千五百六十三秒十九乾元九十六度半儀天九十七度半六十三秒九十九
  奎十七度半二厯同婁一十二度太乾元十三度儀天同胃十四度少二厯並十四度太昴十一度二厯同 畢十六度半乾元同儀天十六度少觜一度參九度少二厯並同
  西方七宿八十二度少乾元八十三度儀天八十二度半
  井三十度  鬼二度太二厯並同 栁十四度半乾元儀天十四度少星七度乾元儀天並六度太張十八度少乾元同儀天十八度太翌十九度少乾元十九度儀天同軫十八度太二厯同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度半乾元一百九度太儀天同
  角十三度  亢九度半二厯並同 氐十二度少乾元儀天並十五度半房五度二厯同  心五度乾元同儀天四度太尾十七度少乾元同儀天十七度箕十度乾元十度太儀天十度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少乾元七十六度儀天七十四度太
  求赤道日度儀天謂之推日度以天總除元積為縂數不盡半而進位又以一百収縂數従之以元法收為度不滿為分秒命起赤道虛宿四度分乾元以軌率去嵗積分餘以五因之滿軌率收為度不滿退除為分餘同儀天以乾數去嵗積分宗法收為度命起虛宿二度餘同應天又以一象度及餘秒累加之滿赤道宿度即去之各得四正即初日加時赤道日度也
  求黃道日度置冬至赤道日躔宿度以所入限數乗之所得身外除一滿百為度不滿為分用減赤道日度為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乾元儀天亦如其法乾元即以八十四儀天以一百一除為度餘同應天
  求朔望常日月乾元謂之求黃道平朔日度置朔望日躔先後定數進一位倍之身外除之以元法收為度分先加後減朔望中日月為朔望中常日月度分用加冬至黃道之宿命如前即得朔望常日月所在乾元置㑹周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以距十一月後來月數乗之所得減去朔餘加㑹餘而半之以二百九十四收為度不盡退除為分儀天法在後乾元又有求黃道加時朔日度置平朔日以日躔陽加隂減之又以冬至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朔加時黃道日度及分也若求望日度者以半朔筞加之即得望日度及分也用陽度即依夲術
  毎日加時黃道日度乾元謂之毎日行分以定朔望日所在相減餘以距後日數除之為平行分二行分相減為合差半之加減平行分為初行分後平行多減為初後平行少加為初以距後日數除合差為日差後少者損後多者益為毎日行分累加朔望日即得所求乾元同儀天不立此法又儀天有求次正定日加時黃道日度置嵗差以限數乗之退一位滿一百一為差秒及小分再折之乃以加一象度所得累加冬至黃道日滿黃道宿次去之各得四正即加時黃道日度也若求四正定日夜半黃道日度置其定日小餘副之以其日盈縮分乗之滿宗法而一盈加縮減其副乃以減其日加時即為夜半黃道日度又有求毎日夜半日度因四正初日夜半度累加一筞以其日盈縮分盈加縮減滿黃道宿次去之即得毎日夜半日度又有求定朔弦望加時日度置定朔望小餘副之以其日盈縮分乗之以宗法收之為分盈加縮減其副以加其日夜半度各得其時加日躔所次如朔望有進退者此術不用









  宋史巻六十八
  宋史巻六十八考證
  律歴志一使其初而立法脗合天道○而當作時曰權衡之用○臣召南按前後文勢權衡上脫權衡二字
  宋初用周顯徳欽天歴云云○臣召南按此一段 -- 𠭊 or 叚 ?為下數巻縂綱應提行寫而舊夲誤接連前文也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虛分二千五百六十三秒 一十九○臣召南按虛分之上應空一格而一十九三字當連上秒字為句






  宋史巻六十八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六十九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二
  律厯二應天乾元儀天厯
  歩月離入先後厯乾天謂之月離儀天謂之𡵯月離
  離縂五萬五千一百二十秒一千二百四十二乾元轉分一萬六千二百秒一千二百四儀天厯終分二十七萬八千三百一秒一百六十五
  轉日二十七五千五百四十六秒六千二百一十乾元轉厯二十七一千六百三十秒六千二十儀天厯周二十七五千六百一秒一百六十五
  厯中日一十三七千七百七十四秒三千一百五乾元不立此法儀天厯中十三日七千八百五十秒五千八十二半儀天有象限六日八千九百七十五秒三千五百四十一少
  朔差日一九千七百六十二秒三千七百九十乾元轉差日一三千八百六十九秒三千九百八十儀天㑹差日一九千八百五十七秒九千八百三十五
  儀天又有象差日空四千九百八十秒四千九百五十八太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千三百四十四秒四千九百五十
  度母一萬一百
  秒法一萬二厯同
  求天正十一月朔入先後厯乾元謂之求月離入厯求弦望入厯儀天謂之推天正經朔入厯以通餘減元積餘以離縂去之為縂數不盡者半而進位以元法收為日不滿為分如厯中日以下為入先厯以上者去之為入後厯命日算外即得天正十一月朔入先後厯日分累加七日三千八百二十七分秒六盈厯中日及分秒去之各得次朔望入先後厯日分乾元以朔餘減嵗積分以轉分去之餘以五因之滿元率收之為度以弦筞加之即弦望所入以轉差加之得後朔厯累加之即得弦望入厯及分儀天以閏餘減嵗積分餘以厯終分去之不滿以宗法除之為日在象限以下為初限以上去之餘為末限各為入遅疾厯初末限
  先後乾元謂之入轉離分乾元謂之離度積度乾元謂之離差損益率乾元同先後積乾元謂之隂陽差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六十九>









  七日初數八千八百八十八乾元初二千六百一十二末數一千一百一十四末三百二十八
  十四日初數七千七百七十四乾元初二千二百八十五末數二千二百二十八末六百五十五乾元又有二十一日初一千九百五十八末九百八十二二十八日初一千六百三十二末一千三百九
  又儀天法
  遅疾限日厯衰厯定分 厯定度 厯積度損益率昇平積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六十九>












  月離先後度數乾元謂之月離隂陽差儀天謂之求朔弦望昇平定數以月朔弦望入厯先後分通減元法餘進位下以其日損益率展之以元法收為分所得損益次日下先後積為定數其七日十四日如初數以下者返減之以上者去之餘返減末數皆進位下以損益率展之各滿末數為分損益次日下先後積為定數乾元置入厯分以其日損益率乗之元率收為分損益其下隂陽差為定數四七術如初數已下者以初率乗之如初數而一以損益隂陽差為定數若初數以上者以初數減之餘乗末率末數除之用減初率餘加隂陽差各為定數
  朔弦望定日以日躔月離先後定數先加後減朔弦望中日為定日二厯法同
  推定朔弦望日辰七直以天正所盈之日加定積視朔弦望中日如入大小雪氣即加去年天正所盈之日分若入冬至氣者即加今年天正所盈之日分日滿七十六去之不滿者命従金星甲子算外即得定朔弦望日辰星直也視朔干名與後朔同者大不同者小其月無中氣者為閏又視朔所入辰分皆與二分相減餘二收用減八分之六其朔定小餘如此以上者進一日朔或有交正見者其朔不進定望小餘在日出分以下者退一日若有虧初在辰分以下亦如之二厯法同
  儀天又有求朔弦望加時月度置弦望加時日度其合朔加時月與太陽同度其日度便為月離所次餘加弦望象度及餘秒滿黃道宿次去之即定朔弦望加時日度也
  九道宿度乾元儀天皆謂之月行九道凡合朔所交冬在隂厯夏在陽厯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後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出黃道東立夏立冬後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出黃道東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冬在陽厯夏在隂厯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後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出黃道西立冬立夏後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出黃道西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在陽厯秋在隂厯月行朱道春分秋分後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出黃道南立春立秋後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出黃道西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在隂厯秋在陽厯月行黑道春分秋分後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出黃道北立春立秋後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出黃道東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四序月離為八節九道斜正不同所入七十二𠉀皆與黃道相㑹各距交初黃道宿度每五度為限初限十二每限減半終九限又減盡距二立之宿減一度少強卻従減盡起毎限減半九限終十二而至半交乃去黃道六度又自十二每限減半終九限又減一度少強更従減盡起毎限增半九限終十二復與日軌相㑹交初交中半交各以限數遇半倍使乗限度為汎差其交中前後各九限以距二至之宿前後𠉀數乗之半交前後各九限各以二分之宿前後𠉀數乗之皆滿百而一為黃道差在冬至之宿後交初前後各九限為減交中前後各九限為加夏至之宿後交初前後各九限為加交中前後各九限為減大凡月交後為出黃道外交中後為入黃道內半交前後各九限在春分之宿後出黃道外秋分之宿後入黃道內皆以差為加在春分之宿後入黃道內秋分之宿後出黃道外皆以差為減倍汎差退一位遇減身外除三遇加身外除一又以黃道差減為赤道差交初交中前後各九限以差加半交前後各九限皆以差減以黃赤道差減黃道宿度為九道宿度有餘分就近収為太半少之數乾元初數九每限減一終於一限數並同即八十四除之儀天初數一百一十七毎限減一十終扵二十七以一百一除二厯皆不身外為法初中正交春秋二分冬夏二至前後各九限加減並同應天又儀天即除法是九十乗黃道汎差一百一收為度乃得月與黃赤道定差以上入交定月出入各六度相較之差黃道隨其日行所向斜正各異餘皆同應天儀天有求定朔望加時入遅疾厯初末限置經朔望入遅疾初末限日及餘秒如求定朔弦望法入之即各得所求又求初中正交入厯置其朔望加時入遅疾厯初末限日及餘秒視其日月行入隂陽厯日及餘秒如近前交者即加近後交者即返減交中日餘乃如之各得初中正交入遅疾厯初末限日及餘秒也其加減滿或不足即進退象限及餘秒各得所求又求朔望加時及初中正交入遅疾限日入厯積度各置小餘以其日厯定分乗之宗法收之為分一百一除之為度以加其日下厯積度各得所求又乾元儀天有求正交黃道月度乾元元率通定交度及分以一百二十七乗之滿九十五而一進一等復收為入交度用減其朔加時日度即朔前月離正交黃道宿度儀天置朔望及正交厯積度以少減多餘為月行去交度及分乃視其朔望在交前者加交後者減朔望加時黃道月度為初中正交黃道月度也
  九道交初月度乾元謂之月離入交九道正交月度九道朔度儀天謂之求月離正交九道宿度置月離交初黃道宿度各以所入限數乗之遇半倍使如百而一為汎差用求黃赤二道差依前法加減之即月離交初九道宿度乾元以日躔隂陽差陽加隂減為朔望常分又以所入限率乗正交黃道宿度相從之以求黃赤二道差如前加減為月離正交九道宿度以入交定度加而命之即朔月離宿度儀天置正交月離黃道以距度下月九道差宗法乗之以距度所入限數乗度餘從之為總差半而退位一百一收之又計冬夏二至以求度數乗滿九十而一為度差依前法加減為正交月離九道
  求九道朔月度百約月離先後定數後加先減四十二用減中盈而從朔日廼加交初九道宿次即得所求乾元置九道正交之度及分以入交定度加之命以九道宿次即其朔加時月離宿度及分也儀天法見下乾元又有定交度置月離隂陽定數以七十一乗之滿九百一除之為分用隂減陽加常分為度及分
  求九道望月度儀天謂之求定朔望加時日月度以象積加朔九道月度命以其道即得所求乾元置朔望加時日相距之度以天中度及分加之為加時象積用加九道朔月度命以其道宿次去之即望日月度及分也自望推朔亦如之儀天求定朔望加時九道日度以其朔望去交度交前者減之交後者加之滿九道宿度去之即定朔望加時九道日度也求定朔望加時九道月度置其日加時九道日度其合朔者非正交即日在黃道月在九道各入宿度多少不同考其去極若應繩凖故云月與太陽同度也如求黃道月度法盈九道宿次去之各得其日加時九道宿度自此以後皆如求黃道月度法入之依九道宿度行之各得所求也
  求晨昏月乾元謂之月離晨昏度儀天謂之求晨昏月度置後厯七日下離分與其日離分相比較取多者乗朔望定分取少者乗晨昏分皆滿元法為分百除為度分仍相減之朔望度多者為後少者為前各得晨昏前後度分前加後減朔望九道月度為晨昏月乾元置其月離差在三百九十三以上者用乗朔望定分以下者只用三百九十三乗為加時分元率除之進一位二百九十四收為度又以離差乗晨昏分亦如前收之為度與加時度相減之加時度多為後少為前即得晨昏前度及分加減如應天儀天以晨昏分減定朔弦望小餘為後不足者返減之為前以乗入厯定分宗法除之一百一約之為度乃以前加後減加時月度為晨昏月度
  晨昏象積儀天謂之求晨昏程積度置加時象積以前象前後度前減後加又以後象前後度前加後減即得所求乾元法同儀天以所求朔弦望加時日度減後朔望加時日度餘加弦望度及餘為加時程積以所求前後分返其加減又以後朔弦望前後度分依其加減各為晨昏程積度及餘也
  求毎日晨昏月儀天謂之求毎日入厯定度累計距後象離分百除為度分用減晨昏象積為加不足返減以距後象日數除之為日差用加減毎日離分百除為度分累加晨昏月命以九道宿次即得所求乾元法同儀天従所求日累計距後厯毎日厯度及分以減程積為進不足返減之餘為退以距後朔弦望日數均之進加退減毎日厯定度及分各為毎日厯定度及分也
  歩晷漏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六十九>



  求每日晷景去極度晨分乾元謂之晷景距中度晨分儀天別立法具後各以氣數相減為分自雨水後法十六霜降後法十五除分為中率二率相減為合差半之加減中率為初末率前多者加為初減為末前少者減為初加為末又以法除合差為日差後多者累益初率後少者累減初率為每日損益率以其數累積之各得諸氣初數也乾元法同
  求昏分以晨分減元法為昏分乾元謂之元率儀天謂之宗法
  求毎日距中度乾元同儀天謂之求毎日距子度以百乗晨分如二千七百三十八為度不盡退除為距子度用減半周天度餘為距中星度分倍距子度分五等除為毎更度分乾元百約晨分進一位以三千六百五十三乗如元率收為度餘同應天儀天置晷漏母五因進一位以一千三百八十二小分五十五微分三十五除為度不盡以一千三百六十八小分八十六退除皆為距子度餘同應天求毎日昏眀中星乾元謂之昏曉率星置其日赤道日躔宿次以距南度分加而命之即其日昏中星以距子度分加之為夜半中星又加之為曉中星二厯法同
  求五更中星置昏中星為初更中星以毎更度分加之得二更初中星又加之得三更初中星累加之各得五更初中星所臨二厯法同
  求日出入時刻乾元謂之求晝夜出入辰刻儀天謂之求日出入晨刻及分以二百五十加晨減昏為出入分以八百三十三半除為時不滿百除為刻分如前即得所求乾元以七十三半加晨減昏為出入分各以辰法除之為辰數不盡以五因之滿刻法為刻命辰數起子正算外即日出入辰刻也儀天置其日晷漏毋以加昏眀餘以三因滿辰法除為辰數餘以刻法除為刻不滿為分辰數命子正算外即日出辰刻及分乃置日出辰刻及分以加晝刻及分滿辰法及分除為辰數不滿為入時之刻及分乃置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即得日入辰刻及分
  晝夜分乾元謂之晝夜刻儀天謂之求毎日夜半定漏求毎日晝夜刻倍日出分為夜分減元法為晝分百約為晝夜分乾元置日入分以日出分減之為晝分以減元率為夜分以五因之以刻法除為晝夜刻分儀天先求夜半定漏置其日晷漏母以刻法除之為刻不滿三因為分為夜半定漏及分置夜半定漏刻及分倍之其分滿刻法為刻不滿為分即得夜刻及分以夜刻減一百刻餘者為晝刻及分減晝五刻加夜刻為日出沒刻之數
  更籌乾元謂之更㸃差分倍晨分以五收為更差又五収為籌差乾元法同儀天不立此法
  𡵯晷漏
  冬至後初夏至後次象八十八日小餘八千八百九十九半約餘八千八百一十一分
  夏至後初冬至後次象九十三日小餘七千四百八十五半約餘七千四百一十二分
  前限一百八十八十一日小餘六千二百八十五約餘六千二百二十二太
  辰法八百四十一分三分之二
  刻法一百一分
  辰八刻三十三分三分之二
  昏眀二百五十二分半
  冬至後上限五十九日下限一百二十三日小餘六千二百八十五約餘六千二百二十二太
  中晷一丈二尺七寸一分半
  冬至後上差夏至後下差二千一百三十分
  昇法一十五萬六千四百二十八分
  冬至後下差夏至後上差四千八百一十二分
  平法一十七萬七千三分
  夏至後上限同冬至後下限夏至後下限同冬至後上限
  中晷一尺四寸七分小分八十四
  儀天求每日陽城晷景常數置入冬夏二至後求日數及分以所入象日數下盈縮分盈減縮加之為其日定積又以減其象小餘為夜半定積及分以隔位除一用若夜半定積及分在二至上限以下者為入上限之數以上者以返減前限日及約餘為入下限日及分若冬至後上限夏至後下限以十四乗之所得以減上下限差分為定差法以所入上下限日數再乗之所得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及分以減冬至晷影餘為其日中景常數也若夏至後上限冬至後下限以三十五乗之以上下差分為定法以入上下限日數再乗之退一等滿一百萬為尺不滿尺為寸及分用加夏至晷景即得其日中晷景常數
  儀天求晷景每日損益差以其日晷景與次日晷景相減其日景長扵次日晷影為損短扵次日晷景為益儀天求陽城中晷景定數置五千分以其日晷景定數損益差乗之所得以萬約之為分冬至後用減夏至後用加冬至一日有減無加夏至一日有加無減
  儀天求晷漏損益度入前後限數置入冬至後來日數在前限以下者為損以上者減去前限餘為入後限日數者為益若算立成自冬至後一日日加滿初象即加象下約餘為一象之數
  儀天求毎日晷漏損益數置入前後限損益日數及分如初象以下為在上限以上者返減前限餘為下限皆自相乗之其分半以下乗半以上收之以一百通日內其分廼乗之所得在冬至後初象夏至後次象以昇法除之若冬至後次象夏至後初象以平法除之皆為分不滿退除為小分所得置扵上位又別置五百五分扵下以上減下以下乗上用在昇法者以二千八百五十除之用在平法者以五千五百五十二除之皆為分不滿退除為小分所得以加上位為其日損益數
  儀天求每日黃道去極度及赤道內外度分若春分後置損益差以五十乗之以一千五十二除之為度不滿以一千四十二除之為分以加六十七度三千八百四十五若秋分後置損益差以五十乗之以一千六十除之為度不滿以一千五十退除為分以減一百一十五度二千二百二十二分即得黃道去極度置去極度分與九十一度三千八百四十五相減餘者為赤道內外度分若黃道去極度分在九十一度三千八百四十五以下者為內若在以上者為外度及分
  儀天求毎日晷漏毋各以其日損益差自春分初日以後加一千七百六十八自秋分初日以後減二千七百七十七各得其日晷漏母又曰晨分
  儀天求毎日昏分及距午分置日元分以其日晷漏母減之餘者為昏分又以其日晷漏母減五千五十分餘者為其日距午分
  月離九道交㑹乾元謂之交㑹儀天謂之歩交㑹
  交總七十一萬七千八百一秒八十二
  正交三百六十三度八千二百八十三秒七
  半交一百八十一度九千一百四十二秒五十三半少交九十度九千五百二十一秒二十六太
  平朔一度四千六百三十二
  平望空七千三百一十六
  朔差二度八千八百四十一
  望差二度一千五百二十五
  初凖一萬六千六百四十一
  中凖一萬八千一百九十一
  末凖一千五百五十
  乾元交㑹
  交率一萬六千秒七千八百九十一
  交筞二十七餘六百二十三秒九千四百五十五朔凖二九百三十六秒五百四十五
  望凖十四二千二百五十
  初限三萬六千五百九十四
  中限四萬二
  末限三千四百八
  儀天𡵯交㑹
  交中分二十七萬四千八百四十三秒二千二百七十九
  交終日二十七餘二千一百四十三秒二千二百七十九
  交中日一十三餘六千一百二十一秒六千一百二十一
  交朔日二餘三千二百一十五秒七千七百二十一交望日一十四餘七千七百二十九秒五千
  前限日一十二餘四千五百一十三秒七千二百七十九
  後限日一餘一千六百七秒八千八百六十半
  交差四十五
  交數五百七十二
  秒毋一萬                一隂限七千二百八十六
  交日空小餘六千一百四十六秒三百七十三
  陽限三千一百七十四           一月食既限二千五百八十二
  月食分法九百一十二半
  中盈度乾元謂之求平交朔日儀天謂之求天正朔入交以通餘減元積七十五展之以四百六十七除為分滿交總去之為總數不盡半而進位倍縂數百收為分用減之餘以元法收為度不滿為分命曰中盈度及分乾元置朔分以交率去之餘以五因之滿元率收為日即得平交朔日及分次朔望以朔望凖加之即得所求儀天置天正朔積分以交終分去之滿宗法為日即得所求
  求次朔望中盈儀天謂之求次朔入交各置天正經朔中盈度分視十一月望十二月朔望中日如二十九日五千三百七以下者即加朔望差度分秒餘月即加平朔望度分秒即得所求乾元法見上儀天置天正朔入交汎日餘秒如交朔及交望餘秒皆滿交終日及餘秒即去之各得朔望入交汎日及餘秒
  月離朔交初度分乾元謂之求朔望交分儀天謂之求入交常日置其朔中盈度分常與其朔常日度分合之如正交以下者減半法以上者倍而加之加減訖為定用減天正加時黃道宿度分餘命起天正之宿初算即得所求乾元置平交朔望日及分以元率通之以日躔隂陽差陽加隂減為朔望交分儀天以其日入盈朔限昇平定數昇加平減入交汎日即為其朔望入交常日也儀天又有求朔望入定交日置其日入遅疾限昇平定數以交差乗之如交數而一昇加平減入交常日即為入定交日
  月入隂陽厯乾元謂之求朔望隂陽定分儀天謂之求月行隂陽厯以月離先後定數先加後減朔望中盈用加朔望常日月分分即百除度即百通如中凖以下者為月出黃道外以上者去之餘為月入黃道內乾元以一百四十二乗隂陽差一千八百二除陽加隂減朔望交分為度定分中限以上為陽以下為隂儀天視入交定日及餘秒在交中日以下為陽以上者去之餘為月入隂厯
  求食甚定餘置朔定分如半法以下者返減半法餘為午前分前以上者減去半法餘為午後分以乗三百如半晝分而一為差午後加之午前半而減之加減定朔分為食定餘以差皆加午前後分為距中分其望定分便為食定餘乾元以半晝刻約刻法為時差乃視定朔小餘在半法以下為用減半法為午前分以上者去之為午後分以時差乗五因之如刻法而一午前減午後加又皆加午前後分為距日分刻法而一為距午刻分月只以定朔小餘為食定餘儀天置月行去交黃赤道差視月道差如黃赤道交者依其加減不如黃赤道交者返其加減定朔望小餘為食甚餘亦返其加減去交定分其日食則又以其日晝刻其三百五十四為時差乃視食甚餘如半法以下返減半法餘為初率半法以上者半法去之餘為末率滿一百一收之為初率以減末率倍之以加食甚餘為食定餘亦加減初末率為距午退分置之皆如求發歛加時術入之即日月食甚辰刻及分也入食限置黃道內外分如初凖巳上末凖已下為入食限望入食限則月食朔入食限則日食月在黃道內則日食在外則不食望則無問內外皆食末凖已下為交後分初凖以上者返減中凖為交前分乾元置隂陽定分在初限以上末限以下為入食限餘同應天儀天置朔望入交月行陰陽厯日及餘秒如前限以上後限以下者為入食限望入食限則月食朔入食限月入陰厯則日食如後限以下為交後限以上以減交中日及餘秒為交前限各得所求
  入盈縮厯乾元儀天不立此法置朔定積如一百八十二日六千二百二十三以下為入盈日分以上者去之餘為入縮日分黃道差乾元謂之求晷差儀天謂之求黃道食差置其朔入厯盈縮日及分如四十五日以上一百三十七日以下皆以一千五百乗為汎差如四十五日以下返減之餘為初限日一百三十七日以上者減去之餘為末限日及分以六十七乗半之用減汎差以乗距午分以元法収為黃道定分入盈以定分午前內減外加午後內加外減入縮以定分午前內加外減午後內減外加乾元置入氣日以距冬至之氣以十五乗之以所入氣日通之以一百八十二日以下為陽厯以上者去之為入隂厯置入厯分在四十五日以下以三十七乗五除退一等為汎差在四十五日以上一百三十七日以下只用三十三秒三十為汎差一百三十七以上者去之餘以三十七乗五除退一位用減三十三秒三十為汎差皆以距午分乗為晷差儀天二至後日益差至立春立秋得一百一十三小分六十二半立夏立冬後毎日損以宗法乗之冬至立冬後三氣用四十四萬二千三百八十四夏至立夏後各三氣用二十七萬九千八百五十八除為食差以食甚距午正刻乗其日食差為定差冬至後甚在午正東隂減陽加甚在午正西隂加陽減夏至後即返此立冬初日後毎氣益差二十秒四十四至冬至初日加六十二秒三十二自後毎氣損差二十秒四十四終扵大寒甚在午正西即毎刻累益其差隂歴加陽厯減
  赤道差乾元謂之求離差儀天謂之求赤道食差置入盈縮歴日及分如九十一日以下返減之為初限日以上者用減一百八十二十半餘為末限日及分四因之用減三百七十四為汎差以乗距中分如半晝分而一用減汎差為赤道定分盈初縮末內減外加縮初盈末內加外減乾元計春秋二分後日加入氣日以十五乗在九十以下以九十一乗退為汎差九十一以上去之餘以九十一乗退一等以減八百一十九為汎差二分氣內置入氣日以九十一乗退為汎差以半晝刻而一以乗距午分用加減汎差為離差食甚在出沒以前者不用求離差只用汎差春分後陰加陽減秋分後陰減陽加儀天二分後益差至二至積差皆二千八百二十六自後累減至二分空冬至後日損三十一小分八十夏至後日益三十小分十五又以宗法乗積差各以盈縮初末限分除之為日差乃以末限累增初限累損各為毎日食差又以半晝刻數約其日食差以乗食甚距午正刻所得以減食差餘為定數餘同乾元
  日食差依黃赤二差同名相従異名相消為食差二厯法同距交分乾元謂之去交分儀天謂之去交定分置交前後分以黃赤二差加減之為距交分如月在內道不足減者返減入外道不食如月在外道不足減返減食差為返減入內道即有食乾元置隂陽厯去交前後分以食差合加減者依其加減所得為去交前後定分月在隂厯去交前後分不足減者即返減食差交前減之餘者為得陽厯交後得減者即返減食差交前定分並不入食限月在陽厯去交前後分不足減者亦返減食差交前減之餘者為隂厯交後定分交後減之餘者為隂厯交前定分並入食限儀天應食差同名相従異名相消餘同乾元法
  日食分置距交分如四百二十以下者類同陽厯分以上者去之為隂厯分又以食定餘減四分之三午前倍之午後半之皆退一等用減隂陽厯分為食定分如不足減即返減之餘進一位加隂厯分為食定分陽以四十二除為食之大分隂九百六十以下返減之如九十六而一為食之大分命十為限乾元置交前後分以食差加減之為定交分在九百二十以下為陽以上去之為隂在陽以九十四在隂以二百一十三除為大分餘同應天儀天置入限去交定分減七百二十八陽限以上為隂厯食以陽限去之餘減隂限為隂厯食分以下者為陽厯食分亦減三百一十七如限除之皆進一位各命十為限餘同應天
  月食分置黃道內外前後分如食限三百四十以下者食既以上者返減末凖餘以一百二十一除為月食之大分其食五分以下在子正前後八刻內以二百四十二除為食之大分命十為限其前後分以九百以上入或食或不食之限乾元交定分在七百五十二以下食既以上返減末限以二百六十四除之為大分儀天陽減隂加前後定分九百一十二半在既限以下食既以上以去交分減之以月食法除之為大分
  日月食𧇾初復末乾元謂之求定用刻儀天謂之求日月汎用分求虧初復末百通日月食之大小分以一千三百三十七乗之各如其日離分為定用分加食定餘為復未定分減之為虧初定分其月食以食限減定用分用減食甚為𧇾初定分如不足減者即以食限分如望定餘為倉定分餘卻依日食加減各得月食𧇾初復末定分也乾元月以五百八十八日以五百二十九秒二十乗𠩄食分退一等半之為定用刻儀天日以五百四十五秒四十月以六百六皆乗𠩄食分其小分以本母除従之為泛用分其食又視去交定分在一千七百二十六以下増半刻八百五十六以下又増半刻以一千三百五十乗以辰定分除為定用用刻皆減定朔望小餘為𧇾初加之為復末
  日食起虧儀天謂之求日食初起視距交分如四百二十以上者初起西北甚扵正北復扵東北如以下者初起西南甚扵正南復扵東南凡食八分以上者皆初起正西復扵正東儀天乾元日在隂厯初起西北在陽厯初起西南餘並同應天
  月食起𧇾乾元謂之月食初定儀天謂之月食初起月在內道初起東南甚扵正南復扵西南月在外道初起東北甚扵正北復扵西北凡食八分以上者初起正東復扵正西乾元儀天以內道為隂厯外道為陽厯餘皆同應天而儀天又法雲此法據古經𠩄載以究天體食在午中前後一辰之內其餘方若要的驗當視日月食時𠩄在方位髙下審詳黃道斜正月行𠩄向起𧇾復滿皆可知也
  帶食出入儀天謂之求帶食出入見食分數視其日出入分如在𧇾初定分以上復末定分以下即帶食出入食甚在出入分以下以出入分減復末定分為帶食差食甚在出入分以上者以𧇾初定分減出入分為帶食差以乗食定分滿定用而一日陽以四十二隂以九十六月一百二十一除之為帶食之大分餘為小分乾元各以食甚餘與其日晨昏分相減餘為帯食差其帶食差在定用刻以下者即帶食出入以上者即不帶食出入也以𢃄食差乗𠩄食之分滿定用刻而一所得以減所食之分即帶食出入所見之分也其朔日食甚在晝者晨為已食之分昏為所殘之分若食甚在夜昏為巳食之分晨為所殘之分其月食見此可以知之也儀天以食甚餘減晨昏分餘為出入前分不足者返減食甚餘為出入後分以乗所食之分其食分以本毋通之從其小分滿定用分除之所得以本毋約之不滿者半以上為半強半以下為半弱即得帶食出入之分數也其日月食甚在出入前者為所殘之分在出入後者為巳退之分
  更㸃乾元儀天謂之月食入定㸃各置虧初食甚復末定分如晨分以下者加晨分昏分以上者減去昏分皆以更分除為更數不盡以㸃分除之為㸃數命初更算外即得所求乾元法同儀天倍其日晨分以五除之為更分又以五除之為㸃分乃視所求小餘如晨分以下加晨分昏分以上減去昏分求更㸃並同應天
  日月食宿分乾元謂之日月食宿以天正冬至黃道日度加朔望常日月度命起斗初算外即日月食在宿分也乾元以距日沒辰至食甚辰之數約其日離差用加昏度儀天用加時定月度也


  宋史巻六十九
  宋史巻六十九考證
  律厯志二大寒一百一十二乾元臣召南按此格不應注乾元二字蓋誤衍也二十四氣日所在去極之度乾元儀天與應天同不同者晷景尺寸及晨分耳
  乾元交㑹○按交㑹上當有歩字










  宋史巻六十九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
  元中書右丞相縂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三
  律厯三應天乾元儀天厯
  𡵯五星
  嵗星縂七十九萬七千九百三十一秒五乾元率二十三萬四千五百三十五秒五千七百二十五儀天木星周率四百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秒七千五百六十
  平合三百九十八日八千八百五十七秒二十八乾元餘二千五百五十五秒八千六百二十五約分八十七儀天餘八千七百八十七秒七千五百六十二厯平合皆謂之周日數同應天
  變差空秒一十六乾元差二十八秒九千四百二十二半秒母一萬儀天嵗差九十八秒九千五百上限二百五度下限一百六十度二十五分秒六十三
  熒惑縂一百五十六萬一百五十二秒三乾元率四十五萬八千五百九十二秒九千一百八十三十四儀天火星周率七百八十七萬六千一百九十一秒一千一百平合七百七十九日九千二百二秒一十八乾元餘二千七百四秒五千九百一十七約分九十二儀天餘九千二百九十一秒一千一百二厯平合皆謂之周日數同應天變差三秒空乾元差二十九秒一千一百三十五儀天嵗差九十八餘三千八百上限一百九十六度八十下限一百六十八度四十五秒六十三
  鎮星縂七十五萬六千三百一十二秒八十五乾元率二十二萬二千三百一十一秒二千一百六十四二十儀天土星周率三百八十一萬八千六百八秒三千五百平合三百七十八日八百六秒五十一乾元餘二百三十六秒八百三十一約分八儀天餘八百八秒三千五百二厯平合皆謂之周日數同應天
  變差五秒七十九乾元差二十八秒九千五百三儀天嵗差一百秒一千一百上限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三分秒八十一下限同上限
  太白總一百一十六萬八千三十一秒四十二乾元率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九秒一千五百四十七儀天金星周率五百八十九萬七千四百八十九秒五千四百平合五百八十三日八千九百九十六秒一十乾元餘二千六百七十六秒一千七百三十五約分九十一儀天餘九千一百八十九秒五千四百二厯平合皆謂之周日數同應天
  再合二百九十一日九千四百九十九秒五乾元儀天不立此法變差三秒三十六乾元差二十九秒一千七百九十八儀天嵗差一百二十餘八千三百九上限一百九十七度一十六下限一百六十八度秒六十三
  辰星縂二十三萬一千八百六秒四十二八十乾元率八萬八千一百三十七秒四千四百一十八十儀天水星周率一百一十七萬三百八十七秒二千八百平合一百一十五日八千八百二秒三十乾元餘二千五百八十七秒二千九十四約分八千八儀天餘八千八百八十七秒二千八百二厯平合皆謂之周日數同應天再合五十七日九千四百二秒一十五乾元儀天不立此法變差三秒七十八乾元差二十九秒一千一百三十八儀天嵗差九十八秒三十上限一百八十三度六十二分下限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六十三
  求五星天正冬至後加時平合日度分秒乾元謂之五星平合變日儀天謂之常合中日中度各以星縂除元積為縂數不盡者返減星縂餘半而進位又置總數木火三之土如其數皆百而従之以元法収之為天正冬至後平合日度及分乾元置嵗積分各以星率去之不盡用減星率餘以五因之滿元率收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儀天各以其星周率去嵗積分不滿者返減其周率餘以宗法收為日不盡退除為分
  求平合入厯分乾元謂之入厯儀天謂之推五星常合入厯度分各以其星變差展所求積年滿三百六十五萬三千二百九十三秒一十九去之不盡以元法收為度不滿為分以減平合日為入厯度分乾元以積年乗星差以周天筞去之不盡以元率收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用減平合變日為入厯分儀天各置其星嵗差以積年乗之滿三百六十八萬九千八百八秒九千九百去之不盡以宗法收為度不滿退收為分
  求入隂陽變分在陽末變分以下為入陽厯以上去之餘為入隂厯置入隂陽厯分以隂陽變數去之不盡為入隂陽數及變分
  乾元嵗星前限二萬五百五中限一萬二百四十八後限一萬六千二十熒惑前限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二中限六千五百六十四後限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四鎮星前限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二中限九千一百二十六後限同前限前後中皆半周天太白前限一萬九千七百一十六中限九千八百五十八後限一萬六千八百九辰星前中後與鎮星同又嵗星前法一千七百八後法一千三百三十四熒惑前法一千六百四十一後法一千四百三鎮星辰星前後法皆一千五百二十二太白前法一千六百四十三後法一千四百二儀天各置常合入厯度分如在上限末數以下者為增數以上者減去上限末數下度分餘為入下限減數又各置𠩄入上下限度分以上下限度分相近者減之餘為入次限下限度及分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乾元五星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辰星隂陽差分並隂陽差度並同初末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入隂陽定分乾元謂之入諸厯變分儀天謂之求五星常入增減定數以入變分各減初變分餘卻以其變下損益率展之百而一為分損益次變下隂陽積為定分乾元置平合入厯分以其星入段前後限分加減之如不足加周天以減之餘卻依入厯分入初末限各置其段 -- 𠭊 or 叚 ?入厯分前限以下為在前以上者去之為後限分在中限以下為初限以上去之為末限分置初末以前後限星分除之為限數不滿為初末限日各以其限差分約之為差初限以加末限以減用加減前後限度為定度儀天各置常合所入限下度數及分以其限下損益率乗之退一等以百約之為度不滿為分以損益其限下增減積度及分若求諸變增減定度者置其變入上下限凖此求之
  定合積日乾元謂之求定日儀天謂之求五星定合積日日除隂陽定分為二陽加隂減平合日為定積日及分乾元置變日以前後限度前加後減為定日儀天各置其星常合中日及餘以入厯增減度增者增之減者減之金水返而加減之以日纒定差先減後加之金水則先加後減即得定合積日及分又儀天求入盈縮初末限皆以半周天為凖
  入氣盈縮度分乾元謂之入氣儀天謂之求入盈縮初末限置定積以常數去之不盡者為入氣日分置入氣日分如求朔望盈縮術入之即得入氣盈縮度分乾元置定日以氣筞去之為氣數不盡為入氣日命以冬至算外即得入氣日及分儀天各置定合積日在半周天以下者去之餘為在縮乃視在盈縮初限日及約餘以下者便為在盈縮初限以上者減去盈縮初限日約餘為在盈縮末限日及餘
  定合日辰乾元謂之日辰儀天同應天以其大小餘加入氣日命従甲子算外即得所求乾元儀天以冬至大小餘加定日各滿紀法去之餘並同應天乾元冬至小餘以元率退収百為母又有日躔隂陽度置其氣隂陽分如求朔日度分術入之即得所求求入月日數儀天謂之求定合在何月日置定合日辰大餘以定朔大餘減之餘命算外即得所求二厯法同
  定合定星乾元同儀天謂之求日躔先後定數求五星定合定數及分各以其星入氣盈縮度分盈加縮減之又以百除隂陽定分為度分陽加隂減皆加減平合為定星用加天正黃道日度滿宿去之不滿宿即得所求乾元各置其星平合中星以日躔隂陽度隂減陽加之又以其星入厯限度前加後減之即為其星定合定星餘同應天儀天置所入限日下小餘以其日盈縮率乗以宗法除為分以盈縮其日下先後定分為日躔先後定度及分又各置其星常合中度及分以入限增定度及分增減之金水二星增者減減者增又以日躔先後定度及分水火土即先減後加金水先加後減其日躔差木星二因退位火星除二土星退位従下加三金水倍用即得定度及分餘同應天
  嵗星入段 -- 𠭊 or 叚 ?亦名入變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諸段平日平度乾元謂之諸星變定積儀天謂之五星諸變中日中度置平合日度以諸段 -- 𠭊 or 叚 ?下平日平度加之即得所求乾元各置其星變日以所求入歴前後度前加後減之其太白辰星夕見變及晨疾變皆以反用加減熒惑晨見變定置定𦍑以進一位滿十一除之為定差各依加減即得所求在留變者置其變定積以前變前後度前加後減之其火星三因之後退者倍之儀天各置其星常合中日中度及分以其星諸變段下常加合中日變度加減中星即得諸變中日中度及分
  諸段 -- 𠭊 or 叚 ?入歴儀天謂之求五星諸變入限及增減定度置平合入隂陽歴分各以逐段 -- 𠭊 or 叚 ?隂陽歴分加之為諸段 -- 𠭊 or 叚 ?入歴分乾元以在諸變歴分中入歴各日限變度儀天各置其星常合入歴度分以其星諸變段 -- 𠭊 or 叚 ?下上下限度分累加之滿周天去之餘依常合術入之各得增減定度其金星在晨疾晨合夕見變者置增減定度及分以四乗三除為金星變定差其火星在晨見變者以九乗增減定度及分退一位為晨星變定𦍑
  諸段 -- 𠭊 or 叚 ?入變分置入歴分各以變分去之餘為入變分求隂陽定分依平合術入之乾元諸段 -- 𠭊 or 叚 ?變分在入變前述儀天即同應天五星諸段定積日乾元謂之求五星諸變定置其入隂陽定分百除為日分陽減隂減諸段 -- 𠭊 or 叚 ?平日其金水夕見晨疾返為之定積其金星晨次晨遅更用盈縮度縮加盈減定積為定求其入氣月日如平合術入之又熒惑前遅定積置平合入隂陽歴分加二萬一千六百七十五盈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五半去之餘與見求入隂陽歴同者更不求之如不同厯者即依平合術入所得用加前遅留退後退留平日為定積入氣月日如前又五星定用盈縮差及隂陽定分嵗熒惑鎮星晨見夕疾定合太白定合夕見夕退再合晨見及後晨疾皆用盈縮定差太白定合晨夕見及後疾皆用盈縮定差內嵗星後疾不用盈縮定𦍑辰星諸段縂用盈縮定差盈加縮減熒惑晨見隂陽定分身外加一前疾陽定分再析各為定分乾元諸變定日在入變前儀天各置其星入變中日以其星所入變限增減定度及分增者增之減者減之其金星定合夕見夕順疾夕次疾晨次疾水星定合夕見晨疾變皆以增減定度及分增者減之減者增之各得定日合用日躔𦍑者乃以日躔先後定差先減後加乃為定日及分其日躔差金水定合夕見晨疾以日躔差先加後減乃為定日及分天之定數
  定星乾元謂之求五星諸變定星儀天謂之求五星諸變定度以合用盈縮定差加減平度分又以隂陽定分陽加隂減其金水夕見晨疾返用為定星求宿度加平合入之熒惑前遅後退差度以二百三十六度加前遅定星二百五十七度加後退定星如半周天以下為陽度以上者去之餘為隂度前遅隂陽度在一百一十度以上者返減半周天餘以五因之後退入隂陽度在七十四度以下者亦五因之皆滿百為度分陽減隂加定星為前遅後退定星求宿度加平合入之乾元置其星其變中星以入厯前後度前加後減之又合用隂陽度者隂減陽加之為定星以冬至黃道日度加之命従斗宿算外即其變所入宿次也若在留變者更不求定星也只用前變定星為留變定星又熒惑留差以一百一十九度減前遅定星以一百三十四度減後退定星在一百八十二度半以下為前以上者去之為後置前後度在七十三度以下為在前以上者返減一百八十三度半餘為後度皆倍之百除為度命曰留差度及分也又前退定星度以一百二十三度減前退定星又以一百三十一度減後退定星在一百八十二度半以下者為前以上者去之為後視前後度在七十三度以下為前以上者返減一百八十二度半為後皆以倍之百除為度即得前後退差度及分也用前減後加其段定星為定星又五星用隂陽度嵗星熒惑鎮星晨見後疾夕合太白夕見退夕合晨見後疾平合皆用日躔隂陽度其辰星諸段皆用之儀天各置其星其變中度及分以其變入限增減定度及分增者增之減者減之其金星定合夕見夕定度及分增者減之減者增之各得定日次定日各加減訖後合用日躔先後定差者以日躔先後定差及分先減後加之即各得定度及分其日躔差木星定合五因半而退位晨見先二因退位後五因半而退位後定疾先差五因半而退位定差二因退位火星定合身外除二晨見先𦍑七因退位後差身外除二後差七因退位土星定合退位従下加三晨見先差退位後差従下加三退位後差退位金星定合二因之夕見先差伏倍用後差從下加三晨疾伏先差從下加二後差二因夕退伏晨退見六因先後退位水星夕見後差従下加二先差二因晨疾先差従下加三後差倍用定合乃用加減次定度為定度置定度及分以加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命従斗宿初度起算至不滿宿算外即得其變加時宿度其火星前後退及前遅變皆為次定星又置之以留退定差度及分增者增之減者減之得為前後退定度前遅置前留定差以三除之乃用增減前遅定度也又火星留差以一百二十四半減前遅次定度又以二百四十六度少加後退定度若在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以下為入在增以上者以減去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為入在減置入在增減度及分如在七十二度以下者為上限以上者返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餘為下限各置所入上下限增減度及分在上限四因之在下限倍身外加三皆以一百約之為度及分若在後留者三因之為定差度及分又儀天有火星退定差度及分以二百四十一度少加前退後次定度又以一百一十九度減退次定度及分餘在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以下者為入在增以上者減去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餘為入在減又置入上下限度分若在七十二度以下者為上限如在七十二度以上者為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餘為下限又置上下限增減度分在上為度不滿為分即各得退定差度及分其定差如在後退者倍之為定差又有火星留定日各置前後留常中日前留以前遅變入限增減定度及分增者增之減者減之各以前後留定差度及分增者加之減者損之即得前後留定日其增減差通入歴用之又有火星前後退定度各置前後變次定度及分以前後退定差度及分如在增者加之在減者損之即得定度及分置定度及分以加天正冬至黃道日度及分命從斗宿初度去之至不滿宿算外即得退行所在宿度及分也其增減定度三除乃用之
  日率度率以夲段 -- 𠭊 or 叚 ?定積減後段 -- 𠭊 or 叚 ?定積為泛日率以本段定星減後段 -- 𠭊 or 叚 ?定星為定度率又置後段 -- 𠭊 or 叚 ?甲子以前段 -- 𠭊 or 叚 ?甲子減之餘為距後實日率乾元以前段 -- 𠭊 or 叚 ?定積減後段 -- 𠭊 or 叚 ?定積為日率以其段 -- 𠭊 or 叚 ?定星減後段定星為度率儀天各置其段 -- 𠭊 or 叚 ?定日定度以前段定日定度減之餘者為其段 -- 𠭊 or 叚 ?日率度率其退行段 -- 𠭊 or 叚 ?置前段 -- 𠭊 or 叚 ?定度減之餘為退行度率
  平行分儀天謂之求毎日平行度及分以距後日率除度率為平行分乾元以日率除度率為行分儀天各置其段 -- 𠭊 or 叚 ?度率及分以其段 -- 𠭊 or 叚 ?日率除之即得其星平行分
  初末行分儀天謂之求毎段 -- 𠭊 or 叚 ?初末日度及分置其段 -- 𠭊 or 叚 ?平行分與後段 -- 𠭊 or 叚 ?平行分相減為合差半之加減平行分為初末行分後多者減平行分為初加平行分為末後少者加平行分為初減平行分為末乾元法同儀天各以其段 -- 𠭊 or 叚 ?平行分與後段 -- 𠭊 or 叚 ?平行分相減餘為會差半會差以加減其段 -- 𠭊 or 叚 ?平分餘同應天又五星前留一段 -- 𠭊 or 叚 ?及後退段 -- 𠭊 or 叚 ?皆加為初減為末後留一段 -- 𠭊 or 叚 ?及前退段皆以半縂差減為初加為末其縂差消息前後段 -- 𠭊 or 叚 ?初末分令衰殺等以用縂差即得前後段 -- 𠭊 or 叚 ?初末行分相應也求日差以距後日除合差為日差乾元以日率除合差為日差儀天置其段 -- 𠭊 or 叚 ?縂差以減其日率一百除之即為每日差行之分
  求毎日行分以日差後多者益後少者損初日行分為每日行分乾元儀天法同
  求每日星所在以每日行分順加逆減其星命如前即得所求其木火土水前後遅段平行分倍之前為初後為末分各以距後日除為日差前遅日損後遅日益為每日行分乾元以日差累損益初日行分累加其段 -- 𠭊 or 叚 ?宿次即得毎日星行宿次及分儀天求毎日差行度及分各置其段 -- 𠭊 or 叚 ?縂差以減其日率一日以餘之即為毎日差行之分以毎日差分累損益初日行分為毎日行度及分初日行分多扵末日行分累損初日行分少於末日行分累益初日行分將其每日行度及分累加其星初日所在宿次各得毎日所在宿次及分如是退行段 -- 𠭊 or 叚 ?將毎日行分累減其初日宿次及分即得退行所在宿度及分又儀天有直求其日星所在宿次置其所求日減一以乗毎日差分所得為積差以積差加減初日行分初日多扵末日減之末日多扵初日加之即得其日行分以初日行分併之乃半之為平行分置平行分以求日數乗之為積度及分以其積度及分加其星初日宿度命去之即其星其日所在宿次及分如是退行段以其積度及分減其星初日宿度餘為其星所在宿度及分
  漏刻周禮挈壺氏主挈壺水以為漏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所以視漏刻之盈縮辨昏旦之短長自秦漢至五代典其事者雖立法不同而皆本扵周禮惟後漢隋五代著於史志其法甚詳而厯載既久傳用漸差國朝復挈壺之職専司辰刻署置扵文徳殿門內之東偏設皷樓鐘樓扵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漏箭時牌契之屬壺以貯水烏以引注稱以平其漏箭以識其刻牌以告時扵晝牌有七自夘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契以發皷扵夜契有二一曰放皷二曰止皷制以木刻字於上常以夘正後一刻為禁門開鑰之節盈八刻後以為辰時毎時皆然以至扵酉毎一時直官進牌奏時正雞人引唱擊皷一十五聲惟午正擊皷一百五十聲至昏夜雞唱放皷契出發皷擊鐘一百聲然後下漏每夜分為五更更分為五㸃更以擊皷為節㸃以擊鐘為節每更初皆雞唱轉㸃即移水稱以至五更二㸃止皷契出凡放皷契出禁門外擊皷然後衙皷作止皷契出亦然而更皷止焉五㸃擊鐘一百聲雞唱擊皷是謂攅㸃至八刻後為夘時正四時皆用此法禁鐘又別有更㸃在長春殿門之外玉清昭應宮景靈宮會靈觀祥源觀及宗廟陵寢亦皆置焉而更以皷為節㸃以鉦為節大中祥符三年春官正韓顯符上銅渾儀法要其中有二十四氣晝夜進退日出沒刻數立成之法合扵宋朝厯象今取其氣節之初載之於左
  二十四氣日出日沒   晝刻  夜刻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



  殿前報時雞唱唐朝舊有詞朱梁以來因而廢棄止唱和音景徳四年司天監請復用舊詞遂䛇兩制詳定付之習唱每大禮御殿登樓入閤內宴書改時夜改更則用之常時改刻改㸃則不用
  五更五㸃後發皷曰
  朝光發萬戶開羣臣謁平旦寅朝辨色泰時昕日出夘瑞露晞祥光繞食時辰登六樂薦八珍禺中已少陽時大繩紀日南午天下眀萬物覩日昳未飛夕陽清晚氣晡時申聴朝暇湛凝神入日酉羣動息嚴扃守
  初夜發皷曰
  日欲暮魚鑰下龍韜布甲夜巳設鈎陳備蘭錡乙夜庚杓位易太階平丙夜辛清鶴唳夢良臣丁夜壬丹禁靜漏更深戊夜癸曉奏聞求衣始
  端拱中翰林天文鄭昭晏上言唐貞觀二年三月朔日有食前志不書分數宿度分野虧初復末時刻臣以乾元歴法推之得其嵗戊子其朔戊申日所食五分一分在未出時前四分出後其時出在寅六刻虧在三刻食甚在八刻復在卯四刻當降婁九度又言按厯書雲凡欲取驗將來必在考之既往謹按春秋交食及漢氏以來五星守犯以新厯及唐麟徳開元二厯覆驗三十事以究其疏密
  日食
  春秋魯僖公十二年春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其年五月庚午朔去交入食限誤為三也文公元年春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其年三月癸巳朔去交入食限誤為二也文公十五年夏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是月汎交分入食限前漢元光元年七月癸未晦日有食之今按厯法當以癸未為八月朔蓋日食朔月食望自為常理今雲晦日食者蓋司厯之失也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辛酉亦當為九月朔又失之
  五星守犯
  後漢永元五年七月壬午嵗星犯軒轅大星麟徳星五度開元張五度乾元張八度
  元初三年七月甲寅嵗星入輿鬼麟徳井二十九度開元鬼一度乾元栁五度
  後魏大延二年八月丁亥嵗星入鬼麟徳井二十八度開元鬼二度乾元栁三度
  正始二年六月已未嵗星犯𭥦麟徳𭥦二度開元𭥦三度乾元𭥦四度宋大眀三年五月戊辰嵗星犯東井鉞麟徳參四度開元參六度乾元井初度
  後漢永和四年七月壬午熒惑入南斗犯第三星麟徳箕七度開元十一度乾元斗十二度
  魏嘉平三年十月癸未熒惑犯亢南星麟徳角六度開元亢五度乾元亢三度
  晉永和七年五月乙未熒惑犯軒轅大星麟徳星七度開元張一度乾元張二度
  後魏太常二年五月癸已熒惑犯右執法麟徳翼六度開元翼十二度乾元翼十三度
  陳天嘉四年八月甲午熒惑犯軒轅大星麟徳張二度開元張五度乾元張四度
  後魏延光三年九月壬寅鎮星犯左執法麟徳翼十九度開元軫二度乾元翼五度
  晉永和十年正月癸酉鎮星掩鉞星麟徳參六度開元參七度乾元井三度
  後魏神瑞二年三月已夘鎮星再犯輿鬼積屍麟徳井二十八度開元井三十度乾元栁初度
  齊永眀九年七月庚戌鎮星逆在泣星東北麟徳危二度開元虛九度乾元危四度
  陳永定三年六月庚子鎮星入參麟徳參七度開元參八度乾元井二度後漢永初四年六月癸酉太白入鬼麟徳參五度開元井三十度乾元鬼初度
  延光三年二月辛未太白入𭥦麟徳晨伏開元𭥦六度乾元𭥦一度魏黃初三年閏六月丁丑太白晨伏麟徳丁亥晨伏後十日開元同丁丑晨伏乾元十月置閏七月下丑晨伏
  晉咸康七年四月已丑太白入輿鬼麟徳栁三度開元鬼一度乾元栁一度
  晉永和十一年九月已未太白犯天江麟徳尾四度開元尾九度乾元尾十二度
  漢太始二年七月辛亥辰星夕見麟徳伏末見開元夕見軫九度乾元夕見軫九度
  後漢元初五年五月庚午辰星犯輿鬼麟徳井二十七度開元井二十八度乾元井二十九度
  漢安二年五月丁亥辰星犯輿鬼麟徳夕見井二十二度開元夕見鬼二度乾元夕見鬼一度
  晉隆安三年五月辛未辰星犯軒轅大星麟徳夕見星五度開元夕見星三度乾元夕見星五度
  後魏太和十五年六月丙子辰星隨太白扵西方麟徳張二度開元星五度乾元張初度
  端拱二年四月巳未翰林祗𠉀張玭夜直禁中太宗手詔曰覽乾元厯細行此夕熒惑當退軫宿乃順行今止到角宿即順行得非厯𦍑否奏曰今夕一皷占熒惑在軫末角初順行也據厯法今月甲寅至軫十六度乙夘順行驗天差二度臣占熒惑眀潤軌道兼前嵗逆出太微垣按厯法差疾者八日此皆上天祐徳之應非厯法之可測也至道元年昭晏又上言承詔考驗司天監丞王睿雍熙四年所上厯以十八事按驗所得者六所失者十二太宗嘉之謂宰相曰昭晏厯術用功考驗否臧昭然無隱由是賜昭晏金紫令兼知厯算二年屯田員外郎呂奉天上言按經史年厯自漢魏以降雖有編聮周秦以前多無甲子太史公司馬遷雖言嵗次詳求朔閏則與經傳都不符合乃言周武王元年嵗在乙酉唐兵部尚書王起撰五位圗言周桓王十年嵗在甲子四月八日佛生常星不見又言孔子生扵周靈王庚戌之嵗卒扵周悼王四十一年壬戌之嵗皆非是也馬遷乃古之良史王起又近世名儒後人因循莫敢改易臣竊以史氏凡編一年則有一十二月月有晦朔氣閏則須與嵗次合同苟不合同何名嵗次本朝文教聿興禮樂咸備惟此一事久未刋詳臣探索百家用心十載乃知唐堯即位之年嵗在丙子迄太平興國元年亦在丙子凡三千三百一年矣虞夏之間未有甲子可證成湯既沒太甲元年始有二月乙丑朔旦冬至伊尹祀於先王至武王伐商之年正月辛夘朔二十有八日戊午二月五日甲子昧爽又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胐王命作冊畢自堯即位年距春秋魯隱公元年凡一千六百七年従隠公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七百一十五年從太甲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二千七百三十二年從魯荘公七年四月辛夘夜常星不見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六百八十一年從周靈王二十年孔子生其年九月庚戌十月庚辰兩朔頻食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五百四十五年従魯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孔子卒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四百七十二年以上並據經傳正文用古厯推校無不符合乃知史記及五位圗所編之年殊為闊畧諸如此事觸類甚多若盡披陳恐煩聖覽臣耽研既久引證尤眀起商王小甲七年二月甲申朔旦冬至自此之後每七十六年一得朔旦冬至此乃古厯一蔀每蔀積月九百四十積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率以為常直至春秋魯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了無差爽用此為法以推經傳縦小有增減抑又經傳之誤皆可以發眀也古厯到齊梁以來或𦍑一日更用近厯校課亦得符合伏望聖慈許臣撰集不出百日其書必成儻有可觀願藏祕書府詔許之書終不就又司天冬官正楊文鑑上言新厯甲子請以百二十年事下有司以其無所依據議寢不行太宗曰支幹相承雖止扵六十儻再周甲子成上夀之數使期頥之人得見所生之年不亦善乎遂詔新厯甲子所紀百二十嵗國初有司上言國家受周禪周木徳木生火則夲朝運膺火徳色當尚赤臘以戌日詔従雍熙元年四月布衣趙垂慶上書言夲朝當越五代而上承唐統為金徳若梁繼唐傳後唐至本朝亦合為金徳矧自國初符瑞色白者不可勝紀皆金徳之應也望改正朔易車旗服色以承天統事下尚書省集議常侍徐鉉與百官奏議曰五運相承國家大事著扵前載具有眀文頃以唐末喪亂朱梁簒弒荘宗早編屬籍親雪國讎中興唐祚重新土運以梁室比羿浞王莽不為正統自後數姓相傳晉以金漢以水周以木天造有宋運膺火徳況國初祀赤帝為感生帝於今二十五年豈可輕議改易又雲梁至周不合迭居五運欲國家繼唐統為金徳且五運迭遷親承厯數質文相次間不容髮豈可越數姓之上繼百年之運此不可之甚也按唐書天寳九載崔昌獻議自魏晉至周隋皆不得為正統欲唐逺繼漢統立周漢子孫為王者後備三恪之禮是時朝議是非相半集賢院學士衛包上言符同李林甫遂行其事至十二載林甫卒復以魏周隋之後為三恪崔昌衛包由是逺貶此又前載之甚眀也伏請祗守舊章以承天祐従大中祥符三年開封府功曹㕘軍張君房上言自唐室下衰土徳隤圯朱梁氏彊稱金統而荘宗旋復舊邦則朱梁氏不入正統眀矣晉氏又復稱金蓋謂乗於唐氏殊不知李昪建國於江南耳漢家二主共止三年紹晉而興是為水徳洎廣順革命二主九年終於顯徳以上三朝七主共止二十四年行運之間隂隠而難賾伏自太祖承周木徳而王當扵火行上繫於商開國在宋自是三朝迄今以為然矣愚臣詳而辨之若可疑者太祖禪周之嵗嵗在庚申夫庚者金也申亦金位納音是木蓋周氏稱木為二金所勝之象也太宗登極之後詔開金眀池扵金方之上此誰啟之乃天之靈符也陛下履極當彊圉之嵗握符在作噩之春適宋道之隆興得金天之正氣臣試以瑞應言之則當年丹徒貢白鹿姑蘇進白龜條支之雀來潁川之雉至臣又聞當封禪之時魯郊貢白兎鄆上得金龜皆金符之至驗也願以臣章下三事大臣𠫭定其事疏奏不報天禧四年光祿寺丞謝絳上書曰臣按古誌凡帝王之興必推五行之盛徳所以配天地而符隂陽也故神農氏以火徳聖祖以土徳夏以木徳商以金徳周以火徳自漢之興王火徳者以謂乗堯之後且漢堯之裔也五帝之大莫大扵堯漢䏻因之是不墜其緒而善繼其盛徳也國家膺開光之慶執敦厚之徳宜以土瑞而王天下然其推終始傳承周之木徳而火當其次且朱梁不預正統者謂荘宗復興於後自石晉漢氏以及於周則李昇建國於江左而唐祚未絶是三代者亦不得正其統矣昔者秦祚促而徳暴不入正統考諸五代之際亦是類矣國家誠能下黜五代紹唐之土徳以繼聖祖亦猶漢之黜秦興周之火徳以繼堯者也夫五行定位土徳居中國家飛運於宋作京於汴誠萬國之中區矣傳曰土為羣物主故曰后土洪範曰土爰稼穡稼穡作甘方今四海給足嘉生蕃衍邇年京師甘露下泰山醴泉湧作甘之兆斯亦見矣矧靈木異卉資生扵土千品萬類不可勝道非土徳之驗乎臣又聞之太祖生於洛邑而胞絡惟黃鴻圗既建五緯聚扵奎躔而鎮星是主及陛下升中之次日抱黃珥朝祀於太清宮有星曰含譽其色黃而潤澤斯皆凝命有表盛徳攸屬天意人事響效之大者則土徳之符在矣是故天心之在茲陛下拒而罔受民意之若是陛下謙而弗荅氣壅未宣河決遂潰豈不神㦲然則天淵之勃流水徳之浸患考六府之厭鎮驗五行之勝尅亦宜興土之運禦時之災伏望順考符應詳習法度惟陛下時而行之大理寺丞董行父又上言曰在昔泰皇以萬物生扵東至仁體乎木故徳始扵木木以生火神農受之為火徳火以生土黃帝受之為土徳土以生金少昊受之為金徳金以生水顓頊受之為水徳水以生木髙辛受之為木徳木以生火唐堯受之為火徳火以生土虞舜傳之為土徳土以生金夏為金徳金以生水商為水徳水以生木周為木徳木以生火漢應圗䜟為火徳火以生土唐受厯運為土徳陛下紹天之統受天之命固當上繼唐祚以金為徳顯黃帝之嫡緒彰聖祖之丕烈臣又按聖祖先降扵癸酉太祖受禪扵庚申陛下即位扵丁酉天書下降扵戊申庚金也申酉皆金也天之體也陛下紹唐漢之運繼黃帝之後三世變道應天之統正今之徳斯又順也詔兩制詳議既而獻議曰竊詳謝絳所述以聖祖得瑞宜承土徳且引漢承堯緒為火徳之比雖班彪敘漢祖之興有五其一曰帝堯之苗裔及序承正統乃越秦而繼周非用堯之行今國家或用土徳即當越唐上承扵隋彌以非順失其五徳傳襲之序又據董行父請越五代紹唐為金徳若其度越累世上承百代之統則晉漢洎周咸帝中夏太祖實受終扵周室而陟於元後豈可弗遵傳繼之序續扵遐邈之統三聖臨御六十餘載登封告成昭姓紀號率循火行之運以輝炎靈之曜茲事體大非容輕議矧雍熙中徐鉉䓁議之詳矣其謝絳董行父等所請難以施行詔可












  宋史巻七十
  宋史巻七十考證
  律歴志三嵗星陽變分○臣召南按嵗星及熒惑填星太白辰星俱應頂格冩陽變分其次一層也舊夲五字誤相連
  乾元五星○按乾元五星應頂格寫與後儀天五星一例又嵗星熒惑鎮星太白俱與格式參差不齊
  火星上限度分○按火星應頂格冩後金星水星誤同段星平日○臣召南段 -- 𠭊 or 叚 ?星係段 -- 𠭊 or 叚 ?名之誤後文自晨見至夕合即所謂名也他史亦曰段 -- 𠭊 or 叚 ?
  後魏延光三年臣召南按後魏係後漢之誤延光安帝年號也




  宋史巻七十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一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歴志第二十四
  律歴四
  道體為一天地之元萬物之祖也散而為氣則有隂有陽動而為數則有竒有偶凝而為形則有剛有柔發而為聲則有清有濁其著見而為器則有律有呂凡禮樂刑法權衡度量皆出於是自周衰樂壊而律呂候氣之法不傳西漢劉歆楊雄之徒僅存其説京房作準以代律分六十聲始於南事終於去滅然聲細而難分世不能用歴晉及隋唐律法微隠宋史止載律呂大數不獲其詳今掇仁宗論律及諸儒言鐘律者記於篇以補續舊學之闕仁宗著景祐樂髓新經凡六篇述七宗二變及管分隂陽剖析清濁歸之於本律次及間聲合古今之樂參之以六壬遁甲其一釋十二均曰黃鐘之宮為子為神後為土為鷄緩為正宮調太簇商為寅為功曹為金為般頡為大石調姑洗角為辰為天剛為木為嗢沒斯為小石角林鐘徴為未為小吉為火為雲漢為黃鐘徴南呂羽為酉為從魁為水為滴為般渉調應鐘變宮為亥為登明為日為密為中管黃鐘宮㽔賔變徴為午為勝光為月為莫為應鐘徴太呂之宮為太吉為髙宮夾鐘啇為大衝為髙大石仲呂角為太一為中管小石調夷則徴為傳送為大呂徴無射羽為河魁為髙般渉黃鐘變宮為正宮調林鐘變徴為黃鐘徴大簇之宮為中管髙宮姑洗商為髙大石㽔賔角為歇指角南呂徴為大簇徴應鐘羽為中管髙般渉大呂變宮為髙宮夷則變徴為大呂徴夾鐘之宮為中呂宮仲呂啇為雙調林鐘角在今樂亦為林鐘角無射徴為夾鐘徴黃鐘羽為中呂調大簇變宮為中管髙宮南呂變徴為大簇徴姑洗之宮為中管中呂㽔賔商為中管商調夷則角為中管林鐘角應鐘徴為姑洗徴大呂羽為中管中呂調夾鐘變宮為中呂宮無射變徴為夾鐘徴仲呂之宮為道調宮林鐘商為小石調南呂角為越調黃鐘徴為中呂徴大簇羽為平調姑洗變宮為中管中呂宮應鐘變徴為姑洗徴蕤賔之宮為中管道調宮夷則商為中管小石調無射角為中管越調大呂徴為㽔賔徴夾鐘羽為中管平調中呂變宮為道調宮黃鐘變徴為仲呂徴林鐘之宮為南呂宮南呂商為歇指調應鐘角為大石調大簇徴為林鐘徴姑洗羽為髙平調㽔賔變宮為中管道調宮大呂變徴為㽔賔徴夷則之宮為仙呂無射啇為林鐘啇黃鐘角為髙大石調夾鐘徴為夷則徴仲呂羽為僊呂調林鐘變宮為南呂宮大簇變徴為林鐘徴南呂之宮為中管僊呂宮應鐘商為中管林鐘商大呂角為中管髙大石角姑洗徴為南呂徴㽔賔羽為中管僊呂調夷則變宮為僊呂宮夾鐘變徴為夷則徴無射之宮為黃鐘宮黃鐘商為越調大簇角為變角仲呂徴為無射徴林鐘羽為黃鐘羽南呂變宮為中管僊呂宮姑洗變徴為南呂徴應鐘之宮為中管黃鐘宮大呂商為中管越調夾鐘角為中管雙角㽔賔徴為應鐘徴夷則羽為中管黃鐘羽無射變宮為黃鐘宮仲呂變徴為無射徴一明所主事調五聲為五行五事四時五帝五神五嶽五味五色為生數一二三四五成數六七八九十為五藏五官及五星三辯音聲曰宮聲沈厚麤大而下為君聲調則國安亂則荒而危合口通音謂之宮其聲雄洪屬平聲西域言婆陁力一曰婆陁力商聲勁凝明逹上而下歸於中為臣聲調則刑法不作威令行亂則其宮壊開口吐聲謂之商音將將倉倉然西域言稽識稽識猶長聲也角聲長而通徹中平而正為民聲調則四民安亂則人怨聲出齒間謂之角喔喔確確然西域言沙識猶質直聲也徴聲抑揚流利從下而上歸於中為事聲調則百事理亂則事隳齒合而唇啓謂之徴倚倚嚱嚱然西域言沙臘沙臘和也羽聲喓喓而逺徹細小而髙為物聲調則倉廩實庶物備亂則匱竭齒開唇聚謂之羽詡雨酗芋然西域言般瞻變宮西域言侯利萐猶言斛律聲也變徴聲西域言沙侯加濫猶應聲也其四明律呂相生祭天地宗廟配律陽之數曰太空育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也分為七政陽數七所以齊律呂均節度不可加減也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風雹筴鬼神為歲日時有善惡故為九宮九者陽數變化之道也為四正卦五行十幹隂陽錯綜律呂相葉命宮而商者應修下而髙者降下生隔八上生隔六皆圖於左其五著十二管短長其六出度量衡辯古今尺龠律呂真聲本隂陽之氣可以感格天地在於符合尺寸短長宜因聲以定之因聲定律則庶幾為得以尺定聲則乖隔甚矣初馮元等上新修景祐廣樂記時鄧保信阮逸胡瑗等奏造鐘律詔翰林學士丁度知制誥胥偃右司諌高若訥韓琦取保信逸瑗等鐘律詳考得失度等上議曰保信所製尺用上黨秬黍圓者一黍之長累而成尺律管一據尺裁九十黍之長空徑三分空圍九分容秬黍千二百遂用黍長為分再累成尺校保信尺律不同其龠合升斗深闊推以算法類皆差舛不合周漢量法逸瑗所製亦上黨秬黍中者累廣求尺製黃鐘之律今用再累成尺比逸瑗所製又復不同至於律管龠合升斗斛豆區鬴亦率類是蓋黍有圓長大小而保信所用者圎黍又首尾相䘖逸等止用大者故再攷之即不同尺既有差故難以定鐘磬謹詳古今之製自晉至隋累黍之法但求尺裁管不以權量累黍參校故歴代黃鐘之管容黍之數不同惟後周掘地得古玉斗據斗造律兼制權量亦不同周漢制度故漢志有備數和聲審度量權衡之説悉起於黃鐘今欲數器之制參互無失則班志積分之法為近逸等以大黍累尺小黍實龠自戾本法保信黍尺以長為分雖合後魏公孫崇所説然當時巳不施用況保信今尺以圎黍累之及首尾相䘖有與實龠之黍再累成尺不同其量器分寸既不合古即權衡之法不可獨用詔悉罷之又詔度等詳定太府寺並保信逸瑗所制尺度等言尺度之興尚矣周官璧羨以起度廣徑八寸袤一尺禮記布手為尺淮南子十二粟為一寸孫子十釐為分十分為寸雖存異説莫可適從漢志元始中召天下通知鐘律者百餘人使劉歆典領之是時周滅二百餘年古之律度當有考者以歆之博貫藝文曉逹厯算有所製作宜不凡近其審度之法雲一黍之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先儒訓觧經籍多引以為義歴世祖襲著之定法然而歲有豐儉地有磽肥就令一歲之中一境之內取以校驗亦復不齊是蓋天物之生理難均一古之立法存其大槩爾故前代制尺非特累黍必求古雅之器以雜校焉晉㤗始十年荀朂等校定尺度以調鐘律是為晉之前尺朂等以古物七品勘之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呂玉律三曰西京銅望臬四曰金錯望臬五曰銅斛六曰古錢七曰建武銅尺當時以朂尺揆校古器與本銘尺寸無差前史稱其用意精密隋志所載諸代尺度十有五等然以晉之前尺為本以其與姬周之尺劉歆銅斛尺建武銅尺相合竊惟周漢二代享年永久聖賢製作可取則焉而隋氏銷毀金石典正之物罕復存者夫古物之有分寸明著史籍可以酬驗者惟有法錢而巳周之圜法歴載曠逺莫得而詳秦之半兩實重八銖漢初四銖其文亦曰半兩孝武之世始行五銖下暨隋朝多以五銖為號既歴代尺度屢改故大小輕重鮮有同者惟劉歆置銅斛世之所鑄錯刀並大泉五十王莽天鳳元年改鑄貨布貨泉之類不聞後世復有兩者臣等檢詳漢志通典唐六典雲大泉五十重十二銖徑一寸二分錯刀環如大泉身形如刀長二寸貨布重二十五銖長二寸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竒廣八分足股長八分間廣二分圍好徑二分半貨泉重五銖徑一寸今以大泉錯刀貨布貨泉四物相參校分寸正同或有大小輕重與本志㣲差者蓋當時盜鑄既多不必皆中法度但當較其首足肉好長廣分寸皆合正史者用之則銅斛之尺從可知矣況經籍制度皆起周世以劉歆術業之博祖沖之算數之妙荀朂揆較之詳密校之既合周尺則最為可法兼詳隋牛𢎞等議稱後周太祖敕蘇綽造鐵尺與宋尺同以調中律以均田度地唐祖孝孫雲隋平陳之後廢周玉尺用此鐵尺律然比晉前尺長六分四𣯛今司天監影表尺和峴所謂西京銅望臬者蓋以其洛都舊物也晉荀朂所用西京銅望臬者蓋西漢之物和峴謂洛陽為西京乃唐東都爾今以貨布錯刀貨泉大泉等校之則景表尺長六分有竒畧合宋周隋之尺由此論之銅斛貨布等尺寸昭然可驗有唐享國三百年其間製作法度雖未逮周漢然亦可謂治安之世矣今朝廷必求尺之中當依漢錢分寸若以為太祖膺圖受禪創制垂法嘗詔和峴等用影表尺與典修金石七十年間薦之郊廟稽合唐制以示詒謀則可且依影表舊尺俟有妙達鐘律之學者俾考正之以從周漢之制王朴律準尺比漢錢尺寸長二分有竒比影表尺短四分既前代未嘗施用復經太祖朝更易其逸瑗保信及照所用太府寺等尺其制彌長出古逺甚又逸進周禮度量法議欲且鑄嘉量然後取尺度權衡其說疎舛不可依用謹考舊文再造影表尺一校漢錢尺二並大泉錯刀貨布貨泉總十七枚上進詔度等以錢尺影表尺各造律管比驗逸瑗並太常新舊鐘磬考定音之髙下以聞度等言前承詔考太常等四尺定可用者止按典故及以漢志古錢分寸參校影表尺畧合宋周隋之尺謂宜準影表尺施用今被㫖造律管驗音髙下非素所習乞別詔曉音者總領校定詔乃罷之而若訥卒用漢貨泉度尺寸依隋書定尺十五種上之藏於太常寺一周尺與漢志劉歆銅斛尺後漢建武中銅尺晉前尺同二晉田父玉尺與梁法尺同比晉前尺為一尺七釐三梁表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二分二𣯛一毫有竒四漢官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三分七毫五魏尺杜䕫之所用也比晉前尺為一尺四分七𣯛六晉後尺晉江東用之比晉前尺為一尺六分三釐七魏前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一寸七釐八中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二寸一分一釐九後尺同隋開皇尺周氏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十東魏後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三寸八毫十一蔡邕銅龠尺同後周玉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十二宋氏尺與錢樂之渾天儀尺後周鐵尺同比晉前尺為一尺六分四釐十三太府寺鐵尺制大樂所裁造尺也十四雜尺劉曜渾儀土圭尺也比晉前尺為一尺五分十五梁朝俗尺比晉前尺為一尺七分一釐太常所掌又有後周王朴律準尺比晉前尺長二分一釐比梁表尺短一釐有司天監影表尺比晉前尺長六分三釐同晉後尺有中黍尺亦制樂所新造也其後宋祁田況薦益州進士房庶曉音祁上其樂書補亡三卷召詣闕庶自言嘗得古本漢志雲度起於黃鐘之長以子榖秬黍中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為一分今文脫之起積一千二百黍八字故自前世以來累黍為尺以製律是律生於尺尺非起於黃鐘也且漢志一為一分者蓋九十分之一後儒誤以一黍為分其法非是當以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實管中黍盡得九十分為黃鐘之長九寸加一以為尺則律定矣直秘閣范鎮是之乃為言曰照以縱黍累尺管空徑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瑗以橫黍累尺管容黍一千二百而空徑三分四釐六毫是皆以尺生律不合古法今庶所言實千二百黍於管以為黃鐘之長就取三分以為空徑則無容受不合之差校前二說為是蓋累黍為尺始失之於隋書當時議者以其容受不合棄而不用及隋平陳得古樂器髙祖聞而歎曰華夏舊聲也遂傳用之至唐祖孝孫張文収號稱知音亦不能更造尺律止㳂隋之古樂制定聲器朝廷久以鐘律未正屢下詔書博訪羣議冀有所獲今庶所言以律生尺誠衆論所不及請如其法試造尺律更以古器參考當得其真乃詔王洙與鎮同於修制所如庶説造律尺龠律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龠徑九分深一寸尺起黃鐘之長加十分而律容千二百黍初庶言太常樂髙古樂五律比律成才下三律以為今所用黍非古所謂一稃二米黍也尺比橫黍所累者長一寸四分庶又言古有五音而今無正徴音國家以火徳王徵屬火不宜闕今以五行旋相生法得徴音又言尚書同律度量衡所以齊一風俗今太常教坊鈞容及天下州縣各自為律非書同律之義且古者帝王巡狩方岳必考禮樂同異以行誅賞謂宜頒格律自京師及州縣毋容輙異有擅髙下者論之帝召輔臣觀庶所進律尺龠又令庶自陳其法因問律呂旋相為宮事令撰圖以進其説以五正二變配五音迭相為主衍之成八十四調舊以宮徴商羽角五音次第配七聲然後加變宮變徴二聲以足其數推以旋相生之法謂五行相戾非是當改變徵為變羽易變為閠隨音加之則十二月各以其律為宮而五行相生終始無窮詔以其圖送詳定所庶又論吹律以聽軍聲者謂以五行逆順可以知吉凶先儒之説畧矣是時瑗逸制樂有定議乃補庶試秘書省校書郎遣之鎮為論於執政曰今律之與尺所以不得其真累黍為之也累黍為之者史之脫文也古人豈以難曉不合之法書之於史以為後世惑乎殆不然也易曉而必合也房庶之法是矣今庶自言其法依古以律而起尺其長與空徑與容受與一千二百黍之數無不合之差誠如庶言此至真之法也且黃鐘之實一千二百黍積實分八百一十於算法圓積之則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積實八百一十分此古律也律體本圓圎積之是也今律方積之則空徑三分四釐六毫比古大矣故圍十分三釐八毫而其長止七十六分二釐積實亦八百一十分律體本不方方積之非也其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積實八百一十分非外來者也皆起於律也以一黍而起於尺與一千二百黍之起於律皆取於黍今議者獨於律則謂之索虛而求分亦非也其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之起於律與空徑三分四釐六毫圍十分三釐八毫長七十六分二釐之起於尺古今之法疎密之課其不同較然可見何所疑哉若以謂工作既久而復改為則淹引歲月計費益廣又非朝廷製作之意也其淹久而計費廣者為之不敏也今庶言太常樂無姑洗夾鐘大簇等數律就令其律與其説相應鐘磬每編才易數三因舊而新敏而為之則旬月功可也又何淹久而廣費哉執政不聽四年鎮又上書曰陛下制樂以事天地宗廟以揚祖宗之休茲盛徳之事也然自下詔以來及今三年有司之論紛然未決蓋由不議其本而爭其末也切惟樂者和氣也發和氣者聲音也聲音之生生於無形故古人以有形之物傳其法俾後人參考之然後無形之聲音得而和氣可道也有形者秬黍也律也尺也龠也鬴也斛也算數也權衡也鐘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然後為得今皆相戾而不相合則為非是矣有形之物非是而欲求無形之聲音和安可得哉謹條十者非是之驗惟裁擇焉按詩誕降嘉種維秬維秠誕降者天降之也許慎雲秬一稃二米又雲一秬二米後漢任城縣産秬黍二斛八斗實皆二米史官載之以為嘉瑞又古人以秬黍為酒者謂之秬鬯宗廟降神惟用一尊諸侯有功惟賜一卣以明天降之物世不常有而可貴也今秬黍取之民間者動至數百斛秬皆一米河東之人謂之黒米設有真黍以為取數至多不敢送官此秬黍為非是一也又按先儒皆言律空徑三分圍九分長九十分容千二百黍積實八百一十分今律空律徑三分四釐六毫圍十分二釐八毫是為九分外大其一分三釐八毫而後容千二百黍除其圍廣則其長止七十六分二釐矣説者謂四釐六毫為方分古者以竹圍為律竹形本圓今以方分置算此律之為非是二也又按漢書分寸尺丈引本起黃鐘之長又雲九十分黃鐘之長者據千二百黍而言也千二百黍之施於量則曰黃鐘之龠施於權衡則曰黃鐘之重施於尺則曰黃鐘之長今遺千二百之數而以百黍為尺又不起於黃鐘此尺之為非是三也又按漢書言龠其狀似爵謂爵琖其體正圓故龠當圓徑九分深十分容千二百黍積實八百一十分與律分正同今龠乃方一寸深八分一釐容千二百黍是亦以方分置算者此龠之非是四也又按周禮鬴法方尺圓其外深尺容六斗四升方尺者八寸之尺也深尺者十寸之尺也何以知尺有八寸十寸之別按周禮壁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尺壁羨之制長十寸廣八寸同謂之度尺以為尺則八寸十寸俱為尺矣又王制雲古者以周尺八尺為歩今以六尺四寸為歩八尺者八寸之尺也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同謂之周尺者是周用八寸十寸尺明矣故知八寸尺為鬴之方十寸尺為鬴之深而容六斗四升千二百八十龠也積實一百三萬六千八百分今鬴方尺積千寸此鬴之非是五也又按漢書斛法方尺圓其外容十斗旁有⿸焉當隋時漢斛尚在故隋書載其銘曰審律嘉量斛方尺圓其外⿸旁九釐五毫幕百六十二寸深尺容一斛今斛方尺深一尺六寸二分此斛之非是六也又按算法圓分謂之徑圎方分謂之方斜所謂徑三圍九方五斜七是也今圓分而以方法算之此算數非是七也又按權衡者起千二百黍而立法也周之鬴其重一鈞聲中黃鐘漢之斛其重二鈞聲中黃鐘鬴斛之制有容受有尺寸又取其輕重者欲見薄厚之法以考其聲也今黍之輕重未真此權衡為非是八也又按鳬氏為鐘大鐘十分其皷間之以其一為之厚小鐘十分其鉦間之以其二為之厚今無大小薄厚而一以黃鐘為率此鐘之非是九也又按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皷為三蓋各以其律之長短為法也今亦以黃鐘為變而無長短厚薄之別此磬之非是十也前此者皆有形之物也可見者也使其一不合則未可以為法況十者之皆相戾乎臣固知其無形之聲音不可得而和也請以臣章下有司問黍之二米與一米孰是律之空徑三分與三分四釐六毫孰是律之起尺與尺之起律孰是龠之圓制與方制孰是鬴之方尺圓其外深尺與方尺孰是斛之方尺圓其外⿸旁九釐五毫與方尺六寸二分孰是算數之以圎分與方分孰是權衡之重以二米秬黍與一米孰是鐘磬依古法有大小輕重長短薄厚而中律孰是是不是定然後制龠合升斗鬴斛以校其容受容受合然後下詔以求真黍真黍至然後可以為量為鐘磬量與鐘磬合於律然後可以為樂也今尺律本未定而詳定脩制二局工作之費無慮千萬計矣此議者所以云云也然議者不言有司論議依違不決而顧謂作樂為過舉又言當今宜先政令而禮樂非所急此臣之所大惑也儻使有司合禮樂之論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陛下親臨決之顧於政令不巳大乎昔漢儒議鹽鐵後世傳鹽鐵論方今定雅樂以求廢墜之法而有司論議不著盛徳之事後世將何考焉願令有司人人各以經史論議條上合為一書則孰敢不自竭盡以副陛下之意如以臣議為然伏請權罷詳定修制二局竢真黍至然後為樂則必至當而無事於浮費也詔送詳定所鎮説自謂得古法後司馬光數與之論難以為弗合世鮮鐘律之學卒莫辯其是非焉
  宋興百餘年司天數改厯其説曰厯者歲之積歲者月之積月者日之積日者分之積又推餘分置閏以定四時非博學妙思弗能考也夫天體之運星辰之動未始有窮而度以一法是以久則差差則敝而不可用厯之所以數改造也物銖銖而較之至石必差況於無形之數哉乾興初議改厯命司天役人張奎運等其術以八千為日法一千九百五十八為斗分四千二百九十九為朔距乾興元年壬戌歲三千九百萬六千六百五十八為積年詔以奎補保章正又推擇學者楚衍與厯官宋行古集天章閣詔內侍金克隆監造厯至天聖元年八月成率以一萬五百九十為樞法得九鉅萬數既上奏詔翰林學士晏殊制序而施行焉命曰崇天厯厯法曰演紀上元甲子距天聖二年甲子歲積九千七百五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上考往古歲減一算下驗將來歲加一算
  歩氣朔
  崇天樞法一萬五百九十
  歲周三百八十六萬七千九百四十
  歲餘五萬五千五百四十
  氣策一十五餘五千三百一十四秒六
  朔實三十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九
  歲閏一十一萬五千一百九十二
  朔策二十九餘五千六百一十九
  望策一十四餘八千一百四秒一十八
  弦策七餘四千五十二秒九
  中盈分四千六百二十八秒一十二
  朔虛分四千九百七十一
  閏限三十萬三千一百二十九秒二十四秒法三十六旬周六十三萬五千四百
  紀法六十
  推天正冬至置距所求積年以歲周乗之為氣積分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樞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大餘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餘若以後合用約分即以樞法退除為分秒各以一百為毋
  求次氣置天正冬至大小餘以氣策秒累加之秒盈秒法從小餘小餘滿樞法從大餘滿紀法去之不盡命甲子算外即各得次氣日辰及餘秒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置天正冬至氣積分朔實去之不盡為閏餘以減天正冬至氣積分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及分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樞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大餘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朔日辰及餘
  求弦望及次朔經日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大小餘以弦䇿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各弦望及次朔經日及餘秒求沒日置有沒之氣小餘三百六十乗之其秒進一位從之用減歲周餘滿歲餘為日不滿為餘命其氣初日算外即其氣沒日日辰凡二十四氣小餘滿八千二百六十五秒三十以上為有沒之氣求減日置有減經朔小餘三十乗之滿朔虛分為日不滿為餘命經朔初日算外即為其朔減日日辰凡經朔小餘不滿朔虛分為有減之朔
  歩發歛
  候䇿五餘七百七十一秒一十四
  卦䇿六餘九百二十五秒二十四
  土王䇿三餘四百六十二秒三十
  辰法八百八十二半
  刻法一千五十九
  秒法三十六
  推七十二𠉀各因中節大小餘命之為其氣初𠉀日也以𠉀䇿加之為次𠉀又加之為末𠉀
  求六十四卦各因中氣大小餘命之為公卦用事日以卦䇿加之得次卦用事日以土王䇿加諸侯之卦得十有二節之初外卦用事之日
  推五行用事日各因四立日大小餘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䇿減四季中氣大小餘命甲子算外即其月土始用事日
  七十二𠉀及卦日與應天同
  求發歛去經朔置天正十一月閏餘以中盈及朔虗分累益之即每月閏餘滿樞法除之為閏日不盡為小餘即各得其月中氣去經朔日及餘秒其餘閏滿閏限至閏仍先見定朔大小其月內無中氣乃為閏月
  求卦𠉀去經朔各以卦𠉀䇿及餘秒累加減之中氣前以減中氣後以加即各得卦候去經朔日及餘秒
  求發歛加時置小餘以辰法除之為辰數進一位滿刻法為刻不滿為刻分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即各加時所在辰刻及分

  宋史巻七十一
  宋史巻七十一考證
  律歴志四一明所主事調○按一當作二此樂髄新經之第二篇也
  西域言婆陁力一曰婆陁方臣召南按必有訛字若如所云不必旁註矣
  周官璧羨以起度廣徑八寸袤一尺臣召南按刋本誤以正文為旁註又下文和峴所謂西京銅望臬者蓋以其洛都舊物也下注云晉荀朂所用西京銅望臬者蓋西漢之物和峴謂洛陽為西京乃唐東都耳二十九字亦誤以正文為旁註也因各本並同姑仍其舊
  命司天役人張奎運等○臣召南按張奎運等當作張奎運算此即後文景祐七年之日官張奎也算與等字相近而誤耳


  宋史巻七十一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卷七十二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五
  律厯五
  歩日躔
  周天分三百八十六萬八千六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虛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二約分二十五秒六十四歲差一百二十五秒二
  乘法三十二
  除法四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
  常氣中積 昇降分 盈縮分 損益率 朏朒積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二>





  求每日盈縮定數以乘法乘所入氣昇降分如除法而一為其氣中平率與後氣中平率相減為差率半差率加減其氣中平率為其氣初末汎率至後加為初減為末分後減為初加為末又以乘法乘差率除法而一為日差半之加減初末汎率為初末定率至後減初加末分後加初減末以日差累加減氣之定率為毎日昇降定率至後減分後加以毎日昇降定率冬至後昇加降減夏至後昇減降加其氣初日盈縮分為毎日盈縮定數其分至前一氣先後率相減以前末汎率為其氣初汎率以半日差至前加之分前減之為其氣初日定率餘依本日求朏朒凖此
  求經朔弦望入氣置天正閏日及餘如氣䇿及餘秒以下者以減氣䇿及餘秒為入大雪氣已上者去之餘以減氣䇿及餘秒為入小雪氣即得天正十一月經朔入大小雪氣日及餘秒弦望及後朔入氣以弦䇿累加之滿氣䇿及餘秒去之即得求定氣日冬夏二至以常氣為定餘即以其氣下盈縮分縮加盈減常氣約餘為定氣滿若不足進退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定氣日及分
  求經朔弦望入氣朏朒定數各以所入氣小餘乘其日損益率如樞法而一即得
  求赤道宿度
  斗二十六度 牛八度  女十二度 虛十度及分危十七度  室十六度 壁九度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虛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約分二十五秒六十四
  奎十六度  婁十二度 胃十四度 昴十一度畢十七度  觜一度  參十度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
  井三十三度 鬼三度  柳十五度 星七度張十八度  翼十八度 軫十七度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二度  亢九度  氐十五度 房五度心五度   尾十八度 箕十一度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
  前皆赤道度其畢觜參及輿鬼四宿度數與古度不同自大衍歴依渾天儀以測定為用紘帶大中儀極是憑以格黃道
  推天正冬至赤道日度以歲差乘距所求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盡用減周天分餘以樞法除之為度不盡為餘秒其度命以赤道虛宿七度外起算依宿次去之不滿者即得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躔所距宿度及餘秒其餘以樞法退除為分及秒各以一百為度
  求二十四氣赤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餘秒以氣䇿及餘秒累加之 以三十六乘赤道秒以百乘氣䇿秒然後加之即秒母皆同三千六百滿赤道宿次去之即各得二十四氣加時赤道日躔宿度及餘秒
  求二十四氣昏後半赤道日度各以其氣小餘減樞法其秒亦以一百乘然乃減之餘加其氣加時赤道日躔宿度及餘秒即其氣初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及餘秒求次日索加一度滿宿次去之各得所求
  求赤道宿積度置冬至加時日躔赤道宿全度以冬至加時日躔赤道宿度及約分秒減之餘為距後度及分秒以赤道宿度累加距後度即得各赤道宿積度及分秒
  求赤道宿積度入初末限各置赤道宿積度及分秒滿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一十一去之餘四十五度六十六分以下為入初之限巳上者用減九十一度三十一分餘為入末限度及分秒
  求二十八宿黃道度各置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用減一百二十五餘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十二除為分分滿百為度命為黃赤道差度及分至後分前以減分後至前以加赤道宿積度為其宿黃道積度以前宿黃道積度減其宿黃道積度為其宿黃道度及分其分就近約為太半少
  黃道宿度
  斗二十三 牛七  女十一 虛十秒六十四危十七  室十七  璧九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半秒六十四
  奎十七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畢十六   觜一   參九
  西方七宿八十二度
  井三十   鬼二   柳十四  星
  張十八  翼十九 軫十八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度
  角十三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四    尾十七  箕十
  東方七宿七十四度
  求冬至加時黃道日躔宿次以冬至加時赤道日躔宿度用減一百二十五餘以冬至加時赤道度及分乘之十二除為分分滿百為度用減九十一度赤道日度及分即冬至加時黃道日躔宿度及分
  求二十四氣初日加時黃道日躔宿次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黃道赤道差以次年黃赤道差減之餘以所氣數乘之二十四而一所得以加其氣下中積及約分又以其氣初日盈縮分盈加縮減之用加冬時黃道日度依宿次命之即各得其氣初日加時黃道日躔所在宿度及分若其年冬至加時赤道日躔度空分秒在歲差巳下者即如前宿全度乃求黃赤道差以次年冬至加時黃赤道差減之餘依本術各得所求此術以究算理之㣲亟求其當止以盈縮分加減中積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
  求二十四氣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置一百分分以一百約其氣初日昇降分昇加降減之一日所行之分乘其初日約分所得滿百為分分滿百為度不滿百分為秒以減其初日黃道加時日躔宿次即其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
  求毎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各因二十四氣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日加一度以一百約毎日昇降為分秒昇加降減之以黃道宿次命之即毎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所距宿度及分
  歩月離
  轉周分二十九萬一千八百三秒五百九十四
  轉周日二十七餘五千八百七十三秒五百九十四朔差日一餘一萬三百三十五秒九千四百六
  望差一十四餘八千一百四秒五千
  弦䇿七餘四千五十二秒五百
  七日初數九千四百四十一初約分八十九末數一千一百七十九末約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數八千二百三十二初約分七十八末數二千三百五十八末約分二十二
  二十一日初數七千五十二初約分六十九末數三千五百三十八末約分二十三二十八日初數五千八百七十三初約分五十六
  巳上秒法一萬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四十一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八十二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秒二十三
  平行一十三度三十六分秒八十七半
  已上秒母一百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入轉置天正十一月經朔積分以轉周分秒去之不盡以樞法除之為日不滿為餘秒命日算外即所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日及餘秒若以朔差日及餘秒加之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即次日加時入轉
  求弦望入轉因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日及餘秒以弦䇿累加之去命如前即上弦望及下弦加時入轉日及餘秒若以經朔弦望小餘減之各得其日夜半入轉日及餘秒
  轉日進退差轉定分轉積度増減差遲疾度損益率朏朒積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二>









  求朔弦望入轉朏朒定數置所入轉餘乘其日損益率樞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下朏朒積為定數其四七日下餘如初數下以初率乘之初數而一以損益朏朒為定數若初數巳上者以初數減之餘乘末率末數而一用減初率餘加朏朒各為定數其十四日下餘若在初數巳上者初數減之餘乘末率末數而一為朏定數
  求朔望定日各以入氣入轉朏朒定數朏減朒加經朔弦望小餘滿若不足進退大餘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日及餘若定朔千名與後朔同名者大不同者小其月無中氣者為閠月凡注歴觀朔小餘如日入分巳上者進一日朔或當定有食應見者其朔不進弦望定小餘不滿日出分退一日其望定小餘雖滿此數若有交食虧初起在日出巳前者亦如之有月行九道遲疾歴有三大二小若行盈縮累增損之則有四大三小理數然也若倍循常儀當察加時早晚隨其所近而進退之不過三大二小若正朔有加交時虧在晦二正見者消息前後一兩月以定大小
  求定朔弦望加時日所在度置定朔弦望約分副之以乘其日昇降分一萬約之所得昇加降減其副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命如前各得其日加時日躔黃道宿次推月行九道凡合朔所交冬在隂歴夏在陽歴月行青道冬夏至後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當黃道東立冬立夏後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當黃道東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冬在陽歴夏在隂歴月行白道冬夏至後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當黃道西立冬立夏後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當黃道西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在陽歴秋在隂歴月行朱道春秋分後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當黃道南立春立秋後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當黃道西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在隂歴秋在陽歴月行黑道春秋分後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當黃道北立春立秋後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當黃道東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四序月離雖為八節至隂陽之所交皆與黃道相會故月行有九道各視月所入正交積度滿象度及分去之入交積度及象度並在交㑹術中若在半象以下者為入初限巳上者復減象度餘為入末限用減一百二十五餘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滿二十四而一為分分滿百為度所得為月行與黃道差數距半交後正交前以差數為減距正交後半交前以差數為加此加減出入六度單與黃道相較之數若較赤道則隨氣遷變不常計去冬夏至以來度數乘黃道所差九十而一為月行與赤道差數凡日以赤道內為隂外為陽月以黃道內為隂外為陽故月行宿度入春分交後行隂歴秋分交後行陽歴皆為同名春分交後行陽歴秋分交後行隂歴皆為異名其在同名以差數加者加之減者減之其在異名以差數加者減之減者加之皆以增損黃道宿積度為九道宿積度以前宿九道積度減之為其九道宿度及分其分就近約為少半太之數
  推月行九道平交入氣各以其月閠日及餘加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盈交終日去之乃減交終日及餘秒即各平交入其月中氣日及餘秒滿氣䇿及餘秒去之餘即平交入後月節氣日及餘秒囙求次交者以交終日及餘秒加之滿氣䇿及餘秒去之餘為平交入其氣日及餘秒若求其氣朏朒定數如求朔弦望經日術入之各得所求也求平加入轉朏朒定數置所入氣餘加其日夜半入轉餘以乘其日損益率樞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下朏朒積乃以交率乘之交數而一為定數
  求正交入氣以平交入氣入轉朏朒定數朏減朒加平交入氣餘滿若不足進退其日即正交入氣日及餘秒求正交加時黃道宿度置正交入氣餘副之以乘其日昇降分一百約之昇加降減其副乃一百乘之樞法而一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即正交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求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以正交度及分減一百二十五餘以正交度及分乘之滿二十四餘為定差以差加黃道宿度仍計去冬夏至以來度數乘差九十而一所得依名同異而加減之滿若不足進退其度命如前即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及分
  推定朔弦望加時月離所在度各置其日加時日躔所在變從九道循次相當凡合朔加時月行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是為加時月離宿次先置朔弦望加時黃道宿度以正交加時黃道宿度減之餘以加其正交加時九道宿度命起正交宿度算外即朔弦望加時所當九道宿度其合朔加時若非正交則日在黃道月在九道各入宿度雖多少不同考其去極若應繩準故云月行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各以弦望度及分秒加其所當九道宿度滿宿次去之命如前即各得加時九道月離宿次
  求定朔夜半入轉各視經朔夜半入轉若定朔大餘有進退者亦加減轉日不則囙經為定
  求次定朔夜半入轉因定朔夜半入轉大月加二小月加一餘皆四千七百一十六秒九千四百六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即次定朔夜半入轉累加一日去命如前各得次日夜半轉日及餘秒
  求月晨昏度以晨昏乘其日轉定分樞法而一為晨轉分減轉定分餘為昏轉分乃以朔弦望定小餘乘轉定分樞法而一為加時分以減晨昏轉分餘為前不足覆減餘為後仍前加後減加時月即晨昏月在所度求朔弦望晨昏定程各以其朔昏定月減上弦昏定月為朔後定程以上弦昏定月減望日昏定月為上弦後定程以望日晨定月減下弦晨定月為望後定程以下弦晨定月減後朔晨定月為下弦後定程
  求每日轉定度累計毎程相距日轉定分以減定程為盈不足覆減為縮以相距日均其盈縮盈加縮減毎日轉定分為毎日轉定度及分
  求每日晨昏月因朔弦望晨昏月加毎日轉定度及分盈縮次去之為每日晨昏月凡注歴自朔日注昏望後次日注晨已前月度並依九道所推以究算理之精微如求其速要即依後術求之
  推天正經朔加時平行月置歲周以天正閏餘減之餘以樞法除之為度不盡退除為分秒即天正經朔加時平行月積度
  求天正十一月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經朔小餘以平行分乘之樞法而一為度不盡退除為分秒所得為加時度用減天正經朔加時平行月即經朔晨前夜半平行月其定朔有進退者即以平行度分加減之即天正十一月定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
  求次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定朔夜半平行月大月加三十五度八十分秒六十一小月加二十二度四十三分秒七十三半滿周天度分去之即每月定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
  求定望夜半平行月計定朔距定望日數以乘平行度及分秒所得加其定朔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即定望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
  求天正定朔夜半入轉因天正經朔夜半入轉若定朔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之不則因經而定即所求年天正定朔晨前夜半入轉及其餘以樞法退除為約分及秒皆一百為母
  求定望及次定朔夜半入轉因天正定朔夜半入轉及分秒以朔望相距日累加之滿轉周日二十七及分五十五秒四十六去之即各得定望及次定朔晨前夜半入轉日及分秒
  求定朔望夜半定月置定朔望夜半入轉分乘其日增減差一百約之為分分滿百為度增減其下遲疾度為遲疾定度遲減疾加夜半平行月為朔望夜半定月以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朔望夜半月離宿次其入轉若在四七日下如求朏朒術入之即得所求
  求朔望定程以朔定月減望定月為朔後定程以望定月減次朔定月即望後定程
  求朔望轉積計朔至望轉定分為朔後轉積自望至次朔亦如之為望後轉積
  求每日夜半月離宿次各以其朔望定程與轉積相減餘為程差以距後程日數除之為日差加歲轉定分為毎日行度及分定程多加之定程少減之以毎日行度及分累加朔望夜半宿次命之即毎日晨前夜半月離宿次若求晨昏月以其日晨昏分乘其日轉定度及分樞法而一以加夜半月即晨昏月所在度及分若以四象為程兼求弦日平行積餘各以次入之若以九終轉定分累加之依宿次命之亦得所求
  歩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六十二分
  一象九十一三十二分
  消息法七千八百七十三
  辰法八百八十二半八刻三百五十三
  昏明刻一百二十九半
  昏明餘數二百六十四太
  冬至陽城晷景一丈二尺七寸一分半初限六十二末限一百二十六二分
  夏至陽城晷景一尺四寸七分小分八十初限一百二十六十二分末限六十二
  求陽城晷景入二至後日數各計入二至後日數乃如半日之分五十又以二至約分減之即入二至後求午中日數及分
  求陽城晷景入初末限定日及分置其日中入二至後求日數及分以其日午中入氣盈縮分盈加縮減之各如初限巳下為在初限已上覆減二至限餘為入末限定日及分求盈縮分置入二至後來午中日數及分以氣䇿入約分除之為氣數不盡為入氣以來日數及分加其氣數命以冬夏至算外即其日午中所入氣日及分置所入氣日約分如出朏朒術入之即得所求
  求陽城毎日中晷定數置入二至初末限定日及分如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者以初末限日及分減一百四十六餘退一等為定差又以初末限日及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滿六千六百四十五為尺不滿退除為寸分命曰晷差以晷差減冬至晷數即其日陽城午中晷景定數如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者以初末限日及分減一千二百一十七餘再退為定差亦以初末限日及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滿二萬四千九百三十餘為尺不滿退除為寸分命曰晷差以晷差加夏至晷數即其日陽城中晷定數若以中積求之即得每日晷影常數
  求毎日消息定數以所入氣日及加其氣下中積一象巳下自相乘巳上者用減二至限餘亦自相乘皆五因之進二位以消息法除之為消息常數副置常數用減五百二十九半餘乘其副以二千三百五十除之加於常數為消息定數冬至後為消夏至後為息
  求毎日黃道去極度及赤道內外度置其日消息數十六乘之以三百五十三除為度不滿退除為分所得在春分後加六十七度三十一分秋分後減一百一十五度三十一分即毎日黃道去極度分度又以每日黃道去極度及分與一象度相減餘為赤道內外度若去極度少為日在赤道內去極度多為日在赤道外即各得所求其赤道內外度為黃赤道相去度分
  求每日晨昏分日出入分及半晝分以每日消息定數春分後加一千八百五十三少秋分後減二千九百一十二少各為每日晨分用減樞法為昏分以昏明餘數加晨分為日出分減昏分為日入分以日出分減半法為晝分
  求毎日距中度置每日晨分三因進二位以八千六百九十八除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即距子度用減半周天餘為距中度又倍距子度五除為毎更差度及分求夜半定滿置晨分進一位以刻法除為刻不滿為分即每日夜半定漏
  求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倍夜半定漏加五刻為夜刻減一百刻餘為晝刻以昏明刻加夜半定漏命子正算外即日出辰刻以晝刻加之命如前即日入辰刻求更籌辰刻倍夜半定漏二十五而一為籌差刻五乘之為更差刻以昏明刻加日入辰刻即甲夜辰刻以更籌差刻累加之滿辰刻及分去之各得每更籌所入辰刻及分
  求毎日昏明度置距中度以其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昏中星所格宿次又倍距子度加昏中星命之即曉中星所格宿次
  求五更中星皆以昏中星為初更中星以每更差加而命之即乙夜所格宿次累加之各得五更中星所格宿次
  求九服距差日各於所在立表候之若地在陽城北測冬至後與陽城冬至晷景同者累冬至後至其日為距差日若地在陽城南測夏至後與陽城夏至晷景同者累夏至後至其日為距差日
  求九服晷景若地在陽城北冬至前後者置冬至前後日數用減距差日為餘日以餘日減一百四十六餘退一等為定差以餘日自相乘而乘之滿六千六百四十五除之為尺不滿退除為寸分加陽城冬至晷景為其地其日中晷常數若冬至前後日多於距差日即減去距差日餘依陽城法求之各其地其日中晷常數若地在陽城南夏至前後者以夏至前後日數減距差日為餘日以減一千二百一十七餘再退為定差以餘日自相乘而乘之滿二萬四千九百三十為尺不滿退除為寸分以減陽城夏至晷數即其地其日中晷常數如不及減乃減去陽城夏至日晷景餘即晷在表南也若夏至前後日多於距差日即減去距差日餘依陽城法求之各其地其日中晷常數若求中晷定數先以盈縮分加減之乃用法求之即各得其地其日中晷定數
  求九服所在晝夜漏刻冬夏至各於所在下水漏以定其處二至夜刻數相減為冬夏至差刻乃置陽城其日消息定數以其處二至差刻乘之如陽城二至差刻二十而一所得為其地其日消息定數乃倍消息定數進一位滿刻法約之為刻不滿為分乃加減其處二至夜刻秋分後春分前減冬至夜刻春分後秋分前加夏至夜刻為其地其日夜刻用減一百刻餘為晝刻求日出入辰刻及距中度五更中星皆依陽城法


  宋史巻七十二
  宋史卷七十二考證
  律歴志五○臣召南按標目下應旁註崇天歴三字紘帶大中○大中係天中之訛臣召南按後文明天歴議雲自一行之後因相沿襲下更五代無所增損仁宗皇祐初始有詔造黃道渾儀自後測驗赤道度數又十有四宿與一行測不同斗二十五牛七女十一危十六室十七胃十五畢十八井三十四鬼二柳十四氐十六心六尾十九箕十據此文赤道度斗二十六牛八云云則崇天歴所用宿度尚仍大衍之舊也






  宋史卷七十二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三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六
  律厯六崇天𠩵
  歩交會
  交終分二十八萬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交終日二十七餘二千二百四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交中日一十三餘六千四百一十八秒七百三十八半朔差日二餘三千三百七十一秒五千七百二十三後限日一餘一千六百八十五秒七千八百六十一半望䇿十四餘八千一百四秒五十
  前限日十二餘四千七百三十二秒九千二百七十七交率一百四十一
  交數一千七百九十六
  交終度三百六十三度七十六分
  交象九十度九十四
  半交一百八十一度八十八
  陽厯食限四千二百
  陽厯定法四百二十
  隂厯食限七千
  隂厯定法七百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置天正十一月朔積分以交終分秒去之不盡滿樞法為日不滿為餘秒即天正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次朔及望入交因天正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求次朔以朔差日及餘秒加之求望以望策及餘秒加之滿交終日及餘秒皆去之即次朔及望加時所入若以經朔望小餘減之即各得朔望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定朔夜半入交因經朔望夜半入交若定朔望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交日不則因經為定各得所求求次定朔夜半入交各因前定朔夜半二入交大月加日二小月加日一餘皆加八千三百四十二秒五千七百二十三若求次日累加一日滿交終日及餘秒皆去之即得次定朔及每日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朔望加時入交常日置經朔望入交汎日及餘秒以其朔望入氣胐朒定數朏減朒加之即朔望入交常日及餘秒
  求朔望加時入交定日置其朔望入轉朏朒定數以交率乗之如交數而一所得以朏減朒加入交常日餘滿若不足進退其日即朔望加時入交定日及餘秒求月行入隂陽厯視其朔望入交定日及餘秒在中日及餘秒以下者為月在陽厯如中日及餘秒以上者減去之為月在隂厯凡入交定日陽初隂末為交初隂初陽未為交中
  求朔望加時月入隂陽厯積度置其月入隂陽厯日及餘其餘先以一百乗之樞法除為約分以九百九乗之六十八除為度不盡退除為分即朔望加時月入隂陽厯積度及分其月在陽厯即為入陽厯積度月在隂厯即為入隂厯積度
  求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置入隂陽厯積度及分如交象以下為在少象已上覆減半交餘為入老象置所入老少象度及分以五因之用減一千一十餘以老少象度及分乗之八十四而一列於上位又置所入老少象度及分如半象以下為在初限已上減去半象餘為入末限置初末限度及分於上列半象度及分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乘上四十而一所得初限以減末限以加上位滿百為度不滿為分即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數及分
  求食定餘置定朔小餘如半法以下覆加半法餘為午前分已上減去半法餘為午後分置午前後分於上列半法於下以上減下以下乗上午前以三萬一千七百七十餘午後以一萬三千八百八十五除之各為時差午前以減午後以加定朔小餘各為食定小餘以時差加午前後分為午前後定分其月食直以定望小餘便為食定小餘求日月食甚辰刻置食定小餘以辰法除之為辰數不滿進一位刻法除之為刻不滿為刻分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即食甚辰刻及分
  求氣差置其朔中積滿二至限去之餘在一象以下為在初已上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皆自相乗進二位滿二百三十六除之用減三千五百三十三為氣差以乗距午定分半晝分而一所得以減氣差為定數春分後交初以減交中以加秋分後交初以加交中以減
  求刻差置其朔中積滿二至限去之餘列二至限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進二位滿二百三十六除之為刻差以乗距午定分四因之樞法而一為定數冬至後食甚在午前夏至後食甚在午後交初以加交中以減
  冬至後食甚在午後夏至後食甚在午前交初以減交中以加求日入食限置入交定日及餘秒以氣刻時三差定數各加減之如中日及餘秒以下為不食巳上者減去中日及餘秒如後限以下前限以上為入食限後限以下為交後分前限以上覆減中日餘為交後分
  求日食分置入交前後分如陽厯食限以下者為陽厯食定分已上者覆減一萬一千二百餘為隂厯食定分不足減者不食各如隂陽厯定法而一為食之大分不盡退除為小分半已上為半強半以下為半弱命大分以十為限得日食之分
  求日食汎用法置朔入隂陽厯食定分一百約之在陽厯者列八十四於下在隂厯者列一百四十於下各以上減下餘以乗上進二位陽厯以一百八十五除隂厯以五百一十四除各為日食汎用分
  求月入食限視月入隂陽厯日及餘如後限以下為交後分前限巳上覆減中日為交前分
  求月食分置交前後分如三千二百以下者食既巳上用減一萬二百不足減者不食餘以七百除之為大分不盡退除為小分小分半已上為半強半已下為半弱命大分以十為限得月食之分
  求月食汎用分置望入交前後分退一等自相乗交初以九百三十五除交中以一千一百五十六除之得數用減刻率交初以一千一百一十一為刻率交中以九百為刻率各得所求求日月食定用分置日月食汎用分以一千三百三十七乗之以所食日轉定分除之即得所求
  求日月食虧初復滿小餘各以定用分減食甚小餘為虧初加食甚小餘為復滿即各得虧初復滿小餘若求時刻者依食甚術入之
  求月食更籌定法置其望晨分四因之退一等為更法倍之退一等為籌法
  求月食入更籌置虧初食甚復滿小餘在晨分以下加晨分昏分巳上減去昏分餘以更法除之為更數不滿以籌法除之為籌數其更數命初更算外即各得所入更籌
  求朔望食甚宿次置其經朔望入氣小餘以入氣入轉朏朒定數胐減朒加之乗其日升降分樞法而一加減其日盈縮分至後分前以加分後至前以減一百約之為分分滿百為度以盈加縮減其定朔望加時中積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加而命之即定朔望加時日躔宿次其望加半周天命如前即朔望食甚宿次
  求月食既內外刻分置月食交前後分覆減三千二百不及減者為食下既一百約之列六十四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乘上進二位交初以二百九十三除交中以三百六十五除所得以定用分乘之如汎用分而一為月食既內刻分覆減定用分即既外刻分
  求日月帶食出入分數各以食定小餘與日出入分相減餘為帶食差其帶食差滿定用分已上者不帶食出入也以帶食差乗所食分滿定用分而一若月食既者以既內刻分減帶食差餘所食分以既外刻分而一不及減者為帶食既出入也各以減所食分即帶出入所見之分其朔日食甚在晝者晨為漸進之分昏為已退之分若食甚在夜者晨為已退之分昏為漸進之分其月食者見此可知也
  求日食所起日在隂厯初起西北甚於正北復於東北日在陽厯初起西南甚於正南復於東南其食八分已上者皆起正西復於正東此據午地而論之其餘方位審黃道斜正月行所向可知方向
  求月食所起月在隂厯初起東南甚於正南復於西南月在陽厯初起東北甚於正北復於西北其食八分已上皆起正東復於正西此亦據午地而論之其餘方位依日食所向即知既虧復滿歩五星
  五星會策十五度二十一分秒九十
  木星周率四百二十二萬四千五十八秒三十二周日三百九十八餘九千二百三十八秒三十二嵗差一百三秒六
  伏見度一十三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三>








  十一損一百五十一盈一度五十一 十一損二百一十六縮二度一十六火星周率八百二十五萬九千三百六十六秒五十九周日七百七十九餘九千七百五十六秒五十九嵗差一百三秒五十三
  伏見度二十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三>
  火星盈縮厯













  土星周率四百萬三千八百七十二秒三十九
  周日三百七十八餘八百五十二秒二十九
  嵗差一百三秒七十八
  伏見度一十六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土星盈縮厯













  金星周率六百一十八萬三千五百九十九秒一十六周日五百八十三餘九千六百二十九秒一十六嵗差一百三十秒八十
  夕見晨伏度一十一
  晨見夕伏度九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三>





  水星周率一百二十二萬七千一百七十秒二十八周日一百一十三餘九千三百二十秒二十八
  嵗差一百三秒九十四
  夕見晨伏度一十四
  晨見夕伏度二十一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水星盈縮厯
  會數損益率 盈積度  會數損益率 縮積度












  推五星天正冬至後諸變中積中星置氣積分各以其星周率去之不盡覆減周率餘滿樞法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即天正冬至後平合中積命之積平合中星以諸叚變日變度累加之即諸變中積中星其經退行者即其變度累減之即其星其變中星
  求五星諸變入厯以其星嵗差乗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盡以樞法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以減其星平合中星即平合入厯以其星其變限度依次加之各得其星諸變入厯度分
  求五星諸變盈縮定差各置其星其變入厯度分半周天以下為在盈以上減去半周天餘為在縮置盈縮限度及分以五星會策除之為會數不盡為入會度及分以其會下損益率乘之會䇿除之為分分滿百為度以損益其下盈縮積度即其星其變盈縮定差若用立成者以其所入會度下差而用之其木火土三星後退後留者置盈縮差各列其星盈縮極度於下皆以上減下餘以乗上八十七除之所得木土三因火直用之在盈益減損加在縮盈加損減其叚盈縮差為後退後留定差因為後遲初叚定差各須類會前留定差觀其盈縮初未審察降殺皆裒多益少而用之
  求五星諸變定積各置其星其變中積以其變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即其星其變定積及分以天正冬至大餘及分加之即其星其變定日及分以紀法去定日不盡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
  求五星諸變在何月日各置諸變定日以其年天正經朔大餘及分減之若冬至大餘少加經朔大餘者加紀法乃減之餘以朔策及分除之為月數不滿為入月日數及分其月數命以天正十一月算外即其星其變入其月經朔日數及分若置定積以天正閏月及分加之朔䇿除為月數亦得所求
  求五星諸變入何氣日置定積以氣䇿及約分除之為氣數不盡為入氣已來日數及分其氣數命起天正冬至算外即五星諸變入其氣日及分其定即滿嵗周日及分即去之餘在來年天正冬至後
  求五星諸變定星各置其變中星以其變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其金水二星金以倍之水以三之乃可加減即五星諸變定星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星其變加時定星宿次及分五星皆以前留為前退初日定星後留為後遲初日定星
  求五星諸變初日晨前夜半定星以其星其變盈縮所入會度下盈縮積度與次度下盈縮積度相減餘為其度損益分乘其變初行率一百約之所得以加減其日初行率在盈益加損減在縮益減損加為初行積率又置一百分亦依其數加減之以除初行積率為初日定行率以乗其率初日約分一百約之順減退加其日加時定星為其變晨前夜半定星加冬至時日度命之即所在宿次求諸變日度率置後變定日以其變定日減之餘為其變日率又置後變夜半定星以其變夜半定星及分減之餘為其變度及分
  求諸變平行分各置其變度率及分以其變日率除之為平行分不滿退除為秒即各得平行度及分秒求諸變總差各以其叚平行分與後叚平行分相減餘為汎差併前叚汎差四因之九而一為總差若前叚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各因後段初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若後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各因前段末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其前後退行者各置本叚平行分十四乗十五除為總差其金星夕退夕伏再合晨退各依順叚術入之即得所求
  求諸叚初末日行分各半其段總差加減其段平行分後叚行分多者減之為初加之為末後叚行分少者加之為初減之為末即各得其星其段初末日行叚及分秒凡前後叚平行分俱多或俱少乃平注之及本叚總差不滿大分者亦平注之其退行段各以半總差前變減之為初加之為末後變加之為初減之為末
  求每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置其段總差減其叚日率一以除之為日差以日差累損益初日行分後叚行分少日損之後叚行分多日益之為每日行度及分以每日行度及分累加其星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宿次命之即每日星行宿次遇退行者以每日行分累減之即得所求
  徑求其日宿次置所求日減一日差乘之加減初日行分後行分少即減之後行分多即加之為所求日行分加日行分而半之以所求日乘之為徑求積度加其星初日宿次命之即其日星行宿次
  求五星定合日定星以其星平合初日行分減一百分餘以約其日太陽盈縮分為分分滿百為日不滿為分命為距合差日以盈縮分減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縮加盈減平合定積定星為其星定合日定積定星其金水二星以二百分減初日行分餘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盈縮分加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加縮減之金水二星退合者以初日行分加一百分以除太陽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距合差日減盈縮分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減縮加再合定積定星為其星再合定日定積定星其金水二星定積各依見伏術先以盈縮差求其加減訖然後以距合差日差度加減之求木火土三星晨見夕伏定日各置其星其段定積乃加減一象度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半周天已下自相乘半周天已上覆減周天度及分餘亦自相乗一百約為分以其星伏見度乗之十五除之為差乃以其段初日行分覆減一百分餘以除其差為日不滿退除為分所得以加減定積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各得晨見夕伏定積加天正冬至大餘及分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
  求金水二星夕見晨伏定日各置其星其叚定積其定積先倍其叚盈縮差縮加盈減之乃加減一象度夕見減之晨伏加之半周天已下自相乗已上覆減周天度餘亦自相乘一百約為分以其星伏見度乗之十五除為差乃置其段初日行分減去一百分餘以除其差為日不滿退除為分所得以加減定積夕見加之晨伏減之各得夕見晨伏定積
  求金水二星晨見夕伏定日置其星其段定積其定積先以一百乗其叚盈縮差乃以一百分加其日行分以除其差所得盈加縮減之加減一象度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半周天已下自相乘已上覆減周天度餘亦自相乘一百約為分以其星伏見度乗之十五除為差乃置其叚初日行分如一百以除其差為日不滿退除為分所得以加減定積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各為其星晨見夕伏定積
  𠩵既成以來年甲子嵗用之是年五月丁亥朔日食不效算食二分半𠉀之不食詔𠉀驗至七年命入內都知江徳明集厯官用渾儀較測時周琮言古之造厯必使千百年間星度交食若應繩凖今厯成而不驗則厯法為未密又有楊皥於淵者與琮求較驗而皥術於木為得淵於金為得琮於月上為得詔増入崇天厯其改用率數如後周天分三百八十六萬八千六十六秒一十七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虛分二千七百一十六秒一約分二十五秒六十一嵗差一百二十六秒一十七
  木星
  會數 損益率     盈積度
  初  益一百五十   盈空
  一  益一百三十六  盈一度五十
  二  益一百一十六  盈二度八十六
  三  益八十七    盈四度
  四  益五十一    盈四度八十九
  五  益二十     盈五度四十
  六  損三十六    盈五度六十十
  七  損六十     盈五度二十四
  八  損八十八    盈四度六十四
  九  損一百十七   盈三度七十六
  十  損一百二十八  盈二度六十六
  十一 損一百三十八  盈一度三十八
  求諸變總差各以其段平行分與後段平行分相減餘為汎差併前段汎差四因之退一等為總差若前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各因後段初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若後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各因前段末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其前後退行者各置本段平行分十四乗十五為總差其金星夕退夕伏再合晨退各依順段術入之即得所求
  求五星定合及見伏汎用積其木火土三星各以平合及前疾後伏定積為汎用積金水二星平合及夕見晨伏者置其星其段盈縮差金以倍之水以三之列於上位又置盈縮差以其段初行率乘之退二等以減上位又置初行率減去一百分餘以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乃盈減縮加中積為其星其變汎用積金水二星再合及夕伏晨見者其星其段盈縮差金星直用水以倍之進二位以其段初行率加一百分以除之所得並盈縮差以盈加縮減中積為其星其叚汎用積
  求五星定合定積定星其木火土三星平合者以平合初日行分減一百分餘以約其日太陽盈縮分為分滿百為日不滿為分命為距合差日以盈縮分減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縮加盈減其星平合汎用積為其星定合日定積定星金水二星平合者以一百分減初日行分餘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盈縮分加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加縮減平合汎用積為其星定合日定積定星也金水二星退合者以初日行分一百分以除太陽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距合差日減盈縮分為距合差度以差日盈減縮加再合汎用積為其星再合定日定積差度盈加縮減再合汎用積為其星再合日定星各加冬至大小餘及黃道加時日躔宿次命之即得其日日辰及宿次
  求木火土星晨見夕伏定用積各置其星其段汎用積乃加減一象度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半周天已下自相乘已上覆減周天度餘亦自相乗各二因百約之在一百六十七已上以一百約其日太陽盈縮分減之不滿一百六十七者即加之以其星本伏見度乗之十五除為差乃置其段初日行分覆減一百分餘以除其差為日不滿退除為分所得以加減汎用積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各得其星晨見夕伏定用積加天正冬至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求金水二星夕見晨伏定用積各置其星其叚汎用積乃加減一象度夕見減之晨伏加之半用天已下自相乗已上覆減周天度餘亦自相乗二因百約之滿一百六十七已上以一百約太陽盈縮分減之不滿一百六十七者即加之以其星本伏見度乗之十五除為差乃置其段初日行分減去一百分餘以除其差為日不滿退除為分所得以加減汎用積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各得夕見晨伏定用積加命如前即得日辰
  求金水二星晨見夕伏定用積各置其星其段汎用積乃加減一象度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半周天已下自相乗已上覆減周天度餘亦自相乗二因百約之在一百六十七已上以百約太陽盈縮分減之不滿一百六十七者即加之以其星本伏見度乗之十五除為差金星者直以一百除其差為日不滿退除為分所得以加減汎用積晨見加之夕伏減之各為其星晨見夕伏定用積加命如前即得日辰
  景祐元年七月日官張奎言自今月朔或遇節首勿避詔中書集厯官參議而丁慎言請如舊制有詔卒從奎議






  宋史巻七十三
  宋史巻七十三考證
  律歴志六木星盈縮○下脫歴字當以後四星例之求五星諸變入歴○按下文此入歴下應有度分二字












  宋史巻七十三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四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七
  律厯七明天厯
  崇天厯行之至於嘉祐之末英宗即位命殿中丞判司天監周琮及司天冬官正王炳丞王棟主簿周應祥周安世馬傑靈臺郎楊得言作新厯三年而成琮言舊厯氣節加時後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既而司天中官正舒易簡與監生石道李遘更陳家學於是詔翰林學士范鎮諸王府侍講孫思恭國子監直講劉攽考定是非上推尚書辰弗集於房與春秋之日食參今厯之所候而易簡道遘等所學疏闊不可用新書為密遂賜名明天厯詔翰林學士王珪序之而琮亦為義略冠其首今紀其厯法於後
  調日法朔餘周天分斗分嵗差日度毋附
  造厯之法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法定然後度周天以定分至三者有程則厯可成矣日者積餘成之度者積分成之蓋日月始離初行生分積分成日自四分厯洎古之六厯皆以九百四十為日法率由日行一度經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是為周天月行十三度十九分之七經二十九日有餘與日相㑹是為朔䇿史官當㑹集日月之行以求合朔自漢太初至於今冬至差十日如劉歆三統復強於古故先儒謂之最疎後漢劉洪考驗四分於天不合乃減朔餘苟合時用自是巳降率意加減以造日法宋世何承天更以四十九分之二十六為強率十七分之九為弱率於強弱之際以求日法承天日法七百五十二得一十五強一弱自後治厯者莫不因承天法累強弱之數皆不悟日月有自然合㑹之數今稍悟其失定新厯以三萬九千為日法六百二十四萬為度母九千五百為斗分二萬六百九十三為朔餘可以上稽於古下驗於今反覆推求若應繩凖又以二百三十萬一千為月行之餘月行十三度之餘以一百六十萬四百四十七為日行之餘日行周天之餘乃㑹日月之行以盈不足平之並盈不足是為一朔之法日法也名元法今乃以大月乗不足之數以小月乗盈行之分平而並之是為一朔之實周天分也以法約實得日月相㑹之數皆以等數約之悉得今有之數盈為朔虛不足為朔餘又二法相乗為本母各母互乗以減周天餘則歲差生焉亦以等數約之即得嵗差度母周天實用之數此之一法理極幽𦕈所謂反覆相求潛遁相通數有㝠符法有偶㑹古厯家皆所未達以等數約之得三萬九千為元法九千五百為斗分二萬六百九十三為朔餘六百二十四萬為日度母二十二億七千九百二十萬四百四十七為周天分八萬四百四十七為嵗差
  嵗餘九千五百古厯曰斗分
  古者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為斗分夫舉正於中上稽往古下驗當時反覆叅求合符應凖然後施行於百代為不易之術自後治厯者測今冬至日晷用校古法過盈以萬為母課諸氣分率二千五百以下二千四百二十八巳上為中平之率新厯斗分九千五百以萬平之得二千四百二十五半盈得中平之數也而三萬九千年冬至小餘成九千五百日滿朔實一百一十五萬一千六百九十三年齊於日分而氣朔相㑹
  嵗周一千四百二十四萬四千五百以元法乗三百六十五度內鬥分九千五百得之即為一歲之日分故曰嵗周差以二十四均之得一十五日餘八千五百二十秒一十五為一氣之䇿也
  朔實一百一十五萬一千六百九十三本㑹日月之行以盈不足平而得二萬六百九十三是為朔餘備在調日法術中是則四象全策之餘也今以元法乗四象全䇿二十九總而並之是為一朔之實也古厯以一百萬平朔餘之分得五十三萬六百以下五百七十以上是為中平之率新厯以一百萬平之得五十三萬五百八十九得中平之數也若以四象均之得七日餘一萬四千九百一十三秒是為弦策也
  中盈朔虛分閏餘附日月以㑹朔為正氣序以斗建為中是故氣進而盈分存焉置中節兩氣之䇿以一月之全策三十減之每至中氣即一萬七千四十秒十二是為中盈分朔退而虛分列焉置一月之全䇿三十以朔策及餘減之餘一萬八千三百七是為朔虛分綜中盈朔虛分而閏餘章焉閏餘三萬五千三百四十五秒一十三從消息而自致以盈虛名焉
  紀法六十易乾象之爻九坤象之爻六震坎艮象之爻皆七巽離兌象之爻皆八綜八卦之數凡六十又六旬之數也紀者終也數終八卦故以紀名焉
  天正冬至大餘五十七小餘一萬七千先測立冬晷景次取測立春晷景取近者通計半之為距至汎日乃以晷數相減餘者以法乗之滿其日晷差而一為差刻乃以差刻求冬至視其前晷多則為減少則為加求夏至者反之加減距至汎日為定日仍加半日之刻命從前距日辰算外即二至加時日辰及刻分所在如此推求則加時與日晷相協今湏積嵗四百一年治平元年甲辰嵗氣積年也則冬至大小餘與今適㑹
  天正經朔大餘三十四小餘三萬一千閏餘八十八萬三千九百九十此乃檢括日月交食加時早晚而定之損益在夜半後得戊戌之日以方程約而齊之今湏積嵗七十一萬一千七百六十一治平元年甲辰嵗朔積年也則經朔大小餘與今有之數偕閏餘而相㑹
  日度嵗差八萬四百四十七書舉正南之星以正四方蓋先王以明時授人奉天育物然先儒所述互有同異虞喜雲堯時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餘年乃東壁中則知每嵗漸差之所至又何承天雲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正仲秋今以中星校之所差二十七八度即堯時冬至日在湏女十度故祖沖之脩大明厯始立嵗差率四十五年九月卻一度虞鄺劉孝孫等因之各有増損以創新法若從虞喜之騐昴中則五十餘年日退一度若依承天之騐火中又不及百年日退一度後皇極綜兩厯之率而要取其中故七十五年而退一度此乃通其意未盡其㣲今則別調新率改立嵗差大率七十七年七月日退一度上元命於虗九可以上覆往古下逮於今自帝堯以來循環考驗新厯嵗差皆得其中最為親近
  周天分二十二億七千九百二十萬四百四十七本齊日月之行㑹合朔而得之在調日法使上考仲康房宿之交下驗姜岌月食之衝三十年間若應凖繩則新厯周天有自然㝠符之數最為密近
  日躔盈縮定差張胃𤣥名損益率曰盈縮數劉孝孫以盈縮數為朏朒積皇極有陟降率遲疾數麟徳曰先後盈縮數大衍曰損益朏朒積崇天曰損益盈縮積所謂古厯平朔之日而月或朝覿東方夕見西方則史官謂之朏朒今以日行之所盈縮月行之所遲疾皆損益之或進退其日以為定朔則舒亟之度乃勢數使然非失政之致也新厯以七千一為盈縮之極其數與月離相錯而損益盈縮為名則文約而義見
  升降分皇極躔衰有陟降率麟徳以日景差陟降率日晷景消息為之義通軌漏夫南至之後日行漸升去極近故晷短而萬物皆盛北至之後日行漸降去極逺故晷長而萬物寖衰自大衍以下皆從麟徳今厯消息日行之升降積而為盈縮焉
  赤道宿漢百二年議造厯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赤道宿度則其法也其赤道斗二十六度及分牛八度女十二度虛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畢十六度觜二度參九度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栁十五度星七度張十八度翼十八度軫十七度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自後相承用之至唐初李淳風造渾儀亦無所改開元中浮屠一行作大衍厯詔梁令瓚作黃道游儀測知畢觜參及輿鬼四宿赤道宿度與舊不同畢十七度觜一度參十度鬼三度自一行之後因相沿襲下更五代無所増損至仁宗皇祐初始有詔造黃道渾儀鑄銅為之自後測驗赤道宿度又一十四宿與一行所測不同斗二十五度牛七度女十一度危十六度室十七度胃十五度畢十八度井三十四度鬼二度栁十四度氐十六度心六度尾十九度箕十度蓋古今之人以八尺圓器欲以盡天體決知其難矣又況圖本所指距星傳習有差故今赤道宿度與古不同自漢太初後至唐開元治厯之初凡八百年間悉無更易今雖測騐與舊不同亦嵗月未久新厯兩備其數如淳風從舊之意
  月度轉分洪範傳曰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朏月未合朔在日後今在日前太疾也朏者人君舒緩臣下驕盈専權之象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合朔則月與日合今在日後太遲也側匿者人君嚴急臣下危殆恐懼之象盈則進縮則退躔離九道周合三旬考其變行自有常數傳稱人君有疾舒之變未達月有遲速之常也後漢劉洪粗通其旨爾後治歴者多循舊法皆考遲疾之分増損平㑹之朔得月後定追及日之際而生定朔焉至於加時早晚或速或遲皆由轉分強弱所致舊厯課轉分以九分之五為強率一百一分之五十六為弱率乃於強弱之際而求秒焉新厯轉分二百九十八億八千二百二十四萬二千二百五十一以一百萬平之得二十七日五十五萬四千六百二十六最得中平之數舊厯置日餘而求朏朒之數衰次不倫今從其度而遲疾有漸用之課驗稍符天度
  轉度母轉法㑹周附本以朔分並周天是為㑹周一朔之月常度也名周本母去其朔差為轉終朔差乃終外之數也各以等數約之即得實用之數乃以等數約本母為轉度母齊數也又以等數約月分為轉法亦名轉日法也以轉法約轉終得轉日及餘本厯剏立此數皆古厯所未有約得八千一百一十二萬為轉度母二百九十八億八千二百二十四萬二千二百五十一為轉終分三百二十億二千五百一十二萬九千二百五十一為㑹周一十億八千四百四十七萬三千為轉法二十一億四千二百八十八萬七千為朔差
  月離遲疾定差皇極有加減限朏朒積麟徳曰増減率遲疾積大衍曰損益率朏朒積崇天亦曰損益率朏朒積所謂日不及平行則損之過平行則益之從陽之義也月不及平行則益之過平行則損之御陰之道也陰陽相錯而以損益遲疾為名新厯以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九為遲疾之極而得五度八分其數與躔相錯可以知合食加時之早晚也
  進朔進朔之法興於麟徳自後諸厯因而立法互有不同假令仲夏月朔月行極疾之時合朔當於亥正若不進朔則晨而月見東方若從大衍當戍初進朔則朔日之夕月生於西方新厯察朔日之餘驗月行徐疾變立法率參驗加時常視定朔小餘秋分後四分法之三巳上者進一日春分後定朔晨分差如春分之日者三約之以減四分之二定朔小餘如此數巳上者亦進以來日為朔俾循環合度月不見於朔晨交㑹無差明必藏於朔夕加時在於午中則晦日之晨同二日之夕皆合月見加時在於酉中則晦日之晨尚見二日之夕未生加時在於子中則晦日之晨不見二日之夕以生定晦朔乃月見之晨夕可知課小餘則加時之早晏無失使坦然不惑觸類而明之
  消息數因漏刻立名義通晷景麟徳厯差曰屈伸率天晝夜者易進退之象也冬至一陽爻生而晷道漸升夜漏益減象君子之道長故曰息夏至一隂爻生而晷道漸降夜漏益増象君子之道消故曰消表景與陽為衝從晦者也故與夜漏長短今以屈伸象太陰之行而刻差曰消息數黃道去極日行有南北故晷漏有長短然景差徐疾不同者句股使之然也景直晷中則差遲與句股數齊則差急隨北極髙下所遇不同其黃道去極度數與日景漏刻昏晚中星反覆相求消息用率歩日景而稽黃道因黃道而生漏刻而正中星四術旋相為中以合九服之變約而易知簡而易從
  六十四卦十二月卦出於孟氏七十二𠉀原於周書後宋景業因劉洪傳卦李淳風據舊厯元圖皆未覩陰陽之賾至開元中浮屠一行考楊子雲太𤣥經錯綜其數索隠周公三統糺正時訓參其變通著在爻象非深達易象孰能造於此乎今之所修循一行舊義至於周䇿分率隨數遷變夫六十卦直常度全次之交者諸侯卦也竟六日三千四百八十六秒而大夫受之次九卿受之次三公受之次天子受之五六相錯復協常月之次凡九三應上九則天微然以靜六三應上六則地欎然而定九三應上六即溫六三應上九即寒上爻陽者風隂者雨各視所直之爻察不刋之象而知五等與君辟之得失過與不及焉七十二候李業興以來迄於麟徳凡七家厯皆以雞始乳為立春初候東風觧凍為次候其餘以次承之與周書相校二十餘日舛訛益甚而一行改從古義今亦以周書為正
  岳臺日晷岳臺者今京師岳臺坊地曰浚儀近古候景之所尚書洛誥稱東土是也禮玉人執土圭長尺有五寸以致日此即日有常數也司徒職以圭正日晷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此即是地土中致日景與土圭等然表長八尺見於周髀夫天有常運地有常中厯有正象表有定數言日至者明其日至此也景尺有五寸與圭等者是其景晷之真效然夏至之日尺有五寸之景不因八尺之表將何以得故經見夏至日景者明表有定數也新厯周歲中晷長短皆以八尺之表測候所得名中晷常數交㑹日月成象於天以辨尊卑之序日君道也月臣道也謫食之變皆與人事相應若人君修徳以禳之則或當食而不食故太陰有變行以避日則不食五星潛在日下為太隂禦侮而扶救則不食渉交數淺或在陽厯日光著盛隂氣衰微則不食徳之休明而有小眚焉天為之隠是以光㣲蔽之雖交而不見食此四者皆徳感之所由致也按大衍厯議開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當食時自交阯至朔方同日度景測𠉀之際晶明無雲而不食以厯推之其日入交七百八十四分當食八分半十三年天正南至東封禮畢還次梁宋史官言十二月庚戌朔當食帝曰予方脩先後之職謫見於天是朕之不敏無以對揚上帝之休也於是徹膳素服以俟之而卒不食在位之臣莫不稱慶以謂徳之動天不俟終日以厯推之是月入交二度弱當食十五分之十三而陽光自若無纎毫之變雖算術乖舛不宜若是凡治厯之道定分最㣲故損益毫釐未得其正則上考春秋以來日月交食之載必有所差假令治厯者因開元二食變交限以從之則所協甚少而差失過多由此明之詩云此日而微乃非天之常數也舊厯直求月行入交今則先課交初所在然後與月行更相表裏務通精數
  四正食差正交如累壁漸減則有差在內食分多在外食分少交淺則間遙交深則相薄所觀之地又偏所食之時亦別茍非地中皆隨所在而漸異縱交分正等同在南方冬食則多夏食乃少假均冬夏早晚又殊處南辰則髙居東西則下視有斜正理不可均月在陽厯校驗古今交食所虧不過其半合置四正食差則斜正於卯酉之間損益於子午之位務從親密以考精㣲五星立率五星之行亦因日而立率以示尊卑之義日周四時無所不照君道也星分行列宿臣道也隂陽進退於此取儀刑焉是以當陽而進當隂而退皆得其常故加減之古之推歩悉皆順行至秦方有金火逆數大衍曰木星之行與諸星稍異商周之際率一百二十年而超一次至戰國之時其行寖急逮中平之後八十四年而超一次自此之後以為常率其行也初與日合一十八日行四度乃晨見東方而順行一百八日計行二十二度強而留二十七日乃退行四十六日半退行五度強與日相望旋日而退又四十六日半退五度強復留二十七日而順行一百八日行十八度強乃夕伏西方又十八日行四度復與日合
  火星之行初與日合七十日行五十二度乃晨見東方而順行二百八十日計行二百一十六度半弱而留十一日乃退行二十九日退九度與日相望旋日而退又二十九日退九度復留十一日而順行二百八十日行一百六十四度半弱而夕伏西方又七十日行五十二度復與日合
  土星之行初與日合二十一日行二度半乃晨見東方順行八十四日計行九度半強而留三十五日乃退行四十九日退三度半與日相望乃旋日而退又四十九日退三度少復留三十五日又順行八十四日行七度強而夕伏西方又二十一日行二度半復與日合金星之行初與日合五十八日半行四十九度太而夕見西方乃順行二百三十一日計行二百五十一度半而留七日乃退行九日退四度半而夕伏西方又六日半退四度太與日再合又六日半退四度太而晨見東方又退九日逆行四度半而復留七日而復順行二百三十一日行二百五十一度半乃晨伏東方又三十八日半行四十九度太復與日㑹
  水星之行初與日合十五日行三十三度乃夕見西方而順行三十日計行六十六度而留三日乃夕伏西方而退十日退八度與日再合又退十日退八度乃晨見東方而復留二日又順行三十三日行三十三度而晨伏東方又十五日行三十三度與日復㑹一行雲五星伏見留逆之效表裏盈縮之行皆係之於時驗之於政小失則小變大失則大變事㣲而象㣲事章而象章蓋皇天降譴以警悟人主又或算者昧於象占者迷於數覩五星失行悉謂之厯舛以數象相參兩喪其實大凡校驗之道必稽古今注記使上下相距反覆相求茍獨異常則失行可知矣
  星行盈縮五星差行惟火尤甚乃有南侵狼坐北入匏𤓰變化超越獨異於常是以日行之分自有盈縮此乃天度廣狹不等氣序升降有差攷今升降之分積為盈縮之數凡五星入氣加減興於張子信以後方士各自增損以求親密而開元厯別為四象六爻均以進退今則別立盈縮與舊異
  五星見伏五星見伏皆以日度為規日度之運既進退不常星行之差亦隨而增損是以五星見伏先考日度之行今則審日行盈縮究星纒進退五星見伏率皆密近舊說水星晨應見不見在雨水後榖雨前夕應見不見在處暑後霜降前又雲五星在卯酉南則見遲伏早在卯酉北則見早伏遲蓋天勢使之然也
  歩氣朔術
  演紀上元甲子歲距治平元年甲辰歲積七十一萬一千七百六十算外上驗往古毎年減一筭下算將來每年加一筭
  元法三萬九千
  嵗周一千四百二十四萬四千五百
  朔實一百一十五萬一千六百九十三
  嵗周三百六十五日餘九千五百
  朔策二十九餘二萬六百九十三
  望䇿一十四餘二萬九千八百四十六半
  弦策七餘一萬四千九百二十三秒
  氣策一十五餘八千五百二十秒一十五
  中盈分一萬七千四十一秒一十二
  朔虛分一萬八千三百七
  閏限一百一十一萬六千三百四十四秒六
  嵗閏四十二萬四千一百八十四
  月閏三萬五千三百四十八秒一十二
  沒限三萬四百七十九秒三
  紀法六十秒母一十八
  求天正冬至置所求積年以嵗周乗之為天正冬至氣積分滿元法除之為積日不滿為小餘日盈紀法去之不盡命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年前天正冬至日辰及餘求次氣置天正冬至大小餘以氣策加之即得次氣大小餘若秒盈秒母從小餘小餘滿元法從大餘大餘滿紀法即去之命大餘甲子算外即次氣日辰及餘餘氣累而求之
  求天正經朔置天正冬至氣積分滿朔實去之為積月不盡為閏餘盈元法為日不盈為餘以減天正冬至大小餘為天正經朔大小餘大餘不足減加紀法小餘不足減退大餘加元法以減之命大餘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年前天正經朔日辰及餘求弦望及次朔經日置天正經朔大小餘以弦策累加之命如前即得弦望及次朔經日日辰及餘
  求沒日置有沒之氣小餘二十四氣小餘在沒限已上者為有沒之氣以秒母乗之其秒從之用減七十一萬二千二百二十五餘以一萬二百二十五除之為沒日不滿為餘以沒日加其氣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其氣沒日日辰
  求減日置有減經朔小餘經朔小餘不滿朔虛分者為有減之朔以三十乗之滿朔虛分為減日不滿為餘以減日加經朔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其月減日日辰
  歩發斂術
  候策五餘二千八百四十秒五
  卦策六餘三千四百八秒六
  土王策三餘一千七百四秒三
  辰法三千二百五十刻法三百九十
  半辰法一千六百二十五秒母一十八
  求七十二候各置中節大小餘命之為初𠉀以𠉀策加之為次𠉀又加之為末候各命甲子算外即得其候日辰
  求六十四卦各因中氣大小餘命之為公卦用事日以卦策加之即次卦用事日以土王策加諸侯之卦得十有二節之初外卦用事日
  求五行用事日各因四立之節大小餘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減四季中氣大小餘命甲子算外即其月土始用事日也
  求發斂加時各置小餘滿辰法除之為辰數不滿者刻法而一為刻又不滿為分命辰數從子正算外即得所求加時辰時若以半辰之數加而命之即得辰初後所入刻數
  求發斂去經朔置天正經朔閏餘以月閏累加之即毎月閏餘滿元法除之為閏日不盡為小餘即得其月中氣去經朔日及餘秒其閏餘滿閏限即為置閏以月內無中氣為定
  求卦候去經朔各以卦候策及餘秒累加減之中氣前減中氣後加即各得卦候去經朔日及餘秒
  歩日躔術
  日度母六百二十四萬
  周天分二十二億七千九百二十萬四百四十七周天三百六十五度餘一百六十四萬四百四十七約分二千五百六十四秒八十二嵗差八萬四百四十七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度餘二萬四千二百五十約分六千二百一十八
  一象度九十一餘一萬二千一百二十五約分三千一百九
  求朔弦望入盈縮度置二至限度及餘以天正閏日及餘減之餘為天正經朔入縮度及餘以弦策累加之滿二至限度及餘去之則盈入縮縮入盈而互得之即得弦望及次經朔日所入盈縮度及餘其餘以一萬乗之元法除之即得約分
  求朔弦望盈縮差及定差各置朔弦望所入盈縮度及約分如在象度分以下者為在初巳上者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置初末度分於上列二至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下乗上為積數滿四千一百三十五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命曰盈縮差度及分若以四百乗積數滿五百六十七除之為盈縮定差若用立成者以其度損益率乗度除滿元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度下盈縮積為定差度其損益初末分為二日者各隨其初末以乗除其後皆如此例求定氣日冬夏二至盈縮之端以常為定餘者以其氣所得盈縮差度及分盈減縮加常氣日及約分即為其氣定日及分
  赤道宿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虛十及分危十七  室十六   壁九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餘一百六十萬四百四十七約分二千五百六十四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畢十七  觜一    參十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
  井三十三 鬼三    栁十五  星七
  張十八  翼十八   軫十七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
  前皆赤道度自大衍以下以儀測定用為常數赤道者常道也紘於天半以格黃道
  求天正冬至赤道日度以嵗差乗所求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盡用減周天分餘以度母除之一度為度不滿為餘餘以一萬乗之度母退除為約分命起赤道虛宿六度去之至不滿宿即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躔所在宿度及分求夏至赤道加時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以二至限度及分加之滿赤道宿度去之即得夏至加時赤道日度若求二至昏後夜半赤道日度者各以二至之日約餘減一萬分餘以加二至加時赤道日度即為二至初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毎日加一度滿赤道宿度去之即得毎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求赤道宿積度置冬至加時赤道宿全度以冬至赤道加時日度減之餘為距後度及分以赤道宿度累加之即各得赤道其宿積度及分
  求赤道宿積度入初末限各置赤道宿積度及分滿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去之餘在四十五度六十五分半以下分以日為母為在初限以上者用減九十一度三十一分餘為入末限度及分
  求二十八宿黃道度各置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用減一百一十一度三十七分餘以乗初末限度及分進一位以一萬約之所得命曰黃赤道差度及分在至後分前減在分後至前加皆加減赤道宿積度及分為其宿黃道積度及分以前宿黃道積度減其宿黃道積度為其宿黃道及分其分就近為太半少
  黃道宿度
  斗二十三 牛七  女十一 虛十少秒六十四危十七  室十七 壁九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半秒六十四
  奎十七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畢十六   觜一   參九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
  井三十   鬼  栁十四 星七
  張十八  翼十九 軫十八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三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四    尾十七  箕十
  東方七宿七十四度
  七曜循此黃道宿度凖今歴變定若上考往古下驗將來當據歲差毎移一度乃依法變從當時宿度然後可歩日月五星知其守犯
  求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以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分減一百一十一度三十七分餘以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分乗之進一位滿一萬約之為度不滿為分命曰赤道差用減冬至赤道日度及分即為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
  求冬至之日晨前夜半日度置一萬分以其日升分加之以乗冬至約餘以一萬約之所得以減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即為冬至之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求逐月定朔之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置其朔距冬至日數以其度下盈縮積度盈加縮減之餘以加天正冬至夜半日度命之即其月定朔之日晨前夜半日躔所在宿次
  求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各置其定朔之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每日加一度以其日升降分升加降減之滿黃道宿度去之即各得毎日晨前半夜黃道日躔所在宿度及分若次年冬至小餘滿法者以昇分極數加之





  宋史巻七十四
  宋史巻七十四考證
  律歴志七調日法朔餘周天分斗分嵗差日度母附○日度母舊本訛毋下文歩日躔術是也
  張胃元名損益率曰盈縮數○胃元當作胄元
  四正食差正交如累壁○壁當作璧
  處南辰則髙居東西則下○臣召南按辰字係北字之訛下文謂視有斜正理不可均處南北則正視故髙居東西則斜視故下也
  赤道宿度斗二十六云云○臣召南按此則明天赤道宿度與崇天同矣





  宋史巻七十四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五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八
  律厯八明天厯
  歩晷漏術
  二至限一百八十一日六十二分
  一象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
  消息法一萬六百八十九
  辰法三千二百五十
  刻法三百九十
  半辰法一千六百二十五
  昏明刻分九百七十五
  昏明二刻一百九十五分
  冬至岳臺晷景常數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夏至岳臺晷景常數一尺五寸七分
  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四十五日六十二分
  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一百三十七日
  求岳臺晷景入二至後日數計入二至後來日數以二至約餘減之仍加半日之分即為入二至後來日午中積數及分
  求岳臺晷景午中定數置所求午中積數加初限以下者為在初以上者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其在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者以入限日減一千九百三十七半為汎差仍以入限日分乘其日盈縮積盈縮積在日度術中五因百約之用減汎差為定差乃以入限日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為分及小分以減冬至常晷餘為其日午中晷景定數若所求入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者乃三約入限日分以減四百八十五少餘為汎差仍以盈縮差減極數餘者若在春分後秋分前者直以四約之以加 汎差為定差若春分前秋分後者以去二分日數及分乘之滿六百而一以減汎差餘為定差乃以入限日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為分及小分以加夏至常晷即為其日午中晷景定數
  求每日消息定數置所求日中日度分如在二至限以下者為在息以上者去之餘為在消又視入消息度加一象以下者為在初以上者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其初末度自相乘以一萬乘而再折之滿消息法除之為常數乃副之用減一千九百五十餘以乘其副滿八千六百五十除之所得以加常數為所求消息定數求每日黃道去極度及赤道內外度置其日消息定數以四因之滿三百二十五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所得在春分後加六十七度三十一分在秋分後減一百一十五度三十一分即為所求日黃道去極度及分以黃道去極度與一象度相減餘為赤道內外度若去極度少為日在赤道內若去極度多為日在赤道外求每日晨昏分及日出入分以其日消息定數春分後加六千八百二十五秋分後減一萬七百二十五餘為所求日晨分用減元法餘為昏分以昏明分加晨分為日出分減昏分為日入分
  求每日距中距子度及每更差度置其日晨分以七百乘之滿七萬四千七百四十二除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命曰距子度用減半周天餘為距中度若倍距子度五除之即為每更差度及分若依司辰星漏厯則倍距子度減去待日三十六度五十二分半餘以五約之即每更差度求每日夜半定漏置其日晨分以刻法除之為刻不滿為分即所求日夜半定漏
  求每日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倍夜半定漏加五刻為定刻用減一百刻餘為晝刻以昏明刻加夜半定漏滿辰法除之為辰數不滿刻法除之為刻又不滿為刻分命辰數從子正算外即日出辰刻以晝刻加之命如前即日入辰刻若以半辰刻加之即命從辰初也
  求更㸃辰刻倍夜半定漏二十五而一為㸃差刻五因之為更差刻以昏明刻加日入辰刻即甲夜辰刻以更㸃差刻累加之滿辰刻及分去之各得更㸃所入辰刻及分若同司辰星漏厯者倍夜半定漏減去待旦一十刻餘依術求之即同內中更㸃
  求昏曉及五更中星置距中度以其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日昏中星所格宿次其昏中星便為初更中星以每更差度加而命之即乙夜所格中星累加之得逐更中星所格宿次又倍距子度加昏中星命之即曉中星所格宿次若同司辰星漏歴中星則倍距子度減去待旦十刻之度三十六度五十二分半餘約之為五更即同內中更㸃中星
  求九服距差日各於所在立表𠉀之若地在岳臺北測冬至後與岳臺冬至晷景同者累冬至後至其日為距差日若地在岳臺南測夏至後與岳臺晷景同者累夏至後至其日為距差日
  求九服晷景若地在岳臺北冬至前後者以冬至前後日數減距差日為餘日以餘日減一千九百三十七半為汎差依前術求之以加岳臺冬至晷景常數為其地其日中晷常數若冬至前後日多於距差日乃減去距差日餘依前術求之即得其地其日中晷常數若地在岳臺南夏至前後者以夏至前後日數減距差日為餘日乃三約之以減四百八十五少為汎差依前術求之以減岳臺夏至晷景常數即其地其日中晷常數如夏至前後日數多於距差日乃減岳臺夏至常晷餘即晷在表南也若夏至前後日多於距差日即減去距差日餘依前術求之各得其地其日中晷常數若求定數依立成以求午中晷景定數
  求九服所在晝夜漏刻冬夏二至各於所在下水漏以定其地二至夜刻乃相減餘為冬夏至差刻置岳臺其日消息定數以其地二至差刻乘之如岳臺二至差刻二十而一所得為其地其日消息定數乃倍消息定數滿刻法約之為刻不滿為分乃加減其地二至夜刻秋分後春分前減冬至夜刻春分後秋分前加夏至夜刻為其地其日夜刻用減一百刻餘為晝刻其日出入辰刻及距中度五更中星竝依前術求之
  歩月離術
  轉度母八千一百一十二萬
  轉中分二百九十八億八千二百二十四萬二千二百五十一
  朔差二十一億四千二百八十八萬七千
  朔差二十六度餘三千三百七十六萬七千約餘四千一百六十二半
  轉法一十億八千四百四十七萬三千
  會周三百二十億二千五百一十二萬九千二百五十一
  轉終三百六十八度餘三十八萬二千二百五十一約餘三千七百八
  轉終二十七日餘六億一百四十七萬一千二百五十一約餘五千五百四十六中度一百八十四度餘一千五百四萬一千一百二十五半約餘一千八百五十四象度九十二度餘七百五十二萬五百六十二太約分九百二十七
  月平行十三度餘二千九百九十一萬三千約分三千六百八十七
  望差一百九十七度餘三千一百九十二萬四千六百二十五半約分三千九百三十四弦差九十八度餘五千六百五十二萬二千三百一十二太約分六千九百六十七日衰一十八小分九
  求月行入轉度以朔差乘所求積月滿轉中分去之不盡為轉餘滿轉度母除為度不滿為餘其餘若以一萬乗之滿轉度母除之即得約分若以轉法除轉餘即為入轉日及餘即得所求月加時入轉度及餘若以弦度及餘累加之即得上弦望下弦及後朔加時入轉度及分其度若滿轉終度及餘去之其入轉度如在中度以下為月行在疾厯如在中度以上者乃減去中度及餘為月入遲厯
  求月行遲疾差度及定差置所求月行入遲速度如在象度以下為在初以上覆減中度餘為在末其度餘用約分百為母置初末度於上列二百一度九分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下乘上為積數滿一千九百七十六除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命曰遲疾差度在疾為減在遲為加以一萬乘積數滿六千七百七十三半除之為遲疾定差疾加遲減若用立成者以其度下損益率乘度餘滿轉度母而一所得隨其損益即得遲疾及定差其遲疾初末損益分為二日者各加其初末以乗除
  求朔弦望所直度下月行定分置遲疾所入初末度分進一位滿七百三十九除之用減一百二十七餘為衰差以衰差疾初遲末減遲初疾末加皆加減平行度分為其度所直月行定分其度以百命為分
  求朔弦望定日各以日躔盈縮月行遲疾定差加減經朔弦望小餘滿若不足進退大餘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日日辰及餘若定朔干名與後朔干名同者月大不同月小月內無中氣者為閏月凡注厯觀定朔小餘秋分後四分之三已上者進一日若春分後其定朔晨分差如春分之日者三約之以減四分之二如定朔小餘及此數已上者進一日朔或當交有食初虧在日入已前者其朔不進弦望定小餘不滿日出分者退一日其望或當交有食初虧在日出已前其定望小餘雖滿日出分者亦退之又月行九道遲疾厯有三大二小日行盈縮累増損之則有四大三小理數然也若循其常則當察加時早晚隨其所近而進退之使月之大小不過連三舊説正月朔有交必湏消息前後一兩月移食在晦二之日且日食當朔月食當望蓋自然之理夫日之食蓋天之垂誡警悟時政若通化得中則變咎為祥國家務以至公理天下不可私移晦朔宜順天誡故春秋傳書日食乃糺正其朔不可専移食於晦二其正月朔有交一從近典不可移避
  求朔定弦望加時日度置朔弦望中日及約分以日躔盈縮度及分盈加縮減之又以元法退除遲疾定差疾加遲減之餘為其朔弦望加時定日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所求朔弦望加時定日所在宿次朔望有交則依後術
  求月行九道凡合朔所交冬在隂厯夏在陽厯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後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當黃道東立夏立冬後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當黃道東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冬在陽厯夏在隂厯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後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當黃道西立冬立夏後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當黃道西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在陽厯秋在隂厯月行朱道春分秋分後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當黃道南立春立秋後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當黃道西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在隂厯秋在陽厯月行黒道春分秋分後黑道半交冬至之宿當黃道正北立春立秋後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當黃道東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四序月離為八節至隂陽之所交皆與黃道相會故月行九道各視月所入正交積度視正交九道宿度所入節𠉀即其道其節所起滿象度及分去之餘入交積度及象度竝在交會術中若在半象以下為在初限以上覆減象度及分為在末限用減一百一十一度三十七分餘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退位半之滿百為度不滿為分所得為月行與黃道差數距半交後正交前以差數減距正交後半交前以差數加此加減出入六度單與黃道相較之數若較之赤道隨數遷變不常計去二至以來度數乘黃道所差九十而一為月行與黃道差數凡日以赤道內為隂外為陽月以黃道內為隂外為陽故月行宿度入春分交後行隂厯秋分交後行陽厯皆為同名若入春分交後行陽厯秋分交後行隂厯皆為異名其在同名以差數加者加之減者減之其在異名以差數加者減之減者加之皆加減黃道宿積度為九道宿積度以前宿九道宿積度減其宿九道宿積度餘為其宿九道宿度及分其分就近約為太半少三數
  求月行九道入交度置其朔加時定日度以其朔交初度及分減之餘為其朔加時月行入交度及餘其餘以一萬乘之以元法退除之即為約餘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正交月離所在黃道宿度
  求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以正交度及分減一百一十一度三十七分餘以正交度及分乘之退一等半之滿百為度不滿為分所得命曰定差以定差加黃道宿度計去冬夏至以來度數乘定差九十而一所得依同異名加減之滿若不足進退其度命如前即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及分
  求定朔弦望加時月離所在宿度各置其日加時日躔所在變從九道循次相加凡合朔加時月行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是為加時月離宿次先置朔弦望加時黃道宿度以正交加時黃道宿度減之餘以加其正交加時九道宿度命起正交宿次算外即朔弦望加時所當九道宿度其今朔加時若非正近則日在黃道月在九道各入宿度雖多少不同考其去極若應繩準故云月行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各以弦望度及分加其所當九道宿度滿宿次去之各得加時九道月離宿次
  求定朔夜半入轉以所求經朔小餘減其朔加時入轉日餘其經朔小餘以二萬七千八百七乘之即母轉法為其經朔夜半入轉若定朔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轉日無進退則因經為定其餘以轉法退收之即為約分
  求次月定朔夜半入轉因定朔夜半入轉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餘分皆加四千四百五十四滿轉終日及約分去之即次月定朔夜半入轉累加一日去命如前各得逐日夜半入轉日及分
  求定朔弦望夜半月度各置加時小餘若非朔望有交者有用定朔弦望小餘以其日月行度分乘之滿元法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命曰加時度以減其日加時月度即各得所求夜半月度
  求晨昏月以晨昏乘其日月行定分元法而一為晨度用減月行定分餘為昏度各以晨昏度加夜半月度即所求晨昏月所在宿度
  求朔弦望晨昏定程各以其朔昏定月減上弦昏定月餘為朔後昏定程以上弦昏定月減望昏定月餘為上弦後昏定程以望晨定月減下弦晨定月餘為望後晨定程以下弦晨定月減次朔晨定月餘為下弦後晨定程
  求轉積度計四七日月行定分以日衰加減之為逐日月行定程乃自所入日計求定之為其程轉積度分其四七日月行定分者初日益遲一千二百一十七日漸疾一千三百四十一十四日損疾一千四百六十一二十一日漸遲一千三百二十八乃觀其遲疾之極差而損益之以百為分母
  求每日晨昏月以轉積度與晨昏定程相減餘以距後程日數除之為日差定程多為加定程少為減以加減每日月行定分為每日轉定度及分以每日轉定度及分加朔弦望晨昏月滿九道宿次去之即為每日晨昏月離所在宿度及分凡注𠩵朔後注昏望後注晨已前月度並依九道所推以究算術之精㣲若注厯求其速要者即依後術以推黃道月度
  求天正十一月定朔夜半平行以天正經朔小餘乘平行度分元法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所得為經朔加時度用減其朔中日即經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若定朔有進退以平行度分加減之即為天正十一月定朔之日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
  求次月定朔之日夜半平行月置天正定朔之日夜半平行月大月加三十五度八十分六十一秒小月加二十二度四十三分七十三秒半滿周天度分即去之即每月定朔之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
  求定弦望夜半平行月計弦望距定朔日數以乘平行度及分秒以加其定朔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即定弦望之日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亦可直求朔望不復求度從簡易也求天正定朔夜半入轉度置天正經朔小餘以平行月度及分乘之滿元法除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命為加時度以減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度及約分餘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夜半入轉度及分若定朔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平行度分即為天正十一月定朔之日晨前夜半入轉度及分秒
  求次月定朔及弦望夜半入轉度因天正十一月定朔夜半入轉度分大月加三十二度六十九分一十七秒小月加十九度三十二分二十九秒半即各得次月定朔夜半入轉度及分各以朔弦望相距日數乘平行度分以加之滿轉終度及秒即去之如在中度以下者為在疾以上者去之餘為入遲厯即各得次朔弦望定日晨前夜半入轉度及分若以平行月度及分收之即為定朔弦望入轉日求定朔弦望夜半定月以定朔弦望夜半入轉度分乘其度損益衰以一萬約之為分百約之為秒損益其度下遲疾度為遲疾定度乃以遲加疾減夜半平行月為朔弦望夜半定月積度以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定朔弦望夜半月離所在宿次若有求晨昏月以其日晨昏分乘其日月行定分元法而一所得為晨昏度以加其夜半定月即得朔弦望晨昏月度
  求朔弦望定程各以朔弦望定月相減餘為定程若求晨昏定程則用晨昏定月相減朔後用昏望後用晨
  求朔弦望轉積度分計四七日月行定分以日衰加減之為逐日月行定分乃自所入日計之為其程轉積度分其四七日月行定分者初日益遲一千二百一十七日漸疾一千三百四十一十四日損疾一千四百六十一二十一日漸遲一千三百二十八乃視其遲疾之極差而損益之分以百為母
  求每日月離宿次各以其朔弦望定程與轉積度相減餘為程差以距後程日數除之為日差定程多為益差定程少為損差以日差加減月行定分為每日月行定分以每日月行定分累加定朔弦望夜半月在宿次命之即每日晨前夜半月離宿次如晨昏宿次即得每日晨昏月度
  歩交會術
  交度母六百二十四萬
  周天分二十二億七千九百二十萬四百四十七朔差九百九十萬一千一百五十九
  朔差一度餘三百六十六萬一千一百五十九
  望差空度餘四百九十五萬五百七十九半
  半周天一百八十二度餘三百九十二萬二百二十三半約分六千二百八十二日食限一千四百六十四
  月食限一千三百三十八
  盈初限縮末限六十度八十七分半
  縮初限盈末限一百二十一度七十五分
  求交初度置所求積月以朔差乘之滿周天分去之不盡覆減周天分滿交度母除之為度不滿為餘即得所求月交初度及餘以半周天加之滿周天去之餘為交中度及餘若以望差減之即得其月望交初度及餘以朔差減之即得次月交初度及餘以交度母退除即得餘分若以天正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各得交初中所在宿度及分
  求日月食甚小餘及加時辰刻以其朔望月行遲疾定差疾加遲減經朔望小餘若不足減者退大餘一加元法以減之若加之滿法者但積其數以一千三百三十七乘之滿其度所直月行定分除之為月行差數乃以日躔盈定差盈加縮減之餘為其朔望食甚小餘凡加減滿若不足進退其日此朔望加時以究月行遲疾之數若非有交會直以經定小餘為定置之如前發歛加時術入之即各得日月食甚所在辰刻視食甚小餘加半法以下者覆減半法餘為午前分半法已上者減去半法餘為午後分
  求朔望加時日月度以其朔望加時小餘與經朔望小餘相減餘以元法退收之以加減其朔望中日及約分經朔望少加經朔望多減為其朔望加時中日乃以所入日昇降分乘所入日約分以一萬約之所得隨以損益其日下盈縮積為盈縮定度以盈加縮減加時中日為其朔望加時定日望則更加半周天為加時定月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得所求朔望加時日月所在宿度及分
  求朔望日月加時去交度分置朔望日月加時定度與交初交中度相減餘為去交度分就近者相減之其度以百通之為分加時度多為後少為前即得其朔望去交前後分交初後交中前為月行外道陽厯交中後交初前為月行內道隂厯
  求日食四正食差定數置其朔加時定日如半周天以下者為在盈以上者去之餘為在縮視之如在初限以下者為在初以上者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置初末限度及分盈初限縮末限者倍之置於上位列二百四十三度半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下乘上以一百六乘之滿三千九十三除之為東西食差汎數凡減五百八餘為南北食差汎數其求南北食差定數者乃視午前後分如四分法之一以下者覆減之餘以乘汎數若以上者即去之餘以乘汎數皆滿九千七百五十除之為南北食差定數盈初縮末限者食甚在夘酉以南內減外加食甚在夘酉以北內加外減縮初盈末限者食甚在夘酉以南內加外減食甚在夘酉以北內減外加其求東西食差定數者乃視午前後分如四分法之一以下者以乘汎數以上者覆減半法餘乘汎數皆滿九千七百五十除之為東西食差定數盈初縮末限者食甚在子午以東內減外加食甚在子午以西內加外減縮初盈末限者食甚在子午以東內加外減食甚在子午以西內減外加即得其朔四正食差加減定數
  求日月食去交定分視其朔四正食差加減定數同名相從異名相消餘為食差加減總數以加減去交分餘為日食去交定分其去交定分不足減乃覆減食差總數若陽厯覆減入隂厯為入食限若隂厯覆減入陽厯為不入食限凡加之滿食限已上者亦不入食限其望食者以其望去交分便為其望月食去交定分
  求日月食分日食者視去交定分如食限三之一以下者倍之類同陽厯食分以上者覆減食限餘為隂厯食分皆進一位滿九百七十六除為大分不滿為除為小分命十為限即日食之大小分月食者視去交定分如食限三之一以下者退既以上者覆減食限餘進一位滿八百九十二除之為大分不滿退除為小分命十為限即月食之大小分其食不滿大分者雖交而數淺或不見食也
  求日食汎用刻分置隂陽厯食分於上列一千九百五十二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乘上滿二百七十一除之為日食汎用刻分
  求月食汎用刻分置去交定分自相乘交初以四百五十九除交中以五百四十除之所得交初以減三千九百交中以減三千三百一十五餘為月食汎用刻分求日月食定用刻分置日月食汎用刻分以一千三百三十七乘之以所直度下月行定分除之所得為日月食定用刻分
  求日月食虧初復滿時刻以定用刻分減食甚小餘為虧初小餘加食甚為復滿小餘各滿辰法為辰數不盡滿刻法除之為刻數不滿為分命辰數從子正算外即得虧初復末辰刻及分若以立辰數加之即命從時初也
  求日月食初虧復滿方位其日食在陽厯者初食西南甚於正南復於東南日在隂厯者初食西北甚於正北復於東北其食過八分者皆初食正西復於正東其月食者月在隂厯初食東南甚於正南復於西南月在陽厯初食東北甚於正北復於西北其食八分巳上者皆初食正東復於正西此皆審其食甚所向據午正而論之其食餘方審其斜正則初虧復滿乃可知矣
  求月食更㸃定法倍其望晨分五而一為更法又五而一為㸃法若依司晨星注厯同內中更㸃則倍晨分減去待旦十刻之分餘五而一為更法又五而一為㸃法
  求月食入更㸃各置初虧食甚復滿小餘如在晨分以下者加晨分如在昏分以上者減去昏分餘以更法除之為更數不滿以㸃法除之為㸃數其更數命初更算外即各得所入更㸃
  求月食既內外刻分置月食去交分覆減食限三之一不及減者為食不既餘列於上位乃列三之二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下乘上以一百七十除之所得以定用刻分乘之滿汎用刻分除之為月食既內刻分用減定用刻分餘為既外刻分
  求日月帶食出入所見分數視食甚小餘在日出分以下者為月見食甚日不見食甚以日出分減復滿小餘若食甚小餘在日出分巳上者為日見食甚月不見食甚以初虧小餘減日出分各為帶食差若月食既者以既內刻分減帶食差餘乘所食分既外刻分而一不及減者既帶食既出入也以乘所食之分滿定用刻分而一即各為日帶食出月帶食入所見之分凡虧初小餘多如日出分為在晝復滿小餘多如日出分為在夜不帶食出入也若食甚小餘在日入分以下者為日見食甚月不見食甚以日入分減復滿小餘若食甚小餘在日入分已上者為月見食甚日不見食甚以初虧小餘減日入分各為帶食差若月食既者以既內刻分減帶食差餘乘所差分既外刻分而一不及減者既帶食既出入也以乘所食之分滿定用刻分而一即各為日帶食入月帶食出所見之分凡虧初小餘多如日入分為在夜復滿小餘少如日入分為在晝並不帶食出入也
  歩五星術
  木星終率一千五百五十五萬六千五百四
  終日三百九十八日餘三萬四千五百四約分八千八百四十七
  厯差六萬一千七百五十
  見伏常度一十四度
  變段變日  變度   厯度   初行率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五>





  土星終率一千四百七十四萬五千四百四十六終日三百七十八餘三千四百四十六約分八百八十三
  厯差六萬一千三百五十
  見伏常度一十八度半
  變段變日  變度  厯度   初行率













  變段變日   變度    初行率







  夕留七日












  水星終率四百五十一萬九千一百八十四改九千一百九十四終日一百一十五日餘三萬四千一百八十四約分八千七百六十四
  見伏常度一十八度
  變段變日   變度    初行率









  求五星天正冬至後諸段中積中星置氣積分冬以其星終率去之不盡覆減終率餘滿元法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即天正冬至後其星平合中積重列之為中星因命為前一段之初以諸段變日變度累加減之即為諸段中星變日加減中積變度加減中星
  求木火土三星入厯以其星厯差乘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盡以度毋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命曰差度以減其星平合中星即為平合入厯度以其星其段厯度

  加之滿周天度分即去之各得其星其段入厯度分金水附日而行更不求厯差其木火土三星前變為晨後變為夕金水二星前變為夕後變為晨
  求木土火三星諸段盈縮定差木土二星置其星其段入厯度分如半周天以下者為在盈以上者減去半周天餘為在縮置盈縮度分如在一象以下者為在初限以上者覆減半周天餘為在末限置初末限度及分於上列半周天於下以上減下以下乘上木進一位土九因之皆滿百為分分滿百為度命曰盈縮定差其火星置盈縮度分如在初限以下者為在初以上者覆減半周天餘為在末以四十五度六十五分半為盈初縮末限度以一百三十六度九十六分半為縮初盈末限度分置初末限度於上盈初縮末三因之列二百七十三度九十三分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下乘上以一十二乘之滿百為度不滿百約為分命曰盈縮定差若用立成法以其度下損益率乗度下約分滿百者以損益其度下盈縮差度為盈縮定差若在留退段者即在盈縮汎差
  求木火土三星留退差置後退後留盈縮汎差各列其星盈縮極度於下木極度八度三十三分火極度二十二度五十一分土極度七度五十分以上減下餘以下乘上水土三因之火倍之皆滿百為度命曰留退差後退初半之後留全用其留退差在盈益減損加在縮損減益加其段盈縮汎差為後退後留定差因為後遲初段定差各須類會前留定差觀其盈縮察其降差也
  求五星諸段定積各置其星其段中積以其段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即其星其段定積及分以天正冬至大餘及約分加之滿紀法去之不盡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其五星合見伏即為推算段定日後求見伏合定日即厯注其日
  求五星諸段所在月日各置諸段定積以天正閏日及約分加之滿朔䇿及分去之為月數不滿為入月以來日數及分其月數命從天正十一月算外即其星其段入其月經朔日數及分定朔有進退者亦進退其日以日辰為定若以氣䇿及約分去定積命從冬至算外即得其段入氣日及分
  求五星諸段加時定星各置其星其段中星以其段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即五星諸段定星若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段加時定星所在宿次五星皆以前留為前退初定星後留為後順初定星
  求五星諸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木火土三星以其星其段盈縮定差與次度下盈縮定差相減餘為其度損益差以乘其段初行率一百約之所得以加減其段初行率在盈益加損減在縮益減損加以一百乘之為初行積分又置一百分亦依其數加減之以除初行積分為初日定行分以乘其段初日約分以一百約之順減退加其段定星為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得所求金水二星直以初行率便為初日定行分
  求太陽盈縮度各置其段定積如二至限以下為在盈以上者去之餘為在縮又視入盈縮度如一象以下者為在初以上者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置初末限度及分如前日度術求之即得所求若用立成者直以其度下損益分乘度餘百約之所得損益其度下盈縮差亦得所求
  求諸段日度率以一段日辰相距為日率又以二段夜半定星相減餘為其段度率及分
  求諸段平行分各置其段度率及分以其段日率除之為其段平行分
  求諸段汎差各以其段平行分與後段平行分相減餘為汎差併前段汎差四因之退一等為其段總差五星前留前後留後一段皆以六因平行分進一等為其段總差水星為半總差其在退行者木火土以十二乘其段平行分退一等為其段總差金星退行者以其段汎差為總差後變則及用初末水星退行者以其段平行分為總差若在前後順第一段者乃半次段總差為其段總差
  求諸段初末日行分各半其段總差加減其段平行分為其段初末日行分前變加為初減為末後變減為初加為末其在退段者前則減為初加為末後則加為初減為末若前後段行分多少不倫者乃平注之或總差不備大分者亦平注之皆類會前後初末不可失其哀殺
  求諸段日差減其段日率一以除其段總差為其段日差後行分少為損後行分多為益
  求毎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置其段初日行分以日差累損益之為毎日行分以毎日行分累加減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宿次命之即毎日星行宿次
  徑求其日宿次置所求日減一以乘日差以加減初日行分後少減之後多加之為所求日行分乃加初日行分而半之以所求日數乘之為徑求積度以加減其段初日宿次命之即徑求其日星宿次
  求五星定合定日木火土三星以其段初日行分減一百分餘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命曰距合差日及分以差日及分減太陽盈縮分餘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減縮加金水二星平合者以百分減初日行分餘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命曰距合差日及分以減太陽盈縮分餘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加縮減金水星再合者以初日行分加一百分以除其日太陽盈縮餘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命曰再合差日以減太陽盈縮分餘為再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加縮減差度則反其加減皆以加減定積為再合定日以天正冬至大餘及約分加而命之即得定合日辰
  求五星定見伏木火土三星各以其段初日行分減一百分餘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日不滿退除為分以盈減縮加金水二星夕見晨伏者以一百分減初行日分餘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日不滿退除為分以盈加縮減其在晨見夕伏者以一百分加其段初日行分以除其日太陽盈縮分為日不滿退除為分以盈減縮加皆加減其段定積為見伏定日以加冬至大餘及約分滿紀法去之命從甲子算外即得五星見伏定日日辰
  琮又論厯曰古今之厯必有術過於前人而可以為萬世之法者乃為勝也若一行為大衍歴議及略例校正厯世以求厯法強弱為厯家體要得中平之數劉焯悟日行有盈縮之差舊厯推日行平行一度至此方悟日行有盈縮冬至前後定日八十八日八十九分夏至前後定日九十三日七十四分冬至前後日行一度有餘夏至前後日行不及一度李淳風悟定朔之法並氣朔閏餘皆同一術舊厯定朔平注一大一小至此以日行盈縮月行遲疾加減朔餘餘為定朔望加時以定大小不過三數自此後日食在朔月食在望更無晦二之差舊厯皆須用章歲章月之數使閏餘有差淳風造麟徳厯以氣朔閏餘同歸一母張子信悟月行有交道表裏五星有入氣加減北齊學士張子信因葛榮亂隠居海島三十餘年専以圓儀揆測天道始悟月行有交道表裏在表為外道陽厯在裏為內道隂厯月行在內道則日有食之月行在外道則無食若月外之人北戶向日之地則反觀有食又舊厯五星率無盈縮至是始悟五星皆有盈縮加減之數宋何承天始悟測景以定氣序景極長冬至景極短夏至始立八尺之表連測十餘年即知舊景初𠩵冬至常遲天三日乃造元嘉厯冬至加時比舊退減三日晉姜岌始悟以月食所衝之宿為日所在之度日所在不知宿度至此以月食之宿所衝為日所在宿度後漢劉洪作乾象𠩵始悟月行有遲疾數舊厯月平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是始悟月行有遲疾之差極遲則日行十二度強極疾則日行十四度太其遲疾極差五度有餘宋祖沖之始悟歲差書堯典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宵中星虛以殷仲秋至今三千餘年中星所差三十餘度則知毎歲有漸差之數造大明厯率四十五年九月而退差一度唐徐昇作宣明厯悟日食有氣刻差數舊厯推日食皆平求食分多不允合至是推日食以氣刻差數增損之測日食分數稍近天驗明天厯悟日月會合為朔所立日法積年有自然之數及立法推求晷景知氣節加時所在自元嘉厯後所立日法以四十九分之二十六為強率以十七分之九為弱率併強弱之數為日法朔餘自後諸厯效之殊不知日月會合為朔併朔餘虛分為日法蓋自然之理其氣節加時晉漢以來約而要取有差半日今立法推求得盡其數後之造厯者莫不遵用焉其踈謬之甚者即苗守信之乾元厯馬重積之調元厯郭紹之五純厯也大槩無出於此矣然造厯者皆須會日月之行以為晦朔之數驗春秋日食以明強弱其於氣序則取驗於傳之南至其日行盈縮月行遲疾五星加減二曜食差日宿月離中星晷景立數立法悉本之於前語然後較騐上自夏仲康五年九月辰弗集於房以至於今其星辰氣朔日月交食等使三千年間若應準繩而有前有後有親有疎者即為中平之數乃可施於後世其較驗則依一行孫思恭取數多而不以少得為親宻較日月交食若一分二刻以下為親二分四刻以下為近三分五刻以上為遠以厯注有食而天驗無食或天驗有食而厯注無食者為失其較星度則以差天二度以下為親三度以下為近四度以上為遠其較晷景尺寸以二分以下為親三分以下為近四分以上為遠若較古而得數多又近於今兼立法立數得其理而通於本者為最也琮自謂善厯嘗曰世之知厯者甚少近世獨孫思恭為妙而思恭又嘗推劉羲叟為知厯焉












  宋史巻七十五
  宋史巻七十五考證
  律歴志八歩晷漏術○臣召南按前歴俱以歩月離承歩日躔之後明天始以歩晷漏接日躔之後月離之前
  以加 汎差為定差○按此無闕文
  國家務以至公理天下不可私移晦朔云云○臣召南按此文則春秋所書日食非朔及漢志日食於晦與二日者皆司天以私意移之實非晦與二日也







  宋史巻七十五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六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二十九
  律厯九
  堯敇羲和制橫簫以考察星度其機衡用玉欲其燥濕不變運動有常堅久而不能廢也至於後世鑄銅為圓儀以法天體自洛下閎造太初厯用渾儀及東漢孝和帝時太史惟有赤道儀歲時測𠉀頗有進退帝以問典星待詔姚崇等皆曰星圖有規法日月實從黃道今無其噐是以失之至永元十五年賈逵始設黃道儀桓帝延熹七年張衡更制之以四分為度其後陸續王蕃孔挺斛蘭梁令瓉李淳風並嘗製作五代亂亡遺法蕩然矣眞宗祥符初韓顯符作渾儀但遊儀䨇環夾望筩旋轉而黃赤道相固不動皇祐初又命日官舒易簡於淵周琮等參用淳風令瓉之制改鑄黃道渾儀又為漏刻圭表詔翰林學士錢明逸詳其法內侍麥允言總其工既成置渾儀於翰林天文院之𠉀臺漏刻於文徳殿之鐘皷樓圭表於司天監帝為製渾儀總要十巻論前代得失巳而留中不出今具黃道遊儀之法著於此焉第一重名六合儀
  陽經䨇環外圍二丈三尺二寸八分直徑七尺七寸六分闊六寸厚六分南北並立兩靣各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強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少強隂緯單環外圍徑闊與陽經䨇環等外厚二寸五分內厚一寸九分上列十干十二支八卦方位以正地形上有池沿環流轉以定平凖天常單環外圍二丈四寸六分直徑六尺八寸二分闊厚一寸二分上列十幹十二支四維時刻之數以測辰刻與陽經隂緯環相固如卵之殻幕然
  第二重名三辰儀
  璇璣䨇環外圍一丈九尺五寸六分直徑六尺五寸二分闊一寸四分厚一寸兩靣各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強作二樞對兩極赤道單環外圍一丈九尺六寸八分直徑六尺五寸六分闊一寸一分厚六分上列二十八宿距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強附於璇璣之上黃道單環外圍一丈九尺二分直徑六尺三寸四分闊一寸二分厚一寸上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強均分二十四氣七十二𠉀六十四卦三百六十䇿出入赤道二十四度與赤道相交毎歳退差一分有餘白道單環外圍一丈八尺六寸三分直徑六尺二寸一分闊一寸一分厚五分上列交度置於黃道環中入黃道六度毎一交終退行黃道一度半弱皆旋轉於六合之內
  第三重名四遊儀
  璇樞䨇環外圍一丈八尺二寸一分直徑六尺七分闊二寸厚七分兩靣各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少強挾直距以對樞軸東西轉運於三辰儀內以格星度橫簫望筩長五尺七寸外方內圓中通望孔直徑六分周於日輪在璇樞直距之中使南北遊仰以窺辰宿無所不至十字水平槽長九尺四寸八分首闊一尺二寸七分身闊九寸二分髙七尺水槽闊一寸深八分四柱各長六尺七寸八分植於水槽之末以輔天體皆以銅為之乃格七曜逺近盈縮以知晝夜長短之效其所測二十八舍距度著於後其周天星入宿去極所主吉凶則具在天文志
  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六度房五度心四度尾十九度箕十度斗二十五度牛七度女十一度虛十度危十六度室十七度壁九度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五度𭥦十一度畢十八度觜一度參十度井三十四度鬼二度栁十四度星七度張十八度翼十八度軫十七度皇祐漏刻
  自黃帝觀漏水制器取則三代因以命官則挈壺氏其職也後之作者或下漏或浮漏或輪漏或權衡製作不一宋舊有刻漏及以水為權衡置文徳殿之東廡景祐三年再加考定而水有遲疾用有司之請増平水壺一渴烏二晝夜箭二十一然常以四時日出傳夘正一刻又每時正巳傳一刻至八刻巳傳次時即二時初末相侵殆半皇祐初詔舒易簡於淵周琮更造其法用平水重壺均調水勢使無遲疾分百刻於晝夜冬至晝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晝夜各五十刻日未出前二刻半為曉日沒後二刻半為昏減夜五刻以益晝漏謂之昏旦漏刻皆隨氣増損焉冬至夏至之間晝夜長短凡差二十刻每差一刻別為一箭冬至互起其首凡有四十一箭晝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昏旦有星中每箭各異其數凡黃道升降差二度四十分則隨厯増減改箭每時初行一刻至四刻六分之一為時正終八刻六分之二則交次時今列二十四氣晝夜日出入辰刻昏曉中星以偹參合
  冬至晝四十刻分空  日出夘正五刻分空昏中星壁初度夜六十刻分空  日入申正三刻二十分曉中星角初度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六>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六>














  皇祐圭表
  觀天地隂陽之體以正位辨方定時考閏莫近於圭表宋何承天始立表𠉀日景十年間知冬至比舊用景初厯常後天三日又唐一行造大衍厯用圭表測知舊厯氣節常後天一日今司天監圭表乃石晉時天文參謀趙延乂所建表既欹傾圭亦墊陷其於天度無所取正皇祐初詔周琮於淵舒易簡改製之乃考古法立八尺銅表厚二寸博四寸下連石圭一丈三尺以盡冬至景長之數靣有䨇水溝為平凖於溝䨇刻尺寸分數又刻二十四氣岳臺晷景所得尺寸置於司天監𠉀之三年知氣節比舊厯後天半日因而成書三巻命曰岳臺晷景新書論前代測𠉀是非歩算之法頗詳既上奏詔翰林學士范鎮為序以識琮以謂二十四氣所得尺寸比顯徳欽天厯王朴算為宻今載氣之盈縮備採用焉小雪皇祐元年巳丑十月十九日戊寅
  新表測景長一丈一尺三寸五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尺三寸九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一尺三寸四分小分四十八
  二年庚寅十月二十九日癸未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十月十日戊子
  新表測景長一丈一尺三寸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尺四寸七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一尺二寸九分小分九十八
  大雪元年巳丑十一月四日癸巳雲霠不測
  二年庚寅十一月十五日戊戌
  新表測景長一丈二尺四寸五分半王朴算景長一丈二尺四寸五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二尺四寸四分小分二十五
  冬至元年已丑十一月十九日戊申
  新表測景長一丈二尺八寸五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二尺八寸六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二年庚寅十一月三十日癸丑
  新表測景長一丈二尺八寸四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二尺八寸六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三年辛夘十一月十二日巳未雲霠不測
  小寒元年巳丑十二月四日癸亥
  新表測景長一丈二尺四寸王朴算景長一丈二尺四寸八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二尺四寸小分十五
  二年庚寅閏十一月十五日戊辰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十一月二十七日甲戌
  新表測景長一丈二尺三寸七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二尺四寸八分小分二十六
  大寒元年巳丑十二月十九日戊寅雲霠不測
  二年庚寅十二月一日甲申
  新表測景長一丈一尺一寸七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尺四寸四分新法算景長一丈一尺一寸八分小分四十
  三年辛夘十二月十二日已丑雲霠不測
  立春二年庚寅正月六日甲午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十二月十六日巳亥雲霠不測
  四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七日甲辰
  新表測景長九尺六寸七分半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寸五分新法算景長一丈六寸八分小分七
  雨水二年庚寅正月二十一日巳酉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正月一日甲寅
  新表測景長八尺一寸半分王朴算景長八尺五寸新法算景長八尺九寸小分七十六
  四年壬辰正月十二日巳未
  新表測景長八尺一寸二分半王朴算景長八尺六寸一分新法算景長八尺一寸二分小分一十八
  驚蟄二年庚寅二月七日甲子
  新表測景長六尺六寸三分王朴算景長六尺八寸五分新法算景長六尺六寸三分小分三十九
  三年辛夘正月十七日巳巳
  新表測景長六尺六寸五分王朴算景長六尺八寸五分新法算景長六尺六寸五分小分六十八
  四年壬辰正月二十八日乙亥雲霠不測
  春分二年庚寅二月二十三日已夘
  新表測景長五尺三寸五分王朴算景長五尺二寸七分新法算景長五尺三寸四分小分七十七
  三年辛夘二月四日乙酉雲霠不測
  四年壬辰二月十四日庚寅
  新表測景長五尺三寸一分王朴算景長五尺二寸七分新法算景長五尺三寸小分七十二
  清眀二年庚寅三月八日乙未
  新表測景長四尺二寸王朴算景長三尺八寸九分新法算景長四尺一寸八分小分六十一
  三年辛夘二月十九日庚子雲霠不測
  四年壬辰二月二十九日乙巳
  新表測景長四尺二寸二分王朴算景長三尺九寸六分新法算景長四尺二寸一分小分八十五
  榖雨二年庚寅三月二十三日庚戌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三月四日乙夘
  新表測景長三尺三寸王朴算景長二尺九寸六分新法算景長三尺二寸九分小分八十六
  四年壬辰三月十五日庚申
  新表測景長三尺三寸一分半王朴算景長三尺一寸新法算景長三尺三寸一分小分一十六
  立夏二年庚寅四月九日乙丑
  新表測景長二尺五寸七分王朴算景長二尺三寸新法算景長二尺五寸六分小分二十八
  三年辛夘三月十九日庚午
  新表測景長二尺五寸七分半王朴算景長二尺三寸新法算景長二尺五寸七分小分四十二
  四年壬辰三月三十日乙亥
  新表測景長二尺五寸八分半王朴算景長二尺三寸四分新法算景長二尺五寸八分小分四十四
  小滿二年庚寅四月二十四日庚辰
  新表測景長二尺三分王朴算景長一尺八寸六分新法算景長二尺三分小分五十一
  三年辛夘四月五日乙酉
  新表測景長二尺三分半王朴算景長一尺八寸六分新法算景長二尺三分小分五十一
  四年壬辰四月十六日辛夘雲霠不測
  芒種二年庚寅五月九日乙未
  新表測景長一尺六寸九分王朴算景長一尺六寸新法算景長一尺六寸半分小分九十七
  三年辛夘四月二十一日辛丑
  新表測景長一尺六寸七分王朴算景長一尺五寸九分新法算景長一尺六寸七分小分八十四
  四年壬辰五月二日丙午
  新表測景長一尺六寸八分半王朴算景長一尺六寸新法算景長一尺六寸八分小分二十
  夏至二年庚寅五月二十五日辛亥
  新表測景長一尺五寸七分半王朴算景長一尺五寸一分新法算景長一尺五寸七分
  三年辛夘五月七日丙辰雲霠不測
  四年壬辰五月十七日辛酉
  新表測景長一尺五寸七分王朴算景長一尺五寸一分新法算景長一尺五寸七分
  小暑二年庚寅六月十一日丙寅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五月二十二日辛未
  新表測景長一尺六寸九分半王朴算景長一尺六寸新法算景長一尺六寸九分小分七十五
  四年壬辰六月三日丙子雲霠不測
  大暑二年庚寅六月二十六日辛巳
  新表測景長二尺四分王朴算景長一尺八寸五分新法算景長二尺四分小分九十七
  三年辛夘六月七日丙戌
  新表測景長二尺二分太王朴算景長一尺八寸五分新法算景長二尺四分小分二十四
  四年壬辰六月十九日壬辰
  新表測景長二尺五分王朴算景長一尺八寸七分新法算景長二尺六分小分五十三
  立秋二年庚寅七月十一日丙申
  新表測景長二尺五寸九分王朴算景長二尺二寸九分新法算景長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五十一
  三年辛夘六月二十三日壬辰
  新表測景長二尺六寸一分半王朴算景長二尺三寸三分新法算景長二尺六寸二分小分七十三
  處暑二年庚寅七月二十七日壬子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七月九日丁巳
  新表測景長三尺三寸六分王朴算景長三尺新法算景長三尺三寸六分小分六十五
  四年壬辰七月十九日壬戌雲霠不測
  白露二年庚寅八月十三日丁夘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七月二十四日壬申雲霠不測
  四年壬辰八月五日丁丑雲霠不測
  秋分二年庚寅八月二十八日壬午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八月九日丁亥
  新表測景長五尺三寸八分王朴算景長五尺二寸一分新法算景長五尺三寸八分小分六十九
  四年壬辰八月二十日壬辰雲霠不測
  寒露二年庚寅九月十三日丁酉雲霠不測
  三年辛夘九月二十四日壬寅
  新表測景長六尺六寸七分王朴算景長六尺八分新法算景長六尺六寸七分小分八十八
  四年壬辰九月六日戊申
  新表測景長六尺七寸三分半王朴算景長六尺九寸一分新法算景長六尺七寸四分小分八十四
  霜降二年庚寅九月二十八日壬子
  新表測景長八尺一寸六分王朴算景長八尺四寸五分新法算景長八尺一寸四分小分七十
  三年辛夘九月十日戊午雲霠不測
  四年壬辰九月二十一日癸亥
  新表測景長八尺二寸王朴算景長八尺五寸六分新法算景長八尺一寸九分小分六十六
  立冬二年庚寅十月十四日戊辰
  新表測景長九尺八寸半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寸新法算景長九尺八寸一分小分二十五
  三年辛夘九月二十日癸酉
  新表測景長九尺七寸九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寸新法算景長九尺七寸八分小分六十三
  四年壬辰十月六日戊寅
  新表測景長九尺七寸六分王朴算景長一丈一寸新法算景長九尺七寸六分小分一十
  測景正加時早晚
  後漢熹平三年四分厯志立冬中景長一丈立春中景長九尺六寸尋冬至南極日晷最長二氣去至日數既同則中景應䓁而前長後短頓差四寸此厯景冬至後天之驗也二氣中景日差九分半弱進退均調畧無盈縮以率計之二氣各退二日十二刻則晷景之數立冬更短立春更長並差二寸二氣中景俱長九尺八寸矣即立冬立春之正日也以此推之厯置冬至後天亦二日十二刻也熹平三年時厯丁丑冬至加時正在日中以二日十二刻減之定以乙亥冬至加時在夜半後二十八刻宋志大明五年十月十日景一丈七寸七分半十一月二十五日景一丈八寸一分太二十六日一丈七寸五分強折取其中則中天冬至應在十一月三日求其早晩今後二日景相減則一日差率也倍之為法前二日減以百刻乘之為實以法除實得冬至加時在夜半後三十一刻在元嘉厯後一日天數之正也量檢彌年則加減均同異歳相課則逺近應率觀二家之說畧而未通熹平乃要取其中而失於至前至後之餘大明則左右率而失於為實為法之數若夫較景定氣厯家㝡為急務觀古較驗止以冬至前後數日之間以定加時早晚且景之差行當二至前後進退在㣲茫之間又日有變行盈縮稍異若以為凖則加時相背又晉漢厯術多以前後所測晷要取其中此亦差過半日今比歳較驗在立冬立春景移過寸若較取加時則宜以其相近者通計半之為距至汎日乃以其晷數相減餘者以法乘之滿其日晷差而一為刻乃以差別求冬至視其前晷多則為減少則為加求夏至返之加減距至汎日為定日仍加半日之刻命從前距日辰算外即二至加時日辰及刻分如此推求則二至加時早晚可驗矣
  皇祐岳臺晷景法
  按大衍載日及崇天定差之率雖號通宻然未能盡上下交應之理則晷度無由合契今立新法使上符盈縮之行下參句股之數所算尺寸與天測驗無有先後其術曰計二至後日數乃減去二至約餘仍加半日之分即所求日午中積數而置之以求進退差分求進退差分者置中積之數如一象九十一日三十二分以下為在前如一象以上返減二至限一百八十二日六十一分餘為在後置前後度於上列二百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下乘上滿四千一百三十五除之為分不滿退除為小分在冬至後則為進差在夏至後則為退差仍列初末二限求入初末限者置所求日午中積數日在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之數四十五日六十二分以下即為所求在初限如在巳上者乃返減二至限餘即為所求入末限其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以一百三十七日為率用求午中晷數求午中晷數者視所求如入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者以末限日減一千九百三十七半餘為汎差仍以限日分乘其進退差五因百約之用減汎差為定差乃以日限日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為分及小分以減冬至常晷一丈二尺八寸五分餘為其日午中晷數若所求入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者乃三約入限日分以減四百八十五少餘為汎差仍以進退差減極數餘者若在春分後秋分前者直以四約之以加汎差為定差若在春分前秋分後者乃以去二分日數及分乘之滿六百而一以減汎差餘為定差乃以入限日分自相乘以乘定差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為分及小分以加夏至常晷一尺五寸七分即為其日午中晷數若用周歳厯直以其日晷景損益差分乘其日午中之餘滿法約之乃損益其下晷數即其日午中定晷如此推求則上下通應之理句股斜射之原皆可視驗乃具岳臺晷景周歲算數
  冬至後  毎日損差 毎日午中晷景常數
  初日   空分小分一十九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一日   空分小分五十八一丈二尺八寸四分小分八十一二日   空分小分九十六一丈二尺八寸四分小分二十二三日   一分小分三十五一丈二尺八寸三分小分二十七四日   一分小分七十二一丈二尺八寸一分小分九十二五日   二分小分七十一一丈二尺八寸小分一十九六日   二分小分四十八一丈二尺七寸八分小分八七日   二分小分八十五一丈二尺七寸五分小分六十八日   三分小分二十一一丈二尺七寸七分小分七十五九日   三分小分五十八一丈二尺六寸九分小分五十四十日   三分小分九十二一丈二尺六寸五分小分九十六十一日  四分小分二十八一丈二尺六寸二分小分三十二日  四分小分二十二一丈二尺五寸七分小分七十五十三日  四分小分九十六一丈二尺五寸三分小分一十三十四日  五分小分二十九一丈二尺四寸八分小分一十七十五日  五分小分六十一一丈二尺四寸二分小分八十八十六日  五分小分九十一一丈二尺三寸七分小分二十七十七日  六分小分二十一一丈二尺三寸一分小分三十五十八日  六分小分五十二一丈二尺二寸五分小分一十十九日  六分小分八十一一丈二尺一寸八分小分六十二十日  七分小分九 一丈二尺一寸一分小分七十九二十一日 七分小分三十六一丈二尺四分小分七十
  二十二日 七分小分六十二一丈一尺九寸七分小分三十四二十三日 七分小分八十七一丈一尺八寸九分小分七十三二十四日 八分小分一十一一丈一尺八寸一分小分八十五二十五日 八分小分八十四一丈一尺七寸三分小分七十四二十六日 八分小分五十五一丈一尺六寸五分小分四十二十七日 八分小分七十三一丈一尺五寸六小分八十五二十八日 九分小分空 一丈一尺四寸八小分一十三二十九日 九分小分一十四一丈一尺三寸九小分一十二三十日  九分小分三十二一丈一尺二寸九小分九十八三十一日 九分小分四十八一丈一尺二寸小分六十六三十二日 九分小分六十二一丈一尺一寸一分小分一十八三十三日 九分小分七十六一丈一尺一分小分五十五三十四日 九分小分八十九一丈九寸一分小分七十八三十五日 一寸小分一 一丈八尺一寸小分六十九三十六日 一寸小分一十二一丈七寸一分小分八十八三十七日 一寸小分二十 一丈六寸一分小分七十六三十八日 一寸小分二十八一丈五寸一分小分五十六三十九日 一寸小分三十五一丈四寸一分小分二十八四十日  一寸小分四十 一丈三寸小分九十三
  四十一日 一寸小分四十四一丈二寸小分九十三
  四十二日 一寸小分四十八一丈一寸小分九
  四十三日 一寸小分四十九九尺九寸九分小分六十一四十四日 一寸小分五十 九尺八寸九分小分一十三四十五日 一寸小分五十七九尺七寸八分小分六十一四十六日 一寸小分六十七九尺六寸八分小分五
  四十七日 一寸小分六十一九尺五寸七分小分三十八四十八日 一寸小分五十六九尺四寸六分小分七十七四十九日 一寸小分五十六九尺三寸六分小分一十七五十日  一寸小分五十二九尺二寸五分小分六十七五十一日 一寸小分四十九九尺一寸五分小分九
  五十二日 一寸小分四十五九尺一寸五分小分九
  五十三日 一寸小分四十一八尺九寸四分小分一十八五十四日 一寸小分三十八八尺八寸三分小分七十七五十五日 一寸小分三十二八尺七寸三分小分三十九五十六日 一寸小分三十七八尺六寸三分小分七
  五十七日 一寸小分二十七八尺五寸二分小分八
  五十八日 一寸小分一十八尺四寸二分小分五十七五十九日 一寸小分一十二八尺三寸二分小分三十八六十日  一寸小分八 八尺二寸小分二十六
  六十一日 一寸小分三 八尺一寸二分小分一十八六十二日 九分小分九十七八尺二分小分一十五
  六十三日 九分小分九十一七尺九寸二分小分一十八六十四日 九分小分八十六七尺八寸二分小分二十五六十五日 九分小分八十一七尺七寸二分小分三十九六十六日 九分小分七十五七尺六寸二分小分五十八六十七日 九分小分六十九七尺五寸二分小分八十三六十八日 九分小分六十二七尺四寸三分小分十四
  六十九日 九分小分五十七七尺三寸三分小分五十二七十日  九分小分五十一七尺二寸三分小分九十五七十一日 九分小分四十九七尺一寸四分小分四十四七十二日 九分小分三十八七尺四分小分九十七
  七十三日 九分小分三十一六尺九寸五分小分六十一七十四日 九分小分二十五六尺八寸六分小分三
  七十五日 九分小分一十七六尺七寸七分小分五
  七十六日 九分小分一十三六尺六寸七分小分八十八七十七日 九分小分六 六尺五寸八分小分七十五七十八日 八分小分九十七六尺四寸九分小分六十九七十九日 八分小分九十 六尺四寸小分七十三
  八十日  八分小分八十三六尺三寸一分小分十三
  八十一日 八分小分七十七六尺二寸三分小分空
  八十二日 八分小分六十八六尺一寸四分小分三十三八十三日 八分小分六十二六尺五分小分五十五
  八十四日 八分小分五十五五尺九寸六分小分九十三八十五日 八分小分四十七五尺八寸八分小分三十八八十六日 八分小分三十九五尺七寸九分小分九十一八十七日 八分小分三十三五尺七寸一分小分五十二八十八日 八分小分二十五五尺六寸三分小分二十
  八十九日 八分小分一十七五尺五寸四分小分九十五九十日  八分小分九 五尺四寸六分小分七十八九十一日 七分小分九十六五尺三寸八分小分六十九九十二日 七分小分八十三五尺三寸小分九十三
  九十三日 七分小分七十六五尺二寸二分小分九十
  九十四日 七分小分六十七五尺一寸五分小分一十四九十五日 七分小分五十九五尺七分小分四十七
  九十六日 七分小分五十 四尺九寸九分小分八十八九十七日 七分小分四十一四尺九寸二分小分九十八九十八日 七分小分三十四四尺八寸四分小分九十六九十九日 七分小分二十六四尺七寸七分小分六十二一百日  七分小分一十七四尺七寸小分二十六
  一百一日 七分小分九 四尺六寸二分小分一十九一百二日 七分小分一 四尺五寸六分小分一十
  一百三日 六分小分九十三四尺四寸九分小分九
  一百四日 六分小分八十五四尺四寸二分小分一十六一百五日 六分小分七十七四尺三寸五分小分三十一一百六日 六分小分六十九四尺二寸八分小分五十四一百七日 六分小分六十 四尺二寸一分小分八十五一百八日 六分小分五十 四尺一寸五分小分二十五一百九日 六分小分四十五四尺九分小分七十四
  一百十日 六分小分三十七四尺二分小分二十九
  一百一十一日六分小分二十九三尺九寸五分小分九十二一百一十二日六分小分二十一三尺八寸九分小分六十三一百一十三日六分小分一十二三尺八寸三分小分四十二一百一十四日六分小分四 三尺七寸七分小分三十一百一十五日五分小分九十七三尺七寸一分小分二十六一百一十六日五分小分八十九三尺六寸五分小分二十九一百一十七日五分小分八十 三尺五寸九分小分四十一百一十八日五分小分七十三三尺五寸三分小分六十一百一十九日五分小分六十五三尺四寸七分小分八十七一百二十日 五分小分五十九三尺四寸二分小分二十三一百二十一日五分小分四十九三尺三寸六分小分六十五一百二十二日五分小分四十 三尺三寸一分小分一十六一百二十三日五分小分三十二三尺二寸五分小分七十六一百二十四日五分小分二十六三尺二寸小分四十四
  一百二十五日五分小分一十七三尺一寸五分小分十八一百二十六日五分小分九 三尺一寸小分二
  一百二十七日五分小分一 三尺四分小分九十二
  一百二十八日四分小分九十三二尺九寸九分小分九十一一百二十九日四分小分八十五二尺九寸五分小分九十八一百三十日 四分小分七十七二尺九寸小分一十三
  一百三十一日四分小分六十六二尺八寸五分小分三十六一百三十二日四分小分六十一二尺八寸小分六十七
  一百三十三日四分小分五十二二尺七寸六分小分一一百三十四日四分小分四十五二尺七寸一分小分五十四一百三十五日四分小分三十六二尺六寸七分小分九一百三十六日四分小分二十九二尺六寸二分小分七十三一百三十七日四分小分二十 二尺五寸八分小分四十四一百三十八日四分小分一十一二尺五寸四分小分二十四一百三十九日四分小分四 二尺五寸小分一十三
  一百四十日 三分小分九十五二尺四寸六分小分九一百四十一日三分小分八十七二尺四寸二分小分一十四一百四十二日三分小分七十九二尺三寸八分小分二十七一百四十三日三分小分七十 二尺三寸四分小分四十七一百四十四日三分小分十二 二尺三寸小分七十八
  一百四十五日三分小分五十三二尺二寸七分小分一十六一百四十六日三分小分四十五二尺二寸三分小分六十三一百四十七日三分小分三十七二尺二寸小分一十八
  一百四十八日三分小分二十九二尺一寸六分小分八十一一百四十九日三分小分一十八二尺一寸三分小分五十二一百五十日 三分小分一十 二尺一寸小分三十四
  一百五十一日三分小分二 二尺七分小分二十四
  一百五十二日二分小分九十三二尺四分小分二十三
  一百五十三日二分小分八十 二尺一分小分二十九
  一百五十四日二分小分七十六二尺九寸八分小分三十五一百五十五日二分小分六十六一尺九寸五分小分六十九一百五十六日二分小分五十八一尺九寸三分小分三一百五十七日二分小分四十九一尺九寸小分四十五
  一百五十八日二分小分三十九一尺八寸七分小分九十六一百五十九日二分小分三十 一尺八寸五分小分五十七一百六十日 二分小分二十二一尺八寸三分小分二十七一百六十一日二分小分一十一一尺八寸一分小分五一百六十二日二分小分三 一尺七寸八分小分九十九一百六十三日一分小分九十三一尺七寸六分小分九十一一百六十四日一分小分八十四一尺七寸四分小分九十八一百六十五日一分小分七十五一尺七寸三分小分一十四一百六十六日一分小分六十四一尺七寸一分小分三十九一百六十七日一分小分五十五一尺六寸九分小分七十五一百六十八日一分小分四十六一尺六寸八分小分二十一百六十九日一分小分三十六一尺六寸六分小分四十七一百七十日 一分小分三十五一尺六寸五分小分三十八一百七十一日一分小分一十六一尺六寸四分小分一十三一百七十二日一分小分六 一尺六寸三分小分九十七一百七十三日空分小分九十六一尺六寸二分小分九十一一百七十四日空分小分八十六一尺六寸一分小分九十五一百七十五日空分小分七十五一尺六寸小分九
  一百七十六日空分小分六十五一尺五寸九分小分三十四一百七十七日空分小分五十五一尺五寸八分小分六十九一百七十八日空分小分四十四一尺五寸八分小分一十四一百七十九日空分小分三十三一尺五寸七分小分七十一百八十日 空分小分二十三一尺五寸七分小分三十七一百八十一日空分小分一十二一尺五寸七分小分一十四一百八十二日空分小分三 一尺五寸七分小分二夏至後   毎日益差 毎日午中晷景常數
  初日    空分小分五 一尺五寸七分小分空
  一日    空分小分一十六一尺五寸七分小分五
  二日    空分小分二十七一尺五寸七分小分二十一
  三日    空分小分三十八一尺五寸七分小分四十九
  四日    空分小分四十八一尺五寸七分小分八十六
  五日    空分小分五十九一尺五寸八分小分三十四
  六日    空分小分六十九一尺五寸八分小分九十三
  七日    空分小分七十九一尺五寸九分小分六十二
  八日    空分小分八十九一尺六寸小分四十一
  九日    一分小分空 一尺六寸一分小分三十十日   一分小分一十 一尺六寸二分小分三十
  十一日  一分小分一十九一尺六寸三分小分四十
  十二日  一分小分三十 一尺六寸四分小分五十九十三日  一分小分三十九一尺六寸五分小分四十
  十四日  一分小分四十九一尺六寸七分小分五十九十五日  一分小分五十九一尺六寸八分小分二十八十六日  一分小分六十九一尺七寸小分三十六
  十七日  一分小分七十八一尺七寸二分小分五
  十八日  一分小分八十七一尺七寸三分小分八十五十九日  二分小分九十八一尺七寸五分小分七十
  二十日  二分小分六 一尺七寸七分小分六十七二十一日 二分小分一十五一尺七寸九分小分七十三二十二日 二分小分二十五一尺八寸一分小分八十八二十三日 二分小分三十四一尺八寸四分小分一十三二十四日 二分小分四十三一尺八寸六分小分四十七二十五日 二分小分五十二一尺八寸八分小分九十
  二十六日 二分小分六十一一尺九寸一分小分四十二二十七日 二分小分七十一一尺九寸四分小分三
  二十八日 二分小分七十九一尺九寸六分小分七十三二十九日 二分小分八十七一尺九寸九分小分五十二三十日  二分小分九十七二尺二分小分三十九
  三十一日 三分小分五 二尺五分小分三十六
  三十二日 三分小分一十四二尺八分小分四十
  三十三日 三分小分二十二二尺一寸一分小分五十五三十四日 三分小分三十一二尺一寸四分小分七十七三十五日 三分小分四十 二尺一寸八分小分八
  三十六日 三分小分四十八二尺二寸一分小分四十八三十七日 三分小分五十七二尺二寸四分小分九十六三十八日 三分小分六十五二尺二寸八分小分五十三三十九日 三分小分七十三二尺三寸二分小分一十八四十日  三分小分八十二二尺三寸五分小分九十一四十一日 三分小分九十 二尺三寸九分小分七十一四十二日 三分小分九十九二尺四寸三分小分六十三四十三日 四分小分六 二尺四寸七分小分六十二四十四日 四分小分一十五二尺五寸一分小分六十八四十五日 四分小分二十三二尺五寸五分小分八十三四十六日 四分小分三十三二尺六寸小分六
  四十七日 四分小分三十九二尺六寸四分小分三十八四十八日 四分小分四十八二尺六寸八分小分七十七四十九日 四分小分五十五二尺七寸三分小分二十五五十日  四分小分六十四二尺七寸七分小分八十
  五十一日 四分小分七十二二尺八寸二分小分四十四五十二日 四分小分七十九二尺八寸七分小分一十六五十三日 四分小分八十九二尺九寸一分小分六十五五十四日 四分小分九十六二尺九寸六分小分八十四五十五日 五分小分四 三尺一寸六分小分八十六五十六日 五分小分一十二三尺二寸小分二十四
  五十七日 五分小分二十 三尺一寸二分小分九十六五十八日 五分小分二十八三尺一寸七分小分二十六五十九日 五分小分三十二三尺二寸二分小分四十四六十日  五分小分四十四三尺二寸七分小分八十
  六十一日 五分小分一十二三尺三寸三分小分二十四六十二日 五分小分六十 三尺三寸八分小分七十六六十三日 五分小分六十八三尺四寸四分小分三十六六十四日 五分小分七十五三尺五分小分四
  六十五日 五分小分八十四三尺五寸五分小分七十九六十六日 五分小分九十一三尺六寸一分小分六十三六十七日 五分小分九十九三尺六寸七分小分五十五六十八日 六分小分八 三尺七寸三分小分五十四六十九日 六分小分一十六三尺七寸九分小分六十二七十日  六分小分二十三三尺八寸五分小分七十八七十一日 六分小分三十二三尺九寸二分小分一
  七十二日 六分小分三十九三尺九寸八分小分三十三七十三日 六分小分四十八四尺四分小分七十三
  七十四日 六分小分四十五四尺一寸小分七十五
  七十五日 六分小分六十四四尺一寸七分小分七十五七十六日 六分小分七十一四尺二寸四分小分三十九七十七日 六分小分八十 四尺三寸一分小分一十
  七十八日 六分小分八十八四尺三寸七分小分九十
  七十九日 六分小分九十七四尺四寸四分小分七十八八十日  七分小分三 四尺五寸一分小分七十五八十一日 七分小分一十三四尺五寸八分小分七十一八十二日 七分小分二十 四尺六寸五分小分五十一八十三日 七分小分二十九四尺七寸三分小分一十一八十四日 七分小分三十七四尺八寸小分四十
  八十五日 七分小分四十四四尺八寸七分小分七十七八十六日 七分小分五十四四尺九寸五分小分二十一八十七日 七分小分六十三五尺二分小分七十五
  八十八日 七分小分六十九五尺一寸小分三十八
  八十九日 七分小分七十七五尺一寸八分小分七
  九十日  七分小分九十 五尺二寸五分小分八十四九十一日 八分小分一 五尺三寸三分小分七十四九十二日 八分小分一十三五尺四寸一分小分七十五九十三日 八分小分二十 五尺四寸九分小分八十八九十四日 八分小分二十七五尺五寸八分小分八
  九十五日 八分小分三十五五尺六寸六分小分三十五九十六日 八分小分四十四五尺七寸四分小分七十
  九十七日 八分小分四十七五尺八寸三分小分一十四九十八日 八分小分五十八五尺九寸一分小分六十一九十九日 八分小分六十六六尺小分一十九
  一百日  八分小分七十 六尺八分小分八十五
  一百一日 八分小分八十 六尺一寸七分小分五十五一百二日 八分小分八十六六尺二寸六分小分三十五一百三日 八分小分九十三六尺三寸五分小分二十一一百四日 九分小分空 六尺四寸四分小分一十四一百五日 九分小分八 六尺五寸三分小分一十四一百六日 九分小分一十三六尺六寸二分小分二十二一百七日 九分小分二十一六尺七寸一分小分三十五一百八日 九分小分二十七六尺八寸小分五十六
  一百九日 九分小分三十五六尺八寸九分小分八十三一百十日 九分小分四十 六尺九寸九分小分一十八一百一十一日九分小分四十七七尺八分小分五十八
  一百一十二日九分小分五十四七尺一寸八分小分五一百一十三日九分小分六十七尺二寸七分小分五十九一百一十四日九分小分六十四七尺三寸七分小分一十九一百一十五日九分小分七十 七尺四寸六分小分八十三一百一十六日九分小分七十八七尺五寸六分小分五十三一百一十七日九分小分八十三七尺六寸六分小分三十一一百一十八日九分小分八十七七尺七寸六分小分一十四一百一十九日九分小分九十六七尺八寸六分小分一一百二十日九分小分九十九 七尺九寸五分小分九十七一百二十一日一寸小分四 八尺五分小分九十六
  一百二十二日一寸小分九 八尺一寸六分小分空一百二十三日一寸小分一十七八尺二寸六分小分九一百二十四日一寸小分一十九八尺三寸六分小分二十六一百二十五日一寸小分二十五八尺四寸六分小分四十五一百二十六日一寸小分二十九八尺五寸六分小分七十一百二十七日一寸小分三十三八尺六寸六分小分九十九一百二十八日一寸小分三十八八尺七寸七分小分三十二一百二十九日一寸小分四十三八尺八寸七分小分七十一百三十日 一寸小分四十五八尺九寸八分小分一十三一百三十一日一寸小分五十一九尺八分小分五十八
  一百三十二日一寸小分五十四九尺一寸九分小分九一百三十三日一寸小分五十五九尺二寸九分小分六十三一百三十四日一寸小分六十二九尺四寸小分一十八
  一百三十五日一寸小分六十四九尺五寸小分八十
  一百三十六日一寸小分六十六九尺六寸一分小分四十四一百三十七日一寸小分五十二九尺七寸二分小分一十一百三十八日一寸小分五十 九尺八寸二分小分六十二一百三十九日一寸小分四十八九尺九寸三分小分一十二一百四十日 一寸小分四十六一丈三分小分六十
  一百四十一日一寸小分四十三一丈一寸四分小分六一百四十二日一寸小分三十九一丈二寸四分小分四十九一百四十三日一寸小分三十二一丈三寸四分小分八十八一百四十四日一寸小分二十五一丈四寸五分小分二十一百四十五日一寸小分一十六一丈五寸五分小分四十五一百四十六日一寸小分八 一丈六寸五分小分六十二一百四十七日九分小分九十六一丈七寸五分小分七十一百四十八日九分小分八十五一丈八寸五分小分六十六一百四十九日九分小分七十二一丈九寸五分小分二十一一百五十日 九分小分五十七一丈一尺五分小分三十三一百五十一日九分小分四十三一丈一尺一寸四分小分八十一百五十二日九分小分二十五一丈一尺二寸四分小分二十二一百五十三日九分小分七 一丈一尺三寸三分小分四十七一百五十四日八分小分九十 一丈一尺四寸二分一百五十五日八分小分六十八一丈一尺五寸一分一百五十六日八分小分四十八一丈一尺六寸一分一百五十七日八分小分二十五一丈一尺六寸八分小分六十一百五十八日八分小分二 一丈一尺七寸六分一百五十九日七分小分七十七一丈一尺八寸四分一百六十日 七分小分五十二一丈一尺九寸二分一百六十一日七分小分二十七一丈二尺小分一十六
  一百六十二日六分小分九十八一丈二尺七分小分四十三一百六十三日六分小分六十七一丈二尺一寸四分一百六十四日六分小分四十五一丈二尺二寸一分小分一一百六十五日六分小分一十一一丈二尺二寸七分一百六十六日五分小分八十 一丈二尺三寸三分一百六十七日五分小分四十九一丈二尺三寸九分一百六十八日五分小分六十 一丈二尺四寸四分一百六十九日四分小分八十三一丈二尺五寸小分九一百七十日 四分小分五十  一丈二尺五寸四分小分九十二一百七十一日四分小分一十四 一丈二尺五寸九分小分四十二一百七十二日三分小分八十  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小分五十六一百七十三日三分小分四十五 一丈二尺六寸七分小分三十六一百七十四日三分小分七  一丈二尺七寸小分八十一一百七十五日二分小分七十一 一丈二尺七寸三分小分八十八一百七十六日二分小分三十四 一丈二尺七寸六分小分五十九一百七十七日二分小分三  一丈二尺七寸八分小分九十三一百七十八日一分小分五十二 一丈二尺八寸小分九十六一百七十九日一分小分二十  一丈二尺八寸二分小分四十八一百八十日 空分小分八十二 一丈二尺八寸三分小分六十八一百八十一日空分小分四十三 一丈二尺八寸四分小分五十一百八十二日空分小分七  一丈二尺八寸四分小分九十


  宋史巻七十六
  宋史巻七十六考證
  律厯志九堯敇羲和云云○臣召南按此萹敘皇祐渾儀漏刻圭表而於圭表尤詳其實渾儀一條宜併入前天文志中
  角十二度亢九度云云○按此所列黃道度也
  今載氣之盈縮偹採用焉○臣召南按所列岳臺晷景毎歳亦少有不同此則後文所謂日有變行盈縮稍異者也岳臺即宋都城浚儀縣地名自唐開元時以陽城測景未中乃改於岳臺焉
  此厯景冬至後天之驗也○按以晷景定節氣最為有據




  宋史巻七十六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七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三十
  律厯十觀天厯
  元祐觀天厯演紀上元甲子距元祐七年壬申歲積五百九十四萬四千八百八算上考徃古毎年減一下驗將來每年加二歩氣朔
  統法一萬二千三十
  歲周四百三十九萬三千八百八十
  歲餘六萬三千八十
  氣䇿一十五餘二千六百二十八秒一十二
  朔實三十五萬五千二百五十三
  朔策二十九餘六千三百八十三
  望策一十四餘九千二百六秒一十八
  弦策七餘四千六百三秒九
  歲閠一十三萬八百四十四
  中盈分五千二百五十六秒二十四
  朔虛分五千六百四十七
  沒限分九千四百二
  閠限三十四萬四千三百四十九秒一十二
  旬周七十二萬一千八百
  紀法六十
  以上秒母同三十六
  推天正冬至置距所求積年以歲周乘之為氣積分滿旬周去之不盡以統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其大餘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餘求次氣置天正冬至大小餘以氣策及餘秒累加之秒盈秒法從小餘一小餘盈統法從大餘一大餘盈紀法去之命甲子算外即各得次氣日辰及餘秒
  推天正經朔置天正冬至氣積分以朔實去之不盡為閠餘以減天正冬至氣積分餘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積分滿旬周去之不盡以統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其大餘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朔日辰及餘
  求弦望及次朔經日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大小餘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各得弦望及次朔經日及餘秒求沒日置有沒之氣小餘以三百六十乘之其秒進一位從之用減歲周餘滿歲餘除之為日不滿為餘其日命其氣初日日辰算外即為其氣沒日日辰凡氣小餘在沒限以上者為有沒之氣
  求滅日置有滅之朔小餘以三十乘之滿朔虛分除之為日不滿為餘其日命其月經朔初日日辰算外即為其月滅日日辰凡經朔小餘不滿朔虛分者為有滅之朔
  歩發歛
  𠉀策五餘八百七十六秒四
  卦策六餘一千五十一秒一十一
  土王策三餘五百二十五秒二十四
  月閠一萬九百三秒二十四
  辰法二千五
  半辰法一千二半
  刻法一千三百三
  秒母三十六
  推七十二𠉀各因中節大小餘命之為初𠉀以𠉀䇿加之為次𠉀又加之為末𠉀
  求六十四卦各因中氣大小餘命之為初卦用事日以卦策加之為中卦用事日又加之得終卦用事日以土王䇿加諸侯內卦得十有二節之初外卦用事日又加之得大夫卦用事日復以卦策加之得卿卦用事日推五行用事各因四立之節大小餘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減四季中氣大小餘命甲子算外為其月土始用事日
  求中氣去經朔置天正冬至閏餘以月閏累加之滿統法約之為日不盡為餘即各得每月中氣去經朔日及餘秒其閏餘滿閏限者為月內有閏也仍定其朔內無中氣者為閏月
  求卦𠉀去經朔以卦𠉀策累加減中氣去經朔日及餘中氣前減中氣後加即各得卦𠉀去經朔日及餘秒
  求發歛加時倍所求小餘以辰法除之為辰數不滿五因之滿刻法為刻不滿為餘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即各得所求加時辰刻及分
  歩日躔
  周天分四百三十九萬四千三十四秒五十七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餘三千八十四秒五十七
  歲差一百五十四秒五十七
  二至限日一百八十二餘七千四百八十
  冬至後盈初夏至後縮末限日八十八餘一萬九百五十八
  夏至後縮初冬至後盈末限日九十三餘八千五百五十二
  求每日盈縮分置入二至後全日各在初限巳下為初限已上用減二至限餘為末限列初末限日及分於上倍初末限日及約分於下相減相乘求盈縮分者在盈初縮末以三千二百九十四除之在盈末縮初以三千六百五十九除之皆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求朏朒積者各退二位在盈初縮末以三百六十六而一在盈末縮初以四百七而一各得所求以盈縮相減餘為升降分盈初縮末為升縮初盈末為降以朏朒積相減餘為損益率在初為益在末為損
  求經朔弦望入盈縮限置天正閏日及餘減縮末限日及餘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入縮末限日及餘以弦策累加之滿盈縮限日去之即各得弦望及次朔入盈縮限日及餘秒
  求經朔弦望朏朒定數各置所入盈縮限日小餘以其日下損益率乘之如統法而一所得損益其下朏朒積為定數
  求定氣冬夏二至以常氣為定氣自後以其氣限日下盈縮分盈加縮減常氣約餘即為所求之氣定日及分秒
  赤道入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虛十少秒六十四危十七  室十六  璧九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少秒六十四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畢十七  觜一   參十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
  井三十三 鬼三   桞十五  星七
  張十八  翼十八  軫十七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
  前皆赤道宿度與古不同自大衍歴依渾儀測為定用紘帶天中儀極攸憑以格黃道
  推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以歲差乘所求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盡用減周天分餘以統法除之為度不滿為餘命起赤道虛宿四度外去之至不滿宿即為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餘秒
  求夏至赤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以二至限及餘加之滿赤道宿次去之即得夏至加時赤道日度及餘秒因求後昏後夜半赤道日度者以二至小餘減統法餘以加二至赤道日度之餘即二至初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以每日累加一度去命如前各得所求
  求二十八宿赤道積度置二至加時日躔赤道全度以二至加時赤道日度及約分減之餘為距後度以赤道宿次累加之即得二十入宿赤道積度及分秒求二十八宿赤道積度入初末限各置赤道積度及分秒滿象限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九即去之若在四十五度六十五分秒五十四半巳下為初限巳上用減象限餘為末限
  求二十八宿黃道度各置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三之為限分用減四百餘以限分乘之一萬二千而一為度命曰黃赤道差至後以減分後以加赤道宿積度為黃道積度以前宿黃道積度減之餘為二十八宿黃道度及分其分就近約為太半少若二至之宿不足減者即加二至限然後減之餘依術算黃道宿度
  斗二十三半 牛七半  女十一半 虛十少秒六十四危十七太 室十七少 壁九太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半秒六十四
  奎十七太 婁十二太 胃十四半 𭥦十一太畢十六  觜一   參九少
  西方七宿八十二度
  井三十  鬼二太  栁十四少 星七
  張十八太 翼十九半 軫十八太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
  角十三  亢九半  氐十五半 房五
  心四太  尾十七  箕十
  東方七宿七十四度太
  前黃道宿度乃依今厯歲差變定若上考徃古下驗將來當據歲差每移一度依厯推變然後可歩七曜知其所在
  求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約分三之為限分用減四百餘以限分乘之一萬二千而一為度命曰黃赤道差用減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分即為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夏至日度凖此求之
  求二至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置一萬分以其日升降分升加降減之以乘二至小餘如統法而一所得以減二至加時黃道日度餘為二至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
  求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置二至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每日加一度百約其日下升降分升加降減之滿黃道宿次去之即各得二至後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
  求太陽過宮日時刻置黃道過宮宿度以其日晨前夜半黃道宿度及分減之餘以統法乘之如其太陽行分而一為加時小餘如發歛求之即得太陽過宮日時刻及分
  黃道過宮太史局吳澤䓁補治有此一叚開封進士吳時舉國學進士程憙常州百姓張文進本並無之
  危宿十五度少入衛之分亥 奎宿三度半入魯之分戌胃宿五度半入趙之分酉  畢宿十度半入晉之分 申井宿十二度入秦之分未  桞宿七度半入周之分 午張宿十七度少入楚之分已 軫宿十二度入鄭之分 辰氐宿三度少入宋之分卯  尾宿八度入燕之分 寅斗宿九度入吳之分 丑  女宿六度少入齊之分子歩月離
  轉周分三十三萬一千四百八十二秒三百八十九轉周日二十七餘六千六百七十二秒三百八十九朔差日一餘一萬一千七百四十秒九千六百一十一弦策七餘四千六百三秒二千五百
  望策一十四餘九千二百六秒五千
  以上秒母同一萬
  七日初數一萬六百九十初約八十九末數一千三百四十末約一十一
  十四日初數九千三百五十一初約七十八末數二千六百七十九末約二十二
  二十一日初數八千一十一初約六十七末數四千一十九末約三十三
  二十八日初數六千六百七十二初約五十五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四十一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八十二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秒二十三
  平行一十三度三十六分秒八十七半
  以上秒母同一百
  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積分以轉周分秒去之不盡以統法約之為日不滿為餘命日算外即得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日及餘秒若以朔差日及餘秒加之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即其朔加時入轉日及餘秒各以其月經朔小餘減之餘為其月經朔夜半入轉
  求弦望入轉因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日及餘秒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得弦望入轉日及餘秒轉日轉定分増減差遲疾度損益率  胐朒積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七>





  求朔弦望入轉胐朒定數置入轉餘乘其日算外損益率如統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下朒胐積為定數其在四七日下餘如初數巳下初率乘之初數而一以損益其下朏朒積為定數若初數巳上者以初數減之餘乘末率末數而一用減初率餘加其日下朏朒積為定數其十四日下餘若在初數巳上者初數減之餘乘末率末數而一便為朏定數
  求朔弦望定日各以入限入轉朏朒定數朏減朒加經朔弦望小餘滿若不足進退大餘命甲子算外各得定日及餘若定朔干名與後朔干名同者月大不同者月小其月內無中氣者為閏月凡注厯觀定朔小餘秋分後在統法四分之三已上者進一日若春分後定朔晨昏差如春分之日者三約之用減四分之三定朔小餘在此數已上者亦進一日或當交虧初在日入已前者其朔不進弦望定小餘不滿日出分者退一日望若有交虧初在日出分已前者其定望小餘雖滿日出分亦退一日又有月行九道遲疾厯有三大二小者依盈縮累増損之則有四大三小理數然也若俯循常儀當察加時早晩隨其所近而進退之使不過三大二小
  求定朔弦望加時日度置定朔弦望約分副之以乘其日升降分一萬約之所得升加降減其副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命如前各得定朔弦望加時日躔黃道宿度及分秒
  求月行九道凡合朔初交冬入隂厯夏入陽厯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後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出黃道東立冬立夏後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出黃道東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冬入陽厯夏入隂厯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後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出黃道西立冬立夏後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出黃道西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入陽厯秋入隂厯月行朱道春分秋分後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出黃道南立夏立秋後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出黃道西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入隂厯秋入陽厯月行黒道春分秋分後黒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出黃道北立春立秋後黒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出黃道東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四序離為八節至隂陽之所交皆與黃道相㑹故月行有九道各視月行所入正交積度滿交象去之入交積度及交象度並在交會術中若在半交象巳下為初限巳上覆減交象餘為末限置初末限度及分三之為限分用減四百餘以限分乘之二萬四千而一為度命曰月道與黃道差數距正交後半交前以差數加距半交後正交前以差數減此加減出入黃道六度單與黃道相校之數若校赤道則隨氣遷變不常仍計去冬夏二至巳來度數乘差數如九十而一為月道與赤道差數凡日以赤道內為隂外為陽月以黃道內為隂外為陽故月行宿度入春分交後行隂厯秋分交後行陽厯皆為同名入春分交後行陽厯秋分交後行隂厯皆為異名其在同名者以差數加者加之減者減之其在異名者以差數加者減之減者加之二差皆増益黃道宿積度為九道宿積度以前宿九道積度減之為其宿九道度及分秒其分就近約之為太半少
  求月行九道平交入氣各以其月閏日及餘加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盈交終日及餘秒去之乃減交終日及餘秒即各得平交入其月中氣日及餘秒若滿氣策即去之餘為平交入後月節氣日及餘秒若求胐朒定數如求朔望朏朒術入之即得所求
  求平交入轉胐朒定數置所入氣餘加其日夜半入轉餘乘其日算外損益率如統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下胐朒積乃以交率乘之交數而一為定數
  求正交入氣以平交入氣入轉朏朒定數胐減朒加平交入氣餘滿若不足進退其日即正交入氣日及餘秒求正交加時黃道日度置正交入氣餘副之以乘其日升降分一萬約之升加降減其副乃以一百乘之如統法而一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即正交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
  求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置正交 加時黃道日及分三之為限分用減四百餘以限分乘之二萬四千而一命曰月道與黃道差數以加黃道宿度仍計去冬夏二至以來度數以乘差數如九十而一為月道與赤道差數同名以加異名以減二差皆増損正交度即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及分秒
  求定朔弦望加時月離黃道宿度置定朔弦望加時日躔黃道宿度及分凡合朔加時月行⿰氵⿱⿰天天日 -- 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是為加時月度各以弦望度加其所當日度滿黃道宿次去之即各得定朔弦望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
  求定朔弦望加時月離九道宿度置定朔弦望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加前宿正交後黃道積度如前求九道術入之以前定宿正交後九道積度減之餘為定朔弦望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及分秒凡合朔加時若非正交即日在黃道月在九道所入宿度雖多少不同考其去極若應䋲凖故曰加時九道
  求定朔午中入轉各視經朔夜半入轉日及餘秒以半法加之若定朔及餘有進退者亦進退轉日否則因經為定因求次日累加一日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即毎日午中入轉
  求晨昏月度以晨分乘其日算外轉定分如統法而一為晨轉分用減轉定分餘為昏轉分乃以朔弦望小餘乘其日算外轉定分如統法而一為加時分以減晨昏轉分餘為前不足減者覆減之餘為後以前加後減定朔弦望月度即晨昏月所在度
  求朔弦望晨昏定程各以其朔昏定月減上弦昏定月餘為朔後昏定程以上弦昏定月減望昏定月餘為上弦後昏定程以望晨定月減下弦晨定月餘為望後晨定程以下弦晨定月減後朔晨定月餘為下弦後晨定程
  求毎日轉定度數累計毎程相距日轉定分以減定程餘為盈不足減者覆減之餘為縮以相距日除之所得盈加縮減毎日轉定分為毎日轉定度及分秒
  求毎日晨昏月置朔弦望晨昏月以毎日轉定度及分加之滿宿次去之為毎日晨昏月凡注厯日朔日注昏月望後一日注晨月已前月度並依九道所推以究算術之精㣲如求速要即依後術求之
  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平行月置歲周以天正閏餘減之餘以統法約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即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平行月積度及分秒
  求天正十一月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經朔小餘以平行月度分秒乘之如統法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以減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平行月積度即天正十一月經朔晨前夜半平行月其定朔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平行度否則因經為定即天正十一月定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
  求次定朔夜半平行月置天正十一月定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大月加三十五度八十分秒六十一小月加二十二度四十三分秒七十三半滿周天度及約分秒去之即得次定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
  求弦望定日夜半平行月各計朔弦望相距之日乘平行度及分秒以加其月定朔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即其月弦望定日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求定朔晨前夜半入轉置其月經朔晨前夜半入轉日及餘秒若定朔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轉日否則因經為定其餘如統法退除為分秒即得其月定朔晨前夜半入轉日及分秒因求次日累加一日滿轉周二十七日五十五分秒四十六去之即毎日晨前夜半入轉
  求定朔弦望晨前夜半定月置定朔弦望晨前夜半入轉分乘其日算外増減差百約為分分滿百為度増減其下遲疾度為遲疾定度遲減疾加定朔弦望晨前夜半平行月積度及分秒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各得定朔弦望晨前夜半月離宿度及分秒如求毎日晨昏月依前術入之即得所求
  歩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日六十二分
  一象九十一日三十一分
  消息法九千七百三
  半法六千一十五
  辰法二十五
  半辰法一十二半
  刻法一千二百二
  辰刻八餘四百一
  昏明分三百太
  昏明刻二餘六百一半
  冬至岳臺晷影常數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夏至岳臺晷影常數一尺五寸七分
  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四十五日六十二分
  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一百三十七日空分
  求岳臺晷影入二至後日數計入二至以來日數以二至約分減之乃加半日之分五十即入二至後來午中日數及分
  求岳臺午中晷影定數置入二至後日及分如初限巳下者為初巳上覆減二至限餘為末其在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者以入限日及分減一千九百三十七半為汎差仍以入限日及分乘其日盈縮積其盈縮積者以入盈縮限日及分與二百相減相乘為盈縮積也五因百約用減汎差為定差乃以入限日及分自相乘以定差乘之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分以減冬至岳臺晷影常數餘為其日午中晷影定數其在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者以三約入限日及分減四百八十五少為汎差仍以盈縮差度減去極度餘者春分後秋分前四約以加汎差為定差春分前秋分後以去二分日數乘之六百而一以減汎差為定差乃以入限日及分自相乘以定差乘之滿一百萬為尺不滿為寸分以加夏至岳臺晷影常數為其日午中晷影定數
  求毎日午中定積日置其日午中入二至後來日數及分以其日盈縮分盈加縮減之即毎日午中定積日及分
  求毎日午中消息定數置定積日及分在一象巳下自相乘以上用減二至限餘亦自相乘七因進二位以消息法除之為消息常數副置之用減六百一半餘以乘其副以二千六百七十除之以加常數為消息定數冬至後為息夏至後為消
  求毎日黃道去極度置其日消息定數十六乘之滿四百一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春分後加六十七度三十一分秋分後減一百一十五度三十一分即毎日午中黃道去極度及分
  求毎日太陽去赤道內外度置其日黃道去極度及分與一象度相減餘為太陽去赤道內外度及分去極多為日在赤道外去極少為日在赤道內
  求毎日晨昏分及日出入分半晝分置其日消息定數春分後加二千一百少秋分後減三千三百八少各為其日晨分用減統法餘為昏分以昏明分加晨分為日出分減昏分為日入分以日出分減半法餘為半晝分求毎日距中度置其日晨分進位十四因之以四千六百一十一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即距子度用減半周天餘為距中度五而一為毎更差數
  求毎日夜半定漏置晨分進一位如刻法而一為刻不滿為刻分即毎日夜半定漏
  求毎日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置夜半定漏倍之加五刻為夜刻減百刻為晝刻以昏眀刻加夜半定漏命子正算外得日出辰刻以晝刻加之命如前即日入辰刻其辰數依發歛術求之
  求更㸃辰刻置其日夜半定漏倍之二十五而一為籌差半之進位為更差以昏明刻加日入辰刻即甲夜辰刻以更籌差累加之滿辰刻及分去之各得毎更籌所在辰刻及分若用司辰漏者倍夜半定漏減去待旦十刻餘依術算即得內中更籌也求毎日昏曉中星及五更中星置距中度以其日昏後夜半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得其日昏中星所格宿次命之曰初更中星以毎更差度加而命之即乙夜中星以更差度累加之去命如前即五更及曉中星若依司辰星漏倍距子度減去待旦三十六度五十二分半餘依術求更㸃差度即內中昏曉五更攅㸃中星也求九服距差日各於所在立表𠉀之若地在岳臺北測冬至後與岳臺冬至晷影同者累冬至後至其日為距差日若地在岳臺南測夏至後與岳臺晷影同者累夏至後至其日為距差日
  求九服晷影若地在岳臺北冬至前後者以冬至前後日數減距差日為餘日以餘日減一千九百三十七半為汎差依前術求之以加岳臺冬至晷影常數為其地其日午中晷影定數冬至前後日多於距差日者乃減去距差日餘依法求之即得其地其日午中晷影定數若地在岳臺南夏至前後者以夏至前後日數減距差日為餘日乃三約之以減四百八十五少為汎差依前術求之以減岳臺夏至晷影常數即其地其日午中晷影定數如夏至前後日數多於距差日乃減去距差日餘依法求之即得其地其日午中晷影定數即晷在表南也
  求九服所在晝夜漏刻各於所在下水漏以定二至夜刻乃相減餘為二至差刻乃置岳臺其日消息定數以其處二至差刻乘之如岳臺二至差刻二十除之所得為其地其日消息定數乃倍消息定數進位滿刻法約之為刻不滿為分以加減其處二至夜刻春分後秋分前以加夏至夜刻秋分後春分前以減冬至夜刻為其地其日夜刻以減百刻餘為晝刻求日出入差刻及五更中星並依岳臺法求之










  宋史巻七十七
  宋史巻七十七考證
  律歴志十秒母三十六○按前後文例秒母上應有以上二字應低二格寫
  置正交 加時黃道日及分○按加時上無闕文











  宋史巻七十七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八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歴志第三十一
  律歴十一
  歩交㑹
  交終分三十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交終日二十七餘二千五百五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交終日一十三餘七千二百九十秒九千九百七十二朔差日二餘三千八百三十一秒五十六
  望策一十四餘九千二百六秒五千
  後限日一餘一千九百一十五秒五千二十八
  前限日一十二餘五千三百七十五秒四千九百四十四
  以上秒母同一萬
  交率一百八十三
  交數二千三百三十一
  交終度三百六十三分七十六
  交中度一百八十一分八十八
  交象度九十分九十四
  半交象度四十五分四十七
  陽歴食限四千九百定法四百九十
  陰歴食限七千九百定法七百九十
  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汎日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積分以交終分及秒去之不盡滿統法為日不滿為餘秒即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求次朔及望加時入交汎日置天正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求朔以朔差加之求望以望策加之滿交終日及餘秒去之即次朔及望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若以經朔小餘減之餘為夜半入交汎日
  求定朔望夜半入交汎日置經朔望夜半入交汎日若定朔望大餘有進退者亦進退交日否則因經為定即定朔望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次朔夜半入交汎日置定朔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餘皆加九千四百七十八秒五十六求次日累加一日滿交終日及餘秒去之即次定朔及每日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朔望加時入交常日置經朔望入交汎日及餘秒以其朔望入盈縮限朏朒定數朏減朒加之即朔望加時入交常日及餘秒
  求朔望加時入交定日置其朔望入轉胐朒定數以交率乗之交數而一所得以胐減朒加入交常日及餘秒滿與不足進退其日即朔望加時入交定日及餘秒求月行入陰陽歴置其朔望入交定日及餘秒在交中已下為月行陽歴已上去之餘為月行陰歴
  求朔望加時月行入陰陽歴積度置月行入陰陽歴日及餘秒以統法通日內餘九而一為分分滿百為度即朔望加時月行入陰陽歴積度及分
  求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置入陰陽歴積度及分如交象已下為入少象已上覆減交中度餘為入老象皆列於上下列交中度相減相乗進位如一百三十八而一為汎差又視入老少象度如半交象已下為初已上去之餘為末皆二因退位初減末加汎差滿百為度即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及分
  求日月食甚定餘置定朔小餘如半統法已下與半統法相減相乗如三萬六千九十而一為時差以減如半統法已上減去半統法餘亦與半統法相減相乗如一萬八千四十五而一為時差午前以減午後以加皆加減定朔小餘為日食甚小餘與半法相減餘為午前後分其月食者以定望小餘為月食甚小餘
  求日月食甚辰刻各置食甚小餘倍之以辰法除之為辰數不滿五因滿刻法而一為刻不滿為分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即食甚辰刻及分若加半辰即命起子初求氣差置其朔盈縮限度及分自相乗進二位盈初縮末一百九十七而一盈末縮初二百一十九而一皆用減四千一十為氣汎差以乗午前後分如半晝分而一所得以減汎差為定差春分後交初以減交中以加秋分後交初以加交中以減如食在夜反用之
  求刻差置其朔盈縮限度及分與半周天相減相乗進二位二百九而一為刻汎差以乗午前後分如三千七百半而一為定差冬至後午前夏至後午後交初以加交中以減冬至後午後夏至後午前交初以減交中以加
  求日入食限交前後分置朔入交定日及餘秒以氣刻時三差各加減之如交中日已下為不食已上去之如後限已下為交後分前限已上覆減交中日餘為交前分
  求日食分置交前後分如陽歴食限已下為陽厯食定分以上用減一萬二千八百餘為陰厯食定分如不足減者日不食各如定法而一為大分不盡退除為小分小分半已上為半彊已下為半弱命大分以十為限即得日食之分
  求日食汎用分置日食定分退二位列於上在陽厯列九十八於下在陰厯列一百五十八於下各相減相乗陽以二百五十而一陰以六百五十而一各為日食汎用分
  求月入食限交前後分置望月行入陰陽厯日及餘秒如後限已下為交後分前限已上覆減交中日餘為交前分
  求月食分置交前後分如三千七百已下為食既已上□減一萬一千七百不足減者為不食餘以八百而一為大分不盡退除為小分小分半已上為半強已下為半弱命大分以十為限即得月食之分
  求月食汎用分置望交前後分自相乗退二位交初以一千一百三十八而一用減一千二百三交中以一千二百六十四而一用減一千八十三各為月食汎用分求日月食定用分置日月食汎用分以一千三百三十七乗之以定朔望入轉算外轉定分而一所得為日月食定用分
  求日月食虧初復滿小餘置日月食甚小餘以定用分減之為虧初加之為復滿即各得所求小餘若求辰刻依食甚術入之
  求月食更籌法置望晨分四因退位為更法五除之為籌法
  求月食入更籌置虧初食甚復滿小餘在晨分以下加晨分昬分已上減去昏分皆以更法除之為更數不盡以籌法除之為籌數其更籌數命初更算外即各得所入更籌
  求日月食甚宿次置朔望之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以統法約日月食甚小餘加之內月食更加半周天各依宿次去之即日月食甚所在宿次
  求月食既內外刻分置月食交前後分覆減三千七百如不足減者為食不既退二位列於上下列七十四相減相乗進位如三十七而一所得以定用分乗之如汎用分而一為既內分以減定用分餘為既外分
  求日月帶食出入所見之分各以食甚小餘與日出入分相減餘為帶食差其帶食差在定用分巳上為不帶食出入以乗所食之分滿定用分而一若月食既者以既內分減帶食差餘乗所食之分如既外分而一所得以減既分如不足減者為帶食既出入以減所食之分餘為帶食出入所見之分
  求日食所起日在陽厯初起西南甚於正南復滿東南日在陰厯初起西北甚於正北復滿東北其食八分巳上者皆起正西復滿正東此據午地而論之當審黃道斜正可知
  求月食所起月在陽厯初起東北甚於正北復滿西北月在陰厯初起東南甚於正南復滿西南其食八分已上者皆起正東復滿正西此據午地而論之當審黃道斜正可知
  歩五星
  五星厯策一十五度約分二十一秒九十
  木星周率四百七十九萬八千五百二十六秒九十二周日三百九十八餘一萬五百八十六秒九十二嵗差一百一十六秒七十二
  伏見度一十三半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晨伏  一十七日 三度  二度  二十三晨疾初 二十八日 六度  四度  二十三晨疾末 二十八日 五度  四度  二十二晨遲初 二十八日 四度  三度  一十九晨遲末 二十八日 一度  一度  一十四晨留  二十四日
  晨退  四十六日  五度  空度  空夕退  四十六日  五度  空度  一十六夕留  二十四日
  夕遲初 二十八日 一度  一度  空
  夕遲末 二十八日 四度  三度  一十四夕疾初 二十八日 五度  四度  一十九夕疾末 二十八日 六度  四度  二十一夕伏  一十七日 三度七十五 二度七十五 二十二木星盈縮厯
  策數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火星周率九百三十八萬二千五百六十秒七十六周日七百七十九餘一萬一千一百九十秒七十六伏見度一十八   嵗差一百一十六秒一十三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火星盈縮厯
  策數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土星周率四百五十四萬八千四百三十一秒八十五周日三百七十八餘一千九十一秒八十五
  嵗差一百一十六秒三十
  伏見度一十六半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晨伏  十九日  二度  一度   一十四晨疾初 二十八日 三度  一度   一十二晨疾末 二十八日 二度  一度   一十一晨遲  二十八日 一度  空度   九晨留  三十六日
  晨退  五十日  三度  空度   空夕退  五十日  三度  空度   一十夕留  三十六日
  夕遲  二十八日 一度  空度  空
  夕疾初 二十八日 二度  一度  九
  夕疾末 二十八日 三度  一度  一十一夕伏  一十九日 二度  一度  一十二土星盈縮厯
  策數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初 益二百二十 空二度 益二百二十 空
  一 益一百八十 二度  益一百八十 二度二 益一百四十 四度  益一百四十 四度三 益一百   五度  益一百   五度四 益六十   六度  益六十   六度五 益二十   七度  益二十   七度六 損二十   七度  損二十   七度七 損六十   七度  損六十   七度八 損一百   六度  損一百   六度九 損一百四十 五度  損一百四十 五度


  金星周率七百二萬四千三百二十一秒三十四周日五百八十三餘一萬八百三十一秒三十四嵗差一百一十六秒六十九
  伏見度一十一半
  變目  變日  變度 限度  初行率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八>









  水星周率一百三十九萬四千二秒七
  周日一百一十五餘一萬五百五十二秒七
  嵗差一百一十六秒四十
  夕見晨伏度一十五
  晨見夕伏度二十一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八>







  求五星天正冬至後平合中積中星置天正冬至氣積分各以其星周率去之不盡用減周率餘滿統法約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命之為平合中積因而重列之為平合中星各以前叚變日加平合中積又以前段變度加平合中星其經退行者即減之各得五星諸變中積中星
  求五星入歴各以其星嵗差乗所求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盡以統法約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以減平合中星為平合入歴度及分秒求諸變者各以前段限度累加之為五星諸變入歴度及分秒
  求五星諸變盈縮定差各置其星其變入歴度及分秒如半周天已下為盈已上去之為縮以五星歴策度除之為策數不盡為入策度及分秒以其策下損益率乗之如歴策而一為分分滿百為度以損益其下盈縮積度即五星諸段 -- 𠭊 or 叚 ?盈縮定差
  求五星平合及諸變定積各置其星其變中積以其段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即其段定積日及分以天正冬至大餘及約分加之滿統法去之不盡命甲子算外即定日辰及分
  求五星諸變入所在月日各置其星其變定積以天正閏日及約分加之滿朔策及約分除之為月數不盡為入月已來日數命月數起天正十一月算外即其星其段 -- 𠭊 or 叚 ?入其月經朔月數及分乃以其朔日辰相距即所在月日
  求五星平合及諸變加時定星各置其星其變中星以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內金倍之水三之然後加減即五星諸段定星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時命之即其星其段 -- 𠭊 or 叚 ?加時所在宿度及分秒五星皆因留為後段初日定星餘依術算
  求五星諸變初日晨前夜半定星各以其叚初行率乗其段加時分百約之以順減退加其日加時定星即為其星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加命如前即得所求求諸變日率度率各以其段日辰距至後段日辰為其段日率以其段夜半定星與後段夜半定星相減餘為其段度率
  求諸變平行分各置其段度率以其段日率除之為其段平行度及分秒
  求諸變總差各以其段平行分與後段平行分相減餘為汎差併前段汎差四因退一位為總差若前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因後段初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若後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因前段末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其在再行者以本段平行分十四乗之十五而一為總差內金星依順段 -- 𠭊 or 叚 ?術求之
  求初末日行分各半其段 -- 𠭊 or 叚 ?總差加減其段平行分後行分少加之為初減之為末後行分多減之為初加之為未退行者前段減之為初加之為末後段加之為初減之為末為其星其段初末日行分
  求毎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置其段總差減日率一以除之為日差累損益初日行分後行分少損之後行分多益之為毎日行度及分秒乃順加退減其星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命之即每日夜半星行所在宿次
  徑求其日宿次置所求日減一半之以日差乗而加減初日行分後行分少減之後行分多加之算以所求日乗之為積度以順加退減其星其段初日夜半宿次即所求日夜半宿次
  求五星合見伏行差木火土三星以其段初日星行分減太陽行分為行差金水二星順行者以其段初日太陽行分減星行分為行差金水二星退行者以其段初日星行分並太陽行分為行差內水星夕伏晨見直以太陽行分為行差
  求五星定合見伏汎用積木火土三星 以平合晨疾夕伏定積便為定合見伏汎用積金水二星各置其段盈縮定差內水星倍之以其段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徐為分在平合夕見晨伏者盈減縮加定積為定合見伏汎用積在退合夕伏晨見者盈加縮減定積為定合見伏汎用積
  求五星定合定積定星木火土三星以平合行差除其日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盈縮分減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減縮加其星定合汎用積為其星定合積定星金水二星順合者以平合行差除其日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盈縮分加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盈加縮減其星定合汎用積為其星定合定積定星金水二星退合者以平合行差除其日盈縮分為距合差日以減盈縮積之分為距合差度以差日盈減縮加以差度盈加縮減再定合汎用積為其星再定合定積定星各以天正冬至大餘及約分加定積滿統法去之命甲子算外即得定合日辰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定星依宿次去之即得定合所在宿次
  求五星定見伏定積木火土三星以汎用積晨加夕減一象如半周天已下自相乗已上覆減一周天餘亦自相乗七十五而一所得以其星伏見度乗之十五而一為差如其段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見加伏減汎用積為其星定見伏定積金水二星以行差除其日盈縮分為日在夕見晨伏盈加縮減汎用積為常用積夕伏晨見盈減縮加汎用積為常用積如常用積在半周天已下為冬至後已上去之餘為夏至後各在一象已下自相乗已上覆減一周天餘亦自相乗冬至後晨夏至後夕以十八而一冬至後夕夏至後晨以七十五而一所得以其星伏見度乗之十五而一為差如其段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冬至後晨見夕伏夏至後夕見晨伏以加常用積為其星定見伏定積冬至後夕見晨伏夏至後晨見夕伏以減常用積為其星定見伏定積加命如前即得定見伏日辰











  宋史卷七十八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七十九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歴志第三十二
  律歴十二紀元歴
  崇寕紀元歴演紀上元上章執徐之嵗距元符三年庚辰嵗積二千八百六十一萬三千四百六十筭至崇寕五年丙戌嵗積二千八百六十一萬三千四百六十六筭
  歩氣朔第一
  日法七千二百九十
  朞實二百六十六萬二千六百二十六
  朔實二十一萬五千二百七十八
  嵗周三百六十五日餘一千七百七十六
  氣策一十五餘一千五百九十二太
  朔策二十九餘三千八百六十八
  望策一十四餘五千五百七十九
  弦策七餘二千七百八十九半
  中盈分三千一百八十五半
  朔虛分三千四百二十二
  沒限五千六百九十七少
  旬周四十三萬七千四百
  紀法六十
  求天正冬至置上元距所求積年以朞實乗之為天正冬至𰚾積分滿旬周去之不滿如日法而一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其大餘命已夘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餘
  求次氣置天正冬至大小餘以氣策加之四分之一為少之二為半之三為太如滿秒母收従小餘小餘滿日法従大餘大餘盈紀法乃去之去命如前即次氣日辰及餘
  求天正經朔置天正冬至氣積分以朔實去之不盡為天正閏餘用減氣積分餘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積分滿旬周去之不滿如日法而一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其大餘命已夘筭外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朔日辰及餘
  求弦望及次朔經日置天正經朔大小餘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各得弦望及次朔經日辰及餘
  求沒日置有沒常氣小餘凡常氣小餘在沒限已上者為有沒之氣六十乗之用減四十四萬三千七百七十一餘滿六千三百七十一而一為日不滿為餘命日起其氣初日晨筭外即為氣內沒日辰
  求滅日置有減經朔小餘凡經朔小餘不滿𦍤虛分者為有滅之𦍤三十乗之滿朔虛分而一為日不滿為餘命日起其月經朔日辰筭外即為月內滅日辰
  歩發斂
  𠉀策五餘五百三十秒五十五
  卦策六餘六百三十七秒六
  土王策三餘三百一十八秒三十三
  嵗閏七萬九千二百九十
  月閏六千六百七半
  閏限二十萬八千六百七十半
  辰法一千二百一十五
  半辰法六百七半
  刻法七百二十九
  秒法六十
  求七十二𠉀各置中節大小餘命之為初𠉀以𠉀策加之為次𠉀又加之為末𠉀各命已夘筭外即得所求日辰
  求六十四卦各置中氣大小餘命之為公卦用事日以卦策加之得辟卦用事日又加之得諸侯內卦用事日以土王策加之得十有二節之初諸侯外卦用事日又加之得大夫卦用事日復以卦策加之得卿卦用事日各命已夘算外即得所求日辰
  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之節大小餘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以土王策減四季中氣大小餘即其季土始用事之日各命已夘算外即得所求日辰七十二𠉀及卦日與前歴同
  求中氣去經朔置天正閏餘以月閏累加之滿日法歴閏日不滿為餘即其月中氣去經朔日筭因求卦𠉀者各以卦𠉀策依次累加減之中氣前減中氣後加各得其月卦𠉀去經朔日筭
  求發斂加時置所求小餘倍之加辰法而一為辰數不滿五因之如刻法而一為刻不盡為分命辰數起子正筭外即各得加時所在辰刻及分如半辰數即命起子初
  歩日躔
  周天分二億一千三百一萬八千一十七
  嵗差七千九百三十七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五秒七十二
  象限九十一約分三十一秒九
  乗法一百一十九
  除法一千八百一十一
  秒法一百
  常氣中積日 盈縮分 先後數 損益率 朒胐積
























  求每日盈朔分先後數置所求盈縮分以乗法乗之如除法而一為其氣中平率與後氣中平率相減為合差半合差加減其氣中平率為初末汎率至後加為初減為末分後減為初加為末又以乗法乗合差如除法而一為日差半日差加減初末汎率為初末定率至後減初加末分後加初減末以日差累加減其氣初定率為每日盈縮分至後減分後加各以每日盈縮分加減氣下先後數冬至後積盈為先在縮減之夏至後積縮為後在盈減之其分至前一氣無後氣相減皆因前氣合差為其氣合差餘依前術求朏朒倣此
  求經朔弦望入氣置天正閏日及餘如氣策以下者以減氣筞為入大雪氣以上者去之餘以減氣策為入小雪氣即天正十一月經朔入氣日及餘弦望及後朔入氣以弦策累加之滿氣䇿去之即各得弦望及次朔入氣日及餘
  求經朔弦望入氣胐朒定數各以所入氣小餘乗其日損益率如日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日下胐朒積各為定數
  赤道宿度
  斗二十五 牛七少  女十一少 虛九少秒七十二危十五半 室十七  璧八太
  北方七宿九十四度秒七十二
  奎十六半 婁十二  胃十五  𭥦十一少畢十七少 觜半   參十半
  西方七宿八十三度
  井三十三少 鬼二半  栁十三太 星六太張十七少 翼十八太 軫十七
  南方七宿一百九度少
  角十二  亢九少  氐十六  房五太
  心六少  尾十九少 箕十半
  東方七宿七十九度
  按諸歴赤道宿次就立全度頗失真數今依宋朝渾儀校測距度分定太半少用為常數校之天道最為宻近如考唐用唐所測考古用古所測即各得當時宿度求冬至赤道日度以嵗差乗所求積年滿周天分去之不滿覆減周天分餘如五千八百三十二而一為分不盡退除為秒其分滿百為度命起赤道虛宿七度外去之至不滿宿即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日躔赤道宿度及分秒
  求春分夏至秋分赤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累加象限滿赤道宿次去之即各得春分夏至秋分加時日在宿度及分秒
  求四正後赤道宿積度置四正赤道宿全度以四正赤道日度及分減之餘為距後度以赤道宿度累加之各得四正後赤道宿積度及分
  求赤道宿積度入初末限視四正後赤道宿積度及分在四十五度六十五分秒五十四半已下為入初限已上用減象限餘為入末限
  求二十八宿黃道度以四正後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減一百一度餘以初末限度及分乗之進位滿百為分分滿百為度至後以減分後以加赤道宿積度為其宿黃道積度以前宿黃道積度減之其四正之宿先加象限然後以前宿減之為其宿黃道度分其分就近約為大半少
  黃道宿度
  斗二十三 牛七   女十一  虛九少秒七十二危十六  室十八  璧九半
  北方七宿九十三度太秒七十二
  奎十八  婁十二太 胃十五半 𭥦十一
  畢十六半 觜半   參九太
  西方七宿八十四度
  井三十半 鬼二半  栁十三少 星六太
  張十七太 翼二十  軫十八半
  南方七宿一百九度
  角十二太 亢九太  氐十六少 房五太
  心六   尾十八少 箕九半
  東方七宿七十八度少
  前黃道宿度依今歴嵗差所在算定如上考往古下驗將來常據嵗差每移一度依術推變當時宿度然後可歩七曜知其所在如徑求七曜所在置所在積度以前黃道宿積度減之為所在黃道宿度及分
  求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以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分秒減一百一度餘以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及分秒乗之進位滿百為分分滿百為度命曰黃赤道差用減冬至赤道日度及分秒即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
  求二十四氣加時黃道日度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黃道差以次年黃赤道差減之餘以所求氣數乗之二十四而一所得以加其氣中積及約分又以其氣初日先後數先加後減之用加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依宿次去之即各得其氣加時黃道日躔宿度及分秒如其年冬至加時赤道宿度空分秒在嵗差已下者即加前宿全度然求黃赤道差餘依術算
  求二十四氣晨前夜半黃道日度置日法以其氣小餘減之餘副置之以其氣初日盈縮分乗之如萬約之所得盈加縮減其副滿日法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以加其氣加時黃道日度即各得其氣一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秒毎日加一度以百約每日盈縮分為分秒盈加縮減之滿黃道宿次去之即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纒宿度及分秒其二十四氣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係屬前氣自前氣攤筭即各得所求
  求每日午中黃道日度置一萬分以所入氣日盈縮分盈加縮減而半之滿百為分不滿為秒以加其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即其日午中日躔黃道宿度及分求夏至加時黃道日度置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以二至限及分秒加之滿黃道宿次去之不滿為夏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
  求毎日午中黃道積度以二至加時黃道日度距至所求日午中黃道日度為入二至後黃道積度及分求每日午中黃道入初末限視二至後黃道積度在四十三度一十二分秒八十七以下為初限以上用減象限餘為入末限其積度滿象限去之為二分後黃道積度在四十八度一十八分秒二十二以下為初限以上用減象限餘為入末限
  求每日午中赤道日度以所求日午中黃道積度入至後初限分後末限度及分秒進三位加二十萬二千五十少開平方除之所得減去四百四十九半餘在初限者直以二至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在末限者以減象限餘以二分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每日午中赤道日度以所求日午中黃道積度入至後末限分後初限度及分秒進三位用減三十萬三千五十少開平方除之所得以減五百五十半餘在初限者直以二分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在末限者以減象限餘以二至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每日午中赤道日度
  求太陽入宮日時刻及分各置入宮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日度減之餘以二十四乗為時實以其日太陽行度及分秒為法實如法而一為半時數不滿進二位為刻實以二十四乗前法除之為刻不滿退除為分其半時命起子正算外即得太陽入宮初正時刻及分其逐刻日時及分舊歴均其日數従其簡畧未盡其詳今但依入宮正術求之即允協天道歩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分六十二秒一十八
  象限九十一分二十一秒九
  一象度九十一分二十一秒四十三
  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六十二日分二十
  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一百二十日分四十二
  已上分秒母各同一百
  冬至岳臺晷影常數一丈二尺八寸三分
  夏至岳臺晷影常數一尺五寸六分
  昏眀分一百八十二少
  昏眀刻二分三百六十四半
  辰刻八分二百四十三
  半辰刻四分一百二十一半
  刻法七百二十九
  求午中入氣置所求日大餘及半法以所入氣大小餘減之為其日午中入氣日及餘
  求午中中積置其氣中積以午中入氣日及餘加之其餘以日法退除為分秒為所求日午中中積及分秒
  求午中入二至後初末限置午中中積及分為入冬至後滿二至限去之為入夏至後其二至後如在初限已下為入初限已上覆減二至限餘為入末限
  求岳臺晷影午中定數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以百通日內分自相乗為實置之以七百二十五除之所得加一十萬六百一十七併入限分拆半為法實如法而一為分不滿退除為小分其分滿十為寸寸滿十為尺用減冬至岳臺晷影常數即得所求午中晷影定數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以百通日內分自相乗為實乃置入限分九因再折加一十九萬八千七十五為法其夏至前後日如在半限以上者減去半限餘置於上列半限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進二位七十七除之所得加法為定法然後除之實如法而一為分不滿退除為小分其分滿十為寸寸滿十為尺以加夏至岳臺晷影常數即得所求日午中晷影定數
  求每日日行積度以午中入氣餘乗其日盈縮分日法而一冬至後盈加縮減夏至後縮加盈減先後數以先加後減中積日及分秒滿與不足進退其日為所求日行積度及分秒
  求每日赤道內外度置所求日午中日行積度及分如不滿二至限在象限已下為冬至後度象限已上用減二至限為夏至前度如滿二至限去之餘在象限以下為夏至後度象限以上用減二至限為冬至前度並置之於上列象限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冬至前後五百一十七而一夏至前後四百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以加二至前後度所得用減象限餘置於上列二至限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其度分秒皆以百通然後乗之退一位如三十四萬八千八百五十六而一為秒滿百為分分滿百為度即所求日黃道去赤道內外度及分冬至前後為外夏至前後為內
  求每日午中太陽去極度以每日午中黃道去赤道內外度及分內減外加一象度及分為每日午中太陽去極度及分
  求毎日日出入分晨昏分半晝分置所求日黃道去赤道內外度及分以三百六十三乗之進一位如二百三十九而一所得以加減一千八百二十二半赤道內以減赤道外以加為所求日日出分用減日法為入日分以昏眀分減日出分為晨分加日入分為昏分以日出分減半法為半晝分
  求每日晝夜刻日出入辰刻置日出分倍之進一位滿刻法為刻不滿為分即所求日夜刻以減百刻餘為晝刻半夜刻滿辰刻為辰數命子正算外即日出辰刻以半辰刻加之即命起時初以晝刻加之滿辰刻為辰數命日出算外即日入辰刻及分
  求每更㸃差刻及逐更㸃辰刻置夜刻減去十五刻五而一為更差又五而一為㸃差以昏眀刻加日入辰刻即初更辰刻以更㸃差刻累加之滿辰刻及分去之各得更㸃所入辰刻及分
  求毎日距中度及毎更差度置所求日黃道去赤道內外度及分以四千四百三十五乗之如五千八百一十二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以內加外減一百度七十二分秒七為距中度用減一百六十四度八十一分秒五十七餘四因退一位為毎更差度
  求昏曉五更及攅㸃中星置距中度以其日午中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昏中星所格宿次命為初更中星以每更差度加而命之即二更中星以毎更差度累加之滿赤道宿度去之即逐更及攅㸃中星加三十六度六十二分秒五十七滿赤道宿度去之即曉中星
  求九服晷景各於所在測冬夏二至晷數乃相減之餘為二至差數如地在岳臺南測夏至晷景在表南者併冬夏二至晷數為二至差數其所求日在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者置岳臺冬至晷景常數以所求日岳臺午中晷景定數減之餘以其處二至差數乗之如岳臺二至差數一丈一尺二寸七分而一所得以減其處冬至晷數即其地其日中晷定數所求日在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者置所求日岳臺午中晷景定數以岳臺夏至晷景常數減之餘以其處二至差數乗之如岳臺二至差數而一所得以加其處夏至晷數即其地其日中晷定數如其䖏夏至景在表南者以所得之數減其䖏夏至晷數餘為其地其日中晷定數亦在表南也其所得之數多於其處夏至晷數即減去夏至晷數餘為其地其日中晷定數在表北也
  求九服所在晝夜漏刻各於所在下水漏以定其處冬夏二至夜刻但得一至可矣不必須要冬夏二至乃與五十刻相減餘為至差刻置所求日黃道去赤道內外度及分以至差刻乗之進一位如二百三十九而一為刻不盡以刻法乗之復八而一為分內減外加五十刻即所求日夜刻減百刻餘為晝刻其日日出入辰刻及更㸃差刻毎更㸃辰刻並依岳臺術求之
  歩月離
  轉周分二十萬八百七十三秒九百九十
  轉周日二十七餘四千四十三秒九百九十
  朔差日一餘七千一百一十四秒九千一十
  望策一十四餘五千五百七十九
  弦策七餘二千七百八十九半
  已上秒母一萬
  七日初數六千四百七十八 初約分八十九末數八百一十二 末約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數五千六百六十六 初約分七十八末數一千六百二十四 末約分二十二二十一日初數四千八百五十四 初約分六十七末數二千四百三十六 末約分三十三二十八日初數四千四十三 初約分五十五
  上弦九十一度分三十一秒四十三
  望一百八十二度分六十二秒八十六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分九十四秒二十九
  月平行十三度分三十六秒八十七太
  已上分秒母皆同一百
  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入轉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積分以轉周分及秒去之不盡滿日法除之為日不滿為餘秒命日算外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𦍤加時入轉日及餘秒若以𦍤差日及餘秒加之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即次𦍤加時入轉日
  求弦望入轉各因其月經𦍤加時入轉日及餘秒以弦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上弦望及下弦經月加時入轉日及餘秒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七十九>

  求𦍤弦望入轉朏朒定數置入轉餘以其日算外損益率乗之如日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下胐朒積為定數其四七日下餘如初數已下者初率乗之初數而一以損益朏朒為定數如初數已上者以初數減之餘乗末率末數而一用減初率餘加朏朒為定數其十四日下餘如初數已上者初數減之餘乗末率末數而一為朏朒定數
  求𦍤弦望定日各置經𦍤弦望小餘以入氣入轉朏朒定數朏減朒加之滿與不足進退大餘命已夘算外各得定日日辰及餘定𦍤榦名與後𦍤榦名同者月大不同者月小其月內無中氣者為閏月凡注歴觀定𦍤小餘秋分後在日法四分之三巳上者進一日春分後定𦍤日出分差如春分之日者三約之用減四分之三定𦍤小餘及此數巳上者亦進一日或當交虧初在日入巳前者其𦍤不進弦望定小餘不滿日出分者退一日望若有食虧初在日出已前者定望小餘進滿日出分亦進一日又月行九道遲疾有三大二小日行盈縮累増損之則有四大三小理數然也若俯循常儀當察加時早晚隨其所近而進退之使不過三大二小
  求定𦍤弦望加時日所在度置定𦍤弦望約餘副之以乗其日盈縮分萬約之所得盈加縮減其副滿百為分分滿百為度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命之各得其日加時日躔黃道宿次
  求平交日辰置交終日及餘秒以其月經𦍤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減之餘為平交入其月經𦍤加時後日算及餘秒以加減其月經𦍤大小餘其大餘命已夘筭外即平交日辰及餘秒求次交者以交終日及餘秒加之大餘滿紀法去之命如前即次平交日辰交餘秒
  求平交入轉胐朒定數置平交小餘加其日夜半入轉餘以乗其日損益率日法而一所得以損益其下胐朒積為定數
  求正交日辰置平交小餘以平交入轉朏朒定數朏減朒加之滿與不足進退日辰即正交日辰及餘秒與定𦍤日辰相距即所在月日
  求經𦍤加時中積各以其月經𦍤加時入氣日及餘加其氣中積及餘其日命為度其餘以日法退除為分秒即其月經𦍤加時中積度及分秒
  求正交加時黃道月度置平交入經𦍤加時後日算及約餘秒以日法通日內餘進一位如五千四百五十三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以加其月經𦍤加時中積然後以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得其月正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如求次交者以交終度及分秒加而命之即得所求
  求黃道宿積度置正交加時黃道宿全度以正交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減之餘為距後度及分秒以黃道宿度累加之即各得正交後黃道宿積度及分秒求黃道宿積度入初末限各置黃道宿積度及分秒滿交象度及分去之在半交象已下為初限已上者以減交象度餘為入末限入交積度交象度並在交㑹術中
  求月行九道宿度凡月行所交冬入陰歴夏入陽歴月行靑道冬至夏至後靑道半交在春分之宿當黃道東立冬立夏後靑道半交在立春之宿當黃道東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冬入陽歴夏入陰歴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後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當黃道西立冬立夏後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當黃道西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入陽歴秋入陰歴月行朱道春分秋分後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當黃道南立春立秋後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當黃道西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春入陰歴秋入陽歴月行黑道春分秋分後黒道半交在冬至之宿當黃道北立春立秋後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當黃道東北至所衝之宿亦如之四序離為八莭至陰陽之所交皆與黃道相㑹故月行有九道各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減一百一度餘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乗之半而退位為分分滿百為度命為月道與黃道汎差凡日以赤道內為陰外為陽月以黃道內為陰外為陽故月行正交入夏至後宿度內為同名入冬至後宿度內為異名其在同名者置月行與黃道汎差九因八約之為定差半交後正交前以差減正交後半交前以差加此加減出入六度正如黃赤道相交同名之差若較之漸異則隨交所在遷變不常仍以正交度距秋分度數乗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為月道與赤道定差前加者為減減者為加其在異名者置月行與黃道汎差七因八約之為定差半交後正交前以差加正交後半交前以差減此加減出入六度異如黃赤道相交異名之差若較之漸同則隨交所在遷變不常仍以正交度距春分度數乗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為月行與赤道定差前加者為減減者為加皆加減黃道宿積度為九道宿積度以前宿九道積度減之為其宿九道度及分其分就近約為太半少論春夏秋冬以四時日所在宿度為正
  求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以正交加時黃道日度及分減一百一度餘以正交度及分乗之半而退位為分分滿百為度為命月道與黃道汎差其在同名者置月行與黃道汎差九因八約之為定差以加仍以正交度距秋分度數乗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為月道與赤道定差以減其在異名者置月行與黃道汎差七因八約之為定差以減仍以正交度距春分度數乗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為月道與赤道定差以加置正交加時黃道月度及分以二差加減之即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及分
  求定𦍤弦望加時月所在度置定𦍤加時日躔黃道宿次凡合𦍤加時月行⿰氵⿱⿰天天日 -- 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是為加時月離宿次各以弦望度及分秒加其所當弦望加時日躔黃道宿度滿宿次去之命如前各得定𦍤弦望加時月所在黃道宿度及分秒
  求定𦍤弦望加時九道月度各以定朔弦望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如前宿正交後黃道積度為定𦍤弦望加時正交後黃道積度如前求九道積度以前宿九道積度減之餘為定𦍤弦望加時九道月離宿度及分秒其合𦍤加時若非正加則日在黃道月在九道所入宿度雖多少不同考其兩極若應繩準故云月行⿰氵⿱⿰天天日 -- 潛在日下與太陽同度
  求定朔午中入轉以經朔小餘與半法相減餘以加減經𦍤加時入轉經𦍤小餘少如半法加之多如半法減之為經朔午中入轉若定朔大餘有進退亦加減轉日否則因經為定命日算外即得所求次月倣此求之
  求每日午中入轉因定朔午中入轉日及餘秒毎日累加一日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命如前即得每日午中入轉日及餘秒
  求晨昏月度置其日晨分乗其日算外轉定分日法而一為晨轉分用減轉定分餘為昏轉分又以朔弦望定小餘乗轉定分日法而一為加時分以減晨昏轉分為前不足覆減之餘為後乃前加後減加時月度即晨昏月所在宿度及分秒
  求朔弦望晨昏定程各以其朔昏定月減上弦昏定月餘為朔後昏定程以上弦昏定月減望昏定月餘為上弦後昏定程以望晨定月減下弦晨定月餘為望後晨定程以下弦晨定月減後朔晨定月餘為下弦後晨定程
  求每日轉定度累計每程相距日轉定分與晨昏定程相減餘以相距日數除之為日差定程多為加定程少為減以加減每日轉定分為每日轉定度及分秒
  求每日晨昏月因𦍤弦望晨昏月加毎日轉定度及分秒滿宿次去之為每日晨昏月凡注歴目𦍤日注昏月望後次日注晨月已前月度以究算術之精㣲如求其速要即依後術徑求求經朔加時平行月各以其月經朔入氣日及餘秒其餘以日法退除為分秒加其氣中積日及約分命日為度即為經朔加時平行月積度及分秒
  求所求日加時平行月置所求日大餘及加時小餘以其月經朔大小餘減之餘為入經朔加時後日數及餘以其日乗月平行度及分秒列於上位又以其餘乗月平行度及分秒滿日法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併上位用加經朔加時平行月滿周天度及分秒去之即得所求日加時平行月積度及分秒
  求所求日加時入轉以所求日加時入經朔加時後日數及餘加經朔加時入轉日及餘秒滿轉周日及餘秒去之命日算外即得所求其餘先以日法退除為分秒
  求所求日加時定月置所求日加時入轉分以其日算外加減差乗之百約為分分滿百為度加減其下遲疾度為遲疾定度乃以遲減疾加所求日加時平行月為定月各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得所求日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其入轉若在四七日者如求朏朒術入之












  宋史卷七十九
  宋史巻七十九考證
  律歴志十二白露朏一千三百六十九○臣召南按此以前文例之當作胐一千二百六十九又寒露朏一千二百六十九當作朏一千三百六十九蓋白露與驚蟄相應而寒露與清眀相應也
  今依宋朝渾儀校測距度○按自唐開元後至紀元歴法始用新測宿度與大衍星度星距異矣
  二十八日初數四千四十三 初約分五十五臣召南按旁註脫末數及末約數目
  立春立秋後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黒道訛墨道凡注歴目○日訛目誤多一畫




  宋史巻七十九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八十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歴志第三十三
  律歴十三紀元歴
  歩交㑹
  交終分一十九萬八千三百七十七秒八百八十交終日二十七餘一千五百四十七秒八百八十交中日一十三餘四千四百一十八秒五千四百四十朔差日二餘二千三百二十秒九千一百二十
  望策一十四餘五千五百七十九
  已上秒母一萬
  交率三百二十四
  交數四千一百二十七
  交終度三百六十三約分七十九秒四十四
  交中度一百八十一約分八十九秒七十二
  交象度九十約分九十四秒八十六
  半交象度四十五約分四十七秒四十三
  日食陽歴限三千四百定法三百四十
  陰歴限四千三百定法四百三十
  月食限六千八百定法四百四十
  已上分秒母各同一百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置天正十一月經𦍤加時積分以交終分及秒去之不盡滿日法為日不滿為餘秒即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求次朔及望入交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求次𦍤以𦍤差加之求望以望策加之滿交終日及餘秒去之即各得次朔及望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若以經𦍤望小餘減之各得𦍤望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定𦍤望夜半入交因經朔望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視定𦍤望日辰有進退者亦進退交日否則因經為定各得所求
  求次定𦍤夜半入交各因定𦍤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餘皆加五千七百四十二秒九千一百二十即次𦍤夜半入交若求次日累加一日滿交終日及餘秒皆去之即每日夜半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定𦍤望加時入交置經𦍤望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以入氣入轉胐朒定數胐減朒加之即得定𦍤望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
  求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交積度置定𦍤望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以日法通日內餘進一位如五千四百五十三而一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即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交積度及分毎日夜半準此求之
  求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交定積度置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交積度及分以定𦍤望加時入轉遲疾度遲減疾加之滿與不足進退交終度及分即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交定積度及分每日夜半準此求之
  求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陰陽歴積度置定𦍤望加時月行入交定積度及分如在交中度及分已下為入陽歴積度已上者去之餘為入陰歴積度毎日夜半準此求之
  求定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視月入陰陽歴積度及分如交象已下為在少象已上覆減交中度餘為入老象置所入老少象度及分於上列交象度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五百而一所得用減所入老少象度及分餘列交中度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滿一千三百七十五而一所得為度不滿退除為分即為定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及分毎日夜半準此求之
  求朔望加時入交常日置其月經𦍤望加時入交汎日及餘秒以其月入氣胐朒定數胐減朒加之滿與不足進退其日即得朔望加時入交常日及餘秒近交初為交初在二十六日二十七日為初交近交中為交中在十三日十四日為交中
  求日月食甚定數以其朔望入氣入轉朏朒定數同名相従異名相消副置之以定朔望加時入轉算外損益率乗之如日法而一其定𦍤望如算外在四七日者視其餘在初數已下初率乗之初數而一初數以上以末率乗之末數而一所得視入轉應朒者依其損益應朏者益減損加其副以朏減朒加經朔望小餘為汎餘滿與不足進退太餘日食者視汎餘如半法已下為中前列半法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如一萬九百三十五而一所得為差以減汎餘為食甚定餘用減半法為午前分如此餘在半法已上減去半法為中後列半法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如日法而一所得為差以加汎餘為食甚定餘乃減去半法為午後分月食者視汎餘如半法已上減去半法餘在一千八百二十二半已下自相乗已上者覆減半法餘亦自相乗如三萬而一所得以減汎餘為食甚定餘如汎餘不滿半法在日出分三分之二已下列於上位已上者用減日出分餘倍之亦列於上位乃四因三約日出分列之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如一萬五千而一所得以加汎餘為食甚定餘求日月食甚辰刻倍食甚定餘以辰法除之為辰數不盡五因之滿刻法除之為刻不滿為分命辰數起於正算外即食甚辰刻及分若加半辰命起子初
  求日月食甚入氣食甚大小餘及食定小餘並定𦍤望大餘以此與經𦍤望大小餘相減置其𦍤望食甚大小餘與經朔望大小餘相減之餘以加減經𦍤望入氣日餘經𦍤望少即加之多即減之為日月食甚入氣日及餘秒各置食甚入氣及餘秒加其氣中積其餘以日法退除為分即為日月食甚中積及分
  求日月食甚日行積度置食甚入氣餘以所入氣日盈縮分乗之日法而一加減其日先後數至後加分後減先加後減日月食甚中積即為日月食甚日行積度及分求氣差置日食甚日行積度及分滿二至限去之餘在象限已下為在初已上覆減二至限餘為在末皆自相乗進二位滿三百四十三而一所得用減二千四百三十餘為氣差以午前後分乗之如半晝分而一以減氣差為氣差定數在冬至後末限夏至後初限交初以減交中以加夏至後末限冬至後初限交初以加交中以減如半晝分而一所得在氣差已上者即以氣差覆減之餘應加者為減減者為加
  求刻差置日食甚日行積度及分滿二至限去之餘列二至限於下以上減下餘以乗上進二位滿三百四十三而一所得為刻差以午前後分乗而倍之如半法而一為刻差定數冬至後食甚在午前夏至後食甚在午後交初以加交中以減冬至後食甚在午後夏至後食甚在午前交初以減交中以加如半法而一所得在刻差巳上者即倍刻差以所得之數減之餘為刻差定數依其加減
  求𦍤入交定日置朔入交常日及餘秒以氣刻差定數各加減之交初加三千一百交中減三千為𦍤入交定日及餘秒
  求望入交定日置望入轉朏朒定數以交率乗之如交數而一所得以朏減朒加入交常日之餘滿與不足進退其日即望入交定日及餘秒
  求月行入陰陽歴視其𦍤望入交定日及餘秒如在中日及餘秒已下為月在陽歴如中日及餘秒已上減去中日為月在陰歴
  求入食限交前後分視其𦍤望月行入陰陽歴不滿日者為交後分在十三日上下者覆減交中日為交前分視交前後分各在食限已下者為入食限
  求日食分以交前後分各減陰陽歴食限餘如定法而一為日食之大分不盡退除為小分命大分以十為限即得日食之分其食不及大分者行勢稍近交道光氣㣲有映蔽其日或食或不食求月食分視其望交前後分如二千四百已下者食既已上用減食限餘如定法而一為月食之大分不盡退除為小分命大分以十為限得月食之分
  求日食汎用分置交前後分自相乗退二位陽歴一百九十八而一陰歴三百一十七而一所得用減五百八十三餘為日食汎用分
  求月食汎用分置交前後分自相乗退二位如七百四而一所得用減六百五十六餘為月食汎用分
  求日月食定用分置日月食汎用分副之以食甚加時入轉算外損益率乗之如日法而一如算外在四七日者依食定餘求之所得應朒者依其損益應朏者益減損加其副即為日月食定用分
  求月食既內外分置月食交前後分自相乗退二位如二百四十九而一所得用減二百三十一餘以定用分乗之如汎用分而一為月食既內分用減定用分餘為既外分
  求日月食虧初復滿小餘置日月食甚小餘各以定用分減之為虧初加之為復滿其月食既者以既內分減之為初既加之為生光即各得所求小餘如求時刻𠉀食甚術入求月食更㸃法置月食甚所入日晨分倍之減去七百二十九餘五約之為更法又五除之為㸃法
  求月食入更㸃置虧初食甚復末小餘在晨分已下加晨分昏分已上減去昏分餘以更法除之為更數不滿以㸃法除之為㸃數其更數命初數算外即各得所入更㸃
  求日食所起日在陽歴初起西南甚於正南復於東南日在陰歴初起西北甚於正北復於東北其食八分已上皆起正西復於正東此據午地而論之
  求月食所起月在陽歴初起東北甚於正北復於西北月在陰歴初起東南甚於正南復於西南其食八分已上皆起正東復於正西此亦據午地而論之
  求日月出入帶食所見分數各以食甚小餘與日出入分相減餘為帶食差以乗所食之分滿定用分而一如月食既者以既內分減帶食差餘進一位如既外分而一所得以減既分即月帶食出入所見之分不及減者為帶食既出入以減所食分即日月出入帶食所見之分其食甚在晝晨為漸進昏為已退其食甚在夜晨為已退昏為漸進
  求日月食甚宿次置食甚日行積度望即更加半周天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各得日月食甚宿度及分
  歩五星
  木星周率二百九十萬七千八百七十九秒六十四周差二十四萬五千二百五十三秒六十四
  歴率二百六十六萬二千六百三十六秒二十二周日三百九十八約分八十八秒六十
  歴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四秒五十
  歴中度一百八十五約分六十二秒二十五
  歴策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八十五
  伏見度一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





  火星周率五百六十八萬五千六百八十七秒六十四周差三十六萬四百一十四秒四十四
  歴率二百六千六萬二千六百四十七秒二十
  周日七百七十九約分九十二秒九十七
  歴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四秒六十五
  歴中度一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三十二半
  歴策度二十五約分二十一秒八十六
  伏見度一十九
  段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
  火星盈縮歴












  土星周率二百七十五萬六千二百八十八秒七十八周差九萬三千六百六十二秒七十八

  歴率二百六十六萬九千九百二十五秒九十
  周日三百七十八約分九秒一十七
  歴度三百六十六約分二十四秒四十九
  歴中度一百八十三約分一十二秒二十四半
  歴策度一十五約分二十六秒二
  伏見度一十七













  土星盈縮歴
  策數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金星周率四百二十五萬六千六百五十一秒四十三半合日二百九十一約分九十五秒一十四
  歴率二百六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六秒一十六周日五百八十三約分九十秒二十八
  歴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五秒
  歴中度一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六十六
  歴策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八十九
  伏見度一十半
  段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












  水星周率八十四萬四千七百三十八秒五
  合日五十七約分九十三秒八十一
  歴率二百六十萬二千七百九十四秒九十五
  周日一百一十五約分八十七秒六十二
  歴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六秒六十八
  歴中度一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三秒三十四
  歴策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九十四半
  晨伏夕見一十四
  夕伏晨見一十九
  段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










  水星盈縮歴
  策數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推五星天正冬至後平合及諸段中積中星置氣積分各以其星周率除之所得周數不盡者為前合以減周率餘滿日法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即其星天正冬至後平合中積命之為平合中星以諸段常日常度累加之即諸段中積中星其段退行者以常度減之即其段中星
  求木火土三星平合諸段入歴置其星周數求冬至後合皆加一數置之以周差乗之滿其星歴率去之不盡滿日法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即為其星平合入歴度及分秒以其段限度依次累加之即得諸段入歴
  求金水二星平合及諸段入歴置氣積分各以其星歴率去之不盡滿日法除之為度不滿退除為分秒以加平合中星即為其星天正冬至後平合入歴度及分秒以其星其段限度依次累加之即得諸段入歴
  求五星平合及諸段盈縮定差各置其星其段入歴度及分如歴中已下為在盈已上減去歴中餘為在縮以其星歴策除之為策數不盡為入策度及分命策數筭外以其策損益率乗之如歴策而一為分分滿百為度以損益其下盈縮積即其星其段盈縮定差
  求五星平合及諸段定積各置其星其段中積以其段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即其段定積日及分以天正冬至大餘及約分加之即為定日及分盈紀法六十去之不盡命已夘筭外即得日辰
  求五星平合諸段所在月日各置其段定積以天正閏日及約分加之滿𦍤策及約分除之為月數不盡為入月已來日數及分其月數命天正十一月筭外即其星其叚入其月經朔日數及分乃以日辰相距為定朔月日
  求五星平合及諸段加時定星各置其段中星以其段盈縮定差盈加縮減之金星倍之水星三之乃可加減即五星諸段定星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星其段加時所在宿度及分秒五星皆因前留為前段初日定星後留為後段初日定星餘依術筭
  求五星諸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各以其段初行率乗其段加時分百約之乃以順減退加其日加時定星即為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加命如前即得所求求諸段日率度率各以其段日辰距至後段日辰為其段日率以其段夜半定星與後段夜半定星相減為其段度率及分秒
  求諸段平行度各置其段度率及分秒以其段日率除之為其段平行度及分秒
  求諸段總差各以其段平行分與後段平行分相減餘為汎差併前段汎差四因退一位為總差若前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因後段初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餘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若後段無平行分相減為汎差者因前段末日行分與其段平行分相減餘為半總差倍之為總差晨遲末段視段無平行分因前初段末日行分與晨遲末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其退行者各置本段平行分十四乗之十五而一為總差內金星依順段術入之即得所求夕遲初段視前段無平行分因後末段初日行分與夕遲初段平行分相減為半總差
  求諸段初末日行分各半其段總差加減其段平行分後段平行分多者減之為初加之為末後段平行分少者加之為初減之為末其在退行者前減之為初加之為末後加之為初減之為末各為其星其段初末日行度及分秒如前後段平行分俱多俱少者平注之本段總差不滿大分者亦平注之
  求每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置其段總差減日率一以除之為日差累損益初日行分後行分少損之後行分多益之為毎日行度及分秒乃順加退減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宿次命之即每日晨前夜半星行所在宿次
  徑求其日宿次置所求日減一半之以日差乗而加減初行日分後行分少減之後行分多加之以所求日乗之為積度乃順加退減其段初日宿次即得所求日宿次
  求五星平合及見伏入氣置定積以氣策及約分除之為氣數不盡為入氣已來日數及分秒其氣數命天正冬至筭外即五星平合及見伏入氣日及分秒其定積滿嵗周日及分去之餘在來年冬至後
  求五星合見伏行差木火土三星以其段 -- 𠭊 or 叚 ?初日星行分減太陽行分餘為行差金水二星順行者以其段初日太陽行分減星行分餘為行差金水二星退行者以其段初日星行分併太陽行分為行差
  求五星定合及見伏汎積木火土三星各以平合晨疾夕伏定積便為定合定見定伏汎積金水二星各置其叚盈縮定差內水星倍之以其段行差除之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在平合夕疾晨伏者乃盈減縮加定積為定合定見定伏汎積在退合夕伏晨見者乃盈加縮減定積為定合定見定伏汎積
  求五星定合定積定星木火土三星以平合行差除其日先後數為距合差日以先後數減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後加先減其星定合汎積為其星定合日定積定星金水二星順合者以平合行差除其日先後數為距合差日以先後數加之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差度先加後減其星定合汎積為其星定合日定積定星金水二星退合者以退合行差除其日先後數為距合差日以減先後數為距合差度以差日先減後加以差度先加後減再定合汎積為其星再定合積星各以冬至大餘及約分加定積滿紀法去之命已夘筭外即得定合日辰以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定星依宿次去之即得定合所在宿次
  求木火土三星定見伏定積日各置其星定見伏汎積晨加夕減象限日及分秒如二至限已下自相乗已上覆減嵗周餘亦自相乗百約為分以其星伏見度乗之十五除之為差其差如其段行差而一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見加伏減汎積為定積如前加命即得日辰求金水二星定見伏定日夕見晨伏以行差除其日先後數為日先加後減汎用積為常用積晨見夕伏以行差除其日先後數為日先減後加汎用積為常用積如常用積在二至限已下為冬至後已上去之餘為夏至後其二至後日及分在象限已下自相乗已上用減二至限餘亦自目相乗如法而一所得為分冬至後晨夏至後夕以十八為法冬至後夕夏至後晨以七十五為法以伏見度乗之十五除之為差滿行差而一為日不滿退除為分秒加減常用積為定用積加命如前即得定見伏日辰冬至後晨見夕伏加之夕見晨伏減之夏至後晨見夕伏減之夕見晨伏加之其水星夕疾在大暑氣初日至立冬氣九日三十五分已下者不見晨留在大寒氣初日至立夏氣九日三十五分已下者春不晨見秋不夕見熙寕六年六月提舉司天監陳繹言渾儀尺度與法要不合二極赤道四分不均規環左右距度不對游儀重盈難運黃道映蔽橫簫游規璺裂黃道不合天體天樞內極星不見天文院渾儀尺度及二極赤道四分各不均黃道天常環月道映蔽橫簫及月道不與天合天常環相攻難轉天樞內極星不見皆當因舊修整新定渾儀改用古尺均賦辰度規環輕利黃赤道天常環並側置以北際當天度省去月道令不蔽橫簫増天樞為二度半以納極星規環二極各設環樞以便游運詔依新式製造置於司天監測驗以較疎密七年六月司天監呈新製渾儀浮漏於迎陽門帝召輔臣觀之數問同提舉官沈括具對所以改更之理尋又言凖詔集監官較其疎密無可比較詔置於翰林天文院七月以括為右正言司天秋官正皇甫愈等賞有差初括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見天文志朝廷用其說令改造法物歴書至是渾儀浮漏成故賞之元豐五年正月翰林學士王安禮言詳定渾儀官歐陽發所上渾儀浮漏木様具新器之宜變舊器之失臣等竊詳司天監浮漏疎謬不可用請依新式改造其至道皇祐渾儀景表亦各差舛請如法條奏修正従之元祐四年三月翰林學士許將等言詳定元祐渾天儀象所先奉詔製造水運渾儀木様如試驗𠉀天不差即別造銅器今校驗皆與天合詔以銅造仍以元祐渾天儀象為名將等又言前所謂渾天儀者其外形圎可徧布星度其內有璣有衡可仰窺天象今所建渾儀象別為二器而渾儀占測天度之真數又以渾象置之宻室自為天運與儀參合若併為一器即象為儀以同正天度則渾天儀象兩得之矣請更作渾天儀従之七年四月詔尚書左丞蘓頌撰渾天儀象銘六月元祐渾天儀象成詔三省樞宻院官閱之紹聖元年十月詔禮部秘書省即詳定製造渾天儀象所以新舊渾儀集局官同測驗擇其精宻可用者以聞宣和六年七月宰臣王黼言臣崇寕元年邂逅方外之士於京師自雲王其姓靣出素書一道璣衡之制甚詳比嘗請令應奉司造小様驗之踰二月乃成璿璣其圎如丸具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置南北極崑崙山及黃赤二道列二十四氣七十二𠉀六十四卦十干十二支晝夜百刻列二十八宿並內外三垣周天星日月循黃道天行每天左旋一周日右旋一度冬至南出赤道二十四度夏至北入赤道二十四度春秋二分黃赤道交而出夘入酉月行十三度有餘生明於西其形如鈎下環西見半規及望而圎既望西缺下環東見半規及晦而隱某星始見某星已中某星將入或左或右或遲或速皆與天象脗合無纎毫差玉衡植於屏外持扼樞斗注水激輪其下為機輪四十有三鈎鍵交錯相持次第運轉不𪝒人力多者日行二千九百二十八齒少者五日行一齒疾徐相逺如此而同發於一機其宻殆與造物者侔焉自餘悉如唐一行之制然一行舊制機關皆用銅鐡為之澀即不能自運今制改以堅木若美玉之類舊制外絡二輪以綴日月而二輪蔽虧星度仰視躔次不審今制日月皆附黃道如蟻行磑上舊制雖有合望而月體常圎上下弦無辨今以機轉之使圎缺隠見悉合天象舊制止有𠉀刻辰鐘鼔晝夜短長與日出入更籌之度皆不能辨今制為司辰壽星運十二時輪所至時刻以手指之又為燭龍承以銅荷時正吐珠振荷循環自運其制皆出一行之外即其器觀之全象天體者璿璣也運用水斗者玉衡也昔人或謂璣衡為渾天儀或謂有璣而無衡者為渾天象或謂渾儀望筒為衡皆非也甚者莫知璣衡為何器唯鄭康成以運轉者為璣持正者為衡以今制考之其說最近又月之晦眀自昔弗燭厥理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雲月未望則載魄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其遡於日乎京房雲月有形無光日照之乃光始知月本無光遡日以為光本朝沈括用彈況月粉塗其半以象對日之光正側視之始盡圎缺之形今制與三者之說若合符莭宜命有司置局如様製相阯於明堂或合臺之內築臺陳之以測上象又別製三器一納御府一置鐘鼔院一備車駕行幸所用仍著為成書以詔萬世詔以討論製造璣衡所為名命黼總領內侍梁師成副之




  宋史巻八十
  宋史巻八十考證
  律歴志十三太月加二日○太月當作大月誤多一㸃各置食甚入氣及餘秒云云○臣召南按此文上脫求日月食甚中積及分九字此又一條也刋本既脫遂接連前文耳
  木星晨退初率行一十五○臣召南按晨退與夕退之度分同也夕退初率行分注云一十五七十五則此文分注脫七十五三字又火星晨退初率行脫四十一三十五字






  宋史巻八十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八十一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三十四
  律厯十四
  中原既失禮樂淪亡髙宗時胡銓著審律論曰臣聞司馬遷有言曰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望敵知吉凶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臣嘗深愛遷之言律於兵械為尤重而深惜後之談兵者止以戰鬭擊刺竒謀此律之所以汨陳而學者未嘗道也夫律度量衡古也淵源於馬遷濫觴於班固劉昭挹其流孟康京房錢樂之之徒汨其泥而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波遷之言曰黃鍾之實八十一以為宮而以九為法實如法得長一寸則黃鍾為九寸矣黃鍾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法實如法亦得長一寸亦黃鍾為九寸也然則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與夫所謂八十一者雖多少之不同而其實一也萬九千六百八十三與夫所謂九者雖多少之不同而其法一也又曰丑二寅八夘十六辰六十四夫丑與夘陰律也寅與辰陽律也生陰律者皆二所謂下生者倍其實生陽律者皆四所謂上生者四其實遷之言才數百可謂簡矣而後之言律者祖焉是不亦淵源於馬遷乎固之言曰黃鍾之實八百一十分蓋遷意也然以林鐘之實五百四十而乃以為六百四十林鐘太蔟之實以其長自乗則聲雖有小同於黃鍾之宮耳然則魏曹王製律而與黃鍾商徴不合其失兆此矣夫自子一分終於亥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分蓋遷術也而固亦曰太極元氣函三為一始動於子參之於丑歴十二辰之數而得黃鍾之實以為陰陽合德化生萬物其說蓋有本矣然其言三分㽔賔損一下生大呂而不言夫所謂濁倍之變何也夫㽔賔之比於大呂則㽔賔清而大呂濁今又損二分之一以生大呂則大呂之聲乃清於㽔賔是不知夫倍大呂之濁然則蕭衍之論至於夾鐘而裁長三寸七分其失兆此矣是不亦濫觴於班固乎昭之言曰推林鐘之實至十一萬八千九十八太蔟之實至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二乗而三約之者為下生之實四乗而三約之者為上生之實此遷固之意昭則詳矣然以㽔賔為上生大呂而大呂乃下生夷則何也蓋昭之說陽生陰為下生陰生陽為上生今以㽔賔為上生大呂則是陽生陰乃上生也以大呂為下生夷則是陰生陽乃下生也其蔽亦由不知夫大呂有濁倍之變則其視遷固去本逺矣是不亦挹其流於劉昭乎若夫孟康京房錢樂之之徒則又大不然矣夫班固以八十一分為黃鍾之實起十二律之周徑度其長以容其實初未嘗有徑三圍九之說也康之徒惑於八十一分之實以一寸為九十分而不察方圜之異於是有徑三圍九之論興焉夫律之形圜如以為徑三圍九則刓其四用之方而不足於九分之數以之容黍豈能至於千二百哉然則所謂圍九方分也何以知之知龠之方則知黃鍾之分亦方也固雖無明說其論洛下閎起厯之法曰律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夫八十一寸者是乃八百一十分以千二百黍納之龠中則不揺而自滿是無異黃鍾之容也龠之制方寸而深八分一龠之方則黃鍾之分安得而不方哉圍九方分而圜之則徑不止於三分矣故夫徑三圍九之說孟康為之也然由律生呂數十有二止矣京氏演為六十錢樂之廣為三百六十則與黃帝之說悖矣蓋樂之用淮南之術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而六之故三百六十音以當一嵗之日以黃鍾太簇姑洗林鐘南呂生三十有四以大呂夾鐘中呂㽔賔夷則無射生二十有七應鐘生二十有八始於包盲而終於安運然由黃鍾迄於壯進百有五十則三分損一焉以下生由依行迄於億兆二百有九則三分益一焉以上生惟安運為終而不生其言與黃帝之法大相牴牾自遷固而下至是雜然莫適為主至五季王朴而後議少定沈括蔣之竒論之當矣是不亦汩其泥而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其波乎嗚呼律也者固以實為本而法為末陛下修其實於上而有司方定其法於下以協天地中和之聲則夫數子者其說有可考焉臣敢輕議哉淳熙間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呂新書朱熹稱其超然逺覽奮其獨見爬梳剔抉參互考尋推原本根比次條理管括機要闡究精微其言雖多出於近世之所未講而實無一字不本於古人之成法其書有律呂本原律呂證辨本原者黃鍾第一黃鍾之實第二黃鍾生十二律第三十二律之實第四變律第五律生五聲圖第六變聲第七八十四聲圖第八六十調圖第九𠉀氣第十審度第十一嘉量第十二謹權量第十三證辨者造律第一律長短圍徑之數第二黃鍾之實第三三分損益上下相生第四和聲第五權臣既誣元定以偽學貶死舂陵雖有其書卒為空言嗚呼惜哉久之宜春歐陽之秀復著律通其自序曰自律呂之度數不見於經而釋經者反援漢志以為據蓋濫觴於管子呂氏春秋流衍於淮南子司馬遷之書而波助扵劉歆京房之學班固漢志盡歆所出也司馬彪志盡房所出也後世協律者類皆執守以為定法厯代合樂不為無人而終不足以得天地陰陽之和聲所以不能追還扵隆古之盛者大抵由三分損益之說拘之也夫律固不能舎損益之說以求之由其有損有益而後有上生下生之異至其専用三分以為損益之法則失之未免乎聲與數之不相合有非天成之自然耳蓋嘗因其損益上下生之義而去其専用三分之蔽乃多為分法以求之自黃鍾以往其下生者盈十而上生者止一而已此其數之或損或益出於自然而與舊法固不侔矣若謂相生之法一下必一上既上而復下則其法之窮也於㽔賔大呂間見之夫黃鍾而降轉以相生至於姑洗則下生應鐘而應鐘之上生㽔賔者法也今乃㽔賔之生大呂又従而上生焉此班志所載所以變其說為下生大呂而大呂之長遂用倍法矣夫律之相生而用倍法猶為有理獨専用三分以為損益則律之長短不中乎天地自然之數爾生律之分蓋不止扵三分損益之一端以一律而分為三此生律之極數特一求徴聲之法耳茍以三分損益一下生而一上生則聲律殆無窮矣何至於十二而止也乎夫十二律之生也十律皆下生一律獨上生唯其下生者損之極也而後上生者益焉上生則律窮矣此窮上反下窮下反上之理也琴一弦之間具十二律皆用下生之法而末以上生法終之若以七弦而𦂳慢之為旋宮之法則應鐘一均之律宮聲之外多用倍法生一律矣此天地聲音自然而然不可拘於一而不知通變也故正律止於十二而已竊意十二律之度數當具於周禮之冬官如考工記鳬氏為鐘磬氏為磬之類各有一職然冬官一萹既亡則世無以考其度數之詳而三分損益之說㪚見於書𫝊者恐或得之目擊而不及識其全或得之口授而未能究其誤或求諸耳決而不能究其真因是遂著為定論夫人皆以為法之盡善矣豈知三分損益所生之律乃僅得其聲之近似而未真蓋非師曠之聰則耳不能齊其聲之近似者足以惑人之聽是以不復求其法之未盡善者此蔡邕所以不如日月之明者亦不能盡信其法也後世之制樂者不知律法之故有未善而毎患其聲音髙下之不協以至取古者遺亡之器而求之蓋亦不知本矣聲以數而傳數以聲而定二者皆有自然之則如侈者聲必咋弇者聲必欝髙者數必短下者數必長侈弇者數也未聞其聲而已知其有咋欝之分髙下者聲也未見其數已知其有長短之異故不得其自然之聲則數不可得而考不得其自然之數則聲不可得而言今之創律者不知出此而顧先區區於秬黍之縦橫古尺之修短斛斗之廣狹鐘磬之髙下謀之是何足以得其聲之和哉邵雍曰世人所見者漢律厯耳然則三分損益之法為未善亦隱然矣近世蔡元定特著一書可謂究心然其說亦有可用與否其可用者多其所自得而又有證於古凡載於吾書者可見矣其否者皆由習熟於三分上下生之說而不扵聲器之近似者察之也豈嘗察之而未有法以易之乎此律通之所以作也蓋律之所以長短不止乎三分損益之一端自四分以往推而至於有二十分之法管之所以廣狹必限於千二百黍之定數因其容受有方分圜分之異與黍體不合而遂分辨其空龠有實積隙積之理其還相為宮之法有以推見其為一陰一陽相繼之道而非一上一下相生之謂也嗟乎觀吾書者能知其數之出於自然而然則知由先漢以前至於今日上下㡬二千年凡史傳所述三分損益一定之說者可以刪而去之矣使其說之可用也則累世律可恊樂可和何承天劉焯軰不改其法矣故京房六十律不足以和樂而況錢樂之衍為三百六十之非法徒増多而無用乎是其數非出於自然之無所加損而徒欲傅㑹於當期之日數雲爾古之聖人所以定律止扵十二者自然之理數也茍不因自然之理數則以三分損益之法衍之聲律殆不特三百六十而已也而況京房之六十乎且房之律吾意其自為之也而託言受之焦延壽以欺乎人以售其說使律法之善何必曰受諸人律法不善矣雖焦延夀何益哉所謂善不善者亦顧其法之可用與否耳曩者魏漢津嘗創用指尺以制律乃竊京房之故智上以取君之信下以遏人之議能行之扵一日豈能使一世而用之乎今律通之作其數之損益可以互相生總為百四十四以為之體或變之又可得二百一十有六以為之用乾坤之策具矣世不用則已用則聲必和亦因古黃鍾九寸法審之以人物之聲而稍更定之耳或曰律止十二胡為復衍百四十四律乎應之曰十二者正聲也百四十四者變聲也使不為百四十四者何以見十二宮七聲長短之有定數而宮商角徴羽清濁之有定分乎其要主於和而已故有正聲則有變聲也通其變然後可與論律矣律通上下二萹十二律名數第一黃鍾起數第二生律分正法第三生律分變法第四正變生律分起筭法第五十二宮百四十四律數第六律數傍通法第七律數傍通別法第八九分為寸法辨第九第十五十九律㑹同第十一空圍龠實辨第十二十二律分陰陽圖說第十三陽聲陰聲配乾坤圖第十四五聲配五行之序第十五七聲配五行之序第十六七聲分類第十七十二宮七聲倡和第十八六十調圖說第十九辨三律聲法第二十真徳秀趙以夫皆盛稱之舒州桐城縣丞李如篪作樂書評司馬光范鎮所論律曰鎮得蜀人房庶言尺法庶言嘗得古本漢書雲度起於黃鍾之長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鍾之長一為一分今文脫去之起積一千二百黍八字故自前世累黍為之縦置之則太長橫置之則太短今新尺橫置之不能容一千二百黍則大其空徑四釐六毫是以樂聲太髙皆由儒者誤以一黍為一分其法非是不若以千二百黍實管中隨其短長斷之以為黃鍾九寸之管九十分其長一為一分取三分以度空徑數合則律正矣鎮盛稱此論以為先儒用意皆不能到其意謂制律之法必以一千二百黍實黃鍾九寸之管九十分其管之長一為一分是度由律起也光則據漢書正本之度起於黃鍾之長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廣九十分黃鍾之長一為一分本無之起積一千二百黍八字其意謂制律之法必以一黍之廣定為一分九十分則得黃鍾之長是律由度起也書雲同律度量衡先言律而後及度量衡是度起於律信矣然則鎮之說是而光之說非也然庶之論積一千二百黍之廣之說則非必如其說則是律非起於度而起扵量也光之說雖非先王作律之本而後之為律者不先定其分寸亦無以起律又其法本之漢志之文則光之說亦不得謂其非是也故嘗論之律者述氣之管也其𠉀氣之法十有二月每月為管置於地中氣之來至有淺有深而管之入地者有短有長十二月之氣至各驗其當月之管氣至則灰飛也其為管之長短與其氣至之淺深或不相當則不驗上古之聖人制為十二管以𠉀十二辰之氣而十二辰之音亦由之而出焉以十二管較之則黃鍾之管最長應鐘之管至短以林鐘比於黃鍾則短其三分之一以太簇比之林鐘則長其三分之一其餘或長或短皆上下於三分之一之數其黙符於聲氣自然之應者如此也當時惡睹所謂三分損益哉又惡暏夫一千二百黍實黃鍾容受之量與夫一黍之廣一為一分之說哉古之聖人既為律矣欲因之以起度量衡之法遂取秬黍之中者以實黃鍾之管滿龠傾而數之得黍一千有二百因以制量以一黍之廣而度之得黃鍾管九十分之一因以起度以一龠之黍之重而兩之因以生衡去古既逺先王作律之本始其法不傳而猶有所謂一千二百黍為一龠容受之量與夫一黍之廣一為一分者可考也推其容受而度其分寸則律可得而成也先王之本於律以起度量衡者自源而生流也後人以度量衡而起律者尋流而及源也光鎮爭論往復前後三十年不決大槩言以律起度以度起律之不同鎮深闢光以度起律之說不知後世舎去度數安得如古聖人默符聲氣之驗自然而成律也哉至若庶之増益漢志八字以為脫誤及其他紛紛之議皆穿鑿以為新竒雖鎮力主之非至當之論有補於律法者也如箎書曰樂本曰樂章沙隨程迥著三器圖議曰體有長短所以起度也受有多寡所以生量也物有輕重所以用權也是器也皆凖之上黨羊頭山之秬黍焉以之測幽隠之情以之達精微之理推三光之運則不失其度通八音之變則可召其和以辨上下則有品以分隆殺則有莭凡朝廷之出治生民之日用未有頃刻不資焉者也古人以度定量以量定權必參相得然後黃鍾之律可求八音五聲従之而應也皇祐中阮逸胡瑗累黍定尺既大於周尺姑欲合其量也然竟於權不合乃謂黍稱二兩已得官稱一兩反疑史書之誤及韓琦丁度詳定知逸瑗之失亦莫能以三器參相攷也先是鎮上封事曰樂者和氣也發和氣者音聲也音聲生於無形故古人以有形之物傳其法俾後人參攷之有形者何秬黍也律也尺也龠也鬴也斛也筭數也權稱也鐘也磬也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而後為得也迥謂以黍定三器則十者無不該三者尺為之本周尺也者先儒攷其制脗合者不一至宋祁取隋書大業中歴代尺十五等獨以周尺為之本以攷諸尺韓琦嘉祐累黍尺二其一亦與周尺相近司馬備刻之於石光舊物也茍以是定尺又以是參定權量以合諸器如挈裘而振其領其順者不可勝數也迥博學好古朱熹深禮敬之其後江陵府學教授廬陵彭應龍既注漢律厯志設為問荅著鐘律辨疑三巻至為精宻發古人所未言者宋歴在東都凡八改曰應天乾元儀天崇天明天奉元觀天紀元星翁離㪚紀元厯亡紹興二年髙宗重購得之六月甲午語輔臣曰厯官推歩不精今厯差一日近得紀元厯自眀年當改正協時月正日蓋非細事是嵗始議製渾儀十一月工部言渾儀法要當以子午為正今欲定測樞極合差局官二員詔差李繼宗等充測驗定正官俟造畢進呈日同參詳指說制度官丁師仁李公謹入殿安設三年正月壬戌進呈渾儀木様壬申太史局令丁師仁等言省識東都渾儀四座在測驗渾儀刻漏所曰至道儀在翰林天文局曰皇祐儀在太史局天文院曰熙寧儀在合臺曰元祐儀每座約銅二萬餘斤今若半之當萬餘斤且元祐製造有兩府提舉時都司覆實用銅八千四百斤詔工部置物料臨安府傭工匠仍今工部長貳提舉五年日官言正月朔旦日食九分半虧在辰正常州布衣陳得一言當食八分半虧在已初其言卒驗侍御史張致逺言今嵗正月朔日食太史所定不驗得一嘗為臣言皆有依據蓋患筭造者不能通消息盈虛之奧進退遲疾之分致立朔有訛凡定朔小餘七千五百以上者進一日紹興四年十二月小餘七千六百八十太史不進故十一月小盡今年五月小餘七千一百八十少三百二十乃為進朔四月大盡建炎三年定十一月三十日甲戌為臘陰陽書曰臘者接也以故接新在十二月近大寒前後戌日定之若近大寒戌日在正月十一日若即用逺大寒戌日定之數不出十二月如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丙午大寒後四日庚戌雖近縁在六年正月一日此時以十九日戊戌為臘得一於嵗旦日食嘗預言之不差釐刻願詔得一改造新厯委官専董其事仍盡取其書參校太史有無以補遺闕擇厯筭子弟粗通了者授演撰之要庶㡬日官無曠厯法不絶二月丙子詔秘書少監朱震即秘書省監視得一改造新厯八月厯成震請賜名統元従之詔翰林學士孫近為序以六年頒行遷震一秩賜得一通微䖏士官其一子道士裴伯夀等受賞有差得一等上推甲子之嵗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日度起於虛中以為元著厯經七巻厯議二巻立成四巻考古春秋日食一巻七曜細行二巻氣朔入行草一巻詔付太史氏副藏秘府紹興九年史官重修神宗正史求奉元厯不獲詔陳得一裴伯夀赴闕補修之十四年太史局請製渾儀工部員外郎謝伋言臣嘗詢渾儀之法太史官生論議不同鑄作之工今尚闕焉臣愚以為宜先詢訪制度敷求通曉天文厯數之學者參訂是非斯合古制蘓頌之子應詔赴闕請詔求其父遺書考質制度宰相秦檜曰在廷之臣罕能通曉高宗曰此闕典也朕已就宮中製造範制雖小可用窺測日以晷度夜以樞星為則非久降出第當廣其尺寸爾於是命檜提舉時內侍邵諤善運思専令主之累年方成統元厯頒行雖久有司不善用之暗用紀元法推歩而以統元為名乾道二年日官以紀元厯推三年丁亥嵗十一月甲子朔將頒行裴伯夀詣禮部陳統元厯法當進作乙丑朔於是依統元厯法正之光州士人劉孝榮言統元厯交食先天六刻火星差天二度嘗自著厯期以半年可成願改造新厯禮部謂統元厯法用之十有五年紀年厯法經六十年日月交食有先天分數之差五星細行亦有二三度分之殊筭造厯官拘於依經用法致朔日有進退氣莭日分有誤於時宜改造伯壽言造厯必先立表測景驗氣庶㡬精宻判太史局吳澤私於孝榮且言銅表難成木表易壞以沮之廼詔禮部尚書周執羔提領改造新厯執羔亦謂測景驗氣經渉嵗月孝榮乃采萬分厯作三萬分以為日法號七曜細行厯上之三年執羔以厯來上孝宗曰日月有盈縮湏隨時修改執羔對曰舜協時月正日正為積久不能無差故協正之孝宗問曰今厯於古厯何如對曰堯時冬至日在牽牛今冬至日在斗一度孝榮七曜細行厯自謂精宻且預定是年四月戊辰朔日食一分日官言食二分伯壽並非之既而精眀不食孝榮又定八月庚戌望月食六分半𠉀之止及五分又定戊子嵗二月丁未望月食九分以上出地其光復滿伯壽言當食既復滿在戌正三刻侍御史單時言比年太史局以統元厯稍差而用紀元厯紀元寖差邇者劉孝榮議改厯四月朔日食不驗日官兩用統元紀元以定晦朔二厯之差嵗益已甚非所以明天道正人事也如四月朔之日不食雖為差誤然一分之說猶為近焉八月望之月食五分新厯以為食六分亦為近焉聞欲以明年二月望月食為驗是夜或有陰晦風雨願令日官與孝榮所定七政躔度其說異同者俟其可驗之時以渾象測之察其稍近而屢中者従其說以定厯庶㡬不致甚差詔従之十一月詔國子司業權禮部侍郎程太昌監察御史張敦實監太史局驗之時孝宗務知厯法疏宻詔太史局以髙宗所降小渾儀測驗造厯四年二月十四日丁未望月食生光復滿如伯壽言時等又言去年承詔十二月癸夘乙已兩夜監測太陰太白新厯為近今年二月十四日望月食巨與大昌等以渾儀定其光滿則舊厯差近新厯差逺若遽以舊厯為是則去年所測四事皆新厯為近今者所定月食乃復稍差以是知天道之難測儒者莫肯究心一付之星翁厯家其說又不精宻願令繼宗孝榮等更定三月一日內七政躔度之異同者仍令臣䓁往視測驗而造厯焉三月詔時與大昌同驗之太史局止用紀元厯與新厯測驗未嘗參以統元厯臣等先求判太史局李繼宗天文官劉孝榮等統元紀元新厯異同於三月初九日夜十一日早十四日夜二十日早詣太史局召三厯官上臺用銅儀窺管對測太陰木火土星昏晨度經厯度數參稽所供監視測驗初九日昏度舊厯太陰在黃道張宿十二度八十七分在赤道張宿十度新厯在黃道張宿十四度四十分在赤道張宿十五度太臣等驗得在赤道張宿十五度半今考之新厯稍宻舊厯皆疏十一日早晨度木星在黃道室宿十五度七分在赤道室宿十三度少土星在黃道虛宿七度三分在赤道虛宿七度彊新厯木星在黃道室宿十五度四十四分在赤道室宿十四度少弱土星在黃道虛宿六度二十一分在赤道虛宿六度少弱臣等驗得五更三㸃土星在赤道虛宿六度弱五更五㸃木星在赤道室宿十四度今考之新厯稍宻舊厯皆疏十二日都省令定驗統元紀元及新厯疏宻統元厯昏度太陰在黃道氐宿初度九十四分在赤道氐宿三度少紀元厯在黃道氐宿初度八十三分在赤道氐宿二度太新厯在黃道亢宿八度七十一分在赤道亢宿九度少弱三厯官以渾儀由南數之其太陰北去角宿距星二十一度少弱新舊厯官稱昏度亢宿未見祗以窺管測定角宿距星復以厯書考東方七宿角占十二度亢占九度少既亢宿末見當除角宿十二度即太陰此時在赤道亢宿九度少弱今考之新厯全宻紀元統元厯皆疏二十日早晨度統元厯太陰在黃道斗宿十一度九十一分在赤道斗宿十二度少火星在黃道危宿七度九十一分在赤道危宿七度少土星在黃道虛宿八度八十二分在赤道虛宿八度太彊紀元厯太陰在黃道斗宿十一度四十分在赤道斗宿十一度半火星在黃道危宿六度在赤道危宿六度太土星在黃道虛宿七度三十九分在赤道虛宿七度半弱新厯太陰在黃道斗宿十度六十一分在赤道斗宿十度少火星在黃道危宿七度二十分在赤道危宿六度土星在黃道虛宿六度五十三分在赤道虛宿六度半三厯官驗得太陰在赤道斗宿十度火星在赤道危宿六度彊土星在赤道虛宿六度半今考之太陰紀元厯疏火星新厯紀元厯全宻統元厯疏土星新厯全宻紀元統元厯疏又詔時與尚書禮部貟外郎李燾同測驗時䓁言先究統元紀元新厯異同召三厯官上臺用銅儀窺管對測太陰土火木星晨度經厯度數參稽所供監視測驗二十四日早晨度統元厯太陰在黃道危宿十一度九十分在赤道危宿九度木星在黃道室宿十八度一十五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黃道危宿十度七十分在赤道危宿十度土星在黃道虛宿八度九十五分在赤道虛宿九度紀元厯太陰在赤道危宿十度五十三分在赤道危宿八度半木星在黃道室宿十七度六十八分在赤道室宿十六度少火星在黃道危宿九度八十四分在赤道危宿九度土星在黃道留在虛宿七度四十分在赤道虛宿七度半新厯太陰在黃道危宿十三度五分在赤道危宿十二度木星在黃道室宿十八度一十分在赤道室宿十六度半彊火星在黃道危宿十度八分在赤道危宿九度土星在黃道虛宿六度六十分始留在赤道虛宿六度半彊始留三厯官驗得太陰在赤道危宿十度木星在赤道室宿十四度太火星在赤道危宿九度半土星在赤道虛宿六度半弱今考之太陰統元厯精宻紀元厯新厯皆疏木星新厯稍宻紀元統元厯皆疏火星紀元新厯皆稍宻統元厯疏土星新厯稍宻紀元統元厯皆疏二十七日早晨度統元厯木星在黃道壁宿初度四十六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太彊火星在黃道危宿十二度九十二分在赤道危宿十二度彊土星留在黃道虛宿八度九十八分在赤道虛宿九度紀元厯木星在黃道壁宿初度二十五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分空火星在黃道危宿十二度九十七分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土星留在黃道虛宿七度四十八分在赤道虛宿七度半新厯木星在黃道壁宿初度四十四分在赤道壁宿初少彊火星在黃道危宿十二度二十二分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半土星留在黃道虛宿六度六十分在赤道虛宿六度半彊三厯官驗得木星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土星在赤道虛宿六度半今觀木星新厯稍宻紀元統元厯皆疏火星紀元厯全宻統元新厯皆疏土星新厯稍宻紀元統元厯皆疏由是朝廷始知三厯異同廼詔太史局以新舊厯參照行之禮部言新舊厯官互相異同參照實難新厯比之舊厯稍宻詔用新厯名以乾道厯已丑嵗頒行孝榮有考春秋日食一巻漢魏周隋日月交食一巻唐日月交食一巻宋朝日月交食一巻氣朔入行一巻彊弱日法格數一巻














  宋史巻八十一
  宋史巻八十一考證
  律厯志十四然則魏曹王製律而與黃鍾商徴不合其失兆此矣○臣召南按曹王係柴玉之訛柴玉所造律不合鐘呂見魏志杜䕫𫝊
  宋厯在東都凡八改云云○舊本即承前文之下臣召南按自此篇之首至發古人所未發者皆言南渡以後士大夫之論律呂自此文以下則又言厯法應提行寫
  臣與大昌等○臣訛巨
  十一日早晨度木星在黃道室宿十五度云云○臣召南按以前後文例之此文木星上脫舊厯二字又後文十二日當作十四日



  宋史巻八十一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八十二
  元中書右丞相縂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三十三
  律厯十五
  乾道四年禮部員外郎李燾言統元厯行之既久與天不合固宜大衍厯最號精㣲用之亦不過三十餘年後之欲行逺也難矣抑厯未差無以知其失未驗無以知其是仁宗用崇天厯天聖至皇祐四年十一月日食二厯不效詔以唐八厯及宋四厯參定皆以景福為宻遂欲改作而劉羲叟謂崇天厯頒行逾三年所差無㡬詎可偶縁天變輕議改移又謂古聖人厯象之意止於敬授人時雖則預考交㑹不必脗合辰刻或有遲速未必獨是厯差廼從羲叟言復用崇天厯羲叟厯學為宋第一歐陽修司馬光軰皆遵用之崇天厯既復用又十三年治平二年始改用明天厯厯官周琮皆遷官後三年驗熙寕三年七月月食不效廼詔復用崇天厯奪琮等所遷官熙寕八年始更用奉元厯沈括寔主其議明年正月月食遽不效詔問修厯推恩者姓名括具奏辨得不廢識者謂括彊辨不許其深於厯也然後知羲叟之言然願申飭厯官加意精思勿執今是益募能者熟復討論更造密度補治新厯緣燾嘗承詔監視測驗值新厯太陰熒惑之差恐書成所差或多見譏能者廼詔諸道訪通厯者久之福州布衣阮興祖上言新厯差謬荊大聲不以白部即補興祖為局生初新厯之成也大聲孝榮共為之至是大聲乃以太隂九道變赤道別演一法與孝榮立異於後祕書少監崇政殿説書兼權刑部侍郎汪大猷等言承詔於御史臺監集局官參算明年太陰宿度箋注御覧詣寔今大聲等推算明年正月至月終九道太陰變赤道限十二月十五日以前具槀成至正月內臣等召厯官上臺用渾儀監驗疏密従之五年國子司業兼權禮部侍郎程大昌侍御史單時祕書丞唐孚祕書郎李木言都省下靈臺郎充厯算官蓋堯臣皇甫繼明宋允恭等言厥今更造乾道新厯朝廷累委官定驗得見日月交食密近天道五星行度允協躔次惟九道太陰間有未密搜訪能厯之人補治新厯半年未有應詔者獨荊大聲別演一法與劉孝榮乾道厯定驗正月內九道太陰行度今來二法皆未能密於天道乾道太陰一法與諸厯比較皆未盡善今撮其精微撰成一法其先推歩到正月內九道太陰正對在赤道宿度願委官與孝榮大聲驗之如或精密即以所修九道經法請得與定驗官更集孝榮大聲等同赴䑓推歩明年九道太隂正對在赤道宿度㸃定月分定驗従其善者用之太昌等從大聲孝榮所供正月內太隂九道宿度已赴太史局測驗上中旬畢及取大聲孝榮堯臣等三家所供正月下旬太陰宿度參照覽視測驗疏密堯臣繼明允恭請具今年太隂九道宿度欲依逐人所請限一月各具今年太隂九道變黃道正對赤道其宿某度依經具藁送御史臺測驗官不時視驗然後見其疏密裴伯夀上書言孝榮自陳預定丁亥嵗四月朔日食八月望月食俱不驗又定去年二月望夜二更五㸃月食九分以上出地復滿臣嘗言於宰相是月之食當食既出地紀元厯亦食既出地生光在戌初二刻復滿在戍正三刻是夕月出地時有㣲雲至昏時見月已食既至戌初三刻果生光即食既出地可知復滿在戌正三刻時二更二點臣所言卒驗孝榮言見行厯交食先天六刻今所定月食復滿乃後天四刻新厯繆誤為甚其一曰歩氣朔孝榮先言氣差一日觀景表方知其失此不知驗氣者也臣之驗氣差一二刻亦能知之紀元莭氣自崇寕間測驗逮今六十餘載不無少差茍非測驗安知其失凡日月合朔以交食為驗今交食既差朔亦弗合矣其二曰歩發歛止言卦𠉀而已其三曰歩日躔新厯乃用紀元二十八宿赤道度暨至分宮遽減紀元過宮三十餘刻殊無理據而又赤道變黃道宿度婁胃二宿頓減紀元半度在術則婁胃二宿合二十八度婁當十二度太今新厯婁作十二度半乃棄四分度之一室軫二宿虛收復多少數變宿分宮既訛是以乾道己丑嵗太陽過宮差誤其四曰歩晷漏新歴不合前史唐開元十二年測景於天下安南測夏至午中晷在表南三寸三分新歴算在表北七寸其鐡勒測冬至午中晷長一丈九尺二寸六分新歴算晷長一丈四尺九寸九分乃差四尺二寸七分其謬蓋若此其五曰歩月離諸厯遲疾朏朒極數一同新厯朏之極數少朒之極四百九十三分疾之極數少遲之極數二十分不合厯法其六曰歩交會新厯妄設陽凖隂凖等差蓋欲茍合已往交食其間復有不合者則遷就天道所以預定丁亥戊子二嵗日月之食便先差違其七曰歩五星以渾儀測驗新厯星度與天不合蓋孝榮與同造厯人皆不能探端知緒乃先造厯後方測驗前後倒置遂多差失夫立表驗氣窺測七政然後作厯豈容掇拾緒餘超接舊厯以為新術可乎新𠩵出於五代民間萬分厯其數朔餘太彊明厯之士往往鄙之今孝榮乃三因萬分小厯作三萬分為日法以隱萬分之名三萬分𠩵即萬分厯也縁朔餘太彊孝榮遂減其分乃增立秒不入厯格前古至於宋諸厯朔餘竝皆無秒且孝榮不知王處訥於萬分増二為應天厯日法朔餘五千三百七自然無秒而去王朴用秒之厯臣與造統元厯之後潛心探討復三十餘年考之諸厯得失曉然誠假臣演撰之職當與太史官立表驗氣窺測七政運算立法當遠過前厯詔送監視測驗官詳之達於尚書省時談天者各以技術相髙互相詆毀諌議大夫單時祕書少監汪大猷國子司業權禮部侍郎程大昌祕書丞唐孚祕書郎李木言乾道新厯荊大聲劉孝榮同主一法自初測驗以至權行施用二人無異議後緣新厯不密詔訪求通厯者孝榮乃訟阮興祖緣大聲補局生自是紛紛不已大聲官以判局提㸃厯書為名乃言不當責以立法起算不知起厯授時何所憑據且正月內五夜比較孝榮所定五日竝差大聲所定五日內三日的中兩日稍䟽繼伯壽進狀獻術時等將求其厯書上䑓測驗務求至當而大聲等正居其官乃飾辭避事測驗弗精且大聲孝榮同立新法今猶反覆茍非各具所見他日厯成大聲妄有動揺即前功盡廢請令孝榮大聲堯臣伯夀各具乾道五年五月已後至年終太隂五星排日正對赤道躔度上之御史䑓令測驗官參考詔從之六年日官言比詔權用乾道厯推算今嵗頒厯於天下明年用何厯推算詔亦權用乾道厯一年秋成都厯學進士賈復自言詔求推明熒惑太隂二事轉運使資遣至臨安願造新厯畢還蜀仍進厯法九議孝宗嘉其志館於京學賜廩給太史局李繼宗等言十二月望月食大分七小分九十三賈復劉大中等各虧初食甚分夜不同詔禮部侍郎鄭聞監李繼宗等測驗是夜食八分祕書省言靈䑓郎宋允恭國學生林永叔草澤祝斌黃夢得吳時舉陳彥健等各推算日食時刻分數異同乃詔諌議大夫姚憲監繼宗等測驗五月朔日食憲奏時刻分數皆差舛繼宗澤大聲削降有差太史局春官正判太史局吳澤等言乾道十年頒賜厯日其中十二月已定作小盡乾道十一年正月一日注癸未朔畢乾道十一年正月一日崇天統元二厯算得甲申朔紀元乾道二厯算得癸未朔今乾道厯正朔小餘約得不及進限四十二分是為疑朔更考日月之行以定月朔大小以此推之則當是甲申朔今厯官弗加精究直以癸未注正朔竊恐差誤請再推歩於是俾繼宗監視皆以是年正月朔當用甲申兼今嵗五月朔太陽交食本局官生瞻視到天道日食四分半虧初西北午時五刻半食甚正北未初二刻復滿東北申初一刻後令永叔等五人各言五月朔日食分數並虧初食甚復滿時刻皆不同並見行乾道厯比之五月朔天道日食多算二分少彊虧初少算四刻半食甚少算三刻復滿少算二刻已上又考乾道厯比之崇天紀元統元三厯日食虧初時刻為近較之乾道日食虧初時刻為不及繼宗等參考來年十二月係大盡及十一年正月朔當用甲申而太史局丞同判太史局荊大聲言乾道厯加時係不及進限四十二分定今年五月朔日食虧初在午時一刻今測驗五月朔日食虧初在午時五刻半乾道厯加時弱四百五十分茍以天道時刻預定乾道十二年正月朔已過甲申日四百五十分大聲今再指定乾道十一年正月合作甲申朔十年十二月合作大盡請依太史局詳定行之五月詔厯官詳定淳熙元年禮部言今嵗頒賜厯書權用乾道新厯推算明年復欲權用乾道厯詔從之十一月詔太史局春官正吳澤推算太陽交食不同令祕書省敇責之並罰造厯者三年判太史局李繼宗等奏令集在局通算厯人重造新厯今撰成新厯七巻推算備草二巻校之紀元統元乾道諸厯新厯為密願賜厯名於是詔名淳熙厯四年頒行令禮部祕書省參詳以聞淳熙四年正月太史局言三年九月望太隂交食以紀元統元乾道三厯推之初虧在攅㸃九刻食二分及三分已上以新厯推之在明刻內食大分空止在小分百分中二十七是夜瞻𠉀月體盛明雖有雲而不翳至旦不見虧食於是可見紀元乾道三厯不逮新厯之宻今當預期推算淳熙五年厯蓋舊厯䟽逺新厯未行請賜新厯名付下推歩禮部驗得孟邦傑李繼宗等所定五星行度分數各有異同繼宗雲六月癸酉木星在氐宿三度一十九分邦傑言夜昏度瞻測得木星在氐宿三度半半係五十分雖見月體而西南方有雲翳之繼宗雲是月戊寅木星在氐宿三度四十一分邦傑言四方有雲雖雲間時露月體所可測者木星在氐宿三度太太係七十五分繼宗雲庚辰土星在畢宿三度二十四分金星在參宿五度六十五分火星在井宿七度二十七分邦傑言五更五㸃後測見土星入畢宿二度半半係五十分金星入參宿六度半火星入井宿八度多三分繼宗雲七月辛丑太隂在角宿初度七十一分木星在氐宿五度七十六分邦傑言測見昏度太隂入軫宿十六度太太係七十五分木星入氐宿六度少少係二十五分孝宗曰自古厯無不差者況近世此學不傳求之草澤亦難其人詔以淳熙厯權行頒用一年五年金遣使來朝賀會慶莭妄稱其國厯九月庚寅晦為已丑晦接伴使檢詳丘崈辨之使者辭窮於是朝廷益重厯事李繼宗吳澤言今年九月大盡係三十日於二十八日早晨度瞻見太隂離東濁髙六十餘度則是太隂東行未到太陽之數然太隂一晝夜東行十三度餘以太隂行度較之又減去二十九日早晨度太隂所行十三度餘則太隂尚有四十六度以上未行到太陽之數九月大盡明矣其金國九月作小盡不當見月體今既見月體不為晦日乞九月三十日十月一日差官驗之詔遣禮部郎官呂祖謙祖謙言本朝十月小盡一日辛夘朔夜昏度太隂躔在尾宿七度七十分以太隂一晝夜平行十三度三十一分至八日上弦日太隂計行九十一度餘按厯法朔至上弦太隂平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當在室宿一度大金國十月大盡一日庚寅朔夜昏度太隂約在心宿初度三十一分太隂一晝夜亦平行十三度三十一分自朔至本朝八日為金國九日太隂已行一百四度六十二分比之本朝十月八日上弦太隂多行一晝夜之數今測見太隂在室宿二度計行九十二度餘始知本朝十月八日上弦宻於天道詔祖謙復測驗是夜邦傑用渾天儀法物測驗太隂在室宿四度其八日上弦夜所測太隂在室宿二度按厯法太隂平行十三度餘行遲行十二度今所測太隂比之八日夜又東行十二度信合天道十年十月詔甲辰嵗厯字誤令禮部更印造頒諸安南國繼宗澤及荊大聲削降有差十二年九月成忠郎楊忠輔言淳熙厯簡陋於天道不合今嵗三月望月食三更二㸃而厯在二更二㸃數虧四分而厯虧㡬五分四月二十三日水星據厯當夕伏而水星方與太白同行東井間昏見之時去濁猶十五餘度七月望前土星已伏而厯猶注見八月未弦金已過氐矣而厯猶在亢此類甚多而朔差者八年矣夫守䟽敝之厯不能革舊其可哉忠輔於易粗窺太衍之㫖創立日法撰演新厯不敢以言者誠懼太史順過飾非恃刻漏則水有増損遲疾恃渾儀則度有廣狹斜正所賴今嵗九月之交食在晝而淳熈厯法當在夜以晝夜辨之不待紛爭而決矣輒以忠輔新厯推算淳熙十二年九月定望日辰退乙未太隂交食大分四小分八十五晨度帶入漸進大分一小分七虧初在東北卯正一刻一十一分係日出前食甚在正北辰初一刻一十分復滿在西北辰正初刻竝日出後其日日出夘正二刻後與虧初相去不滿一刻以地形論之臨安在岳䑓之南秋分後晝刻比岳䑓差長日當先厯而出故知月起虧時日光已盛必不見食以淳熙厯推之九月望夜月食大分五小分二十六帶入漸進大分三小分四十七虧初在東北夘初三刻係攅㸃九刻後食甚在正北夘正三刻後復滿在西北辰正初刻後竝在晝禮部廼考其異同孝宗曰日月之行有疏數故厯久不能無差大抵月之行速多是不及無有過者可遣臺官禮部官同驗之詔遣禮部侍郎顔師魯其夜戌正二刻隂雲蔽月不辨虧食師魯請詔精於𠩵學者與太史定厯孝宗曰厯久必差聞來年月食者二可俟驗否十三年右諌議大夫蔣繼周言試用民間有知星厯者遴選提領官以重其事如祖宗之制孝宗曰朝士鮮知星厯者不必專領廼詔有通天文厯算者所在州軍以聞八月布衣皇甫繼明等陳今嵗九月望以淳熙厯推之當在十七日實厯敝也太史乃注於十六日之下徇私遷就以掩其過請造新厯而忠輔乞與厯官劉孝榮及繼明等各具已見合用厯法指定今年八月十六日太隂虧食加時早晚有無帶出所見分數及莭次生光復滿方靣辰刻更㸃同驗之仰合乾象折衷疏宻再請今年八月二十九日驗月見東方一事茍見月餘光則其日不當以為晦也又今年九月十六日驗月未盈一事苟見月體東向之光猶薄則其日不當為望也知晦望之差則朔之差明矣必使氣之與朔無毫髮之差始可演造新厯付禮部議各具先見指定太隂虧食分數方靣辰刻定驗折衷詔師魯繼周監之既而孝榮差一㸃繼明等差二㸃忠輔差三點廼罷遣之十四年國學進士㑹稽石萬言淳熙厯立元非是氣朔多差不與天合按淳熙十四年厯清明夏至處暑立秋四氣及正月望二月十二月下弦六月八月上弦十月朔竝差一日如卦𠉀盈虛沒滅五行用事亦各隨氣朔而差南渡以來渾儀草剏不合制度無圭表以測日景長短無機漏以定交食加時設欲考正其差而太史局官尚如去年測驗太隂虧食自一更一點還光一分之後或一㸃還光二分或一點還光三分以上或一點還光三分以下使更點乍疾乍徐隨景走弄以肆欺蔽若依晉泰始隨開皇唐開元課厯故事取淳熙厯與萬所造之厯各推而上之於千百世之上以求交食與夫嵗月日星辰之著見於經史者為合與否然後推而下之以定氣朔則與前古不合者為差合者為不差甚易見也然其差繆非獨此耳冬至日行極南黃道出赤道二十四度晝極短故四十刻夜極長故六十刻夏至日行極北黃道入赤道二十四度晝極長故六十刻夜極短故四十刻春秋二分黃赤二道平而晝夜等故各五十刻此地中古今不易之法至王普重定刻漏又有南北分野冬至晝夜長短三刻之差今淳熙厯皆不然冬至晝四十刻極短夜六十刻極長乃在大雪前二日所差一氣以上自冬至之後晝當漸長夜當漸短今過小寒晝猶四十刻夜猶六十刻所差七日有餘夏至晝六十刻極長夜四十刻極短乃在芒種前一日所差亦一氣以上自夏至之後晝當漸短夜當漸長今過小暑晝猶六十刻夜猶四十刻所差亦七日有餘及晝夜各五十刻又不在春分秋分之下至於日之出入人視之以為晝夜有長短有漸不可得而急與遲也急與遲則為變今日之出入増減二刻近或五日逺或三四十日而一急一遲與日行常度無一合者請考正淳熙厯法之差俾之上不違於天時下不乖於人事送祕書省禮部詳之皇甫繼明史元實皇甫迨龎元亨等言石萬所撰五星再聚厯乃用一萬三千五百為日法特竊取唐末崇元舊厯而婉其名爾淳熙厯立法乖䟽丙午嵗定望則在十七日太史知其不可遂注望於十六日下以掩其過臣等嘗陳請於太史局官對辨置局更厯迄今未行今考淳熈厯經則又差於將來戊申嵗十一月下弦則在二十四日太史局官必俟頒厯之際又將妄退於二十三日矣法不足恃必假遷就而朔望二弦厯法綱紀苟失其一則五星盈縮日月交㑹與夫昏旦之中星晝夜之晷刻皆不可得而正也渾儀景表壺漏之器臣等私家無之是以厯之成書猶有所待國朝以來必假剏局而厯始成請依改造大厯故事置局更厯以袪太史局之蔽事上聞宰相王淮奏免送後省看詳孝宗曰使祕書省各司同察之亦免有異同之論六月給事中兼修玉牒官王信亦言更厯事以為厯法深奧若非詳加測驗無以見其䟽宻乞令繼明與萬各造來年一嵗之厯取其無差者詔從之十二月進所造厯淮等奏萬等厯日與淳熙十五年厯差二朔淳熙厯十一月下弦在二十四日恐厯法有差孝宗曰朔豈可差朔差則所失多矣乃令吏部侍郎章森祕書丞宋伯嘉參定以聞十五年禮部言萬等所造厯與淳熙厯法不同當以其年六月二日十月晦日月不應見而見為驗兼論淳熙厯下弦不合在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日請遣官監視詔禮部侍郎尤袤與森監之六月二日森奏是夜月明至一更二點入濁十月晦袤奏晨前月見東方孝宗問諸家孰為䟽宻周必大等奏三人各定二十九日早月體尚存一分獨忠輔萬謂既有月體不應小盡孝宗曰十一月合朔在申時是以二十九日尚存月體耳十六年承莭郎趙渙言厯象大法及淳熙厯今嵗冬至並十二月望月食皆後天一辰請遣官測驗詔禮部侍郎李巘祕書省鄧馹等視之巘等請用太史局渾儀測驗如乾道故事差祕書省提舉一員專監之詔差祕書丞黃艾校書郎王叔簡紹熙元年八月詔太史局更造新厯頒之二年正月進立成二巻紹熙二年七曜細行厯一巻賜名㑹元詔巘序之紹熙四年布衣王孝禮言今年十一月冬至日景表當在十九日壬午㑹元厯注乃在二十日癸未係差一日崇天厯癸未日冬至加時在酉初七十六分紀元厯在丑初一刻六十七分統元厯在丑初二刻二分會元厯在丑初一刻二百四十分迨今八十有七年常在丑初一刻不減而反增崇天厯寔天聖二年造紀元厯崇寕五年造計八十二年是時測景驗氣知冬至後天乃減六十七刻半方與天道協其後陳得一造統元厯劉孝榮造乾道淳熙會元三厯未嘗測景茍弗立表測景莫識其差乞遣官令太史局以銅表同孝禮測驗朝廷雖従之未暇改作慶元四年㑹元厯占𠉀多差日官草澤互有異同詔禮部侍郎朝紘充提領官正字馮履充參定官監楊忠輔造新厯右諌議大夫兼侍講姚愈言太史局文籍散逸測驗之器又復不偹㡬何而不䟽畧哉漢元鳳間言厯者十有一家議久不決考之經籍驗之帝王錄然後是非洞見元和間以太初違天益逺晦朔失寔使治厯者修之以無文證驗雜議蠭起越三年始定此無他不得儒者以縂其綱故至於此也周官馮相氏保章氏志日月星辰之運動而冢宰寔縂之漢初厯官猶宰屬也熙寕間司馬光沈括皆嘗提舉司天監故當是時厯數明審法度嚴宻乞命儒臣常兼提舉以專其責五年監察御史張巖論馮履唱為詖辭罷去詔通厯算者所在具名來上及忠輔厯成宰臣京鏜上進賜名統天頒之幾厯經三巻八厯冬至考一巻三厯交食考三巻晷景考一巻考古今交食細草八巻盈縮分損益率立成二巻日出入晨昏分立成一巻岳䑓日出入晝夜刻一巻赤道內外去極度一巻臨安午中晷景常數一巻禁漏街鼓更點辰刻一巻禁漏五更攅點昏曉中星一巻將來十年氣朔二巻已未庚申二年細行二巻縂三十二巻慶元五年七月辛夘朔統天厯推日食雲隂不見六年六月乙酉朔推日食不驗嘉㤗二年五月甲辰朔日有食之詔太史與草澤聚驗於朝太陽午初一刻起虧未初刻復滿統天厯先天一辰有半迺罷楊忠輔詔草澤通曉厯者應聘修治開禧三年大理評事鮑澣之言厯者天地之大紀聖人所以觀象明時倚數立法以前民用而詔方來者自黃帝以來至於秦漢六厯具存其法簡易同出一術既久而與天道不相苻合於是太初三統之法相繼改作而推歩之術愈見闊䟽是以劉洪祖沖之之減破斗分追求月道而推測之法始加詳焉至於李淳風一行而後縂氣朔而合法效乾坤而擬數演算之法始加偹焉故後世之論厯轉為精宻非過於古人也蓋積習考驗而得之者審也試以近法言之自唐麟徳開元而至於五代所作者國初應天而至於紹熙會元所更者十二書無非推求上元開闢為演紀之首氣朔同元而七政會於初度従此推歩以為厯本未嘗敢輒為截法而立加減數於其間也獨石晉天福間馬重績更造調元厯不復推古上元甲子七曜之會施於當時五年輒差遂不可用識者咎之今朝廷自慶元三年以來測驗氣景見舊厯後天十一刻改造新厯賜名統天進厯未㡬而推測日食已不驗此猶可也但其厯書演紀之始起於唐堯二百餘年非開闢之端也氣朔五星皆立虛加虛減之數氣朔積分乃有泛積定積之繁以外算而加朔餘以距算而減轉率無復彊弱之法盡廢方程之舊其餘差滿不可備言以是而為術乃民間之小厯而非朝廷頒正朔授民時之書也漢人以謂厯元不正故盜賊相續言雖迂誕然而厯紀不治寔國家之重事願詔有司選演撰之官募通厯之士置局討論更造新厯庶㡬並智合議調治日法追迎天道可以行逺澣之又言當楊忠輔演造統天厯之時每與議論厯事今見統天厯舛近亦私成新厯誠改新厯容臣投進與太史草澤諸人所著之厯參攷之七月澣之又言統天厯來年閠差願以諸人所進厯令祕書省參考頒用祕書監兼國史院編修官寔錄院檢討官曾漸言改厯重事也昔之主監事者無非道術精微之人如太史公洛下□劉歆張衡杜預劉焯李淳風一行王朴等然猶久之不能無差其餘不過遞相祖述依約乗除捨短取長移踈就宻而已非有卓然特逹之見也一時偶中即復舛戾宋朝敝在數改厯法統天厯頒用之初即已測日食不驗因仍至今置閠遂差一月其為當改無疑然朝廷以一代鉅典責之專司必其人確然著論破見行之非服衆多之口庶㡬可見按乾道淳熙慶元凡三改厯皆出劉孝榮一人之手其後遂為楊忠輔所勝久之忠輔厯亦不驗故孝榮安職至今紹熈以來王孝禮者數以自陳每預測驗或中或不中李孝莭陳伯祥本皆忠輔之徒趙達卜筮之流石如愚獻其父書不就測驗晷景止定月食分數其術最踈陳光則並與交食不論愈無憑依此數人者未知孰為可付故鮑澣之屢以為請今若降㫖開局不過收聚此數人者和會其説使之無爭來年閠差其事至重今年八月便當頒厯外國而三數月之間急遽成書結局推賞討論未盡必生詆訾今劉孝榮王孝禮李孝莭陳伯祥所擬改厯及澣之所進厯皆已成書願以衆厯參攷擇其與天道最近且宻者頒用庶㡬來年置閠不差請如先朝故事搜訪天下精通厯書之人用沈括所議以渾儀浮漏圭表測驗每日記錄積三五年前後參較庶幾可傳永久漸又言慶元三年以後氣景比舊厯有差至四年改造新厯未成時當頒五年厯廼差官以測算晷景氣朔加時辰刻附㑹元厯頒賜今若頒來年氣朔既有去年十月以後今年正月以前所測晷景已見天道冬至加時分數來年置閠比之統天厯亦已不同兼諸所進厯竝可參攷請速下本省集判局官於本省參攷使澣之覆考以最近之厯推算氣朔頒用於是詔漸充提領官澣之充參定官草澤精算造者嘗獻厯者與造統天厯者皆延之於是開禧新厯議論始定詔以戊辰年權附統天厯頒之既而婺州布衣阮㤗發獻渾儀十論且言統天開禧厯皆差朝廷令造木渾儀賜文解罷遣之嘉定三年鄒淮言厯書差忒當改造試太子詹事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祕書監戴溪等言請詢漸澣之造厯故事詔溪充提領官澣之充參定官鄒淮演撰王孝禮劉孝榮提督推算官生十有四人日法用三萬五千四百四年春厯成未及頒行溪等去國厯亦隨寢韓侂胄當國或謂非所急無復敢言厯差者於是開禧厯附統天厯行於世四十五年嘉泰元年中奉大夫守祕書監俞豐等請改造新厯監察御史施康年劾太史局官吳澤荊大聲周端友循默尸祿言災異不及時詔各降一官臣僚言頒正朔所以前民用也比厯書一日之間吉凶竝出異端竝用如土鬼暗金兀之類則添注於凶神之上猶可也而其首則掲九良之名其末則出九曜吉凶之法勘昏行嫁之法至於周公出行一百二十嵗宮宿圖凡閭閻鄙俚之説無所不有是豈正風俗示四夷之道哉願削不經之論従之二年五月朔日食太史以為午正草澤趙大猷言午初三刻半日食三分詔著作郎張嗣古監視測驗大猷言然厯官乃抵罪嘉定四年祕書省著作郎兼權尚左郎丁端祖請考試司天生十三年監察御史羅相言太史局推測七月朔太陽交食至是不食願令與草澤新厯精加討論於是澤等各降一官淳祐四年兼崇政殿説書韓祥請召山林布衣造新厯従之五年降算造成永祥一官以元算日食未初三刻今未正四刻元算虧八分今止六分故也八年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兼尚書左司郎中兼𠡠令所刪修官尹渙言厯者所以統天地侔造化自昔皆擇聖智典司其事後世急其所當緩緩其所當急以為利吾國者惟錢榖之務固吾圉者惟甲兵是圗至於天文厯數一切付之太史局荒踈乖謬安心為欺朝士大夫莫有能詰之者請召四方之通厯算者至都使厯官學焉十一年殿中侍御史陳垓言厯者天地之大紀國家之重事今淳祐十年冬所頒十一年厯稱成永祥等依開禧新厯推算辛亥嵗十二月十七日立春在酉正一刻今所頒厯廼相師堯等依淳祐新厯推算到壬子嵗立春日在申正三刻質諸前厯廼差六刻以此頒行天下豈不貽笑四方且許時演撰新厯將以革舊厯之失又考驗所食分數開禧舊厯僅差一二刻而李徳卿新厯差六刻二分有竒與今頒行前後兩厯所載立春氣𠉀分數亦差六刻則同由此觀之舊厯差少未可遽廢新厯差多未可輕用一旦廢舊厯而用新厯不知何所憑據請參考推算頒行十二年祕書省言太府寺丞張湜同李徳卿算造厯書與譚玉續進厯書頗有牴牾省官參訂兩厯得失䟽宻以聞其一曰玉訟得卿竊用崇天厯日法三約用之考之崇天厯用一萬五百九十為日法徳卿用三千五百三十為日法玉之言然其二曰玉訟積年一億二千二十六萬七千六百四十六不合厯法今考之徳卿用積年一億以上其三曰玉訟壬子年六月癸丑年二月六月九月丙辰七月置閠皆差一日今祕書省檢閲林光世用二家厯法各為推算其四曰徳卿厯與玉厯壬子年立春立夏以下十五莭氣時刻皆同雨水驚蟄以下九莭氣各差一刻其五曰徳卿推壬子年二月乙夘朔日食帶出已退所見大分八玉推日食帯出已退所見大分七辰當壁宿六度同其六曰徳卿厯斗分作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八秒玉厯斗分作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九秒二厯斗分僅差一秒惟二十八秒之法起於齊祖沖之而徳卿用之使沖之之法可久何以厯代增之玉既指其謬又多一秒豈能必其天道合哉請得商確推算合衆長而為一然後賜名頒行十二年厯成賜名會天寳祐元年行之史闕其法咸淳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至後為閠十一月既已頒厯浙西安撫司準備差遣臧元震言厯法以章法為重章法以章嵗為重蓋厯數起於冬至卦氣起於中孚十九年謂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閏必第七閏在冬至之前必章嵗至朔同日故前漢志雲朔旦冬至是謂章月後漢志雲至朔同日謂之章月積分成閠閏七而盡其嵗十九名之曰章唐志曰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二終以紀閏餘章法之不可廢也若此今所頒庚午嵗厯乃以前十一月三十日為冬至又以冬至後為閏十一月莫知其故蓋庚午之閏與每嵗閏月不同庚午之冬至與每嵗之冬至又不同蓋自淳祐壬子數至咸淳庚午凡十九年是為章嵗其十一月是為章月以十九年七閏推之則閏月當在冬至之前不當在冬至之後以至朔同日論之則冬至當在十一月初一日不當在三十日今以冬至在前十一月三十日則是章嵗至朔不同日矣若以閏月在冬至後則是十九年之內止有六閏又欠一閠且一章計六千八百四十日於內加七閏月除小盡積日六千九百四十日或六千九百三十九日約止有一日今自淳祐十一年辛亥章嵗十一月初一日章月冬至後起算十九年至咸淳六年庚午章嵗十一月初一日當為冬至方管六千八百四十日今算造官以閏月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後則此一章止有六閏更加六閏除小盡外寔積止六千九百十二日比之前後章嵗之數寔欠二十八日厯法之差莫甚於此況天正冬至乃厯之始必自冬至後積三年餘分而後可以置第一閏今庚午年章嵗丙寅日申初三刻冬至去第二日丁夘僅有四分日之一且未正日安得遽有餘分未有餘分安得遽有閏月則是後一章之始不可推算其謬可知矣今欲改之有簡而易行之説蓋厯法有平朔有經朔有定朔一大一小此平朔也兩大兩小此經朔也三大三小此定朔也今正以定朔之説則當以前十一月大為閏十月小以閏十一月小為十一月大則丙寅日冬至即可為十一月初一以閏十一月初一之丁卯為十一月初二日庶㡬遞䟎下一日置閏十一月二十九日丁未始為大盡然則冬至既在十一月初一則至朔同日矣閏月既在至莭前則十九年七閏矣此昔人所謂晦莭無定由時消息上合履端之始下得歸餘於終正謂此也夫厯久未有不差差則未有不改者後漢元和初厯差亦是十九年不得七閏厯雖已頒亦改正之顧今何靳於改之哉元震謂某儒者豈欲與厯官較勝負既知其失安得黙而不言邪於是朝廷下之有司遣官偕元震與太史局辨正而太史之詞窮元震轉一官判太史局鄧宗文譚玉等各降官有差因更造厯六年厯成詔試禮部尚書馮夢得序之七年頒行即成天厯也徳祐之後陸秀夫等擁立益王走海上命禮部侍郎鄧光薦與蜀人楊某等作厯賜名本天厯今亡
  宋史巻八十二考證
  律厯志十五乃令吏部侍郎章森秘書丞宋伯嘉參定以聞○臣召南按玉海作命禮部侍郎尤袤秘書丞宋之瑞伯嘉即之瑞字也
  考之經籍驗之帝王録然後是非洞見○按錄字上疑脫記字
  如太史公洛下⿵○當作洛下閎
  固吾圍者惟甲兵是圖○圍字係圉字之訛







  宋史巻八十二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八十三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三十六
  律厯十六紹與統元乾淳熙㑹元厯
  演紀上元甲子距紹興五年乙卯歳積九千四百二十五萬一千五百九十一乾道上元甲子距乾道三年丁亥歳積九千一百六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三淳熙上元甲子距淳𤋮三年丙申歳積五千二百四十二萬一千九百七十二㑹九上元甲子距紹𤋮三年辛亥歳積二千五百四十九萬四千七百六十七
  歩氣朔
  元法六千九百三十乾道三萬淳熙五千六百四十㑹元統率三萬八千七百歳周二百五十三萬一千一百三十八歳周日三百六十五餘一千六百八十八乾道朞實一千九十五萬七千三百八歳周三百六十五餘七千三百八淳熙歳實五百五萬九千九百七十四歳周日三百六十五餘一千三百七十四㑹元氣率一千四百一十二萬四千九百三十二
  氣䇿一十五日餘一千五百一十四秒十五乾道餘六千五百五十四半淳熙餘一千二百二十二秒二十五㑹元餘八千四百五十五半
  朔實二十萬四千六百四十七乾道八十八萬三千九百一十七秒七十六淳熙一十六萬六千五百十二秒五十六㑹元朔率一百一十四萬二千八百一十四
  嵗閠七萬五千三百七十四乾道三十二萬六千二百九十四秒八十八又有閏限八十五萬八千七百二十六秒五十二月閏二萬七千一百九十一秒二十四㑹元四十二萬九百二十四又有閏限七十二萬一千九百一十乾道又有沒限二萬二千四百四十五半淳熙四千四百七秒七十五㑹元三萬二百四十四半
  朔䇿二十九日餘三萬六千七十七乾道餘一萬五千九百一十七秒七十六淳熙餘三千九百九十二秒五十六㑹元餘二萬五百三十四約分五十三秒五
  望䇿十四日餘五千三百三半乾道餘一萬二千九百五十八秒八十八淳熙餘四千三百一十六秒二十八㑹元餘二萬九千六百一十七
  弦䇿七日餘二千六百五十一太乾道餘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九秒四十四淳熙餘二千一百五十八秒十四㑹元餘一萬四千八百八半
  中盈分三千三百二十八秒三十乾道一萬三千一百九淳熙二千四百六十四秒五十㑹元一萬六千九百一十一
  朔虛分三千二百五十三乾道一萬四千八十二秒二十四淳熙二千六百四十七秒四十四㑹元一萬八千一百六十六
  旬周四十一萬五千八百乾道一百八十萬淳熙三十三萬八千四百秒一㑹元二百三十二萬二千
  紀法六十三厯同
  推天正冬至置距所求積年以歳周乗之為氣積分以旬周去之不盡總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大餘命甲子筭外即得所求年天正冬至日辰及餘其小餘總法退除元約分即百為母
  求次氣置冬至大小餘以氣䇿及餘秒加之秒盈秒法從一小餘小餘滿總法從一大餘滿紀法去命甲子算外合得次氣日辰及餘秒
  求天正經朔置天正冬至氣積分以朔實去之不盡為閏餘以減冬至氣積分餘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朔積分以旬周去之不滿總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命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年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朔積分以旬周去之不滿總法約之為大餘不滿為小餘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得所求天正十一月經朔日辰及餘求弦望及日朔經日置天正十一月經朔大小餘以弦䇿加之為上弦累加之去命如前各得弦望及次月朔經日及餘也
  求沒日置有沒之氣小餘以一百八十乗之秒從之用減一百二十六萬五千五百六十九餘以一萬八千一百六十九除之為日不滿為餘命其氣初日算外即得其氣辰凡二十四氣小餘五千四百一十五秒一百六十五
  求減日置有經朔小餘三十乗之滿朔虛分除為日不滿為餘命經朔初日算外即得其月減日辰經朔小餘不滿朔虛分者為有減之朔
  歩發斂
  𠋫䇿五日餘五百四秒一百二十五乾道餘二千一百八十四秒二十五淳熙餘四百一十秒七十五㑹元餘二千八百一十二秒五十
  卦䇿六日餘六百五秒一百一十四乾道餘二千六百二十一秒二十四淳熙餘四百九十二秒九十㑹元餘三千三百八十二秒二十
  土王䇿三日餘三百二秒一百四十七乾道餘二千三百一十秒二十七淳熙餘三百四十六秒四十五㑹元一千六百九十一秒一十
  辰法五百七十七半乾道二千五百淳熙四百七十㑹元三千二百二十五半辰法二百八十八太乾道一千二百五十淳熙二百三十五㑹元一千六百一十二半
  刻法六百九十三乾道三百淳熙五百六十四㑹元三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八十乾道三十淳熙㑹元同一百淳熙又有月閏五千一百一十一秒九十四求六十四卦五行用事日二十四氣七十二𠋫四厯俱與前厯同此不載
  求發歛去經朔日置天正閏餘以中盈及朔虛分累益之即毎月閏餘滿總法除之為閏日不盡為小餘即各得其月中氣去經朔日辰因求卦𠋫者各以卦𠋫土王䇿依次累加減之中氣前減中氣後加各得其月卦𠋫去經朔日辰
  求發歛加時置所求小餘以辰除之為辰數不滿進一位以刻法而一為刻不盡為刻分其辰數命子正算外各得加時所在辰刻及分加辰刻即命起子初
  歩日躔
  周天分二百五十三萬一千二百二十六秒八十七乾道分一千九十五萬七千七百一十七秒五
  歳差八十八秒八十七乾道四百九秒五淳熙一萬一千五百一十三㑹元軌差五百二十五秒一十三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五秒六十四三厯同乗法五十五乾道八十七淳熙一百一十九㑹元一百一十九
  除法八百三十七乾道一千三百二十四淳熙一千八百二十二㑹元一千八百一十一秒法一百三厯同
  乾道又有象限九十一度分二十一秒九淳熙㑹元同淳熙又有乾實三億九百萬七千六百一十三半
  周天一百八十二度分二十五秒七十二㑹元闕    半周天度同分六十二秒八十六

  常氣中積及餘 盈縮分 升降差損益率朏朒積
  統元        升  益  朒
  乾道        升  益  同
  冬至空
  淳熙      升  益  同
  㑹元      升  益  朒
  統元    盈  升  益  朒
  乾道    盈  升  益  朒
  小寒十五
  淳熙    盈  升  益  朒
  㑹元       升  益  朒
  統元    盈  升  益  朒
  乾道    盈  升  益   朒
  大寒三十
  淳熙    盈  升  益   朒
  㑹元       升  益   肭
  統元    盈  升  益   朒
  乾道    盈  升  益   朒
  立春四十五
  淳熙    盈  升  益   朒
  㑹元      升  益  朒統元   盈  升  益  朒乾道   盈  升  益  朒
  雨水六
  十淳   熙  盈  升  益
  朒㑹      元  升  益朒統   元  盈  升  益朒乾   道  盈  升  益
  朒驚蟄七
  十六   淳  熙  盈  升
  益朒      㑹  元  升益朒   統  元  盈  降損朒   乾  道  盈  降
  損朒春分
  九十一淳熙盈  降  損  朒
  㑹元      降  損  朒
  統元    盈  降  損   朒
  乾道    盈  降  損   朒
  清明一百六
  淳熙    盈  降  損   朒
  㑹元       降  損   朒
  統元    盈  降  損   朒
  乾道    盈  降  損   朒
  榖雨一百二十一
  淳熙    盈  降  損   朒
  㑹元       降  損   朒
  統元    盈  降  損   朒
  乾道    盈  降  損   朒
  立夏一百三十六
  淳熙    盈  降  損   朒
  㑹元       降  損   朒
  統元    盈  降  損   朒
  乾道    盈  降  損   朒
  小滿一百五十二
  淳熙    盈  降  損   朒
  㑹元       降  損   朒
  統元    盈  降  損   朒
  乾道    盈  降  損   朒
  芒種一百六十七
  淳熙    盈  降  損   朒
  㑹元       降  損   朒
  統元    空  降  益   朏
  乾道    空  降  益   朏
  夏至一百八十二
  淳熙    空  降  益   朏
  㑹元       降  益   朏
  統元    縮  降  益   朏
  乾道    縮  降  益   朏
  小暑一百九十七
  淳熙    縮  降  益   朏
  㑹元       降  益   朏
  統元    縮  降  益   朏
  乾道    縮  降  益   朏
  大暑二百十二
  淳熙    縮  降  益   朏
  㑹元       降  益   朏
  統元    縮  降  益   朏
  乾道    縮  降  益   朏
  立秋二百二十八
  淳熙    縮  降  益   朏
  㑹元       降  益   朏
  統元    縮  降  益   朏
  乾道    縮  降  益   朏
  䖏暑二百四十三
  淳熙    縮  降  益   朏
  㑹元       降  益   朏
  統元    縮  降  益   朏
  乾道    縮  降  益   朏
  白露二百五十八
  淳熙    縮  降  益   朏
  㑹元       降  益   朏
  統元    縮  升  損   朏
  乾道    縮  升  損   朏
  秋分二百七十三
  淳熙    縮  升  損   朏
  㑹元       升  損   朏
  統元    縮  升  損   朏
  乾道    縮  升  損   朏
  寒露二百八十九
  淳熙    縮  升  損   朏
  㑹元       升  損   朏
  統元    縮  升  損   朏
  乾道    縮  升  損   朏
  霜降三百四
  淳熙    縮  升  損   朏
  㑹元       升  損   朏
  統元    縮  升  損   朏
  乾道    縮  升  損   朏
  立冬三百十九
  淳熙    縮  升  損   朏
  㑹元       升  損   朏
  統元    縮  升  損   朏
  乾道    縮  升  損   朏
  小雪三百三十四
  淳熙    縮  升  損   朏
  㑹元       升  損   朏
  統元    縮  升  損   朏
  乾道    縮  升  損   朏
  大雪三百五十
  淳熙    縮  升  損   朏
  㑹元       升  損   朏
  求每月盈縮分朔弦望入氣朏朒定數赤道宿度冬至赤道日度赤道宿積度入初末限二十八宿黃道度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加時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初日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晨前夜半黃道日躔宿次太陽入宮日時刻及分法同前歴此不載
  歩月𩀌
  轉周分一十九萬九百五十三秒二千五百六十三乾道八十二萬六千六百三十七秒七千三百九十五淳熙一十五萬五千四百七秒九千七百四十㑹元轉率一百六萬六千三百六十一秒七千三百一十
  轉周日二十七餘三千八百四十三秒二千五百六十三乾道餘一萬六千六百三十七秒七千三百九十五淳熙餘三千一百二十七秒九千七百四㑹元餘三萬一千四百十一秒七千三百一十
  朔差日一餘六千七百六十三秒七千四百三十七乾道餘二萬九千二百八十秒二百淳熙餘五千五百四十秒五千八百六十㑹元餘三萬七千七百七十二秒二千六百一十
  望䇿一十四餘五千三百三秒五千
  弦䇿七餘二千六百五十一秒七千五百乾道餘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九秒四千四百淳熙餘千一百五十八秒一千四百㑹元一萬四千八百八秒五十
  七日初數六千一百五十八約分八十九末數七百七十二約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數五千三百八十七約分七十八末數一千五百四十三約分二十二
  二十一日初數四千六百一十五約分六十七末數二千三百一十五約分三十三
  二十八日初數三千八百四十三約分五十五末數空以上秒母一萬
  以下秒母一百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秒四十一三厯同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秒八十二三歴秒八十六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秒二十三三歴秒二十九平行分一十三度三十六分秒八十七半
  推天正十一月經朔入轉經弦望及次朔入轉法同前歴此不載

  一日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三>



  乾道又有七日初數二萬六千六百五十九初約八十九末數三千三百四十一末約一千一十四日初數二萬二千三百一十九初約七十八末數六千六百八十一末約二十三二十一日初數一萬九千九百九十八初約六十七末數一萬二十二末約三十三二十八日初數一萬六千六百三十七初約五十五末數空末約空淳熙七日初數五十一末數六百二十初約八十九末約一千二十四日初數四千三百八十三末數一千二百五十七初約七十八末約二十二二十一日初數三千七百五十五末數一千八百八十五初約六十七末約三千三二十八日初數三千一百二十七初約五十五㑹元七日初數三萬四千三百九十初約八十九末數四千三百一十末約一千一十四日初數三萬八千初約七十八末數八千六百二十末約二十一二十一日初數二萬五千七百七十二初約六十七末數一萬二千九百二十九末數三十三二十八日初數二萬一千四初約五十五末數一百六十一
  求朔弦望入轉朏朒定數朔弦望定日朔弦望加時日所在度推月行九道求九道宿度月行九道平交入氣平定入轉朏朒定數正交入氣正交加時黃道日度正交加時月𩀌九道宿度定朔弦望月所在宿度定朔夜半入轉次朔夜半入轉月晨昏度朔弦望晨昏定程轉定度晨昏月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平行月天正十一月定朔日晨前夜半平行月朔次夜半平行月定弦望夜半平行月天正定朔夜半入轉弦望及後朔定日夜半入轉定朔弦望夜半月度法同前厯此不載
  歩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六十三分乾道分同秒一十八淳熙㑹元同象限九十一三十一分三厯同秒九
  消息法一萬二千二百十一
  辰法五百七十七半計八刻二百三十一分
  淳熙餘一百八十八㑹元餘一百二十九
  昏明刻三百四十六半乾道餘一百五十淳熙餘二百八十二
  昏明餘數一百七十三少乾道昏明分七百五十淳熙昏明分一百四十一㑹元九百六十七半
  冬至岳臺晷一丈二尺八寸三分
  夏至岳臺晷景一尺五寸六分
  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六十二日分空
  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一百二十日六十二分求每日消息㝎數黃道去極度及赤道內外度晨昏日出入分及半晝分毎日距中度夜半夜漏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更籌辰刻昏明度五更攢㸃中星九服距差日九服晷景九服所在晝夜漏刻法與前厯同此不載
  歩交㑹
  交終分一十八萬八千五百八十秒六千四百五十七乾道八十一萬六千三百六十六秒六千三十四淳熙交實一十五萬三千四百七十六秒九千五百四十六㑹元交率一百五萬三千二百一十二秒二千一百四十
  交終日二十七餘一千四百七十秒六千四百五十七乾道餘六千三百六十六秒六千三十四淳熙餘一千一百九十六秒九千五百四十二㑹元餘八千二百一十三秒二千一百四十
  交中日一十三餘四千二百秒三千二百二十八半乾道餘一萬八千一百八十三秒三十七淳熙餘三千四百一十八秒四千七百七十一半㑹元餘二萬三千四百五十六秒六千七十
  朔差二日餘二千二百六秒二千五百四十三乾道餘九千五百五十一秒一千五百六十六淳熙餘一千七百九十五秒六千五十七㑹元餘一萬二千三百二十秒七千八百六十
  後限一日餘一千一百十三秒一千七百七十一半乾道餘四千七百七十五秒五千七百八十三
  前限十二日餘三千九十七秒一千四百五十乾道餘一萬三千四百九秒七千二百三十四
  望䇿十四日餘五千三百三秒五十乾道餘二萬二千九百五十六秒八千八百淳熙餘四千三百二十六秒二千八百㑹元餘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七
  交率四十二乾道八十淳熙六十一㑹元五百七
  交數五百三十五乾道一千一十九淳熙七百七十七
  交終度三百六十三度七十六分乾道分七十九秒四十淳熙同㑹元分同秒四十四
  交象度九十度九十四分乾道分同秒八十五淳熙同㑹元分同秒八十六半交象度一百八十一度八十八分乾道度四十五分四十七秒四十二半淳熙同㑹元秒四十二
  陽厯食限二千七百四十五乾道一萬四千四百淳熙二千六百三十㑹元一萬八千
  陽厯定法二百七十四半乾道一千四百四十淳熙二百六十三
  隂厯食限四千五百八十五乾道一萬八千淳熙三千二百四十㑹元二萬五千五百
  隂厯定法四百五十八半乾道三百二十四
  乾道又有月食限二萬九千一百淳熙五千四百六十㑹元三萬六千乾道月食定法一千八百淳熙三百五十六乾道月食既限一萬一千一百淳熙月食既限一千九百
  推天正十一月加時入交汎日求次朔及望入交汎日㝎朔望夜半交汎次朔夜半入交汎日朔望加時入交常日朔望加時入交定日月行隂陽厯朔望加時入隂陽厯積度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食甚定餘日月食甚入氣日月食甚中積氣差刻差日入食限日入食分日食汎用分月入食限月入食分月食汎用分日月食定用分日月食虧初復滿小餘月食既內外分日月食所起月食更㸃㝎法月食入更㸃日月帶食出入所見分數日月食甚宿次法同前厯此不載
  歩五星
  五星㑹䇿一十五度二十一分秒九十
  木星終率二百七十六萬四千二百三十八秒三十二乾道一千一百九十六萬六千五百八十一秒五十五淳熙周實二百二十四萬九千七百一十五秒六十五㑹元周率一千五百四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四秒九十八
  終日三百九十八約分八十八秒七十九乾道分八十八秒六十淳熙約分八十八秒五十七㑹元分八十八秒四十六
  歳差六十七秒九十八乾道周差一百萬八千八百六十四秒五十淳熙一十八萬九千七百四十一秒六十五
  伏見度一十三
  乾道厯率一千九十五萬七千二百四十九秒九淳熙二百五萬九千九百八十一秒一十㑹元一千四百一十三萬五千四百五十六秒九乾道厯中度一百八十三分六十三秒二十四淳熙同㑹元秒八十六乾道厯䇿度一十五分二十秒八十五淳熙同㑹元秒九十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晨伏





  晨疾
  統元  七度   五度  分二十二乾道  六度   度   分
  淳熙  度    四度  分
  㑹元  度   度    分二十
  晨次疾
  統元  六度  五度   二十
  乾道  五度  四度   二十
  淳熙  五度  四度   二十
  㑹元  五度  四度   二十二
  晨遲
  統元   三度  二度  一十五乾道   四度  三度  一十七淳熙   四度  三度  一十七㑹元  四度   三度  一十八
  晨留
  統元   空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晨退
  統元  五度   空
  乾道  四度   空   空
  淳熙  四度   空   空
  㑹元  四度   空   空
  夕退
  統元   五度  空   一十六乾道  四度   空   一十六淳熙  四度   空   一十五㑹元  四度   空   一十六
  夕留
  統元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夕遲
  統元  三度  二度
  乾道  一度  一度
  淳熙  四度   一度
  㑹元  一度
  夕次疾
  統元  六度   五度  空
  乾道  六度   五度  二十
  淳熙
  㑹元
  夕疾
  統元  七度   五度  二十
  乾道  五度   四度  一十七淳熙  五度   四度  二十七㑹元  五度   四度  一十八
  夕伏
  統元  三度   二度  一十二乾道  三度   二度  二十一淳熙  三度   二度  二十一㑹元   三度  二度  二十二
  嵗星盈縮歴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初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盈   益   縮
  㑹元益  初   益   初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盈   益   縮
  㑹元益  盈   益   縮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盈   益   縮
  㑹元益  盈   益   縮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盈   益   縮
  㑹元益  盈   益   縮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盈   益   縮
  㑹元益  盈   益   縮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盈   益    縮
  㑹元益 盈   益    縮
  
  統元損 盈    損   縮
  乾道損 盈    損   縮
  淳熙損 盈    損   縮
  㑹元損 盈    損   縮
  
  統元損  盈   損   縮
  乾道損  盈   損   縮
  淳熙損  盈   損   縮
  㑹元損  盈   損   縮
  
  統元損  盈   損   縮
  乾道損  盈   損   縮
  淳熙損  盈   損   縮
  㑹元損  盈   損   縮
  
  統元損 盈    損   縮
  乾道損 盈    損   縮
  淳熙損 盈    損   縮
  㑹元損 盈    損   縮
  
  統元損 盈    損   縮
  乾道損  盈   損   縮
  淳熙損  盈   損   縮
  㑹元損 盈    損   縮
  十一
  統元損  盈   損   縮
  乾道損  盈   損   縮
  淳熙損  盈   損   縮
  㑹元損  盈   損   縮
  火星終率五百四十萬四千八百四十六秒三十九乾道二千三百三十九萬一千九百八秒一十八淳熙周實四百三十九萬八千八百一秒六千五㑹元周率三千一十八萬三千二百六十八秒八十七
  終日七百七十九約分九十二秒一乾道七百七十七分九十三秒二淳熙七百七十九約分九十二秒九十五㑹元七百七十九分九十一秒九十四
  嵗差六千七秒九乾道周差一百四十八萬二千七百八十八淳熙二十七萬八千八百三十秒七十五
  伏見度十九二厯同㑹元二十
  乾道厯率一千九十五萬七千四百二秒二十一淳熙二百五萬九千九百八十九秒九十㑹元一千四百一十二萬五千四百五十五秒四十七乾道厯中度一百八十二分六十二秒三十三淳熙秒三十二㑹元秒八十六乾道厯䇿度一十五分二十一秒八十六淳熙同㑹元秒九十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晨伏
  統元  四十八度 四十五度 七十二乾道  四十八度 四十五度 七十一淳熙  十八度  四十五度 七十二㑹元  四十九度 四十六度 七十二
  晨疾初
  統元  四十六度 四十三度 七十一乾道  四十一度 三十九度 七十一淳熙  四十三度 四十度 七十二㑹元  四十度  三十八度 七十一
  晨疾末
  統元  三十三度 三十一度 七十乾道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七十淳熙  四十二度 三十九度 七十一㑹元  三十八度 三十五度 七十
  晨次疾初
  統元  三十一度 三十度 六十八乾道  三十四度 二十二度 六十六淳熙  三十一度 二十九度 六十八㑹元  三十四度 三十三度 六十九
  晨次疾末
  統元  二十九度 二十七度 六十四乾道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六十三淳熙  二十八度 二十六度 六十四㑹元  二十九度 二十六度 六十五
  晨遲初
  統元  一十九度 十八度 五十七乾道  一十七度 一十六度 五十四淳熙  一十五度 一十四度 五十三㑹元  一十八度 一十七度 五十六
  晨遲末
  統元  七度   六度  四十一乾道  五度   五度  三十七淳熙  六度   五度  二十八㑹元  六度   五度  三十八
  晨留
  統元   空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晨退
  統元   八度  三度
  乾道  八度   四度  空
  淳熙   八度  三度  空
  㑹元   八度  四度
  夕退
  統元  八度   三度  四十
  乾道   八度  四度  四十二淳熙   八度  三度  四十二㑹元   八度  四度  四十一
  夕留
  統元  空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夕遲初
  統元  七度   六度  空
  乾道  五度   五度  空
  淳熙  六度   五度  空
  㑹元  六度   五度  空
  夕遲末
  統元  一十九度 十八度 四十一乾道  一十七度 十六度 三十七淳熙  一十五度 一十四度 三十八㑹元  一十八度 一十七度 三十八
  夕次疾初
  統元  二十九度 二十七度 五十七乾道  二十七度 一十六度 五十五淳熙  二十八度 二十六度 五十五㑹元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五十五
  夕次疾末
  統元  三十一度 三十度 六十四乾道  三十四度 三十一度 六十三淳熙  三十一度 二十九度 六十四㑹元  三十四度 三十二度 六十五
  夕疾
  統元  二十三度 三十一度 六十八乾道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八淳熙  四十二度 三十九度 六十八㑹元  三十八度 三十五度 六十九
  夕疾末
  統元  四十六度 四十三度 七十乾道  四十一度 三十九度 七十淳熙  四十三度 四十度 七十一㑹元  四十度  三十九度 七十
  夕伏
  統元  四十八度 四十五度 七十一乾道  四十八度 四十五度 七十一淳熙   四十八度 四十五度 七十二㑹元   四十九度 四十六度 七十
  火星盈縮厯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統元益  盈   益   縮
  乾道益 盈    益   縮
  淳熙益  初   益   初
  㑹元益  初   益   初
  
  統元益 十二度  益   四度
  乾道益 十一度  益   四度
  淳熙益 一十一度 益   四度
  㑹元益 一十一度 益   五度
  
  統元益 二十度  益   八度
  乾道益 一十九度 益   九度
  淳熙益 一十九度 益   九度
  㑹元益  一十九度 益   九度
  
  統元益  二十四度 益   十二度乾道益  二十三度 益   一十三度淳熙益  三十三度 益   一十三度㑹元益  二十三度 益   一十四度
  
  統元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七度乾道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七度淳熙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七度㑹元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七度
  
  統元損  二十五度 益   二十一度乾道   二十四度 益   二十度淳熙損  二十四度 益   二十度㑹元損  二十四度 益   二十度
  
  統元損 二十三度 益   二十四度乾道  二十二度 益   二十三度淳熙損 二十三度 益   二十五度㑹元損 二十三度 益   二十三度
  
  統元損 二十度  益   二十六度乾道  二十度  益   二十四度淳熙  二十度  益   二十四度㑹元損 二十度  益   二十四度
  
  統元損 一十七度 損   二十六度乾道  一十七度 損   二十五度淳熙損 一十七度 損   二十五度㑹元損 一十七度 損   二十五度
  
  統元損  二十五度 損   二十四度乾道   二十三度 損   二十三度淳熙損  一十三度 損   二十三度㑹元損  一十四度 損   二十三度
  
  統元損  八度   損   二十度
  乾道   九度  損    一十九度
  淳熙損  九度  損    一十九度
  㑹元損  九度  損    一十九度
  十一
  統元損  三度  損    十度
  乾道損  四度  損    一十一度
  淳熙損  四度  損    一十一度
  㑹元損  五度  損    一十一度
  土星終率二百六十二萬九十四秒三十三乾道一千一百三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六秒一十五淳熙周實二百一十三萬二千四百二十八秒六㑹元周率二千四百六十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七秒七十一
  終日三百七十八約分七秒九十九乾道分九秒一十五淳熙約分九秒一十八㑹元分同淳熙秒一十六
  歳差六十七秒三十四
  伏見度十七
  乾道厯率一千六十八萬七千三百五十一秒七十四淳熙一千四百一十三萬五千四百五十五秒一十七㑹元二百六萬五千六百二十二秒七十四乾道厯中度一百八十三分一十二秒二十五淳熙同㑹元分六十二秒八十六乾道厯䇿度一十五分二十六秒二淳熙同㑹元分二十一秒九十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晨伏
  統元  二度   一度  一十三乾道  二度   一度  一十三淳熙  二度   一度  一十四㑹元  二度   一度  一十三
  晨疾
  統元   三度  二度  一十二乾道  三度   二度  一十三淳熙  三度   二度  一十三㑹元  三度   二度  一十二
  晨次疾
  統元   二度  一度  十一
  乾道   二度  一度  一十一淳熙   二度  一度  一十一㑹元   二度  一度   一十一
  晨遲
  統元  一度   空   八
  乾道  一度   空    八
  淳熙   空   空    七
  㑹元  一度   空    八
  晨留
  統元   空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晨退
  統元   三度  空   空
  乾道   三度  空   空
  淳熙   三度  空   空
  㑹元   三度
  夕退
  統元  三度   空
  乾道  三度   空
  淳熙  三度   空
  㑹元  三度   空
  夕留
  統元  空    空
  乾道  空    空
  淳煕
  㑹元
  夕遲
  統元  一度   空   空
  乾道  一度   空   空
  淳熙  空    空    空
  㑹元  一度   空    空
  夕次疾
  統元  二度   一度  八
  乾道  二度   一度  八
  淳熙  二度   二度  七
  㑹元  六度   一度   八
  夕疾
  統元   三度  二度  一十一乾道  三度   二度  一十一淳熙  三度   二度  一十一㑹元   三度  二度   一十一
  夕伏
  統元   二度  一度  十二
  乾道   二度  一度   一十二淳熙   二度  一度  一十三㑹元   二度  一度   一十二
  土星盈縮厯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初
  統元益  盈   益   空
  乾道益  盈   益   空
  淳熙益  初   益   初
  㑹元益  初   益   初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三度   益   二度
  乾道益 三度   益   三度
  淳熙益 三度   益   三度
  㑹元益 三度   益   二度
  
  統元益 五度   益   三度
  乾道益 五度   益   五度
  淳熙益 五度   益   四度
  㑹元益 五度   益   三度
  
  統元益 六度   益   四度
  乾道益 六度   益   六度
  淳熙益 六度   益   五度
  㑹元益 六度   益   六度
  
  統元益 六度   益   五度
  乾道益 七度   益   七度
  淳熙益 七度   益   六度
  㑹元益 七度   益   五度
  
  統元損 七度   損   五度
  乾道損 七度   損   七度
  淳熙損 七度   損   六度
  㑹元損 八度   損   五度
  
  統元損 六度   損   五度
  乾道損 七度   損   七度
  淳熙損 七度   損   六度
  㑹元損 七度   損   五度
  
  統元損 六度   損   四度
  乾道損 六度   損   六度
  淳熙損 六度   損   五度
  㑹元損 六度   損   四度
  
  統元損 四度   損   三度
  乾道損 五度   損   五度
  淳熙損 五度   損   四度
  㑹元損 五度   損   二度
  
  統元損 三度   損   二度
  乾道損 三度   損   三度
  淳熙損 三度   損   三度
  會元損 三度   損   一度
  十一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金星終率四百四萬六千四百九十六秒三十三乾道一千七百五十一萬六千八百七十二淳熙周實三百二十九萬三千一百七十秒五十㑹元周率二千二百五十九萬七千三十九秒三十七
  終日五百八十三約分九十一乾道分八十九秒五十七淳熙分同乾道秒五十四㑹元分九十秒二十八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夕伏
  統元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五十二乾道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百二十六淳熙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百二十七㑹元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百二十六
  夕疾初
  統元   七十三度 七十度  一百二十二乾道   六十二度 六十度  一度淳熙   六十四度 六十一度 一百二十六㑹元   六十四度 六十二度 一百三十五
  夕疾末
  統元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百二十五乾道   五十九度 五十七度 一度淳熙   六十二度 六十度  一百二十五㑹元   五十九度 五十六度 一百二十四
  夕次疾末
  統元   四十八度 四十六度 一百二十三乾道   五十一度 五十度  一度淳熙   四十八度 四十六度 一百二十二㑹元   五十一度 四十九度 一百二十三
  夕次疾初
  統元   四十四度 四十二度 一百十七乾道   四十一度 三十九度 一度淳熙   四十四度 四十二度 一百一十五㑹元   四十度  三十九度 一百一十八
  夕遲初
  統元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一百乾道   二十八度
  淳熙   二十度  一十九度 一百一㑹元   二十五度 二十四度 一百三
  夕遲末
  統元   八度   七度   七十一乾道   八度   八度   空
  淳熙   十度   九度   七十二㑹元   八度   八度   六十九
  夕留
  統元   空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五日
  夕退
  統元   四度  一度   空
  乾道  三度   空    空
  淳熙  三度   一度   空
  㑹元  四度   一度   空
  伏合退
  統元  四度   一度  一
  乾道  四度   空   空
  淳熙  四度   三度  六十九㑹元   四度  三度  六十九
  晨退
  統元   四度  一度   六十二
  乾道   三度  空    空
  淳熙   三度  一度  六十
  㑹元  四度   一度   六十九
  晨留
  統元  空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晨遲初
  統元   八度  七度   空
  乾道   八度  八度  空
  淳熙  一十度  九度  空
  㑹元  八度   八度  空
  晨遲末
  統元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七十一乾道  二十六度 一十五度 空
  淳熙  二十度  一十九度 七十三㑹元  二十五  一十四度 六十九
  晨次疾初
  統元   四十四度 四十二度 一百乾道   四十一度 三十九度 一度淳熙   四十四度 四十二度 一百一㑹元   四十度  三十九度 一百二
  晨次疾末
  統元   七十三度 七十度  一百二十五乾道   六十二度 六十度  一度淳熙   六十四度 六十一度 一百二十五㑹元   六十四度 六十二度 一百二十四
  晨疾初
  統元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百二十二乾道   五十九度 五十七度 一度淳熙   六十二度 六十度  一百二十二㑹元   五十九度 五十六度 一百一十三
  晨疾末
  統元   七十三度 七十度  一百二十五乾道   六十二度 六十度  一度淳熙   六十四度 六十一度 一百二十五㑹元   六十四度 六十二度 一百二十四
  晨伏
  統元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百二十六乾道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度淳熙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百二十六㑹元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百二十五
  金星盈縮厯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初
  統元益  空    益
  乾道益  空    益    空
  淳熙益  初    益    初
  㑹元益  初    益    初
  
  統元益 空    益   空
  乾道益 空    益   空
  淳熙益  空   益   空
  㑹元益  空   益   空
  
  統元益  空   益    空
  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二度   損    二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二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二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元損  空   損    空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空
  十一
  統元損  空   損    空
  乾道損  空   損    空
  淳熙損  空   損    空
  㑹元損  空   損    空
  水星終率八十萬三千四十八秒八十三乾道三百四十七萬六千二百八十四秒五十淳熙周實六十五萬三千三百四十五秒五十一㑹元周率四百四十八萬四千四百四秒四十三
  終日一百一十五約分八十八乾道分八十七秒六十一厯分同乾道淳熙秒六十八㑹元秒六十
  歳差六十七秒六十九
  晨伏夕見一十四度乾道同淳熙度一十五㑹元度一十六
  夕伏晨見一十九度乾道淳熙同㑹元度二十一
  乾道厯率六萬一百千九十五萬八千秒九十六淳熙二百秒一十一㑹元周率一千四百一十三萬五千四百五十六秒七十五乾道厯中度一百八十二分六十三秒三十三淳熙秒三千㑹元分六十二秒八十六乾道厯䇿度一十五秒九十四淳熙分二十一秒同乾道㑹元分同淳熙秒九十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夕伏
  統元   三十度  二十五度 一度乾道   三十度  二十五度 二度淳熙   三十度  三十三度 一百五㑹元   五十三度 二十七度 二百
  夕疾
  統元   一十二度 一十九度 一度乾道   二十三度 一十二度 一度淳熙  二十二度 一十九度 一百八十四㑹元   二十二度 一十九度 一百八十六
  夕遲
  統元   一十二度 一十度  一度乾道   一十二度 一十度  一度淳熙   一十三度 一十六度 一百二十㑹元   一十度 八度   一百四十
  夕留
  統元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空    空   空
  㑹元   空    空    空
  夕退
  統元   八度   一度   空
  乾道   八度   二度  空
  淳熙   八度   二度  空
  㑹元   八度   二度  空
  再合退
  統元   八度   一度  空
  乾道   八度   二度  一度
  淳熙   八度   二度  一百一十㑹元   八度   二度   九十八
  晨留
  統元   空   空
  乾道   空    空   空
  淳熙
  㑹元
  晨遲
  統元   一十二度 十度  空
  乾道   一十二度 一十度 空
  淳熙   一十三度 一十一度 空
  㑹元   一十度  八度   空
  晨疾
  統元   二十二度 一十九度 一度乾道   二十三度 一十九度 一度淳熙  二十三度 一十九度 一百二十㑹元   二十二度 一十九度 一百四十
  晨伏
  統元   二十度  二十五度 一度乾道   三十度  二十五度 一度淳熙  三十度  二十五度 一百八十四會元   三十三度 二十七度 一百八十六
  水星盈縮厯
  䇿數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初
  統元益  空    益    空
  乾道益  空    益    空
  淳熙益  初    益    初
  㑹元益  初    益    初
  
  統元益  空    益    空
  乾道益  空    益    空
  淳熙益  空    益    空
  㑹元益  空    益    空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乾道益  一度  益   一度
  淳熙益  一度  益   一度
  㑹元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元益 一度   益   二度
  乾道益  二度  益   二度
  淳熙益  二度  益   二度
  㑹元益  二度  益   二度
  
  統元損  二度  損   二度
  乾道損  二度  損   二度
  淳熙損  二度  損   二度
  㑹元損  二度  損   二度
  
  統元損  二度  損   二度
  乾道損  二度  損   二度
  淳熙損  二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二度   損   二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
  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乾道損  一度  損    一度淳熙損  一度  損   一度
  㑹元損  一度  損   一度
  十一
  統元損  空   損    空
  乾道損  空   損    空
  淳熙損  空   損   空
  㑹元損  空   損   空













  宋史巻八十三
  宋史巻八十三考證
  律歴志十六㑹九上元甲子距紹熙云云○㑹九係㑹元之訛
  周天分二百五十三萬云云○臣召南按周天下但注乾道而不及淳熙會元二法之分秒蓋闕文也後文秒法下細注云㑹元半周天度同分六十二秒八十六舊夲於㑹元下空五字推按文義又實無闕文也








  宋史巻八十三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八十四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律厯志第三十七
  律厯十七紹熙統天開禧成天厯附
  演紀上元甲子歲距紹𤋮五年甲寅歲積三千八百三十至慶元已未歲積三千八百三十五開禧上元甲子至開禧三年丁卯歳積七百八十四萬八千一百八十三成天上元甲子距咸淳七年辛未歲積七千一百七十五萬八千一百四十七
  歩氣朔
  䇿法萬二千開禧日法一萬六千九百成天七千四百二十
  歲分四百三十八萬二千九百一十餘六萬二千九百一十開禧歲率六百二十七萬二千六百八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二百一
  氣䇿十五餘二千六百二十一少二十一分秒八十四開禧餘三千六百九十二成天餘一千六百二十秒七
  朔實三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八開禧朔率四十九萬九千六十七成天二十一萬九千一百一十七
  朔䇿二十九餘六千三百六十八五十三分秒六開禧餘八千九百八十七成天餘三千九百三十七
  望䇿一十四餘九千一百八十四開禧餘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三半成天餘五千六百七十一秒四
  弦䇿七餘四千五百九十二開禧餘六千四百六十六太成天餘二千八百三十九秒
  氣差二十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一
  閏差二萬一千七百四開禧歲閏一十八萬三千八百四又月閏一萬五千三百一十七閏限三十一萬五千二百六十三成天歲閏八萬六百九十七月閏六千七百二十四秒六閏限一十三萬八千四百二十
  斗分差一百二十七
  沒限九千三百七十八太開禧一萬三千二百八成天五千七百九十九秒一滅限五千六百三十三
  紀實七十二萬開禧總率一百一萬匹千成天四十四萬五千二百
  紀䇿六十二厯同
  開禧又有中盈分七千三百八十四成天三千二百四十秒開禧朔虛分三千四百八十三
  求天正冬至置上元距所求年積算以歲分乘之減去氣差餘為氣汎積以積算與距算相減餘為距差以斗分差乘之萬約為躔差小分半已上從秒一復以距差乘之秒半以上從分一後皆準此以減氣汎積餘為氣定積如其平無躔差及以距差乘躔差不滿秒半已上者以汎為定滿紀實去之不滿如䇿法而一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其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因求次氣以氣䇿累加之小餘滿䇿法從大餘大餘滿紀䇿去之命日辰如前如求已徑以纒差加減歲餘距差乘之紀實去之餘以加減氣積差二千萬七千四百八十九如䇿法而一餘同上法其加減躔差乘積算少如距算者加之多如距算者減之其加減氣積差即反用之求天正經朔置天正冬至氣定積以閏差減之滿朔實去之不滿為天正閏汎餘用減氣定積餘為天正十一月朔汎積以百五乘距差退位減之為朔定積積算少如距算者加之無距差可乘者以汎為定求轉交準此滿紀實去之不滿如䇿法而一為大餘不盡為小餘其大餘命甲子算外即得日辰因求弦望及次朔以弦䇿累加之求朔望以望䇿累加之去命如前開禧若在閏限巳上者為其年有閏月用減朔率以月閏而一所得命天正十一月算外即得經閏月因求次年以閏歲加之命如前即得所求朔積分若滿四十七萬三千二百去之不滿如日法而一所得命起箕宿算外即得天正十一月經朔直日之星成天朔積若滿二十萬七千七百六十去之不滿如日法而得天正十所得命箕宿算外即月經朔直日之星
  歩發斂
  𠋫䇿五餘八百七十三太開禧餘一千二百三十秒一十成天餘五百四十秒三十五
  卦䇿六餘一千四十八半開禧餘一千四百七十六秒一十一成天餘六百四十八秒四十二
  土王䇿三餘五百二十四少開禧餘七百三十八秒六成天餘三百二十四秒二十一
  月閏一萬八百七十四
  辰法一千開禧四千二百二十五成天一千八百五十五
  半辰法五百開禧二千一百一十二半成天九百二十七半
  刻法一百二十開禧五百七成天一千一百七十三
  刻分法二十開禧八十四半成天一百八十五半
  求五行用事二十四氣七十二𠋫六十四卦中氣去經朔發斂加時與前厯同此不載
  歩日躔
  周天分四百三十八萬三千九十開禧周天率六百一十七萬二千八百五十九秒一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二百一十秒六十一
  周天差三十三萬八千九百二十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餘一千九百一十秒六十一約分二十五秒七十五開禧餘四千三百五十九秒一約分二十五秒七十九成天餘一千九百一十秒六十一約分二十五秒七十五
  半周天度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八十七
  象限九十一約分三十一秒六開禧秒八成天秒七
  乘法三百八十開禧二百六成天三百二十五
  除法五千七百八十三開禧三千一百三十五成天四千九百四十六
  開禧又有歲差二百五十一秒一成天一百九秒一成天又有半象限四十五約分三十一秒七
  常氣中積日及餘盈縮分 升降分 損益率朏朒積
  統天    盈   升   益  朒初
  開禧    盈   升   益  同
  冬至空
  成天    盈   升  益   同
  統天    盈   升   益  朒
  開禧    盈   升   益  朒
  小寒一十五
  成天    盈   升   益  朒
  統天    盈   升  益   朒
  開禧    盈   升  益   朒
  大寒三十
  成天    盈   升  益   朒
  統天    盈   升  益   朒
  開禧    盈   升  益   朒
  立春四十五
  成天    盈   升  益   朒
  統天    盈   升  益   朒
  開禧    盈   升  益   朒
  雨水六十
  成天    盈   升  益   朒
  統天    盈   升  益   朒
  開禧    盈   升  益   朒
  驚蟄七十六
  成天    盈   升  益   朒
  統天    縮   升  損   朒
  開禧    盈   降  損   朒
  春分九十一
  成天    盈   降  損   朒
  統天    縮   升  損   朒
  開禧    盈   降  損   朒
  清明一百六
  成天    盈   降  損   朒
  統天    縮   升  損   朒
  開禧    盈   降  損   朒
  糓雨一百二十一
  成天    盈   降  損   朒
  統天    縮   升  損   朒
  開禧    盈   降  損   朒
  立夏一百三十六
  成天    盈   降  損   朒
  統天    縮   升  損   朒
  開禧    盈   降  損   朒
  小滿一百五十三
  成天    盈   降  損   朒
  統天    縮   降  損   朒
  開禧    盈   降  損   朒
  芒種一百六十七
  成天    盈   降  益   朒
  統天    縮   降  益   朏
  開禧    盈   降  益   朏
  夏至
  成天    縮   降  益   朏
  統天    縮   降  益   朏
  開禧    縮   降  益   朏
  小暑一百九十七
  成天    縮   降  益   朏
  統天    縮   降  益   朏
  開禧    縮   降  益   朏
  大暑二百十二
  成天    縮   降  益   朏
  統天    縮   降  益   朏
  開禧    縮   降  益   朏
  立秋二百二十六
  成天    縮   降  益   朏
  統天    縮   降  益   朏
  開禧    縮   降  益   朏
  處暑二百四十一
  成天    縮   降  益   朏
  統天    縮   降  益   朏
  開禧    縮   降  益   朏
  白露二百五十八
  成天    縮   降  益   朏
  統天    盈   降  益   朏
  開禧    縮   升  損   朏
  秋分二百七十三
  成天    縮   升  損   朏
  統天    盈   降  益   朏
  開禧    縮   升  損   朏
  寒露二百八十九
  成天    縮   升  損   朏
  統天    盈   降  損   朏
  開禧    縮   升  損   朏
  霜降三百四
  成天    縮   升  損   朏
  統天    盈   降  損   朏
  開禧    縮   升  損   朏
  立冬三百十九
  成天    縮   升  損   朏
  統天    盈   降  損   朏
  開禧    縮   升  損   朏
  小雪三百三十四
  成天    縮   升  損   朏
  統天    盈   降  損   朏
  開禧    縮   升  損   朏
  大雪三百五十
  成天    縮   升  損   朏
  求每日盈縮分升降數經朔弦望加時入氣入氣朏朒數赤道宿度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夏至春秋分加時赤道日度分至後赤道宿積度赤道宿積入初末限二十八宿黃道度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加時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初日夜半黃道日度二十四氣夜半黃道日度午中黃道日度午中赤道日度與前厯同赤道過宮
  危十二度 九十六分 秒一十六 入衞分陬訾之次在亥用甲丙庚壬奎二度  十四分  秒九十八 入魯分降婁之次在戍用艮巽坤乾胃四度  八分   秒八十  入趙分大梁之次在酉用癸乙丁辛畢八度  二十七分 秒六十二 入晉分實沈之次在申用甲丙庚壬井十度  四十六分 秒四十四 入秦分鶉首之次在未用艮巽坤乾柳五度  一十五分 秒二十六 入周分鶉火之次在午用癸乙丁辛軫九度  五十二分 秒九十  入鄭分夀星之次在辰用艮巽坤乾氐一度  七十一分 秒七十二 入宋分大火之次在卯用癸乙丁辛尾四度  十五分  秒五十四 入燕分析木之次在寅用甲寅庚壬斗四度  八十四分 秒三十六 入吳分星紀之次在丑用艮巽坤乾女三度  三分   秒十八 入齊分𤣥枵之次在子用癸乙丁辛右赤道過宮宿度依今厯上元命日所起虛宿七度為子正𤣥枵之中以厯䇿累加之滿赤道宿次去之即得十二辰次初中宿度及分秒
  求黃道過宮各置赤道所入辰次宿度及分秒以其宿其年黃道全度乘之如其宿赤道全度而一即各得所求此法見於大衍厯以本厯所起赤道日躔宿度為子正𤣥枵之中紀元厯起虛宿七度與今厯同所以變從黃道皆在危宿十三度半上下入亥末陬訾之次舊厯有起虛四度亦在危十三半上下蓋遷就也今載黃道起宿過宮於經俾將來推變者有所本焉
  黃道過宮
  危十三度 四十七分  秒十七 入衞分陬訾之次在亥用甲丙庚壬奎一度  三十七分 秒二十五 入魯分降婁之次在戊用艮巽坤乾胃四度  十九分   秒十五 入趙分大梁之次在酉用癸乙丁辛畢七度  八十二分  秒四  入晉分實沈之次在申用甲丙庚壬井九度  四十一分 秒八十九 入秦分鶉首之次在未用艮巽坤乾柳五度  分空   秒二十七 入周分鶉火之次在午用癸乙丁辛張十五度 六十二分 秒四十四 入楚分鶉尾之次在巳用甲丙庚壬軫九度  六十五分  秒空  入鄭分夀星之次在辰用艮巽坤乾氐一度  七十四分 秒五十一 入宋分大火之次在卯用癸乙丁辛尾三度  八十六分 秒六十四 人燕分析木之次在寅用甲丙庚壬斗四度  三十五分 秒九十二 入吳分星紀之次在丑用艮巽坤乾女二度  九十五分  秒七  入齊分𤣥枵之次在子用癸乙丁辛歩月離
  轉實三十二萬六百五十五開禧轉率四十六萬五千六百七十三秒五千三百九十六成天轉周分二十萬四千四百五十五秒二千六百四十一
  轉䇿二十七萬六千六百五十五開禧餘九千三百七十二秒五千三百九十六成天餘四千一百一十五秒一千六百四十一
  轉差十八萬八千八百
  朔差日一餘一萬一千七百一十三開禧餘一萬六千四百九十四秒四千六百四成天餘七千二百四十一秒八千三百五十九
  上弦度九十一約分三十一秒四十四開禧秒四十五成天秒四十五望度一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八十七開禧秒九十成天秒八十七弦度二百七十二約分九十四秒三十二開禧秒三十四成天秒三十一
  平行度一十三約分三十六秒八十七
  七日初數萬六百六十四約分八十九末數二千三百三十六約分一十一
  十四日初數九千三百二十八約分七十八末數二千六百七十二約分二十三
  三十一日初數七千九百九十二約分六十七末數四千八約分二十三
  二十八日初數六千六百五十五約分五十五末數空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轉經朔弦望入轉朏朒數朔弦望定日定朔弦望加時黃道日度平文日辰平交加時入轉朏朒定數正交日辰經朔加時中積正交加時黃道月度四象加時黃道月度四象後黃道積度四象後黃道積度入初末限月行九道月行去黃道差月行去赤道差月行九道宿度正交加時月離九道宿度定朔弦望加時黃道月度定朔弦望加時九道月度定朔弦望午中入轉每日午中入轉晨昏月度朔弦望晨昏定程每日轉定數每日晨昏月所求日加時平行月積度所求日加時定月法同前厯此不載
  歩晷漏
  二至限一百八十二分六十秒開禧秒一十五成天秒一十四
  一象度九十一分三十一秒四十四
  冬至後初限夏至後末限六十二日分六開禧分五成天分八夏至後初限冬至後末限一百二十日分五十六開禧分五十三成天分五十四
  冬至岳臺中晷常數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臨安中晷常數一丈八寸二分
  夏至岳臺中晷常數一尺五寸七分二厯六分
  臨安中晷常數九寸一分
  太法九千開禧一萬三千六百七十五成天五千五百六十五
  半法六千開禧四百五十成天三千三百一十
  少法三千開禧四千二百二十五
  昏明分三百開禧四百二十二半成天一百八十五半
  昏明刻二餘六十開禧餘二百五十二半成天餘五百五十六半
  辰刻八餘四十開禧餘一百六十九成天餘三百七十一
  半辰刻四餘二十開禧餘八十四半成天餘一百八十五半
  求午中入氣及中積午中定積入二至後初末限岳臺午中晷景定數九服午中晷景定數臨安午中晷景定數每日赤道內外度每日午中太陽去極度日出入晨昏半晝分晝夜刻日出入辰刻更㸃差刻及辰刻每日距中度及每更差度昏曉五更中星九服晝夜刻臨安日出入分臨安距中度法在前厯此不載
  歩交會
  交實三十二萬六千五百四十七開禧交率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八十六秒四千八百一十三成天交終分二十萬一千九百二十四秒七千五十一
  交䇿二十七餘三千五百八十六秒四千八百二十五開禧餘二千五百四十七成天餘一千五百七十四秒七千五十一
  交中䇿一十三餘七千二百七十三半開禧餘一萬二千四百一十交差八萬二百九十一
  朔差日二餘三千八百二十一開禧餘五千三百八十秒五千一百七十五成天二千三百六十二秒二千九百四十九
  交率十九
  秒母一萬
  交數二百四十二
  交終度三百六十二約分七十九秒二十四開禧秒四十四成天約分七十九秒四十六
  交中度一百八十一約分八十九秒六十二開禧秒七十一成天約分八十九秒七十三
  交象度九十約分九十四秒八十一開禧秒八十六成天同開禧半交象度四十五約分四十七秒四十半成天秒四十二日食岳臺陽厯限五千六百定法五百六十開禧七千八百九十定法七百八十九成天三千四百七十定法三百四十七
  臨安陽厯限五千六百八十定法五百六十八
  岳臺隂厯限七千一百定法七百一十開禧九千七百四十定法九百七十四成天四千二百八十定法四百二十八
  臨安隂厯限六千七百定法七百一十
  月食限一萬一千二百定法七百三十開禧一萬五千七百八十定法一千五十二成天六千九百四十定法四百六十三
  既限三千九百成天四千六百三十
  求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交定朔望夜半入交每日夜半入交定朔望加時入交定朔望加時月行入交積度定朔望加時月行入交定積度定朔望加時月行入隂陽厯積度定朔望加時月去黃道度日月食甚轉定分日月食甚入轉朏朒數入交數常望定日日月食甚汎大小餘日食甚定大小餘月食甚定大小餘日月食甚入氣日月食甚日月積度至差分差立差朔入交定日日月食甚月行入隂陽厯交前後分日食分月食分日食汎用分月食汎用分日月食定用分月食既內外分日月食虧初復滿小餘月食更㸃法月食入更㸃日月食帶出入及虧後滿前所見分日月食甚宿次日食所起月食所起日月食甚九服加時差日月九服食分差法同前厯此不載
  歩五星
  歲䇿三百六十五約分二十四秒二十五
  氣䇿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八十四
  朔䇿二十九約分五十三秒六
  厯䇿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九十一
  木星周實四百七十八萬六千六百一十九開禧周率六百七十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三秒八十七成天二百九十五萬九千七百三十二秒三十二
  周䇿三百九十八約分八十八秒四十九開禧餘一萬四千九百七十二秒八十七約分八十八秒六十成天餘六千五百七十二約分八十八秒五十七
  周差一百三十八萬三千六十五
  歲差十九萬六千二百
  伏見度一十三
  開禧厯率六百一十七萬一千八百五十九秒八十九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一百一十秒六十九開禧厯中度一百八十三約分六十二秒九十成天秒八十七開禧厯䇿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九十一成天同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統天   六度  四度  二十二分開禧   六度  四度  二十二分
  晨疾初
  成天   六度  五度  二十三分統天   五度  四度  二十分開禧   五度  四度  二十分
  晨疾末
  成天   五度  四度  二十分統天   四度  三度  一十七分開禧   四度  三度  一十六分
  晨遲初
  成天   三度  二度  一十六分統天   一度   一度  一十分開禧   一度   一度  一十二分
  晨遲末
  成天   一度   一度  一十一分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晨留
  成天
  統天   四度   空   三十七分開禧   四度   空   四十分
  晨退
  成天   空
  統天   四度   空   十五
  開禧   四度   度空  一十五分
  夕退
  成天   四度   度空  一十五分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夕留      空    空   空
  成天
  統天   一度   一度   空
  開禧  二度   一度   空
  夕遲初
  成天   一度   一度   空
  統天   四度   三度  一十分開禧   四度   三度  一十二分
  夕遲末
  成天   三度   二度  一十一分統天   五度   四度  一十七分開禧   五度   四度  一十六分
  夕疾初
  成天  五度   四度  一十六分
  統天   六度  四度  二十分開禧   六度  四度  二十分
  夕疾末
  成天   六度  五度   二十分統天   四度  三度  二十二分開禧   四度  三度  二十二分
  夕伏
  成天   四度  三度  二十三分
  木星盈縮厯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統天益  空   益    度
  開禧益  初   益    初
  
  成天益  初   益    初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二度   益   三度開禧益  二度   益   三度
  
  成天益  二度   益   三度統天益  三度   益   四度開禧益  四度   益   四度
  
  成天益  四度   益   四度統天益  四度   益   五度開禧益  四度   益   五度
  
  成天益  四度   益   五度統天益  五度   益   五度開禧益  五度   益   六度
  
  成天益  五度   益   六度統天損  五度   損   六度開禧損  五度   損   六度
  
  成天損  五度   損   六度統天損  五度   損   六度開禧損  五度   損   六度
  
  成天損  五度  損   六度
  統天損  四度  損   五度
  開禧損  四度  損   五度
  
  成天損  四度  損   五度
  統天損  三度  損   四度
  開禧損  四度  損   四度
  
  成天損  四度  損   四度
  統天損  二度  損   三度
  開禧損  二度  損   三度
  
  成天損  二度  損   三度
  統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十一
  成天損  二度  損   一度
  火星周實九百三十五萬九千一百五十五開禧周率二千三百一十八萬八百四秒一成天五百七十八萬七千七十二秒八十八
  周䇿七百七十九約分九十二秒九十六開禧餘一萬五千七百四秒一約分七十二秒九十二成天餘六千八百九十二秒八十八約分九十二秒九十
  周差二百二十六萬四千二十五
  歲差四百四萬六千四百
  伏見度十九半
  開禧厯率六百一十三萬二千九百五十九秒一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二百一十秒二十七開禧厯中度一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九十成天秒八十七開禧厯䇿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九十一成天同開禧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四  初行率統天   四十八度 四十六度 七十一分開禧   四十八度 四十六度 七十二分
  合伏
  成天   五十度 四十七度 七十三分統天   四十四度 四十一度 七十分開禧  四十三度 四十一度 七十一分
  晨疾初
  成天  四十三度 四十一度 七十一分統天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九分開禧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九分
  晨疾末
  成天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九分統天  三十三度 三十一度 六十七分開禧  三十四度 三十二度 六十七分
  晨次疾初
  成天  三十三度 二十三度 六十六分統天  二十六度 二十四度 六十二分開禧  二十五度 二十四度 六十三分
  晨次疾末
  成天  二十五度 一十四度 六十二分統天  一十七度 一十六度 五十二分開禧  一十八度 一十七度 五十二分
  晨遲初
  成天  一十七度 一十六度 五十三分統天   六度   五度  三十四分開禧   六度   六度  三十七分
  晨遲末
  成天   六度  五度  三十五分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晨留
  成天
  統天   八度  三度  六分半開禧  八度   三度 五十三分半
  晨退
  成天  八度   三度   空
  統天   八度  三度  四十五分開禧   八度  三度  四十四分
  夕退
  成天   八度  三度  四十四分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夕留
  成天
  統天   一十八度 五度   空
  開禧    六度  六度   空
  夕遲初
  成天   六度   五度   空
  統天   七度  一十六度 三十四分開禧   八度  一十七度 三十七分
  夕遲末
  成天  一十七度 一十六度 三十五分統天  二十六度 一十四度 五十二分開禧  二十五度二十四度 五十三分
  夕次疾初
  成天  二十五度 二十四度 五十三分統天  三十三度 三十一度 六十二分開禧  三十四度 二十三度 六十三分
  夕次疾末
  成天  三十三度 三十一度 六十二分統天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七分開禧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七分
  夕疾初
  成天  三十九度 三十七度 六十六分統天  四十四度 四十一度 六十九分開禧  四十三度 四十一度 六十九分
  夕疾末
  成天  四十三度 四十一度 六十九分統天   四十八度 四十六度 七分開禧  四十八度 四十六度 七十一分
  夕伏
  成天   五度  四十七度 七十一分
  火星盈縮厯
  䇿縮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統天益  度   益   度
  開禧益  初   益    初
  
  成天益  初   益    初
  統天益  一十二度 益   四度開禧益  一十一度 益   五度
  
  成天益  一十七度 益  一十一度統天益  一十九度 益   九度開禧益  一十九度 益  一十度
  
  成天益  一十九度 益  一十一度統天益  二十四度 益  一十三度開禧益  二十四度 益  一十四度
  
  成天益  二十四度 益  一十四度統天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七度開禧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八度
  
  成天損  二十五度 益   一十八度統天損  二十五度 益   二十度開禧損  二十五度 益   二十一度
  
  成天損  二十五度 益   二十一度統天損  二十三度 益   三十三度開禧損  二十四度 益   二十四度
  
  成天損  二十三度 益   二十三度統天損  二十度  益   二十五度開禧損  二十一度 益   二十五度
  
  成天損  二十一度 益   二十五度統天損  一十七度 損   二十五度開禧損  一十八度 損  二十五度
  
  成天損  一十八度 損  二十五度統天損  一十三度 損  二十四度開禧損  一十四度 損  二十四度
  
  成天損  一十四度 損  二十四度統天損  九度  損   一十九度開禧損  一十度 損   一十九度
  
  成天損  一十度 損   一十九度統天損  四度  損   一十一度開禧損  五度  損   一十一度
  十一
  成天損  五度  損   一十一度
  土星周實四百五十三萬七千一百開禧周率六百三十八萬九千七百四十八秒九十一成天二百八十萬五千四百四十秒二十一
  周䇿三百七十八約分九秒十六開禧餘一千五百四十八秒九十一成天餘六百八十秒二十一
  周差三百五十五萬一百
  歲差一百一十一萬五千四百
  伏見度十八
  開禧厯率六百一十七萬二千八百五十九秒一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二百二十一開禧厯中度一百八十三約分六十二秒九十成天一百三十一分同開禧秒八十七開禧厯䇿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三秒九十一成天同開禧















  晨遲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史部,正史類,宋史,卷八十四>
  統天益  二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二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二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四度  益   三度
  開禧益  四度  益   三度
  
  成天益  四度  益   三度
  統天益  五度  益   四度
  開禧益  五度  益   四度
  
  成天益  五度  益   四度
  統天益  七度  益   五度
  開禧益  七度  益   五度
  
  成天益  七度  益   五度
  統天益  七度  益    五度
  開禧益  七度  益    六度
  
  成天益  七度  益    六度
  統天損  八度  損    六度
  開禧損  八度  損    六度
  
  成天損  八度  損    六度統天損  七度  損   五度
  開禧損  七度  損   六度
  
  成天損  七度  損   六度
  統天損  七度  損   五度
  開禧損  七度  損   五度
  
  成天損  七度  損   五度
  統天損  五度  損   四度
  開禧損  五度  損   四度
  
  成天損  五度  損   四度統天損四度損  三度  開   禧損
  四度損  三度十成天   損四
  
  損三度  統天損二度損一度開
  禧損二  度損  一   度十
  一成天  損一  度   損一
  度金
  星周實  七百  萬   六千
  八百三十三周䇿五百八十三約八十六萬七千九百五十六秒一十成天四百二十三萬二千三百五十六秒九十五開禧
  分九十秒二十八開禧周率九百八餘一萬五千二百五十六秒一十分秒同成天萬六千六百九十六秒九十五約分九十
  周差一百二萬三千六百七十一
  歲差三百三十一萬二千三百
  伏見度十半
  開禧厯率六百一十七萬二千八百五十八秒八十八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二百一十秒十三開禧厯中度二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九十成天秒八十七開禧厯䇿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一秒九十一成天同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統天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度開禧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度
  合伏
  成天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度統天  六十五度 六十二度 一度開禧  六十五度 六十二度 一度
  夕疾初
  成天  六十三度 六十度 一度
  統天  五十九度 五十六度 一度開禧  五十九度 五十六度 一度
  夕疾末
  成天   五十九度 五十七度 一度統天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度開禧   五十二度 五十度 一度
  夕次疾初
  成天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度統天   四十度 三十九度 一十六開禧
  夕次疾末
  成天  四十二度 四十度 一度
  統天  二十六度 二十五度 一度開禧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一度
  夕遲初
  成天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一度統天   九度  八度   度空開禧   七度  六度   六十九
  夕遲末
  成天   七度  七度   六十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夕留
  成天
  統天   三度  一度   空
  開禧   四度  一度   空
  夕退
  成天   三度  一度   空
  統天   四度  一度   空
  開禧   四度  一度  六十九
  夕伏退
  成天   四度  一度
  統天   四度  一度   空
  開禧   四度  一度
  合伏退
  成天  四度   一度
  統天  三度   一度   空
  開禧  四度   一度  六十九
  晨退
  成天   三度  一度
  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晨留
  成天
  統天   九度  八度   空
  開禧   七度  六度
  晨遲初
  成天   七度  七度   空
  統天   二十六度 二十五度 空開禧  二十二度 二十一度 六十七
  晨遲末
  成天  二十七度 二十六度
  統天  四十度 三十九度 一度
  開禧  四十度  三十八度 一度
  晨次疾初
  成天  四十二度 四十度 一度
  統天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度
  開禧  五十二度 五十度 一度
  晨次疾末
  成天  五十度  四十八度 一度統天  五十九度 五十六度 一度開禧  五十九度 五十六度 一度
  晨疾初
  成天  五十九度 五十七度 一度統天  六十五度 六十二度 一度開禧  六十五度 六十一度 一度
  晨疾末
  成天  六十三度 六十度 一度
  統天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度開禧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度
  晨伏
  成天  四十九度 四十七度 一度
  金星盈縮厯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統天益  度空  益    度空
  開禧益  初   益    初
  
  成天益  初   益    初
  統天益  空   益    空
  開禧益  初度  益    初度
  
  成天益  初度  益    初度
  統天益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二度  益   二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二度
  統天損  二度  損   二度
  開禧損  二度  損   二度
  
  成天損  二度  損   二度
  統天損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二度
  
  成天損  二度  損   二度
  統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成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成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成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天損  空   損    空
  開禧損  初度  損    初度
  十一
  成天損  初度  損    初度
  木星周實一百三十九萬五百一十四開禧周率一百九十五萬八千三百五秒一十成天八十五萬九千七百九十九秒九十
  周䇿一百一十五約分八十七秒六十二開禧餘一萬四千八百五秒一十約分八十七秒六十成天餘六千四百九十九秒九十
  周差八十九萬五千一百六十二
  歲差一百一萬二千八百
  夕見晨伏度十五半
  晨見夕伏度二十半
  開禧厯率六百一十七萬二千八百六十秒四成天二百七十一萬二百一十一秒一十五開禧厯中度一百八十二約分六十二秒九十成天秒八十七開禧厯䇿度一十五約分二十二秒九十一成天同
  叚目 常日   常度   限度  初行率統天  三十一度  二十六度 一度開禧  三十六度 二十八度 二度 五十
  合伏
  成天   三十三度 二十七度 二度統天   二十二度 一十八度 一度開禧   二十二度 一十八度 一度
  夕疾
  成天   二十一度 一十八度 一度統天   一十二度 一十度 一度
  開禧   一十度  八度  一度
  夕遲
  成天   一十一度 九度  一度
  統天
  開禧   空   空   空
  夕留
  成天
  統天   八度  二度   空
  開禧   八度  二度   空
  夕伏退
  成天   八度  二度   空
  統天   八度  二度  一度
  開禧  八度   一度  一度
  合伏退
  成天   八度二度一  度統
  天開
  禧空   空   空   晨
  留成
  天統
  天一  十二度  十度  空
  開禧   一十度  八度   空
  晨遲
  成天   一十一度 九度   空
  統天   二十二度 一十八度 一度開禧   二十二度 一十八度 一度
  晨疾
  成天   二十一度 一十八度 一度統天   一十一度 二十六度 一度開禧  三十三度 二十八度 一度
  晨伏
  成天  三十三度 二十七度 一度
  水星盈縮厯
  䇿數 損益率  盈積度  損益率  縮積度
  統天益  度空   益    度空開禧益  初度   益   初度
  
  成天益
  統天益  空   益   度空
  開禧益  初度  益   初度
  
  成天益  初度  益   初度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統天益  一度  益   一度
  開禧益  一度  益   一度
  
  成天益  二度  益   二度
  統天損  二度  益   二度
  開禧益  二度  益   二度
  
  成天益  二度  益   二度
  統天損  二度  損   二度十八開禧損  二度  損   二度
  
  成天損  二度  損   二度
  統天損  二度十 損   二度十開禧損  二度  損   二度
  
  成天損  二度  損    二度統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成天損  二度  損   二度
  統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成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天損  一度十 損   一度十開禧損  一度  損   一度
  
  成天損  一度  損   一度
  統天損  度空  損    度空開禧損  初度  損   初度
  十一
  成天損  初度  損   初度
  求五星天正冬至後平合及諸叚中積中星五星平合及諸叚入厯五星平合及諸叚盈縮差五星平合及諸叚定積五星平合及諸叚定日五星平合諸叚所在月日五星平合及諸叚加時定星五星平合及諸叚初日夜半定星諸叚平行分諸叚總差諸叚初末日行分諸叚每日夜半星行宿次徑求其日宿次五星平合見伏入氣五星平合見伏行差五星定合定見定伏汎積五星定合用積用星木火土三星定見定伏用積金水二星定見定伏用積法同前厯此不載









  宋史巻八十四
  宋史巻八十四考證
  律厯志十七即得所求 朔○按朔上闕文當是經字三十一日初數云云○臣召南按當作二十一日木星夕留空空空○按此三空字當注於第二行成天之下而誤移入此行者也










  宋史巻八十四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八十五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地理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京城  京畿路京東路 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興五十餘年更易八姓㝢縣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禪初有州百一十一縣六百三十八戶九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取荊南得州府三江陵府歸峽縣一十七戶一十四萬二千三百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監一潭衡邵郴道永全岳澧朗蔣辰錦溪敘桂陽監縣六十六戶九萬七千三百八十八乾徳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六益彭眉嘉卭蜀綿漢資簡 遂黎雅陵戎瀘維茂昌榮果閬渠合龍普利興文 劍蓬璧夔忠萬集開渝涪黔施逹洋興元府縣一百九十八戶五十三萬四千三十九開寳四年平廣南得州六十廣韶潮循封端英連雄龔惠康忍春龍勤新髙潘雷羅辨桂賀昭梧蒙㳟象富融宜栁嚴思唐邕澄貴蠻橫賔欽潯容牢白廉黨繡鬱林藤竇義禺順瓊崖儋萬萬安振縣二百一十四戶一十七萬二百六十三八年平江南得州一十九軍三昇宣歙池洪潤常鄂筠饒信䖍吉袁撫江汀建劍江陰雄逺建昌軍縣一百八戶六十五萬五千六十五計其末年凡有州二百九十七縣一千八十六戶三百九萬五百四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獻地得州二漳泉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錢俶入朝得州十三軍一杭蘓越湖衢婺合明溫秀睦福處衣錦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四年平太原得州十軍一並汾嵐憲祈代遼沁隆石寶興縣四十戶三萬五千二百二十五年李繼捧來朝得州四夏銀綏宥雍熙元年復以四州授繼捧自後不復預職方縣八雍熙中天下上閏年圖州府軍監幾於四百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幾復漢唐之舊其未入職方氏者唯燕雲十六州而已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天聖析為十八元豐又析為二十三曰京東東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東西曰永興曰秦鳳曰河東曰淮南東西曰兩浙曰江南東西曰荊湖南北曰成都曰梓利夔曰福建曰廣南東西東南際海西盡巴𭶚 北極三關東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萬一千六百二十里崇寜四年復置京畿路大觀元年別置黔南路三年並黔南入廣西以廣西黔南為名四年仍舊為廣南西路當是時天下有戶二千八十八萬二千二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七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四天下主客戶自至道末四百一十三萬一千五百七十六天禧五年主戶六百三萬九千三百三十一客戶不預焉至嘉祐八年主戶二千二百四十六萬二千五百三十一口二千六百四十二萬一千六百五十一至治平三年天下主客戸一千四百一十八萬一千四百八十六口二千五十萬六千九百八十熙寧十年戸一千四百二十四萬五千二百七十口三千八十萬七千二百十一元祐元年戶一千七百九十五萬七千九十二口四千七萬二千六百六紹聖元年戶一千九百一十二萬九百二十一口四千二百五十六萬六千一百四十三元符三年戶一千九百九十六萬八百一十二口四千四百九十一萬四千九百九十一崇寧元年戶二千二十六萬四千三百七口四千五百三十二萬四千一百五十四各府州下戶口與總數少異姑兩存之視西漢盛時蓋有加焉隋唐疆理雖廣而戶口皆有所不及迨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雲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監六十三縣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謂極盛矣大抵宋有天下三百餘年繇建隆初訖治平末一百四年州郡沿革無大增損熙寧始務闢土而種諤先取綏州韓絳繼取銀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謝景溫取徽誠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廣源最後李憲取蘭州沈括取葭蘆米脂浮圖安疆等砦雖嘗以河東邊界七百里地與遼人當時王安石議蓋曰吾將取之寧姑與之也迨元祐更張葭蘆等四砦給賜夏人而分畫乆不能定紹聖遂罷分畫督諸路各乘勢攻討進築自三年秋八月訖元符二年冬凡陜西河東建州一安西軍二晉寧綏徳闗三龍平㑹寜金城城九安西平夏威戎興平定邊威羌金湯白豹㑹川砦二十八平羌平戎殄羌暖泉米脂克戎安疆橫山綏逺寧羌靈平髙平西平新泉盪羌通峽天都臨羌定戎龕谷太和通秦寜河彌川寧逺神泉烏龍堡十開光通塞石門通㑹大和通泰寧河彌川寜川三交又取青唐邈川寜塞龍支宗哥等城建中靖國悉還吐蕃故壤稍紓民力崇寧亟變前議専以紹述為事蔡京始任童貫王厚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餘壘陶節夫鍾傅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與鑿空駕虛馳騖於元符封域之表訖於重和既立靖夏經原制戎鄜延制羌西寧三城雖夏人浸衰而民力亦弊西事甫定北釁旋起蓋自崇寜以來益梓夔黔廣西荊湖南北迭相視効斥大土宇靡有寜嵗凡所建州軍闗城砦堡紛然莫可勝紀厥後建燕山雲中兩路粗閲三嵗禍變旋作中原板蕩故府淪沒職方所記漫不可考髙宗蒼黃渡江駐蹕吳會中原陜右盡入於金東畫長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闗為界其所存者兩浙兩淮江東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廣東廣西十五路而已有戶一千三百六十六萬九千六百八十四此寜宗嘉定十一年建國左江又百五十年迨徳祐丙子遂併歸於我皇元版圖而天下始復合為一焉今據元豐所定併京畿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師重帝都也終之以燕雲以其既得而旋失故附見於後而凡四京之城闕宮室及南渡行在之所其可考者冠乎篇首為地理志雲東京汴之開封也梁為東都後唐罷晉復為東京宋因周之舊為都建隆三年廣皇城東北隅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皇居始壯麗矣雍熙三年欲廣宮城詔殿前指揮使劉延翰等經度之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罷宮城周迴五里南三門中曰乾元宋初依梁晉之舊名曰明徳太平興國三年改丹鳯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陽明道二年改宣徳雍熙元年改今名東曰左掖西曰右掖東西靣門曰東華西華舊名寛仁神獸開寳三年改今名熙寜十年又改東華門北曰謻門北一門曰拱宸舊名𤣥武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熙寜十年改門內西橫門曰臨華乾元門內正南門曰大慶東西橫門曰左右升龍左右北門內各二門曰左右長慶熙寜間改左右長慶隔門曰左右嘉肅左右銀臺東華門內一門曰左承天祥符乾徳六年賜名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書降其上詔加祥符二字而增葺之西華門內一門曰右承天左承天門內道北門曰宣祐舊名光天大中祥符八年改大寜明道元年改今名正南門內正殿曰大慶東西門曰左右太和宋初曰日華月華大中祥符八年改今名正衙殿曰文徳宋初曰文明雍熙元年改今名熙寕間改南門曰端禮兩掖門曰東西上閤東西門曰左右嘉福宋初曰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大慶殿舊名崇元乾徳四年重修改曰乾元太平興國九年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北有紫宸殿舊名崇徳明道元年視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殿舊名長春明道元年常曰視朝之所也次西有皇儀殿開寳四年賜名滋福明道元年十月改又次西有集英殿舊名廣政開寳三年曰大明淳化間曰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名會慶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宴殿也殿後有需雲殿舊名玉華後改瓊華熙寜初改今名東有昇平樓舊名紫雲明道元年宮中觀宴之所也宮後有崇政殿舊名簡賢講武太平興國二年改今名熙寧間改北橫門曰通極閲事之所也殿後有景福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大中祥符七年建後苑東門洎北向便殿成賜名宣和門承明殿明道元年改端明二年改今名凡殿有門者皆隨殿名宮中又有延慶舊名萬嵗大中祥符七年安福觀文舊名集聖明道二年改肅儀慶歴八年改今名清景慶雲玉京等殿夀寧堂舊名清淨明道元年延春閣舊名萬春寳元元年改福寜殿舊名延慶明道元年東西有門曰左右昭慶觀文殿西門曰延真其東真君殿曰積慶前建感真閣又有龍圖閣下有資政崇和宣徳述古四殿天章閣下有羣玉蘂珠二殿後有寶文閣即夀昌閣慶厯元年改閣東西有嘉徳延康二殿前有景輝門後苑東門曰寧陽即宣和門明道元年苑內有崇聖殿太清樓其西又有宜聖化成即玉宸殿明道元年金華西涼清心等殿翔鸞儀鳯二閣華景翠芳瑤津三亭延福宮有穆清殿延慶殿北有柔儀殿初有殿無名章獻太后名曰崇徽明道元年改寳慈景祐二年改今名崇徽殿北有欽明殿舊名太和明道元年改觀文又改清居治平三年改今名延福宮北有廣聖宮天聖三年建名長寜景祐二年內有太清玉清沖和集福會祥五殿建流盃殿於後苑明道元年八月修文徳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徳長春滋福㑹慶延慶崇徽天和承明八殿命宰相呂夷簡為修葺大內使樞宻副使楊崇勲副之發京東西河北淮南江東西路工匠給役內出乘輿物左藏庫易緡錢二十萬助其費以故改諸殿名又有慈徳殿楊太后所居景祐元年賜名觀稼殿在後苑觀種稻景祐二年創建延羲閣在崇政殿內邇英閣在崇政殿西南蓋侍臣講讀之所也與延羲閣景祐三年賜名隆儒殿邇英閣後小殿皇祐三年始賜名慈夀殿皇太后所居治平元年賜名慶夀宮保慈宮熙寧二年玉華殿在後苑基春殿熙寜七年建在玉華殿後睿思殿八年建承極殿元豐三年崇慶隆祐二宮元祐元年睿成宮神宗所居東宮紹聖二年賜名宣和殿在睿思殿後紹聖二年四月殿成其東側別有小殿曰凝芳其西曰瓊芳前曰重熙後曰環碧元符三年廢崇寧初復作大觀三年徽宗製記刻石實蔡京為之聖瑞宮皇太妃所居因以名宮顯謨閣元符元年建藏神宗御集建中靖國元年改曰熙明尋復舊玉虛殿元符初建玉華閣大觀初建在宣和殿後親蠶宮政和元年燕寧殿在延福北奉安仁宗慈聖光獻皇后御容延福宮政和三年春新作於大內北拱辰門外舊宮在後苑之西南今其地乃百司供應之所凡內酒坊裁造院酒醋柴炭鞍轡等庫悉移他處又遷兩僧寺兩軍營而作新宮焉始南向殿因宮名曰延福次曰蘂珠有亭曰碧琅玕其東門曰晨暉其西門曰麗澤宮左復列三位其殿則有穆清成平㑹寧睿謨凝和崑玉羣玉其東閣則有蕙馥報瓊蟠桃春錦疊瓊芬芳麗玉寒香拂雲偃蓋翠葆鉛英雲錦蘭熏摘金其西閣有繁英雪香披芳鉛華瓊華文綺絳蕚穠華緑綺瑤碧清陰秋香叢玉扶玉絳雲會寧之北疊石為山山上有殿曰翠㣲旁為二亭曰雲巋曰層巘凝和之次閣曰明春其髙踰三百一十尺閣之側為殿二曰玉英曰玉澗其背附城築土植杏名曰杏岡覆茅為亭修竹萬竿引流其下宮之右為佐二閣曰宴春廣十有二丈舞臺四列山亭三峙鑿圓池為海跨海為二亭架石樑以升山亭曰飛華橫度之四百丈有竒縱數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為湖湖中作隄以接亭隄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為茅亭鶴莊鹿砦孔翠諸柵蹄尾動數千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麗澤不類塵境初蔡京命童貫楊戩賈詳藍從熙何訢等分任宮役五人者因各為制度不務沿襲故號延福五位東西配大內南北稍劣其東直景龍門西抵天波門宮東西二橫門皆視禁門法所謂晨暉麗澤者也而晨暉門出入最多其後又跨舊城修築號延福第六位跨城之外浚濠深者水三尺東景龍門橋西天波門橋二橋之下疊石為固引舟相通而橋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覺也名曰景龍江其後又闢之東過景龍門至封丘門○景龍江北有龍徳宮初元符三年以懿親宅潛邸為之及作景龍江江夾岸皆竒花珍木殿宇比比對峙中塗曰壺春堂絶岸至龍徳宮其地嵗時次第展拓後盡都城一隅焉名曰擷芳園山水美秀林麓暢茂樓觀參差猶艮嶽延福也宮在舊城因附見此保和殿政和三年四月作九月殿成總為屋七十五間玉清神霄宮政和三年建舊名玉清和陽在福寧殿東七年改今名上清寶籙宮政和五年作在景龍門東對景輝門既又作仁濟輔正二亭於宮前命道士施民符藥徽宗時登皇城下視之又開景龍門城上作複道通寳籙宮以便齋醮之路徽宗數從複道上往來是年十二月始張燈於景龍門上下名曰預賞其明年乃有期門之事萬嵗山艮嶽政和七年始於上清寳籙宮之東作萬嵗山山周十餘里其最髙一峯九十歩上有介亭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山之東有蕚緑華堂有書館八仙館紫石巖棲真嶝覧秀軒龍吟堂山之南則夀山兩峯並峙有鴈池噰噰亭北直綘霄樓山之西有藥寮有西莊有巢雲亭有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亭羅漢巖又西有萬松嶺嶺畔有倚翠樓上下設兩閣閣下有平地鑿大方沼沼中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為鳯池東出為鴈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有閣曰巢鳯堂曰三秀東池後有揮雪亭復由嶝道上至介亭亭左復有亭曰極目曰蕭森右復有亭曰麗雲半山北俯景龍江引江之上流注山澗西行為漱瓊軒又行石間為煉丹凝真觀圜山亭下視江際見髙陽酒肆及清澌閣北岸有勝筠庵躡雲臺蕭間館飛岑亭支流別為山莊為回溪又於南山之外為小山橫亘二里曰芙蓉城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則諸館舍尤精其北又因瑤華宮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壺東盡封丘門而止其西則自天波門橋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過閶闔門為複道通茂徳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屬之龍徳宮宣和四年徽宗自為艮嶽記以為山在國之艮故名艮嶽蔡絛謂初名鳯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嶽排空霄因改名艮嶽宣和六年詔以金芝産於艮嶽之萬壽峯又改名壽嶽蔡絛謂南山成又改名壽嶽嶽之正門名曰陽華故亦號陽華宮自政和訖靖康積累十餘年四方花竹竒石悉聚於斯樓臺亭館雖略如前所記而月增日益殆不可以數計宣和五年朱勔於太湖取石髙廣數丈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拆牐數月乃至賜號昭功敷慶神運石是年初得燕地故也勔縁此授節度使大抵羣閹興築不肯巳徽宗晚歳患苑囿之衆國力不能支數有厭惡語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乆欽宗命取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聼其所之折屋為薪鑿石為砲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㗖衛士雲舊城周廻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歩東二門北曰望春初名和政南曰麗景南面三門中曰朱雀東曰保康大中祥符五年創建西曰崇明西二門南曰宜秋北曰閶闔北三門中曰景龍東曰安逺西曰天波以上宋初仍梁晉舊名至太平興國四年改今名新城周廻五十里百六十五歩大中祥符九年增築元豐元年重修政和六年詔有司度國之南展築京城移置官司軍營舊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歩周顯徳三年築南三門中曰南薰東曰宣化西曰安上東二門南曰朝陽北曰含輝太平興國四年改寅賔後復西二門南曰順天北曰金輝北四門中曰通天天聖初改寜徳後復東曰長景次東曰永泰西曰安肅初號衛州門以上皆因周舊名至太平興國四年改今名汴河上水門南曰大通太平興國四年賜名天聖初改順濟後復今名北曰宣澤舊南北水門皆曰大通熙寜十年改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津天聖初改廣津熙寧十年恵民河上曰普濟下曰廣利廣濟河上曰咸豐下曰善利舊名咸通上南門曰永順熙寧十年賜名其後又於金輝門南置開逺門舊名通逺以上皆太平興國四年賜名天聖初改今名
  西京唐顯慶間為東都開元改河南府宋為西京山陵在焉宮城周廻九里三百歩城南三門中曰五鳯樓東曰興敎西曰光政因隋唐舊名東一門曰蒼龍西一門曰金虎北一門曰拱宸舊名元武大中祥符五年五鳯樓內東西門曰左右永泰門外道北有鸞和門太平興國三年以車輅院門改右永泰門西有永福門興教光政門內各三門曰左右安禮左右興善左右銀臺蒼龍金虎門內第二隔門曰膺福千秋膺福門內道北門曰建禮正殿曰太極舊名明堂太平興國三年殿前有日月樓日華月華門又有三門曰太極殿門後有殿曰天興次北殿曰武徳西有門三重曰應天乾元敷敎內有文明殿旁有東上閤門西上閤門前有左右延福門後又有殿曰垂拱殿北有通天門柱廊北有明福門門內有天福殿殿北有寢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東又有廣夀殿視朝之所也北第二殿曰明徳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天福殿西有金鸞殿對殿南廊有彰善門殿北第二殿曰夀昌第三殿曰玉華第四殿曰長夀第五殿曰甘露第六殿曰乾陽第七殿曰善興西有射宮殿千秋門內有含光殿拱宸門內西偏有保寧門門內有講武殿北又有殿相對內園有長春殿淑景亭十字亭九江池砌臺娑羅亭宮城東西有夾城各三里餘東二門南曰賔暉北曰啟明西二門南曰金曜北曰乾通宮室合九千九百九十餘區夾城內及內城北皆左右禁軍所處皇城周廻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歩南面三門中曰端門東西曰左右掖門東一門曰宣仁西三門南曰麗景與金曜相直中曰開化與乾通相直北曰應福內皆諸司處之京城周五十二里九十六歩大業元年築唐長夀二年增築南三門中曰定鼎東曰長夏西曰厚載東三門中曰羅門南曰建春北曰上東西一門曰關門北二門東曰安善西曰徽安政和元年十一月重修大內至六年九月畢工朱勝非言政和間議朝謁諸陵敕有司預為西幸之備以蔡攸妻兄朱昇為京西都漕修治西京大內合屋數千間盡以真漆為飾工役甚大為費不貲而漆飾之法湏骨灰為地科買督廹灰價日増一斤至數千於是四郊塚墓悉被發掘取人骨為灰矣
  南京大中祥符七年建應天府為南京宮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歩門曰重熙頒慶殿曰歸徳元豐六年賜度僧牒修外城門及西橋等京城周廻一十五里四十歩東二門南曰延和北曰昭仁西三門南曰順城北曰廻鑾南一門曰崇禮北一門曰靜安中有隔城又有門二東曰承慶西曰祥輝其東又有關城南北各一門
  北京慶暦二年建大名府為北京宮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歩即真宗駐蹕行宮城南三門中曰順豫東曰省風西曰展義東一門曰東安西一門曰西安順豫門內東西各一門曰左右保成次北班瑞殿殿前東西門二東曰凝祥西曰麗澤殿東南時廵殿門次北時廵殿次靖方殿次慶寧殿時廵殿前東西門二東曰景清西曰景和京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歩門一十七熙寧九年改正南南河門曰景風南磚曰亨嘉鼔角曰阜昌正北北河門曰安平北磚曰輝徳正東冠氏門曰華景冠氏第二重曰春祺子城東曰泰通正西魏縣門曰寳城魏縣第二重曰利和子城西曰宣澤東南朝城門曰安流朝城第二重曰巽齊西南觀音門曰安正觀音第二重曰靜方上水關曰善利下水關曰永濟內城創置北門曰靖武○元豐七年廢善利永濟闗
  行在所建炎三年閏八月髙宗自建康如臨安以州治為行宮宮室制度皆從簡省不尚華飾垂拱大慶文徳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隨事易名實一殿重華慈福夀慈夀康四宮重夀寧福二殿隨時異額實徳夀一宮延和崇政復古選徳四殿本射殿也慈寜殿紹興九年以太后有歸期建欽先孝思殿十五年建在崇政殿東翠寒堂孝宗作損齋紹興末建貯經史書為燕坐之所東宮在麗正門內孝宗莊文景獻光宗皆常居之講筵所資善堂在行宮門內因書院而作天章龍圖寳文顯猷徽猷敷文煥章華文寶謨九閣實天章一閣
  京畿路皇祐五年以京東之曹州京西之陳許鄭滑州為輔郡𨽻畿內並開封府合四十二縣置京畿路轉運使及提㸃刑獄總之至和二年罷京畿路轉運使提㸃刑獄其曹陳許鄭滑各𨽻本路為輔郡如故崇寧四年京畿路復置轉運使及提㸃刑獄先是改開封府界為京畿路是年又於京畿四面置四輔郡潁昌府為南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建拱州於開封襄邑縣為東輔並屬京畿大觀四年罷四輔許鄭澶州還𨽻京西及河北路廢拱州復以襄邑縣𨽻開封府政和四年襄邑縣復為拱州後與潁昌府鄭州開徳府復為東南西北輔宣和二年罷四輔潁昌府鄭州開徳府各還舊𨽻拱州𨽻京東西路舊開封府界依舊為京畿
  開封府崇寧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貢方紋綾方紋紗藨蓆麻黃酸𬃷仁縣十六開封祥符赤東魏浚儀縣大中祥符三年尉氏陳留雍丘封丘中牟宣和三年改紂王城為青陽城陽武延津畿舊酸𬃷縣政和七年長垣隋匡城縣建隆元年改為鶴丘後又改東明畿本東昏鎮乾徳元年置扶溝𨻳陵考城崇寧四年與太康同𨽻拱州大觀四年廢拱州二縣復來𨽻太康宣和二年復𨽻拱州六年仍𨽻京畿咸平畿舊通許鎮𨽻陳留咸平五年置縣
  京東路至道三年以應天兗徐曹青鄆宻齊濟沂登萊單濮濰淄淮陽軍廣濟軍清平軍宣化軍萊蕪監利國監為京東路熙寧七年分為東西兩路以青淄濰萊登宻沂徐州淮陽軍為東路鄆兗齊濮曹濟單州南京為西路元豐元年割京西路齊州屬東路割東路徐州屬西路元祐元年諸提㸃刑獄不分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並為京東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並為京西路秦鳯等路永興軍等路並為陜府西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並為河北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並為淮南路其後仍分為兩路
  東路府一濟南州七青宻沂登萊濰淄軍一淮陽縣三十八
  靑州望北海郡鎮海軍節度建隆三年以北海縣置軍淳化五年改軍名慶厯三年初置京東東路安撫使崇寧戸九萬五千一百五十八口一十六萬二千八百三十七貢仙紋綾梨棗縣六益都夀光臨朐𦂳博興千乘臨淄
  密州上本防禦州建隆元年復為防禦開寳五年升為安化軍後降防禦六年復為節度崇寧戶一十四萬四千五百六十七口三十二萬七千三百四十貢絹牛黃縣五諸城安丘望唐輔郡梁改安丘晉膠西縣開寳四年復今名髙密膠西元祐三年以板橋鎮為膠西縣兼臨海軍使
  濟南府上濟南郡興徳軍節度本濟州先屬京東路咸平四年廢臨濟縣元豐元年割屬京東東路政和六年升為府崇寜戶一十三萬三千三百二十一口二十一萬四千六十七貢綿絹陽起石防風縣五歴城𦂳禹城𦂳章丘景徳三年以章丘縣置清平軍熙寧二年廢軍即縣治置軍使長清至道二年徙城於刺榆臨邑建隆元年河決公乘渡口壊城三年移治孫耿鎮政和元年升為望
  沂州上琅琊郡防禦崇寜戶八萬二千八百九十三口一十六萬五千二百三十貢仙靈脾紫石英茯苓鍾乳石縣五臨沂沂水新泰
  登州上東牟郡防禦崇寧戶八萬一千二百七十三口一十七萬三千四百八十四貢金牛黃石器縣四蓬萊文登牟平𦂳有乳山閻家口二砦
  萊州中東萊郡防禦崇寜戶九萬七千四百二十七口一十九萬八千九百八貢牛黃海藻牡礪石器縣四掖萊陽膠水即墨
  濰州上團練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縣建為北海軍置昌邑縣𨽻之乾徳二年升為州又增昌樂縣崇寧戶四萬四千六百七十七口一十萬九千五百四十九貢綜絲素絁縣三北海昌邑望本隋都昌縣後廢建隆三年復置昌樂𦂳本唐營丘縣後廢乾徳中復置安仁縣俄又改
  淄州上淄川郡軍事崇寧戶六萬一千一百五十二口九萬六千一百一十貢綾防風長理石縣四淄川長山鄒平中下景徳元年移治濟陽廢縣髙苑景徳三年以縣置宣化軍熙寧三年廢軍為縣𨽻州即縣治置軍使
  淮陽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七年以徐州下邳縣建為軍並以宿遷來屬崇寧戶七萬六千八百八十七口一十五萬四千一百三十貢絹縣二下邳宿遷
  西路府四應天襲慶興仁東平州五徐濟單濮拱軍一廣濟縣四十三
  應天府河南郡歸徳軍節度本唐宋州至道中為京東路景徳三年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為南京熙寜五年分屬西路崇寜戸七萬九千七百四十一口一十五萬七千四百四貢絹縣六寜陵畿與楚丘同隸拱州大觀四年復來𨽻政和四年又撥隸拱州宣和六年復來隸宋城穀熟下邑楚丘虞城
  襲慶府魯郡泰寜軍節度本兗州大中祥符元年升為大都督政和八年升為府崇寜戶七萬一千七百七十七口三十一萬七千七百三十四貢大花綾墨雲母紫石英防風茯苓縣七瑕大觀四年以瑕丘縣為瑕縣奉符上本漢乾封縣開寳五年移治岱嶽鎮大中祥符元年泗水大觀四年以龔丘縣為龔縣仙源中魏曲阜縣大中祥符五年萊蕪熙寧五年省為鎮入仙源元豐七年監一萊蕪主鐵冶
  徐州大都督彭城郡武寜軍節度本屬京東路元豐元年割屬京東西路崇寜戶六萬四千四百三十口一十五萬二千二百三十七貢雙絲綾紬絹縣五彭城𦂳𦂳監二寳豐元豐六年置鑄銅錢八年廢利國主鐵冶興仁府輔濟陰郡彰信軍節度本曹州建中靖國元年改賜軍額曰興仁崇寧元年升曹州為興仁府復還舊節大觀二年以拱州為東輔升督府政和元年罷督府復為輔郡崇寧戶三萬五千九百八十口六萬八千九百三十一貢絹葶藶子縣四濟陰宛亭元祐元年改寃句縣為宛亭乘氏𦂳南華
  東平府東平郡天平軍節度本鄆州慶厯三年初置京東西路安撫使大觀九年升大都督府政和四年移安撫使於應天府宣和九年改為東平府崇寧戶一十三萬三百五口三十九萬六千六十三貢絹阿膠縣六湏城陽穀景徳三年徙孟店中都𦂳夀張東阿𦂳平隂監一東平宣和二年復置政和三年
  濟州上濟陽郡防禦戶五萬七百一十八口一十五萬九千一百三十七貢阿膠縣四鉅野任城金鄉鄆城
  單州上碭郡建隆元年升為團練崇寜戶六萬一千四百九口一十一萬六千九百六十九貢蛇床防風縣四單父碭山成武𦂳魚臺
  濮州上濮陽郡團練崇寜戶三萬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萬二千六百八十一貢絹縣四鄄城雷澤𦂳臨濮
  拱州保慶軍節度本開封府襄邑縣崇寧四年建為州賜軍額為東輔以開封之考城太康南京之寜陵楚丘柘城來隸大觀四年廢拱州復為襄邑縣還隸開封政和四年復為州又復為輔郡宣和二年罷輔郡仍隸京東西路以襄邑太康寜陵為屬縣餘歸舊隸六年又以寧陵歸南京太康歸開封復割柘城來隸縣三襄邑柘城
  廣濟軍乾徳元年置發運務開寳九年改轉運司太平興國二年建為軍四年割曹澶濮濟四州地復置縣以隸焉熙寧四年廢軍以定陶縣隸曹州元祐元年復為軍縣一定陶
  開封府京東路分為東西兩路得兗豫青徐之域當虛危房心奎婁之分西抵太梁南極淮泗東北至於海有鹽鐵絲石之饒其俗重禮義勤耕絍浚郊處四逹之會故建為都政敎所出五方雜居睢陽當漕舟之路定陶乃東運之衝其後河截清水頗渉艱阻兗濟山澤險逈盜或隱聚營丘東道之雄號稱富衍物産尤盛登萊髙宻負海之北楚商兼湊民性愎戾而好訟鬬大率東人皆朴魯純直甚者失之滯固然専經之士為多下邳俗尚頗類淮楚焉
  京西路舊分南北兩路後併為一路熙寜五年復分南北兩路
  南路府一襄陽州七鄧隨金房均郢唐軍一光化縣三十一
  襄陽府望襄陽郡山南東道節度本襄州宣和元年升為府崇寜戶八萬七千三百七口一十九萬二千六百五貢麝香白穀漆器縣六襄陽𦂳鄧城穀城𦂳宜城中下中盧中下隋義清縣太平興國元年紹興五年省入南漳南漳中下
  鄧州望南陽郡武勝軍節度舊為上郡政和二年升為望郡建隆初廢臨瀬縣崇寜戶一十一萬四千一百一十七口二十九萬七千五百五十貢白菊花縣五穰南陽中下慶厯四年廢方城縣為鎮入焉元豐元年改為縣隸唐州內鄉中下順陽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升順陽鎮為縣
  隨州上漢東郡崇信軍節度乾徳五年升為崇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元年改今名崇寜戶三萬八百四口六萬七千二十一貢絹綾葛覆盆子縣三隨上熙寜元年廢光化縣為鎮入焉唐城中下𬃷陽中下
  金州上安康郡乾徳五年改昭化軍節度崇寜戶三萬九千六百三十六口六萬五千六百七十四貢麩金麝香枳殻實杜仲白膠香黃檗縣五西城洵陽中乾徳四年廢渚陽縣入焉漢陰石泉平利熙寧六年省為鎮入西城元祐復
  房州下房陵郡保康軍節度開寳中廢上庸永清二縣雍熙三年並為軍崇寧戶三萬三千一百五十一口四萬七千九百四十一貢麝香紵布鍾乳石筍縣二房陵竹山
  均州上武當郡武當軍節度本防禦乾徳六年移入上州防禦宣和元年賜軍額崇寜戶三萬一百七口四萬四千七百九十六貢麝香縣二武當鄖鄉
  郢州上富水郡防禦崇寜戶四萬七千二百八十一口七萬八千七百二十七貢白紵縣二長夀京山唐州上淮安郡建隆元年升為團練開寳五年廢平氏縣崇寜戶八萬九千九百五十五口二十萬二千一百七十二貢絹縣五泌陽中下湖陽中下有銀塲比陽中下桐栢下開寳六年移治淮瀆故廟方城下後魏縣慶厯四年廢為鎮入鄧州南陽縣元豐元年復為縣隸州光化軍同下州乾徳二年以襄州陰城鎮建為軍析榖城縣三鄉置乾徳縣隸焉熙寜五年廢軍改乾徳為光化縣隸襄州元祐初復為軍縣一乾徳
  北路府四河南潁昌淮寜順昌州五鄭滑孟蔡汝軍一信陽縣六十三
  河南府洛陽郡因梁晉之舊為西京熙寧五年分隸京西北路崇寧屍一十二萬七千七百六十七口二十三萬三千二百八十貢蜜蠟磁器縣十六河南洛陽赤熙寜五年省入河南元祐二年永安赤本陵寢景徳四年升鎮為縣偃師畿慶厯二年廢四年復熙寧五年省入緱氏八年復置省緱氏縣為鎮隸焉潁陽畿慶厯二年廢為鎮四年復熙寜二年省入登封元祐二年復置畿崇寜四年割隸鄭州宣和二年還隸府新安福昌熙寧五年省入夀安元祐元年復為縣伊闕畿熙寕二年割欒川治鎮入虢州盧氏縣五年廢伊闕縣為鎮入河南六年改隸伊陽澠池景祐四年改鐵門鎮曰延禧永寜長水夀安畿慶厯三年廢為鎮四年復河清畿開寳元年移治白波鎮熙寧八年閏四月置鐵監登封監一阜財熙寜七年置鑄銅錢
  潁昌府次府許昌郡忠武軍節度本許州元豐三年升為府崇寜四年為南輔隸京畿大觀四年罷輔郡政和四年復為輔郡𨽻京畿宣和三年復罷輔郡依舊隸京西北路崇寧戶六萬六千四十一口一十六萬一百九十三貢絹藨席縣七長社次赤熙寜四年省許田縣為鎮入焉郾城次畿陽翟次畿長葛次畿臨潁次畿舞陽次畿中元隸汝州崇寧四年來隸
  鄭州輔滎陽郡奉寜軍節度熙寜五年廢州以管城新鄭隸開封府省滎陽滎澤縣為鎮入管城原武縣為鎮入陽武元豐八年復州元祐元年還舊節復以滎陽滎澤原武為縣與滑州並隸京西路崇寜四年建為西輔大觀四年罷輔郡政和四年又復宣和二年又罷崇寜戶三萬九百七十六口四萬一千八百四十八貢絹黃麻縣五管城滎澤原武新鄭滎陽
  滑州輔靈河郡太平興國初改武成軍節度熙寜五年廢州縣並隸開封府元豐四年復舊縣復來隸元祐元年還舊節度崇寜戶二萬六千五百二十二口八萬一千九百八十八貢絹縣三白馬中熙寜三年廢靈河縣隸焉韋城昨城𦂳
  孟州望河陽三城節度政和二年改濟源郡崇寜戶三萬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七萬一百六十九貢梁米縣六河陽濟源汜水上熙寜五年省入河隂元豐二年復置大中祥符四年改武牢關曰行慶河隂王屋中熙寜五年自河南來隸
  蔡州𦂳汝南郡淮康軍節度崇寜戶九萬八千五百二口十八萬五千一十三貢綾縣十汝陽上蔡新蔡褒信遂平新息確山中隋朗山縣大中祥符五年真陽西平平輿
  淮寜府輔淮陽郡鎮安軍節度本陳州政和三年改輔為上宣和元年升為府崇寜戶三萬二千九十四口一十五萬九千六百一十七貢紬絹縣五宛丘𦂳項城商水西華南頓熙寧六年省為鎮入商水項城二縣元祐元年
  順昌府上汝陰郡舊防禦後為團練開寳六年復為防禦元豐二年升順昌軍節度舊隸州政和六年改為府崇寜戶七萬八千一百七十四口一十六萬六百二十八貢紬絁綿縣四汝隂望開寳六年移治於州城東南十里泰和潁上𦂳沈丘𦂳
  汝州輔臨汝郡陸海軍節度本防禦州政和四年賜軍額崇寜戶四萬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一十四萬一千四百九十五貢絁絹縣五梁襄城𦂳魯山寳豐中舊名龍興熙寜五年省為鎮入魯山元祐元年宣和二年改為寳豐縣
  信陽軍同下州開寳九年降為義陽軍廢鍾山縣太平興國元年改為信陽軍崇寜戶九千九百五十四口二萬五十貢紵布縣二信陽中下羅山中下開寳九年廢雍熙二年復置京西南北路本京西路蓋禹貢冀豫荊兗梁五州之域而豫州之壤為多當井栁星張角亢氐之分東暨汝潁西被陜服南略鄢郢北抵河津絲枲漆纊之所出而洛邑為天地之中民性安舒而多衣冠舊族然土地褊薄迫於營養盟津滎陽滑臺宛丘汝隂潁川臨汝在二京之交其俗頗同唐鄧汝蔡率多曠田蓋自唐季之亂土著者寡太宗遷晉雲朔之民於京洛鄭汝之地墾田頗廣民多致富亦由儉嗇而然乎襄陽為汴南巨鎮淮安隨棗陽西城武當上庸東梁信陽其習俗近荊楚















  宋史巻八十五
  宋史巻八十五考證
  地理志一平蜀得戶五十三萬四千三十九○一本三十九作二十九按下總數止三百九萬此不應有五十三萬也
  計其末年凡有州二百九十七縣一千八十六戶三百九萬五百四○臣龍官按州縣數不合州止二百五十七縣當一千二百四十一又統計所得戶止二百五十六萬六千四百八不得有三百九萬五百四也通考作二百五十六萬六千三百九十八
  東京上清寶籙宮注景輝門○當作晨暉門
  西京麗景與金曜相直○按上文當作金暉
  京畿路開封府崇寜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臣龍官按以下各路所領州縣戶口與通考多不同戸口之舛訛為尤甚各史皆然不止宋史也
  京東東路濟南府本濟州○按一統志當是齊州蓋濟州屬西路也
  京東西路拱州○通考無此州
  京西南路鄧州縣五○按本文止有四地名可數當有錯落
  隨州隨縣注熙寜元年廢光化為鎮○臣龍官按光化軍沿革熙寜五年廢軍改乾徳為光化縣入襄州則隨州注誤
  京西北路鄭州○按鄭州及滑州所領之縣通考俱入開封
  滑州昨城○應是胙城





  宋史巻八十五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卷八十六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地理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河北路河東路
  河北路舊分東西兩路後併為一路熙寧六年再分為兩路
  東路府三大名開徳河間州十一滄冀博棣莫雄霸徳濵恩淸軍五德淸保順永靜信安保定縣五十七大名府魏郡慶歴二年建為北京八年始置大名府路安撫使統北京澶懷衞德博濵棣通利保順軍熙寧以來並因之六年分屬河北東路崇寧戶一十五萬五千二百五十三口五十六萬八千九百七十六貢花紬綿紬平紬紫草縣十二元城熙寧六年省大名縣為鎭入焉大名次赤熙寧六年省入元城紹聖二年政和六年徙治南樂鎭內黃成安熙寧六年省洹水縣為鎭入焉次畿館陶熙寧五年省永濟縣為鎭入焉尋復舊臨淸次畿夏津淸平畿宋初自博州來隸熙寧二年又割博平縣明靈砦隸焉本縣移置明靈冠氏宗城熙寧五年省臨淸縣為鎭入焉當年復舊尋以永濟隸臨淸熙寧六年又省經城縣為鎭入焉開徳府上澶淵郡鎭寧軍節度本澶州崇寧四年建為北輔五年升為府宣和二年罷輔郡仍隸河北東路崇寧戶三萬一千八百七十八口八萬二千八百二十六貢莨莠蓆南粉縣七濮陽觀城皇祐元年省入濮陽頓邱四年復置臨河𦂳淸豐中慶歴四年徙淸豐縣治德淸軍卽縣置軍使隸州熙寧六年省頓邱縣入淸豐衞南朝城畿舊隸大明府崇寧四年與南樂來隸南樂徳淸軍見上滄州上景城郡橫海軍節度崇寧戶六萬五千八百五十一口一十一萬八千二百一十八貢大絹大柳箱縣五淸池熙寧四年省饒安縣為鎭入淸池有乾符巷姑三女泥姑小南河五砦政和二年改巷姑曰海清三女曰三河泥姑曰河平無棣望治平中徙無棣縣治保順軍卽縣治置軍使隸州鹽山𦂳樂陵𦂳熙寧二年徙治咸平鎭南皮熙寧六年省臨津縣入焉
  保順軍周置軍於滄州無棣縣南三十里開寶三年又以滄隸二州界保順吳撟二鎭之地益焉仍隸滄州
  冀州上信都郡舊團練慶歴八年升安武軍節度崇寧戸六萬六千二百四十四口一十萬一千三十貢絹縣六信都南宮皇祐四年升新河鎭為縣廢南宮六年省新河為鎭入焉𬃷強熙寧元年省為鎭入信都十年復置武邑衡水
  河間府上河間郡瀛海軍節度至道三年以高陽隸順安軍舊名關南太平興國元年改名高陽關慶歴八年始置高陽關路安撫使統瀛莫雄貝冀滄永靜保定乾寧信安一十州軍本瀛州防禦大觀二年升為府賜軍額崇寧戸一萬一千九百三十口六萬二百六貢絹縣三河間望雍熙中卽縣治置平虜砦景徳二年改為肅寧城樂壽至道三年自深州來隸熙寧六年省景城為鎭入焉束城熙寧六年省為鎭入河間元祐元年
  博州上博平郡防禦淳化三年河決移治於孝武渡西崇寧戸四萬六千四百九十三口九萬一千三百三十三貢平絹縣四聊城高唐堂邑博平𦂳熙寧二年割明靈砦隸北京淸平
  棣州上樂安郡防禦建隆二年升為團練俄為防禦大中祥符八年移治陽信縣界八方寺崇寧戸三萬九千一百三十七口五萬七千二百三十四貢絹縣三猒次商河陽信
  莫州上文安郡防禦熙寧六年省長豐縣為鎭又省鄚縣入任邱元祐二年復鄚縣尋又罷為鎭崇寧戸一萬四千五百六十口三萬一千九百九十二貢綿縣一任邱上有馬村王家二砦政和三年改馬家砦曰定安王家砦曰定平
  雄州中防禦本唐涿州瓦橋關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易陽崇寧戸一萬三千一十三口五萬二千九百六十七貢紬縣二歸信中有張家木場三橋雙柳大渦七姑垣紅城新垣八砦容城建隆四年復置
  霸州中防禦本唐幽州永淸縣地後置益津關周置霸州以鄚之文安瀛州之大城來屬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永淸崇寧戸一萬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萬一千五百一十六貢絹縣二文安景祐二年廢永淸縣入焉有劉家渦刁魚莫金口阿翁鴈頭黎陽喜渦鹿角八砦元豐四年割鹿角砦隸信安軍政和三年改劉家渦砦曰安平阿翁曰仁孝鴈頭曰和寧喜渦曰喜安大城
  徳州上平原郡軍事宋初省歸化縣景祐二年廢安陵縣入將陵後割屬永靜軍熙寧六年省徳平縣為鎭入安徳崇寧戸四萬四千五百九十一口八萬二千二十五貢絹縣二安徳平原𦂳
  濵州上軍事大觀二年賜渤海郡名大中祥符五年廢蒲臺縣崇寧戸四萬九千九百九十一口一十一萬四千九百八十四貢絹縣二渤海招安上慶歴三年升招安鎭為縣熙寧六年省為鎭入渤海元豐二年復為縣
  恩州下淸河郡軍事唐貝州晉永清軍節度周為防禦宋初復為節度慶歴八年改州名罷節度崇寧戸五萬一千三百四十二口八萬五千九百八十六貢絹白氊縣三清河端拱元年徙治永寧鎭淳化五年徙今治熙寧四年省清陽縣入焉武城歴亭𦂳至和元年廢漳南縣入焉
  永靜軍同下州唐景州太平興國六年以軍直屬京淳化元年以冀州阜城來屬景徳元年改軍名崇寧戸三萬四千一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二十二貢簟絹縣三東光𦂳將陵景祐元年移治於長河鎭阜城嘉祐八年省為鎭入東光熙寧十年復為縣
  清州下本乾寧軍幽州蘆臺軍之地晉陷契丹周平三關置永安縣屬滄州太平興國七年置軍改縣曰乾寧隸焉大觀二年升為州政和三年賜郡名曰乾寧崇寧戸六千六百一十九口一萬二千七十八貢絹縣一乾寧熙寧六年省為鎭元符二年崇寧三年再省政和五年又復砦六釣臺獨流北獨流東當城沙渦百萬
  信安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虜軍景徳二年改為信安崇寧戸七百一十五口一千四百三十七貢絹砦七周河刁魚田家狼城佛聖渦鹿角李詳元豐四年霸州鹿角砦始隸軍
  保定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以涿州新鎭建平戎軍景徳元年改為保定軍景祐元年析霸州文安大城二縣五百戸隸軍宣和七年廢保定軍為保定縣隸莫州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崇寧戸一千二十九口二千四百八十四貢絁砦二桃花父母政和三年改父母砦曰安寧
  西路府四眞定中山信徳慶源州九相濬懷衞洺深磁祁保軍六天威北平安肅永寧廣信順安縣六十五眞定府次府常山郡唐成徳軍節度本鎭州漢以趙州之元氏欒城二縣來屬開寳六年廢九門石邑二縣端拱初以鼓城隸祁州淳化九年以束鹿隸深州慶歴八年初置眞定府路安撫使統眞定府磁相邢趙洺六州崇寧戸九萬二千三百五十三口一十六萬三千一百九十七貢羅縣九眞定次畿槀城次畿欒城次畿元氏次畿井陘次畿熙寧六年省入獲鹿平山八年復置徙治天武軍卽縣治置軍使隸府有天威軍小作口王家谷三砦獲鹿次畿平山次畿有甘泉嵐州沂州檀明夫婦相嶺黃岡洪山赤箭抱兒石虎中子雕拱東臨山西臨山十五砦行唐次畿靈壽次畿熙寧六年省為鎭入行唐八年復有赤陘飛吳二砦砦一北砦咸平二年熙寧八年析行唐縣二鄉隸砦
  天威軍見上
  相州望鄴郡彰徳軍節度崇寧戸三萬六千三百四十口七萬一千六百三十五貢暗花牡丹花紗知母胡粉絹縣四安陽𦂳熙寧五年省永和縣入焉湯隂𦂳宣和二年以湯隂縣隸濬州尋復來隷臨漳𦂳熙寧五年省鄴縣入焉林慮
  中山府次府博陵郡建隆元年以易北平並來屬太平興國初改定武軍節度本定州慶歴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撫使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八州政和三年升為府改賜郡名曰中山崇寧戸六萬五千九百三十五口一十八萬六千三百五貢羅大花綾縣七安喜𦂳無極𦂳曲陽望都新樂北平中下砦一軍城隸曲陽縣北平軍慶歴二年以北平砦建軍四年復隸州卽北平縣治置軍使隸州信徳府次府鉅鹿郡後唐安國軍節度本邢州宣和元年升為府崇寧戸五萬三千六百一十三口九萬五千五百五十二貢絹白磁盞解玉砂縣八邢臺宣和二年改龍岡縣為邢臺沙河堯山平鄉熙寧六年省平鄉縣為鎭入鉅鹿元祐元年內邱熙寧六年省堯山縣入馬元祐元年南和熙寧五年省任縣為鎭入焉元祐元年鉅鹿
  濬州平川軍節度本通利軍端拱元年以滑州黎陽縣為軍天聖元年改通利為安利四年以衞州衞縣隸軍熙寧三年廢為縣隸衞州元祐元年復為軍政和五年升為州號濬川軍節度改今額崇寧戸三千一百七十六口三千二百二縣二衞熙寧六年廢為鎭入黎陽後復黎陽懷州雄河內郡防禦建隆元年升為團練俄為防禦崇寧戸三萬二千三百一十一口八萬八千一百八十五貢牛膝皂角縣三河內𦂳熙寧六年省武徳縣為鎭入焉脩武熙寧六年省為鎭入武陟元祐元年武陟
  衞州望汲郡防禦崇寧戸二萬三千三百四口四萬六千三百六十五貢絹綿縣四汲新鄉𦂳熙寧六年廢為鎭入汲元祐二年獲嘉天聖四年自懷州來隸共城監一黎陽熙寧七年置鑄銅錢洺州望廣平郡建隆元年升為防禦熙寧三年省曲周縣為鎭入鷄澤六年省臨洺縣為鎭入永年元祐二年曲周臨洺復為縣尋復為鎭四年曲周鷄澤依舊別為兩縣崇寧戸三萬八千八百一十七口七萬三千六百貢紬縣五永年肥鄉平恩𦂳鷄澤曲周深州望饒陽郡防禦雍熙四年廢陸澤縣崇寧戸三萬八千三十六口八萬三千七百一十貢絹縣五靜安望本漢下博縣周置靜安軍以縣隸俄復焉太平興國七年又隸靜安軍雍熙二年廢還屬三年廢四年復置改今名束鹿望淳化中自眞定來屬安平饒陽武強
  磁州上滏陽郡團練舊名慈政和三年改作磁崇寧戸三萬六千四百九十一口九萬六千九百二十二貢磁石縣三滏熙寧六年省昭徳縣為鎭入焉邯鄲武安上有固鎭永安黃澤海回四砦
  祁州中蒲隂郡團練端拱初以鎭州鼓城來屬景徳元年移治於定州蒲隂以無極隸定州熙寧六年省深澤縣為鎭入鼓城元祐元年復崇寧戸二萬四千四百八十四口四萬九千九百七十五貢花絁縣三蒲隂鼓城𦂳深澤
  慶源府望趙郡慶源軍節度本趙州軍事大觀三年升為大藩崇寧四年賜軍額宣和元年升為府崇寧戸三萬四千一百四十一口六萬一百三十七貢絹綿縣七平棘寧晉臨城上唐縣熙寧六年省隆平縣為鎭入焉元祐元年高邑熙寧五年省栢鄉贊皇二縣為鎭入焉元祐元年皆復隆平栢鄉贊皇
  保州下軍事本莫州清苑縣建隆初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建為州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清苑崇寧戸二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口二十三萬二百三十四貢絹縣一保塞太平興國六年析易州蒲城之南境入焉
  安肅軍同下州本易州遂城縣太平興國六年建為靜戎軍析易州遂城三鄉置靜戎縣隸焉景徳元年併縣改安肅軍宣和七年廢軍為安肅縣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崇寧戸七千一百九十七口一萬四千七百五十一貢素絁縣一安肅
  永寧軍同下州雍熙四年以定州博野縣建寧邊軍景徳元年改永寧軍宣和七年廢為博野縣知縣事仍兼軍使尋依舊縣一博野
  廣信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六年改易州遂城縣為威勇軍景徳元年改廣信軍崇寧戸四千四百四十五口八千七百三十八貢紬栗縣一遂城
  順安軍同下州本瀛州高陽關砦太平興國七年置唐興砦淳化三年建為順安軍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陽來屬熙寧六年省高陽縣為鎭十年復為縣崇寧戸八千六百五口一萬六千五百七十八貢絹縣一高陽河北路蓋禹貢兗冀青三州之域而冀兗為多當畢昴室東壁尾箕之分南濵大河北際幽朔東瀕海岱西壓上黨𧁧絲織絍之所出人性質厚少文多專經術大率氣勇尚義號為強忮土平而近邊習於戰鬭有河漕以實邊用商賈貿遷芻粟峙積宋初募置鄉義大修戰備為三關置方田以資軍廩契丹數來侵擾人多去本及薦修戎好益開互市而流庸復來歸矣大名澶淵安陽臨洺汲郡之地頗雜斥鹵宜於畜牧浮陽際海多鬻鹽之利其控帶北地鎭魏中山皆為雄鎭雲
  河東路府三太原隆徳平陽州十四綘澤代忻汾遼憲嵐石隰慈麟府豐軍八慶祚威勝平定岢嵐寧化火山保徳晉寧縣八十一
  太原府太原郡河東節度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降為𦂳州軍事毀其城移治於榆次縣又廢太原縣以平定樂平二縣屬平定軍交城屬大通監七年移治唐明監舊領河東路經畧安撫使元豐為次府大觀元年升大都督府崇寧戸一十五萬五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二十四萬一千七百六十八貢大銅鑑甘草人參礜石縣十陽曲次赤有百井陽興二砦太谷次畿榆次次畿壽陽次畿次畿交城次畿開寳元年自大通監來隸文水次畿次畿清源次畿平晉熙寧三年廢入陽曲政和五年監二大通永利
  隆徳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初改昭徳舊領河東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澤晉綘州威勝軍屯駐泊本城兵馬廵檢事本潞州建中靖國元年改為軍崇寧三年升為府仍還昭徳舊節崇寧戸五萬二千九百九十七口一十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貢人參蜜墨縣八上黨屯留襄垣潞城壺關長子黎城天聖三年徙治渉之東南白馬驛熙寧五年省入潞城縣元祐元年
  平陽府望平陽郡建雄軍節度本晉州政和六年升為府崇寧戸七萬五千九百八口一十八萬五千二百五十四貢蜜蠟燭縣十臨汾洪洞𦂳襄陵𦂳熙寧五年廢慈州鄉寧縣分隸焉有鵰掌豹尾二砦神山上有韓買安國史壁疊頭等堡趙城熙寧五年省為鎭隷洪洞元豐三年復為縣汾西中有厚裔青岸石橋青山邊栢五砦霍邑冀氏中有府城永興二砦陶川白練當谷橫嶺四堡岳陽中下和川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縣來屬熙寧五年省為鎭入冀氏元祐元年復為縣務二煉礬礬山
  慶祚軍政和三年以趙城造父始封之地升為軍以軍事領之
  絳州雄絳郡防禦崇寧戸五萬九千九百三口九萬四千二百三十七貢防風蠟燭墨縣七正平曲沃太平𦂳熙寧五年廢慈州以鄉寧縣分隷太平稷山翼城稷山中有中山花崖華山三砦垣曲下有銅錢一監
  澤州上高平郡崇寧戸四萬四千一百三十三口九萬一千八百五十二貢白石英禹餘糧人參縣六晉城𦂳高平陽城端氏陵川沁水中下關一雄定舊天井關屬晉城縣靖康元年改今名
  代州上鴈門郡防禦景徳二年廢唐林縣舊置沿邊安撫司崇寧戸三萬三千二百五十八口一十五萬九千八百五十七貢麝香青碌縣四鴈門中下有西陘胡谷鴈門三砦中下有樓板陽武石峽土墱四砦五臺中下繁畤下有繁畤茹越大石義興治寶興軍瓶形梅回麻谷八砦
  忻州下定襄郡團練崇寧戸一萬八千一百八十六口四萬二千二百三十二貢解玉砂麝縣二秀容𦂳熙寧五年省定襄入焉元祐元年定襄復為縣有石嶺關忻口雲內徒合四砦定襄中下
  汾州望西河郡軍事崇寧戸五萬一千六百九十七口一十八萬五千六百九十八貢土絁石膏縣五西河望有永利西監平遙介休靈石中有陽涼南關陽涼北關孝義上太平興國元年改為中陽後復為孝義熙寧五年省為鎭入介休元祐元年
  遼州下樂平郡熙寧七年州廢省平城和順二縣為鎭入遼山縣隷平定軍省榆社縣為鎭入威勝軍武鄉縣元豐八年復置州縣鎭並復來隷元祐元年復置和順榆社平城縣崇寧戸七千三百一十五貢人參縣四遼山下有黃澤砦和順榆社中下平城
  憲州中汾源郡軍事初治樓煩咸平五年移治靜樂軍縣遂廢軍又廢樓煩改隷嵐州熙寧三年廢憲州以靜樂縣隷嵐州十年復憲州仍領靜樂縣政和五年賜郡名崇寧戸二千七百二十二口七千四百四十四貢麝香縣一靜樂中咸平九年廢天池𤣥池二縣入焉
  嵐州下樓煩郡軍事太平興國五年以嵐谷隷岢嵐軍崇寧戸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口六萬六千二百二十四貢麝香縣三宜芳中有飛鳶堡合河中下有乳浪砦樓煩咸平五年自憲州來隷
  石州下昌化郡軍事舊帶嵐石隰三州都廵檢使元豐五年置葭蘆吳堡二砦隷州因置二砦沿邊都廵檢使遂令三州各帶沿邊都廵檢使初領縣五元符二年升葭蘆砦為晉寧軍以州之臨泉縣隷焉大觀三年復以定胡縣𨽻晉寧軍崇寧戸一萬五千八百九口七萬二千九百二十九貢蜜蠟縣三離石平夷中有伏落津砦方山
  隰州下大寧郡團練熙寧五年廢慈州以吉鄉縣𨽻州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縣為鎭𨽻焉元祐元年復慈州七年以州之上平永寧兩關俯逼西界以州為次邊崇寧戸三萬八千二百八十四口一十三萬八千四百三十九貢蜜蠟縣六隰川溫泉上有碌礬一務水頭白壁先降三砦大寧石樓中有上平永寧二砦永和
  慈州下團練舊領吉鄉文城鄉寧三縣熙寧五年廢州以吉鄉𨽻隰州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為鎭𨽻焉又以鄉寧𨽻晉州襄陵縣元祐元年復吉鄉軍為慈州戸口闕縣一吉鄉
  麟州下新秦郡乾徳初移治吳兒堡五年升建寧軍節度端拱初改鎭西軍節度崇寧戸三千四百八十二口八千六百八十四貢柴胡縣一新秦政和四年廢銀城連谷二縣入焉有神堂靜羗二砦惠寧鎮川二堡銀城有屈野川五原塞銀城神木建寧三砦肅定神木通津闌干四堡連谷有屈野川橫陽堡大和砦地名大和谷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神木砦五十五里南至彌川砦三十里西至饒咩浪界堠七十里北至清水谷三十里大和堡地名麻也娘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肅定堡界二十五里南至清水谷二十里西至松木晉堆界六十五里北至銀城砦二十五里
  府州中靖康軍節度本永安軍崇寧元年改軍額政和五年賜郡名曰榮河舊置麟府路軍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鈐轄領之崇寧戸一千二百四十二口三千一百八十五貢甘草縣一府谷下有安豐寧府百第三砦河濵斥堠靖安西安三堡寧川堡府州安豐砦外第九砦元符元年賜名東至斥堠堡三十五里南至安豐砦界四十五里西至豐州寧豐砦四十里北至青沒怒川界堠一百五十里寧邊砦地名端正平元符二年進築賜今名東至寧府砦界三十里南至靖化堡界三十里西至吳龎烽一十五里北至保寧砦界三十里寧疆堡宣和六年獨移莊嶺建堡賜名寧疆震威城宣和六年鐡爐骨堆建砦賜名
  豐州下慶歴元年元昊攻陷州地嘉祐七年以府州蘿泊川掌地復建為州今軍事政和五年賜郡名寧豐崇寧戸一百五十三口四百一十一貢甘草柴胡砦二永安保寧
  威勝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三年於潞州銅鞮縣亂柳石圍中建為軍崇寧戸一萬九千九百六十二口三萬七千七百二十六貢土絁縣四銅鞮中太平興國初與武鄉自潞州來𨽻武鄉熙寧七年廢遼州以榆社縣為鎭入焉元豐八年復置遼州以榆社徃𨽻沁源中下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縣來𨽻綿上中下寶元二年自大通監來𨽻慶歴六年徙治軍西北大覺寺地平定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二年以鎭州廣陽砦建為軍四年以并州平定樂平二縣來屬崇寧戸九千三百六口二萬八千六百七貢絹縣二平定中唐廣陽縣太平興國四年改有故井陘關百井砦樂平中有靜陽砦
  岢嵐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五年以嵐州嵐谷縣建為軍崇寧戸二千九百一十七口六千七百二十貢絹縣一嵐谷熙寧三年元豐六年復置有永和洪谷等六砦
  寧化軍同下州崇寧戸一千七百一十八口三千八百二十一貢絹縣一寧化熙寧三年元祐元年崇寧三年又廢為鎭有西陽腦子細腰窟谷四砦
  火山軍同下州本嵐州之地太平興國七年建為軍治平四年置火山縣四年廢之崇寧戸五千四十五口九千四百八十貢柴胡砦一下鎭火山軍舊領雄勇偏頭董家橫谷桔橰䕶水六砦慶歴初置下鎭砦嘉祐六年廢偏頭砦熙寧元年廢桔橰砦元豐九域志領砦一
  保徳軍同下州淳化四年析嵐州地置定羗軍景徳元年改崇寧戸九百六十三口四千五十貢絹津二大堡沙谷晉寧軍本西界葭蘆砦元豐五年收復六年並吳堡砦並𨽻石州元祐四年以葭蘆砦給賜西人紹聖四年收復元符二年以葭蘆砦為晉寧軍割石州之臨泉𨽻焉知軍領嵐石路沿邊安撫使兼嵐石隰州都廵檢使大觀三年復以石州定胡縣來𨽻東至尅胡砦隔河五里南至吳堡砦四百七十里西至神泉砦二十五里北至通秦砦二十里領縣二定胡中舊領定胡天渾津吳堡三砦按吳堡砦元豐四年収復東至黃河南至綏徳軍白草砦九十里西至綏徳軍義合砦六十里北至晉寧軍一百七十里臨泉中下舊領尅胡葭蘆二砦按葭蘆砦乃元豐五年收復後為晉寧軍神泉砦地名榆木川在廢葭蘆砦北元符元年賜今名東至晉寧軍一十五里南至烏龍砦二十五里西至槅柞嶺界堠五十里北至通秦砦四十里三交堡地名三交川嶺元符元年神泉砦築堡畢工賜名烏龍砦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神泉砦二十五里南至暖泉砦二十里西至暖泉砦三十里北至女萌烽一十七里通秦砦地名昇囉嶺元符二年賜今名東至黃河二十九里南至神泉砦四十三里西至女萌骨堆界堠五十里北至通秦堡一十七里寧河砦地名窟薛嶺元符二年賜名東至黃河三十里南至通秦堡一十七里西至尹遇合一十三里北至章堡二十五里彌川砦地名彌勒川元符二年賜名東至黃河六十里南至彌川堡十五里西至砦浪骨堆界堆七十里北至麟州大和砦三十里通秦堡地名精移堡元符二年同砦賜名東至黃河一十七里一百二十歩南至通秦砦二十七里西至龍移川界堠五十里北至寧河砦一十一里寧河堡地名哥崖嶺元符二年同砦賜名彌川堡地名小紅崖元符二年同砦賜名東至黃河四十里南至寧河砦一十五里西至祖平四十里北至秦平堡一十里靖川堡東至黃河三十里南至寧河砦十四里西至界首立子谷四十五里北至彌川堡一十三里
  河東路蓋禹貢冀雍二州之域而冀州為多當觜參之分其地東際常山西控党項南盡晉絳北控雲朔當太行之險地有鹽鐵之饒其俗剛悍而樸直勤農織之事業寡桑柘而富麻薴善治生多藏蓄其靳嗇尤甚朔方樓煩馬之所出歲增貿市以充鹽牧之用太宗平太原慮其恃險徙州治焉然猶為重鎭屯精兵以控邊部雲

  宋史卷八十六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卷八十七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地理志第四十
  地理三陜西
  陜西路慶歴元年分陜西沿邊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熙寧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遠軍為一路置馬歩軍都總管經畧安撫使又以熙河等五州軍為一路通舊鄜延等五路共三十四州軍後分永興保安軍河中陜府啇觧同華耀虢鄜延丹坊環慶邠寧州為永興軍等路轉運使於永興軍提㸃刑獄於河中府置司鳳翔府秦階隴鳳成涇原渭熈河洮岷州鎮戎徳順通遠軍為秦鳳等路轉運使於秦州提㸃刑獄於鳳翔府置司仍以永興鄜延環慶秦鳳涇原熈河分六路各置經略安撫司
  永興軍路府二京兆河中州十五陜延同華耀邠鄜觧慶虢啇寧坊丹環軍一保安縣八十三其後延州慶州改為府又增銀州醴州及定邊綏徳清平慶成四軍凡府四州十五軍五縣九十
  京兆府京兆郡永興軍節度夲次府大觀元年升大都督府舊領永興軍路安撫使宣和二年詔永興軍守臣等銜不用軍額稱京兆府崇寧戸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九十九口五十三萬七千二百八十八貢鞾氊蠟席酸𬃷仁地骨皮縣十三長安次赤樊川次赤舊萬年縣宣和七年次畿藍田次畿咸陽次畿涇陽次畿櫟陽次畿高陽次畿興平次畿臨潼次畿唐昭徳縣大中祥符改醴泉次畿武功次畿政和八年同醴泉撥入醴州乾祐次畿監二熙寧四年置鑄銅錢八年置鑄鐡錢
  河中府次府河東郡䕶國軍節度舊兼提舉觧州慶成軍兵馬廵檢事大中祥符中以榮河為慶成軍崇寧戸七萬九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二萬七千三十貢五味子龍骨縣七河東次赤隋縣熈寧三年省西河縣六年省永樂縣為鎮入焉臨晉次畿猗氏次畿虞鄉次畿萬泉次畿龍門次畿元祐二年置鑄錢監二榮河次畿舊𨽻慶成軍熈寕元年廢以榮河𨽻府即縣治置軍使
  慶成軍見上
  觧州中防禦崇寕戸三萬二千三百五十六口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二十一貢鹽花縣三觧聞喜安邑𦂳陜州大都督府陜郡太平興國初改保平軍舊兼提舉啇虢州兵馬廵檢事崇寧戸四萬七千八百六口一十三萬五千七百一貢紬絁括蔞根栢子仁縣七陜中熙寕六年省硤石縣為石壕鎮入焉平陸靈寶上熙寕四年省湖城縣入焉芮城中下湖城中下元豊元年復置縣閿鄉中下太平興國三年自虢州與湖城二縣來𨽻啇州望上洛郡軍事崇寧戸七萬三千一百二十九口一十六萬二千五百二十四貢麝香枳殻實縣五上洛啇洛中下洛南中下豐陽上津中下
  虢州雄虢郡軍事崇寕戸二萬二千四百九十口四萬七千五百六十三貢麝香地骨皮硯縣四盧氏中熙寕二年以西京伊陽縣欒川治鎮𨽻焉虢畧中唐𢎞農縣建隆初改常農至道三年改今名熙寕四年省玉城縣為鎮入焉朱陽中乾徳六年廢入常農太平興國七年復置欒川元祐二年以欒川治為鎮崇寕三年改為縣同州望馮翊郡定國軍節度崇寕戸八萬一千一十一口二十三萬三千九百六十五貢白蒺藜生熟乾地黃縣六馮翊𦂳澄城𦂳朝邑𦂳郃陽上熙寕四年省夏陽縣為鎮入焉白水韓城元祐二年置鑄錢監監一沙苑
  華州望華隂郡建隆初為鎮國軍節度皇祐五年改鎮潼軍節度崇寕戸九萬四千七百五十口二十六萬九千三百八十貢茯苓細辛茯神縣五鄭下邽蒲城望唐奉先縣開寳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𨽻同州天禧四年自同州來𨽻華隂𦂳渭南上熙寕六年省為鎮入鄭元豊元年復為縣舊自京兆府來𨽻監二熙寧四年置鑄銅錢八年置鑄鐡錢耀州𦂳華原郡開寳五年為感義軍節度太平興國初改感徳軍崇寧戸一十萬二千六百六十七口三十四萬七千五百三十五貢瓷器縣六華原富平三原雲陽同官羙原
  清平軍夲鳳翔府盩厔縣清平鎮大觀元年升為軍復置終南縣𨽻京兆府清平軍使兼知終南縣專管勾上清太平宮縣一終南
  延安府中都督府延安郡彰武軍節度夲延州元祐四年升為府舊置鄜延路經畧安撫使統延州鄜州丹州坊州保安軍四州一軍其後増置綏徳軍又置銀州凡五州二軍銀州尋廢崇寧戸五萬九百二十六口一十六萬九千二百一十六貢黃蠟麝香縣七膚施中熙寕五年省豐林縣為鎮金明縣為砦並入焉有金明龍安二砦安塞一堡元豐四年又收復塞門砦宣和二年改龍安曰徳安砦延川中熙寕八年省延水縣為鎮入焉有丹頭綏平懐寕順安白草永平六砦安定黒水二堡及永寕關元豐四年收復置細浮圖義合米脂三砦七年以米脂義合浮圖懐寕順安綏平六城砦𨽻綏徳城元符二年廢順安白草丹頭三砦延長門山臨眞敷政中有招安萬安二砦元符二年廢招安砦為驛甘泉中下城二治平四年收復綏州熙寧中改為綏徳城四年置羅兀城撫寧賔草二堡尋廢元豐五年置永樂城賜名銀川砦尋廢青澗城元符二年𨽻綏徳城綏徳城元符二年改為軍監一熙寧八年置鑄鐡錢塞門砦延州北蕃部舊砦至道後與蘆闗石堡安遠砦俱廢元豐四年收復仍𨽻延州膚施縣東至殄羌砦五十里西至平戎砦六十里南至安塞堡四十里北至烏延口九十里平羌砦地本克胡山砦紹聖四年賜名東至安定堡六十里西至安塞堡三十五里南至龍安砦五十四里北至殄羌砦六十里威戎城地本昇平塔紹聖四年賜名東至臨夏城四十里西至威羌砦七十里南至黒水堡六十里北至界臺七十里平戎砦地本杏子河東山紹聖四年賜名東至塞門砦六十里西至順寧砦七十里南至園林堡五十一里北至杏子堡四十里開光堡紹聖四年修築元符元年賜名二年𨽻綏徳城殄羌砦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威羌砦四十里西至塞門砦五十里南至平羌砦六十里北至御謀城三十五里威羌砦地名白洛觜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威戎城七十里西至殄羌砦四十里南至安定堡七十里北至蘆移堡七十里御謀城崇寧三年建築賜名東至蘆移堡三十五里西至界臺三十五里南至殄羌砦三十五里北至界臺二十里石堡砦崇寧三年建築賜名威徳軍五年復為砦國初嘗置城至道後廢之地在延州北制戎城政和八年賜鄜延路天降山新城改今名新砦蘆移堡東至屈丁堡五十里西至御謀城三十五里南至威羌砦七十里北至界臺一十三里屈丁堡 萬安堡東至威戎城六十里西至蘆移堡四十里南至威羌砦四十里北至屈丁堡五十一里丹頭堡 青石崖堡 窟囉堡
  鄜州上洛交郡保大軍節度崇寧戸三萬五千四百一口九萬二千四百一十五貢麝香今改貢蠟燭縣一宜川上後魏義川縣太平興國中改名以鄜州廢咸寧縣入焉熙寧三年省汾川縣七年省雲巖縣為鎮八年析同州韓城縣新封鄉並入焉
  坊州上中部軍州事崇寧戸一萬三千四百八口四萬一百九十一貢弓弦麻席縣二中部𦂳宜君熙寧元年省昇平縣為鎮入焉有礬塲
  保安軍同下州崇寧戸二千四十二口六千九百三十一貢毛段蓯蓉砦二徳靖東至保安軍八十里西至慶州荔原堡六十里南至慶州平戎鎮五十里北至金湯城六十里順寧東至平戎砦七十里西至金湯城九十里南至保安軍四十里北至萬全砦四十里堡一園林東至安塞堡七十里西至保安軍四十里南至招安驛七里北至平戎堡五十一里金湯城舊名湯砦在徳靖砦西南元符二年進築東至順寧砦九十里西至慶州白豹城四十里南至徳靖砦六十里北至通慶城六十里威徳軍保安軍之北兩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築城為要害必爭之地政和三年賈炎乞進築不果七年知慶州姚古克之即威徳軍
  綏徳軍唐綏州熙寧三年收復廢為城𨽻延州在州東北三十里元豐七年以延州米脂義合浮圖懷寧順安綏平六城砦𨽻綏徳城元符二年改為軍並將暖泉米脂開光義合懷寧克戎臨夏綏平砦青澗城永寧關白草順安砦並𨽻軍暖泉砦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河東烏龍砦二十里西至米脂砦四十五里南至義合砦八十里北至清邉砦七十里米脂砦本西夏砦元豐四年收復為米脂城後復為砦𨽻延州延川縣七年改𨽻綏徳城元祐四年給賜夏人元符元年收復仍賜舊名東至暖泉砦四十五里西至克戎城六十里南至開光堡三十里北至嗣武城二十里開光堡紹聖四年修築元符元年賜名二年自延安府來屬東至暖泉砦六十里西至克戎砦五十里南至綏徳軍三十里北至米脂砦三十里義合砦本夏人砦元豐四年收復𨽻延州延川縣七年改𨽻綏徳城東至晉寧軍六十里西至綏徳軍四十里南至順安驛六十里北至暖泉砦八十里懷寧砦延州延川縣舊砦東至綏徳軍四十里西至綏平砦四十里南至青澗城七十里北至克戎砦六十里克戎砦本西人細浮圖砦元豐四年收復𨽻延州延川縣七年改𨽻綏徳城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收復賜名東至綏徳軍六十里西至臨夏砦三十里南至懷寧砦六十里北至鎮邉砦六十五里臨夏城地名囉巖谷嶺元符元年築城賜今名東至克戎砦三十里西至威戎城四十里南至綏平砦六十里北至界堠八十二里綏平砦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割𨽻綏徳軍東至懷寧砦四十里南至黑水堡四十里西至丹頭驛四十里北至臨夏砦六十里青澗城延州舊城東至永寧縣七十里西至來平砦七十里南至延川縣四十里北至懷寧軍七十里永寧關延州延川縣舊闗白草砦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順安砦延州延川縣舊砦元符二年廢後復置嗣武砦舊囉兀城屬延州元豐四年置尋廢崇寧三年修復賜名東至清邊砦二十里西至鎭邊砦二十里南至米脂砦三十里北至龍泉砦二十里龍泉砦宣和二年改名通泉尋復故東至清邉砦二十里西至鎮邉砦四十里南至嗣武城二十里北至中山堡八里清邊砦東至河東界五十里西至龍泉砦二十里南至暖泉砦七十里北至生界堠一十三里以下砦堡凡不書年月者皆未詳建置本末鎮邊砦東至龍泉砦四十里西至大䖝坑二十五里南至克戎城六十五里北至生界堠二十五里龍安砦本屬延安府膚施縣不詳何年來屬東至安定堡八十里西至招安驛四十里南至金明驛三十五里北至御安堡四十里海末堡海末至栢林十六堡黑水安定安塞本延安舊堡窟兒堡 大厥堡 花佛嶺堡 臨川堡 定遠堡 馬欄堡 中山堡 黑水堡 安定堡佛堂堡 唐推堡 雙林堡 安塞堡 浮圗堡 栢林堡
  銀州銀川郡領儒林撫寧眞鄉開光四縣五代以來為西夏所有熙寧三年收復尋棄不守元豐四年收復五年即永樂小川築新城距故銀州二十五里前據銀州大川賜名銀川砦旋被西人陷沒崇寧四年收復仍為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
  慶陽府中安化郡慶陽軍節度本慶州建隆元年升團練乾徳元年復為軍事政和七年升為節度軍額曰慶陽宣和七年改慶州為府舊置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統慶州環州邠州寧州乾州凡五州其後廢乾州置定邊軍已而復置醴州凡統三州一軍崇寧戸二萬七千八百五十三口九萬六千四百三十三貢紫茸白花氊麝香黃蠟縣三安化中有大順一城府城東谷柔逺人順四砦元豐四年廢府城砦金村堡平戎鎮五年收復疆詐砦賜名安疆砦元祐元年復平戎鎮合水熙寧四年始置省華池樂蟠二縣為鎮七年改華池鎮為華池砦有東華池西華池二砦荔原一堡彭原熙寧三年自寧州來𨽻安疆砦本西人疆詐砦元豐五年收復賜名元祐四年給賜夏人紹聖四年收復東至徳靖砦九十里西至東谷砦六十里南至大順城四十里北至白豹城四十里又𨽻定邉軍橫山砦地名西攃𠼪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東谷砦界攃𠼪四十五里西至寧羌砦七十里南至通塞堡三十里北至定邉軍三十里通塞堡元符元年建築東至東谷砦二十里西至西谷口砦二十里南至懷安鎮四十里北至橫山砦三十里定邉城元符二年修築後別為定邉軍白豹城舊屬西界元符二年修復賜舊名東至安疆砦四十里西至東谷砦三十里南至柔逺砦五十里北至勝羌堡五十里別見定邉軍綏遠砦地本駱駞巷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定邉軍二十里西至寧羌砦六十里南至橫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砦約五十里寧羌砦地本萌門三岔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綏逺砦六十里西至安塞砦五十里南至西谷砦三十里北至王尚原界堠五十里鎮安城政和六年建築東至鄜延路通慶城三十里西至九陽堡二十里南至威邉砦三十里北至西界地名蒼鷄三十里麥川堡本名麥經嶺政和六年賜名係環慶路未詳屬何州軍姑附於此東至懐威砦二十里西至矜戎堡二十里南至威邉砦一十五里北至鎮安城三十里威寧堡本名衡家堡政和六年賜名係環慶路未詳屬何州軍姑附於此東至九陽堡一十五里西至定邉軍一十五里南至矜戎堡一十里北至七逋哆移塔五里矜戎堡東至懐威堡四十里西至定邉軍約二十里南至胡愽川二十里北至通祖盧門城砦五十里府城砦元豐二年已廢不知何年修復金村堡同上勝羌堡東至洛河川二十里西至通塞堡約五十里南至白豹城五十里北至威邉砦二十里定戎堡東至啓祖峯二十里西至那丁原五里南至興平城二十里北至清平關一十里威邊砦東至洛河川二十里西至橫山砦三十五里南至勝羌堡二十里北至鎮安城三十里懷威堡東至鄜延路通慶城十五里西至矜戎堡約四十里南至威寧砦約二十里北至西界羅輕嘴約五十里
  環州下軍事舊降為通逺軍淳化五年復為州崇寧戸七千一百八十三口一萬五千五百三十二貢甘草縣一通遠上有烏崙肅逺洪徳永和平逺定邉團堡安塞八砦興平城地名灰家觜元符元年築賜名東至賀子兒一十里西至流井堡四十里南至洪徳砦二十里北至清平闗三十里清平關地名之字平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鬼通砦二十五里西至安邉城四十里南至興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舖二十七里安邊城地名徐丁臺崇寧五年築賜名東至清平闗四十里西至折薑和市賊砦八十里南至廢肅逺砦一百餘里北至牛圈界堠二十里羅溝堡朱灰臺至綏逺砦中路地名火羅溝及阿原峰政和三年建築賜名東南至綏逺砦約二十里西南至寧羌砦約六十里南至阿原堡約四十里西至宋臺堡約一十五里阿原堡地名見羅溝堡政和三年賜名東至綏逺砦三十里西至寧羌砦三十里南至西谷砦四十里北至羅溝堡約四十里朱臺堡本朱灰臺政和三年建築賜名東至鷄觜堡約一十八里西至木𤓰堡約五十里南至阿原堡約四十里北至㽔毛觜約二百歩安邊砦 大拔砦元豐二年巳廢不知何年復修方渠砦 流井堡東至興平城四十里西至安邉城三十里南至黨羅原五里北至蘭善約五十餘里歸徳堡東至木𤓰堡五十里西至定戎堡約三十里南至洪徳砦四十里北至蝦䗫和市賊砦約四十里木𤓰堡東至寧羌砦二十五里西至歸徳堡五十里南至惠丁堡四十里北至界堠裏羅節硯五里麝香堡東至龍札谷五里西至打米谷八里南至木𤓰原一十五里北至烏丁原二十里通歸堡東至歸徳堡二十里西至興平城約三十里餘南至洪徳砦二十里北至堡子谷約一十里惠丁堡東至寧羌砦約四十里西至麝香堡約三十里南至安塞砦約三十五里北至木𤓰堡四十里
  邠州𦂳新平郡靜難軍節度崇寧戸五萬八千二百五十五口一十六萬二千一百六十一貢火筯蓽豆剪刀縣五新平宜祿三水定平𦂳熙寧五年𨽻寧州政和七年自寧州來𨽻淳化淳化四年升耀州雲陽黎國鎮為縣熙寧八年置鑄錢監元豐三年宣和元年自耀州來𨽻
  寧州望彭原郡興寧軍節度本軍事州宣和元年賜軍額崇寧戸三萬七千五百五十八口一十二萬二千四十一貢菴閭荊芥硯席縣三定安𦂳襄樂眞寧醴州本京兆府奉天縣舊置乾州熙寧五年廢以奉天還𨽻府政和七年復以縣為州更名醴八年割屬環慶路縣五奉天次畿永夀下乾徳三年自邠州來𨽻熙寧五年廢乾州永夀及麻亭常寧二砦俱𨽻邠州政和八年復來𨽻武功 醴泉二縣本屬京兆府政和八年三月割屬醴州好畤本屬鳯翔府政和八年三月割屬醴州
  定邊軍元符二年環慶路進築定邊城後改為軍東至九陽堡三十五里西至綏遠砦二十里南至橫山砦三十里北至通化堡二十里縣一定邊政和六年陝西河東路宣撫使童貫奏環慶路巳建築勒皈臺等處新城正據控扼包古邉面乞依姚古所請於定邉軍置倚郭一縣詔賜今名白豹城元符二年建築賜舊名已見慶陽府東谷砦舊砦已見慶陽府安化縣綏逺砦地名駱駞巷元符二年建築賜名東至定邉軍二十里西至寧羌砦六十里南至橫山砦五十里北至神堂堡約五十里神堂堡大觀二年建築賜名東至觀化堡三十里西至綏逺砦多移嶺界堠十三里南至綏逺砦三十里北至勒崖原卓望處三里觀化堡東至逋祁嶺界堠約一十五里西至鷄觜堡約三十里南至通化堡二十里北至甜井砦約一十里通化堡東至通祖嶺平界堠約三十里西至綏逺砦二十餘里南至定邉軍二十里北至觀化堡二十里九陽堡東至鎮安城二十里西至定邉軍三十五里南至東谷砦九十里北至界堠裏乾谷三里鷄觜堡東至通化堡約二十里西至多移嶺界堠約一十里南至綏逺砦一十六里北至神堂堡約一十四里
  秦鳳路府一鳳翔州十二秦涇熙隴成鳳岷渭原階河蘭軍三鎮戎徳順通逺縣二十八其後增積石震武懷徳三軍西寧樂廓西安洮會六州又改通逺軍為鞏州凡府一州十九軍五縣四十八
  秦州下府天水郡雄武軍節度舊置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統秦州隴州階州成州鳳州通逺軍凡五州一軍其後割通逺軍屬熙河凡統州五崇寧戸四萬八千六百四十八口一十二萬三千二十二貢席芎藭縣四成紀上有渭水三陽上蝸牛下蝸牛堡子伏歸小三陽照川上門四顧平戎赤崖湫西青逺近湫定西小定西下硤注鹿原上硤圓川伏羌得勝榆林大像菜園探長新水谷舊水谷檉林丙龍石人舖駞項永寧鹽泉小永寧冷水泉雙泉新土舊土三十九堡隴城中有靜戎永固定平長山白榆林郭馬安塞七堡清水中有弓門鐡窟斫鞍堡子小弓門坐交得鐡冶坊橋子李子古道永安四顧威塞𢇲穰鎮邉和戎安逺挾河定川中城東城西城靜邉臨川徳威廣武寧逺長樵二十九堡天水監一太平城二伏羌熙寧三年廢丹山納述乾川三堡增伏羌砦為城有得勝榆林大像菜園探長新水檉林丙龍石人駞項舊水一十一堡甘谷熙寧元年置有吹藏大甘隴諾三堡四年置尖竿隴陽二堡砦七治平四年置鷄川熙寧元年改攃珠堡為通渭堡五年改古渭砦為通逺軍廢者達本當七麻三堡改通渭堡為砦割永寧寕逺威逺熟羊來逺並𨽻軍尋改綏逺定邉二砦為鎮𨽻隴州定西領寧西牛鞍上硤下硤注鹿原圓川六堡三陽領渭濵武安上下蝸牛聞喜伏歸硤口照川土門四顧平戎赤崖湫西青逺近湫十四堡弓門領東鞍安人斫鞍上下鐡窟坐交得鐵冶坊七堡靜戎領白榆林長山郭馬靜塞定平永固邦蹉寧塞長樵九堡安逺 隴城 鷄川 堡三熙寧三年改𢇲穰為鎮五年改冶坊砦為冶坊堡八年改𢇲穰鎮為堡𢇲穰領白石古道中城東城西城定戎定安雄邉臨川徳威廣武定川挾河鎮邉一十四堡冶坊領橋子古道永安博望威塞李子六堡達隆 堡川城政和六年於秦鳳東西川口建築賜名東至甘泉堡一十八里西至熙河路安西城管下龜兒鎮一十二里南至甘谷城一百一十里北至㑹川城一百二十里甘泉堡東至涇原路第十七堡五十里西至堡川城一十八里南至涇原路治平砦一百五十里北至涇原路通安砦一百五十里別見渭州安逺砦吏部通用酬賞格秦州又有安逺等五砦定邉綏逺二砦熙寧八年廢為鎮屬隴州其後復為砦定邊砦 綏遠砦 小落門砦 堡安砦 弓鐘砦 董哥平砦
  鳳翔府次府扶風郡鳳翔軍節度乾徳初置崇信縣淳化中割崇信屬儀州熙寧五年廢乾州以好畤縣來𨽻政和八年又以好畤𨽻醴州崇寧戸一十四萬三千三百七十四口三十二萬二千三百七十八貢蠟燭榛實席縣九天興次赤岐山次畿扶風次畿盩厔次畿大觀元年以縣清平鎮置軍次畿有鐵冶務寳鷄次畿次畿麟遊次畿普潤次畿監一司竹隴州上汧陽郡防禦崇寧戸二萬八千三百七十口八萬九千七百五十貢席縣四汧源望有古道銀場熙寧八年改秦州定邉砦為隴西鎮𨽻縣汧陽𦂳吳山隴安中開寳二年析汧陽縣四鄉置縣
  成州中下同谷郡開寳六年升為團練崇寧戸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四口三萬三千九百九十五貢蠟燭鹿茸縣二同谷上有骨鹿馬邑赤土平泉滔山胡挑六砦栗亭
  鳳州下河池郡團練本防禦乾徳元年降為團練崇寧戸三萬七千七百九十六口六萬一千一百四十五貢蜜蠟燭縣三梁泉河池𦂳開寳五年移治固鎮有水銀務兩當至道元年移治唐鄉鎮監一開寳建隆三年於兩當縣置銀冶開寳五年升為監治平元年罷置官以監隷兩當縣元豐六年
  階州中下武都郡軍事本唐武州䧟西戎後復其地改置焉崇寧戸二萬六百七十四口四萬九千五百二十貢羚羊角蠟燭縣二福津中下領貼峯硤武平沙灘三砦團城堡平定關將利中下砦一故城本固城鎮不知何年建為砦
  渭州下隴西郡平涼軍節度本軍事政和七年升為節度舊置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涇州原州渭州儀州徳順軍鎮戎軍皆屬熙寧五年廢儀州元符二年増置西安州崇寧三年又以熙河路㑹州來屬大觀三年又増置懐徳軍凡統五州三軍崇寧戸二萬六千五百八十四口六萬三千五百一十二貢絹蓯蓉縣五平涼中有瓦亭砦潘原安化熙寧七年廢制勝關移縣於關地以舊地為鎮崇信華亭中下熙寧五年廢儀州安化崇信同來隸與靖夏城政和六年賜涇原路席葦平新城名曰靖夏未詳屬何軍州姑附此甘泉堡崇寧五年涇原路經略司於甜井子修築守禦賜名未詳屬何州軍姑附此別見秦州
  涇州上安定郡太平興國元年改彰化軍節度崇寧戸二萬八千四百一十一口八萬八千六百九十九貢紫茸毛毼叚縣四保定望有長武砦靈臺良原長武咸平四年升長武鎮為縣五年省為砦屬保定縣大觀二年復以砦為縣
  原州望平涼郡軍事崇寧戸二萬三千三十六口六萬三千四百九十九貢甘草縣二臨涇彭陽中唐豐業縣太平興國初改至道三年自寧州來隸鎮二新城熙寧三年廢截原砦入焉栁泉領耳朶城一砦砦五開邉熙寧三年廢新門砦入焉西壕 平安 綏寧領羌城南山顛倒三堡靖安領中普吃囉岔中嶺張嵒常理新勒鷄川立馬城殺獐川九堡安羌堡 新城堡徳順軍同下州慶厯三年即渭州隴於城建為軍崇寧戸二萬九千二百六十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二百四十一貢甘草縣一隴於元祐八年以外底堡置城一水洛領王家城石門堡砦五靜邉別見鎮戎軍得勝領開邉堡隆徳 通逺 治平治平四年置領牧龍堡懐逺砦東至鎮戎砦六十里西至得勝砦三十里南至張義堡四十里北至鎮羌砦二十七里中安堡 威戎堡東至章川堡三十里西至同家堡二十五里南至治平砦四十里北至靜邉砦二十里
  鎮戎軍同下州本原州髙縣之地至道三年建為軍崇寧戸一千九百六十一口八千五十七貢白氊城一彭陽 砦七治平四年置信岔堡涼棚堡熙寧 年置熙寧砦硝坑堡東西水口堡元豐四 廢東水口堡六年置故砦堡東山 乾興 天聖有信岔涼棚二堡三川 髙平有故砦堡定川 熙寧有硝坑堡堡二開逺 張義熙寧四年廢安邉堡入開逺五年置張義平夏城舊石門城紹聖四年賜名大觀二年升為懐徳軍靈平砦舊好水砦紹聖四年賜名大觀二年割屬懐徳軍鎮羌砦紹聖四年賜名東至三川堡二十一里西至寺子岔堡二十五里南至懐逺砦二十七里北至九羊砦二十五里高平堡元符元年修復賜舊砦名威川砦政和七年賜名本密多臺飛泉砦政和七年賜名本飛井塢飛井堡乾興砦管下狼井堡熙寧砦管下狼井安逺竇信梅谷開疆凡五堡安逺堡 竇信岔堡梅谷堡 開疆堡 李家堡 肅逺堡 埈地平堡鎮西堡 水口堡 懐逺城別見徳順軍徳靖砦保安軍舊有徳靖砦自屬鄜延路靜邉砦天禧舊砦屬徳順軍東至徳順軍七十里西至第十七堡三十五里南至威戎堡三十里北至隆徳砦五十里
  㑹州元豐五年熙河路加蘭㑹二字時未得㑹州元符二年始進築割西安城以北六砦𨽻州崇寧三年置倚郭縣曰敷文又以㑹州𨽻涇原路縣一敷文 安西城舊名汝遮紹聖三年建築賜名屬熙河路東至秦鳯路界六十二里西至原川子一百里南至定西砦二十七里北至平西砦三十三里平西砦紹聖四年賜名地本青石硤屬熙河路東至秦鳳路界三十餘里西至勝如堡一百一十里南至安西城三十三里北至會寧關四十四里㑹寧關舊名顛耳關元符元年建築賜名通會未幾改今名屬秦鳯路東至涇原路元和市七里西至熙河路定逺城分界五十里南至熙河路平西砦四十里北至黃河南岸古烽臺一百餘里㑹川城舊名青南訥心元符二年建築賜名屬秦鳯路東至涇原路通安砦六十里西至熙河路定逺城一百五十里南至㑹寧關六十里北至新泉砦四十里新泉砦舊名東北冷牟元符元年賜名屬秦鳯路東至懐戎堡界白草原三十里西至㑹川城界麤兒原三十五里南至會川城三十里北至會川四十里懐戎堡崇寧二年築屬秦鳯路東至涇原路分界定戎砦地分二十二里半西至平堡管下水泉堡二十里由香谷至會州共六十里南至會川城分界三十五里北至柔狼山界堠四十里係與夏國西壽監軍地對境經由枯柴谷至柔狼山有險隘去處徳威城政和六年築清水河新城賜名屬秦鳯路東至麻累山二十五里西至黃河四里河北倚卓羅監軍地分水賊作過去處南至囉迷谷口新移正川堡二十五里北至北浪口至馬練賊城約二十餘里靜勝堡政和六年賜清水河新城接應堡名靜勝㑹川城管下新修築靜勝堡不係守禦處在黃河南石觜上至本城一百二十里河北岸與夏國卓囉監軍地分相對通泉堡屬秦鳯路新泉砦管下不係守禦處在黃河南嶺上至本砦四十里與河北岸夏國卓囉監軍地分相對水泉堡係懐戎堡管下距本堡二十里不係守禦處正川保係徳威城管下囉迷谷口新移正川堡距本處二十五里不係守禦處懐徳軍本平夏城紹聖四年建築大觀二年展城作軍名曰懐徳以盪羌靈平通峽鎮羌九羊通逺勝羌蕭關𨽻之増置將兵與西安鎮戎互為聲援應接蕭關初名威徳又改今名東至結溝堡一十五里西至石門堡一十八里南至靈平砦一十二里北至通峽砦一十八里盪羌砦故沒煙後峽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通峽砦一十八里西至正原堡四十里南至石門砦三十里北至蕭關一百三十五里通峽砦故沒煙前峽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東彎堡七里西至盪羌砦一十八里南至懐德軍一十八里北至勝羌堡八十里靈平砦故好水砦紹聖四年賜名大觀二年自鎮戎軍來屬東至古髙平堡一十五里西至九羊砦三十二里南至熙寧砦二十八里北至懐徳軍一十二里硤口堡 東河彎堡 古髙平堡 惠民堡 結溝堡係通峽砦管下五堡鎮羌堡東至三川堡二十八里西至寺子岔堡二十五里南至懐逺砦二十七里北至九羊砦二十五里九羊砦故九羊谷元符元年建築賜名東至靈平砦三十里西至寧安砦六十六里南至三川砦五十里北至臨羌砦八十里石門堡故石門峽東塔子觜元符元年建築賜名通逺砦東至龍泉谷三十五里西至臨羌砦六十五里南至通峽砦五十里北至勝羌砦三十三里龍泉砦通逺砦管下勝羌砦東至漫𠼪口七里西至𪧟韋堡四十里南至通峽砦八十里北至蕭闗六十里蕭闗崇寧四年建築東至葫蘆河一十五里西至綏寧堡三十里南至勝羌砦六十里北至臨川堡一十八里臨川堡 通闗堡 山西堡係蕭闗管下西安州元符二年以南牟會新城建為西安州東至天都砦二十六里西至通㑹堡五十五里南至寧安砦一百里北至囉沒寧堡三十五里盪羌砦地名沒煙峽元符元年建築賜名後屬懐徳軍通㑹堡元符元年賜名係熙河蘭㑹路修築地名祭廝堅谷口不知何年撥屬涇原路西安州天都砦元符二年灑水平新砦賜名天都東至臨羌砦二十里西至西安州二十六里南至天都山一十里北至綏戎堡六十五里臨羌砦元符二年秋葦平新砦賜名臨羌東至通逺砦六十五里西至天都砦二十里南至定戎砦八十里北至綏戎堡七十里橫嶺砦係天都砦管下𪧟韋堡 定戎堡元符二年賜名地本鹻隈川東至山前堡三十里西至秦鳳路分界堠一十二里南至通安砦一百里北至劈通流界堠五十里劈通川堡 囉沒寧堡 北嶺上堡 山前堡 髙峰堡 寧安堡崇寧五年武延川峗朱龍山下新砦賜名寧安東至九羊砦六十六里西至通安砦六十一里南至得勝砦九十里北至西安州一百里那羅牟堡 寺子岔堡 石棚泉堡 通安砦崇寧五年烏鷄三岔新砦賜名通安東至寧安砦六十一里西至同安堡三十五里南至甘泉堡一百五里北至定戎砦一百里同安堡係通安砦管下綏戎堡管下秋葦川口堡鍬钁川中路堡征通谷中路東水泉堡皆不詳建置始末東至蕭闗三十里西至山前堡三十五里南至臨羌砦七十里北至枅柂嶺界堠五十里秋葦川堡 鍬钁川中路堡 征通谷中路東水泉堡熙州上臨洮郡鎮洮軍莭度本武勝軍熙寧五年收復始改焉尋為州初置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熙州河州洮州岷州通逺軍五州屬焉後得蘭州因加蘭㑹字元祐改熙河蘭㑹路為熙河蘭岷路元符復故㑹州既割屬涇原又改為熙河蘭廓路宣和又改為熙河湟廓路又改湟州為樂州又改為熙河蘭樂路尋復改為熙河蘭廓路舊統五州軍蘭廓西寧震武積石六州軍相繼來屬又改通逺軍為鞏州凡統九州三軍崇寧戸一千八百九十三口五千二百五十四貢毛毼叚麝香縣一狄道中下熙寧六年置九年省元豐二年復置砦一康樂熙寧六年置康樂城為砦省馬騌砦馬騌砦舊屬秦州長道縣堡九熙寧五年置慶平通谷渭源北闗六年改劉家川為當川置南闗南川七年置結河元豐七年置臨洮通谷 慶平 渭源 結河 南川 當川 南闗 北闗 臨洮東至定逺城四十里西至定羌城界三十五里南至熙州六十五里北至阿千堡七十里安羌堡宣和六年賜熙河蘭廓路新建溢機堡名為安羌城不知屬何州軍姑附於此廣平堡
  河州上安鄉郡軍事熙寧六年收復崇寧戸一千六十一口三千八百九十五貢麝香縣一寧河熙寧六年置枹罕縣九年省崇寧四年升寧河砦為縣舊香子城城一定羌熙寧七年改河諾城為定羌城砦一南川熙寧七年置南山堡尋改為南川砦堡四熙寕七年置東谷八年置閻精元豐三年置西原北河二堡東谷 閻精 西原 北河 關一通㑹熙寧七年循化城舊一公城崇寧二年收復改今名別見樂州東至懐羌城四十五里西至積石軍界一百餘里南至下橋家族地分一百餘里北至來同堡六十五里大通城舊達南城崇寧二年收復改今名別見樂州東至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至菊花河六十里南至撲水原二十一里北至寧塞堡界十五里安疆砦舊名當摽城崇寧二年收復改今名別見樂州東至來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黃河一十里懷羌城崇寧三年王厚收復東至南川砦六十里西至循化城六十五里南至洮州界一百七十餘里北至安疆砦一百一十七里來羌城崇寧三年王厚收復東至安鄉關七十里西至大通城界三十八里南至南川界四十八里北至黃河二十里講朱城元符二年洮西安撫司收復河南講朱一公錯鑿當摽彤撒東迎六城尋棄之崇寧二年再收復除一公改循化城當摽改安疆砦餘四城皆未詳按講朱錯鑿一公當摽皆在河州之南元符二年邉廝波結先以此四城來降未㡬王贍乃進據之錯鑿城 彤撒城 東迎城 寧河砦崇寧四年已升寧河砦為縣別有寧河砦東至定羌城三十里西至河州四十五里南至通會關三十里北至河州界二十里來同堡舊名甘撲堡崇寧三年築賜今名東至南川砦九十里西至安疆砦三十五里南至懷羌城三十五里北至來羌城三十里通津堡舊名南達堡崇寧三年賜今名東至安疆砦四十五里西至大通城界二十五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三十里北至大通城界二十里南山堡元豐九域志屬原州綏寕縣安鄉關舊城橋關元符二年賜名東至京玉關界四十里西至臨灘堡四十里南至河州界三十五里北至安川堡界一十五里臨灘堡東至安鄉關四十里西至古雞山二十里南至南川砦界二十里北至黃河四十里
  鞏州下本通逺軍熙寧五年以秦州古渭砦為軍崇寧三年升為州崇寧戸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一萬一千八百五十七貢麝香縣三隴西元祐五年増置永寧 寧逺崇寧三年升永寧砦為縣又升寧逺砦為縣城一定西元豐四年以蘭州西使城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城為通逺軍以汝遮堡為定西城屬通逺軍崇寧二年廢定西城管下熨斗平堡通西砦管下榆木岔堡並安西城別見蘭州東至龜兒觜鎮六十五里西至龕谷堡一百一十五里南至通西砦四十六里北至安西城二十七里砦六熙寧五年割秦州永寧寧逺威逺通渭熟羊來逺六砦𨽻軍六年置鹽川砦八年廢威逺砦為鎮元豐五年收通西砦七年廢來逺砦為鎮屬永寧崇寧五年通渭縣復為砦未詳何年以砦為縣永寧寧逺崇寧三年與永寕同升為縣通渭東至甘泉城五十五里西至鞏州六十四里南至來逺鎮一百里北至甘泉城界六十里熟羊鹽川熙寕六年九月置砦後改為鎮通西東至甘泉城一百二十里西至熟羊砦七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八里北至定西砦四十八里堡七熙寕五年割秦州三岔乜羊廣吳渭川啞兒五堡𨽻軍七年以岷州遮羊堡來𨽻元豐元年遮羊復𨽻岷州五年置榆木岔熨斗平二砦堡七年廢乜羊廣吳渭川啞兒四堡三岔舊堡熙寕四年置榆木岔崇寕二年置熨斗平崇寕二年置者達堡秦州熙寕五年改古渭砦為通逺軍廢者達本當七麻堡今通渭乃領七麻堡不知何年復置者逹本當堡七麻堡 本當堡 樸麻龍堡岷州下和政郡團練熙寕六年收復崇寕戸四萬五百七十口六萬七千七百三十一貢甘草縣三祐川唐縣崇寕三年復大潭中建寕三年合良恭大潭兩鎮置縣𨽻秦州熙寕七年自秦州來𨽻長道𦂳熈寕七年自秦州來𨽻砦五秦州臨江砦熈寕六年割𨽻州七年置荔川𢇲川閭川又置宕昌臨江荔川 𢇲川 閭川 宕川 堡三熈寕六年以秦州馬務堡𨽻州七年置遮羊堡尋改為鎮十年置鐡城堡元豐元年遮羊堡復𨽻於州遮羊 榖藏並熙寕七年置鐡城熈寕十年置監一滔山熈寕九年置鑄鐡錢
  蘭州下金城郡軍事元豐四年收復崇寕戸三百九十五口九百八十一貢甘草縣一蘭泉崇寕三年置倚郭砦一元豐四年置龕谷吹龍二砦七年割吹龍屬阿千堡龕谷元祐七年紹聖三年復修為堡東至定逺砦一百里西至阿千堡七十里南至通谷堡一百二十里北至定邉城三十里堡二元豐四年置臯蘭堡鞏哥關五年置西關勝如質孤堡六年改鞏哥關作東關堡廢西關勝如質孤堡置阿千堡七年廢臯蘭堡元祐五年復修勝如質孤二堡尋廢東關東至質孤堡三十六里西至蘭州一十八里南至屈金支山三十里北至黃河不及里阿千有阿千水東至屈金支山二十五里西至西關堡界二十里南至臨洮堡七十里北至蘭州界三十七里定西城元豐四年以蘭州西使城為定西城五年改定西城為通逺軍以汝遮堡為定西城屬通逺軍別見鞏州定逺城元祐七年築舊名李諾平本龕谷砦因地窄及無水故廢之改築為定逺軍城東至安西城八十里西至東關堡五十里南至龕谷堡三十里北至黃河一百七里金城關紹聖四年建築南距蘭州約二里崇寧三年王厚乞移置研龍谷口不行京玉關元符三年賜名本號把拶橋東至西関堡四十里西至通川堡四十里南至臨洮堡一百三十九里北至癿六嶺分界三十里通川堡元符三年自京玉關至囉𠮾抹通城中路鏹廝狐川新築堡賜名尋棄之崇寧二年再收復東至京玉關四十里西至通湟砦四十里南至圎子堡約九里北至癿六嶺分界八十里別見樂州洮州唐末陷於吐蕃號臨洮城熙寧五年詔以熙河洮岷通逺軍為一路時未得洮州元符二年得之尋棄不守大觀二年收復改臨洮城仍舊為洮州三年升團練東至岷州界一百一十三里西至喬家族生界二百里南至魯黎族生界一百五里北至河州界一百二十里通岷砦東至鐸龍橋六十七里西至洮州四十里南至洮河二十里北至熙州界五十五里廓州元符二年以廓州為寧塞城崇寧三年棄之是年收復仍為廓州城下置一縣五年罷大觀三年為防禦東至寧塞砦一十七里西至同波北堡不及里南至黃河不及里北至膚公城界十五里膚公城舊名結囉城崇寧三年收復後改今名王厚雲結囉城至廓州約三十餘里東至來賔城界一百三里西至懐和砦界五十七里南至同波北堡界一十三里北至綏平堡界二十五里綏平堡舊名保敦谷崇寕三年興築賜名東至堡塞砦界二十里西至清平砦界二十里南至膚公城界二十里北至堡塞砦界一十七里米川城舊米川縣崇寧三年修築王厚雲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約六十里過河取正路至結囉城約三程本城至廓州約三十餘里寧塞砦東至河北堡界四十五里西至廓州廵檢界一十三里南至黃河一十五里北至龍支城界五十里同波堡東至廓州廵檢界一十里西至膚公城界一十五里南至黃河不及里北至膚公城一十五里
  樂州舊邈川城元符二年收復建為湟州建中靖國元年棄之崇寧二年又復三年置倚郭縣五年罷大觀三年加嚮徳軍莭度宣和元年改為樂州東至把拶宗六十里西至龍支城界六十里南至來羗城界一百四十里北至界首賖𠮾嶺一百一十里通湟砦故囉𠮾抹通城元符二年收復三年賜名東至通川堡四十里西至湟州三十五里南至安隴砦二十五里北至臨宗砦界六十里別見蘭州寧洮砦故瓦吹砦元符二年收復三年賜名東至通湟砦四十五里西至來賔城一十七里南至來賔城界二十里北至安隴砦界一十七里安隴砦故隴朱黒城元符二年收復三年賜名東至赤沙嶺三十里西至麻宗山腳二十五里南至鞏藏嶺三十五里北至湟州四十五里安川堡故臕哥堡在巴金嶺上元符二年收復三年賜名東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來賔城界四十里南至安鄉關三十里北至寧川堡四十里寧川堡元符二年收復三年賜名尋棄之崇寧二年再收復綏逺關舊名灑金平崇寧二年建築賜今名東至湟州二十里西至勝宗谷口三十里南至麻宗山腳五十五里北至丁星原四十里來賔城舊名癿當川崇寧三年賜名東至安川堡分界七十里西至靑丹谷三十里南至黃河一十里北至安龍砦七十里大通城舊名達南城東至通津堡界十五里西至菊花河六十里南至撲水原二十一里北至寧川堡界一十五里循化城舊名一公城別見河州東至懐羌城四十五里西至積石軍界一百餘里南至下喬家族地分一百餘里北至來同堡六十五里安疆砦舊名當摽砦與大通循化皆崇寧二年改別見河州東至來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黃河二十里徳固砦舊名勝鐸谷崇寕三年築五百歩城後賜名徳固砦東至綏逺關界一十里西至龍支城界二十里南至渇驢嶺二十里北至清江山腳二十里臨宗砦崇寧三年賜名南宗堡稍南一十五里乳駱河之西東至三諾鞏哥嶺五十餘里西至丁星原約三十餘里南至湟州分界二十一里北至界首抹牟嶺七十里通川堡崇寧二年王厚收復係湟州管下別見蘭州東至京玉關四十里西至通湟砦四十里南至圎子堡約九里北至癿六嶺分界八十里南宗堡元符二年與囉𠮾抹通城同收復尋棄之後再收復峽口堡與通川南宗堡皆崇寕二年王厚收復
  西寧州舊青唐城元符二年隴拶降建為鄯州仍為隴右節度三年棄之崇寧三年收復建隴右都護府改鄯州為西寧州又置倚郭縣賜郡名曰西平升中都督府三年加賔徳軍節度五年罷倚郭縣東至保塞砦五十七里西至寧西城四十里南至清平砦五十里北至宣威城五十里龍支城舊宗哥城元符二年改今名尋棄之崇寧三年收復東至徳固砦界一十八里西至保塞砦藥邦硤二十二里南至廓州界分水嶺四十里北至習令波族分界八十五里寧西城舊名林金城改今名東至湯廝甘二十里西至廝哥羅川一百里南至京鵰嶺二十里北至金谷峗四十里清平砦舊名溪蘭宗堡後改賜砦名東至廓州綏平堡界三十五里西至赤嶺鐡堠子一百二十里南至懐和砦界二十五里北至西寧州界二十五里保塞砦舊名安兒城以上城砦皆崇寧三年收復賜名東至龍支城界二十二里西至西寧州界三十里南至廓州界二十里北至青歸族一十五里宣威城舊名□牛城崇寕三年改今名東至綏邊砦四十里西至寕西城界三十五里南至西寧州界二十五里北至南宗嶺九十里綏邊砦舊名宗谷崇寕三年建築後改今名東至龍支城界六十里西至宣威城界三十里南至西寧州界三十二里北至乳駱河界南一里懐河砦舊名丁令谷崇寕三年置砦賜名又𨽻積石軍東至廓州界八十三里西至青海一百三十餘里南至順通堡界一十三里北至清平砦界二十五里制羌砦政和八年賜名地名癿氈嶺屬西寧州
  震武軍政和六年建築古骨龍城賜名震武城未㡬改為震武軍不見四至據童貫奏古骨龍元屬湟州通濟橋震武城浮橋政和六年賜名善治堡政和六年震武城通濟橋堡賜名大同堡本名古骨龍城應接堡政和六年賜名徳通城本瞎令古城政和七年劉法既解震武軍圍建築賜名石門堡瞎令古城北地名石門子政和七年賜名
  積石軍本溪哥城元符間為吐蕃溪巴溫所據大觀三年臧征撲哥以城降即其地建軍東至廓州界八十里西至青海一百餘里南至蓋龍峗八十里北至西寧州界八十里懐和砦巳見西寧州東至廓州界八十五里西至青海一百三十餘里南至順通堡界一十三里北至清平砦界二十五里順通堡東至臨松堡一十二里西至本軍一十八里南至臨松堡二十五里北至懷和砦界一十二里臨松堡東至廓州界五十里西至順通堡界一十二里南至把拶公原界約六十里北至黃河一十五里
  陜西路蓋禹貢雍梁冀豫四州之域而雍州全得焉當東井輿鬼之分西接羌戎東界潼陜南抵蜀漢北際朔方有銅鹽金鐵之産絲枲林木之饒其民慕農桑好稼穡鄠杜南山土地膏沃二渠灌溉兼有其利大抵夸尚氣勢多游俠輕薄之風甚者好鬭輕死蒲解本𨽻河東故其俗頗純厚被邉之地以鞍馬射獵為事其人勁悍而質木樑泉少桑麻之利布泉鹽酪資於他郡上洛多淫祀申以科禁故其俗稍變秦隴儀渭涇原邠寧鄜延環慶等皆分兵屯守以備不虞雲












  宋史巻八十七
  宋史巻八十七考證
  地理志三陜西路鄜州縣一宜川○臣龍官按通考鄜州所領者洛川而宜川乃丹州所領之縣此失丹州沿革而以所領之縣誤入鄜州且洛交郡貢龍須席而咸寧郡貢麝香郡名異所貢亦異知本文之多有錯落矣
  銀州○按通考銀州貢女稽布今史缺
  岷州宕川○應作宕昌
  蘭州龕谷注北至定邉城三十里○當作定逺城西寧州清平砦注南至懐和砦二十五里○當作懷河砦




  宋史巻八十七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卷八十八
  元中書右丞相總裁托克托等修
  地理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兩浙   淮南東路 淮南西路江南東路 江南西路 荊湖南路
  荊湖北路

  兩浙路熙寧七年分為兩路尋合為一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府二平江鎮江州十二杭越湖婺明常溫台處衢嚴秀縣七十九南渡後復分臨安平江鎮江嘉興四府安吉常嚴三州江隂一軍為西路紹興慶元瑞安三府婺台衢處四州為東路紹興三十二年戸二百二十四萬三千五百四十八口四百三十二萬七千三百二十二
  臨安府大都督府本杭州餘杭郡淳化五年改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兩浙西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帶本路安撫使領杭湖嚴秀四州三年升為府帶兵馬鈐轄紹興五年兼浙西安撫使崇寧戶二十萬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萬六千六百一十五貢綾藤紙縣九錢塘望有鹽監仁和望梁錢江縣太平興國四年改紹興中興錢塘並升赤餘杭臨安望錢鏐奏改衣錦軍太平興國四年改順化軍縣復舊名五年軍廢富陽𦂳於潛𦂳新城上梁改新登太平興國四年淳化五年升南新埸為縣熙寜五年省南新縣為鎮入焉鹽官昌化中唐唐山縣太平興國四年改有紫溪鹽塲紹興中七縣並升畿
  紹興府本越州大都督府會稽郡鎮東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兩浙東路兵馬鈐轄紹興元年升為府崇寧戸二十七萬九千三百六口三十六萬七千三百九十貢越綾輕庸紗紙縣八會稽山隂望舊剡縣宣和八年改諸暨望有龍泉一銀坑餘姚上虞蕭山𦂳新昌𦂳乾道八年以楓橋鎮置義安縣淳熙元年
  平江府望吳郡太平興國三年改平江軍節度本蘇州政和三年升為府紹興初節制許浦軍崇寧戶一十五萬二千八百二十一口四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二貢葛蛇床子白石脂花席縣六吳長洲崑山常熟吳江𦂳嘉定嘉定十五年析崑山縣置以年為名
  鎮江府望丹陽郡鎮江軍節度開寶八年改本潤州政和三年升為府建炎三年置帥四年加大使兼㳂江安撫以浙西安撫復還臨安崇寧戸六萬三千六百五十七口一十六萬四千五百六十六貢羅綾縣三丹徒𦂳有圜山砦丹陽熙寜五年省延陵縣為鎮入焉金壇𦂳
  湖州上吳興郡景祐元年升昭慶軍節度寶慶元年改安吉州崇寧戶一十六萬二千三百三十五口三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八貢白紵漆器縣六烏程歸安太平興國七年析烏程地置縣安吉長興德清𦂳武康太平興國三年自杭州來𨽻
  婺州上東陽郡淳化元年改保寜軍節度崇寧戶一十三萬四千八十口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七十八貢綿藤紙縣七金華義烏永康𦂳武義浦江上唐浦陽縣梁錢鏐奏改蘭溪東陽
  慶元府本明州奉化郡建隆元年升奉國軍節度本上州大觀元年升為望紹興初置沿海制置使八年以浙東安撫使兼制司十一年罷隆興元年復置淳熙元年魏惠憲王自宣州移鎮置長史司馬紹熙五年以寧宗潛邸升為府崇寧戶一十一萬六千一百四十口二十二萬一十七貢綾乾山蕷烏⿱魚骨縣六鄞奉化慈谿定海象山昌國熙寧六年析鄞縣地置有鹽監紹興間升望常州望毗陵郡軍事崇寧戶一十六萬五千一百一十六口二十四萬六千九百九貢白紵紗席縣四晉陵武進宜興望唐義興縣太平興國初改無錫
  江隂軍同下州熙寧四年廢江隂軍為縣隷常州建炎初以江隂縣復置軍紹興二十七年廢三十一年復置縣一江隂
  瑞安府本溫州永嘉郡太平興國三年降為軍政和七年升應道軍節度建炎三年罷軍額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崇寧戶一十一萬九千六百四十口一十六萬二千七百一十貢鮫魚皮蠲糨紙縣四永嘉𦂳有永嘉鹽埸平陽望有天富鹽埸瑞安𦂳有雙穗鹽埸樂清上唐樂成縣梁錢鏐改
  台州上臨海郡軍事崇寧戶一十五萬六千七百九十二口三十五萬一千九百五十五貢甲香金漆鮫魚皮縣五臨海黃巖望有於浦杜瀆二鹽埸寧海𦂳天台仙居上唐樂安縣梁錢鏐改永安景德四年改今名
  處州上縉雲郡軍事崇寧戸一十萬八千五百二十三口一十六萬五百三十六貢綿黃連縣六麗水龍泉宣和三年改為劒川縣紹興元年復故有高亭一鹽場松陽上梁錢鏐奏改長松錢元瓘奏改白龍咸平二年復故遂昌上有永豐銀場縉雲青田南渡後增縣一慶元慶元三年分龍泉松源鄉置縣因以年紀名
  衢州上信安郡軍事崇寧戶一十萬七千九百三口二十八萬八千八百五十八貢綿藤紙縣五西安禮賢𦂳本江山縣南渡後改龍遊上唐龍邱縣宣和三年改為盈川縣紹興初復改信安中本常山縣咸淳三年開化太平興國六年升開化場為縣
  建德府本嚴州新定郡遂安軍節度本睦州軍事宣和元年升建德軍節度三年改州名軍額咸淳元年升府崇寜戶八萬二千三百四十一口一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一貢白紵簟縣六建德淳安望舊青溪縣宣和初改淳化南渡改今名桐廬太平興國二年自杭州來隷分水遂安壽昌監一神泉熙寜七年置鑄銅錢尋罷慶元三年
  嘉興府本秀州軍事政和七年賜郡名曰嘉禾慶元元年以孝宗所生之地升府嘉定元年升嘉興軍節度崇寜戸一十二萬二千八百一十三口二十二萬八千六百七十六貢綾縣四嘉興華亭𦂳海鹽上有鹽監沙腰蘆瀝二鹽塲崇德
  兩浙路蓋禹貢揚州之域當南斗須女之分東西際海西控震澤北又濵於海有魚鹽布帛秔稻之產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敎俗奢靡而無積聚厚於滋味善進取急圖利而竒技之巧出焉餘杭四明通蕃互市珠貝外國之物頗充於中藏雲
  淮南路舊為一路熙寜五年分為東西兩路
  東路州十揚亳宿楚海泰泗滁真通軍二高郵漣水縣三十八南渡後州九揚楚海泰泗滁淮安真通軍四高郵招信淮安清河為淮東路宿亳不與焉紹興三十二年戸一十一萬八百九十七口二十七萬八千九百五十四
  揚州大都督府廣陵郡淮南節度熙寧五年廢高郵軍並以縣隷州元祐元年復高郵軍舊領淮南東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升帥府二年高宗駐蹕四年為真揚鎮撫使尋罷嘉定中淮東制置開幕府於楚州仍兼安撫崇寜戸五萬六千四百八十五口十萬七千五百七十九貢白紵布莞席銅鏡縣二江都𦂳熙寜五年省廣陵縣入焉南渡後增縣二廣陵𦂳泰興中舊隷泰州紹興五年來屬十年又屬泰州十二年又來隷以柴墟鎮延冷村隷海陵二十九年盡仍舊
  亳州望譙郡本防禦大中祥符七年建為集慶軍節度南渡後沒於金崇寜戸一十三萬一百一十九口一十八萬三千五百八十一貢縐紗絹縣七譙城父永城衞真望唐真源縣大中祥符七年鹿邑𦂳䝉城
  宿州上符離郡建隆元年升防禦開寶元年建為保靜軍節度元領五縣紹興中割虹縣隷楚州後沒於金崇寧戶九萬一千四百八十三口一十六萬七千三百七十九貢絹縣四符離臨渙𦂳大中祥符七年割隷亳州天禧七年來隷靈壁元符元年以虹之零壁鎮為縣七月復為鎮七年二月零壁復為縣政和七年改零壁為靈壁楚州𦂳山陽郡團練乾德初以盱眙屬泗州開寶七年以鹽城還隷太平興國二年又以鹽城監來隷熙寜五年廢漣水軍以漣水縣隷州元祐二年復為漣水軍建炎四年置楚泗承州漣水軍鎮撫使淮東安撫制置使京東河北鎮撫大使紹興五年權廢承州兩縣和廬濠黃滁楚州各一縣置鎮官三十二年漣水復來屬嘉定初節制本路沿邊軍馬十年制置安撫司公事寶慶三年升寶應縣為州紹定元年升山陽縣為淮安軍端平元年改軍為淮安州崇寧戶七萬八千五百四十九口二十萬七千二百二貢薴布縣四山陽望建炎間沒於金紹興元年收復紹定元年升淮安軍改縣為淮安鹽城上有九鹽場建炎間入於金紹興元年隷漣水三年又來屬淮隂紹興五年廢為鎮六年復嘉定七年徙治八里莊寶應𦂳寳慶三年升為寳應州而縣如故海州上東海郡團練建炎間入於金紹興七年復隆興初割以畀金隷山東路以漣水縣來屬嘉定十二年復寶慶末李全據之紹定四年全死又復端平二年徙治東海縣淳祐十二年全子璮又據之治朐山景定二年璮降置西海州崇寧戸五萬四千八百三十口九萬九千七百五十貢絹獐皮鹿皮縣四朐山𦂳懐仁沭陽東海
  泰州上海陵郡本團練乾德五年降為軍事建炎三年入於金尋復四年置通泰鎮撫使紹興十年移治泰興沙上時泰興隷海陵復舊治元領四縣紹興十二年割泰興隷揚州建炎四年又以興化隷高郵軍崇寧戸五萬六千九百七十二口一十一萬七千二百七十四貢隔織縣二海陵如臯中下開寳七年以海陵監移治
  泗州上臨淮郡建隆二年廢徐城縣乾德元年以楚州之盱眙濠州之招信來屬建炎四年復屬濠州紹興十二年入金後復崇寧戶六萬三千六百三十二口一十五萬七千三百五十一貢絹縣三臨淮紹興九年自宿州來隷淮平紹興二十一年地入於金析臨淮地置今縣南渡後有淮平無盱眙蓋盱眙縣即招信軍也滁州上永陽郡軍事建炎間置滁濠鎮撫使尋廢嘉熙中移治王家沙景定五年復舊治崇寜戶四萬二十六口九萬七千八十九貢絹縣三清流全椒𦂳來安望唐永陽縣南唐改紹興五年廢入清流十八年復乾道九年廢為鎮淳熙二年
  真州望軍事本上州乾德三年升為建安軍至道二年以揚州之六合來屬大中祥符六年為真州大觀元年升為望政和七年賜郡名曰儀真建炎三年入於金尋復崇寜戶二萬四千二百四十二口八萬二千四十三貢麻紙縣二揚子中本揚州永正縣之白沙鎮南唐改為迎鑾鎮建炎元年升軍四年廢為縣紹興十一年復升軍十二年復為縣六合
  通州中軍事政和七年賜郡名曰靜海建炎四年入於金尋復崇寧戸二萬七千五百二十七口四萬三千一百八十九貢獐皮鹿皮鰾膠縣二靜海望周屬揚州析其地為縣與海門同來隷海門監一利豐掌煎鹽太平興國八年移治於州西南四里
  高郵軍同下州高沙軍事開寶四年以揚州高郵縣為軍熙寧五年廢為縣隷揚州元祐元年復為軍建炎四年升承州割泰州興化縣來屬置鎮撫使紹興五年廢為縣復隷揚州以知縣兼軍事使三十一年復為軍仍以興化來屬崇寧戶二萬八百一十三口三萬八千七百五十一縣一今縣二高郵興化𦂳舊隷揚州改隷泰州建炎四年來隷紹興五年廢為鎮十九年復縣隷泰州乾道二年還隷尋又隷泰州淳熙四年復舊
  安東州本漣水軍太平興國三年以泗州漣水縣置軍熙寧五年廢為縣隷楚州元祐二年復為軍紹興五年廢為縣三十二年復為軍紹定元年屬寶應州端平元年復為軍景定初升安東州崇寧戶一萬九千五百七十九口四萬七百八十五縣一漣水
  招信軍本泗州盱眙縣建炎三年升軍四年為縣隷濠州紹興二年復隷泗州七年仍舊隷京東十一年隷天長軍十二年復升軍以天長來屬寳慶三年入於金紹定四年復仍為招信軍縣二天長望舊天長軍至道二年軍廢復為縣隷揚州建炎元年升軍紹興元年為縣十一年復升軍十三年復為縣隷招信建炎四年隷濠州紹興四年復十一年隷天長軍十二年復來隷
  淮安軍本泗州五河口端平二年金亡遺民來歸置隘使屯田咸淳七年六月置軍縣一五河咸淳七年置有澮涇沱漴淮五河故名
  清河軍咸淳九年置縣一清河
  西路府壽春州七廬蘄和舒濠光黃軍二六安無為縣三十三南渡後府二安慶壽春州六廬蘄和濠光黃軍四安豐鎮巢懐遠六安為淮西路
  壽春府壽春郡𦂳忠正軍節度本壽州開寶中廢霍山盛唐二縣政和六年升為府八年以府之六安縣為六安軍紹興十二年升安豐為軍以六安霍邱壽春三縣來隷三十二年升壽春為府以安豐軍隷焉隆興二年軍使兼知安豐縣事乾道三年罷壽春復為安豐軍崇寧戶一十二萬六千三百八十三口二十四萬六千三百八十一貢葛布石斛縣四下蔡𦂳安豐霍丘壽春𦂳紹興初隷安豐三十二年為府乾道三年為倚郭
  六安軍政和八年升縣為軍紹興十三年廢為縣景定五年復為軍端平元年又為縣後復為軍縣一六安廬州望保信軍節度大觀二年升為望舊領淮南西路兵馬鈐轄建炎二年兼本路安撫使紹興初寄治巢縣乾道二年置司於和州五年復舊崇寧戸八萬三千五十六口一十七萬八千三百五十九貢紗絹蠟石斛縣三合肥舒城中本慎縣紹興三十二年避孝宗諱改今名
  蘄州望蘄春郡防禦建炎初為盜所據紹興五年收復景定元年移治龍磯崇寧戶一十一萬四千九十七口一十九萬三千一百一十六貢薴布簟縣五蘄春嘉熙元年治宿景定二年隨州治泰和門外蘄水廣濟黃梅羅田元祐八年以蘄水縣石橋為羅田縣
  和州上歴陽郡防禦南渡後為姑熟金陵藩蔽也淳熙二年兼管內安撫崇寧戶三萬四千一百四口六萬六千三百七十一貢薴布練布縣三歴陽𦂳有梁山柵江二砦含山中有東闗砦烏江紹興五年廢為鎮七年復
  安慶府本舒州同安郡德慶軍節度本團練州建隆元年升為防禦政和五年賜軍額建炎間置舒蘄鎮撫使紹興三年舒黃蘄三州仍聽江南西路安撫司節制十七年改安慶軍慶元元年以寧宗潛邸升為府端平三年移治羅剎洲又移楊槎洲景定元年改築宜城舊屬沿江制置使司崇寧戶一十二萬八千三百五十口三十四萬一千八百六十六貢白朮縣五懷寧桐城宿松望江太湖監一同安熙寜八年置鑄銅錢
  濠州上鍾離郡團練乾道初移戍藕塘嘉定四年始城定遠縣復舊崇寧戸六萬四千五百七十口一十五萬三千四百五十七貢絹糟魚縣二鍾離定遠光州上弋陽郡光山軍節度本軍事州宣和元年賜軍額紹興二十八年避金太子光瑛諱改蔣州嘉熙元年兵亂徙治金剛臺尋復故崇寧戸一萬二千二百六十八口一十五萬六千四百六十貢石斛葛布縣四定城固始光山中下同上避諱改期思尋復故仙居中下南渡無
  黃州下齊安郡軍事建炎隷㳂江制置副使司崇寧戸八萬六千九百五十三口一十三萬五千九百一十六貢薴布連翹縣三黃岡黃陂端平三年寓治青山磯麻城端平三年治什子山
  無為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三年以廬州巢縣無為鎮建為軍以巢廬江二縣來屬建炎二年入於金尋復景定三年升巢縣為鎮巢軍崇寧戸六萬一百三十八口一十一萬二千一百九十九貢絹縣三無為熙寧三年析巢廬江二縣地置縣至道二年移治郭下紹興五年廢六年復十一年隷廬州十二年復來屬景定三年升軍屬沿江制置使司廬江望有崑山礬場
  懷遠軍寳祐五年五月置縣一荊山
  淮南東西路本淮南路蓋禹貢荊徐揚豫四州之域而揚州為多當南斗須女之分東至於海西抵濉渙南濵大江北界清淮土壤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人性輕揚善商賈𨞬里饒富多高貲之家揚壽皆為巨鎮而真州當運路之要符離譙亳臨淮朐山皆便水運而隷淮服其俗與京東西略同
  江南東西路建炎元年以江寧府洪州並升帥府四年合江東西為江南路以鄂岳來屬又置三帥鄂州路統鄂岳筠袁䖍吉州南安軍江西路統江洪撫信州興國南康臨江建昌軍建康府路統建康府池饒宣徽太平州廣德軍紹興初復分東西以建康府池饒徽宣撫信太平州廣德建昌軍為江南東路以江洪筠袁䖍吉州興國南康臨江南安軍為江南西路尋以撫州建昌軍還隷西路南康軍還隷東路置帥於池江二州未㡬以二州地僻隘復還建康府洪州
  東路府一江寧州七宣徽江池饒信太平軍二南康廣德縣四十三南渡後府二建康寜國州五徽池饒信太平軍二南康廣德為東路紹興三十二年戸九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八口一百七十二萬四千一百三十七江寧府上開寳八年平江南復為昇州節度天禧二年升為建康軍節度舊領江南東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統太平宣徽廣德五月高宗即府治建行宮紹興八年置主管行宮留守司公事三十一年為行宮留守乾道三年兼沿江軍尋省崇寧戶一十二萬七百一十三口二十萬二百七十六貢筆縣五上元次赤江寧次赤句容次畿天禧四年改名常寜溧水次畿溧陽次畿寧國府本宣州宣城郡寧國軍節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潛邸升為府七年魏惠憲王出鎮置長史司馬崇寧戸十四萬七千四十口四十七萬七百四十九貢紵布黃連筆縣六宣城南陵寧國𦂳旌德𦂳太平𦂳徽州上新安郡軍事宣和三年改歙州為徽州崇寧戸一十萬八千三百一十六口一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六貢白薴紙縣六歙休寧祁門婺源績溪𦂳
  池州上池陽郡軍事建炎四年分江東西置安撫使領建康太平宣徽饒廣德後以建康路安撫使兼知池州崇寧戸一十三萬五千五十九口二十萬六千九百三十二貢紙紅白薑縣六貴池青陽上開寳末自昇州與銅陵並來隷銅陵建德上唐至德縣吳改石埭東流中下太平興國三年自江州來隷監一永豐鑄銅錢
  饒州上鄱陽郡軍事崇寧戶一十八萬一千三百口三十三萬六千八百四十五貢麩金竹簟縣六鄱陽餘干浮梁樂平德興𦂳安仁中開寳八年以餘干縣地置安仁場端拱元年升為縣監一永平鑄銅錢
  信州上上饒郡軍事崇寧戸一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三萬四千九十七貢蜜葛粉水晶器縣六上饒玉山弋陽淳化五年升弋陽之寳豐場為縣景德元年廢寳豊縣為鎮康定中復置慶厯三年又廢貴溪鉛山中開寳八年平江南以鉛山直屬京後還隷永豐中舊永豐鎮隷上饒熙寧七年為縣
  太平州上軍事開寳八年改南平軍太平興國二年升為州崇寧戸五萬三千二百六十一口八萬一百三十七貢紗縣三當塗蕪湖中開寳末自建康軍與繁昌同隷宣州太平興國三年與繁昌復來隷繁昌
  南康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七年以江州星子縣建為軍本隷西路紹興初來屬崇寧戶七萬六百一十五口一十一萬二千三百四十三貢茶芽縣三星子太平興國三年升星子鎮為縣七年與都昌同來隷建昌太平興國七年自洪州來隷都昌上以縣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紹興七年自江州來隷
  廣德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四年以宣州廣德縣為軍崇寧戶四萬一千五百口一十萬七百二十二貢茶芽縣二廣德望開寳末自江寜府隷宣州建平端拱元年以郎歩鎮為縣來隷
  西路州六洪䖍吉袁撫筠軍四興國南安臨江建昌縣四十九南渡後府一隆興州六江贑吉袁撫筠軍四興國建昌臨江南安為西路紹興三十二年戸一百八十九萬一千三百九十二口三百二十二萬一千五百三十八
  隆興府本洪州都督府豫章郡鎮南軍節度舊領江南西路兵馬鈐轄紹興三年以淮西屯兵聽江西節制兼宣撫舒蘄光黃安復州尋罷四年止稱安撫制置使八年復兼安撫制置大使隆興三年以孝宗潛藩升為府崇寧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五口五十三萬二千四百四十六貢葛縣八南昌新建太平興國六年置縣奉新望唐新吳縣南唐改豐城分寧望建炎間升義寜軍尋復武寧𦂳靖安中南唐改進賢崇寧二年以南昌縣進賢鎮升為縣
  江州上潯陽郡開寶八年降為軍事大觀三年升為望郡舊隷江南東路建炎元年升定江軍節度二年置安撫制置使以江池饒信為江州路紹興元年復為二路本路置安撫大使嘉熙四年為制置副使司治所咸淳四年移制置司黃州十年還舊治崇寧戸八萬四千五百六十九口一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貢雲母石斛縣五德化望唐潯陽縣南唐改德安𦂳瑞昌湖口彭澤監一廣寧鑄銅錢
  贑州上本䖍州南康郡昭信軍節度大觀元年升為望郡建炎間置管內安撫使紹興十五年罷復置江西兵馬鈐轄兼提舉南安軍南雄州兵甲司公事二十二年改今名崇寧戸二十七萬二千四百三十二口七十萬二千一百二十七貢白紵縣十贑望有蛤湖銀場䖍化紹興二十三年改寜都有寳積鹽場興國望太平興國中析贑縣之七鄉置信豐雩都會昌望太平興國中析雩都六鄉於九州鎮置有銀場瑞金望有九龍銀場石城𦂳安遠龍南中南唐縣本名龍南宣和三年改䖍南紹興三十三年改龍南取百丈龍灘之南為義吉州上廬陵郡軍事崇寧戶一十三萬二千二百九十口九十五萬七千二百五十六貢紵布葛縣八廬陵吉水雍熙元年析廬陵地置縣安福太和龍泉宣和三年改泉江紹興復舊永新至和元年徙吉水縣地置永新縣永豐萬安望熙寜四年以龍泉縣萬安鎮置
  袁州上宜春郡軍事崇寧戶一十三萬二千二百九十九口三十二萬四千三百五十三貢紵布縣四宜春分宜雍熙元年置有貴山鐵務萍鄉萬載𦂳開寳末自筠州來屬宣和三年改名建城紹興元年復今名
  撫州上臨川郡軍事建炎四年隷江南東路紹興四年復來隷崇寧戸一十六萬一千四百八十口三十七萬三千六百五十二貢葛縣五臨川紹興十九年析惠安穎秀二鄉入崇仁崇仁宜黃望開寳三年升宜黃場為縣金谿𦂳開寳五年升金谿場為縣樂安紹興十九年置割崇仁吉水四郷隷之二十四年以雲蓋鄉還隷永豐
  瑞州上本筠州軍事紹興十三年改高安郡寳慶元年避理宗諱改今名崇寧戸一十一萬一千四百二十一口二十萬四千五百六十四貢紵縣三高安上高新昌太平興國六年析高安地置縣
  興國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二年以鄂州永興縣置永興軍三年改興國崇寧戸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二口一十萬五千三百五十六貢紵縣三永興大冶𦂳南唐縣自鄂州與通山竝來隷有富民錢監及銅場磁湖鐵務通山太平興國二年升羊頭鎮為縣紹興四年又為鎮五年復
  南安軍同下州淳化元年以䖍州大庾縣建為軍崇寧戸三萬七千七百二十一口五萬五千五百八十二貢紵縣三南康望元豐九域志南安軍領縣二崇寧地理不載南康縣據元豐志南康係望縣有瑞陽錫務不知併於何時大庾淳化元年自䖍州與上猶南康並來隷上猶上有上田鐵務嘉定四年改南安
  臨江軍同下州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江建軍崇寧戶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九口二十萬二千六百五十六貢絹縣三清江新淦淳化三年自吉州來隷新喻淳化三年自袁州來隷建昌軍同下州舊建武軍太平興國四年改崇寧戶一十一萬二千八百八十七口一十八萬五千三十六貢絹縣二南城淳化二年自撫州來隷有太平等四銀場南豐南渡後増縣二新城紹興八年析南城五鄉置廣昌紹興八年析南豐南境三鄉置
  江南東西路蓋禹貢揚州之域當牽牛須女之分東限七閩西略下口南抵大庾北際大江川澤沃衍有水物之饒永嘉東遷衣冠多所萃止其後文物頗盛而茗荈冶鑄金帛秔稻之利歳給縣官用度蓋半天下之入焉其俗性悍而急䘮葬或不中禮尤好爭訟其氣尚使然也
  荊湖南北路紹興元年以鄂岳潭衡永郴道州桂陽軍為東路鄂州置安撫司鼎澧辰沅靖邵全州武岡軍為西路鼎州置安撫司二年罷東西路仍分南北路安撫司南路治潭州北路治鄂尋治江陵
  北路府二江陵德安州十鄂復鼎澧峽岳歸辰沅靖軍二荊門漢陽縣五十六南渡後府三江陵常德德安州九鄂岳歸峽復澧辰沅靖軍三漢陽荊門壽昌紹興三十二年戶二十五萬四千一百一口四十四萬五千八百四十四
  江陵府次府江陵郡荊南節度舊領荊湖北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本路及施夔州兵馬巡檢事建炎二年升帥府四年置荊南府歸峽州荊門公安軍鎮撫使紹興五年罷始制安撫使兼營田使六年為經略安撫使七年罷經略止除安撫使淳熙元年還為荊南府未幾復為江陵府制置使景定元年移治於鄂咸淳十年荊湖四川宣撫使兼江陵府事崇寧戸八萬五千八百一口二十二萬三千二百八十四貢綾紵碧澗茶芽柑橘縣八江陵次赤公安次畿潛江次畿乾德二年升白伏巡為縣監利次畿至道三年以玉沙隷復州熙寜六年廢復州以玉沙縣入監利縣尋復其舊松滋次畿石首次畿枝江次畿熙寜六年省入松滋元祐元年建炎四年江陵寄治紹興五年還舊嘉熙元年移澌湟洲咸淳六年移江南白水鎮下沱市建寧次畿乾德三年升白舊巡為縣並置萬庾縣萬庾尋廢熙寜六年省建寜入石首元祐元年復南渡後省
  鄂州𦂳江夏郡武昌軍節度初為武清軍至道二年始改建炎二年兼鄂岳制置使四年兼江南鄂州路安撫尋改鄂州路安撫紹興二年改兼荊湖北路安撫六年管內安撫十一年罷嘉定十一年置沿江制置副使淳祐五年兼荊湖北路安撫使九年罷景定元年改荊湖制置使咸淳七年罷崇寜戸九萬六千七百六十九口一十四萬七百六十七貢銀縣七江夏𦂳崇陽望唐縣開寳八年又改今名武昌蒲圻咸寧通城中熙寜五年升崇陽縣通城鎮為縣紹興五年廢為鎮十七年復嘉魚下熙寜六年析復州地入焉監一寳泉熙寜七年置鑄銅錢南渡後升武昌縣為壽昌軍
  德安府中安陸郡安遠軍節度本安州天聖六年隷京西路慶厯元年還本路宣和元年升為府開寳中廢吉陽縣建炎四年為安陸漢陽鎮撫使紹興三年復來屬咸淳中徙治漢陽城頭山崇寧戶五萬九千一百八十六口一十四萬三千八百九十二貢青紵縣五安陸中熙寜二年省雲夢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應城孝感中建炎間移治紫資砦應山中下雲夢紹興七年移治仵落市十八年復舊南渡後無應山
  復州上景陵郡防禦建炎四年置德安復州漢陽軍鎮撫使紹興三年置荊湖北路安撫使端平三年移治沔陽鎮貢闕縣二景陵𦂳晉縣熙寜六年廢州以景陵屬安州元祐元年玉沙至道二年自江陵來隷寳元二年廢沔陽入焉熙寜六年又隷江陵府元祐元年與景陵皆復
  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軍節度乾德二年降為團練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熙寧七年廢桃源陽口白崖三砦元豐三年廢白摶黃石二砦政和七年升為軍建炎四年升鼎澧州鎮撫使紹興元年置荊湖北路安撫使治鼎州領鼎澧辰沅靖州三十二年罷乾道元年以孝宗濳藩升府八年依舊提舉五州崇寧戶五萬八千二百九十七口一十三萬八百六十五貢紵布練布縣三武陵桃源望乾德中析武陵地置縣龍陽中大觀中改辰陽紹興三年復舊五年升軍使移治黃城砦三十年復縣南渡後増縣一沅江中下自岳州來隷乾道中割隷岳州今復來隷
  澧州上澧陽郡軍事建炎四年寓治陶家市山砦隨復舊崇寜戶八萬一千六百七十三口二十三萬六千九百二十一貢綾竹簟縣四澧陽安鄉中下石門中下有臺宜砦慈利下有索口安福西牛武口澧州五砦
  峽州中峽字舊從硤今從山夷陵郡軍事建炎中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復舊端平元年徙治於江南縣崇寧戶四萬九百八十口一十一萬六千四百貢五加皮芒硝杜若縣四夷陵中有漢流巴山麻溪魚陽長樂梅子六砦及鉛錫場宜都長楊中下有漢流飛魚二鹽井元豐五年廢新安長楊二砦遠安中下
  岳州下巴陵郡岳陽軍節度本軍事州宣和元年賜軍額建炎間岳鄂二州各帶沿江管內安撫司公事紹興二十五年改州曰純改軍曰華容三十一年復舊崇寧戸九萬七千七百九十一口一十二萬八千四百五十貢紵縣四巴陵華容望有占樓砦平江臨湘淳化元年升王朝場為縣尋改
  歸州下巴東郡軍事建炎四年隷夔路紹興五年復三十一年又隷夔淳熙十四年復明年又隷夔端平三年徒郡治於南浦縣崇寧戶二萬一千五十八口五萬二千一百四十七貢紵縣三秭歸下熙寜五年省興山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復有撥禮砦青林鹽井巴東下有折疊砦興山下開寳元年移治昭君院端拱二年又徙香溪北辰州下盧溪郡軍事太平興國七年置招諭縣熙寧七年以麻陽招諭二縣隷沅州廢慢水砦龍門水浦銅安龔溪木砦九年廢明溪豐溪余溪新興鳳伊鐵爐竹平木樓烏速騾子酉溪砦堡崇寧戶一萬七百三十口二萬三千三百五十貢硃砂水銀縣四沅陵敘浦中下有懸鼓砦元豐二年置龍潭堡辰溪下有龍門銅安二砦盧溪城一會溪熙寜八年十二月置砦三池蓬鎮溪黔安嘉祐三年置池蓬熙寜三年置鎮溪八年置黔安沅州下潭陽郡軍事本懿州熙寧七年收復以潭陽縣地置盧陽縣以辰州麻陽招諭二縣隷州八年併錦州砦人戶及廢招諭縣入麻陽為一縣元豐三年併鎮江砦人戸入黔江城為黔陽縣尋廢鎮江砦為舖五年升舊渠陽砦為縣元祐六年省為砦崇寧二年復為縣崇寧戸九千六百五十九口一萬九千一百五十七貢硃砂水銀縣四盧陽下有蔣州西縣入洲長宜逈溪鎮江龍門懷化八舖麻陽下有錦州砦龔溪龍家竹砦虛踵齊天乂溪六舖龔溪砦熙寧六年賜名其後為舖未詳黔陽下有竹砦煙溪無狀木州洪江五舖渠陽砦八熙寧間復硤中騰雲鶴綉勝五州富錦圓三州六年以硤州新城為安江砦富州新城為鎮江砦七年廢慢水砦龍家堡以辰州龍門鎮安二砦隷州尋廢為舖宣和元年復置銅安砦元豐三年置托口砦四年以古誠州貫保新堡為貫保砦奉愛豐山新保為豐山新堡小由長渡村堡為小由砦安江有洪江銅安二舖托口有竹灘一舖元豐八年貫保元豐三年置六年隷誠州元祐六年崇寧二年復置渠陽元祐三年以渠陽軍改來隷竹灘洪江元祐五年置隷黔陽縣若溪崇寧三年便溪崇寜三年以蔣州改
  靖州下軍事熙寧九年收復唐溪洞誠州元豐四年仍建為誠州五年沅州貫保砦改為縣總治本砦並托口小由豐山四堡砦戸口以渠陽縣為名隷州六年移托口小由兩砦卻屬沅州析邵州蒔竹縣隷州移渠陽縣為州治七年沅州小由砦復隷州尋廢小由砦豐山堡元祐二年廢為渠陽軍三年廢軍為砦屬沅州元祐五年復以渠陽砦為誠州崇寧二年改為靖州大觀元年為望郡崇寧戶一萬八千六百九十二口闕貢白絹縣三永平下本渠陽縣崇寧二年改名紹興八年移入州會同下本三江縣崇寧二年通道下本羅蒙縣崇寜二年改砦四狼江收溪貫保羅䝉元豐六年置收奚復以沅州貫保來隷七年置羅䝉元祐三年廢收溪羅䝉崇寧二年又置若水豐山二砦堡五石家滻村多星大由天村元豐四年置石家滻村六年置多星七年置大由天村元祐三年廢多星大由天村等堡崇寜三年復置又置羊鎮堡木砦堡大觀二年又置飛山堡政和三年又置零溪堡八年又置通平堡
  荊門軍開寳五年長林當陽二縣自江陵來隷熙寧六年廢軍縣復隷江陵府元祐三年復為軍端平三年移治當陽縣縣二長林次畿當陽次畿紹興十四年廢入長林十六年復漢陽軍同下州熙寧四年廢為縣以漢川縣為鎮屬鄂州元祐元年復置紹興五年又廢為縣七年復為軍縣二漢陽漢川太平興國二年自德安來隷紹興五年廢七年復
  壽昌軍下本鄂州武昌縣嘉定十五年升壽昌軍使續升軍端平元年以武昌縣還隷鄂州縣一武昌上以武昌山為名孫權所都南渡後為江州治所後復故
  南路州七潭衡道永邵郴全軍一武岡監一桂陽縣三十九南渡後增茶陵軍紹興三十二年戸九十六萬八千九百三十口二百一十三萬六千七百六十七潭州上長沙郡武安軍節度乾德元年平湖南降為防禦端拱元年復為軍舊領荊湖南路安撫使大觀元年升為帥府建炎元年復為總管安撫司紹興元年兼東路兵馬鈐轄二年復為安撫司崇寧戸四十三萬九千九百八十八口九十六萬二千八百五十三貢葛茶縣十二長沙望開寳中廢長豐縣入焉衡山淳化四年以衡山嶽州湘隂並來隷有黃簳銀場安化熙寧六年置改七星砦為鎮入焉廢首溪砦元祐三年置愽易場醴陵𦂳湘鄉湘潭益陽瀏陽中有永興及舊溪銀場湘隂中乾徳二年自鼎州隷岳州俄而來隷寧鄉善化元符元年以長沙縣五鄉湘潭縣兩鄉為善化縣衡州上衡陽郡軍事崇寧戸一十六萬八千九十五口二十萬八千二百五十三貢麩金犀縣五衡陽𦂳有熙寜錢監來陽常寧中下熙寜六年廢常寜縣奨中砦有茭源銀場安仁中下乾德二年升安仁場為縣南渡後升茶陵為軍
  道州中江華郡軍事乾德三年廢大歴縣熙寧六年廢楊梅勝岡綿田三砦紹興元年隷荊湖東路二年復舊崇寧戶四萬一千五百三十五口八萬六千五百五十三貢白紵零陵香縣四營道𦂳熙寧五年省永明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江華𦂳有黃富鐵場寧遠𦂳唐延唐縣乾德三年永明
  永州中零陵郡軍事熙寧六年廢福田樂山二砦八年廢零陵砦崇寧戸八萬九千三百八十七口二十四萬三千三百二十二貢葛石燕縣三零陵祁陽東安雍熙元年升東安場為縣有東安砦
  郴州中桂陽郡軍事紹興初改隷荊湖東路二年仍來屬崇寧戶三萬九千三百九十二口一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九貢紵縣四郴𦂳有新塘浦溪二銀坑桂陽中唐義昌縣後唐改郴義太平興國初又改有延壽銀坑宜章中唐義章縣太平興國初改永興中舊高亭縣熙寜六年改南渡後增縣二興寧嘉定二年析郴縣資興程水二鄉置資興縣後改今名桂東本郴縣地嘉定四年析桂陽之零陵宜城二鄉置今縣於上猶砦
  寳慶府本邵州邵陽郡軍事大觀九年升為望郡寳慶元年以理宗潛藩升府淳祐六年升寳慶軍節度崇寧戸九萬八千八百六十一口二十一萬八千一百六十貢犀角銀縣二邵陽新化望熙寜五年收復梅山以其地置縣有惜溪柘溪藤溪深溪雲溪五砦
  全州下軍事紹興元年聽廣西路經略安撫司節制崇寧戶三萬四千六百六十三口一十萬六千四百三十二貢葛零陵香縣二清湘望有香煙祿塘長烏羊狀硤石磨石獲源七砦灌陽中有洮水灌水吉寜砦
  茶陵軍紹興九年升縣為軍仍隷衡州嘉定四年析康樂雲陽常平三鄉置酃縣亦嘗隷衡州縣一酃下因酃湖為名桂陽軍本桂陽監同下州紹興元年隷荊湖東路二年復故三年升軍崇寧戶四萬四百七十六口一十一萬五千九百貢銀縣二平陽上隋縣晉廢天禧三年置有大富等九銀坑熙寜七年復藍山景德三年自郴州來隷南渡後增縣一臨武中自石晉廢紹興十一年武岡軍崇寧五年以邵州武岡縣升為軍縣三武岡中有山塘一砦熙寜六年廢白沙砦置闗硤武陽城步三砦元祐四年置赤木砦紹聖元年置神山砦崇寜二年置通硤大觀元年置硤口砦綏寧中本邵州蒔竹縣地熙寜九年廢崇寜九年復紹興十一年移治武陽砦二十五年還舊後廢臨岡來入臨岡本蒔竹縣元豐四年以溪洞徽州為縣隷邵州八年建臨口砦崇寜五年改砦為縣隷武岡軍南渡後廢臨岡增新寧下漢夷地紹興二十五年於水頭江北立今縣
  荊湖南北路蓋禹貢荊州之域當張翼軫之分東界鄂渚西接溪洞南抵五嶺北連襄漢唐末藩臣分據宋初下之鄂岳本屬河南安復中土舊地今以壤制而分隷焉江陵國南巨鎮當荊江上游西控巴蜀澧鼎辰三州皆旁通溪洞置兵戍守潭州為湘嶺要劇鄂岳處江湖之都會全邵屯兵以扼蠻獠大率有材木茗荈之饒金鐵羽毛之利其土宜穀稻賦入稍多而南路有袁吉壤接者其民往往遷徙自占深耕穊種率致富饒自是好訟者亦多矣北路農作稍惰多曠土俗薄而質歸峽信巫鬼重滛祀故嘗下令禁之











  宋史卷八十八
  宋史巻八十八考證
  地理志四兩浙路縣七十九○按鎮江不得有三縣止丹徒丹陽二縣也
  江隂軍○此軍失戶口數
  瑞安府永嘉注監場○當作鹽場
  淮南東路淮安軍五河注澮涇沱漴淮○沱漴監本訛馳崇今改正
  江南東路信州弋陽注康定中復置○置監本訛廢今改正
  荊湖北路峽州夷陵徙治於江南縣○一統志無縣字歸州已東○當作巴東
  辰州敘浦○當作漵浦
  沅州盧陽注蔣州○一統志作奨州
  荊湖南路郴州興寧注置資興縣○資興本唐縣嘉定時復置耳
  茶陵軍綏寧○本唐徽州















  宋史卷八十八考證
<史部,正史類,宋史>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卷八十九
  元中書右丞相総裁托克托等修
  地理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利州路 夔州路
  福建路州六福建泉南劍漳汀軍二邵武興化縣四十七南渡後升建州為府紹興三十二年戸一百三十九萬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二萬八千八百五十二福州大都督府長樂郡威武軍節度舊領福建路鈐轄建炎三年升帥府崇寧戸二十一萬一千五百五十二貢荔枝鹿角菜紫菜元豐貢紅花蕉布縣十二閩侯官福清古田望唐縣有寳興銀塲古田金坑永福望有黃洋保德二銀塲長溪望有王林銀塲及鹽塲長樂緊有海壇山鹽塲羅源中舊永貞縣閩清寧德中王審知時置懷安太平興國五年析閩縣置連江
  建寧府上本建州建安郡舊軍事端拱元年升為建寧軍節度紹興三十二年以孝宗舊邸升府崇寧戸一十九萬六千五百六十六貢火箭石乳龍茶元豐貢龍鳯等茶綀縣七建安望漢縣有北苑茶焙龍焙監庫及石舍永興丁地三銀塲浦城望有餘生蕉溪觔竹三銀塲嘉禾望本建陽縣有瞿嶺四銀塲景定元年改今名松溪崇安淳化五年升崇安塲為縣政和咸平三年升闗𨽻鎭為縣政和五年改闗𨽻為政和縣有天受銀塲甌寧熈寧三年元祐四年監一豐國咸平二年置鑄銅錢
  泉州望清源郡太平興國初改平海軍節度本上郡大觀元年升為望郡崇寧戸二十萬一千四百六貢松子元豐貢綿蕉葛縣七晉江望有鹽亭一百六十一南安同安中有安仁上下馬欄莊坂四鹽塲惠安太平興國六年析晉江置縣有鹽亭一百二十九永春中閩桃源縣有倚洋一鐵塲安溪下有青陽鐵塲德化下有赤水鐵塲
  南劍州上劍浦郡軍事太平興國四年加南字崇寧戸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六十一貢土茴香元豐貢茶縣五劍浦緊舊龍津縣南唐改有大演石城二銀塲雷大等五茶焙將樂太平興國四年自建州來𨽻有石牌安福二銀塲順昌上南唐升永順塲為縣中有龍泉銀塲尤溪上有尤溪寳應等九銀塲
  漳州下漳浦郡軍事崇寧戸一十萬四百六十九貢甲香鮫魚皮縣四龍溪望有吳慣沐犢中柵三鹽塲漳浦望有黃敦鹽塲龍巖望有大濟寳興二銀塲長泰太平興國五年自泉州來𨽻
  汀州下臨汀郡軍事淳化五年以上杭武平二塲並為縣元符元年析長汀寧化置清流縣崇寧戸八萬一千四百五十四貢蠟燭縣五長汀望有上寳錫塲歸禾拔口二銀務莒溪鐵務寧化望有龍門新舊二銀坑上杭上有鍾寮金塲天聖二年徙治鍾寮塲東乾道四年徙治郭下武平清流南渡後增縣一蓮城本長汀蓮城堡紹興三年升縣邵武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五年以建州邵武縣建為軍仍以歸化建寧二縣來屬崇寧戸八萬七千五百九十四貢紵縣四邵武望有黃士等三鹽塲龍須銅塲寳積等三鐵塲光澤太平興國六年析邵武置縣有太平銀塲新安鐵塲泰寧望南唐歸化縣元祐元年改為泰寧有螺⿰金塲江源銀塲建寧望有龍門等三銀塲
  興化軍同下州太平興國四年以泉州游洋百丈二鎭地置太平軍尋改戸六萬三千一百五十七貢綿葛布縣三莆田望自泉州與仙遊同來𨽻仙遊興化太平興國四年析莆田置縣福建路蓋古閩越之地其地東南際海西北多峻嶺抵江王氏竊據垂五十年三分其地宋初盡復之有銀銅葛越之產茶鹽海物之饒民安土樂業川源浸灌田疇膏沃無凶年之憂而土地迫陿生籍繁夥雖磽确之地耕耨殆盡畝直寖貴故多田訟其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敎與江南二浙畧同然多嚮學喜講誦好為文辭登科第者尤多
  成都府路府一成都州十二眉蜀彭綿漢嘉卭簡黎雅茂威軍二永康石泉監一仙井縣五十八南渡後府三成都崇慶嘉定州十一眉鼓綿漢卭黎雅茂簡威隆軍二永康石泉淳熙二年戸二百五十八萬口七百四十二萬
  成都府次府本益州蜀郡劍南西川節度太平興國六年降為州端拱元年復為劍南西川成都府淳化五年降為節度嘉祐五年復為府六年復節度舊領成都府路兵馬鈐轄建炎三年罷兼利州路紹興元年領成都路安撫使五年兼四路安撫制置大使十年置宣撫罷制置司知府帶本路安撫使十八年罷宣撫復制置司乾道六年又罷併歸安撫司知府仍帶本路安撫使淳熈二年復制置司罷宣撫司開禧元年置宣撫罷制置司未幾兩司並置後罷宣撫仍置制置大使嘉定七年去大字崇寧戸一十八萬二千九十口五十八萬九千九百三十貢花羅錦高紵布牋紙縣九成都次赤華陽次赤新都次畿次畿熙寧五年省犀浦為鎭入焉雙流次畿溫江次畿新繁次畿漢繁縣前蜀改廣都次畿熙寧五年廢陵州以貴平籍二縣為鎭入焉靈泉次畿舊名靈池天聖四年
  眉州上通義郡至道二年升為防禦崇寧戸七萬二千八百九口一十九萬二千三百八十四貢麩金巴豆縣四眉山望隋通義縣太平興國初改彭山丹稜青神
  崇慶府緊本蜀州唐安郡軍事紹興十年以高宗潛藩升崇慶軍節度淳熙四年升府崇寧戸六萬七千八百三十五口二十七萬三千五十貢春羅單絲羅縣四晉源新津望唐唐安縣開寳四年改江原望唐唐安縣開寶四年永康望蜀析青城地置縣彭州緊濛陽郡軍事崇寧戸五萬七千五百二十四貢羅縣三九隴望唐縣熈寧二年置堋口縣四年省為鎭入焉有鹿角砦堋口木頭二茶塲崇寧望唐昌縣崇寧元年濛陽
  綿州上巴西郡軍事紹興三年以知州事兼綿威茂州石泉軍沿邊安撫使節制屯戍軍馬五年川峽宣撫副使移司綿州六年罷二十一年罷沿邊安撫使嘉熙元年為四川制置副使治所崇寧戸一十二萬二千九百一十五口二十三萬四百九貢綾紵布縣五巴西彰明魏城羅江鹽泉
  漢州上德陽郡軍事戸一十二萬九百口五十二萬七千二百五十二貢紵布縣四雒什邡綿竹德陽
  嘉定府上本嘉州犍為郡軍事乾德四年廢綏山羅目玉津三縣慶元二年以寧宗潛邸升府開禧元年升嘉慶軍節度崇寧戸七萬一千六百五十二口二十一萬四百七十二貢麩金縣五龍遊宣和元年改曰嘉祥後復故熙寜五年省平羌縣入焉洪雅淳化四年自眉州來𨽻夾江峨眉犍為大中祥符四年移治懲非鎭監一豐逺鑄鐵錢
  卭州上臨卭郡軍事崇寧戸七萬九千二百七十九口一十九萬三千三十二貢絲布縣六臨卭熈寧五年省臨溪縣為鎭入焉併入依政蒲江火井依政安仁望有延貢砦大邑望有思安砦蒲江上有鹽井監鹽井砦火井中開寳三年移治平樂鎭至道三年復舊監一惠民鑄鐵錢建炎三年
  簡州下陽安郡軍事崇寧戸四萬一千八百八十八口九萬五千六百一十九貢綿紬麩金縣二陽安平泉
  黎州上漢源郡軍事崇寧戸二千七百二十二口九千八十貢紅椒縣一漢源下慶厯六年廢通望縣入焉舊廢飛越縣有博易務領羈縻州五十四羅嚴州索古州秦上州合欽州劇川州輒榮州蓬口州柏坡州博盧州明川州胣䏢州蓬矢州大渡州米川州木屬州河東州諾筰州甫嵐州昌化州歸化州粟川州叢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木州東川州上貴州滑川州北川州吉川州甫蕚州化地州蒼榮州野川州卭陳州貴林州䕶川州牒琮州浪瀰州郎郭州上欽州時蓬州儼馬州橛查州卭川州䕶卭州腳川州開望州上蓬州北蓬州剝重州久䕶州瑤劍州明昌州
  雅州上盧山郡軍事崇寧戸二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口六萬二千三百七十八貢麩金縣五嚴道中有碉門砦盧山上有靈闗砦名山熙寧五年省百丈縣為鎭入焉元祐二年榮經中下百丈中下州城內一茶塲熈寧九年領羈縻州四十四當馬州三井州來鋒州名配州鉗泰州𨽻㳟州畫重州羅林州籠羊州林波州林燒州龍蓬州故川州驚川州禍眉州木燭州百坡州當品州巖部州中川州鉗矣州昌磊州鉗并州百頗州㑹野州常仁州推梅州作重州禍林州金林州諾林州三㳟州布嵐州大馬州羅蓬州論川州讓川州逺南州卑盧州夔龍州輝川州金川州東嘉梁州西嘉梁州茂州上通化郡軍事熈寧九年即汶川縣置威戎軍使以石泉縣𨽻綿州崇寧戸五百六十八口一千三百七十七貢麝香縣一汶山砦一鎭羌熙寧九年闗一鷄宗熈寧九年南渡後增縣一汶川下有博馬塲領羈縻州十璫州直州時州塗州逺州飛州乾州可州向州居州春祺城本羈縻保州政和四年建為祺州縣曰春祺宣和三年廢為城𨽻茂州壽寧砦本羈縻直州政和六年建壽寧軍在大皂江外距茂州五里八年廢為砦宣和三年廢砦為堡又廢敷文闗為敷文堡延寧砦本威戎軍熙寧間所建政和六年湯延俊等納土重築軍城改名延寧宣和三年廢為砦𨽻茂州四年又廢砦及壽寧堡入汶川縣
  威州下維川郡軍事本維州景德三年以與濰州聲相亂改今名崇寧戸二千二十口三千一十三貢當歸𦍑活縣二保寧下唐薛城縣南唐改通化天聖元年改途川景祐四年治平三年省通化軍𨽻縣有博易塲領羈縻州二保州霸州嘉㑹砦本羈縻霸州政和四年建為亨州縣曰嘉㑹宣和三年廢州以縣為砦𨽻威州通化軍熙寧間所建在保霸二州之間政和三年董舜咨納土因舊名重築軍城宣和三年省軍使為監押𨽻威州
  永康軍同下州本彭州導江縣灌口鎭唐置鎭靜軍乾德四年改為永安軍以蜀川之青城及導江縣來𨽻太平興國三年改為永康軍熙寧五年廢為砦九年復即導江軍治置永康軍使𨽻彭城元祐初復故縣二導江望乾德中自彭州來𨽻熙寧五年軍廢復𨽻彭州後復於此置有博馬塲青城望乾德中自蜀州來𨽻熙寧五年軍廢還𨽻蜀州不知何年復來𨽻
  仙井監同下州本陵州至道三年升為團練咸平四年廢始建縣熙寧五年廢為陵井監宣和四年改為仙井監隆興元年改為隆州崇寧戸三萬二千八百五十三口一十萬四千五百四十五貢苦藥子續隨子縣二仁壽井研中下南渡後增縣二貴平中下熙寧五年廢入廣都乾道六年中下廢復同上鎭一大安舊永安鎭崇寧二年鹽井一
  石泉軍本綿州石泉縣政和七年建為軍割蜀之永康綿之龍安神泉來𨽻宣和三年降為軍使縣皆還舊𨽻宣和七年復為軍額縣三石泉神泉上有石闗砦龍安上有三盤砦及茶塲宣和元年改龍安曰安昌後復故寳祐後為軍治所堡九重和元年置㑹同靖安嘉平通津橫望平隴陵霄聳翠連雲
  潼川府路府二潼川遂寧州九果資普昌敘瀘合榮渠軍三長寧懷安廣安監一富順紹興三十二年戸八十萬五千三百六十四口二百六十三萬六千四百七十六
  潼川府緊梓潼郡劍南東川節度本梓州乾德四年改靜戎軍置東闗縣太平興國中改靜安軍端拱二年為東川元豐三年復加劍南二字重和元年升為府舊兼提舉梓州果渠懷安廣安軍兵馬廵檢盜賊公事乾道六年升瀘南為潼川府路安撫使崇寧戸一十萬九千六百九口四十四萬七千五百六十五貢綾曾青空青縣十郪有三十四鹽井中江望隋𤣥武縣大中祥符五年改有鹽井涪城望有四鎭二十七鹽井射洪緊有鹽井鹽亭熈寧五年省永泰縣為鎭入焉有六鹽井通泉上有三鐵冶飛烏中有五鹽井銅山中有銅冶東關中下有四鹽井永泰中下本尉司南渡後為縣
  遂寧府都督府遂寧郡武信軍節度本遂州政和五年升為府宣和五年升大藩端平三年兵亂權治蓬溪砦崇寧戸四萬九千一百三十二口一十萬二千五百五十五貢樗蒲綾縣五小溪望隋方義縣太平興國初改蓬長江端平三年以下三縣俱廢青石遂寧中唐縣熙寧六年省青石縣入焉七年復置順慶府中本果州南充郡團練寳慶三年以理宗初潛之地升府𨽻劍南東路端平三年兵亂淳祐九年徙治青居山崇寧戸五萬五千四百九十三口一十三萬三百一十三貢絲布天門冬縣三南充熈寧六年省流溪縣為鎭入焉紹興二十七年復為縣西充流溪
  資州上資陽郡軍事乾德五年廢月山丹山銀山清溪四縣宣和二年改龍水為資州後復故淳祐三年廢崇寧戸三萬二千二百八十七口四萬七千二百一十九貢麩金縣四盤石緊有一十八鹽井一鐵冶資陽龍水中下內江下有六十六鹽井
  普州上安岳郡軍事乾德五年廢崇龕普慈二縣端平三年兵亂淳祐三年據險置治寳祐以後廢崇寧戸三萬二千一百一十八口七萬三千二百二十一貢葛天門冬縣三安岳中下熙寧五年廢普康縣入焉安居樂至
  昌州上昌元郡軍事崇寧戸三萬六千四百五十六口九萬二千五十五貢麩金絹縣三大足昌元咸平四年移治羅市永川
  敘州上南溪郡軍事乾德中廢開邊歸順二縣本戎州政和四年咸淳三年徙治登高山崇寧戸一萬六千四百四十八口三萬六千六百六十八貢葛縣四宜賓中唐義賓縣太平興國元年熙寧四年省舊奮入僰道為鎮政和四年改僰道為宜賓南溪中乾德中移治舊奮城有鹽井宣化唐義賓縣太平興國元年熙寧四年改為鎭𨽻僰道宣和元年復以鎭為縣改今名慶符本敘州徼外地政和二年建為祥州置慶符來附二縣宣和三年州廢併來附縣入慶符縣𨽻敘州砦五柔逺樂從清平石門懷逺靖康元年廢柔逺樂從二砦𨽻懷逺羈縻州三十建州照州獻州南州洛州盈州德州為州移州扶德州播浪州筠州武昌州志州已上皆在南廣溪洞商州馴州浪川州騁州已上皆在馬湖江協州切騎州靖州曲江州哥陵州品州牱違州碾衞州滈州從州播陵州鉗州已上皆在石門路
  瀘州上瀘州郡瀘川軍節度本軍事州宣和元年賜軍額乾道六年升本路安撫使嘉熙三年築合江之榕山再築江安之三江磧四年又築合江之安樂山為城淳祐三年又城神臂崖以守景定二年劉整以城歸大元後復取之改江安州崇寧戸四萬四千六百一十一口九萬五千四百一十貢葛縣三乾德五年廢綿水富義置上監州治平四年廢羊羝砦元豐二年廢白艻砦三年廢平夷堡於羅池改築安逺砦廢大硐武寧一砦五年復置武寧砦𨽻長寧軍瀘川江安中有寧逺安夷西寧逺南田武寧安逺等砦合江中有遙壩青山安溪小溪帶頭使君六砦大觀三年以安溪砦為縣𨽻純州後廢純州復為砦宣和三年廢遙壩四年復南渡後増縣一納溪皇祐二年納溪復置砦紹定五年升為縣監一南井城三樂共城元豐四年置堡砦四江門砦鎭溪堡梅嶺堡大洲堡九支城大觀二年建純州置九支安溪兩縣及美利城宣和二年廢純州及九支縣為九支城以安溪美利城為砦改慈竹砦為堡武都城大觀三年建滋州置承流仁懷兩縣宣和三年廢州為武都城以仁懷為堡承流縣併入仁懷安逺砦元豐三年大觀四年政和五年博望砦政和七年板橋堡政和堡政和六年綏逺砦前𨽻武都城宣和三年𨽻州領羈縻州十八納州薛州晏州鞏州奉州悅州思峩州長寧州能州淯州浙州定州宋州順州藍州湊州高州姚州長寧軍本羈縻州煕寧八年夷人得箇祥獻長寧晏奉高薛鞏淯思峩等十州因置淯井監𨽻瀘州政和四年建為長寧軍領砦堡六梅洞砦政和五年清平砦舊𨽻祥州政和二年建築賜今名宣和三年廢祥州以砦𨽻軍武寧砦熙寧七年置舊名小溪口十年改今名元豐四年廢五年復置政和四年建長寧軍以武寧為倚郭縣宣和二年廢縣為堡四年復為砦寧逺砦皇祐元年置三江砦三年改今名宣和二年以砦為堡四年復為砦安夷砦熙寧六年置舊名婆娑大觀四年政和六年復置石筍堡政和五年置初名梅賴後賜今名南渡後縣一安寧嘉定四年升安夷砦為縣有武寧寧逺二砦
  合州中巴川郡軍事淳祐三年移州治於釣魚山崇寧戸四萬八千二百七十七口八萬四千四百八十四貢牡丹皮白藥子縣五石照中魏石監縣乾德三年漢初巴川赤水中下銅梁中下熙寧四年省赤水入焉七年復置
  榮州下和義郡軍事乾德五年廢和義縣端平三年擇地僑治寳祐後廢崇寧戸一萬六千六百六十七口五萬二千八十七貢斑布縣四榮德中下舊名旭川治平四年熙寧四年省公井縣為鎭入焉有鹽監一端平三年威逺資官中有鹽井應靈中下有鹽井渠州下隣山郡軍事寳祐三年徙治禮義山崇寧戸三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口六萬三千八百三十貢綿紬買子木縣三流江緊西魏縣景祐三年廢大竹縣入焉紹興三年復分置隣水下唐縣乾德四年移治崑樓鎭隣山下梁縣乾德三年移治故隣州城南渡後增縣一大竹懷安軍同下州乾德五年以簡州金水縣建為軍崇寧戸二萬九千六百二十五口一十七萬四千九百八十五貢紬縣二金水金堂乾德五年自漢州來𨽻
  寧西軍本廣安軍同下州開寳二年以合州儂泗新明二鎭建為軍淳祐三年城大良平為治所寳祐末歸大元景定初復取之咸淳二年改軍名崇寧戸四萬七千五十七口一十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四貢絹縣三渠江中開寳二年自渠州來𨽻岳池緊開寳二年自果州來𨽻新明中開寳二年自合州來屬六年移治單溪鎭南渡後增縣一和溪開禧三年升鎭為縣
  富順監同下州本瀘州之富義縣掌煎鹽乾德四年升為富義監太平興國元年治平元年置富順縣熙寧元年嘉熙元年蜀亂監廢咸淳元年徙治虎頭山崇寧戸一萬一千二百四十一口二萬三千七百一十六貢葛領鎭十三鹽井一
  利州路府一興元州九利洋閬劍文興蓬政巴縣三十八關一劍門南渡後府三興元隆慶同慶州十二利金洋閬巴沔文蓬龍階西和鳯軍二大安天水紹興三十二年戸三十七萬一千九十七口七十六萬九千八百五十二
  興元府次府梁州漢中郡山南西道節度舊兼提舉利州路兵馬廵檢事建炎二年升本路鈐轄四年兼本路經畧安撫使後分利州路為東西路興元劍利閬金洋巴蓬大安為東路治興元階成和鳯文龍興為西路治興州又置利州路階成和鳯州制置使涇原秦鳯路經畧安撫使乾道四年合為一路興元帥兼領之淳熙二年復分三年又合五年復分紹興五年再合慶元二年又分嘉定三年復合崇寧戸六萬二百八十四口一十二萬三千五百四十貢臙脂紅花縣四南鄭次赤城固次畿褒城次畿西次畿至道一年割𨽻大安軍三年還𨽻有錫冶一務茶塲一熙寧八年南渡後增縣一廉水次畿紹興四年析南鄭縣置以亷水為名
  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寧武軍節度舊昭武軍景祐四年紹興十四年分東西兩路紹熙五年復合為一慶元二年復分嘉定三年復合十一年又分端平三年兵亂廢崇寧戸二萬五千三百七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三十九貢金鋼鐵縣四綿榖葭萌嘉川中下咸平五年自鎭州來𨽻熙寧三年省平蜀縣入焉昭化下後周益昌縣開寳五年改
  洋州望洋川郡武康軍節度舊武定軍景祐四年改建炎以後嘗置蓬巴洋州安撫使尋罷崇寧戸四萬五千四百九十口九萬八千五百六十七貢隔織縣三興道西鄉眞符
  閬州上閬中郡乾德四年改安德軍節度紹興十四年𨽻東路端平三年兵亂淳祐三年移治大獲山崇寧戸四萬三千九百三十六口一十萬九百七貢蓮綾縣七閬中望閬水迂曲繞縣三面故名紹興十八年省玉井鎭入焉蒼溪南部新井奉國熙寧四年省岐平縣為鎭入焉新政西水中下熙寧四年省晉安縣為鎭入焉
  隆慶府本劍州上普安郡軍事乾德五年廢永歸縣隆興二年以孝宗潛邸升普安軍節度紹熙元年升府端平三年兵亂崇寧戸三萬五千二十三口一十萬七千五百七十三貢巴㦸縣六普安熙寧五年省臨津縣為鎭入焉梓潼隂平武連普成中下劍門中下熙寧五年以劍門關劍門縣復𨽻州有小劍白綿⿰砍糧谷龍聚托溪六砦
  巴州中清化郡軍事乾德四年廢盤道歸仁始寧三縣咸平五年以清化屬集州熙寧五年廢集州又廢壁州以其縣來𨽻建炎三年兼管內安撫嘉熙四年兵亂民散崇寧戸二萬三千三百三十七口四萬一千五百一十六貢綿紬縣五花城中下省集州清化縣為鎭入焉難江上舊𨽻集州思陽中下熙寧三年省七盤縣為鎭入焉曽口熙寧五年省其章縣為鎭入焉通江下省壁州白石符陽二縣入焉
  文州中下隂平郡軍事建炎後帶沿邊管內安撫尋罷𨽻利西路紹定末置司成都端平後兵亂州廢崇寧戸一萬二千五百三十一口二萬二千七十八貢麝香縣一曲水中下西魏縣有重石毘谷張添磨蓬留劵羅移思村戎門披波綏南十砦水銀務一沔州下順政郡軍事本興州紹興十四年為利西路治所開禧三年吳曦僣改開德府曦誅改沔州崇寧戸一萬二千四百三十口一萬九千六百七十三貢蜜蠟縣二順政開禧三年改為畧陽長舉中下監一濟衆鑄鐵錢
  蓬州下咸安郡軍事乾德三年廢宕渠縣淳祐三年置司古渝縣崇寧戸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七口五萬一千四百七十二貢紵絲綾綿紬縣四蓬儀隴營山中唐朗池縣太中祥符五年改熙寧三年蓬山縣為鎭入焉伏虞中下熙寧五年省渠山縣為鎭入焉南渡後増縣二良山中下建炎二年相如望以南有司馬相如故宅而名嘉熙間兵亂寳祐六年自興州來屬
  政州下江油郡軍事本龍州政和五年改為政州紹興元年復為龍州端平三年兵亂寳祐六年徙治雍村崇寧戸三千五百二十三口九千二百九十四貢麩金羚羊角天雄縣二江油中有乾坡砦清川下本馬盤唐改今名康定初増戍兵端平三年兵亂地廢
  大安軍中本三泉縣舊屬興元府乾德三年平蜀以縣直屬京至道二年建為大安軍三年軍廢縣仍舊屬京紹興三年復升軍崇寧戸六千七十五口一萬八百九十一領鎭二金牛青烏南渡後復置三泉縣𨽻軍金州上安康郡昭化軍節度前宋𨽻京西南路惟此一州未沒於金建炎四年屬利州紹興元年置金均房州鎭撫使六年復𨽻京西南路九年𨽻西川宣撫司十年置金房開達安撫使十三年𨽻利州路又以商州上津豐陽兩縣來屬乾道四年兼管內安撫縣六西城漢隂中下紹興二年遷治新店以舊縣為鎭嘉定三年升滶口鎭為縣有饒風鎭洵陽石泉平利南渡後増縣一上津中下本平利縣地紹興十六年以鶻嶺關卓䭾平為界
  階州中下武都郡軍事本𨽻秦鳯路紹興初陜西地盡入於金惟階成岷鳯洮五郡鳯翔府和尚原隴州方山原存紹興初以楊家崖為家計砦縣二福津中下將利中下同慶府中下同谷郡軍事本成州𨽻秦鳯路紹興十四年來屬寳慶元年以理宗潛邸升同慶府縣二同谷栗亭
  西和州下和政郡團練本𨽻秦鳯路紹興元年入於金改祐州舊名岷州十二年與金人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西和州因郡名和政雲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開禧二年又入於金縣三長道大潭祐川
  鳯州下河池郡團練舊屬秦鳯路紹興十四年來𨽻縣三梁泉兩當河池
  天水軍同下州紹興初秦州入於金分置南北天水縣十三年𨽻成州後以成紀之大平社隴成之東阿社來屬嘉定元年升軍九年移於天水縣舊治仍置縣一天水紹興十五年廢成紀隴西二縣來入
  夔州路州十夔黔施忠萬開達涪恭珍軍三雲安梁山南平監一大寧縣三十二南渡後府三重慶咸淳紹慶州八夔達涪萬開施播恩軍三雲安梁山南平監一大寧紹興三十二年戸三十八萬六千九百七十八口一百一十三萬四千三百九十八
  夔州都督府雲安郡寧江軍節度州初置在白帝城景德三年徙城東建炎三年升夔利兵馬鈴轄淳熙十五年帥臣帶歸峽州兵馬司元豐戸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三貢蜜蠟縣二奉節巫山中下
  紹慶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軍事武泰軍節度紹定元年升府紹熙三年移廵檢治増潭元豐戸二千八百四十八貢硃砂蠟縣二彭水嘉祐八年廢洪杜洋水都儒信孚四縣入焉有洪杜小洞界山難溪四砦紹興二年以元𨽻珍州戸四十九還𨽻黔江下有白石門闌佐水永安安樂雙洪射營右水蠻塜浴水潛平鹿角萬就六堡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東流李昌僕射相陽小村石門茒田木柵虎眼二十九砦羈縻州四十九南寧州逺州犍州清州蔣州知州蠻州襲州峩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州寧州縁州那州鸞州絲州卭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鄉州闕州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勲州姜州稜州鴻州和武州暉州亳州鼓州懸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
  施州下清江郡軍事元豐戸一萬九千八百四貢黃連木藥子縣二清江中下有歌羅永寧細沙寧邊尖木夷平六砦熙寧六年五月省施州永興砦置夷平砦元豐三年七月廢永寧砦置行廊安確二砦建始中下有連天一砦監一廣積紹聖三年置鑄鐵錢
  咸淳府下本忠州南賓郡軍事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元豐戸三萬五千九百五十貢綿紬縣三臨江中下墊江中江熙寧五年省貴溪縣入焉南賓南渡後増縣二豐都龍渠
  萬州下南浦郡軍事開寳三年以梁山為軍元豐戸二萬五百五十五貢金木藥子縣二南浦下有平雲砦武寧開州下盛山郡軍事崇寧戸二萬五千貢白紵車前子縣二開江上慶厯四年廢新浦縣入焉清水中舊名萬歲縣後改
  達州上通川郡軍事本通州乾德三年乾德五年廢閬英宣漢二縣熙寧六年省三岡縣七年省石鼓縣分𨽻通川新寧永睦三縣元豐戸四萬六百四十貢紬縣五通川巴渠永睦下隋永穆縣今改新寧東鄉南渡後増縣一通明下舊通明院
  涪州下涪陵郡軍事熙寧三年廢溫山縣為鎭大觀四年廢白馬砦咸淳二年移治三台山元豐戸一萬八千四百四十八貢絹縣三涪陵下有白馬鹽塲樂溫武龍宣和元年改武龍縣為枳縣紹興元年依舊
  重慶府下本恭州巴郡軍事舊為渝州崇寧元年改恭州後以高宗潛藩升為府舊領萬壽縣乾德五年廢雍熙中又廢南平縣慶厯八年以黔州羈縻南溱二州來𨽻皇祐五年以南州置南川縣熙寧七年以南川縣𨽻南平軍元豐戸四萬二千八十貢葛布牡丹皮縣三巴中有石英峯玉藍溪祈興四鎭江津中下乾德五年移治馬騣鎭壁山羈縻州一溱州領榮懿扶歡二縣以酋首領之後𨽻南平軍
  雲安軍同下州開寳六年以夔州雲安縣建為軍建炎三年為軍使元豐戸一萬一千七十五貢絹縣一雲安望有思問捍技平南三砦玉井鹽塲團雲鹽井監一雲安熙寧四年以雲安監戸口析置安義縣八年戸還𨽻雲安縣復為監
  梁山軍同下州高梁郡開寳二年以萬州丕氏屯田務置軍撥梁山縣來𨽻熙寧五年又析忠州桂溪地益軍元祐元年還𨽻萬州尋復故元豐戸一萬二千二百七十七貢綿縣一梁山中下
  南平軍同下州熙寧八年收西番部以恭州南川縣銅佛壩地置軍領縣二南川中下熙寧八年省入隆化元豐元年復置有榮懿開邊通安安穩歸正五砦溱川保隆化熙寧八年自涪州來𨽻有七渡水砦大觀四年砦廢
  溱溪砦本羈縻溱州領榮懿扶歡二縣熙寧七年招納置榮懿等砦𨽻恭州後𨽻南平軍大觀二年別置溱州及溱溪夜郎兩縣宣和二年廢州及縣以溱溪砦為名𨽻南平軍
  大寧監同下州開寳六年以夔州大昌縣鹽泉所建為監元豐戸六千六百三十一貢蠟縣一大昌中下端拱元年自夔州來𨽻舊在監南六十里嘉定八年徙治水口監
  珍州唐貞觀中開山洞置唐末沒於夷大觀二年大駱解上下族帥獻其地復建為珍州宣和三年承州廢以綏陽縣來𨽻縣二樂源綏陽本羈縻夷州大觀三年酋長獻其地建為承州領綏陽都上義泉寧夷洋川五縣宣和三年廢州及都上等縣以綏陽𨽻珍州遵義砦大觀二年播州楊文貴獻其地建遵義軍及遵義縣宣和三年廢州及縣以遵義砦為名𨽻珍州
  思州政和八年建領務川卭水安夷三縣宣和四年廢州為城及務川縣以務川城為名卭水安夷二縣皆作堡並𨽻黔州紹興元年復為思州縣三務川安夷卭水宣和四年並廢𨽻黔州紹興二年
  播州樂源郡大觀二年南平夷人楊文貴等獻其地建為州領播川琅川帶水三縣宣和三年廢為城𨽻南平軍端平三年復以白綿堡為播州三縣仍廢嘉熙三年復設播州充安撫使咸淳末以珍州來屬縣一樂源中有遵義砦開禧三年升軍嘉定十一年復為砦
  川峽四路蓋禹貢梁雍荊三州之地而梁州為多天文與秦同分南至荊峽北控劍棧西南接蠻夷土植宜柘繭絲織文纖麗者窮於天下地狹而腴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歲三四收其所獲多為遨遊之費踏青藥市之集尤盛焉動至連月好音樂少愁苦尚奢靡性輕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喜虛稱庠塾聚學者衆然懷土罕趨仕進涪陵之民尤尚鬼俗有父母疾病多不省視醫藥及親在多別籍異財漢中巴東俗尚頗同淪於偏方殆將百年孟氏既平聲敎攸暨文學之士彬彬軰出焉














  宋史卷八十九
  宋史巻八十九考證
  地理志五福建路福州閩清○一統志宋為福清南劔州將樂○五代為鏞州
  沙○按沙先屬汀州
  夔州路夔州都督府初置在白帝城景德三年徙城東○臣宗楷按老學庵筆記唐夔州在白帝城地勢險固丁晉公為轉運使始遷於瀼西








  宋史巻八十九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宋史巻九十
  元中書右丞相総裁托克托等修
  地理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廣南東路 廣南西路燕山府路
  廣南東路府一肇慶州十四廣韶循潮連梅南雄英賀封新康南恩惠縣四十三南渡後府三肇慶德慶英德州十一廣韶循潮連封新南恩梅雄惠紹興三十二年戶五十一萬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七十八萬四千七百七十四
  廣州中都督府南海郡清海軍節度開寳五年廢咸寧番禺蒙化游水四縣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舊領廣南東路兵馬鈐轄兼本路經畧安撫使元豐戶一十四萬三千二百六十一貢胡椒石髮糖霜檀香肉豆蔻丁香母子零陵香補骨脂舶上茴香沒藥沒石子元豐貢沉香甲香詹糖香石斛龜殻水馬鼊皮藤簞縣八南海望隋縣後改常康開寳五年復番禺上開寳中廢入南海皇祐三年復置有銀爐鐵塲增城清逺中有大富銀塲靜定鐡塲錢紏鉛塲懷集中有大利銀塲東筦中下開寳五年廢入增城六年復置有桂角等三銀塲靜康等三鹽塲海南黃田等三鹽柵新㑹下有千歲錫塲海晏等六鹽塲信安下本義寧縣開寳五年廢入新㑹六年復置太平興國初改信安熙寧五年省為鎭入新州新興縣元祐元年復為縣紹聖元年復省為鎭後復為縣還𨽻廣州南渡後無信安增縣一香山紹興三十二年以東筦香山鎭為縣
  韶州中始興郡軍事元豐戶五萬七千四百三十八貢絹鍾乳縣五曲江望有永通錢監靈源等三銀塲中子銅塲翁源望有大湖銀塲大富鉛塲樂昌中有黃坑等二銀塲太平鉛塲仁化中開寳五年廢入樂昌咸平三年復置有大衆多田二鐵塲多寳鉛塲建福宣和三年以岑水塲析曲江翁源地置縣南渡後無建福增縣一乳源乾道二年析曲江之樂昌依化鄉於州頭津置監一永通
  循州下海豐郡軍事元豐戶四萬七千一百九十二貢絹藤盤縣三龍川望有大有鉛塲宣和三年改龍川曰雷江紹興元年復舊興寧望晉縣天禧三年移治長樂有夜明銀塲長樂熙寧四年析興寧縣置有羅翊等四錫塲
  潮州下潮陽郡軍事元豐戶七萬四千六百八十二貢蕉布甲香鮫魚皮縣三海陽望有海門等三砦三河口鹽塲豐濟銀塲橫衡等二錫塲潮陽中下本海陽縣地紹興二年廢入海陽八年復揭陽宣和三年割海陽三鄉置揭陽縣紹興二年廢入海陽八年復仍移治吉帛村是謂三陽
  連州下連山郡軍事元豐戸三萬六千九百四十三貢薴布官桂元豐貢鍾乳縣三桂陽望有同官銀塲陽山中有銅坑錫塲連山紹興六年廢為鎭十八年復
  梅州下軍事本潮州程鄉縣南漢置㳟州開寳四年改熈寧六年元豐五年宣和二年賜郡名義安紹興六年廢州為程鄉縣仍帶程江軍事十四年復為州元豐戸一萬二千三百七十貢銀布縣一程鄉中有樂口錫塲石坑鉛塲龍坑鐵塲
  南雄州下本雄州軍事開寳四年加南字宣和二年賜郡名保昌元豐戸二萬三百三十九貢絹縣二保昌始興中舊𨽻韶州開寳四年來𨽻
  英德府下本英州軍事宣和二年賜郡名曰貢陽慶元元年以寧宗潛邸升府元豐戸三千一十九貢紵布縣二貢陽望有鍾峒銀塲禮平銅塲浛光上開寳四年自廣州𨽻連州六年自連州來𨽻有賢德等三銀塲
  賀州下臨賀郡軍事開寳四年廢蕩山封陽馮乘三縣夲屬東路大觀二年五月割屬西路戸四萬二百五貢銀縣三臨賀緊有大平銀塲富川桂嶺南渡後屬廣西路封州望臨封郡軍事夲下郡大觀元年升為望郡紹興七年省州以二縣𨽻德慶府十年復舊元豐戸二千七百七十九貢銀縣二封川開建下開寳五年廢入封川六年復置肇慶府望高要郡肇慶軍節度夲端州軍事元符三年升興慶軍節度大觀元年升下為望重和元年賜肇慶府名仍改軍額元豐戸二萬五千一百三貢銀石硯縣二高要中有沙利銀塲浮蘆鐡塲四㑹中舊𨽻廣州熙寧六年來屬有金塲銀塲
  新州下新興郡軍事開寳五年廢平興縣元豐戸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一貢銀縣一新興咸平六年移治州城西
  德慶府望本康州晉康郡軍事開寳五年廢州及悅城晉康都城並入端溪以𨽻端州尋復為州大觀四年升為望郡紹興元年以高宗潛邸升為府十四年置永慶軍節度元豐戸八千九百七十九貢銀縣二端溪下有雲烈錫塲瀧水下舊𨽻瀧州州廢以縣來𨽻有羅磨䕶峒二銀塲
  南恩州下恩平郡軍事舊恩州開寳三年廢恩平杜陵二縣慶歴八年以河北路有恩州廼加南字元豐戸二萬七千二百一十四貢銀縣二陽江中有海口海陵博臘遂訓等四砦有錫塲陽春熙寧六年廢春州併銅陵縣入陽春來𨽻有欖徑鐡塲
  惠州下軍事宣和二年賜郡名博羅元豐戸六萬一千一百二十一貢甲香藤箱縣四歸善中有阜民錢監酉平流坑二銀塲永吉信上永安三錫塲三豊鐡塲淡水鹽塲海豐下有雲溪楊安勞謝三錫塲古龍石橋二鹽塲河源緊有立溪和溪永安三錫塲博羅中有鐡塲
  廣南西路大觀元年割融栁宜及平允從庭孚觀九州為黔南路融州為帥府宜州為望郡三年以黔南路併入廣西以廣西黔南路為名四年依舊稱廣南西路州二十五桂容邕融象昭梧滕龔潯栁貴宜賓橫化高雷欽白鬰林亷瓊平觀軍三昌化萬安朱崖縣六十五南渡後府二靜江慶逺州二十容邕象融昭梧藤潯貴栁賓橫化高雷欽亷賀瓊鬰林軍三南寧萬安吉陽紹興二十二年戸四十八萬八千六百五十五口一百三十四萬一千五百七十二
  靜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靜江軍節度大觀元年為大都督府又升為帥府舊領廣南西路兵馬鈐轄兼夲路經畧安撫使紹興三年以高宗潛邸升府寳祐六年改廣西制置大使後四年廢復為廣西路經畧安撫使元豐戸四萬六千三百四十三貢銀桂心縣十一臨桂嘉祐六年廢慕化縣入焉興安望唐全義縣晉置溥州乾德元年州廢太平興國初改今名靈川荔浦永福脩仁中熙寜四年廢脩仁縣為鎭入荔浦元豐元年義寧中下本義寧鎭馬氏奏置開寳五年廢入廣州新㑹六年復置理定永寧中唐豐水縣熙寧四年廢為鎭入荔浦元祐元年南渡後無永寧縣
  容州下都督府普寧郡寧逺軍節度開寳五年廢欣道渭龍陵城三縣元豐戸一萬三千七百七十六貢銀珠砂縣三普寧上開寳五年廢繡州以常林阿林羅繡三縣並入焉陸川中開寳五年廢順州省龍豪溫水龍水南河四縣入焉九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又徙治於舊溫水縣北流中開寳五年廢高禺州以峩石扶萊羅辨陵城四縣地入焉
  邕州下都督府永寧郡建武軍節度開寳五年廢朗寧封陵思龍三縣大觀元年升為望郡紹興三年置司市馬於橫山砦以本路經畧安撫總州事同提點買馬專任武臣隆興後文武通差寳祐元年兼邕宜欽融鎭撫使元豐戸五千二百八十八貢銀縣二宣化景祐二年廢如化縣入焉武緣景祐二年廢樂昌縣入焉砦一太平舊領永平太平古萬橫山四砦元豐九域志止存太平一砦金塲一鎭乃𤋮寜六年置羈縻州四十四縣五洞十一忠州凍州江州萬丞州思陵州左州思誠州譚州渡州龍州七源州思明州西平州上思州祿州石西州思浪州思同州安平州員州廣源州勤州南源州西農州萬崖州覆利州溫弄州及武黎縣羅陽陀陵縣永康縣武盈洞古甑洞憑祥洞罇峒卓峒龍英洞龍聳洞徊洞武德洞古佛洞八⿰洞並屬左江道思恩州鶼州思城州勘州歸樂州武峩州倫州萬德州蕃州昆明州婪鳯州侯唐州歸恩州田州功饒州歸城州武籠州及龍川縣並屬右江道初安平州曰波州皇祐元年元祐三年又改懐化洞為州
  融州融水郡清逺軍節度夲軍事州大觀二年升為帥府三年罷帥府賜軍額又升為下都督府崇寧元年置武陽砦羅城堡二年置樂善砦廢羅城堡四年即融水縣王口砦置平州政和元年廢平州仍為王口砦與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來𨽻尋復故紹興四年復廢平州為王口砦觀州為高峯砦元豐戸五千六百五十八貢金桂心縣一融水中開寳五年置羅城縣𤋮寧七年廢武功羅城二縣為鎭來𨽻砦一融江南渡後增縣一懷逺紹興四年州廢復為砦來𨽻十四年復為縣有臨溪文村潯江三堡高峯砦羈縻州一樂善州
  象州下象郡景德四年升防禦景定三年徙治來賓縣之蓬萊元豐戸八千七百一十七貢金藤器槵子縣四陽夀中下來賓中下舊𨽻嚴州州廢來屬開寳七年又以廢嚴州之歸化入焉武化下𤋮寧七年廢武化縣入來賓元祐元年武仙南渡後無武化縣
  昭州下平樂郡軍事開寳五年廢永平縣元豐戸一萬五千八百八十貢銀縣四平樂大中祥符元年移治州城東立山中𤋮寧五年廢蒙州以連區蒙山二縣入焉龍平中開賢五年廢富州以縣來𨽻又以思勤馬江入焉熈寧八年又𨽻梧州元豐八年復來𨽻宣和中改昭平淳𤋮六年復今名恭城下太平興國元年徙治於北鄉龍渚市景定五年復舊
  梧州下蒼梧郡軍事元豐戸五千七百二十貢銀白石英縣一蒼梧下𤋮寧四年省戎城縣為鎭入蒼梧
  藤州下感義郡軍事開寳三年廢寧風感義義昌三縣元豐戶六千四百二十二貢銀縣二鐔津岑溪熈寧四年廢南儀州為縣𨽻州
  龔州下臨江郡軍事開寳五年廢陽川武陵隨建大同四縣政和元年州廢𨽻潯州三年復紹興六年復廢仍𨽻潯州元豐戶八千三十九貢銀縣一平南中開寳五年以思明州之武郎來屬嘉祐二年廢武郎縣入焉
  潯州下潯江郡軍事開寳五年廢皇化縣俄又廢州以桂平𨽻貴州六年復置元豐戶六千一百四十一貢銀縣一桂平
  栁州下龍城郡軍事咸淳元年徙治栁城縣之龍江元豐戶八千七百三十貢銀縣三馬平洛容嘉祐四年廢象縣入洛容栁城中梁龍城縣景德三年
  貴州下懷澤郡軍事元豐戶七千四百六十貢銀縣一鬱林中下隋鬱平縣開寳四年改
  慶逺府下本宜州龍水郡慶逺軍節度舊軍事州景祐三年廢崖山縣宣和元年賜軍額河池縣不詳何年併省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慶逺府元豐戶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三貢生豆蔻草豆蔲元豐貢銀縣四龍水淳化五年以栁州洛曹來𨽻嘉祐七年廢入龍水𤋮寧八年二月廢羈縻懷逺軍古陽縣為懷逺砦迷昆縣為鎭並思立砦並入焉有懷逺思立二砦後改宜山天河大觀元年六月以天河縣並德謹砦堰江堡𨽻融州靖康元年九月復來𨽻有德謹一砦忻城中下慶歴三年以羈縻芝忻歸恩䊸等州地置縣思恩下𤋮寧八年自環州來𨽻徙治帶溪砦省鎭寧州禮丹縣入焉元豐六年復徙舊治有普義帶溪鎭寧三砦南渡後增縣一河池下有銀塲羈縻州十軍一監二溫泉州環州鎭寧州領縣二蕃州金城州文州蘭州領縣三安化州領縣四迷昆州智州領縣五懷逺軍領縣一又有富仁富安二監舊領思順歸化二州慶歴四年併入栁州馬平縣
  賓州下安城郡軍事開寳五年廢州琅琊石城二縣以領方𨽻邕州六年以領方復置州元豐戶七千六百二十貢銀藤器縣三領方遷江中夲邕州羈縻州天禧四年上林中下開寳五年自邕州來屬廢澄州止戈賀水無虞入焉
  橫州下寧浦郡軍事開寳五年廢樂山從化二縣又以廢巒州永定來屬元豐戸三千四百五十一貢銀縣二寧浦永定下開寳六年廢巒州武羅靈竹二縣入焉𤋮寧四年省入寧浦元祐三年復置後更名永享
  化州下陵水郡軍事夲辯州太平興國五年改開寳中廢陵羅縣元豐戸九千三百七十三貢銀高良薑縣二石龍吳川下本屬羅州州廢開寳五年來𨽻南渡後增縣一石城乾道三年析吳川西鄉置因石城岡為名
  高州下高涼郡軍事開寳五年廢良德縣景德元年併入竇州移治茂名三年復置以二縣還𨽻元豐戸一萬一千七百六十六貢銀縣三電白信宜中下唐信儀縣太平興國初改信宜𤋮寧四年廢竇州以信宜縣來𨽻有銀塲茂名下開寳五年自潘州來𨽻
  雷州下海康郡軍事開寳五年廢徐聞遂溪二縣元豐戸一萬三千七百八十四貢良薑元豐貢斑竹縣一海康下有冠頭砦南渡後復二縣遂溪紹興十九年復置徐聞乾道七年復置欽州下寧越郡軍事開寳五年廢遵化欽江內亭三縣天聖元年徙州治南賓砦元豐戸一萬五百五十二貢高良薑翡翠毛縣二靈山望有咄步砦安逺下唐保京縣宋初改安京景德中改今名有如洪如昔二砦
  白州下南昌郡軍事開寳五年廢南昌建寧周羅三縣政和元年廢州以其地𨽻鬱林三年復南渡後復廢入鬱林元豐戸四千五百八十九貢銀縮砂縣一博白中南渡後𨽻鬱林州
  鬱林州下鬰林郡軍事州開寳中廢鬱平興德二縣州初治興業至道二年徙今治政和元年廢白州博白來𨽻三年復置白州以博白還舊𨽻南渡後廢白州以博白來𨽻元豐戸三千五百六十四貢縮砂元豐貢銀縣二南流中下舊𨽻牢州州廢來𨽻又以廢牢州之定川宕川黨州容山懷義撫康善勞入焉興業下以廢鬰平興德入焉
  亷州下合浦郡軍事開寳五年廢封山蔡龍大亷三縣移州治於長沙塲置石康縣太平興國八年改太平軍移治海門鎭咸平元年復元豐戸七千五百貢銀縣二合浦上有二砦石康下夲常樂州宋併為縣
  瓊州下瓊山郡靖海軍節度夲軍州事大觀元年以黎母山夷峒建鎭州賜軍額為靖海政和元年鎭州廢以其地及軍額來歸元豐戸八千九百六十三貢銀檳榔縣四瓊山中𤋮寧四年省含城入焉有感恩英田塲二柵澄邁下開寳五年廢崖州與舍城文昌並來𨽻文昌臨高下紹興初移於莫村樂㑹下唐置環以黎洞寄治南管大觀三年割𨽻萬安軍後復來屬
  南寧軍舊昌化軍同下州夲儋州𤋮寧六年廢州為軍紹興六年廢昌化萬安吉陽三軍為縣𨽻瓊州十三年為軍使十四年復為軍以屬縣還𨽻本軍後改今名元豐戸八百五十三貢高良薑元豐貢銀縣三宜倫下隋義倫縣太平興國初改昌化下𤋮寧六年省元豐三年復有昌化砦感恩下𤋮寧六年省元豐四年
  萬安軍同下州舊萬安州萬安郡𤋮寧七年廢為軍紹興六年廢軍為萬寧縣以軍使兼知縣事𨽻瓊州十三年復為軍元豐戸二百七十貢銀縣三萬寧下後復名萬安陵水下𤋮寧七年為鎭元豐三年紹興六年𨽻瓊州十三年復來𨽻
  吉陽軍同下州本朱崖軍即崖州𤋮寧六年廢為軍紹興六年廢軍為寧逺縣十三年復後改名吉陽軍元豐戸二百五十一貢高良薑鎭二臨川藤橋𤋮寧六年省寜逺吉陽二縣為臨川藤橋二鎭寧逺即臨川南渡後縣二寧逺紹興六年復縣𨽻瓊州十三年復來屬吉陽下𤋮寧六年廢為藤橋鎭𨽻瓊州紹興六年
  平州崇寧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蠻戸納土於王口砦建軍以懷逺為名割融州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並𨽻軍尋改懷逺軍為平州仍置倚郭懷逺縣又置百萬砦及萬安砦又於安口隘置允州及安口縣又於中古州置格州及樂古縣五年改格州為從州政和元年廢平州依舊為王口砦並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並依舊𨽻融州廢懷逺縣又廢從州為樂古砦並通靖鎭安百萬砦並撥𨽻允州又廢允州權留平州又權置百萬砦宣和二年賜平州郡名曰懷逺紹興四年廢平州仍為王口砦𨽻融州十四年復以王口砦為懷逺縣
  從州廢置具平州
  允州廢置同上
  庭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河池縣置庭州倚郭縣曰懷德又於南丹州中平縣置砦曰靖南尋撥𨽻庭州大觀二年置安逺砦大觀四年廢庭州移靖南砦於廢孚州宣和五年移安逺砦於平安山置
  孚州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置孚州倚郭縣曰歸仁四年廢孚州及歸仁縣為靖南砦先於南丹州中平縣置靖南砦今移置此政和七年復置孚州及綏仁縣仍移靖南砦歸舊處宣和三年復廢孚州及歸仁縣置靖南砦大觀四年𨽻觀州紹興四年廢靖南砦
  溪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思恩縣帶溪砦置溪州四年廢鎭州大觀元年置鎭州於黎母山心倚郭縣以鎭寧為名升鎭州為都督府賜靜海軍額政和元年廢鎭州以靜海軍額為瓊州
  延德軍崇寧五年初置延德縣於朱崖軍黃流白沙側浪之間大觀元年改為軍又置倚郭縣曰通逺政和元年廢延德軍為感恩縣昌化軍通逺縣為通逺鎭𨽻朱崖軍政和六年置延德砦又以通逺鎭為砦
  地州崇寜五年納土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置孚州文州崇寧五年納土大觀元年置綏南砦紹興四年蘭州崇寜五年納土
  那州崇寜五年納土
  觀州大觀元年克南丹州以南丹州為觀州置倚郭縣大觀四年以南丹州還莫公晟復於高峯砦置觀州紹興四年廢觀州為高峯砦存留夲門馬臺平洞黃泥中村等堡砦
  隆州
  兌州政和四年置隆州兌州並興隆縣萬松縣宣和三年廢隆州及興隆縣為威逺砦兌州及萬松縣為靖逺砦二州先置思忠安江鳯麟金斗朝天等五砦並廢各𨽻新砦仍並𨽻邕州
  廣南東西路蓋禹貢荊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二州之域當牽牛婺女之分南濱大海西控夷洞北限五嶺有犀象瑇瑁珠璣銀銅果布之產民性輕悍宋初以人稀土曠併省州縣然歲有海舶貿易商賈交湊桂林邕宜接夷獠置守戍大率民婚嫁喪葬衣服多不合禮尚淫祀殺人祭鬼山林翳密多瘴毒凡命官吏優其秩奉春梅諸州炎癘頗甚許土人領任景德中令秋冬赴治使職廵行皆令避盛夏瘴霧之患人病不呼醫服藥儋崖萬安三州地狹戸少常以瓊州牙校典治安南數郡土壤遐僻但羈縻不絶而已
  燕山府路府一燕山州九涿檀平易營順薊景經縣二十宣和四年詔山前收復州縣合置監司以燕山府路為名山後別名雲中府路
  燕山府唐幽州范陽郡盧龍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契丹建為南京又改號燕京金人滅契丹以燕京及涿易檀順景薊六州二十四縣來歸宣和四年改燕京為燕山府又改郡曰廣陽節度曰永清軍領十二縣五年童貫蔡攸入燕山七年郭藥師以燕山叛金人復取之析津 廣平 都市賜名廣寧昌平 良鄉 潞 武清安次 永清 三河 香河賜名清化漷陰
  涿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將郭藥師以州降賜郡名曰涿水升威行軍節度縣四范陽 歸義同安 新城賜名威城
  檀州隋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橫山升鎭逺軍節度七年金人復破之縣二密雲 行唐賜名威塞
  平州隋置後唐時為契丹所䧟改遼興府以營灤二州𨽻之宣和四年賜郡名漁陽升撫寧軍節度五年遼將張覺據州來降尋為金所破縣三盧龍賜名盧城石城賜名臨闗馬城賜名安城
  易州唐置雍𤋮四年䧟於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遂武防禦縣三易水 淶水 容城營州隋置後唐時為契丹所䧟宣和四年賜郡名曰平盧防禦縣一都城賜名鎭山
  順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順興團練縣一懷柔
  薊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廣川團練七年金人破之縣三漁陽賜名平盧三河玉田
  景州契丹置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灤川軍事縣一遵化
  經州夲薊州玉田縣宣和六年建為州七年䧟於金雲中府路
  雲中府唐雲州大同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契丹號為西京宣和三年始得雲中府武應朔蔚奉聖歸化儒媯等州所謂山後九州也
  武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金人以州來歸六年築固彊堡尋復為金人所取
  應州故屬大同軍節度後唐置彰國軍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契丹將蘇京以州來降金人尋逐京復取之朔州唐置後唐為振武軍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守將韓正以州來降金人尋逐正復取之
  蔚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守將陳翊以州來降六年翊為金人所殺復取之
  奉聖州唐新州後唐置威塞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在雲中府之東契丹改為奉聖州
  歸化州舊毅州後唐改為武州石晉以賂契丹契丹改為歸化州
  儒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
  媯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契丹改為可汗州





  宋史卷九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