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域六 宋會要輯稿
方域七
方域八 

州縣升降廢置 編輯

宋會要輯稿 方域七


州縣升降廢置

成都府路 編輯

成都府路,乾德三年平兩川平:原作「並」,據《元豐九域志》卷七改。,並為西川路,開寶四年分峽路,咸平四年分益、梓、利、夔四路,嘉佑四年以益州路為成都府路。

成都府(益州) 編輯

〔成都府〕:唐成都府、劍南西川節度,太平興國六年降為益州。端拱元年,復成都府、劍南西川節度,淳化五年降為益州,嘉佑六年復為劍南西川節度。

靈泉縣,舊名靈池,天聖四年改。

犀浦縣,熙寧五年廢為鎮,隸郫縣。

廣都縣,熙寧五廢陵州,以貴平籍縣地益入焉。

重和元年十二月七日,詔改石泉縣為軍,以永康、龍安、神泉隸焉。知軍及寨堡官吏,委知成都府孫羲叟辟置聞奏。

七年二月六日,詔成都府路石泉縣依舊為軍,差武臣知軍。

眉州 編輯

眉州:至道二年升防禦。

蜀州 編輯

蜀州:青城縣,乾德四年隸永康軍,熙寧五年軍廢,復來隸。

彭州 編輯

彭州:導江縣,乾德四年隸永康軍,熙寧五年軍廢為寨,縣復來隸。九年廢寨,復即縣治置永康軍。

堋口縣,熙寧二年置,四年廢為鎮,隸九隴縣。

嘉州 編輯

〔嘉州〕:犍為縣,大中祥符四年徙治懲非鎮。

嘉祥縣,舊龍游縣,宣和元年改,今復為龍游縣。

龍游縣,宣和元年改為嘉祥,紹興元年依舊。

邛州 編輯

邛州:火井縣,開寶三年徙治平樂鎮。

雅州 編輯

雅州:百丈縣,熙寧五年廢為鎮,隸名山縣,今復為縣。

唐下都督,乾德二年為上州。

通化縣,天聖元年改金川,景佑四年復舊,即縣治置通化軍使。

延寧軍 編輯

延寧軍,舊威戎軍,政和六年湯延俊等納土建,宣和三年廢。

通化軍 編輯

通化軍,政和三年董舜咨納土建,宣和三年廢軍使為押,隸威州。

祺州 編輯

祺州,舊元保州,政和四年董舜咨納土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春祺縣,政和四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亨州 編輯

亨州,舊霸州,政和四年招納,改今名。

嘉會縣,政和四年賜今名。政和四年五月十七日,知成都府龐恭孫奏乞:「據知霸州董彥博狀,乞將本州島管內地土獻納,伏乞改賜嘉名。仍乞為軍事、下州,置倚郭一縣,亦乞賜名。」詔名亨州,倚郭縣賜名嘉會縣。

仙井監 編輯

〔仙井監〕:唐陵州,至道二年升團練,宣和四年改仙井監。貴平、籍二縣,熙寧五年廢為鎮,以籍隸成都府廣都縣。乾道六年正月十七日,成都府路鈐轄、轉運、提刑司言:「熙寧五年,隆州改為監,將貴平、籍縣皆廢為鎮,其籍縣所管夷歌鄉並貴平鎮所管唐福鄉,並割歸仁壽縣。今貴平、籍鎮復還縣,鎮逐鄉合撥歸元舊縣分,其兩縣人戶(稅)[賦]稅亦合撥隸隆州。」從之。

永康軍 編輯

〔永康軍〕:唐於彭州導江縣灌口鎮建鎮靜軍,開寶四年改永安軍,以蜀州青城、彭州導江二縣來隸。太平興國三年,改永康軍。熙寧五年,廢軍為寨,以蜀州青城縣、彭州導江縣還舊隸。七年廢寨,九年復即導江縣置永康軍使。

石泉軍 編輯

石泉軍:政和七年以縣升為軍,宣和二年以知軍為軍使,宣和七年復為軍。

安昌縣、神泉縣,政和七年自綿州來隸,宣和三年以知軍為軍使,依舊還隸焉。

真宗咸平四年三月十日,詔分川峽為四路,以西川轉運使、兵部員外郎、直史館馬亮為益州路轉運使,總益、綿、漢、彭、邛、蜀、嘉、眉、陵、簡、黎、雅、維、茂、永康凡十五州軍。以知益州宋太初、崇儀使恩州刺史楊懷忠並為益州鈐轄,提轄兵馬捉賊事。峽路轉運副使、秘書丞李昉為梓州路轉運使,總梓、遂、果、資、榮、昌、普、渠、合、戎、瀘、懷安、廣安、富順凡十四州軍監,以知梓州王渭提轄兵馬捉賊事。西川轉運副使、虞部員外郎張志言為利州路轉運使,總利、洋、興、劍、文、集、壁、巴、蓬、龍、閬、興元、劍門、三泉、西縣凡十五州軍府縣,以益州都監、崇儀使王阮知利州,提轄兵馬捉賊事。峽路轉運、工部員外郎、直史館丁謂〔為〕夔州路轉運使,總夔、施施:原作「於」,據《長編》卷四八改。、忠、萬、開、達、渝、黔、涪、雲安、梁山、大寧凡十二州軍監,以知夔州、西京左藏庫使、順州刺史李漢贇提轄兵馬捉賊事。

潼川府路 編輯

潼川府路,舊梓州路,重和元年升為潼川府路。開寶六年正月九日,詔以遂、合、渝、瀘、昌、開、建、渠、巴、蓬、資、戎、涪、忠、萬、夔、施十七州及廣安、梁山、雲安三軍,別置水陸轉運計度使,以太子中允張顒充。

潼川府(梓州) 編輯

潼川府:舊梓州,唐劍南東川節度,偽蜀改天正軍,乾德三年改靜戎軍,端拱二年復劍南東川節度按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端拱二年只稱東川節度。,元豐三年閏九月(復詔)[詔復]稱劍南東川。

中江縣,舊名玄武,大中祥符五年改。

紹興三十一年五月七日,四川安撫制置司言:「相度到潼川府東關縣管縣令、主簿、縣尉三員,安泰尉司止管尉司官一員,卻管六案、倉庫、刑獄等事。今欲將東關縣主簿一員廢罷,令縣尉兼領主簿職事。仍乞將安泰尉司依舊復置安泰縣,將尉司官改注縣令,卻將東關縣所廢主簿一員撥隸安泰縣差置,仍兼縣尉職事。內酒務官錢隸屬本縣拘催外,余收納商稅並監合同場職事,委自主簿兼監,即是每縣各(將)[管]縣令一員、簿尉一員。」從之。

重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劍南東川奏:「據奉議郎王維等狀,契勘本州島南控瀘、敘,西扼綿、茂,江山形勢據西川之勝,水陸之沖,為劍外一都會。見管九邑四十鎮兵甲,巡檢賊盜,提舉五州軍,為東路十八州軍監之冠,與成都相對。昔元豐中,蒙神宗皇帝正劍南東川之名,人神改觀,原隰生光,千里父老欣戴歌詠,至今不已。即目監司移文,尚以梓州為稱,竊恐名實未稱,不足以鎮壓委切之地。欲望睿斷,依劍南西川例,賜一府號,上以副神考正名之實,下以慰遠方士民之望。」詔梓州賜名潼川府。

遂寧府(遂州) 編輯

〔遂寧府〕:舊遂州遂寧郡、武信軍節度,政和五年升為遂寧府,武信軍節度依舊。

青石縣,熙寧六年廢隸遂寧縣,七年復。

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十六日,遂寧府奏:「本府依已降指揮升為大藩,照得紹興海行名例敕,未曾於大藩條內修入遂寧府字,乞下敕令所增修,降下遵守。」從之。

昌州 編輯

昌州:唐中都督,乾德三年為上州。

昌元縣,咸平四年徙治羅市。

瀘州 編輯

瀘州:唐下都督,乾德元年為上州。宣和元年升為瀘川軍節度瀘川軍:原作「瀘州軍」,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二年三月六日,詔瀘州守臣帶潼川府夔州路兵馬都鈐轄、瀘南沿邊安撫使。

熙寧四年正月一日,詔:「昨令瀘南安撫使韓存寶移瀘州於江安,又建置堡寨等事,今林廣候到,與轉運司商議,從便宜施行。」

宣和元年三月十五日,詔:「瀘州西南要會,控制一路,邊閫之寄,付(界)[畀]非輕,可升為節度,仍賜名瀘川軍。」

果州 編輯

果州:偽蜀永寧軍節度,乾德三年降為團練。紹興二十七年十月二日,詔果州流溪鎮復升為縣。

資州 編輯

〔資州〕:資川縣,舊龍水縣,宣和二年改,今復為龍水縣。熙寧四年九月十八日,梓州路轉運司言:「准朝旨相度知資州王公儀奏,移鈐轄司於本路,乞升軍額,置通判及增公使錢,如遂州為便。」從之。

內江縣,紹興十七年移治於舊城。紹興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潼川府路轉運、提刑、安撫司言:「資州內江縣因江水泛漲,漂蕩縣治,乞遷本縣於本州島舊治,地名舊城,實為長久之利。」從之。

普州 編輯

普州:普康縣,熙寧五年廢。

敘州 編輯

敘州:舊戎州,唐中都督,乾德元年為上州。

開邊縣、歸順縣歸:原無,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補。,乾德五年隸僰道縣。

宜賓縣,熙寧四年廢隸僰道縣。

僰道縣,政和四年改宜賓縣。

滋州 編輯

滋州: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承流縣,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

仁懷縣,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堡。

純州 編輯

純州: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九支縣,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安溪縣,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寨。

祥州 編輯

祥州: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廢。

慶符縣,大觀三年建。

合州 編輯

〔合州〕:赤水縣,熙寧四年廢隸銅梁縣,七年復置。

榮州 編輯

〔榮州〕:榮德縣,舊名旭川縣,上一字同哲宗廟諱,治平四年改。

廣安軍 編輯

廣安軍:開寶二年以合州濃洄、渠州新明二鎮建軍濃洄:原作「濃泗」,據《元豐九域志》卷七、《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八改。

渠江縣,二年自渠州來隸。

新明縣、岳池縣,並二年自合州來隸。

利州路 編輯

利州路,紹興十四年分為東西路,後並為一,乾道三年六月復分為二路。乾道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知樞密院事、四川宣撫使虞允文言:「利州東路舊系利州路,紹興十四年,四川宣撫副使鄭剛中申明,將吳璘差充利州西路安撫使,以階、成、西和、(凰)[鳳]、興、文、龍七州隸屬西路;楊政差充利州東路安撫使,以興元府、金、洋、利、劍、閬、巴、蓬州、大安軍九處隸屬東路。其官屬、人吏,從宣撫司比附經略司量度裁減。今利州東西路並而為一,通部十六州軍,比附未分路已前經略司所管官吏相度裁減外,隨宜存留。」從之。

利州 編輯

〔利州〕:偽蜀昭武軍節度,景佑四年改寧武軍。

平蜀縣,舊名裔山,乾德三年改。

嘉川縣,咸平四年自集州來隸。

昭化縣,舊名益昌,開寶五年改以上嘉川、昭化二條原誤合為一條,文為「昭化縣,舊名益昌,開寶五年改為嘉川縣,咸平四年自集州來隸。」按昭化、嘉川自是二縣,此文不可通,茲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正。

洋州 編輯

洋州:偽蜀武定軍節度,景佑四年改武康軍。

閬州 編輯

閬州:歧平縣歧:原作「故」,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熙寧五年廢為鎮,隸奉國縣。

晉安縣:熙寧五年廢為鎮,隸西水縣。

普安軍 編輯

普安軍,舊劍州。隆興二年十月,以本州島言孝宗潛藩,下給舍(義)[議],升為普安軍節度,升隆慶府。

永歸縣,乾德五年廢隸劍門縣。

劍門縣,景德二年以縣隸劍門關,兵馬都監主之,熙寧五年復來隸。

劍門關 編輯

劍門關,景德三年以劍州劍門縣直隸京,以兵馬監押主之,熙寧五年縣復隸,劍門關仍別置。

巴州 編輯

巴州:歸仁縣,乾德四年廢,隸曾口縣。

始寧縣,四年廢隸其章縣。

通江縣,天聖元年改諾水復舊,熙寧五年廢壁州,省白石、符陽二縣來隸。

難江縣,熙寧五年廢集州,以縣來隸。

清化縣,熙寧五年廢為鎮,隸化成縣「化成」二字原在「熙寧五年」下,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及《元豐九域志》卷八改正。

大安軍 編輯

〔大安軍〕:三泉縣,唐隸梁州。

西和州 編輯

西和州:舊岷州,隸秦鳳路秦鳳路:原作「西和路」,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卷五改。。紹興十四年改為西和州,來隸。

興元府西縣 編輯

興元府西縣,乾德三年以縣直隸京師,至道二年隸大安軍,三年軍廢,還隸。

紹興七年閏十月二日,川陝宣撫副使吳玠言:「利州路三泉縣北至興州仙人關外,地里不遠,東接梁、洋一帶,水陸衝要,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比年移關外諸將軍馬就本縣屯駐,人煙事物,大段繁多。《九域志》,至道二年曾升為大安軍。紹興三年六月內,宣撫處置使司已將本縣依便宜升為軍,乞依已行事理。」從之。

紹興十五年閏十一月十七日,四川宣撫司言:「昨分畫秦州地界,割到本州島管下成紀、隴城兩縣地分,鄉社戶民遇有詞訟,並作成紀、隴城縣百姓。緣兩縣治見屬對境,委是稱呼不便。乞將兩縣地分建為一縣,隨宜差置官吏,隸成州管轄。今逐急將兩縣權隸天水縣管治去訖。」詔令並歸天水縣。

夔州路 編輯

夔州路,唐乾元二年升為都督府,尋罷。天成二年升為寧江軍節度。

夔州 編輯

夔州:景德三年自白帝城徙城東今治。

達州 編輯

〔達州〕:巴渠縣,乾德三年移治江西風樂壩。

三岡縣,三年移治索心市。

閬英縣,五年廢隸石 縣,至道三年移治新安市。

石鼓縣,熙寧七年廢隸通川、新寧、永睦三縣睦:原作「陸」,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

忠州 編輯

忠州新浦縣,慶曆四年廢隸開江縣「忠州」下有脫文,「慶曆四年廢隸開江縣」者乃是開州之新浦縣,別為一條,今無從補正。

賓化縣,嘉佑八年廢隸隆化縣。

隆化縣,熙寧七年以縣隸南平軍。

武龍縣,宣和元年改為枳縣,紹興元年依舊。

重慶府(恭州) 編輯

〔重慶府〕:萬壽縣,乾德五年廢隸江津縣。

南川縣,熙寧七年以縣隸南平軍。

雲安軍 編輯

〔雲安軍〕:雲安縣,開寶六年以夔州雲安縣建軍,即縣為治所。熙寧四年,以縣戶口析置雲安監安義縣,八年復廢隸焉。

珍州 編輯

珍州:大觀二年建。

樂源縣,大觀二年建。

紹興二年十月四日,宣撫處置使張浚言:「恭依聖訓便宜行事,將珍州管界境土已選差正侍大夫、華州觀察使、夔州路兵馬鈐轄、知務川城田佑恭充知州,依仿務川城例施行,庶得省免經費,為公私利便。所有黔州元撥隸珍州稅戶李澤等四十九家,並令撥還彭水縣等處。已行下田佑恭更切相度條具,申本路帥司審度,保明供申,別聽本司指揮。」從之。

播州 編輯

播州:大觀二年以楊文貴獻地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播川縣,大觀二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城。

朗川縣,宣和三年廢。

承州 編輯

承州:大觀三年以任漢崇獻地建,宣和三年廢為縣。

綏陽縣,大觀三年建,宣和三年割隸珍州。

開寶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詔改溪洞珍州為高州。先是,刺史田遷言自賜王州,連年災沴,乞改州名,故有是命。鑄印賜。

思州 編輯

思州:政和八年建,宣和四年廢為城,今復。

務川縣,政和八年建,宣和四年廢為城,隸黔州。

邛水縣邛水:原作「印水」,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安夷縣,政和八年建,宣和四年廢為堡,隸黔州。

溱州 編輯

溱州:熙寧七年招收置,宣和三年廢為寨。

溱溪縣,熙寧七年招收置,宣和三年廢為寨,隸南平軍。

夜郎縣,熙寧七年招收置,宣和三年廢。

遵義軍 編輯

遵義軍:大觀二年以楊文貴獻地建,宣和三年廢為寨。

雲安軍安義縣 編輯

〔雲安軍〕:安義縣,熙寧四年以雲安縣戶口析置安義縣,八年復廢,隸雲安。

福建路 編輯

福建路,太平興國元年為兩浙西南路,雍熙二年改福建路。

福州 編輯

福州:建炎三年升為帥府。

福州懷安縣,太平興國五年析閩縣地置。

羅源縣,舊名永正,天禧五年改永昌,乾興元年改今名。

永福縣,崇寧元年以永泰縣犯哲宗陵名,故改之。

紹興元年八月十六日,福建路安撫司言:「福州改為帥府,本司移文江南西路安撫使司,取會到改置帥府合差置準備差遣五員,準備差使十員,準備將領二員,乞依前項差置。」詔置準備將領二員,準備差遣、差使各五員。

建寧府(建州) 編輯

〔建寧府〕:舊建州,偽閩鎮武軍,偽唐改永安軍,又為忠義軍,後為軍事。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孝宗潛藩升建寧府。

崇安縣,淳化五年以崇安場置,咸平元年析建(楊)[陽]縣地以益之。

松谿縣,至道二年析(蒲)[浦]城縣地以益之。

關隸縣,咸平三年以關隸鎮置,析建安縣地以益之。

政和縣,舊關隸縣,政和五年復。

泉州 編輯

泉州:大觀三年升為望郡。

惠安縣,太平興國六年析晉江縣地置。

南劍州 編輯

〔南劍州〕:偽唐劍州,太平興國四年以利州路有劍州,加「南」字。

將樂縣,四年自建州來隸。

汀州 編輯

〔汀州〕:上杭縣上杭:原作「光杭」,據《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改。,淳化五年以上杭場置,至道二年徙斃砂地,咸平二年復徙治浯口。

武平縣,五年以武平場置。

紹興三年七月十五日,福建路轉運、提刑司言:「相度到汀州蓮城堡,乞創置一縣。」詔依,以蓮城縣為名。

乾道四年正月十日,福建路安撫、轉運、提刑司言:「汀州上杭縣治元在鍾寮場,緣知縣兼監坑(治)[冶],遂移縣治,累遭兵火,見存上百餘家,僻在山隅,不通商旅,風水敗壞,人民不安。本縣舊基見在,地名郭坊,人煙翕習,正當十二鄉之中,四路坦平,民間便於輸納。兼有大河,泝流上通本州島,順流平抵(湖)[潮]州,陸路通於漳、潮、梅、贛等州,商旅往還不絕,士庶父老皆乞遷復以便民。」從之。

漳州 編輯

唐漳州,偽閩南州,乾德四年復舊。

邵武軍 編輯

邵武軍:太平興國五年以建州邵武縣建軍。

邵武縣、歸化縣、建寧縣,並五年自建州來隸。

泰寧縣,舊歸化縣,元佑元年改。

興化軍 編輯

〔興化軍〕:莆田縣、仙遊縣,〔太平興國〕四年自泉州來隸。

廣南路 編輯

廣州 編輯

〔廣州〕:梁(青)[清]海軍節度,後入偽漢,開寶四年收復,仍舊節度,大觀元年升為帥府。

開寶五年改今名,隸連州,六年來隸此條似有脫誤,疑是後英州光縣之文錯簡在此。。

番禺縣,五年廢隸南海縣南海:原作「南康」,據《宋史》卷九○《地理志》六改。,皇佑三年復置。

東莞縣,五年廢隸增城縣,六年復置。

游水縣,五年廢隸懷集縣。

蒙化縣,六年廢隸四會縣。

信安縣,熙寧五年以縣隸新州。

四會縣,熙寧六年以縣隸端州。

紹興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詔升廣州香山鎮為香山縣,從本路諸司請也。

開寶五年五月七日,詔廢偽漢廣州常康、咸寧二縣,依舊為南海鎮。南海之名,自秦、漢以來未嘗改,劉氏割據嶺表,偽建都於廣州,乃分南海縣地為常康、咸寧二縣,以為京邑,且就美名。至是,以本道上言,乃改正之。又詔廢置並移廣南州縣。先是,嶺表既平,按版籍州縣名多,戶口甚少,乃命知廣州潘美及嶺南轉運使王明度其地里廢置之。

韶州 編輯

〔韶州〕:曲江縣,咸平三年徙治岑水西善政坊。

乳源縣,乾道二年十月三十日置。

徽宗崇寧元年閏六月二十二日,監韶州岑水銀銅場蘇堅狀,乞升本場作縣。逐司相度到,乞撥曲江縣廉平、福建兩鄉,翁源縣太平鄉,就岑水場升縣,仍存留監官二員,一員依舊外,一員知縣同監,並添置縣尉一員兼主簿,卻減罷本場駐(汨)[泊]一員。從之。

隆興二年十月三十,廣南東路經略、安撫、提刑、轉運、提舉常平茶鹽司言:「韶州曲江、崇信、樂昌、仁化去州城高遠,不通水道,官司勞於催科,巡尉憚於巡警。今措置,欲就曲江縣管下洲頭津置縣作乳源縣,便於催科,水路可通州城。乞省曲江縣丞一員為縣令,兼管縣市稅場,又省洲頭監官為簿尉,仍移樂昌縣平石巡檢於橋村石坐駐札,改稱韶州曲江樂昌乳源三縣巡檢,委是經久利便。」從之。

循州 編輯

循州:宣和二年為博羅郡。

興寧縣,天禧二年移治長樂舊址。

長樂縣,熙寧四年析興寧縣地置縣,紹興六年廢為鎮,十九年復。

雷鄉縣,宣和二年以龍川縣改。

龍川縣,宣和二年改名雷鄉縣,紹興元年依舊。

賀州 編輯

賀州:盪山縣、封陽縣,開寶四年廢隸臨賀縣。

馮乘縣,四年廢隸富川縣。

大觀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中書省言:「廣東路十五州軍,財賦豐足,內賀州管四縣,南接梧州,西抵昭州,並通水路,直抵桂州。」詔賀州割屬廣西。

封州 編輯

封州:大觀元年升為望郡。

開建縣,開寶五年廢隸封川縣,六年復置。

肇慶府(端州) 編輯

〔肇慶府〕:舊端州,重和元年升肇慶府慶:原無,據《宋史》卷九○《地理志》六補。

平興縣,開寶五年廢隸高要縣。

四會縣,廣州縣,五年廢入南海縣,六年復置,熙寧六年自廣州來隸。

元(佑)[符]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徽宗即位未改元。詔曰:「惟高要之奧區,乃南國之舊壤。土風淳(原)[厚],民物伙繁。朕誕受多方,紹承大統,顧啟封於茲土,實賜履於先朝。茅社之榮,是為基命;節旄之重,宜錫隆名。可升端州為興慶軍。」

興慶府元系端州,寅緣陛下潛邸舊封,薦蒙賜以軍額,申錫府號。臣近巡歷到彼,竊見府城規摹未至宏壯,欲望親灑宸翰,特改見今軍府額,賜以美名。」詔令轉運司選〔官〕計度,量行展修,可將鄰近便於輸納移兩縣,仍賜名肇慶府,仍為肇慶軍節度。 政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朝奉郎、廣南東路轉運判官燕瑛奏:「臣伏

新州 編輯

〔新州〕:新興縣,開寶五年省永順縣及廢勤州地入焉勤州:原脫「州」字。按南漢有勤州,在今廣東陽春縣北,地接新興,開寶五年廢勤州,其部份地入新州,參《元豐九域志》卷一○。此必是脫「州」字,今補。

信安縣,廣州義寧縣,五年廢入新會縣,六年復置,太平興國元年改信安,熙寧五年廢縣,以地隸新興縣。

康州 編輯

〔康州〕:紹興元年升為德慶府,十四年置永慶軍節度。

端溪縣,開寶五年廢州為端溪縣,隸端州,又並悅城、晉康晉康:原作「晉唐」,據《元豐九域志》卷九改。、都城三縣入焉。尋復置州。

瀧水縣,六年廢瀧州,以開陽、建水、鎮南三縣併入瀧水,來隸。

紹興元年十一月十八日,詔康州升為德慶府。時康州奏:「據本州島居人通直郎伍仕偕等狀,本州島系是潛藩,竊見肇慶府元系端州,道君皇帝即位,已蒙推恩建府及置軍額,與本州島事體相似,乞依肇慶府施行。」故有是詔。

南恩州 編輯

〔南恩州〕:慶曆八年,改河北路貝州為恩州,故加「南」字。

陽春縣,〔開寶〕五年廢春州,來隸,六年復置春州,省流南、羅水二縣入焉。景德四年隨州城移州南故城,天禧四年復舊治。熙寧六年〔州〕廢,復來隸。

銅陵縣,〔開寶〕五年廢勤州,來隸,熙寧六年廢隸陽春縣。

富林縣,〔開寶〕五年廢勤州五:原作「六」,據《元豐九域志》卷一○改。,省入銅陵縣。

梅州 編輯

梅州:紹興六年廢為程鄉縣,十四年復。

梅州為漢恭州,開寶四年避廟諱改,領程鄉一縣,熙寧六年廢州,元豐五年復以程鄉縣為州,宣和二年為義安郡,紹興六年廢為程鄉縣,十四年復。

程鄉縣,熙寧六年以縣隸潮州,元豐五年復置。

紹興十四年七月十一日,廣南東路經略、安撫、轉運、提刑司言,乞復置梅州,從之。

紹興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廣南東路經略、安撫、轉運、提刑、提舉常平司言:「梅州最僻小,戶口稅賦不及潮、惠一縣,屢經兵火,上供常額,官兵饋食,民無所出。今欲廢為程鄉縣,依漣水軍體例,置軍使一員兼知縣事,隸潮州,仍舊存留都監、監稅、巡檢。並循州長樂縣去寧興縣三十里,鄉狹土瘠,居民無幾,今欲廢為長樂鎮,隸興寧縣,置監鎮一員主管監稅煙火。」從之。

南雄州 編輯

南雄州:宣和三年八月七日,詔南雄州為保昌郡。南雄州,偽漢以韶州保昌縣置雄州,開寶四年,以河北路有雄州,加「南」字。

始興縣,四年自韶州來隸。

英州 編輯

英州:宣和二年為真陽郡。

真陽縣,舊縣名音同仁宗廟諱,乾興元年改。

浛光縣,舊名浛洭縣洭:原作「洰」,據《宋史》卷九○《地理志》六改。,隸廣州,開寶五年改今名,隸連州,六年來隸。

連州 編輯

連州:連山縣,紹興六年廢為鎮,十八年復。紹興六年十月二十八日,詔改連山縣為連山鎮,置監鎮一員,兼本鎮煙火公事。紹興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詔復連山鎮為縣,從本路諸司請也。

惠州 編輯

惠州:舊州名同仁宗廟諱,天禧五年改。

潮州 編輯

潮州:程鄉縣,熙寧六年廢梅州,以縣來隸。(梅州以縣來隸)元豐五年縣復隸梅州。

揭陽縣,紹興二年廢入海陽縣,八年復,仍移治吉帛村。

宣和六年五月二十日,詔割潮州海陽縣光德、太平、懷德三鄉置揭陽縣。紹興二年三月十九日,廣南東路經略、安撫、轉運、提刑司言:「潮州揭陽縣,因宣和六年本路經略司相度,將海陽縣所管戶口析為二縣,添撥官屬。今詳究得元初所乞,共為劉花三等作過,多在本處山林藏伏,是以添縣控扼,此外別無利害,徒置官吏費用。欲乞罷縣,將元撥鄉村人戶依舊屬海陽。縣尉兩員,內撥一員並本州島水陸同巡檢,各就揭陽縣元相度控扼去處駐,委是利便。」從之。

紹興八年八月八日,詔潮州管下地名吉帛村,復置揭陽縣,從本州島之請也。

桂州 編輯

西路。大觀三年六月十八日,詔黔南路依熙河蘭湟路體例,併入廣西為一路,以廣西黔南路為名,依舊桂州為帥府,轉運等司並罷。大觀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詔廣西黔南路仍舊稱廣南西路。

桂州:大觀元年升為帥府,為大都督府。紹興三年二月初一日,桂州靜江軍土官武功大夫秦再言:「今上皇帝自靜江軍節度使、桂州牧加封康王,嗣登寶位,今康州已升為府,本州島未賜府額。」詔升為靜江府。紹興三年,升為靜江府。

興安縣,乾德元年廢溥州為全義縣,來隸。太平興國元年改。

義寧縣,開寶五年廢入廣州新會縣,六年復置。

修仁縣,熙寧四年廢為鎮,隸荔(蒲)[浦]縣,元豐元年復置縣。

永寧縣,熙寧四年廢為鎮,隸荔(蒲)[浦]縣,元佑元年復。

容州 編輯

容州:唐防禦、經略,開寶四年升寧遠軍節度。

普寧縣,開寶五年廢繡州,省常林、阿林阿林:原作「河林」,據《元豐九域志》卷九改。、羅繡、欣道、渭龍五縣入焉。

北流縣,五年廢禺州,省莪石、撫萊、羅辨、陵城四縣入焉。

陸川縣,七年廢順州,省龍豪、溫水、龍化、南河四縣入焉。九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復徙舊溫水縣。

邕州 編輯

邕州:元佑三年五月十五日,改邕州懷化洞為州「邕州」下原衍「洞」字,據《長編》卷四一一刪。。先是,知峒零崇 (約)[納]土,自順州廢,即棄巢穴歸省地。朝廷錄其功,授以使額,而有是詔。大觀元年升為望郡。

樂昌縣,舊名晉興,開寶五年改,景佑三年廢,隸武緣縣。

朗寧縣,五年廢,隸宣化縣。

封陵縣,五年廢,隸武緣縣。

思龍縣,五年廢,隸如和縣。

如和縣,景佑三年廢,隸宣化縣。

融州 編輯

融州:大觀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詔曰:「融州融水奧區,漳中巨屏。山居谷聚,控並海之蠻夷;地大物荒,據列城之襟帶。封陲益斥,墉壑肇新。宜錫節旄,用壯藩翰。爰綏有眾,永孚於休。可升為清遠軍節度。」

武陽縣,熙寧七年廢,隸融水縣。

羅城縣,開寶五年以桂州之球州洞地置。熙寧七年廢二縣為鎮,隸融水縣。

紹興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廣南西路經略、安撫、提點刑獄司言:「融州王口寨元(保)[系]平州,於紹興四年九月廢為王口寨,隸融水縣。本寨洞民輸賦詞訟,並赴融水縣理訴,動經月余,方始追人到官。乞改為懷遠縣,改知寨為知縣,差有才力膽勇武臣充,所有理任、任滿酬賞,並乞依經略司元奏得王口寨條例施行。」從之。

象州 編輯

象州:景德四年升防禦州景德:原作「景佑」,據《元豐九域志》卷九、《宋史》卷九○改。

來賓縣,開寶七年廢嚴州,以二縣來隸,省歸化、武化二縣入焉。

武化縣,開寶七年廢隸來賓縣,元佑元年復。

昭州 編輯

〔昭州〕:永平縣,開寶五年廢隸平樂縣,大中祥符元年移治州城東。

龍平縣,開寶五年廢富州來隸,省思勤、馬江二縣入焉。

梧州 編輯

〔梧州〕:戎成縣,熙寧五年復廢,隸蒼梧縣。

孟陵縣,五年廢,隸蒼梧縣。

龍平縣,〔開寶〕五年廢富州,以縣隸昭州,省思勤、馬江二縣入焉。熙寧(五)[八]年,自昭州來隸。

藤州 編輯

〔藤州〕:寧風縣、咸義縣、義昌縣,開寶三年廢三縣隸鐔津縣。

岑溪縣,熙寧五年廢南儀州來隸。

龔州 編輯

龔州:政和元年廢隸潯州,三年復。

陽川縣、武陵縣、隨建縣、大同縣,開寶五年廢四鎮縣廢四鎮縣:疑當作「廢四縣為鎮。」,隸平南縣。

武郎縣,開寶六年廢。

政和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廣南西路經略安撫司奏:「勘會本路管下龔、白二州各管一縣,稅租不足官兵支費。今欲將白州並廢隸鬱林軍,存留博白縣;龔州並廢隸潯州,依舊存留平南縣。更各置主簿一員。」從之。

政和四年四月十一日,尚書省勘會:「廣南西路龔州(南平)[平南]縣民戶梁政等狀,為本州島額於政和元年四月內承朝旨廢並龔州入潯州,民心憂惶不願。每至二稅供輸,登涉山險,至潯州動經五七日,民戶道路勞苦。自並廢后來,流竄甚多。況龔州四至,容、藤等州遼遠,各二三百里,容至桂十六程,並無州府官兵防托。又自藤州(松)[沿]梅州元豐中亦曾入潮州,自後鄉民自願添納二稅錢米,乞行興復,已蒙依舊還州額訖。今來乞依梅州例添 江至潯州,多有興販私鹽,驚劫民戶,不得安跡。竊納二稅錢米各一分,依舊興復為龔州。」從之。

潯州 編輯

潯州:開寶五年廢隸貴州鬱林縣,六年復為潯州。

皇化縣、大賓縣,五年廢隸桂平縣。

平南縣,舊龔州,紹興六年廢為平南縣,來隸。

宜州 編輯

宜州:宣和元年升為慶遠軍節度。

淳化元年正月十四日,詔嶺南道羈縻環州、鎮寧州、金城州、智州、懷遠軍,並依前隸宜州。先是,建琳州為懷遠軍,以溪洞諸州隸焉。至是,始復舊制,夷人便之。宜州,熙寧八年徙治帶溪,元豐六年復徙龍水縣舊治。

忻城縣,慶曆三年自羈縻芝忻州來隸。

河池縣,治平二年自羈縻智州來隸,省富刀縣入焉富刀:《九域志》卷九作「富力」。

橫州 編輯

〔橫州〕:永定縣,開寶五年廢巒州巒:原作「蠻」,據《九域志》卷一○改。,以縣來隸,省武羅、靈竹二縣入焉。熙寧四年廢縣為鎮,隸寧浦,元佑二年復。

樂山縣、嶺山縣、從化縣,〔橫州〕:五年廢隸寧浦縣。

化州 編輯

化州:乾道三年九月十八日,廣南西路經略安撫、都鈐轄、提刑、轉運司言:「化州吳川縣管下西鄉地廣民眾,去州遙遠,乞將吳川縣所隸西鄉別為一縣,於古辯州石城地創置,以為石城縣。」從之。

化州,唐(辨)[辯]州,太平興國五年改。

石龍縣,舊改為羅川縣,紹興元年依舊。

石城縣,乾道三年九月十八日,析吳川縣地置。

高州 編輯

高州:景德元年廢隸竇州,三年復置。

良德縣、保寧縣,開寶五年廢隸電白縣。

茂名縣,五年廢潘州,以縣來隸,省南巴、潘水二縣入焉。

信宜縣,舊名信義,七年省潭峨、懷德、特亮三縣入焉。太平興國元年改今名,熙寧四年廢竇州來隸。

雷州 編輯

雷州:遂溪縣,開寶四年廢入海康縣,紹興十九年復。紹興二十二年二月十一日,詔復置雷州遂溪縣,從本路諸司之請也。

白州 編輯

白州:開寶五年廢隸廉州,七年復置,政和元年廢隸鬱林州,三年復。

博白縣,五年廢白州,以縣隸廉州,省南昌、建寧、周羅三縣入焉。七年復來隸。

欽州 編輯

欽州:天聖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廣南西路轉運司言,相度欽州徙南賓寨建置,委得安便。從之。

鬱林州 編輯

〔鬱林州〕:郁平縣、興德縣,開寶六年廢隸興業縣。

南流縣,七年廢黨、牢二州,以縣來隸,省六縣地入焉。

博白縣,舊白州,紹興六年廢為博白縣,來隸。

廉州 編輯

廉州:開寶五年移治長沙場,太平興國八年州廢,於海內鎮置太平軍海內鎮:《宋史》卷九○《地理志》六作「海門鎮」。,咸平元年四月復為廉州。

瓊州 編輯

瓊州:政和元年升為靖海軍。開寶四年平偽漢,以崖州三縣來隸,兼提舉儋、崖、萬安等州水陸轉運事。

瓊山縣,開寶四年於儋廢縣地復置。

文昌縣、澄邁縣,五年自崖州來隸。

舍城縣,五年自崖州來隸,熙寧四年廢隸瓊山縣。

鎮州 編輯

鎮州:大觀元年建,仍為龍門郡,下都督府,升為靖海軍,尋廢。

萬安軍 編輯

〔萬安軍〕:唐萬安州萬:原脫,據《九域志》卷九補。,熙寧六年廢為軍,十年復。

樂會縣,元隸瓊州,大觀三年割隸軍。

瀧州 編輯

瀧州:開陽郡,領四縣。開寶四年廢州,省開陽、建水、鎮南三縣入瀧水縣。六年州廢,以縣隸康州。

勤州 編輯

勤州:富林郡,領二縣。開寶五年廢州,省富林縣入(桐)[銅]陵縣,隸春州。

潘州 編輯

潘州:南潘郡,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州,省南巴、潘水二縣入茂名縣,隸高州。

羅州 編輯

羅州:陵水郡,領五縣。開寶五年廢州,省廉江、零淥、乾水、南河四縣入吳川縣,隸化州。

富州 編輯

富州:開江郡,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州,省思勤、馬江二縣入龍平縣,隸昭州。元豐七年,以邕州延眾寨建。

澄州 編輯

澄州:賀水郡賀水郡:原作「賀州郡」,據《九域志》卷一○改。,領四縣。開寶五年廢州,省止戈、賀水、無虞三縣入上林縣,隸邕州。

巒州 編輯

巒州巒:原作「蠻」,據《九域志》卷一○改。:永定郡,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州,省武羅、靈竹二縣入永定縣武羅靈竹:原作「武靈羅竹」,據《九域志》卷一○改。,隸橫州。

牢州 編輯

牢州:定川郡定川:原作「定州」,據《九域志》卷一○改。下同。,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州,省定川、宕川(三)[二]縣入南流縣,隸鬱林州。

黨州 編輯

黨州:寧仁郡,領四縣。開寶五年廢州,省容山、懷義、撫康、善牢四縣入鬱林州南流縣。

繡州 編輯

繡州:常林郡,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州,省常林、阿林阿林:原作「河林」,據《九域志》卷一○改。、羅繡三縣入容州普寧縣。

禺州 編輯

禺州:溫水郡,領四縣四縣:原作「三縣」,據《九域志》卷一○改。。開寶五年廢州,省峨石、撫萊、羅辨三縣入容州北流縣。

順州 編輯

順州:順義郡,領四縣。開寶五年廢州,省龍豪、溫水、龍化、南河四縣入容州陸川縣。

嚴州 編輯

嚴州嚴州:原作「岩州」,據《九域志》卷一○改。:修德郡,領二縣。開寶七年廢州,省歸化縣入來賓縣,隸象州。

春州 編輯

春州:南陵郡,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入恩州,復置,仍省羅水、流南二縣入陽春縣。廢勤州,以銅陵縣來隸。大中祥符九年廢入新州,天禧四年復置。熙寧六年廢州,省銅陵入陽春縣,隸恩州。

銅陵縣,熙寧六年廢州,以縣入陽春縣,隸恩州。

蒙州 編輯

蒙州:蒙山郡,領三縣。太平興國二年,改正義縣為蒙山縣,熙寧六年廢州,以立山縣隸昭州,省東區、蒙山二縣入焉。

立山縣,熙寧廢州,以縣隸昭州,省東區、蒙山二縣入焉。

南儀州 編輯

南儀州,唐義州,連城郡「連城」二字原脫,據《九域志》卷一○補。,領三縣。開寶四年,加「南」字,五年廢入竇州,六年復置,省連城、永業二縣入岑溪縣。太平興國二年改儀州,熙寧四年廢入藤州。天聖四年五月初八日,廣南西路轉運司言:「南儀州實在山險中,多有嵐瘴,前後官吏、軍民亡歿者眾,乞移於岑雄驛平坦之處建立。」從之。

竇州 編輯

竇州:懷德郡,領四縣。開寶五年省潭峨、懷德,特亮三縣入信義縣。太平興國元年,改信義縣為信宜,熙寧四年廢入高州。

振州 編輯

振州:開寶五年改崖州,熙寧六年廢為朱崖軍。

平州 編輯

平州:崇寧四年以懷遠軍升為州,紹興四年廢。

懷遠縣,崇寧四年建。

允州 編輯

允州:舊安口隘,崇寧四年建。

從州 編輯

從州:舊中古州,崇寧四年建為格州,五年改。

庭州 編輯

庭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河池縣建。

孚州 編輯

孚州: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建地州:原作「池州」,據《宋史》卷九○《地理志》六改。,宣和三年廢為寨。

歸仁縣,大觀元年建,宣和三年廢。

觀州 編輯

觀州:大觀元年建,紹興四年廢。

隆州 編輯

隆州:政和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寨。

興隆縣,政和三年建,宣和三年廢。

兌州 編輯

兌州:政和三年建,宣和三年廢為寨。

萬松縣,政和三年建,宣和三年廢。

懷化州 編輯

懷化州:元佑三年以邕州溪洞建。

吉陽軍 編輯

吉陽軍:紹興六年廢為寧遠縣,十三年復。

雜錄 編輯

方域 宋會要輯稿 方域七 方域 州縣升降廢置 雜錄

方域州縣升降廢置雜錄

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一日,有司上言,請改天下郡縣名犯廟諱及御名者。從之。

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詔應有防禦、團練、刺史州帶都督府額者,並停,仍為上州。

乾德二年十月六日,吏部格式司言:「准周廣順三年十月敕,應天下縣除赤、次赤、畿、次畿外,其餘三千戶以上為望,二千戶以上為緊,一千戶以上為上,五百戶以上為中,不滿五百戶為中下。據今年諸道州府申送到文帳點檢,元降敕命戶口不等,及淮南、秦、鳳、階、文、瀛、莫、雄、霸等州未曾升降地望。今欲據諸州見管主戶重升降地望,取四千戶已上為望,三千戶以上為緊,二千戶已上為上,一千戶已上為中,不滿千戶為中下。自今仍欲三年一度,別取諸道見管戶口升降。」詔從之。

凡望縣五十,戶二十八萬一千六百七;緊縣六十七,戶二十二萬八千六百九十三;上縣八十九,戶二十一萬八千二百八十;中縣一百一十五,戶一十七萬九千三;中下縣一百一十,戶五萬九千七百七十。總九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三戶。此國初版籍之數也。

開寶九年七月二十二日,詔:「應新修先代帝王及五嶽四瀆祠廟,如有去縣鎮相近者,即仰移其縣鎮就廟為理所。」

十二月,史官較州縣之數,元年有州百一十一,縣六百三十八,戶九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三。至是,州二百九十七,縣千八十六,戶二百五十萬八千九百六十。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十月十一日,詔:「應官階、州縣名有與朕名下一字同宜改,與上一字同者仍舊。」

太平興國三年四月二十二日,詔改嶺南道監州為州,尋廢。

雍熙三年三月十九日,王師北伐,田重進之兵圍飛狐,偽武定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郢州防禦使呂行德,副都指揮使張繼從,馬軍都指揮使劉知進等舉城降,詔升其縣為飛狐軍。

淳化五年八月十九日,以席雞城寨為清遠軍,以解州防禦使田紹斌知軍事。後陷,廢。

景德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詔改鄂州、台州縣與陵邑同者。

大中祥符五年七月六日,詔曰:「瀕河列郡,在常賦以攸同;屬邑分疆,或長津之是阻。爰念供租之際,非無涉險之勞,移隸官司,庶從民便。宜令京東、京西、河北、陝西轉運司與逐州軍長吏同相度沿河縣分鄉村,各於河南、北就便管轄。」

十一月九日,詔州縣名與聖祖名同者避之。

天聖七年九月十六日,詔軍縣驛名與永定陵同者改之。

天禧元年五月八日,詔改撫水州為安化州,撫水縣為歸仁縣,京水縣為長寧縣。時曹克明破撫水蠻,其首領蒙承貴有請,故從改之。

皇佑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詔廣南西路安撫司以廉州隸容州,龔州隸邕州提舉。

神宗熙寧四年二月十八日,詔監單州酒稅、太常丞、集賢校理趙彥若歸館,管勾畫天下州、府、軍、監、縣、鎮地圖。先是,中書差圖畫院(侍)[待]詔繪畫,而詔差有記問朝臣一人稽考圖籍,庶不失真,故命彥若領之。

熙寧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西上合門使、榮州刺史、知代州高遵裕言遵:原作「道」,據《宋史》卷四六四《高遵裕傳》改。:「已收復清遠軍並(常)[韋]州監軍司,清遠軍正當隘險,可以屯聚兵種,合依舊置軍,增修城壘。其韋州在橫山之北,西人恃此為扼,故立監軍司屯聚兵馬,防托興、靈等州。」從之。

熙寧九年八月六日,三司使沈括言:「看詳天下州府軍監縣鎮圖,其間有未完具處,先曾別編次一本,稍加精詳,尚未了畢。欲乞再許於尚書職方暫借圖經、地圖草,躬親編修。」從之。

大觀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詔鎮州:「國家際天所覆,悉主悉臣,薄海之南,增置郡縣。凡前世羈縻而弗可隸屬者,莫不稽顙汋蹶,順附王化,奄有夷峒殆千餘所,懷保丁民踰十萬計。錫多列壞,中直黎山,控扼六州,為一都會,顧惟形勝,實據上游,俾升督府之雄,庸示節旄之寄,式昭文德,永載輿圖。可以靖海軍為額。」

十一月二十七日,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王祖道奏:「知南丹州莫公佞就擒,已進築平、允、從州外,到、文、地、蘭、那、安化、外習、南丹八州之地並為鎮、庭、孚、觀州、延德軍,通八州軍。」

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胡耳西道蠻(面)[向]慕納土,(福)[幅]員千里,宜有以鎮撫其俗。可令王子武同王長孺度地之要,據其腹心,建置一州。仍令長孺知州事。」

政和元年七月二十六日,詳定九域圖志何志同奏:「地理志有赤,有畿,有望,有緊,又上、中、下之等,其法自唐始。後周因之,以三千戶以上為望,二千戶以上為緊,千戶以上為上,五百戶以上為中,不滿五百戶為下,亦各一時之制也。建隆初,從有司所請,遞增千戶,不滿千戶為下,仍三年視諸道戶口為之升降。逮今百五十餘年,其數(陪)[倍]於前矣,而縣之第名仍舊。若齊州應城戶九千七百,今為緊;臨邑萬七千戶,乃為中;杭州臨安戶萬二千,今為望;鹽官戶二萬四千,乃為上。乞命有司參酌舊制,量戶口多寡之數,以為諸縣升降之法,使縣之第名常與戶版相應。」從之。

十二月二十三日,廣南西路轉運副使陳仲宜等奏:「據昌化軍狀,昨於大觀元年六月內,於海南黎母山心置一州,以鎮州為名;及於沿海置一軍,以延德軍為名。各將本軍元管下昌化、感恩兩縣撥隸上項州軍,卻於本軍界內創置通華、四達兩縣。出(差)[產]貨物不多,並深在黎洞中間,別無人旅往還。」奉聖旨,海南新置鎮州、延德(年)[軍]縣寨並廢罷,所有昨賜鎮州作靖海軍軍額,撥歸瓊州。

五年四月四日,戶部員外郎沈麟奏:「承詳定九域圖志所申,取到天下戶口,付戶部參酌升降,送圖志所看詳。契勘本所申請,稱自唐始至後周,縣以三千戶以上為望,二千戶以上為緊,一千戶以上為上,五百戶以上為中,不滿五百為中下。國初增四千戶以上為望,三千戶以上為緊,二千戶以上為上,一千戶以上為中,不滿一千戶為中下。今來取索到提刑司審括到戶數(彼)[比]舊已增數(陪)[倍],難以依舊志編類。欲乞元系赤畿、次赤畿依舊外,今以下項戶數為則編類,所貴(道)[遵]執成書。一萬以上為望,七千戶以上為緊,五千戶以上為上,三千戶以上為中,不滿二千戶為中下,一千五百戶以(上)[下]為下。」從之。

高宗紹興元年九月一日,詔:「今後遇有軍期,其全州許聽廣西經略安撫司節制,互相應援。」時主管廣西經略安撫司公事許中言:「桂州系置帥去處,北至本州島略百餘里,地勢平坦,自界首至全州八九十裡間,重岡復嶺,多有險阻,緩急可以措置把拓。如去春虜騎侵犯長沙,全州遣官告急,本路經略司即調發人馬前去應援。緣全州系屬湖廣路,於廣西經略司未有節制,若割隸廣西,實為經久利便。」故有是詔。

紹興四年二月五日,三省言:「廣南東西路宣諭使明橐奏橐:原作「索」,據《宋史》卷四九五《蠻夷傳》三改。,乞廢罷平、觀二州,免支移應副之苦。」詔令廣西經略、轉運、提刑司,限一月相度廢罷,條具沿邊事宜及經久利害,結罪聞奏。

九月七日,廣西轉運、提刑司〔言〕:「平、觀二州困弊本路,有害無益,合行廢罷,乞依舊制罷觀州為高峰寨,平州為王口寨。」詔依,其兩州知州改為知寨,逐寨人兵令帥司斟酌存留。

紹興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廣南西路經略安撫、轉運、提刑司言:「乞依政和元年指揮,將白州依舊廢為博白縣,隸鬱林州;龔州廢為平南縣,隸潯州。逐縣各存縣令、縣尉外,增置主簿一員,管認賣鹽收稅租賦等事。」從之。時臣僚言:「嶺外州軍多是偽漢建置,徒有虛名。如龔、潯、貴、白,每州戶口不歸數千,竭一州租稅不能償官吏之費。白州距鬱林州纔八十里,龔州距潯州六十里。國朝以來,屢經廢並,政和六年,因白州放罷吏人盧曄偽作本縣人戶姓名,妄稱情願於租稅額外每貫增添稅錢五百足陌,米每碩加增三斗贍給官吏,乞復為州。龔州亦因平南縣梁甚陳狀,乞添納二稅米錢各二分,依舊為州。本路帥司、監司不顧實利害,取降指揮,並復州額。前任廣西提點刑獄公事巡歷到白州,據博白縣百姓(奏)[秦]實等狀,從初增添稅錢等,即非人戶情願。邊遠州軍,輸納不前,以致逃竄,乞依舊額。龔州人煙又不逮白州,並乞廢並,將兩州所增苗稅悉行改正,依舊額均敷。」札下本路監司,相度可行,故有是命。

十月二十三日,萬安軍言:「本軍已廢作縣,今來即無撥隸瓊州之文,亦無萬安縣名額,省符內並不該載。」吏部勘當:「萬安軍承指揮隸瓊州,今來合以『萬安軍使兼知瓊州萬安縣』稱呼,其倉庫受納、支遣,系主簿本職,兼兵官系極邊,與黎人相接,難以廢罷。」詔倉庫、糧料院等印記,並依舊行使,廂禁軍依舊就本軍勘請。仍仰瓊州通判每季詣軍取索,驅磨點檢。所有本軍陵水縣依舊隸瓊州。差縣令一員,兼主簿職事;存留水陸巡檢,兼尉司職事。余從之。

紹興九年十一月三日,詔:「新復州軍民戶未全歸業,官吏猥眾,難以贍給。仰逐路監司相度,縣鎮有民戶稀少去處,權行省並,以寬民力。限一月措置聞奏。」

紹興十三年九月五日,詔復瓊州寧遠縣為吉陽軍,萬寧縣為萬安軍,宜倫縣為昌化軍,並免隸瓊州。今後止差軍使兼知倚郭縣事。

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詔階、成、西和、鳳州並屬利州路。

十月三日,詔昌化軍、萬安軍、吉陽軍依舊為軍,差置守臣,其餘元管屬縣仍舊撥隸逐軍。合置官屬等,並依紹興五年未廢並以前事理施行。

二十九年三月二十日,臣僚言:「切見兩淮民事稀簡,官曹猥多,乞令漕司省並閒慢窠闕,以寬民力。」詔令帥、漕臣同(其)[共]審度,(其)[具]合省並員數申尚書省。

紹興二十九年七月三日,淮南路轉運判官孟處義言:「真州軍事推官一員,緣民事稀簡,可以省廢,並在城都酒務見系雙員,欲減一員。」吏部勘會,欲依所乞,將見任人令滿令任日省廢,其差下人依省罷法。詔依,其見任人如願省罷者聽。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八日,孝宗即位未改元。禮部侍郎黃中等言:「乞照國朝故事,天下山川、地名、人姓名及州、府、軍、監、縣、鎮官司及敕賜名額寺觀取旨,有犯御名者合易。」從之。

南恩州 編輯

陽春縣原批云:「此條移前第十五頁第六行『慶曆八年』上。」按此條與《方域》七之一五「慶曆八年」條內容多重複。,開寶五年廢春州,來隸。

南恩州按據《方域》七之一五,「南恩州」三字應在前行「陽春縣」上。:六年復置春州,省流南、羅水二縣入焉。熙寧六年廢春州,復來隸。又銅陵縣,開寶五年廢勤〔州〕,來隸。熙寧六年廢勤州富林縣,省入銅(林)[陵]縣。是年又廢銅陵縣隸陽春縣。《圖經》雲,祥符曰新春縣祥符:原作「符祥」。按《元豐九域志》卷一○「春州」條云:陽春縣「大中祥符九年又廢入新州,為新春縣」。據此可知此處「符祥」乃「祥符」之誤。今正。。盧多遜貶朱崖,諫議大夫李符適知開封府,求見趙普,言:「朱崖雖在海外,而水土無他惡,流竄者多獲全。春州在內地而近,至者必死。望追改前命,亦以外彰寬宥,乃置於必死之地。」普頷之。後月余,符坐事貶宣州行軍司馬,上怒未已,令再貶嶺外,普具述其事,即以符知春州。

春州 編輯

春州:南陵郡,領三縣。開寶五年廢入恩州,六年復置。廢勤州,以銅陵縣來隸。祥符九年廢入新州,天(僖)[禧]四年復置,熙寧六年廢州,省銅陵入陽春縣,隸恩州。

 方域六 ↑返回頂部 方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