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統編年/卷之二十六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六

  臨濟第十七世祖

  諱祖欽。嗣徑山。

  理宗庚戌嘉熙十年。

  臨濟第十七世仰山祖嗣宗統(二十九年)。

  辛亥十一年(元憲宗立)。

  佛滅後二千二百年。

  金陵沖詔移徑山。

  沖隱金陵。育王虛席。朝論以大覺故家。不輕畀付。特召沖於隱所。三返卒不奉詔。徑山虛席。復詔起之。先是京兆尹趙公將逝衝來吳之法華。而徑山之命繼至。沖謂不赴法華則不信。重違君命則不恭。失恭與信。何以為後學法。乃幡然而起。留法華踰月。即登徑山。

  壬子十二年(閩浙大水)。

  原妙出家。

  妙年十五。懇請父母出家嘉禾密印寺。名原妙。

  癸丑寶佑元年。

  祖住潭州龍興。

  上堂曰。純清絕點。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鏡來。未免一場狼籍。不若遇飯吃飯。遇茶吃茶。曉來獨立空庭外。閒對寒梅幾樹花。

  甲寅二年。

  原妙圓具戒。

  乙卯三年。

  丙辰四年。

  祖遷湘西道林。

  丁巳五年。

  禪師慶壽下海雲印簡寂。

  簡寧遠宋氏子。生而神悟。七歲父授孝經開宗明義章。遽問父曰。開者何宗。明者何義。父異之。俾侍中觀沼出家學佛。一日侍沼行。沼舉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汝作麼生會。簡將沼手一掣。沼曰。這野狐精。簡諾諾。沼曰。更須別參始得。元兵破寧遠。四眾逃散。簡侍沼如故。沼曰。吾迫桑榆。汝方富有春秋。何當玉石俱焚。宜自遠遁。簡泣曰。因果無差。死生有命。安可離師苟免乎。沼察其誠。囑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緣。吾將與子北渡。經年至赤城。書偈曰。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泥牛飛過海東來。天上人間尋不見。偈畢忽無疾而逝。闍維收頂骨舍利。簡為乞緣造塔供養。一夕聞空中呼簡名。簡瞥然有省。復聞人告曰。大事將成。毋滯於此。黎明遂策杖之燕。過松鋪。值雨宿崖下。因擊火乃悟。曰今日始知眉橫鼻直。信道天下老和尚不寐語。明日至景州。見本無玄。玄問從何所來。簡曰云收幽谷。玄曰何處去。簡曰月照長松。玄曰孟八郎漢。便恁麼去也。簡諾諾趨出。初沼臨終。簡問某甲當依何人了此大事。沼曰賀八十去。迨入燕。至大慶壽寺。乃省前讖。於是謁璋。嗣其法。兩主慶壽。王臣尊信。啟導接引。衛法護世之功不淺。有孔子之後元措者。渡河謁簡請復曲阜廟祀。簡微言之。乃復襲封。閏四月說偈畢。泊然而逝。茶毗獲舍利無算。諡佛日圓明大師。

  戊午六年。

  元廷詔辨正焚燒道藏偽經加雪庭祖師號。

  時有道流。出一書曰老君化胡成佛經。及八十一化圖。鏤板傳布。其言鄙陋誕妄。意在輕蔑釋門而自重其教。少林祖以其事奏聞憲宗。有旨令僧道二家。同詣上所辯析。二家自約。道勝。則僧冠首而為道。僧勝。則道削髮而為僧。僧問道曰。汝書為諭化胡成佛。且佛是何義。道對曰。佛者。覺也。覺天覺地。覺陰覺陽。覺仁覺義之謂也。僧曰。是殆不然。所謂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圓明。故號佛陀。豈特覺天地陰陽仁義而已耶。憲宗特語近侍曰。吾亦先知仁義是孔子之語。謂佛為覺仁覺義。其說非也。道士又持史記諸書以進。欲出多說。僥倖取勝。僧曰。此是何書。道曰。前代帝王之書。上曰。汝今持論教法。何用攀援前代帝王。僧曰。我天竺亦有此書。汝聞之乎。對曰。未也。僧曰。我為汝說。天竺頻婆羅王贊佛偈曰。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當其說是語時。老子安在。道者不能對。僧又問汝史記有化胡之說否。曰無。又問老子所傳何經。曰道德經。曰此外更有何經。曰無。道德經中有化胡事否。曰無。僧曰史記中既無。道德經中又無。其為偽妄明矣。道者辭屈。尚書姚樞曰。道者負矣。上命如約行罰。遣近臣脫歡。將道者樊志應等十有七人。詣龍光寺削髮為僧。焚偽經四十餘部。天下佛寺為道流所據者。悉命歸之。祖加號光宗正法大師。

  祥符蔭曰。化胡經。妄撰於晉王浮。當時已明其謬。今復昭雪於祖龍一炬。良由五濁惡世。人多邪倒。堂堂大路不肯行。偏向荊棘林中。別生枝蔓。自取泥犁。良可悲也。老子清淨守玄。修之原不失為善法。乃不善遵其教者。謬妄取戾。一至於此。佛慈廣大如太虛空。亦何所損失。而又何所不攝受之。但引人墮邪見坑中。失正知見。為可懼耳。憲宗此舉可謂崇正驅邪。而雪庭祖辯正之功亦不少也。

  原妙入淨慈立三年死關學禪。

  己未開慶元年。

  禪師原妙謁斷橋。

  妙請益斷橋倫。倫令參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話。於是脅不至席。口體俱忘。或如廁惟中單而出。或發函忘扃鐍而去。時同參僧顯慨然曰。吾己事弗克辦。曷若輔之有成。朝夕護侍惟謹。

  庚申景定元年。

  祖寓北磵原妙來參。

  妙來北磵參祖。方問訊插香。祖便打出。閉卻門。一再往。始得親近。乃問已前做處。妙一一供吐。祖當下悉與剿除。令看無字。自此日日參叩。祖忽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來。聲未絕。即打。如是者不知其幾。妙扣愈虔。

  辛酉二年。

  祖住處州南明原妙省悟。

  祖住南明。上堂曰。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白鷺下田千點雪。黃鸝上樹一枝花。三千里外賣卻布單。不遠而來。因甚放下泥盤。呵呵大笑。毗婆尸佛蚤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原妙從徑山歸堂。夢中忽憶斷橋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疑情頓發。三晝夜目不交睫。至第六日。隨眾詣三塔諷經。抬頭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贊。末兩句雲。百年三萬六千朝。反覆元來是這漢。驀然打破拖死屍之疑。解夏至南明。祖問阿誰與你拖個死屍到這裡。妙便喝。祖拈棒。妙把住雲。今日打原妙不得。曰為甚打不得。妙拂袖便出。翼日。祖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曰狗舐熱油鐺。曰你那裡學這虛頭來。曰正要和尚疑着。祖休去。

  壬戌三年。

  妙度夏江心過雪竇見希叟曇。

  曇問那裡來。妙拖下蒲團。曇曰。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妙曰。拋出大家看。曇乃自送入堂。

  禪師徑山支下天童西岩了慧寂。

  慧參徑山祖。居第二座。蘇州守趙節齋請開法定慧寺。遷東嘉能仁。江州東林。及明州天童。咸有聲績。佛涅盤日上堂。拈拄杖召大眾雲。黃面瞿曇乃竺乾猛將。以慈悲為弓矢。以智慧為戈矛。統百萬雄兵。勇不可當。布三百餘陣。勢不可敵。如是四十九年。演出五千餘卷兵書。雖流落人間。而未嘗有一字漏泄。因與生死魔軍為冤為對。遂於跋提河邊。築一巨城。名為涅盤。於其城中。先以紫磨金軀犒賞諸兵。令其瞻仰取足。再三撫諭。而又散以八斛四斗珍珠。其謀意無他。必欲打破生死牢關。普與盡大地眾生。共行通天活路。得到大安隱大解脫之場而後已。豈謂二千餘載。猶未遂其志。而未奏其功。山僧既知其力盡計窮。不免拔劍相助去也。以拄杖畫一畫雲。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淨鶴飛高。晚居幻智庵。無疾而化。

  癸亥四年。

  禪師文泰參雪庭祖受囑。

  泰汾州陽城魏氏子。禮本鄉智禪師剃染受業。精修僧事。服勤有年。辭智遊學。獨邁太行。經入東魯。初習教乘於演三藏德律師法席。粗領大義。次扣禪關。廣參知識。始參濟下宗師。依雲峰恆。參請累年。親蒙授記。仍付衣頌。次參曹洞宗師。後造太原深丈室。復蒙印證。後詣燕京大萬壽寺。參雪庭祖。祖問當機一句。試拈出看。泰擬開口。祖曰。家產被人籍沒了也。還在這裡叫屈。泰撫掌曰。誰奈我何。祖曰。這風顛漢。曰仁義道中。且與一拜。於是侍錫十載。受囑。

  祖遷台州護聖。

  甲子五年。

  祖住湖州光孝。

  度宗。

  度宗乙丑咸淳元年。

  祖掛牌道場開法天寧原妙侍。

  丙寅二年。

  妙侍者入龍鬚山。

  祖一日問妙曰。日間浩浩時。還作得主麼。妙曰。作得主。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妙曰。作得主。復問正睡着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處。妙無語。祖囑曰。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飢來吃飯。困來打眠。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妙遂奮志入臨安龍鬚。自誓曰。棄一生做個痴呆漢。決要者一着子明白。

  丁卯三年。

  祖住袁州仰山。

  法席為天下第一。僧問如何是五家宗旨。祖曰。有口祇堪吃飯。曰若不借問。爭達本源。祖曰。未敢相許。曰如何是溈仰宗。祖曰。父慈子孝。曰如何是臨濟宗。祖曰。迅雷不及掩耳。曰如何是曹洞宗。祖曰。三更不借夜明簾。曰如何是雲門宗。祖曰。體露金風。曰如何是法眼宗。祖曰。山自青水自綠。曰五家宗乘蒙師指。向上宗乘事若何。祖曰。頭頂天腳踏地。

  賾藏主集古尊宿語錄成。

  唐宋傳燈。嘗賜入藏。諸師之語。傳燈不能備載者。[〡*臣*責]別集自大鑒一世而下。南泉趙州以及真淨佛照二十餘家。計四十八卷。名之曰古尊宿語錄。育王大觀序之。

  祥符蔭曰。古尊宿錄。敘述真奧。博而不華。實有裨於宗傳。開後學之心眼。傳燈之外。必不可少者也。微言不墜。大意昭然。藏主之功為不淺矣。

  禪師萬松支下上都華藏普安至溫寂(溫堅持雅操。不為好爵所縻。勝於秉忠一籌。故書)。

  太保劉秉忠薦溫有經世才。世祖召見。與語大悅。留內庭三載。多有贊益。將授以官。堅辭還山。錫號佛國普安大禪師。五月示疾右脅而逝。異香三日。茶毗舍利無數。

  戊辰四年。

  己巳五年。

  元世祖齎供仰山致尊敬之禮。

  庚午六年(大旱)。

  原妙聞墮枕徹悟。

  妙居龍鬚經五載。因同宿道友推枕墮地作聲。廓然大徹。自謂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辛未七年(大飢)。

  壬申八年。

  癸酉九年。

  禪師從倫應元詔入對內殿。

  倫參萬松祖。見阿那律得聞天眼因緣。忽有省。曰設使五眼俱瞎。又能開我向上眼矣。因舉似祖。祖問如何是向上眼。倫曰瞎。祖曰真箇瞎。倫復曰瞎瞎。祖頷之。九月詔入內殿。從容問辯。薄暮將退。帝曰。在先有問。皆言無說。今何卻有說耶。倫曰。理本無說。今且約事而言。帝曰。何故理無言說。倫曰。理與神會。如人食密。中邊皆甜。若問密之色相。紫白可言。若論味之形容。實難訴說。

  禪師持定力疾參悟 發明(定忘身苦參得悟。書之以為顧戀形骸者鑒)。

  定清苦剛介。來仰山參祖。為眾持淨。六月日。眾患痢委身事之。未幾定亦疾。疾革。醫謂不可。乃取一觸桶就屏處危坐其上。漿飲禁絕。單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第七日夜將半。忽覺山河大地草木叢林。徧界如雪。於明月下。堂堂一身。乾坤包不得。久之如聞擊木聲驚醒。徧體汗流。疾亦愈。踴躍自慶。旦詣方丈舉似祖。祖舉公案詰之。酬答無滯。示偈曰。昭昭靈靈是什麼。眨得眼來已蹉過。廁邊籌子放光明。直下元來只是我。

  甲戌十年。

  妙遷雙髻。

  妙隱龍鬚九載。縛柴為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嘗積雪沒龕。旬余路梗。絕煙火。咸謂死矣。雪霽宴坐如初。有僧名若瓊。焚祠牒從妙於龍鬚。忽染病。妙曰。病中絕緣。正好做工夫。汝臭皮袋。悉委之於我。但和病捱去。決不相賺。瓊病亟。索浴。俯見湯影。郎有省。喜笑如脫沉疴。信宿書曰。三十六年顛倒。今日一場好笑。娘生鼻孔豁開。放出無毛鐵鷂。妙問如何是娘生鼻孔。瓊豎起筆。妙曰。又喚甚麼作無毛鐵鷂。瓊擲筆而逝。妙遷武康雙髻峰。

  禪師如珙被旨住育王。

  珙初參石田痴絕於靈隱。疑礙無所入。聞天目禮居太白。往投以疑。禮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蠈。珙擬對。禮打之。忽有省。遂留侍。斷橋倫住國清。延之典藏。倫遷淨慈。居第二座。尋升第一座。丞相以雁蕩靈岩。表請出世。遷能仁。退歸放牧庵。不應外緣。有旨授育王。不得已應之。

  恭宗。

  恭宗乙亥(德佑元元至元十二)年。

  曹洞第二十世雪庭光宗正辨祖示寂。

  祖歸故里。創建精舍曰報恩。祖姿頴悟。三閱藏教而成誦。誘掖後學無倦色。通群書。善翰墨吟詠。其上堂普說幾十萬言。播在叢林。門人請梓之。祖聞而叱之曰。此吾一時遊戲所發。安可以形跡為哉。既老倦於接納。歸棲嵩陽。是年秋示微疾。書偈告終。塔於寺之西隅。

  祥符蔭曰。雪庭博洽融通。大展新豐之令於大河以北。為王臣尊禮。而辨正摧邪。功在法苑不小。與仰山祖。同時南北輝映。甘露雙垂者也。

  曹洞第二十一世祖

  諱文泰嗣雪庭法(雪庭之門時稱二泰。謂中林智泰。祖乃首推也)。

  丙子(德佑二五月以後端宗景炎元)年。

  曹洞第二十一世少室祖嗣宗統(一十四年)。

  開堂少林祖剎。上堂曰。塵劫來事。只在於今。河沙妙德。總在心源。試教伊覿面相呈。便不解當風拈出。且道過在甚麼處。卓拄杖曰。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禪師中竺雪屋珂辭靈隱。

  珂靈隱熏嗣。住中竺。上堂。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且道衲僧知個甚麼。知道飯是米做。直饒恁麼。閻羅老子索飯錢有日在。珂以宋鼎既遷。即謝寺事。時金山默庵雅禪師。尊師道行。時元兵下江南。默庵被總兵伯顏脅置幕中。從至武林。默庵言於伯顏。請珂住靈隱。親持請疏扣門。珂抽關露半面問曰。汝為誰。默庵曰。故人某甲也。珂落關曰。我不識你。蓋珂雖處世外。而以忠自持。故不屑靈隱之命。斷江恩有詩曰。雪屋今亡四十年。高風凜凜尚依然。伯顏丞相拜床下。不肯為渠來冷泉。

  祥符蔭曰。當宋鼎革遷。元兵南下之時。臨安羹沸。雪屋乃以世外緇衣。折伯顏床下之拜而不起。其高風清韻。有足多者。充其意。亦世外之文山迭山也。時珂座下有首座某。年八十餘。嘆曰。我生於宋。老於宋。乃不得死於宋。遂絕粒而死。噫。栴檀林中果無異嗅哉。

  丁丑二年。

  禪師妙峰下徑山藏叟善珍寂。

  禪師普度住徑山。

  度字虛舟。江都史氏子。初見鐵牛印於靈隱。徧歷諸方。若天童晦岩光。大慈石岩璉。虎邱石室迪。皆一見器異之。參無得通於饒州薦福。決志親依。嗣之。淳佑初。出世金陵半山。繼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疎山。蘇之承天。補中竺。復詔升靈隱。被命住徑山。值火余。志圖興復。將有緒而遽寂。

  禪師雲壑 瑞集心燈錄成。

  瑞續五燈會元。集臥龍先祖以後。宋季元初諸宗語。曰心燈錄 發明(心燈錄以援邱玄素塔銘。證德山出馬祖下。致阻抑不行。然邱銘竟傳矣。書成。以見此書有系法門。狥私掩公者之失自見也)。

  戊寅(三五月帝炳祥興元)年。

  己卯祥興二年 宋亡。

  元(姓奇渥溫氏。太祖鐵木真。於宋開禧二年。自號可汗。傳太宗窩闊台。睿宗[悔-母+也]雷。定宗貴田。憲宗蒙哥。至世祖諱忽必烈。國語曰薛禪。即位開平。於宋景定元年庚申。建元中統。至宋景定五年甲子。改至元。改開平為上都。己卯宋亡。混一天下。世祖在位凡三十五年。元制。凡皇帝即位之始。必先受佛戒。方登大寶。布告天下)。

  世祖庚辰至元十七年。

  禪師妙高自蔣山遷徑山。

  高字雲峰。長溪人。家世業儒。母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華心。手捧得之。覺而生高。因名夢池。自幼嗜書史。尤耽釋典。固請學出世法。父母以夢故不忍奪。出家受具。首參道沖。沖曰。此兒語纚纚有序。吾宗瑚璉也。又參范祖。祖尤器重。擬充侍職。高嘆曰。懷安敗名。吾不徧參諸方。不止也。遂之育王見廣聞。入室掌藏鑰。一日聞舉譬如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高劃然有省。答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聞曰。也只道得一半。後出世南興大蘆。屢遷至蔣山。歷十有三載。乙亥寺被兵革。軍士有迫高求金者。以刃擬高。高延頸曰。欲殺即殺。我頭非汝礪刃石。辭色雍容。了無怖畏。軍士感動。擲刃而去。是年詔住徑山。徑山毀。高殫心興建。

  帝師癹思八(此雲聖壽)寂 發明(元列朝皆有帝師。書[癹-又+文]思八以槩其餘。凡天下高僧師號。皆錫自帝師)。

  辛巳十八年。

  禪師原妙鍵死關西天目。

  妙住雙髻。丙子。學徒避兵四去。妙獨掩關危坐。及安堵。啟戶視之。則那伽如故。於是戶屨彌伙。應接不暇。乃以拄杖橫肩顧左右雲。大眾會麼。楖栗橫肩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己卯春。腰包宵遁。直造天目西峰。有獅子岩。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妙樂之。有終焉之意。未幾慕膻之蟻復集。是年復造岩西石洞。營小室如舟。扁曰死關。上溜下淖。風雨飄搖。絕給侍。屏服用。不澡身。不剃髮。截瓮為鐺。並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撤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設三關語以驗學者雲。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下語不契。閉門弗接。

  禪師報恩從倫奉詔再焚道藏偽經。

  道藏偽經。前已燒禁。是年復有道流構難。十月二十日。有旨就大都憫忠寺。再勘焚燒道藏偽經。除道德經外。盡行燒毀。命倫舉火。倫升座。以火炬打一圓相曰。諸仁者。祇如三洞靈文。還能證此火光三昧也無。若也於斯會得。家有北斗經。人口保安寧。其或未然。從此灰飛煙滅盡。任伊到處覓天尊。中書丞相耶律鑄。翰林院唐方等。奉勅撰碑紀其事。

  壬午十九年。

  癸未二十年。

  甲申二十一年。

  禪師行端來參。

  端臨海何氏子。世業儒。一切文字。不由師授。自然通達。初參藏叟珍於徑山。珍問汝是甚處人。端曰。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又喝。端收坐具。珍曰。放汝三十棒。參堂去。端於言下豁然頓悟。珍寂。端以淨慈靈隱。山水清勝。往掛錫焉。自稱寒拾里人。橫川珙在育王以偈拈曰。寥寥天地間。獨有寒山子。端竟不渡江。而謁覺庵真於承天。遂參祖於仰山。祖問何處來。端曰兩浙。祖曰。因甚語音不同。端曰。合取臭口。祖曰。獺徑橋高。集雲峰峻。未識書記在。端拍手曰。鴨吞螺螄。眼睛突出。祖顧笑謂侍者。點好茶來。

  乙酉二十二年。

  丙戌二十三年。

  丁亥二十四年 徑山還舊觀。

  祖授侍者原法印。

  妙在天目死關中。祖寄竹篦麈拂。及綠水青山。一同授記與高峰原妙。以贊示曰。上大今已無人。雪岩可知禮也。虛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

  臨濟第十七世仰山雪岩祖示寂。

  臨濟第十八世祖

  諱原妙。嗣仰山。

  戊子二十五年。

  臨濟第十八世高峰祖嗣宗統(八年)。

  祖開法天目明本侍。

  緇素共築師子院。請祖開堂。適大仰寄到竹篦頂相。遂拈香上堂示眾曰。海底泥牛銜月走。岩前石虎抱兒眠。鐵蛇鑽入金剛眼。崑崙騎象鷺鷥牽。此四句內。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若人檢辨得出。一生參學事畢。明本號中峰。錢塘孫氏子。母夢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其家。翼日遂生本。本神儀挺異。具大人相。才離襁褓。便跏趺坐。能言便歌贊梵唄。凡嬉遊必為佛事。年十五決志出家。禮佛然指。誓持五戒。日課法華圓覺金剛諸經。晝夜彌勵。困則首觸柱以自警。期必得乃已。閱傳燈至庵摩羅女問文殊生不生公案有疑。遂志在參決。往天目參祖。祖孤峭嚴冷。未嘗一啟齒而笑。獨見本歡然欲為祝髮。本以父命未許。祖曰。可舉闍夜多尊者出家因緣喻汝父。勿自沉溺。未幾誦金剛經至荷擔如來處。恍若開解。本自謂識量依通。非悟也。丁亥年二十五。遂剃染侍祖開法天目。

  詔集諸宗徒廷辯禪師徑山妙高詣闕奏對詳明上大悅。

  時詔立御講三十六所於江淮諸路。有譖毀禪宗者。有旨集諸宗徒廷辯。住徑山雲峰妙高嘆曰。此宗門大事。吾當不惜詣闕爭之。上問禪以何為宗。高奏淨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覺知思慮分別所能到。宣問再三。高歷舉西天東土諸祖。以至德山臨濟棒喝因緣。大抵禪是正法眼藏。涅盤妙心。趨最上乘。孰有過於禪。詞旨明顯。餘二千言。又宣進榻前。與譖者再復論難。譖者辭屈。上大悅。禪宗安堵如初。

  徑山復災。

  住持高謂眾曰。吾宿負此山債耳。遂再營建。匯殿坡為池。他屋以次落成。

  禪師平江承天夢真升座說法寢升教班居禪上之旨。

  真字覺庵。嗣雪寶謙。住承天。時有華嚴宗講主某。奏請江南兩浙名剎。易為華嚴教寺。升教班資居禪之上。奉旨南來。抵承天。次日覺庵升堂。就為說法。博引華嚴一經宗旨。縱橫放肆。剖析諸師論解是非。若指諸掌。其時華嚴講主者。聞所未聞。大沾法益。且謂承天小寺長老。尚如是。矧杭之巨剎大宗師耶。因回奏。遂寢前旨。

  本侍者具戒。

  己丑二十六年。

  祖付侍者明本法印。

  本一日觀流泉有省。即詣祖求證。祖打趁出。既而民間訛傳官選童男女。本因問曰。忽有人來問和尚討童男女時如何。祖曰。我但度竹篦子與他。本即言下洞然。徹法源底。陸沉眾中。人無知者。於是祖書真贊付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且俾參徒。詣本請益。

  曹洞第二十一世少室祖示寂。

  祖於正月示微疾。謂門人曰。古人坐脫立化即不無。於衲僧分上皆餘事也。言畢。掩息右脅而寂。

  禪師天目下育王橫川如珙寂。

  曹洞第二十二世祖

  諱福遇。氏族闕。

  庚寅二十七年。

  曹洞第二十二世寶印祖嗣宗統(八年)。

  祖住寶印。上堂曰。機先一句。越韻超聲。句後一機。彌乾蓋宇。衲僧家隨緣開拓。妙惠人天。祇如不落前後一句。作麼生道。昨夜西風惡。吹折案山松。

  辛卯二十八年。

  禪師雲峰寺如意撰至元辨偽錄。

  先是有道士邱處機李志常等。毀西京孔子廟為文城觀。謀占梵剎四百八十二所。傳襲王浮化胡偽經。惑亂臣民。時少林裕祖詣闕陳奏對辯。處機等辭屈。奉旨焚偽經。罷道為僧者十七人。還佛寺三十七所。辛巳冬。復奉旨除道德經外。其餘說謊經文。盡行燒毀。乃詔大都雲峰寺住持如意。撰至元辨偽錄。上喻曰。譬如五指。皆從掌出。佛門如掌。余皆如指。偽宜辨也。辨凡五卷。窮釋老之淵源。分邪正之真偽。復勅翰林學士知制誥臣張伯淳。序而行之。

  壬辰二十九年。

  癸巳三十年。

  禪師淨慈下徑山雪峰妙高寂。

  甲午三十一年。

  成宗。

  成宗乙未元貞元年(四月蘭州河清三日上下三百里)。

  禪師東林悅堂誾應詔入對 發明(成宗踐祚之初。召問大法。誾能以道引導之。故書)。

  誾嗣雙林朋。九江守錢真孫請出世西林。遷開先又遷東林。召對稱旨。賜璽書號通慧禪師。並金襴法衣。

  禪師牧潛圓至住建昌能仁。

  至高安姚氏子。父兄皆名進士。至參仰山祖受記莂。住能仁。所着有牧潛集(明汰如河法師重刻〔六〕)。

  臨濟第十八世高峰祖示寂。

  祖上堂。拈拄杖召大眾雲。還見麼。人人眼裡有睛。不是瞎漢。決定是見。以拄杖卓一下雲。還聞麼。個個耳里有竅。不是死漢。決定是聞。既見既聞是個甚麼。以拄杖○。見聞即且止。只是六根未具之前。聲色未彰之際。未聞之聞。未見之見。正恁麼時。畢竟以何為驗。以拄杖[○@│]。吾今與汝保任斯事。終不虛也。以拄杖[○@□]。三十年後。切忘妄通消息。靠拄杖下座。冬十一月。大覺寺祖雍。師子院院主明初來省。祖竟以後事付囑。十二月一日黎明。辭眾曰。西峰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敢累及平人。自領去也。大眾還有知落處者麼。良久雲。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復說偈曰。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泊然而寂。啟龕七日。端然如生。塔全身於死關。祖為人至慈勤懇。誨人善語和易。或繼以泣。及至室中行祖令。鞭策龍象。盡情勘核。絲粟無貸。嘗戒學者。今人負一知半解。不能了徹。參徒一詰。茫然莫辨邪正。句來句去。如手搏兒。蓋得處鹵莽故也。直須大徹。親見親證。明得差別智。方解勘辨殺活。其機用險峻。不可湊泊如此。尤矜細行。崇戒律。雖創兩剎。目未嘗睹。信士全從進得所剪髮。朝夕供禮。舍利累累如貫珠。天下識與不識。皆讚嘆曰。高峰古佛。

  安隱忍曰。金剛王劍。佛祖不留。至虎邱應庵十有二傳。如器注器。當時有與臨濟先後出世者。如石霜多枯木。眾以勝妙境界作究竟。至首座化去不會宗旨。微九峰孰能反正之。厥後流為默照邪禪。而真淨五祖妙喜諸老宿。痛斥其非。迨勝朝此病熾作。雖沒量大漢。不免從狐鼠蹊徑中來。賴是二老生鐵鑄成。終得正悟。雖悟後痛訴昔時之謬。往路之非。而學者耽着恬寂。卒不能舍。甚哉邪法入人之深也。繇是國初至今。多坐不語禪。南北甚行牢不可破。天童三峰相併而出。十餘年中。摟盡黑。暗魔軍窠臼。然而狂打潑罵。記名泥跡之弊。不旋踵而生。末世說法。其難如此。要當扇以淳風。感以至誠。驗以宗旨。擇以人類。復還馬祖百丈臨濟興化以來之元氣根本。全機大用。非徒囂囂然口舌爭也。若夫雪岩父子。拈提濟上綱領。下刀發藥。去古人實有間。設使施之今日。獨不可以稱良劑乎。故曰。道歲也。聖人時也。

  祥符蔭曰。弘教集載元世祖實錄百餘篇。字字句句。以宏法為己任。蓋菩薩住初地。作大功德主。以法化眾生者也。其時綠綈丹詔。絡繹雲林。金剎香幢。輝煌道路。而祖一關壁立於千仞雲霄之上。真風徧界。攀仰無從。此所以能支滹沱欲倒之瀾。續少林面壁之旨。迄今三百年來。衰靡之極。猶有一線真機。存而未艾者。不可謂非祖持之之力也。

  宗統編年卷之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