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實錄卷二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體仁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管理戶部事務上書房總師傅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管順天府府尹事務隨帶加五級紀錄十八次臣賈楨總裁官經筵講官吏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管理新營房城內官房大臣稽察內七倉大臣稽察會同四譯館事務加一級隨帶加六級軍功加三級紀錄五次臣花沙納經筵講官文淵閣提舉閣事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鑲白旗滿洲都統稽察內七倉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左翼幼官學寧壽宮圓明園等處精捷營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造辦處事務隨帶加十八級臣阿靈阿副總裁官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隨帶加六級紀錄二十次臣周祖培等奉敕修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八月。甲申朔。卯時。上詣几筵前、行朝奠禮。辰時。上恭視大行皇帝、升吉轝於煙波致爽殿。階下跪送。即趨詣澹泊敬誠殿後檐下。恭迎大行皇帝吉轝。敬視大殮畢。奉安梓宮於澹泊敬誠殿。上慟哭失聲。擗踴不巳。既殮。行奠獻禮。每日供膳致祭。百官齊集舉哀。如前儀。  

○上以大行皇帝大殮禮成。具摺恭奏皇太后。皇父大行皇帝、於八月初一日辰刻。巳升梓宮。大殮事宜。俱敬謹備辦妥協。謹此奏聞。仰慰慈懷。並將儀注單。恭呈懿覽。再本日寅刻、和世泰巳到熱河。恭傳聖母皇太后懿旨訓誨。子臣跪聆之下。字字銘泐肺腑。永矢弗忘。現遭皇父大行皇帝大事。皇母悲傷罔極。惟求加意節哀。保重慈躬。子臣孺慕之私。庶幾稍釋。謹一併覆奏。伏祈懿鑒。  

○又奏。和世泰齎到聖母皇太后恩賞鼻煙壺一件。子臣叩頭祗領。恭謝慈恩。  

○又另摺請皇太后安。  

○諭內閣、嘉慶四年皇祖考高宗純皇帝大事。皇考曾遵雍正十三年成例、停止各省將軍、督、撫、提、鎮、藩、臬、及鹽、關、織造等、來京叩謁梓宮。今大行皇帝在山莊升遐。梓宮回京。除熱河都統、直隸提督、本在熱河。直隸總督、藩司、長蘆鹽政、密雲副都統、馬蘭鎮總兵、沿途各有差使外。其餘直隸各大員、俱不必前來。各省將軍、督、撫、副都統、提、鎮、城守尉、並盛京侍郎、奉天府尹、及西北兩路將軍、大臣、並學政、鹽政、織造、關差等、均不必奏請前來。致曠職守。各該將軍督撫提鎮等、受皇考深恩。惟當竭誠盡職。以期無負委任。不在儀節虛文也。將此通諭知之。  

○諭軍機大臣等、本月初一日辰刻、大行皇帝已升梓宮。一應事宜。業巳辦理妥備。朕謹具摺、奏知聖母皇太后。並請安摺一件。著留京王大臣、即交總管太監、恭呈慈覽。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本日大行皇帝已升梓宮。即日奉移回京。方受疇、現巳起程前來。著將沿途橋梁道路。敬謹察看。橋梁須一律寬平堅穩。其道路窄狹處所。最關緊要。或有可繞越之處。即飭令趕緊修墊。或無道可繞。應如何設法行走。務須慎重籌辦。期於萬分安妥。是為至要。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奉移大行皇帝梓宮回京。入關以後。即系霸昌道所屬境內。沿途橋道。最關緊要。現已有旨。諭令方受疇、慎重督辦。著傳諭齡住、令其即日遍歷境內道路。逐細察看。橋梁必須寬平堅固。蹕道必須寬展。如有山徑窄狹處所。有可繞越者。趕緊修墊。無可繞越之處。應如何設法行走。總須妥協籌辦。梓宮經過。萬分安穩。是為至要。  

○命兵部侍郎阿克當阿、管雍和宮事。  

○乙酉。諭內閣、朕受皇考大行皇帝鞠育顧復深恩。昊天罔極。聖壽雖年逾六旬。天體豐腴。精神強固。朕宮庭侍奉。正幸愛日方長。期頤可卜。本年巡幸灤陽。朕沿途隨扈。聖躬行健如常。蹕途偶感暍暑。仍登陟弗倦。乃遘疾三日。遂至大漸。朕搶地呼天。追攀莫及。敬惟皇考臨御二十五年。蕩平寇亂。綏靖兆民。宵旰勤勞。曾無一日稍紓聖慮。薄海臣黎。仰荷仁帡。共享昇平之福。今鑾輅巡方。不數日之間。猝遭大故。龍馭上賓。凡有血氣者。悲哀感戀。罔非出於至誠。況朕之受恩深重。萬倍恆常者乎。欽奉皇考遺詔。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朕心實所難安。惟有恪遵古制。敬行三年之喪。庶幾稍盡哀慕之忱於萬一。其天下臣民。仍照定例行。著王大臣會議具奏。  

○又諭、阿那保、百順、前充皇考頂馬差使。今朕若令仍供舊職。朕心實為不忍。所有頂馬差使。阿那保、百順、著無庸充當。博多歡、亦著無庸壓馬。  

○又諭、據阮元等奏、越南國王阮福映身故。該嗣阮福晈、遵例繕表告哀。並遣陪臣詣闕叩陳。該陪價現於關上候命一摺。越南國、備位藩封。今該國王身故。遣使告哀。自應令其恭詣闕廷。著該督等、即傳旨准令該陪臣入關。所有襲封各事宜。屆期再行查辦可也。  

○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覆奏、臣等遵於京外第一蘆殿、恭接梓宮。惟求皇上至孝哀慟之情。稍自節抑。得旨、即在京外第一蘆殿恭迎。又批、朕實不幸不孝之至。愈思愈懼。惟賴諸伯。隨時隨事。殫心指導。以期藐躬庶無大悔。  

○步軍統領英和奏、自七月二十七日、驚聞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之信。每日分赴旗營各門。逐處彈壓查訪。其應行安設激桶、費延吉、及一應傳禁各事宜。俱已妥辦。並嚴拏各處造言生事、不守法度之人。得旨、細心之極。實不負皇父委任。又奏、今逾三日。京城內外。均屬安靜。仍督飭所屬、加意巡查。批、辦理得法之故。應當始終如一。  

○命御前侍衛禧恩、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御前侍衛阿那保、為內大臣。以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安福、正藍旗護軍統領阿彥托克托、頭等侍衛博多歡、為御前侍衛。  

○丙戌。諭內閣、大行皇帝梓宮、即日奉移回京。前經降旨、令方受疇、將沿途橋梁道路。趕緊修墊。務期一律堅穩寬平。惟是承辦大差。固須慎重。敬念大行皇帝臨御二十五年。無日不以愛民為心。朕仰承先志。惠恤黎元。著該督飭知承辦各州縣、萬不可藉名科派。擾累閭閻。有應行籌劑之處。該督當妥協經理。善體朕懷。  

○又諭、熱河為每歲大行皇帝秋獮駐蹕之地。該處民情。素殷愛戴。本年龍馭在山莊升遐。百姓久沐恩膏。感戀悲哀。如喪考妣。即日梓宮回京。修治橋道。無不爭先恐後。朕心深為憐憫。著將承德府、及所屬州縣、並經過畿內之宛平、順義、懷柔、密雲、昌平、等州縣。明年應徵錢糧。全行蠲免。直隸總督、順天府尹、即刊刻謄黃。遍行曉諭。俾眾周知。  

○諭軍機大臣等、本日奕紹、來至熱河。朕召見詢問定親王綿恩、近體光景。據奏、綿恩自聞大行皇帝升遐之信。悲慟異常。現在身體尚可勉強支持等語。定親王綿恩、隨侍皇考大行皇帝有年。系朕之兄。現因龍馭上賓。哀感逾情。但其年逾七旬。當勉自調護。無庸遠道來迎。即在京祗候。於梓宮到京時、在第一站蘆殿、恭迎盡禮可也。將此諭令知之。  

○賑河南許州地震災民。  

○丁亥。祭先師孔子。遣大學士曹振鏞行禮。  

○諭內閣、伊古神聖之君。德勛赫奕。厥有顯號鴻稱。光昭萬世。鉅典攸垂。不可易也。我皇考大行皇帝、乘乾御宇。二十五年。自初元受璽。紹承鴻緒。躬聆皇祖訓政三年。孝敬肫誠。史冊罕覯。洎乎親政。整飭綱紀。儆於有位。文勵厥職。武詰爾戎。於是西南三省逋誅之寇。悉就蕩平。萬里鯨波。氛翳奄熄。數年之間。海宇乂安。黎民康樂。我國家幅員之廣。亙古所無。皇考撫綏中外。慮周八極。兢兢業業。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壇廟大祀。舉必躬親。歲謁橋山。終身孺慕。陪都再蒞。緬述前猷。六聖寶籙。晨興繹誦。歲無虛日。用人行政之道。咸式遵焉。克儉克勤。本乎聖性。蒞位之初。首杜貢獻。不寶珠玉。崇獎清廉。用俾畺吏。從風丕變。無敢朘削。以厚民生。萬幾日理。不自暇逸。披覽章奏。召對臣工。盛暑祁寒。數十年未嘗一日或間。惠愛黎元。損上益下。蠲除賑貸。靡有數計。拯復河患。屢舉大工。奠民之居。救民之厄。己飢己溺之懷。恆孜孜焉若恐後時。訓誨宗室。誥誡八旗。警怠以教臣工。除慝以安億兆。欽恤庶獄。明慎不留。斟酌刑章。寬嚴必當。隆教養以崇本務。任賢能以端治原。此皆我皇考實心實政。天下臣民所共見共聞者也。至於聖學淵深。大文炳煥。發揮道奧。則旨約六經。涵泳性天。則義賅四始。詩文之集。超越古今。歲詣木蘭。躬親肄武。修明戎備。赫聲濯靈。不啟邊功。四裔讋服。此又道綜文武。統千聖而邁百王者也。予以藐躬、仰承遺命。寅奉丕基。緬維皇考功德之隆。巍巍蕩蕩。莫罄名言。宜稽徽美之稱。用備尊親之典。敬循禮制。恭上尊諡、廟號、著大學士九卿詳察典禮具奏。  

○又諭、即日奉移大行皇帝梓宮回京。沿途應搭蘆殿。自熱河至古北口。著行在工部、會同熱河都統恭辦。古北口以內。著在京工部、會同直隸總督恭辦。務須妥速豫備。口外各處。為期緊迫。更應迅速妥辦。不可互相推諉。致稽時是。  

○又諭、皇祖高宗純皇帝升遐之時。皇考大行皇帝降旨、遵照雍正十三年舊例。著蒙古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內有未經出痘者。俱不准其來京。今朕恭奉皇考梓宮進京。其有未經出痘者。仍著不必來京。因思現在各游牧之蒙古王、貝勒、貝子、公等。俱仰沐聖恩有年。今聞皇考大故。必皆哀慟。咸欲奏請來京。恭謁梓宮。若令伊等全行來京。於皇考惠愛蒙古王公等之意。轉有未協。而各游牧處所。亦需人辦事。著理藩院、將現在游牧之內扎薩克、喀爾喀、歸化城、杜爾伯特、烏梁海、土爾扈特、和碩特等處。蒙古王、公、額駙、台吉、及回子伯克等。概行停止來京。  

○戊子。祭大社。大稷。遣肅親王永錫恭代行禮。  

○頒發大行皇帝遺詔。大學士恭奉遺詔。內閣官前引。引至几筵前、澹泊敬誠殿檐下。上立殿東。恭受安奉於黃案上。跪、行禮、興、大學士入殿右門。至黃案前。跪、行禮、奉遺詔、興、由中門出。上跪、哀慕涕泣。敬俟詔出。乃起。上還居倚廬。禮部堂官、宣讀遺詔。頒示天下。王以下、文武官員、俱齊集跪聽。舉哀行禮。  

○留京恭理喪儀王大臣等。奉皇太后懿旨。敬事房、呈進行在奏准喪儀條款、內載二十七日後、皇太后、皇后以下、在宮中素服。遇祭祀典禮日期、禮服。詣几筵前、仍喪服等語。泣思大行皇帝大事。餘二十七日而除縞素。於心未安。余應率諴貴妃等、在宮中服縞素百日。過百日、在宮中素服。皇后贊襄內治。居近神房。諸取吉祥。應在宮中縞素二十七日。過二十七日、詣几筵前仍用喪服。  

○諭內閣、朕惟生成德媲。燾載所以同符。健順功齊。尊親於焉並重。禮莫大於崇孝。典宜備夫易名。欽惟聖母孝淑皇后、作配皇考。誕育朕躬。孝德久著於宮闈。徽音永貽於壼掖。朕虔思顧復。仰慕恩慈。茲恭上皇考大行皇帝尊諡。宜並追崇。恭上尊諡。用展孝思。以光懿典。該衙門詳察典禮具奏。  

○添派定親王綿恩、恭理喪儀。  

○命吏部尚書英和、仍管帶內務府印鑰。  

○賞內閣侍讀學士阿明阿、副都統銜。仍在內閣侍讀學士上行走。  

○己丑。諭內閣、據王大臣等奏稱、三年之喪。難以舉行。請仍依舊制以日易月一摺。覽奏彌增哀慟。朕受皇考大行皇帝深恩。昊天罔極。猝遭大故。泣血傷心。雖孺慕終身。亦不能仰報萬一。持服三年。豈足言孝。惟是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禮經所載。亦王大臣等所共喻。除臣民服制。應各欽遵舊例。若朕亦以日易月。於心實所難安。至郊社宗廟。祀典朝儀。仍可於持服中舉行。不至偏廢。朕志巳定。諸王大臣等、毋得再請。其如何舉行三年之喪。仍著詳稽典禮。確議具奏。  

○又諭、延豐奏、淮商籲請捐輸東河工需一摺。河南儀封漫口。現應興工堵築。所需銀兩。業經陸續籌撥。茲據淮商吁懇捐銀二百萬兩以佐工需。著加恩賞收一百萬兩。即存貯運庫。聽候撥用。其餘一百萬兩。明年無庸呈繳。  

○諭軍機大臣等、據永錫等奏、皇太后發下懿旨一道。並恭查禮部則例、嘉慶四年正月、奏准條款、照錄奏聞等語。當令軍機大臣。詢問禮部。據覆奏、大喪典禮。縞素二十七日而除。本系我朝舊制。禮部前奏。系照錄則例原文。至嘉慶四年議奏條款。其時並無議及皇太后服制明文。所有二十七日舊例。亦未更改。現奉皇太后懿旨。縞素百日。仰見聖母聖德有加。甚為允當。著英和等、即將此事原委。告知常永貴、奏明皇太后。至皇后自應服縞素百日。著奏明皇太后、並啟知皇后。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現在古北口內橋梁道路。有方受疇在彼督辦。著祝慶承即由古北口。查看口外一應橋梁道路。迅速前來熱河。不可遲誤。將此由四百里傳諭知之。  

○又諭、豫省儀封大工。霜降後即須興辦。其一切事宜。必當豫為籌畫。吳璥、那彥寶、前奉皇考大行皇帝面諭機宜。即當欽遵前往督辦。無庸再來熱河。請朕訓示。著即於中秋前後、擇日起程。奏明馳赴工次。會籌妥辦。速蕆大工。將此諭令知之。  

○命刑部尚書和瑛、無庸兼總諳達。以御前大臣索特納木多布齋、內大臣阿那保、兼總諳達。  

○庚寅。諭軍機大臣等、自初一日、皇考大行皇帝大殮後。已經七日。尚未定有梓宮奉移日期。朕忍慟焦思。日甚一日。所有口外一帶蘆殿橋梁道路。尤為緊要。著穆彰阿等、督飭熱河道玉彰、晝夜趕辦。能早一日。務緊一日。能早一刻。務緊一刻。萬勿稍有稽延。一經辦理妥協。迅速具奏。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自初一日、皇考大行皇帝大殮後。已經七日。尚未定有梓宮奉移日期。朕忍慟焦思。日甚一日。著方受疇、將古北口以內蘆殿橋梁道路。晝夜趕辦。勿任刻遲。約計行走程站。進口時可以不誤。迅即先行具奏。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昨有旨、令祝慶承由古北口外。查看橋道。趕赴熱河。該藩司接奉諭旨。毋庸先來熱河。著即在王家營、喀喇河屯兩處。將蘆殿及橋梁道路。幫同趕辦。務期一律穩固完備。查看可以行走。再迎赴熱河可也。將此傳諭知之。  

○又諭、張文浩奏、請調南河將備丞倅等官、迅赴儀封工次等語。河南儀封。即日興辦大工。該省諳習工程人員較少。著孫玉庭、黎世序、即派河營參將張兆、游擊張成、選帶熟諳樁埽守備、千把總、十數員。兵丁五六百名。迅速起身。飭令於八月二十前到工。並著遴派明干丞倅二三員。酌帶佐雜數員。迅赴工次。以資差委。將此由四百里諭令知之。  

○命鄭親王烏爾恭阿、定親王綿恩、工部尚書蘇楞額、總管內務府大臣和世泰、監修太平峪陵工。  

○修山東泇河廳屬德勝閘。捕河廳屬阿城下閘。從巡撫錢臻請也。  

○辛卯。諭內閣、皇考大行皇帝靈駕至京。朕先祗俟於安定門外跪迎。候過、再由間道豫往東華門外、祗俟靈駕至、跪迎。步送入宮。辨位時、皇長子、著在惇親王、瑞親王、惠郡王之次。梓宮至乾清宮時、乾清宮內之左右。俱豫設帷幕。  

○又諭、本日熱河總管祥紹、嵩年、呈進食物。當即斥駁。因思各省督撫鹽關、向有呈進方物。若不豫行宣諭。恐仍循例相率入貢。朕方在諒陰之中。食處皆所不安。著通諭各省督撫鹽政織造關差等、一應貢獻。概行停止。即食品亦不准進呈。俟三年之後。再候諭旨。  

○諭軍機大臣等、皇考大行皇帝梓宮奉移日期。一日不定。朕心一日焦急難安。約計靈駕啟行。至遲總不得過十四日。能趕早一二日。更為妥善。所有口外一帶蘆殿橋梁道路。尤為緊要。穆彰阿、誠安、務督飭承辦各員。晝夜趲辦。一經齊備。迅速具奏。勿得遲延干咎。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皇考大行皇帝梓宮奉移日期。一日不定。朕心一日焦急難安。約計靈駕啟行。至遲總不得過十四日。能趕早一二日。更為妥善。本日已據方受疇奏報、關門繞越道路。勘定趲辦。其餘關內一帶蘆殿橋梁道路。均當一律趕緊辦理。萬勿刻遲。一經籌備周妥。迅速具奏。將此諭令知之。  

○以修築山東張秋堤堰完善。予道員盧坤等、升敘有差。  

○壬辰。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諭內閣、恭擇本月十二日卯時、奉移大行皇帝梓宮回京。於十一日卯時、行啟奠禮。各該衙門敬謹豫備。  

○又諭、養心殿佛堂。供奉考妣神牌。嘉慶二年。恭奉皇祖敕旨、每代遞遷。四年。皇考大行皇帝、欽遵奉移聖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神牌、於壽皇殿。奉移世宗憲皇帝孝聖憲皇后神牌、於西龕之東。恭奉高宗純皇帝孝儀純皇后神牌、於西龕之西。朕祗循成法。不敢有踰。應請世宗憲皇帝孝聖憲皇后神牌、奉移壽皇殿。敬請高宗純皇帝孝儀純皇后神牌、奉移於西龕之東。俟恭上皇考皇妣尊諡後。祗造神牌、涓吉供奉於西龕之西。用昭妥侑。所有一切派員奉移各事宜。著該衙門敬謹豫備。其圓明園安佑宮。亦敬謹照此恭移安奉。  

○諭軍機大臣等、奉移皇考大行皇帝梓宮回京。啟行日期。十三十四兩日。均不相宜。惟十二日最吉。且滿月祭禮。必應在宮內舉行。為時已迫。不能再遲。現巳降旨於十二日卯時、恭奉靈駕啟行。所有口內外沿途蘆殿橋梁道路。穆彰阿、誠安、方受疇、徐錕、各督率承辦各員。晝夜趕辦齊全。勿得延誤。致乾重咎。將此各諭令知之。  

○山東巡撫錢臻奏、東省各府州屬額貯倉谷。前因水旱偏災。賑糶動缺。今秋稼豐收。亟宜上緊採買。計本年派買谷二十萬八千餘石。連上三年已派未經買足之谷十二萬餘石。一律買補。以實倉儲。從之。  

○寧夏副都統德興保、因痛解任。以黑龍江協領卓爾琿保、為寧夏副都統。  

○癸巳。命額駙瑪呢巴達喇、馳驛回京。請皇太后安。  

○遣官祭文昌帝君廟。  

○諭內閣、古稱三年之喪。達乎天子。持服特其一端。昨據王大臣等、請依舊制以日易月。業經降旨明白宣諭。朕受皇考大行皇帝深恩。昊天罔極。猝遭大故。創鉅痛深。惟有恪守禮經。藉申哀悃。非以持服三年。遂為盡孝也。今王大臣等、復以本朝服制定儀、合詞奏請。覽奏愈增哀慟。敬思雍正十三年。世宗憲皇帝大喪。皇祖高宗純皇帝系持服百日。嘉慶四年。皇祖大喪。皇考大行皇帝持服百日。俱因臣工等籲請再三。未遂聖志。朕孺慕私忱雖切。亦何敢有踰舊章。不得已、勉從所請。縞素百日。仍素服二十七月。至三年內、恭遇郊社宗廟。祀典朝儀。一切服色。著王大臣等、均查照成例。敬謹辦理。不必再行瀆請。  

○又諭、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恭奉皇祖高宗純皇帝諭旨。綿字為民生衣被常稱。尤難迴避。將來繼體承緒者。當以綿作旻。則系不經用之字。缺筆亦易等因。欽此。今朕欽遵成命。將御名上一字敬改。至臣下循例敬避。上一字、著缺一點。下一字、將心字改寫一畫一撇。其奉旨以前所刻書籍。俱無庸追改。尋肅親王永錫等奏、臨文不諱。聖主不以為嫌。而臣子之心。究多惶悚。謹案康熙字典。甯字注。乃定切。引漢書永以康甯一語。與御名下一字、音義相通。嗣後文移奏牘。恭請避寫甯字。得旨、既知臨文不諱。何用瑣瑣。仍遵前旨。改寫一畫一撇。又奏、前代避諱。原有改用音相近者。批、不可為法。  

○諭軍機大臣等、本年六月二十二日。恭奉皇考大行皇帝硃筆、訓示慶祥諭旨一道。並諭令繙譯清文。俟慶祥差人謝恩請訓時、發給祗領。今慟遭龍馭升遐。本日慶祥齎摺差人來至熱河。遵將前奉諭旨、發交該將軍祗領。務當敬謹遵循。勉圖自效。以期仰副大行皇帝簡膺重任。訓誨諄諄至意。將此諭令知之。  

○又諭、英和奏、福建年例所進蜜餞荔枝及佛手等項。均巳點齊。分交各該處首領收貯等語。閩省所進荔枝佛手等項。均系常年例貢。著英和交各該首領收貯。恭候皇考大行皇帝梓宮到京。先於几筵前敬謹供獻。再行照例分賞可也。將此諭令知之。  

○甲午。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上以奉移梓宮回京日期。祗告几筵前、行啟奠禮。  

○諭內閣、朕勉從王大臣等所請、縞素百日。除恭理喪儀王大臣、照例服縞素百日外。其慶郡王綿慜、貝勒綿志、奕紹、貝子載錫、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御前行走之額駙瑪呢巴達喇、御前侍衛百順、大學士明亮、曹振鏞、禮部尚書黃鉞、內大臣阿那保、孟住等。亦著服縞素百日。此外所有王大臣官員等、於大祭禮成後。俱著釋服。將孝衣焚化。  

○移直隸南堤九工霸州淀河巡檢、駐六工下汛。南岸六工霸州州判、駐六工上汛。改鑄關防印信。從總督方受疇請也。  

○修盛京東塔永光寺。西塔延壽寺。從盛京禮部侍郎昇寅請也。  

○修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御碑亭一座。從巡撫陳若霖請也。  

○貸盛京彰武台邊門等處被淹兵丁一年錢糧。給房屋修費、埋葬銀。並貸巨流河等處災民一月口糧。  

○乙未。恭奉大行皇帝梓宮由山莊啟駕。上詣几筵前奠獻。慟哭盡哀。屆時、靈駕啟行。上跪送。步從出麗正門。跪候梓宮升大昇轝。上步送至紅橋西。哭不停聲。由間道豫詣蘆殿。敬視陳設。祗候梓宮至。哭泣跪迎於幔城北門外。奉安訖。行夕奠禮。自是每日黎明。上詣蘆殿行朝奠禮。跪送梓宮啟行。上步從一里有餘。始由間道至前途蘆殿。跪迎梓宮奉安訖。行夕奠禮。如前儀。  

○諭軍機大臣等、阮元奏、越南國王嗣子遣使齎表告哀一摺。另片稱傳聞該國有叔侄爭立之議。外藩之事。聽其自為。天朝一概付之不見不聞。該督惟當飭知邊關文武各員。不動聲色。密為偵探。靜守邊境可也。將此諭知阮元、並諭趙慎畛知之。  

○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吳璥、理藩院侍郎那彥寶、奏報即日馳赴儀封工次。以兵部尚書劉鐶之、署吏部尚書。  

○以正藍旗漢軍副都統佛安、署鑲白旗護軍統領。兵部左侍郎阿克當阿、署清漪園等處事。戶部右侍郎禧恩、署上駟院事。  

○賞恭請大轝民夫銀。  

○是日。駐蹕喀喇河屯行宮。  

○丙申。駐蹕王家營行宮。  

○丁酉。諭內閣、朕惟禮先報本。尊崇當溯所由。義在制宜。仁孝不過乎則。雍正十三年。皇祖高宗純皇帝、恭加上列聖列後尊諡。曾欽奉聖諭。後世子孫。不得奉為成式。是以嘉慶四年。我皇考大行皇帝、恭加上列聖列後尊諡。於列聖尊諡、巳加至二十四字、二十二字者。未敢複議加上。惟加上世宗憲皇帝尊諡二字。列後尊諡、巳加至十六字者。亦未敢複議加上。惟加上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孝敬憲皇后、孝聖憲皇后、尊諡各二字。朕祗遵成憲。敬念皇祖高宗純皇帝、德備聖神。功兼創守。允宜恭加鴻號。追頌詒謀。又敬念孝敬憲皇后、孝聖憲皇后尊諡。尚祗十四字。宜更加尊崇。孝賢純皇后、作配皇祖。徽音久著。孝儀純皇后、誕育皇考。慈聖聿彰。並宜恭議增崇。顯揚懿美。該衙門詳稽典禮。敬擬奏聞。尋大學士等議奏、高宗純皇帝尊諡。謹擬奮武字下恭加欽明二字。曰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孝敬憲皇后尊諡。謹擬莊肅字下恭加安康二字。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孝聖憲皇后尊諡。謹擬誠徽字下恭加仁穆二字。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孝賢純皇后尊諡。謹擬仁惠字下恭加徽恭二字。曰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輔天昌聖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尊諡。謹擬慈仁字下恭加端恪二字。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翼天毓聖純皇后。得旨、是。  

○諭軍機大臣等、前經諭令儀親王、成親王、在京外第一蘆殿、恭迎梓宮。著再傳知儀親王、成親王、是日朕經過時。不可先在道旁跪接。俟梓宮安奉蘆殿後。朕再召入相見。將此諭令知之。  

○恭理喪儀王大臣等奏、恭照列聖喪儀。王公百官、應行成服人員。向例以初喪之日為始。持服二十七日而除。今大行皇帝梓宮、本月十二日、由避暑山莊啟行。二十二日至京。距初喪巳屆二十七日。若遽行除服。凡屬大小臣工。於心實有不安。且几筵前一應致祭典禮。節次舉行。均應喪服齊集。今公同酌議。除恭理喪儀及殯宮守衛執事人員。仍照例於百日除服外。其向例應於二十七日除服者。謹擬改於大祭禮後除服。又查向例、几筵前、每日三次奠獻。王公百官齊集。繫於二十七日停止。各衙門奏疏文移用藍印。亦系以二十七日為限。其每日應行陳設法駕鹵簿。繫於滿月禮後停止。此次均請改至大祭禮後。以符體制。從之。  

○又奏、二十七月內、皇后親蠶。應遣妃恭代。得旨、親蠶時如尚未冊立妃位。應作何辦理。查明覆奏。尋奏、嘉慶四年。奏准皇貴妃親蠶。百日內遣王福晉恭代。  

○雲南道御史袁銑奏、皇上親政之始。四海仰觀。當先定規模。明正好惡。一、清君心。一、遠奸諛。一、裁冗費。一、停捐例。一、嚴賦課。一、平刑罰。一、廣教化。得旨、規模製度。典冊具存。朕曷敢更易。一守成憲。猶懼不及。何好惡之有。又批、論古得實言實意。不避忌諱。深得言官之道。  

○是日。駐蹕常山峪行宮。  

○戊戌。駐蹕兩間房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