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廠創奇蹟
小廠創奇蹟——河北省武安造紙廠的調查報告 河北省革命委員會 邯鄲地區革命委員會 武安縣革命委員會 第一輕工業部 聯合調查組 1969年10月16日 |
|
河北省武安縣造紙廠,是一九五九年在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因陋就簡,自力更生,奮戰五十八天建設起來的一個小型造紙廠。當時,全廠一百一十一人中,只有一名老工人。主要設備只有兩個開口蒸煮鍋、兩台打漿機和一台小型圓網造紙機。產品是用麥草生產的普通包裝紙,日產量僅一噸半。
建廠十年來,全廠革命工人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經歷了激烈的兩條路線的鬥爭,使這個廠不斷鞏固和發展。生產能力增長了四倍,產品品種增加到九種。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又首創用全麥草、普通填料,在圓網造紙機上成批生產印製《毛澤東選集》袖珍合訂本的薄凸版紙,為我國造紙工業闖出了一條新路。
在兩條路線鬥爭中成長
編輯早在一九五七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就教導我們:為了使我國成為現代化的工業強國,除了「必須逐步地建設一批規模大的現代化的企業以為骨幹」外,還「應當更多地建立中小型企業,並且應當充分利用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工業基礎,力求節省,用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武安造紙廠,正是按照毛主席的這條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興辦起來的。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是堅持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洋法生產和土法生產同時並舉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呢?還是一味貪大求洋,竭力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呢?這是兩個階級和兩條路線的鬥爭。
這個工廠剛剛建成以後,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代理人就跳了出來,胡說什麼土法生產「得不償失」,妄圖把這個大躍進的產物扼殺在搖籃之中。他們硬把大部分工人調走、遣散,只留下二十多人「看守機器」。
武安造紙廠的革命工人和革命幹部,他們知道自己走的是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親手建設起來的工廠是大躍進的成果,決不能讓它夭折。他們抵制了一小撮走資派「關門」的黑命令。人員被抽走了一批,留下來的就一個頂幾個干。設備不全,沒有切草機,就向農民借鍘刀切草;沒有皮帶上料機,就把草料裝入麻袋,用人工扛;紙漿輸送沒有泵,就用水桶提、小車拉;原料缺乏,沒有燒鹼,就用石灰、土鹼代替;沒有麥草,他們就白天下鄉收購,晚上堅持生產。就這樣,一九六○年為國家生產了一百多噸紙。他們依靠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把工廠保住了。
一九六二年,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又以「調整」為名,颳起了大砍「小土群」、「小洋群」的黑風,勒令工廠「限期關閉」。他們立即抽走了一些設備,停撥流動資金,再一次妄圖砍掉這個小廠。砍掉小廠,就是扼殺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就是取消「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廣大革命工人意識到這是一場嚴重的階級鬥爭。他們說:「關、停、並、轉」,同毛主席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不是一個勁,不是一條路,不管你叫得再凶,卡得再緊,毛主席的道路我們走定了,一定要把工廠辦好!廠里發不出工資,工人們說:「寧肯不要工資,也不能停產!」不調給原料,工人不怕苦,不怕累,下班後上山打草、運草。他們這種革命精神,使貧下中農深受感動,不少人主動幫助工廠收草送料,支援了工廠生產。
在這場鬥爭中,不僅提高了人們的思想覺悟,也增長了生產本領。為了發展生產,革命工人提出了「沒有設備自己造」的口號,自己動手鬧革新。他們靠一盤紅爐、幾把鉗子和三台舊皮帶機床,搞成了輸漿泵、吊車等多種設備,實現了幾十項技術革新,提高了產量和質量,還開始用麥草漿生產了又白又細的一號有光紙。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每年都為國家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資金。
鬥爭並沒有結束。一九六四年,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拚命推行「技術第一」、「專家路線」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特地派了一個工程師到這個廠「幫助」提高產品質量。這個工程師不僅沒有幫助工廠改進生產,還胡說什麼:設備簡陋,工人技術水平差,又是麥草漿,出不了好紙,沒有前途。妄圖限制這個工廠的發展。工人們不聽這一套胡說,堅信土辦法能趕上洋辦法,初級的東西會變成高級的東西。技術不高,可以在實踐中逐步提高。他們說,毛主席教導我們:「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設備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毛澤東思想來武裝,我們一定能夠造出好紙來!革命工人堅決響應毛主席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的偉大號召,努力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促進人的思想革命化。經過這場鬥爭,這個廠又從生產一號有光紙提高到成批生產打字紙、特號薄有光紙。為小廠爭得了榮譽,為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爭了光。
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
編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偉大領袖毛主席總是十分強調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在工業戰線上,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
一九六四年,武安造紙廠廣大工人學習解放軍,掀起了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高潮,人人都渴望得到一部《毛澤東選集》。可是許多工人跑了不少地方,都沒有買到。當時,劉少奇一夥瘋狂封鎖毛澤東思想,藉口紙張不夠,竭力壓縮《毛澤東選集》印量的罪行,還沒有被揭露出來。工人們聽說是印製《毛澤東選集》的紙張不夠,就一致下了決心,要為傳播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貢獻力量。他們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條件:既然能生產十八克的有光紙,就可以解決「薄」的問題;能生產三十二克的打字紙,就可以解決凸版紙兩面光的問題。於是提出用麥草原料,生產印製《毛澤東選集》用的五十二克凸版紙。可是黨內一小撮走資派胡說什麼:選集紙只有少數大紙廠才能生產,小廠設備土,技術過不了關,不能生產。橫蠻地壓制了廣大革命工人的革命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是迷信洋框框,因循守舊,停頓不前呢?還是依靠群眾路線,實行工人、革命幹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的方針,大膽創新,繼續前進,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呢?武安造紙廠廣大革命工人再一次面臨着兩條路線的鬥爭。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摧毀了以劉少奇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廣大工人群眾被壓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爆發出來了。他們懷着一顆無限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紅心,憤怒聲討了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瘋狂抵制、封鎖、反對傳播毛澤東思想和破壞生產印製毛主席著作用紙的滔天罪行。他們衝破了資產階級反動技術「權威」的清規戒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革新,以最大的熱情,最快的速度,在一九六七年初用麥草生產出了印製《毛澤東選集》的五十二克凸版紙,為傳播毛澤東思想作出了貢獻。
一九六七年底,從祖國的首都傳來了印製《毛澤東選集》袖珍合訂本迫切需要薄凸版紙的消息。全廠革命工人心情非常激動,決心繼續前進,生產質量要求更高的薄凸版紙。但有少數人受洋框框的影響,對能不能生產出符合要求的薄凸版紙,顧慮重重。
為了實現新的躍進,廠革委會在駐廠解放軍支左人員的幫助下,發動全廠革命群眾,結合本廠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反覆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狠批了劉少奇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和「專家治廠」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廣大革命工人回憶了過去依靠自己大搞革新,使工廠不斷發展的戰鬥歷程,進一步破除了迷信,增強了信心。工人們說:「困難九十九,難不住我們工人一雙手,有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再大的難關我們也要突破!」
用全麥草漿、普通填料、在圓網造紙機上生產薄凸版紙,國內外都沒有先例。武安造紙廠要生產這種紙,必須克服許多過去沒有碰到過的技術難關。他們在廠革委會領導下組織了以工人為主體,有革命幹部和技術人員參加的三結合試製小組,舉辦了戰地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帶着問題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他們不迷信洋教條,不走別人走過的老路,不向國家伸手要好設備、要木漿,而是從小型造紙廠的實際出發,立足於自力更生,依靠群眾,人人獻計獻策,充分發揮人的積極因素,經過反覆試驗,突破了一個一個難關。
生產薄凸版紙,一般都用纖維長的木漿和棉漿,而麥草漿的纖維較短。怎麼辦?廣大革命工人根據麥草纖維的特點,「粗糧細作」,經過多次一絲不苟的試驗,終於摸索出一套新的技術操作方法和工藝條件,成功地制出了完全符合要求的紙漿。
要使薄凸版紙在印刷時不透墨,還需要在紙漿中加填料。有的人根據過去的經驗,提出向國家要進口的鈦白粉。但是廣大工人群眾說:「進口原料又貴又不牢靠,咱們不能走別人的老路。」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導,試用國產碳酸鈣作填料。經過十五次的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生產薄凸版紙,勻度、強度要求很高,一般都用長網造紙機,而本廠只有圓網造紙機。改革網槽成了又一個關鍵問題。抄紙工人總結了過去實踐中的經驗,和技術員一起對網槽的結構反覆地進行了科學研究,作了創造性的改革。同時,對造紙機的其他部位也作了許多改革,適應了生產薄凸版紙的要求。
在這場打破洋框框,攻克難關的連續戰鬥中,他們經過三十多次試驗,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尋找成功的因素,終於用全麥草漿、普通填料,在圓網造紙機上,成功地生產出完全符合標準的薄凸版紙!
當這個廠的革命工人,拿着用自己的雙手生產出來的薄凸版紙印製的《毛澤東選集》袖珍合訂本紅寶書時,感到分外激動,這是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他們決心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奮勇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