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傳/傳10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傳九 ◄ | 居士傳 傳十 |
► 傳十一 |
|
居士傳十
編輯劉明劉庾劉向馮李傳
劉靈預
編輯名虬。南陽人。徙居江陵。宋太始中為當陽令。罷官歸。豫章王闢為荊州別駕。不應。齊永明三年征為通直郎。亦不就。竟陵王聞靈預精釋教。致書通意。要其東下曰。仆跡塵珪組。心逸江湖。未面自親。聞風如舊。而回駕之念。徒軫式閭之禮無階。君矯然獨遠。確乎難拔宣習質文昭辨。空有所謂忘言之人。可論天人之際。豈能鳳舉鶴翻有心儀萃。覘濠射之冥游。屈祇鷲之法侶。闡三乘於窮子。發二諦於困蒙。有是因也。何其暢與。答曰。虬四節臥病。三時營灌。暢餘音於山澤。托暮情於魚鳥。寧非唐虞厚恩。周召宏施。遠澤既灑。仁規先着。敢收樵牧之嫌。敬報軾蛙之義。家居衣粗布衣。禮佛長齋。注法華經。講涅盤.大小品。以江陵西沙洲去人遠。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詔征國子博士。不就。其冬得疾。正晝有白雲徘徊檐戶間。香氣滿室。空中磬聲鏗然。是日卒。年五十八(南齊書.廣宏明集)。
明休烈
編輯名僧。紹平原鬲人。元嘉中再舉秀才。宋齊之交隱居教授。累辟不出。尋居攝山。聞僧遠夙德。往候於定林寺。齊高帝欲就寺見之。遠問休烈曰。天子若來。居士若何相對。答曰。山藪之人。正當鑿壞以遁。若辭不獲命。便當依戴公故事。昔戴顒高臥不起。朝命以山人之服加其身。故云。旋遁還攝山。高帝賜以竹根如意筍籜冠。初至山中。野老諫曰。山多毒蛇猛虎。不可居也。休烈曰。毒中之毒無過三毒。忠信之人可蹈水火。蛇虎何能為。遂居焉。棲心靜泊二十年許。時道士顧歡作夷夏論。意在抑佛伸老。休烈論之曰。若夫學鏡生靈。中天設教。觀象測變。存而不論。經世之深。孔老之極也。為於未有盡照窮緣。殊生共理。練偽歸真。神功之正。佛教之宏也。是以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然靜止大方。乃雖蔽而非妄。動由其宗。則理通而照極。故夫學得所學。則可以資全生靈而教尊域中矣。為於無為。將乃滅習反流而邈天人矣。嘗與法度禪師講無量壽經。中夜忽見金光照室。光中有樓閣及化佛菩薩。永明七年舍宅為棲霞寺。夢岩間有佛放光。志欲創造未果而卒。次予仲璋遂與法度造無量壽佛像三丈一尺余。並建觀音勢至像以終父志。少子山賓。字孝若。能世其家業。梁普通中官至散騎常侍。時范縝着神滅論。蕭琛.曹思文並立義難之。武帝亦下敕排縝論。令釋法雲示王公貴人凡二十六人。各有答書。申不滅之旨。而山賓書辭義尤切。其文曰。辱告惠示敕旨答。臣下審神滅論。源深趣遠。豈鹿兔所測。隨類得解。或亦各欣所見。奉以周旋。不勝舞躍。論者限於視聽。豈達曠遠。目睹百年。心惑三世。謂形魄既亡。神魂俱滅。斯則既遠釋典。復乖孔教矣。焉可與言至道語妙理者哉。夫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是以孔宣垂範以知死酬問。周文立教以多才代終。詩稱三後在天。書稱祖考來格。此皆陳之載籍。彰彰其明者也。夫緣假故有滅。業造故無常。是以五陰合成終同煙盡。四微虛構會均火滅。竊謂神明之道非業非緣。非業非緣故。雖遷不滅。能緣能業。故苦樂殊報。此能仁之妙唱。搢紳之所抑也。雖教有殊途。理還一致。皇上智周空有。照極神源。爰發聖衷。親染宸翰。弘獎至教。啟悟重昏。令學者永祛疑惑。眷逮不遺。良兼欣戚。後假節攝北兗州事。卒於官。贈侍中。諡曰質(南史.宏明集)。
劉士光
編輯名歊。平原人也。年十一讀莊子逍遙篇。即能為客說其大義。及長博學有文。已而精心學佛。不娶不仕。神僧志公遇之於興皇寺。驚起曰。隱居學道。清淨登真。如此三說。年三十一着革終論。其略曰。夫形也者無知之質也。神也者有知之性也。有知不獨存。依無知以自立。故形之於神。逆旅之館耳。及其死也。神去此而適彼也。神已去此。館何用存。神已適彼。祭何所祭。而姬孔之教不然者。其有以乎。蓋禮樂之興出於澆薄俎豆。綴兆生於俗敝。施靈筵。陳棺槨。設饋奠。建邱隴。蓋欲孝子有追思之地耳。今欲剪截煩厚務從儉易。不傷存者之念。有合至人之道。氣絕不須復魄。盥洗而斂。以一千錢市棺單故裙衫衣巾枕履。此外送往之具。棺中常物及余閣之祭。一不得有所施。斂畢載以露車歸以舊山。隨得一地。地足為埳。埳足容棺。不須博甓。不勞封樹。勿設祭饗。勿置几筵。其蒸嘗繼嗣。言像所絕。事止余身。無傷世教。明年春有人為其庭中栽柿。士光曰。吾不及見此實矣。至秋而亡。親故誄其行。諡曰貞節先生。族弟彥度。名訐。少喪二親。哀毀幾滅性。及長事伯父母及兄姊。友孝篤至性愛潔清。兄為娶妻有日矣。彥度聞而逃。乃已本州闢為主簿。不就。主者強起之。乃掛檄於樹。復逃去。彥度深信佛法。曾與士光聽講於鍾山諸寺。因共卜築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天監十七年卒於士光舍。年三十一。遺言勿立後嗣。其他終制與士光略同。宗友相與刊碑立銘。諡曰元貞處士(梁書)。
庾彥寶
編輯名詵。新野人也。博通經史緯候之學。而性尚夷簡。特愛林泉。十畝之宅。山池居半。蔬食敝衣不修產業。嘗乘舟從沮中山舍還。載米一百五十石。有人寄載三十石。及至家。寄載者曰。君三十石。我百五十石。彥寶默然恣其取足。鄰人或被誣為盜。妄攀彥寶。彥寶矜之。因以所藏書質錢二萬。令門生詐為其親代酬之。鄰人獲免來謝。彥寶曰。吾矜天下無辜。豈期謝也。梁武帝少與彥寶善。及起兵。署為平西府記室。不屈。普通中詔以為黃門侍郎。稱疾不起。晚年於宅內建道場。六時禮懺。誦法華經每日一遍。夜中忽見一道人自稱願公。容止甚異。呼彥寶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中大通四年晝寢。忽驚覺曰。願公復來。不可久住。言訖而逝。舉室咸聞空中唱雲。上行先生已生彌陀淨域矣。時年七十八。武帝聞之。詔諡貞節先生(南史)。
劉宣文
編輯名慧斐。彭城人也。少博學。能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匡山。遇處士張文逸。相得甚歡。有終焉之志。遂居於東林。又於山北構園。號離垢園。時人稱為離垢先生。研精釋典。兼工篆隸。在山手寫佛經二千餘卷。常所誦者百餘卷。晝夜行道孜孜不怠。遠近欽慕之。簡文臨江州。遺以几杖。論者雲。自遠師沒後將三百年。始有張劉之盛矣。大同三年卒。文逸。名孝秀。南陽宛人。仕州中從事史。徙尋陽。性通率耐冷。好佛氏書。謹持戒律。居東林。力田以供山眾。僧有敗行。輙集眾佛前為羯磨而笞之。多有悔過者。普通三年卒。室中聞有非常香氣。同時阮士宗。名孝緒。陳留人。亦以清隱着名。末年蔬食斷酒。虔精事佛。其恆供養石像。先有損壞。心欲補之。罄心敬禮。一夜忽然完復(南史)。
向居士
編輯遺其名。北齊人也。幽棲林野。木食澗飲。默契心法。天保初聞二祖可公風教甚盛。致書曰。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除煩惱而趣涅盤。喻去形而滅影。離眾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求響。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爭論起矣。幻化非真。誰是誰非。虛妄無實。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及造謁。聊申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復以偈曰。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知。無明智慧本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辭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餘。居士得偈。即往禮覲。密承印記(五燈會元)。
馮兗
編輯北齊冀州人。以儒生被貢入台。聞惠光法師演化鄴城。私自惟曰。元素兩教頗曾究懷。至於釋宗生未信重。試往候光以擇所從。既至。值光開講。傾聽久之。疑滯頓釋。頓足稽首。願畢命歸依。遂為弟子。究心法要。常自檢責。有叩擊者。應病予藥。多至感泣。其言曰。諸行者不得信此無明昏心。覓長覓短。須識詐賊覓他過惡。不求其長。則吾我漸歇。常須看心。自己多過。雖在世間。無有滋味。此心將我上至非想。還下地獄。常誘誑我。如怨家。如愛奴。豈可長養賊心。使覓名利造疽蠧也。故經雲。常為心師。不師於心。八歲能誦。百歲不行。不救急也。時有傳寫其言者。世號捧心論焉。充在光門。低頭斂氣。日營飯粥。奉僧既了。躬自滌器。夜宿灶前。取蒿一束半以藉背。半以坐之。明相才動。粥便已熟。午後擔食送彼獄囚。往還所經識者開路。或至稠人廣眾。率先供給。若水若火。若掃若帚。隨所應用。莫不備焉。作務少暇。口隨說法。初不告倦。遂卒光門(續高僧傳)。
李子約
編輯名士謙。趙郡平棘人。髫年喪父。事母孝。年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府參軍。自齊迄隋累征不應。遭母喪。哀毀骨立。服闋遂舍宅為伽藍。脫身遊學。博覽內外經教。歸心佛乘。終身不飲酒不食肉。口無殺害之言。親賓來萃陳樽俎。危坐終日。少長肅然。莫敢弛惰。退而相謂曰。既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性仁而好施。州里有分財不均相鬩訟。子約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埒兄弟內慚。更相推讓焉。偶出見盜刈其菜。默而避之。家僮執盜粟者。子約慰而遣之曰。窮困所致。無相責也。嘗出粟數千石貸鄉人年飢。鄉人無以償。皆來致謝。子約設酒食勞之。舉契對鄉人焚之曰。債了矣。幸勿介意也。明年大熟。債家爭來償粟。不受。已而又大飢。設粥食餓人。所全活以萬計。為大冢收瘞道殣。至春則出谷種給貧乏。趙人德之。撫其子孫曰。此李參軍所活也。客謂子約多陰德。子約曰。所謂陰德者。譬猶耳鳴。已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行子皆知之。何謂陰乎。客又謂子約。報應之說。佛書載之。世典獨無。何也。子約曰。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高門待封。掃墓望喪。非報應乎。佛經雲。輪轉五道。無有窮已。非即賈誼所言千變萬化未始有極之謂耶。至如[魚*糹]為黃能。望帝為杜宇。褒君為龍。牛哀為獸。彭生為豕。黃母為[元/?]。宣武為鱉。鄧艾為牛。徐伯為魚。非即佛家變受異形之謂耶。客曰。邢子才雲。豈有松柏後身化為樗櫟。仆以為然。子約曰。此不類之談也。變化由心。木豈有心。客不能難。開皇八年終於家。年六十六。趙之士女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參軍死乎。會葬者萬餘人。其妻范陽盧氏。有賢德。子約亡。賻贈無所受。謂其州里父老曰。參軍生平好施。今雖終。安可奪其志哉。更散粟五百石(隋書)。
知歸子曰。餘論次劉明以下諸君子。跡其行事。大都遺世纓網。翱翔物外。息心清淨之域。勤身慈忍之途。洵足靜躁。競於末流。播淳風於百世。至如向居士者。識自本心。深達祖道。斯又絕類離倫。妙遠不測者矣。他若顏之推.王固.姚察.徐孝克之徒。亦能淡泊自居。修持罔間。而委蛇亂朝。歷事異姓。效揚氏之草元。媿莊生之曳尾。吾無取焉。後之學者謹去就之。幾審清濁之辨。嚴淨毗尼。超越塵累。斯可謂之度諸疑謗。報佛深恩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