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四十七 居士傳
傳四十八
傳四十九 

居士傳四十八

編輯

  王丁朱莊黃聞黃錢吳王陳駱程傳

王孟夙

編輯

  名在公。江南崑山人。萬曆二十二年舉於鄉。謁雲棲宏公稱弟子。已而為高苑知縣。在官日禮普門大士。誦阿彌陀經。大旱露禱輒雨。遇歲飢輒盡力為民請賑。間有冤獄已成讞者。必焚香告天。願為昭雪。上官亦諒而從之。遷濟南同知。用兵法部。勒吏卒追捕豪右輕俠。放響馬剽劫者竿其骨於衢內。屍虎穴中。遠近帖然。一夕戒徒御束裝投劾竟去。過吳門不抵家。往來徑山天目石盂間。泝大江入蜀。登峨眉歷匡廬博山而歸。以憨山聞谷諸禪師。居士朱白民為師友。閱大藏經。修念佛三昧。天啟七年遷海鹽石佛寺。時逆奄勢張。方謀篡位。孟夙語其徒曰。此地濱海北。信朝以至則朝於斯。夕以至則夕於斯。已而得脾疾。笑曰可。無為魚腹之葬矣。夜半趺坐而化(明文偶鈔.雲棲法匯)。

丁劍虹

編輯

  名明登。江浦人。萬曆中受三歸於雲棲。自號曰蓮侶。四十四年登進士第。官泉州推官。遷知衢州。所至輙以佛法勸人。法應杖者聽納米以贖。贍諸獄囚。遇夏月修獄舍。給諸囚香薷飲葵扇。冬月與之椒姜。擇醫視病者人。與念珠一串教令念佛。雲棲宏公嘗稱其鄰翁居常念佛。臨終與其友一請而逝。因繪一請圖懸齋中以自勖。崇禎中受菩薩戒於大慧。順治二年冬病劇。十一月朔具疏白佛求生淨土。日焚一疏。至第十日飲粥如常。時面有光赩然。徧勸戚友俾修淨業。側身就枕而逝(淨土晨鐘)。

朱白民

編輯

  名鷺。吳江諸生也。少有俊才。長身玉立。風神閒遠。家貧。教授生徒以養父母。床頭恆貯數十錢曰買笑錢。親死乃棄諸生學長生術。遠遊至西嶽。登天井。黃絛道服掀髯長嘯。見者以為仙也。已而參雲棲宏公探求法要。宏公化去。白民因禮塔作偈曰。我昔初謁師。問參禪念佛。可用融通得。師答隨口出。若然是兩物。用得融通着。快哉此一語。令人心膽悅。時時舉向人。諸方徧傳說。念佛人無盡。是指亦無盡。靈山會未散。蓮池舌長活。短偈作供養。合掌無縫塔。與王孟夙同游徑山。辟一軒居之。閱般若經。會憨山清公至。二人共禮為師。清公名白民曰大力。孟夙曰大[金*(起-巳+戍)]。名其軒曰般若。銘之曰。咄哉此軒。光明透脫。內外洞然。了無縛着。六根門頭。圓通虛豁。世出世間。一齊拋卻。此軒之味。恬澹寂寞。軒中主人。身心快樂。一切情塵。火聚太末。問此法門。名不可說。崇禎初至京師。我兵薄城下。或勸之亟歸。慨然嘆曰。莫非王臣也。其敢逃乎。端居龍華寺。注般若經。兵退乃南下。所至畫竹賣錢自給。不妄受人一錢。晚居蘇州蓮華峰下。偕山僧修念佛三昧。自號西空居士。年八十作辭世偈。沐浴更衣而逝。時嘉定諸生婁子柔者。名堅。亦參雲棲受戒。歸長齋。工書。尤好書四十二章經.遺教經。曰此佛門論語也。其遺墨世多傳寶之(明文偶鈔.雲棲法匯.吳江志.憨山夢遊集)。

莊平叔

編輯

  名嚴。華亭人。少與其兄友愛殊篤。兄客黔中而病。平叔徒步逆之。中途舟覆救免。而兄竟病死。平叔致其喪而還。鄉人以是賢之。晚而深達佛法。逢人輙以佛法相勸導。衣履所余常以施人。家有一子一婿。視之泊如也。間作詩及小詞。皆清遠有致。常調滿庭芳一闋雲。六十餘年片時。春夢覺來剛熟。黃粱浮花幻影。有甚好風光。冷眼輕輕覷破。急翻身蹬斷絲韁。兒孫戲從他搬演。何必看終場。青山茅一把。殘生活計別作商量。但隨緣消遣。洗缽焚香先送心歸極樂恣消遙。寶樹清涼堪悲也。回頭望處。業海正茫茫。天啟四年卒於其友鬍子灝之園。崑山王弱生錄其詞。以為數年中所見學道人。以平叔為第一也(王弱生河渚集)。

黃元孚

編輯

  名承惠。浙江錢塘人。為人耿介不合俗。不能治生產事大母。母盡孝。好施與。鄰人寒無衣者。解衣衣之。無食者傾其囊中錢予之。妻弟聞子與奇其清苦。導往雲棲宏公所。以弟子禮見。宏公名之曰淨明。其後得嘔血疾。積三歲弗瘳且亟。子與教之念佛。元孚方苦痛弗省。子與厲聲曰。汝眼光墮地。即今知痛者畢竟落在何處。元孚悚然曰將奈何。子與曰莫如念佛。元孚曰爾教我念自性彌陀耶。念極樂彌陀耶。子與曰汝將謂有二耶。元孚遽有省。請法師慧文至。設佛像為說淨土因緣。元孚欣然請法師為剃髮受沙彌戒。屏家屬。唱佛號。默轉蓮華經七日。家人皆聞蓮華香。忽微笑說偈曰。一物不將來。一物不將去。高山頂上一輪秋。此是本來真實意。乃命家人治齋供佛請僧唱佛號。讀雲棲發願文。至雲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歡然起坐。諦觀佛像而逝(憨山夢遊集)。

聞子與

編輯

  法名大晟。與元孚同鄉里。少善病。志欲出生死。乃往雲棲受念佛法門。宏公示寂。憨山清公來吊。子與作禮白言。願剃髮為弟子。清公曰。佛性四大不能拘。豈毛髮能為礙乎。況子有親在。未可也。子與乃已。俄而疾作。子與曰。吾當直往西方耳。疾無傷也。及疾甚。神志瞀亂不能自持。大懼。亟命家人請僧至。唱佛號越一日。瞀亂如故。復瞿然曰。生死根株。非他人所能拔也。立起盥沐着衣。對佛焚香煉臂哀苦懺悔。徹夜無少倦。及還坐。神志安定。淨土現前。乃剃髮披袈裟別眾而逝。憨山清公聞而嘆曰。勇哉。聞生其可謂烈丈大矣(憨山夢遊集)。

黃子羽

編輯

  名翼聖。太倉人。素服雲棲之教。與妻王氏精修淨業。崇禎中以薦起為四川新都知縣。嘗飯僧縣堂。躬行匕箸布嚫施。繼以膜拜。張獻忠宼四川。過新都。子羽率民城守新都。千僧感子羽之德。相率登城擊鼓稱佛號。夜中其聲震天。賊尋引去。以城守功遷知吉州。明亡。棄官歸印溪。所居樓曰蓮蕊樓。自號蓮蕊居士。營齋奉佛。日持佛號數萬。已而臥疾浹月自製終令四壁張彌陀像。請晦山顯公授菩薩戒。語顯公曰。吾神明愈健。誓願愈堅。自信生西方必矣。明晨顯公將別去。克八日必行。已而果然。年六十四(現果隨錄.明文偶鈔)。

錢伯韞

編輯

  名炳。亦太倉人也。為人淳善。以貢授教官。年七十餘遷知富陽縣。一日鞫一大盜。盜詭稱被誣求免。伯韞曰。汝殺人多矣。法當抵。盜奮起攫按上硯擿伯韞。伯韞痛仆地。吏爭前執盜毆之。伯韞遽起坐。一手摩其胸。一手止吏曰。莫打莫打。吾痛息矣。聞者傳說為笑。後去官歸。篤志修行。日誦金剛經。臨終作自祭文及偈。頃命左右取清涼水飲之。問清涼水何在。曰放生池水也。水至。飲訖。合掌曰。我以佛力徑往清淨界中矣。熙然坐逝(現果隨錄)。

吳瞻樓

編輯

  遺其名。亦太倉人也。早修淨業。晚以家事付二子。一意西邁。日持佛號萬聲。兼作西方觀。不雜餘業。閱十二年如一日。室中屢現瑞相。床前涌白蓮華。大如臼。童稚皆見之。年七十餘。怡然坐逝。子孫以事佛世其家焉(現果隨錄)。

王先民

編輯

  名醇。揚州人。性豪宕。善射。從季父游長安。挾歌姬。日醉市樓。一日突入演武場。方大閱。先民引弓發矢連破的。掣雙劍舞。霎忽如崩雷。將軍降階執其手欲舉以冠軍。笑謝曰。家本儒生。聊相戲耳。還家。父母命之室。以羸疾辭。為其兩弟納婦。已而脫身徧游吳越山水。參一雨禪師。受優婆塞戒。居山日誦蓮華經。已而歸揚州之慈雲庵虔修淨業。顏其居曰寶蕊棲。自知時至。結跏趺坐。請僧環誦佛號而逝(明文偶鈔)。

陳用拙

編輯

  名至善。常熟人。孩時聞大母誦佛號。啼輒止。既入塾讀論語。至朝聞道夕死可矣。入問母曰。人死安歸。母不能答。以告其父。父曰汝意云何。用拙曰。欲知生死。其必聞道乎。父曰是兒他日定入無生法。及長聞雲棲之風慕之。篤志淨業。有寂公者嗣法雲棲。已而結茅藤溪。用拙首為募金構禪院。縣中諸搢紳創放生社。請用拙司之。常以私錢佐其費。所放生物不貲。一日寂公夢用拙緇衣黃絛含笑言別。亟走。視之。見用拙方誦佛號。右脅而逝(常熟志)。

駱見於

編輯

  名鳴雷。惠陽人。崇禎中領鄉薦。為藤縣教諭。遷中書舍人。習華首之教。精心淨業。初事父母孝。父病感異人授藥而愈。母病吁神請減己壽以益親。及朝而愈。明亡後。里居杜門。橫經教授。惟以善誘人。為人謙退和敬。未嘗出一過分語。亦未嘗有不可告人之事。人無貴賤賢不肖。無不稱駱先生長者也。鄉民陶如耀病死而蘇雲。冥中方督造善橋雲。為駱鳴雷建也。復有林必高者。亦嘗至冥中而還雲。方為駱鳴雷建槐亭。妻鄧氏亦虔誦阿彌陀佛。一日炷尺香於爐。火盡而灰不斷。火復逆行上至巔。灰盡赤。其靈異如此(明文偶鈔)。

程季清

編輯

  名文濟。法名通慧。新安人。遷湖州以老焉。嘗讀書天目。謁高峰禪師塔。不覺痛哭。刳臂肉為供。遂矢志參究。禮雪嶠禪師。逼拶既久。漸有入處。既謁博山無異禪師。師甚器之。臨別步行五里送之。季清每念言。末世禪流不達教理。如盲無導。陷黑暗坑而不自覺。深可憐愍。乃建講社於蓮居。以六年為期。請十法主以次登座說諸大乘經。又延自平法主至菰城丈室。再演成唯識論。季清退而覃思。漸得慈恩綱要。居常讀華嚴經及發菩提心論。聲淚俱下。自號十願居士。里中放生度鬼禮懺誦經諸會。必季清為之導。其友錢元沖喪子。季清與之大興塔寺。費至三十萬金。元沖卒。季清亦喪子。乃閉戶謝客。專修丈六佛身觀。其始懵然已。隱隱漸現而色甚黯。方凝想時。忽空中有聲教曰。若欲見金色身者。須於佛身先作紅想。依教想之。果見佛身光明四徹。室中什物皆成金色。妻盧氏法名智福。仁而好施。長齋。日課佛名二三萬。年三十九疾病。請古德法師授五戒。師為開示淨土法要。乃一意西歸。季清復為誦華嚴經。至入法界品五十三門為一一解說。且曰。百劫千生在此一時。努力直往毋猶豫也。盧氏深有省。課佛名益切。徹夜不休。閱半月。親見化佛來迎。急索香水沐浴。西向叉手連稱佛名而逝。季清雖修佛觀。然好堪輿術。徧為叢林度地。禪觀亦少踈矣。又言後身當作國王或諸天神。弘法護世。靈蜂藕益法師聞而訶之。已而告師曰。邇來始信生西要訣。須是放得娑婆下耳。師稱善。順治八年秋嬰腹疾。繪西方佛像懸室中以助觀力。吉祥而逝。居七日。見夢於長女曰。吾已向吳門四十里外作大叢林護伽藍神矣(靈峰宗論)。

  知歸子曰。蓮華經雲。火中生蓮花。是則為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觀諸君行事。在世出世間。其能速證淨因者。蓋願力使然也。季清一念之岐。卒歸神道。智者觀之。可以知懼矣。

 傳四十七 ↑返回頂部 傳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