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人物考/卷十四
聞慶
編輯申叔彬
編輯申叔彬字□□,號寒泉處士,平山人。文僖公槩孫。世祖丁丑生。蔭仕。中宗庚辰卒。享聞慶寒泉書院。
自少無意榮進,專心爲己之學,左右圖書,脫落芬華,蕭然有絶俗之意,一時名公皆慕其淸名。
燕山戊午,士類網打,公投紼南下,藏名晦跡於絶峽之中,巾服婆娑,漁樵自樂,峽人敬愛之,呼以申處士。
遠近士友負笈請業者甚多,公隨才敎導,先孝謹而後詞章。聞、咸之間,儒學之盛,蓋自公始。
中廟改玉,旌招屢勤,恩禮備摯,而公之志介如也。臨終,戒子弟曰:「吾以喬木世家,當昏朝斬刈善類之日,不能出一言救世道,逮逢聖明,違傲恩命者多矣,是吾罪也。吾死後勿書生前職名,墳前小石,只書『處士申某之墓』,勿請行狀、誌文,以招後人之譏。」士林建祠於遺墟。〈遺事。〉
鄭彥信
編輯鄭彥信字立夫,號懶菴,東萊人。中宗丙寅文科。歷兩司、咸鏡道都巡察使,宣廟朝,拜右議政。己丑被誣,卒於謫所,己亥復官。
入史局,李相國浚慶許以國器,贈通天犀帶。
爲咸鏡道節度,藩胡歸義者,慕公恩信,生子輒冒公姓名,若賈父。
癸未,以右參贊、兼咸鏡道都巡察使討尼湯介。號令嚴肅,賞罰明信,殘寇不戰而遠遁,邊事遂訖。
爲右揆,際遇非常,被誣於己丑之禍,卒於謫所。平川府院君申磼、工曹判書申點陳冤狀,命復官爵。〈趙絅撰碣。〉
沈大孚
編輯沈大孚字信叔,號嘉隱,靑松人。宣祖乙酉生。光海癸丑司馬。仁廟癸酉文科,官應敎。丙申卒。
南遊見鄭寒岡受《心經》,鄭文肅公見公賢才,遺《周禮》一部,曰:「周道在此,勉之。」
爲正言,王子仁城君珙旣賜死,而其三子流海島,上特寬釋之。兩司爭論不已,公曰:「此殿下盛德事也。旣不能開導於前,又不能將順於後,非所以報殿下也。」論者目之以黨逆,斥出爲保寧縣監。
爲松禾縣監,明將毛文龍鎭椵島,其吏卒行郡邑恣所爲,民不堪。公嚴條約,禁橫暴,聚鄕縣弟子,敎以禮俗。
爲獻納,以王子水閣事上疏曰:「苑樹者,先王之所種植。一朝伐之,作王子水閣,此殿下慈子,而不敬先王也。」上怒遞。
爲星山縣監,標榜城門曰:「持身淸謹,聽政公平,太守事也,太守勉之。敦孝友,聽約束,無廢法令,百姓事也,百姓勉之。」
己丑,上昇遐,擬大行廟號。公上箚曰:「今大行大王廟號,有以祖易宗。宣祖大王有光國大功,而廷臣欲稱祖,尹根壽以爲無義而止之。後,許筠、李爾瞻作僞書,更爲稱祖之說,當時無文獻老成爲國盡言如尹根壽者,其事遂行。繼體之君雖有功有德,爲百世不遷之廟,而爲宗而不爲祖。周武王爲周世室,漢之文帝、唐之太宗・玄宗、晉之元帝、宋之高宗,皆不得稱祖。功以祖、德以宗者,俱爲不遷之廟,非宗貶於祖,祖加於宗也。太宗、世宗、高宗、中宗皆稱宗而不遷,則固自若也。踵無義無禮之德,上祖號於先王,違禮大矣。」上怒,言卒不見用。〈許穆撰碣。〉
申厚命
編輯申厚命字天休,號林下,平山人。仁祖戊寅生。顯宗丙午文科。歷三司、承旨、監司,至參判。肅宗辛酉卒。
公拜兵曹參知,時許相積設賜几杖宴,搢紳知舊皆赴之,公獨不赴,入禁直。是夜,堅獄起,與宴者多坐累。許相胥命門外,人莫敢往見,而公獨自禁直,朝衣冠往唁之。
公拜羅州牧使,時逆堅求歌妓、竹簟及冊紙,公正色曰:「吾以女樂獻相門,華簟侈君堂,人謂斯何?紙豈君所乏而索之人耶?」
戊寅,關西大饑,朝廷請開市灣上以貿米。淸皇遣吏、戶部侍郞監運米,朝廷以崔錫鼎摠使事,而公爲接伴使。戶部陶大驕暴無禮,公周旋其間,甚得兩使敬重。陶授一封書錫鼎,要達於上,錫鼎受來,欲聯名啓。公曰:「不審書中語何如,而遽上之乎?」坼視之,有僚兄弟等語。錫鼎大駭曰:「書若還送,則必生事,將奈何?」公曰:「今不還書,彼必要其答,豈終可匿耶?」卽往見陶曰:「人臣無境外交,公固不宜抵書於我王,某亦不敢以私書進君父。」出書置其前,陶笑而拜謝。
公之遠方匿奴,錄其男女近百口來獻。公明知爲舊奴,而以家券未詳,卻之不受。〈丁範祖撰行狀。〉
申弼貞
編輯申弼貞字元伯,號病翁,平山人。左議政槩後孫。孝宗丙申生。肅宗丁卯,學行薦,除參奉、主簿。英宗己酉卒。乙卯,贈持平。
童子時,讀《小學》、《孝經》,告其父曰:「是書皆人子職分事,若徒讀其文而無體行,猶無讀。請待盡行一日所學,然後更學他條。」父奇其言而許之。
旣長,不樂進取,廢擧業,日取伊、洛諸說及朱夫子訓,潛心玩究。尤深易學,倣古經序例,卦爻之下,各係彖辭,類附十翼,又以己意推演傳義,號《訓蒙易義》。
嘗抵書從叔判尹公,以當歸草喩意。未幾,有庚申之獄。甲戌朔朝,公忽愀然不語。時伯氏遊宦京師,走書托有親病,請棄官歸。未幾,朝著大變,其先事炳幾之智如此。
公愛親有至誠,父嘗寢疾篤,公每夜籲天,以手爬地,瓜甲盡落。父忽冥濛中,見朱衣者告曰:「天感令子至誠,寬一朔之限。」覺而疾稍愈,人謂孝感之致。戊申,逆變起,公方病臥,指授第四子思日機略,鳩集義旅,遏南來賊衝。按撫使朴師洙抵書公問戎務,爲贊備禦諸策。安撫御史李宗城具公服造公廬,賀曰:「賊魁出聞慶一隅,而其餘士民莫之染,實賴長者居此土故也。」
丁卯後,因調用之命,屢遷至主簿,皆不就。臨卒,遺命以徵士題神主。〈丁範祖撰墓碣。〉
仁同
編輯張安世
編輯張安世字□□,仁同人。仕麗季,官至德寧府尹。國初,隱居玉山而終。享仁同世德祠。
尹德寧府,有大水,朝廷任公治之。居官十載,盡心疎瀹,用木板作萬世橋,至今民賴其利。
我太祖大王與公有潛邸之舊,屢以手札召公,以罔僕之心,隱居玉山以畢義。〈李象靖撰遺墟碑。〉
朴元亨 文憲公。
編輯朴元亨字之衢,竹山人。世宗辛丑生。司馬,文科,歷吏郞、承旨。世祖乙亥錄佐翼功,封延城君,吏曹參判、判書,拜相至左議政。睿宗戊子,錄保社功。己丑卒。配享睿宗廟庭。
性嚴毅沈重,有文學,好匡諫。歷事四朝,淸直自守。爲相論議,務存大體,不改舊章,剖決如流,人服平允。博古通今,人就質疑。
善辭命,中朝使來,必以爲儐,而莫不敬服,一見如舊,相與唱酬,名振中原。一時搢紳之士見我國奉使人,則必問公寒暄。
世祖嘗稱淸謹而不冠不見,則比之汲黯;囹圄久空,則擬諸皐陶。久攝禮曹堂試,得人多建議興學,儒類相賀焉。
文宗在東宮,夜與諸弟釣于禁池,使召司僕官,聞公以判官入直,遽止之曰:「我意他員在耳。若人,主上所敬待,不可與共戲事也。」及卽位,稱官而不名。
睿宗嗣位,武將謀不軌,伏誅。時上下遑遑,事務叢委,公指揮措置,動合機宜,國家視爲安危,策保社勳。〈李承紹撰碑。〉
張潛
編輯張潛字浩源,號竹亭,仁同人。成宗丁巳生。司馬。明宗壬子卒。享仁同賢巖書院。
晦齋李先生宰本縣,每衙罷,命駕臨話。家有竹亭,以待來賓。先生謂曰:「竹林主人飽喫麥飯筍羹,常看聖賢書而味之,一生淸樂,無過於此。」其唱酬詩章,往復書札,編成一部。
嘗入京留泮,時縉紳禍起,遂稱病歸鄕,永停擧業。銘曰:「德備剛柔,行全孝友。不出性分,有爲有守。世所奔趨,公獨囚首。出言有法,行己不苟。安厥邱園,遠脫塵臼。膏粱非願,麥筍可口。卷中師友,何患不遇?汎愛親仁,人服其厚。」〈張顯光撰墓碣。〉
張顯光 文康公。
編輯張顯光字德晦,號旅軒,玉山人。明宗甲寅生。宣祖甲午,薦授參奉,歷持平、司業、大司憲、吏曹參判、工曹判書,至右參贊。丁丑卒。累贈至領議政。享仁同東洛書院。
十七八,學旣通,沈潛經術,作《宇宙要括十圖》。
二十三,以才學被薦。許公潛牧星州,見寒岡鄭先生問南中好學之士,鄭先生曰:「孔子之門,好學者顔子一人,此豈易言哉?有張顯光者求學志道,他日爲我師者,此人也。」
除報恩縣監,門人鄭四震請問出處之義。先生曰:「學而優則仕,有禮意則仕,家貧親老則仕。不仕有二恥:欲潔其身,亂大倫,一恥也;欲假其名,索其價,二恥也。」旣之縣,與父老約月朔、月半之會,令各言民瘼、闕失,補益糾正。敦孝弟,勵廉恥,尊德行,黜敗俗,皆移風善俗之大法也。
顯皇帝崩,先生巷哭曰:「東民自壬、癸之亂,父父子子得至今日,皆帝力。」
癸亥,仁廟克大亂,首訪遺逸,特拜成均司業。國朝無此職,上卽位,特爲徵士設。
以執義登對,上言人心世道之難合,先生曰:「自古無不可變之人心,無不可回之世道,此在聖君賢相相與有爲而已也。」時侍列者有以反側者爲言,先生曰:「令愚民潛消默化於大道之中,則反側者自安。」
上引見,先生陳天德、王道屢百言。辭出,上目送之曰:「見世子有所敎誨也。」
李貴、崔鳴吉言章廟追尊之議,先生疏論追尊之非禮曰「以孫繼祖,繼絶之常道」雲。
仁政殿震,先生上上震、下震十六卦以陳戒。
時以章廟祔廟之禮爭論者皆得罪,先生上疏曰:「殿下於所生,所以致孝者旣盡矣,而人且疑其過於禮也。況入廟,在古無可據之禮,此欲孝而傷孝,欲仁而害仁也。」上不聽。
又疏論朝廷不和之弊曰:「宇宙間一道理而已,善惡各一類,邪正各一類,是非各一類。善惡邪正是非,未聞幷立幷作幷行而此道此理不悖者也。殿下建極者未盡,而群下不得會其歸也。」
丙子,有南漢之變。先生以爲行朝阻隔,命令不行,通諭州郡父老,各擧兵勤王,又出力以助餉。聞南漢解圍,入立巖山。巖在東海上,改名立卓巖,蓋寓意也。
嘗曰:「虛爲萬實之府,靜爲萬化之基,貞爲萬事之幹,謙爲萬益之柄,儉爲萬福之原。」
李文忠公元翼見先生,問時政先務。但曰:「有一言,今國之大患在疑。」李公退謂人曰:「賢乎!可謂善於相時者也。」
先生著書有《易學圖說》、《圖書發揮》、《易卦總說》、《經緯說》、《晩學要會》、《宇宙說》、《喪制手錄》,又有《宇宙要括錄》、《疑俟質耄戒》。〈許穆撰碑。〉
張士珍
編輯張士珍字□□,仁同人。壬辰戰死。贈水使。
性慷慨,多膽略,又勇健,趕及奔馬,手摶駭鹿。
壬亂,率鄕兵百餘人,號復營軍,遮守縣南磨椎峴,或紿賊掩殺,或遊兵襲擊,賊畏不敢犯,必問張將軍在否,目之曰張虎。
一日,麾下朱孫不善偵候,公陷於倭伏中,張拳大呼曰:「今日與賊決死!」且戰且卻,射殺數十。及矢盡,賊斫斷一臂,乃死。〈南泰普撰遺墟碑。〉
張慶遇
編輯張慶遇字泰來,號晩悔堂,玉山人。宣祖辛巳生。官參奉。丙申卒。贈承旨。享仁同世德祠。
幼受學旅軒,拜柏谷、寒岡、東岡三先生於伽倻山,甚見奬許。
嶺儒抗疏請誅李爾瞻,纔逾嶺,聞凶黨做出,張弓挾矢,水陸幷進等語,爲嫁禍計,一行色悸。公夷然曰:「公等皆去。吾當死於此行。」群疑乃定。〈金應祖撰墓誌。〉
張應一
編輯張應一字經叔,號聽天堂,玉山人。文康公顯光子。宣祖己亥生。仁祖己巳文科,歷三司、副提學、大司成。仁祖丙辰卒。贈吏曹判書。
公爲獻納,時宮人趙氏用事,謂昭顯嬪姜氏有不軌圖,上欲殺之。廷臣力爭,上怒,黜大臣、三司,人皆惴慄,不復敢言,而賜死之命已下。公獨啓曰:「國家不幸,變在宮闈,處之如或未盡,其累聖德爲如何?凡人尙不可勒定罪案,況天屬之親乎?聖人,人倫之至,王法有時而屈,乞收成命。」連啓九日,嚴旨屢降,遂避嫌乞退,直聲四達,有堂堂正論之謠。或爲之唱導前路,拜伏致敬。
除掌令,首論金自點貪汚縱恣,聞者縮頸。
嘗應旨陳疏曰:「聖志柔懦,臨事有遲回卻顧之歎;察言應物,有糢糊之失;剛果差少,未免牽制之患。且士論橫潰,山林尙坐色目之中,大老亦主朋比之論,不知君父之可畏。惜乎!殿下之見輕於臣隣也。」上答曰:「論予之病,實是藥石。」
拜執義,上疏曰「殿下於施政之間,無純誠,多粉飾;聽言之際,外優容,內厭薄,無或近於好名而愎諫乎?尙方匠役,盡是無益,而小欠奇巧,至加刑杖。玩物喪邦,中主猶戒」雲。
寧陵有釁隙之變,公上疏曰:「築土不密,人謀不臧耶?宅兆不利,神道不寧耶?匹夫揜其親,猶且自盡,而況於千乘之君乎?伏願殿下親臨新舊兩陵,以盡必誠必愼之孝焉。」疏入,朝議譁然,請遠竄,上諒其無他,只配黃澗。〈李瀷撰碑。〉
申益愰
編輯申益愰字明仲,號克齋,平山人。顯宗壬子生。薦授參奉,至主簿。景宗壬寅卒。享仁同崑山祠。
幼豪縱不羈,喜當街鞭笞人,人不敢近。
十六,以志學向上之意,書白於公之父參判公,參判公許之。
先君葛庵公在晞陽,公亟往候之,多所發難。因及四端七情、理發氣發之辨,蓋公初熟看李文成說,樂其言閎肆,而謂與陶山定論,不害爲兩是。先君爲言:「否否,理豈有兩是?」因推說其義。公歸,悟前非,爲書謝曰:「四端七情根柢苗脈,果不可合而爲一。」因集證程、朱以下諸儒論理氣有離合說之異者爲一書,痛辨理氣爲一物、理爲體・氣爲用之說,以及羅整菴近世諸先生,而博考精擇,極其明白。嘗曰:「微葛老救拔,吾其終爲迷塗人矣。」及先君棄世,公益尊其所聞,爲就正錄,歷敍其前後信嚮之意。嘗好爲山水之遊,足跡遍域中,間蒐前古名賢韻士遊山諸作,名之曰《東國勝境臥遊錄》。所著有《雲谷徽音》、《陶山徽音》、《性理彙言》等編。所謂彙言者,上自天人性命之奧,下至王覇、夷狄、異端、雜學,凡數十篇。
公生長將家,少負奇氣,一朝變節,從父兄遊歷四方,繁麗佳冶,不能爲累,獨請俸餘購書甚富,爲嶺南藏書之最,餘無長物矣。〈李栽撰行狀。〉
靈山
編輯李中
編輯李中字而剛,固城人。成宗壬子生。中宗朝,薦授禮曹正郞。享靈山道泉祠。
受業於金湜,學術純正,爲一時所推重。己卯,坐謫富寧,後放還靈山。中廟朝,以學行薦,除職不就,考終於家。〈《己卯名賢錄》。〉
李碩慶
編輯李碩慶字汝吉,號德巖,碧珍人。中宗癸卯生,仁祖戊辰卒。贈參議。享德峯書院。
公與寒岡鄭先生同庚,早結金蘭,閉門卻掃,唯以養親讀書爲事。嘗有詩曰:「世道由來蜀道難,出門何似杜門閑?門外不聞時俗事,但看山鳥倦飛還。」此可以觀其志也。
丁酉春,倭釁復啓,忘憂郭公受命治兵於石門,火旺繕築,爲備禦計。公率子弟往來,議兵事。〈安鼎福撰狀。〉
盧㻶
編輯盧㻶字公緖,號墨齋,草溪人。以學行薦,直授主簿,至慶尙都事。享固城葛川祠。
金安國爲監司,薦其學行,上驛召引見,擢六品職。歷都事、正郞,己卯禍作,劾遞。〈《己卯淸籍》。〉
少時遇術士問命,術士曰:「君遇歲戊寅擢魁,己卯當按節本道。」書一句儷文曰:「屛去螓首、蛾眉,三韓失色;案絶熊掌、豹胎,百獸率舞。」公曰:「予本無意科第,過五十豈有登第按節之理?」術士歎曰:「第記之。」及戊寅,以遺逸徵,直拜主簿。翌年,拜本道都事,適因監司有故,受符印攝事。至數月,罷女樂,減饌品,其言皆驗。〈《己卯錄》。〉
公有高行,不求聞達。少與金先生宏弼同遊學,其詩曰:「人間軒冕自殊途,顔巷窮居味道腴。眼底牢籠閑宇宙,胸中蘊蓄一唐、虞。學追濂、洛淵源正,行篤曾、萊踐履俱。爲訪林丘應有意,欲將高範表南隅。」〈金安國詩序。〉
裵鶴
編輯裵鶴字太沖,號林泉。燕山戊午生。明宗朝,薦授參奉。宣祖己巳卒。享靈山道泉書院。
周愼齋世鵬訪公,題詩壁上,有云:「一訪癯仙竹院中,留詩半日坐淸風。」南冥曺先生亦邀公於山海亭,談討義理,其爲當時名德之所敬重如是。
同閈友李公中師事金大成湜。己卯禍作,金公來投李公,李公舍匿之,公亦與知。及事發,李公被逮鞫訊,竟不告與公同事狀,故公得免。由是公義李公甚,臨終囑子弟曰:「吾與而剛有泉壤相須之誼,葬必相傍。」〈安鼎福撰碣。〉
辛礎
編輯辛礎字支叟,號聞巖,靈山人。明宗己酉生。宣祖乙酉武科,官郡守。光海戊午卒。
癸未,尼胡之役,弟𥑐被選西赴,公曰:「季也口尙乳臭,安能當巨醜?」挺身請代,從元帥大捷而歸。自是從事弓馬。
壬辰,除天城萬戶。未數月,倭寇至,公知兵殘不能支,入金海城。賊兵四圍,奮劍潰圍而出,赴郭忘憂公陣下,戮力共事,凡所籌畫,出人意表,郭公大奇之。
癸巳,除玄風縣監,乘機剿賊,諸鎭倚以爲重。招諭使鶴峯金公諭副將曰:「爾必輕生勇戰,當如辛某。」有凶孼孔好謙者投倭,僞稱慶尙監司,屯據靈山,郭公欲密捕,而無善策。公嘗受業於好謙之父,募力士數人隨之,乘款段弊衣,求見好謙,佩酒勸飮,至酩酊無所省,呼力士俘之,入火旺城斬之。
自寶城還,檢裝見繭絮在橐,驚曰:「吾已蔽體,齎此何爲?」卽反之,馬卒攜一鞭,竝令推還。邑人以謂異事,掛之梅閣壁上,歲久而蠹,則仍摸畫所掛處,傳之謂太守鞭。
寒岡、旅軒兩先生雅重公,每曰:「辛君,武中君子也。」〈鄭葵陽撰行狀。〉
李厚慶
編輯李厚慶字汝懋,號畏齋,碧珍人。明宗戊午生,仁祖庚午卒。官縣監、贈參議。享靈山德峯書院。
聞寒岡先生講明義理之學,負笈往從,先生嘉其篤志,大加稱賞。
光海時,登薦剡,前後除拜,皆不就。仁祖改玉,以遺逸擢除昌樂丞。
嘗避亂居昌也,仲兄遘癘不起,先生親入治喪,撫屍大慟,棺斂畢始出,卒以無事,人至比之庾袞。〈李玄逸撰行狀。〉
李道孜
編輯李道孜字至之,號復齋,碧珍人。厚慶從子。明宗己未生,仁祖壬午卒。享靈山德峯書院。
弱冠,從畏齋遊鄭先生門,篤信師說,矻矻不已。壬辰,避亂入江陵,混跡商賈間。在漁船中,日誦《大學章句》,漁人舟子往往習其句讀。〈李光庭撰碣。〉
李道輔
編輯李道輔字益之,號益菴,碧珍人。厚慶子。宣祖丁亥生。光海壬子進士。孝宗辛卯卒。官參奉。
十五,拜鄭先生於百梅園,先生一見奇之。
丁卯,有狄人之侵,大駕入江都。時畏齋扈從行在,公倡義旅赴急,有二卒不用命,卽斬以徇,衆慴服曰:「孰謂司馬仁乎?」〈權萬撰狀。〉
辛夢參
編輯辛夢參字省三,號一菴,靈山人。仁祖戊子生。光海乙卯進士。孝宗辛卯卒。官洗馬。
方娠,夢曾子,故命小字及名。八歲早孤,哭泣哀戚,弔客不忍聞。
累入於繡衣、道臣之薦,初授察訪,後以洗馬徵,復拜寢郞,俱辭病不就,擧世莫不高仰。〈李光庭撰行狀。〉
辛景夏
編輯辛景夏字實甫,號竹亭,靈山人。郡守礎玄孫。肅宗甲子生,庚午卒。
公事親至孝,年甫十歲,母病沈劇,嘗糞察症,裂指注血,以延七日之命。
公日誦《孟子》一篇,而至於「循天理則自無不利,徇人慾則害已隨之」之語,有所感,乃作憂樂書以遺子孫。
廉使朴文秀聞公聲名,到縣請見公。公辭以疾,替送從弟。朴公語曰:「賢哉令從!孝友甚篤,信義交至,儘今世一人。」
嘗夜讀書,有盜入牕外,公徐謂曰:「汝之本然之性,豈如是哉?不勝其飢饉,牿喪於物慾,有此不義之事。」以金與之,盜請罪而去。
公遘末疾,不進肉汁,曰:「餘生斯世,不得事君,未報穀腹之恩。家貧事親,不得繼肉,是以不食。」〈高裕撰碣。〉
比安
編輯朴宜中
編輯朴宜中字子虛,號貞齋,密陽人。高麗門下贊成。
公與鄭圃隱、李牧隱倡明道義,始興程、朱之學。公以藝文館提學朝上國,華人聚觀,謂之海東夫子。
恭愍政亂,知麗運已訖,與牧隱私相講磨。及見牧隱著《桓祖碑銘》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語,遂決陳洪範之志。
朴瑞生
編輯朴瑞生字寧可,號栗亭,比安人。太宗□□生。官吏曹參判,錄淸白吏。享龍宮忠烈祠。
公以吉冶隱高弟,撰冶隱行狀。
節士高弟,盛世賢宰,廉操直聲,風勵百代。〈崔錫鼎撰《常饗祝文》。〉
奉使日本時,有詩曰:「靡盬惟王事,懸帆向日東。風撞巨鼇窟,舟蕩老鮫宮。人物扶搖裏,形骸怳惚中。艱危何足說!頭上有蒼穹。」
贈龜庵南在詩曰:「超然物外冷書生,瀟灑溪山志自榮。一片心胸忠義白,鶴鳴難掩九皐聲。」
李世仁
編輯李世仁字元之,號蓮潭,星山人。文宗壬申生。成宗丙午司馬,文科。歷三司、直提學、副提學、大司諫、監司、吏曹參議。中宗丙子卒。
柳子光因史局挑起禍端,戕殺善類,公以掌令疏其姦邪諂諛,盡其情狀,士林稱快。又以直提學論子光誤國姦邪之罪,竟竄子光於遐裔。
戊辰,以大司諫論燕山朝濫授官爵及靖國時原從濫資,累月力爭,竟得允兪,擇仍其可用之人而汰其宂。
朴嗣叔
編輯朴嗣叔字孝兼,號杜谷,密陽人。貞齋宜中後孫。宣祖壬辰戰死。享比安忠烈祠。
壬辰亂,鄕人推爲義兵將,公奮然起義,倡率鄕兵。將赴之日,入辭母曰:「君親一也,不忍坐視,方赴矢石,死生難分,不孝甚矣。」母泣訣曰:「臨亂效忠,臣子之義。義當爲而不爲,生亦何爲!」公辭出,誓衆曰:「有進死,無退生。」遂督軍遇賊於月城,奮擊十餘合,咋指出血,大書「死君忘親,義重恩輕」八字於衣衫,付其奴玉金曰:「吾得死所,汝持此書,告於家庭。」玉金曰:「將軍死於國事,小人死於主人,皆義也。」繫其衫於馬鬣,曰:「汝可還家傳書。」遂直入賊陣,張拳冒刃,俱死於賊。馬獨歸,家人視之,乃將軍所騎也。見衣衫有血書,解而讀之,未畢,馬卽斃。邑人咸歎曰:「馬固至微,奴亦至愚,俱能有感主人之忠義也。」其後事聞,命復戶。鄕人立祠,名曰忠烈。〈《比安邑誌》。〉
朴忠仁
編輯朴忠仁字□□,比安人。官僉使。享比安忠烈祠。
壬辰亂,倡義勤王,主將高彥伯、金應瑞聯名褒啓,略曰:「朴忠仁忠義過人,智勇出衆,還邑之還奠,生靈之復蘇,是誰之力?」上大加褒賞,除守門將,以宣武功錄勳。
孝純,忠仁子,竝享忠烈祠。當丙子亂,與丁毅立、李天瑞等十九人上書,自募出戰,仗劍西行,身被數十鎗。副元帥申景瑗褒啓,上嘉其功,特除訓判,降旨論賞,賜以弓馬。公拜辭爵賞,以本縣邑少軍多,請減軍額,上嘉之,特減三哨半,民到今感其德矣。〈《比安邑誌》。〉
朴孝純
編輯朴孝純字□□,比安人。僉使忠仁子。享比安忠烈祠。
性純行篤,襲家庭之忠義。丙子之亂,上書天門,自募出戰,斬獲甚多。副元帥申景瑗褒啓,上嘉其功,將除職授賞。公曰:「本縣土地偏小,軍額太多,請寢除職授之命,以減軍額之半。」上嘉而許之,特減三哨,或至今感死德。
金山
編輯呂應龜
編輯呂應龜字文瑞,號松塢,星山人。中宗癸未生。明宗丙午司馬。宣祖壬申文科,官學諭。丁丑卒。
幼時弄雀雛,讀《史記》至殷湯解網,卽解放之。
聞愼齋周先生講道於武陵,負笈從學,先生曰「從吾遊者多矣,明敏隷悟,無出呂某」雲。與曺南冥、林葛川、吳德溪爲道義交。
明廟朝,妖僧普雨唱禍福之說,進齋沐之請,慈殿因此不豫,遽致昇遐。兩司及伴儒交章論雨罪,而天聽漠然。公與金開巖宇宏倡率嶺儒,叫閽數月,進二十四疏,其十四、十八、二十四疏,卽公所製。上心回悟,置雨於極罪,輿情快之。
盧穌齋以學行薦公,除金泉察訪。其後,擢別科,年五十。穌齋曰:「此人才行,宜亟超擢。」〈姜鋧撰碑。〉
裵興立
編輯裵興立字伯起,星山人。明宗丙午生。宣祖壬申武科。歷水使、兵使,官至兵曹參判。戊申卒。旌閭,贈兵曹判書。
公宰興陽,時邊無急警,捐俸多造戰艦,壬辰亂多賴焉,人服公之先見。
公屢佐諸帥府,從鄭相國彥信、權巡察慄、李統制舜臣,同參機務。始賊至,列邑爭竄避,公擁兵不動,臨陣意氣自若,飛丸中冑,冑碎亦不撓。漆川之戰,公以單船直前,枝梧強寇。閑山之役,九戰九捷,與珍島、幸州之賊戰屢捷,必皆先登,此其忠勇也。〈姜栢年撰碑。〉
呂大老
編輯呂大老字聖遇,號鑑浦,星山人。明宗壬子生。宣朝壬午進士,癸未文科,官郡守。
壬辰亂,公倡率鄕兵,鹵獲甚多,招諭使鶴峯金公褒聞,陞爲刑郞。因監務知禮,移義城,任糧料官,接濟天兵,事多立判,人咸器之。
出守陜川,時仁弘索紙箑,公答曰:「倻山霜早,楮木盡枯,人間炎熱,亦到山林耶?」仁弘知其譏諷,而甚銜之。
公與金東岡、張旅軒、鄭愚伏三先生爲道義交。〈柳命天撰碑。〉
鄭鎰
編輯鄭鎰字景重,號松巖,延日人。明宗丙辰生。宣祖辛未進士。壬辰,罵賊死。旌閭,贈持平。
公十六,中進士,時宰聞公名,欲爲婿。公不樂,題一絶曰:「耕雲釣月生涯足,何必區區富貴求?」時宰聞而止。聞淵谷尹公義貞賢,求爲其婿。
壬辰倭亂遇賊,夫人尹氏以紬纏其身,不露膚,遂投深潭。婢莫介亦呼哭,從而赴水,兩屍流下,賊相顧吐舌。公後爲賊俘,賊見公手不釋卷,且異其爲人,欲推爲軍中掌書記。公憤罵曰:「賊奴何不殺我?寧死,豈從汝偸生耶?」賊怒,抽刃亂斫死。事在李蒼石《商山誌》。賊旣去,奴戒化解衣收公屍,合殯於尹氏之瘞,負公孩兒,往禮安,屬尹氏家,得以長成。
裵命純
編輯裵命純字遂初,星山人。宣祖丁酉生。仁祖乙丑武科,官府使。丁丑戰死。
丁卯亂,公從上於江都,應募有功,陞職。
丙子亂,公以營將從南道節度使勤王。及上還都,諸將各罷兵歸。蒙古兵從北路還歸,與我兵遇戰,我兵撓亂,公曰:「惟有一死。」遂力戰死之。〈許穆撰碣。〉
姜汝㦿
編輯姜汝㦿字啓叔,號耆齋,晉陽人。光海庚申生。孝宗甲午文科,歷三司、判決事。肅宗壬戌卒。
公幼秀異,甫及語,已解文字,有唐人相之曰:「非凡人也。必遺芳百世。」
許文正公以論思之才薦於朝。
尹相趾善代公鍾城,詢居官節目,語人曰:「當朝士類,必以姜某爲第一。」
雅尙廉潔,官俸有餘,盡散親戚,不爲毫髮計留。自鍾城解歸,與慶興倅同行,水墊其裝,各解包以曬。慶興見公寢具外無一物,歸語人曰:「姜使君以一馬前,吾心偉之,猶疑有所齎持。及曬見之,吾甚慙愧,欲盡投吾所齎於水而不得。吾乃姜使君之罪人也。」
牧羅州時,長孫當醮,家人請具幣,公召賈誶直。曰:「米四石。」公笑曰:「吾其爲一孫婚具,犯贓律乎?」遂不許。
及公歿,貧無以斂,人以是服公淸白。〈李光庭撰行狀。〉
漆谷
編輯鄭錘
編輯鄭錘字平甫,號養拙齋。
從寒岡鄭先生遊,得聞性理之學。先生嘗有書曰:「何不奮迅自強,思效古人事業耶?」公朝夕於門下,日講說聖賢遺言,進修不懈。同門之士相推重,久而敬焉。〈宋履錫撰行狀。〉
我常敦勉學,君自謹持身。世路誰知己?家庭行出人。〈鄭逑輓。〉
柔不隨流俗,剛不畏強戾。〈張顯光輓。〉
李遠慶
編輯李遠慶字擇善,號松巖,廣州人。監司禮孫孫。中宗乙酉生,宣祖辛未卒。享漆谷泗陽書院別祠。
師事鄭寒岡先生,先生最敬重。及歿,祭文有曰:「遇堯、舜,志嚴、陶。」全溪東慶昌誄之曰:「固窮,可希顔氏。」〈李晩榮撰碣。〉
李道長
編輯李道長字泰始,廣州人。參議潤雨子。宣祖癸卯生。仁祖庚午文科。歷注書、翰林、吏郞,至應敎。甲申卒。贈吏曹參判。
丙子亂,上急出幸江都。公以注書見體相金瑬曰:「事迫矣。不急出兵以截奴,輕動至尊,猝然有變,爲之奈何?」瑬初不甚然之,俄覺之,卽發兵,則奴已薄矣。上急馳入南漢。廟社、妃嬪、王子皆已入江都矣。大臣多勸上馳幸江都,公進曰:「事變不可知,決爲城守計,明誓戒以安城中。」上從之。奴圍城急,上令自大臣至衛卒,各言其所欲言者。公以史官善於記事,在列者相顧嘖嘖。
瀋中有召兵之事,有一人媚時議,言出兵便,大臣納其言,且將擢用,公以義力沮之。〈許穆撰碑。〉
公之第二子元祿,以重厚恬澹稱官,至都憲。
李元禎
編輯李元禎字士徵,號歸巖,廣州人。參議潤雨孫。光海壬戌生。仁祖戊子生員,孝宗辛卯文科。歷翰林、說書、大司成、都承旨、大司諫、大司憲、提學、經筵、贊劃使,至吏曹判書。肅廟庚申,卒於獄。壬辰復官,贈領議政。
拜江陵府使,府衙雲有鬼祟,久廢不修。公至則直灑掃入處,吏鄕交諫,夷然不動。已而見古木立於庭,命繚以網,熾炭於根,有二靑狐跳出燒死,官府遂帖然。
淸國査使至,廩廩有禍機。方上之接待使也,公以承旨密贊辭令,動中機宜,使戢其暴,事得妥帖,人皆稱嘆。
鄭都尉載崙以上價赴燕,鄭相太和謂銓部曰:「吾兒年少未了事,若不峻選副價,恐敗國事。」銓部難其人,相國曰:「非李某莫可。」由是公爲副使。
癸丑,特授都承旨。臺官以資淺請遞改,上曰:「方今黨論爲先,公道次之。若取黨論,元禎未愜久矣,若以公道,此等說甚不正矣。」
聞朝廷設萬科,施爲多不厭人意,與宰相書,略曰:「向來彼輩之用事,阿附之徒驟蒙顯擢,朝廷名器,視爲己私。旣以是爲彼輩之罪,則今宜一反其所爲,而非徒不反,乃反效之若是,則古人何以曰『無諸己而後非諸人』乎?至若各擧所親於幼主之前,有若請托銓官者然,益可寒心。萬科之設,光海末政,而援爲聖世之政,何也?」時相不能用。
上應旨疏屢千餘言,首勉君德,次陳民隱。仍條其當罷者五,而罷體府廳一也;當立者五,而立嶺南大同法一也。疏奏,上嘉奬焉。
肅廟釐改邦禮,宗統復正,眉叟許先生首請告廟,太學及八方章甫繼之。公上疏,略曰:「宗統之復正,不可不告,人心之迷惑,不可不曉,是甲者之論也;論議雖正,層激不可不慮,節目雖備,乖激不可不憂,是乙者之論也。二者均有所執,而第念此論旣發之後,摧折而斥拒,若遏橫議,則揆諸義理,實有不當然者。然而仰體好生之德,將順不殺之仁,但云正統之當告,不以加罪而爲請,則此實稱停之論也。」
進香使馳啓言中國大擾,朝廷議加禁旅,戚臣金錫胄實主之,患公持不可。適於泮宮遇公,言邊事曰:「西鄙多警,體府必可復。欲設體府,則禁旅勢當益。」公曰:「體府無益,徒擾人國耳。禁旅之加,與此奚異?」
庚申獄起,告者言堅使李台瑞激宰相,復體府廳,辭及公,拿致詔獄。公歷擧與金錫胄泮宮酬酢語以辨之,鞫廳書問錫胄。錫胄復書如公言,且抵書鞫廳。承旨尹堦傷其冤,至欲請對白之,會上命除刑發配,遂已。秋,獄更起,以死囚亂言又被逮,卒無實。按獄者更提體府事,拷掠甚急,公神氣不少沮,仰謂鄭相知和曰:「公非文翼公之孫耶?」座有咆哱者遽曰:「敢以今日比之己卯士禍乎?」左右莫敢復言。遂終於請室。
己巳,上悔之,首復公官爵,贈領議政,遣官賜祭。其改葬也,下諭方伯共其事。後六年,黨人乘機復奪職。後又十九年,公孫世瑗鳴其冤,上下大臣議,尹領府趾完議曰:「金錫胄嘗言其冤抑,其謫也有贐,在理也欲請對暴實而未及雲,其言可信。」上曰:「領府議是。復公爵,贈秩亦如前。」不逞者或梗之,上曰:「當初處分,是予之過。過而遂之,予不爲。」
嘗以儐使來往灣上也,北使愛重公詩文,載之《朝鮮採風錄》,選入於《華人文抄》雲。〈蔡濟恭撰碣。〉
子聃命、漢命,俱登文科。庚申禍作,漢命嘔血,因病數年而沒,官止校理。聃命以公在獄時血衫常服,不離身者十年,至己巳,衣其衣,歷訴於諸大臣,竟復其讎。其後,官至副提學、吏曹參判。
淸道
編輯李原 襄憲公。
編輯李原字次山,號容軒,固城人。洪武戊申生。壬戌司馬,乙丑文科,持平。入我朝,歷大司憲、藝文提學、吏・兵曹判書,至左議政,錄佐命勳,鐵城府院君。世宗己酉卒。
公在襁褓,嶷然如成人。稍長,力學不倦。公姊權文忠公夫人憐公早孤,文忠敎誨如子,學日就,爲文有作者氣。每與論議,發越不群。
乙丑,圃隱鄭文忠公主試席,公擢第。圃隱曰:「以文敬之才之德不大厥施,有兒如此,天之報施,信有徵哉!」
爲持平,剛正自持,臺中凜然。太宗立,拜大司憲,出爲京畿觀察使,黜陟嚴明,豪猾畏縮。
世宗立,公奉表如京。公姿相魁偉巍然,帝見而奇之曰:「黃鬚宰相,後須復來!」
爲首相九年,政務寬大,不喜更張。當世宗銳意初政之時,朝廷想望其風裁。先是,有忌公者搆公,太宗親雪之。至是,又嗾臺官欲抵公死,謫礪山。己酉夏,以病卒,享年六十二。世祖還賜職牒、功臣錄券。〈徐居正撰碑。〉
容軒,杏村之適孫,當代之勳臣。神采嶷然,有鸞鶴之姿;胸襟豁如,抱風月之懷。可謂群山之嶠嶽、衆流之江、河,眞大人君子也。詩章特其餘事耳。〈鄭麟趾撰文集序。〉
金克一
編輯金克一字□□,金海人。享淸道紫溪書院。
公幼有至性,祖父凡有出入,必奉杖屨以隨,跬步未嘗離。
祖母病疽,公親吮其血而愈。祖父寢疾泄痢,公貯糞埋地,尋出嘗之。
服闋,奉事祠堂益虔,得異物、節味,不薦則不敢食。雖倉卒,未嘗坐父母平日之座。
公外舅漢城府尹李公暕方在朝,勸公仕,公辭以親老,不願一日離,遂終身白衣。
淨掃一室,危坐讀《小學》。敎子弟,必稱張公藝勉之。與里中人作睦族契。
享年七十六而卒,聞於朝,旌其閭。〈金宗直撰孝門碑。〉
金孟
編輯金孟字子進,金海人。太宗庚寅生。司馬兩試,文科,官執義。成宗癸卯卒。
集賢直殿南秀文引與論詩史,深許之,以家藏書籍付之,曰:「更勉,可典文衡。」
監高嶺縣時,贊成許公詡安置海島,所過門生、故吏皆避不出,公拜於道,盛酒饌慰送。許泣曰:「戀故人者,獨吾佐郞耳。」蓋許嘗判禮曹,公爲郞故云。
匪懈堂瑢喜文雅,名一藝者,皆引爲門客,聞公工篆,再往問,公令門者麾不納。南怡爲都摠管,僚屬例皆投刺,公獨否。及怡敗,留刺者皆誅,公獨脫。〈洪貴達撰碣。〉
金駿孫
編輯金駿孫字□□,號東窓,金海人。執義孟子。中宗壬寅文科,官直提學。
自齠齔,承家庭之訓,學問優深,詞華警發。伯仲俱捷,仲爲壯元,伯名在二等,上命置甲科,仲拜監察,伯拜尙衣院直長。天之所以享者,何如是厚乎?〈金宗直《送金駿孫序》。〉
金馹孫
編輯金馹孫字季雲,號濯纓,金海人。執義孟子。中宗甲申生。明宗丙午,司馬兩試。同年文科。歷翰林、湖堂,至吏曹正郞。燕山戊午被禍。享淸道紫溪書院。
先生爲史官,取其師佔畢金公《弔義帝文》載國史,又直書李克墩事。克墩掌史事,見而銜之,持《弔義帝文》遂按罪佔畢公,先生亦被大禍。中廟改玉,首洗冤枉。顯廟朝,特擧貤典。
先生爲文章,下筆千百言,奔放雄博,華人目之曰:「此韓子也。」少從佔畢公學,又與金文敬、鄭文獻友善,常抗厲奮發,有遠大之慕。
賜暇湖堂,選隷綱目校讎廳,聲譽出等夷,諸名公皆折節相下,奸黨已多側目。
先生死時,年三十五。所著詩文,經禍散逸,只若干卷行於世。學者於先生所居淸道郡建祠,竝與節孝、三足二公而享祀之。〈尹鳳朝撰碣。〉
金大有
編輯金大有字天祐,號三足堂,金海人。駿孫子。中宗丁卯進士,同年文科,官正言。仁宗乙巳卒。享淸道紫溪書院。
燕山政亂,門禍竝起,公與提學公俱謫湖南。丙寅改玉,恩赦如初。明年丁卯,公中庭試壯元,直赴進士科。是年,遂登第,爲正言,辭不就。除漆原縣監,三月而化行,邑人視如神明,因謝歸家食。時群小用事,指爲僞學,盡收其官爵、科第。乙巳年,復授紅牌,遂以疾終於雲門愚淵之三足堂。〈曺植撰碣。〉
朴慶新
編輯朴慶新字仲宣,號三友亭,密陽人。逍遙堂河淡孫。中宗己亥生。武科,官府使,錄宣武勳。宣祖甲午卒。
早中武科,膂力絶人,器局宏深。當壬亂,從弟慶傳在衰服中,與群兄弟倡義。公時在左兵使幕,赴慶傳陣,斬獲爲最。左相尹斗壽薦於朝,除密陽府使,所在立功。左相到嶺南,問於防禦使金應瑞曰:「朴某善捕倭,得吏民心,然乎?」答曰「非徒治政之第一,捕倭幾至累百級」雲。
朴慶因
編輯朴慶因字僖仲,密陽人。中宗壬寅生,宣祖壬辰卒。
密陽公之弟,倡義未一月,病于軍中,猶躬冒矢石,因勞傷而卒。臨終,呼子參奉瑄,以「討賊復讎」四字遺言。
朴慶傳
編輯朴慶傳字孝伯,密陽人。明宗癸丑生。官縣監,錄宣武勳。仁祖癸亥卒。
密陽公之從弟,壬辰遭外艱,兄弟四人皆在廬墓。倭賊犯邊,列郡皆潰,公盟約爲文,公爲義兵將,餘各定號。使掌書記金後生作檄文,告於列邑,乃嶺南先倡也。與密陽公各據要害,賊之入近境者,無不敗衄。賊云:「東村有猛將。」
本郡守裵應褧聞變遁去,聞公倡義,下山還官,欲生軍功。麾下士皆忿然不欲從,公泣諭曰:「奉城主共事,不亦可乎?」自是凡有斬獲,歸功應褧。
李白沙、鄭藥圃薦於朝,除昌寧縣監。縣有《禮韻》,板刓缺無徵,公與弟慶胤捐財私刊,使行於世。
朴河淡
編輯朴河淡字應千,號逍遙堂,密陽人。成宗己亥生。中宗丙子進士,官司評。明宗庚申卒。享□□仙巖祠。
公力學不倦,築室於雲門山下訥淵之上,自號逍遙堂,樂其有泉石之勝。與三足堂金先生大有相許,爲道義交。朝廷聞其賢,累除皆不就。
所與遊皆一時名人,而南冥曺先生雅推重矣。
公以雲門距郡治險遠,民不便糶糴,議設社倉,民賴其惠。〈李玄逸撰碣。〉
公性本柔直,居家有法,御卑以寬。處於鄕黨,動遵禮義,人皆愛畏,不敢凌駕,譬之孔門子貢。〈李宜慶撰碣。〉
朴慶胤
編輯朴慶胤字孝仲,號菊軒,密陽人。明宗乙卯生。錄宣武勳。
昌寧公之第二弟。當壬亂,與諸昆弟謀曰:「同守一處,若遇大敵,吾其盡沒,莫如三分聲勢相救。」衆皆從之。家僮有鶴淡者勇力絶人,執御相從,亦多效力。
晩年構一舍,與一時群賢優遊唱酬,有以「文武能兼吉甫才」之句推許者。
李雲龍
編輯李雲龍字景見,載寧人。明宗壬戌生。官統制使,錄宣武勳,息城君。光海庚戌卒。贈兵曹判書。
壬辰春,倭初發亂,嶺南先潰。右水使元均方棄船遁,公時爲玉浦萬戶,抗言曰:「此地,兩湖要衝,無此地則無兩湖也。可請湖南水軍遏截見乃梁,使賊不得過巨濟,則南方事尙可爲。」均怒曰:「湖師,爾可請來?」公曰:「使君命某,安敢辭?」卽詣巨濟縣,相與誓天討賊。湖南左水使李舜臣果引兵來,公會兵玉浦洋,燒賊船五十艘。又戰於永登洋,燒十餘艘。是夕,傳報大駕西狩,一軍皆泣。湖師歸,均又欲遁,公力諫止。進擊泗川賊,發火炮破其樓船。湖南右水使李億祺亦來會,擊鎭海賊。賊四面合圍,大酋坐瓦屋樓船,幡幢帆繂,絢綵照海。公與禹致績摶戰破之,急用鐵索掣賊船,至洋中覆之。賊數百艘欲踰見乃梁,公謀於湖師,佯退至外洋,大殲賊衆,波濤爲赤。又戰於安骨浦,破三十艘。賊不敢入內洋,兩湖運路無壅。明年癸巳,遷熊川縣。舜臣始爲統制使,列其功於體府,且欲擧而自代。丙申,拜左水使。倭將淸正致饋遺,問驛者曰:「聞一名將自右道移來,此眞是耶?」意甚憚之。丁酉,元均敗死,諸浦失守。公承朝命,捨舟趨陸,戰於永川。天兵圍島山,公進舟夾擊。明年秋,天兵再擧。公擒生倭,知關白已死,追擊歸賊,回兵釜山,募民設屯。冬,被劾遞。體察使李公德馨辟致幕下,每事咨決,稱爲南道主人。旋復左水使。未幾,聞母夫人病革,往省之,統制使柳珩劾其棄鎭,杖流西生浦。母夫人果不起,人皆冤之。尋放還。甲辰,錄勳封君,賜齎如法。乙巳終喪。承召兼都摠府副摠管、捕盜大將、火器提調,加備邊司堂上,參聞朝議,方略多見采。俄出爲統制使,秩未準,因事遞。丁未,忽胡侵邊,起公特爲咸鏡南道兵馬使,始任陸軍大將。因俗撫馭,刱別隊騎兵,修甲山城,邊情大安。秩滿,還拜忠淸水使。未赴鎭遞,還家,病腫久不治,庚戌七月二日卒,壽四十九。
朴慶宣
編輯朴慶宣字孝元,密陽人。
昌寧公之弟,有一石重千斤,公常置之肩上,一日上下於濯纓山下者三,曰:「丈夫生世,不可一日遊逸。」
結陣鳳凰崖上,護母夫人,賊猝至,斫公右手。公度不免,且恐禍及母夫人,因抱倭投於崖下深潭而死。
朴瑄
編輯朴瑄字子復,密陽人。宣祖辛未生。官參奉,錄宣武勳。光海甲寅卒。
慶因之子。壬辰,父卒于軍,公受遺命,誓死討賊,功爲上等,而以衰服讓功不居。
朴璨
編輯朴璨字叔獻,密陽人。宣祖壬申生。武科,官僉正,錄宣武勳。仁祖甲子卒。
慶延之第二子,密陽公之姪,以弱冠同爲倡義。
朴瑀
編輯朴瑀字仲獻,密陽人。宣祖丙子生。癸卯武科,官縣監,錄振武勳。仁祖丁丑死節。贈參議。
慶延之第三子,密陽公之姪。壬辰年十七,投袂起曰:「此政臣子報國之秋也。」冒刃先登,殺賊尤多矣。
甲子適變,屬黃海兵使南以興幕,拒賊於馬場、豬灘,賜振武原從號。
丙子,聞變辭家廟,馳至京甸,大駕已入南漢。適逢忠淸兵使李義培勤王之師,具告其意,李公留置軍中。至雙嶺遇賊,我師有土崩之勢,公手一劍,犯虜陣,殺傷甚衆。虜箭蝟集,公猶進戰,忽有赤漆流矢中胸脅,公自拔其矢,握在手中,竟殞於亂鋒中,卽丁丑正月初三日也。側室子尙龍收屍歸,四月改斂,顔貌如生人,皆異之。當寧乙卯,因道臣狀聞,贈戶曹參議。
朴琡附朴慶延、朴瑾、朴智男、朴哲男、朴球。
編輯朴琡字□□,號龍巖,密陽人。宣祖戊寅生。錄宣武勳。仁祖甲子卒。
慶延之第四子,密陽公之侄,同爲倡義。
朴瑾,慶纘之子,密陽公之從侄。以學行早除參奉,壬辰倡義錄勳。
朴智男,密陽公之子。壬辰倡義錄勳。後,增秩嘉善。
朴哲男,密陽公之庶子。壬辰倡義錄勳。
朴球,菊軒公之庶子。壬辰倡義錄勳。
《義士傳》曰「淸道郡義士朴氏者,一家凡十四人,曰慶新、慶因、慶傳、慶胤、慶宣、瑀、璘、瑾、智男、璨、瑄、琡、哲男、球。壬辰四月,倭渡海,十三日陷釜山,十五日陷東萊,十八日陷密陽,二十日陷本郡,於是朴氏聚謀倡義。慶傳先匿其母雲門山,以二十五日起兵禦賊。慶胤曰:『吾屬聚族以戰,敗則塗地,請分軍爲三以相救。』衆從之。慶傳、慶新屯上東,慶胤、璘屯中東吉夫山,慶宣屯鳳凰厓,且戰且守,賊遇之輒敗,相戒勿犯。由是大丘以東,得免殘滅,百姓耕作如平日,皆朴氏力」雲。慶因書生淸羸,力疾討賊,中創病益甚,囑其子瑄而死。瑄由是戰甚力,以衰麻,每讓功。慶宣遇賊鳳凰厓,斷右臂,度不得免,慮禍及母,以左臂抱賊,投厓同死。慶新得賊首,輒予其下,故士益奮用命。慶傳功旣多,郡守裵應褧欲攘之,士皆憤怒,慶傳泣喩止之,遂迎入城,卒歸以功。慶胤前後斬馘千數,上功只二級。瑀在上東軍,戰輒先登,槍陷於面,丸陷其足,不報功。當是時,朴氏軍,其勇而禮讓如此。瑀後登武科,李适之亂,從南以興禦賊,豬灘有功。及丙子罷官家居,馳詣忠淸兵使李義培軍,遇虜於雙嶺死之。及論宣武功,慶新一等,慶傳、慶胤、璘、瑾、智男、哲男、球二等,璨、瑄、琡三等。瑀錄振武功一等,皆原從也。慶宣、慶因以夭枉不錄功。朴氏皆出自逍遙堂河淡,惟瑾爲逍遙堂昆弟之孫。〈李家煥撰傳。〉
昌寧
編輯李承彥
編輯李承彥字士雅,碧珍人。以遺逸官參軍,贈左贊成。享昌寧燕巖祠。
沈弘有器量,雄勇絶倫。旣長,折節問學。壬辰,就成均試,爲擧首,一時艶歎,稱李壯元而不名。
遊佔畢齋之門,所得益富。與寒暄友善,斂就繩墨,琢磨道義。琴軒公實得詩禮之傳,卓然爲己卯名賢。一鄕人士共俎豆而妥父子之靈。〈李象靖撰行狀。〉
李長坤
編輯李長坤字希剛,號琴軒,碧珍人。燕山乙卯,魁司馬。壬戌文科。歷校理,至兵曹判書。享昌寧燕巖祠。
燕山朝,以校理謫巨濟。公懼禍不測,竄匿關北,中廟改玉,始出。己卯,判兵曹。南袞馳書,告以國有大事,公蒼黃馳赴,則洪景舟已待於神武門矣,公隨之以入。則論啓趙靜菴朋比誣上,請正其罪,而密錄諸臣姓名,請速正法,欲爲卽地撲殺之計。而首相鄭文翼公時不入侍,公愕然挺身奏曰:「人君不可行盜劫之謀,亦不可諱首相而行大事。」
天威少霽,命召領相,事得少緩。是日之得免慘禍者,公之力也。臺閣以公推鞫不嚴論罷,寓居驪江,徜徉嘯詠。群小詆以誹訕,遂還昌寧以卒。〈李象靖撰行狀。〉
盧克弘
編輯盧克弘字毅甫,號沃村,光州人。明宗癸丑生。官僉中樞。仁廟乙丑卒。享昌寧東山祠。
世有行誼,曺南冥贊曰:「有道之家,而母鄭氏,寒岡文穆公之姊,而寒暄金文敬公之外曾孫也。世德家風,允濟其美。」
從學寒岡之門,先生深奇愛之。自日用飮食之間,至天人性命之際,無不誘掖而訓迪,學日益富。
壬辰,糾家丁,從郭忘憂再祐倡義,參謀軍事。丁酉再猘,同入火旺山城,郭公遭憂去,士女惶怖欲潰。公與同志諸人拊循慰諭,誓以死守,卒以保全隣近,數郡賴之得安。賊退,口不言功,卽還舊廬,敎授後進。仲舅鄭府院崑壽屢書以招,謝不往。
寒岡先生閑居百梅園,公頻往從之,舴艋、筇、屐,逍遙山水間,或詩文以記之,或圖畫以傳之。與旅軒張文康及李石潭潤雨、成芙蓉安義諸公相友善。寒岡宰昌寧,建置八齋,極選門人分主敎訓,而公主冠山。及遞歸,仍以書齋屬之公。月朔,集鄕子弟談經講禮,彬彬可觀。後進多以文行著名。
寒岡卒,心喪三年,建議刱院,公實主之。〈高裕撰碣。〉
金廷哲
編輯金廷哲字明叔,號默庵,錦山人。贈禁府都事,旌閭。
年及志學,受業於芙蓉堂成公安義,成公受業於寒岡鄭文穆公,淵源有自來矣。
奉嚴親,未嘗離側,躬自肩輿,褻衣遺矢,必躬自澣濯。
遭喪,哀毀踰節。野火猝發,延及墓下,兄弟三人推胸呼天,俄而風返火滅。
年七十二卒,道臣以孝聞於朝,初給復,後又贈職旌閭。〈孫佺撰行狀。〉
尹南龍
編輯尹南龍字士元,號畏神齋,坡平人。宣祖庚寅生。仁祖甲子司馬。顯宗乙巳卒。
幼而聰悟,五歲知讀書,進退拜跪如成人。及成童,就學於芙蓉堂成公安義,一見而嗟賞曰:「此兒早失嚴君,志業文辭如是,可謂吾友不死。」遂敎以性理諸書。
丁母夫人憂,哀毀哭踴之數過於古人,而初終祭奠之節,一遵《朱文公家禮》。服闋,人勸之仕,辭曰:「今則親不在矣,與其墒埴於名利之場,曷若膏盲於泉石之間哉!」遂築室於蓮花峯下,杜門讀書,爲暮年遊息之樂。〈金汴光撰行狀。〉
楊晅
編輯楊晅字以貞,密城人。司馬。孝宗庚寅卒。
二十一,成進士。當光海之末,用事者日令館學生上疏言西宮當廢,謂之大論,君恥之,不應榜而歸。
時江右士務大言,以爲利階得官。君曰:「寧服優之服,誦優之言,以資衣食,無愧也。」
平生好直義勇往,不肯下氣與人苟合。以此不悅者多,亦以此見重。
丙子,南漢受圍急,君起義兵馳赴,聞下城之報,歸隱草澤,終身不出。
疾病,男道南請問終身行之者,君已不能言,書十六字與之,而書亦不成,其可識者,「守死善道」四字而已。〈許穆撰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