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必須大力支援農業

工業必須大力支援農業

——駁「支農吃虧論」
齊永紅
1970年6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主席「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偉大方針指引下,幾年來,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工業支援農業已做出了很大成績,大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農業生產的發展,成為廣大農村全面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巨大推動力。由於我國是有幾億農村人口的大國,這一工作的發展還是不平衡的。要徹底改變農業生產的面貌,就需要大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並繼續落實工業對農業的支援。但是,現在還有一些同志對於工業支援農業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認為,搞支農產品「價格賤、利潤低」,產品「簡單粗糙」,技術上沒有奔頭。一句話,就是「支農吃虧」。

說支農產品「價格賤、利潤低」,這隻反映了一部分事實。我們應當進一步看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我們的社會主義農業搞上去,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加速社會主義工業和社會主義農業的發展。在實現了農業合作化以後,為了加速發展農業,國家曾經發放了大量農業資金,幫助農民興修水利,供應農用電力等等,特別是加速發展了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工業部門,生產了大量低廉的支農產品。這一系列措施,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同時也為社會主義工業建立了強大的基礎。解放二十年來,哪一年的農業豐收了,我們的日子就更好過,工業發展速度就更快,這難道不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事實嗎?

毛主席指出:「為了完成國家工業化和農業技術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其中有一個相當大的部分是要從農業方面積累起來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通過工農業品的交換也可以積累一部分資金。但是,我們主要是採取縮小剪刀差、等價交換或者近乎等價交換的政策,工業品是採取薄利多銷的政策和穩定價格的政策,大力支援農業,同時增加國家積累。拿上海化肥農藥公司為例來說,這個工業公司自從一九六二年成立以來到去年年底為止,化肥產品的成本下降了一半,而化肥的價格也先後經過四、五次調整下降了一半。公司下屬的十一家小化肥廠的廣大工人群眾,在毛主席「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戰略方針指引下,大搞增產節約運動,目前實際生產能力已數倍於原設計的生產能力,在短短的幾年間,總產量增加了五倍。這不就是既支援了農業生產,又為國家積累了資金嗎?

有人會問:這幾年農業大豐收,集體經濟的力量雄厚了,為什麼還要強調薄利多銷呢?這種認識是有片面性的。為了保護農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生產積極性,「使農民能夠在正常年景下,從增加生產中逐年增加個人收入」(《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我們就必須繼續堅持這樣一個正確的價格政策,以促進農業中新技術、新農藥、新機械的運用和推廣。只有這樣去做,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使農業作為積累的來源更加雄厚,作為工業的市場更加寬廣。這就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長遠的根本利益。

片面追求利潤會得到什麼樣的後果呢?後果是少銷,結果就卡住了農業的發展,反過來也卡住了那些支農部門工業的發展。因此,如果鑽進了「利潤掛帥」的死胡同里,賺錢少的產品少干,產值低的產品少干,該超產的不超產,該完成的不完成,該投產的不投產,其結果,豈不恰恰正是既拖了農業發展的後腿,又拖了工業發展的後腿了嗎?

還有些同志把農機產品斥之為簡單的、低級的、粗糙的,以為搞它在技術上沒有奔頭。這是一種歧視農業機械化的錯誤態度。什麼叫「奔頭」?只看到一個單位或個人這個狹隘的小天地呢,還是着眼於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毛主席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在實現農業合作化之後,必須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以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為綱,加強社會主義教育,並抓緊實現農業機械化。經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後,廣大貧下中農對農業機械化發出了越來越迫切的呼聲,正需要我們切切實實地去逐步解決農民在這方面的需要。不管是搞主機還是搞配件,不管是搞製造還是搞維修,哪怕是生產一把鋤頭、一把鐮刀,只要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生產的,就是好的。解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就是我們的「奔頭」。

農業機械是簡單的、低級的、粗糙的嗎?不對,它有着自己的很高的要求。農業生產是露天作業,生產機具要求堅固輕巧,一機多用。我國農村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各地的生產機具都要適應當地的特點。我國有幾億農業人口,對農機、化肥、農藥、塑料薄膜等等任何一種生產資料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我國廣大貧下中農在向大自然的長期鬥爭中,在製造和使用農業生產工具上,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需要工業生產部門協同他們去總結、提高、推廣。所以,在農業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面前,任何歧視農業機械的錯誤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要說有問題的話,那就在於你沒有懂得農業發展的要求和生產的特點,沒有虛心向貧下中農的實踐經驗學習。

有許多工業企業,想貧下中農所想,急貧下中農所急,從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節約、代用等各方面大挖生產潛力,大搞技術革新,大大促進工業生產技術的躍進。上海有一個生產農業機械和農藥的廠,長期堅持組織專門技術隊伍下鄉訪問,逐步摸到了農業生產的規律。為了生產出更多的優質高效的農業植保機械,他們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徹底批判了過去一味抄襲仿造外國產品的爬行主義,自力更生,從無到有,不僅自行設計、製造了大批新型機動植保機械,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鋼材、銅材、橡膠、棉布、木材和機床設備,而且在工業生產技術上也有了很大的躍進。這個事實不是生動地告訴我們,為支農服務決不是什麼在技術上沒有奔頭,而是大有奔頭嗎?只要我們的工業部門能夠不斷降低工業成本,增加產量,增加品種,那麼就有可能大大加速我國農業的機械化,不斷降低農業成本;並且在不斷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正是我們國家進一步繁榮富強的希望,怎麼能說搞支農產品沒有奔頭呢?為了使廣大貧下中農有更大的能力控制和改造大自然,還需要我們培養一批「土專家」,能夠善於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促進農業增產,並不斷用化學、物理學、土壤學、昆蟲學、微生物學等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來武裝我們的農業。上海郊區農村正在推廣應用的新型農藥「九二○」生長激素,就是生動的一例。工人同志說得好:「不了解農民,不了解農業,就不會真正懂得工業生產,就不會真正懂得社會主義工業化。」這一條樸素的真理,正是對「支農吃虧論」的深刻批判。

事物總是在矛盾鬥爭中前進的。在落實支農任務的時候,我們的工業生產還面臨着其他重要任務,當然也會遇到各種矛盾。有矛盾,並不是壞事,它正可以激勵我們努力作戰。問題是要以積極的態度、革命的精神去解決矛盾。辦法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就是要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在保證重點、突出重點的同時,還要兼顧其他各項任務,不搞「單打一」,避免片面性。有些人所以要把支援農業和支援其他重點建設對立起來,說穿了,就是認為支農任務不是「高、精、尖」,「摜不響」,而搞其他任務就可以伸手要資金、要設備、要廠房,話也說得響。這種思想,是完全背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的。我們有很多工廠,特別是廣大的縣、社工業,因陋就簡、土法上馬,搞出了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支農產品,他們自豪地說:「受到幾億農民兄弟的歡迎,是最大的光榮。」這是多麼光彩的閃耀着無產階級思想的豪情壯語啊!不管接受什麼任務,我們都要發揚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丟掉了這種精神,什麼任務都完不成,這才是最大的不光彩。對於以支援農業為主要任務的縣辦工業,應當加強領導,予以充分的重視。

「支農吃虧論」的要害,是把工業和農業的關係變成了「我吃虧你便宜」的買賣關係。這是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根本不能接受的資產階級觀點,是和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根本不相容的。社會主義革命使工業和農業建立在公有制即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之上,工業和農業之間應該是也只能是互相結合、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關係。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經濟力量實質上是一種階級鬥爭力量。工業支援農業,就是工人階級用社會主義大工業的雄厚力量支持、鞏固和發展農村的集體經濟,是鞏固和發展工農聯盟的重要措施。毛主席指出:「大多數農民有一種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和它的成就,正在日益促進他們的這種積極性。」(《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社會主義工業為人民公社不斷增加農業機械,是工人階級支援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民覺悟的提高、集體經濟的發展,就能夠充分調動幾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大力支援社會主義工業化。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鞏固工農在經濟方面的聯合,保證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我們的經濟政策》),使社會主義牢固地占領農村陣地,使工農聯盟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在新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鞏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階級鬥爭的新問題,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爭奪農民的大問題。對於我們無產階級說來,這是一個關係着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前途和命運的大事,難道還有什麼「吃虧」可言嗎? 長期以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為了復辟資本主義,瘋狂推行一條破壞社會主義農業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支農吃虧論」就是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流毒的表現。我們要通過革命大批判,徹底清算和批判劉少奇破壞工農聯盟、破壞工業支援農業的滔天罪行,批判各種阻礙工業支援農業的錯誤思想,深刻認識毛主席「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戰略方針的深遠意義,把工業支援農業的任務提高到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高度去認識,去落實。隨着國民經濟的全面新高漲,使工業支援農業的群眾運動獲得更大的成績!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