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參加設計打破了舊框框

工人參加設計打破了舊框框
湖南省煤炭工業局革命大批判小組
1971年5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設計工作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在經濟領域裡進行爭奪的一個重要陣地。

長期以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在設計工作中推行了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設計技術大權被少數資產階級技術「權威」所把持,他們用資產階級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來對抗無產階級唯物論的反映論和辯證法。在設計工作中,「閉門造車」,照搬照抄,理論脫離實際,給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廣大工人群眾參加設計,實行工人、領導幹部、技術人員的「三結合」,在設計領域中確立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去年以來,我們遵照毛主席「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偉大教導,組織了「三結合」設計審查小組,在毛主席的「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導下,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對全省正在建設的礦井的設計,進行了全面審查,對新開工的礦井重新進行設計,大破了設計工作中許多修正主義的條條框框,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工人階級占領設計陣地,這是一個新事物。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阻力。有的人由於受劉少奇「專家治廠」、「群眾落後論」毒害比較深,說什麼「設計院是專門搞設計的,幾個工人能審查出啥來」,散布「設計工作神秘論」,給工人群眾參加設計吹冷風。而有些「三結合」設計小組,由於工人的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形式上是「三結合」,實際上沒有真正依靠工人,依然是「設計人員提方案,領導點頭說了算,工人群眾陪着看。」對這些錯誤思想和做法,必須進行批判。

毛主席教導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最聰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戰士。」廣大工人群眾,長期鬥爭在三大革命鬥爭第一線,有豐富的生產建設經驗,他們最富於革命精神,很少保守思想,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黨的方針政策執行最堅決。工人們說得好:「我們好些同志文化低,不會寫、不會畫,但我們最懂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有毛主席撐腰,我們工人階級一定要把設計大權掌起來。」實踐證明,只有依靠工人階級才能做出正確的設計,使設計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

第一,只有依靠工人參加設計,才能打破那些舊框框的束縛,使設計從洋教條和煩瑣哲學裡解放出來。

過去,在礦井設計中,在劉少奇一夥散布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束縛下,把從洋人那裡抄來的所謂「礦井建設標準」、「正規開拓部署」、「萬事俱備,一次投產」等陳規都當作僵死的東西,照抄照搬不敢觸動。這一套東西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套在煤礦建設上的枷鎖,依靠少數設計人員,總是破不了。現在依靠廣大工人,並根據他們多年的實踐經驗,就徹底打破了。例如,荊草坪礦井的設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開始,設計人員完全按照過去的設計規範辦事,搞「正規」建設,結果是井巷做得多,房屋建設多,建設時間長。工人們在審查設計時,狠批了這種「正規」思想,指出這種「正規」,就是循資產階級之規,是爬行主義,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帶着這樣的思想搞設計,只能跟在別人後面爬,闖不出自己的新路。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的教導,組織「三結合」設計小組,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勤儉建國的偉大教導,深入現場,與當地貧下中農一道進行調查研究,堅持從實際出發,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案,使投資由原來的七百六十萬元,降到一百六十萬元;井巷工程由原來的七千米,減到二千五百米;建設時間由原來的兩年半,減到九個月。

全省經過審查和重新設計的幾十對礦井,就減少基本建設工程量百分之三十八,節約和推遲使用基本建設投資百分之二十四點五,去年投產和部分投產礦井的能力,比原計劃增加很多。

第二,只有依靠工人參加設計、審查設計,才能大破貪大求洋、伸手向上的思想,更好地體現毛主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方針。

在以往的設計中,有的人一味貪大求洋,在地面建築和生活設施上追求「高標準」,不願搞「干打壘」,並且以「關心工人」、「要有工人階級的感情」為藉口,搞貪大求洋。老工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那裡是工人階級的感情,分明是要把工人引向修正主義的邪路」。按照毛澤東思想辦事,快建井,早出煤,迅速扭轉北煤南運,支援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支援世界革命,這才是工人最迫切的心願,這才是工人階級的感情。

在這次設計審查中,工人們根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精神,修改了許多不切實際的貪大求洋的地面建築,依據實際情況搞「干打壘」。在選用設備上,堅持大搞修舊利廢,改制代用,把死物變成活物。工人群眾說得好:「這不僅是節約幾個投資的問題,而且是關係到能不能保持工人階級本色的大問題,是保證我們的礦山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的大問題。」

第三,組織有工人參加的「三結合」現場設計,有利於設計人員接受工農再教育,促進他們的思想革命化。

在「三結合」的現場設計過程中,廣大設計人員,在工人、貧下中農的教育下,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深入現場,聯繫實際,認真調查研究。每當工作上遇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的時候,就在現場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請老工人、貧下中農「憶苦思甜」,開「諸葛亮會」,戰勝了一個個困難。有的設計人員深有體會地說:過去坐在辦公樓里搞設計,總覺得自己很高明,現在一到現場接觸實際,才知道自己非常幼稚,才感到自己頭腦里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太多,唯物辯證法太少。我們只有到基層來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虛心向他們學習,才能改造好自己的世界觀,搞出多快好省的設計方案,為扭轉北煤南運作出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