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帝京景物略
◀上一卷 卷八 畿輔名跡 全書終

狄梁公祠

編輯

過沙河二十里,至新井庵。松有林,聲能鼓、能濤,影能陰畝。西數里,有臺曰「景梁臺」,土人立以思狄梁公也。柳林如新井庵松,照行人衣,白者皆碧。柳株株皆蟬,雜訊爭夕,無復斷續,行其下,語不得聞。又五里,始梁公祠。祠自唐,草間不全碑碣,猶唐也。元大德間重建之,我正統間重修之。其碑雲,梁公為昌平縣令,有媼,子死於虎,媼訴,公為文檄神,翌日虎伏階下,公肆告於眾,殺之。土人思公德,立祠也。祠前一古木,僕地,如伏者虎,相傳木亦唐時也。木傍數株,柏也,盤結不可以緒。南數武,道上立二石幢,鐫梵語,字法類李北海,唐貞觀中幢也。過西廢寺,石數段,亦幢。其二幢,唐玄奘手書。

上元·倪岳 【謁狄公祠】

編輯

城西親拜狄公祠,袍笏森然仰令儀。此地孤雲心尚在,中天落日手曾支。平生事業存唐史,一代文章托范碑。聞道邑民能報德,春風香火重追思。

茶陵·李東陽 【昌平道中望狄公祠】

編輯

碧山西望溯流颸,欲吊唐魂誦楚辭。寄遠束芻誰與致,沖寒瘦馬不勝騎。心懸晉嶺瞻雲地,功在虞淵取日時。預擬明年寒食候,莓苔壁上為留詩。

吳縣·王鏊 【狄梁公祠】

編輯

孤鴻海上直嗷嗷,雙翠誰褫殿上袍。煉石有方天可補,檿弧無驗鬼空號。參苓入籠還為用,稂莠當階不受薅。南望河陽如在眼,青山內外白雲高。

休甯·程敏政 【謁狄梁公祠】

編輯

香火煌煌照翠微,古祠猶在舊城非。殘碑蝕土高三尺,老樹淩霜大數圍。只手臣扶紅日上,寸心子望白雲飛。偶來未及椒漿奠,回首青山帶落暉。

【再過狄梁公祠】

編輯

崇祠香火傍高林,想像生容一正衿。猛虎尚馴良吏手,牝雞能拂老臣心。孤雲渺渺回天末,短日悠悠及歲陰。古道荒榛知不遠,瓣香他日再來尋。

青鵝無計牝辰危,月望雲深日向垂。元嗣未應堪再辱,孤臣寧復避多嗤。臺衡得相方能國,神器非公定付誰。歐史范碑明皦日,居人徒識令君祠。

襄垣·劉龍 【謁狄梁公祠】

編輯

梁公祠宇舊城西,禾黍秋原信馬蹄。雨剝斷碑苔半合,雲埋老樹鳥空啼。天傾杞國心如噎,日墜虞淵手自攜。二十年來一登眺,感時懷古此留題。

遺容儼雅廟深幽,血食橋山路畔州。牆外野雲依樹度,門西溪水抱村流。前朝事業無抔土,異代衣冠有勝遊。欲下石欄還徙倚,青山斜日共悠悠。

長洲·陳仁錫 【狄梁公祠】

編輯

伏鑕回唐祚,牝雞不敢鳴。推心隨國史,澘涕定臺衡。蘚碣霜還栗,虞淵日自明。千秋餘正氣,豈獨祀幽并。

劉司戶祠

編輯

昌平劉蕡,唐文宗時,憤宦官恃功專權,應制對策,極言禍福。第策官左散騎長侍馮宿等,讀蕡對嗟服,而畏忌不敢取。時參軍李邰登第,乃上書自劾,乞回所授以旌蕡直。後七年,甘露難作,令狐楚、牛僧孺皆表蕡幕府,師禮禮之。而宦官深嫉蕡,誣以罪,貶柳州司戶參軍,卒。後昭宗感羅袞言,贈諫議大夫,諡文節,封昌平侯。元泰定間,建祠州西南五里,曰「諫議書院」。至正間,又建祠舊州東,參政許有壬撰碑。我明弘治間,談本彝移建學宮內,今圮焉。世多謂蕡策不利於時哉,身前為宰相師,以有畏不取者;身後感動人主,以有嫉之、誣之、貶之者。矢激則遠,水洄則深也,一下第舉子贈諡侯封,祠祀百世,令當年收策登上第,亦復一李邰耳。且邰故因蕡,傳久遠至今,為自劾一書,不為一第矣。即馮宿、令狐楚、牛僧孺,當年禍福升沉,亦何至響景,蓋荏直殊意,而蕡名以彰。志稱蕡宅、蕡墓在昌平,今其址俱不可尋。崇禎五年,劉京兆榮嗣謀於董宗伯其昌,為撰碑,手書之,以風策士。宗伯曰:蕡已追贈諫議矣,猶司戶稱,存憤也。

茶陵·李東陽 【謁劉諫議祠】

編輯

布衣人拂逆鱗龍,一代危言此地鐘。香火制存身後廟,策時書在閣塵封。皤皤戴發餘民改,折折穿山舊路重。欲向五陵還弔古,永安城外落霜鐘。

太平·謝鐸 【宿劉諫議祠】

編輯

漏轉山城嘿坐遲,一燈明滅幾停吹。憂心儼覺神如對,衰夢空憐夜作期。五度客來應見我,百年人在定應誰。壁間敢恨題名晚,淺薄終慚諫議祠。

歙縣·程敏政 【劉諫議祠】

編輯

三年重拜諫臣祠,手掬寒泉酹一卮。氣節可興天下士,蒸嘗無愧社中師。對廷舍子嗟唐策,憂國憑誰續楚辭。今日萬幾歸聖斷,有臣應恨不同時。

慈谿·姚淶 【謁劉蕡祠】

編輯

古樹扶疏芳草繁,獨遺忠額表幽軒。春秋正始丹心壯,城社興妖白日昏。四壁詩篇空往事,百年俎豆尚英魂。悠悠此恨無今古,山月淒涼照北村。

吳縣·王鏊 【劉諫議祠】

編輯

荒灣野木古城隅,何處昌平是舊廬。氣帶幽并多感慨,策如晁董亦迂疏。同時下第誰雲屈,此外求言總是虛。不盡懷賢千古意,執鞭無路欲何如。

吳江·周用 【劉諫議祠】

編輯

此日何人問濁流,大廷方屬草茅憂。衣冠落落人心死,河雒行行王氣收。千古直臣唐諫議,一篇正學魯春秋。餘生今日顏猶汗,香火荒祠起暮愁。

襄垣·劉龍 【劉諫議祠】

編輯

從遊不愧逢幹後,伯仲何慚賈董間。一介布衣天下計,滿梁華月古人顏。臨軒猶策言誰盡,想像尋思骨自孱。寂寞學宮西畔路,停停今是幾追攀。

武進·唐順之 【題劉蕡祠】

編輯

歲莫山城搖落時,客來下馬拜荒祠。獨傷往事生流涕,欲問遺墟不可知。璞玉無因輕易棄,龍鱗有逆信難披。登科今日還吾輩,顏厚於君何所辭。

內江·趙貞吉 【劉蕡祠】

編輯

一策乾坤正氣收,當時朋輩至今羞。沙連塞草寒三畝,葉和村煙覆一丘。濁水無情流白馬,荒山何處望青牛。罷歸遠竄非公恨,所恨身前鼠未投。

香山·黃佐 【劉諫議祠】

編輯

諫議祠堂在,棲棲托泮林。雨垣春蘚合,風柳暮蟬吟。湓浦天何遠,沙河水自深。投荒終棄置,入幕始浮沉。宮府分南北,興亡共古今。吐辭扶白日,回首破層陰。牢落千年夢,淒清此夜心。停鑣休遠躅,鴻影在高岑。

莆田·鄭善夫 【劉諫議祠】

編輯

今古悲歌地,劉生有墓祠。只餘經世志,況值諱言時。去國英雄盡,還山事業遲。黃金舊臺北,搔首動遐思。

長洲·陳仁錫 【劉諫議祠】

編輯

布衣修諫草,愧已在三公。何直登科日,能生策士風。鱗嬰劉向逆,疏抗比干忠。今我瞻山斗,昌平一故宮。

孝感·胡江 【謁劉諫議祠】

編輯

等閒一策失雄雌,諫議名高身後祠。士賤豈經時宰慮,主憂惟望侍臣知。北曹往事如公說,西角邊愁獨我思。灑淚橋山明日路,無言愧聽水流澌。

九龍池

編輯

泉得山英,石得山雄。不知其地中土也,視其石,濡而密緻,泐之而柔,五土四備已。不知其氣行地中也,酌其泉而甘,權他泉而重焉,熟之速,涼之遲焉,四氣春夏備已。九龍水,出翠屏山之陽,泉出為池,池方十丈。池出為溪,溪五里。謁泉者沿溪入,石瀨左右,溪以淺深,蒲葦以淺深;溪行者以盤折藏露,望前菁林中,晃晃黃甓,出繚絙上,九龍池也。望林端百尺,雲頭層層,瞰池危立,大聲出其間者,池上壁,壁間泉也。泉脈乎石者怒,而其脈九,鑿九龍吐之,非龍,其勢亦吐,不繚繚而帛,則珠珠而簾耳。吐泉破池,池面創,水駴散,霧沫所及,檜竹桃李,夾池叢叢。水之定處,見峰影蒼黑,當池之南。稍東而池影又動,水趨關逐渠,繞繞西入山田,去作農務矣。世宗謁陵過池,命構一亭、一臺於池之北,亭曰「粹澤」也。今陵卒夥頤,道列聖駐蹕事。

績溪·胡松從 【觀九龍池水殿】

編輯

水殿新營御幄西,上皇曾此數登躋。千秋古樹淩雲上,九道甘泉瀑布齊。柳帶年光含白霧,花將春色上黃鸝。從游擬獻長楊賦,臣朔無能愧不稽。

當年此日饒風雨,此日清明又不晴。花發靈岩含禦靄,鶯啼繡樹囀春情。無邊朔氣通玄徼,萬里雲山擁漢京。傳語同游莫虛負,共將歌頌答昇平。

上元·許谷 【九龍池】

編輯

九位時乘石作龍,穿池引水水含空。風前活活鸝珠吐,地底原原碧漢通。緹幕盡懸金榜外,翠華齊降碧岩中。即看在藻思魚躍,還與微臣望幸同。

涇縣·王廷乾 【觀九龍池】

編輯

龍門開碧苑,池色映丹丘。芳樹緣階轉,清泉入戶流。名丘花氣靄,虛谷鳥聲幽。草閣曾清蹕,雲峰憶彩旒。水憐空鑒照,山望斷煙浮。即此消千慮,何須覽十洲。

內江·趙貞吉 【九龍池】

編輯

九龍池傍帝陵隈,群壑泉澄寶鏡開。疑隱神駒精爽動,似流烏鵲羽毛來。山藏萬姓攀留鼎,燭照千年秘護臺。為有香漦繞松柏,故令蟠屈長鱗苔。

歙縣·汪道昆 【九龍池】

編輯

水殿三秋爽,山泉九派清。尋源迷徑入,倚檻忽雲生。星沬懸河鼓,風波動石鯨。敢論臨太液,或恐象昆明。

江寧·顧起元 【九龍池】

編輯

碧簷紅樹上扶疏,漭沆靈池混碧虛。天鏡月流千嶂後,神珠日抱九陵初。青雲似覆臨河馬,綠藻疑潛在鎬魚。共道此中涵聖澤,年年玄祉薦龜書。

南昌·樊良樞 【九龍池】

編輯

白日銀河動地來,石欄紅砌水瀠洄。春生靈沼層冰泮,雷奮天門九鑰開。魴尾故應涵睿澤,鼇冠只許戴蓬萊。群公在藻承恩寵,魚麗欣陪數舉杯。

新野·馬之駿 【九龍池】

編輯

曲沼堪流照,層軒亦駕虛。葉聲雨濺後,潭影月虧初。藤度新巢鶻,萍開不射魚。白頭憐衛士,指點說鑾輿。

孟津·王鐸 【九龍池】

編輯

山寂饒靈氣,禴成問水塘。荒原流荇藻,禁水蔭虹梁。客淚園林墮,龍涎雷雨藏。我朝應過曆,宗海見滄桑。

興國·曹景參 【游九龍池】

編輯

小澗琮琮活水侵,問源不遠可幽尋。潛龍默漱諸陵液,結駟平披一鏡心。老樹棲鳳鳴謖謖,稚魚分藻立森森。短垣曾是經行幸,幾段飛光破晝陰。

岣岣崖

編輯

昭陵之北,曰「岣岣崖」,旋旋蟠蟠,望若梯磴,石醜怪若鬼面。泉為繞陵而幽幽,樹為禁陵而鬱鬱。下崖之庵,曰「瑞峰」,一曰「麻尼」。崖高危立,庵逼其踵。南山前逼庵,而又高危,冬前後兩月,蔽不見日,惟短至日,景一線透之。崖三峰而三庵,兩峰翼,中峰首。自盤道庵以之東峰庵,壁與石與樹也,西若有奇焉。自渡津橋以之西峰庵,壁與石與樹也,東若有僻焉。自東西峰以之中峰庵,壁與石與樹也,東西若有高焉。天啟中,陵監飾五庵,新矣,峰失其樸。

金壇·王樵 【聽遊岣岣崖歌戲呈近溪羅子】

編輯

康陵齋坐客,羅子獨來晚。為言岣岣崖,池西一峰遠。初尋樵徑密,仰不見白日,五月陰風寒,背岩雪猶冽。看看路欲窮,忽與前山通,世外得人境,古寺蒼崖中。舍杖獨息石龕坐,老僧提茶過青松。舉頭見塞外,夏草如秋空。客嘯震崖崖亦答,日夜不斷高天風。抗手別僧一客還,上崖不艱下維艱。琮琮鳴者九龍灣,馬頭明月松陵關。

歙縣·汪道昆 【山陵事畢登岣岣崖】

編輯

望望岩棲勝,行行澗道回。攀躋從地險,豁達忽天開。朔氣盧龍近,秋陰渤海來。號弓無處所,倚杖有餘哀。

鳥道逶迤盡,雲林高下居。有溪皆絕壁,無地不精廬。偶欲留僧榻,眠因枕佛書。明朝車馬客,歸路夜何如。

伊誰開浩劫,未敢問山靈。法眼空三界,神功自五丁。徑行林竹紫,高坐嶽蓮青。一片頭陀石,重來好勒銘。

順天·王嘉謨 【岣岣崖】

編輯

莫謂靈丘遠,近於陵寢傍。嵯峨時可度,窈窕勢翻長。苔滑和風滿,花明永日涼。叢篁汲地脈,積雪湧山光。蒲有仙人采,盆疑玉女漿。琳琅耀靈府,璀璨照疆場。習坎寧求止,探奇興不忘。登登峰絕頂,仰仰意蒼茫。

蒙陰·公鼐 【岣岣崖】

編輯

橋山西北寺,一谷隱千峰。曲折崖屏掩,高低閣棧重。傳觴𤠔飲澗,倚蓋鶴巢松。小憩聽泉久,東岩已暮鐘。

長洲·楊補 【岣岣崖】

編輯

漸欲入深陰,岣岣崖勢侵。線通人一徑,鬼作面千岑。白日傳山柝,青天早杏林。遊心正森肅,自未此幽尋。

仁和·阮泰元 【登岣岣崖】

編輯

一徑沿山曲,憑高俯大荒。上方瞻王氣,北極壯金湯。出岫雲低度,驚人鳥下翔。淩虛天外去,身世與相忘。

水涸溪為徑,崖危石作梁。雲消嵐樹出,風過客衣涼。松磴行蹤少,草庵度歲長。瞻天在咫尺,萬載帝陵鄉。

【秋莫登岣岣崖】

編輯

諸陵佳氣鬱蒼蒼,上接諸天互渺茫。澗道高盤華夏壘,霜林群簇帝王鄉。尊峰鼎出浮雲立,至日絲垂古壑光。共說壯遊今獨勝,不知人世已斜陽。

銀山

編輯

天壽山東北六十里,曰「銀山」。或曰「望也非金方鎔於冶」,非月下之潮方至,非鑌甲練刃,西來萬騎而日方東,山之光也,曰「銀山」矣,或曰「礦」焉。銀山近皇陵,故禁樵採。松不勝其柯而偃,柏拂地而已枝,橡子落而無人收,榆柳條繁而禁老秋,壁生樹頂,泉流葉間。山最高曰「中峰」,懸索升之,三四里,上石欄,供石佛。唐鄧隱峰禪師,修於此山,道成此山,故多隱峰跡。峰下石岩,隱峰晏坐處。岩上石如臺也,隱峰說法臺。嶺邊一松,曲如椸枷也,隱峰掛衣樹。峰有妹,與俱出家。夕定岩下,冥府攝峰,鬼詣峰前,覓不得見而去。末山尼開堂說法,峰挾刃夜試所守,尼憚失志,取其衵服,集眾曉之,其徒立散。峰參馬祖得悟,因遊五臺。路出淮西,屬官軍討吳元濟,鋒方交,峰擲錫空中,飛身而過,兩軍齊見而嘩。後入金剛窟,將示寂,問眾曰:諸方遷化,坐去,臥去,還有立化也無?曰:有。還有倒化也無?曰:無。師乃倒立而化,亭亭然,衣亦順體,斬斬然。舁就荼毗,不可動,屹屹然。其妹咄曰:兄生不循法律,死更惑人。推之而仆。中峰下有寺,金天會三年建,曰「大延聖寺」。殿三重,墀皆僧瘞骨塔,自佛覺禪師下,凡七。正統十二年,太監吳亮重修,請賜名曰「法華」。二碑皆吳亮自撰並書。其一碑曰「感恩」,感英宗丁卯三月三日,謁陵畢,幸寺降香,賜僧白金彩幣碑也。按亮逮事建文,比建文自滇入京,無識者,英宗遣亮往,建文遙見,即曰:吳亮也。亮漫曰:非。建文曰:亮,爾昔進食,擲鵝賜爾,爾兩手各有執,乃就地餂以食,爾忘之矣!亮泣,伏地不能起。復命,退而縊焉。又金大定六年碑,刻隱峰銀山十詠。又弘治十年碑,翰林學士汪諧淨業堂記,今斷。寺西上半里,松棚庵。門內外各一松,松正似,俱輪蓋,內陰滿院,外陰滿崖。北上一里,鐵壁寺。塔曰「延聖塔」,弘治四年建。塔前弘治八年釋行倫詩碑,記稱法華寺,領七十二庵。今庵自松棚下,二十五爾。出山北四十里,井兒峪。庵峪中,一山蹙其額,終歲不承日光。又一里,玉峰山,山盡石,石盡白,樹盡頻婆果。果林中,大萬聖寺,土人呼張開寺。寺久頹落,像設皆石,今露而坐立也。殿前一大松,僧雲備五種葉,二種耳,側掌柏也。針松也。入山者取道二:從白泛嶺入者,壁奇,松柏奇,而路險難;從三思嶺、牛蹄嶺入者,路則平,木石亦平矣。

慶陽·李夢陽 【銀山寺】

編輯

銀山湯嶺北,天外削三峰。下見林中寺,來聞午後鐘。僧徒住石屋,雷雨拔門松。西望岡陵接,雲成五色龍。

武昌·吳國倫 【銀山寺】

編輯

黃姑山頭白霧升,鐵壁古寺羅荒藤。居人已測金銀氣,法界猶懸日月燈。聊寄孤松仍結社,未須三竺更逢僧。西風七十二鐘磬,立馬歸途思不勝。

武進·唐順之 【銀山說法臺】

編輯

秋山面面翠屏回,孤石支撐說法臺。想見高僧開口處,峰峰曾與點頭來。

【遊鐵壁】

編輯

中峰特竦如削鐵,古松根透石紋裂。扶我中峰頂上看,指爾八荒筇九節。

歙縣·汪道昆 【銀山法華寺】

編輯

五陵東望白雲端,冰壑松門曆化壇。別有人天經浩劫,高懸佛日照長安。林中雙樹龍宮隱,天外三峰鳥道盤。開士倘分香積飯,宰官擬掛惠文冠。

昌平·崔學履 【銀山】

編輯

絕巘層岩相鬥奇,古藤宿樹轉逶迤。遙空共指銀為障,向上齊看鐵作帷。吟望今多遊客句,藏修昔止隱峰居。從來勝跡緣人事,況近皇陵紫氣垂。

延安·楊兆 【銀山寺】

編輯

翠柏丹楓望不通,不知七十二庵叢。山陵木石神人護,畿甸耕耘民俗同。水淨月盂眠桂影,夜涼雲衲助秋風。懸知舍利藏幽谷,早晚飛光上切空。

黃蝶西風白雁回,遙天秋色入崔嵬。年深俯仰懸衣樹,事杳傳聞說法臺。寺有山靈司藪牧,林無日影射氛埃。夕陽欲下招提暝,涼月紛紛照酒杯。

濰州·劉應節 【登銀山鐵壁寺】

編輯

石磴藤蘿漫不窮,但隨鐘磬得禪宮。芙蓉乍削三峰出,鸑鷲高盤一徑通。立影孤巒低落日,春雲萬里禦秋風。蒼蒼鬱鬱無蕭瑟,塞上今茲草木空。

白馬金牛去不回,銀山鐵壁自崔嵬。曇雲歷歷中峰頂,香雨祁祁說法臺。身半百年成夢界,虛無盡處見如來。關河日暮聞清籟,獨坐松根意轉哀。

太倉·王衡 【走銀山道】

編輯

寥寂荒山徑,人隨黃葉蹤。林虛峰影亂,谷老雪痕封。落日閑歸牧,投煙及暮鐘。到來頻立馬,鳥道幾重重。

【宿銀山寺】

編輯

野宿俄逢酒,匡床影對吾。僧寮與譚虎,佛供聞啼鼯。月壑懸相照,風鈴莽自呼。夜清鐘磬發,驚我尚征途。

【銀山歸道】

編輯

澹日荒平野,差池我馬黃。暮山看便好,空翠遠相將。寒入鳥棲亂,煙含獵火涼。心悲松柏地,鎮夜月蒼蒼。

蒙陰·公光國 【遊銀山登中峰頂】

編輯

中峰直下視蒼蒼,高建芙蓉日月傍。松作虯形旋佛國,岩如虎踞擁陵岡。千林不雜頻婆果,七塔誰含舍利光。晏坐解衣隨便好,名成木石已荒唐。

靈寶·許僩 【遊銀山】

編輯

疊嶂回流轉不前,翠林深處梵宮懸。雨過黛色生濃澹,風急松聲無斷連。法石坐來思半偈,中峰上到接諸天。山僧未慣欽官長,歌負壺漿餉野田。

濟南·於廷真 【銀山】

編輯

皇家封樹郁蒼蒼,東北相傳古道場。青草深迷陵下路,天花散落佛前香。閑泉繞澗東西聽,熟馬穿林蹊徑詳。但見如鎔銀色聚,不知山靄塔毫光。

順天·毛銳 【說法臺】

編輯

錫自幾年掛,石臺選最深。眾山同樹色,亂澗若泉音。日月光無遠,人天護到今。道成名勝跡,峰隱昔何心。

宛平·於奕正 【銀山說法臺】

編輯

隱峰晏坐處,草長石臺平。澗響水爭壑,林花雨正晴。佛看僧入塔,客問鳥無名。歸去遠將夕,四聞鐘磬聲。

【張開寺】

編輯

古剎老僧荒僻地,自無外客此深窮。壁塵題字四朝上,簷曝宜人三伏中。搭屋不除丫角石,縛門正借嚲腰松。飛丹矗碧西山寺,瑣瑣何為鑿化工。

駐蹕山

編輯

山在昌平州西南二十五里[1],高十餘丈。石嶟遝危立,相與趨走,狀不可駐,西北袤二十里。自金章宗遊此,鐫「駐蹕」字,人呼駐蹕山,遂逸其初名。上有臺,章宗自題「棲雲嘯臺」四字。下觀野燎而獵,召其酋長大人擊毬,俄而自擊,自賞歎曰:「美乎哉,無人見之。」須臾,石群起若觀。章宗益自喜,灌以酪,故石頂至今白存。山下有洞,名寒崖,奧邃中乃多異草奇木。草木資風日雨露也,今洞生,外霜時,亦自落洞中也。西曰「虎峪」,幢幢水出焉。瀑飛下三四里,至鵓鴿岩下,伏矣。人或謂昌平舊縣虎眼泉,是幢幢水復出處,其有據歟,其無據歟?凡從嘯臺過虎峪者,蓋惆悵不決而返。

上方山

編輯

地生初,岩壑具已。其為懷襄,蕩蕩湯湯,其為天龍神物,傾塌排觸,孰測所然歟?人游遊處處,言言語語,山受名伊始焉。有初古名者,有傍幽人煉士名以名者,有都邑郊焉、近晚名者,有人古莫至、山今未名者。名不厭熟,山不厭生,至不若所不至者深矣。大房諸山,宿名也,而上方山,晚得名,一二百年,續續有過從者。循孤山口而西,峰橫澗束,澗上側徑,如古牆邊趾,人如行弄中。村落林煙,水田麥畦,時時有,大略似外人,閑叟嫗、壯農饁婦、樵牧豎子,見人無不喜畏遠窺之。十二三里,至下接待庵。兩壁巉截,中隱一罅,可狖蛇徑耳,不自意容步過身也。穿不斷罅光,前前萭,不成準繩,三步則旋,四五步則折,仰天青蒼,日一丸白。跳而東西。至此,坐愁歎,或悔焉,望一平可息歇處,喜矣。曰「歡喜臺」也。奇峰環臺,臺環視之。有敵樓似者,睥睨欄楯具;有蓮華似者,青蓮而黃其趺,竟似矣,非依約擬似也。歡然行二里,過兜率門一里,得石級以升,級三百,升九絫,毗盧頂也,別一國土矣。畼然猶故天日,遠風平疇,泉流維緩。計里方五十,庵寺一百二十。入岩嵌石,出壑鬥空者,最藥師殿、華嚴龕、珠子橋,行行半里,則上方寺矣。寺不知當山外何方,記入時上又上,是上方也。寺左起一峰,百數十丈,石質潤滑,黃間五采色,上有冠若、柱若,久當墮矣,未墮也。峰下泉曰「一斗泉」,泉於峰為下,於上方寺,高踞百尺也。清則流水,渟則止水,澹焉,凝焉,則雪雨露水。相傳注泉熟腥,便伏,懺謝,復蠕蠕矣。峰有名者,大摘星峰,小摘星峰,望海峰。寺數碑皆明,無隋唐,亦無遼金。夫幽僻,故碑應無毀者。其山自古,其寺自今茲哉。

侯官·曹學佺 【上方山路】

編輯

路訪居人遍,驚言未到時。老翁為嚮導,瘦馬任驅馳。野樹懸水溜,茅茨壓石皮。幾村繇姓著,訛語至今垂。

瓦井尋何處,沙溝苦欲崩。斷碑猶有寺,乞食即無僧。山勢開仍闔,天光降遞升。平生躋絕險,今此鳥俱騰。

客到孤山口,山家勸客休。果筐年事設,茶碗冷煙浮。稚子遠來看,此翁如有求。所悲城市者,相識也悠悠。

磊磊踏危石,泠泠見碧潭。不知身薊北,宛已路江南。淨色沾眉喜,清泉戒齒貪。窮源逢側壁,智者結為龕。

【上方寺】

編輯

懸崖車馬絕,杖步僅能躋。寺向雲中起,僧從天上棲。草庵尋徑遠,冰窟聽泉迷。為擬前峰是,前峰到又低。

【斗泉寺】

編輯

冬嶺未蕭蕭,青依檜柏條。斗區泉不涸,陰壁雪難銷。壇角當山瀑,洞門聞海潮。熟腥維有戒,自牖托僧寮。

晉州·黃榜 【上方絕頂】

編輯

峰巒天外境,入處隴疇低。隱約千庵磬,聞傳四境雞。上方僧俗樸,下望遠空迷。特地徘徊久,流泉過別溪。

長洲·孫嗣烈 【上方山】

編輯

上方人徑絕,絕壁罅中躋。大小星能摘,東西日欲迷。渫泉曾受戒,危石只空棲。百二庵疏闊,知他世界低。

慈谿·馮有經 【上方寺】

編輯

層巒遝嶂擁林丘,老檜長楸夾道稠。苔護斷文留古勒,雲移疊石架危樓。連峰恆碣天之外,極路幽并海到頭。無限碧山迷夕望,分身安得盡情遊。

嘉興·朱茂時 【登上方絕頂】

編輯

絕頂今觀迥不齊,直疑雲與較高低。已非人境猶千寺,還上星辰更幾梯。自始樵蘇時近代,虛疑仙奧古初迷。洞中孔水桃花片,異種知生何處溪。

雲水洞

編輯

登大小摘星嶺,西望胡良、拒馬大小河,如練,如帶,如遊絲,在拄杖下,顛則落河中耳,而隔山不知其幾十里。望且行,緣嶺四五降升,達雲水洞口。買炬,種火,脫帽𧜽,結履襪,薄飲,且飯,倩土人導,秉炬帚杖,隊而進洞。洞門高丈,入數十丈,乃暗,乃炬,乃卑,乃傴行。又數十丈,鹿豕行,手足掌地,肩背摩石。又鱉行,肘膝著地,背腹著石。又蜥蜴行,背膺著石,鼻頷著泥,以爪勾而趾蹲之。乃卑漸高矣,則苦煤,從前入者炬灰也。觸焰,飛而眯,觸手黟不脫,導者帚除之,後者袖左右麾以入。漸見垂鐘乳,入漸高。雖高,然曲盤,且仄罅也。則前炬張如螯,後屈曲,又蟹行螾行焉。入又漸張,垂乳甚眾,冰質雪膚,目不接土石色,心忶忶悻悻,謂過一天地,入一天地矣。左壁聞響,如人間水聲,炬之,水也。聲落潭底,不知其歸。又入,有黃龍白龍盤水畔,爪怒張。導者曰:乳石也。焠炬其上,杖之而石聲。乃前,揚炬,望鐘樓、鼓樓,欄棟簷脊然,各取石左右擊,各得鐘聲、鼓聲、磬聲、木魚聲,聲審已。導者曰:塔。共擲石而指塔,塔層層,大三圍,其半折。導者曰:雪山也。果一山紛如,光霏霏者芒如,磴益側不屬,石益滑。乃又臂引猿行,又入而左,有天光透入,定想之,洞口外晝光也。光所及,壁上有字,可行可數,若梯可致也,尚其可辨識。左側高廣,有光亂亂,乃眾泉瀦,分受炬光。泉深莫測,而穴復窪小,從前入者,亦無更進此,凜然議且出。凡洞行,得一爽,叢而息;得一遺炬,履而壯;得一形似外人造者物,而嘉;得一光,知猶天也,而心安然。凡入洞,三易炬,出,殺炬三一。凡入洞,伏僕仄援,七易其行;出,殺行十一。出洞矣,趨接待庵。中道一石,小兒足跡,僧曰:善財也。按志:大房山下孔水洞,時見白龍出,輒化為魚,嘗又聞樂作。唐胡詹記:有人構火浮舟,行五六日莫究,但仙鼠旋飛,頳魚來近火光也。開元間旱,每遣使投玉璧。金泰和中,忽桃花流出,瓣如當五錢。今山下別無孔水洞,其即雲水洞歟?而入不可以舟,而洞中潭,亦不得所從出也。

侯官·曹學佺 【雲水洞】

編輯

幽探來此日,開鑿識何年。秘象殊方世,層扃別一天。莊嚴成古佛,縹緲儼飛仙。潭畔雙龍狀,為珠亦自圓。

容身無剩處,空闊亦難窮。樓入穿花麗,臺臨說法崇。千重雲氣繞,幾道水聲通。豈有符能禁,潛行地肺中。

山靈煩構思,若或運風斤。佈置林花勝,生成鳥獸群。幡垂無影見,鐘叩有聲聞。觸目皆奇石,玲瓏玉不分。

燎盡促歸頻,風光出洞新。此身今屬我,罕事更邀人。乍覺日初落,翻疑夜向晨。遊茲如夢裏,記憶未全真。

石經山

編輯

房山縣西南四十里,有山好著白雲,腰其半麓,曰「白帶山」。所生芯題草,他山實無,曰「芯題山」。藏石經者,千年矣,始曰「石經山」,至今也,亦曰「小西天」雲。北齊南嶽慧思大師,慮東土藏教有毀滅時,發願刻石藏,閟封岩壑中,以度人劫。岳坐下靜琬法師,承師付囑,自隋大業,迄唐貞觀,大涅槃經成。其夜山為三吼,為生香樹三十餘。六月水漲,為浮大木千統至山下,構雲居寺焉。唐玄宗第八妹金仙公主修之,我洪武二十六年又修之,正統九年又修之。山上雷音洞,高丈有餘,縱橫於高有倍,上幔覆。壁四刻經,柱四刻像。前石有扉,維以開閉。幾案瓶罏皆石,石臺有欄,橫與堂亙。堂左洞二,右洞三,堂下洞二,皆經。唐迄元,代有續刻經目列石幢。人傳洞之初穿,火龍也。今石壁凹凸處,猶燒痕矣。洞中燥而北瀦,池之,井之。洞北有泉瀜瀜。竇石逕石,下山始潤於土。木根石而資泉,藤腹乎木,亦資泉,自古幕泉上。徑泉之南,旋旋登登。山五頂,號之曰「五臺」。金仙公主各自石小塔以峰之。東臺壁上,掌印四,號之曰「文殊印」也。別峰冠石,後廣前銳,出於空虛,號之曰「曝經臺」。山下左右,東峪寺、西峪寺。西峪寺後香樹林,香樹生處也。夢堂庵,唐夢堂師居處也。林後,琬公塔也。萬曆壬辰,達觀和尚睹像設衰頹,石版殘蝕,拊幢號痛,率僧芟除。是夜,為來風雷,光照岩壑。翌日啟洞,拜經石,石下有穴,藏石函一尺,上刻:大隋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四月丁卯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粒,願住持永劫。三十六字。發視際,異香發於函,蓋石、銀、金函三發,而得小金瓶,舍利現矣。狀黍米,色紫紅。師悲戀禮贊,聞於慈聖太后,迎入供養。函瓶以玉,外函覆之,安置故處。僧憨山撰雷音窟舍利記,刻之石。按法苑珠林:白色,骨舍利;黑色,發舍利;赤色,肉舍利。茲三粒者,其肉色也。山古碑多於林木,著者二隋碑:一仁壽元年王臣暕碑,一仁壽元年王邵碑。五唐碑:一開元十年梁高望碑,一開元十五年王大說碑,一元和四年劉濟碑,一景雲二年寧思道碑,一太極元年王利貞碑。二遼碑:一清甯四年趙遵仁碑,一天慶八年沙門志才碑。二元碑:一至正元年賈志道碑,一至元二年釋法稹碑。山半有庵,曰「半山庵」。庵上半里,蹄跡宛於石,號之曰「果老驢跡」,或碑實之。

華亭·袁廷玉 【石經山】

編輯

匹馬西風古樹邊,那知此地有西天。山藏石刻五千卷,寺號雲居八百年。舍利含光緣未至,芯題無種世難傳。客來龍去憑誰問,野燒餘灰火洞前。

長洲·姚廣孝 【觀石經洞】

編輯

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秀氣鐘芯題,花雨分西域。竺墳五千卷,華言百師譯。琬公懼變滅,鐵筆寫蒼石。片片青瑤光,字字太古色。功成一代就,用藉萬人力。流傳鄙簡篇,堅固陋板刻。深田地穴藏,高聳岩洞積。初疑鬼神工,乃著造化跡。延洪勝汲塚,防虞猶孔壁。不畏野火燎,詎愁苔蘚蝕。此山既無盡,是法寧有極。如何大業間,而此至人出。幽明爾之功,乾坤配其德。大哉弘法心,吾徒永為則。

餘姚·趙錦 【石經山】

編輯

畿輔之名山,芯題山奇峭。澗水下逶迤,峰石上遼繞。過巘百層樓,殊未臻堂奧。前望若阻嚴,折旋有窈窕。疏鑿自何人,高朗協神教。遺經寄靈石,書楷亦臻妙。白雲長自封,清風為除掃。我行祗皇役,朋從恣遐討。是日煙雲開,俎列山俱好。林鳥無數鳴,嶺猿一再嘯。緬惟藏經人,光爭日月曜。

亳州·薛蕙 【石經山】

編輯

翠巘雙林合,丹梯一徑懸。洞門窺地底,石室與天連。文字開龍藏,金銀布梵筵。茲山實靈異,吾欲托棲禪。

吳縣·蔣山卿 【石經山】

編輯

金筵初布地,玉字舊藏經。石室青霞護,松門白日扃。洞沖多宿霧,岩俯四垂星。未厭探奇意,虛疑入杳冥。

會稽·王思任 【石經山遇南公時將重興寺事】

編輯

空山寺悄深,萬木俱不語。痡馬窮斜陽,石齒何齟齬。老松窺巔壑,流根坐蒼鼠。磴轉徑忽開,蜃宮結島嶼。中有白雲封,隋僧函教處。七穴幾千年,名書瘞虞楮。一洞響雷音,蓮華滿兩序。展玩不忍別,既去復延佇。遠公偶相招,泉與石同煮。靜夜來天香,梵音如律呂。言念寺圮崩,棟逸遺殘礎。春草換春風,碑土蕩何所。廢興各以時,七尺猶堪許。

侯官·曹學詮 【石經山】

編輯

嵬峨千地剎,迢遞幾林亭。是界應居佛,空山信有靈。火龍潭內赤,慈鷲嶺頭青。不構岩為室,遙臨石作扃。鐘聲虛度漢,幡影濕飄星。貝葉翻三藏,刀錐付五丁。參差封列洞,隱見瞷疏欞。善護中宮敕,無摩歷代銘。指心因見法,觸景但聞馨。即此皈依切,奚須物役停。還持舍利子,普照世途冥。

慈谿·馮有經 【雲居寺】

編輯

青青岑嶂切天開,澗石縈回半隱苔。松下覆茅精捨出,花間紆徑遠泉來。經思劫後存無恙,塔想生前願可哀。洞去火龍香去樹,雲居日夕隱風雷。

【石經洞】

編輯

小西方境隔層臺,半嶺何年一藏開。舍利湧光文字住,香林施淨帝天來。山名白帶知幽爽,洞作燒痕試劫灰。更上高峰最高處,風雷竟日為鳴哀。

嘉興·譚貞默 【石經山詩呈王墨池先生】

編輯

范陽雄郡竺山岑,幻出雲居香樹林。南嶽勇傳隋季法,石鐙癡續劫灰心(時石鐙庵南公續刻石經)。螺書龍畫經風雨,孔壁周藏並古今。自是有緣依帝寢,陰濃泉永足幽尋。

浮山·釋佛光 【石經山】

編輯

繞繞尋思老宿心,古雲今護石函經。分泉直下東西峪,續刻詳開夷夏名。草長芯題承佛記,洞彌香霧走山靈。琬公寂寂餘孤塔,澗水潺惟松月聽。

上海·潘煥明 【石經洞】

編輯

擲杖拜山經,淒涼古佛心。老苔封舊篆,棱石別新銘。法自參三界,神應守六丁。一函先示寂,願切後人成。

長洲·汪邦柱 【石經山】

編輯

山灣迂杖藜,山嶺各招提。穿穴龍腥在,旋林鳥語齊。洞雲經水火,貞瑉勒唐隋。別有幽深徑,踟躕日又西。

莆田·釋真靜 【石經山】

編輯

勝跡傳來古,碑藏冀北天。雷音名法窟,龍氣護香煙。遍禮五峰塔,經過七洞泉。日斜雲路復,坐樹聽鳴蟬。

盱眙·李言恭 【小西天】

編輯

鳥道千盤去,深深庵夢堂。可憐虛妄界,與作久長方。赭洞龍辛苦,香林雲宿藏。經殘僧入塔,令我思蒼茫。

亳州·朱宗吉 【小西天登雷音寺閣】

編輯

閣眺層嵐大漠開,四垂青靄勝遊哉。捲簾五鳳雲中出,倚檻諸陵樹杪來。下界煙鐘𣇲澗壑,高天霜笛曉樓臺。故園南望三千里,秋滿關河首重回。

【西峪寺】

編輯

群山西北走幽燕,客與岩阿住宿緣。石室有經來白馬,恆河何日長青蓮。龍隨法雨潭中出,塵引天花座上懸。一自南能留偈後,千年空指佛燈傳。

洪州·李遷 【小西天】

編輯

秋至水泉清,幽尋在北坰。林多雲隱寺,岩古石藏經。幢柱思年代,龍痕見影形。客來旋塔去,斜日洞門扃。

孟津·王鐸 【小西天】

編輯

曲路雲相間,陽坡先認春。面猶盤古日,詩是大明人。石髓丹山復,碑趺綠蘚屯。重來頭恐白,閱世此嶙峋。

嘉興·釋行忞 【香樹庵】

編輯

無尋香樹處,故碣語蹉跎。言念石函壽,能如塵劫多。飯香時鳥下,鐘曉宿雲過。行腳何期日,三年再此阿。

儀真·釋福闊 【遊東西二峪】

編輯

一泉生二峪,鐘磬落雲窩。掌印佛曾現,蹄痕仙偶過。堂中夢可斷,嶽到劫如何。感慨無邊意,荒碑帶蘚摩。

徽州·吳惟明 【雷音洞】

編輯

迂迴轉山麓,得境曰「西天」。禮佛雲開洞,藏經石紀年。峰飛秋壑雨,月帶暮鐘煙。捫讀荒碑竟,懷瞻意黯然。

嘉興·駱駸曾 【小西天】

編輯

峪口旋旋路欲迷,登峰才見此峰低。香林芯草西來意,不道西天更向西。

鑿石空山自六朝,留將雙塔插煙霄。幽燕十二州中土,殘碣驚看紀大遼。

獨憐宋碣此間無,獻納誰爭督亢圖。今日去天才尺五,金元遺石委平蕪。

破壁曾傳上古書,經成瘞石計非疏。只緣地下無秦火,不向人間較魯魚。

長洲·孫嗣烈 【石經山】

編輯

洞開龍去已千年,樹老無香生野煙。南嶽只雲塵劫永,百忙不了石頭禪。

吳江·釋真可 【題琬公塔院】

編輯

原上縱橫古石僵,年年蝕雪與饕霜。後人莫問高僧處,心在經函身塔藏。

雲居深處長春薇,翠壁腰雲四望迷。拂拭石幢松樹下,慈悲山鳥向人啼。

萬里峨眉去復來,古碑無字盡蒼苔。琬公遺願身先去,淚在青山到劫灰。

嘉興·釋道耕 【禮琬公塔院志感】

編輯

七洞琅函今未成,一區荒土墓門平。年年異草延春色,處處殘碑閱澗聲。風散曉鐘村落靜,山親高漢斗星明。住持永劫無窮願,心逐寒雲繞帝京。

徽州·吳惟明 【禮三藏塔】

編輯

山溪新雨漲,蹇渡濕餱糧。處處尋香樹,荒荒多稻場。塔森苔蘚白,峰散菊花黃。金石延塵劫,瞻依思杳茫。

順天·王嘉謨 【石經山別墅】

編輯

疊嶂相將至,一尊皈白靈。荒碑無俗字,古洞有遺經。澗過石生白,藤盤葉駐青。天風吹太急,倚杖立高冥。

茅屋半幽村,因松結小園。雲根引恆岱,水脈別清渾。速蔭多栽柳,荒涼晏啟門。孤懷秋汗漫,日與野人言。

紅螺嶮

編輯

山頭苦亂,目不給瞬也,正復愛其曆亂。山澗苦喧,耳不給聒也,正復愛其怒喧。山路苦陡,趾不給錯也,正復愛其陡絕爾。乃樵夫牧兒,釋厥苦辛,來助遊人,矻矻惘惘,蓋險思僻情,夫人而有之已。上方山之險僻,未險僻也,東去三十里,有紅螺嶮焉。山通體一巒鍔,而巒諸相具。循九龍峪,度八達嶺,犯雲霧而上上,牛羊逕,非人逕也,曰「桃葉口」。入五里,數十人家,苑隨崖起,戶隨澗開,遠望雲會門,兩峰立矣。到門,而墜石開裂,真若門然。荒荒落落,亦有僧煙,如是者下嶮。下嶮而上里餘,湊湊出石隘中者,龍潭水也。過此徑窮而梯,垂鐵綆挽而下上。久之,梯窮,又逕。洞曰「紅螺」,當年有紅螺放光也。洞石作古色,下土穹然,當年有人飲此,霹靂驟至也,龍窟歟?如是者中嶮。中嶮復上半里,嶮意漸弛,僧漸拓其宇,峰蹙者漸列,面面見其巧,然勢仍仄逼。直上視,莫及列峰之頂。右松棚庵,一松橫陰,廣輪四五丈,半覆庵,半覆空。僧聚石鬆根,為松禦風也。再右百磴,觀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如是者上嶮。出嶮,有宇翼翼差差,花竹簇簇者,嘉遁庵,中貴山棲焉。嶮舊名幽嵐山,一曰「寶金山」。樵逕之,成化年始。僧宇之,嘉靖年始。遊人傳之,萬曆年始。

公安·袁宏道 【初入紅螺嶮】

編輯

鑿天出古空,意匠窮刻露。贖取長吉魂,幻作鬼工賦。霜岩透斑鍔,石骨竦清怒。曆劫至於今,雕鏤不曾住。無石不巧心,轉盻殊態度。一種老健中,自發嫣媚趣。陰巘夾琉璃,飛仄窘仙步。一死直青山,梯足於懸樹。

【入紅螺嶮道中紀事】

編輯

山風吹曉作新嵐,仙夢茫茫古石龕。欲識死生情切處,棺材峰上卓茆庵。(山上有棺材峰)

田家打棗婦盈畝,高髻垂肩竿在手。此是六郎系馬樁,郎君未審停鞭否。

葫蘆棚下水準棧,古戍遺屯記宛然。馬市時來今幾載,邊烽堡裏宿枯禪。

京山·王應翼 【紅螺嶮】

編輯

久聞此幽闃,心眼相競雄。旋螺奔鳥道,漸與危嶂通。仄路蜿以蜒,天際聳珠宮。晝行亦怵怵,登降於蒙茸。萬峰面面來,奮起摩蒼穹。仰首嵐翠飛,吾意默與融。

深深未遑息,已飫群峰半。一門邃以宏,堅䂥森几案。金絙鎖石梯,疊轉疑中斷。忽焉踏青紅,猿鳥亂驚竄。虛谷多冷風,遠樹迎人粲。倦倚賴石支,流泉漱且盥。

峭壁神工削,蒼廣開玄竅。蹴磴蘿在手,中邃非可料。空響無定時,青蒼自相照。石貌變瞬息,日月驚其曜。人跡所罕過,乃是猿狖道。颯焉過罡風,回度發清嘯。

賈島墓

編輯

房山縣南十里,然而土埠,唐詩人賈島墓也。榛蕪不可識。弘治中,御史盧某訪得於石樓村,讀僕斷碑有據,乃植碑,闢地三畝,大學士西涯李公別樹一碑,記焉。按島,字浪仙,范陽人,僧名無本。初祝髮法善寺,一曰「雲蓋寺」,在瀛州城南。今蕪沒,無一椽,夜或聞鈴鐸梵唄音焉。島之入東都時,吟落葉滿長安句,卒求一聯未得,因突京尹劉棲楚,被系一夕釋。又一日,苦吟驢上,指畫錯然,遇韓京兆愈,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具雲某方得句僧推月下門,欲易敲字未安,引手作推敲勢耳。尹立馬良久,曰:作敲字。遂教島為文,舉進士,然舉輒不第。文宗時,得除長江簿,卒年五十六。島常以歲除,取一年詩,祭以酒脯曰:勞吾精神,以是補之。島至老無子。李洞慕其詩,範銅事之,常誦賈島佛。今房山有石庵曰「賈島庵」,景州西南五十里有賈島村,一曰「賈島峪」。蓋詩人丘里名,島為多,身後名,島為久。

唐·杜荀鶴 【經賈島墓】

編輯

謫宦自麻衣,銜冤至死時。山根三尺墓,人口數聯詩。仙桂終無分,皇天自有私。暗松風雨夜,空使老猿悲。

唐·李頻 【哭賈島】

編輯

秦樓吟昔夜,南望只悲君。一宦終遐徼,千山隔旅墳。恨聲流蜀魄,清氣入湘雲。無限風騷句,時來日不聞。

唐·李洞 【過賈島舊地】

編輯

鶴外來有客星,長江東注冷滄溟。境搜松雪仙人島,吟歇林泉主簿廳。片月已能臨榜黑,遙天何益抱墳青。年年誰不登高第,未勝騎驢入畫屏。

【賈島墓】

編輯

一第人皆得,先生豈不銷。位卑終蜀土,詩絕占唐朝。旅葬新墳小,魂歸故國遙。我來因奠灑,立石用為標。

唐·釋可止 【哭賈島】

編輯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詩僻降今古,官卑誤子孫。塚闌寒月色,人哭苦吟魂。暮雨滴碑字,年年添蘚痕。

唐·姚合 【過賈島故居】

編輯

杳杳黃泉下,嗟君向此行。有名傳後世,無子過今生。新墓松三尺,空階月二更。從今舊詩卷,人覓寫應爭。 元孔進士(失名)賈島遺庵。

亂峰青抱石溪寒,中有詩人獨倚欄。夜月龕燈曾禮佛,秋風驢背偶驚韓。殘碑剝落苔封篆,古寺荒涼草壓壇。我有新詩吟未穩,推敲相憶路漫漫。

元·陳章 【過賈島峪】

編輯

故庵尚在青山裏,卻說長安片瓦無。蚤有詩名驚吏部,勸加巾帽變浮屠。回看姚李風斯下,上接岑王道不孤。我獨愛君詩瘦健,推敲想亦費工夫。

明·餘姚·張才 【賈島庵】

編輯

閬仙曾向此藏修,村墓名存幾百秋。瘦削客來吟幾上,推敲僧自宿簷頭。泉如索句艱難出,山欲成詩佈置幽。歎息古賢多散逸,當年儒佛有深籌。

茶陵·李東陽 【賈島墓】

編輯

百里桑乾繞帝京,浪仙曾此寄浮生。葬來詩骨青山瘦,望盡荒原白草平。無地椒盤供廟祀,有人驄馬問村名(時盧侍御修復其墓)。穹碑四尺標題在,詞賦風餘萬古情。

涿州·頓銳 【過賈島墓】

編輯

淚盡窮轅得舊京,旋披叢灌拜先生。桐鄉遠在今西蜀,梓里遙憐古北平。奔走髀消何事業,推敲骨瘦是勳名。太行秋色桑乾水,野老相呼後世情。

【題賈島故宅】

編輯

寂寞長江簿,推敲擅晚唐。故巢留梓里,瘦骨寄桐鄉。墓木蘿增葉,秋花草墜香。相傳夜鐘磬,猶斷苦吟腸。

樓桑

編輯

涿州西南十五里,道右大桑,高十丈,層蔭如樓,其蔭百畝,漢昭烈故居桑也。昭烈兒時,與宗中兒戲桑下,指謂帝王羽葆,後因名村,千五百年矣。椹大倍於恆桑,即時,土人相饋遺也。桑側,昭烈古廟,唐乾寧五年建者。前將軍關、桓侯張配焉。像不君臣坐立,而兄弟列,像其側陋時也。然昭烈王者服。桓侯亦涿人,今州城西五里洗馬潭,桓侯跡也。嘉靖中,廟傍王氏,田間廢石碓,一道流購以重價,王疑未售。後兄弟以失價相詬,斧破之,中空,涵水少許。婢偶竊飲,遂知未來事,遠近詢問,塍壟就平。事聞,中使往徵,婢忽不見,兄弟坐妖妄論死。隆慶中,巡按賀一桂以怪異恍惚,奏免得釋。

唐·劉禹錫 【樓桑先主廟】

編輯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燕故妓,來舞魏宮前。

宋·朱熹 【樓桑廟】

編輯

樓桑大樹翠繽紛,鳳鳥鳴時曾一聞。合使本支垂百世,詎知功業止三分。空村常帶燕山雪,古廟猶飛蜀道雲。尚賴一方傳正統,離離芳草半斜昏。

誰憐漢室竟三分,桑柘枯條帶落𣇲。遺老凋零披草莽,故宮慘澹會風雲。龍飛舊國傳今日,龜載穹碑篆古文。俯仰空成詩客恨,啼烏滿樹不堪聞。

元·郝經 【樓桑廟】

編輯

興王百折似高皇,垂老才能據一方。鄴下只知移漢鼎,江東不肯帝劉郎。十年生長林猶在,三代君臣道未亡。涿水都為永安淚,子規啼血怨樓桑。

元·周昂 【樓桑廟】

編輯

暗粉陳丹半在亡,短垣喬木共悲涼。不須古碣書綿竹,猶有荒村記葆桑。塵土衣冠曾系馬,歲時歌舞亦稱觴。不應巴蜀江山麗,能使英靈忘故鄉。

元·陳孚 【樓桑村】

編輯

古廟千年後,桑陰滿涿州。亂山空北向,大火已西流。遺恨三分國,英雄百尺樓。里人牲醴奠,想像袞龍浮。

明·泗州·郭登 【經涿州昭烈廟】

編輯

漢道寬仁上合天,天心於漢亦惓惓。三分已落群雄手,兩主猶傳四十年。德業雄惟昭烈重,忠勤瘁盡武侯賢。君臣魚水今何在,古廟樓桑涕泫然。

太平·謝鐸 【謁樓桑廟】

編輯

倉皇衣帶詔,辛苦武鄉侯。西蜀分王地,中山奮跡秋。蛟龍曾失勢,臣主故相投。涿水樓桑隰,還同沛水流。

涿州·殷謙 【樓桑】

編輯

先主龍興此故鄉,桑阿五丈葉幽光。故宮木繞燕山近,古殿雲飛蜀道長。細草籠煙含晚翠,好花映日散初香。年年飲社鄉人集,醉倚東風樂未央。

鄞縣·屠隆 【樓桑村】

編輯

先主龍興地,軒轅舊帝鄉。皇圖收匕箸,天意失荊襄。歲月叢祠古,山河漢寢荒。長歌懷慷慨,寒日下枯桑。

桃源·江盈科 【三義祠】

編輯

荒祠遙枕碧山岑,門掩空堂白晝深。手抉江山分鼎足,義投金石共丹心。中原父老懷魚水,異代蘋蘩薦古今。河內空傳疑塚在,誰操麥飯灑碑陰。

嘉興·朱茂時 【樓桑村】

編輯

炎炎支一木,古道在樓桑。夢寐錦城杳,風雲翠葆涼。不蠶村女拙,饋葚野人嘗。八百成都瘁,幽茲葉有光。

督亢陂

編輯

督亢陂在涿州東南十五里,沃美之名聞天下。燕太子丹乃遣荊軻進秦王圖也。地經安史亂後,石晉割置,四百餘年。至我國初,入中國編戶。然而棗栗之民,粒食東南,東南之粒,能飽九邊士,亦能荒三輔土。今過問上谷四五百里間,水流時斷,林煙時見,禾黍時有,烏睹所稱沃美者哉。或曰:督亢陌,幽州南界也,以要致重,不以沃美。風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無崖際也。沆,澤之無水,斥鹵之謂耳。陂有故亭址,高丈,周七十步,土人稱之曰「督亢亭」,時掘得瓦礫金錢也。亭址南去二百里,古故安縣,今之易州。荊軻齎督亢圖,為將刺秦,太子丹餞送軻易水上,軻為歌易水寒之歌。後人乃迷其餞處。計所從渡,當燕中都,西入函關道也。今指安州城北者曰「易水」,不知今官道為即丹祖道與否?酈道元水經注,一曰「逕孔山鐘乳冗」,東曆荊陘者是。一曰「在武陽者是」也。蓋酈之注易水,往往憑弔太子丹。云:易水出西山寬中谷,東曆燕之長城,又東逕漸離城南,太子丹館漸離處。又東出范陽,合濡水,逕樊於期館西,是其授首荊軻處。又東南流逕荊軻館北,丹納田生言,尊軻上卿,館之於此。

華亭·董其昌 【督亢道中】

編輯

誰知燕地有西湖,沃壤長堤督亢圖。為問黃金臺上客,得尋說劍酒人無。

公安·袁中道 【過督亢】

編輯

斷橋流水臥枯楊,千里飛沙草木黃。督亢如何稱沃美,荊軻圖去致秦王。

丹陽·賀世壽 【督亢道中】

編輯

寒流淅淅野橋通,督亢山川夕望中。二句歌終雙客去,千秋猶自恨圖窮。

江寧·艾容 【督亢道上】

編輯

為問燕輿勝,橫金塗未荒。羽歌無壯發,割地愧圖疆。水涸木橋瘦,日西人影長。衡秦與從楚,古月照淒涼。

清苑·傅珪 【訪易水】

編輯

荒村野寺古今秋,白澗西來易水流。徵羽聲中悲怒士,不知別後幾同仇。

【歸自大寧重渡易水】

編輯

岡巒過盡見郎山,瘠瘠沙堤易水灣。事去千年悲壯在,燕圖秦籍只如閑。

信陽·何景明 【易水行】

編輯

寒風夕吹易水波,漸離擊築荊卿歌,白衣灑淚當祖路,日落登車去不顧。秦王殿上開地圖,舞陽色沮那敢呼。手持七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罵倨。嗟嗟燕丹當滅身,光也自刎何足雲,惜哉枉殺樊將軍。

儀封·王廷相 【易水】

編輯

王子逃秦質,黃金養俠士。築歌雖雲哀,一劍詎足倚。十年期生聚,勾踐雪吳恥。燕社隨圖去,豈獨誤田子。

儀真·王大用 【易水懷古】

編輯

昔聞易水歌,今見黃金臺。易水送嗚咽,黃金揮草萊。一士可以王,霸圖安在哉。

太倉·王衡 【渡易水歌】

編輯

易水春激激,白沙鬱相濛。我馬踟躕慘不進,腰間劍吼雙雌雄。憶昔荊軻從此去,送客如煙不回顧。大風立浪吹向人,人面稜稜發為怒。當時漸離擊築聲正悲,燕丹詭捧金屈卮。手提將軍髑髏去,血飲匕首紅絲絲。可憐秦庭輕一擲,探鉛更笑盲而癡。市中酒徒但醉死,枉我歌泣空相持。

會稽·陶崇政 【易水歌】

編輯

易州新酒年年熟,不向荊卿墳上漉。恨殺秦庭破藥囊,空使漸離為擊築。武陽小子捧銅,豈作屠門朱亥看。便使腰間懸匕首,不須坐繞白衣冠。祖龍久化驪山土,壯士聲名桀如虎。我之來兮水自流,我既去兮怨未收。青山高兮白日暮,猶記燕丹送行路。

新建·熊文舉 【過易水】

編輯

意憤無成敗,當年太子丹。雨餘青督亢,風起白衣冠。一匕龍魂奪,三歌馬角寒。漸離虛擊築,酒伴不生還。

平湖·陸啟浤 【易水有懷】

編輯

白虹沖日髪沖冠,劍術非難神勇難。不識所期何姓子,空教色變死燕丹。

蘄水·官撫極 【渡易水】

編輯

荊卿去易客來遲,知己難言死報之。水語不平流帶石,悔深當日送行時。

海鹽·徐潁易 【水行】

編輯

易州之水瀉平地,今古不干築中淚。黃埃一丈昏於霧,雲是謀秦從此路。無可奈何督亢圖,劍術已疏築又疏。嗟四公子不可作,怒虎負嵎浪一搏。羽怒徵悲烈士心,何暇計事成不成。咸陽王氣今煙燼,惟有歌哭留其聲。

酈亭

編輯

今所傳酈道元故居者,涿州樓桑村南三里,曰「酈亭」,而樓桑村則涿西南十五里也。居無址,無碑誦,有好古者將碑且亭之,而疑其處。嘗考之,酈亭不因道元名。道元宅酈亭西北,非即亭焉。且涿北宅,不應涿南也。道元之注巨馬河曰:酈亭溝水,上承督亢溝,歷紫淵東,餘六世祖樂浪府君,自涿之先賢鄉,爰宅其陰。西帶巨川,東翼茲水,其水東南流,名之為酈亭溝。又西南,轉入巨馬水也。然則道元之先六世,酈亭溝水名矣。宅涿陰,西河而東溝矣。且水承督亢溝,支注於遒縣東,而督亢自逕遒北,又逕涿縣酈亭樓桑裏南耳。樓桑南即酈宅,為無徵矣。夫土德久載,水行多遷,人道尚著,隱者先湮。巨馬河,舊霸州北,流合界河,今徙州南,流合霸水矣。道元云:枝流津通,纏絡墟圃,田漁之贍可懷。今涿故多水田,土泉淡以甘,田漁孔樂,往懷不殊焉。道元襲父范永甯侯爵,執法清刻,治尚威猛,曆有能稱。好學,博覽古圖書,所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卷,行世。祖嵩,曾祖紹,世以仕顯。其六世祖樂浪府君,名不可考,然酈亭名,實攸肇之。

襄陽·汪始亨 【過酈亭】

編輯

桑乾有支流,橫亙紫淵東。其津乃旁逮,禾黍光熊熊。酈有高士居,山水環厥宮。厥孫曰「道元」,高深羅幽衷。列侯貞素懷,厥祖樂浪風。我過酈亭畔,酈盡亭亦空。歸讀水經注,彌彌君在中。

張華宅

編輯

范陽故處,曰「張華宅」者二:其一,盧溝河北岸,指是焉耳,更無址跡可尋;其一,固安縣東北八里,張華村頭,村人指石井欄八角焉,曰「故宅處」也。村今多張姓,雲是華後,亦不復有博辯強記其人者。蓋華范陽故有二宅,皇初中,居隱約而賦鷦鷯,及太康中,又出督幽州久久也。嘗徙居,載書籍三十乘也。及元康中,華難將作,晝夢屋壞,朝見劍穿屋飛去者,雒陽監省舍,非范陽屋矣。劍當即豐城得者干將。傳曰:華被害,失干將所在。飛去不應更一劍也。華事載《晉書》及固安舊志,其所著《博物志》,今猶有傳,然其初四百卷,非今十卷也。華捃采天下遺逸,書契以來,圖緯秘異,及閭里所說,成四百卷,奏於武帝。帝詔詰問:「卿上綜萬代,博識絕倫,驚所未聞,異所未見,將恐繁蕪耳目,可更芟截浮疑,分為十卷。」乃腸御前青鐵硯,是于闐國所獻;麟角筆,是遼西國所獻;側理萬番,是南越所獻,海苔為之。固安戶冊,有曰「張華里」者,萬曆中,胡令其俊編審次,重其姓諱,更唱曰「賢」,今則編「張賢里」矣。張墓在盧溝東南六十里,回城故基。

蘭溪·姜應甲 【過張華故宅】

編輯

荒然一宅晉春秋,漫漶難憑指故丘。匣劍已聞穿屋去,井欄猶見傍村留。姓多孫子惟耕鑿,居散圖書憶較讎。四百餘篇傳十卷,當年博物未全收。

彭小仙墓

編輯

固安縣南十八里之彭村,武廟初,忽一童子詣村長者言,童子李,請彭姓,為長者牧。自是牧三十年,尚童,不更長也。每日中,忽驅牛歸,霍霍收場曝,俄則雨。雨中,忽拔欄,放牛出,俄則晴。故村之人,漸問童子以旱溢,歲所宜畜植,已漸涉休咎徵,號之曰「彭小仙」。有以妖聞於都,捕者至,童子謂其家無恐,自為具,給捕者,給眾觀者,莫測所從致。則就系,別其村人曰:百年後兵來,白旗下者生矣。去,中道拾莖草周於項,身首異焉。捕者以狀報。人乃收瘞村北頭,曰「彭小仙墓」。歲清明,十月朔,祭掃節也。人輒聞鼓樂聲出是墓下。十年後,村有人見小仙金陵道中,叩所繇生,笑不言,歸相與驗其藏,一履耳,仍封而像祀之,雨晴禱焉。崇禎己巳歲,敵掠犯固安,憶小仙言者,望白旗下竄。旗書白旗都三周滿機雲。周,薊人叛而將敵也,其所掠,偶無馘殺,比去,則縱還之。

燃燈佛塔

編輯

古有曰「佑聖教寺者」,今通州學宮也。宮牆外片地,故塔存焉。塔級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圍百四尺,中空,供燃燈古佛。塔今剝盡,所存膚寸,則金碧琉璃也。今人自謂日文巧已,然此古塔,工花紋,妍色澤,後世實莫及。佛,石佛也,石面亦剝盡,復存其壞未裝時。塔有碣,楷書,續續字間存,周某號幾年,矜古者相嘩,淆曰「成周」也。佛法入中國,先漢明帝時,殆三四百年,不知此北朝後周宇文氏也。成周紀年無建號,亦無今楷書。塔別存石一方,唐貞觀某年尉遲敬德修。又一方,元大德某年篤烈圖述再修。塔頂一鐵箭貫之,傳為金將楊彥升射者。天氣清霽,塔影飛五里外,現白河水面,蠕蠕搖搖然。而旁近河乃無影。

長洲·葛一龍 【禮燃燈塔】

編輯

荒庵留廢塔,千祀表崚嶒。歲月銷金碧,封疆護法乘。宗孫五六祖,天步十三登。杲杲天邊日,長明劫外燈。

華亭·汪曆賢 【燃燈佛塔】

編輯

燃燈何代佛,茲塔留顯跡。凋謝金碧餘,寂寥丘阜積。殘鐸時一鳴,歲月猶歷歷。窅然入古初,塵劫一朝夕。

江寧·倪有淳 【燃燈佛塔】

編輯

塔質存胎佛,霜風剝幾層。周朝疑問客,黌舍老容僧。遠過河飛影,傳聞鬼施燈。欲尋遺字跡,荒落不堪登。

李卓吾墓

編輯

卓吾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馬侍御經綸也。其葬通州。卓吾老,馬迎之,生與俱也,死於馬乎殯。塚高一丈,周列白楊百餘株。碑二,一曰「李卓吾先生墓」,秣陵焦竑題;一卓吾老子碑,黃梅汪可受撰,碑不志姓名鄉里,但稱卓吾老子也。卓吾名贄,字宏甫,溫陵人。以孝廉為姚安太守,中燠外冷,強力任性。為守日,政令清簡,公座或與髡俱,簿書之間時與參論。又輒至伽藍,判了公事,人怪之。逾年,入雞足山,閱藏不出。御史劉維奇其人,疏令致仕歸。初善楚黃安耿子庸,遂攜妻女客黃安,曰:吾老矣,得一二友以永日,吾樂之,何必吾故鄉也。性癖潔,惡近婦人,無子,亦不置妾。後妻女欲歸,趨歸之,稱流寓客子。自是參求乘理,剔膚見骨,少有酬其機者,人以為罵,又怪之。子庸死,遂至麻城龍潭,築芝佛院以居。龍潭石址,潭周遭,至必以舟,而河流沙淺,外舟莫至。以是隔遠緇素,日獨與僧深有、周司空思敬語,然對之竟日讀書,已復危坐,不甚交語也。其讀書也,不以目,使一人高誦,傍聽之。讀書外,有二嗜,掃地、湔浴也。日數人膺帚、具湯,不給焉。鼻畏客氣,客至,但一交手,即令遠坐。一日搔髪,自嫌蒸蒸作死人氣,適見侍者剃,遂去髪,獨存髭鬚,禿而方巾。先是論學不合者,愈怪之,以幻語聞當事,逐之。時劉左轄東星迎之武昌,梅中丞國楨迎之雲中,焦翰撰竑迎之秣陵,皆暫往,無何復歸麻城,著《藏書》、《焚書》,又為梅中丞著《孫子參同》,成。先是有與中丞構者,幻語又聞,當事又逐之,至火其居。於是馬侍御經綸迎之通州。至,與馬公讀易,每卦千遍,一年而《九正易因》成。時欲老盤山,會當道疏上,指為妖人,逮詔獄。尋得其實,議發還籍矣,曰:「我年七十六,作客平生,何歸為!」遂以剃髮刀自剄。馬公痛哭曰:「天乎,先生妖人哉?有官棄官,有家棄家,有髮棄髮,其後一著書老學究,其前一廉二千石也!」乃收葬之,葬之通州北門外迎福寺側。

寧波·周汝登 【吊卓吾先生】

編輯

半成伶俐半糊塗,惑亂乾坤膽氣粗。惹得世人爭欲殺,眉毛狼藉在囹圄。

天下聞名李卓吾,死餘白骨暴皇都。行人莫向街頭認,面目繇來此老無。

臨川·湯顯祖 【歎卓老】

編輯

自是精靈愛出家,缽頭何必向京華。知教笑舞臨刀杖,爛醉諸天雨雜花。

烏程·釋真程 【吊卓吾先生墓】

編輯

鴉鳴犬吠荒村裏,木落草枯寒月邊。三拜孤墳無一語,只應拍手哭蒼天。

踏破百年生死窟,倒翻千古是非窠。區區肉眼誰能識,肉眼於今世幾多。

會稽·陳治安 【感李卓吾】

編輯

通州郭北門,迎福寺西隅,立石表卓吾,望見為欷歔。公仕有苦操,晚歲獨逃虛。極口詆世人,髡首勒藏書。氣味非中和,難為日用糈。留諸尊俎間,寧不菖如。胡乃迫之死,使其憤滿舒。乾坤饒怪異,公異而見祛。

平湖·陸啟浤 【卓吾先生墓下】

編輯

天地表空明,百家立文字。三教既以三,於中復分置。先生起千載,高言絕群智。脫略生死中,不謝死生事。蛻骨宛在茲,黃土表幽閟。古樹索索鳴,拜手托無際。

孟津·王鐸 【吊李卓吾墓】

編輯

李子何方去,寒雲葬此疆。性幽成苦節,才燥及餘殃。鬼雨濛昏眼,蒿山泣夜鶬。愁看哽咽水,老淚入湯湯。

同安·池顯方 【謁李卓吾墓】

編輯

半生交宇內,緣乃在玄州。閩楚竟難得,佛儒俱不留。世人伺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尋知己,依依今未休。

宛平·於奕正 【李卓吾墓】

編輯

此翁千古在,疑佛又疑魔。未效鴻冥去,其如龍亢何。書焚焚不盡,老苦苦無多(公晚年著書名《老苦》)。潞水年年嘯,長留君浩歌。

盤山

編輯

山有不可登,盤而登之,曰「盤山」。盤山豐石而歉於土,石也,土同澤焉。樹坼石罅生者,根僨棰瘇,身載鬥癭,柯輪摶而輻引,曆淥如也。山固石矣,而石群起於山者,又戴石焉。層累之而逾出,上若墮不墮,下若僕未僕,古逕出其下,人至今栗焉。其下又多奔泉,泉動而觸乎石,濺鳴日夜,與石之銳下而廣額者,勢相搖傾,所為盤泉也。盤泉十里,沙其底,石所潔也。魚魚影影,不可匿,亦不可捉,石為之竇塞也。峰危壁削,嵐氣到地,苔濕到天,千古一翠。有石欲飛欲墜,憑空而久住,所為懸空石也。兩岩久立相肅,光潤相及者,天門開也。門開得逕,門容臂,逕容掌,岩肘其右,壑虛其左,大石阻絕,屢縋而登。僧所詡傳,戚將軍繼光、袁吏部宏道登焉。凡登天門開者,至上方寺,望而止,則舍之。西上二十里,登焉,所為盤頂也。頂為筍為椎,又立塔以為之纖穎。日過之,影落塞外;風過之,鈴振空半;雨過之,雷奔趾下,欲少佇不可得。故雲照寺高潔而僧肅如。盤有三,下盤泉,上盤塔,中盤寺,少林寺也。寺傍紅龍池,水鮮崖老,膚寸可惜,乃鑿龍於壁而朱之,因名以訛,非所繇名也。逾四嶺而西者,李靖庵。有峰,高二里,頂廣四丈而平,李靖舞劍臺。靖往伐高麗,過此臺也。臺石特堅,後之人不可得鑿。有唐李從簡來遊數字刻焉,字各徑五寸。嶺上一石,如人著襆頭,坐而叉腰,土人嘲之曰「石尉遲」。東過十里,雙峰寺。有李仙腳跡石,則又因形以訛,非所繇形也。而記盤山者,曰:李願盤谷也。薊之山矣,豫之谷耶?益訛矣。盤谷在懷慶府之濟源縣。

臨清·謝榛 【登盤山絕頂謁黃龍祖師祠】

編輯

薊北來遊第一山,山連七十二禪關。人行巨壑泉聲裏,馬度層崖雲氣間。石徑蕭蕭松吹冷,萬折千回臨絕頂。鐘磐時傳下界遙,鳥飛不到諸天迥。老僧笑指煙雲外,此意沉冥誰與會。風生平地本無音,雲點太清猶是礙。弔古躊躕空石堂,黃龍西去杳茫茫。珠林不見菩提影,寶塔長含舍利光。壁塵拂去獨留賦,下嶺回看迷曉霧。放浪人間那復來,月明夢繞盤山路。

公安·袁宏道 【盤山】

編輯

分明真山子,的的有畫意。風霜勻粉丹,雲霞綴錦地。一皴一百仞,雕鏤入空際。瘦骨間青脂,蒼勁有餘媚。天紳抺項垂,仙蕊披襠被。虯松百萬株,粘石無根蒂。峰峰有活石,石石挾仙氣。一石置一山,一山一點翠。散作諸巒岩,分身可千計。

【盤山頂】

編輯

摩天抽碧篸,俯不見鳥背。西日照塔輪,影落重邊外。峨髻瘦仙人,玉冠蒼水佩。貌古骨奇清,見者肅而拜。浮空日嬲雲,足底呈光怪。或聚或披絲,或舞或澎湃。千里聽風鈴,飛花落膻塞。一萍一青山,一點一人界。

【遊天門開】

編輯

發足自髻石,灣環可四里。一步一驚魂,路荒不容趾。粘壁行刀脊,下視深無底。其沙生以墳,其骨汗而泚。其草油以絲,其樹糟而圮。健夫引長繩,半日移一咫。四肢互相用,臂行足以視。或如鴨折身,或如丁旋尾。或如鷇出殼,或如蟹引跪。鬚髮生煙嵐,肌膚碎荊杞。百苦到天門,相對惟口哆。雙壁削青銅,飛鳥不能止。陰陽工刻轢,霜雲恣摩砥。敗桐蛇腹斷,古鈕蠐螬蠡。詰曲史籀畫,斑駁硃砂蕊。僧言三十年,茲石未沾履。往時戚將軍,架空一遊此。引指人人危,回身面面鬼。歸來髭須白,判命競奇傀。

登州·戚繼光 【碟山絕頂】

編輯

霜角一聲草木哀,雲頭對起石門開。朔風虜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但使玄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臺。

應天·朱之蕃 【盤山道中】

編輯

盤泉磐石盤崖壁,百折猶難望嶺頭。鳥樂菁林山果熟,客停飛旆野雲流。綠陰遮屋渾忘暑,白叟歌田不解愁。極目雄關環帝闕,可知奇奧在並幽。

仁和·黃汝亨 【自盤山到上方寺】

編輯

堆雲一簇片千重,復磴盤空鳥道通。逼仄勢難遊虎豹,杈椏峰不似芙蓉。細披澗草迷煙屐,忽見岩花命竹筇。迓客上方鐘磬下,天門開後幾登封。

【登上盤塔】

編輯

塔作峰棱崿,盤山最上盤。天開門古辟,雲照寺長看。煙井漁陽晚,風沙雁塞寒。荒碑明佛火,興廢一憑欄。

太倉·王衡 【遊盤山】

編輯

塞北山河百二重,太行雲氣入提封。泉爭亂壑時縈馬,谷響虛岩半是松。紫邏煙花當九月,青天雷雨出雙龍。朝來策杖中盤寺,指次經行第幾峰。

孤筇短笠乍低昂,翠壁丹楓引望長。日似月寒思渾沌,峰如濤勢想懷襄。倒懸片石流泉路,剛接危崖薜荔房。繞盡高空不知出,冥冥鐘磬遠相將。

本將丘壑問山僧,一望蒼然壯志增。日落三河煙瑟瑟,秋高萬堞氣崚崚。參差遠磧遮雲斷,縹緲孤鴻出塞層。長老自看無戰伐,漁陽棗栗廿年登。

樵徑蒼封不厭幽,隔溪鳴鳥若相求。盤中天地逶迤見,石上煙雲慘澹留。紅葉亂流如谷轉,碧峰交疊與林稠。采山釣水真堪老,辛苦驅車入薊州。

順天·王嘉謨 【盤山絕頂】

編輯

雲上峰巒天上浮,盤盤未便是山頭。西看落月依三輔,南望平蕪入九州。繞徑翠開煙鳥道,半空紅現火龍湫。荒唐無限高危意,比似人間亦可愁。

【游盤山望法藏寺】

編輯

遊人盤復盤,雲鳥飛相先。香草澹無煙,散霧墮橫練。端峰令人尊,奇石令人眩。大小立虛空,贅若冠與弁。千年久當墮,況雨傾風卷。其巔有紺宇,左右俯將見。僧言至無人,頗回神鬼。日月疾兩丸,僕僕寒暑禪。上古龍入池,未出當其倦。

【雙峰寺】

編輯

木石與山古,苔草新其姿。黛華浮半空,飛泉泛流澌。壁穴山之陽,蔽虧錯差差。萬嶺怒相對,孤雲鬱不移。中峰一翠龕,四壁護仁祠。山僧薜蘿衣,緣以松蘚皮。磨堅得古字,指畫相競疑。栝柏鳴哀蟬,峰光懸人思。

蒙陰·公光國 【登雙峰寺閣】

編輯

雙門開闔重神州,四塞煙沙感壯遊。日色不暄花異候,雲雷在下瀑無休。僧鐘只報窺階鳥,客隊難驚飲澗猴醉。欲題峰依古字,苔封蘚護使人愁。

公安·袁中道 【登盤山】

編輯

遍山難穩石,數步即鳴泉。絕壁有心仄,野花無意妍。筇前時著蘚,衲破不藏煙。若遂搜尋遍,僧居畢此年。

應天·孫國敉 【盤山水亭】

編輯

泉自上盤遠,下盤去作溪。嶺中還住住,亭影亦折折。星照無聲澗,日臨來飲霓。客歸僧定夜,孤負渴猿啼。

蘄水·官撫極 【上方寺】

編輯

不是群峰列,飛來雲幾支。絳空龍半現,虹日水全奇。青豆懸天外,朱花志路岐。昔遊先我得,芳草臥唐碑。

千像寺

編輯

山之青,積空色也;山之紫,日色,秋色,暮色也;山之綠,草樹色;山時白時蒼矣,雲煙色也。山自無色,而有所自為色者,光五色暈焉,九華頂也。頂於盤山之麓,一峰出雲,凝然而動勢,聳然而媚容。下有寺,曰「千佛」,唐開元寺也,今頹矣。殿佛歲愁風雨,房僧日泣灶煙。客無所坐,坐山門,看九華頂則去。寺後半里,一石米粉色,縱二丈,廣丈有五尺,曰「搖動石」。試一人悄然推之,颭颭動,眾則不動。試作語曰:我其搖。則不動。初動,看日影移處知之。次看石,知動也。然石根山連,無纖璺焉。寺無山田,僧得目眚方,人就治,輒脫然愈,香火以之。僧所取礪若砧者,斷唐人詩碑,字碌碌然,而時貴詩碑,輩立儼如,字波捺無損者。寺而北半里,感化寺。金人碑,完好矣,番字也,如篆符,乃不可識其歲月。

公安·袁宏道 【宿千像寺柬鍾刺史】

編輯

詰曲崎嶇路,皺秀透瘦石。飛岩繡鐵花,螺子點雲額。平生米南宮,耽幽窮鬼跡。石根搜古雲,踏遍秋空碧。豁眼見新巒,長笑落巾幘。貪看不知晚,懸石布茵席。回首神仙吏,青嶂達門閾。侍史朝焚香,秋雲幾回白。稜稜怪石供,聊以施行客。

仁和·黃汝亨 【朝發盤山飯千像寺】

編輯

初日盤峰雨氣侵,撥雲扶策上高林。石能搖動思根性,峰戴華紋作珥簪。千佛番番風滿座,數僧莽莽土為音。開元歎息殘碑字,冷卻探奇名隱心。

湯泉

編輯

湯泉在遵化縣北四十里,泉從山坡下沸而四出。魏氏《土地記》曰:徐無城東有溫湯水,出北山溪,即溫源也。養疾者,不能澡其炎漂,以其過灼。萬曆五年,戚大將軍繼光甃石池之,深二丈,方四尋,覆以堂,曰「九新」。水東出於石,為之龍吻,噴甚怒。未至泉數十步,氣爞爞,聲洶洶,其不可即。即之,靜若鑒,投錢池中,翻翻若黃蝶,百折而下,至底,宛然錢也。以熟生物,與炊者等候。數十年前,有小卒滑而入,不一反側,糜焉。堂壁刻武宗宮人王氏怨詩。導而左,遠之為小塘,塘陰有竇,以通寒水,浴者時啟而劑泉之溫。寒水者,亦泉也,去湯泉數武,出於泥沙。湯泉,有石根若焦釜者,出之,石不及,則寒矣。泉前唐寺,貞觀二年建,名福泉寺,人則呼湯泉寺。考湯泉,或曰「赤道經之」,王褒湯泉銘曰:白礬上徹,丹砂下沉。或曰:下有硫黃,以為之根,其臭硫也,而味正淡。西洋熊三拔水法曰:湯泉,硫之華,疾寒服硫,不若服湯泉。其實繇地氣熇冱,溫涼之徵變,故壤為之硫,泉為之湯,豈根硫也。西國有山焉,七十餘泉皆湯,國王試得其性味氣,各所主治,各標厥泉,以教國人,不獨硫焉。蘇門答剌國境,布那姑兒山,產皆硫黃,不聞其泉湯也。又水火者,陰陽之襲精,陰得質而陽得氣,為泉,為湯。陽得質而陰得氣,為焰,為涼。然而水性非熱,火性非涼,湯泉以貯器還涼,蕭丘之涼焰,以燃物還熱。唐劉餗曰:江寧縣寺有晉長明燈,歲久,火色變青而不熱。質存氣易,此其徵矣。湯泉,最著驪山,最潔香溪,最熱遵化,他而分寧,而臨川,而崇仁,而安寧,而寧州,而白崖,而德勝關,而浪穹,而宜良,而鄧州,而廬陵,而京山,而新田等。

武進·唐順之 【游遵化湯泉】

編輯

絕塞伏殘秋已涼,北山溪下候非常。石如釜不因人熱,硫有津堪入藥香。黍赤先成場可築,草青方嫩夜難霜。中年入浴應遲久,盤礴風前飲未妨。

新都·汪道昆 【湯泉】

編輯

上都湯沐傍龍宮,內苑溫泉逕自通。雲近樓臺疑結蜃,氣蒸冰雪儼如虹。靈源半落霜林外,寒谷先回六中。冠蓋漫憐行役久,風塵又向塞門東。

【重過湯泉】

編輯

過雨沙場畝盡耕,垂楊野寺到新鶯。池頭似識重遊客,垓下曾看一洗兵。滿甕雲蒸春酒熟,當杯月抱夜珠明。何來席畔鐘聲早,惆悵風塵未濯纓。

吳縣·周天球 【秋過湯泉】

編輯

炎漂一道傍禪宮,百沸騰波膏澤同。咒嶺定持迦葉願,浚源應藉鬱攸功。暖蒸寒谷吹噓外,垢脫泥塗浣濯中。塞上洗兵休沐日,不須挾纊有春融。

通州·陳萬言 【湯泉】

編輯

聞說先皇到上方,湯泉從此引流長。傳衣僧記春迎駕,賜沐人題夜洗妝。鮫室明珠空泣淚,華清脂粉尚留香。停車不擇村沽惡,浴罷蘧蘧入夢涼。

新昌·戴九玄 【湯泉】

編輯

見說金湯設有圖,今看靈液湧邊隅。氣蒸亭口團成霧,聲沸池心翻作珠。雪自胡天春自漢,浴知亢爽灌知腴。燕都信是陽和地,黍穀吹噓事有無。

為濯塵纓到上方,九新亭下石欄傍。靜涵蘿月光初滿,暖合松雲氣自香。別院暗流開藥圃,前池分注作蓮塘。清朝久已稀巡幸,卻笑華清輦路長。

湯泉·讀武宗 【宮人王氏詩悲而次韻】

編輯

得寵無多失寵常,空留怨句在溫湯。君恩似水東流去,冷熱人間總斷腸。

商城·顧中行 【薊鎮湯泉】

編輯

茲泉溫可濯,垢淨理同新。地起循南極,天行正北辰。烈炎瘥自遠,人物暖偏親。誰道邊河朔,風光不借春。

蘭陽·梁雲構 【湯泉】

編輯

大漠風高寒不偏,長城雪畔得春天。日經赤道朝流液,地駁金輪火作泉。炎焰沸湯先沸石,氤氳生霧不生煙。病除垢淨心猶熱,去促西成入稻田。

延祥觀柏

編輯

平谷縣城東,延祥觀柏,古質而葉幽光,再生柏也。柏初生何代何年,其再生也,異代矣,幾四百年矣。元至元中,丘真人住燕京長春宮,弟子遍京東西。歲丁亥,迎往盤山作醮事,過觀中,見枯柏,扶而摩之,曰:憐惜,憐惜。去,柏乃葉生,茂至今焉。觀東北十五里,岡窿然,如大塚,漁子山也。世傳是軒轅陵,或呼之軒轅臺也。舊有軒轅廟焉,今圮也。夫軒轅,鼎成乘龍上升矣,其小臣扳龍髯拔,抱弓以號,今陵所寢,鼎歟,龍之髯歟?弓韣,冠劍佩舄歟?鼎湖,荊山;陵,橋山也,而漁陽又陵歟?

南塘·張天度 【延祥觀柏】

編輯

城東老翁鬚眉白,兒時觀中嬉古柏。古柏殷勤數輩人,看我手中孫又尺。歲寒我曝柏陰陰,庭雪到腰綠光適。新官大廈構良材,花押文書來選擇。筵篿不許祝辭卑,柏幹仗存神氣厄。初年脫葉漸脫膚,更幾十年更狼藉。鸛搬枝去蠹來巢,雨能銷亡日能炙。長春道士此經過,左摩右指言可惜,明年歲次在玄枵,新葉一春還舊碧。異事未免人信疑,疑者一二信者百。君不信,田家荊、萊公竹,有德有道神所役。長春今去去有歸,柏爾自老千年暉。

儀封·王廷相 【軒轅臺】

編輯

日出北平甸,隱隱川分。南臨古帝臺,悵望遙天雲。不見廣成子,空懷赤霞文。鼎湖龍化久,千秋竟誰聞。

沙岩寺塔

編輯

塔多以光影示異,亦有塔身自異者,有其物異者。豐潤縣村沙岩寺,有塔,故十三級,洪武中,霧彌三日,塔失所在,今其址存。南關外,玉皇閣石塔,自元時,塔六角,角一石龍,成化中,南北角龍乘雨飛去,今缺焉。涿州舊塔,立桑乾河中,名鎮河塔,嘉靖中塔崩,內古錢飛空如蝶,爾後河水時濫矣。大興縣故安村塔,萬曆初,大雷雨過,其下段存,其上段著一里外,土人呼半截塔也。過沙岩寺北,曰「浭水」,出崖兒口,繇運河入於海。凡水東流,而此水也西,人謂還鄉河也。河在梁魚務,舊有橋,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已而曰:趙氏子孫,文弱耳!仰而曰:天,興後聖,雪吾恥仇。因不食而去。人乃謂橋思鄉橋也。

種玉田

編輯

種玉田,一跡也,兩其方;一氏一字也,兩其名;一事也,兩其說。搜神記曰:漢之陽雍伯,雒陽人,至性篤孝,葬父母無終山。山高而上無水,雍伯置飲焉。有人就飲,與石一斗,令種之,玉生其田。伯求北平徐氏女,要以白璧一雙,伯至玉田求得五雙,妻之。縣西北有陽公壇社,其故居也。陽氏譜敘,言翁伯,周景王之孫,春秋之末爰宅無終,食采陽樊而易氏焉,愛仁博施,天祚玉田。其碑文雲,居於縣北六十里翁同之山,後路徙西山之下。陽公又遷,而受玉田之賜,情不好寶,玉田自去。後陽千寶,作石柱,四角各丈,中央一頃之地,名曰「玉田」。今相傳雲玉田之揭,然今無終山玉田,在縣東北三十里。山下之溪,有砂焉,曰「玉田砂」。晰質而膩,以拭器也,有光爛然,天下冶氏資之。

紅螺山

編輯

懷柔縣北二十里,有山高二百仞,石山也。眾山皆青,沉沉獨黑,日午麗之,不秋而紫。山有潭,當山之頂,潭有螺二,如斗,色殷紅,時放焰光,照射林麓,以是故名紅螺山。有寺,土人呼紅螺寺,宇廢像僕,而塵不集,高風穿殿過,無塵也。僧則曰:辟塵珠藏焉。有泉,趵趵如顆,時一定動,曰「珍珠泉」。寺左二里,復寺,曰「定慧」,亦久廢。中一臺,琉璃、鴟角、簷牙、窗門悉形具,而實閟,額有字曰「擦擦殿」。不知殿何藏,名何義,建何年。有石井,井植鐵柱,柱繞鐵索,若有錮者,時一隱見。或曰「蛟」焉,或曰「螺」焉。

武昌·汪桂遊 【紅螺山】

編輯

和雲和霧和村煙,迷卻山腰山在天。潭水自然高用汲,谷風遠過偶聞闐。螺依佛宇成光焰,蛟伏靈符老石田。古殿問僧僧不識,荒唐香火積年年。

◀上一卷 全書終
帝京景物略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今北京市昌平區陽坊鎮西「尖山咀」,有「白虎澗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