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新廠建立核算制度的一點體會

幫助新廠建立核算制度的一點體會
中國人民銀行張家口市支行茶坊區辦事處下廠小組
1971年12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今年三月份,我們帶着任務,來到七一化學纖維紡織廠蹲點。

這是個新建廠,管理制度不健全,原棉消耗量大,生產上存在着不少浪費現象。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加強工人管理,建立班組經濟核算制度。

我們到廠的時候,廠里正在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當時,我們不了解工業學大慶同自己的任務的關係,總是耽心同自己的任務掛不上號。於是我們就大造輿論,張口一個「工人管理」,閉口一個「班組核算」。只顧幫助有些班組訂計劃,做統計,搞核算,建立各種制度。結果,費勁不小,收效不大。

為什麼?一個老工人指出:「你們只幫助領導搞『工人管理』,『班組核算』,不幫助領導抓人的思想革命化,怎麼能學到大慶經驗,制度怎麼能搞得起來呢?」工人一針見血的批評,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我們就認真學習大慶用無產階級政治統帥一切工作的經驗,不再孤立地搞「工人管理」、「班組核算」,而是從宣傳毛主席提出的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建設方針,促進人的思想革命化入手了。

有三個老工人,學了大慶工人勤儉節約的先進事跡,不怕髒,不怕累,克服重重困難,一點一滴地回收廢鹼液,一年可為國家節約一百噸鹼,價值五萬多元。我們就抓住這個典型事例,宣揚工人階級的這種好思想、好作風,幫助領導上組織革命大批判,動員大家寫大字報,批判那種不講經濟核算,津津有味「吃大鍋飯」的鋪張浪費思想,批判那種「只要工人干,不讓工人算」的不相信群眾的錯誤觀點。

兩個老工人寫了一張大字報,批評電工組的浪費現象說:「電工組,遍地寶,浪費損失不老少,有新不用舊,有大不使小,這樣下去不得了!」電工組虛心地接受批評,迅速地改進工作,主動建立了領料用料有人管,廢舊材料有人修,物資消耗有人算的制度。同時,開展清理物資、修舊利廢活動,幾個月就為國家節約了一萬三千多元,並使供電的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由於我們不斷宣傳工人階級這種當家做主的革命精神,不斷宣傳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先進思想,其他車間也都程度不等地開展了「工人管理」和「班組核算」的活動。漿粕車間本着幹什麼就管什麼,幹什麼就算什麼的原則,確定了增產、優質、低耗、節約四個方面十七個核算項目。僅燒鹼一項一年就能節約一百六十三噸。二硫化碳車間,從廢硫磺渣中回收了硫磺二十多噸。紡紗車間,充分利用回花,每天可多出紗一百一十五公斤。

有的班組還做到了能用舊料的不用新料,能用廢料的不用好料,能少用料的不多用料。大家對一個廢截門,一根舊鐵絲,一點棉花,一片漿粕,都不隨便浪費,做到物盡其用。全廠開始出現「節約有人夸,浪費有人抓」的勤儉新風氣。

由於初步開展了「工人管理」和「班組核算」的活動,不但產量增加了,質量提高了,消耗也顯著減少了。與去年相比,成本降低百分之七點七。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搞好「工人管理」和「班組核算」,也是工業學大慶的一個內容,也得從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入手,任務才能完成。如果孤立地抓「工人管理」,抓「班組核算」,結果必然落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