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1

 卷之二十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六年。丁未。閏四月。乙亥朔。輔政大臣伯索尼、疏辭一等公爵。得㫖、覽卿奏、具見誠悃、但錫爵酬庸、國家大典、卿宣力累朝、忠猷茂著、膺茲寵秩、於理允符、著即祇遵成命、不必遜辭

  • 丁丑。以一等伯釋迦保、為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 戊寅。吏部議覆、左都御史王熙疏言、戶部關倉等差、工部抽分蘆政造船等差、俱歸併地方官、請將戶工二部漢主事、酌量裁減。應如所請、裁去戶部主事十員、工部主事七員。從之
  • 己卯。轉兵部右侍郎曹國柄、為左侍郎。升通政使劉鴻濡、為兵部右侍郎。左僉都御史王印祚、為奉天府府尹
  • 升浙江按察使羅森、為陝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雲南按察使李本晟、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山東濟南道閻廷謨、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
  • 以署都督同知陳德、充雲南鶴麗永北總兵官
  • 庚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以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左敬祖、補原官
  • 壬午。升兵部督捕右理事官郭廷祚、為光祿寺卿
  • 予故原任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都統張天福、祭葬如例
  • 癸未。諭吏部、選拔庶常、原以作養人材。今科進士、特加簡閱。取夏沅、張英、史鶴齡、盧琦、謝兆昌、劉澤溥、唐朝彝、丁蕙、潘翹生、楊仙枝、儲振、王曰溫等十二員、著改為庶起士。教習滿書
  • 丁亥。鑲黃旗一等精奇尼哈番胡有升、以年老解任。命其子胡啟泰、襲替
  • 山東道御史王伯勉疏言、推升縣令、舊例用監生生員吏員出身之佐貳挨升。臣思縣令、為民父母、此輩豈能勝任。若謂人材或有可用、請敕各省督撫、廉訪佐貳中、果有才能出眾、堪任民社者、即行保舉、始准升授。如無保舉者、仍以閒散升用。倘徇私濫舉、事敗即坐以徇庇之罪。下部議行
  • 王伯勉又言、有司捏墾、妄希議敘。百姓包荒、不堪賠累。雖鼓勸不可盡廢、而優議必有實績。請照完糧例、俟三年起科完解、取具無包賠荒地甘結、報部核明、始將各官議敘。以杜冒功虐民之弊。下部議行
  • 戊子。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湖廣道御史蕭震疏言、屯田之制、為古帝王養兵裕國之本。臣愚以為兵屯縱不可即行、而投誠開荒之策、未有不可立行者。查投誠之眾、所<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FABD23; BACKGROUND: #FDF37B" title="〔扌嶲〕。 

※此字在您的系統上可能無法顯示,因而變成空白、方塊或問號。">𢹂家口、數倍正兵。若予以荒地、給以牛種、俾無失所、以為招徠之勸。一便也。再查綠旗兵有防禦之任、投誠兵無汛地之責。是綠旗之屯田難、投誠之屯田易。二便也。近例投誠兵隨標者、月給餉銀、歲費金錢八十餘萬。將來臺灣平後、尚有繼至之人、與其糜費養兵之資、何如使開荒蕪之地。每投誠若干兵、應給荒田若干畝、歲省餉銀若干兩。行之三年、照田起科、是既省餉而又增賦。三便也。查各省荒田、尚有四百餘萬頃、若將此地、分給投誠兵丁、使之耕種、則軍儲日實、戶口漸繁。是力田即以阜生。四便也。疏入、命戶部、兵部、行令各省督撫、確查墾荒事宜遵行

  • 庚寅。以故原任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都統張天福子二等侍衛張其烈、襲職
  • 癸巳。命內國史院學士帥顏保、內秘書院學士范承謨、教習庶起士
  • 乙未。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原所有一等伯、命其第五子心裕、襲替
  • 戊戌。福建道御史李棠疏言、臣近見山西陝西總督盧崇峻、疏糾山西左布政使王顯祚婪贓六千有奇、所參八款、皆康熙四年赦後之事、撫臣楊熙、系親臨之官、又復久任、知之必確、乃徇私隱庇、不行糾參、請敕部處分、以為縱貪之戒。得㫖、著楊熙明白回奏。並提王顯祚到京審擬。尋楊熙回奏、因未據司道府廳揭報、是以未即參奏。部議王顯祚婪贓。援赦免罪。但系貪官、應革職、永不敘用。從之
  • 己亥。漕運總督林起龍、失察漕船夾帶貨物。命降三級致仕
  • 庚子。浙江總督趙廷臣、以病求罷。慰留之
  • 辛丑。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五月。甲辰朔

  • 乙巳。夏至。祭地於方澤。遣輔國公賴護行禮
  • 丙午。諭吏部等衙門、民為邦本、必使家給人足、安生樂業、方可稱太平之治。近聞直隸各省、民多失所、疾苦顛連、深可憫念。或系官吏貪酷、朘削窮黎。抑或法制未便、致民失業。果何道以遂其生耶。一切民生利病、應行應革。爾內外各衙門大小文武等官、念切民依、其各抒所見。毋隱
  • 免陝西會寧等六縣、本年分雹災額賦有差。
  • 戊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己酉。兵部遵㫖議覆、海澄公黃梧歸順之後、攻剿招撫、著有勞績。所得公爵、應准其襲替。得㫖、海澄公黃梧投誠之後、攻取閩安鎮、克復廈門、招撫投誠兵丁、實心效力、屢著勞績。著授為一等公。准襲十二次
  • 庚戌。以原任廣西總督屈盡羙、為漕運總督
  • 予故福建水師右路總兵官杜永和、祭葬如例
  • 辛亥。以山西臨晉縣歷年荒疫。特免康熙五年分額賦。並著地方官作速招徠。開墾荒地
  • 癸丑。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左都御史王熙遵㫖條奏、閩廣江西湖廣等省各官、近或自置貨物、售於屬下、或巨舸連檣、裝載他方市易、行同商賈、不顧官箴。甚者指稱藩下、挾勢橫行、假借營兵、放債取利。請敕部詳議、嗣後閩廣等省、王公將軍、督撫提鎮、如有恃勢貿易、與人爭利者、作何議處治罪。並嚴指稱假借之禁。庶小民得以安生、官方因之整肅。下部議行
  • 丙辰。遣官祭關聖帝君
  • 丁巳。以吏部郎中田本沛、為福建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戊午。予福建海澄公下陣亡守備葉兩、祭葬如例
  • 己未。諭吏部等衙門、向來叩閽、自稱冤枉、審系虛誣、有治罪之例。其果負屈者、止將叩閽之人伸理。承問官員、無處分定例。嗣後凡叩閽、察明果系冤枉、除本人事情、即與伸理外、承問官員、作何議處、著定例具奏。又州縣等官、因錢糧未完處分者、於未離任之先全完、准其開復。今思民間正項錢糧、豈有拖欠、皆由不肖有司、非侵欺、即那移。若仍令在任催完、不過額外加派、百姓愈困。嗣後未離任全完開復之例、永行停止。其所欠錢糧、如旗員、交於該都統。漢人、交於該督撫。令照數追取。亦著定例具奏。尋吏部議覆、嗣後承問各官、將良民審斷為逃人者、降一級調用。將奴僕錯斷為主、及另戶之主、斷為奴僕者、罰俸一年。凡應革職降級之人、不行議革議降者、亦罰俸一年。凡家產應承受之人、不與承受、錯斷不應承受之人承受者、罰俸半年。不應革職降級、而錯議降革者、亦罰俸半年。凡未經革職之官、即擬杖罪折贖、或遇應降革之人、未敘其功、與不抵紀錄、及控告冤枉、又不與准行者、俱問二次應得之罪。又戶部議覆、那用錢糧各官、仍照舊例處分。如系侵欺者、限一年追取。限內不能全完、將家產變價入官。從之
  • 廣西道御史嚴曾榘遵㫖條奏、外而督撫、內而六部、皆總司法紀之官。六部居中馭外、其事權尤重。而滿漢堂司、不皆公忠體國。凡題覆章奏、定議處分、輕重寬嚴、未盡允當。曾經奉㫖駁正者、不可勝舉。至刑部、為民命攸關。奏讞之章、每奉有所擬太重、所擬尚輕之㫖。即此類推、凡六部議處各案、其事同罰異、引例不當者、不知凡幾。至地方生民利病、下部題覆者、動稱無庸再議。如此、何以肅清吏治、加惠烝民哉。大抵滿漢堂司、官多而意見不一。人雜而賢否不齊。或滿司定一稿、而漢司爭之。或漢堂創一論、而滿堂不合。始也議論參差、繼也因循推諉、及限期既迫、反草率具奏。此皆不肯實心任事之故。請嚴飭部臣、嗣後務須大改積習、勵精整肅、嚴察司屬賢否、不時舉劾。倘仍前弊、聽都察院堂官、及科道、據事摘參、分別議處。得㫖、著通行申飭
  • 庚申。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荷蘭國噶嘍吧王油煩嗎綏極、差陪臣進貢方物。宴賚如例
  • 辛酉。平西王吳三桂、以目疾求解雲貴兩省事務。得㫖、王久鎮岩疆、總理兩省、勳勞茂著、倚毗方殷。覽奏、知兩目昏瞀、精力日銷、皆因事繁過瘁、深軫朕懷。雲貴兩省事務、應作何管理、著該部議奏
  • 壬戌。免陝西吳堡縣、本年分雹災額賦十之三
  • 丁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喀爾喀昆都侖拖音台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己巳。吏部議覆、福建道御史李棠條奏、例監考補中書、三年後即升部屬、進士舉人、乃遲至十年之久、始得官職。嗣後例監考授中書之例、請停止、將進士舉人、及在外推知教職、選擇補用。查內院中書、有撰文辦事責任、機密重地、例監補授、似屬太優。應行停止。將各科進士、照年分前後、一缺五人、咨取考試。得㫖、各科進士、不必拘年分前後人數。有願考者、預行選取。堪用者、遇缺即補
  • 癸酉。吏部遵㫖議覆、平西王吳三桂、以目疾辭雲貴兩省事務、已奉俞㫖。應將該藩所管各項事務、照各省例、責令該督撫管理。其大小文官、亦照各省例、臣部題授。從之

六月。甲戌朔。內弘文院侍讀熊賜履遵㫖條奏、竊臣傋員侍從、遇皇上虛已求言、不敢摭拾浮詞、以混宸聽。謹因聖諭所及而推本言之。伏讀詔書曰、今聞直隸各省人民、疾苦困窮、深可憫念。或因官吏朘削、或因法制未便。此真二帝三王之用心也。但國家日言生聚、而凋敝愈甚。日言軫恤、而瘡痍不起。日言招集、言蠲免、而流離瑣尾之狀、不可勝言。溯厥由來、誠有如聖諭所雲者。蓋小民終歲勤勞、僅給俯仰之資。而夏稅秋糧、朝催暮督。私派倍於官征。雜項浮於正額。設一旦水旱頻仍、饑饉見告、蠲賦、則吏收其實、而民受其名。賑濟、則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此不獨守令之過也、上之有監司、又上之有督撫。有司之職業在地方、上官之激勸在舉劾。伏乞皇上將見任督撫、大加甄別。賢能者、加銜久任。貪污不肖者、立賜罷斥、無令久居民上。嗣後督撫缺出、不拘內外臣工、果有端方清正、望重才優者、敕部院大臣、從公保舉、授以茲任。其考課也、以民生之苦樂、為守令之賢否、以守令之貪廉、為督撫之優劣、則廉者以勸、貪者以懲、有利必興、有害必除、而民之不得所者寡矣。此聖諭所已及而臣詳切言之者也。雖然、內臣者、外臣之表也。京師者、四方之倡也。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已。臣請擇其重且大者言之。一曰、政事紛更而法制未定。我國家章程法度、其間有積重難返者、不聞略加整頓、而急功喜事之人、又從而意為更變、但知趨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無窮之弊、已潛倚暗伏於其中、朝舉夕罷、以致盈庭聚訟、甲令遊移、此時事之最急者也。伏乞皇上敕下。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將國家制度、詳慎會議。凡沿革損益、參以古制、酌以時宜、勒成會典、頒示天下。則上有道揆、下有法守、垂裕無疆之業在此矣。一曰、職業隳廢而士氣日靡。國家之設官也、滿漢相制、堂屬相維、正欲其同寅協恭、俾責無他卸。近見各衙門大小臣工、大率緘默依阿、絕少實心任事之人。甚至托老成慎重之名、以濟尸位素餐之計。樹議者謂之疎狂、任事者目為躁競、廉靜者斥為矯情、端方者笑為迂腐、間有修身體道、讀書窮理之士、則群指為道學而非笑之、百計詆排、必禁錮其終身而後已。伏乞皇上立振頹風、作養士氣、申飭滿漢諸臣、虛衷酌理、實意任事、是則曰是、非則曰非、漢官勿以阿附滿官為工、堂官勿以偏任司官為計、宰執盡心論思、而不必以唯諾為休容、台諫極力糾繩、而不必以鉗結為將順、則職業修舉、官箴整肅矣。一曰、學校廢弛而文教日衰。學校為賢才之藪、教化之基、而學術事功之根柢也。今者庠序之教、缺焉不講、師道不立、經訓不明、士子惟揣摩舉業、以為弋科名之具、絕不知讀書講學、以求聖賢理道之歸。其高明者、又或氾濫百家、沉淪二氏、惑世誣民、莫斯為甚。伏乞皇上隆重師儒、興起學校、畿輔則責成學院、各省則責成學道、使之統率士子、講明正學、非六經語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敦崇實行、扶持正教、命府州縣、擇士子中志趨端卓、英俊可造者、各舉一二人、貢之國雍、寬其館舍、厚其廩餼、又於廷臣中、擇道高德劭之人、俾司成均、日進諸生而陶淑之、其道必本於人倫、達乎天德、其教自灑掃應對、以至於義精仁熟、漸摩誘掖、循循有序、三載之後、學成材就、司成次其優劣、匯送吏部、量其材之大小、學之淺深、而授之秩。其公卿大夫之子弟、亦如之。至於山林隱逸之士、有經明行修、德業完備者、仍請敕下地方官、悉心咨訪。據實奏聞。朝廷優禮延聘、加意褒崇、以為士習人心之勸。則道術以正、學術以明、教化大行、人材日盛、其有補於國家也、寧淺鮮哉。一曰、風俗僭侈而禮制日廢。禮者、聖王所以節性防淫、而維繫人心者也。臣觀今日風俗、奢侈淩越、不可殫述。一裘而費中人之產、一宴而糜終歲之需、輿隸披貴介之衣、倡優擬命婦之飾、此饑之本、寒之源、而盜賊獄訟所由起也。然禮教之行、自貴近始。伏乞皇上躬行節儉、為天下先、自王公以及士庶、凡宮室車馬衣服僕從、一切器用之屬、俱立定經制。限以成數。頒示天下。俾恪為遵守。不許少有踰越。久之儉德日彰、貪風日息。民俗醇而人心厚、幾於淳龐之治不難矣。雖然、皇躬者、又萬幾所受裁、而萬化所從出也。我皇上神明天縱。睿哲性成。今春秋方富、薰陶德性、端在此時。伏乞慎選耆儒碩德、置之左右、優以保衡之任。使之從容閑、講論道理、啟沃宸衷。涵養聖德。又妙選天下英俊、陪侍法從、以傋顧問。毋徒事講幄虛文。若夫大學衍義一書、敘千聖之心傳、傋百王之治統、伏願皇上朝夕講貫、證諸六經之文、通諸歷代之史、以為敷政出治之本。至於左右近習、必端厥選。內而深宮燕閑、外而大廷廣眾、微而起居言動、凡所以維持此身者、無所不備、防閑此心者、無所不周、則君志清明、君身強固、坐收體乾行健之成功。是皇上直接二帝三王相傳之心法、自有以措斯世斯民於唐虞三代之盛。又何吏治不清、民生不遂之足慮哉。此又聖諭所未及而臣推本言之者也。疏入、報聞

  • 理藩院題、查打虎兒有一千一百餘口、未編佐領、應照例酌量編為十一佐領、設頭目管轄。從之
  • 戊寅。諭吏部、兵部、前因民間之疾苦、諭大小各官、各陳所見。據各官奏稱民間之疾苦、皆由督撫之貪酷。今督撫之任、不論滿洲、漢軍、漢人、應否揀選賢能、及提督總兵官、亦應否將滿洲一併錄用。著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議具奏
  • 以刑部郎中壽以仁、為雲南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己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予故原任禮部侍郎兼內國史院學士李奭棠、祭葬如例
  • 順天府府尹李天浴疏言、徵收錢糧、民不苦於正額之有定、而苦於雜派之無窮。查賦役全書、夏有稅、秋有糧、請夏稅定於五六兩月徵收。秋糧定於九十兩月徵收。戶部議、恐於軍餉有誤、應不准行。得㫖、此徵收錢糧、著照李天浴所奏、夏稅定於五月六月。秋糧定於九月十月
  • 辛巳。議政王等遵諭議覆、各省督撫、不論滿洲、漢軍、漢人、應揀選賢能推用。至於提督總兵官、系防守地方、亦應不論滿洲、漢軍、漢人、揀選賢能推用。得㫖、布政、按察使、管通省錢谷刑名。今用滿洲督撫之省、亦應用滿洲藩臬。著再議以聞
  • 吏部尚書阿思哈疏言、各省所解逃人、其有主認識、實系逃人者、即照例處分、給與本主。若無主認識、非系逃人者、免其入官、即釋放為民。拏獲逃人之地方官、不准議敘。兵部以不便更改定例議覆。得㫖、各省所解逃人、據供自認、但不知旗分佐領者、照例入官。發給旗下。如不行招認、又無主認識者、免入官。著為民。至地方官、將良民捏稱逃人拏解者、將原解官、照定例議處
  • 甲申。戶科給事中查培繼疏言、浙省海鹽縣鷹戶、勾通營兵、及投充惡黨、指官捕鷹、百十成群、分投鄉鎮、遍擾民家、是以沿海百姓、每遇捕鷹之時、農業荒廢、請敕嚴禁、以除民害。得㫖、採捕鷹鷂之人、借名生事、騷擾地方。該管官並不嚴禁、殊屬可惡。嗣後如仍前弊、將該將軍、督撫、總兵官、副都統、協領等、從重治罪
  • 己酉。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以原任廣東左布政使於際清、為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原任山東右布政使於朋舉、為湖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 庚寅。免山西繁峙等三縣衛、本年分雹災額賦有差
  • 壬辰。議政王等遵諭再議、布政使、按察使、管通省錢糧刑名。用滿洲督撫之省、亦應用滿洲藩臬。從之
  • 癸巳。免陝西淳化縣、本年分霜災額賦有差
  • 乙未。升參領安珠護、為正紅旗副都統。參領胡巴克圖巴圖魯、為正藍旗副都統
  • 丙申。予故輔玫大臣一等公索尼祭葬。諡文忠。加賜鞍馬二匹、銀二千兩。仍加祭四次
  • 丁酉。廣東巡撫王來任、請免粵東無徵雜稅四千有奇、以蘇民困。部議不准。上特允之
  • 戊戌。免陝西涇州、本年分雹災額賦有差
  • 己亥。予故原任禮部侍郎兼內弘文院學士薛所蘊、祭葬如例
  • 戶科給事中姚文然疏言、四川、湖廣、江西、浙江、江南五省、採辦楠木、每有不肖官役、借事嚇詐、封鎖民房、砍伐墳樹、百姓受殃、必用賄求免。況采木原有丈尺定式、乃不問大小、砍山陸運、假公行私、致累小民。請敕嚴禁。得㫖、採辦楠木、以備大工之用。不肖官役、及奸商土棍、借名生事、苦累小民、著督撫嚴禁
 卷之二十 ↑返回頂部 卷之二十二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