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90

 卷之二百八十九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百九十
卷之二百九十一 

康熙六十年。辛丑。春。正月。癸亥朔。上詣堂子行禮還宮。拜神畢。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賀停止筵宴

  • 朝鮮國王李昀、遣陪臣李宜顯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及進嵗貢禮物。宴賚如例。
  • 丁卯。議政大臣等議覆、四川總督年羹堯遵㫖議奏、雲南進藏綠旗兵丁、應自乍了以東之薩木墩、與川兵分路而回。其自雲南進藏之江甯杭州滿兵、自打箭爐回至成都、再由水路而回。其徹回之西寧滿漢大兵、應令至成都餵養馬匹、再自寧羌州一路、回至西寧。今定西將軍噶爾弼、平逆將軍延信、屬下官兵、已自藏陸續起程應將打箭爐之滿兵、徹回成都。再兩路官兵、一時聚集成都、若必待同行力難照應。請將辦事與管兵者、留與兵馬同行。如都統法喇、侍衛邁徒等、無事之員、令其先期進京。俱應如所奏。其自西寧進藏之滿洲兵馬、赴蘭州、駐紮餵馬、聽候調用。綠旗兵丁、各回原處。從之。
  • 戊辰。孟春。享太廟。遣內大臣輔國公振衡行禮
  • 遣官祭太嵗之神
  • 己巳。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 庚午。順天府進春。
  • 辛未。祈穀於上帝。上親詣行禮。
  • 壬申。命松江提督趙珀來京
  • 乙亥。上以御極六十年大慶。命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皇十二子固山貝子允祹、世子弘晟、往祭永陵、福陵、昭陵。
  • 丙子。以上元節、賜外藩科爾沁、翁牛特、土默特、紮魯特、喀爾喀、杜爾伯特、阿霸哈納、蘇尼特、阿霸垓、毛明安、克西克騰、郭爾羅斯、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丁丑。上元節。賜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辛巳。議政大臣等議覆、四川總督年羹堯疏言、打箭爐口外、有裏塘所屬之上下牙色、上下牙呢巴塘所屬之桑阿壩、與林卡石等處生番出沒不常、時行劫掠。臣遣官兵𠞰撫、俱已投順等語。應俟軍務報竣、將官兵再行議敘。從之
  • 壬午。賜朝正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銀幣鞍馬有差
  • 癸未。撫遠大將軍允禵疏奏、據平逆將軍延信呈報、大兵送達賴喇嘛至藏地安置、其所經過雷東噴多等處、居住喇嘛人等、感激聖主再造弘恩、罔不踴躍歡欣、男女老幼、繈負來迎。見我大兵、君擁環繞、鼓奏各種樂器、合掌跪雲、自準噶爾賊兵、佔據土伯特地方以來、父子分散、夫婦離別、擄掠諸物、以致凍餒、種種擾害、難以盡述。以為此生、不能再見天日。今聖主遣師擊敗賊兵、拯救土伯特人眾。我等得脫患難、仍前永享昇平樂業之福。似此再造弘恩、何以報答。紛紛叩陳、出於至誠。疏入、報聞
  • 丙戌。以廣東潮州總兵官鄭繼寬、為福州副都統。
  • 丁亥。文武諸大臣等公奏、皇上以御極六十年大慶、欲親詣陵寢告祭。誠聖孝之至意。第皇上足疾初愈、冒寒遠行、恐勞聖體。且遣諸皇子等恭代。皇上詣太廟行禮、即如親謁陵寢。懇祈皇上停止謁陵。上諭曰、朕前兩次、欲親祭陵寢。皆因諸大臣勸阻未行。至今猶自追悔。爾等勸朕不去、朕即不去。至三月時、諸臣若勸朕升殿行慶賀禮、朕亦借風寒、不准所請可也。文武諸大臣、又再四懇求停止謁陵。上手書諭曰、諸大臣俱有經國之任。聞見甚博。忠孝素著。朕已深知。諸大臣謂朕宜停止謁陵。朕即停止。不知至三月大慶時、諸大臣亦愛朕、請停止否。若亦請停止、朕心甚安。否則不但朕不受慶賀之禮。爾諸大臣、必且有獲咎者。上因書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二語、以示諸臣。諸臣回奏雲、臣等原為雪大風寒、懇請停止謁陵。今敬讀聖諭、不勝悚惶。上曰據奏、雪大風寒、明日難以起程。原擇二月初四日祭孝陵。已不及矣。十一日、孝康章皇后忌辰、不便祭祀外。擇十二日或十三日致祭朕於二月初旬起程。且過初八日驚蟄之後、天即和暖朕必親往
  • 辛卯。授固山貝子允禟女、為縣君。壻趙世揚、為固山額駙
  • 遣散秩大臣尚崇廙、奏事雙全等、攜茶酒、往奠故鑲藍旗滿洲都統兼前鋒統領琅圖。賜馬二匹。銀三百兩。予祭葬如例。
  • 以故二等精奇尼哈番王玨子、王世廉、襲職

二月壬辰朔諭大學士等、山東巡撫李樹德、以拏獲興販私鹽臣賊王美公等一案奏聞。伊等假標將軍名目、聚黨行兇、妄亂犯法若將此事批出發科到部另議、則致遲延著都統托賴侍郎張廷玉、學士登德、作速前往會同該撫鎮、嚴行夾訊宜正法者、於三月前即在彼處正法宜發遣者、著伊等帶至京師、發往和布多烏蘭古木地方

  • 乙未。上以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 丁酉。上謁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十六子允祿、皇十七子允禮、皇二十子允禕、隨駕。是日、自暢春園啟行。駐蹕南苑遣大學士蕭永藻、祭先師孔子。
  • 以吏部尚書張鵬翮。戶部尚書田從典為會試正考官。戶部右侍郎管倉場總督事張伯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紱、為副考官。
  • 戊戌。祭大社、大稷。遣都統伯四格行禮。
  • 是日、上駐蹕南紅門
  • 免湖廣沔陽、漢川等、四州縣、武昌等四衛、康熙五十九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授鎮國公登色女、為鄉君。壻郭多宏、為鎮國公壻。秩四品。
  • 庚子。上駐蹕通州。
  • 辛丑。上駐蹕夏店。
  • 壬寅。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 是日、上駐蹕白澗莊。
  • 癸卯。上駐蹕黃土坎。
  • 甲辰。上駐蹕姚家莊。
  • 乙巳。上詣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行禮。奠酒舉哀。次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奠酒舉哀。
  • 是日、上駐蹕馬蘭峪。
  • 丁未。祭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遣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十六子允祿、皇十七子允禮、世子弘昇、行禮
  • 是日、上回鑾。駐蹕馬伸橋
  • 戊申。免陝西宜川等六縣、清平等十一所、康熙五十九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是日、上駐蹕花園。
  • 己酉。上駐蹕白澗莊。
  • 四川總督年羹堯疏請陛見。允之。
  • 庚戌。上駐蹕夏店。
  • 辛亥。上駐蹕通州。
  • 壬子。上駐蹕南苑。
  • 甲寅。春分。朝日於東郊。遣散秩大臣伯富大禮行禮。
  • 乙卯。上回駐暢春園。
  • 丁巳。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己未。諭大學士等、見在科場之弊、有最大者、人皆不言。朕知之甚悉。士子作文、合三場計之、祗六七日。而今年放榜日期、似欲遲至三月十五日以後。通場卷數不過三四千。試官閱文、乃至四十餘日方畢、為日太多、諸弊皆從此而生矣。士子偶有夾帶倩代者、原其情、不過自為功名、或貪士以圖利起見、犯者不過幾人、其弊猶小。況入之時、巡察官防閑甚嚴、苟被搜獲、必治以罪迨三場既畢巡察各官、俱徹去。貢院門名為封鎖、而每日送水菜、取食物、遂至內外資訊時通、紛傳某人已中、某人不中、中者眾人皆為稱喜。是外間先有一榜矣。又何待於出榜耶。甚有更易卷子、改換名次、主考官俱系大臣、平日以清操自居、或不至若此。而不肖房考、官職甚微身家亦輕、何事不可為此乃弊之最大者。言官等、未嘗不知。拘於親友師生情面、且恐招後日之怨、率皆緘默不言。主考官日後、即知有更易改換之事、而業已失察、不肯引咎檢舉。其在內簾官員、又拘於同輩、不肯互相糾察。考試大典、豈容如此。仍著原派巡察左右翼都統、副都統等、入場照舊巡察。
  • 撫遠大將軍允禵疏言、西藏雖已平定、駐防尤屬緊要。見今留駐彼處者、扎薩克蒙古兵五百名、額駙阿寶兵五百名、察哈爾兵五百名、雲南兵三百名、四川兵一千二百名、以公策旺諾爾布、總統官轄。至空布地方之第巴阿爾布巴、首先效順、同大兵前進取藏。阿裏地方之第巴康濟鼐與準噶爾為讐。截奪準噶爾之人。又截準噶爾兵迴路。第巴隆布奈親身歸附。應否授以職銜、伏候諭㫖。得㫖、第巴阿爾布巴、第巴康濟鼐、著俱授為貝子。第巴隆布奈、著授為輔國公
  • 差往山東審事都統托賴等疏言、臣等嚴訊興販私鹽臣賊王美公等一案、王美公、李君錫、曹龍章、王天九、王盛西等、糾黨行劫、拒殺兵丁甯陽縣捕役徐欽九、不行緝拏、反與曹襲章等、私通書信。安邱縣人鞠士林、帶領張元皓等三十五人、黨隨王美公等行劫。俱系情實。已將首犯王美公等五人、照例斬決梟示。將徐欽九、鞠士林、照例斬決。再訊代徐欽九寫私書之甯陽縣書辦於淵、及為從行劫之張元皓等、亦俱系情實。應將於淵、張元皓等解至京師、交與刑部照例僉妻、即發往和布多烏闌古木地方。奏入、報聞。
  • 辛酉。升福建督標中軍副將侯瀠、為廣東潮洲總兵官。

三月。壬戌朔。

  • 癸亥。遣官祭先農之神。
  • 乙丑。遣官祭歷代帝王。
  • 岷州衛法藏等六寺番僧丁均的落旦等、進貢方物。宴賚如例。
  • 山東巡撫李樹德疏言、泰安州徂徠山前大小數十村莊地屬山區、民多強悍、應委官兵彈壓。查徂徠山前樓德莊、在各村適中之地。請將泰安州巡檢、帶兵六十名。移駐其地。再派撫標千把總各一員、帶馬兵步一百名、在宮裏村駐紮。派鎮標千把總各一員、帶馬步兵五十名、在堯山口駐紮三路分防不時巡查、則匪類自不敢復為犯法之事矣得㫖、李樹德所奏樓德莊等處駐紮官兵。甚是著照伊所請行。
  • 諸王、貝勒、貝子、公、滿漢大臣、文武百官等疏言、皇上參天贊地。邁帝超王。手定平成、致海晏河清之盛。身兼創守、備文謨武烈之全。道德已貫乎三才。福壽更高於千石。臣等管蠡所見聞、謹鋪陳於萬一。有如郊壇禋祀、每□山戊不

□躬親。宗廟薦馨心惟對越。祈年報功之典、致敬而致誠。覲光揚烈之思、善繼而善述。六十年之敬天尊祖、古未有也。早承大統、常念杯棬。久奉慈闈、時勤定省。尊養備至、合萬國之歡心。明發有懷、永千秋之孺慕。六十年之至德大孝、古未有也。愛篤天潢。誼隆玉牒。襲封不循乎年嵗。教胄悉遍於宗支。固磐石於維藩。聯休戚為一體。六十年敦本之仁、展親之禮、古未有也。親理庶務、總攬萬幾。當日昃而忘餐。至夜分而不寐。為生民以惜福、豈惟浣濯以朝。比古後之卑宮、仍是茅茨不剪。六十年蒞政之勤、持躬之儉、古未有也。至仁育物、大德好生。頻賜田租、正賦蠲踰千萬。屢宣赦詔、罪人宥至再三。六十年厚民之生全民之命古未有也。知人則哲、立賢無方。優禮大臣、恆曲全其終始除授小吏、必親辨其賢才厚爵祿以酬舊勳。嚴保舉而求實效。六十年知人之明、用人之當古未有也。隆儒重道、右聖尊經。拜瞻闕里之堂。升配考亭之祀。賜博士以表先賢之裔。修往籍而集群聖之成。特製訓箴、則士風丕變。數增科目、則人材蔚興。六十年敷文之德、同文之化古未有也。優恤禁旅、整飭軍營。設官庫以濟。有無而復免其逋欠增口糧以資騰飽、而並澤其室家。有勇知方平時既嫻武備除殘伐叛、臨事必奏膚功。六十年養兵之厚、練兵之精古未有也身禦九重、慮周萬里。最關心乎民瘼。更廑念於河防鑾輅時巡。凡土俗民風靡不好問而好察。龍舟特駕。凡川源水道、必皆周曆而周知。頒內府之金錢、兼疏畿輔。偃洪河之雪浪、永定淮黃。既便漕艘。復饒水利。數千里皆成沃壤。億萬世長慶安瀾。六十年治河之方略、力挽化工、古未有也。布昭聖武、伊濯王功。三逆背恩、輒黨連而蠢動。六師討罪、遂次第以削平。收元季之流逋。定臺灣之島嶼。喀爾喀、則願為臣屬並予以安全。鄂羅斯、則示以德威、自生其畏服曩者厄魯特噶爾丹、鴟張遠塞。親駕六飛、而渠魁授首。近則策妄阿喇布坦、豕突鄰藩、用張九伐。而西藏歸心。六十年用兵之方略績懋軒皇古未有也。凡此廣遠之皇猷、實由高深之聖學。含經味道、紹精一心傳。鏡史垂箴、握平治之體要。金聲玉振、摛文則秘抉圖書。鳳翥鸞翔、染翰則光騰雲漢。加以天文歷數、創造前民。極之樂律易圖、研思入妙。六十年之好古敏求、開物成務、古未有也。皇上聖德物功、並包萬有。文經武緯、兼備一身以七十歲壽考之聖人、為六十年太平之天子。乃神聖首出、猶歸之祖德宗功而孝思無窮、必推於水源木本。既已肅將誠悃、遣祭乎三陵。尤必躬詣寢園、告虔於世祖。此聖不自聖之盛心、更度越帝王萬萬矣。茲者、春暉肆麗。協氣旁流。恭逢萬壽良辰、正屆六旬寶曆。一甲周而三陽泰。兩儀正而百物昌。風雨順時、年穀豐稔。昆蟲草木、並育於太和。臣庶黎民、同躋於仁壽。黃童白叟、萬里星馳。漆齡雕題、九衢雲擁。當此熾昌之會、應有頌美之文。據京城各省士民人等、紛紛籲請、恭上尊號。臣等博採眾論、謹上聖神文武欽明浚哲大孝弘仁體元壽世至聖皇帝尊號。其應行禮儀、禮部議奏。伏乞皇上即頒俞㫖、誕受鴻稱。上應天心。下慰民志。用以垂光信史、永紀萬年。得㫖、諸臣奏請慶賀六十年、朕心深為不懌。因將朕衷、略言大概。從來所上尊號、不過將字面上下轉換。此乃歷代相沿陋習、特以欺誑不學之人主、以為尊稱、其實何尊之有。當時為臣下者、勸請舉行。以致後人譏議往往有之。本朝受命以來、惟以愛養萬民為務。如慶雲景星、鳳凰麒麟、靈芝甘露、天書月宮諸事、從不以為祥瑞而行慶典。亦無封泰山、禪梁父、改元貽誚之舉。且見今西陲用兵。外則官兵披堅執銳、冒暑沖寒、勞苦已久。內則民人負重跋涉、挽運遠道、力亦疲困。兼之被災之處、民多受累。朕每念及此、惟當修省圖治、加惠黎元、有何慶賀。微賤無恥之徒、謂舉行慶典、必有殊恩、邀望非分。若奸詐輩得邀殊恩、則軍前功罪、輕重顛倒。錢穀混亂不明。更有甚者、人知六十年慶典、必有殊恩。故殺故犯者不少。況值暮春清明時、正風霾黃沙之候。或遇有地震日晦、幸災樂禍者、將藉此為言、煽惑人心、恣行譏議、私相紀載、亦不可知。今謁陵典禮己行。凡詔赦恩賚等項、概行停止。這所奏慶賀無益。不准行。

  • 諭大學士等、今日出榜、黃霧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風、榜必損壞。或因學問優長、聲聞素著之人、不得中式、怨氣所致。或此番中式之人、將來有大奸大惡、亂臣賊子、亦未可知。邵子於洛陽天津橋聞杜鵑、即知南人有入相者、而王安石果相。此皆書冊所載、信有明驗。自古帝王、因不學問、任彼書生訾議。朕自幼讀書、凡此等處、無不研究。先儒中、惟朱子之言、最為確當。其他書冊所載、有不可盡信者。如雲、唐明皇焚珠玉於殿前。珠可焚毀、而玉亦可焚毀乎。又雲、至治之世、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天地抑鬱之氣、賴風以散。若不鳴條、則風無力、何以鼓蕩萬物。農人墾田、尚欲深耕、令土破碎。若不破磈、何以播種、而嵗必荒矣。又雲、囊螢讀書。朕曾於熱河取螢數百、盛以大囊、照書字畫、竟不能辨。此書之不可盡信者也。然亦有似乎荒邈、而竟實有其事者。東方朔記北方有層冰千尺、冬夏不消。今年鄂羅斯來朝、以彼國地圖呈覽。問其人、雲其地去北極二十度以上、名為冰海。堅冰凝結、人不能至。始知東方朔所雲不謬。又從前有書吏三人、遍傳西邊異獸形圖。部議重罪具奏。朕從寬免死、令其往覓、必得是獸方令回來。後將軍祁裏德等來自軍前、朕問伊等。奏雲、果有是獸。目在乳旁、口在臍旁、巡哨侍衛等、曾親見之有一侍衛。欲以鳥槍擊之。為旁人勸止。蒙古名其獸為鄂布。又有飛者名為積布。飛者未曾得見。蒙古名惡人為鄂布泰、積布泰是即山海經所謂刑天無首、以乳為目、以臍為口也。故將發遣書吏等俱令放回。又神異經雲。北方層冰之下有大鼠、肉重千斤名為鼢鼠。穿地而行、見日月之光即死。今鄂羅斯近海北地有鼠如象、穴地以行、見風日即斃。其骨類象牙、土人以其骨制捥碟梳篦。朕親見其器方信為實。又古人以天市垣為中國分野。朕始疑其說。細玩天球、合以地圖、中國去赤道二十度至四十度在穀雨、立夏小滿三節氣上天市垣、亦去赤道二十度恰與中國對照始知古分野之說、確有所據。後人無闡發者朕細心推測、方悟其理故向爾等言之。此又書之不可信而可信者也。總之。讀書務在明理方不為書所惑耳。
  • 戊辰。太常寺題、萬壽節、請遣散秩大臣伯法爾薩、致祭太廟後殿。得㫖、法爾薩身材短小、不知禮節、不壯觀瞻。引導之人。亦藐視之。天地太廟社稷、俱系大祭、理宜敬謹。如散秩大臣尚崇廙等、為人輕佻不應令其行禮。必將知進退之節、威儀可觀之大臣遣往行禮方善。著大學士等、會同禮部、將諸皇子、及王以下大臣等另行開列具奏。
  • 己巳。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率大學士王頊齡原任戶部尚書王鴻緒、內閣學士阿克敦、蔣廷錫、庶子王圖炳順天府府丞連肖。先等磨勘會試。中式原卷。
  • 庚午。清明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大學士等遵㫖議覆、各壇廟遣往祭祀行禮、除顯親王衍潢、信郡王德昭、貝子魯賓、公准達、登色、內度、塞勤、經召、傅曾等、或年少、或有疾。及散秩大臣孫承恩、法爾薩、年少。富大禮、有疾。均不開列外。將已封諸皇子、另開一摺。諸王、貝勒、公等、並內大臣、及都統等、開列一摺。候皇上圈出、交太常寺。嗣後遇祭祀日、開列請㫖上朱筆圈出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皇五子和碩恆親王允祺、皇七子多羅淳郡王允祐、皇十子多羅敦郡王允䄉、皇八子多羅貝勒允禩、皇九子固山貝子允禟、皇十二子固山貝子允祹、世子弘昇、世子弘晟、和碩簡親王雅爾江阿、署領侍衛內大臣事多羅貝勒滿篤祜、鎮國公吳爾占、德普、輔國公振衡星尼阿布闌、訥圖、領侍衛內大臣公馬爾賽、阿爾松阿散秩大臣宗室增盛、都統圖思海安鮐楊都、托賴、尚書孫渣齊、賴都交付太常寺臨祭祀時請㫖尋太常寺以萬壽節、遣官致祭太廟後殿請㫖上命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行禮。
  • 諭大學士等、會試中式卷內、勞必達等十二名、文章俱劣。今科著停。殿試。過三年、仍准其殿試。場內每房、原派同考官二員。今卷面上、止有一人印記。或系一人獨閱、或系二人同閱、是何情由、該部嚴察以聞。此番應試之人、有學問優長、不得中式、以致抱屈者、朕亦無從而知。即有人奏聞、亦難深信。如舉人王蘭生學問、南人中或有勝彼者、若直隸人、則未能及之。前周易折中、性理精義、朱子全書、魏廷珍、王蘭生等、在朕前晝夜校對五年、不遺一字。讀書人、少全讀性理者、王蘭生甚為精熟學問亦優。屢試未中、或文章不佳、抑別有故耶。再滿洲舉人留保、學問好。滿洲蒙古漢軍中、罕有及者。即翰林中、諒如彼者亦少。今番滿洲內、巡撫蘇克濟之親屬二人俱中。張伯行幕中修書之人、數年來皆相繼中式。惟王蘭生、留保、俱未得中。此在朕前行走。之人、朕深知其學問、非屬偏向也。王蘭生、留保、俱賜進士、著一體殿試。
  • 癸酉。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恭請上幸王園進宴
  • 甲戌。監察御史陶彝、任坪、范長髮、鄒圖雲、陳嘉猷、王允晉、李允符、範允𨧨、高玢、高怡、趙成穮、孫紹曾、公奏、皇上深仁厚德、浹於人心、茲逢六十年、景運方新、普天率土、歡忻鼓舞。凡田父野老、咸思扶杖來京、仰瞻盛舉。而建儲一事、尤為鉅典。懇皇上獨斷宸衷、早定儲位。億萬斯年、永祝聖曆於無疆矣。臣等非不知建儲大事、皇上聖明、必有定見、非小臣所宜輕言。但臣等忠愛愚誠、不能自己。謹合詞籲請、伏祈皇上睿鑒。疏入、得㫖、著交內閣。
  • 直隸各省老人王年豐等、詣闕恭賀御極六十年大慶。並進土產諸物。上卻之。賞賚有差。
  • 丙子。上手書諭㫖、諭諸王大臣等、六十年大慶、大學士王掞等不悅以朕哀邁、謂宜建儲、欲放出二阿哥。伊等藉此邀榮、萬一有事、其視清朝之安危休戚、必且謂與我漢人何涉。似此凶頑愚昧、一無所知、不顧身命宗族、干犯叛逆之罪而行者、亦不少。王掞以伊祖王錫爵、在明神宗時、力奏建儲之事為榮、常誇耀於人、不知羞恥。王錫爵極力奏請建立泰昌、不久而神宗即崩。崩時亦不甚明。泰昌在位、未及兩月。明系神宗英靈奪其壽命。天啟庸懦稚子、承繼統緒、客氏、魏忠賢等專擅、至使左光斗、楊漣輩、皆相繼而斃。天下大亂、至湣帝不能保守、為陝西馬牌子李自成所偪自盡。屍首暴露東華門橋上、官員無一尋收者。太監慈有芳覓棺殯斂。至世祖章皇帝始行追封。令眾漢大臣官員成服。而明遂亡。當時全不知孟子所雲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之義、故立泰昌耳。亡國之賊、王錫爵不能辭其罪也。應剖棺斬首、以祭神宗之陵、神宗有靈、必為首肯。王錫爵行事、同時之人、亦甚惡之。故作詞曲、極肆詆詈。至我朝、其孫又入叛黨、受偽劄付、稱為總兵。不久被擒、朕宥其殄滅九族之罪、止戮其身、別無株連。乃王掞不思圖報、妄行陳奏、其負恩可知矣。二阿哥兩次冊立為皇太子、教訓數十年、不能成就。朕為宗社及朕身計、故嚴行禁錮。所以不殺者、恐如漢武帝之後悔、致後人滋其口舌也。朕並無可悔之處。見今時常遣人存問齎賜佳物。其子朕為撫養。凡此皆為父之私情、不能自己、所謂姑息之愛也。人何得因此生疑耶。王錫爵已滅明朝。王掞以朕為神宗、意欲搖動清朝。如此奸賊、朕隱而不發、可乎。朕並無誅戮大臣之意、大臣自取其死、朕亦無如之何。朕御極六十年、慶賀典禮、非不可受。因深知此等事、故堅辭不允、朕衰老、中心憤懣。眾人虛誑、請行慶典。朕豈屑為此乎。
  • 諸王貝勒、貝子、公、滿漢文武大臣等奏、王掞身受聖恩、至重至厚。屢加擢用、至大學士。前因伊侄身入叛黨、特寬其滅族之罪、止將伊侄正法。王掞乃背負鴻恩、結黨營私、於康熙五十六年、伊將國家最大之事、應候乾斷者、妄行陳奏。隨後有御史陳嘉猷等八人條奏。今年二月十八日、伊密奏後、隨又有御史陶彝等、十二人條奏。王掞忌我朝之太平、結成朋黨。奸惡已極、萬難姑容。請將王掞、及陶彝等、俱革職鎖拏、俟過十八日大慶之後、臣等公同從重議處。得㫖、將朕所降諭㫖、爾等持示王掞、再行具奏。隨將諭㫖示王掞、又奏、臣等傳㫖詢問、王掞又不據實認罪、巧飾虛辭、情尤可惡。請將王掞等即行鎖拏、俟過十八日後、從重嚴加治罪。疏入、留中。
  • 監察御史舒庫等疏參、本月初九初十兩日、有不知姓名下第舉子、擁至會試副主考左副都御史李紱門前、喧鬨而散。得㫖禮刑二部、會同嚴審具奏
  • 己卯。萬壽節。停止行禮筵宴。
  • 遣官祭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遣官祭。真武、東嶽、城隍之神。
  • 丙戌。上將諸王大臣等參劾王掞等奏章發出。諭大學士等曰、王掞、及御史陶彝等、妄行陳奏。俱雲、為國為君。見今西陲用兵之時、為人臣者、正宜滅此朝食。此系目前顯然效力之處。滿洲入旗文官、俱以章京派往。惟在京漢官、不與其內。向年總督姚啟聖、李之芳、巡撫趙申喬等、俱曾於軍前披堅立功。伊等俱系漢官、有何不可。將伊等暫停議罪。著於此番軍前、照滿洲文官例、委署額外章京遣往。王掞年老。著伊子王奕清代去。俟立功回日再奏。
  • 己丑。諭議政大臣等、藏地甚屬緊要。見在雖有蒙古綠旗兵三千名駐彼。但延信、已將將軍印信帶回、並無將軍統管兵馬、又無滿兵駐紮。不可不加籌畫雲南有副都統噶什所領滿兵一千、著派五百名、並四川歇息之綠旗兵五百名、發往。速行文延信、令其前往藏地。延信及雲南四川兵到藏後、如彼地食物米糧稀少、可將喀喇沁、翁牛特兵徹回。西寧公策旺諾爾布、仍駐彼處。著議奏。尋議政大臣等議覆、留駐雲南之江甯、杭州滿兵應令都統武格、副都統吳納哈、領兵五百名、仍從雲南進藏之路前進。四川歇息之綠旗兵、應令總督年羹堯、將軍噶爾弼、派總兵官副將二員、領五百名、仍從打箭爐前進。將軍延信、停其前往西寧。令帶將軍印、回至四川、帶領四川兵進藏、總統駐紮。得㫖、依議。前令原任、雲南總督蔣陳錫、巡撫甘國璧、接應進藏兵糧餉、贖罪效力。若尚未去、令與此兵同往。如己赴藏地、令應付此兵糧餉效力。
  • 工部議覆、河道總督趙世顯疏言、桃源縣黃河北岸九里岡壩工、原系全河直射之處。康熙五十九年、秋汛漲發、對岸陡長淤灘、宜建挑水壩三座、並將單薄縷堤、加幫寬厚、堤後空窪之地、用土填平、方資捍禦。應如所請。從之。
  • 庚寅。撫遠大將軍允禵疏言、據三路將軍報稱、各路之馬駝糧餉、俱甚充足。器械俱已齊備。官兵各思奮力進𠞰。值策妄阿喇布坦、人心惶惑、恐懼震動之時、乘此進兵、可以直搗其巢穴、掃蕩無遺。得㫖、著議政大臣、滿漢九卿詹事科道會同詳議具奏。尋議、將靖逆將軍富甯安之兵、調在烏闌烏蘇地方、駐紮捍禦。富甯安所領兵內、派七千名、交散秩大臣阿喇衲、甘肅提督路振聲、由烏闌烏蘇一路前進、取吐魯番。既得之後、令富甯安於阿喇衲所領兵、酌量派出、嚴加防守但進取吐魯番、兵馬微少、應於振武將軍傅爾丹處、選兵三千、撥過富甯安一路。振武將軍傅爾丹、征西將軍祁裏德、各於本處駐紮預備。再於祁裏德所屬兵內、派三千名前往以收取策妄阿喇布坦、及吳梁海等逃竄之人。倘若無人、即行徹回合兵一處。設或此際、策妄阿喇布坦內變起釁、或有逃來歸順之人、得策妄阿喇布坦確信、三路將軍、相機即約大兵前進。可以搗其巢穴矣。得㫖、議政大臣等所議甚是。朕意亦如此籌算。將此行文與大將軍、令三路將軍、各行定議具奏。
 卷之二百八十九 ↑返回頂部 卷之二百九十一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