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008

 卷七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卷八
卷九 

建炎元年八月 戊午朔

朝散大夫洪芻等八人流竄有差。初芻等坐圍城中事屬吏,上命殿中侍御史馬伸劾之,及是獄成,芻坐納景王寵姬曹氏;降授朝散郎陳沖坐括金銀自盜與宮人摘花飲酒;朝請郎余大均坐盜禁中麝臍及私納喬貴妃侍兒喬氏;朝散大夫周懿文、朝議大夫張卿材、朝奉郎李彞,皆坐與宮人飲;朝請郎王及之坐苦辱寧德皇后女弟,皆辭服。刑寺當芻奸罪流;沖贓罪絞;大均、及之贓罪流;卿材、彞贓罪徒;懿文贓罪杖,並該赦 《日曆》載此事甚略,今以芻等案款增修 。議者以爲芻、沖、大均當死,上閱其獄甚怒,李綱等共救解之,上亦以新政重於殺士大夫,乃詔芻等三人皆貸死,長流沙門島;責懿文、卿材、彞、及之,爲隴、文、茂、隨四州別駕;懿文英州,卿材雷州,彞新州,及之南恩州,並安置。始言者論及之污染國戚,詈辱諸王,及是以他罪貶。彞嘗爲主客員外郎預根括事,故得罪。張邦昌之貶也,朝散大夫胡思坐立邦昌時有不臣語,詔御史鞫之,思引中書舍人劉觀爲証,觀爲辨其誣,及獄具,思坐於推擇邦昌表內添改諂奉之詞,有司當罰銅七斤,責沂州別駕,連州安置。 《幼老春秋》曰:「周懿文、余大均等不死,惟從貶竄,君子以知李綱諸人不能輔佐恢復河東北之境土也,曰失其刑矣。」

朝議大夫知通州郭凝言:「通州地界東北,正係海口,南接大江,最爲要害。已措置教閱水戰人兵,及募人許備戰船,入海卓望,晝以旌旗,夜以明火爲號。應港汊兩岸多積柴薪之屬,俟賊徒進入,即縱火焚之,仍於要害處築土台覘望,及募民間諳會出船入水之人,相兼土軍使喚,凡出海船,用箬蓬,便於使風,添長槳,速於追寇,或揚石灰以瞇其目,或塗泥漿以滑其足,行則用蒙衝,以長鐮刀割其帆幔,止則使善沒者,以利刃斷其砧紲,以至火箭、手炮、木棹、竹牌、手弩、戈矛等,從宜用之,乞下揚州都作院支降神臂弓,下屬縣支錢和買戰船。」詔沿江淮海州軍依此措置。

徙諸宗室於江淮以避敵,於是南宮北宅皆移江寧府,願留京師者聽之。南班至江寧者三十餘人,又移南外宗正司於鎭江府,西外於揚州。 西外二年正月甲午,宗正司三年四月辛酉,南外三年十二月又移

是日,杭州軍亂。初上之立也,遣勤王兵還諸道,杭兵才三百,其將得童貫殘兵,與之俱,軍校陳通等見杭州富實甲東南,因謀爲變,會軍士以衣糧不足有怨言,結約已定,而兩浙轉運判官顧彥成行部未返,需其還殺之,至是彥成歸,宿於城外,夜三鼓,軍士百餘人縱火,殺士曹參軍及副將白均等十二人,翌日,執守臣龍圖閣直學士葉夢得,詣金紫光祿大夫致仕薛昂家,殺兩浙轉運判官吳昉,彥成聞亂,亟奔湖州。軍士見昂,數夢得不給衣糧之罪,昂諭遣之,衆乃推通等七人爲首,釋夢得而囚之,逼昂權領州事。浙東安撫使翟汝文聞變,自將七千人屯西興,且奏請浙西兵受其節制。昂,餘杭人,嘗爲門下侍郎。 《日曆》:「六月甲子,詔杭州軍賊陳通作亂,閉守城壁,差王淵、張俊領人兵前去擒討。」此時通未作亂,《日曆》誤也。又熊克《小曆》稱通等逼特進薛昂領州事,按昂靖康元年已落特進,克不詳考耳。克又稱彥成爲轉運副使,蓋承洪邁《夷堅志》之誤

己未

編輯

元佑太后發京師。都人始望車駕還內,及太后行,莫不垂泣,上遣御營前軍統制張俊【按原本作張浚,今從《宋史》改】奉迎,至是擢俊帶御器械。上初未識太后,比至宮中,愛上如己出,衣服飲食必親調制焉。

庚申

編輯

侍衞親軍馬軍都虞候威武軍承宣使御營使司提舉一行事務都巡檢使劉光世,爲奉國軍節度使;光州觀察使帶御器械御營使司左軍統制韓世忠,爲定國軍承宣使;拱衞大夫徐州觀察使帶御器械御營使司前軍統制張俊,落階官,並賞平賊之勞也。 世忠、俊遷官,《日曆》不載,《會要》云以平黎驛、魚臺叛兵,各轉三官 。時內侍康履始用事,光世曲意奉之 此據《林泉野記》附見。《日曆》:「庚申,楊惟忠、王淵、劉光世並除節度使。」而明年二月二十六日庚辰,又書淵除節度使,且有制詞,不知何謂?俟考

辛酉

編輯

右司諫潘良貴罷爲尚書工部員外郎。

洺州防禦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李庠,爲東京副留守。時侍衞馬軍副都指揮使郭仲荀將所部扈元佑太后至南京,故以庠代之。 按庠近以登極恩,方復防禦使,而《日曆》稱「觀察使李庠爲東京副留守」恐誤

都水使者陳求道,坐河決,責單州團練副使,且令主管本監公事。

壬戌

編輯

衞尉少卿衛膚敏言:「河朔國家根本之地,前日旣不能有,割以與敵,幸其能守而不下,爲今之計,莫若陰降蠟書,許以世守,俾各知愛其土地,而不輕與人,又令堅壁清野,使敵無所剽掠,以至陝西、京東、淮南諸路,並令增陴浚隍,徙民入城,多市積粟,此不戰而屈人兵之道也。」

御營司都統制范瓊將至襄陽,李孝忠聞之,率兵犯荊南府,入其郛,置酒高會,瓊追及之,孝忠乘醉跨馬迎敵,遂大敗,其將校死者四人,孝忠率衆趣景陵。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李綱,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門下侍郎兼權中書侍郎兼御營使黃潛善,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先是綱爲上謀,以秋末幸南陽,上許之矣,潛善與知樞密院事汪伯彥力請幸東南,上意中變,於是綱所建白,上多不從,客或謂綱曰:「士論洶洶,謂東幸已決,南陽聊復爾爾,盍且從其議乎?不然事將變。」綱曰:「天下大計在此一舉,國之存亡於是焉分,果然,吾當以去就爭之。」綱知譖訴之言,其入已深,一日留身奏事,言:「臣近者屢蒙宸翰改正已行事件,又所進機務多未降出,此必有閒臣者。」因極論君子小人不可並立之理,且言疑則當勿用,用則當勿疑,上但慰勉之,綱拜謝而退,後數日,遂有並相之命。 《建炎日曆》《中興制草》並命二相在今年七月,熊克《小曆》亦載於七月壬寅,而李綱《建炎進退志》云八月五日告廷,綱自記必不妄,今從《進退志》

同知樞密院事張愨,兼御營副使

癸亥

編輯

命御營使副大閱五軍人馬,自是執政皆有親兵。 《日曆》張愨除御營副使在壬申,恐誤

丙寅

編輯

京畿轉運判官上官悟請悉發諸路坊場錢爲行在贍軍之費,詔諸路提刑司具見在常平錢物數以聞。自崇寧後,州縣常平錢未嘗那移上京,故所積甚厚,悟旣以爲言,其後悉令計置,輕齎金帛赴行在。悟,均子也。

丁卯

編輯

三省樞密院奏以諸路民兵爲忠義巡社,令憲臣提領。張愨之爲戶部尚書也,建言河朔之民憤於兵亂,自結巡社,請依唐人澤潞步兵、三河子弟遺意,聯以什伍,而寓兵於農,使合力抗敵,且從靖康詔旨,以人數借補官資,仍仿義勇增修,條畫下之諸路,未及行,會許翰與京東西路安撫大使兼知東平府權邦彥繼以爲言,乃以忠義巡社為名,仍自本院參酌立法行下。其法:五人爲甲,五甲爲隊,五隊爲部,五部爲社,皆有長。五社爲一都社,有正副。二都社有都副總首 二都社共為一千二百五十人 。甲長已上,免身役,所結及五百人已上,借補官有差,卽有功或藝強,及都總首滿二年無過者,並補正。犯階級者,杖之。歲冬十月按試於縣,仍聽守令節制。歲中巡社,增耗者,守貳令尉黜陟皆有差。論者以爲其法精審而詳整,可以久行,前此論民兵者,皆莫及也。

戊辰

編輯

江南經制司遣幹辦公事宣教郎鮑貽遜將福建槍仗手二千五百人,往杭州討叛兵。

己巳

編輯

詔諸路兵非專被旨者,毋得會行在。

命江淮發運副使李佑,自南京至眞州躬督糧運及見在金帛赴行在。

直祕閣宋晦,落職。權中書舍人汪藻言:「自崇觀以來,兼官據勢者,無非貲結權幸與開邊誤國、奴事閹宦之人,今當盡行削奪,何足一一煩朝廷詞命。望詔官制局取會凡有職名者,自觀文殿大學士而下,直祕閣而上,共若干人,各具得職奪職因依,及其勞效過惡,申尚書省,用祖宗舊法,每等止留數人,無其人則闕,其餘取旨,雖未奪者,並行追奪,不止於不敘而已。又有雖嘗落職而官乃叨竊至銀青通議者,皆前日姦凶邪佞之人,非所當得,亦乞降至中大夫而止。如前宰執子弟,因恩澤帶貼職及待制已上者,並乞明降指揮,孰爲當罷,指定姓名,鏤板施行。」奏可,然未克行 明年二月辛酉所書可參考

是日,通問傅雱等至河陽,金遣接伴使王景彞來迓,止許雱以五人自隨,日行百八十里。

庚午

編輯

名元佑太后所居曰隆佑宮,用學士院擬定也,於是後更稱隆佑太后。隆佑本欽聖憲肅皇后宮名,不當用,蓋權直學士院王綯、朱勝非失之。

壬申

編輯

召布衣譙定赴行在。定,涪陵人,學於伊川程頤,靖康中召爲崇政殿說書,定以言不用,辭不受,至是猶在東都,尚書右丞許翰薦於朝,詔宗澤津遣赴行在。自熙豐間程顥、程頤以道學爲天下倡,其高第門人,有故監察御史建陽游酢、監西京竹木務上蔡謝良佐、今徽猷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將樂楊時,其後黨禍作,頤屏居伊闕山,學者往從之,而定與尹焞爲首,至大觀以後,時名望益重,陳瓘、鄒浩皆以師禮事時,而胡安國諸人實傳其學,宣和末,或說蔡攸以時事必敗,乃召時至經筵,淵聖皇帝擢爲諫官,以論事不合去,呂好問在政府,首言時之賢於上,復召還朝,未至,而又召定,是時給事中許景衡、左司員外郎吳給、殿中侍御史馬伸皆號得頤之學,已而傳之浸廣,好名之士多從之,亦有託以自售於時,而識眞者寡矣。焞,漸孫也 漸,河南人,仁宗朝爲郡守。焞紹興五年赴召

詔眞州守臣,以禮敦遣長蘆隱士張自牧赴行在。宣和末,或有言自牧沉毅知兵,召至東都,賜道士服,以不肯屈下梁師成,不果用,許翰言其才可任以河北、山東之事,乃召之,旣至,授從事郎,充御營使司准備差使。

延康殿學士知鎭江府兩浙西路兵馬鈐轄趙子崧言:「杭州軍變,遣京畿第二將劉俊往捕,又命御營統制辛道宗將西兵二千討之。」 《中興遺史》云道宗時為江南都統制,恐誤

直祕閣新知高郵軍侍其傳,移知眞州。

癸酉

編輯

通議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宮耿南仲,責授單州團練副使,南雄州安置。侍御史王賓論南仲罪大責輕,上曰:「南仲誤淵聖,天下共知,朕嘗欲手劍擊之。」乃有是命。 熊克《小曆》作建昌軍居住,誤也。明年二月戊午,改臨江

乙亥

編輯

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兼御營使李綱罷。先是河北招撫使張所,纔至京師,河北轉運副使權北京留守張益謙附黃潛善意,奏所置司北京不當,且言所欲起北京戍兵,給用器甲爲非是,又言:「自置招撫司,河北盜賊愈熾,不若罷之,專以其事付帥司。」同知樞密院事張愨素善益謙,每與之相表裏,綱言:「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不知益謙何以知其騷擾朝廷?以河北民無所歸聚而爲盜,故置司招撫,因其力而用之,豈由置司乃有盜賊?今京東西羣盜公行,攻掠郡縣,亦豈招撫司過邪?方時艱危,朝廷欲有所經略,益謙小臣乃敢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上乃令益謙分析,是月甲子,命既下,知樞密院事汪伯彥猶用其奏詰責招撫司,綱與伯彥、愨爭於上前,言其不當沮抑之以害大計,伯彥語塞而止。所方招來豪傑,以忠翊郎王彥為都統制,效用人岳飛爲准備將。彥,河內人,世爲高平大姓,後徙居覃懷,豪縱不事生產,讀韜略,習騎射,其父奇之,使詣京師,隸弓馬子弟,所稍遷清河尉,能與敵角,二聖北狩,彥慨然棄家奔京師,求自試,所奇其才,故擢爲都統制。飛,安陽人,嘗爲人庸耕,去爲市游徼,使酒不檢,上之在相州也,飛以效用從軍,至北京,論事罪廢 飛建炎初論事坐罪,他書皆無之,《紹興日曆》:「十年九月二日辛酉,岳飛奏:『臣昨建炎初,因論事罪廢,偶倖免死,實出聖造,因投招撫使張所,一見與言及兩河利害,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閤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領,又升充統制。』」八年六月十三日丁卯,飛又奏:「臣始從陛下至北京,留妻劉氏侍臣老母」云云,以此知飛嘗在元帥府軍中,但不知所論何事耳?今並附見 ,至是投所軍中。時河東經制副使傅亮軍行纔十餘日,伯彥等以爲逗遛,復命東京留守宗澤節制,使卽日渡河,亮言:「今河外皆屬金人,而遽使亮以烏合之衆渡河,不知何地可爲家計?何處可以得糧?恐誤大事。」綱爲之請,潛善等不以爲然,上依違者累日,綱留身極論其理,且言:「潛善、伯彥力沮二人,乃所以沮臣,使不安職。臣每念靖康大臣不和之失,凡事未嘗不與潛善、伯彥熟議而後行,不謂二人設心乃如此,如亮事理明白,願陛下虛心觀之。」上曰:「俟批出如元指揮可也。」旣而潛善有密啟,翊日,上批:「亮兵少不可渡河,可罷經制司,赴行在。」 是日辛未 ,綱留御批再上,上曰:「如亮人材,今豈難得。」綱曰:「亮謀略知勇,可以爲大將,今未嘗用而遽罷之,古人之用將,恐不如此。」因求去,上不語,綱以御批納上前曰:「聖意必欲罷亮,乞以御批付潛善施行,臣得乞身歸田里。」綱退,聞亮竟罷,乃再章求去,上猶以不允答之,於是殿中侍御史張浚亦論綱【案浚字原本誤作俊,今改正】,以爲綱「雖負才氣,有時望,然以私意殺侍從,典刑不當,有傷新政,不可居相位」,又論綱「杜絕言路,獨擅朝政,士夫側立,不敢仰視,事之大小,隨意必行,買馬之擾,招軍之暴,勸納之虐,優立賞格,公吏爲姦,擅易詔令,竊庇姻親」等十數事,浚素與宋齊愈厚,且潛善客也 是日甲戌 ,上召綱入對,諭曰:「卿所爭細事耳,胡爲乃爾?」綱曰:「人主之職在論一相,宰相之職在薦進人材,方今人才以將帥爲急,恐不可以爲細事,若以爲細,臣以去就爭之,而聖意不回,臣亦安敢不去?」因再拜曰:「潛善、伯彥自謂有攀附之功,方虛位以召臣,蓋已切齒。及臣至,而議論僞楚、建請料理河東北兩路、謂車駕宜留中原,皆不與之同,宜其媢嫉,無所不至。臣東南人,豈不願陛下順流東下爲安便哉?顧一去中原,後患有不可勝言者,故不敢雷同衆說,以誤大事,望陛下勿以臣去而其議遂改也。」因泣辭而退,遂上第三表箚,客或謂綱曰:「公決於進退於,義得矣,顧讒者不止,將有患禍不測,奈何?」綱曰:「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吾知全吾進退之節而已,畏禍患而不去,彼獨不能諷言者詆訾而逐之哉?天下自有公議,此不足慮。」是夕上召禮部侍郎兼直學士朱勝非草制,責綱以「狂誕罔悛,謀謨弗效,旣請盡括郡縣之私馬,又將竭取東南之民財,以喜怒自分其賢愚,致賞罰弗當於功罪,出令允符於清議,屢抗執以邀留,用刑有拂於羣情,必力祈於親箚,以至帖改已畫之旨,巧蔽外姻之姦,茲遣防秋之師,實爲渡河之援,預頒告命,厚賜緡錢,賞踰百萬之多,僅達京師而止,每敦促其速進,輒沮抑而不行,設心謂何?專制若此!」時浚章不下,綱所坐,皆潛善密以傳勝非,翌日,遂罷綱爲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仍加恩。 綱在相位凡七十五日,綱以六月己未入朝,八月癸酉免去。《日曆》綱免相在八月二十日,《綱行狀》云八月十八日告廷,汪伯彥《時政記》亦同,從之。呂中《大事記》曰:「初論水災於宣和之時,而爲宣和大臣所斥;建守城之策,陳邀擊之謀於靖康之時,而爲靖康大臣所擠。建炎之初,公爲首相,慨然以修內攘外爲己任,而爲潛善、伯彥所沮,一人之身,三定大策,而三受重謗,然謗之所至,名亦隨之。使公之言用於宣和之初,則城都必無匱迫之憂,用於靖康,則國家必無顛覆之危,用於建炎之時,則中原不至於淪沒也。以高宗卽位之初,召於貶所,而任以台衡,待之非不專,而公亦以一身任天下之重,邊防軍政,已略就緒,中山之功未成,而謗書滿篋矣。公之去就甚輕,而關於天下之安危者甚重。綱在位,則措置兩河,兵民稍集,綱去,則兩河無兵,而中原沒矣。綱在位,則僞臣叛黨稍正典刑,綱去,則叛臣在朝,而政事乖矣。綱在位,則必主幸襄鄧之策,必從宗澤還京之疏,綱去,則維揚有警,而翠華南幸矣。當時猶以靖康京城之禍、建炎維揚之禍,歸咎於綱,小人之無忌憚,一至於此哉!」右正言鄧肅言:「人主之職在論一相,陛下初登九五之位,召李綱於貶所,而任以台衡,待之非不專也,然綱學雖正而術疏,謀雖深而機淺,陛下嘗顧臣曰:『李綱眞以身徇國者!』今日罷之,而責詞甚嚴,臣所以疑也,且既非臺章,又非諫疏,不知遣詞者何所據而言?臣若觀望,豈爲愛君,且兩河百姓雖願效死,而數月閒茫然無所適從,及綱措置,不一月而兵民稍集,又僞楚之臣紛紛皆官於朝,綱先逐邦昌而叛黨稍正其罪,今綱去,則二事將何如哉?兩河無兵則強敵驕,叛臣在朝則政事乖,綱於此不可謂無一日之長也。」肅尋與郡,而言者極論其罪,上曰:「肅亦何罪?」然猶送吏部,尚書右丞許翰亦言:「綱忠義英發,舍之無以佐中興,今綱罷而留臣無益。」因力求去,上未許,然潛善等皆怒,有逐之之意矣。

丙子

編輯

浙東安撫使翟汝文以兵七千渡江。先是杭賊陳通等紿汝文來受降,汝文至城下,賊不聽命,汝文復還越州,於是通等盡剌城中強壯爲軍,有衆數萬。

丁丑

編輯

隆佑太后發南京。侍衞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遂安軍承宣使郭仲荀,落副字,部禁旅從太后行,且制置東南諸盜。應江淮、荊浙、閩廣諸州皆爲所隸,仲荀請經制使已下並受節制,許之。 《日曆》書殿前都指揮使郭仲荀,明年七月,自馬帥再除副留守,恐誤

尚書吏部侍郎錢伯言,爲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 《吏部題名》伯言除顯直,知鎭江,今從《日曆》,本路軍馬並聽節制。

己卯

編輯

詔曰:「近者大臣以擅朝誤國去位,而小人在外乃謂請還京師,爭執而去,未燭厥由,可檢會李綱乞都江寧府奏狀榜示,以解衆惑。」綱之奏曰:「臣蒙恩復官,見取眞揚便路赴行在。勘會都城實難安守,宜有遷都之議,以從一時之權,江寧江山雄勝,實爲帝王之宅,自六朝以來多都之,今天下形勝之地,惟西有長安,逼近夏戎,與河東土壤相接,非有昔時阻固之利,則建康之都,理無可疑,願斷自淵衷,早定其議,然後控扼沿河江淮之險,保有東南,制御西北,任使材智,養民訓兵,此最急務。」 此奏議與綱元議不同,當考 初綱嘗請減上供之數,以寬州縣;修鹽茶之法,以通商賈;剗東南官田,募民給佃;仿陝西弓箭刀弩手法,養兵於農;籍陝西保甲京東西弓箭社,免支移折變,而官爲教閱,上命中書省條具,會綱去位,皆不果行。至是黃潛善、汪伯彥共議,悉奏罷綱所施行者。是日罷諸路買馬,惟陝西諸州各買百匹,其勸民出財助國指揮勿行,已而傅亮以母病歸同州,張所亦以罪貶,招撫經制司皆廢矣。 亮二年正月丁酉降金。何俌《龜鑒》曰:「綱之言雖忠,綱之謗愈多。顏岐,邦昌黨人也,於公未至而沮之;宗尹嘗仕邦昌者也,於公已至而沮之;宋齊愈又嘗豫立邦昌議也,及與公議國事,又從而沮之。君子難進易退也如此,加之藩邸舊人公肆排毀,並相之命下而綱之權已分,經制之司罷而綱之去已決,中山之功未成而謗書盈篋,綱之秉政凡七十五日,而所以共治者,他有人矣,當時挽而留之者,不投之散地,則置之極典,公之去就甚輕,而關於天下之安危者甚重也。」

庚辰

編輯

詔賜杭州黃榜,招諭作過軍民:「若能率衆歸降,當赦其罪,一切不問,仍審量事狀情理,命以官資,若敢抗拒,仍舊爲惡,則掩殺正賊外,父母妻子並行處斬。如大兵會合已到城下,卽今來改過出降,放罪推賞指揮更不施行。」仍令監司召募土豪,自率鄉兵會合討蕩,亦許先次借補官職。建炎後以黃榜招安叛兵自此始。

辛巳

編輯

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明道宮顏岐,復爲御史中丞,辭不拜,改工部尚書。

壬午

編輯

斬太學生陳東、撫州進士歐陽澈於都市。先是上聞東名 東已見正月辛卯 ,召赴行在,東至,上疏言宰執黃潛善、汪伯彥不可任,李綱不可去,且請上還汴,治兵親征,迎請二帝,其言切直 趙甡之《遺史》云:「東疏中有云上不當卽大位,將來淵聖皇帝來歸,不知何以處此。」按東書本不傳,今且附此 ,章凡三上,潛善等憾,欲以伏闕事中東,然未有間也,會澈亦上書極詆用事者,其間言宮禁燕樂事,上諭輔臣以澈所言不審,潛善乘是密啟誅澈,倂以及東,皆坐誅。東始未識綱,特以國故,至爲之死,行路之人有爲之哭者,上甚悔之。東死年四十二。 《中興姓氏錄》云:「東、澈伏闕上書,黃潛善、汪伯彥及諸內侍譛於上,驅東、澈於市斬之,識者哀其忠直,且知喪亂未已也。」此所云內侍,不知謂誰,當考。東、澈三年二月己亥贈官

甲申

編輯

給事中許景衡爲御史中丞。

中書舍人朱勝非,試尚書禮部侍郎,仍兼直學士院。起居郎滕康、起居舍人汪藻,並遷中書舍人,康仍召試。 《後省題名》除舍人在九月,蓋召而後命也

奉直大夫寇庠,知單州。 庠已見今年二月癸酉

進士王茂、麟州鄉貢進士何洋,並補迪功郎,以言利害可採也。洋,青神人,舊遊河朔間,陝西轉運使直龍圖閣何漸言其有文武才,召對,獻《河防守禦圖》,言利害五十一事,故有是命。

乙酉

編輯

遣使往諸路撫諭。時以金人內犯,朝廷命令隔絕,盜賊踵起,民不奠居,乃議遣朝臣分往諸路體訪官吏廉污、軍民利病,命殿中侍御史馬伸使湖廣、吏部員外郎黃次山使京東西、兵部員外郎江端友使閩浙、監察御史寇防使江淮,皆持詔書撫諭 案寇防等四人同日受命,而《日曆》於明年九月庚寅又書以監察御史寇防爲江淮四路撫諭,不知何故 。時祠部員外郎喻汝礪往四川剗刷錢物,而王𤫉、馬忠經制河東北,錢蓋在陝西,因就命之。尋詔撫諭官所至決獄,卽死罪當議者,許酌情減降以聞,以道路不通,用端友之請。次山,南昌人也。 許決獄,在九月丙午,今並書

御史中丞許景衡言:「臣聞議者多指開封尹宗澤過失,未知所指何事?若只拘留金國使人,此誠澤之失也。然原其本心,但激於忠義,未審國家事體耳。臣自浙渡淮,以至行在,聞澤之爲尹,威名政術,卓然過人,誅鋤強梗,撫循善良,都城帖然莫敢犯者,又方修守禦之備,歷歷可觀。臣雖不識其人,竊用欺慕,以爲去冬京城之內,有如澤等數輩,赤心許國,相與維持,則其禍變未至如此其酷也。今若較其小疵,便以爲罪,不顧其盡忠報國之節,其不恕亦已甚!且開封宗廟社稷之所在,苟欲罷澤,別選留守,不識今之縉紳,其威名政績亦有加於澤者乎?伏望聖慈上爲宗社,下爲億萬生靈,特賜主張,厚加任使。」先是論者多以澤爲非,景衡入朝,以病未得見,首上疏辯之,疏入,上大悟,詔朝廷別無行遣,亦無臣僚章疏,仍封景衡奏示澤,由是澤賴以安。景衡又言:「南陽無險阻城池,而密邇盜區,且漕運不繼,不如建康天險可據,請定計巡幸。」凡八上疏言之。

丙戌

編輯

尚書右丞許翰,充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陳東死,翰謂所親曰:「吾與東皆爭李相者,今東戮都市,吾在廟堂可乎?」乃力求去,故有是命。 翰之罷,《日曆》在乙酉,今從熊克《小曆》

是月 監察御史盧臣中,守右正言。 臣中除正言,《諫院題名》在六月,《御史臺題名》在七月,《日曆》無之。按此月鄧肅始罷右正言,臣中當是代肅,今且移附此,俟考

京西轉運判官程昌㝢,爲尚書吏部員外郎。昌㝢,昌弼兄也,初爲鄧洵武使臣,其後皆換授。 昌㝢之除,《日曆》不載,此據《家傳》

博州卒宮儀聚衆數萬人,迤邐寇萊州,至是據卽墨縣。時又有潰卒李汲、劉三將合數千騎犯萊州,儀利其馬,紿至神霄宮與之會,伏兵擊殺之,盡倂其衆,軍勢甚盛。

通問使傅雱、馬識遠至雲中,金左副元帥宗維在草地未還,左監軍完顏希尹遣其大理卿昭文館學士李侗館伴,問雱使指,雱以二帝表及國書授之,凡六日乃得見。希尹與右監軍耶律伊都、知樞密院事時立愛,席地重氊,參坐堂上,兵部尚書高慶裔立其傍,雱跪聽其語,希尹先言本朝不割三鎭事,又言:「通問之初,安可遽及二帝,卽不得請,殆以兵取之耶?」雱遜謝再三,乃罷就舍。立愛,其先臨洺人,石晉之亂,徙涿之新城,立愛事遼爲太子少保。侗,燕人,粗知書,宣和末避地中山,詹度以侗知飛狐縣,間爲雱言斡離不與南朝有善意,粘罕、烏舍堅持之,繇是二帝北遷之舉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