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設計革命 堅持分期建設大型礦山

開展設計革命 堅持分期建設大型礦山
山西有色金屬公司革命大批判小組
1971年9月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開發礦業」的教導,狠抓礦山建設,大打礦山之仗,為高速度地發展冶金工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原料,這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飛速發展的大好形勢,是向冶金戰線廣大革命職工提出的一項光榮的戰鬥任務。但是,在如何設計、建設一個新的礦山的問題上,歷來存在着兩種思想和兩條路線的尖銳鬥爭。

過去,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冶金部門的代理人,瘋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大肆販賣「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等黑貨,一味追求「大、洋、全」,竭力反對大礦分期建設,嚴重的干擾和破壞了冶金礦山建設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多快好省地發展。

反對大型礦山分期建設的人認為:建設大型礦山,開始就得擺個大攤子,全面鋪開,齊頭並進,按設計規定把所有基本建設工程全部作完,設備全部到齊,形成了綜合生產能力之後,才能一次驗收投產。他們說,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生產上「正規」,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果真如此嗎?否。我們公司的東風礦,從設計到施工的建設實踐,清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個礦,過去在劉少奇一夥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干擾下,在「大礦一次建成投產」的洋框框束縛下,停停打打建了十二年,投資花了好幾千萬元,一直沒有建成,連一噸礦石也沒有出。人們稱它是「長了鬍子」的礦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礦上廣大工人狠批了劉少奇在冶金建設上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同貪大求洋的資產階級思想作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積極開展設計革命,打破洋框框,在總體規劃下,確立了由小到大、分期建設的合理方案。利用和改造前十二年中施工的工程,按照新的設計方案,僅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就基本形成了第一期規模的生產能力。比那個貪大求洋的原設計方案,能夠提前三年左右時間出礦,又可大大提前達到原設計的生產規模。廣大群眾看到這個「長了鬍子」的礦山即將投產出礦,都高興地說:「大礦分期建,一年勝過十來年,早出礦,多出礦,為支援世界革命貢獻力量。」

事實證明,大型礦山實行由小到大、分期建設的辦法,真正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分期建設符合事物發展規律 編輯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事物總是由小到大的。小可以變大,積小可以成大。建設一個大型礦山也是如此。因為它受一定地質條件限制,必須按順序,自上而下,分層開採,由小規模逐步發展起來。此外,要探明地下資源的各方面情況,不僅在開建前要作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而且還需要在基建和生產過程中,進一步摸清礦山地質變化的規律,使大規模開採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從而逐步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即在實踐中得到預想的結果。

顯然,按「大礦一次建成投產」的設計方案,建設時期,把全部基建工程和所有採礦場一次作完,力圖全面鋪開,同時進行大規模開採,這顯然是主觀主義的錯誤做法。這種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的設計思想,正是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散布的反動的唯心論的先驗論在礦山建設中的表現。

客觀存在的自然地質條件,要求礦山開採必須按照自上而下、由頂到底的順序進行。但在基建過程中,利用這種自然條件,由小到大,分期建設,先在上部進行小規模開採,這就為大規模開採下部礦體創造了必要條件。這樣,促成事物轉化,建設規模逐步擴大,生產水平就能不斷提高。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東風礦廣大工人、領導幹部和技術人員,從這個礦十多年來建設實踐中,認真總結兩條路線鬥爭的經驗教訓,大大提高了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他們根據東風礦掘進工程量大、建設周期長、生產過程比較複雜等特點,實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由小到大,分期建設,建成一期,投產一期。這樣,投產前的掘進工程量大大減少,縮短了建設周期,加快了建設速度,使這個大型礦山及早地為國家作出貢獻。

「大、洋、全」害死人 編輯

過去,有的中「劉毒」較深的領導人員和設計人員,在礦山建設上,熱衷於規模越大越好,設備越洋越好,設施越全越好。在他們看來,有了「大、洋、全」,就有了技術上的「先進」,就有了高度機械化、自動化,達到高效率的生產。他們全然不顧人的因素第一,完全抽掉了政治總是統帥這個靈魂,這正是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大肆叫嚷的「技術發展了,各方面都發展了,這就是最大的政治」的反動的「唯生產力論」的反映。

東風礦的原設計方案,就是一個「大、洋、全」的典型。從供風到鑿岩,從豎井提升到平巷運輸,成套的又大又洋的設備都一齊搬到設計中來。當時有的設備國內還沒有製造,有的還在試驗研究,有的只能在國外的技術資料上才能查到。他們迷戀「洋」技術,不管能用不能用,辦到辦不到,只要外國有,就照搬照抄。他們這樣不顧客觀實際情況,一味崇拜外國,依賴從國外引進新技術,結果必然是事與願違。「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毛主席的這一指示,對於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情況,盲目地照抄照搬洋框框,習慣於跟在別人後面爬行的人,是一個很深刻的批判。

東風礦一上馬,就擺了個大攤子。由於人力、物力分散,設計提出的大洋設備沒有到貨,使開工項目都成了「半拉子」工程。以後在劉少奇大刮「下馬風」時,又被一刀砍掉。二次上馬時,仍然在貪大求洋的老路上爬行。前十二年中,投資花了一多半,井下基建工程量才只完成三分之一,投產時間遙遙無期。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只要我們放手發動群眾,堅持自力更生,大搞「小、土、群」,不斷革新,就能夠創造出新的、先進的、實用的工藝設備來。東風礦工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小攻大,以土攻洋,用普通的小吊罐方法,高速度地貫通了五個高達一百二十米的放礦井;用土辦法造出了合乎要求的道岔;自己動手,解決了鑿岩機的大部分備件,滿足了一些設備的缺口,大大加快了建設速度。

追求「大、洋、全」,結果是等不來,要不到,靠不住,貽誤了時間,捆住了群眾的手腳,扼殺了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完全背離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那裡還談得上生產上「正規」,技術上「先進」呢?工人們說:「大、洋、全」,害死人!不批倒「大、洋、全」,就沒有社會主義建設的多快好省。

分期建設才能多快好省 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政治標準是衡量設計方案好壞的第一個標準。爭取時間,做到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有利於戰備,符合革命全局的需要,這就是最好最大的效果。

「大礦一次建成投產」的設計方案,基建施工全面鋪開,齊頭並進,根本不為先期開採創造條件,非要等到一次建成再投產。而投產後,按照開採順序,又不可能在所有採礦場同時開採出礦。這就占用和積壓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不能及早地發揮投資效果,違背了毛主席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

「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繫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在開發礦山中,基建和生產既是兩個不同階段,又是互相聯繫的。在完成一定的基建工程後,兩者可以交叉進行。但是,「大礦一次建成投產」的設計方案,從時間安排上、工程擺布上、資金投放上,把基建和生產截然劃分為兩個階段,完全割斷了基建和生產之間的內部聯繫。這樣的做法,完全是主觀主義的,是設計、施工、生產「三足鼎立」和「條條專政」的反映,是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產物。

東風礦工人、領導幹部、技術人員「三結合」的設計小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按分期建設的要求對採礦、放礦、通風、支護、管道敷設等系統工程,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使設計更切合了生產建設的實際。他們適應礦山地質地形條件,合理地擺布坑口,減少了坑道,加快了施工進度。僅第一期井巷工程,就節約了上百萬元的資金。例如,過去不顧客觀實際情況,照搬照抄,設計支護一個放礦井,就得用錳鋼板二百多噸。在設計革命中,「三結合」設計小組,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根據岩石情況,改變了放礦井結構,採取簡易維護方法,就解決了問題。技術人員深有感觸地說:貪大求洋的資產階級思想不清除掉,就搞不出符合無產階級利益的設計來;關在小房子裡,脫離實際搞設計,必然得不到好結果。

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列寧指出:「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礦山建設設計方案的選擇,絕不是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執行什麼路線的原則問題。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符合客觀規律,就能多快好省;相反,背離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違背了客觀規律,就必然少慢差費。

在當前狠抓礦山建設,大打礦山之仗之際,我們要以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為武器,狠批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在礦山設計和建設中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把他們鼓吹的那一套反動的唯心論的先驗論、「唯生產力論」以及「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等黑貨徹底批倒批臭,肅清其餘毒,使礦山建設永遠沿着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