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一

音釋十 弘明集 卷第十一
梁 釋僧祐 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音釋十一

𢎞明集卷第十一

         梁 釋 僧 祐 撰

  答宋文帝讚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佛教事    宋何尚之

元嘉十二年五月乙酉有司奏丹陽尹蕭摹之上言

稱佛化被於中國已歴四代塔寺形像所在千計進

可以擊心退足以招勸而自頃世已來情敬浮末不

以精誠為至更以奢競為重舊宇頽圯曾莫之修而

各造新構以相誇尚申地顯宅於茲殆盡材竹銅綵

糜損無極違中越制宜加檢裁不為之防流遁未已

請自今已後有欲鑄銅像者悉詣臺自聞興造塔寺

精舍皆先詣所在二千石通發本末依事列言本州

必須報許然後就功其有輒鑄銅制輒造寺舍者皆

以不承用詔書律論銅宅材瓦悉沒入官奏可是時

有沙鬥慧琳假服僧次而毀其法著白黒論衡陽太

守何承天與琳比狎雅相擊揚著達性論並拘滯一

方詆呵釋教永嘉太守顔延之太子中舍人宗炳信

法者也檢駮二論各萬餘言琳等始亦往還未抵績

乃止炳因著明佛論以廣其宗帝善之謂侍中何尚

之曰吾少不讀經比復無暇三世因果未辨致懐而

復不敢立異者正以前達及卿輩時秀率皆敬信故

也范泰謝靈運每雲六經典文本在濟俗為治耳必

求性靈真奧豈得不以佛經為指南邪顔延年之折

達性宗少文之難白黒論明佛法汪汪尤為名理並

足開奬人意若使率土之濵皆純此化則吾坐致太

平夫復何事近蕭摹之請制未全經通即已相示委

卿増損必有以式遏浮淫無傷𢎞奬者乃當著令耳

尚之對曰悠悠之徒多不信法以臣庸蔽獨秉愚勤

懼以闕薄貽㸃大教今乃更荷褒拂非所敢當至如

前代羣賢則不負明詔矣中朝已逺難復盡知渡江

已來則王導周顗宰輔之冠葢王濛謝尚人倫之羽

儀郄超王坦王恭王謐或號絶倫或稱獨歩韶氣貞

情又為物表郭文謝敷戴逵等皆置心天人之際抗

身煙霞之間亡髙祖兄弟以清識軌世王元琳昆季

以才華冠朝其餘范汪孫綽張𤣥殷覬畧數十人靡

非時俊又炳論所列諸沙門等帛曇邃者其下輩也

所與比對則庾元規自邃已上䕶蘭諸公皆將亞跡

黃中或不測人也近世道俗較談便爾若當備舉夷

夏爰逮漢魏竒才異德胡可勝言寧當空天性靈坐

棄天屬淪惑於幻妄之説自陷於無徴之化哉陛下

思洞機表慮𤣥象外鉤深致逺無容近取於斯自臣

等已降若能謹推此例則清信之士無乏於時所謂

人能弘道豈虗言哉慧逺法師嘗雲釋氏之化無所

不可適道固自教源濟俗亦爲要務世主若能剪其

訛僞奬其驗實與皇之政並行四海幽顯協力共敦

黎庶何成康文景獨可竒哉使周漢之初復兼此化

頌作刑清倍當𨒪耳竊謂此説有契理奧何者百家

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矣千室之邑百人修

十善則百人和厚矣傳此風訓以遍㝢內編戶千萬

則仁人百萬矣此舉戒善之全具者耳若持一戒一

善悉計爲數者抑將十有二三矣夫能行一善則去

一惡一惡既去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則萬刑息於

國四百之獄何足難錯雅頌之興理宜倍𨒪即陛下

所謂坐致太平者也論理則其如此徵事則臣復言

之前史稱西域之俗皆奉佛敬法故大國之衆數萬

小國數百而終不相兼併內屬之後習俗頗弊猶甚

淳弱罕行殺伐又五胡亂華已來生民塗炭寃橫死

亡者不可勝數其中誤獲穌息必釋教是賴故佛圖

澄入鄴而石虎殺戮減半洮池塔放光而符楗椎鋸

用息𫎇遜反噬無親虐如豺虎末節感悟遂成善人

法逮道人力兼萬夫幾亂河渭面縛甘死以赴師範

一作此非有他敬信故也夫神道助教有自來矣雷

霆所擊暑雨恆事及展廟遇震而書為𨼆慝桀紂之

朝寃死者不可稱紀而周宣晉景獨以深刑受祟檢

報應之數既有不符徴古今之例秖更增惑而經文

載之以彰勸戒萬一影像猶雲深切豈若佛教責言

義則有可然可信之致考事實又無已乖已妄之咎

且觀世大士所降近驗並即表身世衆目共覩祈求

之家其事相繼所以為勸戒所以為深切豈當與彼

同日而談乎而愚闇之徒茍遂毀黷忽重殉輕滯小

迷大恚僧尼之絶牉育嫉像塔之費朱紫此猶生民

荷覆載之德日用而不論吏司苦堙瘞之勞有時而

詆慢慧琳承天葢亦然耳蕭摹啓制臣亦不謂全非

但傷蠧道俗最在無行僧尼而情貌難分未可輕去

金銅土木雖糜費滋深必福業所寄復難得頓絶臣

比思為斟酌進退難安今日親奉德音實用夷泰時

吏部郎羊𤣥保在座進曰此談葢天人之際豈臣所

宜預竊恐秦楚論強兵之術孫呉盡吞併之計將無

取於此邪帝曰此非戰國之具良如卿言尚之曰夫

禮𨼆逸則戰士怠貴仁德則兵氣衰若以孫呉為志

茍在吞噬亦無取堯舜之道豈唯釋教而已帝悅曰

釋門有卿亦猶孔氏之有季路所謂惡言不入於耳

  與髙明二法師難佛不見形書 宋李淼

夫道處清虗四大理常而有法門妙出羣域若稱其

巧能利物度脫無量為教何以不見真形於世真空

説而無實邪今正就尋西方根源伏願大和尚垂懐

允納下心無惜神誥弟子李淼和南

  答李交州書        宋釋道髙

釋道髙白奉垂問至聖顯晦之跡理味淵博辭義照

洗敬覽反覆彌髙德音使君垣墻崇邃得門自難輒

罄愚管罔象𤣥珠夫如來應物凡有三焉一者見身

放光動地二者正法如佛在世三者像教髣髴儀軌

髣髴儀軌應今人情人情感像孰為見哉故淨名經

雲善解法相知衆生根至於翅頭末城龍華三㑹人

情感見孰為𨼆哉故法華經雲時我及衆僧俱出靈

鷲山儴佉之宮孱然可期西方根源何為不覩而世

之疑者多謂經語不符闇寄情少咸以不覩生滯夫

三皇五帝三代五霸姬旦孔丘刪詩制禮並聞史籍

孰覩之哉釋氏震法鼓於鹿園夫子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德音於鄹魯

皆耳眼所不得俱信之於書契若不信彼不患疑此

既能了彼何獨滯此使君聖思淵逺洞鑒三世願尋

壽量未盡之教近取定光儒童之跡中推大通智勝

之集以釋衆人之幽滯若披重霄於太陽貧道言淺

辭拙語不宣心冀奉見之日當申之於論難耳謹白

  與道髙法師書       李淼

李淼和南旋省雅論位序區別辭況沖美欣㑹良多

所謂感化異時像正殊俗援外以映內徴文以驗實

敬範來趣無所間然然夫受悟之由必因鑒觀闇寄

生疑疑非悟本若書契所存異代齊解萬世之後可

不待聖而師矣若乃聲跡並資言象相濟大義既乖

儒墨競興豈徒正信不朗將亦謗誤增釁得不取證

於示見印記以自固乎大聖以無礙之慧垂不請之

慈何為悋昭昭之明晦倍尋之器絶羣望於泥洹之

後興罪垢於三㑹之先芻狗空陳其能悟乎儀像虗

設其能信乎至於帝王姬孔訓止當世來生之事存

而不論故其𨼆見廢興權實莫辨今如來軌業彌貫

三世慈悲普潤不得以見在為限羣迷求解不可以

滅盡致窮是以化度不止於篇籍佛事備列於累萬

問今之所謂佛事者其焉在乎若如雅況所信在此

所驗在彼而聖不世出孔釋異塗即事而談罔非矛

盾矣其可相驗乎未能嘿廢聊復寓言幸更詳究遲

覩清釋

  重答李交州書       釋道髙

釋道髙白重奉深誨義華㫖逺三讀九思方服淵致

故知至理非庸近能測㣲言奧辭非鄙訥所參今謹

率常淺麤陳所懐夫萬善為教其途不一有禪宴林

藪有修德城傍或曲躬彈指或歌讚頌詠皆耳眼所

共了為者亦無量斯則受悟之津由闇寄之稱何必

受悟於因鑒觀何必闇寄其則生疑疑亦悟本請當

論之疑則求解解則能悟悟則入道非本如何雖儒

墨之競興九流之是非乃爝火之不息非日月之不

暉何急急於示見而促促於同歸哉今不同季俗無

證驗以㣲誠亦不謬大聖裕昭昭之光明而世之疑

者據以不覩形遂長迷於大夢橫沈淪而溺生死先

儒往哲麤有舊荅既途無異轍輒述而不作夫亡身

投誠必感則俱見不感不見其有見者以告不見其

不見者㑹不信見聖人何嘗不在羣生何嘗不見哉

聞法音而稱善芻狗非謂空陳覩形像而曲躬靈儀

豈爲虗設姬孔救頽俗而不贍何暇示物以將來若

丘旦生遇於結繩則明三世而不已問今佛事其焉

在乎低首合掌莫非佛事但令深悟有方殊途同歸

耳前疏所引彼此疑信者正為世人不見便謂無佛

故取不見周孔為其繩凖耳此乃垂拱而相隨豈矛

盾之謂哉使君生知無假素氣天然居大寳之地運

頴脫之思流浪義𫟍涉步書園吐握餘暇優遊永日

德音既宣莫不側𦗟貧道學業麤淺彌慙簡札上酬

謬畧懼塵盛藻追增𢙀愧流汗霢霂謹白

  與道髙法師書       李淼

李淼和南雅論明受悟之津爰自疑得闇寄有餘無

取鑒觀鞠躬讚誦咸足屆道覽復往況彌覩淵𧷤然

所謂像法乖正求悟理麤借筌㑹㫖無假示見此固

姬孔所以垂訓輝光所以不表取之世典綽焉足矣

放光動地徒何為乎若正信不止於俯仰而佛事備

舉於形聲大覺所由妙其色涉求之所基始故知信

者必以儒墨致疑學者將由無證自悔吝明無咎於

三五潛景道德愆於十號矣豈不然乎又所謂姬孔

務拯頹季無暇來生設在結繩三世自明亦又不然

七經所陳義兼未來釋典敷載事止縁報故易雲積

善餘慶積惡餘殃經雲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

亦不亡此則縁教常緩兼訓已𢎞豈謂所務在此所

闕在彼哉來論雖美故自循環之説耳望復擢新演

異以洗古今之滯使夷路坦然積礙大通也深願大

和尚垂納亮欵弟子李淼謹呈

  答李交州書        宋釋法明

釋法明白巨論爰降敬覽移日馥若幽蘭清若惠風

貧道器非霜頴運非庖生動乖理間獨躓疑駭良由

辭訥㫖滯劇難星陳愚謂貳暗寄竒鑒觀示見鞠躬

歌讚感動靈變並趣道之津梁清升之嘉㑹故宜寄

觀雙舉疑驗兩行豈得罷絶示見頓漏神彩齊軌姬

孔同範世訓放光動地徒為空言夫法身凝寂妙色

湛然故能𨼆顯順時行藏莫測顯則乘如而來𨼆則

善逝而去即言求㫖何愆於十號哉餘暉所映足光

季俗信者豈以螢燭增疑正向旦日白黒比肩塔像

經書彌滿世界學者豈以無證自悔又引七經義兼

未來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

惡之業不得不受此乃過明三世愈亮七經徴翰檢

實則聞命矣前論雲帝王姬孔訓止當世來生之事

存而不論故其𨼆見廢興權實莫辨似若矛盾義將

安寄當仁不讓伏𦗟淵𧷤前疏粗述至聖沈浮而義

據未照詞況未泯謹更詳究共𢎞至道夫羣生長寢

於三有衆識永惛於六塵潛移為吞噬之主相續為

迴轉之輪形充逆旅之館神當過憩之賔往來三惡

而苦楚經離八難而酸辛欣樂暫娯憂畏永勤一身

死壊復受一身雖世智辨聰羣書滿腹百家洞了九

流必達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鬼神莫之要聖哲弗

能預未免謬見以翳情疑似以干慮寄懐於巫糈投

誠於符呪執邪以望正存偽以待真遲迴於兩心躊

躇於二逕放光動地其可見乎所以𤣥籍流布列筌

待機機動必感感而後應者也自有棲志𤣥宅下操

幽淵明一生若朝露辨三世之弗虗縱轡於清真之

術斂控於濁偽之衢植德耘邪而薈蔚樹福灌正而

扶疏苦節競辰於寸隂潔已爭逝於桑榆懐誠抱向

感而遂通豈不親映光彩而覩其靈變哉若耳眼所

不自了或通夢之所見如漢明因夢以感聖大法於

是而來遊帝主傾誠以歸德英豪歛衽以服化沙門

齊肩於王公僧尼直躬於天子九十六種孰為髙哉

宋武皇帝始登帝位夢一道人提鉢就乞因而言曰

君於前世施維衞佛一鉢之飯今居斯位遣問嚴公

徴其虗實嚴公即送七佛經呈聞呉主孫權初疑佛

法有靈驗當停罷省遂獲舍利光明照宮金鐵不能

碎爐冶不能融今見帝京建初寺是呉郡有石佛浮

身海水道士巫師人從百數符章鼔舞一不能動黒

衣五六朱張數四薄爾奉接遂相勝舉即今見在呉

郡北寺惇誠至到者莫不有感朱張連世奉佛由覩

驗致郭文舉祗崇三寳正信堅明手探虎鯁深識安

危蘭公拂嚴雪於猛獸䕶公感枯泉而洪流並髙行

逸羣清身邁俗皆有異跡世咸記焉自茲以外不可

勝論貧道少惰學業迄於白首孤陋寡聞彰於已誡

直言朴辭未必可採懼不允當伏追慙𢙀謹白

荊州宗居士造明佛論稱伯益述山海申毒之國偎

人而愛人郭璞注申毒即天竺浮屠所興浮屠者那圖也

向列仙敘七十四人在佛學者之管闚於斯又非漢

明帝而始也道人澄公仁聖於石勒虎之世謂虎曰

臨淄城中有古阿育王寺處猶有形像承露盤在深

林巨樹之下入地二十餘丈虎使者依圖掘求皆如

言得姚畧叔父爲晉王於河東蒲坂故老所謂阿育

王寺處見有光明鑿求得佛骨於石函銀匣之中光

曜殊常隨路迎覩於灞上比丘今見存新一作寺由

此觀之有佛事於齊晉之地乆矣所以不説於三傳

者亦猶於寳孫盛之史無語稱佛妙化實彰有晉而

盛於江左也

  與孔中丞書二首      南      齊蕭子良

覽君書具一二毎患浮言之妨正道激烈之傷純和

亦已乆矣孟子有雲君王無好智君王無好勇勇智

之過生乎患禍所遵正當仁義為本今因修釋訓始

見斯行之所發誓念履行欲卑髙同其美且取解脫

之喻不得不小失存其大至於形外之間自不足及

言真俗之教其致一耳取之者未達故橫起異同君

雲積業棲信便是言行相舛豈有奉親一毀一敬而

雲大孝未之前聞夫人仁之行非殘害加其美廉潔

之操不藉貪竊成其德如此則三歸五戒豈得一念

而可捨十善八正寧瞥想之可遺未見輕其本而能

重其末所謂本既傾矣而後枝葉從之今雲二途雖

異何得相順此言故是見其淺近之談耳君非不覩

經律所辨何爲偏志一方埋沒通路夫士未嘗離俗

施訓即世之教可以知之若雲斯法空成詭妄更增

疑惑應當毀滅就即因而言閨門孝悌者連鄉接黨

竟有幾人今可得以無其多絓諸訓誥經史箴誡悉

可焚之不君今遲疑於內教亦復與此何殊哉所以

歸心勝法者本不以禮敬標其心兢仰祗崇者不以

在我故忘物今之慇懃克已者政爲君輩之徒耳欲

今相與去憍矜除慢慠節情慾制貪求修禮讓習謙

恭奉仁義敦孝悌課之以博施廣之以泛愛賞之以

英賢拔之以儁異復何慚於鬼神乎孜孜策勵良在

於斯雖未能奉遵亦意不忘之今未有夜光之投而

按劒已起欲相望於道德寧不多愧當由未見此情

故常信期心耳在懐則不然毎苦其不及司徒之府

本五教是勸方共敦斯美行以率無慾使詭諂佞望

門而自殄浮偽蕩逸踐庭而變跡等彼息心之館齊

此無慾之臺不亦善乎一則仰順宸極普天之慈二

則敬奉儲皇垂愛之善宵旦而警惕者正患此心無

遂耳悠悠之語好自多端其雲願善政言未知傷化

之重儻令詭事以忠孝佞悅以仁義虗設以禮讓假

枉以方直乃至一日克已天下歸仁況能旬朔有餘

所望過矣本自開心所納正若此矯不多如其此煩

未廣故鄙薄深慨君正應規諌其乖開發未達云何

言傷孝本語損義基於邑有懐非所望也若此事可

棄則欣聞餘善又雲未必勸人持戒當令善由下發

必如此而𢎞教者放勛須四凶革而啟聖虞舜待商

均賢而德明如斯而遂美其可望乎君之此意則應

廣有所折便當詰堯以土階之儉嘉離宮之麗貶禹

以茅茨之陋崇阿房之貴恥汲黯之正容榮祝鮀之

媚色其餘節義貞信謙恭之德皆當改途而反面復

何行之可修也凡聞於言必察其行覩於行必求於

理若理不乖而行不越者請無造於異端真殊途同

歸未必孱然一貫頃亦多有與君此意同者今寄言

此紙情不專一者厝心於疑妄國君普宣示之畧言

其懐無見髣髴翰跡易煩終不盡意比見君別更委

悉也

  又

夫人心之不同猶若其貌豈其容一而等其智乎鑒

有待之參差足見情靈之乖舛矣一得其志者非言

談之所盡一背其途者豈遊説之所翻見君雖復言

面委盡而不及此處者良由彼我之見既異幸可各

保其方差無須空構是非橫起謗議耳棲心入信者

前良不無此志今以效善之爲樂故挫憍陵以待物

君若以德越往賢聖逾前修智超羣𩔖位極人貴者

自可逍遙世表以道化物髙其懐無求自足而退於

前良恐未能懸絶空秉兩途獨異勝法若悠悠相期

本不及言意在不薄爲復示期懐耳比面別一二近

𦕼有此釋滯兩卷想於外已當見之今送相示若已

覽者付反幸無勞形目脫未覩者為可一歴意本不

期他翻正是自釋疑滯耳君見之必當撫掌也蕭子

良疏

  答蕭司徒書三首      南      齊孔稚珪

稚珪啓民早奉明公提拂之仁深𫎇大慈𢎞引之訓

恩奬所驅性命必盡敢瀝肝髓乞照神襟民積世門

業依奉李老以沖靜為心以素退成行跡蹈萬善之

淵神期至順之宅民仰攀先軌自絶秋塵而宗心所

向猶未敢墜至於大覺明教般若正源民生平所崇

初不違背常推之於至理理至則歸一置之於極宗

宗極不容二自仰稟明公之訓憑接明公之風導之

以正乘引之以通戒使民六滯頓祛五情方旭迴心

頂禮合掌願持民齊敬歸依早自淨信重律輕條素

已半合所以未變衣鉢眷黃老者實以門業有本不

忍一日頓棄心世有源不欲終朝悔遁既以二道大

同本不敢惜心迴向實顧言稱先業直不忍棄門志

耳豈不思樂方廣勤志一乘況仰資明公齊禮道德

加須奉誦明公清信至制淨住子序萬門朗奧億品

宣玄言雖願違心不覺醉更未測明公善誘之妙一

至如此博約紛綸精暉照出欲罷尚其不能欲背何

以免向而昔而前民固不敏而今而後斯語請事民

之愚心正執門範情於釋老非敢異同始私追尋民

門昔嘗明一同之義經以此訓張融融乃著通源之

論其名少子少子所明㑹同道佛融之此悟出於民

家民家既爾民復何礙始乃遲遲執跡今輒兼敬以

心一不空棄黃老一則歸依正覺不期一朝霍然大

悟悟之所導舉自明公不勝踴躍之至謹啓

  又

事以聞復竊研道之異佛止在論極極未盡耳道之

論極極在諸天佛乃鄙此不出三界斯則精麤逺近

實有慙於大方矣然尋道家此教指設機權其猶仲

尼外典極唯天地葢起百姓所見二儀而已教本因

心取㑹萬物用其所見順而尊之當其尊地俱窮妙

物故老子之槖籥維摩之無我合德天地易家有太

極所以因物之崇天仍崇之以極妙而至極終有地

固淵干於天表老子亦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已是

道在天外稍不以天為道也何異佛家羅漢亦指極

四果方至勝鬘自知有餘地道之崇天極猶佛有羅

漢果佛竟不止於羅漢道亦於天不息甫信道之所

道定與佛道通源矣民今心之所歸輒歸明公之一

向道家戒善故與佛家同耳兩同之處民不茍捨道

法道之所異輒婉輒入公大乘請於今日不敢復位

異同矣服膺之至謹啓下誠伏願採其末悔亮其始

位退自悔始自恭自懼謹啟

  又

十一月二十九日州民御史中丞孔稚珪啟得示具

懐甚有欣然理本無二取捨多途諍論云云常所慨

也但在始通道則宜然斆而學者則未可君但廣尋

諸經不患淪滯其跡也比面別一二

  答孔中丞書        蕭子良

君此書甚佳宜廣示諸未達者

  與恆標二公勸罷道書    後秦主姚畧

卿等樂道體閑服膺法門皦然之操義誠在可嘉但

朕臨四海治必須才方欲招肥遁於山林搜陸沈於

屠肆況卿等周旋篤舊朕所知盡各挹幹時之能而

潛獨善之地此豈朕求賢之至情卿等兼𢎞深趣邪

昔人有言國有驥而不乘方惶惶而更索是之謂也

今敇尚書令顯便奪卿等二乘之福心由卿清名之

容室讚時益世豈不大哉茍心存道味寧係白黑望

體此懐不以守節為辤

  答秦主書         釋道恆道標

奉去月二十八日詔敇尚書令奪道恆標等法服承

命悲懼五情失守俯仰慙惶無地自厝恆等誠才質

闇短染法未乆所存既重眷慕亦深猥𫎇優詔褒飾

過美開諭誨勵言理備至但情之所安實懐罔已法

服之下誓畢身命兼少習佛法不閑世事徒發非常

之舉終無殊異之功雖有拔能之名而無益時之用

未見機毫之補將有山嶽之損竊為陛下不取也光

武尚能縱嚴陵之心魏文全管寧之操折至尊之高

懐遂匹夫之㣲志在宥羣方靡不自盡況陛下以道

御物兼𢎞三寳使四方義學之士萃於京師新異經

典流乎遐邇大法之隆於茲爲盛方將闡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洪化助

明振暉嗣祇洹之遺響扇靈鷲之餘風建千載之軌

模爲後生之津塗而恆等豈可獨屈於明時不得伸

其志願伏願鑒其元元之情特垂曠蕩通物之理更

賜明詔𦗟遂㣲心則銜恩九泉感德累劫不勝戰𢙀

謹奏以聞

  詔恆標二公        姚畧

省所奏具意今所以相屈者時所須也不復相推本

心以及於此煩慇懃廣自料理吾之情趣想卿等體

之在素不復煩言便可奉承時命勉菩薩之蹤耳

  重答秦主         釋道恆道標

道恆等近自陳寫冀悟聖鑒重奉明詔不𫎇矜恕伏

讀悲惶若無神守陛下仁𢎞覆載使物悅其性恆等

少習法化愚情所樂誓以㣲命與法服俱盡而過恩

垂及眷忘其陋勸𢎞菩薩兼濟之道然志力有限實

所不堪非徒餘年茍自求免直愚懐所存私懐必守

伏願鑒恕一往之誠不責偏執之咎特賜恩㫖𦗟遂

㣲心屢延明詔隨用𢙀息不勝元元之至謹重奏以

  詔恆標二公        姚畧

得重奏一二具之情事具如前詔但當開意以從時

命無復煩於鄭重也

  重答秦主         釋道恆道標

道恆等愚意所執具如前表精誠㣲薄不能感悟聖

心累𫎇還詔未𫎇慈恕俯仰憂怖無復心情陛下道

懐虗納養物無際願開天地之恩得遂一分之志愚

守之誠畢命無辜分受違詔之愆甘引無限屢紆聖

𦗟追用𢙀息不任罔極之情謹奏以聞

  與鳩摩羅耆婆書      姚畧

別已數旬旋有思想漸暖比自何如小虜逺舉更無

處分正有憒然耳頃萬事之殷須才以理之近詔道

恆等令釋羅漢之服尋菩薩之跡想當盤桓耳然道

無不在法師可勸進之茍廢其尋道之心亦何必須

爾也致意遷上人別來何似不審䂮統復何如多事

不能一二為書恆等亦可煩諸上人勸其令造菩薩

之行

  與僧遷等書        姚畧

省疏所引一二具之朕以謂獨善之美不如兼濟之

功自守之節未若拯物之大雖子陵頡頏於光武君

平慠岸於蜀肆周黨辭祿於漢朝杜㣲稱聾於諸葛

此皆偏尚耿介之士耳何足以關嘿語之要領髙勝

之趣哉今九有未乂黔黎荼蓼朕以寡德獨當其弊

思得羣才共康至治法師等雖潛心法門亦毗世宣

教縱不能導物化時勉人為治而逺美辭世之許由

近髙散髮於謝敷若九河橫流人盡爲魚法師等雖

毗世宣教亦安施乎而道恆等伏膺法訓爲日乆矣

然其才用足以成務故欲枉奪其志以輔暗政耳若

福報有徴佛不虗言拯世急病之功濟時寧治之勲

功福在此而不在彼可相誨喻時副所望

  答秦主書         釋僧䂮等

葢聞太上以道養民而物自是其須有德而天下治

是以古之明王審違性之難御悟任物之易因故堯

放許由於箕山陵讓放杖於魏國髙祖縱四皓於終

南叔度辭蒲輪於漢世者晉國戴逵被褐於剡縣謝

敷羅髮於若耶葢以適賢之性為得賢也故上有明

君下有葦帶逸民之風垂訓於今矣今道標恆等德

非圓達分在守節且少習𤣥化伏膺佛道一往之誠

必志匪席至於敷演妙典研究幽㣲足以啟悟童稚

助化功德使物識罪福則有濟苦之益茍佛不虗言

標等有𢎞毗邪之訓矣竊聞近日猥𫎇優詔使釋法

服將擢翠翹於寒條之上曜扶渠於重氷之下斯誠

陛下仁愛愷悌寛不世之恩然䂮等眷眷竊有愚心

以陛下振道德之綱以維六合恢九德之網以羅四

海使𤣥風扇千載之前仁義陶萬世之後宇宙之外

感純德以化寛九域之內肆𤣥津以逍遙匹夫無溝

壑之怨𡠉婦無停緯之歎此實所以垂化海內所以

仰賴愚謂恆標雖區區一分守所見為小異然故在

羅網之內即是陛下道化之一臣昔孛佐治十二年

未聞釋奪法衣形服世議苟於時有補袈裟之中亦

有𢎞益何足復奪道與俗違其適性昔巢由抗節堯

許俱髙四皓匪降上下同矣斯乃古今之一揆百代

之同風且德非管仲不足華軒堂阜智非孔明豈足

三顧草廬願陛下放既往之恩從其㣲志使上不過

惠下不失分則皇唐之化於斯而在箕潁之賔復見

今日矣䂮等庸近獻愚直言懼觸天威追用𢙀息僧

䂮等言

  與逺法師書        晉桓𤣥

夫至道緬邈佛理幽深豈是悠悠常徒所能習求沙

門去棄六親之情毀其形骸口絶滋味被褐帶索山

棲枕石永乖世務百代之中庶或有一髣髴之間今

世道士雖外毀儀容而心過俗人所謂道俗之際可

謂學步邯鄲匍匐而歸先聖有言未知生焉知死而

令一生之中困苦形神方求冥冥黃泉下福皆是管

見未體大化迷而知反去道不逺可不三思運不居

人忽焉將老可復追哉𦕼贈至言幸能納之

  答桓南郡書        晉釋慧逺

大道淵𤣥其理幽深銜此髙㫖實如來談然貧道出

家便是方外之賔雖未踐古賢之德取其一往之志

削除飾好落名求實若使幽冥有在故當不謝於俗

人外似不盡內若斷金可謂見形不及道哀哉哀哉

帶索枕石華而不實管見之人不足羨矣雖復養素

山林與樹木何異夫道在方寸假練形為真卞和號

慟於荊山患人不別故也昔聞其名今見其人故莊

周悲慨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之過隙以此而尋孰

得乆停豈可不為將來作資言學步邯鄲者新無功

失其本質故使邯人匍匐而歸百代之中有此一也

豈混同以通之貧道已乖世務形權於流俗欲於其

中化未化者雖復沐浴踞傲奈疑結何一世之榮劇

若電光聚則致離何足貪哉淺見之徒其惑哉可謂

下士聞道大而笑之真可謂迷而不反也貧道形不

出人才不應世是故毀其陋質被其割截之服理未

能心冥𤣥化逺存大聖之制豈捨其本懐而酬髙誨

貧道年與時頽所患未痊乃復曲垂光慰感慶交至

檀越信心幽當大法所寄豈有一傷毀其本也將非

波旬試嬈之言辭拙寡聞力酬髙命葢是不逆之懐

  辭劉刺史舉秀才書     齊釋僧巖

貧道弱齡出家早違俗務遊心釋風志乖孔教雖復

道場未即故亦洙訓緬矣方將委質餒獸庶超九劫

之功分肌哺鴿情存乘雲之馭寧能垂翼中田反跡

籠樊捨夫途中之適嬰茲廟堂之累哉且夫官人以

器位必須才未有叨越分之舉終能保其榮也今輒

奉還板命願收過恩無令曹公重歎王舟再慙補秀

之召非所克堪釋僧巖呈

  答僧巖法師書       齊劉君白

莊篇有弱喪之謬釋典有窮子之迷毎讀其書為之

長慨敬慎髮膚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名後史仰顯既重俯𢎞為大逺尋

聖言斯教為最近取諸身實迷情理瞿曇見此亦當

莫逆於心況君辨破秋毫識洞今古裂冠不疑拔本

不悟幽冥相駭遐邇致驚昔呂尚抱竿於八十之年

志釣由時未遇君沉淪未及冀能有美若人耳如其

不爾豈不悲哉僕忝蒞梓蕃庶在明仄觀貢帝庭必

盡才懿故欲通所未通屈所未屈如來告紛紜有乖

眞唱茍爲誕説豈所期邪昔王祥樵採沂側耳順始

應州命公孫弘牧豕海上白首方充鄉舉終能致位

元台朝天變地道暢當年聲流萬載君意何如敬布

腹心想更圖之劉君白荅

  與劉刺史書        釋僧巖

紆辱還誨優㫖仍降徴莊援釋理據皎然徒欲伏義

辨情末由也已雖髙義出象㣲言入神鄙懐所執猶

或可曉何者夫知人者哲自審者明忘分昧進良所

未安昔成直應命終獲減名之慙遵祖聘能卒招楊

鵠之恥若遺我欲效彼追蹤王呂恐曝鰓龍津㸃額

衆矣盜所盜器與盜同罪舉失其才亦賔主交鄙可

不慎乎又禮雲非指玉帛孝乎豈止保膚故割肌無

譏於前代斷髮有加於曩辰斯葢斬手全軀所存者

大夫何怪哉願貸愚執賜遂陋襟釋僧巖呈

  答僧巖法師書       劉君白

重獲來簡始見𤣥解皎然之悟可謂相視而笑矣君

識鑒衆流智該理奧毎檢感應之源窮尋分石之説

何常不句句破的洞盡義宗而苟自謙光乖其側席

仍踵覆車無悔敗轍非知之難行之不易也夫去國

三年見似家人者喜作客日乆寧不悲心今誓捨重

擔而安坐棄羇旅如還家對孔懐之好敦九族之美

趙門欣欣為樂已甚況復文明御運姬召協政思賢

讚道日昃忘餐以君之才𢎞君之德帶玉聲朝披錦

振逺功濟世猷名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身後與夫髠剪之辱鰥絶之苦

豈可同年而語哉相與契闊乆要頗練深志若𨼆展

禽之賢怨招臧氏不忠之責故力疾題心重敷徃白

歳雲暮矣時不相待君其勉之勿有噬臍之悔劉君

白答

  與劉刺史書        釋僧巖

比日之事為可聊作一樂不謂恩㫖綢繆芳音驟屆

勞誨之厚一至於斯伏讀未周媿汗交集然鄙志區

區已備前欵且巖之壯也猶後於人今既老矣豈能

有為夫以耄耋之年指摩成務此自蒼靈特授假首

失功協佐龍飛之英翼贊革命之主令欲以東畆之

農夫西園之抒叟側景前光參蹤古列無異策駑足

以均驊騮繫澤雉以雙鸞鶴斯之不倫寧俟深察昔

子泰伏命撫節公孫豫報智伯漆身靡侮今日過賞

德粹兩賢正恨年逼崦嵫命急濛氾吞炭倒戈永與

願隔臨紙惻愴罔識所陳幸收過眷不復翻覆釋僧

巖呈

  答僧巖法師書       劉君白

君談天語地神情如鏡抽毫拂簡智思入淵而幼失

理根蹭蹬皓髮惜君之才恆用歎息君雖心在雲上

而形居坎下既與黃雀為羣恐沒鸑鷟之美故率弓

帛之禮屈應賔主之舉徽牘三枉陋札再詶茍自謙

沖固辭年耄度君齒德方亨元吉未能俯志者正當

遊翔擇木待椅桐竹實耳鄙命輕召曷足降哉敬揖

清風肅從所尚本圖既乖裁還慙憫劉君白答










𢎞明集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