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齋全書/卷三十四

卷三十三 弘齋全書
卷三十四
作者:李祘
1814年
卷三十五

敎五

編輯

太廟享儀釐正敎附牲匣分捧定式敎。丁巳典牲令變通敎。守門護軍申復舊制敎。○癸丑

編輯

享先之道。莫尙於誠敬。誠敬篤至。然後可以言格神。太廟大享儀文。合有商量者多。欲使誠敬。無差於迎神之初。雖於大於此之儀文。亦當有所裁酌。其中有助於誠敬。無損於儀文。卽捧俎節次之釐正也。執事多而無以愼擇。旣無以愼擇。則其能人人齋潔。未可知也。況登陛駿奔之際。雜遝顚錯。薦獻之遲滯。猶屬第二件。且以億萬年悠久無疆之計言之。尤當致意。況時用圖式之有違原儀。亦由於床卓之窄狹。今若以牛羊豕俎三匣。合盛於外大匣。使捧俎官一人。入傳於薦俎官。薦俎官受以授大祝。大祝與廟司。奉奠於俎床。自今年春。享大祭。著以爲例。牲匣雖造置。而欲待春展謁日定式。蓋寓告其由之意也。如是則捧俎官之差塡親享時。各室各一人攝享。通差五人。而大享陳設圖式。一依原儀圖成。藏於本署。

大享時薦俎節次。纔有定式。而攝享時捧俎官之分三次。捧俎往來者。薦俎之際。其不能接續可知。招問事知守僕。果然。豈非欠敬之端乎。自今攝享。待陳設時至。第二室以下。各室牲匣。自饌幔。先爲權奉於省器所。而行禮時。則第一室捧俎官。與薦俎官及諸捧俎官。由南神正門及夾門。分入。親享時則各室各有捧俎官。直自饌幔臺捧詣。

大禮大享之稱令稱郞者。耕耤令曰太常正。用於親耕。協律郞曰掌樂正。用於祀饗。掌牲令曰典牲署官。用於省牲。省牲之禮。五禮原儀。不以親行載錄。至先朝。遵大明集禮。始擧躬省之禮。此所以耕耤令協律郞之皆用正三品正。獨於掌牲令。依舊秩卑。尙今因循者也。今番祈穀執事官。仍用聽誓戒之人。牲官亦然。而今聞卽雜歧主簿雲。主簿卽其署之長官。其外卽參下七八品官。設令地閥稍勝。烏帶之末蔭。渠安敢牽牲告腯於版位之前乎。雖不加設正窠。何以稍尊其官。另擇其人之道。令吏,禮曹廣採文獻。兼攷官。方定奪以爲式。

五禮儀序例齋戒條。有曰。大祀守衛壝門者。淸齋一宿。註曰。每門護軍二人。每隅隊長一人。攝事則竝隊長。宗廟,永寧殿門同。此謂廟社親行大享及攝享也。又於中祀。有曰。文廟門及凡壝門同。制禮之義。本自如此。此䂓未知自何時不爲遵行。近於親享時廟社神門。權令兵曹摠府郞。守之。挾輦軍列立門外。雖幸脗合於禮書。攝事則不爲。而中祀亦不擧論。自今申復舊制。而五禮原儀。成於五衛時。曰護軍。曰隊長。而今之護軍。文蔭武卿宰從二品以上也。至於隊長。卽旅帥隊長也。古今之制異宜。此則勿論。而守門護軍則用武臣付祿堂上。親享時則依近例。兵摠郞守門。

贈左議政忠武公李舜臣。加贈領議政敎。

編輯

是日何日也。嗚呼。神皇再造之恩。與天無極。匪風之感。下泉之思。將於何寓其萬一乎。旣遣近臣。替審奉室。申命武臣李源。往於宣武祠周視之者。蓋欲識此日。而此何足以識之也。象德報功。有國晠典。況以小國陪臣。荷被天朝寵章。而爲天下名將者。李忠武是也。昔武寧王徐達之碑。皇帝臨書之。有司治其功。謹敢遵倣。曾令該道斲石。以竢篆首之書下銘詩之撰示。昨年。以民事。未遑爲焉。今日召問忠武後孫。俾督其役。且思之。忠武之之忠之武。歿後尙闕首相之加贈。實爲欠事。有明水軍都督朝鮮國贈効忠仗義迪毅協力宣武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德豐府院君,行正憲大夫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制使,諡忠武公李舜臣。加贈曰議政府領議政贈職。今日下批。竪碑日致祭。前有知委。而贈官宣誥。幷行於伊日。莫曰春秋無地可讀。三傳束之高閣。此義此理。長在宇宙間。與日星竝葆光輝。烏可不思講明之方。是日何日也。

星州礮手李士龍贈職旌里敎附註。戊午忠烈祠。竝享忠壯公諸沫敎。

編輯

我朝名將。指先屈於忠武。而以軍伍名聞天下者。亦惟李士龍是已。士龍星州人。早編戎籍。及應敵求赴錦州。與天將祖大壽對陣。礮之虛發。爲敵所覺。屢刃之不懾。如是者三。竟死於敵。天將諜知之。揭竿特書曰。朝鮮義士李士龍。嗚呼。當辛巳之役。若非士龍之一辦。將何以有辭於後世乎。昔唐衛士殉節。朱夫子猶表章之。況以小國之軍伍。爲天朝秉義立慬。傑然爲東國之耿光。而坐於人微地賤。尙闕表章之典。豈樹風迪彝之義。星州礮手李士龍。特贈星州牧使。仍使地方官。旌其里。其後孫中可堪祿仕者。先卽調用於軍門以聞。向於本州牧使諸沫古蹟。起感而有旌贈之擧。今又因李士龍事。思之本州。曾聞有大明洞之稱者。卽壬辰東援中軍施文用之舊墟雲爾。文用之父允濟。官兵部。力贊尙書石公東援之策。而文用積勞行間。因作我國人。宣廟朝授僉樞職。先朝贈亞卿。且有受敎。若曰。俾施文用之後孫。勿簽賤役。是地又有是人。則今豈可不思一例收錄之方乎。贈參判施文用之後裔。令道伯招見起送。明日卽李提督祠堂侑享日也。呼燭寫其祭文。感激風泉。觸類而引伸。贈誥亦於明日安寶。立慬於壬辰之後。而受俎豆之享者。輒稱晉陽之忠愍廟。尙州之忠義壇。錦山之從容祠。而同時戰死之士卒。亦皆配食。則贈參判柳復立,諸弘祿之獨不與焉。抑何委折。分付道臣。博採可考文蹟登聞。議大臣稟處。忠壯公諸沫成仁之地。旣不在於矗石。則追配倡義使之院。實無意義。而星山竹林。緋衣徊徨。其忠魂毅魄。尙有鬱轖而不散者。如彼犖犖卓異之人。若或拘於邦禁。而仍無一區腏享之所。豈不是欠事。星州牧有贈牧使李士龍祠。而年前賜額曰忠烈者。是地是祠。與是人同是享。夫孰曰不可。特令道伯。並享於忠烈祠。

太常脯制復舊敎附註。丁巳太常下屬。勿爲直囚敎。

編輯

顧予一念。夙宵耿耿。惟在於祀典。祀典卽奉先中一事。豈敢絲毫有未盡於致虔致愼之節乎。祀品所重。莫重於簠簋籩豆。而籩之十有二品。脯居其一。惟脯之尺度。最違禮意。古之長八寸餘者。今爲一尺三寸。廣一寸有半者。今爲三寸半。厚二分者。今爲一寸三分。以至陳設之時。脯盛之籩。添用二三。其有欠於虔愼。果如何。大抵尺度之長。用禮器尺八寸餘者。引儀禮脯膱尺有二寸之文。而周尺之尺有二寸。卽禮器尺之八寸餘也。列聖朝制禮之以及乎微品。咸秩有序。猗歟有若是矣。若是也故。昔我孝廟朝辛卯。申修古制。命度支太常。奉而遵之。至肅廟朝乙酉。又以脯制之增加。重下飭諭。俾遵孝廟朝受敎。在其時。廣加五分。厚增三分。尙以爲過大。若以近日十倍之式。任其循謬。則大非所以仰述志事之道。且況先朝甲子。亦有復舊䂓之聖諭乎。自今享用脯式。依儀禮及我朝之製作尺度。申明定式。自度支造頒鍮標。將此傳敎都提擧。書揭太常廟社泮宮典祀之所。亦各以鍮標。藏於祭庫。獻官之監捧也。承宣之奉審也。較視鍮標。若有分釐之過大。而不能致審。當有不職之責。俾各銘念。莫或違越。列朝屢勤飭諭。近弊未免弁髦。安知不於年久令久違式若今乎。粢盛。將以供簠簋。有封進看品之䂓。籩豆之供。亦何異是。此後春秋造脯。待始用時封進看品。菓蓏又屬於籩用。隨時換品。互有通融。亦載於先朝受敎。其後有司之臣。或未仰體。除非特敎代封。率多依舊因循。須有一副頒示。可以永爲恆例。以所下圖式。載之太常志。太常凡事。必敬必愼。雖於進排之貢人。擧行之下屬。務欲顧護。俾渠輩歡悅趨事。不知爲勞。非爲渠輩。卽爲所重也。向因黃栗事。已有筵敎。昨聞南壇享所府屬事。亦然。大抵造脯所用前之每等近四百首所入。今只爲三十餘首。如彼之際。睢盱不難知也。自今享所寺屬。凡有犯罪。言送都提擧科罪。雖承旨臺監。勿爲直囚。

嶺南百歲老人余善傑召見敎

編輯

慶尙道金山居百歲老人余善傑。聞其筋力康旺。騎馬入京。召而見之。韶容渥丹。恰如六十歲內外。而兒齒之咀嚼。童髮之髼鬆。可謂希世之瑞物。且問生年。對以甲戌。其在尊年優老之道。當有別般眎意。特超崇政階。差五衛將。例兼同知。亦令度支長。造給玉圈。而食物衣資宴需。該道備給。還送時給馬。其率來子與孫曾孫玄孫中一人。亦令該道。各別收用。

故處士柳馨遠加贈祭酒敎

編輯

故處士贈執義兼進善柳馨遠。其所撰磻溪隨錄補遺編曰。水原都護府加廣州下道之一用等面。移治於坪野。臨川因勢。邑城可築。申之以邑治䂓模。坪野大勝。眞是大藩鎭氣象。地內外可容萬戶。又言築城力役。當藉鄕軍停番之需。蓋其人有用之學。著之爲經濟文字。奇哉。其論水原形便也。移治之謨。築城之略。身在百年之前。燭照今日之事。與合面停番等節文細務。亦皆鑿鑿如符契。見其書而用其言。尙謂之曠感。其書不見而如見。其言未聞而已用。其人之所抱固富矣。卽此華城一事。在予可謂朝暮遇。記昔其家後承之推恩也。例贈戶曹佐貳。相臣力言其例贈之銜。反遜於特贈。不可施於此儒。嘗以其言爲是。況今興思。豈闕揭厲之典。加贈成均館祭酒。其嗣孫訪問以聞。已贈贊善佐貳。故以贈吏曹參判兼祭酒贊善施行。

朝祭服冠裳通用敎甲寅

編輯

今日之弊習。莫甚於衣章之侈汰。儀文之浮靡。雖似二歧。其歸一也。禁侈則自可祛靡。一朝固難反古。近來綃袍絛帶纓靴之飭令。蓋欲取次省約。以求其慣於眼計有餘之效。且以大享時服色言之。記昔予以亞獻陪享之時。卿宰享官。多用工曹之冠。濟監之衫。今則引儀捧俎官。亦且恥不著焉者。可見侈汰之日痼。至於祭冠則尤涉浮靡。大明集禮五禮儀之所不載。而俗制紕繆。以金冠漆冠。分用於朝服祭服者。旣乏意義之明證。況於通編。有通用之法式者乎。自今大享。獻官以下。惟上衫之紅羅靑羅外。冠裳並通用。而官給之件。亦當自如朝服。陪從者。仍著其冠黑團領。先詣者。換著官件攝行。則雖大官獻官。用官件。俾滌弊習。今享卽令初也。獻官以下。皆著官件。笏之用牙用木。亦有等級。而今反通用。觀於此。在侈邊則通用而不通用。在不侈邊。則不當通用而通用。事之無謂。孰甚於此。當一例復古。而定品分執。還或相妨。姑不指一。申禁堂下官之朝服祭服。欲執木笏者。皆令從便。

前承旨洪駿漢,洪龍漢。陞授同敦寧敎。

編輯

逢此慶辰之月。初飾慶之政。先施於敷恩。恩乎雲者。豈謂德我感我。予聞曾聖之訓。一樹之栽培以時。猶以爲孝。草木之無知猶然。況生人之倫乎。且況世臣乎。枳者蘇。塞者通。竄者宥。當之者且置之。當之者之子弟。爲父兄之心。安得不攢手相顧。樂此慶辰乎。此所以宵枕耿耿。未明求衣。冒雨而臨殿。揮汗而疏決者也。然此皆屬於外面。譬若爲學之工。近於爲人。非爲己。予又聞之。孟子之言。有曰。富貴無足以解憂。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與其慰悅八方兆庶之情。覃惠而普澤。豈若一分仰寬之爲浹洽於予心乎。慈心無私。私恩雖絶於私家。至於天理人情之不容已處。豈無隱痛之不露於色辭間者哉。麟漢之自干。不但公法之所難逃。卽亦私門之所斷腕。有一麟漢。何關於奉朝賀與洪龍漢弟兄乎。安世多故。何累於安世。柳惠自異。何嫌於柳惠。且以近世已例言之。李師命之以兵判伏法也。其弟故相李頤命。卽時無礙。行公於官職。聖朝之處於世家。尙若此。況是家何家。豈特比之師命之於頤命乎。今日洪龍漢弟兄之收錄。卽奉朝賀之無事。奉朝賀爲無事地處。則慈心之歡喜忭幸。必有勝於十獻瑤冊。百進康爵。而小子定省之際。始可以釋宿昔之鬱。而怡然於心中。今日之先務。孰過於此。前承旨洪駿漢,洪龍漢。陞授同敦寧。今政加設下批。俾參誕辰起居之列。如是則慈心悅矣。予心慰矣。大義固矣。私恩伸矣。雖謂之質諸聖人無惑。可也

慈宮甲寅年誕辰進表裏敎

編輯

予聞之。親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朱夫子釋之曰。旣喜其壽。又懼其衰。而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有是哉。聖賢之言。足可感人。今予知年愛日。且喜且懼。每切來無盡之祝。常存留。有餘之戒。應行儀節。輒從省約。區區此心。庶獲臣民之見諒。幸逢六旬之慶節。欲擧稱賀稱觥之禮者。卽人情天理之所當然。然而喜與懼幷鄭重。周章非敢緩也。蓋有待爾。矧且慈衷謙抑。固拒愈堅。日日煩懇。不嫌其一直強聒。是豈順承親意之方乎。謹稽我朝之例。昔我仁元聖后六旬誕辰賀與宴。幷奉慈旨停免。在今日。政合仰述。大抵洗腆之慶。志物之奉。不在於外面之張大。於是乎慈宮此時之心。不敢違拂。先朝丙寅之敎。亦欲遵倣。今十八日慈宮誕辰賀儀。以進表裏磨鍊。

閔旱求言敎二首

編輯

攝傳香祝。反以求格於方寸。而以今所覩。雨意邈然。焚灼之思。十倍農夫。昨以求助之意。欲幷擧於傳敎中。而自有層節。姑未果焉。更思立秋在明。猶且拔例行祭。況求助之爲一分有裨於消弭導揚之方。而其可一日或遲乎。大抵人事不修於下。故恆暘之咎。其應爲暵。袞闕時政。官邪民隱。無非人事中一件。而所以不修之由。必有其因。近日言路之不闢。莫曰史乘之所未有。極必反理固然。勿以目下設禁之條件。把作藉欛。而凡今在論思言責之列者。事之可言。竭論無諱。以充予心之善端。今或名以應旨。拖泥帶水。是豈應之以實之道也。言須剴切。可以感人。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云云之句。卽古人取喩之格言。爲三司諸臣誦之。

病中閔旱。心焦血燥。藥旣無效。夜輒添谻。而推戶瞻漢。倬彼者昭回。心香之上升。固不敢必。下土黔首喁喁之情。庶徹高高。而一雨久閟。今爲四十日。此時五日不雨。可敵春暵之數十日。十日不雨。可敵數朔。無麥無禾。何以卒歲。莫曰井泉不涸。其涸可待。莫曰沃壤無損。所損可知。諱災之言不足信。而且觀諸道之狀。驟霔所過。往往有鋤犂之優渥。京城內外。點滴莫霑。靜言思惟。咎在一人。貶責之擧。不敢以儀文而忽之。旣減膳矣。又撤樂矣。惟避殿一事。姑未頒示之者。以今所處非正殿也。然則目下修明之方。當於何爲先。大抵鬱以爲蘊結。發之則舒泰。或者不知不聞之中。有寃莫達而寃莫伸。寃怨干和。警告日久。予乃視若夢夢。聽若藐藐。莫卽覺悟歟。咨爾大臣卿宰及論思言責居留方伯之臣。各從聞知。以答求助之思。

求見金玏家大學衍義。權橃家近思錄。錄用其後孫敎。

編輯

近因嶺南奉使之行。取見贈判書金玏朝京時欽賜大學衍義及先朝丙寅宣賜鄕本衍義及御製御詩。此豈一人一家之私寶哉。予於敬玩之餘。又宣新印大學一部。蓋大學爲衍義之源頭。亦出於仰述之一端。尤可奇異者。天朝之欽賜。在於萬曆壬寅。先朝之宣賜鄕本。在於丙寅。兩寅旣相符矣。今年甲寅。活印三經四書。而世宗朝鑄銅爲活字。在甲寅。予之重鑄印經。又在於是歲。適於此時。又頒此經。四寅又相符矣。略提此意。書之卷首。謹賡御詩以還之。玏之後。先朝有補官之命。尙未爲訪其孫補官。忠定公權橃。當中廟盛際。設賞花之宴於慶會樓也。隨身之近思錄。遺於席底。宴畢撤其席。得其書獻之。聖祖命還於橃。至今傳以爲美談。先朝徵覽訖。賜鄕本一件。卷首書其事。予今又奉玩摩挲。自覺起感疇昔。予在春邸也。聞先正李文純有手訂之心經袖珍。從其後孫之爲僚屬者求見之。事蹟相似。而兩書爲表裏輪翼。以心經一本宣賜。記其實。而橃之孫。亦卽收用。以寓追述尊賢樂利之思。

奉朝賀鄭存謙隱卒敎附註賜諡敎

編輯

首先甌卜於此大臣者。以其托契於乙未一疏。謹畏一念。執玉奉盈。位躋上相。人莫間然。此豈非高於人一等者乎。年來養痾。不見久矣。今雲長逝。曷任䀌傷。卒奉朝賀鄭存謙家成服日。遣承旨致祭。前一日。亦爲遣承旨致弔。祿俸限三年輸送。賜諡葬前擧行事。分付弘文館。鄭奉朝賀家。葬前賜諡有命。而聞其家法。不撰請諡之狀。雖有易名之典。多出於特例。文翼翼憲配享也。東平都尉儀賓也。貞𥳑貞敏不待諡狀也。如故相鄭惟吉,鄭昌衍,鄭芝衍,鄭知和,鄭致和,鄭載嵩無狀而不爲雲。一門十一相。與儀賓無不恪守家法。又何可強所不強。令弘文館不待諡狀擧行。且聞大臣致政之後。以病未謝命。不受常廩。至今在太倉。早知其然。當有輸送之擧。惜乎已矣。度支考其年條。幷卽傳致主家。

故參判柳夢寅贈職賜諡敎

編輯

風雨蕭蕭拂釣磯。渭川魚鳥卻忘機。如何老作鷹揚將。空使夷齊餓採薇雲。而鷹揚比靖難勳臣。夷齊取以自況者。故處士金時習題渭川垂釣圖詩義也。大抵臣之忠女之貞一也。君雖無禮。臣不可以不忠。亦猶夫夫雖不良。女不可以不貞也。故屈原以楚懷爲君。而方其行吟澤畔。哀怨悲號也。輒皆以夫婦比。況此乃故參判柳夢寅老婦詞。深得離騷遺意。與時習之詩爲伯仲。而可使若臣若女之懷二心者。顔發騂也。等是節耳。慷慨與從容之間。不必軒輊。而從容比慷慨爲尤難。向判夢寅伸雪之語。特拈時習一人於端廟諸臣中者。蓋有以也。夢寅嘗佐銓衡。而躋文苑矣。和光同塵。何官不做。而顧乃歧貳凶論。屣脫名利。甘自放於山巓水涯。與韻釋悟僧。記臘結夏。此時習之傲世逃俗。永矢不歸之淸狂本色。及乎被逮對吏。西山一語。宛轉雍容。有時習渭川詩。一般氣味。尙論之士。其可以時習之雪嶽。夢寅之皆骨。差殊觀耶。若使當時掌獄之臣。體聖朝寬大之辭。敎置夢寅於勿問之科。任其所之。則決知其採西山之蕨。飮西山之水。以終其身。如時習之不受點瑕。畢命水落之爲矣。時習,夢寅彼二人者。所慕者夷齊也。一生一死之不同。特跡耳時耳。腔子裏從容就義之赤血丹忱。百載相照。無絲豪之出入。則朝家之所已施於時習者。可不施於夢寅乎。且予徵其稿之謄行於世者而見之。詩文幾篇。太半是離騷壹鬱不平之鳴。掩卷興感。欲施加等奬異之典者久矣。際見其族孫蹕路呼籲。益知其子與姪之狀。實其子瀹與其父同死。其姪澯不仕昏朝。脫帽遁入於北關。及乃叔事。作坐竄未宥。亦可謂是子是姪。故吏曹參判兼藝文館提學柳夢寅。贈秩正卿。賜以美諡。其子瀹復官。其姪澯亦贈堂上三品職。勿論度支勳府。凡係沒入之臧獲。計卽出給。仍令諸柳。就傍派中定嗣孫。奉其香火。用故忠臣朴箎例書此。又聞之。稱雲懿陵造泡寺。移構梵宇於懷墓塋築之側。誠有是也。官司之不禁大不可。是豈每歲季春。別遣中使設祭之意乎。卽使有司査事。刑其僧。投之遠方。嚴飭邑守。申禁樵牧。

判府事金鍾秀特許休致敎

編輯

粵昔在邸。始識此大臣於胄筵。而時講商書漢紀。一二討論。蓋有默契於心者。御極之初。首先拔擢。周歲中超至大司馬。肅肅鈇鉞。揭我麟經。煌煌黼黻。賁我龍圖。遂至於金甌之卜而眷毗也。禮遇也。卽簪紳中一人。然此特跡耳。予所取者其心。觀乎短而知其長。謗則起而名亦隨。穽石之交加而惟予在。滄浪之自取而亦惟予在。前後爲此大臣地。自謂積商量費詳度。春初事端以後。旁伺者多少云然。堪供一笑。今我猶古我。今卿猶古卿。俄已有面剖。而此際乞骸之請。復申十數年來血懇。歷敘平生之遭逢。願得餘年之全保。其志苦。其言切。以不準請則不完圈。爲進退之一大節拍。雖以予必不欲舍之心。難奪其有退無進之志。則無寧全其名而成其美。俾臣主俱榮。況明日何日。昨歲此日。賦寄梅花詩一篇。庸識葆晩之義。此大臣此時此請。若不偶然。下之所請。上之所副。豈用虛文爲哉。行判中樞府事金鍾秀。特許懸車之懇。臨殿宣麻。以送其行。

因鄭致達妻任便居住之命。大臣卿宰求對啓還給敎。乙卯

編輯

欲爲臣盡臣道。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予雖否德。卿等之事予。其可不以事堯之道事之乎。大抵如此爲盡道。如彼爲不盡道。則如卿等之位在具瞻者。如此如彼之間。但當惟義是視。盡臣之道而已。雖以近古世龍妻事言之。其身犯之惡。何等貫盈。觀於其時全恩與斷義之論。古大臣處事。果何如乎。世龍妻之自通川謫所宥還也。宋文正之言曰。龍妻之行兇。孰如淮南之謀反。朱子於淮南。譏其徙蜀而致死。則通與蜀霧露之毒一也。彼死此不死。幸不幸耳。若不幸則何以免朱子之譏乎。文正大儒也。其說如此。此亦不盡分於臣道而然乎。見今習俗於此等事。惟恐其討之或歇。說之不猛。爭相戮力。無所不至。設一陷穽於朝著。雖使文正在此時。其言之樸直。必不若其時矣。此所以首提丕變之義。對卿等說到於左右相重卜之初筵者。意豈徒然。然而明諭之姑徐。外人似無由聞。知卿等對揚之機。政在於此等處。卿等俱被殊知。義同燥濕。寧或卻顧身計。拘攣於習俗之莫可猝改。不以事堯之道事予。又不以先正之言於聖祖盛時者。自任而擔著。使前席諄諄之千言萬語。聽之藐藐乎。今日順美。明日遭彈。在卿等可謂暮年光華。惜乎卿等之何憚而不爲之哉。日前之勉循於還發之啓。朝者之減等於任便居住。予亦急於出場。未免爲此苟且彌縫之擧。如使古大臣見之。以予政令。當如何也。予所求之於卿等者。不過是第二層不難從之請。則卿等。造朝求見之不足。又率卿宰而請對。慨然慨然。無以爲喩。若此則勢將踐先甲之諭。直用古事。宥還舊宅之外。更無他道。予言難再卿等默會之。

溫陽行宮槐臺竪碑敎附註。賞典事實。

編輯

昔年庚辰七月溫宮行幸時。射的於西垣之內。命以品字形。種植三槐。俾作垂蔭於日後。於今三十六年之間。根蟠榦蕃。有陰滿庭。邑倅言於道伯帥臣。環其樹築臺以護之雲。爲永興本宮縟禮。詣閟宮齋宿。此日聞此。亦若有待。且愴且感。難以爲心。臺役已告完。而事蹟。亦有錄在本邑者乎。與其時道臣邑倅及承敎種植人姓名。條列啓聞。謹當記識其實。竪石臺傍。臺在溫泉行宮北墻西。英廟庚辰七月二十五日。睿駕幸溫宮。越二日。設帿親射。敎曰。此地不可不識。翌日命守臣。採稺槐三株種之。株各二榦。至是築臺。竪碑於臺傍。親書靈槐臺三字於碑面。製銘於碑陰。○臺長十五尺五寸。廣十二尺五寸。高三尺二寸。碑用藍浦烏石。長三尺九寸。廣一尺五寸。厚八寸。○是年十月二十七日靈槐臺碑印本親受時。禮房承旨與閣臣。具儀仗鼓吹。由萬八門陪進。敎曰。今年得聞溫宮三槐古蹟。建閣竪碑。若有所待。予所起感而興愴。當作何懷。力役告成。印本親受。盛蹟之登聞。在於詣水原宿次之時。豈不奇異乎。昔年駐蹕時。道伯卽綾恩。而今日以禮判出肅。綾恩君具允明家。衣資食物輸送。昔年地方官贈參判龍恩君尹琰也。承敎手植三槐。其子閣臣尹行恁。今又奉敎書陰記。賜鹿皮。○丙辰敎曰。溫幸隨駕人朝官。各加一資。武士隨品擬樞銜。未追榮者追榮。軍兵吏隸年過七十者。帖加。六十以下。分給米布。其時錦伯。卽綾恩君。係是資窮。衣資食物輸送。遣郞官存問。地方官故郡守龍恩君尹琰。加贈一階。其餘差使員守令。問於該道生存者。一體加資。隨駕武臣及軍校之生存者。亦卽訪問於各部各該營門。而該郡校吏。亦令道臣探問狀聞。又思之。故重臣李潭繡衣時事。其可忘乎。乙未以前樹立。卽其源流。其子參奉李靖模。湖西守令差遣。○吏曹以差員守令察訪中生存人。只有前縣監權聖應一人啓。敎曰。特拜敦寧都正。○兵曹以陪從人咸鏡監司趙宗鉉。以洗馬陪從啓。敎曰。亦爲加資。念其先重臣陪從之事。豈勝愴傷。重臣官敎傳宣日。亦爲致祭於故重臣趙雲逵。而又思之。故重臣之先重臣。卽予封冊時師傅也。曾亦記存而今於致祭之時。豈可闕焉。一體爲之。又以隨駕人淸州營將李仁康追啓。敎曰。其時擧行於溫宮。而効勞最著。況其地處異於他人。特授知中樞。○敎曰。故醫官朴泰均之効勞。豈可忘乎。近以溫泉陪從人收錄事聞之。泰均之家。只有老妻及稺孫。優給食物衣資。其孫月給五斗米。待年長。直付內局。○右議政尹蓍東言。昔年桂坊之出入書筵者。今餘三人。李敏輔位至崇品。鄭存中亦入耆社。而獨申光履未免潦倒。年亦恰滿七十。合有優老之典。敎以特除知中樞。兩重臣家。米肉輸送。○宗臣朝官資窮而賜衣資食物者二人。朝官加資者十三人。中官掖屬加資者五人。給馬者一人。給紬木米肉者十人。從願免賤者一人。醫官加資者二人。武士軍校吏隸加資除職者八十人。帖加者九十九人。年六十五十以上分等給米布者。一百九十人。畿湖諸邑吏校加資。除衛將者十二人。年近百歲。直付僉樞者一人。九十以上加資者二人。八十以上加資者二人。七十以上帖加者一百七人。七十以下五十以上分等給米者。一千三百四十七人。

慈宮周甲誕辰進饌敎

編輯

慈宮周甲慶辰在近。卽國朝初有之慶也。陳賀進宴等飾慶之節。何禮不可擧。而慈心之難拂。已言於大臣諸臣矣。今則慶辰隔日。趁今指一知委。然後可以擧行陳賀。則丁卯已例。明有可據。卽亦每年常行之禮。而此亦慈心甚以爲難之。此所以無賀之名。有賀之實。爲體慈心伸予誠之道。爲說於禮堂陳請之時者也。十八日。慈宮周甲誕辰陳賀。以進致詞箋文表裏稱號。其日當行禮於明政殿月臺。傳函呼嵩。還內行親上之禮。百官陳賀。亦以進致詞箋文表裏稱號。領相當進參於內班矣。殿庭行禮後。躬至內班。以致詞箋文表裏傳入。諸道封箋。已有知委。自可擧行。京外進獻方物物膳。亦依慈敎置之。只以誕日物膳封進。至於臨殿頒敎。各殿陳賀。則先朝丁卯。仰承慈敎。而皆權停。況今年乎。幷依丁卯例置之。又若宴禮。則此時慈心之固拒。比賀儀不翅冞懇。丁卯年亦以進饌。代行於翌日。而慈心無以勉回。與其一直強拂。宜念順志承奉之方。待秋更當幷請於慈宮。以冀俯循。今番進宴之禮。勢當遲待。而其日略設饌品。當與內庭參班者。奉觴獻壽。而儀文不煩有司。以伸是日祝岡之情。致詞箋文。卽令文任撰進。自今日肄習。而大庭行禮。禮雖不可廢。內庭則仰體慈意。奏樂節次。亦幷除之。

大臣命召傳授定式敎

編輯

相符異於將符。無合符傳授之例。則承旨之幷與紙裹外封傳致者。罪在於承宣。命召密符。以其有御押也。故雖僉使之例兼防禦使。道遇大臣。大臣下馬。予亦於在春邸時。路逢密符受佩之武弁。低輦候過始行。年前有一捕將。見一大臣。輕先下馬。大臣登筵請其罪。且以上疏言之。以其有第三行之所書。放鑰後無敢入徹。而近聞謬例。無論命召密符。從門隙出納雲。駭然甚矣。此後待開門來納。如相符將符之不得遲滯者。該房啓請留門。至於命召之換授至易。若無標識將相。亦將換佩命召。御押雖體重。豈比於香封御押之所重乎。先朝因承宣傳香時。有如許之弊。特命各書廟殿陵園之號於封紙。自今御押之標牌及命召密符。各於其綬書之。雖以大臣。納符後還授一事言之。政院,政府眩於擧行。渡江以後。例無還傳爲對。若曰不可踰漢水之陽。則赴燕大臣。何故仍佩往來乎。在江外納符。則當依例還傳。以此定式。在城外命召傳授時。亦皆請鑰城門然後出納。

朴長卨削籍敎附秋判徐有防謫補畿伯敎

編輯

國綱雖曰不能振勵。朝著雖曰不能整頓。渠安敢爲說若是駭悖乎。神思漸耗。昨日之事。猶且忘卻。而觀於渠疏。所謂渠輩二字之敷衍而伊時批敎。未必指渠與李顯道而言者。則旣雲渠輩。又稱臣輩。而末乃曰。臣與顯道。同一覊旅之臣雲者。疑怪黯䵢。旨意難曉。告君之辭。豈容乃爾。且況渠亦國中簪纓。非琉球日本昨今日向化之輩。則覊旅之稱。其敢萌於心發諸口。而泚於筆登諸章乎。分義所在。不可全然歸之不治治之科。此蓋顯道徑放。渠躡其尾而然也。渠疏之陽斥顯道。尤可見心口之不相應。削名朝籍。放之田間。以爲爲人臣奏御不愼者之戒。渠之尾論事言。何齷齪。聽猶錯愕。幾其魚矣。何雲黨乎。畿伯赤腔。惟予燭之。何物喜事輩。敎渠爲此。此豈足爲敲撼畿伯之計乎。眞所謂勞而無益矣。

近以重臣事。當暑酬應。不知其憊者。豈特爲重臣地也。刑政所關。不欲置人於心跡未暴之中。微官尙然。況重臣乎。往在己庚兩年間。朝著殆空。幷與故徐領府事。今金奉朝賀。俱不在朝。惟金,鄭兩相。以大家在相任。其所眷注勢使然矣。然而以予平蕩之苦心。切戒偏重之流弊。以重臣家之無累於其時。頻置近密。如是之際。與簪筆者面熟。此豈足爲非。況於積畏約之餘。雖不敢露圭角。或値筵席從容。亦未嘗無導達拯救。雖謂之無愧於伯仁之不誇。未必爲過。彼見其跡。而不知其心者之多少雌黃。豈其情也哉。且況追逐之斥。宜付一哂。捃摭多端。備經苦惱。追逐者。固如是乎。日前其魚何黨之喩。赤腔予燭之褒。廷臣之所罕得者。得此恩言。豈比萬番薰沐乎。斷當拚棄區區私義。有進無退。以少酬拔例之渥。卽臣分人情之所當然。猶且曲爲之地。先解藩任。次卸樞銜罷職。俾伸情勢。禁推又作節拍。到此地頭。惟有出膺而入肅五箇字。爲目下處當之第一義則夜鼂之頃。坐違十牌。取章賜批。亦不知動。不但分義之不敢出。抑亦擧措太忽嚴畏。今則勉出。猶屬餘事。獨不念國綱之虧損乎。刑曹判書徐有防。謫補於京畿地方道臣。以補兼謫。則何必令爲不欲爲之肅拜。又何敢爲不敢爲之辭朝乎。發遣都事督付。又送宣傳官。賷標信密符左一隻。偕往先爲合符於都事。取其舊佩。傳於畿伯後。更以左隻合符。然後復命。

斥邪學敎

編輯

賞罰。爲有國聳人勵人之端。有賞無罰。何異於擧直而不錯枉乎。此箇事理。右相曾有筵奏。此所以樂聞而默運於施措之際者。以目下鬧端言之。西洋之書。出來於東國者。已數百餘年。史庫玉堂之舊藏。亦皆有之。不啻幾十編帙之多。年前特命收取出置。卽此可知購來之非今斯今。而故相忠文公入燕。與西洋人蘇霖戴往復。求見其法書。而其言以爲對越復性。初似與吾儒無異。不可與黃老之淸淨。瞿曇之寂滅。同日而論。然彷彿牟尼之生反取報應之論。以此易天下。則難矣云云。故相之言。可謂詳辨其裏面。而亦或純然攻斥者有之。故察訪李潊詩。則至以爲夷人傳異學。恐爲道德寇。大抵近日以前。博雅之士。未嘗不立言評騭。而其緩其峻。無足有無於其時。而今也正學不明也。故其爲弊害。甚於邪說。浮於猛獸。爲今日捄弊之道。莫過於益明正學。而且就世人。另行彰善癉惡之政。然後庶可責其功。刑戮之於矯俗。末也。況厥學乎。昨旣擢用崔獻重。以扶正而斥邪也。年前購來之李承薰。無論有情無情。其可不損一毫。敢使息偃渠家。有關於刑政者大矣。承薰之父焚書之證。其後承薰著文訟罪一款。亦發於公家文蹟。而革心自革心。犯手自犯手。名旣登於公車。則不卽處分。亦非人其人之義。前縣監李承薰。投之禮山縣。外此下里編戶。設有可賞可罰之類。此則有司存。廟堂提飭有司。苟能誠心勸懲。而不激不隨。勿忘勿助。則其效可以時日期月待。如是敷示之後。更以厥學事爲酬應。則其可曰有朝廷乎。

參下宣傳官復舊制兼內禁衛敎

編輯

凡事皆師古爲可。況官方乎。古則參下宣傳官等。以內禁衛實銜爲兼帶。此所以太倉料祿案。至今無宣傳官名色也。遠古無論。雖於三四十年前。額外內禁衛。例帶宣傳之銜。不但宣傳官爲然。守門將亦然。別無定式之事。而宣傳內禁。分而爲二。判若班賤之別。位至將臣者。亦多昧於故規。若以內禁衛三字。恥近行伍。則崇祿以下重臣之無實職者。例兼軍銜。如龍驤忠武義興等衛之賤卑。甚於內禁羽林等衛。彼何不恥。此獨謀避乎。自今申復舊制。參下宣傳官等。皆令例兼內禁衛。或額外內禁衛。

因兵曹參議梁周翊疏。飭諭廟堂銓曹敎。

編輯

日前因兵曹參議梁周翊疏擧。逐段賜批。以示其印可言。旣求之。言至而不之用。則烏在其求言之意乎。其中貢蔘民弊事。還耗減升事。遠近一視事。守令交差事。政合商量處。謀於野則獲官人。豈有方所。而限於地。局於時。蓽戶繩樞之士。無以自致於靑雲之上。而朝廷之所以用之者。不過京中數三華閥盛族而止焉。綈招馹召。何嘗及於漢江以外十里之地。則古往今來。如今䂓模之窄狹。狹於釣舠。窄於藕孔。誠有不可使聞於隣國者。至於文蔭武牧守之區別派遣牢定鐵限之當窠。雖使山濤執銓衡。莫敢一言違越。此果二典三謨垂載之䂓則乎。否則緣是而生民不被化。守令不畏法。予每欲打破而未遑者。遠人旣欲收攬。則先從已通仕籍者。次當及於其餘。令兩銓之臣。類聚道邑。或以聲名。或以地處。或以久次。一一收用。月計歲計之有餘。無敢或後於京華。而政望必懸註。若其跡淪草萊。名姓不達之人。各該地方官。刻意搜訪。薦之道伯。道伯以其薦中人。審加考稽。拔其尤而登聞。無如備例塞責之爲。道伯之不能誠心答揚者。當被重勘。廟堂遍飭諸道。而守令通融交差一款。凡屬窒礙相妨者外。如何更張爲可。銓臣議於大臣以啓。蔘之爲弊。可勝言哉。紫微檟陰。自古稱靈椏之攸產。考之本草。惟我東爲然。而根荄損於山畊。眞贗雜於家種。北輸潛興。南贈難繼。價日翔而弊日滋。堂堂御藥所需。甚至有蔘商蔘校蔘戶之稱。而屑越甚矣。京貢難議。則捄弊亦當如之何。一碩二升之耗。昉於唐而後仍之。漸增至二㪷。而我朝則爲一㪷有半。雖近於折衷。而減耗給耗之議。自昔紛然。此朝家所以一念櫽栝。未覺其要者。前以還弊中簿書統合一款問於大臣。與今詢貢蔘還耗事。博採物情。須以當否。劃卽稟奏。

宮謁陪扈執事官,武士軍校施賞敎

編輯

逢今年。寓一分莫逮之孺慕。亶在展省與祀享之節。歲初以後。詣宮日子。計爲五十一日。獲免痾恙。情禮少伸。實荷於昭之垂庇。而每念駿奔陪扈者。疲頓於祈寒盛暑。豈或暫弛於中。凡値大禮。輒有爲所重示意之擧。則一年半百日動駕。古豈有哉。執事官中日子多者。施賞。隨駕武士軍校。亦試賞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