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狀元孟子傳 (四部叢刊本)/卷二十二

卷二十一 張狀元孟子傳 卷二十二
宋 張九成 撰 張元濟 撰校勘記 海鹽張氏涉園照存吳潘氏滂憙齋宋刊本
卷二十三

張狀元孟子傳卷第二十二

   皇朝太師崇國文忠公臨安府鹽官張九成子韶

○萬章章句上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爲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曰

長息問於公明髙曰舜往于田則吾旣得聞命矣號泣於旻天於

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髙曰是非爾所知也夫公明髙以孝子之

心爲不(⿱艹石)是恝我竭力耕田共爲子職而巳矣父母之不我愛於

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俻以事舜於畎畒之

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爲不順於父母如

窮人無所歸天下之士恱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

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冨有天下而不

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爲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恱之好色富

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

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𤍠中大孝終

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事親自有事親之法事君自有事君之法此天理也事親而親

 不恱則謂之不孝事君而君不仁則謂之不忠故用之則行舎

 之則藏道合則從不合則去行藏去就一視用舎合否爲則焉

 𥘉無定論也事君之法當如是爾至於事親則自孩提以至老

 死無他法也其心一於嬰兒而無變者此事親之法也夫嬰兒

 之心一於愛父母而巳安知其他哉方父母之弗見也號泣悲

 苦萬物無可解其憂者天下之士恱之與夫貴爲天子冨有天

 下妻帝之二女曽何足以入其心乎及旣見父母且喜且怒怨

 父母之不我憐也巳乃跳踉喜躍其樂有過於天下就之富有

 天下貴爲天子妻帝二女之樂也舜之心其事父母常如嬰兒

 則其爲父母不喜號泣於天(⿱艹石)嬰兒之慕者此蓋天理當如是

 也故大孝終身慕父母所謂終身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

 父母旣死其心常悲一見其遺書一執其杯圈則泫然流涕痛

 苦有不自勝者此正嬰兒之心也老萊七十而慕爲五綵之衣

 爲嬰兒匍匐於父母前此心爲如何哉欲識舜之爲舜當於嬰

 兒之慕而求之則公明髙之說孟子之對萬章長息之問大舜

 之心於此而決矣夫舜之號泣於天孟子止以一慕字斷之以

 解天下後丗紛紛之疑非其髙見逺識超出乎衆人之上能如

是乎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

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

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

吾旣得聞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

也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㐭」換為「面」)使浚井出從而揜之象

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

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牀琴象曰欝陶思君爾忸怩舜曰

惟茲臣庶汝其於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巳與曰奚而不知

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曰然則舜僞喜者與曰否昔者有饋生魚

於鄭子産子産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舎之圉圉焉

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子産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

謂子産智予旣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

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僞焉

 不告而娶余旣爲之說矣帝之妻舜而不告是與舜同心也夫

相率以違背父母豈堯舜之心哉以俗人觀之則見其爲不告

 而娶以天理而觀此堯舜爲天下人倫之大不敢絜身以求合

 也至於象與父母同爲焚廩(「㐭」換為「面」)揜井之計及牛羊倉廩干戈琴弤

 二嫂之說以傲濟頑嚚不如是不滿其意也凶德參㑹而舜生

 乎其間可謂不幸矣孟子乃有天將降大任之說且曰必先苦

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躰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

 動心忍性増益其所不能可謂善觀天意矣理不如是何以見

 舜之爲大聖乎是故無姜里之難不足以見文王無陳蔡之難

 不足以見孔子無漢中彭城之難不足以成髙祖之功無滹沱

 蕪蔞之難不足以立光武之志下至非束縛於莒管仲之功不

 明非受辱跨下韓信之志不固非刖其兩足孫臏烏乎而入齊

 非拉脅折齒范睢烏乎而入秦雖聖智賢否之不同藉此而論

 之則舜非處頑嚚凶傲大難之間亦何以成就聖德乎孟子又

 爲之說曰人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徴於色發

 於聲而後喻則夫士君子當患難困苦窮迫艱難之時正當識

 天之意益自奮厲𤥨磨以合天心可也且憂且懼(⿱艹石)將無後曰

 者此閭巷婦女之見豈大丈夫之心乎余於燒廩揜井輒推天

 意以勉吾徒之不得志者此亦聖賢之心也(⿱艹石)夫舜逃厄難而

 鼓琴不輟乃見聖人之處憂患如此其沛然也至於象有思君

 之言舜有分治之命又㤗然如平時兄弟家庭之間雍穆無間

 此又見舜之心矣而萬章不識此意乃以爲僞喜嗚呼聖人豈

 有僞哉有一毫之僞乃鬼蜮耳非天理也夫弟之於兄天理相

 愛其所以迷罔至於謀殺者乃凶傲所致也方凶傲之起則見

 忿怒而不見天理及事成謀濟凶傲旣息天理自生安知其無

 悔心乎悔心乃天理當然也象以謂舜死矣旣入舜宮舜突然

 在前友於之愛不暇計較忽然四起此乃真情也舜安得不以

 真情際之乎且夫漁者有捕心海鷗爲之不下鼓琴有殺心蔡

 邕至於旋歸況舜大聖人豈不知象之處心乎其欲焚廩(「㐭」換為「面」)也則

 有不可得而焚其欲揜井也則有不可得而揜則以其殺心巳

 著不得而不避也與夫子知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又知由也

 不得其死之機同矣及夫凶傲之氣巳濟愛兄之心巳生則就

 其生處以善言導之此又聖人造化之術也夫焚廩(「㐭」換為「面」)揜井凶傲

 之氣也欝陶思君天理當然也舜於其凶傲時則急避之於其

 欝陶時則樂予之其處憂患人情亦可謂巧妙矣孟子善言

 此意乃曰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非深知舜之心者

 不能形容如此也且引子産畜魚之事爲證曰君子可欺以其

 方難罔以非其道夫魚有始舎圉圉之理少則有洋洋悠然而

 逝之理故可欺也(⿱艹石)夫井有仁焉其可欺乎子産以理而信之

 至於舜則又以聖而見其用心處而造化之子産所不可及也

 書所謂蒸蒸又不格姦者此也此又孟子不言之遺意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爲事立爲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

也或曰放焉萬章曰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兠於崇山殺三苗於

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

庳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𪧐怨焉親愛之而巳矣親之欲其

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爲天子弟爲匹夫可

謂親愛之乎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曰象不得有爲於其國天子

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𭧂彼民哉雖然欲常

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此之謂也

 余讀此一章乃見聖人處事如此此蓋天理造化之妙也夫天

 下知象之凶傲而舜第知其爲弟耳弟則當親愛之凶傲則當

 處之夫一人乗車三人緩帶河潤九里澤及三族矧舜爲天子

 於吾手足同氣豈可追念往昔而不富貴之乎封之有庳爲吾

 弟也然而凶傲之惡及舜一已可也爲一國之君有民人焉有

 社稷焉豈可以親愛之故使不肖之弟肆其凶傲加於一國以

 遂區區之志乎舜天理也天理中造化真(⿱艹石)乾坤之運六子滄

 海之轉百川旣不失親愛之恩可使遂其富貴又不使凶傲及

 民而可以行吾惠澤可謂巧妙矣其造化如何哉其曰象不得

 有爲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豈得𭧂彼民哉

 是也夫名爲諸侯爵亦貴矣受其貢賦祿亦冨矣親愛吾弟使

 之富貴吾心足矣然而民人之政社稷之事皆朝廷賢者主之

 象之凶傲何自而肆之於民哉徒富貴而不加親愛之心以潤

 澤之亦非天理也是以欲常常而見使源源而來故不拘諸侯

 入貢之例而以政事爲名常接見有庳之君使他人皆不與焉

 此又親愛潤澤之道也旣不失國家之綱紀又不廢手足之親

 愛造化之妙乃至於此乎夫春秋書鄭伯克叚於鄢此不知舜

 親愛之義也書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又書齊無知弒其君諸兒

 此不知舜使吏治其國之義也春秋之心舜之心也使鄭伯知

 舜之心決不至殺其弟使齊侯知舜之心決不至弟之子殺其

 伯父後丗効舜封有庳而失之者如景帝之待梁孝王是也使

 其黃屋稱制以爲親愛手足也卒有刺殺大臣之惡使其得舜

 之心詎至此乎又有効舜使吏治貢賦而失之者如齊置典籖

 以專國事至有藕一叚漿一盃皆待命於典籖而後得使皆愁

 窘無聊如在囹圄使其得舜之心詎至此乎此皆不知天理自

 以私意爲之愛之則至於太過制之則至於刻深惟天理中行

 事事合宜封之而使朝臣主其政制之而使之常常而來見恩

 義兼行公私兩濟古人所謂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動

 而不相害又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余甞思

 其說而不得今熟味此章深見舜之用心乃知古人之說蓋指

 此用處爲言也其至矣哉

咸丘蒙問曰語雲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

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

蹙孔子曰於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識此語誠然乎哉孟子

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堯老而舜攝也堯典曰二

十有八載放勛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宻八音孔子

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旣爲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爲堯三

年喪是二天子矣咸丘蒙問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旣得聞命矣詩

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而舜旣爲天子矣敢

問瞽䏂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於王事而不得養

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

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如以辭而巳矣雲漢之詩曰周

餘𥠖民靡有子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

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爲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

之至也詩云永言孝思孝思惟則此之謂也書曰祇載見瞽瞍䕫

䕫齊栗瞽瞍亦允(⿱艹石)是爲父不得而子也

 聖人旣沒道德不明利口憸人動以非理之語借聖賢以濟其

 私儻非髙明豪傑之士以髙見逺識深發聖賢之所存而大不

 然其說則夫⿱𫂁麼 -- 簒逆之賊借湯武以爲名悖亂之臣借伊霍以爲

 惡事權臣者借瘠環以汙孔子事左道者借負鼎以汙阿衡其

 亂天下豈一朝一夕而巳哉今咸丘蒙問君不得而臣父不得

 而子借舜以爲名且有堯與瞽瞍北面而朝之說此必蘇張稷

 下諸人倡爲此說欲動人君使尊大其說以肆無稽之談以控

 當丗之柄而恣其利慾也儻非孟子以帝王之學立正心之論

 力抵而深排之則君臣父子之倫自此而大敗壞矣夫君不得

 而臣孟子據堯典孔子之說以正之曉然無可疑者至於父不

 得而子蒙乃引詩普天率土之意以問亦可謂難答矣然天下

 一理也古今一理也死生幽明一理也豈有作詩者使父不得

 以盛德之士爲子乎孟子乃解此詩爲歎獨勞而言非爲父

 子而雲也因又使學者先當明天下之理然後以理探詩人之

 意是窮理在前明詩在後深明天下之理然後可以識詩人之

 意故有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之說如曰有周不顯又曰其

 麗不億其文如此其理乃言其甚顯與甚多也是不可以文害

 辭也一泥其辭而不得其意則如雲漢之詩有周餘𥠖民靡有

 孑遺是豈周無遺民乎是其意傷旱太甚故其辭如此也判別

 不顯爲顯不億爲億靡有孑遺爲傷旱儻非深明天下之理而

 以意逆志則夫探章摘句據語求是之徒將倒行逆施矣旣明

 詩人之意旣判普天率士之詩不爲父子而說然後借永言孝

 思之詩夔䕫齋栗之書以證父不得而子之鄙論其用舎詩書

 抑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今古如此真可謂能用先王之道者也孟子不得志故與

 其徒可否古今而髙明竒偉如此使其得志端委廟堂謀謨帷

 幄以應難辦之事以斷疑似之說以折無實之辯以破流俗之

惑將沛然有餘𥙿而天下特在其掌握間耳惜哉止於如此而

 巳矣徒使萬丗之後知其心者徒想味風采而願與之執鞭焉

 嗚呼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然

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

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能使

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昔者

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𭧂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與

事示之而巳矣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𭧂之於民而民受之

如何曰使之主𥙊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

安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舜

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爲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

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

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亞⿰口亅欠 -- 𰙔者不謳⿰⿱亞⿰口亅欠 -- 𰙔堯之子而謳⿰⿱亞⿰口亅欠 -- 𰙔舜故曰天

也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𫂁麼 -- 簒也非

天與也太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孟子之論言天下不可妄得蓋隂有神明主宰其間歷觀萬古

 湯之有天下其符見於元鳥武王之有天下其符見於帝武秦

 之有天下文公有陳寳之祥漢之有天下髙祖有雲氣之瑞以

 至楚有六子之産故當時有天方授楚之論趙有帝所之樂故

 當道有野人致帝之命嗚呼小而一國大而天下皆有黙定之

 數第詩書六經所傳不貴其有天下顧其脩德如何耳是以中

 庸曰大德者必受命又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

 必得其夀然而周公孔子豈非大德終在臣子之位不聞其有

 天下也以此知天之曆數自有所歸天之與舜堯之子不肖矣

 天之與禹舜之子亦不肖矣孟子深見天人之際故有天子不

 能以天下與人而一歸之於天又有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

 巳之說余於是知人之行或善或惡其處事或是或非皆天使

 之非人之所能爲也天將興舜乃使其處頑父嚚母傲弟之間

 䕫䕫齋栗無格姦之失有允(⿱艹石)之心而舜孝行聞於天下矣又

 使五典克從百揆時敘四門穆穆而處事皆當於人心矣堯薦

 於天也二十有八載天又使歷年旣多施澤旣乆而民心歸之

 又使百神享之百姓安之天意在舜如此堯豈得私其子哉故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於南河之南天使諸侯朝覲者不之堯

 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亞⿰口亅欠 -- 𰙔者不謳⿰⿱亞⿰口亅欠 -- 𰙔堯之

 子而謳⿰⿱亞⿰口亅欠 -- 𰙔舜天雖不言而𡨋𡨋之中使天下歸之如此此豈偶

 然也哉天意昭然可見矣故孟子又引天視民視天聽民聽之

 說以證之嗚呼天下之大固豈細事乎曹操欲⿱𫂁麼 -- 簒漢民心未厭

 漢是天未與操也司馬懿欲⿱𫂁麼 -- 簒魏民心未厭魏是天未與懿也

 天命不可妄得而篡逆之心昭然布在天下爲千古罪人使曹

 操不殺伏後忠事獻帝天命在操將自有堯舜之舉矣使司馬

 懿不誅凌統忠事魏室天命在懿亦將自有堯舜之舉矣天命

 至重豈姦心賊慮所能圗哉操之子丕雖有天下不旋踵而有

 司馬懿之報懿之孫炎雖有天下不旋踵而有六王之報嗚呼

 天命豈不昭灼乎大而天下如此小而一已亦豈偶然黃允公

 卿問疾王臣在門亦巳盛矣忽有黜妻之醜天使之也蔡邕忠

 諌靈帝力排閹官亦巳盛矣而忽就董卓之辟天使之也嗚呼

 天命難知其可不兢兢自慎乎禍福之來委之度外而立行處

 事其可忽耶蓋當格物知至誠意正心脩身無爲造化所使忽

 爲醜行以害平生忽爲惡事以貽後禍公卿大夫此人爵也仁

 義忠信樂善不倦豈不在我乎儻天命之來有出非義吾當以

 義裁正之合於義者吾受之而不辭悖於義者吾卻之而不受

 此所以處天命也使蔡邕知此豈肯爲董卓客乎春秋申之會

所以列楚於晉下而狄十二國之大夫與淮夷不殊㑹者此等

以義可否天命也此又孟子不言之遺意







張狀元孟子傳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