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 (1958年1月10日)

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總理周恩來
1958年1月10日於北京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報告會上)
發布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58年第2號(總號129)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一)

  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是: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第一是簡化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是一九五六年一月由國務院公布的。這個方案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即漢字簡化第一表,包含二百三十個簡字,從方案公布的時候起即已通用。第二部分即漢字簡化第二表,包含二百八十五個簡字,其中的九十五個簡字已從一九五六年六月起開始試用。第三部分即漢字偏旁簡化表,包含五十四個簡化偏旁,已有三十個根據這個表類推出來的簡字從方案公布的時候起開始試用。以上三項合計,現在報刊上使用的簡字一共有三百五十五個。方案公布後,兩年來,簡字已經在報紙、刊物、課本和一般書籍上普遍採用,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大家稱便,特別是對初學文字的兒童和成人的確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河南一位老師向小學生介紹簡字,說「豐收」的「豐」字今後可以簡寫成三橫一豎的「丰」字,孩子們高興得鼓掌歡呼。天津一個工人說,「盡、邊、辦」這三字學了半年了,總記不住,這回簡化成「尽、边、办」,一下就記住了。李鳳蓮同志有個弟弟,在家鄉種地,寫信給李鳳蓮同志訴苦,說農民普遍感到漢字難學。農民常用的一些字,象「農民」的「農」,「穀子」的「穀」,「麵粉」的「麵」,「麥子」的「麥」,還有「雜糧」這兩個字,這一類字都不好寫。李鳳蓮同志給他弟弟寄了一本簡化漢字的書去,他弟弟高興極了,回信說「這些新字好學得多」,還埋怨他姐姐為什麼不早些給他寄去。簡體字是要比繁體字好學好寫,因此包括工人、農民、小學生和教師在內的廣大群眾熱烈歡迎簡字,這是很自然的事。

  至於象我們這樣的知識分子,跟漢字已經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當初寫了別字給老師責備甚至打手心的事在記憶中已經漸漸淡薄,因此覺得繁體簡體都無所謂,對於簡字不熱心,甚至還覺得不順眼,思想上有牴觸。在這一點上,我很贊成李燭塵先生的看法。李先生給《文字改革》月刊寫了一篇文章。他說:「一提到漢字改革,總有些人提出這樣那樣的理由,不同意甚至堅決反對。如有人說,'漢字並不難'。我看這樣的人和'好了瘡疤忘了痛'的人一樣,忘記了當年初學《三字經》、《千字文》時的痛苦了。我想這些人如果能回想一下當年自己學習漢字的痛苦,再設身處地為兒童和文盲的利益着想,也許不至於不同意或者堅決反對。」李燭老又在他的文章中批評了那些反對漢字簡化的人。他說:《漢字簡化方案》公布後,有人說什麼「快變成文盲了」。他認為這種感嘆和顧慮是多餘的。簡字中有很多字是人們早就熟悉的。這怎麼會「變成文盲」?當然,有些字比較生疏,但是只要稍微動動腦筋,問題也就解決了,決不至於「變成文盲」。為了廣大的勞動人民和千千萬萬的兒童,知識分子應該動動腦筋。因此,李燭老不僅贊成把「燭」字簡化成「烛」,而且贊成把「塵」字簡化為「尘」。我看問題確實是這樣。漢字簡化既然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我們知識分子就應該積極支持這個工作,而不是消極對待。我們應該從六億人口出發來考慮文字改革的問題,而不是從個人的習慣和一時的方便來看這個問題。我們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首先應該把漢字簡化這項工作肯定下來。漢字簡化是符合群眾利益並且受到群眾熱烈歡迎的好事,兩年來的試用也證明是有成效的,應該給以堅決支持。

  那麼是不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就沒有缺點呢?是不是說《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字就沒有不合適的呢?不是的。應該指出:漢字簡化工作所採取的方針「約定俗成,穩步前進」是正確的,已為兩年來的經驗所證明,但是在具體工作中還有考慮得不周到的地方。實踐證明,少數簡字在應用上還不夠妥善,或者可能發生誤解。這些少數簡化得不恰當、在使用中證明有缺點的簡字,應該另行規定它們的簡體,或者保留原來的繁體。一九五六年一月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除了漢字簡化第一表中的二百三十個簡字公布推行以外,第二表中的二百八十五個簡字和第三表中的五十四個簡化偏旁尚在徵求意見,本來還沒有定案。就是第一表中的二百三十個簡字,如果的確有不適合的,也可以作必要的修改。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在正在徵求各方意見,進行簡字的整理和修訂工作,大家對簡字有什麼意見,可以向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提出,請他們考慮,然後再進一步定案。

  目前社會上使用簡字,還存在一些分歧現象。有些人任意自造簡字,除了他自己認識以外,幾乎沒有別人認識,這種現象自然不好,應該加以適當的控制。一個人記筆記,或者寫私信,他寫的是什麼樣的字,誰也無法管。但是寫布告或者通知,是叫大家看的,就應該遵守統一的規範。特別是在印刷物和打字的文件上,必須防止濫用簡字。希望新聞出版方面和文書工作方面加以注意。使用簡字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人們往往以此指責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不錯,我們可以批評文字改革委員會,說它對簡化漢字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夠,對簡字的分歧現象控制得不好。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承認,這種新造簡字的現象,是歷來就存在的,現在大家公認了的簡字,最初也是少數人新造的,今後這個過程也無法停止,而且還會發展。

  我們從漢字的歷史上來看,一字多體是從甲骨文起就一直存在的。要說是混亂,那麼這種混亂是「古已有之」,頂多不過「於今為烈」罷了。這個「於今為烈」的主要原因,在於今天廣大群眾正在開始掌握文字並且迫切要求改革文字,這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所沒有的。漢字字形演變的總的趨勢是簡化。由於漢字難寫,人民群眾不斷創造了許多簡字。儘管歷代的統治者不承認,說它們是「別字」「俗字」,簡字還是在民間流行,並且受到群眾的歡迎。因此,我們應該說,遠在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之前,人民群眾早已在改革文字,而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工作,無非是搜集、整理群眾的創造,並且經過各方的討論加以推廣罷了。同時,我們也採用了某些日本簡化了的漢字。可見使用簡字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並不是漢字簡化工作引起的,而《漢字簡化方案》的制定,目的正在於把這種分歧引導到一個統一的規範。只有在漢字簡化工作方面採取積極的措施,才能逐漸轉變這種分歧現象。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漢字簡化會不會妨礙我國書法的流傳和愛好呢?我想是不會的。書法是一種藝術,當然可以不受漢字簡化的限制。簡字本來主要是用在印刷上的,我們不可能強制大家必須按照《漢字簡化方案》寫字。因此漢字簡化不會對我國的書法藝術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應當歡迎書法家按照簡化漢字書寫,以提高簡字的藝術水平。

(二)

  第二是推廣普通話。我國漢民族的語言還存在着很嚴重的方言分歧。其中大量的是語音方面的問題。不同地區的人,如果各說各的方言,往往不容易互相了解。甚至在同一個省里,例如閩南人跟閩北人,蘇南人跟蘇北人,交談就發生困難。這種方言的分歧,對於我國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北方的幹部有時要調到南方去,南方的大學生有時要分配到北方來,沿海城市的工人要去支援內地的工業建設——如果沒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我們的建設工作就會遭到一定的困難。常常有這樣的事情:一個重要的報告,一門重要的課程,由於方言的作梗,大大妨礙了聽講的人的理解。廣播和電影是我們的重要的宣傳工具,但是由於普通話還沒有普及,它們的功效在方言地區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解放以來,我國實現了歷史上空前的統一,全國人民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為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目標而奮鬥,人們就越來越感覺到使用一種共同語言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我國漢族人民中努力推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就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自從一九五五年十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以來,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已經收到了一些成效。到一九五七年年底為止,全國中小學和師範學校語文教師中已經有七十二萬一千人受過普通話的語音訓練。全國中小學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開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全國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普通話語音教學廣播講座的在二百萬人以上。據教育部張奚若部長說,他去西安視察,發現西安的一些小學生能說一口很好的普通話。這就說明了只要大家重視這個工作,認真地加以推廣,就能夠收到成效。我們希望各地教育部門,能在較短期間把中小學語文教師全部訓練完畢,好使全國所有的中小學校普遍開始教學普通話。

  推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並非要求全體漢族人民都能說得象北京人一樣,這樣既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北京語音是個標準,有個標準就有了個方向,大家好向它看齊。但是在具體推廣和教學工作中,對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要求。比方對廣播員、電影和話劇演員、師範學校的語文教師就應該要求嚴些,對一般人就可以要求寬些,對中年以上的人就可以不必有此一般要求。這樣,才能減少推廣普通話的阻力,提高大家對學習普通話的信心和興趣。在什麼地方推廣普通話?我看首先應該在學校里,在兒童和青年中努力推廣。

  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的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推廣普通話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滅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會長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來禁止,也不能用人為的辦法來消滅。推廣普通話,要區別老年和青年,要區別全國性活動和地方性活動,要區別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論。相反地,只會說普通話的人,也要學點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個方言區的勞動群眾。

  要把六億漢族人民的方言逐漸統一起來,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作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究竟要多長?就要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和我們的工作,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地認真地工作,這個任務是一定可以實現的。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信心。我希望大家多做一些宣傳工作,造成有利於推廣普通話的社會風氣。我們還應該隨時舉辦一些普通話演說競賽,對於普通話說得好的學生、教得好的教師給以獎勵。總之,要多用一些辦法來宣傳鼓勵,來改變社會風氣,使它有利於普通話的推廣工作。

(三)

  第三是制定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首先,應該說清楚,漢語拼音方案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並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漢語拼音方案的第一個用處,就是給漢字注音。漢字難不難學呢?究竟要不要用拼音字母來幫助學習呢?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些不同的意見。有人說,「拼音文字並不容易,外國文也有難學的」。這個問題,本民族只能跟本民族比。我們有了拼音字母給漢字注音,自然比沒有拼音字母注音容易。至於外國文,我們學了幾十年漢字,再學外國文,自然覺得外國文比漢字難。學別一個民族的文字,總比學本民族的文字要難。俄文比較難學,但是俄國人覺得俄文比英文、德文還容易。拼音文字難易問題,跟本國人學外國文的難易問題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我看應該承認,漢字是難讀難寫的,因而也就難記。不要說初學漢字的兒童,就是學了多年的成人,對於不少的漢字也還是不認識,或者要讀錯。現在我們一方面簡化漢字的筆畫,另一方面給它註上拼音,目的在於減少漢字的讀和寫的困難,讓它容易為廣大群眾掌握。利用拼音可以提高漢字的教學效率,這一點已經為過去的速成識字法以及現在小學的先教注音字母的經驗所證明。希望拼音方案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之後,小學語文課本和北方話區的掃盲課本上就能用來給漢字注音,小學識字教育和文盲掃除工作將得到極大的便利,這是可以斷言的。

  其次,漢語拼音方案還可以用來拼寫普通話,作為教學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習普通話光靠耳朵和嘴巴是不夠的,學了容易忘記,必須有一套標音符號,用來編印拼音的讀物和注音的字典,供學的人隨時查考,不斷校正自己的發音,收效才大。過去我們沒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較為滿意的拼音工具,這對於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是個很大的阻礙。現在因為拼音方案尚未定案,還在使用注音字母。可是注音字母雖然已有四十來年的歷史,過去的政府也曾經在小學推行過,但是大多數人學過之後就丟了,至今懂得的人很少。今後我們採用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字母,這套字母是科學、技術等方面廣泛使用的,大家使用和接觸的機會很多,學過之後就不容易忘記。因此,採用這套字母,對於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好處。

  第三,漢語拼音方案可以作為各少數民族創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礎。我國共有五十多個民族,其中有許多民族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另外一些民族雖然有文字,但是也需要改進。已有文字的民族中,除漢族用漢字以外,有用藏文字母的,有用蒙文字母的,有用阿拉伯字母的,有用朝鮮字母的,還有用其他各種字母的。這些兄弟民族創造和改革文字的時候,應該採用什麼字母作為基礎呢?能不能就用漢字作為各民族文字的共同基礎呢?過去曾經有人這樣試過,沒有成功,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如果幾十個民族大家各搞一套字母,這不僅對於各族人民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經驗是個障礙,而且印刷、打字、電報的設備勢必各搞一套,對於各民族今後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發展極其不利。許多兄弟民族都表示這樣的願望,就是要同漢族在字母上取得一致,以便於交流文化、學習漢語和吸收漢語的名詞術語。前幾年,漢語採用什麼字母還有些舉棋不定,使一些兄弟民族創造和改革文字的工作也受了影響。現在西南地區已經有十幾個民族創造了拉丁字母的民族文字,但是他們還是不大放心,因為我們的方案還沒有最後定案。因此,漢語拼音方案再不能拖延下去了,否則還要耽誤人家的事情。漢語現在既然決定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字母,那就應該確定這樣一條原則:今後各民族創造或者改革文字的時候,原則上應該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並且應該在字母的讀音和用法上儘量跟漢語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可以預料,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對於各兄弟民族的創造和改革文字,以及今後各族人民之間的互相學習和溝通,將有極大的利益。

  第四,漢族拼音方案可以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以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由於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許多國家中,首先是在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和亞非友好國家中,願意學習漢語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們遭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漢字,因此常有望洋興嘆之感。現在我們有了漢語拼音方案,就可以用這套字母來編印供各國人民學習漢語的課本、詞典和讀物,來幫助他們解除這個困難。北京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專修班採用了漢語拼音方案的第一個草案進行教學,很有成效,說明漢語拼音方案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漢字和注音字母是遠不能跟它相比的。外國朋友學會了漢語之後,可以仍然依靠這套拼音字母作為注音工具,再進而學習漢字漢文,也一定可以比沒有拼音字母容易得多。這是漢語拼音方案在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功用。

  此外,漢語拼音方案還有其他方面的各種用處,例如可以用來音譯外國的人名地名和科學技術術語,可以在對外的文件、書報中音譯中國的人名地名,可以用來編索引,等等。

  從漢語拼音方案的上述各項功用看來,我們說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是中國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不算誇大的。

  中國文字從甲骨文算起,到現在已經有三千四五百年的歷史。三千多年來,漢字曾經經歷過許多變遷:字形簡化了,新字增加了,一部分舊字被淘汰了。初期的漢字是象形字,之後產生了許多形聲字,或稱諧聲字——我們現在使用的字,大多是形聲字。但是由於古今語音的演變,許多形聲字的聲符已經失去了標音的作用,例如「江」、「河」,已經不念「工」、「可」。因此,正如魯迅所說,漢字變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不十分諧聲的諧聲字」。既然字面上不容易看出它的音,就不得不另行設法補救。一種辦法是「直音」,就是用甲字來注乙字的音,也就是用同音字互相注音。這個辦法常常會碰到困難:有時候一個字就沒有跟它同音的字,或者雖然有同音的字,這個字恰巧是個冷僻字,注了等於不注。另外一個辦法是「反切」,就是用兩個字來拼切一個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反切的發明可以說是拼音的萌芽。但是由於我國各地語音出入甚大,常常兩個字在甲地讀音相同,在乙地就有不同的讀音,這種情況就更增加了直音和反切發生分歧差誤的機會。尤其是無論直音或者反切,都須先認識不少字,因此對於初學文字的兒童和成人都是很難掌握的。辛亥革命〔73〕之後,產生了注音字母,這是中國第一套由國家正式公布並且在中小學校普遍推行過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對於識字教育和讀音統一有過一定的貢獻。儘管今天看來,注音字母還有不少缺點(例如,作為各少數民族文字的共同基礎和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顯然遠不如拉丁字母),但是注音字母在歷史上的功績,我們應該加以肯定。對於近四十年來的拼音字母運動,注音字母也起了開創的作用。現在這個漢語拼音方案,它的主要功用之一是為漢字注音,在這個意義上,漢語拼音方案正是繼承了直音、反切和注音字母的傳統,在它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漢語拼音方案歷史發展的另外一個方面,即: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已經經歷了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一六○五年,來中國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最初用拉丁字母來給漢字注音。一六二五年,另外一個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又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辦法著了一部《西儒耳目資》。他們的目的是為適應外國人學習漢語漢文的需要。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國家派來中國的商人和傳教士愈來愈多。他們為了學習漢語和傳播宗教的需要,擬訂了許多不同的漢語拼音方案,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所謂郵政式和威妥瑪式。他們還用拉丁字母擬訂了我國各地方言的拼音方案,其中如閩南的白話字(即廈門話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影響最大,曾經出版過許多書籍。據說至今廈門一帶還有很多人懂得這個方案,許多僑眷還用這套拉丁字母跟海外的親屬通信。從一八九二年盧戇章的切音新字開始,當時我國的許多愛國人士也都積極提倡文字改革,並且創製各種拼音方案。一九二六年產生了由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等制訂的國語羅馬字,至一九二八年由當時南京的大學院正式公布。接着,一九三一年產生了由瞿秋白、吳玉章等制訂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國語羅馬字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中比較完善的兩個方案。在談到現在的拼音方案的時候,不能不承認他們的功勞。

  現在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是在過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種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從採用拉丁字母來說,它的歷史淵源遠則可以一直推溯到三百五十多年以前,近則可以說是總結了六十年來我國人民創製漢語拼音方案的經驗。這個方案,比起歷史上存在過的以及目前還在沿用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來,確實更加完善。自從一九五六年二月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了第一個草案以後,曾經經過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委員會所組織的各方面人士的廣泛討論,又經國務院成立的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反覆審議和多次修訂,去年十月間復經全國政協常委會擴大會討論,才於十一月一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十次會議通過,並決定登報公布,準備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討論和批准。人們從這裡不難看出,政府對於這個問題是採取了負責的和慎重的態度的,決不是少數人關起門來搞的。

  漢語拼音方案採用了拉丁字母,這是不是會跟我國人民的愛國感情相牴觸呢?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創一套字母或者就沿用注音字母呢?從一九五二年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曾經用了近三年的功夫從事於自創字母(包括修訂注音字母)的工作,沒有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最後才決定放棄,採用拉丁字母。現在世界上有六十多個國家採用拉丁字母來作為書寫語言的符號。例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丹麥、瑞典、挪威、阿爾巴尼亞、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越南、印度尼西亞以及蘇聯的三個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都是用的拉丁字母。他們接受了拉丁字母之後,都對它作了必要的調整或者加工,使它適應本民族語言的需要,因此都已經成為各個民族自己的字母了。另一方面,拉丁字母也因此確實可以說不是哪一個國家專有的字母,而是國際公用的符號。我們不能說法國人用的是英文字母,正象不能說英國人用的是法文字母一樣。我們只能說:法國人用的是法文字母,英國人用的是英文字母。同樣,我們採用了拉丁字母,經過我們的調整使它適應了漢語的需要之後,它已經成為我們自己的漢語拼音字母,已不再是古拉丁文的字母,更不是任何一個外國的字母了。字母是拼寫語音的工具,我們用它來為我們服務,正象我們採用火車、輪船、汽車、飛機(從來源來說,這些東西也都是外來的)來為我們服務一樣,正如我們採用阿拉伯數字來計算,採用公曆來紀年,採用公里來表示距離,採用公斤來表示重量一樣。因此,這是不會使我們的愛國感情受到任何損害的。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家都關心的,就是漢字的前途究屬如何的問題。漢字在歷史上有過不可磨滅的功績,在這一點上我們大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至於漢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萬歲永遠不變呢?還是要變呢?它是向着漢字自己的形體變化呢?還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還是為另一種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不忙作出結論。但是文字總是要變化的,拿漢字過去的變化就可以證明。將來總要變化的。而且可以說,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字形式將來總有一天會逐漸統一,甚至語言最後也會逐漸統一。人類的語言文字發展的最後趨勢是逐漸接近,到最後也許就沒有多大區別了。這種理想不是壞的,而是好的。至於用什麼方案,現在不忙把它肯定。關於漢字的前途問題,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爭鳴,我在這裡不打算多談,因為這不屬於當前文字改革任務的範圍。

  以上所說是政府所推行的當前文字改革工作的三項任務。我們希望,當前文字改革的工作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文字改革是關係到全國人民的一件大事,政府對它採取的步驟是很慎重的。我們願意儘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好集思廣益,大家一起來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工作中如果有缺點,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黨和政府進行各項工作的方針,對於文字改革工作也是這樣。關於文字改革,過去的宣傳工作做得很差,因此有許多人還不了解,甚至有不少誤解。希望大家來做宣傳,消除這種誤解。希望大家積極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進這一工作而不要「促退」這一工作,好使中國文字能夠穩步地而又積極地得到改革,以適應六億人民擺脫文化落後狀態的需要,以適應多、快、好、省地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