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資治通鑑綱目 (四庫全書本)/卷首上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 卷首上 |
欽定四庫全書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卷首上
朱子序例
先正溫國司馬文正公受詔編集資治通鑑既成又撮其精要之語別為目錄三十卷並上之晚病本書太詳目錄太簡更著舉要歴八十卷以適厥中而未成也紹興初故侍讀南陽胡文定公始復因公遺稾修成舉要補遺若干卷則其文愈約而事愈備矣然往者得於其家而伏讀之猶竊自病記識之弗彊不能有以領其要而及其詳也故嘗過不自料輒與同志因兩公四書別為義例增損櫽括以就此編蓋表歳以首年〈逐年之上行外書某甲子遇甲字子字則朱書以別之雖無事依舉要亦備歳年〉而因年以著統〈凡正統之年歳下大書非正統者兩行分注〉大書以提要〈凡大書有正例有變例正例如始終興廢災祥沿革及號令征伐殺生除拜之大者變例如不在此例而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皆特書之也〉而分注以備言〈凡分注有追原其始者有遂言其終者有詳陳其事者有備載其言者有因始終而見者有因拜罷而見者有因事類而見者有因家世而見〉
〈者有溫公所立之言所取之論有胡氏所收之說所著之評而兩公所遺與夫近世大儒先生折衷之語今亦頗采以附於其間雲〉使夫歳年之久近國統之離合事辭之詳略議論之同異通貫曉析如指諸掌名曰資治通鑑綱目凡若干卷蔵之巾笥姑以私便檢閱自備遺忘而已若兩公述作之本意則有非區區所敢及者雖然歳周於上而天道明矣統正於下而人道定矣大綱槩舉而監戒昭矣衆目畢張而㡬微著矣是則凡為致知格物之學者亦將慨然有感於斯而兩公之志或庶乎其可以黙識矣因述其指意條例如此列於篇端以俟後之君子云乾道壬辰夏四月甲子新安朱熹謹書
總目錄
第一卷 凡百四十八年
起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盡乙
巳周赧王五十九年
第二卷 凡五十三年
起丙午盡戊戌西楚霸王四年漢
王四年
第三卷 凡四十六年
起己亥漢髙帝五年盡甲申漢文
帝後七年
第四卷 凡四十六年
起乙酉漢景帝元年盡庚午漢武
帝元鼎六年
第五卷 凡四十九年
起辛未漢武帝元封元年盡己未
漢宣帝元康四年
第六卷 凡四十一年
起庚申漢宣帝神爵元年盡庚子
漢成帝陽朔四年
第七卷 凡二十二年
起辛丑漢成帝鴻嘉元年盡壬戌
漢平帝元始二年
第八卷 凡二十四年
起癸亥漢平帝元始三年盡丙戌
漢光武帝建武二年
第九卷 凡四十九年
起丁亥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盡乙
亥漢明帝永平十八年
第十卷 凡五十年
起丙子漢章帝建初元年盡乙丑
漢安帝延光四年
第十一卷 凡四十一年
起丙寅漢順帝永建元年盡丙午
漢桓帝延熹九年
第十二卷 凡二十七年
起丁未漢桓帝永康元年盡癸酉
漢獻帝初平四年
第十三卷 凡十五年
起甲戌漢獻帝興平元年盡戊子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第十四卷 凡十九年
起己丑漢獻帝建安十四年盡丁
未漢後主建興五年
第十五卷 凡二十五年
起戊申漢後主建興六年盡壬申
漢後主延熙十五年
第十六卷 凡二十七年
起癸酉漢後主延熙十六年盡己
亥晉武帝咸寧五年
第十七卷 凡二十五年
起庚子晉武帝太康元年盡甲子
晉恵帝永興元年
第十八卷 凡十四年
起乙丑晉恵帝永興二年盡戊寅
晉元帝太興元年
第十九卷 凡十九年
起己卯晉元帝太興二年盡丁酉
晉成帝咸康三年
第二十卷 凡二十二年
起戊戌晉成帝咸康四年盡己未
晉穆帝昇平三年
第二十一卷 凡二十五年
起庚申晉穆帝昇平四年盡甲申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
第二十二卷 凡十四年
起乙酉晉孝武帝太元十年盡戊
戌晉安帝隆安二年
第二十三卷 凡十二年
起己亥晉安帝隆安三年盡庚戌
晉安帝義熙六年
第二十四卷 凡十七年
起辛亥晉安帝義熙七年盡丁卯
宋文帝元嘉四年魏太武帝始光
四年
第二十五卷 凡二十三年
起戊辰宋文帝元嘉五年魏太武
帝神䴥元年盡庚寅宋文帝元嘉
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
一年
第二十六卷 凡十五年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
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盡乙巳
宋明帝泰始元年魏文成帝和平
六年
第二十七卷 凡十八年
起丙午宋明帝泰始二年魏獻文
帝天安元年盡癸亥齊武帝永明
元年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第二十八卷 凡十三年
起甲子齊武帝永明二年魏孝文
帝太和八年盡丙子齊明帝建武
三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第二十九卷 凡八年
起丁丑齊明帝建武四年魏孝文
帝太和二十一年盡甲申梁武帝
<span id="天監三年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天監三年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天監三年魏宣武帝正始元年]]
第三十卷 凡二十一年
起乙酉梁武帝天監四年魏宣武
帝正始二年盡乙巳梁武帝普通
六年魏孝明帝孝昌元年
第三十一卷 凡七年
起丙午梁武帝普通七年魏孝明
帝孝昌二年盡壬子梁武帝中大
通四年魏孝武帝永熙元年
第三十二卷 凡十五年
起癸丑盡丁卯
第三十三卷 凡七年
起戊辰盡甲戌
第三十四卷 凡十七年
起乙亥盡辛卯
第三十五卷 凡十二年
起壬辰盡癸卯
第三十六卷 凡二十四年
起甲辰盡丁卯隋煬帝大業三年
第三十七卷 凡十年有竒
起戊辰隋煬帝大業四年盡戊寅
七月
第三十八卷 凡六年有竒
起戊寅隋恭帝皇泰元年八月唐
髙祖武徳元年八月盡甲申唐髙
祖武徳七年
第三十九卷 凡十六年
起乙酉唐髙祖武徳八年盡庚子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
第四十卷 凡二十一年
起辛丑唐太宗貞觀十五年盡辛
酉唐髙宗龍朔元年
第四十一卷 凡三十五年
起壬戌唐髙宗龍朔二年盡丙申
唐中宗嗣聖十三年
第四十二卷 凡十七年
起丁酉唐中宗嗣聖十四年盡癸
丑唐𤣥宗開元元年
第四十三卷 凡三十四年
起甲寅唐𤣥宗開元二年盡丁亥
唐𤣥宗天寳六載
第四十四卷 凡十一年
起戊子唐𤣥宗天寳七載盡戊戌
唐肅宗乾元元年
第四十五卷 凡二十年
起己亥唐肅宗乾元二年盡戊午
唐代宗大厯十三年
第四十六卷 凡五年有竒
起己未唐代宗大厯十四年盡甲
子唐徳宗興元元年四月
第四十七卷 凡十六年有竒
起甲子唐徳宗興元元年五月盡
庚辰唐徳宗貞元十六年
第四十八卷 凡十八年
起辛巳唐徳宗貞元十七年盡戊
戌唐憲宗元和十三年
第四十九卷 凡十九年
起己亥唐憲宗元和十四年盡丁
巳唐文宗開成二年
第五十卷 凡三十年
起戊午唐文宗開成三年盡丁亥
唐懿宗咸通八年
第五十一卷 凡十六年有竒
起戊子唐懿宗咸通九年盡甲辰
唐僖宗中和四年五月
第五十二卷 凡十二年有竒
起甲辰唐僖宗中和四年六月盡
丙辰唐昭宗乾寧三年
第五十三卷 凡十年
起丁巳唐昭宗乾寧四年盡丙寅
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第五十四卷 凡十三年
起丁卯盡己卯
第五十五卷 凡七年
起庚辰盡丙戌
第五十六卷 凡十年
起丁亥盡丙申
第五十七卷 凡十年
起丁酉盡丙午
第五十八卷 凡五年
起丁未盡辛亥
第五十九卷 凡八年
起壬子盡己未
倪士毅凡例序
朱子綱目之作權度精切而筆削謹嚴先輩論之詳矣贊不待贅惟凡例世尚罕𫝊學者於書法有未窺其要者至元後戊寅冬友人朱平仲晏歸自泗濵明年春出其所錄之本謂得於趙公繼清篔翁之子嘉績凝始獲披閱遂即錄之暇日詳觀因轉相𫝊錄而不能無小誤惜未有他本可以參校乃隨所可知正其錯簡三條〈嵗年門二條即位門一條〉漏誤衍文共三十餘字以寄建安劉叔簡錦文刋之坊中與四方學者共之又記昔受學於先師定宇陳先生時得李氏綱目論一篇實能發朱子此書之大旨而見者亦少今併錄以附於後蓋凡例當與綱目並行而李氏綱目論當與尹氏綱目發明並行若綱目及尹氏之書皆盛行矣故願以是二書備𫝊之茍能相與講習則朱子繼春秋之筆煥然以明其於世教豈曰小補至正二年壬午夏五月辛未朔新安倪士毅謹書
凡例目錄
統系 〈正統 列國 簒賊 建國僣國 無統 不成君小國〉
歳年
名號 〈正統 僣號 簒賊無統 不成君〉
即位 〈建都 起兵加號 𫝊國〉
改元〈後唐石晉之間溫公舊例尤為顛錯〉
尊立
崩葬 〈陵廟 追尊改葬〉
簒賊
廢徙〈謂下廢上者其上廢下自入廢黜例〉
祭祀 〈郊祀 封禪 宗廟 雜祠祭冠昏 舉盛禮宴饗 學校〉
行幸 〈巡行 田獵奔走〉
恩澤 〈制詔 更革 戒諭 遺詔遣使巡行 號令〉
朝㑹 〈聘問 和好 游說 交質割地 降附 貢獻〉
封拜 〈選舉 賞賜 殊禮 徵聘錄子孫賜爵 賜姓〉
征伐 〈叛亂 僣竊 夷狄 遣將師名 戰 勝負〉
廢黜 〈后妃 太子諸王 國除〉
罷免 〈囚繫 流竄誅殺 寬宥〉
人事
災祥
凡例
統系一 〈正統 列國 簒賊 建國僣國 無統 不成君小國〉
凡正統謂周〈起篇首威烈王二十三年盡赧王五十九年〉秦〈起始皇二十六年盡二世三年〉漢〈起髙祖五年盡炎興元年此用習鑿齒及程子說自建安二十五年以後黜魏年而繫漢統與司馬氏異〉晉〈起太康元年盡元熙二年〉隋〈起開皇九年盡大業十三年〉唐〈起武徳元年盡天祐四年〉列國謂正統所封之國〈如周之秦晉齊楚燕魏韓趙田諸大國及漢諸侯王之類〉簒賊謂簒位干統而不及𫝊世者〈如漢之呂后王莽唐之武后之類其隗囂公孫述安史之屬又不得入此例〉
建國謂仗義自王或相王者〈如秦之楚趙齊燕魏韓〉
僣國謂乗亂簒位或據土者〈如漢之魏呉晉之漢趙諸燕二魏二秦成漢代諸涼西秦夏之屬內二秦以上為大國成漢以下為小國〉
無統謂周秦之間〈秦楚燕魏韓趙齊代八大國凡二十四年〉秦漢之間〈楚西楚漢三大國雍以下為小國凡四年〉漢晉之間〈魏呉晉三大國凡十六年〉晉隋之間〈宋魏齊梁北齊後周陳隋為大國西秦夏涼北燕後梁為小國凡一百七十年〉隋唐之間〈隋唐魏夏梁涼秦定楊吳楚鄭北梁漢東以上凡五年〉五代〈梁唐晉漢周為大國二蜀晉岐呉南漢吳越楚荊閩南唐殷北漢為小國凡五十三年〉
不成君謂仗義承統而不能成功者〈如劉𤣥〉
凡正統全用天子之制以臨四方書法多因舊文略如春秋書周魯事事有相因者連書之〈簒賊事亦連書但每歳首及有異事處一加其名〉諸國或臣或叛各以其制處之〈如漢自昭烈以後即內呉而外魏〉事各冠以國號不連書
凡無統即為敵國彼此均敵無所抑書法多變舊文略如春秋書他國事事各冠以國號不連書〈凡連書與否非有褒貶但從文勢之便耳〉
凡諸國號從其本稱或屢更易即從史家所稱而於建國之始即註雲是為某國〈如晉太元十年乞伏國仁稱單于即註雲是為西秦〉
凡諸國同時同號者後起者稱後至前國亡則後國去後字而凡追稱前國處加前字
凡逺方小國繼世遷徙不能悉書因事乃見〈如仇池楊氏之類〉○〈凡言因事乃見者本條雖無事而可參照前後者皆是〉
歳年
凡歳不用歳陽名只用甲子〈依史記年表以從簡便〉大書於橫行之上甲字子字別之以朱其餘皆墨
凡正統周自篇首秦漢晉隋唐自初並天下皆大書於橫行之下朱書國號〈如雲周秦漢晉隋唐〉諡號〈如周雲威烈王秦雲始皇帝漢雲太祖髙皇帝世祖光武皇帝晉雲世祖武皇帝隋雲髙祖文皇帝唐雲髙祖神堯皇帝〉君名〈如雲午○惟篇首前無所承故立此例後有即位在今年內者用之〉年號〈周秦漢初未有如晉即雲太康隋雲開皇唐雲武徳〉墨書某年〈如周雲二十三年秦雲二十六年漢雲五年晉雲元年隋雲九年唐雲七年〉次年以後但於行下墨書某年〈如威烈王雲二十四年〉○〈自次年以後至墨書某年舊本誤在後條朱註列國之下〉
篇首周年之下朱註列國〈如雲秦晉楚燕齊魏韓趙〉墨書諡爵〈如雲簡公烈公之類惟三晉初為侯而不改元故未書諡爵〉君名〈如止如當之類無則闕之〉某年所註列國頗以興起先後為次而於新舊之間以圈隔之其末又以圈隔下朱註總結統舊國若干新國若干凡若干國次年以後惟元年註之如前法〈如燕僖公元年之類不結有増損者依例結之新舊並如前結〉○〈自墨註諡爵至凡若干國舊本誤在後條其不成君亦依正統已絶之例下惟元年註之如前法一句上舊本又有列國二字別為一條今僣刪此二字依前後條之例増次年以後四字而屬於此〉
凡天子繼世則但於行下朱書諡號〈如安王二世皇帝之類不名者名已見其後有被廢無謚者但曰帝某而不用後人所貶之爵以其非有天下之號也〉
○年號〈如漢建元之類〉墨書元年〈周則列國之元亦註其下〉次年以後如篇首次年之法秦漢以後列國不復註
建國僣國之大者則於年下朱書國名諡號姓名〈如楚隠王陳勝魏文帝曹丕之類無諡者但云某王某〉年號〈如魏黃初之類〉墨註元年次年以後則朱註國名墨註年號某年其小者則依周列國例但年號用墨註首尾増損新舊之間亦如前法
其簒賊干統而正統已絶無年可繫則朱註其國名墨註年號於行下〈如漢之呂氏新莽之類〉正統雖絶而故君尚存則追繫正統之年而註其下〈如唐之武氏用范氏唐鑑及胡氏補遺義例〉
其不成君亦依正統已絶之例〈如漢帝𤣥之類〉
凡無統自更端處〈如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楚漢元年吳黃武元年宋永初元年隋義寧元年梁開平元年〉即於行下分註諸國之年大者紀年小者紀元朱書新舊首尾增損皆如前法但其興廢促數則歳結之不紀年者亦列數其國號
名號 〈正統 僣號 簒賊無統 不成君〉
凡正統之君周曰王秦漢以下曰帝〈其曰上者當時臣子之辭今不用惟註中或因舊文〉其列國之君周曰某爵某〈如趙侯籍之類〉僣稱王者曰某君某〈如楚君當之類有註則從本文○按通鑑魏晉以後獨以一國之年紀事而謂其君曰帝其餘皆謂之主初無正閏之別而猶避兩帝之嫌至周末諸侯皆僣王號顧反因而不改蓋其筆削之初義例未定故有此失今特正之庶㡬竊取春秋之義〉漢以後曰某王某〈如齊王吉之類〉其僣稱帝曰某主某〈如魏主丕之類註首如之後直書名〉簒賊曰某〈新莽之類〉不成君曰帝某〈如帝𤣥之類註則從本文〉
凡無統之君周秦之間曰某王〈秦王韓王之類無貶文者周室既亡而諸侯又皆稱之則已不為天子之號矣〉秦漢之間曰某帝〈楚義帝之類○無貶文者是時天下無君義帝實天下之共主但制於強臣尋以弒殞故不得為正統耳〉曰某王〈如漢王之類〉漢以後稱帝曰某主〈吳晉宋魏之類註同〉其小國曰某主某〈如夏主勃勃之類〉某王某〈如北涼王蒙遜之類〉某公某〈如涼公歆之類凡小國註如僣國之例雲〉
即位 〈建都 起兵加號 𫝊國〉
凡正統周王繼世曰子某立註雲是為某王〈如安王之類非子則各以其屬如顯王之類不言即位者古者嗣君定位初喪踰年而後即位戰國末年此禮猶在如秦昭王薨次年十月孝文王乃即位三日而薨是也故舊史言立而不言即位今從之〉秦更號曰王初並天下更號曰皇帝〈如王初即王位時未有天下自從無統之例雖用周王繼世之法亦不書即位及並天下又未嘗改行即位之禮但稱更號耳〉繼世曰某襲位〈胡亥從本文〉
漢以後創業中興曰王即皇帝位〈漢髙祖已稱漢王晉元帝已稱晉王故但稱王惟光武昭烈各以其號書○晉隋唐創業時未有天下自從無統之例〉繼世曰太子某即位〈漢恵帝以下用此例古禮已廢從本文也非太子則又隨事書之〉有故則隨事書之〈如秦子嬰漢文帝之類〉
凡列國繼世不書因事注中見之其有故者乃隨事書之〈如燕平楚橫齊法章楚完〉
凡建國自立者曰某自立為某王〈如陳勝之類〉
人所立者曰某尊某為某〈項籍尊義帝之類〉或曰某國立某為某或曰某人立某為某王〈如秦嘉立景駒之類〉或曰某王某立某為某王〈如張耳立趙歇之類〉
凡僣國始稱帝者曰某號姓名稱皇帝〈如魏王曹丕宋王劉裕梁王朱晃之類〉繼世曰太子某立〈如魏太子叡〉
始稱王者姓名稱某王其繼世曰嗣
復國曰某復立為某王〈如拓跋珪之類〉復號曰某國復稱王〈如西秦之類〉
凡簒賊自見簒弒例
凡不成君者其初立用死國以下例惟所當〈如劉信劉元之類〉凡無統周秦之間惟秦繼世特從周王例諸國仍用列國例自漢晉以後用僣國例但稱帝者不書姓〈如晉王炎齊王道成之類〉
凡始建都曰都〈髙帝都櫟陽帝𤣥都宛光武都洛陽〉自他所來徙曰徙都〈韓徙都鄭秦徙都咸陽○凡言西都某北都某者亦比類而從本文耳〉屢徙而後定曰定都〈漢髙帝至長安始定徙都〉事之微者曰某遷於某〈如楚遷於鉅陽之類〉國之微者曰某徙居某〈如衛徙居野王之類〉徙封曰徙封〈如楚黃歇徙封於吳之類見其強橫無君之實餘見封拜例〉為人所徙曰某人徙某人於某地〈如楚人徙魯於莒之類〉
凡起兵以義者曰起兵〈如秦末諸侯漢劉崇翟義劉縯之類漢末關東州郡〉其起雖不義而所與敵者又不得以盜賊名之則曰兵起〈如新莽時州郡及樊崇刁子都之屬〉
凡國家無主四方據州郡稱牧守者曰某人自為某自稱某自領某官〈袁紹曹操之類〉其𫝊襲各隨其事書之〈孫權袁尚之𩔖〉
凡天子巳稱皇帝而復加他號者隨事書之〈如漢陳聖劉太平周天元唐尊號之類〉
凡以國與人者子弟曰𫝊〈趙主父之類〉他人曰讓〈燕噲之類〉○〈此條舊本在改元門之末今按目錄次序而移於此〉
改元〈後唐石晉之間溫公舊例尤為顛錯〉
凡中世而改元者著其始〈魏恵王一年漢文帝後元武帝元狩之類〉餘皆因事見之〈如章和之類〉
凡中歳而改元無事義者以後為正〈依溫公舊例以從簡便〉其在廢興之際關義理得失者以前為正而注所改於下〈如漢建安二十五年十月魏始稱帝改元黃初而通鑑從是年之首即為魏黃初又章武三年五月後主即位改元建興而通鑑於目錄舉要自是年之首即稱建興凡若此類非惟失其事實而於君臣父子之教所害尤大故今正之但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考之范史及陳志註文是漢號而通鑑所書乃在曹丕稱王時所改者今不能悉見〉
尊立〈尊謂尊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立謂立皇后皇太子其諸王自入封拜例〉
凡正統尊立皆書尊曰尊某為某〈漢髙祖尊太公為太上皇後凡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皇后為皇太后皆用此例〉其母非正嫡則加姓氏〈定陶太后丁姬慎園貴人之類〉更曰更某為某〈漢髙祖更王后曰皇后王太子曰皇太子〉立後曰立皇后某氏〈如恵帝張後之類〉非正嫡曰立某氏為皇后〈如文帝竇後之類〉立太子曰立子某為皇太子〈漢文帝初立景帝為太子時但云子啓中年以後封王諸子始有稱皇子者後遂稱之今按封立之命出於天子不應自謂其子為皇子只從文帝初例〉
凡非正統則不書因事特書者去皇號〈漢立太子盈無事而特書者備漢事皇號惟太上皇不可省然惟一見後但云太上而已〉
崩葬 〈陵廟 追尊改葬〉
凡正統曰崩〈因其舊史臣子之辭〉在外則地〈秦始皇漢安帝之類〉未踰年不成君曰薨〈如漢北鄉侯〉失尊曰卒〈如周赧漢獻之類〉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皆曰某後某氏崩自殺曰自殺〈謂罪疑者〉有罪即加罪字〈上文已書反逆者不必加有罪字如衛後戾太子是〉無罪而以幽死者曰幽殺之〈自殺亦同〉廢后不書因事見者曰卒自殺者曰自殺國亡身廢守節不移而國統尋復者則有其故號而書崩〈孝平皇后〉秦漢以後王侯死皆曰卒賢者則注云諡曰某〈按劉秘丞說凡諸侯王以下當依陸淳例書卒溫公以為確論而恨周秦漢紀不可請本追改則是已覺通鑑書薨之失而悔之矣陸淳說見春秋纂例蓋薨乃臣子之辭不當施之於國史也今從其說○又諡非生者之稱而通鑑以諡加於薨卒之上亦非是今亦正之然非賢者則虛美之辭亦無所取故不復書〉自殺者如後例〈反逆如七國者不復言有罪〉僣國之君稱帝者曰某王姓某卒稱王公者曰某王公姓某卒〈按溫公引三十國春秋諸國之君皆書卒〉後夫人不書因事而見者曰某號某氏卒
凡無統之君稱帝者曰某王某殂稱王公者曰某王公某薨〈上無天子故得因其臣子之辭〉其後夫人如僣國例
凡蠻夷君長曰死〈匈奴單于烏孫昆彌〉
凡盜賊酋帥曰死〈隗囂之類〉
凡正統之君廢為王公而死者書卒而註其諡
凡正統之君葬〈驪山萬年長陵以下〉立廟〈太上皇廟髙廟之類〉預作陵〈漢景作陽陵邑募民徙居之類〉廟〈漢文作顧成廟之類〉追崇廟號〈漢太祖太宗世宗中宗之類〉皆隨事書之
凡正統之後特葬曰葬某諡皇后於某〈自漢宣帝許後始有諡而書葬如此例〉合葬不地〈如漢光武昭烈之類〉不當合而合則特書合葬某陵〈漢哀帝傅太后合葬渭陵之類〉
凡僣國無統之君陵廟因事乃書無事則見之注下〈因事如魏作夀陵立三祖廟之類〉其後夫人亦然
凡正統追尊改葬立廟皆書〈漢髙祖五年昭靈夫人昭帝鉤弋夫人宣帝追諡戾太子悼考悼後置園邑追尊悼考為皇考立寢廟哀帝定陶共王去定陶之號光武立四親廟於洛陽徙章陵〉
簒賊〈晉董狐齊太史書趙盾崔杼弒君而不隠史氏之正法也正如春秋魯君被弒則書薨而不以地著之蓋臣子隠諱之義聖人之微意也前世史官修其本朝之史者多取春秋之法然已非史法又況後世之人修前代之史乃亦有為之隠諱而使亂臣賊子之罪不白於世人之耳目者則於義何所當乎通鑑所書巳革此弊然亦有未深切者今頗正之如左觀者詳之〉
凡正統周秦以前列國弒君微者曰盜殺某君某〈楚君當之類〉史失賊曰某國弒其君某〈鄭君之類〉賊可見者曰某弒其君某〈韓嚴遂之類〉君失名則不名〈韓哀侯之類〉賊官可見者並著之〈秦庶長改之類〉弒君而及其親屬者並書之〈秦出公及其母〉君出走而弒之曰某君出走某弒之〈淖齒之類〉弒其君之父母者隨事書之〈秦魏冉弒恵文後趙李兊弒主父之類〉秦以後以兵弒者天子則曰某人弒帝於某〈如趙髙之類書地以著其實〉僣國無統則曰某國某人弒其君於某〈如魏司馬昭之類〉
凡以毒弒者加進毒字而不地〈不可得而地故加進毒以著其實如莽冀之類霍顯又加使醫字〉疑者曰中毒崩〈如晉恵帝之類史言或曰司馬越之鴆而通鑑不著其語今但如此書以𫝊疑而著史家本語於其下〉
凡事義不同者隨事異文〈如呂后廢少帝幽殺之之類少帝本非孝恵子特呂后所自立而殺之故不得以弒書若少帝真當立之人無可廢之罪則婦人之義夫死從子況天下之主乎雖其主母亦不得免弒君之名矣元魏馮後顯祖之事當以此裁之〉
凡簒國其事不同故隨事異文而尤謹其始〈如田氏並齊三晉分地秦人入寇之類至王莽董卓曹操等自其得政遷官建國皆依范史直以自為自立書之革命則曰稱帝而不曰受禪封其故君則曰廢而不曰奉其弒之者自加弒例〉
凡殺他國之君亦隨事而異文〈魏殺衛君之類其因戰而殺之見征伐例〉
廢徙〈謂下廢上者其上廢下自入廢黜例〉
凡未成君而有罪當廢者曰某有罪某官某奏廢之〈昌邑王賀之類〉無罪為強臣所廢者曰某廢某為某〈𢎞農王之類〉未即位者如本號〈孺子之類〉列國廢其君曰某國廢其君某為某〈三晉之類〉遷則曰某遷其君於某〈齊田和之類〉
祭祀 〈郊祀 封禪 宗廟 雜祠祭冠昏 舉盛禮宴饗 學校〉
凡正統郊祀天地建置遷徙皆書〈雍五畤甘泉大畤汾隂后土汶上明堂渭陽五帝長安南北郊〉其行禮世一見之餘或因事而書
凡封禪皆書
凡宗廟之禮建置更革皆書〈漢王二年立宗廟社稷例不合書特書以備漢事太上皇髙廟原廟顧成廟太宗廟之類〉其行禮不書或舉盛禮或因他事乃書
凡襍祠祭因事乃書或有得失可法戒則特書之〈得如始皇祠舜禹髙帝祠孔子之類失如文帝作汾隂廟武帝祠竈求仙之類〉
非正統用正統襍祠祭例〈秦王郊見上帝於雍以僣書又以見漢五畤所由起〉
凡冠昏惟正統書〈冠如漢恵昭之類昏如漢平之類〉
非正統則非有事義不書〈如秦王冠以帶劍書楚迎婦以忘讐書之類〉
凡禮儀惟正統盛禮及有事義見得失者乃書〈文帝藉田明帝大射養老之屬以得書登靈臺以盛書〉
凡置酒宴饗因事乃書〈漢置酒南宮朝賀置酒之類〉
非正統者亦同上例〈魏主髦養老之類〉
凡學校興廢皆書
凡事關道術者皆書〈石渠白虎求書典校圖讖漢禮律厯〉
行幸 〈巡幸 田獵奔走〉
凡正統巡行郡國曰帝如某○既行而止曰不至而還○所過有事曰帝至某〈間無異事則不書帝〉○所詣非一則指其方曰帝某巡○還曰帝還宮〈間無異事則不書帝〉○暫還復出曰留㡬日
凡官府第宅曰幸○學校曰臨曰視○私出曰微行凡㳺觀田獵之事各以其事書
凡奔走以實書○列國若僣國無統之君出走曰某號某出奔某〈諸侯失地名〉未有所止者曰出走〈齊君地〉
凡非正統書法同但不書還或當特書以見事實則曰還某〈如魏主某還洛陽之類〉幸下著其字
恩澤 〈制詔 更革 戒諭 遺詔遣使 巡行 號令〉
凡恩澤皆書正統曰赦〈起漢髙祖五年至元帝永光二年再赦之後依胡氏例無事意者不復書〉○非正統者曰赦其境內○賜復〈如髙帝復產子者過沛復其民之類〉除減租力役〈恵帝減戍卒文帝除田租之類〉○問疾苦貸貧乏〈如漢文帝定振貧養老之類〉○恤死喪〈如漢王棺斂吏士〉○錄囚徒〈宣帝令郡國上繫囚〉○賜酺〈趙主父酺五日〉
凡制詔謂前此所無而始為之者皆書之〈秦置丞相趙胡服秦置郡縣為水徳漢初為算賦起朝儀立原廟之類是也〉
凡更革謂前此所有而今始改之者皆書之〈秦變法廢井田更賦稅法更號除諡銷兵壊城焚書漢髙除秦苛法文帝除肉刑短喪之類〉
凡興作土工皆書之〈如秦鑿涇水為渠築宮治道〉
凡戒諭皆書〈周王使東周公喻楚〉
凡遺詔有事者皆書〈如文帝短喪武帝宣帝昭烈顧命章帝罷鹽鐵〉
凡遣使巡行各隨事書之
凡號令謂措置一時之事者皆書之〈如秦令民納粟拜爵文帝令四方毋來獻列侯之國之類〉
朝㑹 〈聘問 游說 和好 交質割地 降附 貢獻〉
凡朝有事若非常乃書正統曰某侯來朝〈周齊侯秦公子少官㑹諸侯來朝之類〉漢以後則書名衆則曰等
○非正統而相朝者曰某入朝於某〈如韓王朝秦之類〉其相如而非朝者各以其事書〈如秦王稷薨韓王衰絰入弔祠齊趙入秦置酒之類〉
凡㑹盟皆書有主者曰某㑹某於某〈齊田和㑹魏衛於濁澤秦公子少官㑹諸侯來朝秦誘楚㑹武關秦㑹楚於宛之類〉無主者曰某某㑹於某〈齊魏㑹田諸侯㑹京師齊魏㑹徐州之類〉有事者各以事繫之〈如濁澤以求為諸侯徐州以相王之類〉
凡聘問正統遣使於他國曰遣某官某使某〈漢陸賈劉敬〉使卑而無事者曰遣使如某他國通好而不臣者使來曰某國遣使來聘使者則曰遣其臣某使者官重則曰遣其某官某○間無異事而遣報使則曰遣某官某報之有異事則曰遣某官某報其使
○非正統則曰某使某如某〈燕樂毅〉略則曰某遣使如某○間說則曰某使某說某而繫其事〈秦使張儀說諸侯連衡使以歇歸約親用他例燕使蘇秦報未至秦王薨諸侯皆畔衡復合從而不書者秦非燕所能使燕特資其行耳〉○乞師曰某使某如某乞師〈趙公子勝如楚乞師〉○獻物曰某使其獻某於某〈趙使藺相如獻璧於秦〉
凡和好各依本文書之其非正統或曰某以某為和於某或曰某請成於某或曰某與某平或曰某與某和親或曰約親○正統我所欲曰遣某使某結和親或曰與某和親彼所欲曰某請和親
凡交質曰某某質於某
凡割地從小入大曰某獻某地於某或曰某入某地於某或曰某伐某某獻某或曰某以某為成於某或曰云雲某盡入某以謝或曰某割某以和於某從大入小曰某與某某
凡降附正統曰某來降○力致曰降之〈如赤眉之類〉○或隨事書之〈如曰南越王稱臣奉貢之類〉
○非正統曰某降於某○或隨事書之〈如衛服屬三晉聽命於秦韓稱藩於秦王陵以兵屬漢隨何以九江王歸漢之類〉
凡貢獻正統曰某遣使入貢或雲獻某物
○非正統曰某遣使貢獻於某或曰獻某物〈如趙使藺相如獻璧於秦之類〉
封拜 〈選舉 賞賜 殊禮 徵聘賜爵 賜姓 錄子孫〉
凡正統封王皆書曰立某為某王〈漢髙祖立長沙王芮從兄賢弟交兄喜子肥之類自武帝元朔二年以後封王無事義者皆不書廢徙國除倣此例〉更立曰更立或曰徙〈齊王信濟北王志〉封侯有故乃書曰封某為某侯〈雍齒之類〉因而命之者初命某為某諸侯〈周威烈三晉安王田和之類〉封者多則統言之〈如雲始剖符封功臣為徹侯太后王諸呂齊王卒分齊地立悼恵王子六人為王梁王武卒分梁地王其子五人〉益封進爵有故則書〈漢文帝論功益戸有差成帝益封河間王良進孔吉等爵之類〉褒先代聖王之後而封者悉書之〈武帝封姬嘉成帝封孔吉〉
○宦者封爵皆加宦者字〈如鄭衆之屬以著刑臣有功之始〉
凡以親戚貴重者書其屬〈如元舅王鳳之類以著外家與政之禍〉
凡非正統封其臣子有故則書曰某封某為某〈即墨大夫商君之類〉親屬則曰某封某某為某〈趙勝之類〉
凡相王見即位例
凡正統命官曰以某人為某宰相皆書〈漢丞相相國三公及權臣秉政者皆書御史大夫因事乃書自永初元年以後三公因事乃書〉餘官非有故不書〈有功有事若其人之賢否用舎繫時之治亂安危者乃特書之〉宦者除拜當書者皆加宦者字〈如石顯之類以著刑臣與政之禍〉
○因事而命官者某人云雲以為某官〈周吳起漢蘇武〉非正統命官非有故不書〈衛鞅申不害之類〉
○魏晉以後一除數官則書其重者〈三公丞相大將軍大司馬侍中中書監令尚書令僕射〉○州鎮但云都督某某等州軍事無都督號者但云某州刺史有異者全書及所鎮〈如琅邪王睿為安東將軍都督州治建業之類〉
凡選舉皆書〈如漢髙帝求賢詔恵帝復孝弟力田文帝舉賢良方正之類〉
凡賜服〈周賜秦以黼黻之類〉賜爵〈卜式之類〉號〈婁敬之類〉姓〈同上〉婦人號〈博平君之類〉物〈董宣毛義鄭均之類〉皆書
凡殊禮皆書〈如致伯於秦蕭何劍履上殿賜淮南王几杖王莽加號九錫之類王莽是自為之以自為書餘倣此例〉
凡徵聘隠士從其本文或曰迎〈申公龔勝之類〉或曰徵〈周黨嚴光之類〉凡追褒勲賢皆書〈如盡像如光武祭蕭何霍光獻帝祭陳蕃等之類〉
凡錄功臣子孫皆書〈如宣帝求髙祖功臣子孫失侯者賜金復其家封蕭何子孫之類〉
征伐 〈叛亂 僣竊 夷狄 遣將師名 勝負 戰〉
凡正統自下逆上曰反有謀未發者曰謀反兵向闕曰舉兵犯闕
凡調兵曰發集兵曰募整兵曰勒行定曰徇行取曰略肆掠曰侵掩其不備曰襲同欲曰同合勢曰連兵並進曰合兵在逺而附之曰應相接曰迎服屬曰從益其勢曰助援其急曰救開其圍曰解交兵曰戰尾其後曰追環其城曰圍
凡勝之易者曰敗某師平之難者曰捕斬之舎此之彼曰叛曰降於某附於某犯城邑寇得曰陷居曰據
凡僣名號曰稱〈周列國稱王稱帝漢以後僣國簒賊稱皇帝盜賊稱帝稱天子之類〉○人微事小曰作亂人微衆少曰盜衆多曰羣盜○犯順曰寇〈秦伐韓趙周約諸侯欲伐秦秦人攻西周〉
凡中國有主則夷狄曰入寇或曰寇某郡事小曰擾某處中國無主則但云入邉或雲入塞或雲入某郡殺掠吏民
凡正統天子親將兵曰帝自將〈如漢髙擊臧荼利㡬之類〉遣將則曰遣某官某將兵○大將兼統諸軍則曰率㡬將軍或雲督諸軍或雲護諸將○將卑師少無大勝負則但云遣兵○不遣兵而州郡自討則雲州郡或雲州兵或雲郡兵置守令平盜賊曰以某人為某云云〈成帝河平二年西夷相攻以陳立為牂牁太守討平之以虞詡為朝歌長之類〉
凡正統用兵於臣子之僣叛者曰征曰討〈如漢髙祖於韓王信之類〉於夷狄若非其臣子者曰伐曰攻曰擊其應兵曰備曰禦曰拒皆因其本文〈如漢髙祖於共尉臧荼利㡬匈奴之屬〉
凡人舉兵討簒逆之賊皆曰討〈漢王討西楚呂臣劉崇翟義之類〉凡戰不地屢戰則地極逺則地
凡書敵於敵國曰滅之〈韓滅鄭之類〉於亂賊曰平之敵國亂賊嵗久地廣屢戰而後定則結之曰某地悉定或曰某地平
凡得其罪人者於臣子曰誅於夷狄若非臣子者曰斬曰殺
凡執其君長將帥曰執曰虜曰禽獲曰得皆從其本文凡阬斬非多不書○取地非多且要不書
凡師入曰還全勝而歸曰振旅〈趙充國之類〉小敗曰不利彼為主曰不克大敗曰大敗或曰敗績將帥死節曰死之
凡人討逆賊而敗者亦曰不克死曰死之〈劉崇翟義之類〉其破滅者亦以自敗為文〈三輔兵皆破滅之類〉
凡非正統而相攻先發者不曰寇陷後應者不曰征討其他悉從本文惟治其臣子之叛亂者書討討而殺之曰誅
廢黜 〈后妃 太子諸王 國除〉
凡正統廢其後太子諸侯王而無以考其罪之實者曰某人廢〈如漢彭越陳後之類〉罪狀明白者加有罪字〈罪已見者雲以罪若反逆大罪已見則不必加〉無罪曰廢某人〈如漢景帝廢薄後太子榮之類〉
凡書國除者著其事〈燕王建之類〉有罪亦如之
凡自貶號者因其本文〈衛侯衛君之類〉
凡非正統者句上皆加國號廢字在上者下加其字〈例皆倣此〉
罷免 〈囚繫 流竄誅殺 寛宥〉
凡罷免罪不著者曰某官某免並免爵者曰某官某爵某免為庶人〈流徙者即不言為庶人〉著者名下加有罪字〈或作以罪〉無罪者曰免某官某並免爵者曰免某官某爵某為庶人䇿免者加䇿免字
凡謝病請老致仕宰相賢臣則書〈張良王吉二疏韋賢之類〉
凡就國貶左遷亦依罷免例分三等罪疑則姓名在上罪著則加有罪字無罪則雲遣某人就國貶某官某為某官左遷某為某官
凡上印綬收印綬從本文〈鄧禹王商之類〉
凡下獄死罪不著者曰某官某下獄死罪狀明白者名下加有罪字〈或雲以罪〉無罪者曰下某官某獄殺之其以赦出或被刑若自殺不食死之類各隨其事書之官已見者不復見惟無罪而賢者則特書之雖以廢免亦曰故某官爵某
凡誅殺叛逆或大罪曰某官某伏誅或曰誅某官某或曰討某官某誅之〈秦趙髙漢韓王信諸呂子𢎞七國之類〉
凡他罪明白者曰有罪棄市罪疑者去有罪字無罪曰殺某官某〈趙李牧秦李斯漢韓信彭越之類〉
凡書官例與下獄例同族其家夷其族夷三族族誅某人家族滅某人家皆從本文
凡欲殺而釋之者〈韓信朱雲之類〉○欲治而寛之者〈梁王立之類〉○當誅而不果者〈王氏五侯之類〉
人事
凡鄉里世系不能悉記惟賢者則著其略
凡諸臣之卒惟宰相悉書賢者曰某官某爵姓名卒而註其諡〈說見崩葬例〉常人則不爵不姓不諡〈姓未見者著之〉
凡賢臣特書依賢相例官爵惟所有處士曰處士衆人則因事而見曰某官姓名卒而已無官則爵無爵則姓名而已某官爵已見者亦不復書
凡卒于軍者曰軍〈祭遵馮異〉非其地則地〈管寧之類〉
凡自殺者曰自殺有罪者加有罪字
凡賢臣遇害曰某殺某其官爵如本例〈來歙岑彭之類〉
凡衆殺稱人〈吳起蘇秦之類〉盜殺稱盜〈俠累之類〉
凡死節者皆異文以見褒〈劉崇翟義劉快龔勝王經劉諶諸葛瞻〉
凡無統之世惟宰相不悉書餘並依正統例但各如其國名
凡僣國之臣不以賢否皆因事乃見而依無統常人之例
凡簒賊之臣書死〈范増王舜雄之類〉
凡戰死書死
凡一人之往來去就關國家利害繫時世輕重者不以賢否皆書〈孟軻吳起衛鞅李斯張良諸葛亮管寧之類〉或有他事當見者亦書〈田文之類〉
凡有官者書官惟初除一見後改除乃復見之
凡宰相官重者書官而去姓〈如相國何大將軍光之類〉爵異者書爵而去姓〈魏公操魏王操之類〉
凡無統大國之臣依正統小國僣國雖權臣貴重但書姓名
凡正統諸侯王既卒皆以諡稱
災祥
凡災異悉書祥瑞或以示疑或以著偽乃書
凡因災異而自貶損求言修政施恵者皆書無實者或不悉書
王栢凡例後語
通鑑綱目之恵後學久矣李果齋後語曰著書之凡例立言之異同附列於其後然有是言也而未見是書也五十有餘年莫有知其詳者未嘗不撫卷太息遐想於斯焉噫麟筆絶而史法壊司馬公鑑古託始三侯之僣命自是權謀變詐之習益深坑師滅國干統夷族相跡而奔興廢離合轇轕於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間其端如毛朱子推絜矩之道寓權衡之筆大書分註自相錯綜以備經𫝊之體史遷以來未始有也茍非發凡釋例一以貫之則述作之意孰得而明勸懲之意孰得而辨而大經大法所以扶天倫遏人慾修百王之軌度為萬世之準繩者何以見直書不隠之實是豈尋行數墨強探力索者所可得其彷彿哉宜後學之所大恨也一日觀訥齋趙公文集間有考亭往來書問乃知綱下之目蓋屬筆於訥齋而昔未之聞訥齋曰凡例一冊已抄在此信乎果有是書也塵編將發影響自露及因上蔡書堂奉祠謝君〈作章〉為趙之婣力囑其訪問曰嘗毀於水而未必存越一年始報曰凡例幸得於趙君〈與巒〉錄以見授如獲天球𢎞璧復得傃軒趙公本參校互正遂成全書今諸本所刋序例即此凡例之序也其後列十有九門總一百三十有七條凡下有目目下有類正統無統之分甚嚴有罪無罪之別亦著或君其王或主其帝或以盛書或以僣書或以得失書或以更革建立書有以自為自稱書者有以賢否用舎書者有以可戒可法書者有以示疑著偽書者或著刑臣有功之始或著刑臣與政之始或著外家與政之始征寇誅殺之不同薨殂卒死之有異條分縷析該覈謹嚴治亂躍如也昔夫子之作春秋因魯史之舊文不見其筆削之跡正以無凡例之可證朱子曰春秋𫝊例多不可信非夫子之為也今綱目之凡例乃朱子之所自定其大義之炳如者固一本於夫子至若曲筆亂紀隠慝匿情有先儒之所未盡者悉舉而大正之蓋深以邪說橫流誠有甚於洚水猛獸之害有不可辭其責朱子亦謂綱目義例益精宻亂臣賊子真無所匿其形矣開歴古之羣䝉極經世之大用謂之續春秋亦何愧焉吁朱子之書流行天下無有遺者獨此一卷晦跡既久殆將堙淪不廣其𫝊則讀是書者終無釋疑而辨惑遂鋟梓於稽古堂與同志共之有宋咸淳乙丑正月朢金華王栢書
文天祐凡例識語
右通鑑綱目凡例得之今貳車潘公〈子輿〉蓋金華始鋟木而學者多未見也是書固宜與綱目並出然自乾道壬辰今百年矣彼先後顯晦之故抑有其數耶發凡以言例夫子何隠乎爾而使後之人隨義而昭明之殆有所屬不然夫子豈靳乎是而不𫝊哉執𫝊例以求春秋勿可執是書以求綱目則可微綱目無以知春秋微是書無以讀綱目信其𫝊之不可不廣也貳車念家學考亭謂刻諸學宮以恵我人既成矣復相語曰安得併刻綱目備此一書以為宣學鉅麗之典也哉郡文學掾廬山文天祐謹識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卷首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