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朱子全書 (四庫全書本)/卷07

卷六 御纂朱子全書 卷七 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朱子全書卷七
  大學一
  問欲專看一書以何為先曰先讀大學可見古人為學首末次第且就實處理會卻好不消得專去無形影處理會
  可將大學用數月工夫看去此書前後相因互相發明讀之可見不比他書他書非一時所言非一人所記惟此書首尾具備易以推尋也
  大學如一部行程歴皆有節次今人看了須是行去今日行得到何處明日行得到何處方可漸到那田地若只把在手裏翻來覆去欲望之燕之越豈有是理
  大學是一箇腔子而今卻要去塡教實著如他説格物自家須是去格物後塡教實著如他說誠意自家須是去誠意後亦填教實著
  明德如八窻玲瓏致知格物各從其所明處去今人不曾做得小學工夫一旦學大學是以無下手處今且當自持敬始使端慤純一靜專然後能致知格物
  才仲問大學曰人心有明處於其閒得一二分卽節節推上去又問小學大學如何曰小學涵養此性大學則所以實其理也忠信孝弟之類須於小學中出然正心誠意之類小學如何知得須其有識後以此實之
  今人都是為人而學某所以教諸公讀大學且看古人為學是如何是理會甚事諸公願為古人之學乎願為今人之學乎
  昔和靖見伊川半年方得大學西銘看今人半年要讀多少書某且要人讀此是如何緣此書卻不多而規模周備凡讀書初一項須著十分工夫了第二項只費得九分工夫第三項便只費六七分工夫少刻讀漸多自貫通他書自不著得多工夫
  如孟子說仁義處只就仁義上說道理孔子荅顔淵以克己復禮只就克己復禮上說道理若大學卻只統說論其功用之極至於平天下然天下所以平卻先湏治國國之所以治卻先湏齊家家之所以齊卻先須脩身身之所以脩卻先須正心心之所以正卻先須誠意意之所以誠卻先須致知知之所以至卻先須格物本領全只在這兩字上又須知如何是格物許多道理自家從來合有不合有定是合有定是人人都有人之心便具許多道理見之於身便見身上有許多道理行之於家便是一家之中有許多道理施之於國便是一國之中有許多道理施之於天下便是天下有許多道理格物兩字只是指箇路頭須是自去格那物始得
  或問朱敬之有異聞乎曰平常只是在外靣聽朋友問荅或時裏面亦只說某病痛處得一日教看大學曰我平生精力盡在此書先須通此方可讀書以上語類十條右總論
  或問所謂仁義禮智是性明德是主於心而言曰這箇道理在心裏光明照徹無一豪不明
  為學只在明明德一句君子存之存此而已小人去之去此而己一念竦然自覺其非便是明之之端
  大學在明明德一句當常常提撕能如此便有進歩處蓋其原自此發見人只一心為本存得此心於事物方知有脈絡貫通處
  問明明德曰人皆有箇明處但為物慾所蔽剔撥去了只就明處漸明將去然須致知格物方有進歩處識得本來是甚麽物
  明德未嘗息時時發見於日用之間如見非義而羞惡見孺子入井而惻隠見尊賢而㳟敬見善事而歎慕皆明德之發見也如此推之極多但當因其所發而推廣之
  曾興宗問如何是明明德曰明德是自家心中具許多道理在這裏本是箇明底物事初無暗昧人得之則為德如惻隠羞惡辭讓是非是從自家心裏出來觸著那物便是那箇物出來何嘗不明縁為物慾所蔽故其明易昏如鏡本明被外物㸃汙則不明了少閒磨起則其明又能照物又雲人心惟定則明所謂定者非是定於這裏全不脩習待他自明惟是定後卻好去學
  或問明明德是於靜中夲心發見學者因其發見處從而窮究之否曰不特是靜雖動中亦發見孟子將孺子將入井處來明這道理蓋赤子入井人所共見能於此發端處推明便是明蓋人心至靈有什麽事不知有什麽事不曉有什麽道理不具在這裏何縁有不明為是氣稟之偏又為物慾所亂如目之於色耳之於聲口之於味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所以不明然而其德本是至明物事終是遮不得必有時發見便教至惡之人亦時乎有善念之發學者便當因其明處下工夫一向明將去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脩身五者皆明明德事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脩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盡便是知得這明德未分明意未盡誠便是這德有所未明心有不正則德有所未明身有不脩則德有所未明須是意不可有頃刻之不誠心不可有頃刻之不正身不可有頃刻之不脩這明德方常明
  問大學注言其體虛靈而不昧其用鑒照而不遺此二句是說心說德曰心德皆在其中更子細看又問德是心中之理否曰便是心中許多道理光明鑒照豪髮不差
  或問明德新民還須自家德十分明後方可去新民曰不是自家德未明便都不管著別人又不是硬要去新他若大叚新民須是德十分明方能如此若小小效驗自是自家這裏如此他人便自觀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自是如此
  蜚卿問新民莫是脩道之謂敎有以新之否曰道之以德是明明德齊之以禮是以禮新民也是脩道之謂教有禮樂法度政刑使之去舊汙也
  凡曰善者固是好然方是好事未是極好處必到極處便是道理十分盡頭無一豪不盡故曰至善
  止於至善是包在明明德在新民已也要止於至善人也要止於至善蓋天下只是一箇道理在他雖不能在我之所以望他者則不可不如是也
  問至善不是明德外別有所謂善只就明德中到極處便是否曰是明德中也有至善新民中也有至善皆要到那極處至善隨處皆有脩身中也有至善必要到那盡處齊家中也有至善亦要到那盡處至善只是以其極言不特是理會到極處亦要做到極處如為人君止於仁固是一箇仁然仁亦多般須是隨處㸔如這事合當如此是仁那一事又合當如彼亦是仁若不理會只管執一便成一邉去如為人臣止於敬敬亦有多少般不可只道擎跽曲拳便是敬如盡忠不欺陳善閉邪納君無過之地皆是敬皆當理會若只執一亦成一邊去安得謂之至善至善只是些子恰好處韓文公謂軻之死不得其傳自秦漢以來豈無人亦只是無那至善見不到十分極好處做亦不做到十分極處
  明徳新民皆當止於極好處止之為言未到此便住不可謂止到得此而不能守亦不可言止止者止於是而不遷之意或問明明德是自己事可以做得到極好處若新民則在人如何得他到極好處曰且教自家先明得盡然後漸民以仁摩民以義如孟子所謂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又從而振德之如此變化他自然解到極好處
  或問明徳可以止於至善新民如何得他止於至善曰若是新民而未止於至善亦是自家有所未到若使聖人在上便自有箇處置又問夫子非不明德其歴諸國豈不欲春秋之民皆止於至善到他不從聖人也無可奈何曰若使聖人得位則必須綏來動和又雲此是說理理必須是如此且如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然堯有九年之水想有多少不育之物大德必得名位祿壽也豈箇箇如此只是理必如此以上語類十六條
  明德統言在己之德本無瑕垢處至善指言理之極致隨事而在處荅何叔京
  前書所論大學兩條似未然如此則是明徳新民其初且茍簡做一截到止於至善處又子細做一截也知至之至向來卻是誤作切至之至只合依舊為極至之至然此至字雖與至善之至皆訓極字而用處不同至善是自然極至之至知至是工夫極至之至難作一例說也荅黃直卿○以上文集二條
  定亦自有淺深如學者思慮凝定亦是定如道理都見得徹各止其所亦是定只此地位已髙
  定以理言故曰有靜以心言故曰能
  定是理靜在心既定於理心便會靜若不定於理則此心只是東去西走
  問靜而後能安曰安只是無臲卼之意才不紛擾便安問如此則靜與安無分別曰二字自有淺深
  問靜而後能安是在貧賤在患難皆安否曰此心若不靜這裏坐也坐不得那裏坐也坐不得
  問知止章中所謂定靜安終未深瑩曰知止只是識得一箇去處既已識得即心中便定更不他求如求之彼又求之此即是未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亦相去不逺但有淺深耳與中庸動變化相類皆不甚相逺
  定靜安三字大略相類然定是心中知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心下有箇定理便別無膠擾自然是靜如此則隨所處而安
  知止而後有定如行路一般若知得是從那一路去則心中自是定更無疑惑既無疑惑則心便靜心既靜便貼貼地便是安既安則自然此心專一事至物來思慮自無不通透若心未能靜安則總是胡思亂想如何是能慮
  因說知止至能得上雲止於至善矣此又提起來說言能知止則有所定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動萬動也動搖他不得既定則能靜靜則能安安則能慮慮則能得其所止之實矣
  問據知止已是思慮了何故靜安下復有箇慮字既靜安了復何所慮曰知止只是先知得事理如此便有定能靜能安及到事至物來乃能慮能字自有意思謂知之審而後能慮慮之審而後能得
  琮曰上面已自知止今慮而得者依舊是知底意思云云先生曰只上面是方知下面是實得耳問如此何用更過定靜安三箇節目曰不如此不實得曰如此上面知止處其實未有知也通此五句才做得致知在格物一句曰今人之學卻是敏底不如鈍底鈍底循循而進終有得處敏底只是從頭呼揚將去只務自家一時痛快終不見實理
  問定即心有所向不至走作便靜靜便可以慮何必待安曰安主事而言不安便不能思譬如靜坐有件事來撓思便不得專一定靜安都相似未到安處思量未得知止是知箇慈知箇孝到得時方是得箇慈得箇孝底道理慮是慮箇如何是慈如何是孝又問至於安時無勉強意思否曰在貧賤也安在富貴也安在這裏也安在那裏也安今人有在這裏不安了在那裏也不會安心下無理會如何會去思慮問章句中慮謂思無不審莫是思之熟否曰慮是思之周宻處
  問知止而後有定曰須是灼然知得物理當止之處心自會定又問上既言知止了何更待慮而後能得曰知止是知事事物物各有其理到慮而後能得處便是得所以處事之理知止如人之射必欲中的終不成要射做東去又要射做西去慮而後能得便是射而中的矣且如人早間知得這事理如此到晩間心裏定了便會處置得這事若是不先知得這道理到臨事時便腳忙手亂豈能慮而有得問未格以前如何致力曰古人這處已自有小學了
  問知與得如何分別曰知只是方知得便是在手問得莫是行所知了時曰也是如此又曰只是分箇知與得知在外得便在我以上語類十四條
  定靜安慮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是工夫節目荅王子合問燔謂知止則志不惑亂而有定嚮志定則此心無擾而靜心靜則此身無適而不安心靜身安則用自利事物之來不特能即事見理又能先事為防如後甲三日後庚三日之雲其於事之終始先後已至未然皆無遺鑒皆無失舉矣如是而後為得其所止則可以謂之誠有是善而誠得之矣曰極是荅李敬子
  本末始終之説只是要人先其本後其末先其始後其終耳荅黃子耕○以上文集三條
  器逺問致知者推致事物之理還當就甚麽様事推致其理曰眼前凡所應接底都是物事事都有箇極至之理便要知得到若知不到便都沒分明若知得到便著定恁地做更無第二著第三著止縁人見道理不破便恁地茍簡且恁地做也得都不做得第一義曹問如何是第一義曰如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之類決定著恁地不恁地便不得又如在朝須著進君子退小人這是第一義有功決定著賞有罪決定著誅更無小人可用之理更無包含小人之理惟見得不破便道小人不可去也有可用之理這都是第二義第三義如何會好若事事窮得盡道理事事占得第一義做甚麽剛方正大且如為學決定是要做聖賢這是第一義便漸漸有進歩處若便道自家做不得且隨分依稀做些子這是見不破所以説道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賊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謂吾身不能者自賊者也
  致知所以求為眞知眞知是要徹骨都見得透
  問致知莫只是致察否曰如讀書而求其義處事而求其當接物存心察其是非邪正皆是也
  致知工夫亦只是且據所已知者翫索推廣將去具於心者本無不足也
  問格物還是事未至時格事既至然後格曰格是到那般所在也有事至時格底也有事未至時格底
  格物須是從切已處理會去待自家者已定疊然後漸漸推去這便是能格物
  格物二字最好物謂事物也須窮極事物之理到盡處便有一箇是一箇非是底便行非底便不行凡自家身心上皆須體驗得一箇是非若講論文字應接事物各各體驗漸漸推廣地歩自然寛濶如曾子三省只管如此體驗去
  格物是窮得這事當如此那事當如彼如為人君便當止於仁為人臣便當止於敬又更上一著便要窮究得為人君如何要止於仁為人臣如何要止於敬乃是
  問格物最難日用間應事處平直者卻易見如交錯疑似處要如此則彼礙要如彼則此礙不審何以窮之曰如何一頓便要格得恁地且要見得大綱且㸔箇大胚模是恁地方就裏面旋旋做細如樹初間且先斫倒在這裏逐旋去皮方始出細若難曉易曉底一齊都要理會得也不解恁地但不失了大綱理會一重了裏面又見一重一重了又見一重以事之詳略言理會一件又一件以理之淺深言理會一重又一重只管理會須有極盡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節次第恁地方是
  或問格物是學者始入道處當如何著力曰遇事接物之間各須一一去理會始得不成是精底去理會粗底又放過了大底去理會小底又不問了如此終是有欠闕但隨事遇物皆一一去窮極自然分明又問世間有一種小有才底人於事物上亦能考究得子細如何卻無益於己曰他理會底聖人亦理會但他理會底意思不是彼所為者他欲人說他人理會不得者我理會得他人不能者我能之卻不切己也又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聖人何事不理會但是與人自不同
  傅問而今格物不知可以就吾心之發見理會得否曰公依舊是要安排而今只且就事物上格去如讀書便就文字上格聽人説話便就說話上格接物便就接物上格精粗大小都要格他久後會通粗底便是精小底便是大這便是理之一本處而今只管要從發見處理會且如見赤子入井便有怵惕惻隱之心這箇便是發了更如何理會若須待他自然發了方理會他一年都能理會得多少聖賢不是教人去黑淬淬裏守著而今且大著心胸大開著門端身正坐以觀事物之來便格他
  世間之物無不有理皆須格過古人自幼便識其具且如事君事親之禮鐘鼓鏗鏘之節進退揖遜之儀皆目熟其事躬親其禮及其長也不過只是窮此理因而漸及於天地鬼神日月陰陽草木鳥獸之理所以用功也易今人皆無此等禮數可以講習只靠先聖遺經自去推究所以要人格物主敬便將此心去體會古人道理循而行之如事親孝自家既知所以孝便將此孝心依古禮而行之事君敬便將此敬心依聖經所説之禮而行之一一須要窮過自然浹洽貫通如論語一書當時門人弟子記聖人言行動容周旋揖遜進退至為纖悉如鄉黨一篇可見當時此等禮數皆在至孟子時則漸已放棄如孟子一書其說己寛亦有但論其大理而已
  問竇從周曽看格物一叚否因言聖人只說格物二字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會且自一念之㣲以至事事物物若靜若動凡居處飲食言語無不是事無不各有箇天理人慾須是逐一驗過雖在靜處坐亦須驗箇敬肆敬便是天理肆便是人慾如居處便須驗得㳟與不㳟執事便須驗得敬與不敬有一般人專要就寂然不動上理會及其應事卻七顚八倒到了又牽動他寂然底又有人專要理會事卻於根本上全無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裏洞徹如居仁便自能由義由義便是居仁敬以直內便能義以方外能義以方外便是敬以直內
  問格物則恐有外馳之病曰若合做則雖治國平天下之事亦是巳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不成也說道外馳又問若如此則恐有身在此而心不在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有此等患曰合用他處也著用又問如此則不當論內外但當論合為與不合為先生頷之
  問道之不明蓋是後人舍事跡以求道曰所以古人只道格物有物便有理若無事親事君底事何處得忠孝
  格物不說窮理卻言格物蓋言理則無可捉摸物有時而離言物則理自在自是離不得釋氏只說見性下梢尋得一箇空洞無稽底性亦由他說於事上更動不得
  所謂窮理者事事物物各自有箇事物底道理窮之須要周盡若見得一邉不見一邉便不該通窮之未得更須欵曲推明蓋天理在人終有明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謂人合下便有此明德雖為物慾掩蔽然這些明底道理未嘗泯絶須從明處漸漸推將去窮到是處吾心亦自有準則窮理之初如攻堅物必尋其罅隙可入之處乃從而擊之則用力為不難矣孟子論四端便各自有箇柄靶仁義禮智皆有頭緒可尋即其所發之端而求其可見之體莫非可窮之理也
  格物窮理有一物便有一理窮得到後遇事觸物皆橦著這道理事君便遇忠事親便遇孝居處便恭執事便敬與人便忠以至參前倚衡無徃而不見這箇道理若窮不至則所見不眞外面雖為善而內實為惡是兩箇人做事了外面為善是一箇人裏面又有一箇人説道我不好如今須勝得那一箇不好底人去方是豈有學聖人之書為市井之行這箇窮得箇甚道理而今説格物窮理須是見得箇道理親切了未解便能脫然去其舊習其始且見得箇道理如此那事不是亦不敢為其次見得分曉則不肯為又其次見得親切則不為之而舊習都㤀之矣
  不是要格那物來長我聰明見識了方去理會自是不得不理會
  大學説一格物在裏卻不言其所格者如何學者欲見下工夫處但看孟子便得如説仁義禮智便窮到惻隠羞惡辭遜是非之心説好貨好色好勇便窮到太王公劉文武説古今之樂便窮到與民同樂處説性便格到纖豪未動處這便見得他孟子胸中無一豪私意蔽窒得也故其知識包宇宙大無不該細無不燭
  問格物之義固要就一事一物上窮格然如呂氏楊氏所發明大本處學者亦須兼考曰識得即事事物物上便有大本不知大本是不曽窮得也若只說大本便是釋老之學
  剡伯問格物致知曰格物是物物上窮其至理致知是吾心無所不知格物是零細説致知是全體説
  黃去私問致知格物曰致字有推出之意前軰用致字多如此人誰無知為子知孝為父知慈只是知不盡須是要知得透底且如一穴之光也喚作光然逐旋開剗得大則其光愈大物皆有理人亦知其理如當慈孝之類只是格不盡但物格於彼則知盡於此矣又雲知得此理盡則此箇意便實若有知未透處這裏面便黑了
  致知格物只是一事非是今日格物明日又致知格物以理言也致知以心言也
  問眞知曰曽被虎傷者便知得是可畏未曽被虎傷底須逐旋思量箇被傷底道理見得與被傷者一般方是
  問格物須合內外始得曰他內外未嘗不合自家知得物之理如此則因其理之自然而應之便見合內外之理目前事事物物皆有至理如一草一木一禽一獸皆有理草木春生秋殺好生惡死仲夏斬陽木仲冬斬隂木皆是順陰陽道理自家知得萬物均氣同體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忍食肉非其時不伐一木不殺一獸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此便是合內外之理
  致知不是知那人不知底道理只是人面前底且如義利兩件昨日雖看義當為然而卻又説未做也無害見得利不可做卻又說做也無害這便是物未格知未至今日見得義當為決為之利不可做決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這便是物格便是知得至了此等説話為無恁地言語冊子上冩不得似恁地説出卻較見分曉
  子升問知止便是知至否曰知止就事上説知至就心上説知止知事之所當止知至則心之知識無不盡
  大學物格知至處便是凡聖之關物未格知未至如何殺也是凡人須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於聖賢之域縱有敏鈍遲速之不同頭勢也都自向那邉去了今物未格知未至雖是要過那邉去頭勢只在這邉如門之有限猶未過得在問伊川雲非樂不足以語君子便是物未格知未至未過得關否曰然某嘗謂物格知至後雖有不善亦是白地上黑㸃物未格知未至縱有善也只是黑地上白㸃
  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不可著纖豪私意在其中致知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透最不可凡事不可著箇且字且字其病甚多
  致知無豪釐之不盡守其所止無須臾之或離致知如一事只知得三分這三分知得者是眞實那七分不知者是虛偽為善須十分知善之可好若知得九分而一分未盡只此一分未盡便是鶻突茍且之根少間説便為惡也不妨便是意不誠所以貴致知
  深自省察以致其知痛加翦落以誠其意
  知與意皆出於心知是知覺處意是發願處
  問心本也意特心之所發耳今欲正其心先誠其意似倒説了曰心無形影教人如何撐拄須是從心之所發處下手先須去了許多惡根如人家裏有賊先去了賊方得家中寧如人種田不先去了草如何下種須去了自欺之意意誠則心正誠意最是一叚中緊要工夫下面一節輕一節
  格物是夢覺關格得來是覺格不得只是夢誠意是善惡關誠得來是善誠不得只是惡過得此二關上面工夫卻一節易如一節了到得平天下處尚有些工夫只為天下闊須著如此㸃檢又曰誠意是轉關處又曰誠意是人鬼誠得來是人誠不得是鬼
  大學所謂知至意誠者必須知至然後能誠其意也今之學者只說操存而不知講明義理則此心憒憒何事於操存也某嘗謂誠意一節正是聖凡分別關隘去處若能誠意則是透得此關透此關後滔滔然自在去為君子不然則﨑嶇反側不免為小人之歸也致知所以先於誠意者如何曰致知者須是知得盡尤要親切尋常只將知至之至作盡字說近來看得合作切至之至知之者切然後貫通得誠意底意思如程先生所謂眞知者是也
  問知至到意誠之間意自不聯屬須是別識得天理人慾分明盡去人慾全是天理方誠曰固是這事不易言須是格物精熟方到此居常無事天理實然有纖豪私慾便能識破他自來㸃檢慣了譬如有賊來便識得便捉得他不曾用功底與賊同眠同食也不知
  問物未格時意亦當誠曰固然豈可説物未能格意便不用誠自始至終意常要誠如人適楚當南其轅豈可謂吾未能到楚且北其轅但知未至時雖欲誠意其道無由如人夜行雖知路從此去但黑暗行不得所以要得致知知至則道理坦然明白安而行之今人知未至者也知道善之當好惡之當惡然臨事不如此者只是實未曾見得若實見得自然行處無差
  欲知知之眞不眞意之誠不誠只看做不做如何眞箇如此做底便是知至意誠
  舜功問致知誠意是如何先後曰此是當初一發同時做底工夫及到成時知至而後意誠耳不是方其致知則脫空妄語猖狂妄行及到誠意方始旋收拾也
  或問知至以後善惡既判何由意有未誠處曰克己之功乃是知至以後事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一念纔放下便是失其正自古無放心底聖賢然一念之微所當深謹纔說知至後不用誠意便不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豪釐間不可不子細理會纔説太快便失卻此項工夫也
  問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發意發於心則意當聽命於心今曰意誠而後心正則是意反為心之管束矣何也曰心之本體何嘗不正所以不得其正者蓋由邪惡之念勃勃而興有以動其心也譬之水焉本自瑩淨寧息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便是大學次序誠意最要學者茍於此一節分別得善惡取捨是非分明則自此以後凡有忿懥好樂親愛畏敬等類皆是好事大學之道始不可勝用矣
  問心如何正曰只是去其害心者
  大學言物格而後知至天下平聖人説得寛不説道能此即能彼亦不説道能此而後可學彼只是如此寛說後面逐叚節節更説只待人自㸔得如何
  問知至了意便誠抑是方可做誠意工夫曰也不能恁地説得這箇也在人一般人自便能如此一般人自當循序做但知至了意誠便易且如這一件事知得不當如此做末梢又卻如此做便是知得也未至若知得至時便決不如此如人既知烏喙之不可食水火之不可蹈豈肯更試去食烏喙蹈水火若是知得未至時意決不能誠
  說大學次序曰致知格物是窮此理誠意正心脩身是體此理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是推此理要作三節㸔以上語類四十六條
  格物之論伊川意雖謂眼前無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須有緩急先後之序豈遽以為存心於一草木器用之間而忽然懸悟也哉且如今為此學而不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於一草木一器用之間此是何學問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飯也荅陳齊仲
  致知格物前説已詳來書只舉得一截正當説格字致字處乃遺而不道恐考之有未詳若但以格為法度之稱而欲執之以齊天下之物則理既未窮知既未至不知如何為法而執之但守此一定之法則亦無復節節推窮以究其極之功矣此義且當以程子之説為主而以某説推之不必強立説徒費力也荅江德功
  孝述竊疑心具衆理心雖昏蔽而所具之理未嘗不在但當其蔽隔之時心自為心理自為理不相贅屬如一物未格便覺此一物之理與心不相入似為心外之理而吾心邈然無之及既格之便覺彼物之理為吾心素有之理夫理在吾心不以未知而無不以既知而有然則所以若內若外者豈其見之異耶抑亦本無此事而孝述所見之謬耶曰極是荅李孝述
  治國平天下與誠意正心脩身齊家只是一理所謂格物致知亦曰知此而已矣此大學一書之本指也今必以治國平天下為君相之事而學者無與焉則內外之道異本殊歸與經之本指正相南北矣禹稷顔回同道豈必在位乃為為政哉荅江德功
  所厚者謂父子兄弟骨肉之恩理之所當然而人心之不能已者今必外此而厚其身此即釋氏滅天理去人倫以私其身之意也必若是而身修則雖至於六度萬行具足圓滿亦無以贖其不孝不弟之刑矣此謂知本以例推之凡言此謂者皆傳文非經之結句也荅江德功
  經文末後兩句來諭固與舊説有間矣但所論先後之序經中上文已屢言之而本亂末治之雲又已該舉自不須説但聖人於此特下此語正要讀者有以知夫人道之大有在於此不可同於仁民愛物之例而一以末視之此意不可不著眼耳今不領此而又必以身言非釋氏之意而何哉荅江德功○以上文集六條右聖經











  御纂朱子全書卷七
<子部,儒家類,御纂朱子全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