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録輯要 (四庫全書本)/卷20

卷十九 思辨録輯要 卷二十 卷二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思辨録輯要卷二十
  太倉陸世儀撰
  治平類學校
  古者有大學之法所以教人為大學之道後世但有大學之道無所謂大學之法故成就人才較難何謂大學之法詩書禮樂是也詩書雖多殘闕然經先儒補綴發明之功猶十得五六至禮樂則竟冺焉亡矣非有大聖人起徹天徹地大大製作一畨後世終無持循學者終無依據
  聖人云述而不作非不可作不必作也當孔子之時去古未遠唐虞三代之法皆存但殘闕失次耳故但用述足矣若今日則古法盡亡必須製作若泥述而不作一語則拘牽顧忌終不能復古治然非聰明睿知極天理人心之正者未易言也
  天下古今止是一個道則知天下古今止是一個學凡道術而不出於學校之中者皆王道所當禁也周衰百家並興其原皆起於學校之壊後世人主莫不思崇學校而聽天下各為異説雜然與學校爭持短長何由致一道同風之盛哉
  學校之制自漢唐以下雖代有興舉然皆不過得其大畧未能盡復古初之意惟安定湖學教法伊川看詳學校明道上神宗書及朱子分年讀書科舉之法為詳然三者之中惟安定明道尤得貫通推行之法
  昔管仲論處四民凡為士者必欲其羣萃州處暇則父與父言慈子與子言孝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成又曰處士就燕閒此即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之意也今庠序雖設士皆散處四方殊失古人教士之㫖愚謂凡建立學宮必當擇一國中勝地學宮之旁廣設屋舍令士人居之似亦於教法有裨
  凡學校之師不論鄉學國學太學決當以德行學問為主徳行學問高於一鄉者即聘之為鄉學之師徳行學問高於一國者即聘之為國學之師徳行學問高於天下者即聘之為太學之師師得其人則天下嚮風自然人才輩出矣
  學校之制其在鄉學不過讀書識字歌詩習禮而已至於國學決當倣安定湖學教法而更損益之如經義則當分為易詩書禮春秋諸科治事則宜分為天文地理河渠兵法諸科各聘請專家名士以為之長為學校之師者則兼總而受其成如此則為師者不勞而造就人才亦易
  漢制凡五經俱設博士即書算之類亦設博士是即專家名士之意也故漢儒之學雖未精純然尊重師傅淵源有本是以其學尤多近實今世既不重師傅而學校設官如教授訓導之類徒立虛名何怪乎人才之絶少也
  或以為天文兵法皆當慎秘不當設科於學校者非也天文所當秘者在占騐一家耳至於厯數則儒者所必當究心何可秘也兵法後世亦未嘗秘但不以之教士耳然惟不以之教士故今之為大吏居方靣者皆耳未習金鼓目不識旌旗一遇用兵則張皇失措舉軍旅之事一委諸目不識丁之武夫此天下之事所以大壊而不可救藥也若設科於學校之中而主教得人不惟儲才有法國家受天文兵法之利抑訓才有道國家亦不受天文兵法之害
  唐立武成王之廟以太公為武成王與孔子文宣王對後世因之遂設武學此大非武只是吾道中一藝孔子未嘗無武安得特設一學與文對若學校中設兵法一科則武學即在文學中矣
  伊川看詳學校中有雲凡學校法不宜以考校定高下恐起人爭心此言大妙凡學校中選人才可即聽學校中公舉學師因而察之即後來不無偏黨之弊然亦十得八九矣
  凡學校中選人才只是四科徳行政事禮儀文學徳行中有孝友睦婣任恤諸項政事中有天文地理河渠兵法諸項禮儀則習於吉凶軍賓嘉之典故者文學則書策詩賦即古博學宏詞之類只此四科天下人才已盡於此矣聖門言語一科即在禮儀中不必獨設
  書院之設非古亦非禮也此即是學校在下者豈宜私設但在上者既不重學則在下者不得已而私創一格以存其微意其為志亦苦矣乃後王既不能留心學校而又有並書院而禁之者斯文一脈危乎殆哉
  大凡書院建立多在郭外名勝之處不獨逺絶塵囂而山水之勝亦足以蕩滌俗情開發道妙學者於此處讀書講道觀星算厯誠為至便深合管子處士就燕閒之意雖盛王之世不可廢也但當領於學校為學校之分曹不當另為一家耳
  古有鄉學國學而無太學鄉學小學也國學太學也即天子之學亦謂之國學蓋古者建立天子自治王畿千里之地故學亦稱為國學自後以郡縣為治天子綂而理之則郡縣為國學而天子稱太學其實太學之所以教士更無不同是亦頭上安頭也然愚謂既有鄉學國學太學之名則亦當稍異其制鄉學之中則備治一鄉之法國學之中則備治一國之法太學之中則備治天下之法是亦甚妙
  兆民者天子之心士大夫者兆民之心禮樂教化者士大夫之心而君與師則主持禮樂教化者也君師能興修禮樂教化則士大夫之心正士大夫之心正則兆民之心正兆民之心正而天心不應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
  周子曰師道立而善人多學記曰師嚴然後道尊斯二言誠然尚書雲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則師尊與君等又雲能自得師者王則師又尊於君非師之尊道尊也道尊故師尊今天下之能為師者寡矣然師道之不立實由舉世不知尊師天子以師傅之官為虛銜而不知執經問道郡縣以簿書期㑹為能事而不知尊賢敬老學校之師以庸鄙充數而不知教養之法黨塾之師以時文章句為教而不知聖賢之道獧捷者謂之能事方正者謂之迂鄙蓋師道至於今而賤極矣即欲束脩自勵人誰與之如此而欲望人才之多天下之治不可得矣
  天下無一事無師範金陶瓦小伎也非其師則術不傳術不傳則業不售今治天下非特範金陶瓦而使不學無術之人漫然而為之當其未仕則使之習章句當其既仕則責以簿書而欲望天下有臯陶稷契之臣成堯舜禹湯之治有是理乎故師之一字是天地古今社稷生民治亂安危善惡生死之闗也乃自三代以來數千百年有天下者曾不念及此亦獨何哉
  後之師傅即古之公孤天子之師也然不求其實徒存其名而已庶人慾教其子必擇良師以傅之貴為天子為其子謀曾不若庶人豈計之得乎有王者起當置為定例太子既生即預為講求良師或卜之大小臣工或訪之山林草野必求如周程張朱其人者而聘之既聘即待以不臣之禮使太子北面受教講求至道雖即位終身以師禮事之問之以道而不勞之以政隆之以禮而不授之以權則庶乎名實兩得也
  古者升秀民於庠序非以寵異之也所以教之也故曰育徳庠序今之弟子員能自力學者鮮矣而上之人又不思所以教之教官之職悉以罷老無能者充位烏能勝任而愉快乎愚謂庶人教子弟必自擇良師今之弟子員亦縣官之子弟也其師亦當令縣官自擇宜著為令典縣官下車之始即首詢民士隣近地方有才徳邁衆可為師表者不拘縉紳布衣縣官親自造廬敦請詣學庶幾教職得人育徳有效
  省所以綂郡郡所以綂縣故郡有專官無專民謂凡所𨽻州縣之民無非其民也惟士亦然奈何州有州學縣有縣學府復有府學割州縣之士以𨽻之別無意義若與州縣分士而教者恐非祖宗立法之初意也愚謂教職雖微實造士之大要也除縣邑之師令縣官敦請外其府學之師尤為鄭重必道明徳立可為一郡師表者太守親自敦請俾任府學之職凡一郡生徒皆聽其選擇教誨倣太學積分之法而以時升之必與府學然後給廩蓋與府學則羣居講習有薪米油燭之資道里徃還有舟車跋涉之費故須給廩今之廩生既無負笈之勞而又無焚膏之費徒耗廩粟胡為也
  洪武初設四輔官位尚書上聘耆儒自布衣徑為之賜坐唱和分四時以掌燮理之任未幾遂罷此與予天子擇師之説同惜乎其遂廢而不行也
  凡官皆當有品級教官不當有品級亦不得謂之官蓋教官者師也師在天下則尊於天下在一國則尊於一國在一鄉則尊於一鄉無常職亦無定品惟徳是視若使之有品級則僕僕亟拜非尊師之禮矣至於冠服亦不可同於職官之制當另製為古冠服如深衣幅巾及忠靖巾之類仍以鄉國天下為等庶師道日尊士氣日昌而聖人之徒出矣
  松江府志雲洪武初楊孟載為松江府學教授與丘克莊全希賢同官當時分教有司得自延聘皆極州里之選後皆至大官以此觀之教官決當令州縣自聘蓋學校乃人才風化所自出決不可以猥雜流品當之今世選舉不行愚謂教官一途似尚可獨行選舉也
  歴觀古今以來大抵經時變革一時賢者不死於忠節則歸於隠遯其或去而入於空釋者更多有之蓋君臣之義已定改節易操固無其事而夙有抱負者又不甘與齊民同老其逃於禪説而更為主張門庭亦士君子不得志於時之所為也然而聖道自此日晦世界自此日壊矣愚謂有天下者若易代之後而不用勝國之遺黎故老則賢才可惜若用遺黎故老而遺黎故老竟樂為新主所用則又乖不事二君之義於此有兩全之道學校之職臣也而實師也若能如前不用品級之説則全乎師而非臣昔武王訪道於箕子而箕子為之陳洪範蓋道乃天下後世公共之物不以興廢存亡而有異也聘遺黎故老為學校之師於新朝有益而於故老無損庶幾道法可嘗行於天地之間而改革之際不至賢人盡歸放廢矣
  問勝國之老曽為先朝大臣者亦可為學校之職乎曰若如今者學校之職則不可為也若如前説則既謂之師而非職矣不受爵於朝廷不受制於上司縣官以禮聘請講道論徳合則留不合則去雖先朝大臣奚不可哉特患為大臣者原無道徳可風而州縣之聘之者亦不以道則此説一倡又為不肖者長奔競之門耳故曰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若如前説學校師當議為定製受聘不受爵受養不受祿居於其國自縣官及縉紳以下皆執弟子禮見藩臬尊官不行拜跪其徃來用書策不用文移則勝國之遺黎故老皆可以受之而無媿矣
  行鄉飲酒乃縣官養老之禮聘學校師乃縣官尊賢之禮二法不行先王之道或幾乎息矣
  取士與養士不同取士不論詩賦詞曲總只此幾箇聰明才辨之士無徃不可以自見養士必須道徳仁義禮樂詩書所以古之王者只重養士不重取士
  聰明才辨之人一總埋沒不得只無以養之便把他天資都弄壊了所以後世名世臣亦多是有才無徳
  古之人才非多於今今之人才非少於古然而古多君子今多小人者古知養士今人不知養士也養士之法莫備於周讀三禮可見


  思辨録輯要卷二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