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作者:汪啟濩 

首序

編輯

[清]程守一

試看世上之人,不求於名,即貪於利,而不貪不求者,蓋亦鮮矣。惟修道之士,體混元之本,法天地之樞,立為洪爐大鼎,以煉其真,毫無掛礙,隨緣安止,故不與世俗等類也。

予於是年作客漢皋,適遇柯翁懷經、汪翁東亭,丰姿俊秀,品格高超,飄然有出塵之表。復探其行止,二翁常憩僻處,促膝論道,津津有味,無日不然。因謂曰:「二翁之學,志在一身,何不著書廣行天下,教後世人人修其慧命,同臻壽域,以建功德之不朽?」二翁答曰:「子之所言者善也,然道至公,豈敢私於一己。不費苦心切究,不遭明師指點,又焉能聞斯大道乎?」頃即遂出書二帙以示。

比閱之,乃知《養性編》柯翁所作,《性命要旨》汪翁所著。退而讀之,一文章華美,學業功宏,克繼黃老之道脈;一辭旨淺顯,義理精詳,盡露鍾呂之玄機。守勸以刊刻,兩卷合成一部,公諸海內,以預學者採藥煉丹之捷徑,超凡入聖之慈航也。恐誤入傍門者,得遇是書,可能去傍而歸正;有被偽師所惑者,得遇是書,亦可知偽而悟真。辟其異端,得入正道,不負二翁壽世一片婆心。爰不揣固陋,妄作序以志之。

時光緒十五年荷月天貺日,新安弟程守一拜序于雲鶴山房

自序

編輯

蓋聞玄學,自黃帝問道於廣成子,以創其始,老子著《道德經》,以發其源,亙古迄今,成仙得道者,莫不以黃帝老子為宗也。

予生性嗜慕玄學,搜羅丹經子書,博覽經史道籍,歷有年所,無非頗明其理,未得其訣。是以浪跡江湖,遍越名山,覓訪明師,十有二載。一日由匡廬經過,偶遇天秩吳翁,睹其丰神灑脫,必非常人也。故請問玄旨,答曰:「子雖有仙緣,誠恐始勤而終怠。」予以弟子禮事之,詢其訣,師乃大發鴻慈,遂傳七返九還金液大丹之法,火候次序之妙。予已心領神會,豁然貫通,乃知大道原在己身所得,決非向外求也。

嗣後至漢,又遇柯懷經、李雲嵐、周俊夫、柯載書等四五道友,同參切究,頓悟全旨。始知起手性命雙修之理,生人生仙同出一源;下手功夫,明白玄關,一陽初動,神入炁穴,化生機緘;次,地果還生,腹中覺有一物,活活潑潑,如盤走珠;次,鉛汞交歸真土,仍從竅內發出先天真鉛,謂之藥產;次,藥物采歸爐里,封固停息,以伏神氣;次,氣滿督任,子進陽火,聚於乾頂,卯沐浴以益其鉛,午退陰符,降歸坤宮,酉沐浴以益其汞;次,周天行滿,鉛氣飛盡,煅成一塊干水銀,斯為丹矣;次,用七日采功,神攢入鼎中,大藥始萌;次,煉到火珠呈象,采大藥出爐,運行大周天,穿過後三關,降下重樓,落入黃庭;次,靜養道胎,養到十月胎圓氣足,遷至上田;次,寄居泥丸,百日冥目,始見天花亂墜,則出神之景至矣;次,調神出殼,初出頂門,俟金光如車輪之大,即收歸於上田;次,一出一入,漸漸純熟,能通天達地,遂以身化身,愈化愈多,不可勝數,古人謂之千百億化是也;次,萬殊復歸一本,煉神還虛,功行圓滿,永作帝鄉之客。俾學者閱其綱領,庶不致前後之混雜也。因不揣譾劣,勉成書一卷,名曰《性命要旨》,彰明玄學,大開道門,亦不敢以為己作,引諸仙口訣,概而證之。願天下人人,修此大道,超升上界,同享天福,是予之厚望也夫。

時光緒十三年仲秋月中浣,海陽汪東亭序於北學草堂之玩月軒

體真山人性命要旨

安徽海陽汪啟濩東亭氏撰,男譽遄、臻卿校刊

性命篇上

編輯

大道起手,在乎性命,兩者合一,得其把柄。

東亭曰:學問之大,莫大於性命。性命之學,不明於世也久矣,故今將性命之玄旨,遂以發明之。蓋人父母未生之前,本來性命合一,到十月胎圓氣足,形動胞裂,猶如高山失足。哇地一聲,而性命到此則分為二矣。自此性不能見命,命不能見性,少而壯,壯而老,老而嗚呼。

是以上古至人,大發仁慈,教後世學者,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將我之神氣,入於竅內,合而為一,古人謂之性命雙修。而性命雙修,斯為仙道,男女交合,斯為凡道,凡道仙道,其道一也。凡道以女嫁男,仙道以男嫁女。凡道汞去投鉛,仙道鉛來投汞。凡道未濟,仙道既濟。凡道是順,仙道是逆,順行有生有死,逆修萬劫常存。凡道婦人懷孕後,有一物如豆子大,覺在臍下跳動,醫書謂之胎原。胎原者,人身從此發源也,由是而五臟六腑,由是而四肢百骸,由是而能視能聽、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義、能禮能智,由是而能聖能神、能文能武。若達此理,乃凡父凡母交,凝成一胎原也。仙道自結丹頭後,亦有一物,如豆子大,覺在臍下跳動。惟斯命寶,上天所秘,聖賢仙佛,留下丹經子書,僉不肯明言直論,巧喻設象,萬號千名,無非此物,無非此竅也。如不諳此竅,而欲修道,真是涉水捕雞兔,登山索魚龍矣。三豐祖師云:「修煉不知玄關,如入暗室一般。」苟或不知玄關,但從何處採取?從何處烹煉?真種從何處覓?藥物從何處產?爐鼎從何處安立?周天從何處運?陽火從何處進?陰符從何處退?卯酉從何處沐浴?小周天始終功夫,靡不在玄關用事。若達此理,乃聖父靈母交,凝成一玄關也。紫陽真人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是也。凡道無胎原,不能生男生女,仙道無玄關,又豈能成佛作祖乎?學者先明玄關之理,待後行功,心有主宰也。得此法者,至簡至易,不得此法者,愈繁愈難。

自知一天必有一地,一日必有一月,一男必有一女,一龍必有一虎,一龜必有一蛇,一雄必有一雌,一陰必有一陽。《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呂翁云:「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三豐祖云:「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天下萬事萬物,莫不有對。若能知二八同類,三五合一,自然語一悟百,豁然貫通,再加平時熟讀丹經,仔細參悟,則無弗明矣。後信心愈堅,而功行愈篤,如撥開雲霧而得見天日也。抱朴子曰:「世或有好道者,不見此法,不遇真師,無由聞天下之有斯妙事也。」少年下手,立見效驗。若不能頃刻見效,便是偽師,哄弄愚夫,烏足信乎!

然道有三秘,一曰採取,二曰藥物,三曰火候。三者之外,更有玄關。三豐所謂「不識玄關端的處,真鉛采來何處安。」只知玄關,而不知採取,紫陽所謂「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只知採取,而不知藥物,紫陽所謂「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只知採取、藥物、玄關,而不知火候者,上陽子所謂「外火雖動而行,內符閉息不應。」枉費神功。以至逐節功夫、文武火候,亦如算法,九九八十一歸除也。其中細微,教人見子打子也。

於是調息之法,人能知進氣者,其心愈細,而氣愈微。只消數十息,多則百餘息,自然氣伏於下元,則其息長而遠矣。出於三焦之上,則其息短而促矣。所以靈龜千歲者,善調息之故也。常將日光下照,海水自然上潮。潮信至,則先天氣生。《入藥鏡》云:「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是也。夫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而萬物始生。男精和於女血,而胎原始成。丹道亦然。旌陽祖云:「與君說破我家風,太陽移在月明中。」又云:「日精若與月華合,自有真鉛出世來。」柯懷經云:「日里金烏,飛入廣寒。」此所謂心中之陰氣,去和腎中之陽氣,陰氣得此陽氣,則有安身立命之所也。朝元子云:「南邊血是砂中汞,北畔精為水內鉛。」柯懷經云:「風吹楊柳鉛情現,雨灑桃花汞性開。」馬自然云:「鉛汞鼎中居,燒成無價珠。都來兩個字,了盡萬家書。」鍾離翁曰:「除卻鉛汞兩味藥,其他都是誑愚迷。」

欲修先天大道,妙在一陽下手。冬至乃一歲一陽,月出庚乃一月一陽,子時乃一晝夜一陽。學者須明白我身中一陽:身中一陽即外腎舉也。無念而舉斯為清,有念而舉斯為濁,豈不究哉!柯懷經云:「一陽初動自心知,正是丹家下手時。」華陽祖云:「陽生之時,即起手之時。能於此時下手,又何疑惑乎?」「鉛返之際,運一點汞以迎之。」此言凝神入氣之時也。逐日行工,須藉巽風吹噓,則鉛盡化為炁矣。棲雲先生云:「人吃五穀,化為陰精,不曾煅煉,此物在裡面作怪。只用丹田自然呼吸之氣,吹動其中真火,水在上,火下在,水得火自然化而為炁,其炁上騰薰蒸,傳透一身之關竅,流通百脈,燒得裡頭神嚎鬼哭,將陰精煉盡,陰魔消散矣。」又覓元子云:「陰精者,五穀飲食之精,苟非巽風坤火猛烹極煉,此精必在身中思想淫慾,攪亂心君。務要凝神調息,使橐侖鼓風,而風吹火,烹煉陰精,化而為炁。」其武火能採取,又能煉鉛,文火能溫養,又能益汞,古人謂之文烹武煉是也。所謂巽風者,後天呼吸之氣,乃母氣也,先天真一之氣,乃子氣也,以母氣伏子氣,如貓捕鼠,見賊即擒,則用風之法得也。子時用武火,他時用文火,用橐侖為武火,不用橐侖為文火。然火候未得師授,終難自知。

天道無一息不運,丹道無一息不行。必要行到無息,方成一個大丹。而先天之氣,來自虛無,真正迅速,若起大明覺,則入於後天,非先天清真之氣也。倘稍遲,則轉經化為濁精而泄,亦無所用矣。《悟真篇》云:「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變。」古人比喻親切,今人心內糊塗,反謂丹經不曾直說,良可嘆也。每當活子時,外形勃起,神入炁穴,用武火猛煉,少頃陽痿,用文火溫養。或一月之間,或百日之期,則我身內之玄關,自然透露矣。天秩老師云:「人能知鉛汞二物,合成一物,則玄關始立矣。」柯懷經云:「玄關本無,待神氣交而後有。」上陽子云:「兩者相形,一物生焉。」《五化篇》云:「陰陽相搏,芝菌無根而生也;燥濕相育,蝤蠐不母而產也。」以上言玄關之法也。老子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莊子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魏伯陽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丹經云:「真鉛真汞人不識,露出一鈎清淨月。」此章言玄關初立,則五陰之下,一陽始生也。三豐祖云:「玄關往來無定位。」又云:「黃庭一路皆玄關。」此二句,蓋言玄關透露已久,活活潑潑,曾無定向。純陽祖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悟真篇》云:「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原是藥王。」此二段,言透露玄關之所,則男子之氣穴,與婦人之子宮是也。而氣穴子宮,其地一也,其位同也。間有不同者,只是中間顛倒顛耳。如何是中間?程子曰「不偏不倚」是也。知此道者,則曰「君子中庸」,不知此道者,則曰「小人反中庸」。如何是顛倒?《易》曰「地天泰」是也,既知顛倒顛,則可以盜天地之機,而成造化。程伊川云:「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長生乎?」《陰符經》云:「其盜機也。」能知盜機者,而命由我不由天矣。且夫六合內一虛竅者,則上天下地交媾於虛竅之中,東日西月運行於虛竅之外,而萬物得以生生無窮,實因天地之交感,日月之運行也。雖天地交感,日月運行,若無土為根基,而萬物何以發生乎?然五行無土則不全,五金無土則不生,五穀無土則不實,金丹無土則不成。金丹之始終,全賴真土以成功。蓋土者意也,卻非後天之意,乃先天之真意也。尹真人云:「真意者,乾元也。」乃天地之母,陰陽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源,三才之宗,五行之祖,萬物賴之以生成,千靈承之以舒慘,總之莫能自悟者,真土也。或問曰:「終在玄關處交媾何也?」東亭答曰:「不在玄關處交媾,根基何所立焉!」《金碧古文》云:「上弦金八兩,下弦水半斤。兩弦媾其精,乾坤體乃成。」即此義也。天秩老師云:「修煉功勤者,效驗極速,只消三兩月,多則百餘日,玄竅補足,其物上至心宮,下至腎府,縱模順逆,莫可遮攔。」莊子云:「化而為鳥,其名為鵬。」丹經所謂菩提子,又謂舍利子,又謂黍米玄珠,又謂人參果,異名極多,無非喻我身中之種子也,無非喻我身中之玄關也,無非喻我身中之太極也。學者煅煉至此,切勿犯淫,如有犯淫等事,大則必死,小則必瘋,可不戒之!

性命篇下

編輯

藥物火候,大小周天,依法煅煉,九轉成仙。

東亭曰:「煉到玄竅充溢,爐內自有藥物發生,則謂之真一之氣,又為先天真鉛。」張三丰云:「只在家中取,何勞向外尋。」《悟真篇》云:「此般至寶家家有,自是愚人識不全。」陸子野云:「家家有個家家有,幾個能知幾個還。」白玉蟾云:「原來家裡有真金。」《修真詩》云:「隨時藥料家中取。」又云:「認取家園真種子,好收海底白蓮花。」以上所云家中、家家、家裡、家園即自家之謂,切勿聽偽師之謬解也。

夫藥物慾生,俄頃癢生毫竅,肢體如綿,心覺恍惚,壺中藥氣外馳,玉莖挺硬,丹經所謂藥產之子時也。華陽祖云:「此乃藥產之法象,不可驚怪,一起驚疑之念,則神馳氣散矣。務須思慮頓息,以虛待之,不可妄起刻漏之武火,亦不可迷失真候,靜聽炁之動旺。」沖虛子云:「覺而不覺,復覺真元。」覺而不覺者,陽氣未旺,不宜急進武火。復覺真元者,陽氣已旺,斯時速當下手採取矣。採取藥物,怎知不老不嫩耶?即張三丰雲「月之圓存乎口訣,時之子妙在心傳」、白玉蟾雲「月圓口訣明明語,時子心傳果不訛」是也。

而藥物采入爐,乃一候武火,封固停息,乃一候文火。達摩祖雲「二候采牟尼」者即此也。張三丰雲「只於二候金丹就」亦即此也,又雲「尚餘四候有神功」,乃小周天升降沐浴之四候也。寂無禪師謂:「採取,從督脈上升泥丸;烹煉,從任脈降下丹田,為一周天。」許旌陽謂:「乾用九,積得陽爻二百十六,乃抽鉛度數;坤用六,積得陰爻一百四十四,乃添汞限規,為一周天。」柳華陽謂:「十二規,為一周天。」伍沖虛謂:「子進陽火三十六,歇火於卯,謂之沐浴;午退陰符二十四,停符於酉,謂之沐浴,為一周天。」陳泥丸謂:「天上十二辰,行至卯位則刑殺,運至酉地則德生,為一周天。」《參同契》謂:「十二個月,逢春分而榆葉落,遇秋分而麥芽生,為一周天。」其小周天功法甚多,姑不具論。有行幾十周天而滿足,有行百餘周天而滿足,甚有行數百周天而滿足者,亦有之。總之凡一動即一煉,煉而復煉,周而復周。又云:「積之不過百日,則精不漏而返炁矣。」張三丰云:「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柳華陽云:「百日是煉精之名,若少年功勤者,得丹速,則百日可期。若中年、年邁之人未可定期。」

恐有外陽不生者,務要煉到外陽生。而外陽生者,又要煉到外陽不生。而外陽不生,何也?茲因鉛氣飛盡,煉就一塊干水銀,方得龜縮不舉。佛經云:「成就如來馬陰藏相。」《黃庭經》云:「閉子精路可長活。」李虛庵云:「陽關一閉,個個長生。」《圭旨》云:「逐日如此交媾,如此抽添,汞漸多,鉛漸少,久則鉛將盡、汞亦干,結成一顆摩尼,是為金液大還丹也。」《悟真篇》云:「用鉛不得用凡鉛,用了真鉛也棄捐。此是用鉛真妙訣,用鉛不用是誠言。」朝元子云:「汞干鉛自捐。」紫賢真人云:「學者問道至此,則知師恩難報。當盟心於天日之下,誓當成道,以答師恩,若負師恩,如負天日也。」子野真人云:「用鉛之法,如捕魚兔之筌蹄。魚兔賴筌蹄而得之,既得魚兔,則筌蹄無用矣。」張紫陽云:「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信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有作者,交媾也、築基也、命功也。命也者,調藥、採藥、煉藥,以補其虧損,則固其命蒂也。無為者,煉己也、性功也。性也者,去三心、滅四相、絕六欲、斷七情,一切俗慮俱忘,則養其性根也。白玉蟾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異名分兩類。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元始先天氣。」誠哉是言也。

煉丹到陽純陰盡之際,自有陽光發現於眉端。已到陽光三現,速當止火。倘不知止足,必傾危矣。紫陽真人云:「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所云止火,止其後天武火,遂用天然文火。《悟真篇》云:「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須柴炭及吹噓。」於是真炁盡凝於鼎中,必匿而不出。前文言小藥先生而後采,此卻言大藥先採而後生——須用七日采工,其采法以雙眸之光,返視於鼎中,以兩耳之聰,返聽於鼎中,以心中之靈,註定於鼎中。一晝夜或兩三次,或四五次,余時渾渾淪淪。如此行持,到七日之間,懸胎鼎中,則大藥始萌矣。《黃庭經》雲「晝夜七日思勿眠」《易》雲「七日來復」又雲「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丹經雲「天女獻花」、「龍女獻珠」,即此也。

前小周天以元氣為小藥,此大周天以元神為大藥。這大藥,煉到如火珠之形,猛然六根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聞風聲,腦後鷲鳴,身有涌動,鼻有搐氣。經此效驗,當采大藥出爐,行大周天之功。以靜而照,以柔而用,待動而引,護持而行,切防蹊路危險之患,則過關之法得矣。伍沖虛雲「五龍捧聖」,丹經雲「轉神入定」是也。藥當此際,自然流動活潑,必上沖於心,心宮不能透,自轉向下田,前至陽關,陽關已閉,自轉於後,而沖夫尾閭,尾閭不通,由尾閭而奔谷道,如谷道開而未防,大藥泄去,前功廢矣,此名下鵲橋之危險也。須以真意度過,則無患矣。而大藥沖尾閭不透,自上升夾脊,而穿玉枕,直貫頂門。佛雲「一箭射透九重鐵敲」即此義也。遂向前下至印堂,印堂髓阻不通,恐妄馳鼻下虛竅而泄,泄則前功廢矣,此名上鵲橋之危險也。學者不可不預防也。須以真意引過印堂,降下十二重樓,古人謂之服食,又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而丹至於神室之中,點化陰神,謂之取坎填離,復成乾坤定位。此大周天之功法也。

大藥既歸於中宮,須用抱元守一之法。其法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古人謂之養道胎。《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書》雲「允執厥中」是也。元神寂照於中下二田,相與渾融,化一虛空境界,使元神靜養道胎。守至二三月,則元氣動機甚微,識性漸漸消磨,真性漸漸靈覺矣。守至四五月,則元炁因元神寂照,以絕飲食,斯為胎仙矣。更守至六七月,昏睡全無,頭目爽快。守至八九月,百脈住停,口鼻絕無呼吸。更守至十月之期,元神大定,已足純陽。華陽雲「十月道胎火,一年沐浴功。」正謂此也。於是功到此際,則能生智慧,自有六通之驗矣。六通者,漏盡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是也。前煉精之時,精不走泄,則成漏盡通,此後方得五通。蓋天眼通,能觀天上之事,天耳通,能聞天上之言,宿命通,能曉前世之因,他心通,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惟有神境一通,若以識神用事,專喜言人間禍福,而不能保扶心君,則入於魔道矣。豈不嘆哉!須慧而不用,則能轉識成智,始得性固而胎圓也。胎已滿足,神以純全,斯時只知有神,而不知有氣,則識性死而真性靈。其胎不可久留,恐有滯胎之患。再用徙法,自中下二田,徙至上田。尹真人云:「五氣俱朝於上元,三華皆聚於乾頂。」靜養百日,直至功純,垂簾偶見六出紛紛,遍彌六合,則出神之景至矣。猛然霹靂一聲,元神自天門而出。慎勿驚恐,驚恐則金光比散矣。如有奇怪之物,不可着認,俟金光如車輪之態,即收歸於上田。養至七日再出,又旋收焉。一出一入,由近而遠,切勿躐等。嬰兒幼小恐迷失忘歸,或有天魔來試,亂我心君。出入必須謹慎,方可成太虛之體。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倘煉己未純之士,多由此境而壞也。若乳哺三載,陽神老成,自可達地通天,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無礙。歷遍此驗,方行煉神還虛一着,九年面壁功夫。及臻形神俱妙,以待丹書下詔,方證天仙之果,永享無疆之福。古雲「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柯懷經雲「萬物歸原只一圈」是也。然言雖淺陋,法自仙傳,後學若潛閱是書,下手功勤,靡不見驗,如能離塵脫俗,九轉丹成,指日可與鍾呂並駕矣。

補遺篇

編輯

男女老少,皆可修行,精詳妙理,一見自明。

東亭曰:男女修真,俱在己身用事,無非初下功夫間有異焉。男子鍊氣,在坎宮下手,坎宮即臍下丹田,醫書謂之內腎是也。女子鍊形,從離位興功,離位即兩乳中間,古人謂之乳房是也。劉悟元云:「太陽鍊氣男子理,太陰鍊形女蹄筌。」須知鍊氣是煉鉛,鍊形是鍊汞。男子不知真汞,是有陽無陰,女子不知真鉛,是有陰無陽。所以男子修真降白虎,女子修真斬赤龍,末後功夫,男女皆同也。男子知真汞,則知末後鍊形一着,女子知真鉛,則知末後還丹一着。紫陽所謂後行長也此處恐有脫漏

於人年老精神衰敗,又無陽生,意欲修道,多有畏其不能也。三豐祖云:「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豈虛語哉。今不待訪問,遂以此方兒告之。必先擇一靜室,邀三兩知己同伴,行住坐臥,俱隨己意,毫不勉強。照此進功,積神生氣,積氣生精,積之日久,飲食漸和,四體輕快,丹田溫暖,外陽勃興。從此一靜,則生機發動,不期然而然。此卻非術,理固如是,似水貯久生蟲,其義同也。

以上盡言男、女、老人修行之訣,以下言汞生之旨。

《靈源大道歌》云:「休論涕涶精津氣血液,達本窮源總一般。此物何曾有定位,隨時變化因心意。在體感熱即為汗,在眼感悲即為淚,在腎感念即為精,在鼻感風即為涕。縱橫流轉運一身,到頭不出於神水。神水難言識者稀,資生一節由真氣。」一切常人,每到夜間睡熟,亦有陽生,不知採取,可惜當面錯過矣。《圭旨》云:「陽精日日發生,世人不知翕聚,散在周身,變為後天之汞也。」可見終日所作所為,無不是汞用事,一到夜間,汞少必昏沉睡去矣。及至年老,海水枯渴,而無潮信。此是汞不流潤,精水絕矣,精路閉矣,眼精昏矣,耳朵聾矣。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是不知汞用盡也。

欲要朱汞常存,須得水鉛以制之。《悟真篇》云:「須要制伏覓金公。」《參同契》云:「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又云:「河上奼女,靈而最神。將欲制之,黃芽為根。」曰流珠,曰奼女,皆指真汞而言;曰金華,曰黃芽,皆指真鉛而言。丹經雲「命無性不立,性無命不存」者此也。故曰「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神即汞,而氣即鉛,豈不是鉛能生汞也。《圭旨》云:「人見金之產於月,而不知月之光本出於日。」豈不是汞亦能生鉛也。鉛汞相生,風火交煉,及煉至鉛盡汞干,斯為金丹。而且龜得夜明珠,而能脫殼,龍得辟火珠,而能飛騰,蛇得定風珠,而能永壽,狐得月華,而能變人,異類尚能如是,豈獨人不能得丹?其理明矣。

蓋天地為一太極,各物具一太極。今例以人身太極之理言之:人即一太極也,鉛汞即太極之陰陽也,玄關即太極之中無極也。若夫伏羲河圖,先天對待,上德可以學之。上德者乃童真之體也。大禹洛書,後天流行,下德可以學之。下德者乃已破之體也。上德下德,煉法雖殊,及其成功一也。但真鉛水中金,一與四孫悟空也。真汞火中木,二與三豬悟能也。玄關真土居中,生數五沙悟淨也。豈不是三五合成一個唐三藏也。白馬者,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世之讀《西遊》者,能知「三藏」二字,則金丹之道無不成矣。《參同契》云:「三五與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譬如渡江以船,獲魚以網,無船江怎渡,無網魚怎獲,無法道怎修。饒君智過顏閔,實難強猜。余今直言,願同志者一目了然。

補遺篇二

編輯

兩者同出,故有異名,兩者同入,一本共根。

東亭曰:上德無為,不以察求者,上德是童真之體,不必求師傳授有為之學,只行無為之功。下德為之,其用不休者,下德是已破之體,必要求師傳授有為之學,早行栽接之功。

蓋破體者,必有虧損,若無栽接基豈能築乎?故云:「氣敗血衰宜補接。」道經云:「按年接命,以作長生之客。」釋典云:「老僧會接無根樹,能續無油海底燈。」呂祖云:「嗇精宜及早,接命莫教遲。」《圭旨》云:「果然接之則長生,不接則夭死矣。」今人不明比喻,一聞栽接,即信偽師,置買女鼎,離形交氣,以為是道。《契》云:「雜性不同類,安肯合體居。」余言栽接是從自己身中後天,返出先天真陰真陽兩味藥物(此真實移花接木秘旨),丹書所謂九還七返金液大丹也。故三豐祖云:「萬般渣質皆非類,真陰真陽正栽接。」又云:「陰陽交,鉛汞接。」要知是用本身鉛汞栽接,切莫猜到女人身上。

夫鉛汞者,水火也。必要明白水火之根,即知栽接之義矣。《道德經》云:「此兩者同出而異名。」(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同出也),所以三教經書,異名同出,故有鉛汞之分,水火之別,巧喻設象,萬號千名。然皆不越陰陽之外,總在自己身中。故云愚昧小人,得而行之,立超聖地。

紫清翁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異名分兩類。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元始先天氣。」夫元始先天者,即身中水火之根,白虎首經至寶也。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子云:「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何謂二五?二者六二居內卦,中女,陰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中男,陽也。(或謂東三南二為一五,北一西四為一五,妙合中央為一五,作三五合一解者亦通。)內外男女陰陽和合化為真一之陽,所謂「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吞入腹中,所謂「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也。

蓋天地間無兩不化,《來子易》云:「對待者數。」噫,乾坤交而萬物泰,坎離交而一身泰,雙修秘旨盡泄於斯,謂非儒教可乎。更進而論之,顛倒聖功之水火者,即《易》所云「以男下女是以亨」之義也。(經雲「心腎原來非坎離」是也。)蓋火非尋常之火,其火由坎水生,足以開通脈絡,是為真陽。水非尋常之水,其水由離火生,足以降伏薰蒸,是為真陰。崔公云:「水真水,火真火。」又云:「鉛龍升,汞虎降。」呂祖云:「乾鉛坤汞金丹祖,龍鉛虎汞最通靈。」三豐祖云:「真水火,配陰陽,世人莫要亂思量。饒爾無為空打坐,不免亡身葬北邙。」水火尚不能知,從何栽接乎?(訪道九省,得遇千餘人。常談曰:「知真火者有之,知真水者未見其人也。」)

所謂真水火者,蓋水中之火,水不能熄,名曰真火。火中之水,火不能消,名曰真水。即是真陰真陽也。如再不明,試看《前西遊》紅孩兒之火,四海龍王之水不能救熄,《後西遊》火雲樓之火,四海龍王之水亦不能救,必要南海觀音之水方能了事。夫南者離也,火也。海者水也。火中之水,乃身中之真水也。紅孩兒之火與火雲樓之火,乃身中之真火也。觀音者,觀內之音信也。音信一至,水火自然既濟。(經雲「兩般靈物天然合」是也。)呂祖云:「此中有真信,信至君必驚。」泥丸翁云:「精生有時,時至神知。」朱元育云:「時節一到,藥物自產。」余見《西遊記》人參果樹是這一味藥物,栽接女鼎無用愈無疑矣。(此樹又名草還丹,乃人身天地之根,非觀音之甘露不能栽接。)

但識藥物,而不知採取火候,也是徒然。(經云:「知藥物而不知火候,如鄉人交媾,雌雄在外鼓舞,欲望生子,不亦難乎?」)丹書最秘是此三者。非是真秘,其中有分合內外,實難言也。試申諭之:分則采者采外也,取者取內也,火者神火也,候者真息也。合則採取即是火候,火候即是採取。故云火候不在採取之外,採取即在火候之中。一到臨爐,自家不能作主,必要黃婆登壇,分合內外,皆聽黃婆號令。經云:「黃婆乃中宮主帥。」又云:「嬰兒奼女齊齊出,卻被黃婆牽入室。」噫!嬰兒能騎白虎,奼女能跨青龍,黃婆只要一牽,這個神通何等廣大!「四象五行全藉土」,信不誣也。愈知黃婆能降龍伏虎,黃婆能匹配團圓。不特此也,不刻時中黃婆能分子午,無卦爻內黃婆能定乾坤。丹道始終全伏黃婆。(《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大哉黃婆也。)蓋黃者中之色,婆者和之意。《來子易》云:「主宰者理,此所以須臾不可離也。」及至脫胎,紫清翁云:「泥丸宮裡有黃婆。」又《西遊記》孫悟空每到交戰時,起在空中,自稱曰:「認得孫外公麼?」只有黃婆認得清白、識得老嫩。夫黃婆在人為真意,尹真人云:「真意者,乾元也。」自得吳師口訣,即知黃婆是父母未生身以前面目。三豐祖云:「本來面目常發現。」是教人認識黃婆也。或問發現可以見乎?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於此時始得見黃婆矣。(要知是《易》「無思也,無為也。」人身本有一部易卦,得者時時刻刻,與黃婆對坐,采仙花,飲仙酒,真箇拍拍滿懷都是春也。)

至於下手調藥之法,分則采真陽真火戊土也,取真陰真水己土也。合則陰陽和,水火交,戊己疊,而成刀圭也。

以藥產言之:分則要明白如何是壬水、是癸水。壬水陽,癸水陰。壬水清,癸水濁。壬水是真鉛,是外藥,是自外而來。故云「鉛還向外求」。癸水是真汞,是內藥,是自身所有,故云「汞在家中取」。合則歸爐烹之煉之也。

以火言之:文火者,封固、沐浴、止火、溫養是也。武火者,采先天之氣,取真一之鉛,采坎中之爻,取水中之虎,采黑中之白,取陰中之陽是也。

以周天言之:《陰符》云:「天地之道浸。」來子云:「流行者氣。」蓋氣到即子時至矣。(若無氣行之,謂「外火雖動而行,內符閉息不應」,空勞心力。)隨用文火浸浸,變成武火,比喻冬至復卦一陽從地底漸漸升到天頂,故謂之進陽火,又名乾用九,九者陽也。再從武火浸浸,化成文火,比喻夏至姤卦一陰從天頂降到地底,故謂之退陰符,又名坤用六,六者陰也。(或問三十六、二十四,曰:「此仿《周易》用九用六之義,非實有此數也。故坤卦不能少一爻,冬至到夏至不能多一日。《契》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此二句足為證也。」噫!若陰陽不勻,豈能成造化乎?)這就是「復姤自茲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訣曰:念不起,意不散,含光默,真意綿,文武轉換,調勻自然,暗合天度,方可謂之周天火候。故《參同契》以六十四卦消長喻之,以一年節候喻之,以一月盈虛喻之。其中更有言不盡底者,《參同契》已詳載之。故曰:「神仙不作參同契,火候工夫那得知。」此所以為萬古丹經王也。

總而言之,通篇所論之理,雖覺明白,要知皆是象言,幸勿自作聰明而自誤也。故紫陽云:「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猶設象以指意,悟其意則象捐。」眾仙垂語雖不一律,然有一寓言必有一實義,務要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切不可泥象而執文也。噫!願我同好,必要堅志,將心鑽入理窟,苦讀數年,一遇師時,真偽自分,邪正自別,何至當面錯過!如不悟丹書,不明象言,朝王暮李,無怪乎指鹿為馬,以羊易牛,不是置女鼎,便是買童男,不責自己糊塗,反雲仙佛教我,咄有是理乎?!余心不忍,特補此篇以救之也。

辟邪篇

編輯

邪術異端,門戶林立,煽惑人心,不可不辟。

東亭曰:方今正道湮沒,邪教蜂起,見有在家修道之士,誤入傍門曲徑,執迷不悟者多也。邇聞俺中土,教門林立,聊以表之:有清淨門、大乘門、金丹門、瑤池門,以及姚門、一指門、先天門、大智門、老君門、最上一乘門。種種傍門,姑不盡述。無非教人吃齋誦經,謂之修善果,戒殺放生,謂之積功德,存思死後,必為仙真,而歸閬苑,或作佛祖,而歸西天。以此蠱惑人心,敗壞風俗,皇天震怒,官府知之而不容哉!向有在家門祝、出家僧道,捏造科錄,與病人禳解星辰,代老人拜斗延生,或替死人做齋超度亡魂,或遭災厄,打醮保護地方。但此外道,焉有斯法力,實乃弄財一大術局而已。且王公學士之家,亦被哄弄,以為前傳後教之事,不曾究及,未必不明其理,不知其幻乎!更有引誘人出家,削髮改妝,學習沙門規矩,謂之皈依佛氏。有開設禪林,招搖四方僧人聚會,用艾火炙頭頂,打七跑香,給文帖衣缽,謂之受戒和尚。有待老死,用火焚身,謂之脫化成佛。有提公案,參話頭,冥心打坐,盲修瞎煉,謂之修行。有搬運存想,咽津納氣,守靜觀鼻,謂之學道。有終日忙忙,募化功德,建修寺觀,實為己身營謀。有吞日精,吸月華,注想長生而不老。有步罡履斗,書符念咒,拿妖捉怪,騙人銀錢。有用五金八石,講爐火,煉黃白,拐人資本。有黑夜糾集男女,入立空室,赤身露體,比臍合氣,以為傳道。有用女子,作鼎器,採取首經紅鉛,凝結丹藥,只望白日而登天。紛紛邪術,難以悉舉。概行不義之事,實屬傷天害理、惑世誑人,饒爾逃過法網,料知難逃業報。倒不如改務正業,歸入正道,何等樂哉!但望天下善男信女,明其弊端,知其妄謬,固不被斯坑陷耳。

體真山人性命要旨終

[清]趙抱真

太極之理微矣哉、妙矣哉!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無形無象,先天而立其體,後天而發其用,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擬之則失,議之則非,古人強圖之以○,強名之曰道、曰虛無、曰先天一氣、曰無極、曰太極、曰道者,無名之名也。曰虛無、無極者,自未生物時言之;曰太極、一氣者,自方生物時言之。其實虛無、一氣、無極、太極,總是道之一個物事,非有二件。在河圖、洛書,即中五之中一點;在先天、後天,即陰陽相交之中一竅。惜乎為氣稟所拘、人慾所蔽,順其後天之陰氣,迷失虛靈不昧之本宗,流蕩忘返,深可慨也。

仆慕道久矣,乙未冬託足漢皋,適聞汪東亭先生抱道在躬,緣執弟子禮,叩以先天後天之奧旨,蒙垂慈答曰:

「伏羲氏之河圖而虛其中者先天也,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性也,即此物○也。儒有黃中之中,釋有空中之中,道有環中之中,是指天地交成一點靈光也。

神禹氏之洛書而實其中者後天也,老子曰『有名萬物之母』,命也,即此物│也,儒有精一之一,釋有歸一之一,道有得一之一,是指父母交成一點真氣也。

此先天性命自然配合○丨。欲求雙修亦復如是。儒曰一貫者,貫此一於中也,釋曰歸一者,歸此一於中也,道曰抱一者,抱此一於中也。有中必有一,有一必有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即是性不離命,命不離性,性命混化成此一物○丨。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雖蚊虻蚤虱之微物,莫不相同。邵子云『一物一太極,物物各一太極』是也。第一出母胎,一物即分為二,及至破體二又分為三矣。於是先天蔽藏,後天坎水下漏,離火上炎,水火不濟,漸至老死。都為尋不著來時舊路耳。

權以造端夫婦之道合仙凡論之,(《道德經》云:「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凡道外託謀人說一女子,臨期送入洞房,男子一見,後天心腎合一,外陽勃舉,立成此一物丨也,卻將此物投入女子此一物○之中,片刻婦人懷孕,此以女嫁男順行之事也。仙道內明本身奼女亦有此一物○也,時至嬰兒出現,先天心腎合一,外陽即舉,亦成此一物丨也,(呂祖師云:「說着丑,行着妙,惹得愚人笑破口。」)隨請黃婆送入麗春院內,將此物中一線真炁投入奼女此物○之內,男兒亦片刻懷胎,此以男下女逆修之事也。(莊子云:「樞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呂祖云:「真經一射玄關透,恰似准箭中紅心。」)究之仙凡雖分兩途,理路實無二致,只爭順逆之分耳。不觀夫《玄要篇》之詩乎:『卻將奼女當時待,勾引郎君自外來。』他如《會心集》云:『九三男子來投宿,二八佳人去安床。黃婆說合為匹配,夫妻相愛似鴛鴦。顛鸞倒鳳神氣合,如醉如痴鬧一場。忽然一點滴玄竅,固濟牢封莫商量。從此聖胎已有象,太乙真精在內藏。』《指玄集》云:『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大成集》云:『自家身里有夫妻,說與世人真笑殺。』總之千聖一貫心傳,必須分清身內兩重天地、四個陰陽之消息,方有下手處也。」

汪師如此云云,令人頓開茅塞。復出《周子太極圖說註解》示之,再四講求,始知系汪先生草創之,柯懷經先生討論之,古吳孫吉甫孝廉更將文理修飾之,裡面遂成全璧。讀之益覺豁然。從此勤而行之,信乎杏林真人之言:「吾自得師訣以來,知此身必不死,知此丹必可成。」仆非阿所好而誇大其言也,亦非有所貪而虛張其勢也。噫!自丁丑病後,灰心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垂廿年矣,此外尚何求哉?不過念同志者,未逢師指,此事難知,特請付諸手民,以為學道之圭旨焉。是為序。

光緒丙申年春王正月,豫章趙抱真慕韓氏拜書於西昌別墅

周子太極圖

無極而太極。

太極在開闢之前。夫開闢之前作何形狀,蓋未可知。以人身之太極推之,是必為太極也明矣。若太極之前更有無極,愈不可知。孔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未嘗言無極也。然則無極究何如者?人之有太極也,由於陰陽交感。其未經交感而散於陰陽者,無極也。天地渾沌之時,陰陽未分,豈有散於陰陽而待交感之無極乎?不知有後天之陰陽,即有先天之陰陽。開闢以後,後天之陰陽交,而成物之太極。開闢之前,先天之陰陽交,而成天之太極。則當先天陰陽之未交,其散而無紀者,即先天之無極也。無極二字,陸子疑之,朱子信而注之,特未詳言其理耳。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太極者,何也?即渾沌也。例以人身之太極,父生母育之時,有一點靈光,明而且赤,與精俱下,以為一身之本。在天曰命,在人曰性,所謂不離乎氣,不離乎氣者是也。有主靜之功者,於獨坐時自能見之。東坡詩云:「中宵一點落黃庭。」蓋有見乎此也。人本天地以生,天地之太極,當不異此。其論動靜與漢張子遠異。子遠雲「一動而生陰陽」,此雲「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蓋有對待之陰陽,有流行之陰陽。對待之陰陽,由動而生,譬如人生男育女,非動不能也。流行之陰陽,或生於靜,或生於動,動靜遞嬗而陰陽不窮。譬如四時之運,冬而又春也。陰陽之流行,即至誠之無息。周子明言之,欲人從事於至誠也。動而生陽,其理易知。靜而生陰,其理難知。今特詳生陰之說。靜也者,窈冥之謂也。一元之窈冥在戌亥兩會,一年之窈冥在戌亥兩月,一月之窈冥在末後五日,一日之窈冥在末後兩時。此乃天地自然之道。人能順之,動而無動,而陽孕陰之機,靜而無靜,而陰發陽之用。即謂之動生陰,靜生陽,亦無不可。蓋動靜互為其根,正周子之說也。

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陰陽分乃陰陽自分,非分太極為兩儀也。故陰陽雖分,太極自在。若太極變而為陰陽,則太極壞,天地又安得長存乎?以天地言之,乾上坤下,相隔不相通也。以人身言之,離為心,象取中女,陰也,心所藏者性也。坎為腎,象取中男,陽也,腎所藏者命也。昔人云:凡人未生以前,性命合一,本為不朽之身,一出胞衣,而性不見命,命不見性,於是凡而不聖,則陰陽之分,譬如夫妻反目,不復同居,其家不敗者,未之有也。觀此而下文自然之功用不可少矣。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

予觀《太極圖》陰陽,而心初疑之,其陽動一邊,兩陽夾一陰,厥象為離,於《易》離為中女,陰也,而今反為陽。其陰靜一邊,兩陰夾一陽,厥象為坎,於《易》坎為中男,陽也,而今反為陰。即朱子注,亦謂火陽水陰。夫《太極圖說》所以明《易》理也,孔子云:「陽卦多陰,陰卦多陽。」乃敢翻孔子《繫辭》之案,果何說乎?不知陽變陰合,具有功夫,非如男女媾精可不學而能也。火陰水陽,乃常理耳。若有主靜之功者,火非尋常之火,其火由坎水生,足以開通脈絡,是為真陽。水非尋常之水,其水由離火生,足以降伏薰蒸,是為真陰。推之,木能生火,平火以養木,木植火中而質不焦。金能生水,煉水以成金,金瀋水底而形不化。火能生土,燥土以培火,火居土下而焰不消。此所以顛倒陰陽聖功之水火者也。不然,陰本靜也,何以靜而無靜。陽本動也,何以動而無動乎?至言五行,而曰順布,蓋舉時序言之。在天為自然之元貞,在人為自然之終始,非有功夫,而有功夫又在下文矣。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此二句復說上文,而顛倒出之。初看甚無大意。不知是由博返約功夫,孔子所謂「一貫」者也。天下萬事萬物,莫非五行悉數之不能終也。斂事物而歸五行,初由格致之精,繼由變通之妙。然使五行各居其所,而畛域終分,相生無以資不足,相剋無以制有餘,天地之間,生機必息。故必融五行為陰陽,而分者漸歸於合。然《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乃指人道而言。若盡人合天,則太極是道,陰陽尤未盡其妙也。故必使陰陽還為太極。於是乎盡性,即於是乎立命,賢而近於聖,宜若可以止矣。噫!《詩》不云乎:「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太極無質而猶有形,終非其究竟也。明太極本無極,又加一層功夫。天地不能限,鬼神不能知,散之則無痕,聚之亦無體,萬古以來,微孔子其誰與歸!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太極生天地,天地各有一太極。天地生五行,五行亦各有一太極。五行之太極,不惟彼此皆同,並與先天之太極,亦無不同。太極即天命之性。《書》曰:「惟皇降衷,若有恆性。」曰恆者,明天下藩衍不齊之數,其性無所不同也。此雲五行各具一性何歟?曰:五行亦有氣質之性。試問五味入藥,或溫或涼,即各一其性之驗也。非天命之性也。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上文言五行各性,不專指人身言也。就人身言之,五藏亦五行,而各有性,亦各有無極。但後天之無極,非先天之無極耳。先天之無極,即圖中五行水火所綴之無極也。何者為真,即前所云「一點靈光,明而赤者」也。何謂二五,二者六二,居內卦之中,女之少者也。五者九五,居外卦之中,男之少者也。卦以二五為偶,是其定例。此以喻夫婦合而妙,妙而凝,於時無極與精俱泄,而生生化化,遂無窮期。地天之泰如是而已。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坤指父母,男女指小孩。夫無極之真,乾先至,而坤應之,則成男。坤先至,而乾應之,則成女。乾坤各有無極,即各有其真,而先入者為主,後來者不能爭也。天地之產陰陽亦猶是耳。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變化無窮,至誠無息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上文所言均是天道,而注多就人言。蓋天道難通,就人身以指點,較為親切,庶令閱者洞知也。此則專言人事也。秀而最靈者,何也?蓋羽蟲秉南方火德,介蟲秉北方水德,鱗蟲秉東方木德,毛蟲秉西方金德。獨人為倮蟲之長,秉中央土德。左氏所謂受天地之中以生也。惟其受中,故兼日月五星之氣,而無美不臻。雖聖凡有別,而其為靈則一也。形者氣質也,神者天命也。五性兼天命、氣質兩端,故感動時有善惡也。苟其行所無事,如大舜由仁義行,非行仁義,匪惟無惡,即善亦不留其跡,安得有事。而世人之善惡,皆是有心,即是多事,惡故有罪,善亦無功。萬事之出,就使每事留神,而百孔千瘡,終難彌補。則逐末忘本,揚湯止沸,真不如釜底抽薪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中正者,太極也。仁義者,陰陽也。以太極為體,以陰陽為用。明體達用之學,內聖由之,外王亦由之,似可以無憾矣。乃聖人不肯自滿,而必盡主靜之功也。夫「主靜」二字,朱子易為「主敬」,後之尊朱子者,遂爭言「靜」不如「敬」。不知敬由勉強,靜本自然。靜也者,浩浩其天,無心成化,並此主一無適之心,渾而忘之,聖不可知之謂神。而向之中正仁義,亦返虛入渾,而不留其跡。人之無極耶,天之無極耶,胡為乎而測。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凡此者皆無心者也。天地不自知其德,日月不自知其明,四時不自知其序,鬼神不自知其吉凶。順乎性之自然,而毫無成見。惟聖人拾其全理,渾然泛然應之,未嘗有心求合,而兩間之大,不能出其範圍。蓋其體既立,其用自神,初無顧茲失彼之憂也。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不修不悖者,聖人也。修之悖之者,君子小人也。夫聖人初無吉凶之見,由博返約,洞燭本原,不必勉其修,而自無不修,不必禁其悖,而自無所悖,所謂安行也。若君子明知有吉,而為理所范,皇然修之,其功雖有淺深,均能造福。小人明知有凶,而為欲所歆,毅然悖之,其過雖分輕重,均能招殃。精神所至,天地應之,通塞壽夭,胥判如此矣。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此《易·繫辭》之說也。陰陽、剛柔、仁義,誰不知之?所難者,立其道焉耳。立者,立乎其先,而怡然渙然,不著於欲,並不著於理,而陰陽、剛柔、仁義莫非此怡然渙然者,生生不窮,而左宜右有。謂其陰而又陽,謂其剛而又柔,謂其仁而又義,溥博淵泉而時出之。而所云天地人三道,亦旁觀者分之,而在己並無容心也。斂之藏一心,放之彌六合,握中和之准,定位育之功,非具盛德,其孰能與於斯!

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有始即有終,有生即有死。但死生可知,而未生以前、既死以後,則不可知。其說若何?曰:觀乎復而一陽動,即知生。觀乎姤而一陰萌,即知死。不但此也。生者死之本,觀生時之作為而死可知。死者生之機,觀死時之情狀而生可知。大抵人之初生,各有天命。氣即與命俱,理即與氣俱。以理攝氣而精完,以氣壯理而神固。生固生也,死亦生也。其在常人,日沈酣於人慾之中,而理久澌滅,其氣雖不遽散,而無以為之主,斷不久長。死固死也,生亦死也。間有能文之靈鬼,享福之庸鬼,銜冤之苦鬼,耿耿一靈,不肯消化,亦但如電光石火,疑有疑無,且難至數百年,況與天地同壽乎。因思三教皆名為道,而老氏符錄,釋氏經咒,儒氏詩文,其非本旨。灼然即數千年以前,老氏深根固蒂、守中抱一,以命而全性也。釋氏和合凝集、決定成就,以性而全命也。孔子盡性以至命、孟子養性以立命。皆為性命雙修,有利無害,豈非死生之說瞭然於胸中哉!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總結上文而言。

後跋

編輯

[清]柯兆平

東亭先生,安徽休寧縣鳳湖人也。生平心跡,好積功累行,毫不以功名富貴繫於懷焉。茲於光緒丁亥歲,遨遊漢皋,來予旅邸,謂家嚴曰:「方今明道之士,遙遙海內,未見一人。何其道之湮沒,以至如此?」家嚴答曰:「雖《陰符》《道德》傳世,文辭古奧,學者閱之而不解。及後丹經疊出,半隱半露,學者參之而不透。非道之不行,實由道之不明也。」先生因茲大發慈悲,著《性命要旨》一書。書成之日,見示於兆。受而誦之,純是先天之大道,身心性命之學。古來聖賢仙佛,心心相印,口口相傳秘訣,莫不一一發明之。洵為宇宙間金科玉律,天壤中寶字奇文也。誠意修真之君子,有緣得遇是書,便可升堂入室,遵法而行之,層層透達,節節見驗,方知先生之道高矣,先生之德厚矣!而天下後世學人無不沾先生之恩矣。

光緒丁亥年孟冬月,富川愚侄柯兆平頓首敬跋。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