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制表陳四事

應制表陳四事
作者:劉知幾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274

試及邪濫官請沙汰邪濫官員。

編輯

天授二年十二月,懷州獲嘉縣主簿劉知幾上疏曰:昔有唐御歷,列職命官,國多刓印之譏,人有積薪之歎。自陛下臨朝,頓革此風,然矯枉過正,亦為甚矣。至如六品以下職事清官,遂乃方之土芥,比之沙礫。其有行無聞於十室,即廁朝流;識不反於三隅,俄登仕伍。斯固比肩咸是,舉目皆然。罕聞翹楚之歌,唯見伐檀之刺。今尸祿謬官,其流非一。若遂不加沙汰,臣恐有累皇風。《唐會要》卷六十七。

刺史刺史非三歲以上,不可遷官。

編輯

天授二年,獲嘉縣主簿劉知幾上疏曰:臣聞漢宣帝雲,與我共治天下,其良二千石乎!二千石者,今之刺史也。移風易俗,其寄不輕;求瘼字民,僉屬斯在。然則歷觀兩漢已降,迄乎魏晉之年,方伯岳牧,臨州按郡,或十年不易,或一紀仍留,莫不盡其化民之方,責以治人之術。既而日就月將,風加草靡,故能化行千里,恩漸百城。今之牧伯,有異於是。倏來忽往,蓬轉萍流。近則累月仍遷,遠則踰年必徙,將廳事為逆旅,以下車為傳舍。或雲來歲入朝,必應改職;或道今茲會計,必是移藩。既懷苟且之謀,何假循良之績。用使百城千邑,無聞廉、杜之歌;萬國九州,罕見趙、張之政。臣望自今已後,刺史非三歲已上,不可遷官。仍以明察功過,精甄賞罰,冀宏共治之風,以贊垂衣之化。《唐會要》卷六十八。

論赦宥請今後節赦。

編輯

證聖元年,獲嘉縣主簿劉知幾上表曰:臣聞小不忍。亂大謀。小仁者。大仁之賊。竊以赦之為用。復何益於國哉?若乃皇業權輿。天地初闢。嗣君即位。黎元更始。則時藉非常之慶。申以再造之恩,必求之政術,猶為未允。況乃時非變革,代屬清平,而輒降彼謬恩,原茲罪罰者乎?是以歷觀敻古,兩漢舊事,匡衡儒學之俊才,吳漢弼諧之良輔,至於讜言規主,惟願勿赦。劉先主亦嘗謂諸葛亮曰,我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閒,每見啟告理亂之道備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理。及後主嗣業,蜀赦漸多。故孟光於眾中責費禕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今主上仁賢,百寮稱職,有何旦夕之急,而數惠奸宄之徒,上違天時,下違人理,豈具瞻之美,所望於明德哉。自是蜀政凌遲,浸以彫弊。自皇家受命,赦宥之澤,可謂多矣。近則一年再降,遠則每歲無遺。至若違法悖禮之徒,無賴不仁之輩,編戶則敓攘為業,當官則贓賄是求,莫不公然故犯,了無疑憚。設使身嬰桎梏,跡窘狴牢,而元日之朝,指期天澤,重陽之節,佇降皇恩,如其忖度,咸果釋免。且下愚不移,習性難改,雖頻煩肆眚,每放自新,而見利忘義,終焉不易。用使俗多頑悖,時罕廉隅,為善者不沐恩光,作惡者獨承僥倖。若乃方正直言之士,守善嫉惡之夫,每欲覽轡埋輪,效鷹鸇而報國;褰帷露冕,去蝥賊以安人。而遇赦無以效其功,閱恩無所施其巧。古語云:小人之幸,君子不幸,其斯之謂也。伏望遠覽匡、吳、陳、鄭之說,近尋劉、葛、費、孟之談,而今而後,頗節於赦。《唐會要》卷四十。

請賜階勳應以德舉才升。

編輯

證聖元年,懷州獲嘉縣尉劉知幾上表曰:臣聞君不虛授,臣無虛受,授受無失,是曰能官。又曰: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皆聖賢之通論也。惟漢世有賜爵一級,恩澤封侯,此乃曠古殊恩,千載一遇;非是頻煩渥澤,每歲常行者也。今皇家始自文明,迄於證聖,其間不過十餘年耳,海內具寮,九品以上,每歲逢赦,必賜階勳,無功獲賞,徼倖實深。其釐務當官,屍素尤眾,每論說官途,規求仕進,不希考第取達,唯擬遭遇便遷。或言少一品未脫碧衣,待一階方被朱服。遂乃早求笏帶,先辦衫袍。今日御則天門,必是加勳一轉;明日饗宣陽觀,多應賜給一班。既而如願果諧,依期必獲,得之者自謂己力,受之者不以為慚。至於朝野宴聚,公私集會,緋服眾於青袍,象板多於木笏。望自今後,稍節私恩,使士林載清,人倫有敘。《唐會要》卷八十一。

  ↑返回頂部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