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怎樣培養「土醫生」的?

我們是怎樣培養「土醫生」的?
山西省稷山縣革命委員會
1969年6月2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應當積極地預防和醫治人民的疾病,推廣人民的醫藥衛生事業」的教導,十幾年來,我們從廣大貧下中農的需要出發,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培養了五百多名「土醫生」,並在全縣各生產大隊普遍建立了半農半醫衛生所,基本上解決了貧下中農的缺醫少藥問題。我們在培訓「土醫生」的工作中,堅持了三個原則,採取了五種辦法。

三個原則是:一、堅持政治掛帥,以「老三篇」為必修課,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二、理論聯繫實際,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三、堅持社來社去,隊來隊去。培訓人員由各公社生產隊貧下中農選送,培訓期滿仍回原社隊衛生院、所工作。

五種培訓辦法是:一、舉辦短期訓練班。以我縣多發病、常見病為教學內容,選擇少而精的教材,每期三至六個月。

二、舉辦半農半醫衛生學校。由社隊貧下中農選送高小以上的在鄉知識青年入學,以能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而又有實際防治經驗的醫生為教師,中西結合,醫護結合,防治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邊上課邊參加實際醫護工作,並組織學員參加巡回醫療隊,到農村調查疾病,防治疾病。

三、醫生帶學徒,邊學習邊工作。各社隊貧下中農選送在鄉知識青年,到各級醫療機構當學徒,跟貧下中農歡迎的醫生學習中西醫。經過一段實際工作,再組織他們到在職醫生輪訓班學習提高。

四、上下對調、互相提高。我縣在分期分批抽調社隊醫務人員到縣醫院實習的同時,又把縣醫院的醫生派到社隊衛生機構去鍛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改造思想,提高技術。社隊醫務人員到縣醫院,向有經驗的醫生學習理論和診治技術,並向縣醫院醫務人員反映貧下中農的要求,介紹自己防治疾病的經驗,促進醫院工作革命化;縣醫院的醫生到社隊幫助社隊醫生解決一些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學習半農半醫艱苦樸素的作風。

五、舉辦專題訓練班。我們曾先後舉辦過內科常見病、小兒科常見病、婦產科常見病、外科急腹症、痔瘺防治、節育手術等二十多次專題訓練班,大大提高了公社衛生院和大隊半農半醫的醫術水平。

此外,對生產隊不脫產的衛生員和接生員,我們利用農閒季節短期集訓,巡迴指導,到社隊衛生機構實習等辦法進行培訓。在半農半醫輪訓班裡,我們採取「少講解,多討論」的教學方法,開展「兵教兵」的活動,讓學員自己動腦筋提問題,找答案。這樣就能啟發學員自覺地積極地學習為貧下中農防治疾病的實際本領。

稷山縣培訓「土醫生」的工作,經歷了嚴峻的兩條路線鬥爭。在鬥爭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要培養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服務的好醫生,必須用毛澤東思想統帥培訓工作,堅持政治掛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