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新成就

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新成就

去冬以來,廣大社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新修和續建了一批水庫、塘壩、水井、涵閘、渠道等工程,進一步擴大了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面積
新華社
1972年2月2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據新華社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訊 去冬以來,我國農村廣泛掀起了農田水利建設的高潮。廣大人民公社社員冒着凜冽的寒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新修和續建了一批水庫、塘壩、水井、涵閘、渠道等工程,進一步擴大了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的面積。

據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不完全統計,去冬以來共興建各種水利工程達一百多萬處。到一月中下旬已完成的土石方量達三十億立米,相當於上一個年度完成的土石方工程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大量的是由農村社隊自辦的當年施工當年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還有一些是續建的和配套工程。

冀、魯、豫、京、津五個省、市的治水大軍並肩戰鬥,到去年底就完成了海河治理工程的冬季施工任務。其中規模最大的漳衛新河,自山東省德州市以南到入海口,共長二百五十多公里,全部工程需要開挖土方八千多萬立米;冀、魯兩省近三十萬治河大軍奮戰四十多天,已完成土方三千三百萬立米,超額完成了原定冬季施工任務。淮河流域去冬以來,有一百四十萬治淮戰士,奮戰在安徽省的茨淮新河、山東省的洙趙新河、江蘇省的淮沭新河、河南省的鯰魚山水庫等工地。各地在過去治淮取得勝利的基礎上,又新建了一些骨幹工程。

去冬以來的水利建設高潮,是在各地深入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不斷開展批修整風中興起的。各級黨委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在水利建設方面堅持以小型為主、配套為主、社隊自辦為主的方針,和社會主義協作、自願互利、等價交換等政策,調動了廣大群眾治山治水的積極性。無論是原來水利條件較好的地區,還是水利條件較差的地區,都在積極興辦水利工程。遼寧、吉林、青海、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市、自治區,去秋總結了幾年來水利建設的經驗,抓得早,行動快,秋收一結束,各地就組織勞力投入了冬修水利的戰鬥。

各級黨委在興修水利的過程中,針對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進行了全面規劃,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力求變水害為水利。地處黃(河)淮(河)海(河)平原的冀、魯、豫、蘇、皖五省人民,針對一些地區低洼易澇、鹽鹼為害的情況,把治水和治鹼結合起來,使許多鹽鹼地得到改造。山東省惠民地區大力進行排灌工程配套,結合平整土地,在去冬兩個多月內就改造鹽鹼地八萬畝。山東、河南兩省人民,去冬以來還大力開展引黃淤灌,用黃河的粗沙淤高堤背,加固堤防,用細沙淤地改土,引水灌田,取得了很大成績。

現在,廣大幹部和群眾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正在檢查和總結冬修水利工作,準備繼續掀起春修工程的高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