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東歐洛加諾協約」

所謂「東歐洛加諾協約」
作者:胡適
1934年7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獨立評論

  我在《看了裁軍會議的爭論以後》(《獨立》第一〇四),曾指出5月底法國和蘇俄在裁軍會議總委員會席上所主張的「安全保障」是「一種變相的,多方的《洛加諾條約》,要在多方的相互保障之下減除國際的猜忌與危機」。

  英國在那時頗堅決的表示不贊成這種保障安全的理想,這並不是因為英國不希望歐洲的和平與安全,只是英國受了上次大戰的教訓,不敢輕易擔保歐洲的安全了。所以英國政府領袖一再聲明,英國除了《洛加諾條約》外,不曾擔負何種安全保障,也不願再有這種擔負。

  但歐洲的和平,沒有英國的擔保或默許,終是不成的。所以這一個月來的法國外交就全向英國下功夫,要想出一個相當的方案來使英國可以接受。英國所顧慮的是法俄兩國聯結東歐中歐一些國家,在德國的四圍造成一個包圍的圈子,那種辦法雖然可以暫時鉗制希忒拉,終未必能長久保障歐洲和平。所以英國屢次表示:凡國際聯結,其目的是對付某一國的,英國不能贊同。這就是說:無論何種安全保障,若把德國除開,是不能得英國贊助的。

  這四十多天的外交現勢使我們知道俄法兩國的主張和英國逐漸接近了。7月8日,法國外長巴都(Barthou)到倫敦訪問英國外部,談判的結果,雙方的官報都說很滿意。但詳細內容雙方都不曾公布。直到7月13日,英國外相西門在下議院發表長篇的演說,世人始信英法的談判果然是大可滿人意的外交成功。據西門外相說:法國外長來討論的乃是一種東歐各國的互助協約(Pact of Mutual Assistance)時,準備包括蘇俄,巴羅的海諸國,波羅,捷克斯拉夫,及德國。這個協約大致是仿照「洛加諾條約」的,故可以稱為「東歐的洛加諾條約」。

  要明白這個「東歐洛加諾」的意義,我們應該先明了原來《洛加諾條約》的意義。

  1925年(大戰後第七年)德國外相司脫累斯曼(Stresemann)宣言:德國情願放棄阿爾薩司,羅倫兩省的恢復,並且提議一個安全保障的協約,以為全歐和平的基礎。結果就是在瑞士的洛加諾(Locarno)締結的幾個安全協約,其中最主要的是《西歐安全保障協約》,由英、法、德、意、比五國共同保證德法兩國間的邊界及德比兩國間的邊界;並且由法、德、比三國互約不用戰爭來解決爭執。這個協約在當時確使一般人相信西歐和平得着保障了。

  但洛加諾協約所保障的只是德國西邊的國境,當時德國仍不曾表示承認巴黎和會所規定的德國東邊的國境。後來司脫累斯曼死後,國社黨逐漸露頭角,高唱極端的民族主義,要求軍備平等,要求修正非色野和約的恥辱條件。希忒拉在這種口號之下,數年之中,一躍而為德國政權首領。在希忒拉初當政之日,歐洲的和平迷夢似乎完全驚破了。於是歐洲的政治家又都顧慮到安全保障的大問題,全歐的外交都集中在這一點。

  希忒拉得政權以來,也明白德國外交的孤立,所以口號儘管激烈,手腕不能不緩進。至今德國不但不曾否認那個「西歐洛加諾」,其實德國和波蘭新近締約互不侵犯的條約,德國承認了東邊的「波蘭走廊」,這已是繼續「洛加諾」的精神,立下今日「東歐洛加諾」的基礎了。

  據英國西門外相的演說,東歐的安全協約的主旨是:由蘇俄一面保證德國,一面保證法國,使原來的《洛加諾條約》不至於動搖。如此則兩個「洛加諾」打成一片了。其具體方法是由蘇俄與德國法國成立同樣的安全保障協約,由法國擔保尊重蘇俄的疆界,並且擔保德國東邊的疆界。西門外相說:

  蘇俄準備把同樣的保證給與德國和法國嗎?如果法國能準備把她給與蘇俄的保證也給與德國,那麼,一切認這種安全保障不是真正的相互保障的疑心都可以打消了。

  這可見英國政府已贊成這個東歐安全協約了。

  在這個東歐安全保障的辦法裡,英國負什麼責任呢?西門外相很明白的說:

  法國方面很願意承認:無論英國對這個新協約能給與何種鼓勵,英國不須增添何種新的擔負。

  這好像是說:英國的責任仍舊是限於維持西歐的洛加諾協約;但因為俄德與東歐諸國的相互保障,而法國對於兩個「洛加諾」都負擔保的責任,間接的也把蘇俄拉來和舊的洛加諾協約發生關係了。這樣,英國與德、法、意、比相互擔保德國西境的安全,蘇俄與德法又相互擔保德國東境的安全,英國也間接的和新的洛加諾發生關係了。形式上是局部的,地方的,多方的互相保障;意義上是東歐西歐的連鎖的保障,就是全歐相互保障了。

  據西門的報告,意大利的莫索里尼也有熱心贊成的回答了。德國對於這個東歐安全保障的協約取什麼態度呢?英國報紙大都預料德國不會不贊成這樣一個相互的平等協約。其實德國早已非正式的表示贊成了。當法國巴都外長到倫敦之日(7月8日),德國國社黨的代理首領海司(Rudolf Hess),即是代表希忒拉管理黨務的,在克尼虛堡(Kcenigsberg)作長篇演說,其中有一段說:

  希忒拉常常宣言,德國只要在一切方面的平等權,包括軍備上的平等。德國政府里的退伍軍人很誠實的願望和平與了解。我們知道法國的國民也有同樣的願望。……我們深信法國政府也不願有戰爭。就是巴都自己,他常自負他是一個崇拜瓦葛納(德國大音樂家)的人,當然也希望對德國和解。……在德國東邊境上,相互的協約正保障着兩大鄰國(指波蘭與德國)的人民的和平。我們的希望是我國其他方面國境上的各國政府與人民不久也會明白和平的協定是比積聚軍器還更可靠的安全。

  這種要求和平協定的呼聲,出於國社黨領袖之口,是最可樂觀的現象。

  所以我們可以預料東歐安全保障的協約是可以得着德國(希忒拉清黨後的德國)的贊成與接受的。也許法國可以放棄對於德國恢復武裝的要求;也許在9月10日國聯大會之前,德國可以陪蘇俄同到日內瓦去出席哩。這真是英國外交次長艾登(Eden)說的「一個可焦慮的局面里的一點新希望」了。

  二十三,七,十六夜

  (原載1934年7月22日《獨立評論》第110號)

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6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6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