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修正主義的銳利武器

批判修正主義的銳利武器

——學習《哥達綱領批判》的一點體會
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2年1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九十六年前馬克思寫的《哥達綱領批判》,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同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不調和的原則鬥爭的榜樣。

馬克思在這部著作里,深刻地批判了拉薩爾的機會主義路線,進一步闡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在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中,重讀這部光輝著作,學習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鬥爭的歷史經驗,可以使我們增強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深入批判蘇修叛徒集團和劉少奇一類騙子的修正主義謬論,提高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的自覺性。

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對充滿着拉薩爾反動謬論的哥達綱領作了逐段逐句的批判。拉薩爾是暗藏在德國工人運動隊伍中的內奸和工賊,他自稱是馬克思的學生,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兇惡敵人。他極力散布「平等的權利」、「公平的分配」和「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等機會主義的陳詞濫調,妄圖欺騙無產階級,用資產階級綱領代替無產階級綱領,改變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把無產階級革命引向改良主義的邪路,以達到保護資本主義制度的目的。拉薩爾的機會主義謬論被馬克思批判得體無完膚,早已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但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同機會主義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同拉薩爾一脈相承,叫嚷社會主義就是「多分一點」,「多拿一點」,①他們同蘇修叛徒集團一樣,把社會主義歪曲為「福利主義」。他們離開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離開生產資料掌握在誰手裡而抽象地講分配,實際上是為剝削階級利益辯護,是要地主、資產階級「多拿」「多分」而使勞動人民受窮受苦。對於他們這種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修正主義的謬論,必須繼續進行批判。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定的分配製度,依賴於一定的生產方式。觀察和處理分配問題,不能離開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社會制度的性質。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科學地闡明了消費資料分配同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社會制度的關係,指出:「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就是說,有什麼樣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就有什麼樣的消費資料分配製度。生產資料掌握在那個階級手裡,這是決定性的問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為地主資產階級所占有,消費資料的分配權就掌握在地主資產階級手裡。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創造的社會財富,被地主資產階級所攫取。生產資料私有制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貧困的根源。資本主義生產越發展,剝削階級的財富就越增加,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卻越貧困。只有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才能擺脫被奴役被剝削的貧窮的地位。但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是不能自行廢除的,地主資產階級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的。因此,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必須首先進行革命,推翻剝削階級的反動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才能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建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消滅地主資產階級的剝削,實行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才能真正得到翻身解放。

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相反,歷史上「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並解釋成一種不依賴於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在分配問題上兜圈子。」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很好,可以繼續存在,但是,資本主義的分配方式很壞,一定得消失」。拉薩爾就是一個代表。他宣揚有了「公平的分配」,勞動人民就可以消除貧困。這是欺騙勞動人民,掩蓋階級剝削,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一種反動理論。

劉少奇一類騙子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改頭換面又搬出這種反動理論,胡說,「社會主義社會裡的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分配問題上」,②妄圖用所謂「分配的矛盾」抹殺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他們還公然抹殺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區別,拋出一個地主資產階級專政時期用過多次的「民富國強」的反動綱領,反對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反對社會主義所有制和無產階級專政,為復辟資本主義製造輿論。對於這個反動綱領的階級本質,我們也必須徹底加以批判。

馬克思在這部光輝著作中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經過長期奮鬥,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所有制,即國家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代替了地主資產階級的私有制,使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相互關係、分配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由舊社會的奴隸變為國家的主人,消滅了地主資產階級的剝削,實現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社會主義制度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使我國工農業生產以舊社會從來沒有過的速度突飛猛進地發展。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逐步得到提高,越來越好,同舊社會那種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狀況根本不能相比。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劉少奇一類騙子,顛倒黑白地誣衊和咒罵我國蒸蒸日上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拋出「民富國強」來反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就是根本否認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必要性和優越性,根本否認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闢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為剝削勞動人民的舊制度招魂。他們要走的是一條同社會主義相反的道路,即走資本主義道路。

劉少奇一類騙子究竟要誰「富」?要誰「強」?這只要用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加以分析,便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占有生產資料,剷除了貧窮的根源,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是由窮變富了;相反,地主資產階級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失去了剝削的物質手段,則是由富變「窮」了。劉少奇一類騙子所謂的「民」,就是指的二十幾年來被我們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專了政的地、富、反、壞、右,他們所說的「窮」是指的被我們剝奪了生產資料的地主資產階級「窮」了。他們要搞的「民富」,就是要從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手中奪回被剝奪的生產資料,復辟剝削制度,恢復他們已經失去的「天堂」。他們所要建的「國」,就是保護這種剝削制度的地主資產階級專政。因此,劉少奇一類騙子要搞的「民富國強」,就是要地主資產階級「富」,就是要劉少奇一類叛徒、內奸、工賊、反革命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強」,就是妄圖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回到暗無天日的舊社會去。他們的這一套,和一九五七年資產階級右派妄圖推翻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所發出的叫囂完全相同,當時資產階級右派就攻擊社會主義是只要「國計」,不要「民生」,「整得大家都窮了」。毛主席在批判資產階級右派時,曾尖銳地指出:「這種人不喜歡我們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他們留戀舊社會。一遇機會,他們就會興風作浪,想要推翻共產黨,恢復舊中國。這是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條路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路線中間,頑固地要走後一條路線的人。這後一條路線,在實際上是不能實現的,所以他們實際上是準備投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劉少奇一類騙子和資產階級右派一樣,就是一小撮這種極端反動的準備投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

劉少奇一類騙子拋出的「民富國強」,從來就是剝削階級的口號。地主資產階級為了掩蓋剝削制度的罪惡,總是把他們的剝削積累的財富叫做「民富」。在我國歷史上,一些地主資產階級的思想家,為了適應反動統治階級的需要,都曾先後提出過「民富國強」之類的政治主張。清朝末期的一些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也提出「富民說」,主張「講富者以護商會為本,求強者以得民心為要」,③這是要發展資產階級之富。地主買辦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蔣介石曾經叫喊要建設「一個富強與康樂的國家」。④他所說的「富強與康樂」,就是用血腥的反動統治鎮壓和剝削勞動人民,建立和維持地主資產階級的荒淫糜爛的「樂園」。這套「民富國強」論,歷來是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是為建立和維護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制度服務的。地主資產階級在他們的新興時期,用這類口號去爭得自己的統治地位,鞏固他們那個階級的生產資料所有權;在他們取得統治地位以後,又用這類口號掩蓋他們的剝削,麻痹人民,鎮壓人民的反抗。他們所謂的「民富國強」,就是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就是剝削階級發財致富,就是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鎮壓。他們把這叫做「治國之道」。劉少奇一類騙子,集封建地主資產階級「治國之道」之大成,把那個早已發了霉的「民富國強」反動口號揀了出來,就是妄圖從根本上改變我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和政策,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復辟資本主義,使我國重新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老路上去,淪為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劉少奇一類騙子為了誣衊社會主義制度,鼓吹「民富國強」的反動口號,還反對進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積累。這是一個妄圖瓦解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馬克思在批判拉薩爾的「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的謬論時,精闢地闡述了社會總產品分配的原理,指出分配不是「不折不扣」的,而是「有折有扣」的。馬克思說:對於社會總產品,首先應該扣除:第一,用來補償消費掉的生產資料的部分。第二,用來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第三,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後備基金或保險基金。除此之外,剩下來作為消費資料的部分,在進行個人分配之前,還得從裡面扣除:第一,和生產沒有關係的一般管理費用。第二,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第三,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等設立的基金。在進行上述這些扣除之後,才談得上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在這裡,馬克思提出了關於社會總產品分配的原則,闡述了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的原理。生產要繼續和發展,社會要進步,就要不斷地從社會總產品中實行扣除,增加社會積累;如果全部產品被分掉,「社會的最重要的進步職能即積累被剝奪」,(《反杜林論》)就不僅不能擴大再生產,甚至連簡單再生產也不能維持,社會生活就會停頓下來。

劉少奇一類騙子反對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積累,反對我們黨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等一系列保證社會主義積累的方針,是極其反動的。他們完全顛倒了階級關係,抹殺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根本不同性質的積累和社會制度的區別。資本主義的積累,是資產階級用來維護其反動統治,進一步榨取無產階級的手段,以達到他們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這種積累,是建築在無產階級極端貧困和死亡的基礎上的,它「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論》)同資本主義的積累完全相反,社會主義的積累,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積累。這種積累,「從一個處於私人地位的生產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會直接或間接地用來為處於社會成員地位的這個生產者謀福利。」我國社會主義的積累,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領導下,由於我們堅持了社會主義積累的原則,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了迅猛的發展。僅二十幾年的時間,我國已由一個千瘡百孔、貧窮落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變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朝氣蓬勃的偉大社會主義國家。同帝國主義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一派衰落景象相反,我國是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家,市場繁榮,物價低廉,貨幣穩定,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和不斷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日益鞏固,全國人民更加團結。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從切身經驗中深刻體會到,只有根據黨的政策,不斷地、逐步地增加社會積累,才有國家的繁榮昌盛,也才有人民的福利,才有個人生活的改善。列寧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裡,「共同勞動積累起來的財富將造福人民群眾,而不是壓迫人民群眾」。(《告選民書草案》)無產階級消滅了剝削制度,有了自己的社會積累,這對於剝削階級來說是壞事,對勞動人民來說則是大好事。劉少奇一類騙子,一面破壞國家財產,破壞社會主義積累,一面歪曲歷史事實,妄圖抹殺七億中國人民取得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這純粹是吸血鬼的聲音,是他們企圖復闢地主資產階級的剝削而不能得逞的一種哀鳴。

毛主席早就明確指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在分配問題上,我們必須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主席的教導是正確處理生產和分配、積累和消費關係唯一正確的原則。它同《哥達綱領批判》中闡明的馬克思主義原則是完全一致的,而同一切修正主義的謬論相對立的。它既體現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又照顧了個人利益;既體現了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又照顧了人民群眾的當前利益。但是,劉少奇一類騙子卻破壞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他們既從右的方面鼓吹社會主義就是「多分一點」、「多拿一點」,反對社會主義的積累,又從「左」的方面破壞黨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政策。劉少奇一類騙子玩弄的這套把戲,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社會主義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按照他們的反動邏輯行事,那將會是一個什麼局面呢?那就是取消國家和集體的社會主義積累,取消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取消勞動人民個人的儲備。取消國家和集體的積累,勢必產生和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私人積累;而這種私人積累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導致社會主義所有制的蛻化變質和私有制的恢復。其結果,將是資產階級分子「多拿」「多分」「多享受」,而勞動人民則因資本主義制度復辟又重新陷入貧困。十分明顯,劉少奇一類騙子所鼓吹的這一套,實際上就是要瓦解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為他們復辟資本主義創造條件。

劉少奇一類騙子要搞他們的「民富國強」,就是妄圖推翻我們這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起他們地主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毛主席早在抗日戰爭剛剛勝利時就指出:「蔣介石說要『建國』,今後就是建什麼國的鬥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很複雜的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我們同劉少奇一類騙子的鬥爭,就是這場鬥爭的繼續,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廣大革命人民群眾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鬥爭的繼續,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鬥爭的繼續。「在中國,在我黨,這一類鬥爭,看來還得斗下去,至少還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個世紀,總之要到階級完全滅亡,鬥爭才會止息。」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關於「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教導,認真讀馬、列的書,認真讀毛主席的書,緊緊地團結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周圍,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註:

①、② 劉少奇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湖南省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③ 馬建忠:《適可齋記言》卷二

④ 蔣介石:《中國之命運》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