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九年/五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左議政三度呈辭,踏啓字而下。大臣呈辭,與庶官有異,雖或遞差,而例有遣官措辭下諭之事,今則直捧遞差承傳乎?傳曰,只遞本職。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削竄之命事答曰,勿煩。

○兩司合啓,請亟寢奏請事。答曰,勿煩。

○府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答曰,不允。

○院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禹甸事。新啓,宗伯之任,不可一日曠闕。況當此多事之時,禮官。責應甚繁,出入無暇。今以辭免之章,措語之失,不惟峻批過重,瞻聆俱駭,至今不出其代,有若減省者然。豈料聖明之世,有此乖常之擧哉?請命該曹,速爲差出。答曰,不允。

○答沈器遠箚曰,箚辭,當量處。卿其勿辭察職。

○大司憲朴炡辭職上疏。入啓。遞差。

○有政。以金尙憲爲大司憲,趙廷虎爲舍人,朴潢爲直講。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侍講院啓曰,頃日本院上番六員,皆有事故,不得已入啓,以司書沈演,姑陞上番,入直累日,事體未安。今聞文學朴安悌,親病少歇雲,請牌入直。傳曰,依啓。以上《侍講院日記》

5月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咸鏡監司書目,柳大亨,稱暗行御史,驛馬濫騎辭緣,親問事。

○吏曹粘連咸鏡監司書狀。向前鏡城判官李烓,慶興府使徐佑申,三水府使宋震先,各有善政,似當有褒嘉之典。上裁何如?啓。傳曰,各賜表裏一襲。

○領議政吳允謙,右議政李廷龜啓曰,頃日榻前下詢之時,金瑬與臣等,同辭陳啓,其不能變其初心,不得將順聖上至情之罪,臣等均有焉。金瑬,旣已遞斥,臣等何敢偃然仍冒相職乎?伏乞聖明,恕察臣等情理,亟賜遞免。答曰,知道。卿等,其安心勿辭。

○賓廳啓曰,請寢奏請事。答曰,勿煩。

○兩司合啓,請寢奏請之命事。答曰,勿煩。

○兩司合啓,請亟寢奏請之命事。答曰,勿煩。

○院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禮判差出事。答曰,不允。禮判事,依啓。禹甸事,停啓。

○府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答曰,不允。

○館學儒生李之恆等上疏大槪,請亟停追崇奏請之命,以重宗統,以合禮經事。答曰,今此奏聞之擧,非斁倫喪國之事,而爾等,亦爲瀆擾,可謂過當矣。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卯時辰時,沈霧。

5月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朴遾。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只晝講。

○晝講。入侍時,同知事張維,特進官韓汝稷,參贊官李昭漢,侍讀官辛啓榮,檢討官李德洙,記注官朴而立,假注書朴遾,記事官李時楳。講《書傳周書》,自康誥,至然不可考矣。

○備忘記,恆暘,兩麥盡枯,淒風烈日,愈往愈甚,念惟民事,日夜憂煎。予欲親祀,以祈甘澍,令該官定日擧行。百僚亦宜齋沐盡誠,以格天心。

○禮曹啓曰,社稷親祭吉日,問於日官,則今月初七日爲吉雲。禮文,災迫則不卜日,考諸謄錄,亦有隻行肄儀淸齋。今亦依此擧行,何如?傳曰,依所啓施行。

○賓廳啓辭,請寢奏請事。答曰,勿煩。

○兩司合啓,請亟寢奏請之命事。答曰,予意已定,更勿瀆擾。

○府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答曰,不允。

○院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答曰,不允。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遠竄之命事。答曰,不允。

○館學儒生等再疏。答曰,予意已諭。爾等勿爲強煩,退修學業。

○有政。以金尙容爲禮曹判書,李景稷爲京畿監司,李景嚴爲仁川府使,南碝爲公淸都事,尹坵爲修撰,南以恭爲同知,權鑊爲戶曹參議。戶曹參判,尹履之特旨除授,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自辰時至酉時,日暈。

5月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公淸監司書目,洪州呈,有牛産犢,一頭三額,兩鼻兩舌,一目在頂,二目在兩顋,變異事。

○傳曰,祈雨祭獻官,各兒馬一匹賜給,大祝,上弦弓一張賜給,諸執事,不粧弓一張賜給。

○禁府前義州府尹李溭査覈公事。判付,罷職放送。

○兩司合啓,請亟寢奏請之命事。答曰,已諭。

○憲府、諫院,無城上所,姑停。

○吏曹啓曰,洪瑞鳳箚子云雲。洪瑞鳳,與張維,資級隔等,體面所關,有此辭箚。上裁何如?啓。傳曰,事體非便,依箚改差。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遠竄之命事。答曰,已諭。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來初七日社稷祈雨親祭時,隨駕郞廳,大駕考喧二員,挾輦二員,當直一員,導駕二員,駕後二員,東宮考喧二員,本府晝夜直一員,竝十二員,當爲分差,而府經歷金是樞出使,鄭基岡覲親受由,餘在郞廳,隨駕不足。依前例,假郞廳四員,令吏曹差出,何如?答曰,依啓。以上《禁府謄錄》

○自午時至酉時,日暈。

5月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修撰尹坵。

○侍講院啓曰,今此祈雨祭,王世子當行亞獻禮,而宮官、執事者,應入七員,而在外及有故者外,現存者,只文學朴安悌,司書沈演,說書沈之漢,三人而已,將無以成形。令該曹定奪施行,何如?傳曰,依啓。

○平安兵使書目,回答使一行,還爲渡江事。

○明日社稷祭出宮時,三嚴申初。

○合司府、院啓,以親祭齋戒姑停。咸鏡監司書目,鍾城府使鄭良弼,病重罷黜事。

○吏曹口傳政事,以申敏一爲輔德,鄭弘溟爲兼弼善,李坰爲弼善,韓興一爲兼司書,安璥爲相禮。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侍講院啓曰,凡參祭之人,皆於今日齋宿本院新除授輔德申敏一,弼善李坰,兼弼善鄭弘溟,兼司書韓興一,請竝牌招肅拜,使之仍爲入齋,何如?傳曰,依啓。

○辰巳時,日暈。夜一更,黑雲一道如氣,起自乾方,直指東方,長竟天,廣尺餘,漸移南方,良久乃滅,月暈。二更,月暈。以上《侍講院日記》

5月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社稷內擲奸。

○備邊司不次擢用,李浣、裵命純、閔栐、姜晉昕、許東立。

○大駕詣社稷後,政院、玉堂、藥房問安。答曰,知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日沒後,流星出自天中,緩流,狀如盆,尾長二三尺,色白,光照地,分散乃滅。夜四更五更,有霧氣。

5月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百官庭請啓辭,請亟寢追崇奏聞事。答曰,此事至於庭請,極爲可怪。更勿煩瀆。

○兩司合啓,請亟寢追崇奏請之命事。答曰,勿煩。且二高祖,同在一廟,實是二百年所無之事,而卿等每以不當祧爲言,恐見譏於識理之人也。

○院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新啓,今此親祭,升降贊引之際,多所顚錯,有駭觀瞻。其中相禮,尤甚失儀,輔德亦不致察,不成貌樣,禮貌官,又誤唱俯伏,致令班列[令]失儀,樂工等,在列作樂之時,往往昏睡,不成節奏,俱極可愕。相禮安璥,輔德申敏一,當該禮貌官,掌樂院官員,及典樂等,請竝推考。且安璥爲人,衰耗疲劣,不合本職,請先遞差。答曰,依啓。典樂,令攸司,囚禁治罪。崔有海、李行遠等事。不允。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遠竄之命事。答曰,予意已定。爾等雖終年陳列,決無勉從之理矣。李行遠等事,此輩得免罪罰,則姦人弄權,國不爲國。更勿煩瀆。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5月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兵使書目,義州府尹報狀內,龍胡潛往薪島越邊楊下地,農作漢人殺害,牛二頭俘獲四名事。

○黃海監司書目,長淵、松禾等地,本月初二日霜降事。

○百官啓辭,請亟寢追崇奏請事。答曰,已諭。

○兩司合啓,昨承聖批,以二高祖,同在一廟,實是二百年所無之事,爲敎。禮,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爲五,其間世室,不在此數。今我宗廟,自成廟,至宣祖,爲二昭二穆,仁宗、明宗,則雖稱兩室,我國《五禮儀》,以兄弟爲一世故也。玆乃古今一定之制,寧有二百年所無之理乎?況古人於高祖以上,皆稱高祖,曾孫以下,皆稱曾孫。以其表表者言之,《春秋,》郯子稱小皞爲高祖,《詩》、《書》所稱曾孫者非一,而亦皆非止謂三代之孫也。今我陵廟祝辭,殿下於太祖以下,皆稱曾孫,寔用此例也,何所疑焉?至於太宗、世宗,禮當祧遷,而以功烈世祀,不在昭穆之數,故不稱高祖,而曾孫之稱,則無不同也。近日議禮諸人,不察古事,每以一廟二高祖,爲大段違錯,欲爲聖明追崇之一助。其他引證,莫不類此,良可歎也。豈意以殿下之聖明,復下此敎乎?若以屬稱爲疑,則當博考禮文,更加商定,此特節目間事也。豈宜緣此,遽議其祧遷之禮也?且臣等所爭,非專爲升祧一款。槪以孝子顯親,如有一毫非禮之嫌,則鬼神不享,不但見非於當時,取譏於後世而已。區區所望於聖明者,不過一循古禮,勿爲紛紛橫議所撓奪,而終始極盡bb其b孝敬之道也。請加澄省,亟寢奏請之命。答曰,勿煩。且啓辭中昭穆之說,予學識淺狹,不能解見矣。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遠竄之命事。答曰,已諭。

○府、院啓,崔有海事,李行遠等事。答曰,不允。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戶曹粘目曰,各處免稅船隻,本道,自上年,抑勒收稅,極爲不當。使之一依公文施行,俾無紛紜啓請之弊。以上內下記草

○巳時午時,日暈。

5月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國忌齋戒,庭請停。

○答副提學崔鳴吉箚曰,今之廷臣,皆曰識禮,而平生讀書,以儒自處者,不知父母之不可無。朋友在喪,則毋論親疎,皆往一哭,而啓運宮之喪,百官不爲會哭,君上成服於內,而臣下着於外。大臣中擧朝推尊者,金長生稱叔之語,到今猶爲杜漸之計。若此不已,則必至於臣不臣,子不子矣。如彼昏塞好勝之類,終無改悟之理,故欲爲奏聞天朝,以定是非。而朝廷視寡昧如嬰兒,以違經之言,無據之說,逐日張皇,而猶爲不足,或謂之惜其有助,或謂之國隨而亂,誠極寒心也。儒生李之恆、李行遇等,未知何樣怪物,而諸儒之不從者,鞭箠僮僕,抑勒驅集,陳疏違天則等無理之說,自以爲擧國公論,亦甚異哉。卿之箚中,所謂旣已稱考,則不可謂之爲人後,稱考而使其弟,主其父之祭,於禮未有所據,此亦不過一時義起而定之者耳。義起而從厚,猶爲可疑,義起而從薄,豈無未安也?一廟中兩高祖,亦爲不可等語,皆有所見。然彼務勝護短之輩,必不見此而回心也。且《禮記》中,葬以士一款,每每拈出,以爲爭執之地,而祭祀一款,全不理會,所謂得其半,失其半之語,亦爲是也。因予不學無識,見侮於臣僚,非一非再,良可嘆也。卿之固辭,殊過當,速出行公。

○備忘記,合司啓辭中,所論昭穆一款,寡人學淺,未能解惑。承旨爲予詳陳,俾無疑惑之心。

○政院回啓曰,《禮記》曰,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註曰,宗廟之制,但以左右爲昭穆,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蓋太祖之廟,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廟,二世之君居之,穆之北廟,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廟,四世之君居之,穆之南廟,五世之君居之。太祖之廟,百世不遷,自餘四廟,則六世之後,每一易世而一遷。此古昭穆之序,五廟之制也。今我宗廟,自成廟,至宣祖,爲二昭二穆,則合司所論昭穆一款,是古者五廟之制也。據禮考經,似無可疑。臣等懵學,此外無所陳達矣。答曰,知道。臺諫啓辭中,所論昭穆,爲光海時而言也。古今天下,安有無稱位之廟?諸侯之國,又安有二高祖之廟哉?兩高祖不可雲者,全爲高曾祖父代數而言,柳景緝佯若不知,援引不近之古語,又以爲自前有例雲,是自欺其心,又欺其君也。太宗、世宗,以功烈世祀,故不稱高祖,而只稱曾孫雲者,亦是遁辭也。承旨徒知營護臺官,不念告君以實之義,良可惜也。以如此之事觀之,古之指鹿爲馬,無足怪也。

○右議政李廷龜初度呈辭,留政院。

○禮曹啓曰,昨日自上,親行祀事,至誠祈禱,而少無徵應,亢陽愈甚。自前社稷祈雨,若不得雨,則或有南郊祈雨之擧,何以爲之?傳曰,依前例爲之。

○南郊親祭吉日,今月十三日推擇。啓。

○兩司竝以傳敎未安,避嫌退待。

○答大司諫李植避嫌曰,勿辭。且予之所學,則昭穆之號,爲四親而說者。以爲昭穆,非但[祖]考之稱,果如是言,則昭中穆裏所尊者,何祖先耶?若以繼世之序,爲祖子孫,四兄弟相繼爲君,則厥父已作五代祖而祧遷耶?若然,則我國仁宗大王,何不爲高祖,而以伯曾祖稱之耶?爾等如無[欲]必勝,則搜出眞儒可據明文,更爲陳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午時未時,日暈。申時,日暈,白雲一道如氣,起自日傍,直指南方,長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酉時,日暈。夜一更二更,月暈。五更,巽方,有氣如火光。

5月1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右議政李廷龜初度呈辭。入啓。答曰,勿辭,調理察職。

○領議政吳允謙箚子大槪,臣冒居相職之首,今日之事,皆臣之罪也。亟正臣罪,以爲百僚之戒事。答曰,卿宜安心勿辭。

○禮曹判書金尙容箚子大槪,伏見崔鳴吉箚子批答之辭,啓運宮初喪之禮,皆臣曾忝禮官時,講定請行之者也。決難仍在典禮之任,命削臣職事。答曰,卿其勿辭,安心察任。

○慶尙監司書目,尙州呈,旱災霜降事。

○玉堂箚子,兩司竝命出仕事。答曰,依啓。

○大司憲金尙憲,牌不進,正言林得悅,掌令李景仁,再避。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5月1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適得寒疾,未能齋沐,親祭差退。

○玉堂箚子大槪,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削竄之命事。答曰,勿煩。

○以兩司專數再避,無所啓。

○右議政李廷龜再度呈辭。入啓。答曰,其時杜漸之說,似非卿言,宜勿固辭,安心行公事。遣史官諭之。

○成均館官員,以知館事意啓曰,今日平明時,方外儒生六十餘人,齊會館中,將以副提學崔鳴吉箚子批答中,鞭箠僮僕,抑勒驅集等敎,欲爲申辨上疏,而諸生多以爲,聖敎中有怪物等語,不敢冒居首善之地,相率出去,無一人留齋,臣顯英等,驚遑馳到,多般開諭,而多士已散,不得回意,儒生空館,實是斯文莫大之變,而不幸今者,更有是事,聖廟空虛,氣像愁慘,不得已自今日,只官員等守直聖廟之意,敢啓。答曰,知道。諸生至於空館,予甚愧焉。善爲開諭,俾無過激之擧。

○領議政吳允謙箚子大槪,伏見右議政呈辭之批,杜漸之說,似非卿言,其時登對四臣中,臣甚昏耗,言語謬妄,誠恐出自臣口,而不自覺也。伏乞明降敎旨,以正臣罪事。答曰,箚陳之事,實非卿言,須安心勿辭。

○昇平府院君金瑬箚子大槪,兼帶體察使、內局提調辭免事。答曰,卿其勿辭察任。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啓辭曰,知道。症候,醫官知之。

○答藥房再啓曰,知道。九味羌活湯一二貼進御事。以上內下記草

5月1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卽見成均館啓辭,儒生空館,實是國家莫大之變,不勝驚慘。臣等竊伏思惟,今此諸生陳疏,實出於愛君之至誠,公議所在,不謀而同。豈有鞭箠抑勒之理哉?殿下非但不爲優容,反下未安之敎,指斥太過,凡在瞻聆,莫不震惕。況儒生等,身被君父嚴譴,晏然在首善之地,誠有所不安於心者,故不得已,爲此過激之擧。伏願聖明,亟霽雷霆之威,特下溫旨,以示悔懊之意。或遣近臣,或令禮官,善爲開諭,卽令還入,何如?傳曰,知道。令禮官開諭,使之還入。

○藥房問安。答曰,雖未和解,病勢稍歇。藥則昨日已服矣。

○大提學張維,大司成李顯英啓曰,聚集本館官員,直宿聖廟。卽者招致齋任儒生,以下諭之意,丁寧曉諭,使之還入,則諸生等以爲,伏承聖敎,所當卽爲還入,而身居太學,旣被怪物之目,將何顔面,更入首善之地,以辱儒名乎?不敢承命,不勝惶恐雲。臣等再三申諭,終不回意。臣等竊念,諸生等身處賢關,久沐菁莪之化,目見君上之過擧,慷慨抗疏,無非出於愛君之誠。雖爲過激之語,自上所當優容虛受,以培植士氣,而反下未安之敎,致此希有之變,聖廟空虛,瞻聆駭慘。不料聖明之世,有如許景像也。諸生旣承聖敎,猶不肯還館,此則誠以過激,國家待士之道,則不可無別樣之擧,以回多士之心。伏願聖明,特下溫旨,快示悔悟之端,更遣近臣,宣諭多士,使之還入,不勝幸甚。傳曰,依啓。

○玉堂箚子。兩司竝命出仕事,請寢奏請之事,還收李行遠等削竄之命事。答曰,勿煩。出仕事,依啓。

○合司啓曰,請寢追崇事。答曰,勿煩。

○府、院啓,崔有海事。答曰,勿煩。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傳曰,今年封進扇子,不謹造作處甚多,而其中慶尙左水使所封扇子,尤甚麤劣雲。事極埋沒,推考。

○答禮曹判書金尙容箚曰,卿懇。卿須安心察職。

○答說書沈之漢疏曰,爾其勿辭,調理察職。以上內下記草

○義禁府啓曰,金國柱分揀事,判下矣,依例放送之意。敢啓。答曰,依啓。以上《禁府謄錄》

○午時,日暈。酉時,日有左珥。夜一更至三更,月暈。五更,月暈,白雲一道如氣,起自乾方,直至東方,長七八丈許,廣尺許,良久乃滅。

5月1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昭漢。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禮曹啓曰,以政院啓辭,參議臣李明漢,今朝進詣太學,與本館堂上,招致齋任儒生,以下敎之意,丁寧曉諭,則諸生以爲,伏承下敎,所當卽爲還入,而太學諸生,旣有怪物之目,將何顔面,冒居首善之地,以辱儒名乎?玆不敢承命,不勝惶恐雲。再三申諭,皆以前說爲答。聖廟久曠,景像驚慘,似當有別樣慰諭之擧。敢啓。傳曰,知道。

○領敦寧尹昉箚子大槪,登對時,杜漸之語,實出臣口,惶恐待罪事。答曰,卿無所失,安心勿爲待罪。

○備忘記,所患之症,已爲差愈。祈雨親祭,令該曹定日擧行。

○同副承旨李昭漢啓曰,臣承命進詣太學,與知館事張維,大司成李顯英,招齋任儒生,以聖敎,反覆開諭,使之還入,則諸生等以爲,臣等所懷,旣已仰達。今雖薦蒙不當然之意,再三勸誘,不翅屢屢[縷縷],而終不回意矣。傳曰,知道。

○備忘記,因予失言,莫重聖廟,累日空虛,予極慙悔,無以爲言[心],其時之言,非謂諸生,三日空館,亦似太過。念予悔悟,須速還入事,遣承旨,更爲開諭。

○禮曹,南郊親祭吉日,十六日推擇。啓。

○副提學崔鳴吉箚子大槪,緣臣率爾陳箚,林下老師,泮中多士,俱被未安之敎,而老成大臣,相繼引罪,使聖上未免過擧之歸,乞賜遞罷,以謝公議事。答曰,卿勿固辭,從速察任。

○百官啓辭,請亟寢追崇奏請事。答曰,勿煩。且追崇可否,天朝裁處然後,昭穆一款,方可議定,此非今日所宜預論也。大抵高、曾、祖、禰,爲二昭二穆者,禮之常也。僖閔、孝懿之有父子之義者,禮之權也。捨經而論權,未知其可也。

○同副承旨李昭漢啓曰,卽者承命進詣太學,與館官傳示上敎,則儒生等以爲,再遣承旨,特降溫諭,惶恐感激,而但聖旨中,有其時之語,非謂諸生之敎,欲爲悶默承受,則有似推諉於他人,誠不敢。而今此聖敎,丁寧懇惻,當退與諸生,相議承當雲矣。答曰,知道。

○合司啓曰,請寢追崇事。答曰,毋煩。

○府、院前啓。答曰,勿煩。

○有政。以閔光勳爲正言,洪𫕱爲相禮,金槃爲應敎,金南重爲校理,申達道爲軍資正,金壽賢爲大司憲,金尙憲爲知敦寧,尹鳴殷爲待敎,金世濂爲執義,林得悅爲直講,羅緯素爲司藝,柳時會爲星山縣監,鄭斗慶爲禮曹正郞,李元培爲掌樂正,崔煜爲刑曹佐郞,李俔爲奉常正,尹敬得爲驪州牧使,趙廷虎爲輔德,尹棨爲兼司書,權淰爲司甕正[司饔正]。奉常正李莯,今加通政。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啓辭曰,旣已差愈,勿爲問安。

○答右議政李廷龜三度呈辭曰,不允批答。

○答司僕寺草記曰,啓辭甚當,依爲之。

○答兵曹草記曰,依前題給,可也。

○答吏曹草記曰,舊例相考,施行。考講優等宗室論賞事

○答公州牧使洪振道疏曰,疏辭,當令該府,參酌處置。卿其勿爲控辭。

○答玉堂箚子曰,勿煩。還收奏請之命事

○答昇平府院君金瑬箚子曰,偶然言及之事,不必如是不安,宜勿控辭。

○答兵曹草記曰,依啓。今後痛革此弊,俾無一人代立。以上內下記草

○侍講院啓曰,新除授兼輔德趙廷虎,以公淸都事適任,未及上來。書筵入番事緊,請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依前例院書吏給馬下送,何如?傳曰,依啓。以上《侍講院日記》

5月1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刑曹啓目,禮曹參判尹昕駕轎罪,杖八十,奪告身三等。啓。罷職。

○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大槪,崔鳴吉箚中,所謂禮無明文,事涉義起,尊親之道,實不在此等語,動於浮議,有此糢糊之說,極爲不當,而張維,欲立己見,亂引自古昭穆之變禮,眩亂人聽,欲使殿下宗廟無考位而有二高祖,尤爲無理,且聖敎中,輕視金長生,似爲未安,學儒之朴知誡削籍,極爲寒心,且此非係國家存亡之事,而廷臣以無遽之說,逐日庭請,是何景像乎?且見朴知誡所著禮說,則與鄭經世、張維,所引儀禮,不祖公子之言,專不相似,故亦爲別紙書呈事。入啓。

○明日親祭,三嚴二更一點。

○政院啓曰,聖候,新經感冒之症,連日進藥。請退行親祭於十八日,何如?傳曰,災害切迫,已爲定日,決難退行矣。

○備忘記,曩者災生眞殿,予乃驚懼,下敎求言,日望匡救,而含默成風,讜言無聞。予之否德,不足輔歟?抑亦歸之天數,而無可奈何歟?又旱災至此,民將塡壑,予實有罪,元元何辜?言念慙懼,無以爲心。噫,人君旣不能側身修德,以致天災地怪,便設祈禱,仰於天澤,非也。然情迫於中,不得不爲。凡我祭官、執事,各盡乃誠,仰格天心。又令該曹,恤貧困,理冤抑,甄賢能,凡便民之事,區劃以聞,俾無憂愁鬱悒之情。

○備忘記,親祭時,壇所近處,禾穀踐踏人,令該曹各別嚴禁,俾無一草損傷之弊。

○政院啓曰,伏承聖旨,一札十行,丁寧懇惻,憂懼之意,悔悟之端,溢於言表,成湯六責,不啻過之臣等奉讀未卒,不覺起立,此眞聖人應天恤民之盛節也。仁愛之天,豈無感動之理乎?擧國其雨之望,庶幾得矣。第念言雖切至,若無踐行之實,則非但難以感天,抑恐人情,亦不以爲快也。目今冤抑憂愁鬱悒之事,固不可一一枚擧指的,仰塵天聽,而擧國人情,不難知矣。儒臣被罪於陳箚,大臣不安於嚴批,朝野遑遑爭論變禮,上下否隔,衆心怫鬱,則天人一理,視聽自我,五月飛霜,半年亢旱,豈無其由乎?伏願聖明,卽因悔悟之端,特恕儒臣忤旨之誅,亟從外庭公共之論,一意專心,惟切雲霓之祝,則不必待該司擧行文具,而霈然之澤,可立致矣。臣等待罪近密,竊效奉揚休命之意,敢此煩啓。傳曰,知道。大旱飛霜,非爲一二儒臣而發。然旣曰冤抑,則巨細何擇?至於庭請之事,尤不干於召災之道,然謂之鬱怫,則宜通否隔。李行遠竝宥其罪。追崇之事,亦勿徑先奏聞,從容講定。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問安曰,平安。以上內下記草

○義禁府啓曰,來十六日南郊祈雨親祭時,隨駕郞廳,大駕考喧二員,挾輦二員,當直一員,駕導二員,駕後二員,東宮考喧二員,本司晝夜直一員,竝十二員,當爲分差。而府經歷鄭基岡,覲親受由,餘在郞廳,隨駕不足。依前例假郞廳三員,令吏曹差出,何如?答曰,依啓。以上《禁府謄錄》

○卯時,日暈,暈上白雲一道如氣,長六尺,廣尺餘,良久乃滅。自巳時至申時,日暈。

5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慶尙監司書目,東萊呈,四月二十九日,連四夜霜降,餘存木花,盡爲損傷事。

○回答使魏廷喆,入來。

○黃都督問安使李必達,出去。

○南郊,內摘奸。

○以親祭齋戒,兩司無所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南郊祈雨祭,親行。

○答藥房問安曰,平安。

○傳曰,此箚子及別紙,竝下廟堂,使之從容講定,勿爲率爾揮斥。李貴箚子以上內下記草郞廳金朝潤校。郞廳沈國賢書。

5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上言捧之。

○大駕還宮後,二品以上問安。答曰,知道。

○黃都督接伴使權泰一,出去。

○府啓,崔有海事。答曰,勿煩。

○院啓,無城上所,姑停。

○右議政李廷龜箚子大槪,病縮竢罪,南郊夜祭,不得陪扈,乞賜遞免。仍就聖旨中,求讜言,甄賢能,理冤抑三款,略陳所懷,以備裁擇事。答曰,箚陳之事,當留念量處。卿勿控辭,速出行公。

○吏曹啓曰,赴京上使金□□□□□□□□改差事,□□□□代當爲差出,而除□□□行年過六十及有老親□□□□[者,則]可擬者絶乏。無變通之擧,則將無以備望,年齡雖過六十,而若不迫近七十而筋力不愆者,則或可以破格。從二品中六十五歲以下,有二三員,皆是衰謝疾病,人所共知,似不可強勒差遣,而拜表日期已迫,更無善處之別策,雖有身上重病,以此等人擬望,何如?傳曰,然則堂上中可合人,擇擬。

○有政。以兪省曾爲司諫,李坰爲掌令,洪霶爲禮曹參判,沈演爲持平,柳穎爲正言,韓必遠爲司成,朴安悌爲弼善,閔光勳爲司書,鄭彥宏爲禮賓正,柳景緝爲直講,尹鳴殷爲典籍,李明漢爲大司諫,金世濂爲舍人,金槃爲執義,宋興周爲忠原縣監,金光煜爲洪州牧使,洪雴爲冬至兼奏請使。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刑曹啓目曰,依允,厚男乙良,除刑推覈處。以上內下記草

○義禁府啓曰,本府郞廳,近來尤甚怠慢,時急公事,一切趁不回告。昨下理冤抑備忘,今日酉時,始爲緩緩來告。行首掌務官,亦不檢飭,極爲駭愕。都事及行首掌務官,請竝從重察推,以警其怠慢之習。答曰,依啓。以上《禁府謄錄》

5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提學崔鳴吉。

○昇平府院君金瑬箚子。體察使及內醫提調乞遞事。

○都承旨李聖求上疏大槪,因聖敎中,理冤抑一款,請逆珙女子婚嫁,金尙寯、朴東亮等疏釋,許寶[許窯]復科事。入啓。

○南郊內擲奸單子。傳曰,有頉處察推。且祈雨親祭時,各衙門入接處,勿設假家事,頃年丁寧傳敎,而今番親祭時,又造假家,以貽民弊,事甚痛駭。亦爲察推。

○典獄署主簿韓濈上疏大槪,旱、蝗太甚,災異疊現,請平獄省刑,使勿傷和,以格天心事。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啓辭曰,氣候平安,勿爲議藥。

○答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曰,老人之不能久立,勢所然也。宜安心勿辭。

○典獄摘奸,輕囚放釋。

○答府啓曰,不允。金槃,前爲副應敎時,旣已下諭。待其上來,勿送下吏,以除驛路之弊。

○答政院啓辭曰,知道。知非不用,事甚可嘉,勿爲待罪。

○答校理辛啓榮疏曰,爾其勿辭往來。給由馬

○答昇平府院君金瑬箚子曰,卿勿固辭,安心察任。

○答義禁府粘目曰,限今年,勿爲定配,使之限內捉納。以上內下日記

○義禁府啓曰,逆賊鄭澣等推案,當爲修正。依近例,設廳本府,令本府堂上一員,郞廳二員,專掌修正,何如?傳曰,允。

○義禁府啓曰,眞殿失火根因,因傳敎詰問於參奉及守僕等,則其所供如此。故敢爲後錄以啓。傳曰,知道。以上《禁府謄錄》

○自昧爽至卯時,沈霧。

5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李聖求。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右議政李廷龜四度呈辭。傳曰,不允批答。

○答都承旨李聖求疏曰,疏辭,當令該司採用焉。

○領議政吳允謙啓曰,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朴知誡別單,竝下政府,使之從容講定,臣全無學識,本非講禮之人,昏耗迷惑,尙未開明,尤不敢與議於此事,而仍竊伏念,此乃國家莫重典禮,必須大臣備位,會同禮官、臺閣,博考熟講,以求至當之禮,自是得宜,目今左相見闕,右相在告,臣獨冒忝,不得趁時奉行之意,敢啓。答曰,知道。與海昌君尹昉,議啓可也。

○義禁府啓曰,理冤枉事,傳敎矣。今玆之旱,振古所無。自上宵旰憂勤,祈禳之策,無所不用其極,而至下十行之綸,以求便民格天之道,誠意懇惻,溢於言表。凡在瞻聆,孰不感激?臣等竊念,旱災之發,雖曰天數,而歷觀前史,多出於人心冤鬱,怨氣傷和者。東海有一冤婦,而三年大旱,古人亦有決獄而得雨者。臣等考見本府囚徒,則時囚者二十五人,外方定配罪人,反正之後,圍籬、遠竄、徒年、充軍,竝其數多至二百五十七名,有罪無罪,呼怨傷和者,遍滿中外。自前雖因遇災,每有審理之命,而有司則只按規例,所放者,不過輕囚數三人而已。以此文具,其何能上格天心,而弛災致雨乎?臣等之意,本府時囚及外方定配各樣罪人,秩秩別單書啓,仍書罪目於各其名下,以備睿覽,自上參商罪犯輕重,分揀處斷,其中雖或罪名重,而其情少有可恕,則不拘規例,特爲原宥,以示格外廣蕩之典,人心感悅,天意或可以回,霈然之澤,庶可致矣。惶恐敢啓。傳曰,依啓。

○府啓,崔有海事。新啓,公淸水使李慶餘,本以泛濫之人,前爲全羅水使時,公行賄賂,重被臺評,及授本職,猶不謹愼。酗酒失性,濫用刑杖,加以各官戰船,自爲防納,一船之價,勒定三百石之米,內浦殘民,受害無窮,請罷職。答曰,不允。李慶餘,推考。

○禮曹啓曰,今此冬至、聖節之行,世子冊封奏請事,曾已定奪,允下矣。其後有追崇奏請,今年爲之之敎。故冊封奏請,姑爲停止,今則追崇之事,有從容講定之命,前頭冊封奏請文書,令承文院,依前啓下磨鍊,何如?傳曰,近日講定,則當有奏請之擧,依此施行。

○全羅監司書目,長興、興陽等官呈,四月二十五六日,連夜霜降事。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禁府啓目曰,姑停刑推,覈處。

○答領議政啓辭曰,知道。安心勿待罪。

○答禁府啓目曰,姑停刑推,議處。

○答備邊司粘目曰,依允。且募民刷還一事,似未妥當,更爲酌處。

○答禁府啓目曰,其中趙克善,不無其功,然知逆謀,而不爲直告之罪,亦且非細,依議施行。

○答全羅道玉果居主簿沈敏謙疏曰,深嘉爾誠。條陳之事,當留念而採施焉。

○答龜川君箚子曰,老病之人,不堪久立,勢所固然,宜安心勿待罪。

○答刑曹粘目曰,依允。功減一等,李永南乙良,分揀。以上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今番灣市時,任事之臣,難免不能周旋之失。故當初本司啓辭,已爲請推,而又因筵臣啓辭,自上特下。以其罪言之,則施以重罰,以爲懲治之地者,在法當然矣。第竊思之,犬羊之性,本來如此,誠難以口舌爭之。朴蘭英奉命出去,豈不欲盡心周旋,而力所不及,渠亦無奈何矣。且末梢靑布之價,亦得稍增錢數,商賈馬匹,雖或被奪,而所償之價,亦不至失利,此亦不可不謂蘭英力也。蘭英爲國奔走,今已五年,前頭亦不無往往周旋之事,雖有所失,亦宜闊略,以償其勞。況奉使纔還,卽送灣上,苟完回還之後,又不免下理之厄,則於渠亦似冤矣。渠之意,恐不如姑原其罪,以責後效之爲便。旣有上命,決非自下有若分疏者,而情勢如此,不敢不稟。傳曰,依啓。以上《禁府謄錄》

○申時,日暈兩珥。

5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宣諭使朴蘭英入來。曾以開市,靑布價不爲力爭,有還來後拿鞫之命,而昨因備局啓辭,命勿爲拿鞫。

○海昌君尹昉箚子大槪,請還收李貴箚子與議之命事。答曰,原任大臣,皆有病故,卿等兩人,相議回啓,未爲不可矣。

○府啓,崔有海事,李慶餘事。答曰,難明之事,論執至此,似爲已甚。更勿瀆擾。李慶餘,觀其緘辭而處之未晩,亦勿更煩。

○院啓,崔有海事。答曰,崔有海事。如是堅執,似爲已甚。亟停勿煩。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逆賊鄭澣等,推案文書修正事,啓下矣。堂上一員,知事韓汝稷,郞廳二員,鄭基岡、權審中,差下之意,敢啓。答曰,知道。以上《禁府謄錄》

○太白,見於巳地。

5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只晝講。

○晝講。入侍時,同知事張維,特進官南以恭,參贊官李楘,侍讀官金南重,檢討官李德洙,記注官朴而立,記事官李汝翊、李時楳。講《書傳周書康誥》,自王曰嗚呼封汝念哉,至時乃不可殺之意歟。

○備忘記,領議政、前左議政、右議政,各鞍具馬一匹。海昌君,判義禁金尙容,知義禁金自點、朴鼎賢、韓汝稷,前承旨吳䎘,問事郞廳韓興一、沈演、李景曾,各熟馬一匹。大司憲金壽賢,前大司諫李聖求,問事郞廳蔡裕後,各半熟馬一匹。史官鄭致和、卞時益,都事金頍、金是樞、李命說、金昌祖,各兒馬一匹。前大司諫朴炡、李敏求,承旨李基祚,執義金槃,問事郞廳李行遠,史官朴遾、鄭汶吉、朴而立、洪錫禹、姜翯,前都事李搢,上弦弓一張,賜給。刑房都事李椲、蔡忠元,文書都事鄭基崗、權重中[權審中],竝陞敍。都事趙㠍及假都事中,承服罪人拿來,竝六品遷轉,已出六品者,陞敍。只出使者,各上弦弓一張。不爲出使者,不粧弓一張,賜給,而其中一二日仕進者,勿爲施賞。

○禮曹啓曰,傳敎矣。臣等伏奉聖敎,以近日講定,則當有奏請之語觀之,則似指追崇奏請之意,而以依此施行之語觀之,則似指冊封文書磨鍊之敎也。反覆思惟,莫適所從,敢此再稟。傳曰,知道。冊封奏請,姑爲停止。

○海昌君尹昉,領議政吳允謙箚子。大槪,臣等獨爲議啓,反覆思之,終有未安事。入啓。

○右議政李廷龜五度呈辭。傳曰,安心調理。

○院啓,崔有海事。答曰,已諭。

○府啓,崔有海、李慶餘事。答曰,已諭。

○驛馬軍營、典牲署,內擲奸。

○有政。以林得悅爲正言。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刑曹草記》曰,依啓。三春等保放,設無私意,以獄體論之,則未妥矣。

○答《刑曹草記》曰,知道。兵曹及各道罪人,亦令審理,俾無冤抑。

○答禁府粘目曰,旣有報稟文書,則非自己所犯,分揀放釋爲乎矣,牒呈內辭緣,極爲不遜,姑先罷職,俾知上司之不可不敬畏。以上內下記草

○右邊捕盜大將意,以從事官啓曰,政院啓辭,在逃逆賊孫大順妻梅香,本非定家嫁居之人,偶然交接士大夫家婢子,有子息,故被囚,於今累年,兇逆之喘,雖質其妻子,萬無還現之理,飢餓怨悶之狀,有不忍見。其父則律應緣坐,其妻與乳下稚兒,自有應施之法,似不必久爲囚繫。傳曰,依啓事,傳敎矣。在逃逆賊父母、妻子,初以鞫廳分付捕捉囚禁,而逆賊大順,尙未得捉之故,時未用應施之律,久以囚繫矣。莫重逆賊緣坐之罪,非捕盜廳所可擅便,令義禁府覈處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義禁府啓曰,傳敎矣。在逃逆賊孫大順,當初失捕之後,其父母及妻子,鞫廳分付捕盜廳,使之捉囚矣。厥後大順,尙未捕捉,其父母與妻子,似當仍囚,以待其捉得,而第設令大順,捉得就服,其父則當以緣坐處絞,而其妻子則法應爲奴,罪不至死。累年囚繫,不無滯獄呼冤之弊。當此審理之日,似當有疏釋之典,而係干逆獄囚人,自下不敢擅便。上裁何如?答曰,知道。其妻子竝放釋,依律定屬。以上《禁府謄綠》

○巳時午時,日暈。酉時,日暈。

5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院啓,崔有海事。答曰,不允。

○府啓,崔有海事,李慶餘事。答曰,不允。

○禁府啓目,金尙寯、朴東亮等當初事狀,已悉於李聖求疏辭中,臣等無容更議是白在果,嚴刑之下,怵禍荒亂之言,非盡出於本情,而流竄已迫十年,疏中所謂用律偏重者,不無意見。當此遇災審理之日,似當有曠蕩之典,而事係重大,自下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啓。傳曰,其情狀,與隨參之類不同,勿施。

○四學儒生申昇等上疏大槪,陳情辨明事。入啓。

○慶尙監司書目,星山呈,縣地世祖大王胎室火災事。

○全羅監司書目,順天呈,民獻白烏,變異非常事。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四學儒生申昇等疏曰,予意已諭,不必煩瀆。以上內下記草

○卯時辰時,日暈兩珥。巳時午時,日暈,色內赤外靑。自未時至酉時,日暈。夜一更,黑雲一道如氣,橫在南方,長可五六丈,廣尺許,良久乃滅。四更五更,月暈。

5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召對爲之。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呂爾徵,侍讀官金南重,檢討官尹坵,記注官洪錫禹,記事官李汝翊、李時楳。講《書傳周書康誥》,自王曰嗚呼封有敍,至可不戒哉。

○右議政李廷龜六度呈辭。傳曰,安心調理。

○院啓,崔有海事。答曰,不允。

○府啓,崔有海事,李慶餘事。新啓,部將金守欽,守門將許𰑷、成振昌,處心行事,俱極無狀,請汰去事。答曰,依啓。崔有海事,不允。

○答海昌君尹昉,領議政吳允謙箚子曰,知道。

○禁府,集慶殿參奉金志顔照律。判付罷職。

○以禁府時囚罪人,外方定配罪人,別單書啓。傳曰,李應澤、林茂生,絶島定配,朴春陽、尹熙善、白愛福、權景倫、金義男、龍友龜、魚大振、郭希震、鄭尙吉,徒三年定配,趙國彥,定配,任器之、朴規、朴乾甲、黃中允、韓惟翔、鄭湛、趙存道、李淸、李克健,量移,鄭碩儁、康皥如、金尙立、李榘、朴時俊、奇益獻、李守白、柳柏壽、南應敏、朴千億、鄭之文、辛義立、李德男、金振遠、鄭渾、蔡承先、沈宗道、張翼、金夢參、姜瑜、沈業同、金柱旻,放釋。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戶曹粘目曰,牧場、田畓還給事乙良,問於司僕處置。

○答刑曹粘目曰,正犯旣已物故,則其餘不必深治。應男乙良,決杖放釋,崔虎,分揀。

○答憲府啓目曰,依允。功減一等,李敏思乙良,罷職。

○答《宗簿寺草記》曰,知道。令該曹,各賜所讀書一件,今後依法歲抄勸奬,可也。以上內下記草

○義禁府啓曰,李晦等議處公事,姑從唯輕之典,竝爲分揀事,判下矣。李晦、李敏等,竝分揀放送之意,敢啓。答曰,知道。以上《禁府謄錄》

○自卯時至未時,日暈。

5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今見禮曹回啓,仁城妻子,特令出陸成婚,宜當雲。仁城處女及年少男子,無定配之事,而又以出陸爲言,似爲未瑩。禮曹無乃不知其已放,而如是回啓乎?問啓。

○量移罪人任器之,自靈巖移鴻山,朴規,自三水移谷山,朴乾甲,自甲山移歙谷,黃中允,自海南移瑞山,韓惟翔,自端川移延安,鄭湛,自昆陽移金化,趙存道,自雲寵堡移遂安,李淸,自乫坡知移恩津,李克健,自迎日移通川。

○昇平府院君金瑬箚子。體察使、內醫提調,乞遞事。

○以國忌齋戒,兩司無所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辰時,日暈右珥。巳時,日暈兩珥,皆有白氣,長各丈餘,廣尺許,良久乃滅。午時未時,日暈。夜一更,黑氣一道,起自心星上,橫過天漢,長可三四丈,廣數尺許,良久乃滅。二更,流星出天江星上,入南方天際,狀如鉢,尾長二三尺許,色白。

5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右議政李廷龜七度呈辭。留政院。

○以國忌,兩司無所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5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禮曹參判洪霶,禮曹正郞鄭斗卿,星山地胎室奉審事,出去。

○黃海監司書目,孫軍門差送唐船二隻,來泊豐川,都事[司]王舜臣、李梅等,前向京城事。

○答昇平府院君金瑬箚曰,卿辭至此,內局之任,當勉副焉。

○議政府翰林取才,趙珩、沈之漢,《綱目》粗。

○禮曹啓目,李聖求上疏,逆珙女子,年已長成,而未得婚嫁。珙雖得罪於國家,其女之無配空老,豈非冤痛之甚者乎?但其未婚者,非朝廷抑勒禁防,而使不得出陸求婚之缺,而人亦嫌與結婚,不肯爲之之致也。疏中所謂,自朝廷覓得士族子弟,勒令婚配,則未知其事體何如。而若特令出陸,自爲求婚,官給婚資,以行其禮,則其於處置之道,極爲無欠。此則惟在聖斷,非在下所敢輕議是白齊。許寶[許窯]事段,當初出榜之後,子壻弟姪榜之言,盛行於都下。其時筠爲試官,而寶[許窯]以筠姪參榜,故疑其循私,論啓削去也。其時讀卷官,故相臣李恆福,以許寶[許窯]之策,卽臣所自拔取,非筠循私用情之狀,蓋可想矣。人之稱冤,固其宜也。但復科重事,非該曹所敢輕議,議大臣定奪,何如?傳曰,竝依回啓施行爲乎矣,求婚而不許者,使之告官處置,俾無未易結婚之弊。

○院啓,崔有海事。新啓,李守白、奇益獻,還收放釋之命事。答曰,此輩雖無冤狀,似有可恕之道,今玆疏釋,未爲不可矣。崔有海事,不允。

○府啓,崔有海事。答曰,不允。

○李曙箚子大槪,請自今日,悉停百爲,大加減損,前期節用,以賑飢民事。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戶曹啓目曰,依此施行爲乎矣,付標處乙良,依付標擧行。

○答兵曹粘目曰,所訴的實與否,令本道査覈啓聞。

○答藥房啓辭曰,症候與昨一樣,劑入之藥,昨已進御矣。

○答兵曹草記曰,旣已議決,勿爲更鞫。以上內下記草

5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右議政八度呈辭。傳曰,安心調理。

○傳曰,召對爲之。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李聖求,侍讀官金南重,檢討官尹坵,記注官朴而立,記事官卞時益、李時楳。講《書傳周書康誥》,自已汝惟小子,至亦仁厚而已矣。

○刑曹正郞金湘潤,孫軍門差官接伴官,出去。

○院啓,崔有海事,李守白等事。答曰,不允。

○府啓,崔有海事。新啓,昨日本府,以禁淫祀,發遣書吏,執捉巫女而來矣。陵原君[綾原君]㭪[俌],多發宮奴,捉致禁吏母與妻及妻之母,結縛亂打,無所不至。此而不治,非但執法之官,無所措手足,國家法令,將自此而壞亂,請罷職。答曰,不允。綾原君,推考。

○答李曙箚子曰,箚辭,當留念而議處。卿之所管米穀,亦爲優儲,以爲救民之資。

○有政。以吳䎘爲禮曹參議,李挺漢爲敦寧都正,趙珩爲檢閱,李崇元爲滿浦僉使,李命雄爲修撰,韓興一爲副校理,李景仁爲文學,蔡裕後爲吏曹佐郞,崔惠吉爲濟用監正,朴遾爲戶曹佐郞,徐挺然爲禮曹正郞,朴潢爲副校理,李行健爲兵曹正郞。公淸水使,白善男特除。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啓辭曰,知道。症候,與昨一樣。

○答醫官問安曰,症候無減事。昨日則湯藥進御後,盡爲吐出,以此尤悶矣。

○答藥房再啓曰,依啓。慈殿進御藥議定事

○答領議政吳允謙箚子曰,箚中所陳,專昧藥理雲者,必是謙讓之辭,宜勿控辭。

○答兵曹草記曰,知道。然則茂生,爲先鞫問。以上內下記草

○辰時巳時,日暈。

5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黃海監司書目,延安府使閔機,病重罷黜事。

○院啓,崔有海事,李守白等事。答曰,不允。李守白等事,當問於大臣議處。

○漢城府啓曰,西部所報內,西小門外米廛下契蓋井,本月十五日爲始,連日鳴動,如磨麥之聲,一日二三巡事。

○憲府,以避嫌,無所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啓辭曰,與昨一樣,已爲進御矣。

○答戶曹啓目曰,依允。且其中以爲捧懸錄者,則眞僞難辨,蕩滌安徐。各道壬戌以上,丁卯以上,未捧還上事

○答兵曹粘目曰,依允。賞格乙良,依他例施行。

○答兵曹草記曰,知道。曲折如此,則令憲府更爲察處。以上內下記草

○卯時,有霧氣。自午時至申時,日暈。

5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召對爲之。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崔鳴吉、李基祚,侍讀官金南重,記注官朴遾、李汝翊、李時楳。講《書傳周書康誥》,自亦惟君惟長,至對上文殄亨享而言。

○禮曹啓目,李聖求上疏,議於大臣,則海昌君尹昉,領議政吳允謙以爲,該曹啓辭中,故相臣李恆福,以許寶[許窯]之策,卽臣所拔取爲啓雲者觀之,則非筠循私用情之狀,似有可據。而但臣等於其時得科削科之事,昧昧無所聞知,不敢輕議雲,而判府事鄭昌衍,昇平府院君金瑬,右議政李廷龜,病不收議。大臣之意如此,上裁何如?傳曰,依議施行。

○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大槪,請採臣慮遠之計,勿收李守白、奇益獻等放釋之命事。

○右議政李廷龜九度呈辭。傳曰,安心調理。

○院啓,崔有海事。答曰,不允。

○府啓,崔有海事,綾原君俌罷職事,宮奴之縱臾作弊者,掌務稤奴,令攸司囚禁治罪事。答曰,依啓。俌已爲推考,不必罷職。崔有海事,不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啓辭曰,惡心等症,時無加減,藥則連爲進御矣。

○答修撰李德洙疏曰,爾其勿辭,安心察職。以上內下記草

○夜一更,流星出河鼓星下,入東方天際,狀如鉢,尾長二三尺許,色赤。

5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玉堂應旨言事箚子。答曰,箚辭無非至論,當服念而裁處焉。

○禁府啓曰,傳敎矣。問於大臣,則領議政吳允謙以爲,伏見臺諫陳論李守白等之啓,執法之論,固當如是。然其時得免顯戮,意必有在。而今因蕩滌之日,置之放釋之中者,聖慮所及,實非偶然,臣不敢更容他議。海昌君尹昉以爲,如此等事,自前只問於時任大臣,原任則不爲來問,例也,不爲獻議。敢啓。傳曰,依議。

○昇平府院君金瑬箚子大槪,還收薦望之命,亟遞體察使之任,以安臣分,以濟國事事。入啓。

○右議政李廷龜十度呈辭。傳曰,安心調理。

○兩司,以避嫌,無所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答藥房問安啓辭曰,劑入之藥,連爲進御,而少無加減矣。以上內下記草

○自卯時至未時,日暈。郞廳金朝潤校。日記廳郞廳沈國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