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六年/正月

正月 二月

1月1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魂宮拜謁。

○以國忌齋戒,無所啓。朝報

1月2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國忌,無所啓。朝報

1月3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三殿陳賀。《玉堂日記》

○合啓,崔晛事。答曰,不允。

○府啓,去二十八日世子嬪朝謁時,輦後侍女,騎馬陪從,到崇政門前,侍講院,難免不糾察之責,請本院隨輦官推考。朝謁時,崇政門內衛士移出門外之際,不請標信色承旨,請推考。正朝望闕禮時,東西班比前稀疎,無故不參者,請推考。永平縣令柳昌文,政委下吏,且有不謹之事,請罷職。司饔參奉李慶胤,本以悖戾之人,接見毛差時,泥醉失儀,請削去仕版。守園官,參奉稱號未安,請依該曹公事施行事。答曰,依啓。李慶胤罷職。守園官,稱以參奉,似無不可,勿爲堅執。

○院啓,接伴使南以恭,下去未久,卽以病辭,三辭繼至,殊非人臣事不避難之義,請推考。答曰,依啓。

○禮曹,進香兼陳慰使,拜表三月初七日,乘船,四月初九日推擇。啓。

○以竹山告變。傳曰,大臣、禁府堂上、捕盜大將、兩司長官、兵判命招。

○以尹墀、李潢、李行遠、李景奭爲問事郞廳。

○推鞫廳,內兵曹排設。

○庭鞫,罪人李繼先、尹繼倫、金裕善、柳養善、柳宗善、李慶恆、李大奇、金伊男、李鄗永、堅仇里金、朴民、貴希、金克鑌、得男、莫乃、林德發、李伸英、日年,告者申尙檜等二人,拿囚元情。守伊、永己、文孫、張德武、鄭進拿囚,貴希刑問十八度承服,李友明刑問一次,李繼先、金伊男加刑一次。

○黃縉、許選、玉選、杜見、許逌、於入、甲金,拿囚。朝報

○御營廳啓曰,備忘記,訓鍊都監及御營廳軍兵,墻外扈衛矣,軍兵齊會否,雜人亦禁不入乎,問啓事,傳敎矣。軍兵則已爲齊到,而一司三哨,又一哨,城外及各處伏巡,其餘則西北墻外六處結陣。兩陣之間,各定巡邏,往來傳箭。臣等亦在營中,分更往來檢察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城外自弘濟院典牲署近處至,哨官三員,把摠一員,定送水口門外,又送軍官十員,哨軍五十名,城上常時凡人可越處,亦定軍官二十五員,哨軍五十名,別定領將五員,分派已送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御營廳謄錄》

○訓局啓曰,都監軍兵,專爲扈衛,猶患不足,兵興之後,長在防戍,已爲冤苦。況傳語軍一事,曾無規例,廢朝末年,因詔使擧動時,兵曹軍士不足,偶然一番借用,初非長久可行之事,而因循謬例,凡大小擧動,每以哨軍定送,非但創出新規,軍情爲悶,揆諸古例,極爲未妥。故都監以哨軍勿定傳語之意,前已啓達矣。今則砲手赴西,比前倍多,扈衛入番替代,亦爲頻數,小無休息。今此軍籍之後,兵曹軍數稍優,各處分送之外,尙多留衛之軍。自今以後,傳語軍,以兵曹軍士,依舊例定送,都監哨軍,一切勿定之意,捧承傳施行,何如?傳曰,令兵曹酌定。

○又啓曰,卽刻水口門把守砲手金莫男來告內,門外把守定送砲手鄭守,代兒嶺捕捉賊徒二名,結縛來到門外雲,而且初更量五衛將李廷哲,來到臣處曰,逆賊李友明,乃吾外四寸,而許逌妹子也。夕時來見,吾問於友明曰,明日卽祖忌,汝有何事而不爲行祭上來乎?友明曰,聞逃奴來接高陽雲,執捉忙迫,故上來矣。卽爲起去,觀其辭色擧措遑遑,吾心知其殊常矣。卽者吾奴來言,夕時路逢友明,問曰如此日暮時,往何處乎?友明答曰,吾往淸涼欲宿雲。所謂淸涼,友明六寸寡妹所居之地,吾親往捉得雲。臣給捕盜軍官二人,扈衛軍官五人,砲手十名,與廷哲偕送矣。卽者東大門別將李東輔告目內,五衛將李廷哲,逆賊李友明捕捉,門外來到雲。此兩門出標信,賊人等,竝入來,何如?傳曰,依啓。

○又啓曰,傳曰,訓鍊都監及御營廳軍兵,墻外扈衛矣,齊會乎,雜人亦嚴禁勿入乎,問啓事,傳敎矣。扈衛事,卽爲分付後,纔已別遣中軍檢飭,而雜人嚴禁事,亦爲各別申明擧行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賊徒五名,因告變人申尙檜指示,卽爲捕捉,拘留於南大門外,而城門已閉,不得入來。出標信開門捉入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又啓曰,傳曰,御營廳、都監軍兵,使之結陣矣,隊伍整齊,而不來之軍無之乎,問啓事,傳敎矣。都監軍兵,隊伍整齊,已爲結陣,而未及來聚之軍,多至二百七十二名,蓋緣家在東西十里之外,不時聚軍,未及齊會而然矣。其中家在城中,無緣不來者,抄出治罪之意,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

1月4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東宮誕日問安。《玉堂日記》

○罪人貴希,軍器寺前路行刑。

○合啓,崔晛事。答曰,不允。

○府啓,守園官事,李慶胤事,停啓。

○罪人朴民、仇里金放送。

○申尙檜、杜見、黃縉、許選、玉選放送,尹金伊、裴丑、鄭狑、柳訒、朴千億、許逌拿囚元情後,許逌、永己、鄭進刑問各一次,李繼先、金伊男加刑各一次,李廷哲拿囚。朝報

○禁府郞廳,以大臣意啓曰,禁府同知事韓汝稷、李景稷,俱是胡差接待宰臣,而推鞫事,其兩人中一人,接待宰臣,似當改差,敢稟。以上《禁府謄錄》

○前正許𥛚疏曰,伏以,臣五寸姪許逌,素稱狂悖之人,逌之姊之子李友明,素稱愚妄之人,族屬每以生事爲慮矣。許逌則在竹山,友明則在龍仁,而去十月間,友明語臣曰,近間有謀擧大事者云云。臣責之曰,汝狃聞道路囂囂之說耶?無妄言。至十二月晦間,隣里之人,傳言逌與友明密謀之說。或雲某處某人某處某人等,與之相議擧事云云,皆京外失意之人,而其語實不近似。或雲水原中軍,相約擧事矣。而頃者見遞,事不諧云云。或雲他道兵馬,多聚會云云。或雲大將則自黃海道,不分文武官,嘉善人入來云云。或雲訓鍊都監軍士,皆與之相議定爲之云云。或雲都監中軍、將官中李爾瞻親屬爲之,故以三年擧事云云。或雲內人三四人通謀,行置毒之事云云。或雲內官中有裵姓者,卽癈主寵位之人,而今亦近密,將行刺客之事云云,或雲使卒十餘名數十輩,先爲分接於闕門外近處,又使領四十名之人,分付該大將家內人或裵姓宦行不測之謀,在外率領人等,一時火攻,則事無不濟云云。此等語,皆逌之謀聚誘引之言也,而臣是逌之切親,而居止亦不遠,且接屋居者,皆是親屬及親屬之奴婢,故或親切臣,或不有臣,無所隱諱,故日有所聞矣。逮今月初一日,逌叫聚遠近誘脅之衆,皆給糧斗曰,初四日曉頭擧事,明日發程雲。初二日鷄鳴,逌率十餘人先發,次十餘人繼發,次有八九人,繼發而去矣。臣當初聞其凶謀,卽欲馳告,而臣未捉文書,不得端緖,故不敢發告,且不過一二日間,亦不暇爲之矣。及其發行之後,事已明白,卽當奔告,而臣素以老病之人,近得痢病,一日之間,頻數無度,乍犯風寒,則臍腹絞痛,不能遠行。卽使侄子臣許選,姪壻臣黃縉,急書數行,晝夜馳進,投告於洪瑞鳳等數處,而所聞之事,則皆令選、縉口傳矣。且適會水原府使軍官許諴,受由在家,使其子許藎,傳給小錄,急往告於府使,率兵上京,皆可及於初三日未暮之前,足以先爲戒嚴矣。其後又聞逌之奴貴希,言於洞內下人之說,兇謀皆出於貴希之母終代之後夫,京居砲手者之傳說矣。所謂砲手者,臣不知其名,廉問之則居於宣惠廳後,全羅道來人,體孱而年多者也。其言且曰,京中某某公及上下人,皆以酌定擧事,汝上典,及時率衆上來,則可以得參矣,故逌及期上去雲矣。右砲手鞫問,則可以詳知其兇謀。故卽使洞內人一春,急馬書通於朴蘭英、朴岦等,使言於申景禛,及時捕捉矣。蓋許逌、李友明,雖是喜事樂禍之人,而處賤居遠,何能獨當此事,首起此謀乎?必有大奸慝,爲之領首,而臣不得聞知矣。臣行年六十六,自少至老,皆荷國恩而生存。雖以狂妄之言,得罪淸時,退伏田野,而戀君之念,不敢一刻忘於中,思有捐軀之報矣。不意兇徒近出臣族。呼叫罔極,卽欲就扣天閽,歷陳所懷,待罪司敗,而賤疾苦劇,雖欲奮飛,其無奈何,敢記顚末,姑先疏達。伏願聖明,下垂哀憐焉。且所陳之事,皆非詳聞,而得之於衆口之喧傳,必非盡實,而旣已得聞,不敢不達。伏願聖明,察其誠而恕其妄焉。啓下鞫廳。《忠勳府謄錄》

○政院啓曰,元勳命招勘勳事,命下矣。推鞫坐起,故不得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勳府謄錄》

1月5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以鄭經世爲大司憲,李景曾爲副修撰。《玉堂日記》

○罪人金伊男承服,軍器寺前路行刑。啓。

○傳曰,告變人等,來在客托,不無飢餒之事,自內當出酒饌,招來後,啓知,告變人四人招來解,枷杻賜酒。

○大司憲李弘胄,大司諫趙翼,以許逌招,引避遞差。

○傳曰,鞫廳兩司長官有故,則次官入參規例,而只請停鞫,不稟古規,當該承旨,難免歇看逆獄之罪,拿推。

○承旨金蓍國拿囚。

○罪人李繼先、鄭進永己壓沙,鄭遴刑問,李大奇、李鄗放送,希世拿囚。

○毛都督前,別遣宰臣李尙吉。啓。

○罪人許逌、李友明面質後,加刑承服。

○內官裴希度、李暘拿囚。

○以金尙憲爲大司諫,閔聖徵爲刑曹參判,尹知敬爲承旨,全克恆爲待敎,李弘胄爲知事,宋時吉爲永平縣監,許𥛚爲軍資正,朴筳爲兵曹正郞。

○柳訒,放送。朝報

○傳曰,告變人金振聲等,竝放送,留待鞫廳。《勳府謄錄》

○禁府啓曰,逌賊招辭,現出柳訒,乃本府都事柳景紹之父禋也。方在推鞫之中,請柳景紹遞差,其代,令吏曹以在京無故人,當日內差出,何如?答曰,依啓。《禁府謄錄》

○訓局啓曰,在前平安道赴防砲手,每年一哨下送,使之交替,而冬節則因邊臣別啓請,加送一二哨,已成規例矣。上年春,胡變出於意外,例送二哨之外,三哨別爲抄送。故上年秋防,仍以五哨交替矣。若以此爲定規,則今年二月,亦以五哨交替,而往復之間,十哨長在路上,非但扈衛虛疎,解氷則防戍亦爲稍緩。今春替防,姑令二哨入送,又三哨則更觀事勢,臨時入送,宜當,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

1月6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京畿監司書目,竹山呈,以許逌妾等捉囚,許𥛚祕密上疏上送事。啓。

○傳曰,大祥日吉服,其於情禮,未安,翌日吉服,似可。令禮官更議以定。

○罪人逵拿囚,希世放送。

○庭鞫,罪人李繼先、鄭進、永己、鄭遴加刑不服,李暘、尹繼倫、景龍、裴丑、張德圭、柳振亨,天男、玉成各刑問一次不服,裴丑承服。

○合啓,崔晛事。答曰,不允。

○罪人尹繼倫刑問一度,李暘刑問施威次,玉石刑問二度,竝承服,裴丑、鄭遴面質,許逌、李友明面質,許逵加刑承服,李繼先、永己、鄭辰、鄭遴壓沙,具山斗、閔聖復、鄭沁、安執中、南應敏拿囚,景龍加刑後壓沙,柳振亨,天男加刑,具山斗、鄭沁刑問一次。

○鄭辰、景龍加刑不服,鄭遴加刑承服,金推近拿囚。朝報

○御營廳啓曰,伏受賜送酒,臣與中軍以下將官,分食後,軍兵則自本廳每軍百名,木一疋半式,磨鍊分給,使其把摠,貿酒犒饋後,右意,敢啓。答曰,知道。《御營廳謄錄》

1月7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修撰李景曾。《玉堂日記》

○罪人李暘、玉石,軍器寺前路行刑。啓。

○尹繼倫、鄭沁面質,具山斗、鄭沁加刑,安執中刑問,金就礪拿囚。

○鄭沁加刑六度承服,閔濬拿囚。

○李繼先火刑不服,許逵、鄭遴行刑。啓。

○鄭辰、景龍加刑不服,永己加刑承服,鄭漋拿囚。

○傳曰,回答官朴蘭英加資,軍官許益福實職除授,全龍陞敍,尹義立六品遷轉,韓得義以下,令該曹參酌論賞。

○右議政金瑬上疏大槪,鐫臣本職及兼帶體察使之任,付臣司敗,議正臣罪事。答曰,卿以元勳,位望俱重,故奸賊設此凶計,欲爲構陷而病國,其計可謂凶且慘矣。卿須勿爲介意,體予至懷,速出參鞫事,遣承旨敦諭。

○合啓,崔晛事。答曰,不允。

○罪人金應虎、金應彪拿囚。朝報

○御營廳啓曰,雨勢如此,宮城外結陣軍兵,不可露處經夜,竝令罷陣事,傳敎矣。所當依傳敎罷陣,而但日已昏黑,許多軍兵,罷遣難便。社稷洞口結陣之軍,則陣邊有無主空家,足以容接。西墻外二哨之軍,則西營及三處軍堡,亦容入,未昏未雨,已爲料理。如是移入,過夜後罷陣一事,則待明日,更爲稟旨施行,似或宜當,敢啓。答曰,依啓。《御營廳謄錄》

○訓局啓曰,傳曰,雨勢如此,宮城外結陣軍兵,不可露處經夜,竝令罷陣事,露字標信秪受矣。聖上軫念軍情,特令罷陣傳敎之意,至當矣。但今日雨勢如此,故軍兵使各該將官率領,墻外閭家簷下分入,俾無露處之意,已爲啓達矣。卽今夜深昏黑,許多軍兵,罷陣散出,則紛沓喧闐之際,不無閭閻虛動之患。姑待天明,從容罷陣,何如?敢稟。傳曰,依啓。

○又啓曰,都監軍兵,宮墻外結陣矣。今日雨勢如此,若仍屯露處,大雨注下,則軍兵必有凍傷之患。左右閭家簷下,使各該將官,率領分入避雨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已令罷陣矣。

○備忘記,訓鍊都監軍兵及御營軍,近以逆變,累日露處,勞苦必多。予甚念之。其令該曹竝爲犒饋,以示予軫念之意。

○戶曹啓曰,訓鍊都監軍兵及御營軍犒饋事,傳敎矣。許多軍兵犒饋饌物之數,計其牛隻,不下十餘頭,酒壺不下數千甁。目今胡差支應牛隻,雖給價貿用,猶患難繼,而至於酒壺,其數尤多,尤難容易辦出。依前日御營軍犒饋例,軍人每一名米一斗式題給,使之買餉,似爲便當,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

1月8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罪人裴希度火刑,安集中加刑承服,金就礪、鄭漋刑問,閔濬刑問承服。

○問事郞廳李行遠拿鞫,代金光炫。

○傳曰,推官引見。

○禮曹啓曰,今此魂宮,大祥後撤几筵,停朝上食,至禫只行朔望祭,園所則大祥後朝夕朔望等祭,竝爲撤罷,而守園官亦爲入來,何如?傳曰,依啓。

○引見時,合啓,崔晛事。答曰,不允。

○裴希度壓膝後,與金應虎面質,鄭洱拿囚,金推斤放送,竹山罪人金孝立、趙憲立、金鶴拿來,裴希度承服,金崙、柳孝立、金應獅拿囚。

○假都事崔大根、李起門拿囚。

○罪人鄭沁更推,李繼先加刑,鄭辰加刑承服,景龍、具山斗、鄭漋加刑,內人業伊、香伊拿囚,金就礪加刑,閔濬加刑,安集中、裴胤壓沙,尹繼倫、許逌壓沙,裴希度與內人香伊、業伊面質,金世益拿囚,鄭漋壓沙。朝報。罪人柳孝立、柳養善、柳宗善、李廷哲、金世益、金應虎刑問,裴希度火刑,金應虎加刑,趙挺、趙有道拿來。朝報

○兵曹啓曰,因摠戎廳啓辭,聞變上來軍兵論賞事,傳敎矣。令該曹考其來現先後,米布量宜題給,何如?答曰,允。《御營廳謄錄》

○義禁府郞廳,以大臣意啓曰,賊逵家,婢夫莫同,竹山府現捉雲,而狀啓中曰,似是其莫同雲。未知其虛的如何,令本府更爲査問,若眞是許逌奴莫同,則繫械上送事,行移,何如?答曰,允。《禁府謄錄》

1月9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以趙翼爲副提學。《玉堂日記》

○以宋興周爲南原府使,蔡亨復爲軍威縣令,沈東龜爲禮曹佐郞,鄭元奭爲刑曹佐郞,申達道爲禮曹正郞,趙贇爲文學,任孝達爲直講,李馨遠爲司成,金俊龍爲黃海兵使。

○備忘記,逆獄事體,至重且嚴,內官中姓裴者,仍在闕內不當之意下敎,則內官辛大容、崔彥恂,顯有營救之色,竝拿推。

○罪人李繼先、具山斗、柳孝立、宗善、養善、金應虎加刑,鄭漋、閔濬、李廷哲加刑,銀孫、唜香、趙海淵、金鑊、金璜拿來,李濰拿來,鄭沁與柳孝立面質,柳宗善加刑,安集中與趙有道面質,金世益加刑承服,柳斗立拿來。

○罪人許逌、尹繼倫、李友明、裴希度、鄭沁、金永己、安集中、鄭振,軍器寺前行刑。啓。

○合司啓曰,仁城君珙,出於諸賊之招者,前後非一,至有與賊濧親約,發家僮九十餘名等語。事至於此,則聖明雖欲保全,亦不可得矣。請令廟堂議處。答曰,因予不肖,逆變繼報,予實慙痛,無以爲心。今此賊招中,雖有凶慘之語,皆是兇徒借重之計。仁城,豈有預知之理乎?更勿提起此論,以安予心。

○合啓,金克鑌,早出賊口,辭語極緊,請依鞫廳啓辭,刑推。答曰,令鞫廳更爲議處。

○府院啓曰,慶尙右兵使許完,侵虐軍卒,請罷事。答曰,更爲詳聞論之,可也。

○合啓,崔晛事,停啓。

○罪人具山斗壓沙,李繼先、金應虎、柳養善加刑,閔濬壓沙,金應虎刑問,柳孝立加刑三度承服,景龍火刑,鄭漋壓沙。朝報

1月10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提學趙翼。《玉堂日記》

○罪人趙挺、唜香、銀孫放送,趙憲立元情承服,李天成、李貴成、韓惟吉、李大明、李碩果、李廷、李元培拿來,景龍、金應虎、閔濬加刑,柳宗善承服,金應獅加刑承服,柳養善加刑,金克鑌刑問,李繼先物故。

○柳孝立、金世益,軍器寺前行刑。啓。

○柳斗立、趙憲立刑問,金應虎壓沙,吳燦、閔宏、鄭藎、朴應寶拿來,柳斗立加刑承服,金應虎承服,具山斗加刑,李貴成放送,鄭漋加刑,李廷哲姑停刑推,趙憲立加刑,柳養善壓沙,金克鑌加刑,具山斗、閔濬火刑。

○玉堂箚子,仁城君珙,快從合司之論事。答曰,賊招雖極凶慘,皆是借重之語,決不可取信,更勿瀆擾。

○合司啓,仁城事。答曰,不允。

○院啓,許完事。判中樞趙挺供招之辭,有爲舊主懷二心之語,其心所在,斷可知矣。請絶島遠竄。

○府啓,許完事。趙挺供辭有曰,旣已委質於聖明,若爲舊主,又懷二心,則死亦甘心。觀其語意,有若全不知光海之爲得罪於倫紀之人,請絶島安置事。司藝李光胤,衰老不能擧職,且有人言,請罷事。答府、院曰,趙挺,前無身犯之罪,不可以供辭中少失,竄黜。許完、李光胤遞差。

○罪人趙憲立加刑,柳養善壓沙,金克鑌加刑,具山斗、閔濬火刑。朝報

1月11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崔晛會寧定配。啓。

○京畿監司書目,陰竹呈,以閔濧捕捉上送事。

○罪人具山斗、金克鑌物故。

○合司啓,仁城,請按法處置事。答曰,予意已諭。

○府啓,趙挺事。柳斗立招內,柳忠立奴子江華圍籬處,常常往來,上年十月書札,纔到堤川雲。其不謹守直之狀,極爲駭愕,請其時內官、別將,竝拿推。答曰,依啓。趙挺事不允。

○院啓,江華守直內官、別將拿推事。禁府都事尹昌遠,爲人庸劣,請汰事。許完事。趙挺事。答曰,依啓。趙挺、許完,不允。

○回答使朴蘭英、李灤,與胡差西下。

○罪人金就礪、閔濬、李濰、韓惟吉加刑,金應彪加刑承服,柳養善壓沙,金應虎、閔濧面質。

○禮曹啓曰,告廟時逆魁,問於鞫廳,則以柳孝立爲魁雲。不卜日,以來十二日,告廟、陳賀、頒敎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罪人鄭碩德、鄭浯、鄭汋、於音山、莫金,拿來囚。

○罪人金應獅、金應虎、金應彪、趙憲立、柳斗立,行刑。啓。

○閔濧刑問二次,柳養善壓沙後火刑不服。

○傳曰,明日陳賀,權停例爲之。朝報閔濧壓沙,於音山放送。朝報

○政院啓曰,逆賊柳孝立,已爲正刑,告廟、頒敎等節目,依例擧行事,分付該曹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禮曹啓曰,傳敎云云。近日逆賊,連續承報,正刑者多至十有六人。告廟、陳賀、頒敎等事,所當卽爲啓稟擧行,而但自前必正刑逆魁然後,告廟頒敎時,擧其逆魁之名而告之。今此逆獄推鞫,極其嚴密,承服正刑者,雖多,而外間之人,專未知逆魁之爲何人。令鞫廳定其逆魁後,應行節目,依例擧行,何如?傳曰,依啓。《忠勳府謄錄》

1月12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逆魁柳孝立伏誅,王世子率百官陳賀。《玉堂日記》

○傳曰,頒赦、百官加、宥雜犯死罪以下。

○口傳政事,以柳東輝、朴敞爲禁府都事。

○傳曰,判中樞鄭昌衍,待命闕門外雲,退去調理事,遣承旨諭之。

○罪人李廷哲、閔濬物故。啓。

○合司啓,府、院啓,大祥齋戒姑停。朝報

○敎中外大小臣僚、耆老、軍民、閑良人等書,王若曰,國家不幸,逆節屢起於封彊。君親無將,大變幾生於肘腋。刑章昭擧,慶澤旁流。粵余眇躬,承玆亂緖。奉母妃而復位,彝倫式明。黜罪人而正名,大義以揭。凡於政刑之際,每以寬大爲心。自非大憝元兇,負犯倫紀,莫不同仁一視,曲加生全。豈料兇孽之餘,敢稔逆亂之計?逆賊柳孝立、鄭沁、尹繼倫等,以天賦之梟獍,爲向日之廉來,或附托權奸,以廢母斁倫爲任,或攀緣肺腑,以逢君誤國爲事功。惡貫已盈,罪難逭於誅殛,寬恩薦被,身自便於田廬,罔念戴天,翻懷吠主,謂神祗可以誣罔,謂宗社可,以覬覦。交關癈人,傳密書而相應,連結王子,聚家僮以爲兵,託讖緯而煽動人心,通宦寺以狙伺禁掖,擬逆豎於諸葛,指渠魁爲聖人,宮中行鴆之謀,吁已慘矣。太廟放火之說,是可忍乎?計議已成,部分略定,造謀,實自前歲,擧事,期在翌朝。危哉禍幾,迫於片餉,幸賴天地之默佑,遂爲忠良之炳幾,發其陰謀,醜類,悉就擒縛,加以嚴訊,情款,應時供輸。國有常刑,予敢容貸?已將逆賊柳孝立、鄭沁、尹繼倫、裵希度、許逌、柳宗善、柳斗立、安執中、李友明、鄭遴、許逵、鄭振、趙憲立、李暘、裵允、金應虎、金應彪、金應獅、金世益、金永起、玉石、金伊男、貴希等,竝依法正刑訖,遣官昭告於太廟。亂臣賊子,何代而無?極惡窮兇,莫甚於此。旣快臣民之憤發,推雷雨之恩。自本月十二日昧爽以前,除謀反大逆,謀反,子孫謀殺歐罵祖父母、父母,妻妾謀殺夫,奴婢謀殺主,謀告殺人,壓魅,蠱毒,關係國家綱常,贓汚,強、竊盜外,雜犯死罪,徒流、付處、安置、充軍,已至配所、未至配所,已發覺、未發覺,已決正、未決正,咸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在官,各加一資,資窮者,代加。於戲,順吉逆兇,是爲常理,陽舒陰慘,無非至仁,故玆敎示,想宜知悉。弘文提學臣張維製進。《勳府謄錄》

○兵曹啓曰,都監啓辭,傳語軍,以兵曹軍士定送事。傳曰,令兵曹酌定事,傳敎矣。今此魂宮擧動時,傳語軍五十名,別定部將率領擧行之意,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

1月13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魂宮大祥親行。《玉堂日記》

○禁府都事書目,江華圍內,內人一人段,以所持小刀,自剄卽斃,任姓人段置,亦爲自剄,不至大段,擔持上去事。

○江華內人愛英、仁玉,拿囚。

○罪人金就礪物故,罪人閔浠、閔卓立、金鐸拿囚。朝報

1月14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大祥日無所啓。朝報

1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接伴使書目,徐紀臣病死事。

○濟州牧使書目,本州漂泊敗船,本板連合罅隙,有銀子大小片,拾得七十六兩,備邊司上送事。

○江原監司書目,原州囚鄭洎父大海致死事。

○賓廳二品以上啓,仁城君珙,按律處置事。答曰,凶逆之徒,已盡伏誅,今雖容貸,似難更圖不軌。諸卿須體予至懷,勿爲更煩。

○合司啓珙事。答曰,予意已盡諭之,須勿瀆擾。

○罪人李廷、韓維吉加刑,權就成拿來。

○罪人李濰,軍器寺前行刑。啓。

○罪人愛英、仁玉元情,李廷、韓惟吉壓沙,仁玉刑問,權就成元情。

○罪人閔濧物故。啓。

○府啓,趙挺事,金裕更爲拿鞫事,永同黃㙉,以就正卵育之人,不宜齒在仕版,請罷職不敍。答曰,依啓。趙挺削奪官爵,院啓趙挺事。與府答同

○禁府金蓍國、李行遠、李報門、崔大根、崔繼勳蒙宥放送。內官辛大容、崔彥恂元情。判付罪犯非細,似不可全釋,然已經大赦,除刑放送。

○罪人金鐸、閔浠、徐國材、徐鉄卿刑問,仁玉加刑。

○玉堂箚子,亟從諸臣之論事。答曰,予意已諭,更勿瀆擾。朝報

1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副元帥書目,獺兵百餘騎,自龜城路掩襲蛇浦事。

○傳曰,明日江華圍內,當下送內人,禁府都事,持開金下去,入內人後上來。

○政院啓曰,右議政金瑬,使之安心參鞫事,傳敎矣。累出賊口,惶恐不敢入參雲。傳曰,遣承旨敦諭。

○賓廳二品以上啓,珙按法處置事。答曰,已諭,毋煩。

○合司啓,珙按法事。答曰,毋庸強煩。

○府啓,趙挺事。東部主簿鄭慶彰,爲人皆劣,以假都事有顚倒之失,請罷職。答曰,依啓。趙挺旣已削奪,停論,可矣。

○院啓,趙挺事。金裕、韓仁官等,自有眞主之說,同出於逆賊仁居之招,韓仁官等,請竝拿鞫。答曰,依啓。

○玉堂箚子,珙事。答曰,勿煩。

○罪人閔浠、徐國材行刑,罪人韓維吉、李廷壓沙。

○合司再啓。答曰,賊招未必盡實,宜勿瀆擾。

○假都事金俊元,以柳希亮處絞事,巨濟地出去。

○罪人李傅。拿來。朝報

○禁府啓曰,呂□拿來,假都事張㬇拿來,傳旨啓下。羅將發遣拿來,呂□則他都事發遣拿來之意,敢啓。答曰,上來後拿推。《禁府謄錄》

1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以鄭弘溟爲典翰,李基祚爲副應敎。《玉堂日記》

○罪人朴英達、龍伊拿囚,李廷、韓惟吉、仁玉物故,閔卓立承服後,年未滿,濟州定配。朴英達、李義、景雲、許龍伊、愛英、實伊刑問二次,景雲加刑承服。李傅、李義、朴貴奉、實伊壓沙,愛英加刑,鄭藎、閔宏、鄭碩德、朴應輔、金崙刑問二次,呂䄄吉刑問。

○江華留守書目,守直內官傳言,光海不食呼泣辭緣事。

○合司啓,珙按法事。答曰,邦運不幸,遭此無前之變,予心痛悶,達宵無寐矣。須體予意,更勿瀆擾。

○賓廳啓辭,與合司答同再啓。答曰,予意已諭。

○玉堂箚子。答曰,予意已諭兩司矣。

○府啓,陽智縣監李厚培,偃然直啓,已極可駭,至於伸理犯逆罪人,其爲愚濫,不可不懲,請罷職。答曰,依啓。

○院啓,南原府使宋興周,濫蒙不次之擢,蔑著實效,唯求虛譽,前爲守令,私奸邑婢,汚辱體面。保寧縣監朴而立,爲人庸劣,請罷職。答曰,依啓。興周遞差。

○平安道武科別試,試官,尹烇。

○以辛應望爲注書,羅萬甲爲直講,金鑊爲淳昌郡守,崔渷爲稷山縣監,黃時幹爲三嘉縣令,沈暐爲永同縣令,安鍵爲大興郡守,宋淵爲鎭安郡守,金靈爲定山縣監,權淰爲刑曹正郞,朴瑺爲慶尙右兵使,洪靌、沈命世爲都摠管,宋象仁爲南原府使,尹孝永爲保寧縣監,洪孝孫爲陽智縣監。朝報

1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呂䄄吉物故。

○備忘記,嘉禮時,正使金瑬,副使朴東善,各鞍具馬一匹。諸執事各加一資,資窮者代加。都提調申欽,提調李貴、金尙容、金藎國,傳敎官金蓍國,各熟馬一匹。都廳李基祚、兪伯曾,傳敎官李如璜,輔德李潤雨,弼善金地粹,司饔副提調晉山都正順慶,正李景嚴,相禮許恆加資。郞廳金知汝等陞敍。安獻徵半熟馬。李敏樹兒馬一匹。監造官南好學等,六品遷轉。敎命製述洪瑞鳳,竹冊文製述張維,各兒馬一匹。敎命書寫沈悅,竹冊書寫李弘胄,篆文書寫金光炫,半熟馬一匹。嘉禮時陪從侍講院官員,各兒馬一匹。翊衛司官員,各弓子一張賜給。

○院啓,宋興周事,停啓。

○副元帥書目,偵探人言內,五十㺚兵,投降督府的實,仍言㺚賊,初四日大擧兵,入寇天朝事。

○合司啓,仁城事。三啓。答曰,不允。

○百官庭請初啓。答曰,予意前已盡諭,而卿等堅執不已,予甚悶焉。須勿更煩,以安予心。三啓。答曰,不允。

○合啓,趙挺事。答曰,遠竄。

○罪人李傅、朴英達、實伊、李義、愛英、閔宏、鄭藎、金崙、鄭碩德、林德發、李坤榮、龍伊、柳震亨加刑,愛英姑停刑推。

○景雲、李坤榮、林德發行刑。啓。

○李憬拿來。

○李義、實伊、朴英達、鄭碩德、朴應寶、閔宏,壓沙。朝報

1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典翰鄭弘溟。

○有政。以閔應亨爲掌令,副應敎李基祚,陞通政。《玉堂日記》

○以李潤雨爲輔德,李景嚴爲司饔正,許恆爲相禮,金地粹爲弼善,副護軍兪伯曾,加通政,李廷馦爲尙州牧使,左副承旨李如璜,加嘉善,尹煌爲舍人,鄭元奭爲義城縣令,成僖耉爲高靈縣監,權益慶爲丹城縣監,趙元範爲濟用正,成時憲爲軍器正,金琂爲司藝,金汝鈺、全克恆爲待敎,李馨遠爲弼善,尹墀爲兼弼善,申楫爲刑曹正郞,沈演爲佐郞,洪鎬爲禮曹正郞,權泰一以特旨爲忠州牧使,金楘爲兼文學,韓必遠爲司成,任孝達爲相禮,尹昉爲判中樞,權潗爲直講。

○都體察使啓辭,從事官金堉所報,尙州牧使尹安國,義城縣令韓亨吉,高靈縣監洪霫,柒浦萬戶魏庭寶,忠州牧使李植,或年衰才拙,或用刑嚴劇,或喜飮癈事,或庸劣熹微,或觸事疎闊,上項五人,似當罷職。丹城縣令韓夢逸,才疎政拙,軍器最爲無刑[形],此兩人,似當拿推。傳曰,依啓。

○下別歲抄,中、下等蕩滌。

○傳曰,推官引見。

○禁府,沈器成、辛曘拿囚。

○百官啓,仁城事。三啓。不允。合司三啓。答曰,不允。

○玉堂箚子。答曰,不允。

○合啓,趙挺事。答曰,不允。

○罪人鄭藎、實伊、金崙、鄭碩德加刑,閔宏、朴應寶壓沙,李傅、李義火刑,朴英達、龍伊加刑二次,韓忠實、柳柏壽刑問。朝報

○引見時,知事金□所啓,許逌捉來時,私奴二人捉來,臣意則以爲,優給賞物綿布銀子於鍾樓,以爲聳動之擧,則在逃罪人,不難捕也。上曰,宜矣。

○義禁府啓曰,鞫事方殷,郞廳二員有闕,未能周旋。見闕二員,當日內口傳政事,差出,何如?傳曰,允。《禁府謄錄》

○御營廳啓曰,兵曹啓辭內,御營軍試才時,本曹堂上眼同監試事,命下後,緣國有逆變,本曹堂上及御營大將,各有公故,久未擧行。卽今又有庭請之擧,御營軍放送日期漸迫,而事勢如此,不能趁卽試射,令御營廳議處,何如?傳曰,允事,傳敎矣。先運軍兵放送期限,初雖以臨時進退爲定,而後運上來之後,則卽當放還,而歲翻之後,國有大變,且啓下試才,未及擧行,故今朔料米,限今二十日分給矣。卽者該曹,以大將及本曹堂上,各有私故,未能擧行之意爲啓。試才論賞,固軍兵日夜懸望,而若以是啓下之後,未試而下送,則在軍情,必多落莫。先運軍僅九百餘名。或依兵曹別觀射例,別出試官,從速試射,罷送日期,則近觀事勢,更爲稟旨施行,何如?答曰,依啓。先運軍兵,今月內罷送,可也。《御營廳謄錄》

○引見時,金自點所啓,逆珙,不可在其家,必須出置,令訓鍊都監軍士守直事。領相申欽所啓,罪名如此,無仍置城中之理,金自點之言,甚是,非過言也。上曰,出置他處,不可,而無賴之徒,毋令出入,軍士守其家,可也。《訓局謄錄》

1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罪人愛英、許龍伊、朴英達、閔宏、鄭碩德、金崙物故。啓。

○百官、合司三啓,珙事。答曰,不允。

○合啓,趙挺絶島安置事。答曰,依啓。

○宗室啓,珙事。答曰,因予無似,遭此無前之變,日夜慙悶,無以爲心。宗戚諸卿,又出此言,尤極驚悶焉。屈情從法,予所不忍,須勿瀆擾。

○罪人李義加刑物故,鄭藎停刑,朴應寶、柳震亨、韓忠吉、實伊加刑不服,吳燦放送,一年、莫乃、今鶴保放,李璟、金伊、守伊、文孫放送。

○玉堂再箚。答曰,不允。朝報

○禁府啓曰,柳柏壽停刑命下之後,卽爲分付於外刑房色吏矣。罪人刑推時,招入韓忠實,而誤以柏壽入之。雖不刑推,事甚顚倒。色吏則從重治罪,泛囚都事,亦不無所失,竝推考,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假都事二十六員內,十八員,已爲出使,其中二人病重,餘存無故者,只六員。出使連絡,令吏曹遞差,加出七八員,俾無臨時窘迫之患,何如?《禁府謄錄》

1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世子嘉禮別試初試規矩,鐵箭五矢一巡,落點。

○罪人朴應寶、實伊、柳震亨、韓忠實加刑,朴應寶物故,愛金伊放送,閔孝伯、二男拿來。

○百官、合司再啓。答曰,不允。三啓。答曰,予從前曲護仁城,期使安享,邦運不幸,遽遭大變,俯仰慙靦,無以爲心。私情雖重,公議難遏,故不得不勉從,今姑出置,以絶兇徒窺窬。

○宗室啓辭。答曰,不允。

○合啓,趙挺絶島安置事。答曰,依啓。

○院啓。全義縣監崔璹素無廉聲,加以昏醉度日,請罷事。靑丹察訪崔光緖,土偶屍位,加以嗜酒畜妓,無意撫恤,請罷事。答曰,依啓。

○罪人閔孝伯刑問二次,壓沙承服,許𥛚拿來,問情放送,莫同刑問,金景善拿來。

○濟州牧使書目,大靜圍籬罪人善胤,物故。啓。

○罪人閔孝伯,行刑。啓。

○禁府,趙挺,南海定配。啓。朝報

○政院啓曰,逆珙出置事,命下矣。臺諫,方以按法論啓,出置承傳不得捧之意,敢啓。傳曰,捧之,可也。政院啓曰,逆珙出置事,承傳捧之事,傳敎矣。宗室、三司、百官,方以按法論啓,公議至嚴,不得捧之意。敢啓。傳曰,議於大臣處之,可也。廷議至嚴,因當恭竢聖兪,但人心危懼,一邊姑宜出置,似不可緩。令禁府急急擧行事,捧承傳爲當,伏惟上裁。答曰,依議施行。傳,及第趙挺段,本以奸邪之人,叨竊具瞻之位,縱臾昏朝,基禍致亂,得罪倫紀。其他州兇徒,貪婪悞國之狀,特餘事耳。當初失刑,輿情久鬱。今者緊出賊口,父子連累,其心所在,實未可測,而所供之辭,極其悖逆,有曰旣已委質於聖明,若爲舊主,又懷二心,則死亦甘心。觀其語意,有若全不知光海主,爲得罪倫紀之人,其臨死自明之言如此,則其爲賊之籍口者,有以自取,明矣。不可留在都下,以爲亂階是如爲昆,絶島安置爲只爲,義禁府傳敎爲良如敎。

○禁府啓曰,云云事,捧承傳矣。議於大臣,則百官、三司,方以按律論啓,姑先出置於珍島、旌義縣,此非尋常宰臣之類,本府都事,同宣傳官,且令兵曹擇定別將押去,而令京畿、忠淸、全羅道,別定差使員,帶同的當將官,多率軍人擁後,次次交付後,受到付移文本府,以謹非常,何如?答曰,依啓。濟州太遠,出置於珍島郡定配罪人,竝移配他島。

○禁府啓曰,本府草記,珙出置事,議大臣事。答曰,依啓施行。

○禁府啓曰,罪人等,已爲正刑。破家瀦澤,籍沒緣坐,罷其守令,降其邑號等事,依前例當爲捧承傳施行,何如,而第念近年以來,國運不幸,逆變頻起,京外破家瀦澤者,無慮數十,所見驚駭。今者正刑罪人,已十七,前日逆賊之家仍存,以賜功臣,亦是近例。破家瀦澤,罷其守令,降其邑號等事,議大臣處置,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議於大臣,則海昌君尹昉,領議政申欽,左議政吳允謙,右議政金瑬議,逆所起之處,降其邑號,罷其守令,爲應行之例。至於第宅,則自祖宗朝有給付功臣之規。今若一一瀦破,則今番承服者甚多,破家之數,無慮二十餘處矣。臣等之意,破家之律,只行於逆魁。降邑,罷守,民被其害,誠如本府啓辭,而係是三尺,一時更改,亦涉重難。變以通之,非在下所敢,伏惟上裁。大臣之意,如此,上裁施行,何如?《禁府謄錄》

1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校理呂爾徵初度呈辭。入啓。給由。《玉堂日記》

○毛都督前,問安使李尙吉,出去。

○罪人任性之拿來,韓忠夫、實伊物故,莫同加刑。

○合司三啓,百官三啓。答曰,予爲宗社,抑情用法,卿等猶不停止,予極驚怪。此外加罪,決不可從,更勿爲如此之言。

○府啓,近來宗室之散處外方者,十居八九,至令宗簿寺行文各道,知委上送。宗簿寺,以檢飭之官,任其散處,請推考。答曰,依啓。

○傳曰,李繼先、許逌等奴婢、田畓文書,令該曹區處。

○宗室。監察啓辭。答曰,不允。

○罪人莫同、任性之加刑二次後,壓沙不服,柳震亨、金景善加刑,強順從,元情後放送。

○禁府都事柳東輝,別將李元榮,宣傳官李允升,珍島珙押去。朝報

○義禁府啓曰,罪人珙出置時,令京畿、忠淸、全羅道,定差使員,帶同的當將官,多率軍人擁護,次次交付事,因本府啓辭。答曰,依啓事,命下矣。此事重大,不可尋常行會。發遣宣傳官持標信,下諭於三道觀察使處,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罪人珙出置時,京畿軍人未及交替之前,似當以訓鍊都監軍人擁護以送,敢啓。答曰,依啓。

○以禁府珍島罪人移配單子。傳曰,朴葵則絶島定配,柳希安則淸州定配。

○備忘記,前仁城赴配所時,中使、守直內官,當爲下去。一路給馬下去之意,言于禁府。

○又啓曰,加德鎭,雖熊川地,而海路比之巨濟、南海,則頗遠,故定配矣。依傳敎朴荃、玉之,竝以巨濟移配矣。答曰,知道。

○備忘記,前仁城出置處,妻子亦爲下送,以慰其心。

○禁府啓曰,逆珙出置處,妻子亦爲下送事,傳敎矣。一時下送,事多難便,隨後下送。且奴婢定數以送,爲當,以幾名定送乎?敢稟。答曰,依啓。婢僕,斟酌定送,可也。

○又啓曰,逆珙,全羅道珍島郡,今姑出置事,命下,故本府都事,時方押去矣。此非尋常罪人之比,當爲圍籬安置,大臣之意亦然,敢啓。答曰,依啓。

○又啓曰,珍島定配罪人申瑞廷等七名,今將移配矣。遠竄罪人,則令本道各定差使員,押送交付,而申瑞廷、吳世隆,則當爲圍籬。發遣郞廳押送之意,敢啓。答曰,依啓。

○又啓曰,云云事,啓下矣。旣爲圍籬,則圍籬之內,別無奴子,以婢子三人定送,似當,敢啓。答曰,知道。珍島下去間,奴子二名,亦爲定送。

○傳,上年春間江華圍內女人,本官炊飯、汲水婢子等處,頻給魚物,以爲交通之地,而守直內官,不爲禁斷云云。事甚駭愕。其時守直內官朴介臣,邊遠定配,以警後人。且今年守直內官文克明,亦有擅入曆書之罪,一體定配。《禁府謄錄》

○傳曰,前仁城家,勿爲守直事,言於都監。《訓局謄錄》

1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校理呂爾徵再度呈辭。入啓。加給由。《玉堂日記》

○百官、合司三啓。答曰,不允。

○義州府尹書目,胡差斜老哈,逃㺚尋蹤,持汗書出來事。

○罪人柳震亨物故,任性之、分同、莫同加刑後壓沙。朝報

○義禁府啓曰,伏見下政院之敎,以緣坐一事,似爲緩忽爲敎,臣等不勝惶恐之至。逆賊緣坐,是何等事,而何敢一毫少忽也?罪人承服之後,京則漢城府,受五部手本來呈,外方則緣坐人捉囚狀啓上來然後,應爲處絞及定配爲奴等事,分輕重擧行,例也,而不待手本狀啓,分明所知者,如柳希亮,則乃本府定配罪人,故已爲發遣都事,令本道眼同處絞,而鄭沁之父大海,捉囚物故事,原州之報已到,其餘各道査覈狀啓,時未入來,京中罪人族屬中,如裵希度之養子三人,以凡人父子論之,則此皆應爲處絞之人,而但內官養子,元非血屬,似當稟議施行,而判府事臣徐渻,自昨日重患疾病,不得來參,時未擧行,此外爲奴之人,則掌隷院所當處置矣,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逆賊孝立子益善,當爲緣坐處絞,而時在堤川謫所云。本道狀啓,雖未及來府,郞廳發遣,令本官守令眼同處絞之意,敢啓。答曰,依啓。諸子中年未滿者,姑爲拿囚。

○又啓曰,孝立三寸叔柳希安,當用流三千里安置緣坐之律,而旣已移配濟州,使不議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逆賊繼倫父宖,捉囚水原府査覈狀啓,雖未上來,發遣都事,本府眼同處絞之意,敢啓。答曰,依啓。《禁府謄錄》

1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以金堉爲修撰。

○校理呂爾徵三度呈辭。入啓。遞差。《玉堂日記》

○以沈悅爲戶曹判書,崔岦爲坡州牧使,李坰爲持平,李景奭、金德承爲漢學敎授,姜大進爲宗簿正,林得悅爲工曹佐郞,金宗一爲刑曹佐郞,任絖、呂爾徵爲直講,沈器周爲綾城□□,鄭榏爲訓鍊正,鄭𢣐爲全義縣令。

○庭鞫,任性之、莫同火刑,分同刑問二次,二男放送,鄭藎物故。

○百官、合司三啓。答曰,不允。

○院啓,坡州牧使權啓,本州罪人安友善,不爲周密圍捕,致令脫逃,請罷職。內乘李震卿,潛入逆魁柳孝立家,該曹郞廳摘奸時,無意卽出,請罷職。答曰,依啓。李震卿,推考。

○備忘記,今此兇逆之變,千古所無,許𥛚等,聞卽馳告,使宗社危而復安,可謂忠貫日月,功存宗社,似當趁卽錄勳,以褒其忠,令大臣議啓。回啓曰,凶逆之徒,內外相應,犯闕之期,在於其夜,而許𥛚聞卽發告,其功偉矣,依聖敎錄勳,宜當。傳曰,依啓。

○罪人莫同、任性之,加刑壓沙。

○宗室啓辭。答曰,已諭。

○玉堂再箚。答曰,不允。

○答百官、合司啓曰,自古遭如此之變者,未嘗不參酌情法而處之,王法雖重,私恩亦不可偏癈也。以此觀之,則今日處置,實爲得中,而卿等猶不停止,不亦過乎?卿等,經年論執,斷不可從,退而思之。朝報以上缺義禁府啓曰,逆賊國材之父徐倬,亦爲囚禁於忠淸道禮山縣雲,査覈狀啓,雖未上來,依尹宖例,發遣都事,眼同本官守令處絞之意,敢啓。

○又啓曰,逆賊裵希度,已爲正刑,其養子,稽諸律文,則凡過房爲子者緣坐,或以爲當處絞,或以爲中原之過房爲子者,捨其族而從爲後者之族,已與本宗絶,故當爲緣坐。我國內官之養子,則父其父而以內官爲養父,雖爲功臣,不得承襲爲忠義衛,安得與過房爲子者,比而同之?兩論竝有所據,逆律至嚴,人命至重,請議大臣定奪,以爲後日通行之典,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議於大臣,則海昌君尹昉,左議政吳允謙,右議政金瑬議,緣坐及嗣者,以其血屬論也。宦者之養子,似不合緣坐,伏惟上裁。大臣之意如此,上裁施行,何如?

○又啓曰,云云矣。前日圍中婢子三名外,更爲加定一名,何如?

○傳曰,珙妻下去時,都事勿送。

○義禁府啓曰,云云事,傳敎矣。珙妻雖與逆珙有異,而圍中下去之人,不可無押領之官。且諸子竝行,旣無將官軍兵,而又不遣都事,則殊乖檢飭禁制之意,依於啓請,差定都事,押領以去,何如?惶恐申稟。答曰,依啓。

○又啓曰,本府草記,逆珙圍中婢子三名外,加定一名事。答曰,依啓。裵希度養子,似不合緣坐事,回啓。答曰,依議施行。但不可全然無罪,遠道配定。

○又啓曰,逆珙妻下去時,差定都事押領以去事。答曰,依啓。

○以禁府內擲奸單子。

○傳曰,書吏、羅將之數,似當如是略少,以前擲奸單子觀之,亦少不無漏落者,明日問于禁府,如有漏落者,則推治。

○義禁府啓曰,閔賊無子息,問啓事,傳敎矣。閔賊無嫡子,以渫賊之子卓立,爲子云,故已爲拿來,以年未滿入啓定配矣。妻子息有無,則査覈狀啓入來,然後方可知也,敢啓。

○又啓曰,逆珙妻子,一時下送,事多難便,隨後下送事,已爲入啓,允下矣。珙旣已發行,其妻子不可久置都下,今明日內,似當發送,而其妻子竝爲安置於圍籬之內,則所率婢子,只以珙之所帶三名入置乎?又爲加定乎?下去時奴幾名,婢幾名定送乎?奴子則雖隨去,當依珙例,限珍島下去間,給送矣。押去都事外,不可無守護以送之人,京畿、忠淸、全羅道所經各官,多定軍人、將官,帶率押送事,三道監司處,更爲下諭,宜當。且京畿軍人,未交替前,定將官、軍人等押送交替事,亦令兵曹。訓鍊都監擧行,何如?《禁府謄錄》

1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以金堉爲校理。《玉堂日記》

○百官、合司三啓。答曰,不允。

○以沈器遠爲江都留守。朝報

○御營廳啓曰,御營軍中私賤,則各自耕田結五十卜,稅外給復,良人則奉足一名,爲先定給事,曾已啓下,行會守令,奉行朝廷公事者,絶無而僅有,奉足望呈者,半是同生及子姪,而望呈之後,賂物薄則便爲色吏移定他役之資。曾有本役者,則身方立番,在家妻子,未免囚督之患,緣此軍兵,喁喁不已,復戶給保之法,不爲則已,啓下之後,其行其否,在於各官之操縱,則不幾於不信乎?揆之事理,實涉未安,依前啓下,有役者,本役頉下,良人則給保一人,公私賤則稅外五十卜給復事,移文戶、兵曹,各道觀察使處,更爲行移知委之意,敢啓。答曰,依啓。今後更有廢閣者,當該官吏,從重治罪。《御營廳謄錄》

○右承旨李民宬啓曰,逆賊具山斗之子,因臺諫啓辭,拿鞫事,命下,卽遣假都事,推捉於忠州,而慮或在京,一邊令捕盜廳密捕,則左邊捕盜廳,卽爲捉來矣。似當卽鞫,而鞫廳已罷,何以爲之?敢稟。傳曰,明日鞫之。

○左邊捕盜大將意,從事官啓曰,逆賊具山斗子,捕捉事,軍官朴爾澄、梁廷翼等發送,則賊子廷赫及出身鄭蓂,同在其處,竝爲捕捉,故移送鞫廳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左邊捕盜大將意,從事官啓曰,具山斗子廷赫捕捉時,同捕鄭蓂,初報則曰,廷赫之友,同在被捉納段,入啓之後更推,則渠非廷赫之友,乃山斗女壻雲。其初諱賊壻之狀,極爲可駭,前後供招不直,亦極凶譎,移送鞫廳,鉤問凶譎之狀,何如?傳曰,依啓。以上《義禁府謄錄》

○政院啓曰,勘勳事,命下,而大臣推鞫廳進,無空日,故不得爲之矣。近日則推鞫早罷,今日大臣及元勳命招勘勳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賓廳大臣啓曰,洪靌承命詣闕,臣等以左營中營,當初進勦形止問之,則言左營將辛慶英,則以原州中軍抄軍等事,專掌次知,由西路入於橫城官門前街,李胤男則由中路,亦到橫城邑內前川,鱗次馳入,所謂官門前街,乃賊陣之側,所謂邑內前川,賊陣俯臨不遠之處也。若非兩營圍繞而進,右營以孤軍,何敢先入乎?諸賊一時就縛,不得脫逃者,實是兩營連兵之力也。陣上實跡,不過如斯,而退在之言,實爲冤枉雲。以此觀之,中營之錄勳,恐無不可,而臺議如是,自下不敢擅斷,伏惟睿裁。答曰,更爲參酌處置。

○回啓,與洪靌更爲商量,則辛慶英,當初專掌抄兵,進勦之日,亦近薄賊陣,此優於李胤男雲,敢啓。答曰,知道。

○都承旨啓曰,兩營將事,何以捧承傳乎?敢稟。傳曰,問於大臣處置。《忠勳府謄錄》

○吏曹參判洪瑞鳳疏曰,伏以臣以狗馬之疾,不得與於同僚造庭之列,冒昧呈告,罪合萬死。不意召命臨門,莫知所以,而疝氣上沖,不得詣闕,臣罪至此而尤極矣。仍竊伏聞賓廳大臣及元勳勘勳之際,許𥛚,指臣當知京中上變等事,要與相議勘定,臣不得不略陳曲折,以達天聽。臣於初三日朝食前,得許𥛚抵臣報變書,而黃縉、許選,則間路疾馳,連晝達夜,人馬俱乏,傳授其書於李厚培、李厚源,使之急傳於臣,臣卽以許報,走通於李曙,使之遍示於申景禛、具宏、金自點及金瑬、李貴矣。俄而縉、選俱到,說稱此賊所恃而擧事者,以都監中軍李姓者雲。臣欲速通於申景禛,而適値自上胡差招見之時,闕內出入,非人人之所得爲,故招李義培,袖簡就通於景禛,使速趁機善處,而未得賊中的報,憂悶之際,午間金得聲輩四人,物色黃縉之來在臣所,一時來言,賊徒中火板橋,當日晩暮入城,渠輩抽身先來雲。臣將詣備局,欲與諸相臣,相議以處,諸大臣適使郞廳,招臣共議,臣始以得聲等,纔自賊中投來之狀告之,則諸大臣,使得聲、振聲,上變政院,一邊使李曙等,派定軍兵,率申瑞檜、斗堅,藏伏於南大門水口,以候諸賊之入城,大槪止此而已。臣不過傳通許𥛚之所報,少無效力之事,何敢冒參於勘勳之擧乎?伏願聖明,諒臣無可紀之績,亟收勘勳之命,不勝甚幸。答曰,安心來參。《忠勳府謄錄》

1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罪人任性之物故。

○大臣啓曰,許𥛚詣闕將勘勳,而𥛚言曰,在竹山時,以書送於洪瑞鳳處,京中上變等事,瑞鳳當知之,必須與瑞鳳議勘定之雲。洪瑞鳳命招,使之勘定,何如?傳曰,依啓。

○禮曹啓曰,伏見臺諫所啓,其意極爲便當,依前例各道分定額數,稍退日期,何如?啓,依允。

○合啓,仁興君瑛,絶島安置事,仁城君奴僕,令該曹按簿移屬事。答曰,輕論不可論之意,昨日已諭,而今又更煩,予甚怪焉。爾等,退而熟思,勿爲更煩。且奴僕,今姑置之,可矣。

○罪人鄭赫、鄭蓂拿囚。

○禮曹,別試初試二月二十二日,講經三月二十二日,殿試四月初一日,放榜十一日改擇。啓。

○罪人具廷赫刑問三次,鄭蓂還送捕盜廳,具廷赫壓沙。

○百官、合司三啓。答曰,不允。

○宗室啓辭,玉堂再箚,藝文館啓辭。答曰,不允。

○平安監司書目,張大秋諺書告目,都督,使毛永福,勦殺胡差便否,往問於鐵山府使,府使若不肯,則是與胡差同心,明矣。俺當移住石城、長山等島辭緣事。

○副元帥書目,漢人似有窺覘胡差之意事。朝報

○都承旨,以司謁啓曰,吏曹參判洪瑞鳳命招,則病未詣闕,今日不得勘勳之意,敢啓。傳曰,出仕後爲之。《忠勳府謄錄》

○大臣啓曰,兩營將進勦形止,已詳於昨日啓辭中矣。以元勳之言,則兩人雖竝錄,不知爲冒錄矣。如以多爲猥而減之,則李胤男當減矣。勘勳事體,極爲重大,臣等陳其曲折,而稟旨而已。減與不減,不可自下處置,唯竢聖裁。答曰,知道。勿減,可也。

○政院啓曰,兩營將勿減事,傳敎矣。此意明日命招兩司城上所言之,何如?答曰,依啓。《忠勳府謄錄》

1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李如璜。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李景憲。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校理金堉。《玉堂日記》

○百官、合司初啓。答曰,如此多事之時,百司廢職,已至一旬,民之受害,必不淺少,卿等須念民弊,速爲停論。

○合啓,賊招擇立之說,旣已顯擧,仁興且是逆珙母弟,其有干預之事,安保其必無?請仁興君瑛絶島安置,珙旣伏法,則其奴婢,自歸於有司之處置,請令該司按法移屬,以示分北之義。答曰,兇徒之推重者,自有其人,又如是累日論執,殊極非矣。斷無允從之理,亟停勿煩。奴婢事,亦勿煩瀆。

○百官、合司三啓。答曰,不允。

○宗室啓辭,玉堂再箚。答曰,不允。

○右議政金瑬箚子大槪,勘勳辭免事。答曰,卿意如此,敢不勉副焉?

○罪人具廷赫,加刑二次後壓沙。朝報

○軍資監正許𥛚疏曰,伏以,臣昨日,遽承召命,趨詣闕下,則使臣攢入賓廳,勘定功勳,臣狼狽失據,罔知所爲。竊念臣不幸,凶逆出於切族,繩以秦、漢之律,則合在參夷,而聖朝法寬,臣告幸先,雖得免於罪罰,而豈有可紀之勞乎?若參勳列,已爲冒濫,況目以元勳,使之勘定諸勳乎?臣雖無似,何敢靦然自處哉?臣當其逆逌率衆上京之時,臣弟禊,與臣晝夜謀議,忘寢廢食,相對涕泣,臣語之曰,當急上變,而吾與汝老且病,爲之奈何?禊曰,當使子選,達夜馳往,則可以及於逌未到之前矣,且奚異於親往?又招姪女壻前判官黃縉,欲與選俱,則曰當議於厥父,遂退往其家。其父名性元,年老強直之人也。聞縉言怒且詈曰,國家有急,臣子馳告,一日爲急,汝尙何歸?遂走送人於臣,問逌動衆,臣報以實狀。且致書於縉曰,若使逌事不實,則吾與汝受罪甘心焉。若使逌事的然,則宗社賴汝之一勞而安焉,豈不幸哉?毋遲。性元,遂啓送縉,臣卽以小札二封,授選、縉,一則致於洪瑞鳳,一則致於金瑬,而令從山峽中間道,達夜馳進,鷄鳴至三田渡,人馬顚踣,投入李厚培、厚源家,先送厚培於洪瑞鳳處,厚源於金瑬處,俱傳臣小札,選、縉,暫歇人馬,同進於瑞鳳家,瑞鳳,卽傳通於諸將、諸宰,瑬卽徵會其褊裨軍兵,一以戒嚴,一以捕捉,使凶逆徒黨崩潰,酋率夷戮,不得遂其凶謀焉。且斗堅,卽逌之心腹人也。逌令募衆,金振聲、金得聲、申瑞檜,將應其募,得聲,乃性元孽女壻也。夜奔往其家,欲以稟定。性元驚悚頓足,責以大義,令混往逌衆,詗知其實,奔告選等於洪瑞鳳家,斗堅旣失此三人,則於此乎於彼乎,莫知所爲,踵來而窺覦,瑞鳳,令人縛致於前,則遂懸輸其情。且曰來同得聲,瑞鳳解其縛,而通於金瑬,致此四人於備邊司,又傳致於承政院,而受辭焉。因以獲其軍器,執其徒黨,遂成其獄焉。由是言之,在鄕則賴禊與性元,而得以上變,在京則賴瑬與瑞鳳,而得以弭變,竟致克戡,臣何功之有焉?況今玆翦兇,非如發兵戰討之比也。國家窮追捕捉,設廳鞫問,竟使群凶,咸伏其辜,是諸大臣推官竭誠盡力之所致也。始以瑞鳳與瑬之謀略,終以大臣推官之嚴訊,罪人斯得,宗社復安,臣何功之有焉?臣不過摹劃略干字於小札上,是一手之勞也,安敢以一手之勞,而靦然處於諸大勳庸之上乎?是決不可當也。伏願聖明,俯察愚悃,亟收臣元勳之號,使洪瑞鳳、金瑬詳考京外謀議奔走,拷訊捕誅之勞,而品秩之俾得其實,而使臣得安愚分,無所與焉,則不勝幸甚。答曰,省疏具悉。爾爲元勳,少無不可,安心勿辭。

○大臣啓曰,洪瑞鳳、許𥛚等勘勳事,承命詣闕,言臣等曰,右相亦當一體勘勳雲,敢啓。答曰,知道。使之同參勘定,可也。

○政院啓曰,洪瑞鳳等,請右相一體勘勳事,啓辭時,右相聞此語,先爲出去,以此今日不得爲勘勳之意,敢啓。傳曰,命招爲之。《勳府謄錄》

○政院啓曰,卽見假都事羅𪰙狀啓,則益善,隨其父上京雲。孝立伏誅,已過旬日,益善不無逃竄之患,一邊令捕盜廳跟捕,一邊令義禁府聞見追捕,何如?答曰,允。

○禁府啓曰,云云,京中則捕廳,想已訪問跟捕矣。曾聞孝立等,先世墳墓,在安山,家舍奴僕,多在其處,發軍掩捕事,京畿監司處,下諭爲當。且本月初十日,孝立正刑,卽時當爲緣坐人等囚禁,牒報亦已爲行移,而至今囚禁與否,不爲馳報兺不喩,孝立拿來時,益善則爲守令者,亦當囚禁以待處置,而任其隨行,極爲非矣。右良辭緣,堤川縣監,當爲推考,遲晩取招啓聞,而忠淸監司處行移,何如?答曰,依啓。堤川縣監拿推。《禁府謄錄》

○政院啓曰,兩營將事,兩司城上所命招言之,則退與同僚相議,不敢承受雲矣。答曰,知道。

○院前啓,兩營將事,停啓。

○右贊成李貴箚子,伏以,天下之患,常出於意外,亂臣賊子,何代無之?故成王、周公之聖,而有管、蔡、武庚之亂,漢高之威,而有柏人之變,武帝之威,而有莽河羅之變,明太祖之威,而有胡惟庸之謀,如此者,不可悉數,王者慮患之道,豈容少忽哉?故重其賞,以開上變之路,酷其刑,以絶奸執之謀,此自古帝王防患慮遠之術也。《書》曰,有顚越不恭,劓殄滅之無遺育,俾易種於玆新邑,此非用刑之酷乎?漢高時上變者,皆封列侯,武帝時,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以告莽河羅之功,增其封爵,宣帝時,楊惲,亦以告變,封平通侯,我世祖朝金鑕,以告六臣之變,封君,官至左議政。夫霍光、金日磾、楊惲等,皆漢之名臣也,而不以告變受封爲恥,六臣之事,後世許其忠,而在光廟則爲逆臣,故金鑕之功,當時無異議,此非重賞而開之者乎?夫僥倖富貴之心,孰不有之?特畏其謀泄而不敢耳,故雖在太平之世,而不開告變之路,不重治逆之律,則逆變必不可止矣。往在光海時,自知人心不服,過生猜忌,小人之希望權寵者,屢起大獄,以爲迎合固位之計,誣告者相繼受賞,無罪者騈首戮,而甚至先王骨肉之親,連陷大獄,其時耆老大臣,不敢言其無罪也。倡爲全恩之說,以爲救解之地,其情慼矣。非以爲有罪者,亦當全之也。告變者,人人切齒,以其所告者,誣也。非以眞告爲不可也,治獄者,擧皆側目,以其所治者,非逆也,非以眞逆爲不可也,而十數年內,擧國之人,厭苦於討逆告變之說,久矣。及至聖明之世,事事務爲相反,而未免爲矯枉過直之歸,夢寅之變,發告者,未蒙勳爵之賞,緊出賊招者數十人,一時疎放,命下之日,懽聲如雷,而臣獨憂之,其後渠等,皆爲適賊先鋒,惡在其以恩感賊之效哉?適賊之謀,文晦、李佑等,故入賊徒之中,費盡機關,密探賊情,而上變之後,有論罪告者之議,臣於榻前,極力救解而得免,向使適賊,不卽擧兵,文晦等已爲泉下冤魂,而國家之禍,將有不可勝言者,豈不危哉?其後李時言之告,沈逸民、金仁之告,朴宗一之告,無不眞的,逆狀明白,而特以若干縉紳,爲賊借重,亦出於告變之書,故人皆疾之如讎,其間亦有一二不實之告,尤足爲談者之藉口,故攻治譏察之說,憎疾告者之弊,爲一時痼疾,不逞之徒,潛伏都市之中,做出訛言,作爲歌詞,以爲鉗制勳臣,恣行胸臆之計,一時名士大夫,墮其術中,認爲公論,助其勢而張之,自此之後,上變一事,爲世大禁,而勳臣縮頭囚舌,救過不給,遂使兇賊之勢,日漸熾張,聚徒設謀,略無忌憚,東西相應,內外相結,白日街路之中,兇徒相雜,而不可復辨矣。其同黨之中,豈必盡爲心腹,亦豈無思欲發告者,而告之則禍敗立至,從之則富貴可圖,人孰肯棄榮而趨辱,捨生而趨死哉?仁居之變,嶺東守令關西妓生,先期知之,孝立之變,亦有投書於勳臣家,預告日期者,而終不敢發一言,許𥛚陳克一之告,必待其發兵而後爲之。嗚呼危哉。幸今天祐宗社,奸謀敗露,凶逆之徒,幾盡伏辜,而逆珙之罪,擧國討之,無有異議,庶幾自此正氣少伸,逆氣少挫,國勢少張,人心少定,可謂不幸中之幸也。然逆魁逭刑,人心益鬱,而賊徒死者,纔數十人耳。犯闕之賊,必不若是零星,則日後之患,何可勝言?然王者之治獄,固不可專以殺戮爲務,故討逆,必先於巨魁,慮患,當防於未然,爲今之計,只爲去禍根開告變二者而已。禍根之除,有庭臣之請,告變之賞,又有錄勳之命,固無待於臣言者矣。但聞今日之論功,只錄許𥛚而不錄崔山輝,臣以爲不可。蓋山輝,以初三日平明,使人奔告於沈命世,此許𥛚告書未到之前也,而命世,動於浮議,不敢自爲上變,而終令山輝,自告於廟堂,與許𥛚之書,告於洪瑞鳳無異,此非山輝自致後時者,而逆魁孝立之就捕,實出於山輝之口,而洪瑞鳳雖見許𥛚告書,亦動於浮議,不能自告,必待黃縉等告變而後,上達,亦與命世無異,則山輝之功,雖與許𥛚,竝錄爲元勳,亦未爲過也。仁居之變,陳克一晝夜奔馳,來告朝廷,其忠至矣。若無洪靌,則克一當爲元勳,而反不得參於三等,何以勸其忠哉?臣以爲克一亦宜竝錄於昭武末端,以褒其忠,可也。文晦,雖有誤聞謬告之罪,不可以此掩其前日之功,而流竄海島,已至四年,遂爲告變之大戒,甚非國家之利,臣以爲卽日放還,可也。柳應泂、金仁、沈逸民所告,皆是逆賊之甚者,今日逆倘,皆於相連之枝葉,而推戴則不出於逆珙一家之中,前後雖殊,其實一也。臣以爲今此錄勳時,許令追錄,可也。成佑吉、韓訢,俱係告者,而斃於杖下,李時言,曾告有林之變,則必無謀逆之理,而未及訊問,遽被刑戮,冤亦甚矣。臣以爲快雪三人之冤,復爵賜祭,以勸將來,可也。崔晛,方在論死之中,則其子寧免怨懟之心,而乃能聞變則告,忠莫尙焉,臣以爲不但錄其功,仍又赦其父,以示褒賞,可也。且沁賊,比仁居於諸葛,而仁居之謀,以逆珙爲眞主,則發有前後,而其實相連也,明矣。臣以爲兩勳,合以爲一,以省都監之弊,亦可也。臣又聞逆賊奴婢,廟堂有分給各司之請,孝立家舍,亦有撤毀瀦澤之擧雲,此皆非也。都城之內,本無瀦澤之法,逆賊奴婢田宅,自當分給功臣,國家不宜惜此些少奴婢,使功臣落莫也。凡臣所陳,雖若鄙陋,不似近日士論,而其實莫非出於愛君憂國,慮患防微之大計。伏乞聖明,毋以老耄而忽之,特令廟堂商確處之,以爲永壽國脈之地,不勝幸甚。答曰,省箚具悉。箚辭,當令廟堂採施焉。《忠勳府謄錄》

1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尹知敬。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李基祚。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以李行遠爲修撰,崔惠吉爲副修撰。《玉堂日記》

○以李基祚爲承旨,金楘爲兼校書校理,任絖、安獻徵、金琂、吳端爲京畿、忠淸、全羅、慶尙道京試官,柳舜翼爲摠管,鄭國彬爲訓鍊副正。

○罪人柳性善拿來,具廷赫加刑後壓沙。

○副元帥書目,今月二十三日回答一行,無事過車輦,仍往義州事。

○百官、合司三啓。答曰,不允。合啓,仁興事,仁城奴僕移屬事。答曰,不允。玉堂再箚,宗室啓辭。答曰,不允。

○洪瑞鳳、許𥛚等上疏大槪,鞫廳諸官,明有竝錄之例,仰候睿裁事。踏啓字而下。

○唐差官接伴官李景賢入來。

○大臣、元勳,勘勳封入。朝報

○錄勳都監啓曰,郞廳前監察尹瀍,監造官前監察李尙儉,前縣監李汝恆,前監役李裕基,已爲啓下,依前例付軍職,冠帶常仕,何如?傳曰,依啓。《勳府謄錄》

1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尹知敬。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李基祚。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修撰李行遠。《玉堂日記》

○勘勳,一等,許𥛚、洪瑞鳳。二等,金瑬、申欽、吳允謙、黃性元、許禊、黃縉、許選、尹昉、徐渻、金自點、韓汝稷、李景稷、李曙、申景禛。三等,李厚培、李厚源、李聖求、鄭經世、金尙憲、尹墀、朴潢、李景奭、金光炫、李行遠、金得聲、金振聲、申瑞檜、李義培、崔山輝、李斗堅。

○右贊成李貴箚子大槪,以告變等第言之,告逆魁者,當爲首功,則崔山輝,告賊魁柳孝立三父子,及鄭沁、尹繼倫、李繼先等,皆承服,而許𥛚,告許逌等凶謀,山輝之功,不下於許𥛚,而許𥛚爲元勳,山輝僅參於三等之末端,洪瑞鳳反爲第二元功,而沈命世,終令山輝告變,而獨不得參,果可謂賞得其實乎?且治逆者錄勳,識者寒心,而今觀錄功,告變有功者,反居三等,官高秩崇者,反居其上,後日告者落莫,亟罷鞫廳參錄者,以其所給奴婢田沓,優給告者,以爲永壽國脈事。入啓。

○罪人梁應男、具喆、具珏拿囚。

○政院啓曰,元勳書三公名於等第中,故三公嫌逼,未安避出,單子不得捧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三公箚子大槪,勘勳,只錄告變時盡力人等,亟停推官竝錄之命事。入啓。答曰,卿等之功,過於己丑,推官今日參勳,少無不可矣。

○府啓,仁居捕捉,左營將辛慶榮、李胤男,竝命削去勳籍事。洪靌隨面異辭,不以誠實,終至瞞告大臣,曲遂前非,請推考。答曰,更議以定,似無未盡之事,今又煩論,殊甚過矣。洪靌不必推考。

○以勘勳單子。傳曰,問事郞廳錄功,當錄終始參鞫之人,而前後之人,何以竝錄乎?問啓。

○京畿監司書目,唐差官周彥良,二十八日到坡州,明向京城事。

○百官、合司啓,仁城事,三啓。答曰,不允。

○玉堂箚子,宗室啓辭。答曰,不允。

○合啓,仁興事,仁城奴婢事。答曰,不允。朝報

○都監郞廳,以大臣意啓曰,伏見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前日告變人及陳克一、崔山輝錄勳事也。且言成佑吉等,曾爲告變,當加快雪之典,文晦,亦宜放送,逆賊奴婢,分給功臣雲。逆變有擧兵動兵者,有密謀而卽爲發覺者,告者論賞,隨而輕重焉。李貴欲開告變之路,惓惓陳箚如此,其意亦非偶然。柳應泂、金仁、沈逸民、陳克一箚中所擧者,竝爲參錄,似無不可,而錄勳重事,自下不敢容易議處,成佑吉、韓訢情跡,臣等雖不得其詳,而其時不以告者論,斃於杖下,李時言,其子從逆適爲逆誅死,其父之伸雪,亦難輕議,文晦放送,當出恩典,統候睿裁。如奴婢分給之事,非臣等所管,該曹自當稟旨施行,敢啓。答曰,依啓。文晦放釋,陳克一錄功,可也。《忠勳府謄錄》

○大臣啓曰,洪瑞鳳、許𥛚等勘勳名錄中,竝在臣等之名,臣等猝然見之,驚愕失措,臣等之絲毫不干,無功可紀,臣等自知之,欲抹去臣等之名,入啓,而元勳所見錯誤,終始堅執,實未曉其故。伏願聖明,俯察臣等之情,勿許元勳混錄,不勝幸甚,敢此陳啓。答曰,須勿固辭。

○三公啓曰,臣等已陳,臣等無功績可紀之狀,聖明必洞燭矣。推官竝錄,前例有上敎,然後方爲議勘,而今則特以元勳等,不敢居其功,聯名上章,出於謙讓之情,而因此竝錄推官,則極爲未妥。且念方今物力凋弊,凡百擧措,務在省約,勘功之人,將不下三十餘人,此亦不可不慮。臣等之意,只拈上變時,宣力有功人,錄之爲當,丹書鐵券,帶礪山河,是何等重典,而混施於罔功乎?臣等所見如此,不得不更稟。答曰,自有流來舊規,卿等安心勿辭。

○政院啓曰,以錄勳單子,傳曰,問事郞廳錄功,當錄終始參鞫之人,前後之人,而何以竝錄乎,問啓事,傳敎矣。問於洪瑞鳳、許𥛚,則今番推鞫日數,二十三日內,金光炫則十八日,李行遠則五日,而鞫廳之例,以取服多寡爲第,行遠,日數不多,而取服正刑之數,多至十餘人,故錄於諸郞廳之下雲矣。傳曰,知道。似乎冒濫矣。《忠勳府謄錄》

1月30日

編輯

都承旨金壽賢。左承旨李聖求。右承旨李民宬。左副承旨尹知敬。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李基祚。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罪人具廷赫物故。

○都體察使啓,從事官所報,慶州府尹尹義立,昌原府使朴弘美,醴川郡守洪履一,鎭川縣監洪茂績等,治績爲本道第一,天安郡守鄭之經,慶州判官南宮煒,次之,而尹義立等,加以多備軍器,星州牧使閔馨男,咸安郡守閔灠,泗川縣監兪聖望,亦措備軍器,是其中可賞之人也,敢啓。傳曰,尹義立熟馬一匹賜給,朴弘美加資,洪履一、洪茂績陞敍,鄭之經、南宮煒表裏一襲,閔馨男半熟馬一匹,閔灠、兪聖望表裏一襲賜給。

○政院啓曰,勘勳單子,昨已啓下,尙未捧承傳,今因問事郞廳,竝錄,有冒濫之敎,捧承傳事,何以爲之?傳曰,捧承傳,可也。

○假都事金俊元,柳希亮緣坐處絞後,入來。

○以國忌齋戒,百官、合司啓,玉堂箚子,姑停。朝報

○吏曹參判洪瑞鳳上疏,伏以,臣於討逆,蔑有絲毫宣力之事,而濫據高等之勳,俯仰有怍,措身無地,陳疏冒瀆,乞收勘勳之命,未蒙允諭,而以勿辭來參爲敎,臣誠隕越,不敢更煩天聽,冒昧隨參於勘定之後矣。卽者伏見右贊成李貴陳箚之辭,眞是的確之見,而嚴正之論也。臣之昏迷濫竊之罪,至此尤無所逃。伏乞聖明,亟削臣名於勳錄之中,以正虛授之名器,以礪一世之廉恥,萬萬幸甚,臣不勝隘蹙屛營之至。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勳府謄錄》郞廳權穎書。郞廳洪敍箕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