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看書學習同總結經驗結合起來

把看書學習同總結經驗結合起來
中共雲南省江川縣委員會
1972年2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江川縣位於雲南高原中部的星雲湖畔,自然條件較好,盛產烤煙、油料。從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一年,我們的農業生產經歷了一個高低起伏的變化過程:一九六九年全縣糧、煙獲得雙豐收,糧食平均畝產跨過《綱要》,烤煙、油料超過了歷史上最高年產量;一九七○年卻掉了下來;一九七一年,儘管遇到了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糧食畝產仍然超過《綱要》,烤煙總產量比一九七○年增產百分之六十,油料增產百分之三十四。為什麼在三年時間裡,農業生產會出現這樣一個高低起伏的變化呢?

開始總結經驗的時候,我們沒有從路線上找原因,普遍認為:我們一九七○年的增產計劃是被北風吹掉的。確實,在這一年稻穀揚花時,曾經刮了一場北風,使生產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這是不是主要原因呢?

縣委整風的時候,貧下中農給我們敲起了警鐘。他們說:「我們的增產計劃不是北風吹掉的,而是被一股極『左』的歪風颳掉的。縣革委會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不是沒問題,而是有問題。」貧下中農的批評使我們大吃一驚。我們回憶了兩年來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和政策的情況:一九六八年底各級革委會成立以後,我們放手發動群眾,狠批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以錢為綱」、「以煙代糧」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比較好地貫徹執行了「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使一九六九年農業生產得到了全面發展。但在批判了右的傾向以後,階級敵人從極「左」方面颳起一陣妖風,以發展糧食生產為藉口,破壞經濟作物的生產。這時候,我們有的領導成員思想上也存在着片面性,把糧食生產同經濟作物生產對立起來,認為發展糧食生產就得壓縮經濟作物,發展經濟作物就會影響糧食作物生產,二者不可得兼;還認為多發展經濟作物就會助長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產生了「抓糧食保險,抓油、煙危險」的思想。所以,錯誤地提出「把烤煙踢出壩子」,在全縣搞「一刀切」,致使一九七○年農業生產普遍下降。

以上情況說明:幾年來農業生產上不穩定不是偶然的,正象群眾所批評的那樣,是我們在兩條路線鬥爭中「左」右搖擺的反映。

從這裡我們體會到:有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是一回事,在實踐中能不能正確地貫徹執行又是一回事。不少同志聯繫建國以來幾次大的路線鬥爭中上當受騙的沉痛教訓,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主觀上要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政策,而在實際工作中卻「左」右搖擺呢?大家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讀馬列的書,沒有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對毛主席制定的路線和政策理解不深,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當「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用謠言和詭辯來欺騙我們的時候,我們就以假當真,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地上當受騙,當了他們的吹鼓手還不知道。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要使自己在兩條路線鬥爭中多一點自覺性,少一點盲目性,就一定要遵照革命導師列寧的教導,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要把糧食搞上去,是不是就一定要壓縮經濟作物?發展經濟作物,是不是就一定會損害糧食生產呢?針對着這個問題,我們認真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部分論述,學習了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等光輝著作。列寧指出:「要認識世界上一切過程的『自己運動』、自生的發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這些過程當做對立面的統一來認識。」毛主席指出:「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矛盾着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這些教導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兩個矛盾着的側面,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在農業生產上,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也是辯證的關係。糧食生產是綱,糧食生產發展了,經濟作物的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在以糧為綱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可以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各種資源,綜合利用勞動力,增加生產,擴大積累,加快農業機械化,逐步提高廣大社員的生活水平,這些又都為糧食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經濟作物還是許多輕工業的主要原料,是出口的重要物資。在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更需要根據國家的計劃,從全局出發,對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的生產進行統籌安排,決不能抓了這一面而丟了另一面。

過去我們只看到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有爭地、爭勞力、爭肥料的一面,看不到它們在一定條件下有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面;只看到糧食重要的一面,看不到經濟作物同樣是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的一面。辯證唯物論的核心就是對立統一的規律,而我們卻用主觀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把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絕對對立起來,認為要發展糧食生產,就得把經濟作物踢出壩子,完全違背了辯證唯物論的基本原理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用這種思想去指導生產,那有不跌跤子的呢?

多發展經濟作物,會不會助長資本主義自發勢力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論述。毛主席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着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着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着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毛主席還強調指出,對這個問題必須「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這就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是客觀存在,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在貫徹執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時,要注意防止資本主義傾向的滋長,這是完全正確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關鍵是看執行什麼路線。只要我們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緊緊抓住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這個綱,「向農民群眾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批評資本主義傾向」,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就能正確執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堅持農業生產的社會主義方向。在正確路線指引下,發展經濟作物,不僅不會助長資本主義自發勢力,反而會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鞏固,有力地抵制和打擊資本主義自發勢力。過去,我們沒有從路線鬥爭的高度看問題,只是孤立地從糧食和油、煙種多種少上看問題,以為只要多種一些糧食,就可以避免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滋長,這完全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結果,當那些打着馬列主義旗號的騙子,從極「左」的方面破壞毛主席這一偉大方針的時候,我們就往往上當受騙,背離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為了進一步弄通問題,在看書學習的同時,我們縣委的一些領導成員,還深入到一些社隊進行調查研究。事實告訴我們,那些糧食、油、煙年年增產,全面豐收的社、隊,就是由於狠抓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正確處理了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之間的辯證關係。東風公社海滸大隊,由於對幹部和社員深入進行了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既種好了糧食作物,又種好了烤煙、油菜。油菜豐收了,為烤煙生產提供了足夠的油餅肥料;烤煙豐收了,又為發展糧食作物提供了資金,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一九六九年以來,糧食畝產一直超過千斤,烤煙和油料也連年豐收。由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都得到發展,集體經濟越來越鞏固,對國家的貢獻越來越大,社員生活也不斷得到提高。與海滸大隊毗連的另一個大隊,由於沒有抓住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這個綱,對黨的方針理解片面,抓了糧食,放鬆了經濟作物,結果集體收入減少,農業生產也受到影響。從這裡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毛主席提出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偉大方針,是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制定的,是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高速度發展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重要方針,體現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一定要在工作中深刻地領會,堅決地貫徹執行。

通過總結貫徹執行「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方針的經驗,認真看書學習,我們深刻體會到:要堅定不移地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就要聯繫兩條路線鬥爭的實際,認真讀馬列的書,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只有從理論上弄懂、弄通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政策,在貫徹執行中才會有堅定的立場,科學的態度;否則,就必然會真假不分,「左」右搖擺。今後,我們一定要認真讀馬列的書和毛主席的書,緊緊地依靠群眾,虛心地向群眾學習,努力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弄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爭取成為一個比較自覺的清醒的革命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