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

抓好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
《人民日報》社論
1970年7月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廣大知識青年積極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紛紛到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安家落戶,踴躍地走上了同貧下中農相結合的康莊大道。

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在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下,新的一代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正在農村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的大風大浪中,邁步前進,茁壯成長。

前一個時期,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在安置、教育和管理下鄉知識青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要總結經驗,鞏固成績,全面落實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去農村的各項指示,進一步加強對下鄉知識青年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必須充分認識「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偉大意義,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毛主席教導我們:「為了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不改變顏色,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的路線和政策,而且需要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毛主席的這一光輝思想,是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學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我們一定要按照毛主席提出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條件,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途徑,培養和造就千百萬可靠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同貧下中農相結合,不是單純安置勞動力的臨時措施,而是培養和造就革命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抓緊抓好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決不能忽視和放鬆對這項工作的領導。

要抓緊抓好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強政治思想上的領導。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要積極組織和推動下鄉知識青年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的革命實踐中,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觀。要依照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面貌,培養和教育下鄉知識青年,幫助他們解決立場、觀點、感情的問題,把立足點徹底地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要在下鄉知識青年中,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堅持「四個第一」,大興三八作風,開展「四好」運動。要根據知識青年的特點,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細。既要發動廣大貧下中農言傳身教,又要啟發知識青年自覺地接受再教育;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善於引導;既要狠抓活思想,又要妥善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下鄉知識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經常地抓,反覆地抓,不能認為已經差不多了,不能只抓一陣子。

毛主席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凡是有知識青年落戶的社隊、農場、生產部隊,都要注意調動下鄉知識青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在教育中放手使用,在使用中堅持教育,讓這支生力軍在徹底改變農村「一窮二白」的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鬥爭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要支持他們向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作鬥爭的革命精神。對他們要合理安排勞動,注意勞動安全。勞動分配要貫徹同工同酬的原則。要關心、愛護青年,大力提倡晚婚。要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政策,正確對待「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貧下中農是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的好老師,一切有革命志氣的下鄉知識青年,都應當下定決心在農村紮根一輩子,革命一輩子,為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爭奪青年一代的鬥爭是很激烈的。在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中,必須狠抓階級鬥爭。要堅決地打擊一小撮拉攏、腐蝕、迫害下鄉知識青年的階級敵人,要有力地抵制城鄉資本主義勢力和封建殘餘勢力對下鄉知識青年的侵襲和影響,要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徹底肅清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讀書做官論」、「下鄉鍍金論」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餘毒。

為了搞好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省、地、縣要有專門班子抓,社、隊要有專人管。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的領導幹部,都應當親自動手。要認真總結和及時推廣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貧下中農教育知識青年、社隊領導下鄉知識青年工作等各方面的先進經驗。要抓好典型,樹立標兵,帶動一般。面上的工作,一年要認真地抓幾次。城鄉之間,有關部門之間,應當密切配合做好下鄉知識青年工作。目前,有些地區採取由幹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落戶的做法,效果很好。這些幹部,一面自己參加勞動鍛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一面協助社、隊加強對知識青年的領導,既促進了自身的思想革命化,又帶動了知識青年的革命化。這個經驗,各地可以推廣。

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在認真搞好鬥、批、改,落實黨的「九大」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深入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過程中,一定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把下鄉知識青年的工作抓緊抓好,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