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經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二 抱經堂文集 卷第三十三
清 盧文弨 撰 景閩縣李氏觀槿齋藏嘉慶丁巳刊本
墓誌銘2

抱經堂文集卷第三十三

         東里 盧文弨 紹弓

 誌銘

   秦封公墓誌銘己丑

封公諱有倫字天彝姓秦氏吾同年 日講起居注官

翰林院侍講學士大士考也先世太平當塗人祖考應

瑚諸生崇禎末年挈家避流寇之亂道相失其妻方太

君獨攜一幼子九歲者俱卽公考諱邦燦也至杜塘寇

且至度不能脫見前有水則置兒岸側卓蓍𬖂令兒識

其處遂自沈後三日應瑚公始求得其屍葬之率諸子

來江寧占籍焉公考舉丈夫子七人公最少年十四刲

臂以愈父疾諸兄治生適四方公獨在膝前盡子職有

子敎以讀書立品乾隆十二年仲子大士舉於鄉十七

年會試中式時奉

廷對者二百有餘人

天子獨覽其策異焉

親置第一

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明年迎公京師文弨以年

家子進謁見公神氣內充言語𥳑重信爲有德人也二

十六年長孫承恩聯舉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公年

登八十親朋捧觴稱盛事公益欿然以盈滿爲懼明年

大士典福建試奏乞事竣歸里門覲省

帝曰俞會

覃恩進階公考曁公皆得贈封如大士官而大士與承

恩亦各以其階授公僃禮郊迎焚黃吿墓旣訖事卽趣

大士進京SKchar職又數年而目始有眚時大士業已吿歸

侍養公時與之述先德以敎子孫三十三年正月疾作

以元夕前一日考終正寢享壽八十有七公平生坦直

臨財廉勇於赴人之急有故人言氏子負逋官責之急

欲自戕爲代償得免嘗與人共財其人客死有籍所不

載錢三十萬其子亦不知也召而還之北鄕某甲兄病

狂雉經死甲與乙讎乗闇移屍懸乙門乙大窘跽公前

求爲計公直造甲所諭禍福事乃得解然人無知者公

沒後有以善田來售者但取平價詰之卽乙也始言其

狀且曰吾以報公德公國學生

誥封中大夫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娶曹

淑人先公卒子七人吉士大士彬士元士賢士上士升

士彬士賢士先卒孫六人承恩今爲某官承業國予生

餘某某女孫九人曾孫二人今將以某年月日葬於某

原銘曰

何以基福唯曰德深耕疾芸享其食田於何所方寸域

愛護靈苗去牟螣天在人中此可識自童而耄厚穊植

持以提撕無倦息讀書爲善各識職有欲型家必取式

樂哉斯邱卜食墨銘玆貞石永不泐

   贈奉直大夫永順縣敎諭費君墓誌銘丁酉

君諱元傑字渭英姓費氏岳州巴陵人也先世自豫章

徙焉居於邑之雙橋山數傳而大多以文學顯名考厚

齋公諱某重誼敦行不祿蚤世君是時年尚未成童母

王太孺人撫敎僃至年十八試補郡學博士弟子員嗣

是毎試輒冠其曹學使者書原潘公激賞尢至文譽大

起前後視楚學者若養齋董公渭湄李公咸聘佐衡校

之任所取士率滿人望始君之就幕也有致一緘於舟

中者君不發封亟投諸水郡守許公熟君行誼禮請爲

岳陽書院山長訓帥諸生多所成就蓋君之可爲人師

者實不徒以其文也事母極孝病禱於神求代不得哀

瘠幾殆其他爲義於鄕里者甚多如請豁瀕湖荒田之

租及以鼉鶴灘新生洲歸之學爲學田岀資倡脩文廟

浚泮池連書院割地以益義冢顧僧拾遺骼瘞埋之姻

黨中有貧而未娶者輒量力爲之助當郡邑修志時載

筆者摭君之實書之而人咸以爲允則孝義之孚有素

也娶李宐人與君同德城南有步淪水人病涉君議修

築宐人亦岀針黹所積百餘金助成之所謂馬頭者是

也至今人享其利有佃負租欲鬻其女以償聞而憫之

亟焚劵更資其嫁生平所爲𩔖若此子四人應豫拔貢

生官學敎習歴任福建龍巖直隸州知州應泰拔貢生

武英殿纂脩任瀘溪縣敎諭江西白鹿洞山長應孚縣

學增生應壯歲貢生女二皆適名族孫十一人遜學貴

州廣順州知州志學江蘇崑山縣知縣其巳仕者也君

先以長子官遇

覃恩封文林郞妻孺人繼以孫遜學官

誥贈奉直大夫妻封宐人君年七十有二以乾隆十四

年九月十七日卒宐人年八十有六以乾隆二十八年

九月二十七日卒先後合葬於邑之南角山而未有銘

乃因志學之請爲之銘曰

師儒之官古所重也山主堂長隆於宋也故相領之或

侍從也爲文章宗道德統也洛閩誰嗣美難踵也岳陽

鍾英行可頌也含和孕粹學緝綜也衡文式士材見用

也厚德澤物爲後種也有美閨中黽勉共也仕雖不達

享榮封也愔愔幽宮固無縫也不震不泄大無恐也余

斯銘斯徵輿誦也

   翰林院侍講學士秦公墓誌銘戊戌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丁巳學士秦公以疾終於江寧里

第公乾隆十七年

皇太后萬壽恩科

聖上特拔第一人也而公之終適當奉

皇太后哀詔哭臨之後四日公自聞

國有大卹卽哀痛傍偟不寧厥居文弨與公爲同年生

官階相等時適爲鍾山書院長

詔至之日同班行禮哭盡哀而退語文弨明日早臨當

先至迨歸而疾作入夜更劇次日竟不能至自審病不

可起卻醫藥口占四言十六句以示子孫沐浴而逝嗚

呼豈不異哉今葬有日公子觀察君以銘幽之文爲請

乃案狀而書之曰公諱大士字魯一號㵎泉先世有貳

守江南之太平者因家當塗曾祖諱應瑚縣學生娶方

夫人値明季流寇之亂以節烈死事詳先封公誌中祖

贈公諱邦璨亂定後隨父兄來江寧占籍焉故今爲江

寧人考封公諱有倫國學生生七子公其亞也生有穎

質十歲能屬文少長兼精篆隸行草之學求者踵至有

知公貧以金幣請者微察其有德色遽還之一遊淮陽

鹺使幕中聞前輩箴規語亟歸竟學以親年老顯揚須

及時禱於神願減算以博一第迨壯歲舉於鄕三試南

宮獲雋遂登上第授翰林院修撰明年充順天鄉試同

考官又明年散館

欽定一等旋充 咸安宮官學總裁入直 武英殿以

母憂歸二十二年服闋復官

命敎習庶吉士是冬奉

直 上書房侍 皇子講讀明年

御試詞臣

欽定一等二名擢翰林院侍講學士二十四年京察一

等充順天武鄕試副考官旋又奉

命祭吿北嶽等處二十五年充會試同考官二十七年

充福建鄕試正考官便道歸省封公明年復充會試同

考官旣竣事遂請終養歸承歡者閱五載而封公沒服

闋以病乞展假三十五年來京師祝

皇上萬壽逾年又祝

皇太后萬壽同朝諸公見公精神未衰敦勸復起而公

巳無復出山之意矣公之勸講 皇子也勤而恪正而

和凡可以啟迪培養者無所不盡至膺衡校之任一字

句不敢苟所得皆眞材其主八閩試也同事者適嬰疾

公不辭勞瘁取八千餘卷盡閱之是科得人爲極盛他

若甘肅提督馬公全後死王事於西陲者亦公順天武

闈所得士也少卽詩邑令袁君枚取其詩以入志迨

入館閣益得雅頌之體賦專以神韻爲工不專襞積爲

古文則自謂得力老泉雲嘗恭和

聖製喜雨詩十韻進入蒙

天語襃焉公長子承恩弱冠成進士相繼入翰林洊升

侍講出爲江西分巡廣饒九南道公丁寧訓誡其要務

在勵廉隅勤職守嘗一至官下亟歸家居怡怡友愛親

課諸從子學業公素精於論文決利鈍無不驗嘗一主

常之龍城書院在饒進芝陽書院高才生而親講示之

無不得意以去近年當事有聘主揚之安定書院者謝

勿往也晚年惟愛呂新吾呻吟語取其切要者錄之有

求書者卽視其人之情性有可以爲韋弦者書之其不

苟如此公以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二級

覃恩誥授中詩大夫祖父父咸如階官封贈祖母陳母

曹俱贈淑人妻劉封淑人而承恩亦以庶吉士邀

綸錫焉公享年六十有三子三人承恩江西分巡道署

理按察使事承業鄕貢士承家幼女三人長適內閣中

書舍人王彝憲次字江雲森次未字孫男一人繩曾孫

女三人長字孫應魁次字王鼎襄次未字以某年某月

某日葬公於某原銘曰

始之求名欲爲親榮卒之告歸欲與親依方膺任使華

膴可俟決計翩然勇退侔錢生兮若浮死兮若休眾人

惜死擾擾未巳治命諄諄旋返其眞自挽同濳子姓炎

炎此二端者似公蓋寡余來鍾山得數往還識公學力

晚益有得兢兢長愼終免緇磷公不可攀余去鍾山勒

詞幽扃公兮永寧

   贈資政大夫大理寺卿王公墓誌銘已亥

今大理寺卿王君昶將葬其先贈公也上書

天子乞假歸營窀穸事旣

報可卽馳歸卜日得吉謀所以爲銘者向知文弨不肎

爲澶慢呴愉之辭其言宐可取信遂以書與狀來請勤

懇甚至文弨其可以苟辭乎哉案狀公名士毅字鴻遠

王氏松江靑浦人先世由浙之蘭溪遷焉考諱璵生三

子公其季也九歲而孤少長竭力爲母營甘旨自奉則

取其至觳者伯兄出爲人後常苦貧時時爲給朝夕費

仲兄𣳚無後公兼主其祭歲時對几筵輒泫然興哀檢

身治家嚴而有法有犯者置不與校嘗擇經語十二條

取史事附著之以朝夕自鏡因益悟誠中爲立身行已

之大本誠則未有不形誠則未有不動顏子居𨹟巷言

語不多見聖人乃亟稱之諸子皆自以爲莫及漢黃叔

度徐孺子管幼安之倫皆終身隱約而當時稱之後世

信之此於人世文章功業有弗藉焉矧富貴利祿耶公

之志趣見於言者如此子就傅後毎夕爲陳說通鑑事

又取古來名臣碩儒自屈子而下止於明季凡百二十

人本傳總編之命曰百世師錄俾誦習之引其志使不

落於庸近也同時㝛學𦒿德咸取其書以詔學者乾隆

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卒年六十有四以子貴三遇

覃恩初贈文林郎內閣中書舍人再贈奉直大夫吏部

考功司主事今

誥贈資政大夫大理寺卿妻陸氏三贈至夫人子一昶

以文學著稱進士出身今官大理寺卿孫女一適吳縣

嚴榮昶以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壬辰合葬公與陸夫人

於蘇州崑山縣之雪葭灣從先人也初公葬其考於是

土人謂其年於方不利率眾阻之公不能抗歸而慟哭

至絕復蘇今昶之葬公也亦猶公之欲葬考也豈能一

日忘哉然方貧賤時思有待以榮其親旣涉仕途義不

敢私其身從役萬里飛書馳檄計不反顧迨乎綏定而

還䇿勳飮至

天子念勞臣積階至二品

綸誥蜜章推及三代鄉里益嘖嘖稱公爲善敎子子奉

朝命歸葬更爲非常之榮世有君子當快其遇而更憐

其志之至是而始遂也銘曰

木生火爲光明火不離木子父道以成不求名而名不

求榮而榮敎子義方實顯實揚歸從先人無忝所生體

魄孔安曰鍾厥祥其以卜子子孫孫之慶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山東學政忍廬黃公

   墓誌銘辛丑

公諱登賢字雲門系出徽之程氏祖大城縣學敎諭諱

華蕃少失二親母舅無爲州同知大興黃公諱爾悟養

以爲已子遂從其姓著籍爲順天人考侍郞諱叔琳學

者所稱崑圃先生也以進士高第陟館閣柄文衡歴封

疆享高壽終妣後武夫人侍郞公年三十七而生公雍

正二年舉順天鄕試年才十六父不欲其速化會撫浙

攜以自隨母卒於里第亟奔喪歸侍郞公爲怨家誣奏

欲中以危法

憲皇帝察其誣但令在海塘効力當是時公方弱冠感

家門顚沛祖母吳太夫人年高懼其以憂致疾時時依

膝前解慰弟登穀尚幼公以家督搘傾扶危形神交瘁

猶以餘力兄弟相勉學問切劘無虛日侍郞公旅羈吳

中八年少得以解內顧之憂者繄公是賴中閒與其弟

更代來南省視兼得從諸名勝游所學益進乾隆元年

成進士分部學習得戶部河南司額外主事越七年實

授江南司主事轉員外郞又二年進陜西司郞中皆在

戶部長官器公才能剸䌓常令兼攝他司恢恢而辦洞

悉利弊吏不能欺遇興革大事推公定議奏上靡不報

可爲尚書海公望𢰅

皇后躬蠶

上覽之稱善詢何人爲之海以實對由是擢廣西道監

察御史遷吏科給事中轉𠛬科掌印給事中巡視通州

漕務丁憂服闋補戸科給事中再任𠛬科掌印巡視江

南漕務前後任臺察給諫凡十一年所陳奏皆切於時

務可施行者山東災運奉天河南天津米接濟公言如

此則東省西界北界爲有僃矣惟靑萊距濟東窵遠利

津昌邑以南諸縣山徑崎嶇陸運復不易謂宐豫糧仍

舊運通而以南漕如數抵撥近從淮安鹽城出口由海

直達沂州府屬之夾倉口靑州府屬之宋家口萊州

府屬之膠州東門外海口分貯平糶則東界南界亦俱

得資接濟又言飢民就食他方向有畱養資送之例然

其中有本來游惰之民無業可資轉以荒年爲幸及資

送囘籍往往成羣滋事有於經過鄕村搶食作踐者臣

以爲賑卹之恩難容濫及遞送之例當有區分被災之

區自有賑濟勸其母輕遠岀其巳岀者惟老弱殘疾畱

養外餘聽其自爲謀食至願囘籍者陸續資送按日分

遣多不過三十人如有強梁之人混入隊中者卽繩以

法別行遞解囘籍庶乎主客相安不受外來之擾其他

如除幕客盤踞省會之弊杜經紀巧昂錢價之害提比

捕役專責成府廳磨勘試卷令考官𮞉避漕丁餘米許

在通岀糶諸議咸奉

旨允行廢員劉光訓以縣丞署知縣被黜賄通文𨕖司

書吏藉起復原官文躐補知縣公劾奏論如法其巡南

漕歸也復

命稱

旨擢太常寺少卿尋遷光祿寺卿又升授太常寺卿蓋

駸駸嚮用矣會

上御門班退公素短視不知

駕猶未起卽於班後憩坐部議革職及所司別請

𥳑人復奉

恩旨畱任三十二年改宗人府府丞明年擢都察院左

副都御史

命往湖南審覈茶陵州城工覆 奏有平允之

襃又明年授倉場侍郞甫三月

𥳑署漕運總督是冬實授加兵部尚書銜公在農部久

又兩任巡漕於漕政素熟悉處置輕重鹹得其宐丁有

所資運乃速達明年督運北上

命隨軍機大臣同入見

眷顧方殷公因越常例奏請調劑湖南疲幫幷水次州

縣建倉事宐且請親往鎭江察勘挑濬奉

旨申飭部議降調去官需次當得運使

上加恩以三品京堂用三十六年復補授都察院左副

都御史三十九年奉

命提督河南學政

特調山東蓋是時壽張賊初平士習民風亟須整頓

上以公有威重故改用公公之生也侍郞公正提學山

東今相距六十六年而復繼斯任凡整飭士習崇勵風

敎一以先侍郞爲法先是東人於大明湖三賢祠增祀

愚山施公及侍郞公爲五賢祠公至瞻謁重加修葺幷

置祭器且默自矢以母貽先侍郞之玷視事年餘恭遇

聖駕東巡於界首祗迓

上見公容痩

諭加意調養蓋公唯以盡職爲念雖積勞成瘵而猶不

自知也

恩賜之隆亦視前學政有加是夏按試曹州閱卷不異

常時忽命子嘉績具遺疏且曰生於山東死於山東命

也生於學署死於學署數也吾分止此夫復何憾目注

書笥他無所屬至夜端坐而逝時乾隆四十一年五月

十二日也享年六十有八公奉侍郞公極孝自以生晚

不及親見父少壯所行事毎於燕閒侍談隨得輒錄今

所傳年譜率本於此學不務雜以小學近思錄爲主文

弨館公家毎好糾梓本書籍之誤公曰讀書以求益也

今書幷受君之益矣余知其以此規我也娶曲阜孔夫

人襲封衍聖公謚恭慤女操身儉約有文采而不肎自

著見先公二十八年卒子五人端紱縣學廩生早世景

緯拔貢生今知江西安義縣嘉績以謄錄議敘分發江

西候補縣丞符綵進士今知浙江台州府脩純府學生

早世女三人一適舉人河曲縣知縣張德𭰁一適監生

四庫館謄錄陳箴一適進士戶部主事包愫孫六人應

桐縣學廩生仲馥府學生季馨泰寧進冠文衡公豫作

遺敎置書笥中令祔葬祖塋官階祗稱見在不可仍稱

總漕前銜母以浮詞長語作行述公子遵其敎以某年

某月某日葬公於韓山祖塋之旁來乞銘嗚呼余之不

工於緣飾也公素知之巳銘曰

出自貴介庸愈孤寒服官三紀左瓢右簞退食一編無

營無競生斯卒斯信知有命卽事求理坐言可行再蹶

再起

帝嘉老成鞠躬盡瘁聿追先德前光後煇東人是式全

而歸之韓山之原上配若考下啟後昆

   封儒林郞翰林院編修邵君墓誌銘甲辰

嗚呼士有績學砥行以沒其世而不能自致身靑雲之

上所藴不得以大發舒於時此交遊知識之所爲重太

息也雖然屈伸顯晦之理猶夫陰陽晝夜之代嬗終鬰

不燿理固無之旣不於其身必於其後人吾以此驗諸

人世往往而合今吾鄕邵太史請吾銘其先君子之墓

因得以悉行履之詳亦吾言之一徵也案狀君諱佳鈗

字藉安自宋南渡來世爲紹興府餘姚人曾祖琳前明

進士山西⿰氵𠔏洞知縣祖炳縣學生贈修職郞考諱向榮

由舉人會試中式內閣中書改知縣終鎭海縣學敎諭

贈文林郞翰林院編修前母陳氏母蔣氏俱贈孺人敎

諭君年過四十未有子禱於神夢神自書叢中紬片紙

授之巳而舉君占者曰書種也祖母張鍾愛特甚比就

傅不程以所業少長會季父徵士坡自京師歸敎里中

君諦聽其㫄卽能爲人演說因試之文振筆立就家人

咸訝其何遽能是也自是從季父學學日進繼隨敎諭

君於鎭海鎭海之士咸推服焉君於文不隨俗好識者

以爲在明江右五家中與章羅酷相似亦嘗以諸生試

高等宐可以食餼矣顧缺出蚤晚無一定卒不與相値

僅補增廣生鄉試屢詘而君志氣卒不少挫居貧所守

益峻其天性之篤也嘗侍嚴親疾不解帶者五閱月夜

則究岐黃家言遂通其旨劑量醫所處方飮之愈季父

客會稽而病君在鎭海聞之疾馳往奉以歸會稽至餘

姚僅二百里而舟不能徑達中隔以曹娥江輿轎登陸

肢體不得展舒渡江再易舟又過兩垻牽挽上下始達

於姚江病者苦煩聞邪許之聲不堪尢甚君於陸行舁

以涼牀施幕其上風日不侵過垻則約滴水爲號以齊

眾力轆轤無聲而舟巳進其用意體貼入微若此敎諭

君旣吿歸君事二親曲盡其歡疏小圃以娛之日求所

嗜以進之以親居北方久溲麪效北人爲餺飥親食之

甘於論著之散見者皆爲緝綜成帙與季父遺書竝藏

之唯謹邑有介士徐君義不受人之周母病君託言負

其家金厚遺之後其母死又鬻田以爲賻其勇於義率

此𩔖雖家人未盡知也晚年喜詁易詩文偶一爲之多

出人意表以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乙巳卒年七十有二

及見其子貴受卦文林郞晉封儒林郞如其子官妻袁

氏封安人子三人履涵蚤世晉涵乾隆三十六年舉禮

部試第一人成進士官翰林院編修鼎涵國子監生女

二入適名族孫六人秉恆秉仁秉華秉理秉章秉瑞以

卒之明年十二月某日葬於邑文山之南原銘曰

吉夢神吿誕生文人誰之不如而鬰湮不伸其行可式

又進於文孝乎惟孝而乃醇乎醇嘗藥知醫巧變入微

泆而爲義欲人莫知是曰隠德天其知之及身食報有

子而才有子而才眾推班揚領袖南宮潤色玉堂錫以

淸資方來未艾瀧岡之文將母有待見託下走作此銘

詩雖曰不文庶無愧辭

   浙江杭嘉湖海防兵僃道周公墓誌銘乙巳

公諱克開姓周氏字乾三號梅圃湖南長沙人乾隆四

十九年七月二十日以疾終於浙江杭嘉湖兵僃道任

年六十有一士民悲悼相與言曰天胡不俾終惠我民

邪大吏以聞

上深惜之公子內閣中書舍人有聲聞喪星奔將奉公

柩歸鄕以葬匄余爲銘余嘗見公於江寧又客太原爲

公舊治故老猶能述公治行公子以余嘗典學於其鄕

師事余是不可辭案狀公以鄕貢士中乾隆十九年

試明通㮄引 見發甘肅以知縣用葢刱舉也値甘肅

軍興卽協辦軍務署張掖古浪實授隴西調寧朔凡歴

四縣擢知固原州以憂去復補雲南姚州知州

特擢貴州都勻府知府調貴陽緣事罷復用爲山西蒲

州府知府調太原擢授江西吉南贑寧道署布政司使

事坐失岀逆書案吏議効力軍臺

聖恩許贖罪卽 命往江南以同知用署知江寧府事

特除江西九江府知府調南昌未幾卽擢浙江糧儲道

調補今職此公敭歴之本末也性勁直不以依阿骩骳

取容所至爲民興利必計長久治獄必當其罪於威勢

無所瞻畏雖以此取怨怒勿恤也大吏久而知之屢以

最聞

聖上深悉公任事有風力故再折再起不久淹也寧朔

舊有漢唐二渠與 大淸渠而三百姓資以灌漑唐鐸

堡之地有暗洞焉以泄濱湖宿水修治不善漢渠之水

不行泛溢爲害議者苟趣目前欲加塡塞寧夏利而寧

朔不利公堅主修復時春月資水甚急民以不及待相

阻撓公期以五日可就及期夏民羣持畚臿來擬不就

卽塡塞耳至則工巳垂竣反相助爲盡力葢麼蚤籌度

某所有石可用某項有錢可藉故能成之之速如是縣

民閏姓爲旗人所讎叢毆致斃旗員以獲偷拷問爲辭

公驗狀非偷且身有傷須考實將軍聞之大怒詰以不

當株連公據律令爲對竟致兇渠於法一破姑息之習

人皆以爲快在太原修復屬縣之風峪口隄堰以除水

患往時毎爲姦民佔荒者浮議沮其事及聞公往勘復

蟻聚蜂擁洶洶馬前公陽言吾不審當若何試推曉事

者導吾往得三人械之以行曰若率多人將復抗我耳

有縶吾馬者必置若法眾紛然各散去於是沿隄行視

隄亙十數里其尾爲水所決瀰漫平田中無所歸復循

而下則汾流帶之中隔民田公以開田償直詢諸民民

曰以潦田易永利某等願不受直隄卒以成民因爲祠

以祝公公於臨財廉亦不以賂要結上官近年甘肅浙

江官吏皆以贓敗而公絕無連染當時誚公迂者舉皆

喪身亡家公獨安於其官獲保令名以終嗚呼仕者不

可知所自立歟公督修海塘當潮汐之衝毎苦墊陷晝

夜不離工所積勞冒屠以至於大故豈不哀哉舉此數

端亦可以見公之崖略矣祖諱炳父諱宣智舉人漵浦

縣學敎諭以公貴 贈皆中憲大夫祖妣某氏妣侯氏

皆恭人公初入仕授文林郞妻張氏封孺人後所得階

封皆以貤贈子三長卽有聲徵仕郞以中書充歴代職

官表纂修官次有度早沒次有蕃孫二鳴鸞鳴鷺女四

人壻皆士族三巳嫁一許字未行卜以某月日葬於縣

之某原是宐銘詞曰

惟禮有雲勤事而死則祀之公之盡職自初仕國功民

功燿前軌口而祝者徧畏壘行書其實上太史報功有

典俾筵几神則如水魄在是以此爲淸白吏歸金之所

詎不美乎

   黃母方孺人墓誌銘辛丑

今之卜葬者吾惑焉以父祖之骨爲子孫博富貴之具

而一奉命於地師地師之說又言人人殊交持而不相

下則狐疑而不敢決迨世逾久則枝逾繁宐於孟者或

疑其有害於仲若叔若季亦惟恐其不利己也交相遷

延寧使其親棺朽骨腐終不敢輕議葬事達官富室揚

揚然伸睂抵掌出入光輝諸事恥不若人獨至於葬其

親反不得下比於窶人子之蓬顆蔽冢猶得以安體魄

而無暴露之患此其人於天下豈少也哉使其聞潮陽

黃母方孺人之事寧不愧焉孺人普寧方氏諱淑考憲

韶四川重慶府同知及笄歸於黃是爲同菴府君諱應

泰舉拔萃科應

廷試𠋫𨕖儒學敎諭歸而復舉於鄕得乙㮄未仕遂卒

同菴始爲諸生時娶孺人患前妣郭孺人墓地卑下將

改卜孺人力贊成之於時祖考妣之喪猶在淺土則以

從祖兄弟人多議不一同菴之父雖能不惑於形家之

說然猶慮持之過急則應之反緩乃延地師爲兄弟所

信服者於家令其擇地孺人主中饋之事必豐必潔惟

恐少怠彼將不肎盡力如此者數年地師感其意良厚

指一穴謂其眾兄弟曰此最吉眾兄弟咸以爲然於是

遂葬實孺人之陰爲相也旣而良人先卒君舅後亡督

諸子獨肩附棺之事蓋視前此少易焉則孺人之素行

孚於人者深也近三十年中黃氏之門遂無停喪不葬

者豈非見理明決而又善於委曲調劑故事集而內外

安之無異言噫可謂難能也巳其他閨門細行不悉書

書其大者子五人長霖次鳴鸞皆諸生次象璣國子生

次作乂先卒次雲章國子生女一人適海陽鄉貢生陳

雄略孫七人蓮峯瞻峯皆諸生餘皆業儒以乾隆四十

四年二月五日卒年八十有二同菴君已前葬諸孤重

於啓竁乃以明年十一月六日舉孺人之喪葬於縣竹

山都長美坑之原距同菴塋域僅數里未有銘其女夫

余所取士也重以爲請乃銘曰

不裂而泄不齧而缺地不違天爰得吉穴昔孺人之安

先人也今後人之安孺人也昭爾子孫後先一轍

   馮恭人墓誌銘壬寅

恭人氏馮爲代望族考諱元方廣西按察司使母王淑

人馮公與四川布政司使陽曲李公諱如蘭交相善也

遂以恭人歸李公次子天培由進士歴郞署岀爲湖南

衡永郴桂道復授廣西左江兵僃道官罷恭人偕歸里

中凡十有四年而卒年六十有七時乾隆四十有六年

九月三日也逾年十一月某日葬於太原縣許丹村之

原先期以狀來請銘余素知兵僃君之賢今乃知恭人

實有助雲恭人少隨父任兵僃君奉父命就婚焉旣而

應鄉試歸馮公止一子聘兵僃君之妹亦命之蜀就婚

旣行而馮公疾作恭人忘其將免身者日夜左右奉湯

藥唯謹生男三日而馮公疾革卽彊起茹哀視附身物

無一遺憾又懼母夫人年高不宐過哀所以調護扶掖

者無不至洎與弟扶柩歸代以積勞幾濱於危逾年始

差布政公以王淑人所生止此女不堪遠離命且畱侍

母久之布政公卒官始歸奔喪家旋被籍至無以給朝

夕恭人安之無慍容迨兵僃君仕於 朝恭人奉姑曹

夫人命送小姑嫁來京師未幾復至代由代至太原由

太原至京復至代十餘年中往還殆無寧歲兵僃君家

貲旣盡所得祿不足以給裘葛僕馬費士大夫舉京官

之貧者必曰李君而君彌自刻苦微特不受非義幷不

輕從人乞假恭人仰事俯育黽勉有無坼鈿移繡辛苦

備至兵僃君乃得壹意職事絕無內顧憂旣而從宦衡

陽南寧以遠離二母居常悒悒聞當䥴秩喜謂兵僃君

曰今乃獲偕君歸事老親矣歸二年而母王淑人卒又

四年姑曹夫人亦卒侍病送終僃盡哀禮恭人爲女爲

婦之道盡矣以夫貴 誥封恭人子二長德申增廣生

員次錫璉殤女四皆適宦族孫二應垣應均銘曰

處素貧易處暴貧難雪霜驟至當之鮮歡幸爲男子專

奉二親女也及笄辭家適人豐約一致恩義無二天鑒

孔明咸遂其志以亨其迍以榮其身同德賢夫無或緇

磷井槨旣具高邱之原銘以考信我詞不繁

   談孝貞墓誌銘乙巳

女子外成以適人爲家者此人道之常也離己之父母

而事人之父母義則有降而情則無降故巳嫁而孝不

衰者稱焉若夫兄弟凋零幼孤未立懼親年之易老傷

左右之無人撤環瑱以守貞奉盤匜而致養遇値其變

則其事爲尢難有若江寧談氏孝貞女者名淑範旦泉

君之愛女也母許夫人女善承兩親意自小卽願長依

父母及笄聞將爲擇對則涕泣終日旦泉有兩子先喪

其長子其遺腹幸男也而次子又夭女願SKchar子職之志

益堅未幾母亾長嫂又相繼逝天倫之樂生人之趣旦

泉舉無得焉女上承下撫綜理井然復勸父置側室親

擇端謹者令視寢舉一男今巳就傅矣其孫授室後亦

生男旦泉今乃有子有孫且有曾孫矣是皆女辛勤鞠

養之所致也性嚴重寡言笑家人咸憚之以乾隆五十

年六月十九日卒於室年四十有三其父痛之甚以其

年十月十九日坿葬於祖塋之㫄請余爲之誌幷銘之

女孝而貞國人所稱在室伊何降酷相仍生我孑然意

先志承扶厥微緒家用是興先聞其鄉有萬孝女十指

養母相依白首昔惟北宮今乃有侶述殊志同孰敢輕

不卜茲幽宅日月其良魄歸於土神或在堂

         弟子定遠凌和鈞雲韶校







抱經堂文集卷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