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拙藁千百
卷之二
作者:崔瀣
1354年

送鄭仲孚書狀官序

編輯

三韓古與中國通。文軌未甞不同。然其朝聘不以歲時。故寵待有出於常夷。蓋所以來遠人也。每遣人使。必自愼簡官屬。其帶行或至三五百人。少亦不下於一百。使始至中國。遣朝官接之境上。所經州府。輒以天子之命致禮餼。至郊亭。又迎勞。到館撫問。除日支豐腆。自參至辭。錫讌內殿。設食禮賓。御札特賜茶香酒杲衣襲器玩鞍馬禮物。便蕃不絶。而隨事皆以表若狀。稱陪臣伸謝。而其私覿宰執。又多啓箚往復。故書記之任。非通才。號難能。中古國相若朴寅亮,金富軾輩。皆甞經此任。而爲中國所稱道者。自臣附皇元以來。以舅甥之好。視同一家。事敦情實。禮省節文。苟有奏稟。一個乘傳。直達帝所。歲無虛月。故使不復擇人。恩至渥也。獨於年節。例以表賀。而且有貢獻。故國卿充其使副。而粗如舊貫焉。書記之名亦苟存。其而翰墨無所責也。是以邇年。僥倖無恥者。往往冒利而爭爲之。故行人將校。至不以淸望待之。噫。書記之任雖無時用。而其名猶在。豈若人所妄處。而若輩所輕視哉。今年四月十七日。爲天壽聖節。當遣使入賀。而王親選在僚。任蔡密直以使事。又以書記近非其人。命密直自擧。乃以典儀寺直長鄭誧仲孚應焉。仲孚於是騰裝將就道。以予爲老友見過。且告以行。予語之曰。士生用弧矢。匏繫不食。又非君子之志。矧今天下一姓。薄海內外。梯險航深。輻湊輦下。而奉邦君之命。參盛禮於明廷。士之慶幸。孰大於此。昔蘇穎濱讀百氏之書。不足激其志氣。捨去遊京師。觀宮闕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大。見歐陽公。聽議論之宏辯。而又見韓太尉。願承光耀。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也。仲孚旣朝京闕。其巨麗之觀。當不讓於穎濱矣。第未知得謁今之豪傑偉人如韓,歐二公者。有以激發而成就之乎。他日歸來。必有異於今日所見矣。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豈虛言也哉。其書記之責。與古昔不同。又不足爲吾仲孚道也。雖然。予非仲孚。亦不能發斯言矣。仲孚其忽諸。元統二年三月旣望。

平原郡夫人元氏墓誌

編輯

高麗有大臣諱恆者。在世祖皇帝時。相太師忠烈王。姓朴氏。位僉議贊成事。謚曰文懿。有子曰光挺。始以本國子弟被選。宿衛闕庭。受天子之命。帶金符爲昭信校尉。高麗西京等處水手軍副萬戶兼匡靖大夫平壤府尹而卒。其子正尹居實。孫禿滿能世襲其職。階皆昭信。故平原郡夫人元氏。實正尹公之妻。於禿滿爲母。其十一代祖諱克猷。仕國初爲正議大夫。華胄蟬聯。益顯以大。祖諱傅。故僉議中贊謚文純。父諱瓘。故僉議贊成事。母金氏。封樂浪郡大夫人。故密直承旨諱信之女也。其子男二人。女五人。男長卽禿滿。次長命。未仕。女適中政院長史瀋陽洪義孫。先歿。次適興威衛郞將金之庚。次適重大匡樂浪君王琇。與國同宗。次適宣授王府斷事官匡靖大夫前政堂文學李齊賢。夫人生有淑質。性柔且慧。父母愛之。年十三。擇所從配朴氏。入門承舅姑。愛如其父母而禮待過之。未幾。匡靖公下世。姑鄭氏在堂。正尹公替父充宿衛住輦下。而夫人左右鄭氏。奉養無違。以善事得其終焉。後正尹公又逝。男女未冠笄者有五人。夫人主家未九年。俱選其對以昏嫁之。元家弟妹皆貴顯。太夫人尙無恙。宗婣日盛而夫人早寡。處於其間。所以奉承接遇。盡其恭順。而以禮自守。一門多稱之。家故足貲。正尹公不以爲問。夫人制之有法度。撫御婢僕且數百。不聞有人出一言以負且怨者。元統二年甲戌十二月甲戌。以疾卒。年四十又七。嗚呼。夫人其賢而不壽者乎。子壻治喪。卜以明年乙亥二月己未。葬於某地之原。問銘於予。予於洪長史。爲同年友。又受知李匡靖爲不淺。銘其敢拒而已耶。銘曰。

女承而親。婦信而身。母慈而子。維時維均。賢不克壽。嗟嗟夫人。

送奉使李中父還朝序

編輯

翰林李中父奉使征東。已事將還。過辭予。因語之曰。進士取人。本盛於唐。長慶初。有金雲卿者。始以新羅賓貢。題名杜師禮榜。由此以至天祐終。凡登賓貢科者五十有八人。五代梁唐。又三十有二人。蓋除渤海十數人。餘盡東士。逮我高麗。亦甞貢士於宋。淳化孫何榜。有王彬,崔罕。咸平孫僅榜。有金成績。景祐張唐卿榜。有康撫民。政和中。又親試。權適,金端等四人特賜上舍及第。擧是可見東方代不乏才矣。然所謂賓貢科者。每自別試。附名榜尾。不得與諸人齒。所除多卑冗。或便放歸。欽惟聖元一視同仁。立賢無方。東士故與中原俊秀竝擧。列名金榜。已有六人焉。中父雖後出。迺擢高科。除官禁省。施及二親。俱霑恩命。光捧詔書。來使故國。謁母高堂。焚黃先壠。爲存歿榮。得志還鄕。不獨長卿,翁子夸於蜀,越矣。吾家文昌公。年十二西遊。十八。登咸通十五年第。歷尉中山。佐淮南高侍中幕。官至侍御史內供奉。二十八。奉使歸國。鄕人至今傳以爲美談。當是時也。屬於唐季。四海兵興。而公以羇旅孤跡。寄食於藩鎭。雖授憲秩。職非其眞。及乎東歸。國又大亂。道梗不果復命。論其平生。可謂勞勤。而其榮無足多者。曷若吾中父遇世休明。致身華近。而且年方強壯。志愈謙光。其前途有未易量者。則顯榮家國豈止此一時。必見富貴苦逼。功名滿天下。晝錦之堂。將大作於東韓。未識後來視中父與昔東人爲何如也。復記在至治元年。亦自猥濫與計而偕。是年擧子尙未滿額。登左牓者纔四十三人。予幸忝第二十一名。拜蓋牟別駕。赴官數月。以病求免。今玆退安里巷十有三年。壯志日消。無復飛騰之勢矣。比見中父。益知予之終於自棄而無成也。慚負聖明。又奚言哉。中父尙勉旃。毋以一簣進止而虧九仞之高也。予與中父厚。旣美其行。且訟予拙而復勖之雲。元統乙亥三月初吉。

壽寧翁主金氏墓誌

編輯

金氏爲貴族。蓋起新羅之初。俗傳金樻降之自天。取以爲姓。又言自以小昊金天之後。因氏焉。子孫享國久。至敬順王傅。遇本國神聖王誕興。知天命有歸。納土自附。其宗屬多內徙。蒙恩被位。代著忠勤。愈遠而愈大以盛。近有國相諱鳳毛。門下平章。生門下平章諱台瑞。平章生樞密副使諱慶孫。樞副生密直承旨諱信。承旨受尹氏女。父諱璠。判大府監。故壽寧翁主其季女也。年十四。以右姓而賢。媲於王氏諱昷。故蘂城府院大君。寔顯王第四子。文王之母弟。平壤公諱基十世孫也。世附近屬。克襲公侯。伯父帶方公諱澂。在世祖皇帝時。率國子弟宿衛於內。天子嘉其勞。寵賚歲至累百。翁主年未三十已寡。而三子一女稚且幼。旣皆敎育成立。至於抱孫。長珣。淮安府院君。次瑀。昌原府院大君。次琇。樂浪君。孫有八人。曰証。爲保寧君。曰讜。曰諝。爲正尹。曰詷。曰頲。餘俱幼。延祐,至治間。有旨索王氏女。而女入其選。今適河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室烈問。封靖安翁主。迺所鍾愛。當其遠送。憂懣成疾。自後時已時作。至元統三年。病殆藥不效。越九月乙酉卒。年五十五。先此。東人子女被刮西去無虛年。雖王親之貴。不得匿。母子一離。杳無會期。痛入骨髓。至於感疾隕謝者非止一二。天下孰有至冤過是哉。今天子用御史言制禁之。一方老幼喜際仁明。不知手舞足蹈者。獨恨翁主未及而至於斯也。嗚呼悲夫。用是月甲辰。葬大德原。祔大君也。其襄事。王命有司官庇之。而淮安,昌原二君。執喪如禮。其季在都下不及焉。二君好書愛客。有承平貴公子之風。且習家國禮文典故。王氏取宗法者敀之。豈非慈訓有方而致之然耶。皇慶二年。王始受封。卽位之日。淮安君陪侍左右。禮無違者。覃恩及親。於是錫壽寧之號。繼命趁月供支視長翁主。亦特恩也。士議金氏旣媲大君。其稱謂不宜與宗女同。其必有能辨之者。予客長君久。而性又魯。於其徵銘。無敢辭。直敍氏族顚末。而及其士議。無有隱也。銘曰。

山壯其址。水美其濆。有吉者兆。有安者墳。孰藏孰祔。維主維君。千載之下。尙考斯文。

故密直宰相閔公行狀

編輯

曾祖仁鈞。故正議大夫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妣▣氏。封▣▣郡夫人。祖滉。故朝散大夫戶部侍郞。妣崔氏。封昌原郡夫人。父宗儒。故重大匡僉議贊成事上護軍致仕。妣兪氏。封長沙郡夫人。公諱頔。字樂全。姓閔氏。其先忠州黃驪郡人。蓋自國初入仕。九代而上。家失譜牒。不可考。其八代祖諱稱道。仕至尙衣奉御。奉御生監察御史諱世衡。御史生戶部員外郞諱憼。戶部生大師門下平章監修國史諱令謨。實相明王。以致中興。年八十卒。謚曰文景。文景又生太保平章大集賢謚定懿諱公珪。爲公高祖也。代以文雅。致位高顯。爲東國世族之冠。公以至元七年庚午生。生而相不類凡。外大父諱千遇。位宰相謚文度。號知人。見而奇之曰。兒他日貴矣。姨夫故相金公頵聞其言。固請養之。故長其家。東方故俗。男子幼年。必從僧習句讀。有首面姸好者。僧與俗皆奉之。號曰屳郞。聚徒或至於百千。其風流起自新羅時。公十歲。出就僧舍學。性敏悟。受書旋通其義。眉宇如畫。風儀秀雅。見者皆愛之。馬首所至。鶴蓋成陰。忠烈王聞之。引見宮中。目爲國仙。亦猶一邦豪傑稱國士焉。至元廿二年。擧進士及第。時太尉王爲世子。選以爲屬。俄權秘書校書。移寶文閤校勘。累轉僉議注書。以禮賓丞。權通禮門祗候。改秘書郞。大德元年。試軍簿正郞。賜服銀緋。尋改版圖。兼世子宮門郞。又賜金紫服。二年。大尉王受封嗣國。除朝散大夫秘書小尹,知制誥。秋。王召入闕庭。隨例免。明年。赴都留衛王邸。四年而歸。自是閑居凡五年。至十一年丁未。起爲羅州牧。至大元年。忠烈王薨。大尉王又襲位。以奉常大夫,典儀副令召。改選部議郞,知製敎。明年。拜奉順大夫,密直右承旨,典儀令兼司憲執義,知選部事。冬。出行平壤尹。未幾見罷。以通憲大夫檢校大司憲。家居者又四年。今王新嗣位。除選部典書。尋改讞部典書。皆帶寶文閤提學。讞部古廷尉。詞訟且繁。而人稱其平。延祐三年。入密直爲副使。改民部典書,大司憲。皆同知密直司事。五年。奉使賀年。宸所不失禮。時大尉王在都。以公舊僚。待遇非他使比。至治元年。罷。至泰定四年。封驪興君。階重大匡。至順二年。改授匡靖大夫,密直司使,進賢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上護軍。壬申。復罷。元統元年癸酉。忽患風疾轉劇。人懼其不能興。逾年乃平。懼者皆喜。後至元乙亥冬。又遘他疾。至丙子正月廿二日己巳卒。年六十有七。公兩娶。先夫人金氏。封永嘉郡。故宣授鎭國上將軍管高麗軍萬戶本國重大匡上洛君諱昕之女。生一男子夷。登乙卯科。今爲奉善大夫衛尉少尹知製敎。後夫人元氏。封平原郡。故僉議贊成事諱瓘之女。生三男三女。曰愉。爲左右衛別將。曰抃與愉。同登辛未科。曰渙。司醞令同正。女適通直郞版圖正郞朴仁龍。次適中顯大夫前備巡衛大護軍尹繼宗。次適令同正劉允吉。孫二人。皆幼。公質貌俱美。望若神人。坐立言動。無不可觀聽者。蓋其所稟得全。沖粹之氣浹中發外。故不待自強而人已服之矣。其學因其世業而修之。且自少與游者皆老成人。積有漸化。用是早結君主之知。備歷華要。官登右府。爵至諸君。實可謂一方賢大夫矣。所恨位未究而壽未極。遽止於此。其可不歎息也哉。甞卜地王京巽隅作宅。園林邃靜可愛。以芸齋寓其號。其好賢樂善。又出誠心。待孤寒晚進。尤有情禮。每花時。召客置酒。聯詩句以爲樂。某與子夷相厚。而先子又爲公故人。蒙許忘年之契。故得公平生爲熟。今卜葬有日。敢述世家歷任行跡之大略。以告當代秉筆者。圖有以光於隧道。而因致予勤焉。謹狀。至元二年丙子二月戊寅朔。

東人之文序

編輯

東方遠自箕子始受封於周。人知有中國之尊。在昔新羅全盛時。恆遣子弟於唐。置宿衛院以隷業焉。故唐進士有賓貢科。牓無闕名。以逮神聖開國。三韓敀一。衣冠典禮。寔襲新羅之舊。傳之十六七王。世修仁義。益慕華風。西朝於宋。北事遼金。薰陶漸漬。人才日盛。粲然文章。咸有可觀者焉。然而俗尙惇庬。凡有家集。多自手寫。少以板行。愈久愈失。難於傳廣。而又中葉失御武人。變起所忽。昆岡玉石。遽及俱焚之禍。尒後三四世。雖號中興。禮文不足因。而繼有權臣擅國。脅君惘民。曠棄城居。竄匿島嶼。不暇相保。國家書籍。委諸泥塗。無能收之。由玆已降。學者失其師友淵源。又與中國絶不相通。皆泥寡聞。流於浮妄。當時豈曰無秉筆者。其視承平作者。規模蓋不相侔矣。幸遇天啓皇元。列聖繼作。天下文明。設科取士已七擧矣。德化丕冒。文軌不異。顧以予之踈淺。亦甞濫竊。掛名金牓。而與中原俊士得相接也。間有求見東人文字者。予直以未有成書對。退且恥焉。於是始有撰類書集之志。東歸十年。未甞忘也。今則搜出家藏文集。其所無者。偏從人借。裒會採掇。校厥異同。起於新羅崔孤雲。以至忠烈王時凡名家者。得詩若干首。題曰五七。文若干首。題曰千百。騈儷之文若干首。題曰四六。摠而題其目曰東人之文。於戱。是編本自得之兵塵煨燼之末。蠹簡抄錄之餘。未敢自謂集成之書。然欲觀東方作文體製。不可捨此而他求也。又甞語之曰。言出乎口而成其文。華人之學。因其固有而進之。不至多費精神。而其高世之才。可坐數也。若吾東人。言語旣有華夷之別。天資苟非明銳而致力千百。其於學也。胡得有成乎。尙賴一心之妙通乎天地四方。無毫末之差。至其得意。尙何自屈而多讓乎彼哉。觀此書者先知其如是而已。

唐城郡夫人洪氏墓誌

編輯

故延興君杏山老先生有孫。名文珤。以其客西原鄭誧狀先夫人之行。來泣而言曰。惟先生甞與吾父與吾舅俱有年契。吾母之藏。不可無銘。非先生誰謁焉。予曰。嗚嘑其然。鄙文安足惜。按唐城洪氏爲東方望族。祖諱子藩。相忠烈王。爲國大宰十五年。位僉議中贊。考諱敬。階其先積。官至贊成事。夫人年十三。選敀朴氏。爲杏山冢婦。實匡靖大夫前政堂文學遠之妻。封唐城郡夫人。長子仁龍。故版圖正郞。次子卽文珤。爲典儀寺丞。次德龍。東部副令。次壽龍。千牛衛別將。次天龍。綏陵直。女配王氏璉。爲益興君夫人。次嫁士族。爲散員許齡妻。夫人之生。在至元戊子。至後至元丙子。春秋四十有九而病。卒以七月辛酉。葬以十一月甲戌。宅兆某山之原。其葬也。仁龍已卒。而政堂公赴輦下不及臨。悲哉。銘曰。

粵若洪宗。貴擅天東。匪積匪厚。曷殷而豐。維文維武。有德有功。力贊靑社。世濟以忠。大宰之孫。有夫人美。幼奉迺親。愛鍾衆子。爰擇所從。適於朴氏。自其入門。舅姑以喜。旣敦女範。又婉婦儀。承事夫子。以箴以規。董治家政。有備無虧。亦克多慶。二女五兒。謂言夫人。享祿未艾。胡哲其身。年則不逮。夫子出遊。歸也無待。泉路幽幽。留恨千載。嗚嘑哀哉。

故杞城君尹公墓誌

編輯

公諱莘傑。字伊之。初以文學。輔王於江陵府。逮王嗣位。䠫擢登宰府。身爲舊臣。年七十二。後至元丁丑二月廿四日。病卒。夫人朱氏以予甞友其姪暉。俾暉來請曰。妾事夫子五十四年。今亡矣。不幸無子。獨葬不可以緩。將卜用三月十三日行事。願刻文納隧。以圖其不朽。惟君之託焉。予與暉厚。安可拒之。公之先。雞林杞溪縣人。蓋其始由鄕擧而入仕。曾祖良庇。故檢校詹事。祖維楨。故閤門祗候。考珝。故監察史。祖及考皆登科。前輩有稱其文者。監察公娶壽城賓氏女。生子五人。公爲長。生廿歲。擧司馬試中魁。廿五。赴禮圍擢乙科。至元世一年。任南京留守司錄。罷秩國學學諭。轉四門大學博士。遷崇慶府丞。大德十一年。拜左正言左司諫左史郞。皆帶知製敎。至大元年。革官爲右獻納,江陵府,翊善,成均樂正。階奉善大夫。皇慶元年。轉典儀副令,選部議郞,知製敎。階奉常。延祐元年。累遷至奉順大夫,密直司右代言,藝文提學,知製敎,同知春秋館事。三年。拜通憲大夫,密直副使兼選部典書。遷同知密直,知密直,密直使。陞藝文大提學,知春秋館。階匡靖。又錫號純誠輔理功臣。泰定元年。拜大匡三司使,進賢館大提學,上護軍。冬。封杞城君。階陞重大匡。公資嚴重。訥於言。人望之若泥塑。莫知其中何有也。大德間。爲學官。時執政以博士只占一經。多非其人。聞於王嚴其選。必通六經者。然後除之。公獨以兼明得補。見稱於一時。大尉先王因擧以傅王。善事父子兩王。久主銓選。不以自意輕重之。皆目爲長者。自謝事後。遂閉門杜絶賓客。常塊然獨處。不問外事。如是十餘年而終。嗚嘑。公可謂篤愼君子者矣。朱氏考諱悅。謚文節。忠烈王時名大夫也。公喪。朱氏命公姪衡,希甫二人主焉。又命其姪暉佐之。其皆從理命也歟。銘曰。

予於天下之理。未敢自謂其窮。蓋亦粗知其如是而已。獨於人之有子與無。其不可理推而知知矣。當謂賢者有後而卻無。何不肖者宜絶而寔蕃乎。此予所以反覆三思。而未得其辭者也。今夫尹氏之喪。予又不覺有言。嗚呼。公有猶子二人焉。亦豈雲公祀之不存。

有元故武德將軍,西京等處水手軍萬戶兼提調,征東行中書省都鎭撫司事,高麗宰相元公墓誌。

編輯

王京之南距城三十里有山。蜿蜒若行若伏。若顧而住。水自艮涓涓潛洩。至坤流爲溝瀆。合大江入於海。背山面水宅得其執。不曰蓄德之丘乎。玆故征東萬戶宰相元公之藏。藏用後至元丁丑六月丁酉。其里人崔某受諸孤之謁。不敢拒。直敍公。且爲銘詩。以慰其孤之心焉。敍曰。公諱忠。字正甫。先世蓋新羅北原人。十一代祖克猷。始仕本國。爲正議大夫。祖諱傅。相忠烈王。爲僉議中贊。謚文純。考諱瓘。故僉議贊成事。大夫人金氏。封樂浪郡。故承旨諱信之女也。公生於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八歲。以廕補東面都監判官。十八。始召入事太尉先於京師之邸。擢授禮賓內給事。日見寵愛。賜姓王氏。改名曰鑄。遷中門副使。轉典符令,司僕正,穠華右司尹。階由奉常。至奉順大夫。而王益欲貴異之。特除密直代言。公辭曰。臣齒少無知。驟登三品。取譏多矣。若夫喉舌之任。淸望攸屬。願乞擇人。因忤王旨。命復其姓名。降職知鐵州。促登之。實至大三年八月也。理鐵四年。政簡而民便之。皇慶二年。王及今王歸國。公迎拜鴨江上。待遇如初。命從歸王京。授典儀令兼中門副使,密直代言,世子右司尹,知摠部事。延祐三年。拜通憲大夫,密直副使,左常侍,上護軍。七年。陞密直使。階匡靖。尋出爲商議評理。至治元年。從王朝天子所。時太尉王有吐蕃之行。又見留京師。傾危之徒謀覆宗社。從行大臣亦皆革面。勢至不測。公獨左右於王。終始無二心。朝廷識者稱之。至泰定元年。太尉王得西廻。王復爵。授公推誠佐理功臣。重大匡,僉議贊成事,判民部事,上護軍。明年。王就國。父王臨辭。目王曰。元忠是世祿舊家。且連外戚。近又盡匡救之力。非他臣比。宜聽其言。又戒公曰。尒亦永肩乃心。以輔於王。然而自歸國後言入見䟽。閑居五年。至順元年。前王嗣封。起公任以前職。陞判軍簿監察司事。而今王入朝。冬。公奉賀年表赴都。至三年。王又復位。而前王入朝。因替職留都下。元統二年。欽受宣命。帶虎符爲武德將軍,西京等處水手軍萬戶兼提調征東都鎭撫司事。至後至元二年。奉徽政院差使。乘馹東歸。自是見事至無可奈何。而志在求田問舍而已。明年。遘疾。召醫無驗。至五月己酉。不起。春秋四十有八。公天性端實。胷無堂府。處事之變。若有學然。其始辭代言。意在忌滿。至治戴君。又執不移之節。事出誠心。俱亦可尙。一時之人。皆謂之良宰相。而方強遽止。嗚呼。其不謂之命也而何。媲室洪氏。封南陽郡夫人。考故南陽府院君諱奎。於王德妃爲女兄也。男三人。曰顥。前興威衛護軍。曰詡。備廵衛別將。曰顗。未仕。女五人。長適親禦軍別將金光利。次適前左右衛護軍洪瑜。次適管高麗軍萬戶羅英傑。次適正尹王諝。爲國宗。季幼在室。銘曰。

吁其道無偏。物難以兩全。得位又得壽。豈可多責天。公旣貴富矣。所未究在年。安得知命者。與之論自然。

故密直副使致仕朴公墓誌

編輯

公諱華。姓朴氏。先世密城郡籍。曾祖奇輔。甞以中軍錄事死於國事。官至大觀殿直。贈某官。祖洪升。故衛尉注簿同正。贈衛尉丞。父諴。故檢校軍器監。贈禮賓尹。禮賓府君取陰竹安氏女。封陰平郡夫人。是生公。實元朝憲宗皇帝第二年壬子歲也。至元十五年。由典理司書員。任全州,臨陂縣尉。罷秩入內侍積年勞。歷板積窯直供驛司醞署令紫雲坊判官。至大三年。拜司憲糾正。出使慶尙道。照刷諸州架閤文卷。擿發無隱。被効者側目。反爲所攻見免。延祐三年。長子仁幹赴召太尉瀋王邸。起以選部散郞。出知慶原府。尋致仕。泰定元年。仁幹從太尉王廻自吐蕃。於是又起任廣州牧。明年。以通憲大夫密直副使上護軍致仕。至後至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病卒。享年八十有五。越三月八日。葬王京東大德山感恩寺之北麓。夫人趙氏。封金堤郡。爲故相文良公諱簡之姊也。先公四年而卒。子男五人女二人。仁幹登庚子科。又中乙卯應擧試魁。盡誠秉義翊贊功臣。匡靖大夫僉議評理。見任漢陽府尹。仁祉。辛未科。司設署令。仁杞。左右衛散員。仁翊。軍簿佐郞。仁宇。乙卯科。知丹陽郡事。女嫁中門祗候柳韶。版圖佐郞徐玶。孫男有六人女二人。公性恭勤。蒞事惟謹。而廉於進取。其處家敎諸幼。槩以慈祥。必勸之從學曰。人無學。無以立。苟有過。則又嚴加切責。故五子奉承。不敢怠忽。至於三人登科。皆以良能見稱。而其長公從先王於絶域。艱險萬狀。主耳忘軀。卒就功名。蓋由義方夙激而成之也。少從仕。官雖低回未達。晚因子貴。乃得高資厚祿以養。年及九秩而終。嗚呼。又多望乎哉。予聞死事者其後必大。亦其先報不騫也歟。銘曰。

嗚呼。公之次子仁祉。在大德六禩。甞與予同擧司馬試爲進士。距今三十有四年矣。予旣與其子而爲友。則不得不拜公猶諸父。故其長公弟畜我。我視其弟。又自處以兄。其誰曰不可。是以。公之一門父子弟昆。於歿於存。義密情惇。玆其歸土宜有銘。我秉其筆。尙無媿於幽明。

國王與中書省請刷流民書泰定乙丑

編輯

竊念本國屬大祖龍興。肇造區宇。時有契丹遺民。奉其主後金山。僞署官吏。自號大遼收國王。驅掠人物東來。據險陸梁。逆命重煩。朝廷遣帥臣合臣扎臘等致討。我高祖太師忠憲王供偫大犒。掎角而滅之。自是擧國內附。恪修職貢。歲無有闕。以至世祖回自征南。將登寶位。我曾祖太師忠敬王。以世子入朝。迎拜於梁楚之郊。欽遇聖恩。許以己未二月以後逃虜人口歸元。而我祖大師忠烈王。得尙皇姑齊國大長公主。生我父太尉瀋王。累蒙朝廷特遣使臣。與遼陽省及征東委官會刷歸之。而每緣土官占吝。刷之不悉。又予至治元年入朝以後。五載之間。國人失於防閑。逃入遼瀋開元地面不知其數。今者欽具表文。遣人聞奏。伏望上念累朝字小之本意。下察小國勤王之微勞。導降兪音。使散渙之民。得令復業。則海隅小邦。永荷覆育。不勝幸甚。不宣。

又謝不立行省書是年

編輯

伏念小邦世荷累朝涵育。國中君臣之分。一皆依舊。不料邇年樂禍之人間起。以致朝廷有議立省。百姓聞之。人不自安。近者欽蒙聖旨。一切禁之。擧國上下實獲再生。唯知蹈舞而已。玆遣小介。奉表進謝。伏望善爲聞奏。永示字小之仁。不勝忻慶。不宣。

又與翰林院爲太尉王請謚書丙寅

編輯

伏以聖朝功臣世家。例得贈謚。而先太尉瀋王薨逝逾年。尙未擧行。今具表文啓省上聞外。念先王歷事六朝。實多勞績。累被天奬。元臣懿戚。無有不知。若蒙平生行跡得列華藻。以示將來。則先王可爲死而不死。其於存歿。爲榮莫大。伏惟照察。不宣。上三書。皆藝文應敎所製。追錄。

代權一齋祭母文

編輯

月日。孤子某敢告亡母故永嘉郡大夫人之靈。嗚呼。人無不死。理豈有長生。其短折者已不復言。幸而至於壽考。間或疾𤹂纏綿。臥床呻吟。乞絶而不能者多矣。至如吾母。九十五歲。論其平昔。其有異於此輩。方年十餘。歸於我氏。至其劬勞二十有二載。調琴瑟餘五十年。追惟先子。公正勤儉。天所扶佑。七十有五。忽焉見背。是時母年又七十二。自此私心一懼一喜。豈知兒年七旬又四。而且僥倖身居上相。手假省權。富貴之極而母尙康寧。得終於此。嗚呼哀哉。玆實聖善夙鍾陰德。故受介福以至今日。所謂視死如歸。胡有歉然於心哉。第餘一身。無姊妹弟兄。少從婚官。晚泥功名。離家去國三十餘年。徒倚顯榮。是爲養志。溫淸旨甘。實負中心。逮於不諱。謂之何哉。人或來慰。死生之理猶如旦夕。皓首丁憂。世不多見。無以死傷生。聖有明誡。嗚呼。孰知母子▣情。方老益篤。而不以衰謝而可已乎。玆値百日。就龍泉佛寺修齋薦福。謹用茶果時羞之奠。敬告靈筵。嗚呼哀哉。尙饗。

迎魂辭

編輯

波沄沄而東注。景翳翳以西沉。魂敀來兮何所。淚承睫以霑襟。

送魂辭

編輯

若有遇而不睹。慨欲聞其無音。忽出門而自失。竟安究而安尋。

送張雲龍國琛而歸序

編輯

予在少日始讀書。蓋知有天下之廣。則有四方之志焉。及仕王國。迺爲職縻。切抱飛不越階之歎。至治中。濫應賓興。觀光天子之庭。喜或其如願。顧因科劣。得倅下州。碌碌奔走。非性所堪。移病而免。今玆下喬入幽。跧伏里閭。敻不與天朝士夫相訊。已有十五年之久。於戲。士生一世。有志不就。齒髮日益衰。君子之棄。小人之敀。能無鬱鬱於此乎。是故。時聞有客至自中原。則輒往候之。冀得餘論。以寫平生之懷焉。咸有偉量。善自爲謀。至如胷襟坦蕩。而無苟然者。予未得覩也。豫章張國琛以今年七月。至寓王京一覽樓者數月。予徵諸主人。國琛終日危坐。若無言者。有來問以事。則亦一一說之。其學本吾儒。兼通蒙古字語。旁出入術數中。自言甞爲江西擧子入其選。又爲朝貴薦。祗勑欽宣者再。其遊觀幾遍天下。由都南至庾嶺。西至華峯。北至和林。其間風俗異同。皆採而有記。名山勝境。無不登覽。自去年東遊。歷遼陽抵王京。玆又西敀。其來也無求。其去也亦無所戀。卷舒自由。翔集有所。要之非池籠中可畜養者也。予旣不遂四方之志。則得四方之士而與之遊斯可矣。愛莫從之。情見於辭。其辭曰。

有美斯人兮來從西。翩然散步兮下雲階。星月爲佩兮帶虹霓。

有美斯人兮從西來。愛此松山兮乍徘徊。忽然輕擧兮不可陪。

我齒方壯兮志四方。縱觀九州兮敀故鄕。而今身老兮願未償。

惜此美人兮我欲留。留不肯住兮卻掉頭。獨立道周兮雙淚流。

東人四六序

編輯

後至元戊寅夏。予集定東文四六訖成。竊審國祖已受冊中朝。奕世相承。莫不畏天事大。盡忠遜之禮。是其章表得體也。然陪臣私謂王。曰聖上。曰皇上。上引堯舜。下譬漢唐。而王或自稱朕予一人。命令曰詔制。肆宥境內曰大赦天下。署置官屬。皆倣天朝。若此等類。大涉譖踰。實駭觀聽。其在中國。固待以度外。其何嫌之有也。逮附皇元。視同一家。如省院臺部等號早去。而俗安舊習。玆病尙在。大德間。朝廷遣平章闊里吉思釐正。然後渙然一革。無敢有蹈襲之者。今所集定。多取未臣服以前文字。恐始寓目者不得不有驚疑。故題其端以引之。拙翁書。

猊山隱者傳

編輯

隱者名夏屆。或稱下逮。蒼槐其氏也。世爲龍伯國人。本非覆姓。至隱者。因夷音之緩。倂其名而易之。隱者方孩提。已似識天理。及就學。不滯於一隅。纔得旨敀。便▣無卒業。其汎而不究也。稍壯。慨然有志於功名。而世莫之許也。是其性不善於伺候。而又好酒。數爵而後。喜說人善惡。凡從耳而入者。口不解藏。故不爲人所愛重。輒擧輒斥而去。雖親友惜其欲改。或勸或責。不能納。中年頗自悔。然人已待以非可。牢籠未果用。而隱者亦不復有意於斯世矣。甞自言吾所甞往來者皆善人。而其所不與者多。欲得衆允難矣。此其所短。迺其所以爲長也。晚從師子岬寺僧。借田而耕開園曰取足。自號猊山農隱。其銘座右曰。尒田尒園。三寶重恩。取足奚自。愼勿可諼。隱者素不樂浮屠。而卒爲其佃戶。蓋訟夙志之爽。以自戲雲。

故政堂文學李公墓誌

編輯

人稟陰陽以生。生爲氣聚。散則爲死。其間窮達得喪脩短遅疾。亦各因其所稟。無可怪者。苟委其然。不加以脩。則其卒與草木同腐。泯焉無聞。又非所謂參二儀妙萬物者矣。古之死而不死者。匪德則功。如大山靜而不動。人知膚寸之興。澤周四海之謂德。事機之會。雷風相盪。振民塗炭。利在社稷之謂功。是則身幽而道彌著。事遠而名愈彰。千載之下。日月爭光。尙何平昔出處險易之足論哉。余老矣。所閱者多矣。方見炎炎赫赫。可愛可畏。曾不旋踵。淪謝已盡。未及問其行業。俱可哀已。越若三韓宰相李公。雅爲一國所稱尙。而余又甞從容後者。宜軫其憚而其孤謁以隧道之文。則安敢自重而拒之乎。公之始仕。在忠烈王時。太尉王已引以爲屬。因久任羇靮之勞。致位高顯。及結今王之知。特置政府。待以文學。與評治道。替遇前王。復仍厥任。凡事四王。每承寵接。勝如前日。自非詞釆風流有動人主。疇克如是耶。公諱彥沖。字立之。先世淸之全義縣人。爲國近時名宰諱混謚文莊公猶子也。故鷹揚軍大將軍諱仟。故直文翰署贈大司成諱子蒝。爲公祖,考也。故檢校軍器監金惟銑之女。封永嘉郡夫人。爲公妣也。公擧壬辰司馬試中魁。又登甲午年第。自入內侍興信宮錄事。累轉軍簿佐郞,正獻大夫,大司成進賢館提學知製敎,通憲大夫檢校選部典書,行典儀令,平壤道存撫使,行平壤尹,慶尙道鎭邊使,行金海牧。內徙開城府尹。改左常侍,判繕二寺,密直副使,上護軍,匡靖大夫政堂文學,僉議評理,藝文大提學,知春秋館事。爲公平日所歷官也。金氏封化平郡。故僉議評理諱禧之女。洪氏封江寧郡。今王京等處巡軍萬戶綏之女。爲公兩夫人也。金先而洪繼。前神虎衛中郞將光起。前衛郞將光翊。前典儀寺注簿俟傑。上元方成童。三寶纔十歲。爲公子也。見任僉議贊成事閔祥。正管高麗軍千戶李乙年。前備巡衛別將元詡。昌陵直尹希甫。爲公壻也。又三女處而幼。歲癸酉月▣▣日▣▣。爲公生也。歲戊寅月癸亥日庚戌。爲公卒也。是歲月乙丑日丁酉。爲公葬也。銘曰。

見君子之未亡。有神氣兮揚揚。謂言福祿久彌昌。恨君子之已亡。討大空兮芒芒。信乎人生不可常。

全柏軒墓誌

編輯

至元,大德間。上有天子之明。四海乂安。而太師忠烈王以世勳懿戚之重。坐鎭東方三十有五年。是時士習忠厚。不勸自修。其登天朝者。已不在論。降而仕於王國。人皆謹飭。恥爲浮薄雅僻之行。自三二十年來。俗風日潰。無隄可遏。間有擧其當時事者。莫不嗤點以爲固。然見遺老典刑猶在。近又相繼隕謝。風流頓盡。嗚呼。可勝嘆也哉。故會議宰相全公。其逮事先王者。公謹厚君子人也。諱信。字而立。先世天安府籍。太僕少卿諱世柱。閤門祗候贈左僕射諱仁亮。密直使大寶文諱昇。公三世祖父也。先夫人崔氏。大宰文淸公諱滋之孫。封齊安郡。公之始仕。用父任。大德辛丑。以內侍內衣直長。赴禮闈登科。明年。除崇慶府丞。仍預政房。官再轉爲秘書郞。甲辰。試國學直講。賜服金紫。丁未。出爲安東府判官。至大己酉。以典儀副令召。階加奉常大夫。三改官爲摠郞議郞。辛亥。出知金海府。明年。移成安府。又二年。移水原府。延祐甲寅。以司憲掌令召。轉讞部選部議郞。丁巳。授寶文閤提學,奉順大夫判內府寺,肅寧府右司尹,知製敎,知民部提擧有備倉兼選軍別監使。己未。出尹雞林府。辛酉。徙牧福州。至泰定甲子。免。至順庚午。起拜監察大夫,進賢館大提學,上護軍。階奉翊。明年。罷監察。爲同知密直司事,商議會議都監事。壬申。又罷。閑居八年而歿。實後至元己卯七月七日也。春秋六十有四。夫人李氏。封上黨郡。版圖摠郞諱昌祐之女。先卒。又娶金氏。封咸昌郡。神虎衛大護軍諱孝進之女。男成安。爲司儀署丞。次出家。名希璨。爲曹溪僧。次佛奴。未仕。女壻前宗簿令韓大淳。次壻行中書省知印李沖仁。次幼。孫一人亦幼。公之先密直。在先王時處邇密。掌題品。人稱其平。及公繼入。又以克肖見重。未幾。王倦親政。公出爲郡。後數更官。雖至華顯。而其政跡多在於外。民去益思。㝡後主憲府。發老贓數人。抑隷竪擅勢。欲焚其元役之籍以脫者。稍振頹綱。而未一年罷。公凡蒞事。務盡己。而以嚴重處之。故請謁不得行。其家貧。又不以生產爲意。嗚呼。此所以爲君子者矣。晚自號柏軒。以寓歲寒後凋之意。與彝齋,竹軒,益齋三先生交甚懽。每相會。不以予爲狂鄙。引與游。故得接從容焉。成安等卜用八月二十八日。將擧柩遷葬京東禪興寺之後洞。南距夫人李氏之墓若干步。見託以銘。其安敢辭。銘曰。

噫予之文。奚以自秘。亦或爲人。刻銘於隧。意在重違。詞豈無媿。追惟公生。恥蹈非義。第短於才。書懼未備。泉臺冥冥。尙視不異。

永州利旨銀所陞爲縣碑代權一齋作

編輯

至元後元年。上護軍安子由等朝京師廻。以天后命復駙馬先王。若曰。永州利旨銀所古爲縣。中以邑子違國命。廢而藉民稅白金。稱銀所者久。今其土人那壽,也先不花幼官禁中。積給使勞。其以功陞鄕貫復爲縣。於是王敎有司行之如中中旨。明年。那壽奉使東歸。爲鄕里榮。以故處庳狹。相地徙居州之西。距故所若干步。置縣司長吏咸若初。又五年。也先不花函香繼至。謂本縣興復遷徙顚末不可無述。謁嗣王俾書之碑。予不得以老辭。則爲之銘。有以警夫觀者焉。那壽官奉議大夫甄用大監。也先不花官中議大夫中瑞司丞。姓皆李氏。本國又封那壽號信安君。也先不花號永利君。以逮三代。俱得追封。其以子貴。當更受天朝封贈。此在所略。銘曰。

若國先君。誕奠東表。隨厥山川。相勢大小。立縣置州。明訓以曉。曰毋減增。命或自剿。維縣利旨。隷永之州。傳昔邑子。有不自修。擧縣顚覆。帶累承羞。廢爲銀戶。世載悠悠。不有挺然。昭雪者孰。狐正首丘。斯義允篤。後命旣優。國恩孔縟。噫嘻我知。理固盈縮。一夫不慧。受屈幾人。久而能復。賴此二君。惟人善否。惟革惟因。善觀變者。視此刻文。

崔御史爲大人慶八十序

編輯

今夫起跡東方。仕於天子之朝。踐歷淸華。以廉謹自持。而爲時論所稱首者。有監察御史崔大中公焉。公之尊公。甞仕王國位宰相。而用子貴。再封東陵郡侯。春秋登八十。公使遼陽。因謁告過庭。以今月十七日。稱觴獻壽以慶。親婣畢至。國族聚觀。莫不齎咨。歎未曾見。國中冠儒冠者咸賦詩。而以予於公家有宗盟之篤。屬以題辭。予不可辭而謂之曰。士生有遭遇。官達而祿逮親。斯固天下所欲而願者也。然見去家遠遊四方萬里。而親有藐焉無依。音耗至不相聞。晚或得霑一命。曾何足償平生所負哉。比諸菽水之樂。蓋難語以同日。尙且夸衒。自以爲榮。嗚呼。獨無內媿於心乎。吾宗家則不然。郡侯有子五人。公次二。四人亦仕本國。帙皆大夫。被服金紫。公旣兄弟在親側。左右無違。而初出仕本乎尊命。非有專也。客京師雖久。使驛往來。家書月再至。間又奉使。屢爲榮覲。則與足不越門限。徒以時其寒煖爲親悅者爲有間矣。古人事親先養志。公可謂克當。而更兼郡侯起居如壯年。食飮不少殺。天畀愷悌康寧之福。由玆以往。公爵益崇位益重。而復來思慶九旬慶百歲。眞未艾也。吾宗先世培植。必高厚悠遠。而俾父子方享之。其視世之故倦遊以僥倖於顯親者。爲何如也。諸公稱道歌詠。豈止此而已乎。衆曰。子之言然矣。於是乎書。至元後己卯十二月日。至治進士前遼陽蓋牟別駕雞林崔某。序。

崔大監墓誌

編輯

予性嬾而怯於鬪。憶在十年。時見誣於一隷竪得幸於王者。雖予之嬾。不得不一往見之。則時賢士大夫咸在客次。其門如市。少頃竪出。客延拜曲膝。猶恐爲後。予謂士不當如是。欲以禮相見。竪漫視之。遂上馬不顧而去。予且媿且恨而退曰。事來旣非意。雖無辨奚傷。聞崔密直日接於王。言無不納。克著時譽。或有勸令謁而別白之。予從而候於門墻之側。密直望見予於衆人之中。特降位次。先爲之禮。問所以來意。乃曲爲之地。時竪勢方熾。而抑之甚力。故事終於不直而已。然感密直無爲先容而接納士流。有古義俠風。自是每往。每見殊禮。密直。王國官。其仕天子之朝。位三品。今而遽然。予獨不念之哉。宜受其孤之屬。論次行實而爲之文。以寓予之悲也。公諱安道。姓崔氏。小字那海。先世海州人。後徙龍州。因占籍。其昭穆則遠不可考。曾祖諱光。爲州副戶長。祖諱大富。始仕爲檢校大將軍。考諱玄。爲匡靖大夫,檢校僉議評理,上護軍。用公貴。朝廷贈朝請大夫大都路同知驍騎尉。追封大興縣男。妣金氏。追封大興縣君。至大元年。公年十五。以散員擢爲郞將。延祐四年。拜護軍,階奉常大夫。賜服金紫。陞累大護軍上護軍。階三轉至正順。泰定四年。主鷹揚軍。判軍簿書。至順九年。登副密直司。階奉翊。尋改監察大夫同知密直司事。錫協謀同德功臣之號。又受勑於朝。征東行省左右司員外郞。二年。奉旨入朝。克宿衛。元統元年。特除中尙監丞官奉議大夫。至大二年。轉太府監少監官朝請。六年。又轉本監大監官中議。凡官京師九年。三轉官。再奉詔書。爲鄕國榮。前以至順三年。後以至元五年。明年春。已使事欲還朝而感疾。七日而卒。年四十有七。實庚辰三月廿七日也。公幼穎。隨朝請公事太尉瀋王於京邸。遂通三國語。敍爲先王官屬。而服事久。用其勞。賜田一百結。東俗以五畝減百弓爲結。斞除一斗爲苫。文昌侯雲。奴婢一十口。至治中。先王爲不臣所構留京師。公執靮無二心。賜田二百結。奴婢二十口。泰定初。朝廷採畔人言。議置征東省官例同天下。而公與故相金怡等力辨能止之。論其功。賜田一百結奴婢一十口。以逮嗣王蒞國。䠫拜密直之除。倚任無居右者。又至順間。今上在海上。供御所需。出私力爲多。後正宸極。錫賚甚厚。蒙降璽書。凡土田產業。人勿得侵奪。其官於朝。實基於此。烏虖。觀此槩足見其爲人。他不論也。妻具氏。故奉翊大夫諱藝之女也。亦以公貴。封博陵郡君。生四男四女。男長曰濡。今上護軍。次曰源。今護軍。次曰淑臣。次曰文丘。俱未仕。女長適前護軍印璫。次適前郞將金有溫。次適前別將林煕載。季未有適。是五月。葬公於某地之原。禮也。銘曰。

仕王國。爲王之臣。仕天子之朝。爲天子之臣。彼輕此重。曾何足計乎吾身。古語云。有一國之士。有天下之士。才非有兼人。其孰能如此。惜也慮甚長而年則不長。所未可恃者。其曰不在於蒼蒼。其曰不在於蒼蒼。

至正十四年甲午八月日晉州開板

色戶長正朝鄭吉

刻手正連行明思遠高淸烈

司錄參軍事兼掌書記通仕郞典校寺校勘金乙珍

判官通直郞版圖正郞兼勸農使李臣傑

牧使中正大夫典校令兼管內勸農使崔龍生

按廉使奉善大夫內書舍人藝文應敎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郭忠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