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牧鞭鬧革命

拿起牧鞭鬧革命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68年10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黑龍江省嫩江地區杜爾伯特草原,牧民們一提起嫩江地區革命委員會委員、蒙族放牧員楚魯,都說:楚魯當了委員,蒙族牧民的革命本色沒有變,是貧下中農的好後代。

楚魯,這個在舊社會苦水裡泡大的蒙族窮孩子,在他出生五個月的時候,阿爸由於給地主長年扛活,勞累成疾,活活被折磨死了。阿媽抱着他到處討飯,流浪在荒涼的大草原……。楚魯家鄉解放以後,楚魯和廣大蒙族貧下中牧一樣,滿懷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限熱愛的深厚階級感情,如饑似渴地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越讀越愛讀,越讀心裡越亮堂。去年三月,楚魯被廣大社員群眾選為革命群眾的代表,參加了嫩江地區革命委員會。

楚魯參加嫩江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回來後,他立即返回牧場。老牧民們語重心長地對楚魯說:「你當上委員了,可不能把牧鞭放下呀!」楚魯深深懂得這是老牧民們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放下了牧鞭,就是丟掉了蒙族牧民的勞動本色,就是辜負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期望啊!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反覆學習了毛主席「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的教導,使他清楚地認識到:政治地位變了,勞動人民的本色不能變,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紅心不能變,拿起牧鞭鬧革命的決心不能變,只有時刻不脫離群眾,才能永葆革命青春。從此以後,哪裡困難,他就往哪裡去,哪裡艱苦,就往哪裡闖。

在牧場上,比較艱苦的工作是放夜馬。夏天,蚊子咬,露水淋;冬天,頂風雪,冒嚴寒。但楚魯心中有顆紅太陽,他主動承擔了放夜馬的工作。有人說:「楚魯當委員了,還放馬?」楚魯回答說:「我當委員和大家沒有什麼兩樣的。和大家不一樣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更大了。在偉大的毛澤東時代,『官』和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要幹革命,為人民服務。」不管是烈日當頭的盛夏,還是寒風刺骨的嚴冬,他都和往常一樣,躍馬揚鞭馳騁在草原上,始終保持牧民的本色。

一天夜裡,牧群中有一匹懷駒的青騍馬要下駒。母馬有病,下駒有困難,這兒離獸醫站又很遠,如不及時搶救,母馬和馬駒有死亡的危險。這時,他想起了毛主席「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的教導,動手給母馬實行人工接產,終於保證了母馬的安全。又有一天夜裡,雨下得很大,一陣狂風把馬群刮驚了,馬群跑到十幾里以外的地方。他和牧民邵青兩人,遵照毛主席「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教導,迎着狂風暴雨,向馬群追去,一直追趕了幾個小時,終於把馬群趕回牧場。回來後兩人衣服全濕透了,凍得說不出話來。後來大家勸他們休息時,楚魯說:「我的任務還沒完成呢!」說罷他又轉身套車,把草原上的馬駒拉了回來。老牧民陳良激動地說:「楚魯當了委員,沒改變蒙族牧民勤勞勇敢的本色,有這樣的人掌權,我們放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