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加工規律,避免出廢品

掌握加工規律,避免出廢品
遼寧省撫順市石油三廠機修車間車工段
1971年4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前一時期,我們製作一批單向閥減壓接頭。這種零件需鑽一個精密度很高的孔。由於我們沒有經驗,有時鑽出來的孔不是偏就是歪,出了廢品。有的同志認為,我們這幾台老掉牙的舊車床,能鑽出孔就不錯了。在這些同志看來,車床舊、條件差,「廢品必出」,是不可能取得生產鬥爭的自由的。

車床舊、條件差,就必然要出廢品嗎?毛主席教導我們:「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任何事物都有它內在的規律。通過實踐,人們認識了事物的規律,並利用這個客觀規律來改造世界,得到預想的結果,這時就會獲得「自由」。

我們對車床運轉的全過程進行了細緻觀察、分析和研究,找出了生產減壓接頭出廢品的原因:一是鑽頭搖晃不穩,與活件同心度不一致;二是鑽孔時開始進刀過快。原因找到後,我們在鑽頭前安個固定支架,把鑽頭固定住,保證了孔不偏不歪;同時在運轉過程中,還採用了開始慢進刀,逐漸提高轉速的辦法。這樣,我們制服了那些不利的條件,實現了由必然向自由的轉化。此後加工製作減壓接頭,就避免了出廢品。

鑽孔是這樣,生產別的產品也是如此。大家又分析了生產一般產品出廢品的情況。加工製作活計,開始運轉往往是大刀切削,但最後一刀如果把不准就會出廢品。所以,廢品多是出自加工過程的最後一刀。抓住這個關鍵環節,我們提高大家對革命事業極端負責的革命自覺性,在最後一刀上下功夫。開始運轉提高車床轉速,加深吃刀深度,快形成成品時,便勤量、勤看、勤試,緊緊把住這個關口。由於我們初步認識了生產的規律,摸出了車床的一些「脾氣」,最近加工製作的上萬件產品,沒出一件廢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