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媿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十一

卷第七十 攻媿集 卷第七十一
宋 樓鑰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本
卷第七十二

攻媿集卷七十一

     宋   樓   鑰   撰

 題跋

  跋汪季路書畫

   王岐公立英宗詔草

昭陵以英宗為皇子詔曰濮安懿王之子猶朕之子也

思陵以壽皇為皇子詔曰藝祖皇帝七世孫也明白洞

達曉然使天下後世知之前聖後聖其歸一揆大哉王

言茲豈詞臣之力也哉

   魏野草堂圖

冦巴東終於無地起樓臺熟魏三山居乃如許宜乎不

肯以此而易彼也

   蘇子美詩

嘗見滄浪補懐素草書至不可辨雖天才豪逸自謂信

手縱筆何嘗留意然非水墨積習亦未易至此

   東坡祭范蜀公文

唐人贊狄梁公雲取日虞淵洗光咸池潛授五龍夾之

以飛公稱蜀公雲導日而昇燦如長庚事固不侔詞意

亦卓然過之

   東坡與歐陽叔弼兄弟帖

蘇以歐而顯歐以蘇而尊薦士蔽賢後人當知所擇

   東坡與林子中論賑濟帖

荒政無第一手蓋蓄積無素聚飢民以千萬計仰給於

官活者雖多其不免者亦衆盡心力而為之尚庶幾焉

爾坡翁亦自言懲熙寕流殍之禍公私皇皇曉夜措置

僅免狼狽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古制既不明此賈誼

所以哀痛公私之積也

   黃太史書少游海康詩

祭酒芮公賦鶯花亭詩其中一絶雲人言多技亦多窮

隨意文章要底工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懐抱百憂中

嘗誦而悲之醉臥古藤誠可深惜宜人者宜於人竟亦

不免哀哉

   蔡京自書竄謫元符黨人詔草

裕陵裁決庶政動出親札是時京方為檢正建請差官

置局類而為書因委京編次迨事徽皇遂以為相業之

本違御筆者初以違制論後又以大不恭論其實皆出

於京也黨籍之設臣子所憤纎悉見於此藁尚可掩乎

比其再相以至三入寵任既不及舊御筆一從中出京

亦不知所為商鞅立法親受其弊隕身覆宗誠自取之

敗國殄民中原丘墟豈不痛哉

  跋喬仲常髙僧誦經圖

始余從鄉僧子恂得羅漢摹本舊有跋雲姚仲常善畫

而不易得一貴人待之三年一日欣然索匹紙為作應

真數日而成其本巳經四摹固知失真巳遠而筆意尚

卓然可觀衆像之外人物鬼神山水樹石無不畢備以

瑠璃瓶貯藕花小龜縁茄而上童子隔瓶注視末有大


蛇橫行水簾中節節間㫁而意象自全皆新意也恨不

得見真筆後又見摹本於蘇卿伯昌家則巳題為龍眠

矣大率事不深攷又不謹於闕疑見唐人畫則指為道


子摩詰不知有盧楞伽輩見國朝畫則指為龍眠亦不

知有喬君也今見此圖洎巖壑跋語為之醒然且知姚

之為誤也是僧黙誦何經而仙佛諸相縹緲自其口出


鬼物俯聴於後皆有妙思又使人之意也消


  跋游嗣祖所藏帖

   歐公與薛公期駕部帖

歐公有送公期得假歸絳詩山行馬瘦春泥滑野飯天

寒餳粥香最為人膾炙簡肅公絳人也公為之壻稱其

清徳直節家法嚴子弟多賢材公期豈其人耶

   山谷草聖

草聖可習無如俗何以山谷之髙勝晚乃得脫此耳

   唐子西與游氏帖

蜀士鄭太玉與先生游俱好世出世間法嘗曰文章習

氣盍痛掃除雕琢肝腎徒勞人耳先生戲答曰吾寧盡

此生筆硯間寂然之樂俟來世尚未晚也其用志如此

先生嘗謂其子曰我胸中有見成論五百篇當以授汝

未幾疾作遂歿紫微公以為終身之恨雲


  跋王順伯家藏帖

   蘇子美錦雞詩

滄浪文采絶羣正似錦雞雖欲為木雞可乎悲哉

   范文正公與尹師魯帖


師魯自筠州輿疾至南陽託范公以死蓋平日之相與

者如此

   韓魏公與尹師魯帖

嘗讀安陽集及家傳公之慮事精審非他人所及此帖

尤可見兵凶戰危安保必勝或記師魯謂公置勝敗於

度外者過矣

   王荊公書佛語

公詩有云世間好事佛説盡豈為此等語耶公之書自

有來處非無意於工者

   林和靖與通判帖

通判不知何如人承平無事時佐錢塘佳郡又得此老

為州民樂哉

   右軍章草

章草之絶久矣嘗見皇象所書急就章象時有張子竝

陳梁甫能書甫恨逋竝恨峻象斟酌其間甚得其妙中

國善書者不能及案舊本自張子並以下六句間空七字今據三國呉志趙逹傳末注文填

惟如此然後可作章草此帖信是合作正使非右軍

真蹟決非近世所能為者是可寳也

   米元章三帖一行書一篆一隸

孔融遺張紘書曰前勞手筆多篆書毎舉篇見字欣然

獨笑如復覩其人以是知古人作書亦有以篆者寳晉

行書妙絶一世此卷四十三字尤髙而不善用二短何

  跋陳聞遠所藏了翁龜山元城帖

楊龜山嘗宰餘杭今贊府陳棠則了齋之曾孫也出家

藏二公及元城先生手帖家問凡十二紙邑大夫江君

相與刻石於縣庠名徳翰墨前後照映整襟讀之凜如

三君子相從於一時百世之下尚當興起矧聲跡尚未

遠耶

  跋曾氏獨醒雜志

余比官成均臨江曾無逸為僚嘗言其先君子平生示

以書一卷蓋狀其行事樊少從博士為之哀辭者端明

忠簡胡公遺墨二畫得艮齋誠齋諸公為之跋誠齋又

序其獨醒雜志嗚呼備矣無逸又曰先子非無意於用

世蚤嵗得疾遂棄舉子業專務古學能懸腕作行草追

配前良嚮也視富貴若不足浼而曰浮雲居士久益髙

尚又以獨醒名齋晚號歸愚所造愈深故死生禍福之

至了達如此家有章伯益友直飛跂墨戲數幅初未嘗

摹倣落筆輙過之一日於敗紙寫二蟲精彩勝絶未幾

遂下世故並手澤藏焉余曰畫不足為居士道也以誠

齋之親且厚猶不知游藝之妙其藴蓄不見之外如此

畫者多矣可勝歎哉尋得獨醒志讀之益知其為博雅

篤論之君子徐節孝平日黙處一室幾若與世相忘至

其論天下事則袞袞不倦有不出戶而知天下之稱然

猶居山陽往來之衝若居士遠在江右而中原故事歴

歴能言則又過之矣

  跋趙伯山責偽楚書

段太尉奮然擊朱泚人徒知出於一時忠憤栁河東拳

拳録其遺事以見非出於苟然者延康二書觀者無不

興起近讀其行狀在承平時遇事一一不苟故能自立

於搶攘中士大夫平日苟不務操履一旦臨大節能不

奪乎

   跋姚編禮敕牒

議禮之家名為聚訟彼惟不得卓然名儒而雜進異議

故爾嘉祐治平間朝廷清明元老大臣欲修因革禮而

於下位拔用姚蘇二人書成而人無異詞為官擇人要

當如此而後可以服天下成事功矣

  跋謝觀妙混元實録

道家者流出於老氏而支分𣲖別去本寖疎道藏之書

雜取百家士之有聞於世者多以拜章役鬼煉氣𤏶金

為能此皆燕齊方士之餘去本又遠矣觀妙本儒生學

道於皇甫清虛蓋知尊老子者博極書傳薈稡成編窮

搜約取自號實録且言凡十六變之説事跡隠晦其餘

間見紀傳不載時代者不述與夫放光見瑞示夢傳言

靈驗等事非化身下降者亦不復載庶幾傳世不誣然

青羊白衞之靈跡瓊臺玉局之奇祥此類尚多果皆實

歟嘗誦公是先生之言曰蒼茫六合外𣺌莽三皇初近

既未必有遠亦非必無信如斯言安知其非實也

  跋李武義行狀

天寶之變擁強兵坐而觀者相環也而賈賁以一尉討

賊張巡以縣令起兵朝不坐燕不與古人不免有是言

忠臣義士惟知盡節不以位卑為辭也李侯官不過徼

吏而獨奮一臂抗方張不制之敵矢死不屈凜然如生

三復遺事爲之流涕

  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承平時洛中有八俊陳簡齋詩俊巖壑詞俊富季申文

俊皆一時奇才也南渡以來詩俊文俊皆為執政大臣

相與力引巖壑之名始以隠逸召用於朝而骯髒不偶

終以退休鶴賦之作其有感於斯耶使其羽翮一成豈

不能翺翔寥廓往而不返猶思以靈藥仙經求報主人

愛君之意又見於此餘生晚不及見猶識蘄州史君淳

誠篤實似古君子宜巖壑相與之厚也

  書張待制字發行實後

余嘗過越與士人語靖康建炎間事歎曰李鄴以吾州

降金雖苟全一時之民而貽我千載之辱余慰藉之曰

彼但自隤其家聲安能汚大府耶欽宗倉卒遣使廷臣

多畏避苟免中書侍郎陳公慨然請行欽宗為之泣下

特免其行見大夫無可使者卒遣之其副則待制張公

二人皆奮不顧身深入虎狼之區淪陷十餘年竟握節

以死忠義之風凜凜如生是豈不足以刷會稽之恥哉

士曰然皆吾鄉人也茲讀張公行狀因記於後

  跋袁起巖所藏閻立本畫蕭翼取蘭亭圖

此圖世多摹本或謂韓昌黎見大顛或謂李王見木平

皆非也使是二者不應僧據禪牀而客在下座正是蕭

翼耳呉公傅朋雲書生意氣揚揚有歸全璧之色老僧

口張不嗋有遺元珠之態案元珠之元宋時避廟諱所改亦非也翼以

權謀被選遠取蘭亭首奏乞二王雜帖三數通以行至

越衣黃衫極寛長潦倒得山東書生之體方卑辭以求

見銜袖之書乃是御府所齎野童自隨亦攜書帙此正

畫其納交之時後既得蘭亭則以御史召辨才曉然告

之不復作此儒酸態矣且其時此僧為之絶倒良久何

止口張不嗋而巳右相不惟丹青精妙其人物意度曲

折尤非後人可及也

  跋姜堯章所編張循王遺事

栁河東以段太尉逸事上史館自言好問老校退卒能

言其事攷其所載者三戮郭晞之軍士撫焦令諶之農

者不受朱泚大綾之幣顧太尉忠節顯著何必俟此三

者而後為賢蓋惜其逸墜且以見太尉之平昔非一時

奮不慮死以得名者舊唐史之傳雖詳以未見河東之

狀故三事皆闕而不書宋景文公謹謹書之其為佳傳

之助多矣堯章慕循王大功而惜其細行小節人罕知

者矻矻然訪問而得此將以補史氏之遺其志可嘉也

  跋東坡獲鬼章告裕陵祝文

永樂之禍可勝痛哭鬼章生禽㝛憤遂攄太宗平突厥

髙宗平髙麗當告陵廟蓋以唐髙祖蓄憤於北狄太宗

鋭意於東夷武功未終後聖繼志亦既平盪所宜啓告

此長慶中奏語也不知當奏告時有雄文如此否

  跋東坡送劉道原歸南康詩

劉凝之棄官居南康歐陽公所為賦廬山髙山谷謂其

忍貧如鐵石者是生道原坡公亟稱之所謂古君子即

凝之也司馬公通鑑一書賴道原為多其子壯輿亦奇

士坐客問此詩本末因為道此

  跋嘉祐二年進士小録

鑰曾大父登治平二年乙科大父登元豐八年丙科近

嵗傳得小録又因併録紹聖二年者大率與今小異今

又見此書四者俱以前一葉盡録雜事而此又分試題

為三等殆不可曉同年生無分職姓名下每事輙容一

字事之因革類如此不能詳攷矣是嵗得名士十五六

人而蘇長公少公皆在焉此真千佛名經也

  跋揚州伯父賦歸六逸圖

    淵明聨句 山谷西軒  真長望月

    太白把酒 玉川啜茶  東坡題詠

嘗見古畫六逸圖孫登長嘯阮孚蠟屐淵明以巾漉酒

韓伯休貨藥邊孝先晝眠畢卓甕下皆非同時特取其

逸耳非若竹溪六逸之同游也滕子濟藏唐人出遊圖

亦六人宋之問王維李白髙適史白岑參雲林子跋雲

據其名題或有弗同時者而揚鑣並驅睇盼相語以為

得意忘象者揚州伯父所圖是豈可與俗人言耶


  又四賢圖

   謝安游東山  張翰思蓴鱸

   子陵釣臺   淵明臨流賦詩

謝公雖爲蒼生一起而東山之志不渝子陵出見劉文

叔終不肯為三公以歸季鷹淵明尤爲髙尚伯父擁麾


持節十餘年興寄髙遠尚友四賢晚而得歸殆不負此

志矣


  跋了齋有門頌帖

鑰舊讀了齋集見有門頌一篇莫知其㫖慶元二年

月上澣有二僧叩門袖出了翁真蹟及與延慶第四代

明智講主論此頌二帖讀之恍然因問天台教觀之説

雲智者大師所説四門一曰有門一曰空門一曰亦空

亦有一曰非空非有其實一可貫四四實歸一公之為

有門頌蓋謂此也近世士大夫用力不及前輩只如學

佛或僅能涉獵楞嚴圓覺淨名等經及傳燈録以資談

辯爾若唐之梁補闕諸公本朝楊文公楊無為張無盡

及了翁皆留心教觀深得其趣讀此頌及書可以知其

所造之深矣惟公忠言大節照映千載身罹百謫視死

生如旦晝平時學問深造自得固自應爾方在丹丘時

逆境尤多而心地泰然深入不二法門公之學佛得力

豈易測識哉二僧欲刊之石以信天台之傳謹書於後

而歸之二僧曰妙珣了怡雲

  跋施武子所藏諸帖

   鍾繇墓田丙舎帖

慶元二年孟冬壬子見餘姚施令尹蓋司諌之子也出

其家所藏墓田帖碑石余誦山谷之詩曰平生半世看

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為之三歎

   王右軍東方畫贊

李陽冰上李嗣真論右軍書有雲畫像贊洛神賦姿儀

雅麗有矜莊嚴肅之象視之信然

   黃庭經

硬黃小字臨黃庭平生所見三四非精筆不能到第未

知玉軸黃庭比此何如耳雲林子以陶隠居之言證此

經非逸少書而隠居與梁武帝啟自以黃庭為逸少有

名之跡若遂以為興寧以後宋齊人書恐亦未易定也

   王大令洛神賦

大令好書洛神賦而李陽冰論右軍書與畫像贊同稱

右軍之蹟不復可見不知更勝此否栁公權記於前璨

題其後何止公慙卿耶

   東坡救月圖贊

舊未見此圖直不知贊之所以作東坡竹樹猶傳之文

與可茲以一㸃成月一抹成蛇曲盡妙趣蓋自得之若

曹不興誤墨成蠅子敬為烏駮㹀牛髙道興墜筆亦成

畫彼皆工於畫者坡乃以游戲至此真天人哉

   東坡醉中書對客醉眠詩

公自言我書意造本無法㸃畫信手煩推求然豪逸邁

往如此者不多見毎毎言酒氣從十指間出而飲酒正

自不多豈所謂醉中醒者耶

  跋卞居讓攝泰州長史牒並宣徽院公文

余平時見士夫家故物未嘗不起敬亦因攷其所自竊

攷此卷前曰敕泰州團練使乃檢校太保姓荊者敕授

之官如今之公牒前必曰知某州軍州事之類也自牒

奉處分以後則泰州之公移也既差卞君攝長史故為

之詞其後列銜皆泰州之官印文凡七皆泰州團練使

印唐朝固有紙告而此非告也後一紙宣徽院之文姓

柴者禹錫也禹錫以太平興國七年四月拜樞宻副使

雍熙二年冬方罷而此文乃八年九月所給故知其

為禹鍚也國朝舊制宣徽二使通掌院事共院異㕔止

用南院印又南院比北院頗優或兼樞宻亦掌本院皆

與此合石晉天福五年除翰林承旨改殿前承旨為殿

直或雲淳化三年始改殿前承㫖為三班奉職蓋蘇易

簡以是年除承㫖而其次子耆續翰林志雲舊有殿前

承㫖其父拜翰林承㫖上以其稱呼不別又以其與清

貴混淆詔改為三班奉職以避其稱因備載之然此卷

乃卞氏故物相傳二百餘年又出於兵火煨燼之中是

可寶也

  跋溫公題劉雜端孝叔奏藁案孝叔名述神宗初為侍御史知雜事王

  安石始參知政事述疏論權數不足任云云最為切直宋史本傳失載尚見東都事略

士大夫特立獨行無待於助然亦賴巨公正人以為重

韓忠獻論事切直有本末王沂公稱其不負所職諫官

宜若此而忠獻益自信劉雜端之奏藁司馬文正公以

為純忠懇至深識治本明主宜置座側以為觀戒雜端

可以自信可以不朽矣一時得喪其猶足存耶

  跋陳昌年梅花賦

皮日休賦桃花欲狀其天冶專取古之美女以為況此

賦形容清致故又多取名勝高人以極其變梅固非桃

可比體物之工亦又過之

  跋孫徳輝作薛持國所居記

南朝何子季築室秦望山山發洪水樹石皆倒拔惟子

季所居巋然獨存太守衡陽王元簡命鍾嶸作瑞室頌

刻石以旌之薛君家再脫鬱攸之災鄉人敬之水火雖

不同亦可名瑞室雲

  跋李光祖所藏遠祖遷定海縣丞告

天福八年乃石晉髙祖之末呉越第三世𢎞佐之三年

自同光改元武肅王建國以來二十有一年矣是時呉

越雖奉中原正朔事皆專行令丞銀茜之賜豈復有關

於晉朝況此告不稱敕而稱制蓋呉越國承制而行者

也或者猶疑官制印文等全似中朝攷之五代史呉越

更名所居曰宮殿府曰朝官屬皆稱臣遣使冊海中諸

國封拜其君長又通鑑言建國之始儀衞名稱多如天

子之制教令下綂內曰制敕將吏皆稱臣惟不改元置

百官有丞相侍郎等又范魯公五代通録雲自稱呉越

國王參佐稱臣僭朝廷百僚之號府曰朝廷但不改年

號而已通鑑又有寶正之稱五代史十國年譜載至六

年而後已平章事等官雖不可徧攷亦有可言者中書

侍郎曰鄭遨五代史一行傳有鄭遨隠居華山唐明宗

以左拾遺晉髙祖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則是隠居

不仕又天福四年已卒且不與呉越相干非此鄭遨也

翰林學士行禮部侍郎知制誥元徳昭後為呉越丞相

及事𢎞佐與俶至顯徳三年周世宗使呉越出兵擊南

唐時猶在相位所謂元丞相不欲出師者元本危姓危

仔倡以信州降武肅武肅惡其姓遂易元氏徳昭即仔

倡之子熙寧中參知政事章簡公絳厚之即徳昭之孫

也蘇魏公為章簡公神道碑言曾祖仔倡又言祖徳昭

武肅王稱制用以為相官至右僕射兼侍中晉國公銘

曰憲憲公祖遂相錢塘然則此為呉越之告無疑如給

事中曰輦右丞曰𤣥亮皆未詳若門下侍郎平章事曰

鼎者疑是林鼎武肅以羅隠林鼎為賔客元瓘以鎮海

節度判官林鼎掌教令恐至𢎞佐時為平章事未可知

始武肅嘗列賔佐將校名氏於紀功碑隂者五百餘人

而見於史者如沈崧沈瑫皮光業輩不過十數人其他

不可得而見姑敘其可見者以俟博古之君子云五代

亂世仕於晉朝與仕於呉越不足為輕重要欲辨其所

自耳李氏藏此告二百五十餘年得以存先世之舊信

可尚也光祖所記清泰三年閏十一月正當後唐廢帝

之末晉髙祖改元天福之際乾祐元年則漢隠帝之初

也併書之


   又蘇黃門帖

蘇少公謫居筠陽今有雜著一編別行於世吾鄉李光

祖一日攜其曾祖屯田所傳筠陽唱和集見示時在元

豐間雍維瞻度支為守屯田字君績為倅與潁濵及一

時士夫唱和甚衆余既假而録之光祖又攜此一帖及

二刺字來攷之遺老傳少公以著佐為簽書南京判官

長公以詩得罪從坐而謫監稅居五年移知績溪縣此

帖雲已離洪州正赴績溪時也餘帖既歸蘇氏此尤當

寶藏之舒中丞誌屯田公墓謂雖老翰墨篇章益遒贍

可喜然則宜其與少公相好也

  書董資政元帥府事跡

髙廟中興之初紀載時事者類非一書間有異同無從

質正初史官奏請詔隨龍人與藩邸帥府舊僚並前宰

執各令記録事跡撰為一書以進御取其實而不誣者

降付史官計當時臣僚應為此書者多矣而髙廟獨以

屬四人蓋妙選也大資政董公預焉是髙廟深知公之

必不誣也舊嘗見一二編未問登載之工拙紀事之虛

實往往因而自列其功狀故見者多疑其私公初為大

元帥行軍録遇盜亡失既無復見今讀此編據一時見

聞之實以事繫日炳炳如丹扈從之久亦云勞矣曾不

自言止載二奏劄之可攷者若制詔書檄及李綱宗澤

之表奏何烈之小史徐偉之忠謀録及痛定録等皆公

以為可信者併裒而上之然則此編是所謂實而不誣

者真可備史氏之採擇以信後世豈特為董氏之家寶

  跋魏忠壯侯行實

乾道初余嘗過山陽望清河口弔忠壯魏侯戰死之地

故老猶能言當時事相與悲吒久之又嘗從老校退卒

問知守海州事甚衆猶記一二侯有鍮石具裝明光甲

胄日射如黃金出入行陣敵望之膽落嘗被甲坐城樓

觀戰備駿馬城上望見我師少卻怒甚推去雉堞飛騎

而下徑入陣中敵望風奔潰又嘗戰北門既㨗忽囘騎

徑出南門人不知所謂蓋慮酣戰於此或擊吾背也已

而敵果襲南門以數矢卻之三軍敬服後得參政錢觀

文所記言隆興二年仲冬敵出清河連艘而下侯率神

勁弓射之矢盡而船出不已以戰艦拒之中流為敵衆

所乗矢下如雨勢不可支棄船登岸敵已渡者衆被圍

甚急冒東南而出身中數箭拔之復上馬告急於大軍

而救不至侯膽勇善鬬而人馬被傷已十七八士氣已

竭進退無所因墜馬遂死之而大軍亦喪氣矣觀文時

爲淮東宣諭使當得其實嗚呼使當時擁強兵坐而觀

者稍出數十百騎爲之聲援豈至是哉今覽行實爲之

三喟子孫多壯士尚其勉旃

  跋蘇魏公所臨閣帖

此蘇魏公所臨閣帖也譚訓雲嘗於相國寺置得閣本

法帖十卷甚奇畢文簡公賜本也魏公記誦絶人固由

天分博極羣書葢出學力觀此卷臨摹之工其勤可知

中人自怠而欲追及前輩可乎

  跋華氏中藏經

余少讀華佗傳駭其醫之神奇而惜其書之火於獄使

之尚存若刳腹㫁臂之妙又非紙上語所能道也古汴

陸從老近世之良醫也嘗與之論胍雲無如華佗之論

最切曰性急者胍亦急性緩者脈亦緩長人脈長短人

脈短究其説未暇也一日得閩中倉司所刊中藏經讀

之其説具在葢貳卿姜公詵為使者時所刊凡三十餘


年而余始得之序引之説頗涉神怪難於盡信然其論

議卓然精深髙遠視脈察色以決死生雖不敢以為真

是元化之書若行於世使醫者得以習讀之所濟多矣

惜乎差舛難據遂攜至姚江以叩從老從老笑曰此吾


家所祕不謂版行已久因出其書見假取而校之乃知

閩中之本未善至一版或改定數十百字前有目録後

有後序藥方増三之二閩本亦間有佳處可以證陸本

之失其不同而不可輕改者兩存焉始得為善本老不

能繕冩俾從子溉手録之蘄春王使君成甫聞之欣然

欲於治所大書鋟木以恵後學且以成余之志因以溉

所録面授而記其始末於左藥方凡六十道亦有今世

所用者其間難曉者有之恐非凡識所及佗傳稱處齊

不過數種又未知此為是否好事者能以閩本校之始

知此本之為可傳也


攻媿集卷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