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四 政和聖濟總錄
卷一百一十五·耳門
作者:太醫院 北宋
公元1111-1117年
卷一百一十六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門 編輯

耳疼痛 編輯

論曰足少陰腎之經,宗脈所聚,其氣通於耳,若風邪毒瓦斯乘之,與正氣相擊,則令耳中疼痛。

治耳中策策疼痛,生犀丸方

犀角(鎊屑) 牛黃(研各一分) 防風(去叉半兩) 白附子(炮)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天南星 半夏(湯洗二十四遍) 乾薑(炮) 丹砂(研) 沒藥(研) 龍腦(研) 乳香(研) 桂(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

治耳中疼痛,香附膏方

附子(二枚去皮臍生用) 菖蒲 礬石(燒枯)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麝香(研二錢) 萆麻子(六十粒去皮)

上六味,先搗附子菖蒲礬石為細末,次將萆麻杏仁搗膏,次研麝香同拌勻,丸如棗核大,以蠟裹用大針穿透,塞於耳中,日再用。

治耳聾疼痛,百合散方

百合(不拘多少)

上一味,焙乾為細散,食後溫水調下一錢匕,日三服。

治耳內極痛方

鬱金末

上一味研細,每用一字,以淨水調,傾入耳內,卻急傾出。

治耳卒疼痛,不能忍,塞耳散方

菖蒲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麻油調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治耳風疼痛,久聾不通,木香散方

木香

上一味,搗羅為細散,用蔥黃心截了尖,沾鵝脂在上,蘸木香散,深內耳中,覺痛,止待一時辰,方取去,日三五上。

治耳卒疼痛,熨法鹽(五兩)

上一味,於飯上蒸過,乘熱以軟布裹,頻熨之。

耳腫 編輯

論曰耳者腎之候,心之寄竅,若其經為風熱所客,隨脈而上,至於耳中,氣聚不散,邪熱攻沖,結聚為腫,甚則黃汁出而為暴聾之病也。

治兩耳腫,木香散方

木香 防己 芍藥 玄參 白蘞 大黃(銼炒) 芒硝 黃芩(去黑皮) 紫葛(各一兩)赤小豆(三分)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搗生榆白皮,取汁和少許,塗帛上,貼腫處,取消。

治兩耳腫,時苦疼痛,鹽花丸方

鹽花(四錢) 甜葶藶(二兩用河水洗微炒)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 臘月豬脂(二錢)

上四味,除脂外,各搗研極細,一處研勻,次入豬脂和丸,如棗核大,每用綿裹內耳中,日一易之,初內藥後,忽覺耳痛,有惡水出,四體不安勿疑。

治耳腫熱痛,及暴覺腫者,三物散方

赤小豆 大黃(各半兩) 木鱉子仁(一兩)

上三味,各搗研為末,再同研勻,每用少許,以生油旋調,塗耳腫處。

治耳卒腫、出膿,礬石散方

礬石(熬令汁枯半兩)

上一味研細,每以葦管吹少許,入耳中,日三四度,或以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亦得。

治耳卒腫,栝蔞根塞耳方

栝蔞根(洗不拘多少)

上一味,以刀削一頭,令尖、可入耳中,以臘月豬脂煎之,三沸,候冷,取塞耳中瘥。

治耳卒腫,楝實塞耳方

楝實(五合)

上一味,爛搗,每用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

治耳腫,商陸塞耳方

商陸(生者洗)

上一味,以刀子削如棗核,內耳中,日二易之。

治耳腫,杏仁膏方

杏仁(去皮尖雙仁)

上一味,研成膏,拈如棗核,亂發裹,內耳中,日二易之。

耳內生瘡 編輯

論曰足少陰為腎之經,經虛則風熱邪氣乘之,與津液相搏,故耳內生瘡,世俗治耳瘡,多以敷滲塞耳等藥,以謂邪氣出外,專為外醫,殊不知服藥以治腎經之為善也。

治耳內生瘡,菖蒲湯方

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 熟干地黃 白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 人參(各半兩) 磁石(醋淬七遍一兩一分) 木通 玄參 杜仲(去粗皮銼炒各一分) 黃 (三分)

上一十二味, 咀,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耳有惡瘡,塞耳,大黃散方

大黃(半兩) 黃連(去須) 龍骨(各一分)

上三味,為細散,每用少許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治耳有惡瘡,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 礬石(三分燒汁盡研)

上二味,搗研為細散,每以少許綿裹內耳中,兼療耳痛有膿。

治耳有瘡方

羊屎(曝干)

上一味,研為末,每以少許綿裹塞耳中。

治米疽生耳中,連頭腫,疼不可忍,香脂膏方

鬱金 地骨皮(各一分) 礬石(一錢研) 龍腦(半錢研)

上四味,搗研為細末,用臘月豬脂油調塗之,若用鼠腦調更佳。

治耳瘡,土馬鬃塗方

土馬鬃 井中苔(等分)

上二味,搗研為末,以燈盞內油,調塗之。

耳耵聹 編輯

論曰耳者腎之候,心之寄竅,風熱搏於經絡,則耳中津液結聚,如麩片之狀,久則丸結不消,或似蠶蛹,致氣竅不通,耵聹為聾。

治耵聹塞耳,礬石膏方

礬石(熬令汁盡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菖蒲(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三兩別研) 蓖麻仁(二兩半別研) 松脂 煙脂(各三分)

上七味,搗研令勻,和如膏,以綿裹棗核大,塞耳中,常令相續,以瘥為度。

治耵聹塞耳聾,強堅不可挑,塞耳,豬脂膏方

生豬脂(一合) 釜下墨(半兩研)

上二味,調和成膏,捏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

治耵聹塞耳,堅強不可挑,灌耳,蔥液膏方

蔥汁(三合) 細辛(去苗葉)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分)

上三味,搗羅細辛附子為末,以蔥汁調令稀,灌入耳中。

治耵聹塞耳聾,強堅不得出,黃連散方

黃連(去根須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以少許滲入耳中。

治耵聹塞耳聾,強堅不可挑,灌耳地龍汁方

地龍(濕者五七條)

上一味研,取汁數滴入耳中,挑即自出。

?耳 編輯

論曰腎氣通於耳,耳者腎之候,若其經為風邪所乘,毒瓦斯蘊結於耳中,以至膿汁俱出,妨悶疼痛,謂之 耳。

治 耳,通氣散方

郁李仁(去皮研半兩) 木香(一分) 檳榔(銼三枚) 大黃(銼一兩) 芍藥(半兩) 細辛(去苗葉一分) 人參(半兩) 山芋 桂(去粗皮各一兩) 甘草(炙銼) 牡丹皮(各一分)

上一十一味,除郁李仁別研外,搗羅為散和勻,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治 耳出膿血,塞耳,白蘞散方

白蘞 黃連(去須) 龍骨 赤石脂 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先以綿拭膿干,用藥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 耳癢膿汁不止,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 野狼毒 磁石( 醋淬一七遍) 附子(炮裂去皮臍) 礬石(燒令汁盡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以羊髓和少許,綿裹塞耳中。

治 耳出膿水,野狼牙散方

野狼牙 白蘞 竹中蛀屑(各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入耳中。

治 耳,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 桂(去粗皮) 野葛(等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雀腦髓和,綿裹棗核大,先灸耳中宛宛者七壯,後用藥塞耳中,日一易。

治 耳出膿,久不瘥者,有蟲,塞耳,鯉魚腸方

鯉魚腸(一具細切) 醋(三合)

上二味合搗,布裹棗核大,塞耳中,食頃痛,即有蟲出着布,即拔之,更易新者,蟲盡為度。

治 耳出膿汁,礬石散方

礬石(燒令汁盡研) 食鹽(研各一分)

上二味,各細研為散,先以紙拈子拭去膿汁令干,次以鹽滲之,次又以礬石滲之,日再治 耳耳中痛,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黃連(去須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出膿水,紅花散方

紅藍花(一分) 礬石(半兩燒灰)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出膿水,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 瓠子(干者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細辛散方

細辛(去苗銼) 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蔥汁和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 耳,塞耳,黃礬散方

黃礬(半兩)

上一味,內瓶中,火燒令汁盡,細研為散,綿裹一錢匕,塞耳中。

治 耳出膿血,塞耳,桃仁方

桃仁(湯去皮尖雙仁炒)

上一味,搗如泥,拈如棗核大,谷葉裹,塞耳中,或以故緋帛裹亦佳。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桂膏方

桂(去粗皮半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魚膏和,拈如棗核大,塞耳中。

治 耳,塞耳,雀腦方

五月五日雀腦

上一味,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巴豆(去皮心二七粒)

上一味,以雞卵一枚,破頭作小竅,內巴豆盡,以紙封之,卻安雞窠中,候雞抱卵日余,卵雛出,取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伏龍肝(細研半兩)

上一味,以豬膏和,拈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

又方:中膏(車脂也)

上一味,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干蚯蚓(一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母鼠肝(一具)

上一味,旋取活鼠,乘肝熱時,以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鐺墨

上一味細研,先淨拭去耳中膿,以少許糝耳中。

又方:茶籠上 屑(半兩)

上一味,細研,滲滿耳中。

又方:蒲黃(細研)

上一味,以一豆大滲耳中。

又方:生油(一合)

上一味,內蔥管內,隔宿取出,滴耳中。

治 耳方

松脂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膿止即瘥。

治 耳出膿,杏仁膏方

杏仁(不拘多少)

上一味,炒令赤,搗如膏,以綿裹塞耳中。

治 耳方

石首魚(腦中枕子)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即瘥。

百蟲入耳 編輯

論曰百蟲入耳,其類不一,古方或灌以藥,或導以物,皆以意出之也,獨驢乳牛酪二物,最為良法,諸蟲之入耳者,灌之即化為水,其入腹者,則連服數劑取瘥。

治蚰蜒入耳,立驗散方

芎 天南星(炮) 白芷 夜明砂(炒) 豬牙皂莢(炙各三分) 白丁香 百部 藜蘆(各四錢) 草烏頭(半兩) 海金砂(一分) 砒霜(別研) 蓽茇(各二錢)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散,與砒霜合和研勻,臨時更用鉛丹調色勻,瓷合收,如蚰蜒入耳,取少許,用醋一兩滴調化,以細翎毛蘸藥,入耳竅,微吹令藥氣行立出,藥不得多,多即化蚰蜒成水不出,如蠍螫先點少醋在螫處,滲藥半字許,擦令熱徹、效。

治蚰蜒入耳,烏頭散方

烏頭(三枚) 木鱉子(去殼七枚) 礬石(燒令汁盡一分) 白丁香(一撮) 夜明砂(一分)烏雞屎(三塊) 鉛丹(一分) 豬牙皂莢(三挺炙) 小兒衣帶(一條如無鼻內血三兩滴亦得)

上九味,同搗羅為散,每服一字,釅醋調灌入耳內,少時蟲盡出。

治蚰蜒百蟲入耳,備急散方

芫菁 斑蝥(並去頭足米炒各二十一枚) 金星石 銀星石(並研各一錢) 柳絮礬(二錢)野狼毒(一錢) 青黛(半分)

上七味,搗研為散,每用一字,水少許,調入耳立出。

治蚰蜒諸蟲入耳,灌耳散方

雄黃 萵苣子 蕪荑(各一兩) 綠礬(半兩) 板藍根(一兩) 沒心草(一兩) 麝香(研一分臨時和入)

上七味,於五月五日午時合和,內瓷瓶中,燒為灰,入麝香研勻,每用藥一字,生薑一塊,如棗大,蔥白一莖,同研取汁,入藥末攪和勻,更用清油一合,調藥灌入耳中,其蟲食頃淺者自出,深者自死,如入腹內者,以羊肉半斤作羹,除油不用,以前藥入在羹盆內和勻,令人於盆內浸一飯時,其蟲自出。

治蚰蜒入耳,灌耳,麝香驢乳汁方

麝香(三分) 綠礬(半兩) 米醋 驢乳汁(各少許)

上四味,調和為汁,以一蜆殼盛少許,傾入耳內,須臾耳傾出,蟲化為水。

治蚰蜒入耳,雄黃灌耳方

雄黃 綠礬 礬石 半夏(各一分)

上四味,同搗為末,以醋調一字,灌入耳,兼治蜈蚣諸蟲入耳。

治蚰蜒入耳, 砂吹耳方

砂(研) 膽礬(研各一分)

上二味研細,用雞翎管子,吹一字許入耳,蟲化為水。

治蚰蜒入耳,灌耳牛乳方

牛乳(一盞)

上一味,少少灌入耳內,即出,若入腹者,飲一二升,當化為黃水出,未出更飲。

治蚰蜒入耳,驢乳灌耳方

驢乳(三合)

上一味,側灌入耳中,其蟲從左耳入,即右耳出。

治蚰蜒入耳,灌耳生油方

生油(三合)

上一味,少少灌入耳中,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面和燒餅,乘熱薄耳門,須臾即出。

治蚰蜒入耳,灌耳水銀方

水銀(一豆大)

上一味,傾入耳中, 耳孔向下,於耳上擊銅器物數聲,其蟲即出。

治蚰蜒入耳,灌耳小便方

小便(半盞)

上一味,少少灌入耳中,即出。

治蚰蜒入耳,塗耳百部方

百部(切焙)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一字生油調,塗於耳門上,其蟲自出。

治蚰蜒入耳,胡麻枕耳令出方

胡麻(半升炒令香)

上一味搗碎,以葛袋盛,側臥枕耳。

治蚰蜒入耳,枕耳令出方

麻油作煎餅

上側臥,以耳枕之,須臾即出。

治蚰蜒入耳,雞血方

雞心血

上用生油和,滴入耳內,蚰蜒即出。

治蜈蚣入耳,桑葉掩耳方

桑葉(一握) 鹽(一撮)

上二味,以桑葉裹鹽,炙令熱,掩耳上,冷即易。

治蜈蚣入耳,豬肉掩耳方

豬肉(一兩片)

上一味,炙令香,掩耳上立出。

治蟻入耳,灌耳醬汁方

醬汁(一兩合)

上一味,灌耳中,即出。

治蟻入耳,灌耳小蒜汁方

小蒜(三兩握)

上一味,研取汁,灌入耳中。

治蟻入耳,灌耳鯪鯉甲方

鯪鯉甲(一兩燒為灰)

上一味,以水調濾過,滴入耳中、即出。

治蟻入耳,豬脂枕耳方

豬脂(一片) 豬肉(一片)

上二味,將豬脂煎豬肉令香,安耳孔邊,枕睡即出。

治諸蟲入耳,耳腫不聞語聲,有膿血,塞耳黃 丸方

黃 (銼一兩) 芍藥(半兩) 當歸(切焙半兩) 乾薑(炮半兩) 蜀椒(去目並閉口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末,入生地黃三兩切,和杵令勻,以棗核大,薄綿裹,塞耳中,日夜易之。

治百蟲入耳,塞耳令出方

桃葉心(二七枚) 胡麻(一升炒令香)

上二味,先以桃心葉塞耳中,其蟲必出,未出將胡麻以葛袋盛,枕耳邊,蟲自出。

治百蟲入耳,蜀椒醋灌耳方

蜀椒(半兩為末) 醋(半盞)

上二味,以椒末投醋中,少少灌入耳內,行一二十步,蟲即出。

治百蟲入耳,蔥油枕睡法油麻(一升炒研令煙出) 蔥白(一莖細切炒令香)

上二味,將蔥與油麻拌勻,以瓶子盛,當耳門安,側睡令瓶口向耳,無令傾側,蟲從耳中出,至瓶子內,即去之。

又方:上以火照之,即向明出。

治百蟲入耳,草烏頭方

草烏頭尖 礬石(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用醋調灌耳中、立出。

治百蟲入耳,豬膏灌耳方

豬膏(二合) 青錢(一十四文)

上二味,以錢內豬膏中煎之,去錢以豬膏少少灌入耳中。

治百蟲入耳,藍青汁灌耳方

板藍葉(一握)

上一味,研取汁,少少灌入耳中。

治百蟲入耳,塞耳桃葉方

桃葉

上一味,微炙熱簪頭,及塞耳中,或搗爛薄綿裹,如棗核大塞之亦佳。

治百蟲入耳,塞耳方

鱔魚頭(燒灰取屑)

上一味,以綿裹塞耳中,立出。

治百蟲入耳,生薑汁灌耳方

生薑汁(一合)

上一味,少少灌入耳中,立出。

治百蟲入耳, 脂塗耳方

中膏(一合)

上一味,少少塗耳竅,蟲自出。

治百蟲入耳,擊刀法

上以刀兩口,於耳上相擊作聲,蟲即走出也。

治百蟲入耳方

雄雞冠血(不以多少)

上滴耳內,立出。

治蜈蚣入耳,閉氣令出方

上閉氣,氣滿即吐,復閉取令出,或死耳中,徐徐以物鈎出之,若積久不出者,取新熟豬肉,安耳竅上即出。

治蜈蚣入耳,革帶鈎令出方

革帶鈎向耳孔,諸蟲皆出,勿令鈎羅耳竅內,蟲或死在耳中,即取之。

治飛蛾入耳法

上先大吸氣,仍閉口掩鼻,呼出氣,蟲即隨氣出。

又方:上以葦管吹之,即走出。

又方:上以指彈齒,隨左右易。

又方:上以雞肉,塞耳中,立出。

治飛蟲入耳方

上以石斛數條,去根如筒子, 一邊耳竅中,四畔以蠟閉塞,以火燒石斛盡則止,熏右耳,蟲即從左耳出,熏左從右出,未出再作。

耳諸疾 編輯

論曰腎開竅於耳,足少陰之經,宗脈所會也,若精氣調和,元髒充盛,則耳聰而諸疾不生,或勞傷氣血,客受風邪,則腎虛而為耳病,有腎間積水而耳聾者,有心氣虛熱而耳聾者,有腦脂下流成耵聹耳垢而耳聾者,其證不一。

治腎間有水耳聾,經年不瘥,澤瀉湯方

澤瀉(一兩半) 熟干地黃(焙二兩) 五味子 丹參 玄參 防風(去叉) 桂(去粗皮)人參 當歸(切焙各一兩半) 白茯苓(去黑皮) 石斛(去根) 地骨皮(各二兩) 磁石( 醋淬七遍三兩)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甘草(炙) 黃 (銼) 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各一兩半)

上一十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羊腎一隻,取汁至一盞,去羊腎下藥,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大棗三枚去核,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間有水,使人耳聾,補不足,柏子仁湯方

柏子仁(酒浸一宿曝干) 桂(去粗皮) 白朮(米泔浸一宿銼炒) 人參 乾薑(炮)甘草(炙) 防風(去叉) 烏頭(炮裂去皮臍)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山芋 芎 磁石(醋淬七遍) 芍藥 黃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上一十五味 咀,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羊腎一隻,取汁一盞,去羊腎下藥,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損耳聾,桑螵蛸湯方

桑螵蛸(炙十枚) 牡丹皮(半兩) 白朮(米泔浸一宿銼炒) 白茯苓(去黑皮)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 牡荊子(炒) 磁石( 醋淬七遍) 附子(炮裂去皮臍) 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 熟干地黃(焙各一兩) 大黃(銼炒) 細辛(去苗葉) 芎 (各半兩)

上一十四味 咀,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豬腎一隻,取汁一盞,去腎下藥,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腦熱腦脂流下,塞耳成聾,大青丸方

大青 大黃(銼炒) 梔子(去皮) 黃 (銼) 升麻 黃連(去須各一兩) 朴硝(二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下。

治耳內窒塞,如有物點黃 膏方

黃 (銼) 升麻 大黃(生銼) 芍藥(各一分) 細辛(去苗葉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以清麻油五合調勻,慢火煎取二合,稀稠得所,以瓷合盛,每用少許,滴耳中,日三。

治耳重,百靈丸方

芫花(醋浸炒干) 蒺藜子(炒去角) 地龍(炒) 香子(炒) 地丁(各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末,以醋和蜜煉熟,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溫鹽酒下五丸。

治耳重,滲耳,抵聖散方

瓜蒂 麝香(研) 地龍 地丁(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以少許滲耳內。

治失飢冒暑,及風熱憂愁,使耳暴聾,或一耳塞,因咽氣而開,咽已復塞,令人煩悶,草還丹方

烏頭(去皮臍) 黑豆(各四兩) 鹽(一兩)

上三味,瓷瓶盛,坐水中,慢火煮令烏頭透,取出細切,與黑豆同焙為末,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時行、心氣奪耳聾,藍實丸方

藍實 茯神(去木) 防風(去叉各一兩一分) 黃連(去須一兩半) 人參(半兩) 菖蒲遠志(去心各等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水下。

治汗後耳聾,獨聖散方

靈磁石(有竅子如針眼者)

上一味,搗研為細散,每服一錢匕,冷水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