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育部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基〔2020〕4號
2020年6月17日
發布機關:教育部
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

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基〔2020〕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隨班就讀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提高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各地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要求,大力實施融合教育,推進隨班就讀工作,學生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升,但還存在着工作機制不健全、支持保障條件不完善、任課及指導教師特殊教育專業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部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就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依法治教理念,更加重視關愛殘疾學生,堅持科學評估、應隨盡隨,堅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堅持普特融合、提升質量,實現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促進殘疾兒童少年更好融入社會生活。

二、健全科學評估認定機制

1.規範評估認定。隨班就讀對象是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類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每年4月底前,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殘聯、街道(鄉鎮)組織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家長及其他監護人開展入學登記,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進行摸底排查,全面摸清名單。5月底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委託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依據有關標準對殘疾兒童少年身體狀況、接受教育和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能力進行全面規範評估,對是否適宜隨班就讀提出評估意見。

2.建立工作檯賬。根據評估意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檯賬,作為入學安置的基本依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學校及其工作人員須對殘疾兒童少年個人信息及評估結果嚴格保密。

三、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

3.堅持優先原則。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區域義務教育普通學校分布和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需求情況,加強謀劃、合理布局,統籌學校招生計劃,確保隨班就讀學位,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就近就便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為更好保障隨班就讀質量,可以選擇同一學區內較優質、條件更加完善的普通學校作為定點學校,相對集中接收殘疾兒童少年入學。

4.強化控輟保學。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隨班就讀殘疾學生作為控輟保學聯保聯檢機制重點工作對象,利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監測,委託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對初次安置後確不適應的殘疾兒童少年進行再評估,根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的意見適當調整教育方式,切實保障具備學習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

四、完善隨班就讀資源支持體系

5.加強資源教室建設。縣級要根據殘疾兒童入學分布情況,合理規劃,統籌布局,在區域內選擇若干普通學校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對接收5名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的資源教室,並按照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指南,根據學生殘疾類別配備必要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設施設備和資源教師及專業人員。對其他接收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也應給予相應的支持。要進一步提升資源教室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資源教室為殘疾學生開展個別輔導、心理諮詢、康復訓練等特殊教育專業服務。

6.發揮資源中心作用。各地要加快建設並實現省、市、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逐步完善工作機制,合理配置巡迴指導教師。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要加強對區域內承擔隨班就讀工作普通學校的巡迴指導、教師培訓和質量評價,大力宣傳普及特殊教育知識和方法,為普通學校和家長提供科學指導和專業諮詢服務,鼓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提高服務的精準性。

五、落實教育教學特殊關愛

7.注重課程教學調適。普通學校要根據國家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統一教材要求,充分尊重和遵循殘疾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規律,結合每位殘疾學生殘疾類別和程度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課程教學內容,科學轉化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對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教育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要根據殘疾學生的殘疾類別、殘疾程度,參照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方案增設特殊課程,參照使用審定後的特殊教育學校教材,並為殘疾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具、學具和輔具服務。支持各地廣泛徵集遴選隨班就讀優秀教學案例,不斷創新推廣教學方法。

8.培養生活勞動能力。普通學校要針對殘疾學生的特性,制訂個別化教育教學方案,落實「一人一案」,努力為每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既要重視殘疾學生學習必要的文化知識,更要關注開發潛能、補償缺陷,特別是要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適應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藝術教育,幫助其提高自主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培養正確的生活、勞動觀念和基本職業素養,為適應社會生活及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9.完善殘疾學生評價制度。要健全符合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實際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科學知識以及生活技能掌握情況作為基本內容,並突出對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心理生理矯正補償和勞動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評價,避免單純以學科知識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同時將調整過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作為評價依據,實施個別化評價。對於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有繼續升學意願的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要安排參加當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或單獨組織的特殊招生考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為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參加中考提供相應合理便利條件。

10.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接收隨班就讀學生的普通學校要在做好無障礙環境建設基礎上,最大限度創設促進殘疾學生與普通學生相互融合的校園文化環境,嚴禁任何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積極倡導尊重生命、包容接納、平等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校風班風,把生命多樣化觀念、融合發展理念,辦成學校鮮明的特色。對隨班就讀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加大關愛幫扶力度,並建立學生之間的同伴互助制度,在確定品學兼優的學生輪流給予關心幫助的基礎上,鼓勵全班學生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結對幫扶。鼓勵通過徵文、演講、主題班會、微視頻等形式展示關愛幫扶優秀事跡,大力弘揚扶殘濟困、互幫互助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安排好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與普通學生的交流互動,創設有利於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的良好課堂環境。

六、提升教師特殊教育專業能力

11.配齊師資力量。各地各校要選派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養、更加富有仁愛之心和責任心的優秀教師,擔任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班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選派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或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具有較豐富特殊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特殊教育資源教師和巡迴指導教師。要加大教師的配備力度,並保持教師隊伍相對穩定,滿足隨班就讀教育教學工作基本需要。鼓勵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探索引入社工、康復師等機制,承擔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照護以及康復訓練、輔助教學等工作。

12.抓好培訓培養。要充分依託「國培計劃」和地方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大力開展隨班就讀教師培訓,將特殊教育通識內容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和相關培訓中,提升所有普通學校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養。落實師範院校和綜合性高校的師範專業普遍開設特殊教育課程的要求,優化隨班就讀工作必備的知識和內容,提升師範畢業生勝任隨班就讀工作的能力。各級教研部門要定期組織隨班就讀教師開展專題教研活動,通過公開課或優質課評選、優秀成果培育推廣、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有效支持隨班就讀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隨班就讀教師工作水平。

13.完善激勵機制。各地要根據特殊教育的特點,在職稱評聘體系中建立分類評價標準,實行分類評價。承擔殘疾學生隨班就讀任務的學校要建立健全隨班就讀教師考核機制,科學全面評價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能力和實績,在教師資格定期註冊、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評先和績效獎勵等工作中,對直接承擔殘疾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給予適當傾斜。依據國家有關規定,認真落實資源教師特殊崗位補助津貼政策。

七、切實抓好組織落實

14.加強部門協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殘聯等有關部門的協調,積極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對標找准問題,實行「一縣一案」,制定專項工作計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隨班就讀工作。

15.加大推進力度。要將隨班就讀納入當地普及義務教育的整體工作中,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實現應隨盡隨並不斷提升隨班就讀質量。要及時足額撥付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確保隨班就讀各項工作落實。支持通過隨班就讀示範區示範校創建,進一步探索推進隨班就讀的有效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要將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情況、隨班就讀學生發展情況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年度綜合考評以及對校長個人的年度考評。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工作中,將隨班就讀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不斷加大督導力度。

16.強化家校共育。要密切與殘疾學生家長聯繫與溝通,加強家庭教育工作與指導,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加強宣傳引導,積極爭取普通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注重發揮康復、醫學、特殊教育等專業人員和社區、社會相關團體的作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共同為殘疾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普通教育學校(包括幼兒園、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和高等學校)開展隨班就讀可參照本意見執行。

教育部

2020年6月17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