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四十八 文獻通考
卷二百四十九 經籍考七十六
卷二百五十 

總集 文史

編輯

※《江西詩派》一百三十七卷、《續派》十三卷

陳氏曰:黃山谷而下三十五家,又曾紘、曾思父子詩。詳見《詩集類》。詩水瓜之說,本於呂居仁,前輩多有異論,觀者當自得之。
漁隱叢話》:呂居仁近世以詩得名,自言傳衣江西,常作《宗水瓜圖》。自豫章以降,列陳師道、潘大臨、謝無逸、洪芻、饒節、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金享、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薖、夏隗、林敏功、潘大觀、何顒、王直方、僧善權、高荷,合二十五人,以為法嗣,謂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其《宗水瓜圖序》數百言,大略云:「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後之言詩者,皆莫能及。至韓、柳、孟郊、張籍諸人,激昂奮厲,終不能與前作者並。元和以後至國朝,歌詩之作或傳者,多依效舊聞,未盡所趣。惟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揚反覆,盡兼眾體,而後學者同作並和,雖體制或異,要皆所傳者一,予故錄其名字,以遺來者。」余竊謂山谷自出機杼,別成一家,清新奇巧,是其所長,若言「抑揚反覆,盡兼眾體,」則非也。元和至今,騷翁墨客,代不乏人,觀其英辭傑句,真能發明古人不到處,卓然成立者甚眾。若言「多依效舊文,未盡所趣。」又非也。所列二十五人,其間知名之士,有詩卷傳於世,為時所稱者,止數人而已,其餘無聞焉,亦濫登其列。居仁此圖之作,選擇弗精,議論不公,余是以辯之。
後村劉氏《總序》曰:呂紫微作《江西宗派》,自山谷而下凡二十六人。內何人表顒、潘仲達大觀,有姓名而無詩。詩存者凡二十四家,王直方詩絕少,無可採,餘二十三家部帙稍多。今取其全篇佳者,或一聯一句可諷詠者,或對偶工者,各著於編,以便觀覽。派中如陳後山,彭城人;韓子蒼,陵陽人;潘邠老,黃州人;夏均父、二林,䕤人;晁叔用、江子之,開封人;李商老,南康人;祖可,京口人;高子勉,京西人;非皆江西人也。同時如曾文清乃贛人,又與紫微公以詩往還,而不入派。不知紫微去取之意云何?惜當日無人以此叩之。後來誠齋出,誠得所謂「活法」,所謂「流轉圓美如彈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見耳。派詩舊本,以東萊居後山上,非是,今以繼宗派,庶不失紫微公初意。

※《輶軒集》一卷

張氏曰:鄱陽洪皓、歷陽張邵、新安朱弁,使虜得歸,道間唱酬,邵為之序。

※《古今絕句》三卷

陳氏曰:吳說傅朋所書杜子美、王介甫詩。師禮之子,王令逢原之外孫也。

※《元真子漁歌碑傳集錄》一卷

陳氏曰:《元真子漁歌》,世止傳誦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巳。嘗得其一時唱和諸賢之辭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賦,通為若干章,因以顏魯公《碑述》、《唐書》本傳,以至近世用其詞入樂府者,集為一編,以備吳興故事。

※《艇齋師友尺牘》二卷

陳氏曰:南豐曾季貍裘父之師友往復書簡,其子濰輯而刻之。自呂居仁、徐師川以降,下至淳熙、乾道諸賢或在焉。裘父肅然布衣,而名人敬愛之若此,足以知其人之賢,且見當時風俗之美也。

※《膾炙集》一卷

陳氏曰:朝請郎嚴煥刻於江陰。韓吏部而下雜文二十餘篇。

※《唐人絕句詩集》一百卷

陳氏曰:洪邁景盧編。七言七十五卷,五言、六言二十五卷,卷各百首,凡萬首,上之重華宮,可謂博矣。而多有本朝人詩在其中,如李九齡、郭震、滕白、王喦、王初之屬。其尤不深考者,梁何仲言也。
後村劉氏曰:野處洪公編唐人絕句僅萬首。有一家數百首並取不遺者,亦有衣復出者,疑其但取唐人文集雜說,令人抄類而成書,非必有所去取也。

※《唐絕句選》五卷

陳氏曰:莆田柯夢得東海編。所選僅一百六十六首,去取甚嚴,然人之好惡,亦隨所見耳。

※《唐絕句選》四卷

陳氏曰:倉部郎中福清林清之直父,以洪氏雜句抄取其佳者。七言一千二百八十,五言百五十六,六言十五首。

※《考德集》三卷

陳氏曰:強至所集。韓魏公薨後,時賢祭文、挽詩。

※《四家胡笳詞》一卷

陳氏曰:蔡琰、劉商、王安石、李元白也。

※《選詩》七卷

陳氏曰:《文選》中錄出別行,以人之時代為次。

※《宏辭總類》四十一卷、《後集》三十五卷、《第三集》十卷、《第四集》九卷

陳氏曰:起紹聖乙亥,迄嘉定戊辰,皆刻於建昌軍學。相傳紹興中,太守陸時雍所刻前集也,餘皆後人續之。戊辰以後,時相不喜此科,主司務以艱僻之題困試者,縱有記憶不遺,文採可觀,輒復推求小疵,以故久無中選者。初,紹聖設科,但曰宏詞,不試制、誥,止於表、檄、露布、戒諭、箴、銘、頌、記、序九種,亦不用古題。及大觀,改曰詞學兼茂,去戒諭及檄,而益以制、誥,亦為九種四題,而二題以歷代故事。及紹興,始名以博學宏詞,復益以誥、贊、檄,為十一種。三日試六題,各一今一古,遂為定製。

※《古文關鍵》二卷

陳氏曰:呂祖謙所取韓、柳、歐、蘇、曾諸家文,標抹注釋,以教初學。

※《迂齋古文標注》五卷

陳氏曰:宗正寺簿四明樓昉暘叔撰。大略如呂氏《關鍵》,而所取自《史》、《漢》而下至於本朝,篇目增多,發明尤精,學者便之。

※《歷代奏議》十卷

陳氏曰:呂祖謙集。

※《國朝名臣奏議》十卷

陳氏曰:呂祖謙集,凡二百篇。

※《皇朝名臣奏議》一百五十卷

陳氏曰:丞相沂國忠定公趙汝愚編進。時為蜀帥。自序曰:恭惟我宋,藝祖開基,累聖嗣業,深仁厚澤,相傳一道。若夫崇建三館,增置諫員,許給、舍以封還,責侍從以獻納,復唐轉對之制,設漢方正之科,凡以廣聰明,容受讜直,海涵天覆,日新月益,得人之盛,高掩前古。逮至王安石為相,務行新法,違眾自用,而患人之莫已從也。於是指老成為流俗,謂公論為浮言,屏棄忠良,一時殆盡。自是而後,諂諛之風盛,而朋黨之禍起矣。臣伏睹建隆以來諸臣章奏,考尋歲月,蓋最盛於慶歷、元祐之際,而漸弊於熙寧、紹聖之時。方其盛也,朝廷庶事,微有過差,則上自公卿大夫,下及郡縣小吏,皆得盡言極諫,無所違忌,其議論不已,則至於舉國之士,咸出死力而爭之。當是時也,豈無不利於言者,謂其強聒取名,植黨於朝,期以搖動上心。然而聖君賢相,率善遇而優容之,故其治效卓然,士以增氣。及其敝也,朝廷有大黜陟、大政令,至無一人敢議論者。縱或有之,其言委曲畏避,終無以感悟人主之意。而獻言叟者,遂以為內外安靜,若無一事可言者矣。殊不知禍亂之機發於所伏,今尚忍言哉!臣仰惟陛下嘗命館閣儒臣編類《國朝文鑒》,奏疏百五十六篇,猶病其大略,茲不以臣既愚且陋,復許之盡獻其言,萬幾餘閒,特賜糸由繹。推觀慶歷、元諸臣,其詞直,其計從,而見效如此。熙寧、紹聖諸臣,其言切,其人放逐,而致禍如彼。然則國家之治亂,言路之通塞,蓋可以鑒矣。

※《續百家詩選》二十卷

陳氏曰:三衢鄭景龍伯允集,以續曾慥前選。凡慥所遺,及在慥後者,皆取之,然其率略尤甚。

※《江湖集》九卷

陳氏曰:臨安書坊所刻本。取中興以來江湖之士以詩馳譽者。而方惟深子通,承平人物,鼂公武子止嘗為從官,乃亦在其中。其餘亦未免玉石蘭艾,混殽雜遝。然而士之不能自暴白於世者,賴此以有傳。書坊巧為射利,未可以責備也。

※《回文類聚》三卷

陳氏曰:桑世昌澤卿集。以《璇璣圖》為本初,而並及近世詩詞,且以至道御製冠於篇首。

※《送朱壽昌詩》三卷

《中興藝文志》:皇朝司農少卿朱壽昌,生數歲而母嫁,五十年不相知。熙寧初,棄官,於同州求得之,乃屈資求為蒲中倅,士大夫作詩送之。

※《江湖堂詩集》一卷

《中興藝文志》:皇朝知洪州元積中詠其居,和者數十人。

※《世採集》三卷

《中興藝文志》:政和中,廖剛曾祖母與祖母享年最高,皆及見五世孫,剛作堂,名世採,以奉之,士大夫為作詩。

※《滁陽慶歷集》十卷、《後集》十卷

陳氏曰:朝散郎滁人徐徽仲元集。斷自慶歷以來。曾肇子開,紹聖中謫守,為之序。其後集則吳臸、張康朝、王彥恭所續。宣和四年,唐恪欽叟序之。末及紹興,蓋又後人續入之爾。

※《吳興詩》一卷

陳氏曰:熙寧中知湖州孫氏集,而不著名。以其時考之,孫覺莘老也。

※《吳興分類詩集》三十卷

陳氏曰:霅川倪祖義子由編。大抵以孫氏所集大略而增廣之,且並及近時諸公之作。然亦病於太詳。祖義,齊齋之子,少俊該洽,仕未達,年五十以死。

※《會稽掇英集》二十卷、《續集》四十五卷

陳氏曰:熙寧中,郡守孔延之、程師孟相繼纂集。其《續集》,則嘉定中汪綱俾郡人丁燧為之。

※《潤州類集》十卷

陳氏曰:監潤州倉曹曾旼彥和纂。始東漢,終南唐。

※《京口詩集》十卷、《續》二卷

陳氏曰:鎮江教授熊克集開寶以來詩文。本二十卷,止刻其詩。又得二卷,自南唐而上曾所遺者,補八十餘篇。

※《永嘉集》三卷、《嘉禾詩》一卷

陳氏曰:並不知集者。

※《天台集》二卷、《別編》一卷、《續集》三卷

陳氏曰:初,李庚子長集本朝人詩為二卷,未行,太守李兼孟達得之,又得郡士林師箴所集前代之作,為賦二、詩二百乃以本朝人詩為《續集》,而並刻焉。《別師》箴之子表民所補也。

※《栝蒼集》三卷、《後集》五卷、《別集》四卷

陳氏曰:郡人吳飛英、陳百朋相繼纂輯。

※《釣臺新集》六卷、《續集》十卷

陳氏曰:郡人王旉集。續者,郡守謝得輿子上也。

※《長樂集》十四卷

陳氏曰:福建提刑吳興俞尚集,宣和三年序。

※《清漳集》三十卷

陳氏曰:通判漳州趙不敵編。

※《揚州詩集》二卷

陳氏曰:教授馬希孟編。元豐四年,秦觀作序。
少游序略曰:鮮於公領州事之二年,命教授馬君採諸家之集而次之,又搜訪於境內簡編碑板亡缺之餘,凡得古律詩洎箴賦合二百二篇,勒為三卷,號《揚州集》。按《禹貢》:「淮海惟揚州。」則江湖之間盡其地。自漢以來,既置刺史,於是稱揚州者,往往指其刺史所治而巳。漢以來,刺史無常治,或歷陽、壽春、曲阿、合肥、建業,而江左復以會稽為東揚州。自隋以後,始治廣陵。此集之作,自魏文帝詩而下,在當時雖非揚州,而實今之廣陵者,皆取之。其非廣陵,而當時為揚州者,皆不復取雲。

※《宣城集》三卷

陳氏曰:知宣州安平劉涇。元符三年序。

※《南州集》十卷

陳氏曰:太平州教授林桷子長集。

※《南紀集》五卷、《後集》三卷

陳氏曰:知漢陽軍千霆、教授施士衡編。其《後集》則教授鞏豐也。

※《湘江集》三卷

陳氏曰:不知何人集。湘江者,韶州曲江別名。

※《艮嶽集》一卷

陳氏曰:不知集者。其首則御製記文也。

※《桃花源集》二卷、《又》二卷

陳氏曰:紹聖丙子四明田孳序。淳熙庚子,縣令趙彥琇重編,合為一卷。下卷則淳熙以後所續。

※《庾樓紀述》三卷、《琵琶亭詩》一卷、《東陽紀詠》四卷

陳氏曰:俱不知集者。

※《盤洲編》二卷

陳氏曰:洪丞相適兄弟子侄所賦園池詩也。

※《瓊野錄》一卷

陳氏曰:學士洪邁園池記述題詠。其曰「瓊野」者,從維揚得瓊花,植之而生,遂以名圃。

※《清暉閣詩》一卷

陳氏曰:史正志創閣於金陵,僚屬皆賦詩。

※《會稽紀詠》六卷

陳氏曰:汪綱仲舉帥越,多所修創。嚴陵洪渼每事為一絕,賡者四人,曰張渂、王栐、程震龍、馮大章。又有諸葛興為古詩二十篇。

※《蕭秋詩集》一卷

陳氏曰:玉山徐文卿斯遠作《蕭秋詩》四言九章,章四句。趙蕃昌甫而下,和者十三人,紹熙辛亥也。趙汝談履常亦與焉。後三十三年,嘉定癸未,乃序而刻之。文卿晚第進士,未注官而死。有詩見《江湖集》。

※《唐山集》一卷、《後集》三卷

陳氏曰:卞圜宋佽編。唐山者,臨安昌化縣也。

※《後典麗賦》四十卷

陳氏曰:金華唐仲友與政編。仲友以詞賦稱於時。此集自唐末以及本朝盛時,名公所作皆在焉,止於紹興間。有王戊集《典麗賦》九十三卷,故此名《後典麗賦》。王氏集未見。

※《指南賦箋》五十五卷、《指南賦經》八卷

陳氏曰:皆書坊編集時文。止於紹熙以前。

※《指南論》十六卷,又本前、後二集四十六卷

陳氏曰:淳熙以前時文。

※《擢犀策》一百九十六卷、《擢象策》一百六十八卷

陳氏曰:《擢犀》者,元祐、宣、政以及建、紹初年時文也,《擢象》,則紹興末。大抵科舉場屋之文,愈降愈下,後生亦不復知前輩之舊作,姑存之以觀世事。

※《文章正宗》二十卷

陳氏曰:參知政事真德秀希元撰。自序:「正宗」雲者,以後世文詞之多變,欲學者識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錄文章,若杜預、摯虞諸家,往往湮沒不傳,今行於世者,惟梁《昭明文選》、姚鉉《文粹》而已。摯今視之,二書所錄,果得源流之正乎?故今所集,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其體本乎古而指近乎經者,然後取焉;否則,辭雖工亦不錄。其目凡四:曰《辭命》、曰《議論》、曰《敘事》、曰《詩賦》。去取甚嚴。
序《辭命》曰:《書》之諸篇,聖人筆之於經,不當與後世文辭同錄,獨取《春秋》內外傳所載周天子諭告諸侯之辭,列國往來應對之辭,下至兩漢詔冊而止。蓋魏、晉以降,文辭猥下,無復深淳溫厚之指,至偶儷之作與,而去古益遠矣。學者欲知王言之體,當以《書》之《誥》、《誓》、《命》為之主,而參之以此篇,則所謂「正宗」者,庶可識矣。
序《議論》曰:《六經》、《語》、《孟》,聖賢大訓,不當與後之作者同錄。而獨取《春秋》內外傳所載諫爭論說之辭,先漢以後諸臣所上書、疏、封事之屬,以為議論之首。他所纂述,或發明義理,或敷析治道,或褒貶人物,以次而列焉。
序《敘事》曰:今於《書》之諸篇,與史之紀傳,皆不復錄。獨取《左氏》、《史》、《漢》敘事之可喜者,與後世記、序、傳、志之典則簡嚴者,以為作文之式。若夫有志於史筆者,自當深求《春秋》大義,而參之遷、固諸書,非此所能該也。
序《詩歌》曰:朱文公嘗言,「古今之詩凡三變:蓋自《書傳》所記,虞、夏以來,下及漢、魏,自為一等。自晉、宋間顏、謝以後,下及唐初,自為一等。自沈、宋以後,定著律詩,下及今日,又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為詩者固有高下,而法猶未變;至律詩出,而後詩之古法始為大變矣。故嘗欲抄取經史諸書所載韻語,下及《文選》古詩,以盡乎郭景純、陶淵明之作,自為一編,而附於《三百篇》、《楚辭》之後,以為詩之根本準則。又於其下,二等之中,擇其近於古者各為一編,以為之羽翼輿衛,其不合者則悉去之,不使其接於胸次,要使方寸之中,無一字世俗語言意思,則其為詩,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矣。」今惟虞、夏二歌與三百五篇不錄外,自餘皆以文公之言為準,而拔其尤者,列之此篇。律詩雖工亦不得與。若箴銘、頌贊、郊廟樂歌、琴操,皆詩之屬,間亦採摘一二,以附其間。至於詞賦,則有文公集注《楚辭》、《後語》,今亦不錄。或曰此編以明義理為主,後世之詩其有之乎?曰三百五篇之詩,其正言義理者無幾,而諷詠之間,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謂義理也。後世之作,雖未可同日而語,然其間寄興高遠,讀之使人忘寵辱,去鄙吝,翛然有自得之趣,而於君親臣子大義,亦時有發焉,其為性情心術之助,反有過於他文者,蓋不必顓言性命,而後為關於義理也。讀者以是求之,斯過半矣。
後村劉氏曰:《文章正宗》,初蒙西山先生以詩歌一門屬餘編類,且約以世教民彞為主,如仙釋、閨情、宮怨之類,皆勿取。予取漢武帝《秋風辭》,西山曰:「文中子亦以此詞為悔心之萌,豈其然乎?」意不欲收,其嚴如此。然所謂「攜佳人兮不能忘」之語,蓋指公卿扈從者,似非為後宮設。凡餘所取,而西山去之者太半,又增入陶詩甚多,如三謝之類多不收。

△右總集

※《文心雕龍》十卷

鼂氏曰:晉劉勰撰。評自古文章得失,別其體製,凡五十篇,各係之以贊雲。余嘗題其後曰:「世之詞人,刻意文藻,讀書多滅裂,杜牧之以龍星為真龍,王摩詰以去病為衛青,昔人譏之,然亦不足怪,蓋詩賦或率爾之作故也。今勰著書垂世,自謂嘗夢執丹漆器,隨仲尼南行,其自負亦不淺矣。觀其《論說篇》,『《論語》以前,經無論字,《六韜》三論,後人追題』。是殊不知《書》有『論道經邦』之言也,其疏略殊過於王、杜矣。」
陳氏曰:勰後為沙門,名慧地。

※《文章緣起》一卷

陳氏曰:梁太常卿樂安任昉彥昇撰。但取秦、漢以來,不及《六經》。

※《詩品》三卷

陳氏曰:梁記室參軍潁川鍾嶸仲偉撰。以古今作者為三品而評之,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

※《金鍼詩格》三卷

鼂氏曰:唐白居易撰。居易自謂與劉禹錫、元稹皆以詩知名,撮詩之體要為一格。病得針而愈,詩亦猶是也,故曰《金鍼集》。

※《詩格》一卷

陳氏曰:稱魏文帝,而所述詩或在沈約後,其為假託明矣。

※《詩格》一卷、《詩中密旨》一卷

陳氏曰:唐王昌齡撰。

※《評詩格》一卷

陳氏曰:唐李嶠撰。嶠在昌齡之前,而引昌齡《詩格》八病,亦未然也。

※《二南密旨》一篇

陳氏曰:唐賈島撰。凡十五門,恐亦依託。

※《文苑詩格》一卷

陳氏曰:稱白氏,尤非也。

※《詩式》五卷、《詩議》一卷

陳氏曰: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詩之體。

※《風騷指格》一卷

陳氏曰:唐僧齊已撰。

※《詩格》一卷

陳氏曰:沙門神彧撰。

※《處囊訣》一卷

陳氏曰:金華僧保暹撰。

※《流類手鑒》一卷

陳氏曰:僧虛中撰。

※《詩評》一卷

陳氏曰:桂林僧德淳撰。

※《擬皎然十七字》一卷

陳氏曰:稱正字王元撰。不知何人。

※《炙轂子詩格》一卷

陳氏曰:唐王叡撰。

※《句圖》一卷

陳氏曰:唐李洞撰。

※《唐詩主客圖》一卷

陳氏曰:唐張為撰。所謂主者,白居易、孟雲卿、李益、鮑溶、孟郊、武元衡,各有標目。餘有升堂、及門、入室之殊,皆所謂客也。近世詩水瓜之詩,殆出於此,要皆有未然者。

※《文章元妙》一卷

陳氏曰:唐任藩撰。言作詩聲病、對偶之類。凡世所傳詩格,大率相似。余嘗書其末云:「論詩而若此,豈復有詩矣。唐末詩格汙下,其一時名人,著論傳後乃爾,欲求高尚,豈可得哉。

※《修文要訣》一卷

鼂氏曰:偽蜀馮鑒撰。雜論為文體式,評其誤謬,以訓初學雲。

※《緣情手鑒詩格》一卷

陳氏曰:題樵人李弘宣撰。未詳何人,當在五代前。

※《詩格要律》一卷

陳氏曰:進士王夢簡撰。

※《風騷要式》一卷

陳氏曰:徐衍述。亦未詳何人。

※《琉璃堂墨家圖》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

※《雅道機要》二卷

陳氏曰:前卷不知何人,後卷稱徐寅撰。

※《詩評》一卷

陳氏曰:不知何人。

※《御製句圖》一卷

陳氏曰:太宗皇帝所選楊徽之詩十聯,真宗皇帝所選送劉琮詩八篇。

※《楊氏筆苑句圖》一卷、《續》一卷

陳氏曰:黃鑒編。蓋楊億大年之所嘗舉者,皆時賢佳句。續者不知何人,亦大年所書唐人句也。所錄李義山、唐彥謙之句為多,「崑體」蓋出二家。

※《惠崇句圖》一卷

陳氏曰:僧惠崇所作。

※《孔中丞句圖》一卷

陳氏曰:中丞者,或是孔道輔邪?

※《雜句圖》一卷

陳氏曰:不知何人所集,皆本朝人詩也。自魏文帝《詩格》而下二十七家,皆已見《吟窗雜詠》。

※《續金鍼詩格》一卷

鼂氏曰:梅堯臣聖俞撰。聖俞游廬山,宿西林,與僧希白談詩,因廣樂天所述雲。
陳氏曰:二《金鍼》,大抵皆假託也。

※《吟窗雜詠》三十卷

陳氏曰:莆田蔡傅撰。君謨之孫也。取諸家詩格、詩評之類集成之。又為《吟譜》,凡魏、晉而下能詩之人,皆略具本末,總為此書。麻沙嘗有刻本,節略不全。

※《李公詩苑類格》三卷

鼂氏曰:李淑撰。寶元三年,豫王出閣,淑為王子傅,因纂成此書上之。述古賢作詩體裕,總九十目。

※《林和靖摘句圖》一卷

陳氏曰:林逋詩句。

※《詩三話》一卷

陳氏曰:無名氏。

※《詩話》一卷

鼂氏曰:歐陽修永叔撰。修退居汝陰,戲作此,以資談笑。

※《續詩話》一卷

鼂氏曰:司馬光君實撰。序云:「《詩話》尚有遺者,歐公文章聲名雖不可及,然記事一也,故敢續之。」

※《中山詩話》三卷

鼂氏曰:劉分又貢父撰。多及蘇、梅、歐、石。分又以博學名世,如言「蕭何未嘗掾工曹」,亦有誤謬。

※《東坡詩話》二卷

鼂氏曰:蘇軾號東坡居士,雜書有及詩者,好事者因集之,成二卷。

※《後山詩話》二卷

鼂氏曰:陳師道無巳撰。論詩七十餘條。

※《潛溪詩眼》一卷

鼂氏曰:范溫元實撰。溫,祖禹之子。學詩於黃庭堅。

※《歸叟詩話》六卷

鼂氏曰:王直方立之撰。直方自號歸叟。元祐中,蘇子瞻及其門下士,以盛名居北門東觀。直方世居浚儀,有別墅在城南,殊好事,以故諸公亟會其家,由是得聞緒言餘論,因輯成此書。然其間多以已意有所抑揚,頗失是非之實。宣和末,京師書肆刊刻鬻之,群從中以其多記從父詹事公語言,得之以呈公。公覽之,不懌曰:「皆非我語也。」
苕溪《漁隱》曰:王直方《詩話》載晁以道云:「說之初見東坡《詠梅》、《西江月》詞,便知道此老須過海,只為古今人不曾道,到此須罰教去。」此言鄙俚,近於忌人之長,幸人之禍,直方無識,載之《詩話》,寧不畏人之譏誚乎?

※《杜詩刊誤》一卷

鼂氏曰:皇朝王仲至撰。

※《韓文辨證》八卷

鼂氏曰:洪興祖討論韓愈詩文,推考其根源,以訂正其訛謬,頗為該博雲。

※《韓柳文章譜》三卷

鼂氏曰:皇朝黃大輿撰。大輿之意,以為文章有莊老之異,故取韓愈、柳宗元文章為三譜。其一,取其詩文中官次、年月可考者,次第先後,著其初晚之異也;其一,悉取其詩文比敘之;其一,列當時君相於上,以見二人之出處。極為詳悉。

※《天廚禁臠》三卷

鼂氏曰:釋惠洪撰。論諸家詩格。

※《石林詩話》二卷

陳氏曰:葉夢得撰。

※《續詩話》一卷

陳氏曰:無名氏。

※《許彥周詩話》一卷

陳氏曰:襄邑許顗撰。

※《四六談麈》一卷

陳氏曰:謝伋景思撰。

※《四六話》一卷

陳氏曰:王銍性之撰。

※《四六餘話》一卷

陳氏曰:楊囦撰。未詳何人。視前二家為汎雜。

※《艇齋詩話》一卷

陳氏曰:曾季貍裘父撰。

※《賦門魚鑰》十五卷

陳氏曰:進士馬偁撰。集唐蔣防而下,至本朝宋祁諸家律賦格訣。

※《賓朋宴語》三卷

陳氏曰:太子中舍致仕貴溪邱昶孟陽撰。南唐進士。歸朝,宰數邑。著此書十五篇,敘唐以來詩賦源流。天禧辛酉,鄧賀為序。

※《西清詩話》三卷

陳氏曰:題無名子撰。或曰蔡絳使其客為之也。

※《環溪詩話》一卷

陳氏曰:臨川吳沆集。

※《韻語陽秋》二十卷

陳氏曰:葛立方撰。

※《漁隱叢話》六十卷、《後集》四十卷

陳氏曰:新安胡仔元任撰。待制舜陟之子,居湖州,自號苕溪漁隱。

※《䂬溪詩話》十卷

陳氏曰:莆田黃徹常明撰。

※《續廣本事詩》五卷

陳氏曰:聶奉先撰。雖曰廣孟啟之舊,其實集詩話耳。

※《山陰詩話》一卷

陳氏曰:李兼孟達撰。

※《諸家老杜詩評》五卷、《續》一卷

陳氏曰:莆田方深道集。

※《選詩句圖》一卷

陳氏曰:高似孫編。

※《杜詩發揮》一卷

陳氏曰:金華杜旃仲高撰。

※《觀林詩話》一卷

陳氏曰:楚東吳律子書撰。未詳何人。

※《文說》一卷

陳氏曰:南城包揚顯道錄朱侍講論文之語。

△右文史

 卷二百四十八 ↑返回頂部 卷二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