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322
文獻通考 卷三百二十二 |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三百二十二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輿地考八
古雍州
禹貢曰黑水西河惟雍州〈西據黒水東距西河西河即龍門之河也在冀州西故曰西河黑水出今張掖郡雞山南流至今燉煌郡經三危山過今南溪郡而入南海〉弱水既西〈弱水今張掖郡張掖縣界理使西流至合黎合黎亦張掖郡界中〉涇屬渭汭〈涇水出今平涼郡髙平縣渭水出今隴西郡渭源縣屬連也水北曰汭言理涇入於渭經秦川而入河也在今新平郡宜祿縣水雲汭經宜祿名為宜祿川〉漆沮既從灃水攸同〈漆沮之水今京兆府華原富平界亦曰洛水灃水出今長安縣之南山言漆沮既從入渭灃水亦來同也〉荊岐既旅〈荊山在今富平縣岐山在今扶風郡岐山縣荊山在岐東言二山理畢可旅祭〉終南惇物至於鳥䑕〈終南惇物二山皆在今長安及武功二縣鳥䑕山在隴西郡首陽山西南言自終南西出至於鳥䑕〉原隰底績至於瀦野〈髙平曰原下濕曰隰瀦野地名言皆致功也今武威郡姑臧縣即瀦野澤〉三危既宅三苖丕敘〈三危山名言可居也三苖本有苖氏之族今長沙衡陽間是徙居於此分而為三故言三苖皆大得其次敘也三危山在今燉煌郡縣界〉厥土黃壤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積石山在今西平郡龍支縣龍門山在今絳郡龍門界皆河水所經〉會於渭汭〈逆流曰會自渭北涯逆水西上〉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以其四山之地故曰雍州〈亦謂西北之位陽所不及隂所雍閉〉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岳〈即吳岳在今汧陽郡吳山縣〉藪曰蒲〈在汧陽郡汧陽縣〉川曰涇汭〈汭在豳地詩大雅公劉之篇曰汭鞠之即〉浸曰渭洛〈洛即漆沮〉其利玉石人三男二女畜宜馬牛榖宜黍稷兼得禹貢梁州之地矣周自武王克殷都於豐鎬則雍州為王畿〈豐邑在豐水鎬京在豐水之東並在今長安縣界〉及平王東遷雒邑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乃為秦地矣至孝公作為咸陽築冀闕徙都之故謂之秦川亦曰關中也〈關中記雲東自函關𢎞農郡靈寳縣界西至隴關今汧陽郡汧源縣界二闗之間謂之關中東西千餘里〉其在天文東井輿鬼則秦之分野〈漢之京兆扶風馮翊北地上郡安定天水隴西金城武威張掖酒泉燉煌皆其分地今京兆扶風馮翊華隂之西境汧陽新平安定彭原安化靈武五原寧朔洛交中部延安咸寧上郡銀川新秦朔方天水隴西金城㑹寧安鄉和政寧塞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晉昌燉煌等郡〉兼得魏趙之交〈漢之髙陵以東今馮翊之南境華隂之東境也宜屬魏漢之雲中五原之境今榆林九原安北屬趙〉始皇置四十郡此為內史〈今京兆華隂馮翊扶風汧陽新平等郡是〉上郡〈今洛交中部延安咸寧上郡銀川新秦朔方等郡地〉北地〈今安定彭原安化平涼靈武五原寧朔等郡地〉九原〈今九原安北地是〉隴西〈今天水隴西金城㑹寧安鄉等郡地是〉及雲中之西南境〈今榆林郡〉其餘郡縣自漢後歴代開置其伊吾以西並雍州之封域外羌胡地也〈臨洮武威張掖西平寧塞酒泉晉昌燉煌古雍州域內地而非秦所置郡之境也伊吾交河北庭安西則雍州域外〉秦滅項籍分秦地為三國曰雍〈以章邯為王都雍邱今京兆府金城縣〉塞〈以司馬欣為王都櫟陽縣今縣〉翟〈以董翳為王都髙奴今延安郡金明縣〉謂之三秦漢武帝置十三州以其地西偏為涼州蓋以地處西方常寒涼也又置司𨽻領三輔後漢時司𨽻三輔並如前代〈州理於隴今天水郡隴城縣〉魏分河西為涼州分隴右為秦州三輔仍舊屬司𨽻〈改京兆尹為守馮翊扶風各除左右〉晉置雍州〈領郡國七理京兆〉涼州〈領郡國八理武威今郡〉秦州〈領郡六理上邽今天水郡〉愍帝之後劉聰石勒苻堅姚萇相繼據之及姚為宋武帝所滅後屬赫連勃勃其州縣之名不可得而紀也後魏以其地置北秦雍南秦三州〈雍州理京兆即長安地秦州理天水今郡上邽縣南秦州理洛谷城今天水郡伏𦍑縣〉頗得古雍州之地迨西魏以後及於周氏分裂制置其名甚多不可悉數隋氏置司𨽻刺史分部廵察而不詳所統〈餘州皆然〉唐分置十部此為京畿〈京兆府華隂馮翊扶風新平等郡〉關內道〈安定彭原汧陽中部洛交安化靈武榆林延安上郡咸寧銀川平原九原㑹寧五原新秦朔方安北等郡〉隴右道〈武威天水安西北庭交河晉昌西平隴西燉煌酒泉金城安鄉寧塞臨洮和政張掖伊吾等郡〉天寳盜起中國而河西隴右不守陷扵吐蕃至大中咸通始復隴右宋為陝西路及河東路〈麟府二郡〉內夏銀綏宥靜靈鹽諸郡為西夏所據甘涼𤓰沙肅西伊安北安西北庭亦沒扵西夏及諸蕃慶歴初分陝西縁邊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熙寧間又以熙河洮岷州通遠軍為一路各置帥五年又以五路三十四州軍分為兩路永興軍等路〈京兆 河中 陝 延 同 華 耀 邠 鄜乾 慶 虢 商 寧 坊 丹 環 保安〉秦鳳等路〈鳳翔 秦 涇 熈 隴 成 岷 渭源 階 河 蘭 鳳 徳順 鎮戎通遠〉紹興初置川陝等路宣撫處置使富平之敗陝西
五路俱陷於金吳玠胡世將等力戰守鳳翔之和尚原九年和議成歸我陝西地十年背盟入宼再取陝西僅餘階成岷鳳四州以屬四川之利州路雲
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饒號稱陸海〈言其髙陸物産如海之無所不出〉四塞為固被山帶河秦氏資之遂平海內漢初髙帝納婁敬說而都焉又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之後及豪族名家於關中強本弱末以制天下自是每因諸帝山陵則遷戸立縣率以為常故五方錯雜風俗不一漢朝京輔稱為難理其安定彭原之北汧陽天水之西接近胡戎多尚武莭自東漢魏晉𦍑氐屢擾旋則苻姚迭據五涼更亂三百餘祀戰爭方息帝都所在是曰浩穰其餘郡縣習俗如舊
古雍州歴代沿革之圖
春秋時可考者十四國
秦 梁 召 崇 畢 豐 韓 賈 杜 西戎義渠 白翟 鄭〈始封地是〉晉〈西境是〉
秦時為郡六
內史 北地 上郡 九原 隴西 雲中〈西南境是〉漢時為郡十六縣二百三十二
京兆十二縣〈長安 新豐 船司空 藍田 蕐隂鄭 湖 下邽 南陵 奉明 霸陵杜陵〉
左馮翊二十四縣〈髙陵 櫟陽 翟道 池陽 夏陽衙 粟邑 谷口 蓮勺 徵鄜 頻陽 臨晉 重泉 郃陽 祋祤 武城沈陽 懷徳 長陵 雲陵 萬年 陽陵 雲陽〉
右扶風二十一縣〈渭城 槐里 鄠 盩厔 漦 郁夷 美陽 郿 雍 漆 平陵栒邑 隃糜 陳倉 杜陽 好畤 虢 安陵 茂陵 武功〉
𢎞農郡十一縣〈𢎞農 盧氏 陝 宜陽 黽池 丹水 新安 商 析 陸渾 上雒〉安定郡二十一縣〈髙平 復累 安俾 撫夷 朝那涇陽 臨涇 鹵 烏氏 彭陽隂宻 安定 參䜌 三水 隂槃 安武 祖厲 爰得 眴卷 月氏道 鶉隂〉
北地郡十九縣〈馬領 直路 靈武 富平 靈洲昫衍 方渠 除道 五街 廉 鶉觚 歸徳 囘獲 畧畔道 泥陽 郁郅 義渠道 弋居 大□〉
上郡二十三縣〈膚施 獨樂 陽周 木禾 平都淺水 京室 洛都 白土 龜茲襄洛 原都 漆垣 奢延 雕隂 推邪 楨林髙望 雕隂道 望松 定陽 髙奴 宜都〉
朔方郡十縣〈三封 朔方 脩都 臨河 呼遒 窳渾 渠搜 沃埜 廣牧 臨戎〉五原郡十六縣〈九原 固陵 五原 臨沃 文國河隂 蒲澤 南興 武都 宜梁曼栢 成宜 稒陽 莫䵣 西安陽 河目〉
天水郡十六縣〈平襄 街泉 戎邑道 望垣 罕開綿諸道 阿陽 畧陽道 勇士成紀 清水 奉㨗 隴 豲道 蘭干 冀〉
隴西郡十一縣〈狄道 上邽 安故 氐道 首陽予道 大夏 𦍑道 襄武 臨洮西〉
金城郡十三縣〈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陽 金城榆中 枹罕 白石 河關 破𦍑安夷 允街 臨𦍑〉
武威郡十縣〈姑臧 張掖 武威 休屠 揟次 鸞鳥 樸□ 媼圍 蒼松 宣威〉張掖郡十縣〈觻得 昭武 刪丹 氐池 屋蘭 日勒 驪靬 番和 居延 顯美〉酒泉郡九縣〈祿福 表是 樂涫 天䧇 玉門 會水 池頭 綏彌 乾齊〉燉煌郡六縣〈燉煌 冥安 效榖 淵泉 廣至 龍勒〉西河郡〈西南境是縣見冀州〉
雲中郡〈西南境是縣見冀州〉
晉時為郡國十九縣九十九
京兆郡九縣〈長安 杜陵 覇城 藍田 髙陸 萬年 新豐 隂般 鄭〉馮翊郡八縣〈臨晉 下邽 重泉 頻陽 粟邑 蓮勺 郃陽 夏陽〉扶風郡六縣〈池陽 郿 雍 陳倉 美陽〉上洛郡三縣〈上洛 商 盧氏〉
安定郡七縣〈臨涇 朝那 烏氏 都盧 鶉觚 隂宻 西川〉北地郡二縣〈泥陽 富平〉
始平郡五縣〈槐里 始平 武功 鄠 蒯城〉
新平郡二縣〈漆 汾邑〉
金城郡五縣〈榆中 允街 金城 白土 浩亹〉西平郡四縣〈西都 臨𦍑 長寧 安夷〉
武威郡七縣〈姑臧 宣威 揖次 倉松 顯美 驪靬 番禾〉張掖郡三縣〈永平 臨澤 屋蘭〉
酒泉郡九縣〈祿福 會水 安彌 騂馬 樂涫 表氏 延夀 玉門 沙頭〉西海郡一縣〈居延〉
燉煌郡十二縣〈昌蒲 燉煌 龍勒 陽闗 效榖廣至 冝禾 冥安 深泉 伊吾新鄉 乾齊〉
天水郡六縣〈上邽 冀 始昌 新陽 顯新 成紀〉南安郡三縣〈獂道 新興 中陶〉
隴西郡四縣〈襄武 首陽 臨洮 狄道〉
畧陽郡四縣〈臨渭 平襄 畧陽 清水〉
隋時為郡二十九縣一百五十七
京兆郡二十二縣〈大興 長安 始平 武功 盩厔醴泉 上宜 鄠 藍田 涇陽新豐 華原 宜君 同官 鄭 渭南 萬年髙陵 三原 富平 雲陽 華隂〉
馮翊郡八縣〈馮翊 韓城 郃陽 朝邑 澄城 蒲城 下邽 白水〉扶風郡九縣〈雍 岐山 陳倉 虢 郿 普潤 源 陽 南由〉安定郡七縣〈安定 鶉觚 隂盤 朝那 良原 臨涇 華亭〉上郡五縣〈洛交 內部 三川 鄜城 洛川〉
北地郡六縣〈安定 羅川 彭原 襄樂 新平 三水〉朔方郡三縣〈巖綠 寧朔 長澤〉
雕隂郡十一縣〈上縣 大斌 延福 儒林 真鄉𨳩光 銀城 城平 開疆 撫寧綏徳〉
延安郡十一縣〈膚施 豐林 金明 臨真 延川延安 因城 義川 汾川 咸寕魏平〉
𢎞化郡七縣〈合水 馬嶺 華池 歸徳 洛源 𢎞化 𢎞徳〉平涼郡五縣〈平髙 百泉 平涼 會寧 黙亭〉靈武郡六縣〈𢌞樂 𢎞靜 懷遠 靈武 鳴沙 豐安〉鹽川郡一縣〈五原〉
五原郡三縣〈九原 永豐 安化〉
天水郡六縣〈上邽 冀城 清水 秦嶺 隴城 成紀〉隴西郡五縣〈襄武 隴西 渭源 障 長川〉
金城郡二縣〈金城 狄道〉
枹罕郡四縣〈枹罕 龍支 大夏 水池〉
澆河郡二縣〈河津 達化〉
西平郡二縣〈湟水 化隆〉
武威郡四縣〈姑臧 昌松 番和 允吾〉
張掖郡三縣〈張掖 刪丹 福祿〉
燉煌郡三縣〈燉煌 常樂 玉門〉
鄯善郡二縣〈顯武 濟遠〉
且末郡二縣〈肅寕 伏戎〉
西海郡二縣〈宣徳 威定〉
河源郡二縣〈遠化 赤水〉
臨洮郡十縣〈美相 疊川 合川 樂川 歸政 洮陽 臨潭 臨洮 當夷 和政〉榆林郡三縣〈榆林 富昌 金河〉
唐時為州四十三縣一百七十三
京兆府二十縣 華州四縣 岐州九縣 同州七縣隴州三縣 邠州四縣 涇州五縣 寧州六縣
慶州六縣 原州五縣 鄜州五縣 坊州三縣 丹州三縣 延州十縣 綏州五縣 銀州四縣 麟州三縣 府州一縣 夏州三縣 豐州三縣 勝州二縣 靈州四縣 鹽州二縣 宥州二縣 秦州四縣渭州四縣 蘭州三縣 會州二縣 河州三縣
洮州一縣 岷州三縣 廓州三縣 鄯州三縣 涼州五縣 甘州二縣 肅州三縣 𤓰州二縣 河州二縣 伊州三縣 西州五縣 庭州三縣 安北都䕶府二縣 安西都䕶府一縣
宋時為州三十八縣一百二十七
永興軍十三縣 耀州七縣 乾州五縣 華州五縣同州七縣 鳳翔府十縣 隴州四縣 邠州五縣涇州四縣 寧州四縣 慶州三縣 定邊軍一縣原州二縣 鎮戎軍一縣 懷徳軍一縣 鄜州五
縣 坊州三縣 延安府十縣 保安軍一縣 丹州三縣 麟州三縣 府州一縣 環州一縣 西安州一縣 秦州六縣 渭州五縣 徳順軍一縣 鞏州三縣 蘭州一縣 熈州一縣 會州一縣 河州一縣 積石軍一縣 洮州一縣 岷州三縣 鄯州一縣 湟州一縣 震武軍一縣
永興軍 周之舊都平王東遷而屬秦始皇以為內史地漢髙祖初屬塞國後更為渭南郡尋罷復為內史武帝分為右內史〈秦於右北分涇水置鄭渠灌田四萬餘頃漢置白渠灌四千五百餘項〉後更分京兆尹〈領縣十二〉後漢因之〈領縣十〉魏改尹為守後改為秦國後復為京兆國晉為京兆郡兼置雍州〈領郡國七理於此〉後魏亦然後周𣸪為京兆尹隋初置雍州煬帝改為京兆郡唐初𣸪為雍州開元三年改為京兆府凡周秦漢晉西魏後周隋至於唐並為帝都〈周謂幽王以上漢謂西漢晉愍帝亦暫都於此凡四年後魏孝武帝自洛陽來都之是為西魏凡四主得二十二年而禪後周〉其間王莽更始劉曜苻堅姚萇亦都於此〈前趙劉曜為石勒所滅前秦苻堅為姚萇所滅後秦姚為晉將劉裕所滅〉唐號西京〈漢髙帝自櫟陽徙都長安至恵帝方發人徒築城今西北古城是也至隋文帝開皇三年移築新都號曰大興今城是也武徳以來稱京城開元元年十二月稱西京〉屬關內道領縣二十〈萬年 長安 咸陽 三原 渭南昭應 髙陵 同官 富平 藍田 興平 雲陽 涇陽 鄠 奉天好畤 武功 醴泉 華原 羙原〉梁為佑國軍莭度大安府俄改為永平軍以同官奉先二縣屬同州後唐𣸪為西京府名仍舊以富平雲陽三原三縣屬耀州以奉先還𨽻晉改晉昌軍漢改永興軍以商州乾祐來屬周以渭南屬華州宋建隆中𣸪以奉先𨽻同州乾徳二年以好畤屬乾州大觀元年陞大都督府領永興軍路安撫使屬陝西永興軍路建炎二年金羅索圍長安外援不至城陥隴右大震三年敵渡渭河犯永興張浚合兵四十萬敗於富平三年浚𣸪取旋𣸪失 貢鞾氈蠟席酸棗仁地骨皮領縣十三治萬年長安 萬年〈漢有萬年縣屬左馮翊今在櫟陽東北二十五里後周始於長安城中置萬年縣隋改為大興縣有軹道秦子嬰降處始皇墓在今縣東北有洛南山子午谷杜陵樊川渭水㶚水滻水宣和三年改為樊川縣〉長安〈漢置周文王作豐今縣西北靈臺武王治鎬今昆明池北鎬陂是也有阿房宮洛南山龍首山細栁原周亞夫所屯處漢長樂宮在縣北故城中又有渭水灃水鎬水及定昆池安樂公主所穿〉藍田〈秦舊縣有山出羙玉有白鹿原藍田關金谷水〉鄠〈夏有扈國商為崇國漢縣有雞頭山牛首山澇谷水〉咸陽〈周王季都之後畢公封焉縣東十五里有故咸陽城則秦所都有長陵城漢髙帝陵有棘門杜郵亭白起賜死處〉醴泉〈漢谷口縣地隋改有九𡽀山蘓武墓〉涇陽〈苻秦縣有長平坂涇水大白渠中白渠南白渠〉櫟陽〈秦舊縣獻公自雍徙居亦曰萬年縣有沮水畦畤〉髙陵〈隋縣有涇水渭水白渠秦姚萇墓〉興平〈唐縣有渭水醴泉古大邱城馬嵬城〉臨潼〈古驪戎國唐昭應縣宋改有驪山鳳凰原坑儒谷鴻門坂溫泉戲水〉武功〈古有邰國漢縣有武亭川雍水斜谷〉乾祐〈唐乾元縣後漢改〉
中興四朝地理志潘岳以為秦在隴函二關之間是為闗中然函關固秦所立而鳳州之散關隴西之隴關商州之武關原州之蕭關藍田之嶢闗其名皆已先秦而出秦又自命其國以關中則凡地在四闗之內者皆當繫闗以為之名也文公朱熹曰前代所以都闗中者以黃河左右旋繞所謂臨不測之淵也近東獨有函谷闗一路通山東故可據以為險又闗中之山皆自西而東若橫山之險乃山之極髙處本朝則自橫山以北盡為西夏所有據髙以臨我是以不可都也神宗銳意欲取橫山夏人以死爭之
按先儒謂宋北不得燕薊則河北不可都西不得靈夏則長安不可都此專以形勢言也然愚嘗論之漢唐都於長安西北皆鄰強敵漢之初興也河西五郡皆匈奴之地去長安宻邇故敵騎入㓂則烽火通於甘泉唐之初興也突厥雄據西北故入㓂即犯渭橋髙祖至欲徙都以避之可謂逼矣然孝武用兵取河西奪其羙地薦草以置郡縣議者謂斷匈奴之右臂而敵遂衰至宣元間卒稱臣請命太宗平突厥俘髙昌置安西北庭二府至肅宗時西北二部反能以兵助討安史復兩京然則漢唐之於諸邊也或取其地以為我有或役其兵以為我用則宻邇㓂敵之地豈果不可都哉蓋宋之兵力劣於前代遠甚故景徳時澶淵小警而議者遽謀幸蜀幸江南以避之靖康後女真南牧一鼓傅汴再駕陷京城不一二年間踰河越淮跨江躪浙歴數千里如入無人之地雖有金湯之險幅員之廣而望風奔北大駕航海幾不知稅駕之所失在兵弱非關於地之不廣且險也假令承平時盡得幽薊靈夏之地而兵勢不振如此亦豈能救中天之禍哉
耀州 唐末李𫇮貞以京兆華原縣置耀州義勝軍莭度領縣一梁改崇州靜勝軍後唐復為耀州順義軍以京兆府之富平三原雲陽同州之同官美原五縣來屬宋太平興國初改為感徳軍莭度淳化四年陞雲陽梨園鎮為淳化縣屬永興軍路建炎四年沒於金金𨽻陝西京兆府路 貢甆器領縣七治華原 華原〈唐縣有石門山漆水沮水祋祤城〉富平〈漢縣有荊山鄭白二水〉三原〈唐縣有堯門山青谷水〉雲陽〈唐縣有涇水截嶭山甘泉山黃帝以來圜丘祭天處金屬京兆府〉同官〈後周縣有白馬山同官川〉美原〈唐縣梁改裕州後唐𣸪為縣有頻陽山〉淳化〈宋縣有仲山金屬邠州〉
乾州 唐末李茂貞以京兆府奉天縣置乾州領縣一梁為威勝軍宋乾徳二年以京兆府之好畤邠州之永夀二縣來屬屬永興軍路熈寧五年廢政和七年𣸪更名醴州再以京兆之武功醴泉二縣來𨽻割屬環慶路建炎後沒扵金紹興九年収𣸪旋𣸪失金𨽻陝西京兆府路 領縣五治奉天 奉天〈唐縣有黃谷水甘谷山梁山〉好畤〈古以雍州積髙故立畤以郊上帝唐縣〉武功〈古邰國有后稷姜嫄原有衙領山斜谷惇物山〉醴泉〈唐縣〉永夀〈古豳國公劉所居唐縣有高泉山涇水〉
華州 周為畿內之國鄭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咸林〈國語鄭桓公為周司徒采地咸林〉春秋時為晉地〈左傳晉侯許賂秦伯河外列城五南及華山〉戰國為秦魏二國之境〈今華隂縣界有古長城則秦之分境〉西嶽華山在焉秦為內史地漢屬京兆尹後漢為京兆𢎞農二郡魏晉因之後魏置華山郡後又於華山郡北置東雍州西魏改東雍州為華州〈唐馮翊郡〉隋初郡廢而華州如故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屬京兆馮翊郡唐復置華州垂拱元年改為太州尋復舊或為華隂郡鎮國軍莭度使屬闗內道領縣四〈鄭 蕐隂 下邽 櫟陽〉梁改威化軍後唐復為鎮國軍周以洛南屬商州以京兆府渭南來屬宋天禧四年以同州蒲城來屬屬永興軍路後改鎮潼軍莭度潼闗因潼水而名又名衝闗以河水自龍門衝擊至華山東也然潼闗皆土而無石劒闗皆石而無土兩闗號天下之險而潼闗不如劒門險矣建炎元年沒扵金改屬陝西京兆路三十一年都統王彥遣邢進収復分屯商虢陝華四州虢華為敵所取得而復失 貢伏苓細辛伏神領縣五治鄭 鄭〈鄭桓公所封之邑有少華山灌水沉水〉下邽〈隋縣有古蓮勺城〉華隂〈唐縣有太華山潼谷水巨靈祠潼闗渭津闗〉渭南〈前秦縣有漕渠〉蒲城〈唐奉先縣宋改有金粟山〉
同州 春秋時屬秦戰國時秦魏二國之境〈漢史曰自髙陵以東皆魏分〉始皇平天下為內史地項羽分為塞國漢髙帝初置河上郡後復為內史景帝時為左內史武帝改為左馮翊後漢因之魏但為馮翊郡晉後魏因之兼置華州西魏改華州為同州〈以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言二水至斯皆統入渭以城居其地故曰同州〉而馮翊郡如故隋初廢郡煬帝初州廢復置馮翊郡唐為同州或為馮翊郡正國軍莭度屬闗內道領縣七〈馮翊 朝邑 白水 河西 澄城 韓城 郃陽〉梁改忠武軍以京兆府之同官奉先來屬以郃陽澄城韓城屬河中府後唐復為正國軍以奉先還𨽻京兆府及廢裕州以羙原來屬及以同官美原屬耀州郃陽澄城韓城還𨽻宋為定國軍莭度以奉先還屬天禧四年以蒲城𨽻華州屬永興軍路建炎元年沒於金金𨽻陝西京兆路 貢白蒺藜生熟地黃領縣七治馮翊 馮翊〈古芮國有大荔戎城有沙苑北齊神武為周文所敗處有洛水商原龍首渠隋縣〉郃陽〈古有莘國在郃水之陽詩大明所謂在郃之陽是也有刳浴水覊馬城太任廟〉澄城〈後魏縣有王官城〉白水〈有彭衙秦晉戰處後魏縣有白水〉夏陽〈唐縣有瀵水〉韓城〈古韓國謂之少梁秦晉戰韓原即此地有龍門山禹導河處有大梁山小梁山隋縣〉朝邑〈西魏縣有長春宮〉
鳳翔府 春秋以來為秦都〈秦徳公元年初居雍至獻公始徙櫟陽〉始皇平天下為內史地漢髙初屬雍國後分為中地郡復為內史武帝分雍為右內史後置主爵中尉〈後更名都尉〉又改為右扶風魏但為扶風郡亦為重鎮〈曹公使張郃屯陳倉建興中諸葛亮攻陳倉及郿皆不克〉晉因之後魏置平秦郡兼置岐州〈後魏亦有扶風郡好畤始平羙陽槐里盩厔五縣非今郡地〉西魏改平秦為岐陽郡隋初郡廢置岐州煬帝初州廢置扶風郡唐為岐州或為扶風郡後改為鳳翔府莭度屬闗內道領縣九〈雍 郿 岐山陳倉 普潤扶風 麟遊岐陽 虢〉後唐以清水屬秦州宋乾徳元年置崇
信縣淳化中以崇信屬儀州屬秦鳳路熈寧五年廢乾州以好畤縣𨽻府大觀元年以盩厔縣清平鎮置軍及洛南縣𨽻京兆府政和八年以好畤縣𨽻醴州渭漆岐雍五水皆經郡界而和尚原在大散闗之東距寳雞兩驛為形勢必爭之地此地一失則路徑散漫戎馬深入無所限隔紹興間吳玠守之兵力雖足而糧運不繼蜀人困於轉輸議亦棄之而守僊人闗十二年和議成卒割和尚原以遺敵鳳翔遂沒 貢蠟燭榛實席領縣十治天興 天興〈本秦雍邑唐縣有天柱山雍水漢五帝畤〉扶風〈唐縣有渭水湋水白水〉郿〈隋縣有太白山積石原五丈原郿塢〉岐山〈隋縣有岐山姜泉洛南山渭水〉寳雞〈唐縣有陳倉山水大散闗〉麟遊〈隋縣有五將山黝土山八馬坊〉普潤〈隋縣有漆水杜陽川〉虢〈周虢叔所封之地有楚山渭水磻溪〉盩厔〈唐縣有洛南山渭水洛谷闗〉好畤〈有梁山武亭河政和間撥𨽻醴州〉
隴州 春秋秦國之地始皇屬內史漢屬右扶風後漢魏晉屬扶風郡西魏置隴東郡兼置東秦州後改為隴州〈因山為名〉隋初郡廢而隴州如故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入扶風郡唐復置隴州或為陽郡屬闗內道領縣三〈源陽吳山〉宋開寳二年析陽縣四鄉置隴安縣為陽
郡防禦屬秦鳳路紹興後沒扵金 貢席領縣四治源 源〈隋縣有隴山水蒲藪大震闗秦城都夷城〉陽〈後周縣有水隃麋澤〉吳山〈唐縣有山長蛇水〉隴安〈宋縣有秦嶺山渭水〉
儀州 唐末李茂貞於隴州廢華亭縣以縣為州治宋乾徳二年析置安化縣太平興國初改儀州淳化中又以鳳翔崇信縣來屬屬秦鳳路熈寧五年廢州以縣𨽻渭州領縣三治華亭 華亭〈周縣〉崇信 安化〈並宋縣〉邠州 古豳國昔公劉居豳即其地也〈豳故栒邑是〉秦始皇屬內史漢為右扶風安定北地三郡地後漢末置新平郡兼舊安定為二郡地魏晉亦同西魏置豳州後周及隋皆因之煬帝初州廢以其地為安定北地二郡唐復置豳州開元十三年改為邠其後或為新平郡靜難軍莭度屬闗內道領縣四〈新平 三水永夀 宜祿〉周廢衍州為定平縣來屬宋乾徳二年以永夀屬乾州熈寧五年廢乾州永夀縣及二寨來𨽻以定平縣𨽻寧州政和七年復以故乾州為醴州割寧州定平縣來𨽻八年復以永夀𨽻醴州宣和初以耀州淳化來𨽻屬永興軍路紹興後沒於金金𨽻陝西慶原路撥耀之淳化來𨽻 貢火筯蓽豆剪刀領縣五治新平 新平〈隋縣有涇水漆水〉三水〈後魏縣有石門山羅川水〉宜祿〈唐縣有鶉觚源長武城〉定平〈周縣有溪水〉淳化〈有仲山車箱阪〉
涇州 春秋秦地始皇時屬北地郡武帝分置安定郡後漢徙其人以避𦍑冦郡寄在羙陽〈今京兆武功縣界羙陽故城是也順帝移於此〉魏晉亦為安定郡後魏太武帝置涇州蓋以涇水為名隋為安定郡唐為涇州或為安定郡彰義軍莭度屬闗內道領縣五〈安定 隂盤 靈臺 臨涇 良原〉後唐以平梁置渭州臨涇置原州周以潘原屬渭州又廢靈臺軍以縣來屬宋太平興國元年改彰化軍咸平四年陞長武鎮為縣屬秦鳳路建炎四年沒於金 貢紫茸毛褐叚領縣四治保定 保定〈唐縣有回山涇水汭水〉靈臺〈古宻須之地唐縣後李茂貞置靈臺軍有蒲川水隂宻城〉良原〈隋縣唐置良原軍周軍廢縣𣸪有白石原朝那城〉長武〈宋縣〉寧州 夏之季公劉之邑春秋時戎地〈即義渠戎國〉戰國時屬秦始皇初為北地郡漢為北地上郡二郡地後漢屬北地安定二郡地〈魏晉未詳按晉史雲自愍帝時其地沒於劉聰郡縣之名不得知也他皆類此〉後魏獻文帝置華州孝文改為班州後改為邠州又改為豳州西魏改為寧州立嘉名也後周分置趙興郡隋煬帝初改寧州為豳州尋廢豳州改趙興郡為北地郡唐復置寧州或為彭原郡屬闗內道領縣五〈定安襄樂彭原 貞寜 彭陽〉宋至道三年以彭陽屬原州為興寧軍莭度屬永興軍路紹興後沒於金金𨽻陝西慶原路 貢菴䕡荊芥硯席領縣四治定安 定安〈後魏縣有九陵川〉彭原〈隋縣熈寧間撥𨽻慶州〉真寧〈唐縣有橋山羅川要冊湫〉襄樂〈後魏縣有大延川〉
慶州 周之先不窋所居春秋時義渠戎之地秦滅之始皇以屬北地郡二漢因之西魏置朔州後周廢隋文帝置慶州煬帝初置𢎞化郡唐𣸪為慶州或為安化郡屬闗內道領縣六〈安化 延慶 華池樂蟠 合水 同川〉李茂貞建為安定軍莭度梁為武靜軍周廢延慶合水二縣宋乾徳二年廢同川縣政和七年陞慶陽軍莭度改為慶陽府置環慶路經畧安撫使統慶州環州邠州寧州乾州醴州建炎二年沒於金紹興九年收復十年再陥 貢紫茸白花氈麝香黃蠟領縣三治安化 安化〈唐順化縣宋改有白馬川〉華池〈隋縣有子午山〉樂蟠〈隋縣有秦長城〉
定邊軍 宋元符二年初令環慶路相度進築定邊城其後改為定邊軍置倚郭縣一 定邊
原州 春秋時屬秦始皇屬北地郡漢屬安定郡後漢因之晉屬新平郡後魏太武置髙平鎮後為太平郡兼置原州後置總管府隋初廢郡而原州如故煬帝初州廢置平涼郡唐武徳初平薛仁杲置原州或為平涼郡屬闗內道統縣五〈髙平 平涼 蕭闗 百泉 他樓〉廣徳元年沒吐蕃太中二年收復廣明後復沒吐蕃乃以涇州臨涇縣僑置原州五代因之宋至道三年以寧州彭陽來屬屬秦鳳路其地𦍑戎雜居北捍蕃境祖宗時置十一鎮寨守之建炎後沒於金紹興三十二年姚仲收𣸪尋復陥金𨽻陝西慶原路 貢甘草領縣二治臨涇 臨涇〈隋縣有陽晉水朝那水〉彭陽〈唐豐義縣宋改有大胡河蒲川河〉
鎮戎軍 本故原州高平縣之地山川險阻旁扼夷落為中華襟帶宋至道三年建為軍領三寨後置彭陽縣屬秦鳳路建炎後沒於金紹興三十二年收復隨失貢白氈領縣一 彭陽
懷徳軍 本平夏城宋大觀二年陞為懷徳軍以蕭闗等寨𨽻之與西安鎮戎互為聲援應接蕭闗為邊面之壯蓋唐之武州蕭闗縣地也屬秦鳳路領堡寨十八鄜州 春秋白翟之地秦屬上郡漢屬上郡左馮翊之地後漢屬上郡魏晉陥於戎狄後魏置東秦州後為北華州後周改為敷州隋煬帝初改為鄜城郡尋改為上郡唐為鄜州或為洛交郡屬闗內道領縣五〈洛交 洛川 三川直羅甘泉〉李茂貞建為保大軍莭度後唐以坊州鄜城來
屬周廢咸寧宋因之屬永興軍路建炎三年沒於金四年收復旋復陥金𨽻陝西鄜延路 貢大黃席領縣五治洛交 洛交〈隋縣有雕山洛交河〉洛川〈後秦縣有蒲川水〉三川〈漢翟道縣地西魏改〉直羅〈唐縣有羅川〉鄜川〈隋縣古長城在縣東〉
坊州 歴代與鄜州同劉石苻姚時於今州治七里置店城鎮常以重兵守之後周時元帝放牧敷州於今州界置馬坊唐髙祖因舊跡以鄜州南故城舊馬坊置坊州〈因馬坊為名〉或為中部郡〈漢書朔方為西部都尉休屠為北部都尉渠搜為中部都尉故此雲中部〉屬闗內道領縣三〈中部 鄜城 宜君〉後唐以鄜城屬鄜州宋屬永興軍路建炎後沒於金金𨽻陝西鄜延路 貢弓麻席領縣三治中部 中部〈唐縣有石堂山蒲谷水〉昇平〈唐縣有子午水〉宜君〈唐縣有慈烏水石盤水〉
延安府 春秋白翟之地秦屬上郡項羽三分秦地以董翳為翟王都髙奴即此也漢初屬翟國尋屬上郡亦朔方郡之南境後漢亦屬上郡後魏置東夏州後又改為延州〈以界內延水為名〉隋文帝廢煬帝復置延安郡唐為延州或為延安郡屬闗內道為衛國軍莭度領縣十〈宋同〉梁改忠義軍後唐改彰武軍宋因之兀祐四年陞為延安府鄜延路經畧安撫使統延州鄜州丹州坊州保安軍其後增置綏徳軍及銀州皆屬所𨽻屬永興軍路此州堡寨最多以地勢極邊故也建炎二年沒於金紹興元年收復自後戰守不一終失之 貢黃蠟麝香領縣十治膚施 膚施〈隋縣有五龍山伏龍山洛水清水〉延長〈唐縣有獨戰山濯筋水〉延水〈唐縣宋移治黃河西岸熈寧八年省為鎮入延川〉山門〈唐縣有馬闗黃河渭川水〉臨真〈隋縣有庫利山〉敷政〈唐縣〉豐林〈隋縣熈寧五年省為鎮入膚施〉甘泉〈唐縣有雕隂山洛水〉金明〈唐縣有金明川水熈寧五年省為寨入膚施〉延川〈唐縣有黃河延水〉
保安軍 本延州永安鎮宋太平興國二年建為軍領十六寨屬永興軍路其地唐為神䇿軍控扼蕃㓂建炎四年沒於金金陞為州置保安縣
丹州 春秋白翟之地戰國屬秦二漢屬上郡西魏分置汾州後改丹州兼置義川郡後周因之隋初郡廢而丹州如故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入延安郡唐分置丹州或為咸寧郡屬闗內道領縣三〈宋同〉宋屬永興軍路 貢麝香蠟燭領縣三治宜川 宜川〈本義川縣宋改以鄜州廢咸寧縣入焉〉雲巖〈唐縣有雲巖山熈寧七年省為鎮入宜川〉汾川〈西魏縣有孟門山熈寧三年省為鎮入宜川〉綏州 春秋白翟之地戰國時屬秦為上郡漢初屬翟國後改上郡後漢因之西魏置安寧郡兼置綏州隋初郡廢而綏州如故煬帝初改為上州尋廢州置雕隂郡〈取漢雕隂縣地為名雕山在其西南〉唐復為綏州或為上郡〈郡城貞觀初築實中四面甚險〉屬闗內道 貢胡女布蠟燭領縣五治龍泉 龍泉〈後漢縣有疎屬山無定河〉城平〈後魏置〉綏徳〈後魏置〉延福〈隋縣城三面因崖甚險〉大斌唐末陥於西戎宋熈寧二年收復廢為城𨽻延州在州東北三十里元豐七年以延州米脂義合浮屠懷寜順安綏平六城寨𨽻綏徳城元符二年十一月以綏徳城為綏徳軍並將暖泉米脂開光義合懷寜克戎臨夏綏平寨青澗城永寧闗白草順安寨並𨽻軍建炎後沒於金
銀州 春秋白翟之地戰國時屬秦後屬上郡兩漢屬西河郡苻秦有騘馬城即今郡是也後周置真鄉開光二郡兼置銀州隋初二郡並廢而銀州如故煬帝初州廢以其地併入雕隂郡唐復置銀州或為銀川郡屬闗內道 貢女稽布領縣四治榆林 榆林〈漢銀隂縣地〉撫寧〈後魏置〉真鄉 開光〈後周於此置開光郡唐平梁師都置縣〉五代以來為西夏所有熈寧三年冬嘗收復尋棄不守元豐四年十月收復五年八月即永樂川築新城距故銀州二十五里前據銀州大川名銀川寨旋被西人陥沒崇寧四年收復仍為銀州五年四月廢州為銀川城
麟州 隋以來銀勝二州地昔漢武徙貧人於闗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蓋其地也唐天寳元年置新秦郡或為麟州屬闗內道領縣三〈宋同〉宋乾徳初移治吳兒堡五年陞為建寧軍莭度後改鎮西軍屬河東道其地勢依險三面孤絶靖康元年京城受圍割麟府豐三州與夏人 貢柴胡領縣三治新秦 新秦〈古白狄之地唐縣〉連谷〈唐縣政和四年廢入新秦〉銀城〈隋縣政和四年廢入新秦〉
府州 歴代地界與麟州同唐末為河西蕃界之地於此置府谷鎮屬麟州土人折太折嗣倫代為鎮將後唐荘宗以代北諸郡屢為邊患乃陞府谷為縣八年麟州刺史折嗣倫男從阮招囬紇歸國詔以府谷縣建府州仍授從阮刺史尋為契丹侵擾晉髙祖賂契丹以雲中河西之地契丹欲遷河西之民實遼東人心大擾從阮因保險阨之少帝絶契丹詔從阮出師從阮乃深入㧞十餘寨漢時從阮歸命陞府州為永安軍周顯徳元年復陞府州為莭度仍以永安為額拜從阮子徳扆為刺史宋因之崇寧元年改為靖康軍後又改保成軍置麟府路軍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鈐轄領之屬河東路其地在河之西控扼西夏紹興間折氏不能守棄之沒於金 貢甘草領縣一 府谷〈有黃河〉
夏州 戰國時屬秦為上郡地後匈奴並有之漢武取河南地為朔方郡後漢因之晉亦為朔方郡晉亂後夏赫連勃勃建都於此〈勃勃於朔方黑水城之南營都號曰統萬今郡城是後為魏所滅〉後魏置夏州西魏置𢎞化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朔方郡唐改夏州或為朔方郡屬闗內道貢氈角弓酥拒霜薺領縣三治朔方 朔方〈即赫連勃勃所築城後周縣〉寧朔〈後周置〉徳靜〈隋縣〉唐末拓䟦思恭鎮夏州討黃巢有功賜姓李氏世有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八傳至繼捧當宋太平興國七年來朝以五州來歸賜姓趙氏未幾其弟繼遷叛率衆為冦復據有靈夏之地
環州 石晉以靈州方渠鎮置威州以寧州木波馬嶺二鎮𨽻焉周改為環州後降為通逺軍置通逺縣宋淳化五年復為環州其地本西蕃邊界有葫蘆泉一帶蕃部與明珠滅藏相接環州鎮戎乃經過路慶歴四年種世衡城之屬永興軍路紹興初沒於金金𨽻陝西慶原路三十二年吳璘収後旋失 貢甘草領縣一 通逺豐州 春秋戎狄之地戰國時屬趙秦為九原郡漢屬五原郡〈漢五原郡城在今榆林郡界〉後漢因之後漢末及魏晉為匈奴所沒遂為荒棄隋文帝置豐州〈因鎮立〉煬帝初州廢置五原郡唐貞觀四年以突厥降戶置豐州不領縣十一年州廢入靈州二十三年復立天寳元年曰九原郡屬闗內道 貢白綾印鹽野馬胯革駝毛褐氈領縣三治九原 九原〈隋置〉永豐 豐安 唐時又置東西中三受降城皆在其地宋時沒於西夏嘉祐七年以府州羅洎川掌地復建為州止有弓箭手佃官田及永安保寜二寨政和二年賜郡名曰寧豐靖康初割與夏人
勝州 春秋戎狄之地戰國屬趙〈至秦始皇伐趙取雲中是〉秦屬雲中九原二郡地漢為雲中五原地所謂榆溪寨〈今郡南界史記雲秦卻匈奴樹榆為塞〉隋初置勝州煬帝初州廢置榆林郡唐為勝州或為榆林郡屬闗內道 貢胡布青絁鹿角芍藥領縣二治榆林 榆林〈漢沙南縣地有故雲中城拂雲堆金河紫塞河自馬邑郡善陽縣界流入有榆林闗今縣西有漢五原城〉河濵〈漢河南縣地唐置東臨河岸為名〉宋無此州靈州 春秋時秦地始皇屬北地郡二漢皆因之晉亦同後魏太武平赫連昌置薄骨律鎮在河渚上舊是赫連果地至明帝置靈州初在河北後於果園所築城以為州今郡是也後周又置普樂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靈武郡唐為靈州或為靈武郡大都督府屬闗內道貢紅藍甘草花蓯蓉代赭白膠青蟲雕鶻白羽麝野馬鹿革野豬黃吉莫鞾鞹氈庫利赤檉馬策印鹽黃牛臆領縣四治廽樂 廽樂〈漢富平縣〉靈武〈漢縣〉懷逺〈隋九原郡地有鹽池三〉保靜〈舊𢎞靜縣有賀蘭山樓樹山〉宋咸平時李繼遷叛陥靈州遂沒於西夏
西安州 秦漢屬北地郡唐屬靈州宋元符二年以南會新城建為西安州領堡寨二十二
鹽州 春秋戎狄之地秦漢屬北地郡〈漢有五原縣城在今榆林郡界〉後魏置大興郡西魏改為五原郡兼置西安州後改為鹽州〈以鹽池為名〉隋初廢煬帝初置鹽州郡唐為鹽州或為五原郡貞元三年沒吐蕃九年復城之 土貢鹽山木𤓰狩牛領縣二治五原 五原〈唐縣有烏池白池鹽〉白池〈唐縣〉五代及宋時俱沒於夏
宥州 前代地里與五原郡同唐調露元年於靈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為刺史謂之六胡州長安四年併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置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為縣開元十年復置魯州麗州契州塞州十年平康待賔遷其人於河南及江淮十八年復置匡長二州二十六年還所遷胡戶置宥州及延恩等縣謂赦康待賔餘黨以寛宥為名其後僑治經略軍寳應後廢元和間復置十五年徙治長澤為吐蕃所破長慶四年復置屬闗內道 貢氈領縣二治延恩延恩 長澤 五代以後沒於西夏
安北都護府 戰國時屬趙後屬秦唐分豐勝二州界置瀚海郡都督府總章中改今名〈有隂山呼延渠〉開元二年治中受降城十二年徙治天徳軍 貢野馬胯革領縣二治隂山 隂山 通濟 宋無此州
杜氏通典按史記䝉恬傳雲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隂山逶迤而北則秦氏得今安北之地而漢史雲主父偃上書曰𫎇恬攻胡卻地千里終不踰河而北未詳兩史何為不同疑史記為實
秦州 古西戎之地秦國始封之邑〈周孝王封為附庸〉今郡有秦亭谷是也春秋時屬秦秦平天下是為隴西郡漢武分隴西置天水郡王莽末隗囂據其地〈初據平襄後保冀縣〉後漢建武中平之更名天水為漢陽郡郡有大坂名曰隴坻亦曰隴山〈三秦記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俗歌曰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見秦川肝腸斷絶坻都禮反〉兼置涼州領郡十治於此魏亦為重鎮〈明帝時蜀將諸葛亮至南安漢陽皆應亮〉晉分為天水及武陽二郡兼置秦州〈領郡六治於此〉後魏為河陽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復置天水郡唐為秦州或為天水郡屬隴右道後為雄武軍莭度領縣四〈成紀 天水隴城 長道〉後唐以鳳翔府清水來屬宋建隆三年合良恭大潭兩鎮置大潭縣屬秦鳳路慶歴置經略安撫使統秦州隴州成州階州鳳州通逺軍其後割通逺屬熈河建炎二年正月金人陥城四月曲端収復四年十月張浚自富平退保於此紹興後吳玠吳璘屢復終為敵有嘉定七年四川制臣遣將何九齡襲城不克貢席芎藭領縣六治成紀 成紀〈庖犧氏所生之地後周縣有朱圉山〉
〈邽山渭水瓦亭川三十九泉〉隴城〈唐縣有瓦亭山街亭泉蜀將馬謖敗處〉清水〈秦仲所封之地晉縣有小隴山嶓冢山眉水〉天水〈後唐縣〉長道〈唐縣有初山石堡城熈寧七年撥𨽻岷州〉大潭〈宋縣有十八盤山熈寧七年𨽻岷州〉
渭州 禹貢導渭自鳥䑕同穴即其地也〈鳥䑕同穴山在今渭源縣渭水所出也今謂之青雀山〉春秋為𦍑戎之居秦置隴西郡以居隴坻之西為名二漢因之靈帝分立南安郡魏置鎮守在此〈鄧艾曰蜀師來而為一我分為四謂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四處齊王嘉平五年蜀將姜維圍南安襄武皆不克〉晉為南安隴西二郡地後魏為隴西郡兼置渭州後周為南安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復置隴西郡唐為渭州或為隴西郡屬闗內道縣四〈襄武 隴西渭源 障〉廣徳元年沒吐蕃元和四年以原州平涼縣置行渭州廣明初復為吐蕃所破中和四年涇原莭度張鈞表置後周廢武州以潘原來屬宋因之熈寧五年廢儀州以安化崇信華亭三縣來𨽻政和七年陞為平涼莭度置涇原路經略安撫涇州原州渭州儀州徳順軍鎮戎軍西安州㑹州皆屬焉建炎後沒於金金為平涼府 貢絹蓯蓉領縣五治平涼 平涼〈隋縣有笄頭山涇水白宕河〉潘原〈唐縣有鳥䑕山銅城山涇水閣川水〉安化〈宋縣有隴山白宕河後移治闗地〉崇信〈宋縣有閣川水〉華亭〈周縣有小隴山〉徳順軍 本渭州籠竿城漢蕃互市之地井邑富庶在六盤山外距賊界甚夷去內郡則有山川之阻宋慶歴三年建為軍屬秦鳳路紹興元年沒於金隆興元年吳璘收復旋再失 貢甘草縣一 隴干〈元祐八年置有水落城五寨〉鞏州 古雍州地春秋時屬𦍑戎秦屬隴西郡二漢因之靈帝分立南安郡晉屬隴西南安二郡元魏為隴西南安安陽三郡兼置渭州後周並為南安郡隋復置隴西郡唐武徳元年置渭州天寳元年曰隴西郡寳應元年沒吐蕃後廢宋皇祐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寨熙寧五年改通逺軍崇寧三年改為鞏州紹興後沒於金三十二年興元帥姚仲圍之不克嘉定十三年四川制司㑹夏人傳檄招諭至城下而退 貢麝香領縣三治隴西 隴西〈隋郡治宋為通逺軍後陞州以為縣〉永寧 寧逺〈本二寨後陞為二縣〉蘭州 古西𦍑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隴西二郡地後漢魏晉因之魏以為重鎮〈蜀姜維攻狄道不克〉前涼張寔置廣武郡張駿又分置武始郡西秦乞伏國仁都苑川南涼禿髪烏孤都廣武皆是地也〈苑川在今五泉縣廣武即今廣武縣〉後魏後周並屬武始郡隋初郡廢置蘭州〈蓋取蘭臯山為名〉煬帝初州廢置金城郡唐因之屬隴右道領縣三〈五泉 狄道 廣武〉廣徳元年陥吐蕃宋元豐四年收復屬秦鳳路建炎後沒於金紹興三十一年收復旋失 貢甘草領縣一 蘭泉〈漢允吾縣地金城郡治所〉
熙州 春秋戰國皆為西𦍑地秦置隴西郡二漢晉因之恵帝分置狄道郡前涼張駿置武始郡元魏置臨洮郡隋開皇初廢武始屬蘭州唐因之天寳三載分置臨川後陥吐蕃號武勝軍宋熈寧五年收復改為鎮洮軍尋以軍為州而鎮洮為莭度置熙河路經略安撫使領熙河洮岷蘭廓湼㑹鞏九州西寧鎮武積石三軍建炎四年沒於金金為臨洮府置當川縣三十二年五月收復旋失 貢毛段麝香領縣一 狄道〈有白石山洮水浩亹河〉㑹州 古西𦍑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安定二郡地後漢屬金城武威二郡西魏置㑹州後周廢隋屬平涼郡唐平李軌後置㑹州或為㑹寧郡屬闗內道領縣二〈㑹寧烏蘭〉廣徳後沒於吐蕃宋元豐五年二月熙河路加蘭㑹二字時未得㑹州元符二年五月始進築脩復八月割安西城以北六寨𨽻㑹州崇寧三年置倚郭縣曰敷文𨽻涇原路建炎後沒於金紹興三十一年收復旋失領縣一 敷文
河州 古西𦍑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隴西二郡後漢屬隴西郡漢末宋建據焉稱河首平漢王曹公遣夏侯淵討平之晉恵帝時屬晉興郡前秦苻堅置河州煬帝初州廢復置枹罕郡唐為河州或為安鄉郡屬隴右道領縣三〈枹罕 鳳林 大夏〉後沒吐蕃宋熙寧六年収復置枹罕縣九年省崇寧四年陞寧河塞為縣屬秦鳳路紹興初沒於金屬陝西熙河路三十二年收復旋失 貢麝香領縣一 寧河
積石軍 本漢之金城郡河闗縣地唐置軍𨽻隴右莭度府後沒吐蕃宋復置溪哥城元符間為吐蕃溪巴溫所據大觀二年臧征撲哥以城降即其地建積石軍領堡寨二
杜氏通典按水經雲崑崙墟在西北去嵩髙五萬里地之中也其髙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於渤海又出海外南至積石山下有石門又南入蔥嶺山又從蔥嶺出而東北流其一源出于闐國南山北流與蔥嶺所出河合又東注蒲昌海又東入塞過燉煌酒泉張掖郡南又東過隴西河闗縣北云云按水經晉郭璞注三後魏酈道元註四十不詳所撰名氏亦不知何代之書佑謂二子博贍解釋固應精當訪求久之方得又其經雲濟水過夀張則前漢夀良縣光武更名又東北過臨濟則前漢狄縣安帝更名又雲河水過湖陸則前漢湖陵縣章帝更名又雲汾水過河東郡永安則前漢彘縣順帝更名故知順帝以後纂序也詳水經所作殊為詭誕全無憑據按後漢郡國志濟水王莽末因旱渠塞不復截河南過既順帝時所撰都不詳悉其餘可知景純註解又甚疎畧亦多迂怪水經所云河出崑崙山者宜出於禹本記山海經所云南入蔥嶺及出于闐南山者出於漢書西域傳而酈道元都不詳正所注河之𤼵源亦引禹記山經釋法明國諱改焉遊天竺記釋氏西域記所註南入蔥嶺一源出于闐山合流入蒲昌海雖約漢書亦不尋䆒又水經雲出海外南至積石山下有石門然後南流入蔥嶺據此則積石山當在蔥嶺之北又雲入塞過燉煌酒泉張掖郡南並今郡地也夫山水地形固有定體自蔥嶺于闐之燉煌酒泉張掖之間華人來徃非少從後漢至大唐圖籍相承註記不絶大磧距數千里未有桑田碧海之變陵遷谷移之談此處豈有河流纂集者不詳斯甚又按禹導河積石者堯時洪水下民昏墊禹所開決本救人患積石之西沙鹵之地河流小地勢復髙不為人患不費疏鑿以此施功𤼵跡自積石山而東則今西平郡龍支縣界山是也固無禹理水之功自蔥嶺之北其本記灼然荒唐撰經者取為凖的班固雲言九州者尚書近之矣誠為愜當其漢書西域傳雲河水一源出蔥嶺一源出于闐合流東注蒲昌海皆以潛流地下南出積石為中國河雲比禹記山經猶校附近終是紕繆按此宜唯憑張騫使大夏見兩道水從蔥嶺于闐合流入蒲昌海其于闐出美玉所以騫傳遂雲窮河源也按古圖書名河所出曰崑崙山疑所謂古圖書即禹本記以于闐山出玉乃謂之崑崙即所出便雲是河也窮䆒諸說悉皆謬誤孟堅又以禹貢雲導河自積石遂疑潛流從此方出且漢時羣𦍑種衆雖多不相統一未為強國漢家或未嘗遣使詣西南𦍑中或未知自有河也寧有吐蕃中河從西南數千里向東北流見與積石山下河相連聘使渉歴無不言之吐蕃自雲崑崙山在國中西南則河之所出也又按尚書雲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又范曄後漢書雲𦍑在漢金城郡之西南濵於賜支續漢書曰河闗西可千餘里有典𦍑謂之賜支蓋析支也然則析支在積石之西是河之上流明矣崑崙在吐蕃中當亦非謬而不謂河之本源乃引蔥嶺于闐之河謂從蒲昌海伏流數千里至積石方出斯又班生之所未詳也佑以水經僻書代人多不知覩或有好事者於諸書中見有引處謂其審正此殊未之精也歐陽氏輿地廣記河水出崑崙自古言者皆失其實禹本記山海經固已迂怪誕妄而班固所載張騫窮河源事亦為臆說騫使大夏見蔥嶺于闐二河合流注蒲昌海其水亭居皆以為潛行地中南出積石為中國河此乃意度之非實見蒲昌海與積石河通流也漢武帝以于闐山出玉按古圖書因名河所出曰崑崙至唐之時吐蕃為大國居積石西唐聘之徃來非一始見黃河在吐蕃中西南數千里向東北流與積石河相連而吐蕃又言崑崙在其國內長慶中劉元鼎為盟㑹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濟渠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狹冬春可涉夏秋乃勝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髙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國古所謂崑崙也虜曰悶摩黎山東距長安五千里河源其間流澄浚下稍合衆流色赤行益逺他水並注則濁河源東北直莫賀延磧尾隱測其地蓋劔南之西元鼎所經大略如此按古今言禹導河始於積石而河源出自崑崙其說皆荒誕惟通典及輿地廣記所言辨析詳明故附二叚於積石軍之後
洮州 秦漢以來為諸戎之地後為吐谷渾所據至後周武帝逐吐谷渾而得其地置洮陽郡尋立為洮州隋初郡廢而洮州如故煬帝初廢置臨洮郡〈郡城本名洮陽城臨洮水甚險〉唐為洮州或為臨洮郡屬隴右道領縣一 臨潭〈有洮水源出西傾山在郡西南吐谷渾界桓水所出〉唐末陷於吐蕃號臨洮城宋熈寧五年十月詔以熈河洮岷通逺軍為一路時未得洮州元符二年七月嘗得之尋棄不守大觀二年収復五月改臨洮城仍舊為洮州三年陞團練建炎後沒於金紹興三十一年收復旋失
岷州 春秋及七國時並屬秦䝉恬築長城之所起也〈屬隴西郡長城在今郡西二十里崆峒山自山旁洮而東即秦之臨洮境〉秦二漢及晉並屬隴西郡西魏置岷州及同和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併其地入臨洮郡唐復置岷州或為和政郡屬隴右道領縣三〈溢樂 祐川 和政〉後陥吐蕃宋熈寧六年收復祐川縣置岷州七年以秦州大潭長道二縣來𨽻屬秦鳳路紹興間叛將慕容有等相繼降敵岷洮俱失宣撫吳玠收復以李永琪守岷移治白石金人通和乃改為西和州屬利州路開禧二年金人陥城明年李好義収復 貢甘草領縣三治祐川 祐川〈唐縣紹興間吳玠吳璘即鎮之南岡因髙増築一月畢事惟官舍倉庫其居民市井悉在山之北〉大潭 長道〈俱見秦州〉
廓州 古西𦍑地後漢延熹中諸𦍑與澆河大豪冦張掖段熲斬澆河大帥於其地遂定西𦍑是也漢末屬西平郡前涼以其地為湟河郡後魏屬鄯州後周武帝屬吐谷渾又得地置洮河郡兼置廓州以領之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置澆河郡唐末為廓州或為寧塞郡屬隴右道領縣三治廣威 廣威〈唐縣有㧞延山煬帝征吐谷渾經此山〉達化〈有賀蘭山澆河城即晉時吐谷渾王所築後周武帝逐吐谷渾取其地〉米川〈唐置廣徳元年沒吐蕃宋元豐收復〉唐末陥吐蕃宋元符二年以廓州為寧塞城崇寧三年棄之後收復仍為廓州城下置一縣五年七月罷之大觀三年陞防禦屬秦鳳路
鄯州 古西𦍑所居謂之湟中地漢時霍去病破匈奴逐諸𦍑及渡河湟築令居塞即其地屬金城郡後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晉因之永嘉後禿髪烏孤初稱西平王其弟利鹿孤復都西平即此地也後魏置鄯州後周置樂都郡隋初郡廢置鄯州煬帝初州廢置西平郡唐因之屬隴右道領縣三治湟水 湟水〈隋縣湟中月支胡所居有湟水漢破羌縣故城在焉有浩亹河在縣西北自吐蕃界流來〉龍支〈後魏縣積石山在縣南禹貢導河之所〉鄯城〈漢西平郡故城有土樓山〉後沒於吐蕃宋元符二年收復舊邈川城建為湟州二年隴拶降建為鄯州隴右莭度建中靖國元年棄之崇寧二年再復湟鄯二州三年置倚郭縣又改鄯州為西寧州陞中都督府加賔徳軍莭度五年罷之大觀三年加湟州為嚮徳軍莭度宣和元年改湟州為樂州建炎後俱沒於金
震武軍 宋政和六年進築湟州古骨龍城賜名震武城後以為震武軍屬秦鳳路領堡四
涼州 周時為狄地秦興匈奴既失甘泉〈甘泉在今雲陽縣〉又使休屠渾邪王居其地〈此河西五郡皆是不止於武威也〉漢武開之置武威郡〈漢武初開置張掖酒泉燉煌武威金城謂之河西五郡地勢西北邪出南隔西𦍑通西域於時號為斷匈奴右臂〉後漢魏晉皆因之魏晉並置涼州〈領郡八治於此〉前涼張軌後涼呂光並據之北涼沮渠䝉遜亦遷都於此後魏亦為武威郡隋煬帝初復置唐初李軌據之及尅平置涼州或為武威郡屬隴右道自祿山之亂河右沒於吐蕃大中後吐蕃㣲弱首領張義潮以𤓰沙十一州來歸而宣懿徳㣲不明疆理各存有司而已 貢白綾龍鬚席毯野馬革芎藭領縣五治姑臧 姑臧〈漢縣河西舊事曰昔匈奴故蓋臧城也後人音訛名姑臧又有豬野澤占休屠城〉神烏 番禾〈漢縣〉昌松〈一名麗水城沮渠𫎇遜所築地勢險阻〉嘉麟 宋無此州
甘州 禹貢曰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即此地也〈合黎水弱水並在張掖縣界其北又有居延澤即古流沙也〉又黑水之所出焉〈黒水出張掖縣雞山〉春秋及秦並為狄地漢初為匈奴所居武帝開之置張掖郡後漢魏晉並同沮渠蒙遜始都於此〈號北涼〉西魏置西涼州尋改為甘州〈因州東甘峻山為名〉後周置張掖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復置唐為甘州或為張掖郡屬隴右道天寳後沒吐蕃大中五年収復〈詳見涼州〉 貢麝香野馬革冬柰枸杞實領縣二治張掖 張掖〈本匈奴中地亦曰居延塞祁連山居延海弱水合黎水遮虜障漢將路博徳所築有甘峻山臨松山〉刪丹〈後漢縣有焉支山匈奴初失祁連焉支二山乃歌曰奪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宋無此州肅州 舊月支地後匈奴居焉漢武開之置酒泉郡〈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後漢晉皆因之西涼武昭王李暠遷都於此後魏亦為酒泉郡隋初郡廢置肅州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入張掖郡唐復置肅州或為酒泉郡屬隴右道廣徳後沒吐蕃大中五年收復〈詳見涼州〉 貢麩金野馬革蓯蓉柏脈根領縣三治酒泉 酒泉〈在長城漢遮虜障隋縣有九龍山崑崙山在縣西南體如崑崙故名周穆王見王母於此山〉福祿〈崆峒山舊樂涫縣唐更今名〉玉門〈漢舊縣〉宋無此州景祐間趙元昊攻唃廝囉陷𤓰沙肅三州遂盡得河西之地
𤓰州 古西戎地戰國時為月支所居秦末漢初屬匈奴武帝以後為燉煌郡地後漢魏晉皆因之後魏屬常樂㑹稽二郡後周屬會稽郡〈苻堅徙江淮之人萬餘戶於燉煌中州人有田疇不闢者亦徙數千餘戶涼武昭王遂以南人置㑹稽郡以中州人置廣夏郡後周因舊名置晉昌郡〉隋廢以屬燉煌郡唐置𤓰州〈古𤓰州説見燉煌郡〉或為晉昌郡屬隴右道廣徳後沒吐蕃〈詳見前〉 貢野馬革𦂳鞓草鼓礬胡桐律領縣二治晉昌 晉昌〈唐縣有伊吾故城白水崑崙障後魏明帝置㑹稽郡於此〉常樂〈唐縣〉宋時為西夏所據
沙州 昔舜流三苖於三危即其地也其後子孫為羌戎代有其地謂之𤓰州〈其地多生美𤓰至今猶出大𤓰長者狐入其中首尾不出〉左傳所說允姓之戎居於𤓰州是也〈戎子名駒支也〉亦古流沙地〈其沙風吹流行在郡西八十里〉又黑水之所經焉〈黒水自北而南經三危過梁州入南海〉秦及漢初為月支匈奴之境武帝開其地後分酒泉置燉煌郡〈燉大煌盛也〉後漢魏晉皆因之涼武昭王始都於此後魏後周並為燉煌郡隋初郡廢置𤓰州煬帝初廢州復置燉煌郡唐為沙州或為燉煌郡屬隴右道廣徳後沒吐蕃〈詳見前〉 貢碁子黃礬石膏領縣二治燉煌 燉煌〈漢縣三危山在東南山有三峯有鳴沙山渥窪水〉夀昌〈漢龍勒縣地陽闗在玉門闗之南玉門故闗漢置二闗之西三百餘里有蒲昌海一名鹽澤廣袤三四百里則蔥嶺于闐兩河之所注〉宋時為西夏所據
伊州 在燉煌北大磧之外為戎狄之地非九州之限後漢明帝始征取伊吾盧地即此也爾後多為屯田兵鎮之所未為郡縣後魏始置伊吾郡後又為戎胡所據唐貞觀初內附乃置伊州或為伊吾郡屬隴右道廣徳後沒於吐蕃 貢香棗隂牙角胡桐律領縣三治伊吾伊吾〈漢置伊吾屯後魏為縣有天山匈奴過之皆下馬拜一名雪山〉納職〈唐置後漢破匈奴呼〉
〈衍王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為屯田今伊吾故城也〉柔遠 五代時曰胡盧磧為仲雲之族牙帳仲雲小月氏之遺種也宋無此州西州 漢時車師前王之庭漢元帝所置戊巳校尉故地因興師相討軍中羸憊者留居之地形髙敞遂名髙昌壘有八城本中國人也前涼張駿置髙昌郡其後魏有之後又屬蠕蠕其後麴嘉稱王於此數代至唐貞觀十四年討平之以其地為西州〈本髙昌國界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墾田九百頃〉置都督府後改為金山都護府或為交河郡屬隴右道廣徳後陷吐蕃 貢絲㲲布氊刺蒲萄五物酒漿煎皺乾領縣五治髙昌 髙昌〈夲漢髙昌壘寳應元年改前庭縣取車師前王庭義〉交河〈唐縣有河水分流繞城下故名〉栁中〈漢縣〉蒲昌〈唐縣東南有舊蒲類海今名婆悉海〉天山〈唐置〉宋無此州
庭州 在流沙之西北前漢烏孫之舊壤後漢車師後王之地歴代為胡虜所居唐貞觀中征髙昌於時西突厥屯兵於可汗浮圖城與髙昌相影響及髙昌既平懼而來降以其地為庭州後置北庭都護府屬隴右道貞元後陷吐蕃 貢隂牙角速霍角阿魏截根領縣三治金滿 金滿 蒲類〈有蒲類海天山〉輪臺〈三縣並唐置〉宋無此州安西都護府本龜茲國唐貞觀中置都護府於西州顯慶中移治龜茲東接焉耆西連疎勒〈西去蔥嶺七百里〉南鄰吐蕃北拒突厥貞元三年陷於吐蕃 宋無其地
按杜氏通典言唐之土宇南北如漢之盛時東不及而西則過之唐史取其說以序地理志此蓋開元天寳時事也然愚嘗考之河西在漢本匈奴休屠王所居武帝始取其地置郡縣自東漢以來民物富庶與中州不殊竇融張軌乘時多難保有其地融值光武中興亟歸版圖而軌遂割據累世其後又有呂光禿髮沮渠之徒迭據其土小者稱王大者僣號蓋其地勢險僻可以自保於一隅貨賄殷富可以無求於中土故五涼相繼雖夷夏不同而其所以為國者經制文物俱能倣效中華與五胡角立中州人士之避難流徙者多徃依之蓋其風土可樂如此唐天寳以後河西隴右沒於吐蕃大中雖復河湟而名存實亡流傳五代以及於宋而河隴為西夏所據元昊倔強搆逆兵勢甚銳竭天下之力不能少挫其鋒然至絶其嵗賜互市則不免衣皮食酪幾不能以為國是以亟亟屈服蓋河西之地自唐中葉以後一淪異域頓化為龍荒沙漠之區無復昔之殷富繁華矣唐自安史之亂西北土地皆不能如舊然北方如盧龍滄景雖世為強藩所據自擅其兵賦而奉正朔請旌莭猶唐之臣也風聲氣習文物禮樂猶承平之舊也獨西陲淪於吐蕃遂有夷夏之分致使數百年中華衣冠之地復變為左袵不能自㧞雖驍悍如元昊所有土地過扵五涼〈五涼止有河西五郡無𤫊夏〉然不過與諸蕃部落雜處於旱海不毛之地兵革之犀利財貨之殷富俱不能如曩時是以北事遼南事宋僅足以自存然則涼州之地入中國版圖始扵漢而殷富者數百年其陷於吐蕃也始扵唐而傖荒者復數百年謂唐之土地西過於漢者非要終之論也
文獻通考卷三百二十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