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238
卷二百三十七 ◄ | 新元史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
► 卷二百三十九 |
文苑下 |
○文苑下
薩都剌 周權 陳泰 黃許 楊士弘 萬白 辛敬 周貞 鄭大同 史公廷 傅若金 李康 乃賢 黃玠 何失 程以臨 王逢 蒲道源 岑安卿 謝宗可 鄭元佑 胡天游 周霆震 吳定翁 孫轍 郭鈺 舒頔 李祁 王禮 戴良 吳海 王冕 錢惟善 張昱 陶宗儀 顧德輝 郭翼 楊維楨 張憲張雨 丁鶴年 倪瓚 黃公望 吳鎮 王蒙
薩都剌,字天錫,笞失蠻氏,後徙居河間。薩都剌本朱氏子,其父養為己出。弱冠,成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御史於南台,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隸事司達魯花赤。歷淮西廉訪司經歷。至正三年,擢江浙行省郎中。遷江南行台侍御史。明年,左遷淮西江北道經歷。
詩才清麗,名冠一時,虞集雅重之。晚年,寓居武林。每風日晴好,則肩一杖,掛瓢笠,踏芒蹻,凡深岩邃壑,無不窮其幽勝,興至則發為詩歌。著有《雁門集》八卷,《西湖十景詞》一卷。後入方國珍幕府,卒。
周權,字衡之,處州人。磊落負雋才,持所作走京師。袁桷大異之,謂其意度簡遠,議論雄深,可預館職,力薦弗就。陳旅選其詩,題曰《周此山集》。此山,權之別號也。歐陽玄序云:「季世詩人,宋之習近骫骲,金之習尚號呼。當混一之初,猶或守其故習,今則皆自刮靡而不為矣。此山詩,簡淡和平,語多奇雋。」揭傒斯謂:「詩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鳥獸;而其變,如風雲雷雹,龍騰虎躑;要在盡其常,通其變而已。」惜不得與權共論之。
陳泰,字志同,茶陵州人。延佑初,與歐陽玄同舉於鄉。以《天馬賦》得薦官龍泉主簿。生平以吟詠自怡,別號所安。有《所安遺集》一卷。好作歌行,出語清婉有致。
黃許,字與可,處州人。至正中,遺大臣宣撫各道,許以處士獻求時十策,曰:「嚴選舉,革貪污,除吏敝,抑兼併,省冗官,汰僧道,核田賦,興武舉,作士氣,結人心。磊落數千言,時不能用。後中書省參政普顏帖木爾、內台治書侍御史李國鳳奉詔經略江南,得許十策,嘆曰:「世未嘗無才,顧上無用才之人耳。」初,許及懷玉鄭元善,同里葉峴、林定老相師友,三人皆第進士,而許獨不遇。定老僉浙東廉訪司事,舉為麗水儒學教諭,不就。所著有《四書會要》、《讀易大意》、《詩書類要》、《天文地誌官制類編》及《古今人詩文駢儷類選》。有《石壁晚稿》,不為華靡無益之言。學者稱為南岫先生。
楊士弘,字伯謙,襄陽人。好古學,嘗選唐詩一千三百四十首,分為始音、正音、響鄉,總名曰《唐音》。其自著有《鑒池春草集》。與江西萬白、河南辛敬,江南周貞、鄭大同,皆以詩雄,名聲相埒。
史公廷,字晉叟,明州人。精易理,作文有典則。同里鄭奕夫,以道學文章自命,每有論撰,必俟公廷鑑定,然後出稿。隱居數十年,助教程端學薦主甬東書院,棄去不就。自號蓬廬處士,有《蓬廬稿》、《易演義》、及《象數發揮》若干卷。
同時,陳大倫,字彥理,諸暨州人。始學於從兄洙,後事吳萊,絕意仕進。嘗語人曰:「吾平生無他嗜,唯攻文成癖耳。」所著有《春秋手鏡》、《尚雅集》。
傅若金,字與礪,新喻人。少孤刻,勵於學,能文章,受業范槨之門。甫三十,游京師,虞集見其詩,大稱賞之。元統三年,介使安南,乘傳至真定,若金始悟曰:「安南自陳日烜絕王封,朝廷降詔,止稱世子。今不然,是無故王之也。」還白中書,更之。至安南,館姬侍,卻之曰:「吾曹非陶谷,曷為以此見污!」使還,授廣州教授。卒。有文集二十卷。
李康,字寧之,桐廬人。事母篤孝,人稱李孝子。工詩文,旁及書畫琴奕,無不冠絕一時。至正二年,郡守馬九阜遺使幣聘,不起。行省官至桐廬,命縣令造請議事,康不得已往,極談當時得失。欲薦之,以母老辭。有《杜詩補遺》、《桐川詩派》、《梅月齋永言》、《看山清暇集》。
乃賢,字易之,葛邏祿氏。世居金山之西,後散處內地,隨兄塔海宦江浙,遂家明州,生平不喜祿仕,獨長於歌詩,不規規雕刻,而溫柔敦厚,有風人之致。每一篇出,士大夫輒傳誦之。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為江南三絕。至正間,用薦為編修官。有《金台集》、《海雲清嘯集》行世。
同時,黃玠,字伯成,定海人。幼勵志操,卜築弁山,號弁山小隱。工詩,有《知非稿》、《唐詩選》、《纂韻錄》行世。
何失,昌平人,負才氣,能詩文。至正間,名公交薦,以親老不就。揭傒斯雅重其人,贈以句曰:「心事巢由上,文章陶阮間。」虞集見其所作,嘆曰:「當序而傳之,使年之作者,亦知世有斯人。」後卒於家。
程以臨,字至可,江西寧州人。後至元間,除將仁郎,辭不就。天資超悟,尤長於詩。構別墅閉戶著書,老而彌篤。選漢、魏、唐、宋諸詩,名曰《刪後正音》。其自著,有《瓢丸小集》。
同時,黃庚,字星甫,天台人。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齠齔時習舉子業,不暇為詩。自科目廢,始行脫屣場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邁之氣,盡發而為詩,若醓雞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躓涔,而游江湖也。其詩風致清遠,時人重之。
王逢,字原吉,江陰人。才氣爽俊,以能詩名於時。至正中,作《河清頌》,台臣薦之,稱疾辭。晚年避亂上海烏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又稱席帽山人。元亡,明太祖徵召甚迫,以疾辭。逢與戴良,皆眷眷有故國之思雲。有《梧溪詩集》七卷。
蒲道源,字得之,眉州青神人。幼強記過人,究心濂洛之學。嘗為郡學正,罷歸。晚以遺逸,征入翰林,改國子博士,歲余引去。起提舉陝西儒學,不就。優遊林泉,病弗御醫藥,飲灑賦詩而逝。仲子機,為秘書少監,裒其遺文曰《閒居叢稿》二十六卷,黃溍為之序,稱其以性理之學,為台閣之文雲。
岑安卿,字靜能,餘姚人,所居近栲栳峰,號栲栳山人。與李季和、危素相善。嘗作《三哀詩》,吊宋遺民之在里中者,寄託深遠,膾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
同時,謝宗可,江寧人。有詠物詩百篇,傳於世,皆婉秀有思致。汪澤民師其卷,謂綺靡而不傷於華,平淡而不流於俗。
鄭元佑,字明德,遂昌人。兒時以乳媼失手,傷右臂。比長,能左手楷書,規矩備至。自號尚左生,僑居平江,詩名籍甚。所著有《遂昌山樵雜錄》,其詩曰《僑吳集》。
胡天游,名乘龍,以字行,別號松竹主人,岳州平江人。有俊才,七歲能詩,具作者風力,名動一時。然負高氣,孤立峻視,有沈湘蹈海之概。其詩名《傲軒吟稿》。晚歲作《述志賦》,尤為人所傳誦。
周霆震,字亨遠,安成人。父以道,篤志古學,宋亡,遁跡石門。霆震績其世學,專意古文辭,每屬文,不起草而用意精刻。至正中,遭亂,其感時觸事之作,皆可補國史之未備。晚年自號石西子,有《石初集》十卷,謂石門吾先志,不忘本也。
吳定翁,字仲谷,臨川人。工於詩。揭傒斯稱其幽茂疏澹,可比盧摯。辟薦相望,終身不出。嘗曰:「士毋求用於世,惟求無愧於世可也。」
同郡孫轍,與定翁齊名,吳澄序其集曰:「所謂仁義之言,藹如也。」定翁與轍俱不仕。元統二年,轍卒,年七十三。
郭鈺,字彥章,吉水人。壯年負盛氣,為詩清麗有法。其於離亂窮愁之作,尤悽惋動人。年逾六十,竟以貧死。其《春夜詩序》云:「余值時危,一貧到骨。今春雨雪連旬,牛衣以當長夜,遂戌痁瘧。」其固窮如此。所著《靜思集》,詩文甚富。
舒頔。字道原,績溪人,年十五六,與同郡程文,講明經史之學。後至元中,辟貴池教諭。秩滿,轉台州學正。遭逢世亂,奉親歸遁山中。嘗避寇岩谷,被執,頔正色叱賊,賊感而釋之。其詩盤郁蒼古,不染纖巧織紝之習。書法尤樸拙,識者以為得漢隸法。學者稱貞素先生。有《華陽貞素齋集》七卷。
李祁,字一初,茶陵州人。元統初,登進士第一,應奉翰林文字。母老,就養江南,改婺源州同知,以母憂,歸隱永新山中。年七十餘,遭兵亂,被傷而歿。總制新安余茂刻其遺文為《雲陽先生集》十卷。
同舉進士者王禮,字子讓,廬陵人。元亡不仕,日以鐵拄杖采詩山谷間,著作甚富,不求聞於時,故所傳絕少。
戴良,字叔能,婺州浦江人。少事舉子業。尋棄去,專心博古。學文於柳貫、黃溍,學詩於余闕,皆得其師承。至正中,以薦授江北儒學提舉,而浙東已陷,乃避地吳中。久之,挈家泛東海,渡黑水洋,憩登、萊間。僑寓昌樂數載,訪求齊魯間豪傑,奮欲有為,而卒無所遇。後南還,變姓名,隱九靈山下。明太祖征之,召見,頗忤旨,卒於邸舍。有《九靈山人集》三十卷。
又有吳海,字魯客,閩縣人。至正末,絕意仕進,以文學自娛。與同鄉王翰友善翰事見《叫義傳》。翰之死,海實勸之,又撫其子稱,俾成立,時論稱之。為文嚴整典雅,有《聞過齋集》八卷。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田家子也。年八歲,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亡牛,父撻之。已復如故。安陽韓性聞而異之,因錄為弟子。通《春秋》諸傳。一試不第,即焚所為文。常着高檐帽,披綠蓑衣,履長齒木屐,或騎黃牛,持《漢書》朗誦,人皆目為狂。北游燕,有欲薦以官職者。冕曰:「不滿十年,此中狐兔穴矣,何以祿為?」即遁歸隱九里山,結茅三間,自題為梅花屋言。仿《周禮》,著書一卷,坐臥自隨。賦詩千百言,立就。善畫梅,題詩其上,人爭寶之。明太祖聞其名,召為參軍,未就而卒。
錢惟善,字思復,錢塘人。長於《毛詩》學。鄉試題為《羅剎江賦》,應試者皆不知羅剎江為錢塘江,惟善引枚乘《七發》為據,謂發源太末,大為主試者所稱,由是得名。號曲江居士,又自稱心白道人。著有《江月松風集》十二卷。官至副提舉。張士誠據吳,退隱吳江之筒川,未幾卒。
張昱,字光弼,廬陵人。早游湖海,為虞集、張翥所知。累官行省左右司員外。日以詩灑自娛,超然物表。後棄官歸。張氏禮致不屈,策其必敗,題蕉葉以寓志焉。居西湖,每放舟湖心,把灑扣舷,自歌其所為計,笑曰:「我死,埋骨於此,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著有《左司集》。年八十三而終。
陶宗儀,字九成,黃岩人。父煜為福建行院都事。宗儀幼好古,灑澆不凡。少舉進士,一不中即棄去。工文章,尤刻意字學。至正間,浙帥泰不華、南台御史丑閭辟舉行人校官,皆不就。藝圃一區,躬耕之暇,以筆墨自隨,時輟耕樹陰,抱膝而嘆,每記一事,輒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去則埋於樹根,人莫能測。如是者十年,遂累盎至數十。一日,盡發其藏,萃而錄之,合三十卷,題曰《南村輟耕隸》。又有《說郛》一百卷,《書史會要》九卷,《四書備遺》二卷。其未脫稿者不與焉。
顧德輝,字仲瑛,崑山人。性警敏,才贍思捷,下筆成詩。與一時名士張翥、李孝光、楊維楨等相酬和。年逾四十,築草堂自居,名曰玉山草堂,集唱和詩十三,為《草堂雅集》。自號金粟道人。至大間,微為儒學教諭,不就。至正十七年,張士誠屢欲辟用之,皆以病謝。後卒。
同縣郭翼,字義仲。沈潛百家,尤邃於《易》。善詩歌,楊維楨稱其有樂府才。
楊維楨,字廉夫,諸暨人。泰定初進士,署天台尹,罷去。張士誠據浙西,累使招之,不能屈。且撰五論,反覆告以順逆成敗之說,識者韙之。生平氣度高曠,喜戴華陽巾,披羽衣,週遊山水間,以聲樂自隨。早歲居吳山鐵崖,築萬卷樓,皿轆傳食,讀書其上者五年,故以鐵崖自號。已得鐵笛於湘江,吹之,亦號鐵笛子。文辭非秦、漢弗之學,久與俱化。晚年築蓬台於松江東南,才俊士投贄求文者無虛日。當疾亟,撰《歸全堂記》,頃刻立就,擲筆而逝。著有《四書一貫錄》、《五經鑰鍵》、《春秋透》、《天關》、《禮經約》《歷代史鋮》二百卷,《東維子集》三十卷,《瓊台曲、《洞庭雪閒雜吟》二十卷。
張憲,字思廉,山陰人,別號玉笥生。負才不羈,嘗走京師論天下事,眾駭其狂。還,入富春山混緇黃以自放。張士誠據吳,闢為都事。吳亡,變姓名走杭州。旦暮手一編,人不得窺,死後視之。其平生所作詩也。楊維楨曰:「吾鐵門稱能詩者,南北凡百餘人,求其似憲者,不能十人。」有《玉笥集》,皆懷古感時之作。
同時,杭州人張雨,亦隱於黃冠者。從虞集受學。詩才清麗。著有《句曲外史集》。
丁鶴年,其先西域人。父職馬祿丁,徙居武昌,因以丁為氏。年十七,通《詩》、《書》、《禮經》。至正間,從兄吉雅謨丁為定海令,徒步往依焉。省台交薦,凡九上,皆不就。既而方國珍據浙東,鶴年深匿海島,賣藥以自給。凡憂國之念,皆發之詩歌。著有《海巢集》。
倪瓚,字元鎮,無錫人。工詩,善書畫。所居曰《清閟閣》,藏書數千卷,皆手自勘定。自號雲林居士。有潔癖,畲濯不離手。家本素封,至正初,忽散其財給親故,人咸怪之。未幾,兵起,富室悉被禍,瓚扁舟箬笠,往來江湖上,獨免於難。張士誠欲招之,不肯出。其弟士信怒,一日,與賓客宴湖上,聞葦中有異香,疑為瓚,物色漁舟中,果得之,抶幾死,終無一言。明洪武初,卒。
與瓚畫齊名者,有常熟人黃公望,字子久;嘉興人吳鎮,字仲圭;吳興人王蒙,字叔明。公望辟書佐,以罪免,遂為黃冠。鎮隱居不仕。惟蒙仁於明,坐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