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詁訓唐柳先生文集/卷12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編輯

(公永貞元年八月謫永州司馬。明年,元和改元,先夫人卒於永。明年,歸於侍御之墓。表當作於是時。)

  嗚呼!先君之墓,仲父殿中君志焉。(殿中君,即公為作《墓表》及《墓版文》所謂叔父殿中侍御史者是也。《墓表》及《版文》皆不載其諱。《唐宰相年表》亦止曰:某朔方營田副使、殿中侍御史。故其名不得考焉。)孤宗元不敢稱道先德,然而無以昭於外者,用敢悉取仲父之所陳而系其辭,(繫辭者,謂系屬於正文之下,猶《易·繫辭》之義。)刻茲石表。

  先君諱鎮,字某。六代祖諱慶,後魏侍中、平齊公。(慶,字更興。河東解人,魏尚書左僕射。)五代祖諱旦,周中書侍郎、濟陰公。(慶四子:機、弘、旦、肅。旦,字匡德,仕隋為黃門侍郎。)高祖諱楷,(旦二子:則,楷。)隋刺濟、房、蘭、廓四州。曾伯祖諱,(施只切。)字子燕,唐中書令。(則子,高宗永徽三年三月,為中書令。為侍御曾伯祖,則當為公高伯祖矣。《新史》公《傳》及韓文公為公作《墓誌》,皆云曾伯祖。若有誤焉。)曾祖諱子夏,徐州長史。(楷二子:長曰子夏,次曰繹。)祖諱從裕,滄州清池令。皇考諱察躬,(察躬弟為臨邛令。)湖州德清令。世德廉孝,於河滸,(《詩》:在河之滸。滸,涯也。柳氏世家河東,故云。,音陽,又餘亮切。)士之稱家風者歸焉。

  先君之道,得《詩》之群,(《詩》可以群。)《書》之政,(《漢·太史公傳》:《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易》之直方大,(《易·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春秋》之懲勸。(杜預序《春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以植於內而文於外,垂聲當時。天寶末,經術高第。遇亂,奉德清君夫人(德清君夫人,鎮母也。)載家書隱王屋山。間行以求食,深處以修業,作《避暑賦》。合群從弟子侄,(侄,一本作姓。《前漢·田》:跪起如子姓。註:姓,生也。言同子禮,若己所生也。)講《春秋左氏》、《易王氏》,ぅぅ無倦,(ぅ,空旱切,又噓旱切。)以忘其憂。德清君喜曰:「茲謂遁世無悶矣」。(《易》: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遁,逃也。)亂有間,(間,去聲,稍息也。)舉族如吳。無以為食,先君獨乘驢無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給食。嘗經山澗,水卒至,(卒,與猝同。)流抵大壑,得以無苦。被濡塗以行無慍容,觀者哀悼而致禮加焉。季王父六合君忤貴臣,(忤,音誤,逆也。)死於吏舍,猶鞠其狀。先君改服徒行逾四千里,告於上,由是貸其問。

  既而以為天子平大難,發大號,且致太平。人罹兵戎,農去耒耜,宜以時興太學,勸耦耕,(並二耜而耕,曰耦耕。)作《三老五更議》、(《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設三老五更之位。鄭注云:三老象三辰,五更象五星。蔡邕云:三老三人,五更五人。更當為叟。叟,老稱。)《籍田書》,齋沐以獻。道不果用,授左衛率府兵曹參軍。尚父汾陽王居朔方,(尚父,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備禮延望,授左金吾衛倉曹參軍,為節度推官,專掌書奏,進大理評事。以為刑法者,軍旅之楨幹,(《書》:峙乃楨幹。注云:題曰楨,旁曰干。楨,音貞。)斥候者,邊鄙之視聽,不可以不具。作《晉文公三罪議》、(僖二十九年《左傳》:晉文公殺顛頡、祁瞞、舟之僑,君子謂文公能用刑矣,三罪而民服。)《守邊論》,議事確直,勢不能容。表為晉州錄事參軍。晉之守,故將也,少文而悍,酣嗜殺戮,吏莫敢與之爭。先君獨抗以理,無辜將死,常以身,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幾折簀,(音責。)而無以奪焉。以為自下繩上,其勢將殆,作《泉竭木摧詩》。終秉直以免於恥,調長安主簿。居德清君之喪,哀有過而禮不逾,為士者咸服。服既除,常吏部命為太常博士。(常吏部名袞。)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吳,願為宣城令。」三辭而後獲,徙為宣城。四年,作閿鄉令。(閿鄉,屬弘農。閿,音聞,又音珉。)考績皆最,吏人懷思,立石頌德。遷殿中侍御史,為鄂岳沔都團練判官。元戎大攘狡虜,增地進律,(《記·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作《夏口破虜頌》。後數年,登朝為真,會宰相與憲府比周,誣陷正士,(陷,一作諂。)以校私仇。(貞元四年,陝虢觀察使盧岳卒,岳妻分貲不及妾子。妾訴之,御史中丞盧佋欲重妾罪,侍御史穆贊不聽。佋與竇參共誣贊受金,捕送獄。)有擊登聞鼓以聞於上,上命先君總三司以聽理,至則平反之。(鎮時為殿中侍御史,詔鎮與刑部員外郎李覿、大理卿楊為三司,覆治無之。反,音番。)為相者不敢恃威以濟欲,為長者不敢懷私以請間,群冤獲宥,邪黨側目,封章密獻,歸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中,丁仲切。)貶夔州司馬。(逾年,參卒中以它事,貶鎮夔州司馬。)作《鷹詩》。居三年,醜類就殛,拜侍御史。(貞元八年四月,參得罪,復以鎮為侍御史。)制書曰:「守正為心,疾惡不懼。」先君捧以流涕曰:(《筆墨閒錄》曰:此本《太史公自敘》雲遷俯首流涕曰云雲。前賢文章,必有祖法。)「吾唯一子,愛甚,方謫去至藍田,訣曰:『吾目無涕』,今而不知衣之濡也,抑有當我哉!」作《喜霽之歌》。副職持憲,以正經紀。 貞元九年,宗元得進士第。上問有司曰:「得無以朝士子冒進者乎?」有司以聞。上曰:「是故抗奸臣竇參者耶?吾知其不為子求舉矣。」是歲五月十七日,終於親仁里第,享年五十五。七月某日,葬於萬年縣棲鳳原。後十一年,宗元由御史為尚書郎。(為尚書禮部員外郎。)天子行慶於下,申命崇贈,而有司草創頗緩。會宗元得罪,遂寢不行。

  太夫人范陽盧氏,某官某之女,實有全德,為九族宗師。用柔明勤儉以行其志,用圖史箴誡以施其教,故二女之歸他姓,(鎮二女,長適崔簡,次適裴堇。)咸為表式。太夫人既授封河東縣太君,會冊太上皇后於興慶宮。(永貞元年八月,憲宗尊其母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既乃宗元貶秩,(乃,一作及。)為永州司馬,奉侍溫,未嘗見憂。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終於州之佛寺,享年六十八。

  嗚呼!宗元不謹先君之教,以陷大禍,幸而緩於死。既不克成先君之寵贈,又無以寧太夫人之飲食,天殛薦酷,名在刑書。不得手開玄堂以奉安,罪惡益大,世無所容。尚顧嗣續,不敢即死。支綴氣息,以嚴邦刑。大懼祭祀之無主,以忝盛德。敢用特牲,昭告神道,號叫萬里,以畢其辭雲。

先君石表陰先友記 編輯

(東坡云:柳子厚記其先友六十七人於其墓碑之陰,考之於傳,卓然知名者蓋二十人。陳長方云:子厚《先友記》,乃用孔子《七十弟子傳》體。)

  袁高,河南人。(字公頤,滄州東光人。)以給事中敢諫爭,貞直忠蹇,舉無與比。(貞元元年正月,德宗欲用吉州長史盧杞為饒州刺史,命高草詔書,高不從,改命舍人草之。制出,高執之不下,因言杞奸邪,乃改杞澧州別駕。)能使所居官大,再贈至禮部尚書。(憲宗朝,宰相李吉甫言高忠蹇,特贈禮部尚書。見《袁恕己傳》。)

  姜公輔,(愛州日南人。)為內學士,以奇策取相位。(公輔為翰林學士,朱Г叛,從帝幸奉天,屢獻奇策。建中十四年十月,自諫議大夫同平章事。)好諫諍,免。(從幸山南,唐安公主薨。主,上之長女也。詔厚其葬,公輔諫曰:「即平賊,主必歸葬。今行道,所宜從儉,以濟軍興。」帝怒。興元元年四月,罷為太子左庶子。)後以罪貶。復為刺史,卒。(貞元八年十一月,貶公輔為泉州別駕。順宗立,拜吉州刺史,未就官,卒。)

  齊映,南陽人。(映,瀛州高陽人。今作南陽,誤。)為相。(貞元二年正月,以映為同平章事。)以文敏顯用。(有傳。)

  嚴郢,河南人。(字叔敖,華州華陰人。)剛厲好殺,號忠能。為京兆河南尹,(大曆十四年三月,自河南尹水陸轉運使為京兆尹。)御史大夫。(建中二年七月,楊炎罷相,盧杞引為御史大夫。)善舉職,為邪險構扇,以貶死。(是歲十月,炎自左僕射貶崖州司馬。杞用郢罷炎,內忌之,因事出為貴州刺史。有傳。)  元全柔,(後魏孝文皇帝之後。)河南人。氣象甚偉,好以德報怨,恢然者也。為大官,有土地,(建中二年九月,自杭州刺史拜黔中觀察使。貞元二年四月,遷湖南觀察使。)入為太子賓客。

  杜黃裳,京兆人。(字遵素,京兆杜陵人。寶應二年,中進士第。)弘大人也,善言體要。為相。(永貞元年,憲宗監國,自太常卿平章事。)有牆仞,不佞。以謀克蜀,(劉闢作亂,議者以劍南險固,不宜生事。唯黃裳堅請討除,憲宗從之。)加司空,出為河中節度。(元和二年正月,罷相,為河中節度使。有傳。一本作加河中節度,無司空出為四字。)  劉公濟,河間人。寬厚碩大,與物無忤。為渭北節度,(貞元十八年十一月,自同州刺史拜渭北坊節度使。)入為工部尚書,卒。(二十年正月,召為工部尚書。頃之,卒。)

  楊氏兄弟者,弘農人。皆孝友,有文章。憑,(字虛受,一字嗣仁。)由江南西道(貞元元年十一月,自湖南觀察使移鎮江西。)入為散騎常侍。(自江西召為左散騎常侍。)凝,(字懋功。)以兵部郎中卒。(貞元十八年,拜兵部郎中,卒。附《楊憑傳》。)凌,(字恭履。)以大理評事卒。最善文。

  穆氏兄弟者,河南人。(懷州河內人。)皆強毅仁孝。贊,為御史中丞。捍佞幸得貶。(字相明。累擢侍御史。陝虢觀察使盧岳妻分貲不及妾子,妾訴之。盧佋欲重妾罪,贊不聽。佋與宰相竇參共誣贊受金,捕送獄。弟賞上冤狀,詔三司覆治,無之,出為郴州刺史。)後至宣池歙處置使。卒。(永貞元年八月,自常州刺史拜宣歙池觀察處置使,十一月卒。)質,為尚書郎。以侍御史內供奉卒。最善文。(附《穆寧傳》。) 皇甫政,河南人。有威儀。由浙東廉使為太子賓客。(貞元二年正月,自宣州刺史為浙東觀察使。十三年三月,入為太子賓客。)

  裴樞,同郡人。為御史。天子以隱罪誅吏,樞頓首願白其狀,以故貶。後為尚書郎。(附《裴遵慶傳》。)

  李舟,(字公度。)隴西人。有文學,俊辯,高志氣。以尚書郎使危疑反側者再,不辱命。(建中元年四月,涇原別駕劉文喜據州叛。命舟往使,文喜囚之。五月,文喜將劉海賓殺文喜降。二年,梁崇義欲為變,舟時為金部員外郎,遣詣襄州,諭旨以安之。諸道跋扈者,謂舟能覆城殺將。及至襄州,崇義惡之。上言軍中疑懼,請易以他使。)其道大顯。被讒妒,出為刺史,發痼卒。

  李,江夏人。(字建侯,揚州江都人。)果檢自負,嶷然善為官。為御史中丞、京兆尹、(順宗登極,拜御史中丞。永貞元年十月,遷京兆尹。元和元年二月,召為尚書右丞。八月,復為京兆尹。)鳳翔節度。(二年六月,拜檢校禮部尚書、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有傳。)

  梁肅,安定人。(字敬之,一字寬中,隋刑部尚書毗五世孫,世居陸渾。)最能為文,(一作最號能為文。)以補闕修史。侍皇太子。(為皇太子諸王侍讀。)卒贈禮部郎中。(有傳。)

  陳京,(字慶復。陳宜都王叔明五世孫。大曆六年中進士第。)泗上人。始為諫官,數諫諍。(德宗自奉天還京師,擢京左補闕,屢有諫諍。)有內行,文多詁訓。為給事中。上方以為相,會惑疾,(惑,一作感。)自刃,發痼卒。(帝器京,謂有宰相才,欲用之,會病狂易,自刺弗殊。再遷給事中,卒。見《宰相表》。)

  韓會,昌黎人。善清言,有文章,名最高。然以故多謗。至起居郎,貶官,卒。(大曆十六年四月,自起居舍人貶韶州刺史,卒。見《宰相年表》。)

  弟愈,文益奇。(有傳。)

  許孟容,吳人。(字公范,京兆長安人。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讀書為文口辯,為給事中,常論事。由太常少卿為刑部侍郎。(貞元中,以諷諭太切,改太常少卿。元和初,遷刑部侍郎。有傳。)

  李覿,(大曆二年,覿舉進士第。)隴西人。行義甚修。至刑部郎中。卒。故與先君為三司者也。(貞元四年,覿為刑部員外郎,為大理卿,公父鎮為殿中侍御史,覆穆贊之獄,事已見《鎮墓誌》。)其大理者曰楊,(,大曆九年進士。)無可言,猶以獄直為御史。

  宇文邈,(大曆二年進士。)河南人。有文,謹愨人也。為御史中丞,齪齪自守。然以直免官,復為刺史,卒。(見《宰相表》。)  袁滋,陳郡人。(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善篆書,文敏不競。(不競爭也。)為相。(永貞元年七月,同平章事。)出使辱命,貶刺史。(是歲十月,以滋為四川節度使,征劉闢為給事中,滋畏辟不敢進。十一月,貶滋為吉州刺史。)復為義成軍節度,卒。(元和元年七月,自吉州拜義成軍節度使。至十二年,為湖南觀察使,卒。是時未卒也。有傳。)

  盧群,范陽人。(字載初,系出范陽。)雜博,多所許與。使反側之地,天子以為任事。(淮西節度使吳少誠,擅決司洧水溉田。使者止之,不奉詔。命群往蔡州詰之。少誠聽命,以奉使稱旨,遷檢校秘書少監。)為義成軍節度,卒。(貞元十六年四月,拜義成軍節度使。九月卒。有傳。)  崔損,清河人。(字至無。系本博陵。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畏慎。為相,(貞元十二年十月,自諫議大夫平章事。)無所發明,(初,宰相趙憬卒,盧邁以病在告。議者謂選有德,及用損,中外悵失。而損性齪齪能自將,延英進見,不敢出一言及天下事。)然不害物。天子獨愛幸,以損為長者。(有傳。)  鄭餘慶,滎陽人。(字居業,鄭州滎陽人。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再為相。(貞元十四年七月同平章事,十六年九月罷。永貞元年八月同平章事,元和元年五月罷。)始天下皆以為長者,及為大官,名益少。今為尚書、河南尹,無恙。(元年十一月,以餘慶為河南尹,有傳。)  鄭利用,餘慶從父兄也。(大曆八年進士,利用祖長裕,許州長史。二子:諒、慈明。諒為冠氏令,生利用。慈明為太子舍人,生餘慶。)真長者。由大理少卿為御史中丞,復由中丞為大理少卿。

  李益,(字君虞。宰相揆之族子。大曆四年中進士,長於歌詩。)隴西姑臧人。風流有文詞。少有癖疾,(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閒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於時。故時謂妒痴為李益疾。)以故不得用。年老常望仕,非其志,復為尚書郎。

  王紓,其弟紹,太原人。(紹,字德素,自太原徙京兆之萬年。)紹得幸德宗,為尚書,在宰相之右。(貞元中,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德宗臨御久,益不假借宰相,自竇參、陸贄斥罷,中書取充位,惟紹謹密,眷待殊厚。主計凡八年,每政事多所關預,紹亦未嘗一言漏於人。)今為徐泗節度。(元和元年十一月,遷檢校尚書左僕射、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後以濠、泗二州隸其軍。)紓有學術,(紓,大曆十一年中進士第。娶公伯祖臨邛令某之女。)魯直,為尚書郎。(魯,遲也。與《論語》參也魯之義同。)

  路泌,河南人。以尚書郎使西戎。留戎中,度今已年八十餘。既和戎,十五年不得歸,無為言者。(字安期,其先陽平人。事渾,為副元帥判官。貞元三年閏五月,與尚結贊同盟於平涼,為蕃兵所劫。泌等六十餘人陷虜中。十九年,吐蕃請和,其子隋三上疏,宜許,不報。《舊史》附《路隋傳》。)  虞當,會稽人。(會稽餘姚人。)為郭尚父從事,終沔州刺史。以信聞。(當有子曰九皋,公有誄焉。)  賈,(大曆二年進士第。,古含切。)長樂人。善士也,為校書郎,卒。弟全,(大曆四年進士。)至御史中丞。(貞元十八年正月,自常州刺史為浙東觀察使。)

  趙需,(大曆六年進士。)天水人,旱儒士也。(旱字,當作,音況羽切。商之冠名。《禮記·檀弓下篇》:殷人而祭。於趙需儒士無意義。今按公集《段太尉逸事狀》云:太尉為人句々,常低首拱手。句,音火羽切,字出《呂氏春秋》,雲然相樂也。今雲趙需旱儒士也,宜當作。雖諸《韻》雲冠名,恐亦自有訓和煦、樂易義。)有名。至兵部郎中,卒。(貞元元年正月,以吉州長史盧杞為饒州刺史。需為補闕,上疏論其不可。)

  張式,(大曆七年進士。)南陽人。

  張莒,(大曆九年進士,)常山人。

  張惟儉,(大曆六年進士。)宣城當塗人。皆善言謔。式至河南尹。(貞元十六年九月,式自河南少尹遷大尹、水陸轉運使。)莒,鄧州刺史。惟儉,和州刺史。

  奚陟,江都人。(字殷卿,其先自譙亳徙為京兆人。大曆十四年中進士。)柔敏。至吏部侍郎。(貞元中至吏部侍郎,十五年卒。)世謂陟善宦,然其智足以自處也。

  盧景亮,涿人。(字長晦,幽州范陽人。大曆六年中進士第。)有志義,多所激發。為諫官,奏書如水赴壑。坐貶,廢棄甚久。(建中初,為右補闕,朱Г反,景亮勸德宗曰:「陛下罪己不至,則感人不深。」帝然之。景亮志義然多激發,與穆贊同在諫諍地。書數上,鯁毅無所回。宰相李泌劾景亮漏上所語言,引善在己。帝怒,貶朗州司馬,廢抑二十年。)至順宗時,為尚書郎,升中書舍人,卒。(憲宗時由和州別駕召還,再遷中書舍人,卒。)  楊於陵,(字達夫。)弘農人。善吏,敏秀者也。為中書舍人、京兆尹。(貞元末,為中書舍人,稍遷京兆尹。)

  張因,某人。(京兆長安人。)舉詔策,為長安尉。願去官為道士,甚有名。以其弟回降封州,曰:「吾老矣,必死。」回也哭而行。遂死封州。(永貞元年卒,公集有銘。)

  高郢,渤海人。(字公楚,本渤海人,後徙衛州。)有文章,規矩自立者,不干貴幸。以太常為相,(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太常卿同平章事。)罷居尚書,(永貞元年正月,罷相,守刑部尚書。有傳。)  唐次,北海人。(字文編,并州晉陽人。建中元年進士第。)有文章學行,義甚高。以尚書郎出為刺史,屏棄。(貞元中,宰相竇參薦之為禮部員外郎。八年,參貶官,次坐出為開州刺史。在巴峽間十餘年,不獲進用。)永貞中,召以為中書舍人。道病,去長安七十里,死傳舍。(永貞元年八月,以饒州刺史李吉甫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為吏部郎中並知制詰。正拜次中書舍人,卒。)

  苗拯,上黨人。有學術,峭直。以諫議大夫漏泄省中語,貶萬州,卒。

  柳氏兄弟者,先君族兄弟也。最大並,字伯存。為文學,至御史。病瞽,遂廢。次中庸、中行,(公八世祖僧習二子:,慶。子帶韋,帶韋子祚,祚子范,范子齊物,齊物子喜,喜子並、中庸、中行。慶子旦,旦子楷,楷之子子夏,子夏子從裕,從裕子察躬,察躬子鎮,鎮子即公。故為族兄弟,)皆名有文。咸為官,早死。

  柳登、柳冕者,族子也。(登,字成伯。冕,字敬叔。蒲州河東人。)自其父芳,(字仲敷。)與冕並居集賢書府。冕文學益健,頗躁。自吏部郎中出為刺史。(貞元六年十一月,上親行郊享。上重慎祀典,每事依禮。時冕為吏部郎中攝太常博士,與司封郎中徐岳、倉部郎中陸贄、工部侍郎張薦皆攝禮官,同修《郊祀儀注》。時上甚嘉之。久之,以議論勁切,執政不喜,出為婺州刺史。)至福建廉使,卒。(貞元十二年三月,自婺州除兼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都團練觀察使。)登晚仕至、尚書郎、秘書少監。(附《柳芳傳》。)

  薛丹,同郡人。至尚書郎。

  呂牧,東平人。(永泰二年中進士第。)由尚書郎刺澤州,卒。

  崔稹,(字實方。清河人。)至檢校郎官。(為檢校金部郎中。)子群,為右補闕,贈給事中。(有傳。)

  房啟,河南人。善清言。由萬年令為容州經略。(貞元十一年,自萬年除容管經略使。)

  於申,河南人。至尚書郎。

  常仲孺,(丞相袞之猶子。)河南人,今為諫議大夫。(見《宰相表》。)

  蘇弁,武功人。(字元容,京兆武功人。)好聚書,至三萬卷。(弁聚書至三萬卷,皆手自刊校。當時稱與秘書埒。)與先君通書。以戶部侍郎貶。(貞元初,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坐給長武城軍糧朽敗,貶汀州司戶參軍。)復為刺史。(數年,起為滁州刺史,卒。附《蘇世長傳》。)

  崔,(蒲紅切。)博陵人。善言名理。為御史、尚書郎。(元和初,為尚書郎,後為江西觀察使。)

  鄭元均,(建中二年進士。)滎陽人。強抗,少所推讓,然以此多怨,困不得仕。

  辛惲,(建中元年進士。惲,紆憤切。)隴西人。有史學。

  韓衡,昌黎人。善士。

  陳眾甫,梓潼人。高志氣。

  薛伯高,同郡人。(一有河東二字。)好讀書,號為長者。後至尚書,卒。(見《宰相表》。)

  張宣力,清河人。儒善,後表其名去力,但為宣。

  自元均至宣力,皆沒沒無顯仕者。  孤宗元曰:先君之所與友,凡天下善士舉集焉。信讓而大顯,道博而無雜,今之世言交者以為端。敢悉書所尤厚者,附茲石以銘於背如右。(邵太史云:子厚記其先友於父墓碑,意欲著其父雖不顯,所交遊皆天下偉人善士。列其姓名官爵,因附見其所長者可矣,反從而譏病之,何也?貶永州尚如此,為尚書郎時可知。退之云:「不自貴重。」蓋其資如此。)

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 編輯

(即公之叔父嘗銘先侍御者之墓表也。其名諱不可考。集元注云:為會葬人作。豈以其備書本道節度張公乃遣殿中監李輔忠致、侍御史韋重規等救助、汝南周公巢等琢石書德,以見其一時窆禮之盛耶!)

  唐貞元十二年二月庚寅,葬我殿中侍御史河東柳公於萬年縣之少陵原。公諱某,字某,邑居於虞鄉。(虞鄉,縣名,屬蒲州。)曾王父某官,(曾王父子夏,徐州長史。)王父某官,(王父從裕,滄州清池令。)皇考某官。(皇考察躬,湖州德清令。)奕世餘慶,叢而未稔。濟德流祉,其後宜大。秀而不實,(《論語》:秀而不實者有矣夫。)為善者惑。嗚呼哀哉!  惟公敦柔峻清,恪慎端莊。進止威儀,動有恆常。英風超倫,孤厲貞方。居室孝悌,與人信讓。當職強毅,遊刃立斷。自少耽學,頗工為文。既窮日力,又繼以夜。鄉里推擇,敦迫上道。乃與計偕,來游京師。觀藝靈台,貢文有司。射策合程,遂冠首科。休有令問,群士羨慕。居數年,授河南府文學。教勵生徒,撰擇貢士。(《周禮》:大司馬主群吏,撰車徒。注云:撰,謂擇之也。撰,息轉切。)儒黨相賀,庶人觀禮。秩滿,渭北節度使(貞元二年七月,以右金吾衛大將軍論惟明為渭北坊節度使。)延為參佐,總齊軍政,甚獲能稱,加太常寺協律郎。既喪主帥,(三年十一月,惟明卒於官。)罷歸私室。方將脫遺紛埃,退與道俱。沖漠保神,優柔隸儒。四方聞風,交馳鵠書。載筆乘軺,(軺,使者所乘車。又曰小車。軺,音姚。)乃作參謀。出入朔方,陪佐戎車。(四年七月,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朔方寧節度使,表公為參謀。)遷大理評事,又加章綬。朱裳銀印,宗黨有耀。權略密勿,(《詩》:密勿從事。)潛機理照。完彼亭堡,時其講教。實從我謀,鄰國是效。改度支判官,轉大理司直。出納府庫,頒給軍食。下無讎斂,(力驗切,讎一作儲。)黔首休息。月校歲會,(《周禮》:歲有會。會,古外切。)莫不如畫。(出《史記秦紀》:琅琊台刻頌秦德,舉錯必當,莫不如畫。)庫豐財羨,(羨,余也。羨,延面切。庫,一作軍。)製成計得。又遷殿中侍御史、度支營田副使。分閫之寄,(閫,苦本切。)參制其半。柔以仁撫,剛以義斷。戎臣坐嘯,(《後漢書》: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晉但坐嘯。)公堂無事。朝端延首,方待以位。既而祿不及伐冰,(《禮記》: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註: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喪祭用冰。伐,擊也。)政不獲專達。(《周禮·天官》:其屬六十,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以其年正月九日遇疾,終於私館,享年五十。嗚呼痛哉!

  奔驥騁力,中途足。(《說文》:,足跌也。,烏臥、於阮二切。)高鴻輕舉,在雲墜翼。凡我所知,哀慟無極。本道節度尚書朗寧王張公,(張獻甫也。)震悼涕慕,不任於懷。臨遣牙將試殿中監李輔忠監備凶禮,賻甚厚。(贈死曰。賻,助也。,撫鳳切。賻,符遇切。)行軍司馬侍御史韋重規等,(重規,大曆五年登進士第。)匐匍救助,(《詩》:凡民有喪,匐匍救之。)事用無闕。丹素車,歸於上京。撰期定宅,(撰,息轉切。)莫有◆A20素。(◆A20,音愆。)故友諸生,宗人外姻,號慟會葬,哀禮咸申。克窆玄堂,(窆,音砭,悲驗切。葬下棺也。)掩坎廣輪。(《禮記》:季子適齊,於其反也,其長子死,葬於嬴、博之間。既葬而封之,廣輪掩坎,其高可隱。)顧眄無依,徘徊增哀。願勒休聲,延垂後賢。於是汝南周公巢等,(公巢,貞元十一年中進士。)相與琢石書德,用圖不朽。文曰:

  抱元淳,稟粹和。既強毅,又柔嘉。登儀曹,(謂試於禮部中進士。)耀文章。司學徒,(謂為河南府文學。)儒風揚。自渭北,來朔方。(來,一作佐。)戎政閒,黔首康。冠惠文,(柱後惠文,冠名。)垂朱裳。才不施,天茫茫。刊樂石,(樂石,泗濱之石,可為磐者。)篆遺德。(一作芳。)延休烈,垂憲則。於萬年,長無極。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 編輯

(公既表殿中君,墓版又加詳焉。殿中君名諱不可考,見先侍御墓表注。)

  柳氏之先,自黃帝歷周、魯,其著者無駭,以字為展氏,(魯孝公之子,字子展,諡曰夷伯。以王父字為氏。)禽氏以食菜為柳姓。(無駭生禽,字季,為魯士師,諡曰惠。食菜於柳下,遂姓柳氏。菜,一作采,又作采。《廣韻》:采,古者卿大夫食采地。采,音菜。《玉篇》引郭璞曰: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也。)厥後昌大,世家河東。嗚呼!公諱某,字某,曾王父朝請大夫、徐州長史諱某,(子夏。)遺貞白之操,表儀宗門。王父朝請大夫、滄州清池令諱某,(從裕。)垂博裕之道,啟佑後胤。皇考湖州德清令諱某,(察躬。)弘孝悌之德,振揚家聲。惟公端莊無諂,徽柔有裕。峻而能容,介而能群。其在閨門也,動合大和,皆由順正。愷悌雍睦,莫有間言,故宗黨歌之。其在公門也,釋回措枉,(回,邪也。《記》曰:禮釋曰。《語》曰:舉直錯諸枉。)造次秉直。事不失當,舉無秕政,(秕,音匕。)故官府誦之。用沖退徑盡之志,以弘正友道,信稱於外焉。用柔和博愛之道,以視遇孤弱,仁着於內焉。此公修己之大經也。自進士登高第,調受河南府文學。秩滿,渭北節度使論惟明闢為從事,授太常寺協律郎。元戎即世,罷職家食。無何,朔方節度使張獻甫辟署參謀,授大理評事,賜緋魚袋。改度支判官,轉大理司直,遷殿中侍御史,加度支營田副使。此公從政之大略也。既佐戎事,實司中府。匪頒有制,(《周禮》:八曰匪頒之式。注云:匪,分也。頒,讀為班布之班。)會計明白。《(孟子》曰:孔子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嗚呼,分閫委政,系公而成務;朝右虛位,待公而周事。宗門期公而光大,姻黨仰公而振耀。貞元十二年,歲在景子,(唐諱丙字,以景字代。)正月九日壬寅,遇暴疾,終於私館,享年五十。痛矣!

  夫人吳郡陸氏,(公有《陸氏志》。)洎仲弟綜、季弟續、冢侄某等,(察躬子:鎮、某、、綜、續。冢侄,即公也。)抱孤即位,牽率備禮。祗奉裳帷,歸於京師。以某年(當作其年。)二月十八日庚寅,安厝於萬年縣之少陵原,(厝,音措。)禮也。公有男一人,(有一男曰曹婆,女一人曰喜子。)始六年矣,既而閔焉。在髫知孝,(髫,小兒垂髫也。髫,音迢。)呱呱涕Д。(呱,音孤。)凡我宗戚,撫視增慟。嗚呼哀哉!

  初,公元兄(元兄,鎮。)以純深之行端直之德,名聞於天下。(於,一作於。)官至侍御史,持斧登朝,憲章肅清。常以先公之神未克遷,不正席,不甘味。及撰日定期,而昊天不弔,(貞元九年,鎮卒。)志奪禮廢。公實敬承遺志,行有日矣,而閔凶薦及,不克終事。則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惟公盡敬於孝養,致毀於居憂。表正宗姓,觀示他族。故宗人咸曰:「孝如方輿公。」(公之八世祖僧習事後魏,封方輿公,以孝德聞。)修詞以藻德,振文而導志。以為理化之始,莫尊乎堯,作《堯祠頌》。以為述德之道,不忘於祖,作《始祖碑》。以為紀廣大之後,敘正直之節,不嫌於親,作《元兄侍御史府君墓誌》。(鎮墓誌。)其餘諷詠比興,(上音鼻,下許應切。)皆合於古。故宗人咸曰:「文如吳興守」。(《南史》:柳惲,字文暢。好學,善尺牘。少工篇什,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之句。仕宋,為吳興太守。)當官貞固,確乎不拔。持議端方,直而不苛。故宗人咸曰:「正如衛太史。」(《禮·檀弓》:衛有太史柳莊。公曰:「若疾革,雖當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請於屍曰:「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是社稷之臣也。」聞之死,請往。不釋服而往,遂以衤遂之。)率性廉介,懷貞抱潔。嗣家風之清白,紹遺訓於儒素。故宗人咸曰:「清如魯士師。」(《論語》: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已上四事,皆柳氏之先,文行之著者也。)兼備四德,具體而微,公之謂矣。

  小子常以無兄弟,移其睦於朋友;少孤,移其孝於叔父。天將窮我而奪其志,故罔極之痛仍集焉!樸魯甚,(語駭切。)不能文字,敢用書宗人之辭以致其直,故質而俚。輟哭紀事,哀不能文,故敘而終焉。

故弘農令柳府君墳前石表辭 編輯

(令君及其夫人,卒於大曆、建中間,葬於貞元十九年。公時為監察御史,唯辭不載令君之名,求之年表,亦無可考焉。)

  少陵原柳氏之大墓,唐貞元十九年某月日,孤某奉其先府君洎夫人之喪其位。由新墓而南若干步,曰高祖王父蘭州府君諱某字某之墓。又東若干步,曰曾祖王父州府君諱某之墓。西若干步,曰祖某王父司議郎府君諱某之墓。咸異兆而相望。昭穆之有位序,壤樹之有豐殺,(《檀弓》: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反壤樹之哉!」壤,謂封壤。樹,謂種樹。殺,所介切。)皆如律令。

  府君諱某字某,由父任為太廟齋郎,更許昌、陽武、伊闕、華原尉,王屋丞,汝陰令。為弘農二年,推其誠心,裕於其人。闢土生谷,若有天相之道。衣食給足,故人不札夭;教厲明具,故俗不爭奪。遂以洽於大和,事理克彰。刺史盧杞(杞,字子良。大曆末,為虢州刺史。弘農縣屬虢州。)加禮褒旌,考績絕尤。推君之政,風於下邑。命為吏部尚書郎。庾河南受命黜陟,(建中元年二月,命趙贊、衛晏、滿經綸等十一人,分巡天下。庾字,或作更。)狀君理績殊異,宜升天朝,帝有嘆焉。方圖優升,命用不長,年五十五,建中二年某月日卒於官。以其素廉,家之蓄不足以充凶事,遂殯於是邑。仍會危難,至於今乃克返葬。孤某,嘗為黔州錄事參軍,今無祿仕,而志不敢緩。初,君娶司農少卿京兆韋山之孫涇陽主簿回智之女,德容溫良,大曆二年某月日卒于越而假葬焉。孤某徒行自越,舉夫人之喪至於虢,舉弘農君之喪,咸至於墓,窆焉。(窆,音砭,悲驗切。)既窆,立石表於墳前,示後之人以無忘孝敬。

  嗚呼!世有難仕於外而葬其族者希矣。孝子之心,有待駟馬五鼎而卒不至者焉。若今之殺衣黜食,寒妻子,飢仆御,終身由之而志益不懈,為旅人徒跣萬里,(跣,音銑。)以厄困終事,孝之難者歟!五十而慕者舜也,祿千仲而悲者曾子也,(莊子曰:「曾子後仕三千鍾而不洎,吾心悲。」)聖且賢難之若是。今之人有由其道者,得不立於世乎?

==志從父弟宗直殯==(公自永貞元年九月,由禮部員外郎謫邵州刺史。十一月,又移永州司馬。至元和十年正月,召至京。繼出為柳州刺史,宗直與公俱,故死於柳。《韓昌黎集》有《雷塘祭雨文》。觀此志,則知非昌黎作矣。)

  從父弟宗直,生剛健好氣,自字曰正夫。聞人善,立以為己師;聞惡,若已仇;見佞色諂笑者,不忍與坐語。善操觚牘,(上音孤,下音獨。)得師法甚備。融液屈折,奇峭博麗,知之者以為工。作文辭,淡泊尚古,謹聲律,切事類。譔《漢書》文章為四十卷,(宗直譔《西漢文類》四十卷,公為之序。譔,與撰同。)歌謠言議,纖悉備具,連累貫統,好文者以為工。「(工」,一作「功」。)讀書不廢蚤夜,以專故,得上氣病。臚脹奔逆,(臚,皮也。一曰傳也。《廣韻》:腹前曰臚。脹,腹大也。臚,凌如切,音閭。脹,知亮切。)每作,害寢食,難俯仰。時少閒,又執業以興,呻痛詠言,雜莫能知。

  兄宗元得謗於朝,力能累兄弟為進士。凡業成十一年,年三十三不舉。藝益工,病益牢。元和十年,宗元始得召為柳州刺史。(元和十年三月,公為柳州刺史。)七月,南來從余。道加瘧寒,數日良已。又從謁雨雷塘神所,(雷塘,柳州地名。州有雷山,兩崖皆東西,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出雲氣,作雷雨,變見有光。禱用俎魚豆彘修形糈余陰酒,虔則應。)還戲靈泉上,洋洋而歸,(洋洋下有「也」字,無「而」字。)臥至旦,呼之無聞,就視,形神離矣。嗚呼!天實析余之形,殘餘之生,使是子也能無成!「(成」,一作「既」。)是月二十四日,出殯城西北若干尺,死七日矣。俟吾歸,與之俱,志其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