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圖南日報》

新加坡《圖南日報》
作者:馮自由
本作品收錄於《革命逸史

《圖南報》出世前之南洋《圖南日報》為南洋華僑革命黨機關報之鼻祖,在此報出世之前,新加坡有《叻報》及《天南新報》,檳榔嶼有《檳城報》,吉隆坡有《南洋時務報》。《叻報》、《檳城報》屬守舊派,《天南新報》屬保皇派,《時務報》屬基督教派。革命黨人之在南洋者,尚未有機關報之組織也。先是康有為於戊戌政變後,嘗偕其徒侶梁啓超、徐勤、歐榘甲、湯覺頓等先後至新加坡組織保皇會,事前已得當地富商邱菽園(煒萲)之助,發刊《天南新報》。出版第一日,其報面大書「孔子降生二千四百四十九年即光緒二十四年己亥四月初八日」字樣。英屬各埠華僑從之者,大不乏人。庚子(一九〇〇年)七月唐才常漢口之役,邱菽園嘗向閩粵僑商募集勤王軍巨款電匯上海應之。是時革命黨人對於南洋群島仍未開始活動,庚子六月孫總理因日本同志宮崎寅藏為康有為構陷入獄,特由越南西貢至新加坡設法營救,曾求助於舊友黃康衢、吳傑模、林文慶數人。林為星州著名醫學博士,極得當地英吏信用,宮崎得以無事出境,即賴其斡旋之力,然黃、吳、林三人均非黨員也。庚子閏八月惠州革命軍失敗,其將領黃福、黃耀廷、鄧子瑜諸人均亡命南洋。翌年(辛丑)興中會員尤列亦接踵而至。尤有辯才,以閩粵籍各富商性多頑固,不易感化,乃漸向義興會團體及農工二界鼓吹革命排滿,聞者多為感動。旋發起中和堂於新加坡,分會遍設檳榔嶼、吉隆坡、怡保壩羅各埠,從者日眾。《天南報》記者黃世仲、黃伯耀(世仲之兄),康蔭田等亦加入中和堂為會員。尤更於中和堂所高懸惠州革命軍所用之青天白日旗,以作興中會一脈相傳之表示,海外華僑團體首用青天白日為國徽者,中和堂實為之倡。時有閩籍富商廈門人陳楚楠慕尤列名,爰托《天南新報》記者黃伯耀介紹相見。楚楠有商店曰合春號,營木廠及罐果業,向與邱菽園為摯友,因得閱《清議報》、《開智錄》、《新民叢報》及各種書報,漸醉心新學,自號思明州之少年,知尤列為老興中會員,遂與老友張永福專誠請謁,一見如故。永福,粵之潮州饒平縣人,營新長美布匹店,亦有志士也。當癸卯(一九〇三年)閏五月上海《蘇報》案起,楚楠、水福及水福外甥林義順憤清廷肆虐,特用小桃源俱樂部名義致電駐滬英領事,請援保護國事犯條例,勿將章鄒引渡清廷,以重人權。其後復集資翻印《革命軍》五千冊,改名《圖存篇》,設法輸入漳、泉、潮、梅各鄉鎮,廣事宣傳。繼以提倡革命,非借報館為喉舌不可,遂各出資創設《圖南日報》,為南洋群島革命黨人之第一言論機關,尤列與有力焉。

《圖南報》出世後之南洋《圖南日報》資本全出自楚楠、永福二人,地址在新加坡福建街二十一號,自癸卯秋冬間即已進行籌備,至甲辰(一九〇四年)春始事竣出版。初由尤列紹介鄭貫公充任該報總編輯,貫公以方籌辦《廣東日報》辭,乃改聘陳詩仲承之,鄭、陳均前任香港《中國報》記者也。此外更聘尤列為名譽編輯,黃伯耀、何德如、康蔭田、胡伯鑲、邱煥文諸人分任撰述譯務。第一日尤列作發刊詞,署名吳興季子,初印一萬份,後減作一千份。然長期訂閱者僅三十餘份,蓋其時風氣未開,各商店多視為大逆不道,群起反對,且嚴誠其子弟夥友不許購讀,故出版多日,仍難推銷,僅作宣傳性之贈送品而已。是年冬,《圖南報》更別開生面,乘慶祝乙已(一九〇五年)新禧之機會,印刊一種富有刺激性之月份牌,分贈華僑,以資宣傳。上題「忍令上國衣冠淪於塗炭相率中原豪傑還我山河」二十字。下題「暫理皇漢帝位滿清光緒三十一年歲次乙已為耶穌降生後一千九百零五年至零六年」及「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圖開新世界,書檄布東南」等句。中刊自由鐘及獨立旗各一,異常美觀。英、荷兩屬各埠華僑工界各團體會所多懸諸座右,而報紙銷場亦因之遞增至二千數百份。乙已冬《圖南報》為華僑馮夏威自殺於上海美領事署前以殉美政府新頒華工禁約事,發起追悼會於仁濟醫院。先期預請當地華民政務司署批准開會,英官謂必須尤列不到會始可照准,陳楚楠等竟許之。尤列聞之大憤,及期先到會場登壇演說,痛言拒約抵貨之理由,及遷就外人之失當,座眾大為鼓掌。事後英吏竟未干涉。未幾各地抵制美貨之風潮愈益擴大,適有英船載運政府定購之美貨到埠,碼頭華工激於愛國大義,咸拒絕起運,華民政務司乃請譯員何寬設法。何曰:若得《圖南報》主人陳楚楠、張水福二君代疏通碼頭苦力,乃易為力。英吏遂邀陳、張至署,請其勸告各工人勿拒運美貨,陳、張以無此能力卻之。英吏謂只須二君代解釋英輪所載美貨乃當地政府先期定購之用品,與尋常商品不同,即生效力,不必為勸告工人語亦可陳張勉為署名,此項公告張貼後,不及半日,英輪之貨完全卸陸。英吏聞之,始知《圖南報》對於群眾之勢力,為之稱異不置。

孫總理與《圖南報》之關係孫總理向知南洋尚無革命派報紙,恆引為憾事,及甲辰秋自日本至檀香山,嘗助《檀山新報》為文,與保皇派之《新中國報》大開筆戰。偶見《圖南報》致《檀山新報》請求交換報紙函,及寄來報紙月份牌等,知吾道不孤,至為欣悅。乃親寄美金二十元至《圖南報》購取乙已年月份牌二十張,復移書尤列查詢該報為何人組織,以便通訊。又《圖南報》記者陳詩仲未就《圖南報》職時,總理在日本已聞其因事脫離《中國報》,及蒞檀島,乃函囑余介紹詩仲任《檀山新報》主筆,詩仲初允就聘,後以駐香港美領事不允簽發護照,始改就《圖南報》之約。總理先後得余及尤列報告,知《圖南報》操筆政者即屬彼意中之陳詩仲,尤為愜意。是年六月自歐洲東歸,先期函電尤列、秦力山等,囑於舟過新加坡時引諸同志相見。屆期,秦力山以深入滇邊未能赴約,尤列遂領陳楚楠、張永福、林義順等登輪晉渴,總理告以歐洲留學界已成立革命黨機關,此次赴日本,諒不日亦可成立,囑尤等在南洋預為布置,以利進行,尤等咸為樂從。是為孫總理與南洋同志結合之嚆矢。

《圖南報》之停刊及改組《圖南報》發刊不及一載,以銷路不廣,虧折甚巨。賴楚楠、永福二人辛苦支持,尚能勉強出版,將及二年,前後支出不下三萬元,以是賠累益甚,且積欠編輯部及排印工人薪金為數不貲。記者陳詩仲因此辭職返國,司理林采達以避工友索資,亦匿跡不見。至乙已年冬,遂不得已宣告停版,兩月後楚楠、永福不欲民黨喉舌中斷,復謀集資重整旗鼓,繼續發刊。適有友人黃江生介紹商人許子麟、沈聯芳、陳雲秋、朱子佩等合股改組新報,擬組織資本二萬元,《圖南報》所存機器鉛字家具等物作為價值一萬元,其餘半數由許等擔任,另遷新址,定名《南洋總匯報》。出版之初,仍由楚楠、永福主持,報面不用大清年號,稱清帝光緒為載湉,與以前《圖南報》之立言宗旨尚能終始一貫。詎陳雲秋、朱子佩二人思想頑固,力誠當事人不得登載激烈文字,而各記者不之恤,仍高談革命如故。至丙午(一九〇六年)春,雲秋等遂提出拆股承讓之議,後乃改為抽籤,即由抽得者接受報業,結果為雲秋一派所得,楚楠等僅取回拆股金五千元而退。其後《南洋總匯報》漸為保皇派入寇,所聘記者均屬康門徒侶,徐勤、歐榘甲、伍憲子等即憑藉此報與革命黨為敵,南洋之民黨喉舌因之喑啞者年余。翌年七月,始有第二言論機關之《中興日報》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