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制定機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在維基數據編輯
法律位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性法規在維基數據編輯
立法機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維基數據編輯
有效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維基數據編輯
收錄於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在維基數據編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1999年1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 2010年7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農業機械及其駕駛、操作人員的安全監督管理,預防和減少農業機械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於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田水利的各種拖拉機、農用運輸車及其他自走式動力機械和8.88千瓦以上座機。

第三條 凡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工作和駕駛、操作農業機械的人員以及與農業機械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機械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工作。具體工作由其所屬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以下簡稱農機監理機構)負責實施。

第五條 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工作實行有利於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群眾、確保安全作業的原則。

 

第二章 農業機械安全管理

 

第六條 購置農業機械的,須經縣、市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安全技術檢驗合格,領取號牌、行駛證、使用證後,方可使用。

農業機械發生轉賣、轉籍、報廢等事宜的,應事先到當地農機監理機構辦理有關手續;發生其他變更事宜的,需向當地農機監理機構備案。

第七條 未領取正式號牌的自走式農業機械,確需行駛時,機主應向當地農機監理機構申領臨時號牌,並按指定路線行駛。

第八條 農業機械牌證禁止轉借、塗改、偽造。

第九條 農業機械應定期接受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檢驗,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使用。

第十條 農業機械技術狀況應符合國家有關農業機械運行安全技術規範的規定。

上縣鄉道路和省道、國道行駛的農業機械,技術狀況應符合國家有關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規範的規定,並接受公安車輛管理機關的監督、檢查。

第十一條 凡涉及改變農業機械原有安全技術性能的改裝,須經農機監理機構同意後方可進行。禁止拼裝農業機械。

 

第三章 農業機械駕駛和操作人員管理

 

第十二條 從事農業機械駕駛、操作的人員,須經農業機械駕駛培訓學校(班)或符合條件的個人進行培訓,經農機監理機構考核,領取駕駛證或操作證後,方可駕駛或操作農業機械。

第十三條 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安全駕駛、操作規程,接受農機監理機構的安全檢查和年度審驗。未經年度審驗或年度審驗不合格的,不得駕駛、操作農業機械。

第十四條 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因戶籍或所在單位變動,應辦理轉籍或變更手續。

第十五條 駕駛、操作農業機械,必須隨身攜帶駕駛、操作證和行駛、使用證,其駕駛的農業機械應與駕駛證載明的農業機械類型相符;禁止實施下列行為:

(一)將農業機械交給無駕駛、操作證的人駕駛、操作;

(二)酒後駕駛、操作農業機械;

(三)駕駛、操作不符合農業機械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農業機械;

(四)違章載乘人員或裝運貨物;

(五)患有妨礙安全作業的疾病或過度疲勞時,駕駛、操作農業機械;

(六)法律、法規禁止實施的其他行為。

第十六條 持有自走式農業機械學習駕駛證的駕駛員,應在教練員的指導下,按照指定的路線駕駛農業機械。

 

第四章 服務與監督

 

第十七條 農機監理人員必須經自治區農機監理機構培訓考核,取得行政執法證件後,方可從事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工作。

第十八條 農機監理人員執行公務時,應當身着統一服裝,佩戴統一標誌,並出示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行政執法證件。違反上述規定的,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有權拒絕檢查。

第十九條 農機監理機構在開展農業機械年度檢審、辦 理農業機械牌證時,應結合農時採取上門服務、現場辦公等形式為農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對符合明文規定的各類申請應於當日辦理完畢。

第二十條 農機監理機構應當公開辦事制度,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秉公執法,不得以權謀私。

第二十一條 農機監理機構應當建立舉報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凡對農機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舉報的,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構必須在30日內作出處理,並向舉報者作出答覆。

第二十二條 農機監理機構收取農機監理費,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執行。禁止擅自擴大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

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收費,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和機主有權拒繳。

 

第五章 事故處理

 

第二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農業機械事故( 以下簡稱農機事故), 是指農業機械在鄉村道路以及農村的其他作業場所發生的事故。

第二十四條 農機事故由農機監理機構負責處理。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條 農機監理機構處理事故時,對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可以依法先行登記保存。

第二十六條 農機事故根據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的程度和數額,分為輕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種。

第二十七條 農機事故責任按農機事故責任人違章情節及造成的後果認定,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五種。

第二十八條 農機事故造成人身傷害需要搶救治療的,由肇事者或機主先行墊付醫療費,結案後按照事故的責任承擔。

第二十九條 因農機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責任人按所負責任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農機監理機構應在查明原因、認定責任、確定造成的損失情況後,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

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協議生效後一方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農機監理機構予以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並處暫扣1個月駕駛證、操作證的處罰:

(一)駕駛未經安全技術檢驗或安全技術檢驗不合格的農業機械的;

(二)未經年度審驗或年度審驗不合格從事農業機械作業的;

(三)駕駛與本人駕駛證載明的類型不相符的農業機械的;

(四)駕駛、操作無牌證或不符合安全運行技術要求的農業機械的;

(五)違章載乘人員和裝運貨物的;

(六)違反本條例規定拼裝、改裝農業機械的;

(七)無證或酒後駕駛、操作農業機械的;

(八)塗改、偽造轉借農業機械牌證或駕駛、操作證的。

對有前款第七項所列情形的,農機監理機構可以採取暫扣農業機械的行政措施。暫扣農業機械的,最長不得超過3天。

第三十一條 對造成重大以上農機事故的責任者,農機監理機構可吊銷其駕駛證或操作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拒絕、阻礙農機監理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其他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複議、不起訴,又不履行 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五條 農機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一)違反規定收費、罰款的;

(二)違反規定濫發證、照的;

(三)非法暫扣農業機械或非法吊、扣證件的。

(四)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的;

(五)玩忽職守、嚴重失職的。

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1993年8月2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同時廢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性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