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溪先生全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

卷第二 方望溪先生全集 卷第三
清 方苞 撰清 蘇惇元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戴氏刊本
卷第四

望溪先生文集卷三

 論說

  周公論

劉子古塘問於余日周公不以東征屬二公而親加刃

於管叔何也余日是乃所以爲周公也明知管叔之當

誅而假手於二公是飾於外以避其名也觀後世亂臣

賊子必假手於他人或賣而誅之以塞眾口則周公之

純乎天理可見矣蓋天理不可以爲僞且以昭萬世之

人紀使知大義滅親雖弟可加刃於其兄又以明居位

而不能討亂則與之同罪孔子作春秋於隱之大夫而

臣於桓桓之大夫而死於莊閔之世者皆不書其卒以

示皆有可誅之罪也然觀鴟鴞之詩早巳歎育子之閔

斯則終公之身長隱痛乎文考文母之恩勤而惄然無

以自解蓋討賊之義與哀兄之仁固並行而不相悖也

古塘復問曰以周公之聖暴師三年而僅乃克奄何也

曰此時也勢也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阜以望商邑已

憂未定天保而夜不能寐及三叔流言武庚誕紀其序

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時而思逞雖有善類亦追

念殷先王之舊德而不能忘當是時非大動以威不能

革也故滅國至於五十之多非誠服其心不能久而安

也故破斧缺斨之後袞衣繡裳駐大師於徐兗之閒俾

東夏無搖心然後徐察其鄉順者而敎吿之取其不迪

者而戰要囚之周防如兕虎撫育如嬰兒至班師之日

東人以公歸不復爲悲則奄雖屈強無與同惡矣故討

其君而罰不及民分其族姓以隸兄弟之邦遷其尤桀

驁者於新邑而身拊循焉所以久安而無後患也匪特

此也形勝者守國之末務而聖人亦不廢當武王克商

之初卽定周居於洛邑周召卒營之以爲蒐狩㑹同之

地良以雍州雖固而遠於東夏難以臨制諸侯故宅土

中陳𣏌許蔡國其南虞虢韓魏晉燕國其北齊魯國其

東宋衞夾河而居非王室之周親卽三恪大嶽之裔胄

開國之股肱蓋懲於鬼方之叛殷萊夷之爭齊而早爲

盤石苞桑之固也故周之衰卒賴四方諸侯艱難守禦

以延共主之虛名者垂六百年蓋時勢不可以私智矯

形勝不必以武力爭惟聖人能以道揆而不失其時義

以安宗社以奠生民則仍天理所運用也古塘曰旨哉

由前之說則知聖人一循乎天理而無不可處之事變

由後之說則知聖人深察乎世變而所以御之者仍不

越於道揆前世之尙論者未嘗及此後之君子宜有聞

焉退而正於吾兄百川亦曰然乃敘而錄之

  漢高帝論

二帝三王之治盪滅而無遺雖秦首惡亦漢高帝之過

也方是時古法雖廢而易興也俗變猶近而易返也文

獻雖微而未盡亡也天下若熬若焦同心以苦秦法則

敎易行政易革也而高帝乃一仍秦故漢氏之子孫循

而習之垂四百年不獨君狎其政民亦安其俗矣而後

此復何望哉古聖人之有天下也若承重負行畏途而

懼於不勝至於秦則用天下以恣睢而專務自慊於上

秦皇帝縱觀高帝曰大丈夫當如此矣及叔孫通定朝

儀乃曰吾今而知皇帝之貴則其所見去秦皇帝蓋一

間耳傳曰占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格物致知正

心誠意以修其身是乃二帝三王之學孔氏之徒由詩

書所稱推尋而得之者也總而計之惟有虞氏以元德

升聞而登天位其餘非天子之子則繼世之侯伯生有

聖德童而預敎而學之爲君師者且數十年故其所以

治天下國家者能一循乎天理之自然而無所矯拂也

後世開創之君大抵奮跡干戈擾攘之中任威權騁謀

詐以得其志雖有聖賢者出驟而語之以二帝三王之

道亦安能一旦盡棄其所知所能而由其所不習哉自

漢高以後比次諸君其性資可與復古者惟光武爲近

而下無名世諸葛亮之才幾矣乃崎嶇於亂亡之餘使

亮與光武並世而相遭庶乎其猶有望也與

  漢文帝論

三王以降論君德者必首漢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也

自魏晉及五季雖亂臣盜賊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

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無所畏忌文帝則幽隱之中

(⿱艹石)不足以當此而懼於不終此卽大禹一夫勝予成

湯慄慄危懼之心也世徒見其奉身之儉接下之恭臨

民之𥳑以爲黃老之學則然不知正自視缺然之心之

所發耳然文帝用此治術亦安於淺近苟可以爲而止

其聞張季之論猶日卑之毋高蓋謂興先王之道以明

民非己所能任也孔子日子産猶眾人之毋也能食之

而不能敎也書曰周公師保萬民(⿱艹石)文帝者能保之而

不能師也夫是乃雜於黃老之病矣夫

  蜀漢後主論

昔成湯之世伐夏救民皆伊尹主之而湯若無所事也

周武王之世戡亂致治皆周公主之而武王若無所事

也蓋大有爲之君苟得其人常以國事推之而己不與

故無牽制之患而功可成大有爲之臣必度其君之能

是而後以身任焉故無拂志之行而言可復亡國之君

若劉後主者其爲世詬厲也久矣而有合於聖人之道

一焉則任賢勿貳是也其奉先主之遺命也一以國事

推之孔明而己不與世猶日以師保受寄託威望信於

國人故不敢貳也然孔明旣歿而奉其遺言以任蔣琬

董允者一如受命於先主及琬與允歿然後以軍事屬

姜維而維亦孔明所識任也夫孔明之歿其年乃五十

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馬氏君臣之瑕釁雖北

定中原可也卽琬與允不相繼以歿亦長保蜀漢可也

然則蜀之亡會漢祚之當終耳豈後主有必亡之道哉

抑觀先主之敗於吳也孔明曰法孝直(⿱艹石)在必能制主

上東行是孔明之志有不能行於先主也而於後主則

無不可行嗚呼使置後主之他行而獨舉其任孔明者

以衡君德則太甲成王當之有愧色矣

  灌嬰論

漢之再世諸呂作難定天下安劉氏者嬰也而議者推

功於平勃誤矣平爲丞相聽邪謀以南北軍屬產祿使

勃有將之名而無其實久矣一旦變起倉卒而勃不得

入於軍則平已智盡而能索矣鄉使紿說不行矯節而

謀洩平勃有相牽而就縛耳如產祿何前古用此以敗

國殄身者眾矣平勃之事幸而集則嬰爲之權藉也呂

氏雖三王懸國千里外無一夫之援而諸侯合從西鄉

空國兵以授嬰當是時呂氏所恃者嬰耳而嬰頓兵滎

陽與諸侯連和以待其變是猶孤豚局於圏檻而虎扼

其外也呂氏心孤故酈寄之謀得入而公卿吏士曉然

知產祿之將傾同心於踣之故矯節閉殿莫敢齟齬以

生得失譬之於射勃矢而嬰弦機也郷使呂祿自出以

當齊楚而產兼將南北軍以自定或不足以倡亂賊諸

大臣有餘力矣呂氏本謀欲待嬰與齊合兵而後發故

雖聽酈寄之言尙猶豫未有所決也及賈壽自齊來知

嬰謀然後以印屬典客蓋自知無以待嬰而欲改圖以

緩死故得因其瑕釁而乘之由是觀之定天下安劉氏

者嬰也審矣其推功於平勃誤也抑吾有感焉三代以

下漢治爲近古其大臣謀國(⿱艹石)家人然嬰之功雖掩於

平勃受封猶次之至平陽侯窋屢發產謀以關平勃折

其機牙功不在嬰下及事平以不與誅諸呂奪官而無

一言以自列嗚呼何其厚與韓富賢人也其相宋也以

不共撤簾之謀生怨豈人心之變隨世以降而終不可

返於古邪抑上所以導之者異邪此有國家者所宜長

慮也

  宋武帝論

裕之銳於取秦而拙於禦夏也世多議之而獨未察其

隠情也以王鎭惡之才兼秦人之思猛使重其權一以

關中委之必能拒夏裕之智非不及此也而計不出此

者蓋自漢魏之衰乘危竊國者皆強臣非鄰敵也王敦

桓溫以後方鎭稱兵者接踵故計以秦資鎭惡不(⿱艹石)

之於夏爲安耳裕之將終幸檀道濟無遠志非(⿱艹石)兄韶

難御而慮謝晦之有異同況鎭惡哉故並留諸將使互

相牽制謂能同心以禦敵而使義眞安受之固所願也

卽自相翦除如鄧艾鍾會之已事亦吾利也嗚呼裕之

志憯矣曹氏司馬氏之篡也無敢加刃於故君者而裕

忍爲萬世之首惡原其心亦謂丕炎之篡也其基厚年

盛強民無異望己則起匹夫垂暮而得之故不能無後

嗣之憂耳然裕之子孫轉而相屠過於讐敵齊氏乘之

無少長殲焉自古亡國之子孫未有如裕之無遺類者

也夫夏殷之亡也失其位喪其軀者不過末孫之桀紂

而已其位上公修禮樂而承世祀者如故也至於周則

降爲小侯而封延於魏晉嗚呼人心之陷溺久矣三王

奉天之道有天下而不與者雖語之而不能信也卽欲

爲子孫計智詐漸毒亦豈可以意逞哉

  於忠肅論

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易之道正或有過而中則無

之中非權不得而遭事之變則尤難明景泰中於忠肅

公不爭易儲爲之解者日公陰爭之而不敢暴也或日

景泰有定國之功有天下者宜其子孫是皆未得公之

心也宋太宗挾傳子之私而光美德昭不得良死季桓

子有疾命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則以吿而立之女

也則肥也可桓子卒康子卽位旣葬康子在朝南氏生

男正常載以如朝曰夫子有遺言南氏生男則以吿於

君大夫而立之康子請退公使共劉視之則或殺之矣

方景泰帝決志易儲爭者雖盈廷不足忌而公則其身

之所由以立也勳在社稷中外之人心繋焉公有言則

心孤而慮變矣帝之度量未必遠過宋太宗而威權則

十百於康子是乃公之所心悸也南城高樹之伐殆哉

岌岌乎而敢輕試哉魯昭公之出也叔孫婼自祈死而

不誅其司馬𩱛戾先儒病焉不知婼之心亦猶是也春

秋時強家脅權而相滅者無國無之季氏之惡稔矣其

不動於惡以國制於己而昭公在外爲不足忌耳若婼

誅𩱛戾則季氏之慮變矣非獨叔孫氏之憂吾恐圉人

犖卜齮之賊復興而公衍公爲不得復安於魯也爲叔

孫計必力能誅季氏定昭公而後可加刃於𩱛戾故不

得已而以死自明此叔孫之明於權也吾因正常而得

於公之義又因於公而得叔孫婼之心故並論之使遭

變而處中者有以權焉

  原人上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董子曰人受命於天固超然

異於羣生非於聖人賢人徵之於塗之人徵之也非於

塗之人徵之於至愚極惡之人徵之也何以謂聖人賢

人爲人子而能盡其道於親也爲人臣而能盡其道於

君也而比俗之人徇妻子則能竭其力縱嗜欲則能致

其身此塗之人能爲堯舜之驗也婦人之淫男子之市

竊非失其本心者莫肻爲也而有或訐之則怍於色怒

於言故禽獸之一其性有人所不及者矣而偏且塞者

不移也人之失其性有禽獸之不(⿱艹石)者矣而正且通者

具在也宋元兇劭之誅也謂臧質曰覆載所不容丈人

何爲見哭唐柳燦臨刑自詈曰負國賊死其宜矣由是

觀之劭之爲子燦之爲臣未嘗不明於父子君臣之道

也惟知之而動於惡故人之罪視禽獸爲有加惟動於

惡而猶知之故人之性視禽獸爲可反孟子曰人之所

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痛哉言乎非明於天性豈能自反

於人道哉

  原人下

自黃帝堯舜至周之中葉僅二千年其民繁祉老壽恆

數百年不見兵革雖更姓易代而禍不延於民降及春

秋脊脊大亂尙賴先王之遺澤以相維持會盟討伐徵

辭執禮且其時戰必以車而長兵不過弓矢所謂敗績

師徒奔潰而已其俘獲至千百人則傳必特書以爲大

酷焉自戰國至元明亦二千年無數十年而無小變百

年二百年而不馴至於大亂者兵禍之連動數十百年

殺人之多毎數十百萬歷稽前史所載民數或十而遺

其四三焉或十而遺其一二焉何天之甚愛前古之民

而大不念後世之民也傳曰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不

若於道者天絕之也三代以前敎化行而民生厚舍刑

戮放流之民皆不遠於人道者也是天地之心之所寄

五行之秀之所鍾而可多殺哉人道之失自戰國始當

其時篡弒之人列爲侯王暴詐之徒比肩將相而民之

耳目心志移焉所尙者機變所急者嗜欲薄人紀悖理

義安之若固然人之道旣無以自別於禽獸而爲天所

絕故不復以人道待之草薙禽獮而莫之憫痛也秦漢

以還中更衰亂或有數十百年之安則其時政事必少

修明焉人風必少淳實焉而大亂之興必在政法與禮

俗盡失之後蓋人之道幾無以自立非芟夷蕩滌不可

以更新至於禍亂之成則無罪而死者亦不知其幾矣

然其閒得自脫於瘡痍之餘剝盡而復生者必於人道

未盡失者也嗚呼古之人日夜勞來其民大懼其失所

受於天耳失所受而不自知任其失而不爲之所其積

也遂足以干天禍而幾盡其類此三王之德所以侔於

天地也與

  原過

君子之過値人事之變而無以自解免者十之七觀理

而不審者十之三眾人之過無心而蹈之者十之三自

知而不能勝其欲者十之七故君子之過誠所謂過也

蓋仁義之過中者爾眾人之過非所謂過也其惡之小

者爾上乎君子而爲聖人者其得過也必以人事之變

觀理而不審者則鮮矣下乎眾人而爲小人者皆不勝

其欲而動於惡其無心而蹈之者亦鮮矣眾人之於大

惡常畏而不敢爲而小者則不勝其欲而姑自恕焉聖

賢視過之小猶眾人視惡之大也故凜然而不敢犯小

人視惡之大猶眾人視過之小也故悍然而不能顧服

物之初御也常恐其污且毀也旣污且毀則不復惜之

矣苟以細過自恕而輕蹈之則不至於大惡不止故斷

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孔子以爲非孝微矣哉亦危矣

  先天後天圖說

宋邵氏所傳八卦二圖與說卦傳合朱子謂先天圖方

位無可疑者而後天圖多不可曉至卦位所以易置之

故則自昔無聞焉按之經文一則以八卦之實象明其

體一則以四時之常運著其用合此二者而後圖相變

之義可見矣火之精爲日日生於東而明盛在晝水之

精爲月月生於西而明盛在夜雷藏地中伏氣於東北

而發聲起蟄應春始作澤匯東南而水潦盛昌百穀滿

盈其候惟秋又土膏發於春夏而成功亦在秋此四正

之位所以易也風陰氣位西南而蘇息長養發用於春

夏之交山起西北而脊脈皆東北行其中鳥獸胎育樹

木甹櫱多在冬春之交蓋山氣之萌養也南者乾之正

位而戰於西北盛陰相薄終不滅息而爲復生之始於

此見於穆不巳之命焉北者坤之正位而卦辭則利西

南蓋土盛於夏秋之交萬物皆致養焉此四隅之位所

以易也以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之實體合四時五方以

徵其實用則二圖相爲表裏而不可缺一明矣邵氏及

朱子以先天圖爲伏羲所作後天圖爲文王所作而經

傳百家之言無可證者攻之者遂謂此雜家之術不足

道也不知二圖雖後人剏作其理固不可廢況與說卦

合哉然必謂羲文已有是圖而孔子以說卦解之則鑿

矣其諸宋之儒先因說卦以作圖而邵氏傳其學與

  諡法

諡之作也人心之不知其然而然者也遂古帝者之號

多不知其義所取烈山氏始爲農師而民神之故因而

號焉堯舜之聖民無能名禹平洪水相與震而驚之故

稱大焉至於湯則或嘉其功而稱成或象其德而稱武

此周公所以因之而作諡也有祖而又有宗亦人心之

不知其然而然者也商之世嘗衰矣至帝戊而中興故

尊之而因以號焉其後屢衰武丁振而興之功最高故

尊之而因以號焉漢之太宗世宗用此義也至東漢而

祖宗諡號之義皆失矣祖者始也故宗無定數祖一而

已以光武之復有天下而稱祖是二始也諡以易名因

以爲廟號春秋所書桓宮武宮是也廟別有號是再諡

也主是議者必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又祖一而宗無定

數以爲祖賢於宗不知殷人宗湯周宗武王乃二代始

受命之君不聞湯武之賢以不稱祖而貶於稷契也其

廟別爲號蓋緣文帝稱太宗武帝稱世宗而然不知日

太曰世非諡也非顯與明肅與章之比也至於唐而歷

世並稱宗至於明而繼世並稱祖傷名愆義實自東漢

始東漢之經學後世莫並焉而若此類乃不能辨惜夫

  異姓爲後

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以其氣之不相屬也故古無

以異姓爲後者春秋書莒人滅鄫而傳者謂立異姓以

涖祀於經則疎然足徵自周以前未嘗有是也漢魏以

降其流益漫自王公及士庶蹈此者跡相曡蓋俗之衰

人多不明於天性而骨肉之恩薄謂後其有父母者將

各親其父母無父母而自知其所出猶有外心焉故常

令其兄弟之子與其族子而求不知誰何之人取之襁

褓之中以自欺而欺人嗚呼是謂不有其祖也其爲之

後者苟自知其繫姓則俟養己者歿求其族以後之反

其田宅而脫身以復其宗禮也不自知其繫姓而養己

者之族亦無可承則廟祭其先而祭養己者於其墓祭

者稱名所祭舉姓字奕世不廢焉古之有天下國家者

祀九皇六十四氏以及因國之無主後者有道有德者

祭於瞽宗皆以義屬耳而況取諸襁褓或收育於孤稚

流離之日乎然以恩與義屬而世祀焉則誠也以氣屬

而命之曰爲後則僞也禮不可以爲僞故曰名之必可

言也繫姓之不知則其祭也如之何日是特與生而喪

其父母生而不及其大父母者同實耳致愛而導之以

哀致慤而加之以痛胡爲其不可以承祀也姓無所受

則逮子若孫而氏以己之字可也其於養己者之祭則

不可以及其祖宗是何也義止於其身而及其祖宗是

以氣屬而爲僞也此謂誣於祭若舍是而求順比俗之

情則非吾之所敢知也

  轅馬說

余行塞上乘任載之車見馬之負轅者而感焉古之車

獨輈加衡而服兩馬今則一馬夾轅而駕領局於枙背

承乎韅靳前而靽後其登阤也氣盡喘汗而後能引其

輪之卻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攢而後能抗其轅之伏也

鞭䇿以勸其登棰𣗥以起其陷乘危而顚折筋絕骨無

所避之而眾馬之前導而旁驅者不與焉其渴飲於溪

脫駕而就槽櫪則常在眾馬之後噫馬之任孰有艱於

此者乎然其德與力非試之轅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

不稱則雖善御者不能調也駑蹇者力不能勝狡憤者

易懼而變有行坦途驚蹶而僨其車者矣其登也(⿱艹石)

其下也(⿱艹石)崩濘旋淖陷常自頓於轅中而眾馬皆爲所

掣嗚呼將車者其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