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1年度工作情況報告

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1年度工作情況報告
制定機關: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2年1月6日
http://zrzygh.km.gov.cn/c/2022-01-06/4216589.shtml

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糧食安全

(一)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2021年,保障了我市符合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重大項目8個;分兩批次上報了全市14個縣(市)、區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補足成果,並按要求提供舉證圖斑。

(二)推進耕地「非農化」問題處置。我局制定了昆明市防止耕地「非農化」工作方案,採取技術手段對全市耕地「非農化」情況開展技術檢測。

二、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和土地使用效率,保障項目建設

(一)推進土地徵收成片開發方案報批。2021年全市編制《成片開發方案》49件,涉及成片開發區域面積10.65萬畝。

(二)做好重大項目用地保障。2021年國務院與省政府共批准建設用地約5萬畝,重點保障了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水庫淹沒區(昆明市部分)、宜良至石林高速公路、機場北高速公路、尋甸至霑益高速公路、晉寧至紅塔區高速公路、東川區海綿城市建材廠等重點項目用地。

(三)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2021年全市共批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18件,涉及拆舊復墾規模約318公頃。

(四)完成本年度自然資源資產報告編制,核實全市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情況,並開展了相關價格體系建設。

三、開展規劃編制,繪製城鄉建設藍圖

(一)繼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按照國家、省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要求,形成《昆明市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建立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並完成驗收;構建昆明市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台,實現多部門項目審批業務協同。

(二)積極推進控規修編審查工作。着力推進中心城區16個片區控規修改的審查報批工作,共辦理產業類、公服類以及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等51件項目控規修改的審查報批。

(三)開展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一是開展十大工程「城市設計」項目編制工作,印發了《昆明市城市設計工程專項行動方案》,組織開展《昆明總體城市設計》專題研究、《昆明城市建築色彩控制導則》專項修編、《環滇池空間形態與城市天際線控制規劃》專項修編、《「一江一路」(盤龍江、北京路)重點片區城市設計與控規優化》共計4項城市設計編制工作。二是編制完成《主城與呈貢新城連接大道規劃方案研究》。

(四)推進「幹部回鄉規劃鄉村振興行動」,開展「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我局制定了《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開展「幹部回鄉規劃鄉村振興行動」的工作方案》,組織編寫完成《昆明市「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指引(試行)》,牽頭完成村莊規劃編制聯絡服務站的組建工作,多措並舉指導督促各縣(市)區開展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積極組織推進多層次村莊規劃試點工作。

四、強化審查監管,優化審批服務

(一)全面推行建設工程審查制度改革。在全市主城五區及開發區範圍內推行承諾制和豁免制,印發了《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實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承諾制和豁免制的通知(試行)》。

(二)全面加強環滇池及陽宗海周邊建設項目管理。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環滇池及陽宗海周邊建設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對所涉區域內項目的功能、業態、建築布局等進一步明確了要求。

五、着力化解全市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保障群眾利益

經清理排查,全市共排查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項目數1105個、涉及戶數約87.9807萬戶,已化解項目數1011個、化解涉及戶數約81.3314萬戶。全市已化解項目數占總項目數的91.49%,已化解戶數占總戶數的92.44%,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化解政策和方式受省廳推薦全省範圍推廣,對全省此項化解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六、認真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和省、市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

(一)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情況,我局成立工作專班,對環滇池周邊滇池二、三級保護區內建(構)築物進行全面排查、逐一甄別,與省生態環境廳開展「背靠背」排查、「面對面」協商,形成滇池二、三級保護區建(構)築物排查甄別確認表、整改方案、驗收銷號方案。

(二)按照「離湖布局、遠湖發展」的規劃要求,從「規劃減量」入手,啟動環滇池臨湖區域東岸及南岸段、三個半島片區、西岸及北岸段控規梳理。

七、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

報請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昆明市關於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通知》、《關於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指引的通知》;報請市政府同意並由市名城委辦公室印發了《關於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編制、歷史建築測繪工作的通知》,在省內率先開展歷史建築圖則編制;編制完成《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20)》,現已提交市人大徵求意見、市政協民主協商;編制完成《昆明市域歷史鎮村保護體系規劃》。

八、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統籌礦產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編制完成《昆明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初稿;完成昆明市礦業權智能審批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開展了837個過期礦業權清理核實工作,共完成礦業權登記17件,徵收礦業權出讓收益4499萬元;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篩選了符合條件的6家省級綠色礦山,對已進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管理信息系統中的10個國家級綠色礦山開展了實地覆核。

九、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成立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完成《昆明市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今年全市共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1681個,針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發放「兩卡一書」3.77萬份,安排落實群測群防監測員3302人。全市組織實施了地質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點120處。

十、提高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治理能力

全面啟動我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昆明段)廢棄露天礦山修復縣級、市級、省級驗收工作;祿勸、東川共完成修復治理面積183公頃。經自然資源部批准,成功申報西山區、宜良縣、尋甸縣、空港經濟區4個縣、區(開發區)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十一、建設測繪坐標基準

完成「昆明2000坐標系」的啟用工作,同步編制了《昆明2000坐標系成果轉換實施方案》和《昆明2000坐標系轉換技術要求》。推進昆明市現代測繪坐標基準體系二期建設,在一期建設的基礎上進行外擴,計劃建設成覆蓋全市域21000平方千米的高程基準和重力基準。

十二、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摸清底圖底數

(一)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我局已完成了「三調」耕地資源質量分類專項調查、壩區範圍核實專項調查工作;完成市、縣兩級流量平衡表對比驗證及相關成果上報省級核查工作;完成市、縣兩級「三調」自然資源整合專項及相關成果上報工作;已完成市、縣兩級數據庫系統及共享應用平台驗收工作。

(二)開展勘測定界流程再造工作。印發了《昆明市勘測定界實施細則(試行)》,昆明市土地勘測定界智慧審批平台自今年8月起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市、縣兩級全電子化審查。

(三)建設昆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智慧管理系統。啟動昆明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智慧管理系統建設工作,計劃通過分批建設,着力實現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一庫,一平台,一套標準體系」建設目標。

十三、加強法治化建設,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一)加強普法宣傳,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結合工作實際,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25」土地日、「12.4」憲法日等重大法治宣傳教育特殊時段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二)開展法規規章立法修訂工作。先後開展了《昆明市不動產登記條例》、《昆明市生態基本控制線管理條例》、《昆明市土地徵收管理暫行辦法(修訂)》、《昆明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修訂)》、《昆明市測繪管理規定(修訂)》、《昆明市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修訂)》等多項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的立法和修訂工作。

(三)加強自然資源督察整改和執法監察。結合衛片執法和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變化圖斑核查工作,對違法占耕問題進行全面排查,並在核查判定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對必須拆除的違法用地,堅決快速拆除恢復;對需要完善手續的用地,抓緊報批、審批、備案工作。針對土地和礦產督察列為典型問題的案件,做到逐項督導、優先整改,舉一反三、先查先改。進一步規範自然資源管理秩序,有效遏制違法用地態勢。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